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6:0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银行实训总结

篇1

一、商业银行储蓄业务课程改革背景

一直以来,我校的财会金融专业以培养会计、收银等工作岗位的财会学生为主。商业银行是我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渠道,根据历年统计,到银行工作的学生数目约占我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0%。因此,培养银行方面所需人才,一直是我专业的重点,所开设课程也是依据银行工作岗位的需求而制定的。我专业毕业生也得到了银行等用人单位的不同程度上的好评。

目前,商业银行面对当今的经济形势,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膨胀性要求,才能适应日益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日益复杂、激烈的竞争。针对这种形势,各大商业银行开展了管理体系上的改革。通过这些改革,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客户服务能力得提高。故此,现代商业银行在用人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一大批精通业务,具有熟练的技能,富有开拓精神,善于社会交往的职员,需要从职业教育中源源不断的输入素质高、业务强、技能好的优秀人才。同时,在岗位群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各大商业银行通过信息化管理,在基层岗位上,逐步取消了人工记帐的方法和基层会计岗位,改为电脑记帐、打印传票。其次,业务岗位分为前台服务和银行销售,突出了对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的办理能力以及服务能力方面的要求。最后,在知识技能要求方面,银行轻理论,重实际,更重视工作能力和金融技能水平。

以上这些,就是商业银行给以培养金融岗位毕业生的学校提出的新课题。针对这些新课题,一场关于银行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专业在商业银行课程的知识体系、培养理念、课程内容具体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改革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次课程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为首都的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要做到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用人的要求。真也是本次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程体系及内容上,要依据行业用人要求和岗位工作内容制定,要做到教学为工作所用,要使教学环节成为经济建设的一环。

(二)前瞻性改革

前瞻性就是要求商业银行课程体系改革中的课程设置要能反映本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看,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进程实际上已经开始。为了适应这一未来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课程体系应当是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宽口径模式。

(三)改革时要注意银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同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就是要求在课程改革中,既要考虑各大商业银行业务的相同性,又要考虑到银行之间办理业务过程的不同。商业银行业务“万变不离其宗”,所受理的业务种类大体一致。改革时要找到商业银行业务体系的核心,找到商业银行业务的“宗”,这样就可以应对各大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时的区别了。

三、改革措施

(一)知识体系改革:

根据银行不同岗位需求,开设如下课程:

针对银行金融产品销售岗位,开设金融销售课程,主要进行金融产品销售实训;针对银行窗口服务岗位,开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主要进行商业银行的窗口服务实训;针对银行业务对于服务及与客户交往能力的要求,开设商业银行礼仪服务课程,主要进行服务礼仪及待人接物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推行模块化教学,使授课知识灵活、多样。同时编写与课程配套的校本教材。由于市面上的教材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教材编写时间较早,其内容已经不适应现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单一的依靠市面上的教材进行教学,已经不适应银行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要求。因此,在改革中,要推出一套适合我专业教学的校本教材,做到把学校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实际结合起来。

(二)具体改革措施:

首先,教学手段方面:

1.创设模拟教学环境

中专教育是职业教育,是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的教授方法也应当遵守这个规律。因此,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是必要的。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逼真的模拟环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便于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也可提早的调整学生的心态,使其向就业需要的方向发展。给予以上原因,财会专业建立了财会金融模拟实训中心,提供了逼真的银行模拟区域和模拟软件系统,为商业银行业务课程奠定了模拟银行工作环境的基础。

商业银行储蓄业务课程是实训课程,重视实际模拟操作,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银行业务的操作。这样,模拟授课就离不开逼真的实际工作模拟环境。通过模拟银行实际工作环境和使用银行业务的模拟软件系统,可以使学生较为直观的了解商业银行的前台工作状况和工作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把会计基本技能和银行业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通过实际模拟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使其尽早养成商业银行服务人员的基本服务礼仪,做到微笑面对客户。模拟银行的环境,对教师进行行为养成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银行模拟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商业银行业务的模拟,在模拟中考核学生的服务状况,既包括对业务操作准确性和速度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服务态度和职业行为的考核。这样,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就养成了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教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此,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对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当注意及时开设。

2.校企结合、采用网络教学

商业银行课程模拟环境离不开网络教学。现代商业银行一律采用网络技术进行工作,每笔交易都在网络上上机操作完成,银行也通过网络管理所有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储蓄柜台,员工也是通过上机操作银行软件来完成每笔业务的。针对这种银行的具体工作状况,银行课程的开设的必须采用网络教学和模拟使训软件。我专业很据课程的需要,适时地与金蝶公司合作,开发出K3金蝶模拟银行实训软件,通过该软件,可以模拟银行的储蓄业务及部分对公业务。该软件也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而进行改动设置,是既实用又简便、灵活的实训模拟软件。

在进行商业银行授课过程中,必须要体现该课程的实训特点,这就要求在授课中要使用模拟软件进行网络式的实训授课。在没你软件中,学生要输入不同的业务资料、客户资料并保存之。在资料录入中,就要用到会计的一些基本技能:计算器录入、字型输入法等。有些业务,如现金的存取,还要考查学生的点钞能力。学生在每笔业务时,还要注意服务礼仪的养成。可见,模拟软件的网络操作,不仅完成了银行的每笔业务,也将会计基本技能和银行基本业务以及银行服务礼仪结合成有机的一个整体。

3.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已经是当前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在进行商业银行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投影仪等设备将操作机面进行必要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操作。这为提高教学效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我认为在课程教学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也是互相结合的。因此,我只结合商业银行业务课程总结一些具体做法。

1.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

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进行实训授课时,应当遵守这一要求:在一堂课上,要使学生成为实训的主体,不只是数量上、时间上的主体,还应该是主观上的主体,要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主观上积极的进行实训操作。教师不要规定学生在课上完成一些死板的命令式的任务,学生既没自由也没主见,纯粹成为课上的工具,这样也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白白浪费实训资源。

银行课程使用的是模拟的银行软件,采用的局域网设置。在授课中,可以由学生扮演客户和柜员模拟业务操作,教师只讲明模拟过程和纪律、职业习惯养成规定,其余全由学生自行扮演,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在网络上的业务操作,则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对模拟操作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既有过程又有结果,学生也比很积极。课由教师组织、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既发挥了实训教学的技术优势,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2.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实训课程以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助。实训是较直观的业务操作,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多用直观的教学,要借助逼真的模拟工作的环境,进行模拟操作的授课。使学生直接体会业务操作的内容和工作的环境,也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直接模拟业务的操作过程,使其通过自身的工作学习感受,掌握银行的业务操作过程。

3.注重过程中任务驱动

实训课程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个实训组成的。授课时,要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进行银行软件的模拟。教师在实训中只作引导作用,学生要自主地完成每一个实训任务,要在每一次实训的经验中得到进步,要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无论实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这个道理。同样,教师要通过其在实训模拟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再次,评价方式改革方面:

银行课程是一门实训课程,在评价上要有别于普通的理论教学课程。

1.商业银行课程注重对学生过程的培养

商业银行课程的学期成绩由学生的每次实训成绩组成,每一次实训结果都要计入考评,平时成绩就构成了学期成绩的主要部分。期末成绩只是平时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学期的最后一次平时成绩。但是,由于考虑到学生成绩的可变性,不可否认,某些学生在期末由显著的进步,如果该生平时成绩不良而期末有突出进步,可以根据期末成绩作适当加分,以承认学生在期末学习中的努力结果。

2.商业银行成绩的具体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考察的不仅是学会银行业务的操作技能,也要考察学生的职业素质:银行服务礼仪。以上两考核部分梭占成绩比例相同。有任一部分考核不及格者,期末成绩为不及格。其余则为二者平均成绩。

3.日常行为评价也作为考核部分

篇2

上班式教学岗位规格工学结合财经类高职专业在校内开展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工学结合实训教学,一直是国内外职业教育共同探讨的课题。提高财贸类课程教学的实践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岗直通的改革难点,而“上班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实践探索路径。

一、金融专业上班式教学的内涵

金融业工作岗位对人服务的个性化、金融产品的虚拟化,工作业务的多样性,工作任务的虚拟性,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交易规则的严密性和操作程序的复杂性,客观上决定性了金融类课程上班文化、上班业务、上班环境都是岗位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把与金融企业和学校课堂结合的职业能力实训课程称之为“上班式”课程。

金融专业上班式教学课程它是依据金融专业银行柜员和经纪人岗位工作任务对人服务的复杂性、业务的虚拟性,运用行业企业和岗位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按照实训环境企业化、核心能力任务化、技术训练规范化、师生关系工作化的原则,开展上班式课程,让学生在上班式环境中认知岗位、学习岗位知识和技能,创新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二、上班式课程设计的理念

“上班式”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是“职业岗位化、工作任务化、学工一体化、素能融合化”,还原工作过程,解析柜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在模拟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理财公司的仿真环境下,按照统一的职业着装、标准化的职业礼仪、严格的考勤制度、企业化的业绩考核,实现“教、学、做”一体,学生以一个综合柜员、证券经纪人、理财经理的身份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1.上班式课程所培养人才的职业规格

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所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城市金融人才,它的职业规格是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熟悉城市金融,具有“会服务、能营销、善理财”的金融职业能力和“诚信、合规、创新”的金融职业素养。

“会服务”是指将客户放在首位,安全、快捷、高效地为客户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灵活性的服务。“能营销”是指能根据客户需要客观、完整、正确地推介各种金融产品。“善理财”是指能以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身份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产品推介、方案设计等理财服务。在职业素养方面,依据金融机构业务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备“诚信、合规、创新”的金融职业素养。诚信是指恪守信用、实事求是,不虚假宣传、夸大收益、回避风险。合规是指要遵守国家的各项金融政策、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创新是指主动提供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服务。

2.界定上班式课程所培养人才的岗位职责

目前,高端技能型城市金融人才主要供职于商业银行综合柜员、证券经纪人、理财经理等一线服务、营销、理财岗位。其中,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应熟悉柜台业务的相关知识;掌握柜台业务操作流程,具备柜台各项业务处理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准确、规范、熟练完成各项柜台业务。综合柜员以“会服务”为典型能力特征,包括最基本的处理对公与对私业务,良好的仪容仪表,语言准确生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为客户提供服务;证券经纪人的岗位职责就是指在证券公司中进行客户开发、客户维护、营销产品、拓展市场、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优质证券服务的证券从业人员。他们以“能营销”为主要岗位职责。理财经理是指以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身份服务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为客户提供全方面金融理财服务,能为客户分析财务状况、选择理财产品、设计理财方案,使客户的资产在安全、稳健的基础上保值升值,与客户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信任关系。理财经理以“善理财”为典型基本能力特征。

三、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实践探索

上班式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的金融与证券专业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运用前期所学金融知识及理论的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对学生上岗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系统培养。

1.教学课堂就是工作场所

上班式课程的课堂,就是证券公司营业部或驻点银行。上班式课程的实训环境需要有上班的文化、上班的场景和上班式管理。在实训环境建设中,引进首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先进理念、业务技术和管理规范,建成银行厅、证券厅、基金厅等实训环境,集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行业发展的最新业务、布置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岗位管理制度,管理办法、训练流程等职业氛围,配置商业银行柜员、证券经纪人操作台、服务器、计算机、交易终端、LED显示屏、票据打印机、综合业务系统、凭证、印章等设备,打造仿真模拟实训环境。

2.按照行业发展设计工作任务

金融岗位上班式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设计成工作任务。这里就要求教师必须对金融机构相关的岗位和工作任务有深入的了解,按照实践中证券经纪人或银行综合柜员的工作任务,设计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同时必须结合教学规律,注意所设计的工作任务之间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3.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银行综合柜员或证券经纪人的完成工作任务或所要求的训练职业素养。如对商业银行柜员的要求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钱币整理、伪币识别、数字书写、翻打传票、小键盘技能、票据填写、凭证结算;对证券经纪人的要求是,具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和推销技巧、善于与客户进行沟通、善于对客户进行心理分析、能够对不同客户进行分类,为不同客户策划不同的营销策略,构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桥梁。理财经理的工作任务具体包括: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根据客户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设计个性化理财方案,并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另外,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填写相应的实训报告,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工作要点、体会。通过每次实训活动后写实训记录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对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快速提升职业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4.学生上课的形式就是上班

上班式课程要求学生每天用考勤卡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每天早晨教师对学生不会点名,而是每天一打卡的形式来签到。其实,这并不是记考情如何,而是让大家从学生角度转换到上班族的角度,从学习环境转到上班环境。角色的转换,不仅仅从环境和角色转换,而且是从思想,行为各个方面都有所转换。让学生感觉就是在上班,增强时间观念。此外,还要按照金融机构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穿正装来上班,同时把规范礼仪服务贯穿在每个任务训练中。

5.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主导思想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训练相结合。学生是主体,学习身份就是客户、客户经理或其他角色。根据每个项目的要求,独自或以团队形式。学习、讨论、制定方案、演练,并做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教师是教练,根据金融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按照业务类型分成不同的实训项目,再把每一个实训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针对完成每一项任务关键知识和操作环节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实训项目并反复训练,最终使学生准确、熟练、灵活地掌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务。

6.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考核

上班式课程改变传统的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考核办法,以能力培养效果为考核重点,每个工作任务的考核标准基本是按照金融企业的业务标准去要求。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主是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任务,从开始资料准备、上机的演练,到最后的接受老师的考核,进行整体评价。综合考核是以技能大赛为主的考核方式,如举办商业银行业务大赛、证券行情辩论赛、模拟投资大赛、理财规划大赛等综合大赛。

四、上班式课程的实践效果

1.提高了个人能力

通过上班式课程的教学,学生普通反映,在个人能力方面有了非常的提高。首先,表现在学生通过通过自我激励、受挫训练或职业认知等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也让别人找出自己的缺点,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认识到自己不了解的一面,对自己的认识有进一步加强。其次,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表述,或与客户与队员的沟通,语言的表达更加流畅,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第三,为办理业务或完成的工作任务,而不断收集资料,整理与归纳资料,大大提高了制作文案的能力。第四,个人的职业素养有了较大提高。表现在学生在开展工作时,教师把职业素养与礼仪的工作要求完成容纳在工作任务中,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使学生时刻把自己融入一个规范的工作状态中。

2.提高了专业能力

在专业能力方面,主要是要求学生把在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转化成处理业务或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工作能力。在金融岗位上班式课程上,教师设计了银行柜台业务,如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证券公司经纪人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开立账户服务,证券营销话术技巧。理财经理为客户设计投资方案,提供理财建议等,让学生对商业银行或证券行业有更深的了解。学生以前都是从书面理解这些的,现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这些都让学生有很大感触,而且还让学生在完成工作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提高了社会能力

在社会能力方面,上班式课程所设计的任务中多数是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在一个小组中学生们会发现每一队员都有他的长处,也会发掘出自己的长处和看到自己的不足,大家取长补短就会有较快的进步。在团队合作中,使学生知道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妥协。在所设计的金融机构晨会、模拟股票推荐等任务,一方面,让学生充分了解资本市场现状,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个人陈述及互相讨论方式锻炼了语言沟通能力和积极合作能力。这些任务,如果靠一个人来完成这些任务,确实比较难,以团队开展工作,大家有不同的思想,作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充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能力,为同一个目的而努力。一来可以提高效率,二来团队效果大于单个人的效果之和,团队合作越来越被现代企业视为工人的必备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工具;抽象继承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64-05

1 教学改革中使用管理工具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所需人才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式、新变化优化学生就业,很多职业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而且其中的很多院校都将课程改革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项目加以进行,有些学校还专门设立了项目管理小组用以监督课程改革的完成,并且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显然,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管理工具是不可或缺的。项目管理工具可以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监督、预测、协调、优化。对于教育项目来说也是如此。

实践表明,在教学项目当中应用项目管理工具,是行之有效的。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改革,尤其在质量监控方面,能够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审核。因此,一些管理工具无疑会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改革质量监控中使用这些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2 管理工具介绍

2.1 管理工具选用方法

笔者认为评价一个课程改革项目质量的高低,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方面。课程改革能否满足校方的需求,如教学效果是否提高、课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及学校要求等;改革是否满足学生要求,比如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基础能力、学生是否接受授课方式、学习环境如何等;改革是否符合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的工作技能、心理状态、社会意识能否达到用人单位标准,这点在职业学校当中尤为明显。如果课程改革的内容不符合以上几方面的需求,那么这个改革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风险,课程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二是教学效果方面。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不能只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判断。相比考试成绩,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习结果更加重要。它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能力。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工作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一览无余。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活动越丰富,课程效果也就更容易被体现出来。

项目管理质量监控工具数量繁多,而且其中的很多操作较为复杂。这无疑对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提出了不小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很多项目管理工具进行“抽象的继承”。也就是说选择现实有效的管理工具并且化繁为简,能够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较为便捷地使用管理工具保证教学改革的完成质量。这些管理工具应当是使用方便和简单有效的。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几种监控项目质量的管理工具。

2.2 项目管理工具简介

由于篇幅问题,现在只对管理工具进行简要介绍。至于管理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作具体的介绍和讲解。

(1)CVT分析。CVT指客户需求表(Customer Voice Table)。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市场调查(如问卷或座谈)了解客户的意见,再将这些意见汇总并整理出客户需求,最后把整理好的客户需求汇总在一个表内。这个表格就叫做客户需求表。在使用这种分析方法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一些改动:制定具体措施满足CVT表格中客户的需求,并在CVT表中将这些措施汇集整理为项目任务。

(2)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项目质量监控方法。我们可以将一定阶段的项目成果组成一个样本,并观察这个样本的情况,检验其质量高低和稳定程度,从而监控这一阶段的项目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制定一种能够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样本质量,比如学生成绩或产品的不合格率等。

以上是对几种质量检测工具的介绍,下面将结合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用以说明几种工具在教学改革质量监控中的具体作用。

3 管理工具在教学项目质量监控中的具体应用

3.1 CVT分析

表1是一张没有填写内容的简单CVT图表,它有助于读者直观理解这种分析方法。根据表1可以看出,CVT图表分为左右两部分,我们先来看左边的部分。左起1~3列分别显示客户现在的状况、客户通过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客户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通过汇总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推断和总结出客户的一些需求,这正是开展项目的原因。企业需要做出一系列具体行为来实现改革,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可以将这些行为汇总在右起2~5列中。最后,我们汇总整理右起2~5列中的各种行为将其汇集成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且填写在右起第1列中。到这一步为止,客户的各种需求和企业要做的各项任务就清楚地反映在“客户需求”和“项目任务”列中了。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出现不匹配或者逻辑混乱的情况,那么项目的具体任务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A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对银行实训课程进行了改革。在改革初期的调研活动中,该校对教师、学生和用人合作单位进行了CVT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座谈调查的效果明显好于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学校调查学生意见时常用的调查方法,这种方法时间短而且易于统计结果,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固定的问题显得过于死板以至于学生经常产生理解偏差,除量化问题外,也难于反映学生的具体感受和建议。相对于学生,学校经常采用座谈会的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问卷调查相比,座谈会时间较长,而且过程难于控制。但是它的优点也很突出:学校和用人单位在交谈中都清楚地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并且清楚地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上这种调查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也是简单明了的:校方不了解学生的意见但清楚地了解了用人单位的意见。这也正是很多学生对校方授课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结果,A校重新组织了专门针对学生的座谈调研,双方由教师和随机抽选的学生代表组成。这次的调研结果明显好于问卷调查。整理3方意见如下:

学校方:学生的实习经历少;学校的银行课程理论部分太多。

用人单位方(一些商业银行):学生的交流能力较弱;超过一定的工作时间之后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且出错率明显上升。

学生:银行工作强度大;急于就业;希望自己的业务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由于本文的主旨在于论述管理工具的使用而不是汇报改革成果,出于便于理解管理工具的需要,以上的意见只是全部意见的简化汇总版。)

一项成功的课程改革,可以使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样也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内涵价值,这无疑有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用人单位也能引进了更多的高质量毕业生,这当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所以笔者认为在这个课程改革项目当中,以上3方都可以作为项目的客户,他们都可以从项目中获得收益。鉴于此,笔者将以上3方的调查意见全部归纳入CVT表格左边的几列当中。整理如表2所示。

接下来可以根据CVT表格中的各点意见推导出客户的需求,推导的逻辑关系可以用箭线表示。如:“学生实习经历少 希望加强实训”即表示由“学生实习经历少”推导出需求“希望加强实训”。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有些需求是由两个或更多意见推导的。其中左起1~3列中的内容以及标题都是为了推导出明确的客户需求,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毕竟格式为内容服务,只要推导的逻辑关系正确,其他都可以做灵活处理(为方便显示,故对一些表格做了移动)。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一些措施,并且这些措施需要满足客户的全部要求。和表3相同,我们仍然用箭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全新的网络系统 制作模拟银行业务的操作软件 希望加强实训”表示由“制作模拟银行业务的操作软件”满足“希望加强实训”的需求,由“全新的网络系统”满足“制作模拟银行业务的操作软件”的需求。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既然具体的改革措施已经明确了,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措施汇总,总结出项目的具体任务。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计算机”和“其他银行窗口业务操作设备”,我们可以总结出任务:购买教学设备。

根据“制作模拟银行业务的操作软件”,可以总结出任务:开发金融模拟操作软件。

根据“全新的网络系统”,可以总结出任务:设置教学局域网及相关硬件。

根据“类似银行服务窗口的教学环境”,可以总结出任务:按照银行营业厅样式改造银行课程实训室或建立实训室。

根据“业务操作训练比重加大”,可以总结出任务: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和相关教材。

根据“加强和商业银行的交流与联系”和“尝试定向培养”,可以总结出任务:联系相关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尝试签订学生就业方面的合同。

接下来我们将各项目任务记录在CVT表中,如表5所示。

这样一个CVT表格就完成了。我们既了解了客户的具体需求,又制定了能够满足全部需求的项目任务。通过我们的直观检验,没有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逻辑矛盾,因此这些项目任务就可确定下来了。现在能够知道,项目的每一个任务都紧扣课程改革的目的,这在项目的具体设置上保证了项目内容的完备,为保证项目质量打下了基础。

当然,只对项目的设置进行质量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把握项目质量。在这个问题上,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很好的项目质量监控方法。下面就来举例说明。

3.2 统计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论述的连贯性,我们仍然用上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在A校银行课程改革进行一个学期之后,我对其在某银行实习的16名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了调查,现在拿出一部分样本进行分析。这个样本是A校某金融课程班的学生在某商业银行(实习营业点共计5个)前台的实习成绩,实时间是6月23日―7月16日。每一个成绩是该商业银行对在该行实习的A校全体学生打出的平均成绩,这个成绩也作为A校学生的实习记录并影响当年A校学生在该商业银行的就业情况。

如前所述,我认为实习成绩能够直接反映出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检验课程改革质量的重点考核目标。如果成绩良好,就证明这项改革到目前为止是成功的。如果成绩不理想或者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就要及时找出原因并且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力求改善项目质量。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A校的情况。其样本的具体信息如表6所示。

据该商业银行人员介绍,60分以下为不合格成绩,60~69分为实习合格成绩,70~79分为良好成绩,80分及80分以上为优秀成绩。当年所有学校的总平均成绩大致为63~68分。根据计算,A校的学生平均成绩为67.6分。据上述标准,A校学生的实训成绩尚属良好。这个结果说明A银行课程改革质量尚佳。根据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我们不能只看平均成绩的高低,还要具体观察样本成绩的变化程度。统计过程控制是监控生产的中央管理工具之一,其内容较为复杂。相比工业生产,参与课程改革项目的学生样本数目有限且考核方式相对简单,所以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照搬统计过程控制的所有考核方法,只采用平均成绩分析就可以了。这里如果使用方差及其他分析,则略显烦琐。

根据样本数据,现绘制成绩显示图如右图所示。

根据右图所显示的,第1天成绩较低,但连续4天都保持增长,并且在第4天超过平均值。第5~6天有明显下滑。之后一段时间基本稳定,在平均值上下波动。最后5天进步较为明显,全部超越平均值并且在最后4天连续保持实习以来的最高成绩。按分值变化,可以将实习期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6天,磨合阶段。在这一时期成绩不稳定,开始4天分值上升表示学生在工作中上手很快,应当是平时在课程中加强专业训练的结果。但后2天有明显退步,据调查是因为周末休息,另外经过几天的进步,学生之间弥漫着骄傲情绪,导致周末之后工作发挥不稳定。在课程改革当中还应当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

第二阶段:第7~13天,适应阶段。在这一期间内成绩相对稳定。没有大的进步也没有大的退步,成绩在平均值上下波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期的周末没有发生成绩滑坡。学生已经做到了保持心态平衡。当然其中也有教师批评监督的效果。

第三阶段:第14~18天,进步阶段。这一阶段进步较为稳定,虽然没有一直保持在70分及70分以上,但是整体已经全面超越平均分。总平均分是该商业银行考核A校的标准,因此这个阶段对于平均分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整体来看,整个成绩曲线呈上升态势。虽然课程改革中还有需要注意的几点,但是整体来说教学成绩效果是成功的(具体项目的管理效率及其他方面不在本文论述之列,故不予分析)。

4 结 论

根据以上各点所述,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中,使用一些管理工具用以监控改革质量,是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的。管理工具的使用效果并不由工具本身的理论所决定,而是由现实的实践检验结果决定的。在工作中运用何种管理工具以及如何运用,都要考察实际运用效果。因此对于A校的案例来说,CVT分析和统计过程控制两种工具是通过实践检测的,具有积极效果的管理工具。但其是否适应某一具体的工作单位,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使用管理工具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其进行改造,要使它们适应我们的工作需要。例如统计过程控制,其在监督工业产品时,如果将其轻易简化,有可能扭曲检测结果并且使工业生产遭受严重的打击。但是如果不加改动地将其运用于成绩统计,除了加大工作量浪费精力和时间之外,我们实在看不出它还能产生什么别的效果。

篇4

浙江省教育厅于2014年颁布《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浙教高教【2014】102号)。根据文件精神,高职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学校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金融保险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变革对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深入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专家、教学工作者积极从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总的来说,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在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和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理论。通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本专业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与探析。

二、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一)金融保险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本专业首先进行了分层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生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进行了改革,设立普高生、三校生两套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设置、选修课学分比例、课时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在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小班化教学课时占当期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31.05%;实施分层教学的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的比例提高到34.48%,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50%,已经达到教育厅设定的要求。根据生源的差异,对于普高生源的学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对于三校生,开设《银行会计》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学科基础的差异,又与后续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同时,在专业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实训,不同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二)金融保险专业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选择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进行了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具体改革情况如下:

1.《金融产品营销实务》小班化教学改革。本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与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将部分教学项目引入课堂,在“金融产品认知”、“金融产品营销策略”、“金融产品模拟营销”等项目中与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中国银行、平安人寿等金融机构合作,由企业派遣讲师过来给学生进行分项目指导,学生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训项目。同时,根据学生能力与兴趣的不同,在分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层次性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性,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分项目的方式,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

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体验式保险营销”项目的积极尝试,主要分为通关测试、增险销售、付费险销售这三个项目的实践,专业学生首先需要通过保险营销话术的通关测试,过了五个关卡之后,进行增险销售,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尝试付费险销售,再根据能力差异,从意外险到普通寿险、健康险、消费险进行差别化的“体验式营销”,既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了营销的全部流程和业务特点,又差别化体验。

2.《保险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分组教学,模拟营销。保险实务是从本院学生就业职业特点出发,培养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学生就业必须具备保险销售方面的实战经验。基于此,在课上,学生分为3~4人一组,共分为12组,就不同的保险险种进行了模拟销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保险产品营销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在保险产品营销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结一定的保险销售经验和营销技巧。每组学生表演完后,由其他组学生代表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表演之后,再一起回顾总结相关险种的内容和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商业银行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商业银行实务》课程在基本知识点的讲授环节采取了学方式,在实训和作业环节部分采取了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

在该课程的实践时间操作中会用到一套“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仿真实训平台”,包括个人储蓄系统模拟操作和对公会计系统模拟操作。教师采取了班内“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该项实训,全班学生均要求完成个人储蓄系统的全部案例操作,而对于知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则进一步完成对公会计系统的案例操作,教师进行加分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之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在部分作业的布置上采取小组模式,如商业银行信息简报、信用卡设计等小组作业。教师先进行情景引导、任务描述;学生自我思考讨论,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完成任务并展示。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学生们通过分工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模式的引入,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之中。

4.《银行技能竞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分层选拔。由于银行技能竞赛的内容为典阅银行软件(对公业务和个人储蓄业务)、银行三项技能(点钞、字符输入、翻打传票),因此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技能竞赛的初级选拔,通常来说,三校生的技能较为扎实,普高生的软件操作较为熟练,所以在备赛选手的遴选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源差异,优胜劣汰。对于进入初级选拔范围的学生,进一步通过竞赛(院级竞赛)的方式从中进行选拔,根据大赛的要求,选拔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国竞赛。通过这样分层选拔的方式,通盘考虑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优势,并从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参赛团队。二是小班化竞赛培训。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在参赛前3个月开始组织训练,并从院级银行技能竞赛中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准备省级竞赛,最后选拔出三名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采用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两种方式。第一阶段为分散式实训,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或者寝室进行银行软件和手工技能的训练,第二阶段为集中式训练,每天由一位指导老师指导并监督参赛学生进行技能练习,并且每天考核一次。在最后集中训练阶段,采用全天停课的方式进行小班化培训,直到参赛前,小班化教学时间全部安排到实训室进行训练、模拟考核,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每天一位老师,每天一次测试”的方式加紧训练。

三、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下一步的举措

一年多来的努力,本专业在执行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时,各专业、各班级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的比例均达到了浙江省教育厅课堂创新行动计划的要求,部分专业课程也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改革与探析。接来下,将进一步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全面展开小班化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校企合作,订立专业行政小班

由于本专业自2014级以来,只招收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生源主要为普高生及自主招生两种,接下来可以考虑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拆分成两个行政小班,同时考虑到本专业的特点,可以通过宣讲会的方式班级学生自主进行分班,并冠以“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的公司名。具体改革有两个步骤:

1.部分专业课程率先进行小班化教学。计划先对2014级学生进行部分专业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改革,从大二下开始,选择两门主要专业课程《保险团队运作与管理》、《金融产品营销实务》进行课程改革,在学期初,通过自主报名和企业选拔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太平人寿”班和“中国人寿”两个课程班,在课程的理论教学阶段,主要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指导老师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模块,由两家保险公司派出指导老师进行授课与指导,两个班级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充分体现公司的文化与特点,同时保险公司参与后续的顶岗实习管理关节。

2.行政小班化阶段。在上述分课程小班化教学方式运作比较成熟的情形下,考虑在16或者17级的学生中,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分班,从职业生涯导航、课程设置、实训安排、教学内容等环节充分融入企业元素与小班特色,同时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开展实质性的行政小班化教学。

(二)分模块、分难度实施分层教学

在原有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分层教学:深化课程的分层教学。以《金融产品营销实务》为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简、中、难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实训模块,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尝试赠险、简易险、综合性险种的销售,既兼顾大众,又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在作业模块,同样设立基本模块和附加模块,对于基本模块要求所有同学参加,并以此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依据,而附加模块则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和创新能力的考验。

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技能竞赛的分层教学。根据竞赛的要求,将实训模块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模块,初级阶段为人人必过阶段,要求每一个专业学生必须达到,中级阶段难度相对比较大,为院级竞赛水平,高级阶段主要为全国技能竞赛准备,选的选手将参加全国规模的竞赛,既体现学生技能的差异,同时又能配合竞赛,两者相得益彰。

(三)优化教师资源,为分层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师资作为教学的主力军,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保障。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对师资的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更要有了解行业人才标准,因材施教的实践指导能力。在下一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优化教师资源:

篇5

关键词:远程教育;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4.8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付乐(1977-),女,江西九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远程教育。

一、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构建的背景

(一)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活动中教师将逐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课堂听讲,转变到主动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挖掘并提炼资源、角色扮演、身份体验、判断趋势上来,因此,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活动使学生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角色也从原来的“一手包办”的家长身份,转变成实训活动中设计、开发实训项目、引导思考和评价成果,从而使整个实训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起到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构建应该彰显学生是认知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二)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学习个体,只需要埋头苦干,既使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也能获得不错的学习成绩,而在财经专业实训活动中,除了部分作业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很大一部分的作业是需要靠团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是有限的,在远程教育背景下,为了完成一个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又大部分来源于课堂教学之外,所以原来的学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

(三)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转变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活动将以全新的教学目标来考核教师和学生,即实训在考核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引领,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同时,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以及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的实践能力、团队的合作沟通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都将通过实训活动的实施一一得以体现。在这种新的教学目标下,学生的学习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既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兼备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参加财经专业实训活动,学生查找、分析、选择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技能将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而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以课本为基础,主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形式呆板,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体系的转变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将着重偏向业务处理能力。为了更好地加以说明,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新的财经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笔者设计了金融专业实训体系简图。而在传统教学体系中,金融专业的体系大致涵盖以下几门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保险学、金融市场、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等。通过新旧两种教学体系的比较,新的教学体系内容多,范围广,多数侧重于实务的处理能力与水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构建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是应对新的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模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模块的完整性

财经专业知识丰富,同一个专业往往涉及到多个研究方向,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按不同的特征形成若干个实训模块,每个实训模块都必须设置既相互独立又能前后呼应的实训项目。通过完成这些独立的实训项目,学生能将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点逐步进行消化。如金融专业仅商业银行这一栏目就有储蓄业务模拟实训、结算业务模拟实训、信贷业务模拟实训、个人金融业务模拟实训、电子银行业务模拟实训等,这些模拟实训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银行业务处理技能。同样的,金融专业其他业务,如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国际金融业务和央行业务其他栏目也应设置涵盖整个专业体系的模拟实训板块,使整个实训模拟板块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学生通过模拟实训的训练,不仅对整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了一个通观全局的把握,同时,对具体业务处理能够驾轻就熟。

(二)模块的一体性

财经专业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各自独立的教学体系,每个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具有连续性。在设计实训体系时,要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设计各个实训模块之间的先后关系,从而使每个实训模块之间是一个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不仅如此,在每个实训模拟板块结束时设置一个小综合模块,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一个总结和归纳,增强实训模拟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如金融专业的实训模块设计中,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国际金融业务和央行业务这五大一级模块下,分别设置相对独立的二级实训模块,每个二级模块的考核内容和功能要具有一体性,业务处理模块要保持连贯性。

(三)模块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实训体系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在设置实训模块时应注重实训项目的开发与遴选,争取与实际业务环境一致,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实训应有的效果。在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的高效性

财经专业实训体系的考核要全面,同时要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实训体系要明确一个相对稳定的规范标准,确立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模块构建设想

财经专业改革和探索的目标一直致力于培养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战能力,且经验丰富的财经专业技术人才。实训过程是一个系统地将理论知识积累不断地转化为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在设计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时,要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以培养一线岗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和出发点,展现具体明确的业务流程和动态环境。以下仅以金融专业为例,设计了四段式金融专业实训体系流程图。在该实训体系中我们将按照学习体系的层次递进性分别设计好四个一级模块,分别是:课内教学实训模块、课后软件实训模块、课后仿真实训模块、课后实战实训模块。以下笔者将依次对上述四大模块进行解析。

(一)课内教学实训模块

在该级实训模块下,我们将按照金融专业不同的研究方向设置五大二级实训模块。它们分别是:银行实务、保险实务、证券实务、中央银行实务、国际金融实务。该级模块的实施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任课教师应对实训项目进行遴选或设计,重点体现该课程的一些主要技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基础专业知识处理一些简单业务问题,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同时逐步培养职业精神。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依据不同的方向,设置各种个性化的三级小模块。

(二)课后软件实训模块

该阶段主要借助各种实训软件,设计开发和鉴别甄选一个良好的实训软件,是完成该模块教学功能的关键所在。在该级实训模块中,我们依然是根据财经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来进行模块设置与学习。以金融专业货币银行方向为例,我们设置了三大二级模块,分别是资产业务实训、负债业务实训、中间业务实训。同时,我们根据银行的业务类型,在二级模块下设置了三级模块,他们分别是:贷款业务实训、投资业务实训、定活期存款业务实训、结算业务实训、信用证业务实训、信托业务实训、租赁业务实训、业务实训。通过该模块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对整个课程内容有一个熟练把握与合理应用,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融会贯通,已经初步具备了专项业务处理能力。

(三)课后仿真实训模块

该模块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衔接知识与技能,学习与运用,使学生更好地与实践岗位对接。该模块可以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各主要门户网站的技术优势,由学生自主完成。如现在很多财经网站上都根据财经专业设置了高仿真的模拟训练。学生只需要注册一个用户名,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实训。如金融专业证券投资方向的很多学生都纷纷在证券之星网上注册,即可拥有一个证券账号,证券行情完全和股票实时行情一致,在游戏中运用专业知识,推动对所学知识的整合、理解和应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后实战实训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岗实训。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在任课教师与企业人士的双重指导下处理各项业务,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提高。为了完成该实训模块,学校的配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联盟等等。上述四大模块从递进层次上来说,第一大模块即课内教学实训模块属于基础实训层次,第二大模块即课后软件实训模块属于专业实训模块,第三、第四模块即课后仿真实训模块和课后实战实训模块属于综合实训模块,它们四大模块无论是从实训内容,还是实训难度、实训功能上来说都是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远程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财经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理论知识丰富,业务处理能力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富有团队协作能力与不断创新的工作激情与能力,适应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合理、高效的财经专业实训体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实训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将大大地有助于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亚兰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经验[J].时代教育,2012(1).

[2]李富.国际贸易专业“四进式”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曾炜.国际商务课程实训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5).

篇6

关键词:银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14-02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专业环境中,参与设计、实践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学习,发现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学习实施的过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并且要具有创新思维。在上课之前必须将准备工作做好。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需要设计哪些主题,其次要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完成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控制好整个过程;另一方面要做学生的好帮手,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里教师既要让学生学到与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银行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财会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具有较强实操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具备以下素质:理解银行会计的相关基本理论和特点;明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储蓄柜台的会计、出纳柜员等岗位的各类业务的处理流程;认识商业银行使用的会计凭证并掌握记账的方法,同时掌握业务核算技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技能,为更好地适应与银行会计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创造充分的条件。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的特征

传统教学的特点是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作为讲授者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而这些内容都是已存在于实践中的显性知识,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银行会计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就会有很大的困难。首先,金融专业学生长期在学校接受教育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其次,学生在已接受原先知识的情况下,再学习金融业的业务处理往往会将知识点混淆。相比较下,用行动导向法进行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可以更好地表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进而培养学生在职业环境下灵活运用银行会计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如表1。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培养目标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在德智体全方面发展,具备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能熟练掌握业务的操作、管理、服务咨询等技能,具有从事金融专业相应岗位工作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完善课程内容

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而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项目模块化设计,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项目来源不规范。职业学校一般采取的是模拟方法,要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匹配较困难。课程教学仍以学科体系为主,在后面增加几个项目。这种所谓的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的训练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银行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只凭以往教学模式经验来完成,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行业调研。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在岗毕业生的寻访了解、走访金融组织,并在广泛征询各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明确工作岗位,确定工作任务,从而明确教学项目。银行会计课程的内容应以银行典型业务为主轴,以项目为载体,将每个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然后在各模块中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描述工作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要将行业专家的实务经验与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融为一体。

2.课堂与岗位要充分结合。在充分考虑银行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既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增长,从而更好地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

3.注重实训实习。为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之外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训教学中,校外实习是利用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来完成。学校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通过企业实习,可缩短学生的实习适应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改善教学法

银行会计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操作性强,所以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是以实际工作业务为参照构建仿真项目。每一个学习项目都是以仿真工作情境为依据的。我们把整个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确定任务”、“制定计划”、“教学实施”、“学习检查”、“学习评价”五个环节。下面以存款业务当中的“单位活期存款业务核算”为例,采用项目化来实施教学过程,具体如表2所示。

教学中,我们选择兴秦有限公司办理现金存取的业务为工作情境,模拟项目教学法从第一个环节给出工作任务开始到最终环节学习评价,全程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一开始教师参与会占较大比重,而后半部分主要是以学生参与为主。此外,对于不同的工作情境,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角色扮演、FLASH演示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同时体会实际的操作技能,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四、总结

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挑战,职业学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使其面临着各方面的制约,而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力体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体验并最终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总体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金融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发展”的工作要求,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依托金融创新加快推动以中央商务区为主体的金融总部核心集聚区的建设。采取监管部门指导、金融机构主导和地方政府推动的方式,在金融项目、人才、资本集聚的基础上,通过金融创新工作的开展不断丰富金融集聚的内涵、提升金融集聚的品质、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加快发展。以引进金融创新人才、开发金融创新业务、优化金融创新环境、构建金融创新机制等为重点,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升级中的催化和加速作用,通过创新放大金融对其他产业发展的辐射和支撑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年底前入驻金融集聚区的省级以上金融机构不少于28家,金融法人总部不少于10家,覆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主要业态。

(二)初步构建起一个集合创业投资、股权质押、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信托投资、投资担保等多种融资手段,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的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三)着力提升金融集聚区在金融业界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

(四)对接、落实省、市促进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高效率地使用2000万专项资金开展金融创新。

(五)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无障碍化区建设,加大金融业务创新对区域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的服务力度。

(六)探索形成中长期区域金融创新的平台和机制,深化对金融创新工作的研究,制定金融创新持续推进的路线图。

三、工作重点

(一)夯实金融创新产业基础

1、十大金融项目开工开业。年内实现首都银行、北京银行、中大期货、安诚保险、民安保险、红土创投、华泰证券、康宏理财、国泰君安、紫金投资担保公司等10个金融项目开工或开业。

2、十大金融项目引进落地。新引进汇丰银行、利安人寿、紫金农村商业银行、美国友邦保险、英国太阳联合保险、中英人寿、紫金信托公司等10个金融大项目。

3、拓展和储备50个新项目。重点吸引新进入的金融机构入驻。银行类侧重于外资知名银行和行业排名领先的城市商业银行、保险类侧重于法人总部和外资保险公司,加强新兴金融业态相关机构的引进。

(责任单位:CBD管委办、发改局)

(二)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成立市第一家市级引导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公司,建立辐射全省的创业投资中心。

2、引进市场化运作的为中小企业融资和个人理财服务的“一站式”投融资服务机构或平台。

3、探索利用债券市场为优质企业融资的模式,与银行合作开发中小企业集合债产品。

4、扶持2-3家企业上市或进入上市辅导期。

(责任单位:CBD管委办、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园办)

(三)支持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创新

1、大力支持紫金财险、乐爱金财险、首都银行、省再担保公司、太平洋安泰保险等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创新,鼓励金融创新产品在区内先试先行。

2、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协助对外贸易企业获取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等出口融资支持。

3、对金融机构开展的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的金融创新业务给予资金扶持。

(责任单位:CBD管委办、发改局、民政局)

(四)优化金融创新的发展环境

1、为入驻CBD金融机构统一规划并实施户外广告宣传。

2、编印标记有区内落地金融机构的区“金融地图”。

3、推进“金融无障碍化”区域建设,CBD区域及周边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不少于20个、POS机、ATM机等自助设备的覆盖范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CBD管委办、发改局、民政局、市容局)

(五)构建金融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1、积极申办有影响力的金融会展活动,重点跟进“第九届年世界华人保险大会”、“第十四届全国地方金融论坛”、“第七次中美保险对话”等。

2、成立CBD金融企业商会,创立金融家俱乐部。

3、举办“第三届金融博览会”,打造区域金融会展品牌。

4、定期举办“CBD金融大讲坛”。

(责任单位:发改局、CBD管委办)

(六)创新金融招商、服务机制

1、成立区金融工作办公室,统一协调区域金融发展和服务工作。

2、依托金融机构和相关人士加强金融产业链招商,对新引进的金融项目起到关键作用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责任单位:发改局、CBD管委办)

(七)实施金融创新的扶持政策

1、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省分税制文件规定的08年起新进入金融机构50%营业税与地方分成的政策。

2、制订并实施全区金融创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

3、促请市政府延长针对CBD金融集聚区的相关市级金融政策有效时限,并根据情况适当提高扶持标准。

(责任单位:CBD管委办、发改局、财政局)

(八)做好创新型金融人才引进培育

1、引进400名金融专业人才,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引进金融专业博士后流动站、社区金融学院、金融人才实训基地等金融人才培育机构。

(责任单位:CBD管委办、人事局)

(九)强化金融创新成果的展示宣传

1、加强区政府门户网站和CBD网站上关于金融创新的宣传报道力度。

2、增加在国内金融业主流媒体上关于金融发展的展示和报道。

3、在CBD内地铁站或金融机构集中的楼宇设置金融创新动态展示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CBD金融集聚区整体形象宣传。

(责任单位:CBD管委办、宣传部、信息中心)

(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工作研究

1、定期开展入驻金融机构相关数据搜集、统计、分析工作。

2、跟踪国内外各项金融创新成果并吸收借鉴。

3、成立课题组对区域金融创新工作定期评估、总结,每年编印区域金融业发展报告。

(责任单位:CBD管委办、发改局、统计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金融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金融创新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各责任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组织精干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按时推进和完成。

(二)争取相关支持。在金融创新工作中应畅通与省、市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及金融机构的交流沟通渠道,定期向征集意见和建议,争取支持指导,不断提高创新工作水平。

篇8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融资 困境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31-02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式培养到普及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趋势,特色建设、信息化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内涵夯实建设、应用型转型升级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又一轮新的建设浪潮。建设离不开资金,由于财政拨款不能用于基本建设,大多数高校靠向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融资筹措建设资金,资金缺口大的问题更加凸显,融资难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老、少、边后发展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校情况尤为严重。

一、高校面临融资的困境

(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财政支持乏力。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地域优势、国家对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等,使地区差距逐步扩大,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历届政府积极致力于解决的全局性问题。近十年来,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西部地区在税收政策和财政方面优惠政策,西部地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财政收入也存在着差异,西部地区财政支持教育乏力成为不争的事实。观念落后、投入不足、僧多粥少,各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省级财政在有限的资金额度内,既要提高教育的毛入学率,又要保证以本省“211”院校资金需求为主,因此,地方院校得到的财政补贴少之又少,发展遭遇瓶颈。

(二)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高校贷款难。工、农、建、中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贷款条件门槛高,主要向“985”、“211”学校和老本科学校倾斜。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类院校很难得到支持。此外,高校作为一个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单位,它的收入主要来源是三个渠道:国家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和社会服务。本科院校和高职类院校正常经费都十分紧张,能做到收支平衡的学校寥寥无几,资金节余多为科研项目。根据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从2008年起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零余额账户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高校节余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

(三)国家化债工程难解高校资金短缺燃眉之急。2009年国家为化解高校债务实行了化债工程,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划定高校2009年底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化债依据,中西部地区中央奖励补贴45%。但对于背上沉重债务的高校并没有真正减轻负担。还有一些后发展地区的高校因土地和规划等问题,银行债务基本发生在2009年以后,错失化债良机,未能赶上2009年国家化债工程享受到国家的化债优惠政策,到现在是负债累累,困难重重,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

(四)社会融资政策缺乏依据。2012年国家财政部 、发改委 、人民银行 、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不得擅自利用政府平台采取(BT)模式融资。基于高校的事业性质,在BOT、BT、PPP等融资方式上,都受到限制。前几年一些高校在学生宿舍的建设上采用了(BT)融资方式,结果又出现了税务机关要求高校补纳营业税及附加的情况,加大了学校的负担,增加了融资成本。

二、高校融资模式探索

高校肩负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

(一)积极加大财政投入、缓解高校债压力。高校要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积极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形势下,认真研究好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目标的措施和相关政策,积极寻求国家财政支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从而减轻负债压力和改善高校经费不足现状,以利于高校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府化债力度,支持高校改革发展。高校要研究和紧跟中央财政改革三步走的节奏,当前应该重点关注财政对地方政府债务清理,关注地方财政扶持经济发展的改革方式,关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改革措施。在财政对地方政府债务清理中,积极申请列入政府债务清理总盘子中,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化债资金,分期分批帮助高校化解银行贷款债务,使高校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轻装上阵。

(三)给予高校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项目上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高校要抓住国家推动“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的机遇,积极参与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实施,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同时,地方财政也应考虑减免高校因改、扩、新建而进行的基建项目的报建费、项目可研论证评审费等前期费用。鼓励高校科研项目孵化和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支持高校创办信息产业、节能低碳项目,旅游文化项目等,给予高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四)加强校银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共赢局面。银行有资金,高校有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在培训、信用卡使用等方面与银行开展广泛的合作,提高除贷款利息外的附加值,吸引金融业的关注,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局面。

(五)积极探索资源整合资产置换,减轻高校扩建土地购买成本。有的高校旧址在闹市区,发展空间受阻,可通过土地资源的置换整合,搬迁到郊区以小换大,从而缓解资金压力。

(六)积极开展融资租赁,发挥其高效便捷的作用。融资租赁手续简便灵活,被称为“第二金融工具”。近年来,在中央“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导下,商业银行收紧了信贷规模,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已经成为高校融资的另一个渠道。它较之银行贷款手续更加简便,使用更加灵活,同时没有银行项目贷款在使用上所附加的限制性要求,更适用于高校教学设备新增和更新方面资金需求,受到高校的普遍欢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引导,防范由此引发的风险。

(七)校企深度合作,是高校融资的新思路。校企合作不是新课题,但是,要做到真正深度合作、实质性的合作,则是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尝试。要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有特色的现代应用技术型大学,就要建立与产业发展深度互动、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逐渐发展到共建专业、共建基地、共建师资等深度合作,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创新的目标。目前国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有:由企业投入设备、原料和技术等共建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共建专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近几年来这种合作方式在高职类院校已经开展,并取得显著效果。此外,民营资本的引入,合作办学,改善办学条件等方式也有成功的案例,校企深度合作从另一个方面达到了融资效果。

(八)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可以减轻高校投资负担。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教育部提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社会提供服务、政府履行职责、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规范管理、部门依法监督”。高校后勤社会化可以减轻高校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服务项目建设方面的投资压力,同时可达到行业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三、建立高校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一)做好学校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发展。要做好高校融资风险防范,首先就是做好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精神,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总体规划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避免盲目上项目,从源头上做好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规划,避免盲目融资而产生的风险。

(二)做好银行贷款额度预算安排、实行合理负担。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发展规划,学费收入情况,以及在不影响教职工生活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前提下,做好资金需求预算,在资金的类别上做好安排,比如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校企合作项目,以及财政专项支持各占比多少。此外,在贷款的期限上做好长、中、短各期的衔接,同时做好风险预案,做好还本付息的准备,防止出现还款集中期资金断链的情况,实行债务合理负担。

(三)研究谈判技巧、争取利率优惠支持。高校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营利企业,所贷款项基本上是用于校舍、场馆的改、扩、新建,用于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因此,投资回收期相对比较长,且高校收费由政府审批,不得乱收费和超审批收费。由于高校环境单纯,财务人员往往在与金融机构谈判上技巧略显不足,很多学校在急需资金“救急”时遭遇银行高息贷款。因此,高校财务人员要认真研究金融政策,了解银行的办事规程和信贷政策,熟悉谈判技巧,争取银行给予贷款基准利率的优惠支持,减轻贷款利息负担。

(四)控制融资风险要打“组合拳”,构建融资风险防控体系。做好融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要做好资金需求的总预算,做好项目投资期回收年限的测算,做好还本付息的测算,研究比较各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和优惠政策,寻求最佳合作银行;研究比较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综合分析各种不利因素,做好风险预案。事中,要做好资金需求年度预算,把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年度资金预算紧密结合,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做好还本付息,认真执行项目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同时,要做好建设项目预算跟踪服务,防止项目超规模、超预算支出,防止资金断链。事后,要做好项目的决算工作,综合评价项目的效益,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五)强化融资工作的会计监督,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专业作用。要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高校融资风险防范责任制。高校总会计师肩负着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使命,是高校财务会计系统和内部控制的把关人,也是高校资金和资源调配的第一把关人。要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专业化管理作用,尊重总会计师提出的融资预算、还本付息计划、融资预警方案,同时实行融资风险问责制度,实行责任和权利对等。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融资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对提高融资管理水平、防控融资风险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勇,周雪莹,代成雷.浅谈融资租赁在高校融资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2(1)

[2]宿辉.中国大陆地区实行BT项目的法律障碍及规制[J].建筑经济,2015(2)

篇9

一是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 健全了处务会议制度,每周一处务会进行上周工作检查与本周工作安排,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行了岗位调整,锻炼了队伍,

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资金,争取财政资金安全隐患200万元,增加财政拨付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500万元,比XX年增中200万元。争取地方债券资金800万元。计财处在XX年没有等待,观望,而是在校办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部门沟通,积极和教育厅、财政厅及省发改委联系,这些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财务状况。

三是协助实验实训中心对其争取的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25万元的项目,进行了设备的招标、采购及资金的支付工作。

四是增加银行贷款xx万元(XX.1.18),贷款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

五是从市财政争取借款2950万,用于基本建设与土地证的办理。

今后工作重心如下:

一、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对于大额资金的支付、重大合同的签订须慎重决策,以免扩大债务,对于内部经费的使用也须加强审计和监督,以节约资金,树立良好的办学风气;

二、对以前年度的合同要重新审定,不合理的要花大力所纠正,终止给学校带来负面效应的不合理合同;

三、加强争取外援的工作,尤其加强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厅的财政补助资金,同时,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办学捐助,以期缓解债务压力;

四、做好和债务单位的沟通工作,以期弱化矛盾,保证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减少对上级可能的负面影响……

篇10

【关键词】课程 考核评价 银行会计

今年我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基本工作能力远未达到岗位要求。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高校提供的毕业生大多是连岗位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的毕业生。高校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多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记忆上,忽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高分低能”的劣质“产品”,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缩短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成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特点

《银行会计学》课程是一门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所形成的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作为一门专业会计,银行会计最大的特点在于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的统一性,即银行业务的实现是通过会计核算完成的。因此,银行会计人员对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熟练性要求要远高于其他行业会计。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对银行业务的形象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操技能,为就业零距离打下良好基础,成了《银行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在了解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以及核算、监督、检查、分析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处理方法,具备从事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组织管理以及运用会计手段从事金融经营和金融监督工作的能力。除要求掌握银行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均应得到提高。依据银行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相统一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目标重点在于促使学生掌握银行会计的基本技能和银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银行会计基本技能包括填制凭证、设置、登记账簿、账务核对、错账更正、编制财务报表等五项会计基本技能;银行各项业务处理方法分别为存款业务处理方法、贷款业务处理方法、支付结算业务处理方法、联行往来业务处理方法、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处理方法和外汇业务处理方法。

三、考核实施设计

考核是为学习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秉承以笔试为主,以分数为导向的成绩衡量观点,考核评价结果不仅反映不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更好地发挥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必须把“教、学、评”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设计,构建新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教授与考核结合,提高银行业务实操技能

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流程图演示法、讨论性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并穿插实训练习。根据每章节的学习内容,以银行真实的业务创设教学情境,安排银行业务模拟操作练习,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考核。项目活动一般按四个阶段进行:业务引入——操作流程——处理步骤——活动练习,以银行常用业务设置任务,如单位存款、储蓄存款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业务,贷款的开户、还款、逾期转账业务,结算业务等;在操作流程和处理步骤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绘制流程图阐述各类业务办理流程,结合展示各类凭证和单据实物,现场示范凭证的填制和传递,让学生观摩学习;在活动练习环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模拟练习。将学生分为每八人一大组,每两人一小组,由学生分饰角色,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模拟仿真操作,不仅要求正确填制有关凭证,对凭证的传递流程也要求熟练掌握;在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还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每个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加深印象。练习结束后,以大组为单位,各组轮流上台展示,要求学生自行设计银行工作情境,完成业务操作。教师和学生对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其中教师评分占70%,学生互评占30%。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优、缺点,对普遍性的问题进一步讲解。

(二)见习与考核挂钩,增强银行业务形象认识

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缺乏的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所学的知识是割裂开的,较难理解各项业务技能的关联性。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银行间的个性化差异加剧,教师在课堂上对银行工作情况的描述,往往与现实情景有所差别,不利于学生真实地了解银行业务办理过程。出于安全性考虑,目前银行基本不接收学生大批量实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未曾到银行办理过业务,对银行柜台会计业务的办理比较陌生。为提高学生对银行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到银行以办业务的方式见习银行业务的办理流程,将见习情况纳入考核范畴。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由教师布置见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去银行办理活期储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及相关业务,在业务办理中需认真观察银行柜员的操作,结合课上所学储蓄业务流程对照学习。

其次,将学生分组,明确职责。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都包括班级上、中、下三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各小组成员应明确各自承担任务,并选好组长作为本次活动小组负责人。

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均需撰写见习报告并提供业务办理单据及相片,见习报告需详细阐述本次见习的内容、完成情况及心得体会。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见习报告及业务办理资料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见习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期末综合实操考核,检验银行业务基本技能

在学期末16~17周,将学生分为两大类型进行期末考核,一类要求能正确演示银行业务操作过程,一类要求仔细观察演示组同学的操作过程,对其业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考核类型。考试内容为银行的各项常用业务,由学生以抽题的方式确定考题。聘请两位银行工作人员作为专家评委与教师共同评分,取三人评分的平均分作为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考核流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每二人一组,自行组合,选好考核类型,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

第二步,负责操作演示的学生小组抽取考题,按照各自饰演角色的要求,上台演示业务的操作流程,教师及专家根据学生综合表现给分,主要考查学生模拟操作业务流程的准确性、熟练程度及凭证填制的正确性。

第三步,负责点评的学生小组成员分别对应操作演示的二人,根据其模拟操作情况、凭证填制的准确度进行点评。教师及专家根据其判断的正误、发现错漏点的多少、表述的清晰度给予评分。

第四步,教师对整体考核情况做出归纳总结。

(四)综合各项考核结果,评价基本工作能力

综合学生在各项考核中的表现,对其到银行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工作能力做出评价。课程成绩=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回答问题)*10%+课后作业*10%+课堂实操考核*25%+见习报告*15%+期末综合实操考核*40%,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为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比为40%;在考核内容上,实操类考核占比为80%,识记类考核占比为20%。

课程考核与教、学是紧密相连的,《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学生实操能力的教学要求较高,因此,符合教学要求的创新型课程考核方式不仅可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