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13:0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收音机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收音机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电子实训 理论教学 排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90-01

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实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安排教学实习实训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电子实训是他们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电子实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可以培养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电路操作紧密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电子实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电子实训中的理论教学

多数人认为,实训,简言之就是操作训练,不用投入大量精力去针对电子线路中知识点的学习,那些内容应该交给平常的理论课教师。电子实训中的知识点是实训的大脑,指挥着教师如何去更深层次地与实际相结合。电子实训也要掌握相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学习,为后面的实训做铺垫。

在整个电子实训中,知识系统本来就是按模块来分的。电子实训知识点的掌握同样可以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来讲解。本文以收音机电路为例,如何通过模块化将一个比较大的电子线路分解开来(见下图)。

对于技校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过模拟电路和电路分析等课程,但是对于一个整机电路,其理解和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采用的模块驱动方式,先在框图里将整机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出来,再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在整理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与结合的同时,需要教师整理更多相关的知识点,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从而丰富教学过程。这样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的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减轻负担,并能够在整个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

二 电子实训操作的教学探讨

1.在实训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所谓任务驱动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完成实施之前预定的目标。在电子实训中可以利用这样的模式,每次的电子课程里都要针对一个课题进行实施。还是以收音机电路课题为例,在学生做这个课题之前针对学生了解的收音机的功能,引导出所要做的电路,即一个接收音频信号的接收机。学生在这样的目的引导下,就可以接着学习如何发射信号,如何接收信号等相关电子方面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对应的技能。

2.电子实训的排故难点探讨

一般这个部分是整个实训的重点,大家都不会忽视,在学习操作的每一步都会认真对待。这里主要探讨电子实训操作中的排故环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点也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的弱项,但如何去掌握其中的窍门和方法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去研究和探讨的。

以收音机为例,这样的电子产品种类繁多,故障也是错综复杂,但其电路原理的分析方法、检修程序及检修措施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掌握收音机故障的分析、判断和修理方法是调试和维修电子设备的基础。

在维修实践中,收音机有许多有效的检修方法,在检修时应本着先表面后内部,先电源后电路,先低频后高频,先电压后电流,先调试后替代的原则灵活运用这些检修方法。具体有直观检查法、干扰检查法、信号注入检查法、电压测量检查法、电流测量检查法、电阻测量检查法、短路检查法。在这些方法中我们如何选择对应的方法,以及哪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实施,这些都是教师要教导学生完成的问题。

篇2

[关键词]模拟;电子;组装;调试;网络课程

1前言

冶金职业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传统教学形式下,老师在教室里授课,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课件无动画、教具陈旧老化,不能直观展现抽象的模拟电子知识中的微观现象,学生难以掌握电子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虚拟软件、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训练和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使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生动直观,实践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通过学习使得模拟电子课程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均获得很大提高,100%学生获得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在课程建设中,首先确定模拟电子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教学反馈等七个环节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由于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培养出懂知识、会操作、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2确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1知识点

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子元件作用原理、单管放大、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级放大、射极输出器、功率放大器、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

2.2技能点

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方法、单管放大安装与调2017年第5期试、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两级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射极输出器安装与调试、功率放大器安装与调试、振荡电路安装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安装与调试。根据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要求,选择典型的电子产品———调幅收音机,其电子电路涵盖于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要求。课程任务确定为:电子电路的组装与调试,通过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3确定学习目标

(1)通过对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安装,掌握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子元件作用原理、单管放大、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级放大、射极输出器、功率放大器、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工作过程。更加熟练掌握电子产品整机安装的工艺。(2)通过收音机的调试,掌握单管放大电路调试、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调试、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射极输出器的调试、功率放大器的调试、振荡电路安装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深刻理解电子产品调试的目的与要求。(3)通过对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安装、调试,提高对电子产品故障判别与检修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子专业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4)以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为任务驱动,能够使读者学会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组装调试技术,掌握在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调试过程中中频调试、频率范围调试、统调、收音机质量检测及故障检查与排除的技能点,通过对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组装调试巩固仪器仪表的使用、PCB板元件组装步骤、整机安装等的技能点。(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爱护工具仪器仪表、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4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从基本放大电路入手分别学习电子元件作用———单管放大———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级放大———射极输出器———功率放大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进式学习,完成每个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下达任务单:调幅收音机电子电路分析,以试听收音机节目台数、音质开始,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收音机电路图如图1所示,其中的VT4就是低频放大器,VT5、VT6两个三极管组成了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这两个射极输出器对称连接,形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电路中元件作用是:由T1及C'1a组成的调谐电路感应出广播电台的调幅信号,通过选频F1信号输入到VT1三极管的基极。本振信号选频F2进入VT1三极管发射极,由VT1三极管进行变频,在VT1集电极输出回路通过T3选取465KHz中频信号(就是F2与F1的差频信号)。中频信号分别经VT2第一级中频放大器和VT3第二级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后,进入检波器(由C5、R6、Rp、C11的元件组成)检波后经过VT4低频放大器放大,再由VT5、VT6两只三极管与变压器耦合,组成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最后推动扬声器输出悦耳动听的声音。T3、T4为中周(中频变压器),既是放大器的交流负载又是中频选频器,该机的灵敏度、选择性等指标靠中频放大器保证。T5、T6为音频变压器,起交流负载及阻抗匹配的作用。通过为学生进行实物分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能力培养分析

5.1教学实施过程共分六个环节

5.1.1资讯环节教师要分析学生是否掌握了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教师要通过展示、操作已安装好的实际电子产品,介绍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安装与实际应用,说明本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以案例教学法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并讲解任务要求。5.1.2计划环节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及领会,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阶段成果及检查的项目。在完成“任务相关资讯”部分学习后,在自己现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情境的要求,制定组装一台调幅收音机需要在元器件选择元器件检测PCB板组装整机安装调试故障检查与排除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工作所需工具设备等方面开展工作的计划并填写“计划单”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可以制定数个计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制定多种工作计划5.1.3决策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多个计划安排中,分析讨论出实施可操作性、工作条件的安全性强的方案,确定为实施方案。在确定实施方案后,按照PCB板安装、产品整机安装、产品调试、质量检测等工序填写工作“决策单”。5.1.4实施环节教师用案例教学法对已安装好的收音机进行讲解,分析电路原理、安装与调试方法,电路元器件的选择与检测;按实验演示法授课,介绍收音机的组装工艺,学生进行收音机的组装训练,教师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介绍收音机的调试方法,学生进行收音机的调试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元器件、材料、工具等清单填写,进行收音机的组装训练,最后进行收音机调试训练。5.1.5检查环节电子产品组装完毕,要对成果先进行小组自查,然后小组之间互查,最后教师检查,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检查环节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5.1.6评价环节对成果的评价以小组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并给出本学习情境的学习成绩,从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检查能力、评价能力。学生先进行分组汇报,小组互评,最后教师来总结评价结果。5.1.7反馈环节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教学反馈中能够得到验证。例如在教学反馈中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反馈:比较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哪种更适合你;通过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代换训练,你是否掌握本学习情境的知技点;是否学会收音机的组装、收音机的调试训练效果等,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教学反馈,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本学习情境工作任务的掌握情况,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5.2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5.2.1在常用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训练中培养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检测。重点培养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能力,万用表使用能力,二极管、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能力,电容、电感、变压器工作原理与检测能力。5.2.2在电路板安装训练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要进行电容器的整形、安装与焊接,三极管的整形、安装与焊接,电阻器、二极管的整形、安装与焊接,振荡线圈与中周的安装与焊接。重点培养学生的电子元件整形能力、对元器件引线或引脚进行镀锡处理能力、元件焊接能力。元器件安装质量及顺序会直接影响整机的质量与功率,合理的焊接安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备实践经验。5.2.3在电子产品调试与检查训练中培养职业能力要防止变压器原边与副边之间短路,测量变压器原边与副边之间的电阻。检查输出、输入变压器原、副级,检查VT5,VT6的电流放大倍数(放大系数)相差应不大于20%,检查印制板的铜箔线条是否完好,有无断线及短路,调试电路是否正常运行,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看图接线能力、按照操作规程工作的能力、电子产品检测、调试与排故维修能力以及电子产品评价能力。

6建设网络课程

(1)提供“教、学、做”一体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如:教案、演示课件、技能训练指导、重点难点指导、习题、参考资料、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际操作训练、授课录像及其他辅助学习的资源,表现形式多样化。(2)学习过程体现师生交互、人机交互的特点,在课程网站中,学生能在线完成练习、作业和综合测验,客观题能实现自动批改;仪器操作训练、考核能实现人机交互及时给予成绩并有统计显示交互内容。(3)网站中有专门的疑难解答板块、交流论坛、文字聊天室、在线答疑、能使更多的学生、电子爱好者、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提问能得到及时的回答,网络更新频率高。

7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仿真软件等技术手段

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照片等描述电子运动微观现象,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EWB、proteus等仿真软件展现电路运行过程,使学生直观看到电路动作结果,节省大量教学资源,事半功倍,教学效果非常好。此外,带领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如在学习SMT表面安装技术时,老师先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讲授,以真实的工作内容与虚拟工作内容相结合,实现先虚拟后真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中体现了数字化、媒体化,传输方式网络化。在教案中有配音、有动画,有虚拟操作训练,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特点。在网络课程中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灵活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8创新与实用

在模拟电子课程中引入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并在工作中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网络中真正实现人机交互动手操作,以鼠标代替学习者的手,进行仪器仪表使用、焊接技术训练、电子产品组装、电子产品调试等项目的实施,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

9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在模拟电子课程中引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方法,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电子产品为载体,让学生在设定的学习情境中“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成绩得到提高。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劳动部举办的无线电调试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证明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不仅参加职业技能考核100%顺利通过,而且还有15名学生在参加各级电子技能大赛时获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10结论

在冶金职业院校模拟电子课程中引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方法,以真实的工作内容与虚拟工作内容相结合,在网络中真正实现人机交互动手操作,学生的工作态度、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90-362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219-249

[3]李光兰.工学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创新研究———无线电装节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2),52-54

[4]李光兰.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2),46-51

[5]李光兰.无线电装节与调试工中级实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99-155

[6]匡迎春.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01),126-134

篇3

关键词:先行后知 职业教育 专业课教学

陶行知早年信奉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故取名“知行”,十余年的教育实践后,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他说:“中国人如果懂得‘行知’的道理而放弃‘知行’的传统思想,才有希望。”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

陶行知先生“先行后知”的教育思想尤其适合于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笔者是一名电子专业教师,本文就以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为例,说明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可以并且需要从行动开始,从而最终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最高目标――养成学生职业行为能力。

一、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传统模式是:高一年级开设专业理论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高二年级再开设一些电子设备原理等专业课,并进行一些技能训练和实习活动,高三年级以企业实习为主,走向就业。

但是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初中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而且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因此大多数学生上《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专业理论课时,无异于听天书,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的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培养熟练的电子产品装配工,其次应当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了解电子行业的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总之就是培养在企业里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熟练的电子产品装配工。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的培养目标,笔者一改传统的课程模式,将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成四项任务:室内布线和照明电路的安装、收音机的装配、万用表的装配和使用、电视机的装配和调试维修。

新的课程模式从行动开始,先带学生做起来。比如高一的第一学期,围绕室内布线和照明电路安装的任务,一入学就带学生去实训室安装照明电路,摆脱了初中阶段的纯理论教学模式,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自然就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理论知识怎么办?同样先做后学,配合完成各项任务的需要,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安装了照明电路,再讲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先“行”后“知”,有的放矢,学生自然容易接受。

再比如第二学期先带学生进行收音机的装配训练,在收音机的装配这项总的教学任务的引领下,完成电阻识别、电容识别、晶体管识别、焊接技术、整机装配等多项教学任务,并根据需要学习电工基础、电子线路、收音机原理等理论知识。在这个学期里,学生有了装配成功一台收音机的目标,又不断地接触实物,动手训练,理论学习也不再枯燥无味了。

二、“行―知―行”的教学程序

前面举例说到收音机的装配这个教学项目,笔者将其分解成电阻识别、电容识别、晶体管识别、焊接技术、整机装配等多项教学任务来完成,专业技能的教学具体到某一小项任务。而传统的教学程序是先理论后实训,即按“先知后行”的程序,先介绍相关知识和前人的经验,然后指导学生实训,解决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比如要让学生学会焊接技术,首先要讲焊接工具和焊料、焊剂的有关知识,介绍焊接的要领,并强调焊接时的注意事项。这些内容至少要花两个课时在黑板上教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加强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进行焊接操作训练。通过这样一个“知―行”的过程,部分肯学的、能力强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焊接技能。

如果运用陶行知先生“先行后知”的教育思想,采用“行―知―行”的教学程序,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着重以焊接技术为例阐述“行―知―行”的教学程序,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次课安排在实训室里,课前只简单地强调使用电烙铁的注意事项,避免发生触电和烫伤事故。然后把电烙铁、漆包线、焊锡丝等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完成导线焊接。因为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然而在焊接中很自然地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第二次课在实训室里进行理论教学。因为有了前一次的焊接尝试,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非常顺畅,许多学生对上次焊接的实践提出了疑问,老师加以归纳,并列出影响焊接质量的“不牢固”和“不美观”两个最重要的问题。然后,介绍电烙铁、焊剂、焊料的有关知识及焊接的理论要领,分析解决这两个问题。

第三次课,再次安排学生进行焊接训练,提出牢固性和美观性的评价标准,下课前让每名同学对各自的焊接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有了第一次焊接尝试的教训,又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次课效果极好。这样三次课共6课时就能高效地完成焊接技术这项教学任务,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项技能。

采用“行―知―行”的教学程序,从行动开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参与了整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活动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和经验传授,而是双向互动的交流。尽管职校生基础普遍较差,但并不会因此失去求知的欲望。采用“行―知―行”的教学程序遵从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让职校的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重塑自信。

三、“先行后知”效果显著

总的来说,不管是任务引领型改革还是“行―知―行”的教学程序设计,都充分贯彻了陶行知先生“先行后知”的教育思想,实践表明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1.信心的有效建立

新课程方案,任务引领,每一个“生产”任务都是学生经努力能圆满完成的,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成功换来了家长、老师、同学的赏识,赏识导致更大的成功。学生的技能不断形成,知识不断长进,并在相关工厂参观中直观感受到自己技能、知识的生产性和实践性作用,对“自己将成为国家的紧缺技术人才”有了明确的认知。因此,学生们“只要努力,前途美好”的意识得以树立,早已几乎丧失的自信心又找回来了。

2.责任意识的有效养成

每一个技能模块都要完成一个“生产”任务,有的是企业的实际产品。合作企业派来的质检员到学校实训现场,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来自第三方的客观评价,让学生们体验企业真实和严格的要求,既可获得企业的第一手产品资讯,又能在评价中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实现职业素养的养成。

3.技能的有效生成

任务引领,实战性的训练,势必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训练效果好。这种递进式的技能模块,促使学生专项技能日积月累,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无形中学生的意志力、合作能力、知识和技能迁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4.知识的有效建构

篇4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参与实践

学生一入校,对专业的认识几乎一无所知,这是培养学生乐趣的良机。不妨从课外辅导入手:建立电子制作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声控灯、门铃、防盗报警和双联灯等),志在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子行业发展情况及专业发展的有关知识,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乐趣。有一次学生在练习日光灯电路安装,当一位同学通电试验时,灯管两头发红,中间不亮。我问学生:以前你们在家遇到过类似现象吗?学生都说有,可谁也不知为什么。同学们都用关注的眼光看着我,急于了解原因及排故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训练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了。当我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日光灯亮起来后,同学们可高兴了,就这么简单,都说这下再有这样的问题,可不需要找电工了,我也会修了,想不到这个小电容也会作怪。顺着同学们的议论与求学的热情,推波助澜,为了说明电容的隔直通交作用,我找了一根一端烧断的灯管,用一只小电容连起来,灯管又亮起来了。从此之后,学生学习电工操作时热情更高涨了。

二、让任务成为学习的动力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够、缺乏灵活性、缺少实践能力的现象,可应用任务驱动性的教学,把教学内容任务化,即在营造的模拟情境中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从而驱动学生开展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三、改革教学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上好电子技术课的前提。从学生反映来看,他们只希望动手,不喜欢理论,他们多数只凭乐趣而学习。很多毕业的学生回忆说,当时的理论我学后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动手知识却记忆深刻。所以,教材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电子爱好者都有体会,学电子关键在于多动手,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都会慢慢被理解、消化。在目前生源的现状下,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专业基础为主线,以培养技能为中心,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也不同于社会上维修部师傅带徒弟形式的教学,而是一种“融电子基础理论教学于趣味性实验之中”的乐学教学方法。

四、技能训练多多使用“赏识教育”

在电子制作技能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氛围,杜绝批评指责,允许失败,积极为学生分析实训过程中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在自知自明的状况下控制自主、克服困难,从而愉快地进入学习。例如我在讲收音机的原理与组装时,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把事先准备好的调频调幅收音机套件发下去,然后以讲座的形式先介绍收音机基本原理与调试,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在调装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急于看到自己制作的产品是否成功,可多数学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在装配完收音机后,接通电源,发现收不到正常的电台声,有的无声,有的沙沙响,有的有尖叫声等等。学生反映:“电路各元件都检查好几遍了,没发现接错,为什么还收不到台呢?”他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如果经过几次调试仍失败,许多学生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中途放弃。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拓宽思路,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合作讨论,总结评价

合作、讨论、总结、评价是新课程实验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几个名词,也是社会实践中提倡和使用极为广泛的名词。有的老师也许会说,在素质相对较差的职业中学班级中很难进行合作讨论学习。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要根据中职生的个性特点和班集体学习情况,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使课堂成为流畅、和谐、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其次,注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值得注意的是,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否具备了合作的因素,包括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异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篇5

技能性实训是高职能否实现其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受香港理工大学实训教师“mentor(师傅+导师)”角色定位的启发,在剖析当前高职实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围绕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来制定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思想及实现方法,并就实训项目开发、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以及实训教师的定位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的需求,提学生技能训练效果并降低实训成本。

[关键词]

实训;实践技能;跨课程;教学管理

[关键词]G64

根据不同时期市场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提升,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纵观多年提法的演变,无不围绕着“技能”、“实用”与“应用”的内涵,用词虽然不同,但最终都落脚于学生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所在,而 “高素质”、“高技能”又决定了高职与中职在程度层次上的不同。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训体系,高效地实现实践技能训练与培养目标,满足最终用户(企业)的需求,是高职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香港理工大学人才技能培养方面考察与学习的感悟,联系内地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改革提出以下想法。

一、 当前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技能培养中存在以下一些普遍问题:

1、 缺乏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目标

目前的实验实训大多针对单个理论课程而设计,在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下,实训项目及内容往往由各自课程教师负责制定,缺乏技能训练目标的系统性,很容易使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训练呈现零散、交叉甚至重复、冲突或遗漏,最终结果不能完全满足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不满意,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再培训成本和周期。

2、 技能训练项目单一,与现代工艺脱节

高职院校各专业中,开设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多达二十多门,每门课程都安排有一定课时的实践环节(实验或实训),以期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的迁移。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验证性实践活动,而忽视了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其原因在于无系统的与未来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相一致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载体,各课程的实践活动各自为政,形成实验实训孤岛,课程实验实训未能形成对人才培养技能目标的有效支撑。以电子专业群为例,当代电子技术与生产工艺发展迅速,传统的实训项目与现代企业的主流工艺相脱节。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出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相一致、与企业当前主流工艺相融合的项目作为中间载体,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从而达到专业技能的系统性训练目的。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中,尽可能做好技能训练与现行生产工艺的融合,实现校园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链接。

3、 侧重个人能力培养,淡化了团队协作精神的训练与工作态度的教育

在一个组织或部门之中,团队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在具体工作与生活中的运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大部分90后学生的特点是过份自我和追求个性,这有利于他们发挥各自个性特征与特长,但在团队协作方面应加以引导和训练。另外,学生毕业后步入职场,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也需要加强勤奋、踏实、职业责任的训练和教育。

二、 实训教学体系设计

高职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目地是满足最终用户对人才的需要,要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就业岗位要求的贴合率,提高企业对学生技能培养满意度,必须从该专业群面向的就业岗位中提炼出岗位技能要求并依此制定出实践教学目标,再按照实践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课程,以项目(产品)为载体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以使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并对实训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和持续改进。

1、围绕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来制定实践教学目标

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分析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描述和工作内容,并从中提取岗位技能要求。对技能要求按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及拓展技能进行分类,按技能的相通性与个异性分解成多个训练要素。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回访与跟踪调查,听取毕业生以及毕业生的同事及领导的看法和建议,从中发现既往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挖掘出企业对人才新的需求规格。

围绕职业岗位技能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设计流程图1所示:

图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设计流程

2、面向实践教学目标的实训项目开发

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类出技能要素后,将这些要素与课程实训整合形成课程实训方案,并设计符合技能要素的训练产品,将产品文档按教学规范编制成实践教学文件,在实践教学时以这些设计的产品或文件为载体进行技能训练,达到跨课程综合技能训练的目标。

以电子类专业为例,面向实践教学目标的实训项目产品开发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实训项目产品开发流程

根据专业特点,应用电子专业群的实训产品主要以适合1-2周实训的电子产品为主,产品开发流程包括方案设计、原理图及PCB设计、样机制作与安装调试、设计及工艺文档形成等环节。

如在以前的实训项目选择上,焊接基本技能训练有的通过组装简单电子产品(如收音机)实现,而在后续专业领域课程“高频电路”的实训中,仍然是以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为载体,只不过基本技能训练组装收音机是以训练焊接技能为目的,而高频电路实训是以组装调试并验证高频电路原理为目的,这样就造成了实训项目的重复,既耽误了学生在校宝贵的学习时间,又造成实训经费的浪费。按照以上跨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方法,学生在学习“印制电路板设计”课程时每人独立设计一个单片机PCB图,在学习“电子产品工艺”课程时将自己前期设计的PCB图制作成印制电路板实物,在学习“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时将印制电路板组装成单片机最小系统,并进行编程调试。用一个项目贯穿了印制电路板设计、单片机原理、电子产品组装工艺等课程实训,与企业研发生产一个单片机产品的流程完全一致,更好地诠释了“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的教学思想,使实训课程更贴合工程实际。

3、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中

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内地高职的特点,除继续保持高职生在企业进行半年顶岗实习的方式外,重点挖掘与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在横向项目开发中让更多的老师得到实际锻炼,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三. 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

为取得较好的实训效果,除了需要行之有效的项目载体外,还必须注重实训过程和工艺管理,并加强过程监控。以产品为主线的的综合实训各环节属串行连接,上一个环节未能实施到位必将影响后续环节的进行,这与实际的产品过程相一致,即上一个环节的质量保障是下一个环节顺利展开的前提。因此,在强化提高学生的全面质量意识的同时,也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由于项目实训的过程由多个环节组成,拟分阶段按环节进行评价,同时由于项目内容丰富,学生的团队协作、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在实训中能得到一定的表现,因此考核内容不仅包括技能分,还包括态度分、形象分、团队分、创新分等。学生在实训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管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设计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都将作为教师考核学生实训成绩的依据。

四、实训教师角色的重定位

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训教师既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水平,特别还要具备应用技术的实践能力及传授方法。香港理工大学对实训教师以“Mentor(师傅+导师) ”定位,对该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了更多的责任。Mentor除传授与训练学生专业综合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外,还特别强调了在培养学生“通识技能”与“工作态度”的责任。所谓通识技能包括时间管理、创新、解决难题等能力,而工作态度方面包括团队协作、自信、责任等内容。通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与专业实践技能同等重要,甚至超过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因为通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影响面不仅仅存在于专业方面,将伴随学生的整个人生,无论学生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方面的工作。虽然我们立即进入“Mentor”角色有一定难度,但吸收它的理念来逐步改观我们的实践教学思想,定会使我们在提升师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受益匪浅。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实践教学的座右铭很贴切低诠释了技能训练的真谛:

Tell me,I’ll forget.

篇6

结合我院煤炭类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基于煤矿的生产实践,剖析煤炭高职后续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等,可以看出,要使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我们的实验、实习、实训及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不合理的内容、时间与方法,制订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计划,注重计划的可行性、实用性、实效性。

2.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

(1)教材改革教材编写应以煤炭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减少烦琐的理论推导;以文字叙述为主,借助图表说明问题;侧重器件选择使用、电路调试方法;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煤矿生产应用实例的介绍,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应介绍新知识、新内容。(2)教学内容与方法从培养煤炭类高职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课程重点内容、授课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课程讲授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并按课程主讲教师多年总结的经验,归纳了一些科学的讲授方法。(3)实验改革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及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使实验课真正发挥作用,应多安排与煤炭类专业课相关的实验,如,简单的电子保护器的设计,以便对后来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帮助。(4)课程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实习这两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从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煤炭专业素养出发,应安排与后续专业课相关的设计和实训项目,例如,电子综合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训。

3.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篇7

(一)确定项目课题和目标

在该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就所学课题进行项目课题设想,教师也可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提出课题供学生进行选择。重点是在学生对多个课题进行选择或拟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围绕课题主题和内容进行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注意通过项目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该项目中,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读和测量方法和焊接知识,电子装配工艺、电路组装,能使用电烙铁等就是需要达到的目标。

(二)根据项目而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一方面包括知识准备,即为了完成相应的项目而需要准备的知识,这里主要是指理论知识。如在使用电烙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焊接训练时,要对学生强调使用电烙铁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电烙铁短路现象,不要害怕,应及时切断电源。然后对电烙铁进行检修;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碰到电烙铁的发热部位,也要求切断电源,如有伤害的应及时处理;如果电烙铁的发热部位烫伤电源线,也要求切断电源,然后根据电源线的损坏程度进行检;不使用电烙铁时要断开电源。其次则是相应的材料准备,如在该项目课题中,各种常用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各种材料(导线、电源线、插头)就是必须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计划而进行准备;而如铁架、斜口钳、尖嘴钳、镊子、十字起一类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各个项目小组的准备工作是根据项目计划而进行的,因此,在准备前,教师要对项目计划进行检查、指导。

(三)项目课题的执行

这是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经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计划的意向通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自主实施;而教师在其中只充当咨询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应有一些小的反馈步骤,使学生的经验和中间结果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以电子焊接的工艺为例,在检查和反馈中教师就需引导项目小组从以下几个内容来进行:应有可靠的导电性;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焊料适量;焊点光滑,不应有毛刺、空隙和其它缺陷;焊点表面必须清洁。

(四)项目总结与评价

在项目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因为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学习的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和主体的多元性。在评价方式上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灵活运用绝对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进步程度。

篇8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电类和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是学生学习及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相关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该课程涉及面广,对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又因课时少、理论比较抽象、教学方法落后等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探究的激情,普遍认为这门课程不好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现有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理论过深,容量过大,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错位。因此,我打破原传统学科体系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提炼、拓展及应用。1.提炼。降低理论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必需、够用为尺度进行适当取舍。例如:数字电路中各种触发器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原理,因在生产实践中,各类触发器都有相应的集成电路,我们只需熟悉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条件及集成电路外引脚的使用即可应用,故在教学中强调后者,对前者适当简略。2.拓展。拓展是指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要宽,覆盖面要宽。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电工学、模电、数电、用电安全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应结合专业特点,服务于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为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面向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方向,引入新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造力。因此,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应尽可能跟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专业引入相应新的知识点。例如,机电专业的电子技术引入可编程控制器(PLC),供电类专业引入晶闸管的应用介绍等。3.应用。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生实践操作中注重学生分析思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实用知识的介绍。例如:采购超外差收音机的全套散装电子元器件,通过电路图的分析,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焊接、安装并调试一台能用的小收音机,最后作为学生自己收藏的作品。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和拓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导入能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重视导课环节,经过精心设计后,其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具体导入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举生活常例。从学生的生活圈中选择合适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讲到三极管的时候可以以扩音器为例进行提问:问:声音是怎样被放大的?答:是因为中间使用了放大电路。问:那么,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什么呢?答:基本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三极管。这是三极管在模拟电子电路中的典型应用。举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2)设置悬念。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教师教起来也觉得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向大家介绍一种磁悬浮列车,其中利用了磁极间应用电子技术相互作用的原理,同时把磁悬浮列车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做了一一介绍,等学生对磁悬浮列车感兴趣时,也会对其中应用的相关原理感到好奇了。2.引入多媒体教学。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已显示出“粉笔+书本”的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尤其是在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难于演示与模拟时,更显其优越性。例如:在分析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逐步展现随着温度的变化,工作点逐步上移的过程,活动的图像形象地取代了书本上的静止图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思考。总结上述教学改革,总的思路是: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拓展和应用。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握重点,最后强调学生动手实践,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再加上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将结合实践继续探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9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与之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电子电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首先要认真总结学生的特点,制订与之适合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同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都不同,因此教师应从知识和能力方面做认真的分析,寻找学生在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对中专学生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让每一个中专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往往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探究环境来辅助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生活中的电子电工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使其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积极自觉地投入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之中,进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电子电工类专业的教师,应以知识性和启发趣味性为基础,勇于创新,不断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设探究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中专类学生的培养特点,单单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与实验有关的探索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培养。在这种实验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去做,亲自参与,教师虽然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但教师只是对学生做出点评,切不能将学生的“动手实验”演变成教师的“演示实验”。为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检验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电工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电子电工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的培养,一部分是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的改进,另一部分就是电子电工的实训教学,通过对这两部分的具体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中专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原来的“封闭式”实验实训模式改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因为传统的实验教学就是教师提前确定实验题目,并规定相应的操作步骤,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这样虽然降低了实验危险系数,但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制作电路板,如果老师在试验之前就规定好了电路板焊接的位置,实验就只能算是一个机械的重复过程,学生根本不能得到太多的收获。因此,实验教学应向着“开放性”方向发展,在实验之前只给学生一个大概的实验方向,让学生在试验中自己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这样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改革实训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实训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另一重要手段,是中专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需要在实训的内容上做一些改革。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选择实训内容,比如,电子电工的实训内容有半导体收音机、数字万用表、家电等,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实训内容,让学生自己主动去研究,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训内容做出总结,与大家一起分享实训经验。这样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能够清楚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

总之,中专电子电工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及相关技能,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余智勇.中专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篇10

一、深钻教材,潜心研究,精通专业

作为一名线路专业课教师,必须深研本专业,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各种版式的教材,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把复杂知识讲简单,才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有滋有味,才能把握线路教材的整个知识框架,更重要的是可以灵活设计实训计划和编写实训手册,并实施实训工作。例1:要讲清三极管的放大机理,就一定得先清楚PN结的机理、三极管内载流子的运动机理,和三极管内两个PN结的偏置;例2:要讲清运算放大器,就得先深研各种差分放大电路及基单端输出和多级差分放大电路的集成电路;例3:要讲清多级放大电路后级输入电阻对前级输出信号的有效利用率,就必须弄清电压源对外电路电阻的供压变化问题。以上所列问题如不深钻专业是很难给学生讲清的,讲不清则学生心浑,心浑则存疑,不信教师,抵触,及至对线路课失去兴趣!相反,讲清了,学生心清,清则不难,兴趣自然高涨。

二、重视实训,注重操作,努力把实训工作落到实处

线路理论课讲得再好,对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枯燥。学生最喜欢的是实训,因而应根据线路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自行编排实训手册,指导学生上好每节实训课。例1:学生学习数字电路部分时,对各种门电路的内部复杂电路可能理解有限,但对门电路的逻辑性能完全可以通过实训简单得出。例2: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内部PN结与外电场作用及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可能学生不易理解,但用万用表判定二极管的极性和用电流表观查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学生却可以很容易做到。例3:学生对三极管放大机理很难理解,但让学生连接一个单管单极放大电路,并用两只毫安表测出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且观察基极电流变化对集电极电流的影响,从而得出三极管对电流具有放大性比较容易。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实训课的重大意义:1.它不仅能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还可以通过操作,获取珍贵的感性认识;2.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训,可以淡化线路专业理论,极大简化线路课的难度,从而使学生避难就易,学有所得。

三、重视课余辅导,指导学生制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职业中学的线路课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课,在教学工作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物点,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制作活动:例1:职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自行焊接简单的门铃、音乐盒。焊接音乐盒的好处是能看见彩灯、能听见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例2:职中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修理一些家用电器,比如手机充电稳压器、热水器、电风扇等。当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电子知识修好了损坏了的家电,那种内心的自豪,那种内心的喜悦,那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任何说教都不能替代的自觉萌发的一种深深的对线路课的兴趣。例3:当职中生步入

三年级的时候,其专业知识已相对比较扎实,可指导其调试组装收音机、电视机等较复杂的电器,并可引导学生

自行拆分组装一些有创意的小制作。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培养一大批技能过硬的线路迷,他们可使线路教学充满活力,他们是线路学习的领头羊!他们就业后可能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四、教师本身须加强相关联专业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以利教学、辅导

作为一名线路专业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相关联专业知识,如电工、电力拖动,以及一些必要的高级数学知识和数控加工知识。因为我们不论是在辅导学生学习,还是指导学生课外制作,都会经常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线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电工中讲到的电流源和电压源,利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做单管放大电路负载线时需用到数学函数图象,修理电风扇需用到电力拖动知识,开展科技制作活动需自制一些零件得用到数控加工知识。一名优秀的线路教师就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高超的辅导、指导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职业人才。学生学到了真本领,其内必迸发出的对教师的敬重和对更多线路知识的学习渴望是学习的最大原动力。

五、利用实习、观摩等拓宽视野,跟进先进设备,改进教学观念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