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22:0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铸造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铸造实训总结

篇1

Abstract: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DIO, the syntheses training of Material Shap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s been set up with four links of 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ation,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raining, the conten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syntheses training are explored. Through the syntheses trai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have been improved.

关键词:CDIO模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综合实训

Key words: CDIO mode;material shap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casting;synthese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05-02

0 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共同探索研究、创立的教育理念,是欧美20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主导进行实施的,是“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按CDIO模式进行教学安排,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提升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大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

南阳理工学院地处河南省南阳市,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性”和“应用型”是学校的特点,也是立校之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2012年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新增专业,专业开设的初衷就是服务南阳市材料成型行业。南阳市的材料成型行业发达,其中铸造行业占主导地位,根据南阳市制造业的特色以及南阳理工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就是以铸造为主,兼顾锻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内容不仅包含掌握材料学科的理论知识,如金属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还要求具备大量机械类专业的基本能力,如模具设计及加工能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好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实训是一种很好的将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1 基于CDIO模式设置实训环节

根据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综合实训的设置以周边铸造企业实际生产的铸件作为项目依托,结合学校软硬件条件,按照CDIO模式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个环节设置实训环节。实训具体环节包括:企业现场调研选题环节、铸造工艺设计环节、铸件制造环节、检验总结验收环节。

1.1 构思――企业现场调研选题环节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联系周边校企合作单位,带领同学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实习,并从企业生产现场选取难度适合的铸件,作为综合实训的工程项目,以整体项目的形式下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5~7人分成一组,分组按照能力均衡的原则进行,每组内既有基础知识扎实的、也有设备机床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每组制定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组每位成员的工作任务指派以及任务时间节点控制。各项目组选定题目后,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分析项目的需求,开始进行文献检索工作,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形式查找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在企业参观实习心得,策划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老师审核后进入下一环节。

1.2 设计――铸造工艺设计环节

指导老师协助项目组组长制定设计环节项目进展计划,根据每名组员特点安排铸造工艺的设计工作,明确每名组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将铸造工艺设计环节划分为三维建模、浇注系统设计、铸造工装设计、绘制二维工程图、编写铸造工艺卡,铸造模拟软件分析等环节,落实到每名组员。在此环节中,培养组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铸造工艺学》、《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造模具设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设计的环节中,不仅要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方案,方案还必须具备可行性,即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在学校现有的实验加工设备条件下能够实现,要根据现场状况及时调整初步设计方案。

1.3 实施――铸件制造环节

铸件制造环节主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分为铸造工装加工、熔炼浇注两个主要环节。在完成对前述环节方案的优化调整后,开始项目的实施环节。该环节工作量较重,老师指导项目组组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各个环节之间运行的连贯性,落实时间节点任务。通过该环节的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以及机械加工方面、熔炼设备操作方面的专业技能。完成该环节后,项目要求的铸件已经制造完成,经初步检查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1.4 运行――检验总结验收环节

在获得项目要求的铸件之后,要对铸件进行严格的检验。进行铸件的尺寸测量,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并撰写质检报告,并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每名组员都必须就某一设计生产环节进行讲解。老师作为产品客户方,对产品、质检报告以及设计生产流程文件进行审核。该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给学生灌输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向客户提供合格产品和优异服务的理念。

2 实训的条件保障

按照CDIO模式开展综合实训活动,要求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

首先,实验硬件方面,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加工设备以及熔炼浇注设备。目前南阳理工学院的金工实习基地、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拥有数量较多的常规加工设备,如铣床、车床、锯床、钻床、数控加工中心,以及特种加工设备如电火花、线切割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有中频感应电炉、坩埚熔炼炉、热处理炉、铝合金精炼设备等全套的熔炼浇注设备及工具,以及三坐标测量仪、直读光谱仪、综合力学性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检测设备。软件方面,学院机房拥有的二维三维绘图软件以及铸造模拟软件ProCAST,用于铸造工艺工装的设计。

其次,指导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实训的指导教师均是有企业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难题。

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企业的合作。目前南阳市及周边7家规模较大的铸件生产企业均设有学院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可以为综合实训提供多样性的题目及技术支持,可以实现“真题真做”,达到CDIO模式要求的的项目化教学安排。

3 实训的实施

综合实训一般开设在第7学期最后四周,是毕业设计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各环节任务以及时间节点如下所示。

企业现场调研选题环节3天,包括实训动员及安全教育、企业现场参观实习选题、资料收集整理、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铸造工艺设计环节5天,要求绘制铸件三维模型、设计浇注系统、设计铸造模具、绘制工装二维工程图、制定熔炼工艺、编写铸造工艺卡,铸造模拟软件仿真分析。

铸件制造环节8天,要求加工铸造模具和其他辅助工装、进行熔炼前准备工作、熔炼合金、配制型砂、造型或金属型直接浇注、铸件清理、热处理。

检验总结验收环节4天,铸件的尺寸测量、成分测试、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撰写质检报告,项目总结材料、演示汇报。

4 实训的考核体系

实训的考核体系是对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程度的综合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使用一个分数来评价,而必须是一个综合指标,是一种过程考核加最终产品质量考核的符合模式。每个环节完成后都要求对项目组每名组员对项目的贡献度进行量化考核,作为每个环节的成绩,其中贡献度包括:考勤、小组讨论方案记录、分配任务的完成度以及时间节点的控制情况。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最终产品质量考核以项目产品质量的优劣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40%,按企业产品质量要求对铸件打饭,包括铸件尺寸、材料、粗糙度、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等内容。打分过程采用学生互评和导师评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5 存在的不足

在四周内独立完成整个铸件制造的全流程,包括工艺设计、工装加工、熔炼、浇注、铸件检验等环节,内容繁杂,为了保证完成度,项目只能选用企业相对简单的铸件,对于工程认证要求的复杂工程问题处理能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后续将进一步增加综合实训时间和更新实验加工设备等手段,逐步增加项目难度,更加贴近现场,贴近生产实际。

6 结束语

综合实训是南阳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最后也是最全面的一次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综合实训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按照CDIO模式开展的综合实训,以企业真实产品为项目目标,比对铸造企业的实际的生产检验流程,设置实训环节,开展的以项目为引导和主要载体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全过程。经过综合实训环节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学生靠近生产实践,缩短从课堂到车间的空间距离,从普通大学毕业生到合格现场工程师的时间距离,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采用CDIO模式开展综合实训,符合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学校进行OBE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等.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4.

[2]何柏海.模具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模具制造,2010(5).

[3]葛茂忠.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9):34-36.

篇2

本次培训学习主修及选修课程如下:《焊接结构设计与制造》、《材料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及其设计》、《现代加工》、《材料工程基础》、《机械工程基础》、《汽车构造》、《机械制造实训》、《丝绸之路文学史话》,外加钳工实训、拆装实训、焊接实训、热处理实训和铸造实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不断再学习,时刻接受继续教育,必须坚持“学高”这一准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因此,学习一年来,我坚持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从小事做起,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玩手机、认真听讲,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搞特殊化。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名校名师的言行举止,积极向老师请教上课技巧,学习教学经验,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不断提高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时常拿名校名师和自身对比,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真反思,及时改正,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学习中认真听讲,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问和请教。课后及时整理所学知识,查资料,反复推敲,绝不不懂装懂。

篇3

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先修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工艺学、汽车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等。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共有十五章,分别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与合金的结晶、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非金属材料、铸造、锻压、焊接与热切割、金属切削加工基础、零件选材与加工工艺分析和特种加工及数控加工。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有:使学生获得有关金属学、热处理的基本理论、材料强化,宏观力学性能和成分、微观组织关系的知识;掌握常用钢铁材料成分、组织、热处理及主要用途;常用非金属材料特点及应用;学会典型构件选材,使学生能在机械设计中借助手册等资料进行合理选材和正确制定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路线,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当前在校生的特点

因为我院属于高职高专类,所以学生在入校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础稍差,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一部分同学是在与本科院校“失之交臂”的情况下无奈选择专科,要求掌握一门技术,即实践性的课程要多。

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由于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同时内容很枯燥乏味,加上学生刚刚从高中上来,对于机床设备、夹具、量具和一些复杂的加工工艺路线连见都没有见过,更别提实践操作了,再加上抽象的概念,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所以,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

4对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第六章合金钢、第七章铸铁、第八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以及第九章非金属材料这几章的内容和先修的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有雷同的部分,在讲课的过程中应带有复习性的讲课,而第四章铁碳合金当中的Fe-Fe3C合金相图是技术专家的一个工具,同时又是学习后几章钢的热处理、合金钢以及铸铁的理论基础,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必须重点讲解。而典型机床的简介和切削加工以及数控加工这几章应放在一起讲解,这样学生对机床的认知才会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理解。

5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1)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现代的启发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站在上面教,学生坐在下面听,老师不管下面的学生到底听没有听、能听懂多少,自顾自地在上面讲,结果,下面呼呼睡倒一片。所以,对传统的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应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跟着你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以帮助、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比如在讲到第四章铁碳合金当中的Fe-Fe3C合金相图时,学生都觉得太难掌握了,根本就看不懂,这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横坐标表示的是含碳量,纵坐标表示的是温度,横坐标有几个关键点:0.0218%、0.77%、2.11%、4.3%和6.69%,先引导学生,含碳量小于等于0.0218%的叫工业纯铁,那同学们想一想工业纯铁很软,有没有用处又在哪些地方用呢?根据生活实际,工业纯铁用得很少,几乎没有用处,只是在实验室里用。那么含碳量在0.0218%和2.11%之间的称为钢,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俗称“钢铁”,那么“钢”和“铁”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让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学生自然会回答是含碳量不一样。所以,通过运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2)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本身很单调乏味,如果课堂气氛再沉闷,老师讲课不生动,那么,学生的听课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堂气氛,可以通过现场提问、课堂讨论等等方式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课堂的气氛当中。这样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训联系起来,或者是把课堂教学搬进车间和实验实训室,这样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钢的热处理”当中的普通热处理“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时,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课本给学生讲,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我们可以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车间里“四把火”的热处理工艺,讲完之后,我们在实地上车间参观一遍,感受一下“四把火”,再让学生找出“四把火”的工艺方法、特点和区别。在现场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让学生实际观察零件的加工过程,分析加工工艺,使一些难讲的、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很容易理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和动手的欲望,提高了兴趣。

(3)运用“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中抽象的概念较多,如果让学生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那不但没有理解反而很快会忘记。运用“案例分析法”可以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焊接”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制造业是焊接应用最广的行业之一。汽车的车身大约有焊点4000-6000个,那么汽车车身有这么的焊点,首先采用的什么焊接方法呢?它是不是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的一手拿焊条一手拿面罩的焊接方法呢?那是最原始的焊接方法焊条电弧焊。我们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理论联系了实际,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4)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知识点多,但是内容很枯燥单调,所以讲授这门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同时查找资料为本节课的讲课内容做好准备;课堂上,分组讨论,并由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最后,由老师总结,带着问题讲解之后,给出问题的最佳答案,让学生再次讨论答案与自己答案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查漏补缺,找出差距,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参与其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6对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达,教学设备也在逐步更新,现在我院每间教室都装有多媒体,原来教师上课都采用板书的形式,不但效率低而且费时又费力,表达方式不直观,有很多图形在黑板上是画不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动画图形视频表达准确生动直观、文字表达清楚、信息量大、互动性效果好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学不直观、很多抽象问题不理解等问题,所以,科技的发达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把信息和知识都融入到课件当中,同时也要求课件制作的美观。比如在讲到铸造和锻压时,不管老师讲的如何生动学生没有见过就是很难理解,有了多媒体之后,放一段铸造和锻压的车间视频,学生能直观地感觉到生产车间的环境和流程,即使没有去过车间,看了视频和讲解之后,也仿佛身临其境,所以,利用多媒体仿真教学,学生对知识能很容易去理解,同时学生获得的知识也增多了,眼界也开阔了。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里面所涉及到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实验实训,学生从高中刚刚过来,原来在高中学到的都是文化课,没有接触到专业课,也没有上工厂实训过,所以一接触到专业课很难接受,学生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况且课本上讲到的概念很专业很抽象,学生没有实践的话就不认识,更不可能去理解,所以每学期安排的有金工实习,金工实习就是对铸造、锻压、焊接及热处理还有车削、钻削、镗削、刨削、插削、拉削和铣削以及磨削加工的认识实训,是直接完成机械制造的实践过程,实践需要有理论做基础,而该课程必须依赖于有效的机械制造实践过程,所以,金工实习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两个教学环节同时开展,避免以往的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7结束语

篇4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并有较大发展后劲及创新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十分欢迎而又十分紧缺的.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高精尖人才也可以引进,但大批量高素质的实践技术人才是不可能引进的,只能靠职业教育来解决.

1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是从事口腔颌面部各种修复体制作的一门学科.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就业形势良好,市场需求量较大.同时随着化学、材料学、电子仪器设备和美容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口腔修复科和义齿公司的现代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从而对从事口腔医学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未经正规专业教育,仅仅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的口腔义齿制作工人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从目前国内大型义齿加工厂的调查来看,目前培养的多数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也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部分实验项目虽已开展,但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培养口腔医学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显得十分必要.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指导下,目前各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在校教育,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学校也积极与义齿加工企业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以期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但是这种合作,多数尚停留在教师培养、专家授课和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上,学生依然是完成在校学习后,才能进入生产企业实际操作,因此,从规范的实验室操作到实际的生产操作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我校从2004年创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2006年开始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2009年我们在回顾性调查与总结的基础上,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大胆引进义齿生产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真正做到适时工学结合,“教、学、练、做”一体,共同培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首先必须建设并完善实验实训基地.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拥有口腔技工综合实验室、烤瓷室、铸造室、金属处理室、石膏房等五个按国际化标准设计的专业实验室,一个校内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中已配备有国内先进的电脑摄像操作平台、烤瓷炉、铸造机、喷砂机、去蜡炉、石膏修模机、树脂打磨抛光机等口腔技工专业设备和一系列相关工具和材料,满足了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学生与专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更加自觉主动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素质[1].为此,我们在原有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引进本地区义齿生产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利用义齿生产企业的技师开展实践教学,搭建了学习-工作-学习的互动平台,探索课堂与工作地点的一体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零距离对接;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优秀技能型人才并利用科研优势帮助企业发展,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在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结合专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按工学结合、生产流程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1)根据岗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在企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专业基础课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了牙体形态学内容,加大实验课比重,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2)按照生产流程,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自编一套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的《义齿制作工艺技术》教材,增加实践时数,学中练、练中学,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3)按照岗位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生产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4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量化实践考核标准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生产技能实训三个方面.

4.1优化实践教学模式(1)我们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均放在实训室进行,利用多媒体教学、录像、实物教具和视频展台结合,讲解、示教、企业见习、学生操作同步进行,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摄录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用于教学中,不断更新书本知识,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培养实用型人才;(2)开放实验室,应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与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习各项操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鼓励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3)在单项实验操作练习过关后,分组进入生产实训基地相应岗位,在企业技师指导下,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优势,以企业生产的方式用临床患者的模型进行车间同步实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实现与行业零距离对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经过“教、学、练、做”适时训练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就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适应义齿加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具有较强的岗位竞争力;(4)多渠道的实践锻炼.校内每年举办一届“口腔工艺技术技能大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技能操作大赛,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卫生部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培训及操作考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2量化实践考核标准(1)与企业合作,联合制定标准化作业程序并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优化实践操作过程,建立实践项目的量化考核标准,形成校内实验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质量标准的实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建立“理论+技能”的考核模式,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制定技能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实践考核的比重(占总成绩的50%以上),并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期末和毕业成绩;(3)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考核形式,既有对实验作品的总体考核,也可对单一实验步骤的考核;既可针对基本实践内容的考核,也可有提高操作技能的进阶考核和生产实训的厂方考核,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重视.

5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凭借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还应体现在职业技能中所蕴含的知识含量、智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上.没有这些支撑,高技能人才就难以成为技术工人的核心骨干,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难以完成创造性活动以及从事管理实践等智力含量高的工作[2].学生频繁进入校内的企业实践,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在企业员工身上,切实体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作责任心及团队精神,在学会做事的同时更学会做人,他们在顶岗实习前不仅掌握了专业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日后较快成为企业骨干奠定了基础.

篇5

关键词:中职 车削 《机械制造基础》

我校中职机电专业的学生是在二年级时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学生们一年级时已学习了基础理论课,在此基础上再着重学习专业课程,并对机械领域的知识范围有个简单广泛的认识。本课程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的教学难度也颇大,如何从中提出重点知识,有的放矢的向学生授课,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思索的问题,在教学时也反复实践,现以课程中“车削加工”的章节内容,简单谈谈自己的教学与教法的点点看法。

车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业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加工方法。车削加工的范围很广,就其基本内容来说,有车外圆、车端面、断槽和车槽、钻中心孔、车孔、铰孔、车螺纹、车圆锥、车成形面、滚花和车螺纹等知识。同时车工技能也是我校机械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操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车削加工相关的理论知识,为车工技能实训打好基础,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衔接。

中职学生进校时,基础知识普遍都比较差,语文和数学的基础均不扎实,因此,在他们一年级时开设了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也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石。要把一个没有任何专业技术基础、从没有接触生产的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职的短短几年学习,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一个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磨炼过程。那么如何与学生配合好,顺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实训操作时能运用好知识点,就必须要严格、认真地把握好教学工作中的几个基本环节:课前准备(备课)、课堂授课、课后辅导及学生的作业及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积极探索,总结以下几个重要教学阶段:

一.初识阶段――――专业技能的认知过程

我校在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已经陆续安排学生进行了为期2周的车工技能实训。目的是在学生接触生硬的理论知识前、在学生对机械专业彷徨、不知所措前,形象感性的向学生展示车工的基本操作,打消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恐惧感。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看见机床的结构,近距离地观看实训教师车削零件的整个过程,并能简单的动手操作机床,这些过程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然,在这一阶段,学生只需认知车削的基本过程,重点向学生强调安全操作的具体事项,规范学生在车间的行为规范(以工厂准车间要求),着统一工服、女生必须戴工服帽、不准在车间打闹等等。简单了解车床的结构和车床的横向、纵向及斜向进给操作。初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为后续理论课程做好铺垫。

二.打好基础阶段――――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

经过初识车床阶段,学生只知道如何简单操作车床,但并不明白车床是如何运转的,零件又是如何被切削的。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就该认真、仔细、并有所侧重点的向学生讲解车削加工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知识过程中,学生对于空洞的知识点,枯燥的概念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零件模型、形象的挂图、多媒体视频、工厂实际加工零件视频等方式,形象的向学生讲解所学的内容。如在讲解“车刀”内容时,可将实训车间的不同类型车刀带进课堂,边演示边讲解,使学生很容易的区别45°外圆车刀、90°偏刀、切断刀、螺纹车刀;在讲解“刀具角度”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观看刀具角度的三维动画,形象的看清楚了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的位置关系,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讲解“车床的分类”内容时,若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有哪些类型,学生只会当时记得,过段时间就忘了,毫无印象。于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卧式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自动车床及数控车床等,并着重对卧式车床和立式车床进行对比,播放各自车床操作的简单视频,使学生进行对比归纳,形象的记清楚了各自加工的特点。

在一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花大量的时间做好课前准备,制作简单的动画,搜寻相关的视频资料,从中筛选简单易懂的资料。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能认真、有兴趣的学习知识,不断提高上课的课堂质量。

三.强化阶段――――理论联系实际过程

在理论知识学习到一定阶段后,教学中应再次安排相应的车工操作实训。本次实训就不是简单的认知过程,而是在有理论知识的依托下,加大难度,练习基本车削操作,如车外圆、车端面、车台阶轴、切槽、车圆锥面等。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后程时还可追加练习车削螺纹、车削成形面等项目。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应学会将理论知识联系实操,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此阶段也应跟班考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做好知识点的补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单板的课堂讲授式教法,多尝试新方法,新手段,尤其是专业课程,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专业课程实训紧密联系,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才能与学生共学习,共长进。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马幼祥主编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教育实践,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下面仅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做些初步探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数控技术应用知识,能够从事模具加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模与锻模设计等工作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毕业生既要掌握专科层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够在毕业后立即上岗工作。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交叉、渗透、补充、促进,并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此外,实践教学应遵循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从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

应当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来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由五种类型的实践环节构成,分别是:基本技能实践、实验、专业技术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

(一)基本技能实践

基本技能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技能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动手能力;(2)掌握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3)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技能实践包括机械加工实训、钳工实训、信息处理实训及热加工实训等项目。其中,机械加工、钳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生产现场常用量具的使用,常用刀具的使用,常用机械拆装工具的使用,常用设备的操作等。信息处理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本实训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水平。热加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了解热加工(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

实验是配合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对理论教学有感性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消化、理解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性能;(3)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其中,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控制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设备》、《冷冲压模具及设备》、《模具CAD/CAM》、《塑料模具及设备》等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

综合性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探索问题的规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新问题。

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步骤。此类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在这一实践环节中,应当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一般来说,应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结合进行,个别实验可以单独设课或以专用周的形式进行。

(三)专业技术实践

专业技术实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能力训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独立工作能力。专业技术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及实践专用周等。

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相关内容设计的能力。

实践专用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是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学生应树立现场生产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迎接挑战、努力进取的勇气,从而完成就业前的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践包括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岗位实训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这是全部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所规定的设计任务,收集资料、思考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有关模具设计、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使学生受到技术员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设计计算、分析问题、查阅资料、绘图、文字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及身心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奋斗方向;只有具备良好的劳动素质,才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为将来从事艰苦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在竞争中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挫折,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发扬协作精神,激发创作精神。

社会实践包括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理解为三个阶段和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共同构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块。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信息处理实训、钳工实训、热加工实训及机械加工实训等;第二阶段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如冷冲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模具CAD/CAM技术与应用实训,模具数控加工实训等,要求学生最终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第三阶段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既打下较好的文化基础,又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真正成为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

设计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绘图、计算、查阅资料和文字表达能力,由计算机绘图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冷冲压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组成。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传统生产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维护与检测的能力,由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岗位实训等组成。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机械制造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及维护的能力,由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模具CAD/CAM实训等组成。

关键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由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打工)等环节组成。

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总周数126周,实践教学周数为57周,占总周数的46%。在实践教学周的57周中,基本技能实践13周,占23%,专业技术实践20周,占35%,综合实践12周,占21%,社会实践12周,占21%。此外,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各门课程实验共计154学时,约折合成5个实践周,未计入实践教学总周数。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在岗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下厂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训室改革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体制,相关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权下放到教研室,实行系、教研室二级管理,课余时间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和开展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和总结的能力,进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平时考查,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实习日记、设计图纸、说明书等进行综合考查。考核可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操作等方式。在信息处理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械CAD/CAM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践教学环节成绩一般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参考文献

篇7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为学院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技术研讨和交流;也有利于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院校之间和校企之间等各方面合作的稳定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办学水平,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的成效

1.转变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使石油工程实训基地达到了实训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目标。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与生产一线一致的专业技能,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也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发生了质的转变。把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搬到基地讲授。结合实物,结合生产过程,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学边练,讲练一体,工学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把过去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实训课程。把实训课程内容和学生职业资格培训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2011年开始,在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在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立项,结合石油类专业在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的学习性实习情况,按照该课题运作模式进行实践。代表该模式实施成果之一的课题研究,已于2014年12月结题并通过验收。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26人次教师下厂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共24人次取得国家承认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石油工程教研室还从企业聘请了15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都具备了“双师”教师资格。2014年,石油工程教研室新引进了2名油气田开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学院工作,增强了专业师资力量。

3.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利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对“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多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教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在上级有关部门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如,《“采油工程”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基于采集输技术系统的采气工程课程开发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验收。其中,部分项目还在华北油田公司和学院获奖。近几年,专业教师参与和主编了《油水井生产与管理》、《钻井液的配制及处理》等教材34部,发表了《钻井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发挥行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建设石油高职学习型教研室》等65篇学术论文,建成1门天津市精品课,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其中,“采油工程”成为2013年天津市精品资源共享课。

4.推动了职业技能竞赛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天津市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实训基地,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海蓝科技石油杯”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参赛856人次。依托实训基地,通过修改完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满足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地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将“双证书”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为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近3年,共计2000余人次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通过训练考核,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石油工程实训基地成为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采气工等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考点。

5.促进了校企合作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成后,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社会化培训。近三年,完成了渤海钻探工程公司364名钻井操作工岗前培训任务,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5名学生的实训任务,为华北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集输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培训,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压力管理钻井技术研究”PWD工具井下试验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和对兄弟学校开放共享,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

三、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1.项目建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前,学院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合基地现有条件,未来几年石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及预测,以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等,项目组一致认为,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项目建设依据天津市、华北油田公司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瞄准专业领域一流水平,以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职教与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增强职业教育辐射、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努力打造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石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及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以及石油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共享型和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2.项目建设中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学院专门成立了由教学主管院长任组长,实训部、教务处、教学系和教研室人员等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组织机构。同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教务处负责总体教学组织安排与协调,实训部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系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培训、实践技能鉴定、设备维护、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工作。严格遵照学院《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经费的有效使用。依据《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程序》和《贵重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购置、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条例,以及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等,进行实训环境管理,制定设备操作管理规程,完善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并按期完成。2013年5月,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纪委和使用单位等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未发现质量问题,基本符合标书和使用要求。在实训设备运行中,建立健全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台账,编制了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开发了实训项目,编写了实训指导书等。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仪器设备技术文件建设,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3.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参照企业化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邀请油田企业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基地实训计划的制订或修订工作。通过职业分析,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符合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实训基地设备的整体布局,到设备间距方位;从设备质量的精度要求,到标语制度的完善,都与石油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从而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完成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效地保证了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的要求。

4.注重发挥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基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还要为学院其他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石油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明确各共享单位(主要包括学院、油田企业、其他石油高职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已初步成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油田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四、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创造亮点

目前,学院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石油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建设资金资助。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进行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作为一所示范性院校,必须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实训基地就是示范性院校的闪光点,是可示范的内容。这是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是可以学习和借鉴并具有推广价值的。

2.打造特色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不但要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发展,而且还肩负着传播和引领石油文化,弘扬石油精神的光荣使命。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石油精神在学校发扬光大,并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3.创造经验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亮点,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瞄准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大实训基地人力、财力投入,不断推进改革,在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训管理、培训服务、产学合作,以及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体系等若干方面形成了改革驱动成果和可学习推广的经验。

4.铸造品牌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04年,经历了10年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在较长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特色,已成为一个品牌。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学院“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大到企业实训基地、校级实训基地,或者小到系级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均努力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品牌。

5.扩大影响

篇8

例如,在讲到金属材料及其力学性能时,笔者举一个现实性、学生感兴趣的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实例,即现在的“辽宁舰”。该舰最初由苏联时期黑海造船厂设计建造,随着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建造工作停止。1999年,乌克兰与澳门一家“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购买“瓦良格”号航母的理由是,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经过重重困难终于抵达航行的终点——中国大连港口。首先专家对它进行反测绘,测量船体使用材料、钢材、抗打击能力即冲击韧性。紧接着笔者引入新课,金属材料加工首先要合理选材,在选材中不断创新,而且世界各国都在科学研究新型材料,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对此学生乐于接受。举例教学,办法简单,能马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生活,收集素材,以便在教学中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到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时,为什么电动机机芯用纯金属、纯铁丝、纯铜丝而不用合金?为什么家用厨房小铲要木质手柄?在制定各类热加工工艺(焊接、铸造、锻造和热处理)时,必须考虑材料的导热性,以防止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开裂;在铺设钢轨时,在两根钢轨衔接处应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使钢轨在长度方向有膨胀的余地;在测量工件的尺寸时,也要注意热膨胀的因素,以减小测量误差;对精密仪器或机械零件,线膨胀系数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另外,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但还有特殊情况。学生听到这里,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笔者不急于讲答案,而是话锋一转,且听以后分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由于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分析这一原本枯燥的课题逐渐产生欲探讨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又前进了一步。

三、小故事,大启发

在讲到冲击韧性试样时,为什么把它做成缺口形状?引用北大教授张学政讲到应力集中时,先讲一个小故事:过去山村老百姓敲锣时,锣出现裂纹,为了防止裂纹蔓延,两边各凿一个孔,使其延缓过度,这样几十年后原样不变。接着讲述原理:一块布一拉,这个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但是当你剪个口再拉,应力马上就集中在这个刀口呈指数函数增加成千倍、万倍地增加。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产生大的塑性变形,最后断裂。所以工程上最可怕的问题是零件内部有裂纹,或者有棱角、尖角的切口,包括外部切口。这样道理浅显易懂,小故事,大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尊重科学并运用科学的意识。

四、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铁碳合金相图讲授: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铁碳合金相图,不同彩色粉笔标出特性点、特性线,然后进行铁碳合金相图多媒体演示课件。这样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形象、直观、明了,便于自主学习,加快记忆,增加学习欲望。

五、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讲过碳素钢、合金钢、硬质合金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实习应用的刀具、量具,哪些是碳素钢?哪些是合金钢?哪种类型的硬质合金?牌号各是什么?热处理如何?学生实习课时带着任务寻找不同刀具、量具,归纳总结。最后课堂上,笔者会评价总结,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突破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是理论的附属品的传统教育理念,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它以理论传授、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协作讨论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六、小结

篇9

【关键词】铸铁;焊条电弧焊;工艺;应用

中职焊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焊接专业课“焊工工艺学”时,必然会学到 “铸铁的焊补”这一章的内容。而在中职学校教学的实训课上,几乎都没有安排铸铁焊补的实操练习,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都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这就给教师“如何讲授铸铁的焊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总结得出:在讲授“铸铁的焊补”一章内容时,一要降低理论的难度,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则的理解为辅, 二要重点突出实用性,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通过铸铁焊补实例的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整个焊补的过程,提高学生对铸铁焊补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授:

1.从讲授“铸铁焊接的应用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入手,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

铸铁是含碳量在2.11%--6.69%的铁碳合金。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广泛地用于制造:底座、齿轮箱、工作台、汽缸体、齿轮、阀体、活塞、联轴器、轴承座、液压缸等等。因此,铸铁的焊接主要是对各种铸造缺陷或者损坏的铸铁件进行的焊补修复及利用焊接技术生产新的零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铸造缺陷的焊接修复。我国各种铸铁的年产量现约为800万吨,有各种铸造缺陷的铸件约占铸铁年产量的10%-15%,即通常所说的废品率为10%-15%,若这些铸造工件报废,其损失每年高达10亿元以上。采用焊接方法修复这些有缺陷的铸铁件,由于焊接成本低,不仅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及时完成生产任务。

1.2 已损坏的铸铁成品件的焊接修复。由于各种原因,铸铁成品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损坏,出现裂纹等缺陷,使其报废。若要更换新的,价格往往较贵。特别是一些重型铸铁成品件,如锻造设备的铸铁机座一旦使用不当而出现裂纹,就得停止生产,若要更换新的锻造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从订货、运货到安装调试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会造成企业长时间处于停产状态。这方面的损失是巨大的。如新疆建材总厂发泡剂分厂九一年元月三台真空泵全部冻裂,使全厂停产。如到内地去订货,要花几万元资金不说,全厂起码还得停产半年,经用冷焊的方法进行修复,只用了几天便使该厂恢复了生产,节约了大量资金的同时,更为该企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3 零部件的生产。这是指用焊接的方法将铸铁(主要是球墨铸铁)件与铸铁件、各种钢件或有色金属焊接起来而生产出零件。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处于刚起步阶段。如我国山东某厂已用高效离心铸造的大直径球墨铸铁管与一般铸造方法生产的变直径球墨铸铁法兰用焊接方法连接而制成产品。制造中铸铁焊接已成为我国下一步发展铸铁焊接技术的方向。它往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2.从生产中应用最广的铸铁――灰铸铁的可焊性分析入手,探寻灰铸铁焊补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2.1 铸铁的性能及分类:铸铁按照碳在组织中存在的形式不同,主要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

2.1.1 灰铸铁。灰铸铁中的碳,主要以片状石墨的形式分布于铸铁基体中,断面呈暗灰色,故又称灰口铸铁。灰铸铁的强度低,塑性很差,但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吸振性和切削加工性,并且成本低,故是工业上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铸铁。

2.1.2 白口铸铁:白口铸铁的碳以渗碳体(同学们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学习了渗碳体的相关内容)形式存在于金属中,断面呈银白色,故称白口铸铁。其性质硬而脆,冷加工、热加工和切削加工都很困难,工业上应用极少。

2.1.3 可锻铸铁:碳以团絮状分布的铸铁称为可锻铸铁。可锻铸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并有一定的塑性变形的能力,因而得名可锻铸铁,但实际上并不能够锻造。

2.1.4 球墨铸铁:碳以球状分布的铸铁称为球墨铸铁。球墨铸铁的强度接近于碳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并能通过热处理提高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机械制造业中。

2.2 灰铸铁的焊接性:灰口铸铁目前常以铸件的形式运用于生产,由于铸造工艺的特点,铸件往往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缺陷,在生产现场中也有各种原因而损坏的铸件。灰铸铁的焊接实际上就是对存有缺陷或者损坏的铸件进行补焊。灰铸铁由于含碳量高、杂质多、强度低、塑性差,所以,焊接性差,在焊接中易产生白口组织和裂纹等缺陷。

白口组织:灰铸铁中的碳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是一种硬而脆,塑性几乎为零的组织。焊缝中及焊缝周围的热影响区一旦产生白口组织,在焊接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极易造成裂纹,从而导致焊接工件的报废。

裂纹:是一种危害最大的焊接缺陷。裂纹不仅降低接头的强度,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使结构断裂破坏。

另外,由于被焊工件的多样性、化学成分及金相组织的差异,铸件厚度及形状的不同,产生缺陷的位置不同、工作介质的腐蚀状况不同等等因素的影响,均给焊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那么,如何进行灰铸铁的焊补?

3.以最常用的焊条电弧焊的方法来讲解灰铸铁焊补的具体方法和工艺措施

灰铸铁焊补方法主要应根据铸件大小、焊补处情况、刚度大小及焊后的要求(如:加工要求、致密性、颜色等)来选择。常用的是焊条电弧焊和气焊,有时也采用CO2气体保护焊、钎焊或电渣焊。主要给同学们介绍:焊条电弧焊补焊灰铸铁的方法和工艺措施。

根据焊件在焊接前是否预热,焊条电弧焊可分为冷焊、半热焊(预热温度在300―400℃)和热焊(预热温度在600―700℃)三种方法。

焊条电弧焊焊补铸铁时,一般采用铸铁焊条,如:EZC型号(Z208、Z408)等。但焊补要求不高,刚度不大的非加工面也可用碳钢焊条,如:E4303、E5015等。

3.1 热焊法:热焊法是焊接前将焊件全部或局部加热到600―700℃,并在焊接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焊后在炉中缓冷的焊接方法。用热焊法时,焊件冷却缓慢,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消除白口组织,减少应力,防止产生裂纹。但热焊法成本高、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焊接时劳动条件差,因此应尽量少用。只有当缺陷被四周刚度大的部位所包围,在焊接时不能自由热胀冷缩,用冷焊易造成裂纹的焊件才采用热焊。热焊时常用的铸铁焊条型号是EZC(Z208、Z408)。热焊的工艺特点是采用大电流(焊接电流值可达焊条直径的50倍),连续焊,焊后保温缓冷。

3.2 冷焊法:冷焊法是指焊件在焊前不预热,焊接过程中也不辅助加热的一种方法,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焊补生产率,降低焊补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焊件因预热时受热不均匀而产生的变形和焊件已加工面的氧化。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冷焊法。目前冷焊法正在我国推广使用,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冷焊法在焊接后因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很大,极易形成白口组织。此外,因焊件受热不均匀,常形成较大的内应力,会造成裂纹。目前铸铁冷焊常采用异质焊接材料,如:纯镍铸铁焊条EZNi(Z308)、镍铁铸铁焊条EZNiFe(Z408)、普通低碳钢焊条等来获得非铸铁焊缝组织(如钢焊缝、有色金属焊缝等)。

异质焊接材料电弧冷焊工艺要点是:

3.2.1 采用细焊条、小电流、快速焊接,以减少铸铁母材在焊缝中的融合比,降低焊缝中碳、硫的含量。同时减少了焊接热输入,减少焊接应力,防止裂纹。由于电流小,热影响区窄,使半熔化区的白口铸铁组织层变薄,有利于加工。

3.2.2 采用短段焊、断续焊、分散焊、分段退焊等,并在每焊10―15mm左右长度后,立即用小锤迅速锤击焊缝,待焊缝冷却到不烫手(大约50―60℃)时,再焊下一道,以减少焊接应力,防止裂纹。

3.2.3 坡口较大时,应采用多层焊,后层焊缝对前层焊缝和热影响有热处理的作用,可使接头平均硬度降低。但多层焊时焊缝收缩应力较大,易产生剥离性裂纹,因此应注意合理安排焊接顺序。

3.3 半热焊法。半热焊法是焊接前将焊件预热到300―400℃时进行焊补的一种方法。该法介于冷焊法与热焊法之间,常用于刚度不大的小结构件的焊补。

4.列举焊条电弧焊冷焊法、热焊法在典型工件焊补过程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举实例:液压缸补焊

4.1 液压缸补焊存在的困难:

4.1.1 可焊性差:材料为HT250,其碳当量均为0.6%以上。同时,液压缸体积大,冷却速度快,焊接过程很容易出现淬硬组织,导致裂纹,,所以必须采取预热和焊后高温回火措施。但实际上,液压缸变形受到限制,实现理想的工艺措施是很困难的。

(复习内容:碳当量――是根据钢材的化学成分,粗略判断焊接时产生裂纹倾向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当碳当量<时,钢材淬硬倾向不明显,可焊性良好,焊接时不必预热。当碳当量=0.4%―0.6%时,钢材的淬硬倾向逐渐明显,可焊性有限,需按工件的冷却条件适当的预热,进行控制线能量等工艺措施。当碳当量>0.6%时,淬硬倾向严重,属于较难焊的材料,需采取较高的预热温度和严格的工艺措施。

4.1.2 要求变形小:液压缸精加工后变形总挠度不得超过0.5mm,由于液压缸几何尺寸复杂,刚度大,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引起的残余应力也大,加工冷却速度快,容易形成淬硬组织,这就是液压缸补焊的主要困难。

4.1.3 焊缝金属性能要求高:液压缸是在高应力下工作的,并经常受到频繁启动和停机的交变应力作用,因此,要求焊缝金属必须具备一定的耐疲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组织的稳定性。所以,一定要选择相应的优质焊条。

4.2 液压缸补焊的工艺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4.2.1 热焊法:同种材料的焊接,常选用型号是EZC(Z208、Z408)焊条。按灰铸铁焊接工艺要求进行预热和焊后缓冷。

热焊法工艺复杂,变形量大,但焊接材料和液压缸相同,焊后组织稳定,运行可靠。

4.2.2 冷焊法:异种材料的焊接,常选用纯镍铸铁焊条EZNi(Z308)、镍铁铸铁焊条EZNiFe(Z408),进行低温预热。

冷焊法工艺简单,考虑到液压缸材料可进行低温预热,采用塑性好的纯镍铸铁焊条EZNi(Z308)、镍铁铸铁焊条EZNiFe(Z408)。

4.3 液压缸的热焊:

4.3.1 焊前准备:

①查清裂纹的起端和尾端,对裂缝及周围进行除油清洗。除油的方法可用丙酮清洗,钢丝刷等刷净,也可用气焊火焰分段加热,烧尽油污至不冒烟为止,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400℃,否则会引起裂纹。

②坡口的准备:开坡口前先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然后用扁铲,角向砂轮将坡口加工成单边V型或U型,U型坡口可减少焊缝处的熔合比,应尽量采用U型坡口。坡口表面应平整光滑,坡口的大小可根据被焊工件的厚度决定,在能满足强度要求和操作方便的前提下,坡口选择越窄越好。坡口形状要保证便于焊补及减少焊件的熔化量.

③进行预热:对液压缸进行整体预热,采用工频感应加热法可做到升温缓慢,加热均匀,不至因预热引起附加热应力和变形。根据计算和经验,预热温度在250―350℃之间为宜,过高则会引起液压缸的变形,过低如低于250℃会产生淬硬组织,可能要引起裂纹。对于液压缸的边缘部位,如感应加热温度偏低时,可用火焰和电炉进行局部的辅助加热。

4.3.2 焊接过程及工艺:

①选用Z208或Z408,φ=3.2焊条,I=150―160A电流,第一层做单道焊,直线运条。

②从第二层开始,每焊完一道要及时锤击。用圆头半径为1―1.5mm,宽10mm左右锤头的风铲(风压:2―3公斤/cm2)从中间向两侧各击一次,其方法见下图。

锤击后要立即用G01-150焊炬的中性焰跟踪回火,焰心与焊道保持3mmm左右,沿焊道宽度来回摆动,加热时间为焊接时间的三倍,直至焊道表面呈亮红色为止(约900―1000℃左右)。通过跟踪回火,可以达到缓冷和改善接头组织的目的。接着继续进行施焊,形成施焊―锤击―回火―焊下一道的工序,要求衔接紧凑直至填满坡口为止。

③为了防止焊缝收缩应力引起变形,每层应先焊坡口两侧,后焊中间焊道,见下图。

全部焊完后用石棉灰覆盖进行300℃三小时的保温,防止裂纹,最后拆除保温层空冷。

4.4 液压缸的冷焊:

4.4.1 焊前准备:①、②同热焊。

4.4.2 焊接过程及工艺:

①选用塑性好的纯镍铸铁焊条EZNi(Z308)、镍铁铸铁焊条EZNiFe(Z408)。φ=3.2焊条,小电流I=90―100A、快速焊接。从坡口根部开始单道施焊,也可以敷焊两层,待敷焊层焊完后,需用低倍放大镜仔细检查,认为满意后,再用焊条进行堆焊。

②堆焊工艺要求:采用小直径,小电流进行堆焊,焊道要窄,不做横向摆动,焊接速度要快,间隔时间要长,一定要待焊道冷却后(不烫手)再焊下一道。引弧点和收弧点要错开,要填满熔池,防止裂纹。

4.5 液压缸补焊中防止变形的措施:

4.5.1 为了减少液压缸的变形,补焊时应尽量减少坡口和控制焊接热规范。

4.5.2 缺陷距液压缸截面重心较远或集中于重心同一侧时,可不焊的应尽量不焊,对于缺陷位于液压缸重心两侧或接近于重心轴时,可以适当地多焊或对称焊,以利于控制变形。

4.5.3 补焊量较大时,必须事先估计出变形趋势加以预防,如:进行残余变形概算,进行加固等。

4.5.4 为了减少变形,对同时有很多裂纹的液压缸,则应先焊最大的裂纹,使其有伸缩的可能,再对称的补焊相应的裂纹。对于小裂纹,深度一般不超过壁厚10―15%的可以不焊,要磨掉,但需磨成圆滑状以防应力集中。

4.5.5 为防止变形,在有条件时,尽量开双面坡口,即减少填充金属量,又容易控制变形。

4.5.6 在确保强度的情况下,为减少变形,可以酌情不焊满坡口。

4.5.7 尽量提倡冷焊工艺方法。

篇10

一、建设中职特色的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里居于顶层和首位的,决定着其他文化的核心和内涵。我校在充分挖掘、总结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眼于学校未来的持续发展,修订形成了以“立责树人”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系,强化责任教育,让师生员工铭责、立责、履责,既能做到自我负责,使自己安处于天地之间,又有利于他们的意识和行为的展示,更具有“世界因我而精彩”的价值追求。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知感恩、怀责任、择善行的高技能人才”,凸显了职业教育的使命。学校对校训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确定为“自强不息、铭责致远”,既继承了建校初期和发展困难时期形成的自我奋斗、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又拓展了校训的外延。只有这样具备坚定的责任意识才会使人生之路、事业之路行以致远。校风修订为“弘毅图强、和融共进”,让师生切知只有“弘毅”之人,拥有“图强”之心、“和而不同”的风范,才会汇聚民心、民力,实现宏大的目标。我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文化引领、内涵发展、技能强校、产教融合、形成特色、铸造品牌”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培育高技能人才、建设师生幸福家园、争创一流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愿景。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创新、丰富和发展,坚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本,弘扬了新时代的价值追求,铸就了不断超越的魂魄。

二、建设中职特色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有形的规章制度、章程条例、规范要求等,当这些成为师生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的习惯时,制度就上升为制度文化。中职学校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与普通中学大不相同,所以制度文化建设也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首先是学校的组织机构往往要设立招生就业、实习实训、技能培训等机构,以此全面实现办学功能。或者根据开设的专业设立校中校或专业教研室,降低管理重心,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专家的作用,促进专业发展。其次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制度。内涵式发展的要义和精髓是学校人才的建设,中职学校必须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进行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有“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制度。在树立师生先进典型时,更要通过岗位贡献评比或技能大赛的形式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宣传,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的良好风尚。我校设置的“月度人物奖”重点表彰那些在某个月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使得很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一定突出表现的教职员工走进了校园的公众视野,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认可。中职学校的管理制度要确保学生接受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社会及岗位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和训练,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成为管理队伍、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既定的学校制度文化影响着人们对新价值观的选择,进而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

三、建设中职特色的物质文化

学校的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员工创造各种物质设施和产品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学校的建筑、环境、宣传形象及设计、校徽、校服等都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师生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我校根据精神文化的要求,大力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努力打造“一墙一品、一楼一景、一班一特色”的校园景观,整体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功能齐全、安全有序,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同时,学校大力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进行了 “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体系”“大国工匠”“世界技能大赛人才榜”“优秀毕业生”“专业发展”“笑脸文化”“最美职教生”“月度人物”“幸福家园”“班级风采”“体育与健康”等16个系列文化墙的设计布置,制作57块宣传橱窗展现师生风采,加强了班级文化、走廊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的建设等。校园内特色鲜明、大气高雅、优美和谐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洋溢着职教师生的自信,展现了职教的魅力。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激励鼓舞,丰富了文化底蕴,提高了艺术品位,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情操。

四、建设中职特色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主要指的是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交往方式、行为规范、典礼仪式、文化传播、内部与外部的公共关系、师生员工的社会实践以及校内外其他各种活动等。学校行为文化建设首先是领导干部队伍的行为文化建设。我校通过工作承诺述职、满意度民意测评等形式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制度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素质能力,在工作中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成就人,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二是教师的行为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自我发展观,提升思想境界、人文修养、专业水平等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增强敬业奉献意识,形成进取、合作、探索、创新的工作行为文化和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师德行为文化。三是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要通过教育管理、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形式建立起勤奋、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文化行为;建立怀责任、知感恩、择善行、文明友善的交往文化行为。

五、建设中职特色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