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11:0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底盘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汽车底盘;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加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步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紧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方向,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功能是培养生产一线从事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检测维修、检测设备的使用、汽车底盘维护保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汽车底盘的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名称、基本结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学会汽车底盘维护、总成拆卸、零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熟练掌握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等操作技能。
1.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直接用于课堂教学,2011年我们建设了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室,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与轿车底盘、微型客车底盘、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转向器、组合维修工具等结合为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的教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性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车型和模拟故障,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2012年我们与浙江众泰汽车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三年来每届汽车专业的2个工学班都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汽车底盘生产顶岗实习。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新进教师必须先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目前汽车维修专业7名教师中4人获得汽车维修技师证书,3人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5名教师成为扬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汽车维修高级或中级考评员。
3.教学的基本方法多样化建设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训练。课程共分为“四个项目”“十七个任务”来完成。 例如,“四个项目”是:①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②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③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④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基本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一边是教学PPT的展示,一边就是所讲内容的实物,通过讲解相关内容及实物演示操作,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有重点、有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汽车底盘维修中实际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4)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都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5)分层递进的教学法。在变速器教学中,先学习桑塔纳2000型轿车二轴四挡手动变速器,再学习东风EQ1092型三轴五挡汽车变速器,最后学习难度较高的自动变速器。三个层次之间采用层层过关形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否则只能停留在原地。
4.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上,理与实交替进行,相互贯通。底盘理论基础知识与底盘系统总成实物认知,相互对应与结合,一边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一边展示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学生学习时直接面对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不再需要想象,也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底盘系统总成实物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与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底盘总成检测维修所需的实践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所学理论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实学习是一体的,在一个教学任务(如2个课时)中,其中理论基础教学占40%,教师示范占15%, 学生实际操作占40%,总结、评价占5%左右。为了强化技能,我们还设计了一整周的底盘总成件的拆装,通过一周的实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项目引导下,将汽车底盘的专业理论教学融入实习、实训教学之中,整周实训由理实两位老师搭档共同指导,学生在完成实训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相关作业,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
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正向教学过程信息化迈进。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件PPT、教学视频、案例与习题、学习指南、实训项目与实训指导、试题库、教学参考资料全部上传到“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并借助“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将该平台空间中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以提升我们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水平。
总之,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宝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
篇2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完成一项实际的任务,旨在着重培训学生操作能力的教育模式。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技能教学上的不足。
二、为什么要在《汽车底盘》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
现代汽车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熟知汽车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知识,能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设备并能够拓展其功能,还要具备极强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协同作业的能力。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担负着培养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任务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汽车底盘》是为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框架,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托于职业活动,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施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都有学生参与。这样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
三、如何在《汽车底盘》中开展项目教学法?
下面以“汽车底盘检测——汽车挂档困难故障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引进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设计一个或多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项目任务。在设计项目任务时,可以请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可以提高项目任务的可行性。依此,教师明确该项目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对一部有挂档困难故障的汽车进行诊断并排除。
第二步,制定计划。
根据项目任务和目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以及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并与老师讨论,由项目小组写出计划报告。
第三步,实施计划。
学生首先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包括查询资料、调研、使用学习软件、拆装实训等,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工作步骤和流程工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并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成果展示。
完成项目任务后,对形成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工作成果可以是语言文字、图画,也可以是实物形式的模型、工件等。小组通过汇报答辩、技能比赛或者应知应会考核的方式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此次项目是采取实际故障排除的方式。
第五步,评估总结。
学生先对自己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和工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对工作成绩进行检查和评估。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案,有些内容可以延伸为下一个项目任务的初始调查。项目教学的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因此,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对”或“错”,而是评价为“好”与“更好”。
四、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底盘》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教学的时间安排
在项目教学时间上,一方面可参照汽车维修企业检查维修该项目所需的步骤与时间;另一方面可结合学校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现有设备、场地及学生的基本素质等情况,采用半天(四个课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其中理论教学占25%,教师示范占20%,学生实际操作占50%,总结、评价占5%左右。另外,每一项目的教学时间可只设定参考时间,以方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篇3
关键词:汽车教学 工作页 二级保养 顶起位置练习
职业技工院校的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践,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宗旨的体现。在技能实训教学中使用工作页就是其中一个方式。
汽车二级保养是职业技工院校汽车专业教学的必修课,也是与工作紧密结合的一门课。我们以丰田二级保养为例进行教学。
一、把汽车二级保养课程分成操作性极强的项目
根据课程设置把课程分成汽车车辆信息登记、车辆外部检查、车内三件套的安放、发动机舱内油液检查、三滤清洁与更换、轮胎拆卸与检查、车身底部检查、底盘部件及螺栓的检查、整车灯光检查等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工作页配套。在教学工作页中要明确工作内容和目标。
二、相关工作的准备
相关工作准备包括工作组织、工具场地仪器准备和相关知识准备。
工作组织主要把小组的任务清晰,分工明确,完成工作的要求。
工作场地仪器准备可以模拟维修企业环境,针对二级保养这门课,我们在完成不同的项目后,进行丰田顶起位置练习。
顶起位置练习意思是汽车在举升过程中,在不同的举升位置做的不同保养项目的练习。根据丰田汽车保养规范,我们大致分为预检工作位置、驾驶员位置、前后车门位置、发动机舱位置、车辆底盘前部、车辆底盘后部、车轮及其制动器、发动机启动检查位置、车辆电气灯光检查位置等九个顶起位置。
在不同的顶起位置设置不同的工作页,例如在车辆完全升起的位置完成车身底部检查、底盘部件及螺栓的检查,排放机油、更换机油滤清器等工作页。例如:
三、工作过程
学生根据工作页的要求完成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突出工作页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汽车二级保养教学中,根据实际维修厂的保养流程,我们进一步把已经包含几个工作内容的顶起位置整合到一起,形成由双人合作完成的一个完整工作流程。双人配合练习是根据我们汽车二级保养的教学内容要求和丰田保养规范,做出由两个人分工配合完成汽车的举升工作,汽车发动机维护保养,汽车底盘维护与保养,汽车电气与灯光检查等内容。
标准作业流程(5000公里)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引入教师、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例如在上表中有完成情况一栏,那么这个就可以由其他同学根据操作者的情况填写,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获得经验,另一方面从侧面深入理解工作过程。同时,我们也在工作页中添加了自评,这个自评要通过做同样工作页的同学一起对比获得。这体现的就是过程评价的特点。
四、工作总结
学生在采用教学工作页中,我们要对他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跟踪,对于反馈的信息要进行整理指导,不理解的加以解释说明。我们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工作页以后,进行顶起位置练习,在完成双人配合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操作的经验对标准流程进行适当修改,使之形成新的工作流程,也可以组与组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 汽车电子 岗位能力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constructing apprenticeship course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pecialty. It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setting course through post ability.
Keywords curriculum system; modern Apprenticeship; automotive electronics; post ability
1 岗位群分析
当今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汽车服务性岗位人才需求旺盛。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汽车业的现状,深入调查汽车企业的发展动态,对汽车电子专业岗位进行分类。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岗位群分为核心岗位群和发展岗位群。核心岗位群是:汽车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岗位;汽车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维护岗位;汽车维护岗位。发展岗位群是:汽车电子产品测绘及辅助设计岗位;新汽车电子产品试制岗位;生产管理、技术管理。
质量检验与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包括了四个方面:第一,元件检验,该工作需要员工能够正常地操作使用检验工具,检验主要的元器件,并且对其性能参数有一个较好的认知;第二,根据工艺文件进行产品装接,该岗位员工不仅需要会使用各类的工具,还应当掌握工艺生产流程,能够看懂工艺图,可以在工艺规范下进行器件组装,可以自检组装后的产品;第三,过程检验,该岗位员工应当能够正确操作检验装置,了解产品检验的要求,能够利用统计工具进行问题分析;第四,成品出厂检验,这个岗位需要员工会合理地做好检验参数调整,了解具体的检验规定,可以熟练地操作检验装置,也会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来总结质量问题。
电子产品安装、调试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样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产品安装岗位,该岗位的员工应当能看懂工艺流程,了解安装的全套工艺,了解电子产品的各项参数与性能指标,可以操作不同的工具,可以依照工艺所需进行器件组装;第二,产品调试岗位,此岗位要求员工可以操作日常操作的检验器具,可以诊断发现电子产品质量问题及原因,可以进行电子产品的调试;第三,产品维护岗位,该岗位的员工应当学会操作检验装置,并且对产品护理要求具有全面的了解;第四,产品改装岗位,该岗位需要员工可以完成电子产品的焊接与调试,可以完成PCB板的制作,能够对电子产品的参数性能要求十分熟悉,可以操作各类检验设备。
电路维护岗位工作任务同样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检测与故障诊断岗位,该岗位的员工应当能够操作经常使用的检验工具,可以检测整车并判断其故障所在;第二,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维修岗位,该岗位需要员工熟知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详细结构,可以维护修理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能够掌握多种诊断程序以及检测的方式,可以按照工艺要求来完成器件组装;第三,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维修岗位,该岗位需要员工熟知汽车的底盘构型,可以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能够掌握多种诊断程序以及检测的方式,可以维护和修理汽车底盘,可以按照工艺规定进行部件组装;第四,电器与电路分析岗位,该岗位需要员工汽车中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具体结构,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能够掌握多种电路和电器诊断程序以及检测的方式,可以维护和修理汽车电路和电器,可以按照工艺规定进行部件组装。
2 课程分类
根据汽车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4个模块: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和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
2.1 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
通用基础课程让学徒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通用职业能力。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个人的价值实现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学徒要融入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学徒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主要包括“金工实习”、“制图”、“外语”、“计算机基础”、“企业管理”、“数学”、“物理实验”、“两课”、“体育”。“两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但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其他课程如文化礼仪、安全规范、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手段等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2.2 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
此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以通用工作任蘸椭耙祷础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内容开发、标准编制。所有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学生必须经过考核,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课程模块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
2.3 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
课程的设置要突出企业岗位的核心能力,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以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学徒从三个岗位方向的技术技能课程组合模块中进行选择,课程以师带徒岗位培养为主。分为汽车电子产品检验、汽车电子产品安装与维护和汽车电路维护三个岗位。其中汽车电子产品检验开设的课程有“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汽车电子产品安装与维护开设的课程有“汽车电路分析”、“汽车电路分析”和“电子线路CAD”。汽车电路维护开设的课程有“车身控制”、“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和“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2.4 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
本模块可以作为选修课,要关注学生多向发展,实施个性化培养。学徒可以根据需要由选择课程,修满相应课程的学分。课程包括“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新技术”、“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二手车交易与评估”。
3课程设置
3.1 依据
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调研,确定汽车电子行业的岗位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作为汽车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标准,划分汽车电子行业的通用基础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通过对每个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分解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对人物进行排序、合并和归纳,提炼出岗位的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
3.2 体系构建
依据学徒认知和成长规律,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打破学科体系结构,构建以岗位为标准的教学体系。对岗位进行调研,了解行业的社会服务需求。将岗位职业能力分解成工作任务,得到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与基本技能。依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设置或开发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合作企业岗位用人的特殊需求,设置或开发专业企业课程。设置不分专业的职业素质课程,并设学徒拓展课程模块,组成汽车电子专业课程表,按照企I的生产或工作过程确定开课次序。
现代学徒制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分为4种:集中讲授、企业培训、任务训练和岗位培养。集中讲授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理论教学。企业培训是指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进行企业岗位的实际体验和操作。任务训练是将实训中的内容在岗位中独立完成。岗位培养是针对每个学徒的特点安排针对性的岗位,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徒弟为主体,师傅指导的专项实践。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适合集中讲授,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适合任务训练,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适合岗位培养,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适合企业培训。
在所有课程中,第二以及第三模块是关键所在。“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要求是,需要学徒可以熟练地进行装接、诊断电子元件,可以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仪器,可以掌握生产电子产品的工艺,可以判断分析调试数据;“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的课程要求是,学徒学会使用相关的检测食品,熟悉常用的检测方式方法;“电子产品剖析”的课程要求是,学徒可以从原理上认识汽车电器,并且知道制作产品的过程;“电子线路CAD”的课程要求是,学徒可以驾驭制作电子产品线路板的方法,可以测绘出相关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要求是,学徒可以熟练地进行装接、诊断电子元件,可以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仪器,可以掌握生产电子产品的工艺,可以判断分析调试数据;“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课程要求是,学徒可以检测不同汽车的电控发动机的辅助控制系统、燃油控制系统、进排气控制系统和点火控制系统的故障,可以正确地操作检测的装置装备;
“车身控制”的课程要求是,学徒能够深谙自动空调、电动座椅、电控门窗的工作机制,可以分析它们觉的故障;“汽车电路分析”的课程要求是,学徒能够掌握辅助电器系统、照明信号系统、起动系统、电源系统、仪表报警系统、点火系统的电路特征,掌握判断各个系统故障以及如何排除的方法,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工作机制,构型以及维护修理方法,可以看懂一定的电路图,可以诊断一些电气问题;“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课程要求是,学徒可以检查检测多种汽车的电控动力转向、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以及汽车电控悬架的故障原因,并且消除故障,可以正确地操作检测的装置装备。
新型的学徒制更多地考量学徒自身的兴趣所在以及发展潜力,构建其适用的课程模块,着力于培育实用人才,建成岗位技术课程模块以及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模块,构建职业课程结构。课改必须不被传统课程体系所束缚,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53-03
专业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现状与发展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汽车电子在车辆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也越来越接近25%-30%这个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比例,豪华轿车甚至超过了50%。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已被国家教育部定为第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 840万辆,市场规模超3万亿元,其汽车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折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
专业人才需求 汽车电子产品主要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ABS、安全气囊、仪表、车载娱乐系统和汽车空调等,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普遍认同现在市场上缺乏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汽车电子技术,能够对汽车电控系统进行检测维修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而目前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维修是企业的重点,企业急需这方面的人员。汽车维修企业对高级维修人员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
(二)就业面向分析
就业领域 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汽车机电维修工、快修工、设备检修管理、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等;相近工作岗位:配件销售及管理、汽车电子企业售后技术支持、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汽车用户消费汽车电子改装等。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 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电子产品测试工程师、维修企业技术培训等。
(三)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和具备对汽车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4)具有汽车结构拆装调整及电器拆装能力;(5)具有汽车电子电路图的识读分析能力;(6)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能力;(7)具有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的能力;(9)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能力;(3)具有科技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撰写技术报告、检测维修报告);(4)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学习能力;(5)具有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6)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社会能力 (1)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主动沟通能力;(3)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5)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6)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乐观、向上、宽容的态度,具备承受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汽车学科与电子技术学科的“交叉”专业,涉及汽车、电工、电子、电力等领域,知识范围广,学习难度大,如何改革和优化专业结构以及专业建设模式,有利于实现培养汽车电子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但面临行业标准不健全、关键技术保密、就业岗位不成熟等问题,如何突破技术壁垒,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条件建设等问题成为新兴专业建设的关键。
根据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专业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实施“两方向,五结合、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方向”是指汽车机电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两大方向,“五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实训与就业岗位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过程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线培养”是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构建专业、系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于一体的“系企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突出一个核心,依靠两种力量”,即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依托行业,融合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及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大建设;系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专业领域内应用研究课题。
课程体系建设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精简、够用、必需、适用。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 教学内容和汽车电子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互相整合,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安排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
设置程序 围绕企业订单要求,逆序设置,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编排理论部分的内容。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原则 多门课程之间按照特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照应,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理性地实践,产生创新性实践成果。
设置依据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
运行 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学生顶岗实习到汽车修理企业了解从事电器与电控方面的维修技能,熟知电器与电控方面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获取汽车维修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实践方面的经验;为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课程体系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实践专家与课程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并描述了对应的学习领域;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性质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设计对应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
将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进行划分,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核心能力部分。
(四)课程体系结构
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础课平台化专业课程领域化教学训练情境化岗位实训任务化,专业技能进阶培养,即“四化”的进阶组合型课程体系。
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初级模块(包括汽车零部件识图、现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维护、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公共学习领域)、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路和电气系统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汽车空调维修技术)、高级模块(车载网络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与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脑维修技术、汽车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路与电气综合实训)和拓展模块(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汽车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电路设计与仿真)。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实训实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网站打造为集专业示范平台、专业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社会服务培训平台、在线实训与测试平台于一体的立体化、共享型、教学做考互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空间。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同时还将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和课程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设备是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必备硬件,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加快。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学生应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所以学校要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在传统汽车电工电子、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车载网络、单片机等实验室的基础上,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建设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拆装、检测、维修、调试为核心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以企业为主,建设汽车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制作、检测、调试为一体的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顶岗实习是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及环境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对毕业实践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并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顶岗实习生的专业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监控与管理措施,实行学院、合作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监控与管理。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借助校内实训实习中心,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第二,经常开展校内及有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全面推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第三,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
第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五,依托国外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等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修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任兼职教师。分年度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领先、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兼教师队伍。
结语
“节能、环保、安全”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三大主题,车载电子产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汽车电子技术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技术服务与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鹏.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6):121-123.
[2]杨俊林.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2(7):11-13.
[3]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4):30-32.
[4]蒋水秀.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165-166.
[5]袁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24-126.
[6]苏庆列.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59-160.
[7]陆玉亭.高职汽车电子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6546-6547.
篇6
关键词:CCTS/DACUM(能力本位);5S;系统性;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24-03
一、研究背景
根据我国国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所谓的CCTS/DACUM是英文Combination of Competency and Technique system/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即能力与技术系统相结合的课程开发的简称。这种课程开发方式既体现能力本位,即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为终点,同时又要考虑专业技术(知识)的系统性与职业岗位所需技术应用能力的系统性。其课程开发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汽车基础实训课程的能力结构如图2所示。
汽车专业基础实训强调的是专业的统一性和特色性,是保证学生具有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的有效手段。汽车基础实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汽车维修等相关职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满足就业要求的必备知识,除传授基础知识外,还尝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为学生考取汽车修理工等从业资格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校三年中,高效、系统地完成学业,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赢得一席之地,这和我院内涵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相吻合的。
汽车基础实训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微机控制、汽车自动变速器等,涵盖了基础实训的所有内容和项目,和专业实训有效衔接,面向就业,贯通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提升职业素质。
二、汽车基础实训课程“能力本位”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加强5S管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5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即“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的缩写。大学期间,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极为关键的时期,据权威人才资源机构调查统计,企业在招聘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强调更多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实训基地5S管理可以缩短校内实训基地与汽车企业如企业4S店等在管理模式方面的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实施5S管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贯穿5S意识,并对学生5S活动进行监督和及时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5S管理在实训基地的开展,否则5S管理可能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或者只是对卫生的检查而已。
2.充分调研汽车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应反映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案,应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职业素质的形成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比重、学生的智能、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情况,顺序排列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并科学分配时间、排列教学进程。为了制定适合能力本位的课程标准,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之上,和汽车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沟通,实现了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全体智慧集合,如北京现代汽车厂、上海大众4S店、北京安莱汽车有限公司和银建汽修等,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3.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执行严格的学习评价考核体系。汽车基础实训课程标准中首次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评价采用“限低不限高”的原则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点考核(30%),实践技能考核(60%)和学习态度考核(10%)。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实践考核,学生的自我评价应和教师评价尽可能一致,只有每个项目中的子项目全部通过,该项目才算通过。不及格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补偿训练,直到考评合格为止,这是汽车基础实训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院汽车实训中心是北京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鉴定点和考试点。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真正实现将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我们将职业资格证书中考核标准中的理论和实践考核要点融入实训教材,用来记载学生们已经掌握的技能项目,作为核发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依据。这种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训练”为载体,将技能鉴定和技能考核结合起来,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避免了重复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双证率”。
三、实践效果
综合以上成果,实际教学效果如下表所示。
汽车基础实训课程关于“能力本位”的改革和实践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不仅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根据项目设置又购买了多台(套)设备,满足了各年级多门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需要;同时教师队伍的双师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充电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而且“能力本位”教材建设得到了加强,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实训教材都经过认真修改完善,最终装订出版成为正式的校内讲义,成为实训教学的依据,教学团队也成长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最为关键的是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目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今年举办的北京市首届高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参赛小组分获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威,王显廷,张治斌.汽车4S店5S管理对高职汽车实训基地的启示[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2]肖兴宇,杨柏青.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性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谢颂京.基于能力本位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08,(01).
篇7
一、“汽车维护”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
(一)“汽车维护”课程的特点
汽车维护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汽车的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典型轿车的各里程维护;汽车的各种专项维护等知识和技能,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学生了解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种类多实践性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维修岗位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技能。
(二)“汽车维护”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目前大多数职业高中“汽车维护”课程的教学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理论课单调、枯燥。虽然黑板粉笔改成了多媒体教室,增加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依旧很少,加之多数学生实际接触汽车的机会少等原因,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第二,在实际教学中,缺少实践操作。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践环节未能开展,学生只能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来学习技能,或者由于受到实训设备的限制,不能安排每位同学都进行实践操作,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第三,目前的教学基本沿用理论教学加实践教学的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时段进行,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上的脱节。在上理论课时,学生在对汽车结构、原理没有任何直观概念的情况下进行理论学习,接受知识很被动,没有自己的主观理解,课堂内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在上实践课时,当实践需要与理论结合时理论知识近乎忘却,实践课程无法及时享用理论课程的成果,实践课教师在安排实践内容时无法实现最佳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护”课程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其中最关键的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任务。它通常有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式,即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
(一)明确任务
根据前期对企业的调研,结合本校的实验实训条件进行分析、筛选和组合,制定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结合的项目。项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难度,学生经过努力和团队协作能较好地完成。
(二)制定计划
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不正确,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欠扎实;对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缺乏细心,容易造成在操作过程中不必要的事故等情况,所以在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时要充分考虑这点,以详细的表单来规范学生的操作以及补充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本课程前学生已掌握和了解了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引领,充分描述该任务,逐步引入已学课程知识,减少学生的困惑。同时考虑工作过程的知识和必要的知识技能目标,又要考虑在完成此项工作任务中体现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实施计划
根据项目中的具体问题,确定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根据各组的项目设计安排要求,各项目组在回答问题时充分发表意见,同学间可相互提示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补充,对学生在应用上有困难的地方,教师提供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班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学要从简单到复杂,把课堂上所学知识逐步应用到各自的项目上来。这样让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完成每一个小小的任务,最后就如建高楼一样,把所学知识点串起来,学生就可以完成以前想象中不能完成的任务。
(四)评价总结
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要适时地做相应的总结,项目完成后要有明确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项目做出合理评价,在此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做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客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三、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性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而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项目实施前要引导,实施过程中要指导。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重复。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但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尽量做到“授之以渔”。
篇8
关键词:整合教育资源 齿轮 横向和纵向 思维导图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涉及的行业非常多,所学的科目也非常多,每学年学生都要完成十几门课程的学习。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几个突出的矛盾,学生对繁琐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专业教师任教的课程较多,学生多而实训条件有限,怎样整合有限的教师和实训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矛盾。合理地运用好项目教学法,将为教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将以小小的齿轮为例,谈一下自己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与认识。
齿轮,是汽车上一个非常简单的零件,但是应用非常广泛,所涉及到的课程也非常多,比如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汽车材料、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等。如果按照常规的排课授课思路,四门课程需要四位专业教师,并且要在不同的课程中通过不同方面讲解四次,这就使得授课效率降低,也不利于学生对齿轮知识体系的完整掌握。因此我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了该教学过程中。
我的思路是:齿轮所涉及到课程的任课老师集体备课,该备课要打破教材的束缚,所有的教材只是参考资料,不能简单地将各门课程中关于齿轮的知识点进行横向罗列,而是将整个齿轮知识体系作为一个项目,以齿轮作为线索,将汽车上所涉及到的齿轮知识纵向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下面着重阐述一下我对齿轮的授课设计:
一、授课过程
授课前准备好本项目所需要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动画,还有学生所需的绘图纸。
1.首先是创设情境,以一辆学生喜欢的概念车作为该项目的开场白,通过观看雪铁龙商标的演变,从而提出问题:雪铁龙标志的来源是什么?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答案,从而引出本项目主题――齿轮。
2.布置完成本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一张关于齿轮的思维导图,形式自定,但是内容要尽可能地全面。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手能力和性格进行分组。
3.准备资料,让学生分组搜集关于齿轮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网络资源。指定搜集资料的方向,比如齿轮的来源、材料、工作原理、基本尺寸概念、如何设计、怎样加工、与失效形式、如何维修等等。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搜集尽可能多的素材。教师的任务就是答疑,但不主动帮助学生。
4.让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标准自定,不要加以限制。
5.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分类的资料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进行局部答疑;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讨论每个问题的答案;最后每个小组的组长总结讨论结果,尝试解决黑板上汇总的问题,所有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讲解。
6.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根据所整理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样式不做要求)。
7.各小组长展示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并阐述其优缺点,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8.我对各小组之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分类的合理性、思维导图编写的逻辑性等。最后是教师总结,既有知识点的总结,也要对每个小组甚至是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二、教材处理
在知识点的处理上,要根据难易程度和现实需求做适当处理。比如:
1.齿轮的材料和加工方式,在以后的汽车维修工作中应用极少,因此让学生了解即可。
2.齿轮的分类,通过PPT或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熟练掌握分类。
3.齿轮的基本参数,利用图片和实物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
4.齿轮的工作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讲解。
5.齿轮的损伤与维护,该内容与汽车保养维修极为密切,应重点讲解。
课堂的最后是展示我做的思维导图,并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整个齿轮项目做一个完整的展示和总结,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性地掌握该部分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对齿轮知识点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遇到关于齿轮的问题,都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考验教师的智慧、锻炼教师能力的一个过程,实施初期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跨课程的备课,需要很多专业教师默契合作,消耗很长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当我们能把很多知识通过项目展示出来的时候,授课将变得不再繁琐,学习也不会枯燥。我相信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将会极大地推进课程改革,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耿岩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7)。
篇9
[关键词] 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改革;汽车制动系
1 背景
当前汽车技术服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技术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就更少。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有9.3%,接受过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多是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1][2]。据了解,当前从事汽车技术服务人员很大一部分是中途转业,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前期专业知识培训。即使是本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很多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或者课堂所授内容已过时,抑或上课方法不对,没能很好与实际汽车服务市场接轨,导致学生在岗适应时间过长。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应用技术的汽车技术服务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 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迅速扩大,现有资源已经难以满足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前面分析,现有汽车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且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职业教育。而现代汽车产业需求的人才是具有系统的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精通汽车维修与检测的综合性人才[3]。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汽车营销专业正是培养现代汽车服务行业需要的中等层次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具有现代市场营销和汽车营销理念,能适应现代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熟练运用汽车专业技术,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等技术服务以及汽车营销、车辆估价、保险理赔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对于从事汽车技术服务的人员来讲,必须掌握如下专业知识:汽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以及汽车销售礼仪、规范化服务方面知识、贷款与保险常识、汽车文化、职业素质知识等。而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仅仅采用传统的课程教授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辅以必要的试验、实践教学和模拟实训等手段,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汽车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授方法直接关系到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
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发展,围绕高职教育规律,明确汽车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探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效能。
3 课题研究的过程
根据从事汽车技术服务人员专业要求以及高职学校教育规律,汽车销售专业的学生要在学校学习期间了解和掌握汽车专业知识以及与汽车销售有关的礼仪、规范化服务等方面知识,时间短,任务重。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重的任务,首先必须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工作,保证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训教学,让学生在这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要能达到上述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就要有具体的知识和能力标准,应该开设汽车技术专业知识、汽车销售知识(含汽车销售礼仪及规范化服务知识、汽车贷款与保险知识)以及企业财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汽车文化和职业素质知识等专业课程。并要保证有足够的实训时间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不长,要完成这些专业教学课程,且理论和实训都要兼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在教学改革上做文章,提高教学效果。课内教学要做好课程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培养现代汽车营销人员的课程模式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抽象思维欠缺,但比较好动,在进行上述课程改革时要注意这一点。)、适应现代汽车营销的发展特点、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需要,才能全面提高汽车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体系的重点是体现汽车营销领域中的职业岗位能力。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按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三大类课程进行整合,具体分为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三个层次。下面以汽车知识方面的课程整合为例子,说明我们课程整合的思路。
汽车销售专业关于汽车知识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电器》、《汽车保养与维修》等课程。但本专业与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在上述课程的要求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不能沿用汽车维修专业的课本、课程大纲要求和教学方法,而是要在内容上做好精简和优化工作,体现内容的“广”和“浅”的特色。通过课程整合,可以精简内容并将相关的理论和实训内容用工学结合、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或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完成。
下面以汽车制动系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阐明课程改革的思路:
3.1 教学要求
制动系包括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器。功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4]。而轿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外观等因素是人们购车时要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汽车销售人员应该在这几点上要做到“懂内容、会讲解、能比较”,并且在试驾时能结合实际情况对客户讲解不同的制动系系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的不同反映,会进行不同结构的性能比较,并帮助客户理性地挑选车型。
3.2 教学内容
对于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掌握必要的汽车专业知识,懂得所售车型的汽车的基本结构,能解释清楚技术参数,能讲出汽车必要的维护保养知识,能对消费者的问题进行全面回答。在课程整合中需要将原来单独讲授的《发动机构造》、《汽车电器》、《底盘构造》、《汽车保养与维修》等课程中有关的汽车制动系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其比较(包括传统结构和新结构),结合汽车销售知识,对内容和要求进行整合,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3.3 教学方法
汽车制动系结构与原理内容的教学,用实物(在总成和整车上)和多媒体进行,性能介绍和车型介绍在整车上进行,汽车保养维修和运行、新车试驾的内容及其介绍等用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目前教学条件下比较可取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图表法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是由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
3.3.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教学特别适用于汽车营销的策略、方法等具体教学内容。如在讲授促销策略的推销技巧时,可以模拟汽车专卖店形式,由学生模拟汽车推销人员和顾客,在双方沟通交流过程中体会发现营销矛盾,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强烈的解决矛盾的愿望,并在这种欲望的鼓励下,自觉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并以特定的情境角色来体会营销实践过程,寻求矛盾解决的出口,如果是由于推销人员本身专业知识欠缺,还会激发他主动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例如推销人员甲滔滔不绝地讲他们的ABS系统如何先进,顾客乙就问了:有ABS系统跟没有ABS系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们的ABS系统又有什么优势?推销人员甲就必须对ABS的作用及他们ABS系统跟别家ABS的不同点及优势非常熟悉才能说服顾客乙。教师在情境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合理地启发、诱导,及时地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思维开阔起来,视野长远起来,为充分调用学生的营销主观能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英文名称就是“case”,是一种互动式的现代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诸多方面的要求。这种方法一直被MBA教员及学员所追捧。案例教学主要是在学生自学、争辩和讨论的氛围中完成,教师主要责任是担当类似导演或教练的角色,启迪和帮助学生拓展营销思维[5]。例如,对于汽车营销方法和汽车营销策略这两个教学模块,采用案例教学往往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案例分析中还要注意打破常规,改变过去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的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充分实施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互动,在互动中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首先由教师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但同时应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案例教学的乐趣;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渠道组织、引导学生收集案例,让学生汲取汽车营销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汽车企业的专门营销人员客座讲学现身说法,以增强理论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注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4 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汽车营销课程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汽车服务与营销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摈弃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的方法,应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各占50%,甚至可以将闭卷和开卷相结合或完全开卷,加大案例分析比重,使考试目的能够真正检验学生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力、融汇贯通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当然,为了突出汽车服务与营销的专业特点,还可以将情境教学引入考核方式,以特定情境中的特定的营销角色的模拟,来考核学生的实际营销能力,并以此推动考核方式的创新。
3.5 教学保障
合理的课程整合、完善的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场地、双师型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完成教学的保证。当然更重要的是建立符合本专业教学目标要求的课程结构,建立模拟汽车销售实训教室,包括具有接待、车型讲解、试驾和签约、4S 店管理软件等功能的教室。
除了汽车专业知识需要整合外,还有《市场营销》和《汽车及配件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和《汽车信贷》等课程需要整合。在汽车文化的背景、内涵,如何答复消费者提出的问题,思想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规范化服务教育等方面课程,除有整合到其他的课程中外,也可以整合到汽车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值得一提的是,除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加强学习效果:如第二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到 4S 店参观、实习,自学相关书籍及培训资料的学习,开展各种活动、技术比赛等。
总之,汽车服务与营销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新兴专业,其科学合理的高职教学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我们根据国内外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予以深入细致的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并进而总结出有高职特色的汽车营销教学体系。笔者相信:随着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普及、推广与发展,一定会为我国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4 课题研究的结果
按照汽车营销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方法,我们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在汽车销售行业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各著名的销售公司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有的学生已成为金牌销售员,为所在的公司赢得了声誉。
5 结束语
我国正在进行高职汽车专业各课程的改革,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方案。对于营销类的高职学生,更应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工作,以保证能实实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汽车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根良.汽车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07(10):1.
[2] 巩利平.浅谈汽车维修企业人员优化[J].山西科技,2004(5):1.
[3] 董国荣,包凡彪.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J].2006,27(14):1-2.
[4] 陈建宏,许炳照.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 岳玉革,吴良胜.关于高职《汽车营销学》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1.
Key Core Courses Development for Automobile Marketing Specialty
Xu Xiaoqin
(Vehicle Department, Fujian Communi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Fuzhou 350007, China)
篇10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7S;双师型;实训基地
我校于2006年9月重设了汽车维修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但在学生就业面试,及对毕业学生顶岗实习调查时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严重脱节,不能解决企业中一些实际问题;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好、用好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论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步署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行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1.“理实一体化”已呈现的优势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中高职、社会人员等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实践,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优势可概括如下:
1.1 7S管理模式的落实
“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参考“4S”店的“7S”管理模式,“7S”就是“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节约”,就是让学生将来适应企业的需求,平常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始终贯穿进行。在每天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进行整理学习工作范围、整顿实训器材、清洁设备和工量具、清扫地面等多方面的学习工作并恒久保持;在整个一体化教学环节中必须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操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1.2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一要提高专业理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二要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熟练运用现代诊断设备,能发现解决实际问题;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载体,学生边学边练边总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获得家长的好评,同时学生在毕业时也能很快地就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我校在江苏首届技术能手比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比赛南通赛区获得第一名,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这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魅力。
1.3“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理论教学水平,而且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目前我校汽修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技能薄弱现象,针对这个现象,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系部积极创造合理的条件,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的对口实习和专业资格培训;通过上系部、校公开课,开教学研讨会;通过系部“教师技能节”“学生技能节”;加上教师的自学,来提高汽修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4促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结合企业的需求,我校根据教学大纲和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设置了以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发动机(机械部分)拆装实训室、发动机排故(电控部分)实训室、汽车保养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整车电气实训室、空调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钣喷与汽车美容实训室、仿真(虚拟)实训室、混合动力实训室等,通过对汽修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汽修教育技术基地,从而保证并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5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
由于汽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更新,汽车性能不断完善,修理工艺要求越来越高,教材内容与实训设备之间又严重脱节或相对滞后,有些内容又不太相符一体化教学的精神,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我部汽车教研组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培训、召开校企研讨会,共同开发实训指导书、学生学习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制作动态、静态课件,设计教学场景,最后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选用比较合适的教材,力争将汽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职业道德、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了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训指导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不仅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掌握技能和现代诊断设备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2.“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中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改善
为了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序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结合企业的需求,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校领导已经同意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决定进行二期投资。
2.2师资队伍的严重缺乏
现阶段我校有14个在校汽修班级(平均每班40人),有中职、高职,专业教师只有10人,刚进大学生4人,想要更好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学校一方面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尤其是新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中高级汽修人才或双师型教师的招聘力度,学校和系部多开展公开课活动,教学研讨会,多举办和参与各类专业比赛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汽车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