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0:4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境电商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跨境电商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建设;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引言

“互联网+”的时代给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培育具备外贸、电子商务和外语三种能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中之重。但在高职院校中,跨境电商是一门新兴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跨境电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理念

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已有近40年历史,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仍然有待转变,特别是无职业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问题集中表现在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实践技能培养。另外,由于跨境电商专业建立历史极短,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原因,用文科课程的讲授方法来讲授跨境电商的专业课程,非常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学习观念

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需要转变,主要体现在:他们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都等同于知识记忆。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似乎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当要求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便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其次,部分学生的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愿意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或集体工作,在小组活动时自顾做自己的事情。第三,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或多或少与网络有关,所以课程大多在可以利用网络的实训室进行,因而不少学生常利用这些上网的机会玩游戏和浏览网页。

(三)实训教学投入不够

相对来说,跨境电商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高校的实训室建设还没跟上脚步。之前的贸易类实训室多为对外贸易、语言、电子商务类,仅仅与跨境电商相关,远远满足不了实训教学的需要。第二,实训室建设需要层层审批,涉及到资金分配问题。而资金分配又与学校的专业建设需要以及项目支持相关,因而不少高校的跨境电商实训室都处于将申报、在申报和在建设的状态,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第三,实训室的建设还牵涉到场地问题。高职院校大多占地面积较小,即使已经建设新校区的院校,其可用的场地也已较少,只有改造或升之前的相关实训室。最后,有关跨境电商的实训操作软件种类不够多,仿真度一般,这是实训投入不足的客观因素。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

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同时具有外贸、电商和外语三种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紧缺,加之我国跨境电商的起步较晚,行业精英大多在教育行业之外,所以高校急缺这类人才来填充师资队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跨境电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该专业能够胜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目前,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或方向的高校也很重视这方面师资的培养,如与阿里巴巴的下属企业合作学习平台操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假期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以及要求教师自学等。但是,这些教师的受训时间普遍较短,而且专业背景各异,对跨境电商的理解程度有不小差异。所以,眼下高职高专的跨境电商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和打造。

三、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从企业方面来看,跨境电商人才主要分为两类:运营类和服务类。每一类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外贸企业转做跨境电商,对跨境电商运营类人才的需求最大,国内电商运营类企业则对通关和外语类人才求之若渴,而传统的外贸工厂和个体从业者则需要两方面的人才。

从高校方面来看,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主要涉及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将跨境电商纳入课程教学,它们主要采取的是改造专业课程的方式。通过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走访,我们总结出能够胜任跨境电商主要岗位的复合型人才所需具备的核心知识能力结构:

1.具备扎实的书面英语、俄语等翻译和写作能力,能写出准确,清晰,实际应用的书面表达;

2.具备在线销售B2B和B2C等相关技能,如熟练使用速卖通等平台;

3.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如Office、PS等图片处理工具;

4.掌握目前跨境电商出口主要物流方式;

5.能熟练掌握商品分拣、包装、出库、通关流程,进行物流跟踪与反馈;

6.了解客源国文化、消费心理学和客户管理知识。

四、高职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

根据跨境电商专业的特点,我们建议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应包括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缮制。

(二)专业核心课

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电商营销、跨境电商支付、跨境电商实训、跨文化商务交际等、商务通讯技术。

(三)专业拓展课

文案写作、SEO搜索推广、商务谈判与推销、网页编辑与美化、小语种(俄语和西班牙语等)。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专业建设也是不断推进的,所以专业教师应该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深入持续地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实训教学体系。一方面,学校应该对要合作的跨境电商企业作全面地了解,与有诚意的企业合作,与电商企业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校企对接的良性循环,建立系统和标准化的实习实训机制。学生在企业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企业有步骤地教会学生跨境电商的销售、支付、客服和管理技能,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可以作为实训教学的一部分,纳入实训教学体系,让实训教学实现系统化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该做到校企双赢。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打造学生创业平台或基金项目,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让学生在各种跨境电商平台自主创业。另外,学校也可以选择优秀企业,共同开设订单班。根据跨境电商企业的具体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优化实训条件、引入高仿真或真实项目。高职院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时,应尽量引入真实项目,将其融入跨境电商实训教学、暑期专业实践、顶岗实习乃至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课程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目前速卖通与高校的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高职院校可依托速卖通这样的第三方平台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真实、低风险的商业操作。

最后,多种途径推进课程体系实施。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引入平台企业和商务顾问,加强教学和实践、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深度融合,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践行现代学徒制。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推进跨境电商专业招生与招工的一体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应推进跨境电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教师互聘共用,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推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与跨境电商企业的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二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类比赛和资格证书考试的引导作用。各种技能大赛能够激发W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实现“零距离”上岗。同时,职业资格取得的过程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理解,自我监督和完善的过程。因此,跨境电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和资格证书考试的双重引导作用。

五、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为高职院校的学科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增加了一种选择。目前,该专业在职业院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课程体系。同时,职业院校要深入持续地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实训教学体系,优化实训条件、引入真实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开展现代学徒制,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资格考试推动课程体系不断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吕宏晶.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96-98.

[2]李宪雄.互联网+的跨境电商课程模块教学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6:133-140.

篇2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专业人才数量欠缺

近年来我国吉林省的跨境电商业务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业务井喷式增长与产业优秀人员之间的需求矛盾也进一步被激化,对当地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自2021年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缺口已经超过了500万人,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而吉林省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展过程中,因为当地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影响,还存在有严重的专业人才数量欠缺问题。这也就表明了吉林省现阶段的高校教育难以满足现有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有非常大的人才缺口。

(二)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国际贸易载体,其能够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各种线上教学活动,但是较之于一般的电商经营模式,跨境电商所面临的客户多是一些国外用户,因此要求跨境电商人才是一名优秀的语言专家,还需要具备有比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客户们的有效沟通,在结合了客户的反馈诉求基础上进行自身产品服务的针对性转变。因为吉林与俄罗斯地区的距离比较近,因为很多跨境电商都会针对俄罗斯用户们进行业务的开展,因此对于吉林省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而言,除了具备有一定的英语沟通水平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俄语,方便与外国用户们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跨境电商的本质依旧是外贸产业,因此相关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还需要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对带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等产业知识进行掌握,熟悉电子支付、跨境转账以及网络安全等多个层面的相关知识。只有在掌握了上述技能基础上,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从而满足跨境电商业务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实际需求。

(三)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探究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吉林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也拥有了良好的便利,而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加强数字技能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在专业数字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还需要积极推进各种数字化特色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们对当前主流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满足跨境电商对专业人才的实际诉求。因此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还需要结合该部分的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吸纳有着良好专业数字能力的教师来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够满足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需求。只有在有良好人才储备的基础上,才能够帮助该专业学生能够对产业发展逻辑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商业实践活动之中。此外在进行学校课程规划过程中,除了针对现阶段跨境电商的专业诉求,还要对人才的长远发展进行负责。因此民间高校在进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要积极进行多样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部分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还要给予细分专业的培养。比如在跨境电商业务之中除了一些中小订单之外,还可能出现国外大客户大订单的情况,也就对相关人才的专业商务谈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细分领域的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对自身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基础上,也能够精通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只有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进行明确,才能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指导依据。

二、吉林省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数量欠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吉林省的部分民办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过程中还过于传统,部分民办高校甚至没有进行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开设,多是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让一些非该专业的教师来代课。这也就导致了跨境电商专业教育严重滞后于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就难以获得良好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此外部分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教师,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这也是现有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跨境电商技能与实践经验不足

在进行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以及专业英语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其还要求学生能够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综合应用。因此在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掌握了跨境电商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基础上,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跨境电商教师。但是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多是通过学科导向以及专业分类的方式来进行教师的选择。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们的英语能力不足,对跨境电商相关知识也没有充分掌握。而电子商务教师的英语水平与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点掌握不足等问题发生,也就难以满足跨境电商专业的综合性教学需求,这也是制约了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效果的重要原因。其次部分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其教师的准入制度还存在有重学历轻实践的问题,很多专业教师并没有相应的跨境电商工作经验,在课程教学中也多是照本宣科,直接影响到了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效果。因此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教师们还需要先到相应企业进行在岗培训,在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方能够开展后续的授课工作。

(三)校企合作的现实操作问题繁多

在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这样才能够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体制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现有民办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合作合同、企业到学校进行知识讲座以及开招聘会等多种合作模式,但是这一合作方式缺乏双赢性,企业们参与到学生以及师资力量培养中的积极性不足,外加上合作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外界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校企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不足,并经常会出现合作企业频繁变换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2.教师教学不平衡一些民办高校的校内教师还会受到单一专业背景以及缺乏企业职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无法满足跨境电商的跨专业教学需求。此外一些企业的兼职教师们虽然具备有专业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系统化训练,也就难以将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们,这也是影响到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导向下进行人才培养系统的调整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因此民办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为后续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一般需要将1~2年时间作为一个培养的周期。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做好各种形式的人才需求调研以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工作,并且要将调研结果融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之中。此外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中,也可以适当植入一些适当的跨境电商课程内容,让教师们在参与定制过程中能够对校内外的实训条件以及具体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进行自身专业能力的调整,促进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跨境电商课程对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涉及到专业教师转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通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还能够为专业教师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从而更好地满足该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

(二)分阶段、多途径解决跨境电商教师的短缺问题

我国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在2015年首次列入了“跨境电商方向”,因此跨境电商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起步比较晚,也没有充足时间进行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并且存在有非常严重的跨境电商教师短缺问题。在基于跨境电商教师专业以及部门背景基础上,在进行该专业方向师资队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对跨境电商教师的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1.正视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的短缺问题各级的职业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民办高校,均需要正视跨境电商师资短缺问题,在进行跨境电商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以及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性师资人才培养工作。此外还要为跨境电商专业师资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以及机制保障。2.分步骤解决近年来我国吉林省的跨境电商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促使跨境电商的经营模式以及操作平台变得越来越多,不同经营模式与操作平台的应用技能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相关教师是无法进行跨境电商所有技能全面掌握的。因此各民办高校还需要结合各专业部门的资源优势,随后根据教师的个人专业背景开展培训工作,让教师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的实际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针对部分跨境电商专业教师自身授课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引导教师们通过网络培训活动,在企业内参与实训教学等多种方式,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3.多途径实施为了对跨境电商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不足以及师资队伍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吉林省民办高校还需要采用多途径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为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部分拥有企业外贸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跨境电商课程授课的主要力量。民办高校可以积极鼓励该部分教师将跨境电商的技能与以往的职场经验融合在一起,率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跨境电商教师。此外民办高校可以进行专业课程小组的构建,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逐渐提高跨境电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此外民办高校也需要将一些有着冲劲以及教学改革激情的青年教师们引入到跨境电商的教学体系之中,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引进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是具备丰富跨境电商行业经历以及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对跨境电商教学队伍起到良好的丰富与优化效果。其次吉林省的相关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跨境电商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授权或者联合一些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机构等方式,加强对吉林省内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境电商教育的生态圈。这样也能够为吉林省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进行良好培训机会与途径的提供,从而对跨境电商的师资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

(三)构建校企可持续的合作途径

校企合作作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中还存在有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民办高校还需要在基于双赢原则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还需要在企业优先与教师优先转换为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校企可持续合作途径的构建,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校企可持续合作,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进行跨境电商教学“双教师制”的建立民办高校需要将双教师(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均纳入到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体系之中。针对部分初次开展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的设置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作为助教的方式,确保各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针对部分已经具备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院校,其院内教师也拥有一定的企业经验时,则可以将校内教师作为跨境电商教学的主要力量,企业教师通过开展教学讲座等方式,对一些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将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两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现有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补强效果,对跨境电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2.落实跨境电商教师企业跟岗制度目前吉林省针对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们,虽然已经规定该部分教师要进行定期跟岗实训。但是在吉林省现有的定编制度下,很多专业教师们并没有履行企业的跟岗制度。因为专业教师如果去企业跟岗实训时,学校还需要寻找其他的代课教师才能够保障专业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使得跟岗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民办高校的院系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跨境电商专业教师跟岗制度的严格执行,做好眼前教学任务以及教师成长两者之间的平衡力度,引导专业教师们能够自觉参与到企业内进行培训。最后民办高校还需要进行教师工作量考核以及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进行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下岗培训锻炼计划的合理编制,保障所有专业教师均能够经历过系统化的企业培训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专业性师资队伍培养效果。3.采用校内跨境电商项目目标留住企业双教师制度以及教师跟岗实习制度的应用目的均是提升学校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能力以及职业能力,但是并没有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也就导致了一些跨境电商企业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工作之中,对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各民间高校还可以通过构建校内跨境电商项目的方式,吸引一些高度对口以及有着良好实力的跨境电商队伍入住到校园之中,并要给予该部分企业他进行场地、优先招聘以及解决住宿等便利条件的提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留住企业的兼职教师们开展授课活动,满足民间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其次企业还可以派遣经理入住到校园内,通过形成类似分公司以及办事处等方式,帮助教师实现各项实践教学,还能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吸纳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专业作为吉林省现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有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有专业人才严重欠缺的问题。因此吉林省的民间高校还要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的师资队伍,从而为吉林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吉林省跨境电商领域的长远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孔雪.“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9(20):86.

[2]孟芹,魏芳,王娜.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师资培训项目实践研究——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英语广场(下旬刊),2020(2):75-76.

[3]张皙悦,黄芳.跨境电商师资现状与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0(27):147.

[4]马素华.中职学校建设跨境电商专业的思路与对策——基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跨境电商专业发展经验的总结[J].职业,2018(1):125-126.

[5]黄毅,储华.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9):40-41

篇3

关键词: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金融保险;跨境电商

一、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施高职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教高函[2010]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故此,如何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提高合作企业的教学功能,同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优势,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探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和途径,既利用企业真实的职场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推进学生向职业人转换,同时也能共享职业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院校重点思考的课题之一。

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使企业和学校高度融合,各自发挥优势,提供各种软硬件资源,并且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享科研成果;同时,有效的将真实的工作场景带入到教学项目任务中,使企业、学校、学生都能受益。

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模式类型

1.订单班模式。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是根据培养对象未来岗位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在学生在校期间,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责任,学校提供场地和一部分教学设备,如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企业提供实战设备、配套工具、新技术等。如各品牌汽车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的“订单班”就是采用该模式。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并实训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为学生今后的顶岗打下基础。

2.顶岗实习驻厂管理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都安排有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专业特性的不同,有的专业顶岗实习模式为大量学生在某一企业集中,且企业与学校有深度的合作关系;但是有的专业学生是分散到多家企业中。对于顶岗实习分散的专业,对学生的管理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的作用。

3.教师企业工作站模式。教师企业工作站是指通过校企协商,由企业提供场地和办公条件,在企业设立工作站,由学校安排教师轮流进站工作,进行企业技术研发、开展技术服务、承担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培训等工作。同时,也可将教师企业工作站功能进行扩展,添加一定的教学设施,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

4.教师工作室模式。由教师创办企业性质的工作室,经营内容与教学研究紧密联系,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工作室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作室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这种模式下的缺点是工作室一般规模较小,容纳学生有限。

三、我校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创新后的成效

通过对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深入研究,我校金融保险专业进行了多项创新,并取得初步成效:①成立指导委员会、准备成立职教集团。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命人寿湖北分公司、武汉阳光保险电销中心、中宏人寿湖北分公司、太平人寿分公司等组成职教集团,聘请企业专家和校内教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中企”“企中校”,提升实训效果;②深度校企合作。我校与中宏人寿合作制定实施了雏鹰计划培育方案,公司拿出专门的财力师资培养金融保U班。在与中宏、生命、阳光、平安、太平洋等公司,尝试“学体制”师傅带徒弟培养机制,注重对师傅的选择,效果显著;③保险公司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保险人才方案的修订,保险公司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④聘请企业工作人员作为学校兼职老师,专业课程由校内、企业教师共同教学;⑤建立微信平台、QQ平台与企业合作伙伴资源共享,频繁互动。

通过对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深入研究,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进行了多项创新,并取得初步成效:①与外贸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一线业务人员定期来校进行师生交流,举办多场专业讲座;②深入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邀请深圳三二一电商学院在我校开展跨境电商实训项目,并组织国贸专业的学生到深圳进行跨境电商的顶岗实习,提前和企业对接。目前这批学生就业率100%,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表示高度认可;③加强专业融合,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和电商专业组织大三学生,直接进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深圳),在基地进行实训,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授课,在真实环境下开展跨境电商运营;④开展订单班教学。由企业先行进入学校,利用学校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实训;后期再统一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培养,企业负责安排和推荐学生顶岗实习。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校企合作双方的合作要深入。在开展“校中企”“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初始,学校就要遴选好企业,选用社会责任感强、对专业有支撑、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引进校园;在签订协议时要规定好校企合作的范围和内容,在协议规定一系列的量化指标。

2.注重校企双赢。学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学校的主要宗旨是培养人才,所追求的是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提高经济效益。两者的利益不尽相同,只有通过双方的深入交流,不断摸索,把握到双方的需求点后,才能更好的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宋亚林.“校中企”与“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部分矛盾与化解[J].鄂州大学学报,2015(4):96-98.

[2]张健.职业院校“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途径探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33-34.

篇4

P键词:新零售模式;互联网;电商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38;F7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091-03

一、文献综述

苏曼(2015)[1]指出,跨境电子商务要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结合当前跨境电商人才的稀缺现状,系统分析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能力胜任的问题。采用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跨境电商岗位人才的胜任素质特征进行归类整理,构建了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研究表明,模型的建立不仅能为高职院校培养各类电商人才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参考,还能为跨境电商人才的选用提供更好的支撑。同时,刘记(2015)[2]基于区域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需求,采用专业群建设来打破原有模式,引入外贸电子商务行业企业,通过行业、企业、学校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是要了解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构了课程体系,来加强复合性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平台建设等。此后,陈咏和何绮文等人(2016)[3]研究发现,行业发展要求与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了解作为新业态之一的跨境电商行业迫切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中高职层次人才后,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总结出了行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应采取整合中高职衔接专业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群体平台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教师团队等建议,以协同培养跨境电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张作为(2015)[4]通过采用“X(电商交叉专业和行业领域专业)+1(电商职业模块)”的培养模式来面对创新视域审视传统高职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研究认为,要在明确高职电商人才“X+1”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内涵基础上,再从组织总体功能重定位、组织内部结构重设计和组织动力系统再强化的三个方面重构协同创新教育载体。之后,其研究从组织内建设、体制机制设计、“X+1”分类培养实施和效果评价四个步骤再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流程。而Fang E和,Chen Y等人(2010)[5]提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培训、参加竞赛、开放实验室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一模式不但解决了学校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而且为企业提供了急需的人才。通过Li-Juan X U(2010)[6]指出,改革高等教育的关键是整合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建立C2C网络创业工作室和O2O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激发学生实习实践和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徐玉辉等人(2015)[7]提出,将大数据的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改革当中,从而提高高校课堂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来强化学习、提高认知,提高学生对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力,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成长成才。

二、现阶段互联网电商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教育理念落后,培养人才方向模糊,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全新的行业,其发展速度较快,对于人才动态需求的变化较大。但一些高校仍旧采用传统的办学理念,教学的模式依旧单一,教学的内容相对僵硬,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太适合市场的需要,导致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上“需求旺盛,前景繁荣,但就业率却不容乐观”的现象。

(二)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大多数高校鲜少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论证,从而盲目设立电子商务专业。而现有的师资大多数是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而来的,因此没有系统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所以,老师和学生同处于摸石头过河式的探索状态中。

(三)资金能力不足导致教学设施的相对滞后

由于不具备相关的商务软件与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平台,因此缺少了电子商务的运作环境,无法让学生亲历创业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新零售模式下互联网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内容

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实现全程电子商务的系统教学模式。一是如何构建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如何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如何整合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即学校与企业双方如何进行合作将专业课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如何引进企业创业导师。三是如何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如何建立创业实验室来增强学生的网络创业意识,丰富他们的网络创业管理知识、经验。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整合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使专业课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帮助高校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网络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推动高校学生网络创业实践。培养出新零售模式下的互联网创业人才,建立建全新零售模式下互联网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四、新零售模式下互联网创业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

(一)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1.培养方向

考虑到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创业创新人才,重点需要在已开设的管理、经济、市场、财务、法律、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如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企业经营等方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标准,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指标,改变单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评价制度,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2.课程体系

(二)整合师资团队

整合教育师资团队,建立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双师型”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引进企业创业导师。

考虑到目前高校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实战脱节,教师授课所教授的知识与在企业实践操作的流程往往并不一致,因此,学校每年应安排若干名教师到企业深入了解企业所需,针对性地学习个业的电子商务运营的实际过程,亩建立一支能把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实践工作流程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真正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还应采取学校和企业协同联合培养的方式,不定期邀请电子商务成功创业者、企业CEO到学校参与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比如,开展讲座、创业导师进校园等活动,将企业实际案例引入教学,分享交流创业经历和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好贴合实际,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三)打造创业实践平台

1.建立校外实战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与知名科技网络公司进行合作,改善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由科技网络公司提供实战基地及相关资源,学校提供场所及相关设施,双方合作共建模拟真实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模式的创业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包括通识课和专业两个模块,此外,还有课外的电子商务创业竞赛等活动。校外实战基地包括创造业实验室、实习生就职相关企业和学生经营创业网店等模块。这两个基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商业环境、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模式及工作流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2.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网络营销大赛”、“科技创新”等创业大赛活动。通过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亲自经历创业情境,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以提高学生创业实际动手能力,推动学生网络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 苏曼.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70-174.

[2] 刘记.基于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8):16-19.

[3] 陈咏,何绮文,陈星涛.职业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6,(20):25-29.

[4] 沈通.电商企业自建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及物流供应链配送对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118-120.

[5] Fang E,Chen Y,Jin H.New Pattern for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Co-constructing Laboratory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J].Ex-

periment Science & Technology,2010,(4):58.

[6] Li-Juan X U.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E-commerc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Approaches [J].Journal of Zhejiang Water Con-

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2010,(2):25.

[7] 徐玉辉,唐琼,田晓云.基于大数据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改革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150-152.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Internet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new retail model

XU Yu-hui a,b,WU Xing-hua b,TANG Qiong b,DAI Lin b

(a.Nanyue school,Hengyang Normal College;b.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gyang Normal College,Hengyang 421008,China)

篇5

[关键词]创客思维;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

一、双创实践教育与商务英语的关系

1.双创实践教育有助于促进商务英语发展

在创新与创业双重作用的双创教育时代,以学科优势为载体,适当融合一定的科学技术元素,构建完善的平台势在必行。现阶段高职院校和社会组织机构等等,都在努力根据自身独特性,寻求有助于提高自身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商务英语专业以此平台的影响和联动作用为基础,实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基于创客思维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平台建设,开始朝着科学化、高端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展现出体系化与生态化特性,还可以在中外文化碰撞、新旧思维交替的影响下,促使其实现突破发展。

2.双创实践教育中商务英语的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需要以孵化基地、创客空间、产业园等等为载体,实现商务英语知识与技能的高度融合。(1)突出交际功能商务英语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功能,能够在双创实践教育平台上,充分发挥人文与商科作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是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关键载体,能够有效对接西方观念、文化与思想,也可以融合商务理念、业务流程与国际视野。(2)构成生态链条双创教育平台的广泛作用直接转变了商务与英语间的权重。想要通过简练的商务知识,与客户之间加强沟通,则需要基于平台,展现良好的英语水平与业务能力。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既会涉猎经济、贸易、法律、计算机等交叉学科,还会融合商务洽谈与外贸函电等英语技巧,以此构成前后之间对接、辅助的生态链条。(3)凸显双创实效双创教育的根本是通过建设与实际相符的、高效的综合素质育人机制,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服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还需要合作创新才能与校企合作形式做到与时俱进,所以相关实践思路需要做进一步探究。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需要突出真本领的场景磨练。在校企合作育人理念与创新实践精神的影响下,明确方向引导,发挥后续动力,在完善学科与专业建设等方面,获得较好成效。

二、双创教育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创客思维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融入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是深化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式,具体操作为主线、平台、依托、系统.

1.主线

所谓理论学习主要是将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流程作为主线,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以跨境贸易的流程作为主线,详细介绍跨境贸易各环节中外贸产品中的专业词语、表达规范等。理论知识传授则应严格按照跨境电子商务工作过程开展课堂教学,将理论教学与电子商务平台运行实践相融合,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商务状况下的语言交际能力。

2.平台

实践与运营以跨境贸易B2C平台作为基础,帮助学生切身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商务运营管理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网络店铺运营和维护等相关工作,并学习如何筛选产品,并全面丰富地展现到平台上,使得学生在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环境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去,以电子商务外贸语言知识作为指导,操作跨境贸易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销、创一体化,以此在工作中,熟练掌握选品、后台文案处理、询盘、发盘、还盘、国际物流、外贸售后等多元化岗位技能。

3.依托与系统

以跨境电子商务B2C平台企业作为载体,创造校企共同合作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生态育人系统。加强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指导,邀请专家或行业知名代表进校演授课,参加专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等制定工作,并多元化利用教学资源,详细阐述国际市场动态,传授更多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技能,为实践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式,并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运营产品销售进行积极指导。同时,还安排学生到校外电商企业参加实践考察与训练,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并分析怎样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与水平,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进而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融入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实践

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本学院自2013年开始创设跨境电商实务课程。通过近6年的实践改革,构成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创教育与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职业技能。

1.“三对接”校企合作课程设计

基于创客思维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主要是基于现代化学徒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一门课程,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的,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的,具备三大突出特点,即岗位要求与课程目标衔接,岗位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衔接,绩效考核与校园管理考核衔接。其一,岗位要求与课程目标衔接实际上就是以行业与企业专业为主体,学校教师为辅助,详细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从业务员岗位能力出发,了解岗位需求变化,学校与企业据此共同参与制定课程培养的具体目标。其二,岗位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衔接,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开发思维,根据业务员岗位素质与能力需求,合理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岗位工作程序对项目进行划分,实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与完善性。其三,绩效考核与校园管理考核衔接。以绩效考核方式作为标准,以校园管理考核作为辅助,构建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企业与院校是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实训课程开发的主体,其转变了以院校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的传统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2.毕业就业无缝对接2S模式

创客思维视角下的跨境电子商务类课程性质定义为职业能力课程,一共80个学时,需要在第3、4、5学期分别开课。选课则坚持学生资源原则,并根据企业面试选择,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双向性选择。学生通过2周的试课,接受企业的全方位考察,面试通过也可以转换成企业试用员工,并且具备学徒与学生双重身份。这一课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简化了员工招聘流程,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效率和员工质量。另外,学生在选课面试之后,可以与企业之间签订劳动协议,成为试用员工,从而早一步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3.校企共建共管教学工厂模式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跨界教育,即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决定了职业势必会跨越校企合作教育。而教学工厂模式的产生,正是受跨界教育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实现校企合作的校园长期驻守企业大多数都会签订合作协议,以此构成企业投资,学校提供人力与工作场地,校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运作模式。校企合作制定并严格遵守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派遣职工驻守学校,并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而学校则提供专项指导教师与管理人员,从而促使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教学良好局面得以实现。

4.创新“线上线下实战化交替式”教学模式

通过开设校园线下创客空间“敦煌网校企共建教师工作室”,纳入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并基于项目,促使学生自行组织队伍,在项目教学各环节融入课程内容,学生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始终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教学过程就是项目完成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利用“线上线下实战化交替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工作,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利用线上创客空间“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让学生创设自己的跨境电子商务B2C店铺,开设有创意的选品、推广、开发客户,从而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创新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基于“线上线下实战化交替式”教学设计模式,其中线上实战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学习任务与资源,促使学生借助平台可以接收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发起答疑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并互动,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创设跨境电子商务B2C店铺,选择有创意的产品,加大推广力度,并挖掘潜藏的客户,以此在创新中实现学习目标。在线下教学中,主要针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校企共建教师工作室的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参与实践操作,解决线上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面对面讨论或开展岗位核心技能实战研讨,给予点评与总结。在该过程中不仅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创新思维的训练,也为高校实现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5.“教产融合”真实项目利用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根据企业运营管理标准,在线下创客空间即“校企共建教师工作室”内开展项目,应用跨境贸易B2C平台,获得真实任务。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主要是以实际的网络外贸过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与编制,将工作流程与任务通过课程转换成专业学习流程与任务,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优化发展的衔接,从而促进教学项目一体化课程有序实现并进一步开展。基于创客思维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融入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真实任务,也是教学任务的教产融合教学模式,利用企业把产品带入学校,师生将产品向国际销售,以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一体化、教学目标与生产任务一体化、教学内容与生产规范一体化、教学与生产标准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岗位生产一体化、教学考核与绩效考核一体化。

结束语

篇6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迫切需要创新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使之不断适应区域国际经济贸易飞速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趋势。本文以浙江绍兴国际贸易经济为例,从政府管理、行业监督、学校主导和企业参与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 :区域经济;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2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63—04

本文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以绍兴跨境贸易发展趋势为产业背景的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377。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朱伟芳(1978— ),女,浙江绍兴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

一、研究背景

社会形态变化万千,从农业经济演变为工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又步入了互联网经济,在一轮轮的经济时代演变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折射出人才需求类型、规格和层次改革的必要性和对应性。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技术、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有战略规划,能与区域经济、教育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地方性人才需求,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形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成果就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变革、转型的合格劳动力。适应区域经济变革、富有知识更新与技能创新的高职教育体系更符合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张楚廷认为,中国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下去的真正强有力支柱是它不可阻挡的工业化进程,是它坚定的现代化步伐。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增长带来产业结构的变革与转型,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将导致就业结构的演变。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又反作用于区域经济,在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和发展进程中起到助推作用。

二、在国际经济贸易飞速发展趋势下国际商贸人才需求现状

(一)区域经济新常态保障国际商贸人才需求盘面不变

随着国家采取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创新调控等举措,实施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措施,虽然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整体已经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高速增长即时换档,但维持中速增长依然可待。2013年,中国进出口达到4.16万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6%,并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也成为首个贸易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在中国,有4000万家中小企业,其中有近500万家专注于外贸出口业务,而这500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的出口额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60%以上。浙江绍兴是全国纺织品集散地,有超过一万家的中小型外贸、进出口公司,在全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利好的形势下,绍兴作为浙江省第三大贸易城市,对外贸易规模稳中有升:201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2.9亿美元;2012年,绍兴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是320.97亿美元;2013年,绍兴市外贸进出口总值是333.7亿美元。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平稳发展,绍兴地区对从事国际市场拓展、涉外业务谈判、国际会展接待等岗位的商贸人才需求盘面将继续维持。

(二)“渠道革命”新特点刺激国际商贸人才需求动能不减

随着电子商务成为中国新一轮战略性产业,其未来的发展走势必然是跨境贸易。2012年12月,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的带领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在郑州正式启动,同时推广此项工作的还有重庆、上海、杭州、宁波四个城市,这个里程碑式的开端标志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PayPal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球贸易总交易额为 1450亿美元,其中跨境交易占25%,而中国是其中的引领者。201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8.1万亿元;2013年,交易规模则达10.2万亿元,同比2012年的8.1万亿元,增长29.9%。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障碍,促使国际贸易演变为无国界贸易,同时也正引领一场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交易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在全球跨境贸易日益渗透国际商贸的时代背景下,适应跨境贸易的发展,对国际商贸人才的需求也随着急剧增长,这种增长能量有时呈现几何级释放,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贸易人才需求增长趋缓的不足。当然,由于跨境电商从业人才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客商,加上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到的在线支付、物流、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识技能相当繁多。

(三)国际商贸行业新特征推动国际商贸人才需求提质不断

1.精通小语种的商贸人才需求量增加

在国际商贸人才培养中,不乏英语人才的培养,不管是设置课程量很大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是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专业,外语都是英语。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要素资源流动和国际贸易的细化、深化,外加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迅猛,依靠一门英语打遍天下的局面也悄然变革,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对多元市场的拓展。据《绍兴市商务信息》统计,2013年,绍兴有3343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共计546次展会,其中,国内132次,境外414次。绍兴市政府重点推荐企业参加的香港环球资源太阳能及节能产品采购交易会、美国高点家纺展、巴西圣保罗GTS国际纺织采购展等16个展会中,有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斯里兰卡中国商品展、俄罗斯面料展、南非纺织机械展、中东(迪拜)中国家居产业博览会,这些国家分别使用西班牙语、僧伽罗语、俄语、南非荷兰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也在海关数据得到印证和显示,与绍兴地区贸易往来的中非英语系国家和地区比重日益增加。 2013年,绍兴市出口贸易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有阿联酋、巴西、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国,这些国家分别使用或者兼用阿拉伯语、葡萄牙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非英语语种,可以预见,如果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能用这些语言进行交流,那必然会在业务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而目前,很多进出口企业、国际贸易中介机构对精通西班牙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国际商贸人才“一人难求”。

2.能解决国际商贸纠纷的人才日益走俏

在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在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反倾销、反补贴、TBT/SPS、知识产权保护等比比皆是。例如:2012年,绍兴市遭遇美国知识产权摩擦案(337调查),遭到墨西哥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生产和出口补贴措施的世贸组织争端案各一起。欧盟的光伏产品反倾销及反补贴案,涉案金额2.8亿美元;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化纤布保障措施案,涉案金额1.65亿美元;埃及的棉及棉混纺布保障措施案,涉案金额1.48亿美元,等等。

在国际商贸的严峻形势下,众多企业对了解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而既能熟练掌握国际商贸知识和技能,又能使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外国客户洽谈业务,这样的高端商贸人才更是稀缺。

3.专门服务外商的涉外管理服务人才需求异军突起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活力和投资兴业的远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来中国投资、经商,甚至安家落户。据统计,在绍兴这样的中等城市,常年稳定居住的各国外商有好几万人。这些外商除了经营公司业务,还有居家管理、子女入学、参加当地文化体育生活、游览各地风景名胜、感受和融入华夏文明以及法律纠纷处理等各种需求。与此同时,一种新兴的专门服务外商的涉外事务管理人才应运而生。这些专门人才除了能熟练使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还充分了解对象国的文化背景和风俗民情,懂得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能够顺利地开展跨文化交流。

三、创新国际商贸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

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包括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方案创新、培养考核创新,而其中培养机制的科学合理构建和实施又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命线。以社会需求为本位,根据技术升级、产业流变、职业岗位动态发展的需要,确保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性。

(一)构建和完善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和完善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机制,是缓解外贸公司、进出口公司、驻外商务机构等企业员工短缺而阻碍其转型升级、接轨国际的关键所在。从机制架构上来看,高职商贸人才培养体系由政府管理、行业监督、学校主导和企业参与等四个要素组成。培养体系中的要素一——“政府管理”,指的是政府部门的领导作用;培养体系中的要素二——“行业监督”,指的是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其督导、评估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合力作用;培养体系中的要素三——“学校主导”,是指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国际商贸创新人才的重任,是人才兴市的主力军;培养体系中的要素四——“企业参与”,指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高职人才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需要名副其实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实训、实战有充分的保障,这个要素是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规定性。

(二)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创新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起系统的、合理的、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行业产业链相对接、与经济转型形势相接轨的由政府高效管理、行业有效监督、高职学校主导和企业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

1.政府的高效管理为国际商贸人才本土化培养的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地方政府可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对产教融合政策、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评估、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为加快人才结构优化,政府应研究、制定推进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一是可采用“人才—基地—项目”的一体化建设,引导和支持人才向区域经济优势主导产业等重点领域流动和集聚;二是可以以公共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联盟等建设为载体,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快速发展;三是注重搭建平台,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体制保障,实现各方在合作大环境下开放、互助、多赢的利益结合点。

2.行业监督形成合力,为人才培养营造灵活的社会参与机制

行业组织掌握最新、最权威的产业发展前沿信息,可依据本行业生产、技术革新趋势及人才现状,做好需求预测,编制最新的职业技能标准,包括岗位类别、职业要求、综合素养等,以指导职业院校确定专业发展规划、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特色。地方高职院校特别要注重市场优先、对接地方、同城错位、适度超前等专业设置原则。基于此,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共同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立足行业、立足市场的课程开发体系,将岗位素养、职业规范、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等内容和评价标准直接嵌入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同时,要制定措施,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学业水平合格评估的机制,其目的在于:一是实现高职教育评估工作的社会化,二是完善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三是用企业的标准考核学生,既可以丰富评价方法和手段,又可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评价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3.以学校为主导,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增强就业竞争力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强调获得专业能力,其目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将习得的相关职业理论知识加以转化,以便应对职业的专门要求。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力的重任,招得进来、走得出去、“进出两旺”是办学的基础。学校一方面要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通过获得一技之长,在专业上成才、在社会上立业、在生活中树人;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特征、专业差异,分类培养,如在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上,艺术性更胜于科学性。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设为核心任务,把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改革目标。

基于此,笔者认为,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定位旨在树立“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国际视野”三位一体的理念,力求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素养、技能,获得立业之本;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动机和职业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发展适应能力,使其成为适应全球一体化环境、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世界公民,最终成为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的职业人才,适应社会需求并推动社会发展。

4.企业参与

按照现代商贸行业职业技术领域内的岗位群要求确立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群职业所需知识、素质与关键能力培养构建课程群;以第一就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构建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专业方向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绍兴轻纺城的优势,开展深入、细致的跨境贸易产业调研,在行业与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明确国际商贸类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或岗位群)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群面对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为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高素质技术技能高职人才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需要名副其实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实训、实战有充分的保障,这个要素是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规定性。实践能力是高层次国际商贸人才培养的关键。绍兴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7993家(截止到2013年12月数据),有出口实绩的企业8145家。绍兴与197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贸易往来,其中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绍兴有11个商会,有68个行业协会,有浙纺院、“网上轻纺城”、纺博会、海外买家与纺织企业对接洽谈会等七个省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数量庞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都是国际商贸类专业实践锻炼的宽广平台。

国际商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可以从校内到校外,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建立多渠道、多国家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国际商贸类人才创造国际化的实习空间。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优势,与众多企业合作,开展境内外实习实践合作项目。如以绍兴柯桥纺织集散地为中心,结合外商集聚优势,通过涉外事务管理中心、外事办、贸促会等机构,让学生通过参观、实战模拟等形式,锻炼涉外交际沟通能力;以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绍兴国际黄酒节、书法节、世界合唱节等大型国际展会、节会为会展接待、商务洽谈、现场翻译等实践平台,锻炼商务英语口语、跨文化商务交际、涉外谈判等专业服务能力;以众多的绍兴各类型商贸企业、进出口公司、商务机构为国内实习基地,以纺织企业在世界各国设立的办事处、分公司、境外销售网点、境外窗口以及每年在美洲、非洲、欧洲等地举行的纺织品投资国际推介会等为国外实习基地,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缩短从专业到岗位的距离。

四、总结

创新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特征,不再强调“政、行、校、企”的简单合作,而是一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的管理创新。各方合作,深度融合,政府高效管理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行业监督保障人才培养系统化,企业参与协助打造应用人才,学校主导荟萃国内外资源,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这些要素发挥合力,正是国际商贸人才培养品质的助推器,也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引领行业发展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崔清源.社会本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导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闾志俊.基于区域产业链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4]罗哲等.成渝经济区产业经济与职业教育的供需矛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5]齐再前等.强化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建议

商务英语专业是以培养具有相对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商务管理理论,具有相对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的的专业英语专业的分支,它的特色鲜明,专门为社会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将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做好,就需要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接下来,本文就总结实践中的一些现状问题,给出建议。

1 当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困惑

虽然我国已经有许多中职学校开展了商务英语这一门专业,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得不到社会各外贸企业的认同。很多外贸企业会抱怨说招聘的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职业能力不行,与社会脱节,无法顺利上岗,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而有些企业就不愿花费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新招聘的学生进行培训,所以招聘时都要求有两三年的工作经验。于是人才招聘市场就变成了双方抱怨,学生抱怨用人单位门槛高,就业难,招聘单位抱怨毕业生专业素质差,招人难。

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立刻上岗,做到岗位零适应期,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因此,改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将课程改革进行到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各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

2.1应对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职业中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明确界定,中职学校需要培养的人才是具有良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而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培养的则是掌握商务英语服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和外经贸行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应根据这些界定,调整教学方案,按照教学目标培养人才。

2.2适应改革,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对一所学校来说,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师资力量的强大,同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学校深化改革强化技能、打造特色的关键。很多中职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方面师资力量匮乏,培养渠道贫乏,专业实践能力差。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进行整改。

第一,让教师流参加各种大型商务英语教学的相关培训,以及各种商务英语教研学术活动,加强本校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优化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结构。只有参加了相关培训,了解到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有进步,而能力强的教师则在培训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领头人。

第二,加强各中职学校间商务英语教师的交流,多到兄弟学校进行访问学习,有利于完善商务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兄弟学校的教学氛围和特色教学方式,完善和提高本校师资队伍水平。

第三,除了专职教师的聘用,还要兼顾实习和兼职教师的聘用,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教师作用,让在编教师和兼职教师多加交流,有利于本校在编教师吸取新的思想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学校对教学进行深化改革。

2.3调整课程,改进培养模式

培养的目标已经改变,那么,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改变。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色,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案。

第一,以英语语言能力作为专业的根本立足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学校可以根据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方面,设置相关课程如英语视听、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第二,以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目的开设商务英语知识课。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分为商务英语能力培养课程和商务英语知识课程,能力培养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那么商务英语知识课程就是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外贸函电与单证、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礼仪等,学生可以在学习商务知识的同时巩固商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学生就业面较广,所以不需要让学生在商务知识方面下太大苦工,但要求合理配置,务求试用,能够让学生在以后就业时适应不同岗位对综合实力的要求,增强竞争能力。

第三,重视实践环节,建立与本校学生适应、与本地商务配合的商务英语实践场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设计,为学生设计适用的实训,可以校内实训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灵活调节实训时间和学生学习理论课的时间,一定要做到互不耽误,互相辅助。高质量的商务英语实训场所可以为学生创造现实情境体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职业道路做好铺垫,增强学生就职的竞争能力。

第四,与企业联系,升华动手能力。为了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与企业接轨,学校可以联系本地的外贸企业,让学生去进行顶岗实训,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为将来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学生更熟悉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商务贸易基本规律、正确处理进出口贸易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2.4着重能力培养,改变考核方式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还有教学成果检查的改革。教学方式以实践课程为重要培养目标,考核也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考核,加入实训考核,让学生注意到随机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学校还可以对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考核,避免学生因特殊情况发挥不当影响对学生的评估。

3 总结

专业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改革成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中职学校要注重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变得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开始变大,中职学校要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必须有效地对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虹.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2):4-5.

篇8

关键词:“岗、赛、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网络营销教学改革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了高校应该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此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中强调实践环节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我校电商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引入了“岗、赛、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挂钩、技能竞赛培养纳入日常的实训环节,使学生在充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在课堂上初步了解对口专业的岗位设置情况,同时参与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关“岗、赛、课”人才模式的解读,“岗”是指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赛”是指将各级别的技能竞赛融入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课”是指课程内容体系和授课方式。

1《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网络营销》是电商的核心课程,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注重该门课程的教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1.1 教学过于理论化

《网络营销》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发展性和实践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闭门造车,没有深入电商企业去考察,也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导致在教学中过于理论化。于是学生缺乏一些实际的动手操作训练,即使设置了一些实训项目,也只是简单的企业网络营销推广分析,没有具体的实战项目。

1.2 实践教学课程不能与时俱进

《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些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与电商企业的实际应用项目相衔接。例如有些企业的网址变动而在实训中没有更改,有些企业官网已经被百度等搜索引擎收录,但在实训过程中还让学生反复提交等现象。而电商稀缺的新媒体营销人才的实践内容却没有涉及到。

1.3 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缺乏系统性

目前《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不灵活,所设计项目只是考查一些独立知识点,很难体现系统性,并且缺乏营销实践环节。就目前湖南省的电商专业技能抽查而言,网络营销部分只有搜索引擎推广这一部分,内容单一、题目简单,严重滞后于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要求。网络营销涉及的内容广泛,这样要求教师必须把电商专业知识连贯起来,这样才能形成该课程的系统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 实施“岗、赛、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备的条件

2.1 电商沙盘和C实习网站资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

我校电商专业引进了北京中教畅享公司的电商沙盘。该软件是一款模拟实践的博弈对抗性教学软件,四人经营一个店铺,分别担任店长、运营主管、推广专员和财务主管等四个岗位开展网店运营和与竞争对手展开博弈,软件最后会根据各项考核指标将店铺的经营成果以得分的形式展开比较。

C实习是电商技能提升与实习就业对接平台,该平台提供线上学习交流、线下实训课以及就业等服务,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在协助老师组织网络课程的同时,为大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指导并专注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成长型网络学习互动平台。

以上两互动教学平台已经被运用了几个学期,教学效果较之前有所提高,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初步证明“岗、赛、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2.2 专业教师的企业调研和顶岗实习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

专业教师的顶岗实习不仅是各大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是教育部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技术要求。为了更好了解网络营销工作岗位设置、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电商专业每年都安排一部分老师去杭州调研和顶岗实习,这样可以深入了解对口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熟悉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通过企业具体的技能培训,找到课程教学与求职就业两者之间的融合点,更好地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中,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就业-友好型的优秀人才奠定了教育基础。

2.3 教育部的技能竞赛推广为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了竞技氛围

教育部、各省教育厅把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作为评定院校优劣的标准之一,同时也是教师评定职称的加分项目。这样的推广力度增加了院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竞争氛围。课程主要有电商沙盘竞赛和“博导前程杯”电商运营大赛,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班级竞赛,然后电商专业竞赛,优胜者参加学校竞赛,最后胜利的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技能比赛。严酷的比赛、高竞争力和高淘汰性的体验在提升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我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是双赢的选择。

3“岗、赛、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3.1 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对接

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主要设置了网络信息搜索、网络平台建设、企业网络推广、网络创业实战、网络贸易实战五大职业岗位。通过细化网络营销的不同运营阶段,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网络营销工作过程中的不同技能点,实现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衔接。比如,电商沙盘大赛主要是考察学生网店经营能力,“博导前程杯”电商大赛分为电商运营赛项和跨境电商赛项也包含了电商的五个岗位的设置要求。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电商岗位的基本职责,熟悉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授课模式与技能竞赛对接

我校电商专业的授课模式主要采取组队运营、组间对抗的竞赛型授课模式,在课堂竞赛过程中融入网络营销基本知识。电商沙盘主要由店长、运营主管、推广专员和财务主管等四名学生组队来开展店铺运营工作,在与其他小组的店铺进行激烈竞争和博弈的同时,不断更改采购、推广等运营方案,最后以系统计算的最终得分来排名成绩。“博导前程杯”电商运营大赛是以五人为一组,然后学生基于数据魔方提供的初始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在合理分配初始资金的基础下完成商品采购、网店装修、商品上架、SEO和SEM等网店推广工作,最后净利润最大、现金流最高的团队获胜。通过这些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3.3 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我校的考核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而且学生在比赛中获奖还有额外的加分项。具体内容见表1。

将过程性考核纳入课程考核后,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进一步的提高。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返乡创业;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 80(2016)02-0095-03

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网络创业”的举措,符合目前“互联网+”的趋势,使创业创新呈现出网络特色。

高等教育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顺应这一趋势,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创新,以在支持大学生、农民工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

(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电子商务模式分:B2B、B2C和C2C,后两者更可能为返乡创业人员初期所采用。

1.B2C平台的特点

B2C模式是企业对消费者模式,如网上超市、网上商店。特点主要是完全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商品挑选、交易支付、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B2C模式分为两种:一是自营式,自己进货出货,销售在自家网络上,可能还有配套的库存和物流,如亚马逊;二是纯平台模式,只提供平台,使商家展示商品和网络买家选购商品,如天猫。此外,也有两模式兼有的。

2.C2C平台的特点

C2C平台以个人消费品为主。它本质是:网上撮合成交,网上或网下进行交易。主要特点有: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及配套服务;用户身份复杂数量多;商品信息量大但质量不一;交易次数很多但单次成交额较小。

(二)渠道下沉

信息消费背景下,互联网经济渗透到县域经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和发展,渠道下沉是电商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导向和鼓励,二是一二线城市网购增速放缓,而农村地区潜力待挖掘。一方面,地域、城市的差别没有影响互联网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另一方面,农村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的需求强劲。

二、返乡创业的模式

返乡创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就业、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和发展本地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模式主要有: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模式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指大学生村官利用身份优势,选择特色农产品或相关产品及服务,找准其在销售推广过程中的困难,利用政府部门的优惠扶持政策,实现产业化运作。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形式因地而异,包括:“生产基地+大学生村官”、“生产大户+大学生村官”、“专业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贫困农户”,大学生村官创业具有识别创业机会、政治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在返乡创业人员的引领牵头下,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大户、鼓励推动小规模农户及贫困户入股,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进行创业。

(三)“个体创业”模式

个体创业是大学生或外出务工人员在农村选择合适的创业机会和项目,自我经营实现利润价值。

三、返乡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作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返乡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诸多开拓难点:出外务工人员及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不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物流成本高;部分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差,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低;农民在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的习惯尚未形成;品牌意识薄弱的农村地区山寨产品泛滥。除此之外,返乡创业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流动资金筹措较难

改革后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使各支行贷款审批权变小,而返乡创业人员往往把“原始积累”耗在投资阶段,企业投产后,从银行获取贷款较难,流动资金缺口大,履行大批量合同的能力有限。

(二)创业企业人才瓶颈问题

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使企业招工困难。而且多数企业位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工作环境差,技术人才很难长期留住,阻碍企业发展。

(三)创业路子拓宽较难

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创业选择的模式大部分是个人家族式,多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小型加工厂,具有明显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低、名优特产品少、产品定单少、深加工产品少的“三低三少”特点。

四、推动返乡创业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转变农村创业思想观念

考上大学或外出务工被传统观念认为是“跃出农门”,因而,部分大学生或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会有观念上的阻碍。首先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例如广播、报纸、电视来宣传一些回乡创业成功的典型,特别对农村地区重点宣传;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回乡创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第三,增强现代新型媒体的宣传,如微信、微博等;第四,院校对在校大学生作积极正面的回乡创业的引导。

(二)破解返乡创业融资渠道困难问题

对于众多返乡创业者,首要难题是经营成本和融资,除了国务院最近推出的“定向减税”、“贷款财政贴息”和“普遍性降费”等措施,各地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依托做活小额信贷;二是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三是建立县或地市级创业扶持奖励基金。

(三)优化环境以吸引和留住返乡创业人才

加强建设农村创业体系:一是有效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创业初期减免税费、简化审批环节;二是土地制度的扶植,利用集体控制或闲置的荒山、滩涂、土地等;三是成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基地,或以现有的产业园区、开发区为依托发展返乡创业孵化基地,推动网络创业,做内贸电商、内外贸一体化电商或跨境电商。

(四)引导做强返乡创业形成现代公司

引导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公司”:一是做大零散产业,组织规范并引向工业园区,形成品牌效应;二是把特色产业做强,以产业发展平台使其集约化,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三是把优势产业做好,吸引下游产业产生集聚效应。

(五)加强对大学生及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培养

创业者必须打有准备之仗,一定要对包括大学生和农民工在内的众创者进行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院校在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外,还要加大民工技术培训力度。

五、适应互联网+推动返乡创业的院校体制机制创新

(一)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l.渠道来源机制

一是针对高校原有的电子商务等管理或商科类的专任教师、辅导员、就业中心等职能部门人员。首先,对教师进行农村创业理论素养的培训;其次,激励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研讨会,获得最新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再次,激励教师做农村电商的相关项目,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最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拨付经费鼓励教师成立企业或自己创业。

二要从招聘引进人员方面着手,建立动态的开放的招聘引进长效机制。首先,要改善师资结构,从企业吸收既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又具备丰富的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农村创业成功人士,到校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再次,还应该邀请县乡镇政府人员、返乡创业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和法律人士等来校做兼职教师。

2.建设科学的富有活力的用才用人机制

以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室或创业工作室为纽带,以项目做支撑,设立创业创新津贴,特色创业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教科研工作等奖励基金,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改和教科研工作。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机制

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要注重激发大学生活跃思维;二要考虑课程的实效性。要特别设置农村创业相关课程,同时要根据学科专业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初步设想如表l。

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从传统的满堂灌式向开放、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方式以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上要提倡多元化,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和教育的多元化,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弹性学习机制,如:微课、慕课、论坛、创业实践平台等。

(三)创新创业校园氛围的建设机制

创建开放自由、积极进取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特别是农村创业的愿望,首先是减轻思想负担,其次是建立创新创业知识宣传机制,鼓励创新的文化引导机制,成立返乡创业社团等。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重点面向在校大学生,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其也要面向外出务工人员和退役士兵等返乡人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或专业课设置顶岗实习校外环节;2.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建企业实体,承接电子商务相关项目,如跨境电商运营、移动电商、网络营销项目等;3.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4.面向返乡社会人员开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训。

(五)完善高校创新创业管理组织机构及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反馈机制

篇10

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这个角色,缺乏外贸的实际操作经验。甚至有的教师还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贸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老师是直接来源于本科院校,大多老师缺乏外贸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还主要是在介绍外贸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对外贸业务中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能并不清楚,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以实用型为主,即操作型技能人才,这种以知识介绍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具备操作型技能人才。第三,缺乏实践教学场所。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要培养出操作型技能人才,因此,专业主要课程的实践操作性都比较强,国贸专业也是一样的。要在实际业务中做好外贸,学生应该在学校就对将来要从事的岗位有实际的操作经验,或类似的模拟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由理性变成感性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类似的实践操作场所。但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模拟实验室,即使有,其利用的效率还是比较低,导致实践教学开展不到位,无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更无法进行实际操作。

2国贸专业“模拟公司”模式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在很长时间内未能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模拟公司”等更为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原因有许多,但其中之一和“模拟公司”教学法所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模拟公司”这种实践教学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在软硬件设施等方面不断地完善。如需要具备丰富的企业操作经验的指导教师、类似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教学环境、需要一定的专用资金用来支撑“模拟公司”教学方法的实施等。具体到国贸专业,至少需要让学生在仿真的外贸工作环境下进行相关外贸业务的操作,让学生有机会与进出口公司、货贷、商检局、海关、保险公司等机构打交道,了解与这些机构打交道需要做哪些事情。而要让学生具备这些相应的技能,就必须在“模拟公司”等教学模式下才有可能实现。目前,有不少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的一些做法进行介绍并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使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以技能立身,靠素质发展”,学院领导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改革,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学习,把企业最新的操作经验介绍到课堂上来。在此背景下,国贸专业相关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创新,发现“模拟公司”这种模式更为适合高职教学的特点,目前,主要实行了以下“模拟公司”教学模式:

第一,“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实施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利用学校每年举行的技能大比武为抓手,设计“外贸业务报价”、“制单结汇”、“报关操作”、“市场营销策划”等项目,先在不同年级的班级内开展相应项目的竞赛,然后每个班级选择部分优秀的团队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技能大比武。通过这种竞赛的形式,把外贸业务中需要具备的主要操作技能以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并且也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第二“,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发展阶段。为了让学生参加的技能大比武项目更加与外贸企业的实际操作相接近,我们首先在竞赛项目的操作内容上不断地进行完善,有的项目我们让企业人士为我们策划比赛项目,如“外贸业务报价”项目,我们把竞赛的要求告知合作的企业,让企业设置竞赛的内容。为此,他们引用本公司的真实案例,以业务员收到国外客户询盘函要求报价开始,然后要通过写信函发邮件的形式把核算出来的价格告诉国外客户,并最终要求拟定一份外销合同。这种操作项目是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来设计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外贸业务操作,学校为此购买了由企业设计的外贸仿真操作软件———浙科外贸操作软件。通过利用此款软件,我们在集中实训周,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外贸业务各个环节的操作,如成本核算、广告、寻找客户、发送邮件、拟定外销合同、申请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结汇等,让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操作,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外贸业务操作的感性认识。

第三,“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深化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外贸工作室”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外贸企业都希望借此平台实现转型升级,为了使国贸的教学更加符合外贸的发展趋势,国贸教研室决定成立“外贸工作室”。此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开展此种教学方法,国贸专业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如派出两名教师参加了为期1个多月的电商平台操作培训,两名教师培训期间已经通过速卖通平台出单了。同时,我们通过让出去培训过的老师和请企业人士对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老师先将速卖通店铺开起来,为将来的教学作好准备。同时,国贸教研室通过联系企业,与企业合作,为我们提品。为了降低运费,教研室出面又与当地邮局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些前期的工作都保证了“外贸工作室”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目前,每个专业教师都带领一些学生开展外贸工作室的教学,效果不错。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