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20:2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嵌入式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近几年,不少高校在IT类专业中开设了嵌入式专业方向,并设置了与嵌入式系统相关的课程。在逐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过程中,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探讨一种项目比较法在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过程,以提高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嵌入式系统课程特点
嵌入式系统教学实施方案会议成果之一,确定了嵌入式专业方向的教学应当涵盖的五门核心课程: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系统微控制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硬件开发。
由于嵌入式技术应用领域广泛,许多高校相关学科都设置了嵌入式系统课程,同时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不同,都突出了嵌入式系统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述学科专业知识,又要重点突出嵌入式相关技术,培养学生把学习到的嵌入式相关技术应用到本专业学科中,为嵌入式在各领域的应用打好基础。
2 嵌入式系统的实训教学模式
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其体系结构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中采用实训教学模式,它主要分为基础实训、项目实训、创新实训和企业实训。通过以上实训模式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嵌入式技术整体综合应用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是实训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案例单一,项目实施过程不够完善,主要采取验证性实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训效果和教学质量。
3 项目比较法在实训教学模式下的应用
比较教学方法是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喜欢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内容是,即分析与已学课程相同之处,快速理解新内容,辨析相异之点,掌握不同特性。
项目比较法则是针对实训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对阶段性内容进行案例整合,形成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在形成这种项目模块时,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实现方案,其差别体现在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上,有无操作系统,以及单元电路的异同,由于处理器或相关硬件平台的选型不同,其功能的具体实现会有差异,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同一项目不同设计方案的比较,学习到嵌入式技术设计与开发的技巧和关键技术。
下面针对实训模式的四个阶段进行项目比较教学方法的实现过程。
3.1 基础实训阶段
在基础实训阶段,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等。在具体实施中,选择ARM CortexM3 LPC1769嵌入式微处理器ARM7 S3C44B0X处理器作为两种设计方案的处理器选型。
在实训中,针对两种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对比,如在处理器资源、体系结构、指令集、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进行对比教学。
3.2 项目实训阶段
在项目实训阶段,设计了智能节电综合控制系统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硬件平台构建之后,如基于LPC1769的软件设计可采用了两种具体实现方案,即有无加入嵌入式操作系统,而在加入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方案中选择uCOSII。没有加入操作系统的软件流程如图1所示,加入uCosII后的软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通过以上的项目比较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及在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其基于uC/OS-II的任务框架、uC/OS-II的任务优先级分配、uC/OS-II的软件层次和uC/OS-II中断应用等知识。
3.3 创新实训阶段
在创新实训阶段,通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已掌握的项目开发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并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功能扩展部分的比较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对知识的总结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水平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4企业实训阶段
进入企业实训阶段,学生逐渐提高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进行结构调整并努力做到融会贯通。经过企业实训后,可以对在校期间实训进行知识整合,在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设计时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
4 结语
通过项目比较法在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其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一是加深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项目比较使学生掌握了项目的整体开发流程和项目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谢小云,刘会衡,邓小鸿.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04):62-65.
[2]葛芬.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33):38-39.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嵌入式技术教学 两点措施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所录取的新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是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约束能力、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较差,思想容易产生波动,而且大部分学生中学时成绩处于下游水平,学习热情不高,自信心不强。高考后,看到中学的很多同学考上比较好的大学,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1]。社会和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更会给高职院校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致使部分学生自觉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和以后的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由此产生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2],还要考虑专业技能培训与毕业生未来的就业需求。
二、高职院校嵌入式技术教学现状
嵌入式系统是当今最新的电子应用技术之一,从广泛应用的手持式设备到通信、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的专用设备,都是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的,因此,国内的很多高等院校已将其作为电子类本科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或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很多教师对其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才在最近几年开设该门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预修课程多,时间不够。相对于单片机而言,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进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在硬件方面必须先学习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高低频)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在软件方面要学习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软件学和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内容,才能进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一般只有2―3年,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时间将非常紧张。
2.课程难度大。嵌入式系统本身的知识点很多,主要包括嵌入式芯片的结构与功能、嵌入式硬件体系结构、硬件平台的设计、嵌入式软件中的Boot loader引导程序、驱动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技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平台的移植与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学习起来内容繁多,难度很大。
3.实训和实验设备价格较高。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而且要将这些理论内容放到实验课程中检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化吸收相关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的实验设备,嵌入式开发系统实验平台系列的产品价格是比较贵的。装备一个具有30套开发系统的实验室,要花费100多万元,因此,财力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院校引入该课程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4.学生素质相对较弱。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都经过了国家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选拔,但本科院校的学生是第一二批次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第三四批次录取的。因此,相对而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要比前者薄弱,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学生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那么,高职院校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是否就可以不进行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嵌入式技术,已经是三大信息产业技术之一,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极大需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面对挑战,开拓创新,积极引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
三、新形势下对职业院校开设嵌入式课程的思考
结合自身从事嵌入式教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嵌入式课程应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1.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不以理论课为主。我们引进了深圳市英蓓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嵌入式教学项目5个,分别是:GPS车载导航系统、车辆智能终端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终端系统、智能函数发生器、智能家居。每一个项目从基础的硬件电路的设计、驱动程序的开发、Boot loader引导程序的制作、Wince/Linux操作系统的裁剪制作到应用程序的开发,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熟悉了每一个开发流程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繁多,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硬件、软件、开发环境和实时操作系统几方面的内容,以上5个项目其实已经把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内容学习完毕,要把这些知识点分解开来,要在三到四个学期讲完,时间非常紧张。于是我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5个项目,每一部分所需的知识点,然后结合项目开发流程设计相关课程,结合项目开始数电/模电,嵌入式C语言的学习。那么在第二学期开始嵌入式汇编语言、驱动程序的开发、Boot loader引导程序的制作的学习,在大二第一学期进行嵌入式系统及开发环境的学习,第二学期进行嵌入式系统综合实训,使学生能进行3―4个学期的持续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2.嵌入式课程教学应采用实验和实训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3]。嵌入式系统课程的难度大,如果在高职院校中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教学,学生将会对众多的软硬件知识点和概念难以理解,继而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先实验后讲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嵌入式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经验,经过09级一届学生的学习,实践证明学生比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嵌入式开发所需的知识点,比较好地减少了学生普遍感觉在校学无所用的错觉。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实际的就业情况也如实地反映了教学效果,一个班级有60%左右的学生从事的是与嵌入式技术相关的工作。学生能在高职院校中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增强了学生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能力。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力图使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逐渐形成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毕业之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洪.浅论高学生的教育管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1).
篇3
(大连交通大学 软件学院,辽宁 大连116028)
摘 要:分析嵌入式系统教学相关课程和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的基本内涵,提出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核心课程来建设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整合优化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体系。
关键词 :嵌入式;课程群;优化融合;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2013年大连交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JDJG201345);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299)。
第一作者简介:郑广海,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Agent技术,zhmos@163.com。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嵌入式系统技术如今成了焦点的应用技术之一。嵌入式无处不在,随着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国内外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对嵌入式系统进行研发,引发了对嵌入式系统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嵌入式系统本身需要软硬件技术的紧密结合,开发难度较大,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这是嵌入式系统相关教学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1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体系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目标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使更广泛的群体受益,坚持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依托软件工程学科特色,改革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1.1 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具有嵌入性、专用性和计算机系统三个基本要素[1]。它涉及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系统设计方法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涉及嵌入式系统的高可靠性、低功耗以及安全性、性能优化等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实践性强,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他们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嵌入式系统教学具有如下特点:①嵌入式系统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融合了计算机、通信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多项技术及应用;②嵌入式系统课程具有综合性,是集软硬件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体,需要协同设计软硬件课程;③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性极强,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实习实训、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2 课程群教学体系构建
课程群建设是一组课程的整体建设,各课程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样的,因此,课程群的课程内容具有相关性,课程群建设考虑课程集合整体的系统性建设,而不是考虑每门课程的个体特征[2]。课程群的课程集合具有强关联性和可整合性,课程内容相辅相成,有课程之间的衔接,也有课程内容的交叉。课程群整体建设是以单独每门课程建设为基础,通过对课程群课程集合的优化,以及课程的整合与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课程群每门课程的特有作用,综合考虑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性,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选择课程群建设的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培养方案中在知识点、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等方面存在逻辑联系的课程,通过优化整合,形成课程群的课程体系。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经历了几年的建设和优化,逐步完成由初期启动阶段到基础建设阶段的过渡,最终迈进创新提高阶段。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稳定为主旋律,在一定时期保持课程群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不断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成果等新的知识点加入到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践+应用”的全新教学思路,以课程群理论教学为建设基础,依托课程群创新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形成嵌入式课程群全新的教学体系[3]。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体系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3部分。
1.2.1 课程群理论教学
嵌入式系统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应用领域众多,因此课程群建设在选择课程时,应该从嵌入式系统的底层硬件知识,考虑到顶层应用开发,根据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保证嵌入式专业的主体规格,增强课程群理论课程的优化融合。通过精心选择、重组课程群的相关知识点,充实新知识点到课程群中,完成课程群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整合。
在课程群体系框架下,我们要设计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创新能力发展要求,按照最优选择原则,对课程群的课程集完成裁剪、归并、整合优化、内容更新,构建完整的、系列化的课程群理论教学体系结构。
我们以“教育部—Intel”精品课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为核心,围绕精品课建设,示范引导,建立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体系结构。课程群理论课程包括C/C++程序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ARM体系结构与编程等6门课程。
C/C++程序设计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C++由C语言发展而来,可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也可用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常用的开发语言,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最佳选择。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深入剖析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内部工作机制,是掌握计算机内部世界的重要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微处理器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以及指令系统等知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是课程群的核心课程之一,讲述CPU调度、内存管理以及外设管理等理论知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也是课程群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综合了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讲授嵌入式软硬件环境及开发流程。ARM体系结构与编程课程重点讲解微处理器ARM内部寄存器结构、指令系统、中断管理、常用的外围接口等嵌入式硬件平台设计的有关知识和技术。
课程群建设要有整体全局观念,对课程群进行整体统筹优化,整合课程群理论知识体系,融合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要确保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形成完整的课程群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结构。课程群整体优化整合,要充分发挥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的特色和整体优势。
1.2.2 课程群实践教学
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是课程群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4-7],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体系由1个中心、3个教学层次和4个教学环节组成[3],体系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包括:
(1)基础实践层,是课程群理论课程的课内相关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这层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加深领会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2)综合实践层,是课程群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综合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实现机理,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
(3)创新实践层,以创新为目的,通过项目实训、学科竞赛和科学研究项目等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3个实践教学层需要通过如下4个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1)课内实验环节,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合的必要环节,通过课内实验强化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实习实训环节,是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按照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构建基于企业标准的项目开发流程的实习实训工作环境,在企业项目经理团队指导下,学生在企业化情境中开发项目。
(3)毕业设计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具有综合性和总结性,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
(4)学科竞赛及科学研究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2 课程群教学内容的融合
2.1 课程群建设
课程群是一类相关课程的集合,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理论为指导,选取培养方案中相互有影响、课程内容联系密切、课程之间互动有序的相关课程,重新规划并整合成一个整体,构成课程群[8]。课程群建设是对课程集的再设计,对课程集中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与融合,有效结合了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9]。
采用结构化系统设计原则,实施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将课程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融合,课程群的融合充分反映课程教学特色和优势。我们将嵌入式系统相关的这6门课程统一进行优化整合,不再考虑每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超越系统性约束,调整6门课程的内部结构,对这6门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的内容,紧随嵌入式学科发展,淘汰陈旧过时的知识,适当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同样,课程群的实践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优化整合,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交叉重叠,多重视验证性实验,而忽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问题。在大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对6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知识点及培养计划等进行优化整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等的再设计,实现了课程群知识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2.2 理论课程的融合
课程群建设以群为单位,其教学过程具有整体性要求,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群内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经过优化整合,更能发挥群体课程的优势。
嵌入式课程群以精品课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核心,选择属于同一能力培养范畴的课程,整合了C/C++程序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等6门相关课程构成课程群,这些课程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而课程内容纵向具有前导和后继关系,横向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各门课程合理分工,构成一个系统化的有机整体。
我们理清课程群课程之间的关系,确定课程群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课程群体系架构。如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需要软硬件的紧密结合,涉及硬件设计、操作系统、系统开发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对课程群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融合,课程群以ARM为硬件平台, 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将Linux内核移植到ARM硬件平台上,在这样的软硬件平台上,使用C/C++开发嵌入式系统。
课程融合突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没有了学科、课程的界限,是实现了课程群共融的教学活动。课程群整合,优化配置了教学资源,促进多课程间交叉、渗透、融合与创新,加强课程群内涵建设,改革创新,实现课程群跨越式发展。
2.3 实践课程的融合
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性强,根据嵌入式专业发展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密切联系理论教学,并紧跟嵌入式学科的发展,重构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整合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实践教学课程,实现课程群实践课程合理分工,保证课程群实践课程之间的紧密衔接,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多层次递进式的嵌入式课程群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优化整合课程群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过程,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整合课程群实践教学资源,优化了实践教学过程,实现了对传统实践教学的改造与创新。融合构建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融合就是裁剪重复性实践教学内容,整合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实现嵌入式实践教学项目的重构与再造。我们按照嵌入式系统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技能的要求,梳理和整合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践技术,形成“1个中心,3个层次和4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个性特点,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转化,逐步将科研新成果以及最新实践技能和应用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如“C/C++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内容在其他课程都有体现,我们将程序设计的实验融合到课程群的其他5门课程的实验中,根据电子大赛等学科竞赛设置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将教师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入到课堂。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合了创新教学内容,学生学到了实践技术,也了解了科研成果的创新实践过程,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事实的激情。
3 课程群教学改革探索
3.1 课程改革紧随学科发展
课程群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嵌入式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课程群建设密切结合嵌入式系统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基础共性的新方法与新技术为切入点,将嵌入式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前瞻性知识引入课程群理论教学中。我们在理论课程中先后引入微控制器、可编程计算、多核和虚拟化等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应用系统设计,将Intel处理器技术融入现有软硬件课程体系中;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增加Android知识等。
要保证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及应用同步,就要与时俱进地将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引入课程群,及时更新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我们高度重视课程群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及时修订和调整培养方案,使课程群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适应性,能够反映嵌入式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成果,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3.2 强化能力培养,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
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改革围绕创新教学理念,课程群教学团队尝试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学科优势,强化特色教学,保持并改进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结合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探索适合嵌入式课程群的创新教学模式。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依托学科竞赛和科学研究,促进课程群教学改革。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广泛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学生科研训练和科技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研究实践活动,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3 改革评价方式,考核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是检查和评价教与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定。我们通过课程考核,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跟踪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课程群教学模式,改进、调整课程群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考核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课程群教学改革。
课程群评价体系设计遵循多元化考核、考核办法全程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成绩合理化、考核反馈经常化、建立考核反馈机制等原则。
课程群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3个方面的评价:
(1)教师教学过程评价(40%):包括以下考核内容:出勤占10%,网上自主学习记录、课堂讨论、课外书面作业、随堂测试和学期小组活动5项,每项占6%。
(2)实践教学考核(30%):实践教学划分为3层次,包括基础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和创新实践层,每层次实践教学的评定占10%。
(3)期末试卷测试(30%):期末测试采取定量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占30%。
3.4 注重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课程群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师资队伍是课程群建设的基本保证,师资队伍应该具有对课程群内容进行融合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掌握课程群的多门课程内容,这样才能做好课程群内容的融合,参加课程群建设的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素质,从而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促进课程群的建设。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围绕课程群进行,通过引进、进修培养等手段,构建年龄、职称、学缘等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课程群教学团队。课程群建设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教学队伍,逐步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局面。
4 结 语
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从单一课程到课程群建设的发展,课程群知识结构从广度到深度上都有创新,课程间的教学内容衔接趋向合理,去除冗余知识,增加新的知识;通过强化课程之间的联系,完成课程内容的融合与分解、整合优化,构建基于精品课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课程群教学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何立民.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发展历史[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1): 6-8.
[2] 范守信. 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 2003(9): 25-27.
[3] 郑广海, 曲英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及实践”课程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2(4): 37-40.
[4] 宋跃, 谭爱群.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3): 15-18.
[5] 肖利, 曹丽华, 刘梅. 创建新型实验室, 培养创新人才[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0(10): 13-14.
[6] 贾晓辉.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9(8): 116-117.
[7] 韩玉民. 高职软件类学生校外毕业实训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0(1): 83-85.
[8] 陆为群. 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1) : 110-112.
篇4
引言
随着物联网的推进,嵌入式系统以不可阻挡的势态迅猛发展,作为进军物联网桥梁的《嵌入式系统》课程也被高校重视起来,高校是劳动力市场供给方,是培养和供应嵌入式技术人才的重要来源,高校也都在想方设法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向社会,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前沿性,同时也加大与合作企业教师引进的力度。这里以《嵌入式系统》课程为切入点,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肯定了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总结出面向市场需求的《嵌入式系统》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亮点,为其他课程进行课程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双向的,有对有错,有优点也存在缺点,传统课程教学方法经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继承和发扬,有优势同时存在不足之处,这里进行分析:
(一)传统教学优点
在信息技术不成熟的时代,传统教学的优点就体现出来,教学老师是占主导地位,由于学生从外界所能获取的信息较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老师上课过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教师情感;老师上课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器材成本低,易推广实施;老师所讲的教学理念容易实施,老师上课的权威性就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学生依赖老师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与体系;这种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强化知识的积累过程,学生能在此环境下静心学习,能掌握知识的要领,对知识的记忆的能力得到加强。
(二)传统教学缺点
传统教学的优点是不能否认的,但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这里要辩证地去对待,要根据大环境的变化实时应对,信息时代下,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能重视传授知识,忽略学生个体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在教学内容上,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轨;在教学形式上,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的传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在某一种程度上,压抑着学生内在学习的潜力,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学习情绪,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从而阻挡学生学习的通道。
二、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
高校所做的培养方案一定要跟上市场的节拍,不能忽略市场的需求,对于高校的人才储备库,要能根据社会需求自动调整,而不是传统的一套,或者把传统的部分全部丢弃,全部重新洗牌,这种做法都是片面的,要能根据所需实时进行调整,传统好的部分是可以借鉴的,做到有智慧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
(一)所学有所用
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要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使所学有所用,应用价值得到了体现,学生就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有目的地学习。
(二)超越教材
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不脱离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实际要求,使学生读活书,活读书,提升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超越教师和教材。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传授知识绝不意味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把教材上的智慧转化成自己的智慧。
(三)理论融合实训
把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技能,从理论到实训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知识架构。
通过所学有所用、超越教材、理论融合实训等环节可以使学生有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能与市场无缝的链接,更好地融入市场。
三、面向市场需求的《嵌入式系统》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亮点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嵌入式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高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向社会,进一步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安徽新华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经过近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探索出教、学、做、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以下4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新路,让学生感觉专业课学习的乐趣,学习知识不是低年级点对点的学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点到面的学习能力,甚至是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学习,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最大地调动内在的潜能。
(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兴趣小组、等多个环节建设,形成较为完善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设计型、综合型、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占总实验项目的比例达到80%以上。同时,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强化实验内容建设。
(三)组建实践就业相结合的平台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引进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构建虚拟实验室,提供学生模拟企事业技能操作环境的场所。在原有基础上,精心调整和设计新实践教学体系,从基础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和创新试验三个层次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
(四)融入CDIO工程理念
在《嵌入式系统》授课过程中,融入CDIO工程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科研意识强的师资队伍。老师要站在科研和教学的最前沿,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奉献给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加强内在的能力,将教学融入到科研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打造一支开放型、多元化、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在安徽新华学院这所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开展面向市场需求的《嵌入式系统》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已经具备教学改革的试验环境,可以用教改实践成果验证课程改革整体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港口物流;“导入―嵌入―融入”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推进和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对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导入―嵌入―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港口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培养质量,是解决当前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港口物流专业“导入―嵌入―融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围绕社会需求,明确“一个核心、两种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1]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围绕这一要求,港口物流专业需明确“一个核心、两种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个核心”是指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核心,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重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两种能力”是指学生的“基本能力+拓展能力”的有机融合,其中基本能力包括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能力,而拓展能力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再学习能力、再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港口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在确保尊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见(实)习、实训,使学生初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包装、运输、仓储、采购、生产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港口物流企业,从事运输调度管理、仓库管理、商品配送管理等项工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双创”(创新创业)能力,如能够改变传统不当的工作流程,能够创办并经营实体公司,成为具备助理物流师等相关资格证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突出工学结合,构建“导入―嵌入―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上,即学习与工作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双证结合。《规划》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实现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规划》精神,探索建立“导入―嵌入―融入”式的培养模式,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多管齐下,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从而集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这种培养模式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先通过接触热身,加入感性认识,再融入理性判断,使专业、兴趣、意志为一体,最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一专多任,胜任相关工作岗位。
港口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遵循这一创新模式展开,即实施三年制(第四学年为毕业论文阶段)教学,分六个学期,遵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即“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实训、实习两个关键环节,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学年:实施“导入式”工学结合模式
“导入式”工学结合在第一学年进行,其目标是对港口物流专业有基本认识,对未来工作岗位有基本定位。这一年除了进行基本理论授课外,还通过参观、实训、调研三种途径实施。
(1)感性认识―企业参观。参观分为集体组织和团队组织两种形式,可以在课外、暑期进行,参观的主要对象为本地大型港口物流企业,如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通过参观,使学生对港口物流企业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基本认识―校内实训。实训分为课内实训、集中实训两种。其中,课内实训指针对某门具体课程,随时随地随堂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基本素质。如《广西北部湾物流》采用多个教学方法,设置实训环节,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情景剧、校园体验、物流沙龙等,采用参与互动式教学、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锻炼学生对于管理知识的熟练应用能力。集中实训包括ERP物理沙盘及电子沙盘实训。通过集中实训,让学生对企业的经营流程具备基本的认识,为日后的“双创”打下坚实基础。
(3)深入认识―企业调研。调研在第一学期末进行,调研对象主要为港口、港口物流企业等。学生自主分组,亲自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涵盖两大模块:港口物流企业运营现状、用人基本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学生走访广西北部湾港(含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本地大型港口及物流企业,通过收取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使学生对目前港口物流企业的运营现状和用人需求有基本把握,由此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训练目标。
“导入式”的工学结合模式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初步接触企业,对所学港口物流专业有基本的认识,对工作岗位有基本的定位,此为对专业认识的热身运动。
第二学年:实施“嵌入式”工学结合模式
“嵌入式”工学结合模式在第二学年实施,目标是进一步熟悉岗位的职能。本学年除了专业课程内的实习实训外,还将融入大量的岗位实习及港口物流技能的实训内容。
(1)岗位“零接触”―专业实习。这一学年伴随专业基础课的展开,开始让学生亲自接触并参与真实的港口物流岗位。校企合作单位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根据教学安排,实行工学交替的方法,即周一至周五的上半天安排理论课程,下半天则去相应的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周六、周日、假期安排随企业要求而定。这样,学生边工作边学习,逐步“嵌入”到工作者的角色。
(2)技能“深入培训”―技能实训。此时,必要的技能训练也不容忽视,除在学校实训室操作专业软件,如港口物流管理软件、运输与配送软件外,还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兄弟院校、港口功能区等),进行叉车使用练习、物品包装练习、仓储管理操作等各式港口物流技能的培训。[2]
这种“嵌入式”的工学结合方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专业岗位的职责认识逐渐清晰,对未来的工作更有信心,可以说第二学年的“嵌入式”模式是对专业认识的强化训练。
第三学年:实施“融入式”工学结合模式
“融入式”工学结合模式在第三学年实施,目标是将从前所学的知识、技能串联起来,综合、有机、灵活运用,这一年的培养包括专业拓展课程的讲授,而最主要的部分是顶岗实习。
(1)技能“一专多任”―素质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开展非常必要,这不仅让学生可以胜任本专业工作,还可以承接相关专业的工作任务,因此第五学期开设多个素质拓展课由学生选择,如《客户关系管理》、《海商法》等。
(2)岗位“角色融入”―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方面,实习单位不再限于本地,学生可选择学校推荐单位,也可自主寻找单位,由于大部分时间学生不在校,为了便于实习成绩管理,实行“企业、学校双考核”,以全面客观掌握、评价学生实习情况。同时可为第四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素材,力求贴近实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专业问题。
这种实习,让学生完全融入工作岗位,除必要的指导外,学生自主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难题,如技术方面、沟通方面等,全权对自己负责,相当于企业的一名准员工。“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为专业的融会贯通、综合训练。
在“导入―嵌入―融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依然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港口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尝试成立港口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从第二学年起,开始组织学生学习并参加职业资格及相关证件的考试,如助理物流师、报关员等,使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双证书”。
三、实施“导入―嵌入―融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入―嵌入―融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际运行,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证明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但也有一些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1.积极探索,丰富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能够加深工学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若要使“导入―嵌入―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更加显著,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尝试校企合作的形式,如可在深化订单培养、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使校企合作形式更加丰富。
2.及时总结,灵活调整运作模式
在该模式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步伐,结合实际对运行时间和步骤进行调整。如实训时间、调研时间的安排,其长短要适宜,场所要合适,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目的是既让学生接受,又不能占用过多课内时间。
3.给予支持,鼓励学生“双创”
学生的“双创”要及时得到教师的支持和认可,这种支持既包括技术支持,如战略的制定、方法的实施,同时也包括必要的资金支持。学生的创业必须要有教师的热心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商机,规避风险。
4.善于引导,尊重学生个性
该模式虽然总体上比较科学,但是任何模式均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并非一种,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只要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受到工作单位的喜爱即是最大的成功,因此虽统一运用了该模式,但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必要时弹性处理。
5.创造条件,实现资源共享
地方高校自身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在没有具备某些条件时候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或者另辟蹊径,实现资源共享。如,当实训条件不具备时可以与兄弟院校联盟,实现共享;当实习单位不足时就要大力开发实习单位,寻找共同点,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参考文献:
篇6
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专业实训课程内容、专业实训课程考核模式、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措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实训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专业实训;教学改革;考核模式;实训基地
作为工科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专业实训是我校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开设的实践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专业实训,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亲自动手完成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应用不是很清楚,普遍存在盲目学习、被动式学习,为考试而学习等问题。
(二)实训项目内容单一电子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目前的实训项目内容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1],阻碍了专业实训课程的发展。
(三)实训课程成绩评定细则不明确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无法通过考试来评定。专业实训课程一般要求学生做出实物,因此,教师往往是看最终的实物有没有做出来,而忽略了平时学生的考勤、纪律、态度、实习报告等因素。成绩评定没有具体的准则,缺乏公平客观性,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实训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国内的大多数院校都采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课后进行实验教学的模式,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缺乏创新意识。
(五)实训实践任务多、时间紧、学生人数多、带领实训的教师人手少当前,专业实训还存在着实训实践任务过多,而且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的问题,使得实训达不到预期目的。由于学生人数多、带领实训的教师少,使得实训实践无法有效落实,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法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实训效率较为低下[2]。
二、专业实训课程内容改革
专业实训内容的选取非常重要,选取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实训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实训内容[3]。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原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电信专业主要是移动通信实训课程,包括:移动通信基础、无线网络优化硬件设备、无线网络优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3G技术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功能部件,了解室内分布系统及天线,认识光纤实物,掌握激光笔的使用等。测控专业主要是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实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ZigBee基础知识、无线数据传输、无线远程控制、QT开发环境搭建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ZigBee协议的基础知识,掌握IAR开发步骤及方法,能够独立完成IAR项目建立。电子专业主要是嵌入式系统实训课程,包括:嵌入式开发基础、Linux系统程序设计、ARM原理与应用、Linux内核驱动开发与调试,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了解实时操作系统、ARM工作原理及常见汇编指令。
三、专业实训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大部分专业理论课主要以作业考核、到课率考核和期末卷面考试考核为主,部分课程除了上述三部分外,还增加了课堂笔记考核、学习内容总结、小论文等过程性考核。实习实训课程考核主要以实习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实习实训总结报告考核和实习实训期间纪律、考勤、态度考核为主。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面考核,更加客观合理。
四、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更好地开展实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和一些电器集团公司、航空仪表公司、通信公司、技师学校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为学生毕业找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除了校外的实训基地外,校内也有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及专业实验室等实习基地。
五、结语
电子类专业实训实践教学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实训实践教学效果是每个工科专业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晗,陈灵敏,刘银萍.工科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142-143.
[2]王春霞,耿大勇,朱延枫.电工电子实训实践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13-115.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服务外包;建构主义理论;企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68-03
企业界称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为服务外包领域的圣经。该书指出,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正纷纷以服务外包的方式将大量工作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发包。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实体经济与服务外包产业都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这种渗透性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预测显示,美国2012与2013两年实际GDP增幅将分别为2.4%和2.6%,失业率在2012年第四季度将降至7.9%,到2013年底时将降至7.4%。这种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态势极有可能影响美国向海外的发包业务,因此世界接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与印度一直是对美接包的大国。跟印度服务外包企业相比,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在争抢国际市场份额时在实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语言。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通行语言是英语,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就是英语,而中国不是。要想增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的接包实力,英语成了关键的技能短板之一。因此,为服务外包企业培养适合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迫在眉睫。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主要基于对学习者个体相互影响的研究和学习认知过程的研究。学者往往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形成机制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范围和方式”等方面,而忽视了“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内外部环境”等研究领域。就目前所能搜集到的研究文献来看,对于利用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服务外包英语学习的成果仍处于空白。而且已有的研究对于世界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发展趋势的关注不够。因此,笔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创新服务外包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可能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此类研究有助于推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接包量与接包频率都有重要价值。
英语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Services Outsourcing,简称SISO)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精髓创新服务外包英语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分为五个步骤。(1)讲师主讲+经理人参讲+专家讲座。(2)eschool无界化电子教学。(3)实验室软件教学。(4)企业嵌入式教学+项目汇报。(5)实训基地教学+师徒结对。实际教学中将五个环节糅合起来,力求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书面教学与电子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师教学与企业经理教学相结合;日常教学与讲座教学相结合;普通主干课程教学与企业嵌入主干课程教学相结合。
(一)讲师主讲+经理人参讲+专家讲座
该教学模式比例为“讲师主讲:经理人参讲:专家讲座= 6∶3∶1”。每一门服务外包专业主干课程,都根据课程相关内容对三者授课灵活机动安排,保证时间比例约为6∶3∶1(或根据授课内容安排比例为6∶3∶1)。校内讲师传授给学生服务外包基础知识;企业经理传授给学生企业一线经验知识点;专家传授给学生服务外包前沿知识点。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知识的网络架构,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校内教师从头至尾的单一教学模式,结合企业经理与服务外包专家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在学习服务外包理论与经验的过程中立体构建服务外包综合知识网络架构,并提升自身的服务外包职业能力。既拓展了学生的服务外包知识圈,又可以学到三者不同思维模式下对服务外包问题的剖析方法,激发了服务外包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保证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开展,避免流于形式,每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都联系两位以上企业经理和服务外包专家,在时间上弹性安排。该教学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校内教师可以与企业经理和服务外包专家进行专业切磋与交流,使得专业培养定位始终与企业、市场保持“零距离”衔接。
(二)Eschool无界化电子教学
采用Eschool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无界化电子教学的效果。Eschool校园网平全基于Web开发,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整合了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众多课程建设资源(跨系部、跨专业等)。整个Eschool平台让服务外包英语课程建设教师实行动态监控,并可以与学生实现信息互动。在Eschool学习平台上,英语教师服务外包专业课程的相关教学成果,建设服务外包英语教学资源和在线英语课程的信息库,配以视窗点击和精彩页面浏览,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的Eschool平台上不光有服务外包英语课程,还有全校其他专业的课程以及公共学科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与学习爱好随时下载和在线学习,并在线与其他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心得。
建构主义理论反对死板的保守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式的拓展。该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网络的优点,突破了众多有形阻碍,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无界化,化有形教学为无形教学,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由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室软件教学
服务外包英语软件模拟教学是在教学中将服务外包领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模拟服务外包流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软件模拟教学让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充分理解服务外包流程,并能实际模拟服务外包流程的全过程。例如,运用供应链综合模拟软件模拟供应链运作来配合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的讲授,由教师扮演普通消费者向供应链发出采购订单,学生按照销售企业、生产企业、供应商企业顺序依次模拟各家企业订单管理(信息流),在货品配送过程中,学生依次模拟供应商企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完成供应链模拟。整个流程体现了学生对服务外包专业英语知识的熟练掌握与应用,特别是对服务外包专业英语词汇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以及在不同的服务外包语境中对语义的不同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注重学习情景,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比如,通过服务外包仿真模拟软件,针对服务外包英语课程进行系统建模,并在计算机上编制相应的应用程序,模拟实际服务外包系统运行状况,并统计和分析模拟结果,指导实际服务外包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作管理。学生利用它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服务外包中心或工厂的三维动画仿真模型,借以进行各种系统分析和工程验证,最终获得优化设计和改善方案。这对于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仿真服务外包教学,既让学生模拟了服务外包企业的角色感受,又克服了实际现场教学的诸多限制。
(四)企业嵌入式教学+项目汇报
嵌入式教学指的是嵌入的课程是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的企业要求的课程(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已与多家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协议),根据订单企业的具体服务外包工作程序要求指定“哪些学生哪些课程在哪个学期哪个教学周怎么进行嵌入教学”,即满足人才订单企业要求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另外,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根据服务外包企业的特殊性质,还可以与订单企业协同商定具体课程,如服务外包压力管理英语课程、服务外包时间管理英语课程、服务外包新概念英语课程、服务外包礼仪英语课程、对欧美服务外包订单操作英语课程、服务外包office办公英语课程、国际服务外包法律法规英语课程以及服务外包call center英语课程等。这些课程一般安排英语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实行联合授课,即安排两位教师合作授课,课程分为两个半周期,前半周期教学在实训室完成,后半周期教学在企业实训基地完成,两个教师合作备课,共同研讨嵌入式课程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信息反馈,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逐步优化知识获取。在嵌入式教学周期完成的最后阶段还有个重要环节——项目汇报环节。将班级分成若干4~5人小组,由两位联合授课的教师指导各小组完成一个服务外包实训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后,小组进行服务外包实训项目成果汇报表演,并组织教研室教师与订单企业经理等进行评分。此环节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的成果汇报要接受教师的检阅和点评,力求在下一阶段的实习与实训中把项目做得更加完善。
(五)实训基地教学+师徒结对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满足服务外包企业对服务外包英语人才的需求,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训基地教学措施来改革和促进现有的实践教学。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利用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地理优势,与多家服务外包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培养协议。每学期有2~3周不等的时间在校内教师的带队下到园区服务外包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在现场接受实训基地教师(服务外包企业经理或者富有经验的高级员工)的培训。
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实训基地教学培训达到一半时间后还有一个师徒结对的培训环节,由实训基地企业的优秀员工各自带领3~5个学生徒弟成立一个结对学习小组。企业员工作为师傅,学生作为徒弟,师傅对徒弟的学习培训负责,包括考核与检查徒弟每天的服务外包专业英语学习日志与学习心得,每天在下班后及时召开学习小组讨论会,每个徒弟用5分钟时间总结自己每天所学,最后师傅进行点评并提出希望和要改进的地方。该方法的好处是即学即用,失误的地方立即纠正。师傅的言传身教徒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天进行及时总结,徒弟之间相互帮助,不光有利于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结语
随着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竞争的加剧,服务外包企业对服务外包英语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国内众多高校培养的服务外包英语人才在数量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但在质量上仍与服务外包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随着服务外包领域的细分和服务外包产业的飞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种趋势对服务外包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培养服务外包英语人才的高校将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参考文献:
[1]Thomas L Friedman. The Wor-ld is Flat[M].何帆,等,译.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6.
[2]J Piaget.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72.
[3]O Kernberg.The Contributions of Edith Jacobson:AnOverview[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ociation,1979(27):793-819.
[4]R J.Sternberg. Beyond IQ:A 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5]D.Katz.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Behavior Science,1966(3):231-253.
[6]Boyd R.On the Current Status in Scientific Realism[C].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Boyd R,Gas-per P,Trout JD(eds).MIT Press:Cambridge.MAk 1991:195-212.
[7]Law J.Notes on the Theory of the Actor Network:Ordering,Strategy and Heterogenerity[J].Systems Practice,1992(5):379-393.
[8]Spender J C.Making Knowledge the Basis of a Dynamic Theory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Winter Special Issue,1996(15):45-62.
[9]Alan Bryman.Social Research Method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0]Von Glaserfield E.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C]. In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Ste-ffe LP,GaleJ.Erlbaum:Hillsdale,NJ-k1995:3-16.
[11]Raza Mirk Andrew Waton.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The Case for a Constructivist Methodolog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k Sep,2000(21);ABI/Inform Global:941.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做中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技能
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急需大量的嵌入式技术专门技能人才。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学生厌学弃学,导致学生水平不能达到工作岗位需要。如何搞好高职《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以下简称《嵌入式》)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是每个专业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嵌入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1 《嵌入式》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嵌入式》课程教学中,突出的表现之一是,追求高深的理论教学,其理论教学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课程教学时间,使得没有时间或没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应有的技能训练,学生不能达到应有的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同时,大多数高职学生限于基础条件,不能完成相应学习,产生厌学弃学的行为,严重的降低了教学效果。
常见的表现之二是,虽然不太追求高深的理论教学,但是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不重视实践教学。或是仿真代替实践,或是突出编程,弱化硬件教学,使得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要。
常见的表现之三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割开来进行,理论教学期间不进行实践,实践教学的时候不重视理论,导致理论教学时听不懂,实践教学时弄不明,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果。
常见表现之四是,看起来是突出实践教学,实际上过分降低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们在校学习时感觉学得好,走上工作岗位后发觉学得少。
2 常见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改革措施,多半是推行项目式教学,以行为导向法进行教学。纵观各种项目式教学的教材,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等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一些推行“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是不错的改革,却又限于种种原因,难易实现改革的初衷。为此,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新的改革措施。
3 我们的改革措施
高职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嵌入式》课程教学要突出高职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适应高职学生特点、适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为此,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3.1教师主动积极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在某些专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缺乏“双师型”“复合型”的教师。近年来,我们学校采取校内培训、校外学习、下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组织了多起教学培训活动,快速的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3.2组织教师对《嵌入式》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重新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建立适合我们课程改革需要的结构体系
不使用现成的教材——组织教师针对改革目标,编写实用的教材,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融为一体。
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决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取舍,更不是对教学内容削削砍砍,而是使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非必须的,需要认真细致的探讨研究。由于现有教材的内容繁杂、体系臃肿,内容选取粗糙,详略失当,以及平铺直叙的进行知识的编排,这都难以适应现在的高职教学。一些以行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的教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具体到项目的选取和内容的编排确实值得商榷的,有些这种教材并不理想。
要合理安排各项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使之相互交织而有机的结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达到用更少的时间而取得更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如何优化教学结构,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不是简单说说就完事了的,而是要认真细致的探讨研究。
3.3采用“做中学、做中教”
不能只是做,也不能只是教,要做、学、教一体化教学。为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的准备工作:一是教师要具备一体化教学的知识及技术;二是教师要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技能;三是要编写一体化教学的教材(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四是要建立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教学环境;五是要做好教学改革宣传动员工作,使得师生都能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而自觉的愉快的主动的积极的行动。
实践与理论教学分开的做法是一个很有问题的教学方法,但却一直使用到现在。理论教学期间不进行实践,实践教学的时候不重视理论,导致理论教学时听不懂,实践教学时弄不明,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果。很多情形往往是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之后配之以一段时间的实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紧密、不合理,甚至很少的实践机会。
为了实施“做中学、做中教”,需要将整个课程体系重新构建。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系统的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要使不同的知识与知识、技能与技能、知识和技能有机的结合;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将理论学习有机的融合在实践教学之中。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需要有高度爱心、高度责任心的教师集体。
3.4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不做死板的机械人,要做灵活的“智能人”,在教改中实时检查教学效果,实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跑马灯”这个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点亮或熄灭一个LED?如何让两个LED交替点亮?然后如何在程序中体现这一点?接着让学生下载程序到单片机中观看现象,然后讨论,如何实现8只LED循环点亮或熄灭,接着再让学生下载程序到单片机,观看效果。由此展开去,如何实现各种变化呢?学生自会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来。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是,学生集体花费大量的时间向电脑里输入程序。在有组织的教学中,这种情形应该不要常常出现为好。但是,下载程序、改编程序和观看现象却是应当提倡的。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由原来的难学、厌学以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并带动了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设计、焊接、研究调试电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技能。由于长期的实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大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4 结语
在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前提下,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措施,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解决《嵌入式》难教厌学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教学难度。然而,高职《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腾飞,顾亦然,郭前岗.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应用. 中国电力教育,2012(28).
[2]宋军,王一雄,徐锋. 物联网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04).
篇9
【关键词】信息资源;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
引言
随着高校资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在社会信息资源中的比例占的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挖掘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将其列入信息化发展日程。高校作为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发源地和集散地,是教育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当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率低,很多教育信息通过开发和利用可以发挥其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并未被提高到信息化战略地位。如何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课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较慢,本文经过搜集资料和参考其他相关文献,主要提出以下几点问题。
1.1信息保密性强、公开度低
目前,从我国教育信息化公开程度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高校掌握着较多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资源的主要发源地,但是高校教育部门对这些资源只在教育部门内部共享,对外保密性强。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很难被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和大众共享,更加难以被进一步数据挖掘和开发。高校信息资源的对内公开,但对外保密成为了教育信息资源被社会有效开发利用和发展的瓶颈。
1.2政策不完整、法律不健全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的政策不完整,法律规定不健全。实际操作中经验主义偏强,摸索性偏强,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一方面,缺少标准的法律规定去保障教育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对于可开发利用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诸多方面缺少统一的标准。这就限制了教育部门为申请者办理相关的业务。
1.3信息资源缺乏综合设计和统一规划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并没有进行综合的设计和统一的规划,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从整体上看信息个体与信息个体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封锁信息,相互限制发展,欠缺整体规划和积极整合。资金投入上也存在典型问题,具体表现为重视硬件投资,轻视软件发展。这就导致了软件方面数据标准缺失,数据共享中心库建设缓慢。
1.4网络信息平台没有发挥其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网络信息平台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和学习者能及时汲取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暴露出来诸多问题。一方面,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率呈现区域性不平衡现象。一些发展较快的高校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教育平台体系,但有些高校还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信息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暴露出重大隐患和问题,网络安全方面缺少有效性措施。
2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网络信息化发展迅速,高校存储着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而社会组织、企业和大众迫切需要享用教学信息资源。但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表现出来明显的滞后性。学习者的需要促使着高校要充分挖掘利用自己内部的资源。这些内部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空间,但仅凭高校自己开发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为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多方合作共赢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1适度公开信息、积极推进政策法规
针对教育信息化推进较快的国家,本文对其信息化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我国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在一定安全范围内公开教育信息资源,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方合作共赢模式。虽然各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化进展情况不同,但是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制度,提出了积极的鼓励政策,为高新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奠定了法律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教育管理人员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勇于公开教育信息资源。第二,教育领导者把握正确的市场需求导向。第三,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公开化的优势,鼓励公众积极享用教育信息资源。
2.2构建教育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的技术平台
完善的教育信息资源技术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开发利用的核心,它不仅包括信息的收集和加工,还涉及到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完华。五类课程联系密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提高实验动手和调试能力,熟练掌握嵌入式开发中的某个环节开发或者某个环节中的部分开发,就足以应对将来的就业,适应将来的工作。换句话说,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在有针对性培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而工作是对这种培养的延续和强化。
3课程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改变和转换传统陈旧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构建着,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经过一个学期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实践认为,对于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应以实验和实训为主,讲授为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先实验后讲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实验阶段学生并不懂实验原理,但经过一系列成功操作,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被激发出来,自然而然产生刨根问底的想法,在进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会更好。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效果比较良好的创新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是指通过选取合适、经典的应用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的应用案例中学习各种显性的知识、方法、技巧等,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在案例式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某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一般是由老师在课程之前给学生先设定一个特定的设计任务。那么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来完成这一设计任务。因此在应用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对教学过程合理规划,也需要对教学内容合理组织安排。就学生而言要学好一门功课,除了不断的努力以外,还要讲究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上,不要想着偷懒,不要想着不动脑筋就能取的好成绩,要想尽办法搜集利用一切可以获得到的学习资料来辅助自己学习。三星的S3C44B0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合适,因为接口资源比较丰富,技术成熟,资料较多,应该十分适合于初学者,有问题很容易找人帮忙解决。因为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就如同51类的单片机,有N多位专家级的人物可以给你帮忙,相关问题得以很快解答,所以业界认为这款ARM都用得烂了,但对于初学者这却是件好事。
4结束语
嵌入式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专业建设可谓并无现成的经验来参考,所以整体的专业建设仍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专业肯定会成为新的行业主流,我们高职教育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完善嵌入式专业建设工作。在高职院校引入嵌入式教学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任务,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各类相关人才,学生也企盼能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到一技之长,以增强融入激烈竞争的社会能力。高职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逐渐培养出较强的学习与应以能力,走入社会后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石磊.高职院校嵌入式专业建设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1,9.
[2]彭舰.《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方法的总结.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丛书.
[3]谭婕娟.高职院校嵌入式系统ARM教学的探讨[J].大众科技,2011,2.
[4]白延敏.浅谈高职院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开设[J].科技视界,2012,5.
[5]牛芗洁.嵌入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3,9.
篇10
1科技实践活动分析
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从“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实践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综合型比赛,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专项竞赛,我校都取得过非常优异的成绩。但近年来随着学校和科技活动的发展,学生规模扩大,竞赛种类繁多,使得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应有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随着新校区的建立,两校区教学结构的形成,学生更加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较缺乏综合运用能力,科技实践活动氛围不强,培养体系较为松散。各种科技实践活动种类繁多,没有良好的衔接规划,使得学生没有形成系统性、连贯性的实践培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精力。师生激励机制存在不足,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时,学生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不能获得良好的鼓励。都极大影响了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提出,着力于解决我校科技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完善了科技实践训练体系。
2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
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首先,梳理与学生科技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使得学生在正常的课程学习和课程实验中能充分学习和掌握科技实践中的相关方法和技能。其次,探索了各级各类学生科技活动的统筹方法,针对我校形式多样、对象不一的科技实践活动,设置相应的学生科技活动培养方案,统筹安排,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研究完善了师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激励制度,提高了学生教师的积极性,组建了专业的培训教师团队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1衔接学生科技实践与课程实验内容
依托院教学实践中心和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协调与“单片机原理”、“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等相关课程,在实验中心自行开发的实验平台上,开设“单片机综合”、“EDA综合”实验课程。单片机综合实验结合新校区的“大学生实训-接口技术”课程,在向大一、大二学生教授单片机及电路基本原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包括:单片机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口操作、单片机定时器操作、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控制、键盘及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编程、串口通信等5个基础实验,单片机ADC(AnalogtoDigitalConverter,模数转换器)控制、单片机DAC(DigitaltoAnalogConverter,数模转换器)控制、温度传感控制、光敏传感器控制4个提高实验和波形产生系统开放实验。并结合北京市大学生EDA竞赛,开设了MSP430单片机讲座与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认识和编程能力。EDA综合实验在“大学生电子实训”(本部校区)课程的基础上,结合EDA基础课程的特点,开设了:时钟分频、流水灯、按键与LED控制和键盘与LCD控制等4个基础实验,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控制ADC和FP-GA控制DAC、DDS(DirectDigitalSynthesizer,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产生等3个提高实验,任意波形产生器和信号频谱分析仪2个开放实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能力。除上述基础内容外,学院学生科技实践指导小组还配备了嵌入式、视频信号处理、三维显示、电机控制、机器人等不同领域的教师,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提供咨询指导。
2.2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学生科技活动
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本科辅导员联动宣传和培训机制。分别在新校区和校本部校区成立学生科技实践兴趣小组,采用开放式培训模式。新校区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适当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联合工程训练中心,由工程训练中心提供场地,并培养一、二年级学生“电路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同时开设单片机沙龙,为以后的科技实践活动奠定基础。本部校区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联合学生科协,设立学生开放实验室,为三、四年级学生提供了单元电路设计、FPGA应用、系统设计方面的培训和场地。在两校区分别进行了“冯如杯”科技活动动员,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制作活动,为来年的“冯如杯科技制作”、“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全国信息安全大赛”、“全国嵌入式系统邀请赛”等学科竞赛预热。同时为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对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进行了梳理,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提供了指导,便于学生有计划地参加各项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单片机、FPGA等培训,还有一部分同学得到嵌入式、视频处理、电机控制、机器人等方面的培训,均可在后续的学科竞赛等科技实践中发挥作用。单片机/FPGA是大学生电子竞赛、电子人才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也可用于参加冯如杯、信息安全竞赛,同时是嵌入式邀请赛、挑战杯的基础。统筹安排学生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效率(不同年级、不同实践能力的同学,进行基础、提高、综合等不同级别的个性化训练),保持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连续性。
2.3建立完善师生激励机制
将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纳入到日常课程体系中,开设“大学生电子实训-接口电路”(新校区),与“大学生电子实训”(本部校区)一起将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学分化,一方面提高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师年终考核绩效中得到体现,从而提高教师参加科技指导的积极性。在本部校区的“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及沙河校区工程训练中心,形成常态化学科竞赛培训机制,将学科竞赛的培训纳入课程实践环节。经过遴选成立“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该小组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主,和其他学院热心学生科技实践指导的教师组成。由学院本科教学院长任组长,各个竞赛科技活动指导教师及在科技活动中表现优异的高年级学生任顾问,本科辅导员任活动负责人,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培训指导体系。
3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效果
通过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几年来的运行,在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基地建设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形成两校区运行的电子信息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至今培养了285人。在两校区的运行模式下,设置了多层次多梯队长周期科技实践培养方案,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了一条良性可持续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发展链。
(2)成立了以院系领导负责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指导小组,集中学校优异的师资力量,在各个年级设置相应实践课程,开展针对性常态化教学和培训,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结构稳定,专业全面的科技实践培训教练队。
(3)组织撰写了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实践类《单片机和EDA指导书》,在总结多年来北航大学生电子竞赛、冯如杯等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指导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中常用的电路模块,工具模块和设计方法,设计完成了单片机和FPGA最小系统,在学生科技实践中进行了推广引用,对学生参与各项科技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在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北京市一等奖3项,北京市二等奖13项;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安全”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5项、北京市二等奖9项、北京市三等奖6项。在2014年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8项。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