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1:2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脚手架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施工工艺实训理论与实践 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各班级在下学期进行的室外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的设置、课时安排、场地要求、指导教师的配备等都是按照课程的专业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下面是我对该课程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一、施工工艺实训的目的。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怎么用功,掌握的也只能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操作,也只能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来学习,很难达到本专业的教学效果。怎么办?施工工艺实训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整个实操过程中学生也特别愿意动手。所以,通过施工工艺实训,不但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及安全意识。
二、施工工艺实训的内容及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共开设了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四项实训内容,所有实训内容均在学校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完成。
1、脚手架工程。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构造要求和质量标准,并结合教材理论部分内容制定了该模块的实训目的、要求及实训的具体内容等。要求学生搭设一规定尺寸的“一步两跨”脚手架。在实训场地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并介绍本实训模块的内容、目的,然后解释实训具体内容、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等。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先熟悉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接着学生按照课前的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全程由教师跟踪指导。
2、砌筑工程。砌筑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单片墙的组砌,块材为烧结普通砖和砌块,为了便于课后拆除,砂浆采用石灰砂浆。砌筑质量要求严格按照《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的标准来执行。首先由指导教师说明实训内容、要求、目的等,然后解释并演示具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再由学生进行动手砌筑,最后进行质量评定。该模块主要是从材料选择和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皮数杆的制作和设置、组砌方式的选用、砌筑质量和验收方法的把握、操作的规范性等各方面进行训练。
3、模板工程。模板实训采用的是定型组合钢模板,要求学生首先按照给定的构件形状尺寸和规定规格型号和数量的模板进行模板配板图的设计,并绘制其展开图,然后按照设计图纸领取材料、拼接组装。该实训内容关键是熟悉模板的规格、配板原则、拼装要点等,并能熟练的画出模板配板图。另外,还锻炼学生的动手安装能力。
4、钢筋工程。该实训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钢筋下料计算及配料单的填写、钢筋下料加工、钢筋绑扎。实训中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图纸,让学生按照图纸及标注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完成上述实训内容。这项实训主要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由于钢筋工程实训涉及到加工机械,所以在学生动手前由指导教师先讲解机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操作,以保证安全。
三、施工工艺实训的教学反思。
实训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组织等都存在
差异。第一,实训教学必须考虑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得和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统一、衔接,这样既可以使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不同。实训教学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有些工种必须是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实训中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实训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按照动手能力的强弱均衡搭配。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解释说明,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教学要求有所不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基本上都是现场一线工作,如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所以他们必须熟悉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质量验收标准等,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还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知识。
四、安全教育。
篇2
本选题选自电梯专业核心课程《电梯安装与调试》,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梯安装维修工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了让学生学会电梯样板的放置方法,在放样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我将样板相关的知识提前引入学习中,即在学习《脚手架的搭设》时,让学生去检查自己搭设的脚手架与放样后样板线位置关系,这样既能确保搭设的脚手架不妨碍样板线,又能让学生熟悉井道平面图,据此初步设定样线的位置,这样学生对之后的样板放置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
二、教材分析
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岗位需求和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效率,我校电梯专业全体教师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编制了《电梯安装与调试》课程教材。本教材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简化知识要点的理论陈述,理论联系实际,将各知识点融合在技能训练中。教材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垂直升降电梯的安装调试,包括七章。第一章:电梯基本知识;第二章:曳引系统;第三章:轿厢和门系统;第四章:重量平衡系统;第五章:导向系统;第六章:安全保护系统;第七章:电力拖动及电气控制系统。第二部分扶梯的安装调试,包括六章。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自动扶梯的机械结构;第三章:自动人行道的结构;第四章:安全保护装置;第五章:系统;第六章:自动扶梯控制系统。我将教学内容分成两大模块、17个教学项目,35个教学任务。本选题即模块一(电梯的安装与调试)中的项目二(样板的设计与放置)之任务一,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现场设计放置样板。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每个项目都编制任务书。任务书的编制,以“够用”和“必需”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认知水平和兴趣,整合精简知识、理论,强化技能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设计放置样板是学生第一次实际操作,教材中涉及样板设计和放置的内容分别在门系统和导向系统。我以模拟电梯配套的井道平面图为所有设计样板所需尺寸的来源,以三根式样板为本次操作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先做后学,学中做,做中学,初步学会样板的设计与放置方法。
三、教学程序
(1)教学准备。①学生分组。全班学生30人,按“同组异质”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1人当组长,1人当安全员。②实训设备准备。学校一共六套模拟电梯,配套的电梯图纸人手一张,工具箱每组一个工具自己申领,样板用木材若干。
(2)教学实施。
①导:情境激趣。播放视频:上一届学生L在实习中放样的视频,放样后出现部分厅门安装困难的问题,有的需要加垫水泥牛腿,有的则需要凿去多余的牛腿。教师提出问题:L同学放样出现了怎么样的问题才导致了之后的工作困难?我们如何预防这种问题的发生?由此,引出本节课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以后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切入口,创设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思维引向学习内容,为营造灵活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打下良好基础。
②学:合作学习。学生5人一组,根据任务书,通过仔细分析井道平面图设计符合自己井道的电梯样板(详见任务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巡视指导,释疑解难。【设计意图】通过任务书的任务驱动,学生做中学,学后应用解决做中的问题。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还能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精讲点拨。A. 样板上各尺寸及允许误差范围。教师讲解样板尺寸的设置方法,用PPT中的特写照片示范样板图设计的操作要点:知道各导轨与门之间的尺寸;量得导轨端面宽度;自己设定样线间隙(依照个人操作习惯)。【设计意图】先做后学,在学生尝试设计样板后自然引出对尺寸的要求。教师用事先拍摄的照片演示样板图设计的操作要点,边讲解边演示,为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打下良好基础。B. 样板实际放置时操作注意点。教师按照操作规范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点,学生跟着教师分组操作,教师纠正错误动作。规范使用卷尺养成走尺的习惯,每次放置样板之前要先测水平。【设计意图】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际意义。
④做:实践操作。学生5人一组,根据自己设计的样板图来放置样板。教师巡视指导,释疑解难,纠正错误。【设计意图】在模拟井道中实际操作比纸上设计更有难度,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将获得的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方法。
(3)评:总结评价。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教师布置作业,讲解作业要求,指导学习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所学得知识进行梳理分析、系统归纳,形成系统化、有序化的知识结构,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合理布置适当深度的作业题,让学生能在课后拓展本课的内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四、教学反思
中职专业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解决问题。设计和放置样板是电梯维修安装工的核心技能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在学生现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将本课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也是教授中要解决的问题。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在写教案之前,我会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编写任务书。在任务书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而且还可以当做课后复习资料使用,非常值得。
篇3
认知学徒制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在教学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推行和应用。认知学徒制继承传统学徒制的核心要素,融入现代学校教育中重视认知能力培养的理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软件技术专业
一、认知学徒制的概述
所谓认知学徒制(CognitiveApprenticesship),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即专家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处理问题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可以将“认知学徒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尤其像办公应用、软件编程、软件设计、软件技术服务等技能要求高、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有必要根据培养计划需要,结合社会产业发展现状,设立与实际操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便有机会接触到实训操作,最大限度的与实际行业需要接轨,从而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二、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认知学徒制重视理论知识与事实知识在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应用。因此,这就要求在学校教学中,要把基本理论知识与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相结合。这时,我们就要强调情境环境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的任务环境与学生未来实际接触到的,并将所学的概念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中的实际环境的相结合程度。学校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个与实际操作环境尽可能相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未来进行实际操作时能够尽快适应。
(二)互动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个别化的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结合合作式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认知学徒制强调学习是有目的的模仿活动,注重培养学习主体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思考方式。
(三)以人为本原则
职业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是针对某种职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与职业要求相辅相成。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门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认知学徒制正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的个性,明确社会发展需要,以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需要以及教学环境提升三者协调发展为教育思想。
(四)主动性原则
认知学徒制下的教学情境中,反思处于核心的位置。这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与专家、同伴或某专业的内在认知模式进行比较,以修正、完善自己的问题求解和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要对观察到的专家活动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将总结到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与自己完成的任务成果做比较,之后继续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存在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方案
(一)建模。
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专家将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展现给学生,将其运用基本概念、事实知识以及控制过程显现化。(二)搭建脚手架。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但是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支撑,将学习的主动权和操作权还给学生,逐渐拆除脚手架。
(三)情境模拟。
经过前两个阶段,学生学习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候,教师需要将概念知识转入到情境化学习中,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
(四)独立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脱离教师的支撑作用,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突出重点,变化形式,使学生经过独立探索之后,对整个项目任务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五)反思探究。
这一阶段的学习已基本接近尾声,是展示任务完成情况的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总体客观的评价,将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与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复杂性作为综合考虑任务结果的标准。
四、职业教育认知学徒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和经验,而这样的隐性知识与技能需要使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观察、模仿专家的操作过程,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因此,本专业在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等环节中有必要运用认知学徒制,将专家在软件设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显现化,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将知识社会化,最后内化为每个学生的隐性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实施步骤
1.案例观摩,引入项目。
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和客户需求,将专家案例,即专家对项目进行的需求分析、软件概要、程序编码等系列文档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这其中包含大量的专家隐性知识,之后教师通过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文档注释工具,对软件设计中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思维过程进行标注和解释,提供学习资源,分发任务书以及评价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和个性化学习服务。
2.任务实施,技术突破。
学生案例剖析之后的设计方案,由教师查看指导,评审之后,学生可通过小组形式实施计划。教师继续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软件设计的具体任务,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针对不同的设计文档给予适当的“脚手架”支撑。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和任务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使显性化的知识社会化,结合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继续不断提供新的任务情境,并加大复杂程度,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支架不断提升自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支架,逐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合“做”与“学”统一的方式,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在不断的修正、完善过程中发展问题求解策略,提高技能,逐渐拜托学习“脚手架”。
3.深入探究,反思评价。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软件设计的知识与关键技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任务进行研究和开发,让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具体问题与指导老师或小组同伴进行深入讨论,并引导学生逐步拜托学习支架,独立完成。任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成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通过教师教师的逐一点评,学习者可以将之前学习到的概念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整理提炼,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指导学生未来的实践活动。
五、结束语
认知学徒制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将认知学徒制与职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需要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知学徒制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将认知学徒制教学设计理念的精髓更好的贯穿于职业教育中,这依然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郭妍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琦,杨素君.论情景学习视域中的认知学徒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42-45.
[2]杨卉,王陆,马如霞.远程职业教育中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及其支持环境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45-48.
[3]杨海存,夏金星.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62-65.
篇4
任务驱动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内容由重视理论学习向重视实践活动转变,教学目标由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向兼顾知识目标、方法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共同实现转变,教师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向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转变。它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与中职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匹配的。对于中职建筑课程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决定课程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建筑课程这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而言,需要创设相应的现场工作实际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从而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适应实际工作环境为出发点,使自己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而驱动教学法的引入恰能满足这种教学需求。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逐渐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还会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
2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的实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四个环节来实施。
2.1合理的情境创设——前提实现任务的情境,是直接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引学生“入胜”?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并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在建筑专业教学中如果能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通过创设一系列与教学课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许多,较常用的有:方式一:以教学现场创设真实情境。如《建筑制图》课程中,知识点为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教师可这样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观察一下天天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教室,有谁知道它的建筑平面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它的主要绘制步骤有哪些吗?方式二:以建筑(或实物)模型创设情境。对于一些建筑结构而言,多呈现立体形态,且构建层次相对比较复杂,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仅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让学生参观模型则能弥补这一缺陷,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如《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中,知识点是基础工程量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创设: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建筑实训工场中的基础模型,然后请学生动脑思考:基础的工程量如何计算?方式三:以解决实际问题设置情境。如《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中,知识点是墙柱面装饰工程量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引入:最近,老师家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墙面想做涂料装修,你能帮我算一下客厅、卧室墙面涂料的用量吗?方式四:展示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如《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知识点是建筑物承载力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创设:首先展示一些新闻中报道的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在抛出问题:建筑物需要多大的承载力才能保证安全?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厌学现象较普遍,因此情境的设计要新颖、多变,尽量创设贴近现实生活情境的问题,将学习置于现实的情境之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应用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以致用的价值,这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培养其综合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2精心的任务设计——关键任务设计成功与否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通过创设的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其中,“任务”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设计的任务要有趣味性。在设计任务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脚手架搭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脚手架模具,把学生分组,并假设成某建筑公司的几个脚手架施工班组,要求合作完成一个4层砖混建筑的脚手架搭建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2)设计的任务要有层次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钢筋的加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钢筋、扳手、卷尺、扎丝等工具,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先制作纵向钢筋和箍筋,熟悉制作方法后,再要求绑扎完成一个简支梁的钢筋笼骨架。这样层层深入,学生就不会因为新知识的增多而对完成任务失去信心,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新任务的同时,对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3)设计的任务要有开放性。在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教师只需明确任务的前提和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条件,但是不要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如《建筑制图》课程中,知识点是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室平面图的绘制,在任务布置之前,教师提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如钢尺、图板、铅笔、装有绘图软件的计算机等,至于如何把教室的平面图测量绘制出来,则让学生自己讨论商定和执行,教师在过程中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3高效的协作学习——途径协作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重要途径。任务设计好后,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执行,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采用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在建筑专业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协作学习是指通过组内成员的协作和沟通,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知识主体的意义建构,让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开阔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协作学习较常见的模式是竞争式的合作。所谓竞争式的合作模式是指由多个协作者组成协作组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而不同的协作组间通过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木模板的安装,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协作组,通过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让学生自行设计装配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地理解各配件的作用,安装的顺序,共同定出最合理的安装方案,最后再根据设计图动手安装模板,圆满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组内不同的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组间的竞争又同时促进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技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对个体差异的包容能力。
2.4及时的效果评价——提升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必要环节,它既是总结、提高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良好自信心与成就感的良好时机。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需要教师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析和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可以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筑专业教学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例如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砖墙的砌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规格为长3米高1米的一砖墙砌筑。当学生完成任务后,从中挑选出几个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以示鼓励。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由本组成员自己来说明其制作过程,也可以由其他组成员提出质疑和改进措施,而这时学生往往会争相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使问题豁然开朗。当然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应该适时控制,既肯定学生提出的建议,又指出建议中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做好总结点评,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中值得推广和需要改进的做法。这样在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3任务驱动教学在建筑专业中职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近几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教学面貌较以前大有改观。“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更是得以大幅度提升。笔者在欣喜之余也颇有体会:(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很难把握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今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2)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应多花一些心思,尽可能与建筑行业及社会生活相贴近。要做到这一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又成为当务之急,“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应落在实处。(3)在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地调整任务内容,及时地降低或提高任务的难度,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个性特点得以充分的发挥。
4结语
篇5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二、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同样的业务和理论前提,在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同一套实习资料,即模拟公司基本情况与当月业务资料。这是二者联合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组分工前提下进行操作,既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实习资料进行了精心编制,既要注意到业务的全面性,也要体现电算化处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模拟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脚手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有四种,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业务有:各种资产的增加、减少的核算,材料采购入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款项收付的核算,权益增减的核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结转,利润分配以及税金缴纳等基本业务。当月经济业务资料全部以仿真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环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为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和成本会计等基本岗位,配备账表、印章、票据打印机、装订机等设备及模拟公司全套业务资料。该实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
到了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但相应岗位变成了账套主管、各模块操作员和出纳。由于业务处理环境与设施的变化,学生需要进行业务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岗位调整与业务处理流程调整。该环节的实训包括以下步骤:
1.手工业务资料的电算化整理
在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前,学生需要运用手工环节的业务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模拟公司相关资料进行初始化整理,具体包括账套基本信息、核算类型、分类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及初始余额、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分类与档案、供应商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凭证类别等内容,使之适合电算化处理。这是一个既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因为它是会计业务从手工处理过渡到电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虽然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但由于处理手段不一样,当学生利用该套资料完成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后,并不能直接将其用于电算化实训中,还需要进行资料的调整和信息化处理,使之适合进行电算化操作。学生完成财务会计实训环节并不太难,难的是根据手工资料整理出适合电算化业务处理要求的初始化信息与档案资料。由于在单项实训项目中,学生已了解并熟悉了初始化过程中要求的基础信息档案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等,学生基本能够对照教材和指导资料,运用手工业务资料整理出账套信息和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之处经过老师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完善资料,直到全部完成手工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学生只有通过该环节的实务操作,才能在后面的电算化业务处理中深度理解信息标准化和完善相应业务处理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2.电算化系统初始设置
经过对手工业务资料的初始化整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电算化初始设置。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为使通用软件适合各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工作就是将第一步完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岗位分工、编码方案、档案资料、处理规则等信息录入系统,为后面的日常业务处理作好基础准备。当学生从手工实训转入电算化实训环节,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是系统初始化设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如科目体系必须完整而规范,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能再像手工环境下可以随时增加和使用,而必须在初始化时就进行设置,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初次使用总账模块,必须将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编制时使用的科目必须是最明细级科目,部门、人员及存货等档案资料也需要代码化处理等。学生只有正确完成该步骤的工作任务,才能在其后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果初始化设置未设置到位或设置有误,将会给相关模块与相应业务的处理带来障碍。例如,未进行客户档案设置就会在使用有“客户往来”辅助核算要求的科目时找不到具体客户,不指定出纳科目就无法进行出纳签字等。很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均提到了系统初始化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在财务会计实训环节,我们在模拟企业的当月业务资料中设计了约90多项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一环节进行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完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电算化实训环节,重新对该企业的当月业务运用财务软件各模块进行电算化处理,完成单据与业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账簿查询、银行对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由于在电算化处理中启用了总账、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管理、供应链模块等子系统,学生需要熟悉系统集成使用时的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入库业务,如果已收到采购发票而未付款,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1)在采购模块填制与审核采购专用发票;(2)在采购模块填制采购入库单;(3)在库存模块审核采购入库单;(4)在采购模块对已审核采购专用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确认入库单成本;(5)在核算模块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单据记账,再次确认入库成本;(6)在核算模块进行供应商往来制单(发票制单),生成应付凭证;(7)在核算模块进行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入库凭证。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业务处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必须既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又熟悉电算化业务处理规则与操作流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算化日常与期末业务的处理。
(三)实训总结
前两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训总结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写作实训总结非常抵触,觉得无话可说。但经过老师辅导与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总结与反思整个实训过程的收获、不足、经验、教训等,有些同学还对今后怎么办进行了思考。经验和教训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及时总结,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
三、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总结
(一)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中,我们使用的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保证了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财务会计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各类经济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会计报表编制技能,而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就必须适应从手工环境到电算化环境的转变,经历甩账过程,即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正式转为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该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这样的联合实训,使学生全程参与会计业务两种处理手段的对接过程,深度理解处理手段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与要求,直观体验手工业务处理与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如电算化处理要求操作员、会计科目、客户与供应商等必须代码化,初始化设置的准确与完整是开展日常业务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凭证的修改不能再使用划线更正法等。另外,有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必须先在该模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处理,而且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会计业务要实现电算化处理,必须对手工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码化处理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而像以前两门课程使用不同的资料进行单独实习,就达不到如此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不同企业资料进行独立的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得不充分,实训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不容易对二者之异同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联合实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又必须非常熟悉财务软件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其实质是以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业务上与手工会计处理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如果教师不熟悉手工业务处理方法,自然无法透彻理解电算化相关理论与实务,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二者的异同。在电算化业务处理实训环节,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能够了然于心,并能及时予以解答与提示。如果教师对财务软件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联合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均会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随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新准则和新版本财务软件首先进行学习,做一个常态的专业领跑者。通过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同学们普遍感觉得到了一次非常有益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以前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梳理与应用。虽然将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处理进行联合实训教学既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长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作者:李霞林 张晓红 王国清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志伟.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78-79.
[2]曹献雨.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探析[J].商业会计,2012,(17):124-125.
[3]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8,(10):61-62.
篇6
相同之处:
1.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适度示弱是鼓舞探究热情的动力。“示弱”老师可以“逼”出聪明的学生。教师往往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教师适时向学生示弱,只是在某些重要的问题研究方法探讨上,在某些重要的结论得出上,教师在学生面前装出“一副不解的样子”,把解释的权利、把定夺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教师装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 不傻”。为了让“无知”的教师理解结论,学生从倾听者的角色升格为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难题的“大能人”,角色的转变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学生绞尽脑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亲历实践,并且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不知不觉中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学生。正因为有了教师装傻,学生才有了敢于尝试、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的空间和机会,才有了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光芒,才有了高难度问题顺利转化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轻松化解的魅力课堂。
2. 温故而知新,关注学生已有经验,自主构建网络图,习题设计层次分明。
“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杂,概念多,两位老师以复习导入,即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构建,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活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服务于整堂课。突破难点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整理热情。在这里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构建知识的网络图,是想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智慧得到碰撞。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起感受和体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意义,并最终形成一种技能。习题教学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对教材习题价值的深度挖掘,对习题活化处理,让练习更加有趣,更加灵活。主题练习,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有张有弛,全员参与加强了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不同之处:
1突出“四能”,注重过程。
以问题为中心、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李老师以问题为中心、开展例题习题教学,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根据学生实际和问题的难易度及问题在此节课中肩负的教育教学职能,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问题是采取先分析后解答,有的则采取学生先解答,再进行组间互评、生生互评,有的则是采取边分析边解答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注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和促进全员参加,教学各环节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整节课中学生多次动手解答例题、习题。解题训练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切实训练和提高。
2.多渠道运用启发式语言,进行有效的师生对话。
李老师找问题,发现这节课干什么,直接整理。“1、2、3、4、5、6,如果我继续往下写,能写完吗?为什么?”“看到这几个数,你能想到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哪些数学知识?用上这里面的数字说一句话。可以吗?”几个简单的数字,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引出了“因数和倍数”单元的相关概念的知识点,李老师在整节课中始终和学生进行着有效的对话沟通。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实时得到了教学反馈,同时还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指导,达到了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调控。为学生设置好台阶、搭建好“脚手架”, 这种方式,不但能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话沟通的教学方式,在师生一问一答中,口述与交流了思维的过程,揭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心路历程。这一揭示思考问题的过程使得人的思维黑箱在课堂上得以明示,使得学生共同分享了思考所得以及正确思考相关问题的方式、方法。
3. 设计风险题,在探究中鼓励了学生。
李老师猜一猜,谁是与众不同的数、破译电话号码、帮助淘气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开放题的设计,题目用简明清晰的表达,极富思维张力。学生特别感兴趣,因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这样就调动了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得数学课堂更加多彩、有效。
4.恰当点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说不明。”“点”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处,“拨”在教材重点、难点、关键处,给予学生的指导才能与学生的期望取得一致性,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教学中,张老师发现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说得不好。这时张老师适时点拨及时引导,使点状的数学知识实现了网状的数学化转变。关键时突破难点,恰到好处,点在实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得了对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再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反思抽象,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进一步反思和提炼,总结出方法,凸显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这其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下于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辨的灵性,更是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增加了许多生动的意味。
篇7
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对培养识图能力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造与识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多门课程的改革思路,介绍了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识图能力;课程改革;平法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TV3-4;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2304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项目组织、质量验收、材料检测、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量员以及安全员、试验员、资料员、造价员等。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施工员和质量员需要掌握施工图识读、绘制的基本知识,还要参与图纸会审等工作(见表1)[1]。由此可见,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首要工作任务,是从事建筑行业一切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因此,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图纸越来越复杂,目前基本以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为主,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在学校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熟练地识读各种图纸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系列专业课程知识的支撑。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就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培养体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基本要求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是培养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与分析能力,使学生熟练规范地绘制施工图,阅读基本的建筑施工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适当讲授点、线、面投影的基本理论,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教学,重点在施工图识读,并结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制图标准》,介绍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图的图示方法、图示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技巧。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按照国家规范绘制施工图,这
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求做到图样表达准确,图线清晰,尺寸标注完整合理,文字书写规范,符合制图规范[2]。课程结束时一般安排一周的绘图实训,让学生练习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识图能力提高的关键,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和施工图的识读,也是支撑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岗位工作的主要课程。目前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知识点多、杂、散及课程内容不系统的问题,教学中应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以身边的建筑为典型案例,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以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等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重点,以标准图集、国家规范为依据,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学习任务为载体,推进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如课程设计以学生身边的学校教学楼工程案例进行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讲解,并结合图纸、标准图集,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识图部分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图纸,进行施工图识读和绘制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工程案例展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为可操作性强,学生也容易接受;每堂课以任务贯穿始终,真正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分为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图识读两个项目,具体采用项目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筑构造项目,以学校教学楼图纸案例展开教学,设置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共七个部分的构造认知。每部分教学思路如下:引导学生识读教学楼施工图中相应的构造内容并进行现场观察,掌握其构造。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点,查看标准图集,参观建筑构造实训室、装饰构造实训室,进一步熟悉各部分常用构造。
以楼地面子项目的地面装饰单元教学为例,学生首先查看学校教学楼工程,根据图纸,明确普通教室、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的地面装饰做法,然后根据课本、《建筑做法说明L06J002》、装饰构造实训室的构造展示,详细了解常用地面装饰做法。
在建筑构造项目教学中,以身边完整的工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这样既有识图,又有构造认识,知识会更加系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多且散的不足。
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中,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由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科学地收集、提炼和整理教学实例并融入课堂教学。基于以上思路,施工图识读项目设置了砖混结构低层别墅、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三个典型的工程案例图纸的识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施工图识读审核会审等能力为
目标来组织教学。首个识读案例——砖混结构低层别墅由教师引导学生识读,并绘制部分施工图,如指定位置的剖面图、基础平面图,以此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图纸和制图规范的理解。随着学生对图纸掌握的逐渐深入,在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案例中,引入图纸审核和会审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方式,由教师扮演建设方来主持,将学生分组组成设计小组、施工小组、监理小组。由各小组首先识读建筑施工图,完成识读报告,进行图纸审核,然后设计小组对图纸交底,介绍图纸的内容及设计思路,施工小组、监理小组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各小组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统一意见,完成图纸会审纪要。这种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实际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统一。
三、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并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思路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既要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又要体现课程的高等性,因此其教学内容不能仅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也不能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要把新理论、新规范及时地融入课程教学。
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标注,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板式楼梯)》的内容纳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该课程教学应围绕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要求来展开,重点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认知和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结构施工图,更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如在柱梁板中,钢筋应该如何配置?哪些位置应该有什么钢筋?各种钢筋的作用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分析和处理结构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实践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讲解配筋设计的理论知识,这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基础。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弱化了力学知识的教学,但力学与混凝土结构联系密切,可使学生对结构受力及配筋的理解更加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应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简支梁、双跨梁、多跨梁、悬挑梁等的弯矩图,在此基础上,理解并绘出各种梁的跨中和支座处各种钢筋的设置,而不仅仅是读懂配筋图。
依托框架结构施工图案例,融入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讲述梁、柱、板、楼梯等构件配筋。以“框架梁平法配筋图识读”为例(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整个教学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将学与做融为一体,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认知,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四、识图能力的提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是土建施工类专业课改后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基础以及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的施工。该课程进一步深化了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的相关知识,应重点围绕柱、梁、板、楼梯、剪力墙的图纸会审、钢筋下料、技术交底等内容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图集规范解决有关钢筋构造问题和现场钢筋布置操作指导的能力。
该课程涉及钢筋混凝土基础、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主要构件,每个构件又涉及施工图识读、会审、钢筋下料、脚手架搭设、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等任务。学生在图纸识读的基础上,应明确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中钢筋的详细构造,进行钢筋抽样,列出钢筋表,并计算出各种钢筋的下料长度[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各构件钢筋部分所选内容如表2所示。
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作保障。课程团队准备多套工程蓝图,如低层别墅、砖混结构住宅楼、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剪力墙结构小高层住宅、钢结构厂房等,保证专项识图练习的开展。一体化教室、施工实训场等也为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创造了条件。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由老师布置任务,各组展开竞赛,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和图纸内容进行讨论,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点评,由优秀的小组介绍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结语
课改前,很多毕业生反映在校接触工程图纸太少,工作后识图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在对201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82名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匿名问卷调查中,在“识读施工图能力”方面,有47%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42%的学生选择“很好”,46%的学生选择“较好”;对“就业适应能力”,有36%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在各授课教师反馈的评价意见中,均认为在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学生在工程图纸识读、思考与解决问题、自学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一系列课程的改革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施工图识读的技能,而且能熟练运用各种标准图集指导施工,职业行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能较快适应相关工作,为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2]侯卫,周雪峰,齐峰,陈翔.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70.
[3]成如刚.钢筋平法构造识读与钢筋翻样课程创建与开发[J].山西建筑,2010(1):22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system of reading drawings ability
of civil construc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Jing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ndong Polytechnic ,Jinan 250104, P. R. China)
Abstract:
篇8
Abstract: Management is a science, which studies human management activities basic law, with practical,scientific and abstract feature.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method is backward and the practice is weak.The constructivist have advocated situ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which have a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nagement. 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a dynamic simulation to the busines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and it coalescents participatory,interactive and competitive together.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itu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which are advocated by the constructivism.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ngaement,using the sand table simulation approach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quality and capabilities.
关键词: 情境式;体验式;建构主义;沙盘模拟
Key words: situational;experiential;constructivism;the sand table simul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77-02
1 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一般方法及其应用的科学,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又具有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抽象性与模糊性,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了解这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模式,采用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管理学的学习者,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管理学的性质,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
目前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方法落后,总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教师被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毫无益处的。其次,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时间在变,社会在发展,管理理论在发展,但课堂的教学还是以前的内容、案例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不能与时俱进。再次,管理学的教学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方法单一、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校企结合难度大,找不到校企结合点,学生到企业不能真正顶岗实习,更不可能到管理岗位上去实习,也不能进行管理技能的训练;校内实训薄弱,由于经济原因,投资模拟管理实训室的学校也不多。
2 建构主义学习观
2.1 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表征,它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1],每一个具体的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只能是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管理学的理论也在不断的革新中,因此,在具体的管理环境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或者万能的管理理论,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2.2 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简单地传递,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习主体内部的主动建构,不是外界信息的单纯输入[2]。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且这种建构是不可能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者倡导以学生、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以教为中心。因此,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抛开企业所在的具体环境,只是在课堂上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要把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管理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理论的学习和参加管理实践两条腿同时走路。
2.3 教学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主动选择、寻找信息,然后加以解释。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而必须通过个体的建构实现。因此,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原有的管理方面的知识,要从学生身边的管理案例讲起,不要一开始就讲一些很大很全而离学生生活很远的案例,那样也不利于管理理论的消化和掌握。
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管理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学习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可操作的、可控制的稳定性结构形式[3]。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单项注入式”、“作答式”等。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顺应此种教学理念,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学应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
3.1 支架式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3.2 抛锚式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要建立在真实的、有感染力的教学事件基础之上,通过这种真实的情景使学习者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有深刻的理解。故此,教师要努力为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情景,把管理学的理论、概念放到具体的情景中去建构意义。
3.3 随机通达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把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所呈现的内容的重点是不同的,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
4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沙盘模拟教学法
4.1 沙盘模拟教学法的含义 沙盘模拟是一军事术语,它是运用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全真模拟企业若干年的运营管理过程,它所构造的经营管理环境是企业真实状况的微缩。沙盘模拟教学法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种动态模拟,它将厂房、设备、物料、资金、人员、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等企业资源在沙盘上进行抽象,使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组织企业生产,实现利润最大、成本最低的经营目标,从而完成管理学的体验式、情景式教学目标。
在模拟经营管理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企业实际运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要透彻分析企业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资源实力,制定整体战略规划,还要在生产、销售、营销、财务、研发等方面做决策,在顾客、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利润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认真参与所有战略和财务决策的制定以及年度损益表和平衡表的编制等。从而对企业基本的管理实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沙盘模拟教学中,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个基本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中心。
4.2 沙盘模拟教学法的特点 沙盘模拟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企业经营管理的真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与管理学的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沙盘模拟教学法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
4.2.1 生动形象 沙盘模拟教学法集参与性、互动性、竞争性于一体,寓教于乐[4],真正实现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体验式、情景式教学的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单中,各小组针锋相对,靠着各自的技巧与策略逐鹿群雄;当某个小组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也必定会有他人通过沟通、协调来帮助对方解决困难。“我们既是对手,又是朋友”,在竞争中互相朝着积极向上的目标发展,从而使学生摆脱了枯燥的理论教学,让其产生兴奋的、充实的成就感,这也正是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4.2.2 全新的实训手段 沙盘模拟教学通过企业环境设定、行销角色扮演、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管理等完成相关的营销规划、市场预测、决策、分析和总结的全过程。这既是一门课程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是管理类课程实训室建设的一个突破。
4.2.3 在错误中学习 在沙盘模拟教学中,学生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调整方向和速度。在模拟中,不管你犯了多少低级可笑的错误,暴露了多少自身存在的缺点,有多少决策和执行的失误,都不会给企业造成任何实际的经济损失。但是模拟经营中那些痛苦的教训和失败的经历却能令学员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永不重犯。这就是沙盘模拟演练的特殊收获,这就是沙盘模拟教学的超强“纠错功能”。
总之,沙盘模拟教学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案例教学,该教学法涉及企业的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整个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
4.3 沙盘模拟教学法的价值分析 沙盘模拟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全新的教学理念。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沙盘模拟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4.3.1 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融入职业角色,富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潜能。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性明显提高,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
4.3.2 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沙盘模拟教学法借助沙盘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再现于学生眼前,通过沙盘模拟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时空距离,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切感,进而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在沙盘模拟教学中,通过模拟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使企业管理活动不再是一条条空洞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把学生带入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情境中,让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有充分的感性认知,从而加深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4.3.3 锻炼学生的情商、智商、逆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沙盘模拟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认知,教学就成为学生的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驱动的主动发展过程。沙盘模拟教学法正是抓住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才得以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在管理学的情境教学中,把情感作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对学生的情商是极大的激发。在沙盘模拟教学中随着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经营规模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这会对学生的智商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极好的锻炼。沙盘模拟教学法使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充分锻炼,培养了学生顽强精神和不怕挫折的毅力。因此,沙盘模拟教学法能锻炼学生的情商、智商、逆商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沙盘模拟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接近企业实战,在沙盘模拟中会遇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们必须共同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做出决策,组织实施。沙盘模拟提供现场实战气氛,在实战中培育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在这种体验式情景式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真谛,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民.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谭敬德,陈清,张艳丽.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9,8,22-25.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29-31.
篇9
论文摘要: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能性课程,应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对应用写作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把抛锚式、支架式、随机式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运用到应用写作教学中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抛锚式;支架式;随机式
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能性课程,应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探讨能确实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教学模式是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们应该考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并不少见,从宏观的指导意义到微观的课程教学的运用都有所涉及,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还较少涉及。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
应用文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产生、使用和发展的文体,是用来处理社会实践中各种具体事务的,“应用性”是其本质特征。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应用写作的基本写作格式的理论知识不难掌握,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写作实践,用什么题材让学生训练,怎样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有与学生从事某种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即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对应用写作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l、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经验的经验积累去顺应新知识,丰富新知识的内容;或是应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改造与重组。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些新知识。如在讲授一则关于电脑买卖合同的写作,让两组学生分别扮演校方和经销商方进行模拟谈判,然后根据谈判结果,在了解完合同的基本写作技巧后,让学生拟订这一则合同。
2、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非常注重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学生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应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协作查找资料、确定写作提纲、完成写作文稿等显得颇为重要。如在调查报告写作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去调查、讨论,一起合作形成文章。
3、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平常的教学环境,学生并未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与支持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学生不应只是被动的学习文种写作的基本格式,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4、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获取和使用的方法,主要目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提供课外例文等信息资源不仅仅为写作技巧的讲授服务,更要让学会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5、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相互合作与交流都围绕意义建构的中心。这一点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是应用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掌握不同文种写作的基本的格式与写作技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模拟或现实的情境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会写作,也必然要求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是人际交往能力。
二、应用写作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
(一)抛锚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学习需要。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各类文体的写作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写作动力,通过学生共同拟订实施方案。展开应用写作定向,并通过交流、讨论、评价、验证假说及修定应用写作方向来完成应用写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l、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吻合或与现实生活基本一致的情境。2、确定问题。确定一个学生熟悉的与现实密切关联的真实性问题(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3、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不是简单给出答案,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至于具体的解决过程交给学生解决。4、协作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既有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的经验交流,也有老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态效果评价。
如要写一份有关班级出游计划的会议纪要,可以进行如下步骤:1、创设一个班级出游计划主题班会的情境。2、让学生确定班会讨论的大致方向和会议纪要开头、主体、结尾如何写的问题。3、让学生自主学习会议纪要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的写法。4、让学生5人一组发表出游地点、出游意义、出游活动组织、出游安全等事项的观点,其他同学做记录。5、学生5人一组提交会议纪要的写作文稿。6、学生与教师一起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对较好习作进行修改并给出范文。
另外,如要讲授有关启事等的写法。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事先让学生各自收集材料校园内各类启事的原文,接着对学生收集的启事的范文进行归类,对属于同一类型的学生重新分在同一组。接着确定如何把握启事写法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各类启事的写法形成文章,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指出学生总结的不足之处。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收集的各类启事的写法的不足之处,总结写作此类型的启事应该注意的事项。
再如在讲授“公文的拟办”(操作性非常强的过程)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一讲授公文拟办的各个程序,学生印象不深刻。而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可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某服装企业要制发一公文,教师可在写作模拟实验室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完成从草拟、会签、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分装、传递到立卷、归档相关程序。每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一起商量如何完成任务,当然,有问题也可以与老师一起沟通,教师要起到启发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草拟、会签、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分装、传递到立卷、归档,进行流水作业。最终,教师再点评每组学生的优缺点。当学生立体地把公文拟办各个环节完成,其实就可以把抽象、繁杂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实在的操作技能。
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心理,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的“锚”抛在学生的关键点上,要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能掌控整个教学进程。有时,在使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时,还要与启发式等教学模式相配合使用。
(二)支架式
“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一般具有如下过程:l、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人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如讲授调查报告的写作,要写一有关《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将问题拆解为确定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的内涵,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开展情况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调查报告写作等。接着让学生了解:1、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等问题。2、调查的范围与调查方法。3、调查报告的写作。再接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上问题。
然后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如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收集有关闽南文化色彩美育、校园文化建设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闽南文化色彩美育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关于调查的范围与调查方法的问题,假如调查的范围定在本校,接下来让学生先讨论将如何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是典型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还是普遍调查,根据学生所提供的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每8人一组。让几组学生各自用现场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电子邮件、上门访问)等调查学校闽南文化色彩美育的实施现状。第三个调查报告写作技巧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探索调查报告开头、主体、结尾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引导每组学生进行写作,让每组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共同完成的文章,对不同组的学生的习作各自优缺点作比较,然后给出具体的范文供学生参考。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教学的主线。支架式教学过程的展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随机式
“随机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5、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如要训练请示的求批性与求示性不同类型的写法,可以把一些具有相联性的文种打通,成为一个实训单元。如通知、请示、批复为一个训练单元。计划、通报、请示为一个训练单元。第一个训练单元主要解决的是求批性请示的写法,第二个训练单元主要训练求示性请示类型的写法。第一个训练单元中,如学校后勤管理处发了一个加强学校桌椅管理的通知,某班级教室存在桌椅毁坏的情况,请你以班级的名义向系里写一份有关更换桌椅的请示,同时以系里的名义写一份批复。
第二个训练单元中,如某服装公司准备接待一批外国客户考察,让办公室秘书拟定接待计划,在外国客户考察期间,XX车间XX等工人在上班期间打牌,违反公司规定,损坏公司形象,让你以分公司的名义写一则批评通报。在写批评通报之前,分公司先向总公司请示该给予XX工人怎样的处分。
在讲请示的写法时,在不同的训练单元中随机进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强化对请示的理解,拓展思维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物的不同层面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在学会独立探索的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好学生的协作学习,让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接待计划)的制定,对批评通报的写法进行讨论,协商完成,从而构建共同的意义,并通过成果展示,在更大的学习群体中回顾共同意义来构建可以共享的集体意义。
把一些相联性文种打通,成为一些实训单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就不是简单按照挑选公务文书、事务文书、财经文书中常用的文种来进行讲授,而是要在构建一定的项目任务,把可能常在一起出现的文种合在一起讲。对于一些非常常见的文种可以在多个训练单元中体现,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质量评价
笔者把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08文员班)同未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07物流班)进行比较。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授得再精彩,学生因为是被动的学习,学校效果并不理想。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可以有效地建构自己所学的知识。如在讲授会议纪要时,前者(08文员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讲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出游计划的班会的讨论,学生们因为有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接下来的有关正文写作的把握中更清晰、更透彻。
篇10
关键词:负面管理;负面清单;实操课;课堂纪律;自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55-0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终于盼来了自己的春天。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硬件”基础能在短时间内建设起来,但“软件”方面却明显地跟不上来,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这里的“软件”主要是制度与管理水平。虽然各级教育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制约,中职生的管理、专业的学习效果还是令人不是很满意。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一线教育多年,在现有的制度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称之为“课堂负面管理”法(以下称之为“办法”),以下本文从提出“办法”的情况分析、“办法”的实施过程和实施反思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用于教学交流。
一、“课堂负面管理”办法的提出背景
毫无疑问,现在还是普通教育占主流的时代,从各位学习优秀学生的选择可知,普通高等院校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从这方面来看,中职的地位仍然是比较尴尬的。虽然国家开始重视中职教育,并且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要改变大众的观念不是一时半时就能实现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单位对职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前重“学历”发展到了现在的重“能力”,现在有不少中职毕业生在职场上比大学本科毕业生还受欢迎。国家也多次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全面免除中职生的学费,投入是巨大的。
由于中职教育发展得较晚,在学生的管理上未能探出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大多是照搬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然而我们的学生又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会导致管理上的不平衡。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多年在一线教育工作中观察,总结出了“课堂负面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希望能解决问题。
二、什么是“负面管理”
“负面管理”为“负面清单管理”的简称,负面清单又称消极清单、否定列表,这一概念来自于国家引进外资的过程,最初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的形式公开列明,被列入清单中就相当于在国家的投资领域的“黑名单”上,禁止企业投资这些领域和产业,这种管理模式简单有效,决策性很强。
三、实现“课堂负面管理”的前期分析
1.学生分析
中职学生身上有着很鲜明的特点,可以说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时期,由于学习能力不强或方法不当,成绩不好,时常受他人白眼,属于老师不爱,家长失望的一类人。因为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慢慢地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与动力,缺乏钻研精神和积极的学习心态,学习目标不明确,平时上学得过且过,学习的效率相对低下。更有一部分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贪图享乐,加之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中环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磨练,心志较为薄弱,无法正确与他人相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一定的偏差,这类学生在学校难以管教。
2.专业实操课堂情况分析
专业实操课堂学生难以管理的原因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多动型”,这类学生性格外向,行为活跃,头脑灵活,课堂的表现为“多话”“多动”,难以控制自己的口与手,为教师管理课堂带来很大的难度;另一类为“少动型”,这类学生有的是性格较内向,平时少与他人交流,而有的是太懒,夜里玩游戏,上课睡大觉,对这类学生的教学难有起色。
另外,由于在专业实操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设备,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有学生的操作过程不规范或者是有意搞破坏,后果就很难预料了。因此,教师在实操课中,除了要管好学生外,还要对一部分有意搞破坏的学生进行心理安抚,这对教师就要求很高了。专业实操课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在实操过程中需要相互学习、帮助,也要取工具、练习材料等,所以学生需要走动,这也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
四、“课堂负面管理”的过程设计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中职学生与专业实操课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阐述“负面管理”这一管理方法,笔者以电子技术实操课的课堂情况为例,展开管理办法环节的设计,如下表所示。
“课堂负面管理”过程设计
一
负面清单的制订(要 求一开始要简洁)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对学生的一些严重违纪行为收集起来,制订出学生在电子实操室中的负面清单(略):
一、使用设备安全:
1.不能乱拉乱接电器
2.不能使用不合格电器
3.不能……
二、纪律要求:
1.不能随意进出场室
2.不能高声交谈
3.不能……
学生熟读清单,理解清单的制订初衷
让学生通过熟读和理解清单后,能初步控制好自己在实操课上的纪律,配合好老师的授课
二
开始推行
对学生讲解相关的规定以及对违反规定的处理办法。在课堂中教师要多次重复,多课重复规则,对多次违反规则的学生要及时做好教育工作,特别是要注意一些想挑战老师权威的学生,及时做好心理安抚。
不太习惯现有的管理方法,有部分学习会无意式地违反规则,也 有个别学生有意违反,想借机挑战老师的权威
一开始推行一种新的管理办法,可谓是“万事开头难”,老师要有这方面的意思准备,要坚信坚持一定会胜利的
三
为“清单”添加更多的细节条款,深入推进“办法”的实行
在摩擦中进行,在推进“办法”过程中,如果觉得规则在学生的管理中已经初有成效,可以相应为“清单”加入新的更为细致的条款,一步步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课堂自的释放,“清单”不能过于严格,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生虽然在一些行为上是受到了清单的约束,但相对于过去的课堂管理方法,自大大地加强了,也就是说课堂的自由度有所增加,大部分学生是乐见其成的
以增加学生的自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动能性,使现有的课堂气氛比之普通管理的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活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机会也增加了,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四
深度发展,让学生相互管理,分享参与管理的成功喜悦
当大部分学生遵守规则变成了习惯时,就可以选择平时纪律表现得较好的学生参与管理,以学生管理学生,相互提醒,共同进步
人是有从众的心理的,如果大部分学生都遵守了规则,个别表现较差的学生也会跟随身边的学生遵守,而且如果他们参与了课堂的管理,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这些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动能,提升课堂的效益
尊重与信任是有种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在参与管理中会感受到这点,在表现上也会更一步要求自己,相互对比,课堂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五、管理过程反思
1.“课堂负面管理”法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的对比
(1)管理的内容不同
传统的课堂管理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在这个可做的范围外,其它的都是不可做的,这种管理模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控下,老师在课堂有着很强的控制力。相对于平时的基础教育,这种管理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如果在一些实操课,学生需要移动、交流学习,那传统的课堂管理就不太适应了,如果管得太严格,会对教育效果造成影响。
“课堂负面管理”办法刚好与传统的课堂管理办法是相反的,只制订了一些不能做的事,在这范围之外的,都可以做,这很适合中职专业实操课的管理,自由而不乱,做到管理与自主的平衡。
以“负面管理”开拓中职实操课管理新思路
(2)课堂自不同
从上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堂负面管理”赋予学生的自会更多一些,自对于专业实操课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约束的自,那课堂的纪律就是不可控,学生在课堂中就乱了套,所以我们要将“自”控制起来,为它加上“红线”,这就是我们设计的课堂管理的“负面清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课堂“自主”而不乱,让学生在规则的许可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提高学习动力与效率。
2.实现“课堂负面管理”的策略
(1)制订合适的“负面清单”,易于让学生接受
合适的“负面清单”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课堂的“红线”。根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脚手架”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负面清单”之前,必须长时间观察和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过于严格的清单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过于松懈的清单也会影响课堂纪律,因此,教师需要深思熟虑把握好这个度,让学生可以“踮起脚”或者“跳一跳”就能完成。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管理
在规则的推进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有意挑战规则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要多次谈心,做到耐心细致教育。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强调教育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只有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管理,新的管理办法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太过于急进,强行让学生屈服,对于实操课的管理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实操场室中的设备很多,如果学生与老师敌对,他们就会想办法破坏设备,这样一节课即使多几个老师也监管不过来。
(3)开放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
由于电子专业实操课与文化课有很大的不同,基础文化课学生坐在座位上就可以完成学习了,但电子专业实操课需要学生在制作工件的过程中交流走动,所以学生课堂的自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时候,学校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生管理也应顺应现代教育理念,追求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自主教育能力。课堂的管理与学生的自要有一个平衡,不能过于压制,也不能过于放松。当课堂能让学生“自主”而不乱时,这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4)增加相互管理,让学生参与体验管理的成功与快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让学生之间相互管理有三大好处,一是能令学生感受到尊重与信念,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体验管理、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有助于学生对行为习惯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监控;二是在相互监督管理中,学生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励他们去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是能解放教师,释放教师的教学能量,让教师能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管理”的最终的目的还是回归到“不管”,这是我们教育先辈所说的“无为而治”。中职电子技术实操课堂应充满交流、欢愉的学习气息,教师应该把握管理的合适度,引领学生回到快乐的学习中,去体验、探寻、理解和感悟知识的真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D].复旦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