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16:2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创新理念;一体化教学改革

1.技师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师院校设置机械制图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识图和画图等能力,从而深入研究所学的专业。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有:教学是双边活动,就教师而言,首先,从教学内容看,教材容量较多,理论繁杂,课程进度紧,导致教师不能深入教授,学生一知半解。教学中缺少实践锻炼,理论不能更好联系实际,学生工作后不能直接上岗。其次,教学形式上,教具落后。传统的教具如黑板、模型、挂图等,基础较差的技校学生理解、想象起来都很吃力,因此课堂时效性差。教法单一,不适应新课改的理念,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好。就学生而言,对图纸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意考试分数和机械的操作等,忽视识图、制图精准的重大意义。此外,学校的配套设施、场地、软硬件条件等陈旧,无法适应、更新。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现在生源素质的要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社会的进步迫使教学方法的变革。如果说以前教学受条件限制,缺乏器材场地等因素的制约,那么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技工教育的大力投入,许多学校已经具备了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条件。而注重实用,招之能用是用工原则的大势所趋。

2.如何在创新理念下探索机械制图教学一体化改革

2.1创新课程设置,使教材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实际效果一体化

《机械制图》、《Auto CAD》与典型零件测绘结合的教学内容要体现行业实用和够用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应用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坚持“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行业应用性和岗位的针对性,体现职业应用的特色。如先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形体的图纸绘制,以熟悉投影原理、图幅标准、线型使用、尺寸标注等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然后,以实际生产中机械零件的常用结构类型为依据,设置轴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盘类零件识读与测绘、叉架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箱体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等实训项目,如可选普通减速器为典型任务,再以减速器分解为许多子任务。这样通过零件测绘与总装配图的实训,使学生熟悉各类零件的常见结果、常用表达方法和绘图要点,熟悉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最后设计简单产品的装配测 绘。达到系统培训学生的目的。

2.2创新教学手段,使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一体化

现在企业生产已基本不用手工绘图,已全面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把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上,把一部分手工绘图练习用计算机绘图替代,强化计算机绘图能力,使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典型软件AutoCAD的操作和应用。例如:在“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结束后,讲授“第二章AutoCAD基本知识”,介绍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绘图界面及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的操作方法。在讲授完“正投影和三视图”理论之后,即可插入“用AutoCAD绘制三视图”的教学,计算机绘图的内容、深浅度与制图理论教学同步。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绘图融入机械制图教学,并非用计算机绘图完全代替手工绘图。手工绘图不仅包括动作技能训练,还包括智力技能训练(主要成分是思维训练)。绘制草图是这方面训练的较好方式,能迅速、形象、整体地记录头脑中各种思维的结果。因此,应加强草图训练。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一体化。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应用可贯穿整个制图教学过程。

2.3新教学方法,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一体化

以往的技师机械制图教学,一般是教师讲授为主,为了让学生就业时掌握更多技能,教师不辞辛苦,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基本是开头认真,中间糊涂,结尾睡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积极性和兴趣很难调动起来,潜力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起到主导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这门学科学生实现目标较多的特点,可以采用高中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由学生选择模型、共同分析图形、了解结构、探究绘图的方案、讨论注意事项,各组选出发言人总结陈述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巡视、启发、协助、发现问题、答疑解惑,最后总结归纳知识点,对重难点或学生解决不好的问题予以点拨。技校的学生更侧重动手和实际工作能力,这种现代教学方法与学法,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沟通、动手、应变等能力,为将来顺利上岗就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4创新教学场地,使教学地点(教室、制图室、多媒体、计算机绘图)一体化

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场景一直都很单一,一般都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有些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这样的教学场景与学生即将从事的工作没有直接的关联,导致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需重新培训。因此,根据工学一体的要求,学校结合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情况,改传统单一的教学地点为多场地教学特别是参观工厂、工厂实训和开展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学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工作知识,受到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满意度均大幅度提升。

2.5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使机械制图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一体化

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仅限于考试成绩,这对应试型或理论性人才的培养有必要,但是对技校学生明显片面。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专业、考试等成绩外的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教学评价不能只看考试结果,还必须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各学习小组及每个学生的表现、参与态度及能力,看到学生的不足和进步状况。每学期可以周评、月评、相结合,在动态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每个阶段从个体到整体都有所收获和改进。期中和期末再形成书面化的材料,由学生自评,上交作业或总结,教师再做主要评价。这样就让学生对制图水平真正重视并能实现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节省教学资源。

当然,要实现机械制图的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国家对技师教育的投入,如学校教学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现代化综合性教室和模型的投资等。技师院校本身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安排进修和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为机械制图教师创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和教法理论创新的氛围和平台。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掌握新技能,更好的实现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目标,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2

1.1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是先由教师把非常系统的知识讲完,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然后再应用某些知识点进行练习训练。“计算机工程制图”授课一般是先课堂授课,黑板板书加上一些PPT课件和教学模型展示,布置作业,而后是AutoCAD授课与上机练习,最后是零部件测绘实训。并且未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毫无目的地被动接收,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1.2课程实践性不够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人才。但当前多数学校制图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使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脱轨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

2.课程建设思路

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课题组明确了建设《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的思路。按照“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而完善教学设施;完善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

3.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果

3.1教学内容

课题组认真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进行了岗位需求调查,并且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从事制图、产品检验与研发、机床操作、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与维修等职业岗位。2000年以前,我校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软件》课程分别单独设置,计算机绘图课程安排在学习完工程制图课后开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占总学时11%,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与严谨性。2000年后合并为《机械制图及AutoCAD》,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改,适当降低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开始注重生产实际需求,高度重视读、画工程图样能力的培养,总学时调整为124个学时,实践学时24,占总学时19%。2003年,我们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软件课程整合,编写完成了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计算机工程制图》、《计算机工程制图实训教程》,获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我们以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为契机,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零部件测绘》有机整合,并注重“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总学时变为128学时,实践学时62,占总学时49%。2009年,我们编写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和《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实训教程》,内容选取力求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相连,比如实训项目———减速器全套图纸测绘的主要学习任务就包括螺纹画法、轴类零件画法、箱体类零件画法、装配图画法、计算机绘图、公差知识及测绘方面知识的使用等,该教学内容的工作对象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案、要绘制的工程图样和三维造型等,运用CAD/CAM软件、绘图工具及仪器、测绘用工量具等各类工具。教材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教学模式设计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企业生产实际,提出各种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比如利用常用的减速器模型,提出减速器的某个零件属于哪一类零件,如何表达绘制该类零件图,零件图上哪些尺寸是重要尺寸,哪些表面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零件图有何用处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课程质量和效率。课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由企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与课程相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生产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读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工学结合应该是课内结合与顶岗实习等相结合,课内结合应为最终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测绘、计算机绘图及其它任务,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开展了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竞赛,参加《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网站开发的建设等实践性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3.2.2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授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体上的点线面、基本体与组合体),大量运用模型演示与动画模拟,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思维训练。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基本操作和绘图命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2)按工作过程导向讲授机件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基础训练。打破章节界限,采用幻灯片、模型、零部件实物展示台和台虎钳等真实零部件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操作演示,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零件图、装配图、标注等内容。模拟了生产工作过程,也提高了直观性与趣味性。(3)测绘实训教学。针对具有工程意义的减速器、台虎钳、齿轮泵等做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制草图能力训练,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把全套工程图样绘制出来,而后总结撰写测绘实训报告。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和构图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3.2.3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可增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课程组教师制作了集图片、动画、flash和声音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课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全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并结合其它方式。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依托校园网,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视频、三维模型、实训项目、练习题库等相关资料全部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队伍

我校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制订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理论进修和企业顶岗学习,每年完成不少于一个月到企业单位顶岗,以提高生产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支持其参加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学习,以增强其执教能力。经过几年的培养,教师队伍中全部具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全部是“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担任技术服务。部分教师为河南省成人制图学会成员,教师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观念新颖、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手段先进。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较为理想的教学队伍,且各自所学专业形成交叉,知识结构很合理。组成了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6人(其中3人兼带实验),专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4名,均系工学结合单位的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制定,负责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3.4教学条件

《计算机工程制图》是我校机电、化工、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保证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已建设了良好的校内教学与实践环境。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三岛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焦作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焦作市迈克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满足学生企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4.课程建设成效

《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符合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很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王先逵在听取了《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教学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走在了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前列,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尝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质量。近5年,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良好水平,平均得分97.75分,并多人次获得“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均评为优秀,同行专家及我校督导组听课评价较高。根据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近5届毕业生回访调查,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对自己的读画工程图、计算机绘图、协作能力等多项能力帮助很大,课程教学体系使自己学习了生产技能、团队意识,为尽快适应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通过对近20余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制图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毕业生的制图功底较为扎实,识图能力很强,进入角色较快,适应能力强,基本达到了毕业能直接上岗的要求。目前有约60%的毕业生从事与设计、维修和测绘等相关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5.课程建设完善思路

篇3

【关键词】CAD 教学;机械制图;教学探讨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应用新技术,自其诞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随着CAD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一线技术人员能掌握和使用CAD。对于承担其主要培养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CAD的基础教学显得日益重要。特别在机械专业中,《AutoCAD》这门课程已相当普遍,这对于机械课程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1.机械专业中CAD教学的现状

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中开设《AutoCAD》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将机械制图和CAD结合起来,实现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绘图的转变。

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机械制图与《Auto 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由不同的专业老师讲授,及机械制图由机械类老师讲授而CAD由计算机老师教授,造成两个课程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有学生基础薄弱,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的CAD 教学多存在这样现象:一是“填鸭式教学”,教师的教学仅为了完成教的任务,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和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包办式教学”,一切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目无学生,教师的教为主要目的;三是“随意式教学”,对教学内容缺乏深思精选,掌握不了其中的重点,训练材料缺乏针对性,从而也就缺少了实效性。在机械制图与CAD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主,以绘图为手段的教学目标。因此在CAD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AutoCAD 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掌握扎实的制图理论和熟练的计算机绘图技巧。

2.机械专业中CAD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知道,机械制图课程就是一门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掌握应用正投影法,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思维和设计能力,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使用的《Auto CAD》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软件包,它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和设计能力。

因此,对我们高等职业院校来讲,CAD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Auto CAD进行绘图的能力。我们将Auto CAD可以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作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作是铅笔,直尺和圆规。

3.机械专业中CAD的教改初步探索

分析和了解CAD这门课程在机械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计划,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将CAD这门技术有机的运用于机械制图中。

3.1做好课前引导工作,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感兴趣,效果更佳

以往教学中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设计好的,整堂课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殊不知,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而只能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并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新鲜感,对课堂内容提不起兴趣。既然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教师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问题”,而是帮助“发现问题”。

真正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所说的问题,应该由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在实际使用中产生的,或者师生共同交流、共同使用产生的。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见解。在每次课后除布置本次课堂内容的训练材料外,还安排与下次课主要内容相关的训练材料。这第二个训练材料可以通过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查阅资料来完成。出错误不要紧,只要能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下一次课。

3.2改变教学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

CAD 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涉及到手工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在软件应用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结合软件设计的自身特点组织教学。现在的CAD 授课一般在多媒体或者电脑房上课,教师应先让学生适度熟悉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教学软件给学生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命令的使用。对于操作演示的话,应让学生分析绘图操作的哪些是重点,哪些应该先确定,明确绘图的步骤,再给学生演示。在这个过程中只教给学生CAD 命令的使用,然后给学生安排上机作业,作业则主要围绕所学CAD 命令展开。学生做完以后,可让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讨论,尽最大可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原因及改正办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解。教师故意先让学生把“错误”犯一遍,然后告诉他们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更扎实了。

3.3机械专业中CAD 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

上机实践是学生CAD 技能的重要环节。CAD 教学如果让学生只学不练,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不通过自身的动手操作,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发现自身的问题。因此CAD 课程的课时安排中,应加大实践课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占比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时去实践所学的内容,使课堂上学过的东西得以充分地吸收,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机械制图和CAD两门课程的整合

由于AutoCAD和机械制图的关系,开展机械专业中CAD的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双重训练,计算机绘图的学习与制图的学习同步,学一部分,练一部分,真正做到两者训练并重。我们知道,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CAD这门课程相对较年轻。为了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系统,组织实施好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将机械制图和CAD 基础两门课程合二为一,两者内容相互渗透,紧密结合。 基于如上分析,我们认为这两门课程整合应该作如下创新,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在机械制图讲授完制图的基础知识及正投影法后,就可以让学生熟悉CAD软件,重点练习绘图和修改命令,用计算机绘制三视图;在制图讲授到剖视图、剖面上,CAD应讲授面域与图案填充;在制图讲授到轴测图时,CAD应讲授轴测图相应的画法及上机操作;在机械制图讲授到尺寸标注时,CAD可以对尺寸标注进行讲解;通过一些列的整合,使得两门课程的练习能加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5.总结

CAD 是一门实时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开展CAD 教学工作,首先必须明确CAD的教学目的和任务。CAD 教学组织中,注重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CAD 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与机械制图有机的结合起来,将CAD作为一门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刘义,李俊武.工程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机械制图 机械图样 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只能把自己定位在“导游”的位置上,不能当“教练”,更不能当“保姆”。先把学生引领入门,再精心编写实训计划和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置上,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带有竞争和乐趣的气氛中参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技能技巧,体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机械制图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练运用各种常规教学方法,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的的阅读活动相结合。例如,讲到“国家标准”时,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自学性的阅读,再启发学生思考制定国家标准在行业中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须掌握的绘图基本知识,如图纸的图幅及格式、图线的应用、比例、字体的格式等。

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授后自学,还是先自学再讲授,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纯理论且易于理解的内容可先自学后点睛,如讲授“简单几何作图”时。对于技术技巧性较强的内容,如“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就可采用先讲授后自学的方式进行。在教师讲解分析之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例题,并记忆和巩固该部分的知识点。

二、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这是教师们上课时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联结点和学生的知识“死角”,它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新技能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能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还应具备典型性与示范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提出“圆的正等测图是圆吗?” “作圆的正等测图的方法和步骤怎样达到最优化?”“分别在XOY、XOZ、YOZ三个坐标平面上的作圆的正等测图该如何作辅助线?”等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讨论。课堂讨论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教师与小组代表讨论,还可以组织正反方辩论等形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进而达到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挂图、模型、多媒体三结合

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木制模型来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木模和课本中的例题、插图,把课文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像,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

例如,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投影规律和每一个视图所反映的空间方位,再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图表和模型进行空间想像,找出它们的投影在视图中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进入角色,出色地掌握教学内容。

四、练习、评讲相结合

因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术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可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

这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应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结合,伴之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同时科学设计学生练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要及时给有疑问的学生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要防止学生练习出现“形式化、走过堂”的现象,力求课堂的教与学同步。

总之,教师应精心钻研教材,把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再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尽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的活动时间,既要防止教师满堂灌的作风,又要避免学生的练习“形式化、走过堂”。要“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模式,创新模式,遵循模式,但更重要的是要超越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篇5

高职 机械制图 教学课改

《机械制图》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技术主干基础课,在机电专业、机制专业、数控专业、汽修专业等工科专业中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艰难探索,大胆地对该课程进行模块化、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开发,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机械制图》教学现状分析

1.1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不相适应

在大专的机械制图教材中大部分都沿用了点、线、面、体、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虽然近几年部分教材有一些变化,但根本的内容和实质并未发生改变,而是过分强调画法几何的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零件严重脱节,不能理实一体,学以致用。使得传统的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不能很好的融合,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先进的CAD/CAM的反差,无不反映出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的教材体系之间的矛盾。

1.2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传统的制图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手段单一,看不懂二维图,进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无法完整构建。导致对学习机械制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兴趣,致使后续的专业课程无法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1.3以一份试卷定终身的单一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多数学校目前往往采用期末一张试卷为主的理论考试,这对于职业院校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光有理论而无实践,对学生将来就业的需求不能满足。

针对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笔者及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探索,对制图课程内容整合模块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考核方式全程化等改革。使学生在读图能力、绘图能力、制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大幅提高。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制图的信心,课改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以便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2 《机械制图》教学课改探究

2.1把握学生特点,构建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

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精神。职业院校要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大力倡导产学研相结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制图》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技术主干基础课,通过模块化、项目课程的建立凸出了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绘图能力、制作能力、空间想象思维能力、使用绘图工具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人协作能力。

依据实际教学需要,把《机械制图》、《公差和测量技术》、《AutoCAD》这三门课程有机整合调整后的课程名称改为《机械绘图与制作》。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分为五大模块,十一个项目。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设置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2.1采用直观性教学法

在讲机械制图第一节课,先领学生参观学院机械模型示教室,使学生对基本体及零件实物、模型、挂图等有个直观认识。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知识,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记得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如以生活中的墙角面为投影体系,课本、铅笔等常见物品作为各类几何元素,让学生主动感悟空间投影体系,模拟出各种不同几何元素的位置,再观察假设投影后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三维空间的建立。

2.2.2采用项目教学法强化技能训练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表达能力,则必需通过一定课时的绘图、读图、利用橡皮泥等切制模型和绘制轴测图等练习或实践活动。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各教学难点进行由视图转化成实物、实物转化成视图的习题训练,或有针对性的读图、绘图实践训练,会让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例如,已知二视图补画第三视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根据已给的二视图分析物体的结构特征、尺寸、位置和方位关系并想象出其空间形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实物模型或用橡皮泥根据已经条件捏出题中所描述的物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得出结论或验证所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该形体的结构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分析、判断其结构关系,就能准确地绘制和表述出第三视图。

2.2.3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多媒体的形象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较快地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绘图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空间概念更快地形成。如“投影基础”模块的教学和训练,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看图与绘图的实际应用能力。初次接触这一学科的学生,由于空间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都会感觉到很困难。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画面,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并清楚地展现出来,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此投影图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地讲解和板书本节的“学习要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小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将传统教学方法中无法突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画面完整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如:“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中球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也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由于球体的立体图形和模型在空间“形”与“位”的准确表达上有局限性,在“球体表面上点的可见性判别”的教学上往往有一定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将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画面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对剖析后的画面的观察分析,对球体所特有的“轮廓线”互为“中心线”又互为“分界线”的空间方位关系有了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六向”方位的分辨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2.4大胆实践,寻求突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学习《机械制图》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完成老师布置的绘图作业,不在于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能够看懂图纸,而在于能够在实践中创新,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发新产品或对现有老产品进行技术革新改造,将知识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制图》中出现的习题大多为求同式问题,其训练目标是让学生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求同思维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概括性,但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定势,形成对思维的束缚。求异思维是可以同时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的多维度的思维活动,具有流畅、变通、独特的性质,是比较灵活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意缺省解题条件,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比如:用一个平面切一个圆柱,求其截交线的形状。如果再加上一个条件“平面与圆柱轴线的交角”,则为唯一解,否则将有多解。再如,《机械制图》中对零件图、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评判、优选方案来培养其求异思维,为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加机械零件的实体测绘,它往往比纸上谈兵更有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作企业的中小项目革新改进或启发学生进行简单的发明创造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3利用校园网及互联网自主学习

传统的制图教育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练习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这就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而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弥补了课堂的不足,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教学自主学习,解决了课堂没有理解的知识。因此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将PTT电子讲稿、实验实训指导书、习题库、视频资源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料以及其他学习参考资料在内的课程资源整合成为供学生学习的学习包,并通过校园网实现信息共享。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浏览信息下载信息、提问、参加讨论、提交作品和参加考核等。这些课程资源的建设拓宽课堂空间,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4改革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

改变传统一份试卷定终身的考核办法。注重过程考核,严格上课考勤,出勤率占总分;平时练习作业占总分15%;态度占总分10%;绘图大作业占总分15%;科技制作占总分20%;理论考核占30%。使考试能够真正对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幅提高。注重对学生“理论+实践”的教育和“素质+技能”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掌握技能,学到本领。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安排周密细致,过程管理严格规范,学生实践扎实认真,考核制度严格完善,充分体现了我校一贯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特点。坚持了每次课后留练习,学生作业教师全批全改,坚持做好阶段大作业,课程测绘作业批改改为面对面答辨式的批改方式、严格计算机绘图上机操作和辅导、考核等制度、学生工程图的考核改为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与工程设计顺序一致),使教学的各个实践环节做得扎扎实实,不走过场,在练习以实践的环节的安排连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链,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和练习的机会,也收到明显效果。近些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工程设计绘图能力、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技能等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此外制图教学中还引入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CAD技能鉴定)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以能力为主,改革考核制度,学生学习CAD绘图后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达到国家绘图员的标准。

3 结语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对我们广大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现代教学理论,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教学 机械制图 实践 重点内容

1、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意义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机械类制图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相关制图标准,能够有效掌握徒手、仪器以及电脑辅助制图等机械制图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投影制图原理并根据自身想象打造各种机械立体模型,灵活掌握机械零件制图与装配制图的方法。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学习机械专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通过手工测绘、上机操作、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习质量[1]。

2、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手段

2.1要强化空间想象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强化空间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是机械制图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能够较好地读图、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机械制图能力的一项主要手段。机械制图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正投影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对以前的点线面及基本体等内容的学习,充分掌握、灵活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绘图到实物、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变过程,使传统的平面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产生空间立体几何的图像,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实物的各个部位的形状以及相对位置有着明确空间定位。所以,近年来国内部分高等理式院校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一些不适合实际,内容陈旧对后面学习知识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增加了一部分有关读图的教学内容,在时间分配也加强提高学生的读图训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读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投影理论基础,更需要平时的大量练习来加以辅助。不然,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可能形成较强的综合读图能力[2]。

2.2大力加强组合体的教学与练习

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读图练习过程中,学生对组合体的运用和掌握是一项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在课前提前为学生设定一些基本几何形体,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不同组合并画出三视图,锻炼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二是以已知视图为出发点,教师主动构思出多种不同的几何基本形体,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强化和挖掘自身的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三是提升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能力;四是补画三视图中缺少的图线等[3]。通过以上一系列强化组合体的教学做法、训练,来大力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3积极培养徒手绘图能力

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应当贯穿于机械制图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徒手绘图能力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物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见,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表达创意、彼此之间交流设计思想的强有力工具,当然,它也是CAD绘图和尺规等无法替代的最原始、有效的绘图方式。训练学生徒手绘制草图要求心想、手到、速成三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较快地捕捉灵感。徒手绘图能力在CAD绘图软件出现后,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4]。

2.4强化机件表达方法的教学与训练

轴测图的立体感强,有着做图方便,修改灵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可以作为代替模型。在读图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同时边画轴测图,这样,可以对物体上的一点、一线、一面都有着切身的体验。轴测图能把头脑中的抽象物体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强化机件的表达效果。此外,在对基本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轴测图的学习训练贯穿于整章教学中[5]。这样,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轴测图绘制能力,又可以通过对轴测图的学习来加深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

2.5合理培养并锻炼零件综合表达能力

对机械零部件的进行表达练习是培养学生综合想象力、提高零件综合表达技能的关键,它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特别是零件的读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丰富该环节的教学内容,加大该环节的教学力度,并着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体会、掌握机件的综合表达技巧,才能不断强化锻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水平[6]。

3、总结

总而言之,绘图实践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徒手绘图、CAD绘图等技能,掌握投影制图原理、熟练构造出各种立体模型以及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图方法。可见,机械制图的实践环节,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测绘、实践、上机、课程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高对机械制图教学中绘图实践的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卢传贤.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l998,(增刊).

[2]王慧.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3).

[3]狄渭波.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8,(2).

[4]张炳宗.面向21世纪制图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改革与实践[J].《山东矿业学院》,1998.

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开发思路

以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称为应用型本科,是高层次的技术能力培养的院校,它既不是普通的本科教育,也不是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的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有别于普通本科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它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要开发出合理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体系。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现状

目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按照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模块进行设置,各个实践环节互相独立,缺乏系统协调的管理。实验课过多依赖于理论课,有些课程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实验项目大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达到其真正实践的目的,使实践课流于形式。

2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机械制造行业,服务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培养具备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与开发、完成机械制造工艺编制、机床系统调试与改造、机械设备操作与维修等工作任务的能力,主要从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与开发、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等工作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的开发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专业人才需求与预测的专业调研,按照“循岗设课”的原则,构建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课的作用,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专业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实验模块,实训模块,设计类模块,一体化教学课程,如图1所示。(1)实验模块。有些课程理论性很强,比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创新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以做实验为主,根据专业和岗位需求对实验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打破传统实验模式,便于学生全面了解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开设拉、压、扭等实验项目,各种变形等实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主要安排一些公差测量项目实验,形状误差(圆度、直线度),位置误差(圆柱度、垂直度、平行度、跳动)等公差项目测量,提高学生对零件的测量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不需要培训就直接进入企业员工角色。机械设计基础安排一些动平衡、滑动轴承、螺栓连接、带传动、链传动等实验,熟练掌握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技巧。(2)一体化教学模块。有些课程实践性比较强,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践比例占60%以上。如机械制图、CAD绘图、pro-e,CAD/CAM,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课程。机械制图、CAD绘图、pro-e、CAD/CAM等课程以减速器为载体,以减速器的设备的零件讲解绘图的基本知识,常用的国家标准,讲解绘制零件图的基本方法,零件的常用的表达方法。CAD绘图等绘图课程也以机器中常见的零件为实例,讲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命令。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以企业常用的液压回路为项目进行教学设计,划分小组指定不同人员分别扮演车间技术人员,让学生搭接动力滑台液压系统、汽车启动机液压系统,液压压力机系统等常用的回路,通过回路的搭接,讲解各种元器件作用和用途,通过实例分析各种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是学生轻松地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理论知识和使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以掌握基本知识,强化技能培养为重点,让学生在做典型项目的同时,能完成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任务,是学生能够体验到企业文化,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创新项目的设计开发,最终能够独立开发简单的PLC控制系统。(3)实训模块。实训模块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为常用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简单零件的加工,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加工操作,如钳工实习和车工实训,通过校内训练让学生了解机床的基本操作,维护和保养方法。建立和完善学校、企业双平台实践教学机制,形成学校、企业双管齐下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走访调研相关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完善、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验项目等途径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4)设计模块。设计模块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以齿轮油泵、台钳、球阀和千斤顶为模型,分组让学生拆装、测绘、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并按国家标准标注尺寸,画出一套标准图纸。机械原理则以牛头刨床为载体,对其运动进行分析,设计出牛头刨床的运动机构。机械设计以圆柱直齿轮和圆柱斜齿轮为载体设计计算轴、齿轮、键等零件的尺寸,选择轴承、螺栓和联轴器等标准件,并按设计尺寸画出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的思路,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传统毕业设计由于学生受老师选题和自身知识积累的局限,毕业设计(论文)流于形式,有的同学为了凑字数堆砌大量文字,有的甚至互相抄袭,违背毕业设计的初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把毕业设计的理念和重要性参透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就能深刻理解毕业设计的作用,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能力进行选题。例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类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以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为主,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选择机电设备改造或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题目,诸如:数控机床的设计或改造;工业机械手、机器人的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或改造等,去除虚拟课题,同时与企业建立毕业设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鼓励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生产相结合,设计的内容要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发展动态,运用的新技术。

3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

实验和实训模块的考核实行单独考核,期末考试总成绩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态度、实际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理论、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期末通过学生抽签的方式检查学生做实验的能力。期末实验总成绩=平时实验40%+期末考试60%。一体化教学模块主要按项目或任务考核,按项目或任务的权重打分,然后综合评定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选一个综合的项目应该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终期末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实训成绩根据平时学生的操作情况和实训作品的给出实训成绩,实训成绩=实训平时成绩50%+实训作品50%。设计的考核,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课程设计的作品给出合理的成绩,作为课程设计的总成绩。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看学生的选题特点,设计思路,检索文献的能力,答辩情况,给定一个毕业设计成绩。

4结论

通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践课程的开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能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作者:杨海如 陈国治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徐余宝,张晓东,方杰,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

[2]张继平,宋岩,张颖.适应部队岗位需求构建新的机械基础实践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1):50-52.

篇8

 

本专业是机械和电子的综合学科,因此,通过对新形势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的分析,应用型教育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其实践性课程和项目设置方面,要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形成适应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的多层次、多形态的完整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尤为重要,为了培养的系统性、全面性,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应根据每个学期的理论课程的安排,合理的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以保证实践教学阶梯性和不间断性。根据课程的安排,除了相应课程的实验外,应设置专业课实训或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以对当前及先前所学课程的巩固。

 

本文是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四年实训的综合系统设计为构想进行改革探索,根据学生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实训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如下:

 

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和项目。因此在教学平台的设置中,实践教学内容应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达到培养目的,根据要求,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以小车为载体,从大一机械制图实训开始到大四的机电工程系统实训结束,均以该模块为平台,对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到实物制作能力,小车的驱动,控制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和系统控制的设计能力,等所有的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完成后,第八学期为学生毕设和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即大学四年中,使学生具有机械和电子及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和设计能力。改革思路为:

 

从大学的第一个实训制图实训,使学生具备手工绘图的能力。为后续的电脑绘图奠定基础。

 

第二个实训,机电产品认知实训:主要为电器元件的识别、焊接训练、无线话筒及简易循迹小车的实物装配,使学生对电子控制具有一定的认知性,为后续的电子控制奠定基础;还有图形的计算机辅助绘制;进行机械图纸的设计,即开始实训的系统设计的基础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车子底座

 

学生设计好车子所有零件图之后,到金工实习和电子技术实训:主要内容为:利用金工实训进行车体所有零件的加工制作,然后车体的装配。再此过程中,进行修正,对有问题的进行修正,此图是其中一个结构,其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自己喜欢的结构。车体只做好后,并在同一个学期的电子技术实训课程中对小车进行驱动,实训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电子技术知识来对小车进行控制,使小车可以通过电机和基本的电子电路进行控制前后走动和左右拐弯。实现了四年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的机电结合。

 

在学生学习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后进行检测与控制实训,学生在该实训中,对小车进行改进,如可实现小车的壁障、巡迹等功能,实现对小车的智能控制,为后续车载装置奠定基础。

 

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习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完成后进行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学生可在该实训中,在车体上加装各种装置,如车载机械手、挖掘机及升降机或从事其他的题目如电梯控制系统等,继续在车体上完成的同学,实现了。车载系统的设计,完成了一个类似于项目的车载智能控制系统,经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知识都运用到了给载体上。很好的实现了机电结合。

 

最后一个机械类的实训机构设计实训:顺利实现车载装置后,完成小车实物的三维、仿真图,完成标准图形设计。

 

最后一个实训,机电系统的综合实训,学生具有了机电结合及系统设计的基础后,可根据情况完成一个综合系统;达到综合利用大学所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

 

毕设:完成毕设任务。在四年的实训课程中,涵盖了机械实训和电子电路、单片机、PLC等内容的实训任务,培训学生的机械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测绘和设计能力。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科学严谨、自主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总之,合理处置理论教学与实跋教学的关系。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机械制图》是高职教育中工程技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二维与三维相互转换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阅读、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本课程是用平面图样来反映实体形状,显得非常抽象,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本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的专业能力。而且随着当前高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教学时数相应减少,更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本门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是当务之急。笔者多年从事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实践。

一、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不是以培养学术科研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而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具备某一职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精选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包括国家标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AutoCAD)四部分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够用”和“必需”为度,将画法几何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只着重讲清概念,引入投影理论,而将教学的真正重点放在机件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上。利用大量学时来讲授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及识读它们的方法、要领和绘制技巧(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生产中的实际图样),同时加强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标注和公差配合部分的教学和练习,做到“精讲多练”。另外抛弃传统的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绘图”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内容当中穿插计算机绘图部分,每讲完一部分理论内容,立即指导学生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相应的图样,既分散了制图的难点,又增强了课程活力。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既合理地分配了现有的教学时数,又符合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将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三维CAD/CAM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实体造型软件(Caxa、UG、Pro-E、Solidwork等)已在很多大中型企业中日益普及,这不仅对学生的机械识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机械制图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实迫切要求改革机械制图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把三维CAD/CAM技术融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以加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三维构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软件,画出各种形体的三维立体图形(采用此方法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要快得多),这些虚拟三维立体的真实感与现实中的零件完全一样,同时它们还可以在任意角度放大、旋转,这样能方便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理论画出它的二维图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看懂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加深了学生对制图课的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笔者将机械制图教学中常用的“点、线、面一平面三视图一机件立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零件立体实物一平面三视图一点、线、面”的全新教学模式,使抽象的空间立体投影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映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除了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进行教学外,还带领学生到车间现场进行参观了解,增加学生对实际机器零件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加强徒手绘图训练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徒手绘图训练只占很小一部分学时,其内容主要是徒手绘制简单组合体或零件的正等测轴测图。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总是花费很长时间思考立体形状,不过他们只是坐着“空想”,而不会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出的答案总是缺东少西,不完整,但在老师绘制出轴测草图并进行讲解后,又会“恍然大悟”,这就说明学生空间立体概念建立的不完整,只是凭借纯粹的逻辑推理来求得答案,即使做对了题解,也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同时,在当前的生产实际中,很多工程操作人员在交流设计思想、现场测绘机件图样时会经常徒手绘制草图,这些都要求加强对学生徒手绘图的训练。因此,笔者在授课中,在最初讲解组合体时,就加入徒手绘制轴测图的训练,并且要求学生在做补画组合体第三视图时,徒手绘制其相应的轴测图。即先徒手绘制基本体轴测图进行大致的构思,帮助空间想象,再进行解题分析,最后徒手在基本体轴测图上加以修改,直至画出完全符合已知条件的组合体轴测图。通过徒手绘图的训练,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空间立体的思维想象能力,更增加了学生自主创意构形的能力,还为学生后续的形体构思与计算机造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此外,徒手绘图训练更为学生拓展跨专业的技能打开了一扇大门,使学生在本课程结束后,可自行学习其它专业,如产品的广告设计、时尚创意、居室的装潢设计、造型等。

四、在机械零件测绘中引入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主要区别表现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零件测绘是机械制图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活动之一,是根据机械或部件实物,通过测量,绘制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过程,主要是用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强化绘图的技能。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其中,具体做法如下:①教师负责收集一批结构、难度相近的零件,指导学生组成项目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若干个零件,并提出项目要求;②由小组团队讨论项目的结构框架和内容,拟订出完成项目的计划表和时间表,再和教师进行讨论后加以修改,并准备实施;③各项目小组自行选用测量仪器,独立测绘零件,采用多种表达方案来绘制草图,再由组员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各小组间也可以讨论交流,教师负责指导和解疑,最终各自独立完成项目任务;④对各小组独立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议,最后教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小结。采用项目教学的零件测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提升了学生对机械制图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助精神。而这正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现代企业所要求的高级技术工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五、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篇10

关键词:读图能力 读图习惯 空间想像力 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03-01

近年来,随着二代独生子女跨入大学校门,高校招生的生源在逐年减少,处于高招低端的高职高专的生源的质量严重的下滑,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学校把一些理工科专业改成文、理兼招,导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校新生在学习《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时普遍感到比较吃力,严重影响新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从事《机械制图》教学的老师,针对这些新的变化,对《机械制图》教学积极进行了一些探索。

1 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机械制图》是一门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并发展起来的专门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她自身的科学系统和内容。《机械制图》运用正投影原理,利用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平面图形描述机件的立体形状、结构,读图能力是《机械制图》学习的一个关键,在教学的安排上,一般遵循人类的认识规律,从简单到复杂这一过程。首先,进行正投影原理的介绍,三视图形成及对应关系的学习;其次,对一些简单立体,如棱柱、棱锥、圆柱、圆锥进行投影作图;然后,切割体作用,对一些简单几何体切割后的形体投影,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投影使用;最后,进行组合体的投影作用,完成对三视图看图能力的培养,学生训练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已有两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或补全三视图中遗漏的图线,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1.1 根据学生在座谈会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普遍存在

(1)看图不习惯,特别俯视图和左视图体现的方法感到不习惯,别扭。

(2)空间想像力不足,老师讲,听得懂,自己看,看不懂。

(3)作业量大,无法及时完成。

1.2 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差。

(2)作业相互抄袭情况比较严重。

(3)学生极少参与课后答疑。

2 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解决的办法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现实情况,我们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 尽快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学生对于平面图形,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就是上下和左右关系,而三视图中的三个视图只有主视图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为了强化学生对俯视图中的左右和前后、左视图中前后上下的方位关系和尺寸上的对应关系的认识,从学生的潜意识强化学生对“长对正,高平齐和宽相等”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看图时用尺把对应部分对一下,用分规把左视图和俯视图中“宽相等”量一下,用行动来强化自己的认知,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2.2 空间想像力的提高

空间想像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大脑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后天的培训可以获得较大的提高,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农村,许多空间结构来源于平常生活,而《机械制图》上立体结构主要来源于工业产品,平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少,想像起来比较困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看、多想,将一些教学模型发给学生回去多看,从不同的方向看,并画出它的投影视图,以提高对正投影原理的理解和空间想象力,效果比较明显。

2.3 思维能力的培训

读图能力本身就是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老师讲,听得懂,自己看,看不懂”的现象,对学生进行一些思维的训练,我们读图是有一些基本的方法的,比如说:在读组合体的视图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形体分析法,采取的步骤:(1)形体分析;(2)分投影对线框;(3)想像出各组合体的形状;(4)综合构成整个形体。

通过这些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形成一定的定式思维,在想像各部分的形状时,可以根据简单几何体的投影规律,产生一些定式思维,如:同一形体的投影,是矩形和矩形的组合,则形体可能为长方体,若投影组合是圆和矩形的组合,则形体可能为圆柱,若投影组合是圆和三角形或梯形,则形体首先应考虑是圆锥或圆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掌握读图的技巧。

2.4 加强教学环节组织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习惯,是比较难于改变的,要想让高职高专的学生在上课时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太现实,利用“行动体系”的教学代替“知识体系”的教学,加强学生的行动力,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具体的办法就是“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动起手来,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中,使自己的思维得到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另外一个重要的办法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根据学生学业程度不同,作业可以分为基本、提高及思考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应的作业,在批改作业时,适当增加面批,切实了解学生作业的思考方法和步骤,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的效果。

3 实践的结果和收获

通过上述的办法的实践,逐步在机械类和近机类的学生中进行了推广,学生对课程减少了畏惧心理,开始自己动脑筋,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歩骤进行尝试,逐步建立了自信心,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了,对课程也开始感兴趣。

4 结语

《机械制图》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而学好课程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图的能力提高也是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训练:读图习惯的养成;空间想像力的训练以及思维的训练。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学习不仅可以学到相关专业知识,也可以逐步培养自己的耐心、细心的性格,以及细致、慎密的思维,为以后的工作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