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19:2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控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20年10月5日至10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深圳风向标的专家老师们关于1+X证书培训考核设备汽车制动系统及电控悬架系统试验台架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到电控悬架系统、制动系统方面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到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一站式实训系统,现将这几天的培训收获总结如下:
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为汽车制动系统试验台架培训;第二个项目为汽车电控悬架系统试验台架的培训;第三个项目为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一站式实训系统。
5号上午,受邀专家首先讲解了汽车电控悬架系统结构、原理;示范了汽车电控悬架平台操作使用;示范了汽车电控悬架平台设故考核系统使用。
5号下午,受邀专家依次进行了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一站式实训系统布线连接、调试培训;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一站式实训系统设故考核系统培训;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一站式实训系统维护培训。
篇2
关键词:汽车电器;实训;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40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尤其是小型家庭汽车已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同时,汽车行业的电控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现代汽车的电控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使得人们对汽车的用途发生了变化,汽车不仅仅是人们的代步工具,同时也具有了娱乐等多种功能。
面对汽车的社会化普及和汽车电控化的出现,部分高校的汽车实训教学不只限于对汽车专业学生开设,同时也延伸到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但目前教学的单一、枯燥等问题制约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实践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主要探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1 汽车电器实训课程特点
1.1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特点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通常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练习部分,汽车电器课程本身理论较抽象、线路繁杂众多,对各系统的总体感性认知和理论分析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因此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熟悉各电器系统、整车电路,并经过反复实践操作,才能领悟其中的原理。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学校不会安排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实践,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将理论有侧重点的浓缩讲解,并通过易于理解的实践形式去快速吸收相应知识。
1.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都为汽车专业学生开设的,只有少数学校在探索着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认知型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并且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中全国相关院校都采用购置或自制实验台、示教板或教学车辆等形式进行,设备昂贵,同时,这种教学专业性太强,不适合普及性教育。
除了教学硬件各院校投入不同外,从事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也制约了教学的发展。
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改革方向
针对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自2006年起结合学生认知性实训需求自行研制了汽车电器实训台,并结合硬件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1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自行研制的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原理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必须了解控制原理和看懂原理图方可进行正确连线。从实习学生掌握知识角度看,此实训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桑塔纳2000的汽车电器为模型,综合了点火开关、照明、信号、刮水/洗涤、电动后视镜、车门玻璃升降、电喇叭等电路的接线训练。电路的元器件以汽车电器规范的符号形式,展现在实训台的接线面板上,各元器件的引脚都引入到插座。在汽车电路中搭铁线(接地线或31号线)为蓄电池的负极,分布在汽车全身,所以,有些元器件只引出单脚插座,另一脚已经接在车身上。有些引脚的标志,就是根据我国制定的新《汽车电器接线柱标志》。
除实训台外教学中还配备了相应器件的实物,方便教师讲课过程中的示范和增加学生的兴趣。
2.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大多汽车实训练习都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实践,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相应理论课,在实训中兼顾理论讲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汽车电器实训模块化教学
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各专业学生侧重点不同,在实训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汽车电器实训课程分为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与仪表系统和辅助系统等六大模块。根据专业不同各模块讲解的侧重点各异,但对于认知性实训教学,该实训以电路连接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兼顾系统功能介绍和主要元器件介绍。
2) 采用电教化教学手段
枯燥、生硬的理论讲解后减少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为了能将理论讲解的更加形象生动和深入浅出,我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将难于理解的部分用图表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理论结合实物讲解
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理论讲解中配合实物,能够增加直观性,例如:讲到起动系统时,火花塞的工作原理尽管配合动画仿真讲解但是从工作过程讲解,学生并不了解实物的结构,此时,教师将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其自己观察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4) 讲解、示范、总结相辅相成
教师的讲解是教学中老师传授知识的必要途径,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强调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增加学生的自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且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操作结束老师对该项目进行总结,给学生更正时间,通过教-练-改-教的方式能提高实训效果,学生掌握的也更好。
5) 实训考核的科学性
实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体系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老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学习态度、纪律性、安全意识、节约意识等,并做相应记录,练习结束后老师规定题目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考核,并且分配考核指标准这项目所占比例,最后得出考核总成绩。
6)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教材建设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要求实训指导老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讲解、示范、指导等操作过程,这就需要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职称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3 结束语
汽车电器实训在非专业院校进行教学,是目前少数学校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学生与时俱进更新实训内容的必要过程,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学生实训中的改革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实训课之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应理论选修课等,因此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模式改革还需大家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徐长英,杨作文.汽车电器实训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35.
[2] 蒋璐璐,骆美富.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开放式实训教学的他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4):57-59.
篇3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重组;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自专业设置之前,就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论证工作,构建了以适应汽车后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结构。课程分为四大部分:通识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知识模块。在几年来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政策指引下,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一、重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布局
随着本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实验实训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实践论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重组。
1.开设了《汽车概论综合课》。《汽车概论综合课》由原来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汽车概论》理论课和《汽车认识实习》实训课合并而成。整个课程包括四个部分,全课程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每班级两周集中授课,实行全年级滚动式教学,设在实训楼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弊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改革后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教师主讲和穿插《汽车百年》大型纪实视频播放,使学生在了解汽车历史的同时也培养起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为汽车行驶原理与汽车总体结构。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及时穿插发动机装拆、汽车整车认识实训、底盘四大系统认识实训和汽车电器认识实训,使学生对整车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安全驾驶和汽车销售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讲解、汽车试驾操作和校外4S店参观实训穿行,丰富了课堂形式,寓教于乐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四部分包括汽车运动,汽车展会等汽车边缘性文化,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讲解和汽车娱乐视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汽车文化知识。
2.开设了学时为三周的《专业岗位认知》实训课,取消原来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由于各地区对汽车驾照的考试实行了区域性管理,使得原课程体系里的学时为四周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的进行受到限制。并且,驾驶考证在一个月内很难全部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取消了学生在校考试驾照的课程,让学生寒暑假在家就近考取驾照。
《专业岗位认知》分三个部分:第一周为汽车整车维护和保养,一个班由两个实训老师带,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以全校汽车为服务对象,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在一周内集中强化学习,进而掌握汽车维护和保养的全程知识和技术;第二周为发动机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三周为底盘和电器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二第三周实训课均分别由两位具有多年实训经验的高级技师指导,同年级各班滚动进行。
3.组合开设《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理实一体化课程。由原来《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课》合并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在二年级第四学期开课,设在实训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发动机电控实训室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室进行,整个课程学时三周,有主辅两位教师任课,采用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全年级实行滚动式教学。
二、创新课程设计,改进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体现“三创新”的特点。(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和思路进行课程开发。(2)创新学习情境构建,以汽车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3)创新学习情境内涵,充分体现学习情境开放性和灵活性,部分学习情境教学在企业进行。
2.课程教学体现“三为主”的特色。(1)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即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2)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习工作单引导,让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查,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3)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服务者。
三、调整课程内容,夯实学生专业知识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教学目标,重新设置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了围绕“汽车构造与原理”为主线的六模块《汽车机械基础》校本教材,整个教材分为“汽车材料、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汽车常用零部件、汽车常用机构与传动、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液压和气压传动”六大知识模块,全课程分上下册在一年级全学年开课,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为了较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了平时学习考核占10%,实践能力考核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70%的考核模式,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过关的现象,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拓宽和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改进教学模式,彰显工学结合教学特色
1.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改为《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这6门(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以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模式,采用边理论边实训练习的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调整综合技能课《汽车中级维修工考证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对大学三年专业课程的一个全面总结和提高。本实训课程内容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大部分。严格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汽车维修工(中级)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通过汽车维修工考证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水平,并考取资格证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为:理论和实训课时比例为1∶1.5,总学时为4周:前两周在校内实习厂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系统强化学习;第三周为以进口日本朗逸车整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教学实训为内容进行综合检测技能培训;第四周为校外实习厂实地操作技能培训。
考试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必须达到60分。应知部分为理论考试,从国家汽车维修工(中级)题库中随机抽题成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应会部分为实际动手操作考核,由三人以上的具备汽车维修工考评员资格的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考生分项进行操作考评。
五、结 语
培养高职高专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注意专业内涵建设,适时改进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丰富、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程采取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为社会所需求的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涛.浅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J].辽宁广播大学学报,2010,(4).
[2] 谭克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2011,(15).
篇4
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能力;培养;
一、突出职业能力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16号文中提出,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内容与教学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为;职业教育要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一途径的核心就是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的核心又是课程建设标准的制订与研究[2]。
二、课程标准的建设思路
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建设,是在与国内多家知名汽车企业的订单培养建立起的强大的校企合作平台上,吸收企业一线资深技师、校内专任教师、教育专家等组成课程标准建设委员会,进行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按能力要求构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考核标准。首先根据职业能力目标,对相同范畴的进行归类形成课程,再针对同一范畴的技能与素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学内容,完成内容标准的制订。结合学校的教学与实训条件,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安排教学顺序,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考核标准设计,对师资力量,教材编制,第二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设备工具进行合理规定,完成教与学的指导及考核标准的制订。
三、以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为例构建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定位主要研究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将本门课程纳入专业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思考,并简要说明课程教学特点,较法与学法,进行总体描述。《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利用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引导,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故障排除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与客户交流及评价自我、他人的社会能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及其它教学资源自我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1 课程内容标准的形成过程-《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载体)
汽车各系统的测量与检查修复
(针对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范畴) 1、 接车,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流;
2、 再现故障;
3、 填写派工单;
4、 对故障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查维修资料;
5、 对零部件进行拆装、检修,确定原因;
6、 领料,填写领料单;
7、 排除故障;
8、检查,验收。 1.掌握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进气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2、掌握“问诊”的技巧,能通过与客户交流明确主要工作任务。
3.能根据客户故障现象描述,进行检视和初步检查,必要时进行路试。
4.能正确选用检测仪器、设备工具,能迅速查阅相关维修资料、电路图,为进一步检查和故障诊断作准备。
5.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尾气分析仪和示波器等检测仪器及工具,对汽油电控系统进行检测。
6.能正确分析万用表、尾气分析仪、示波器数值,能分析故障代码含义,能判断动态数据流主要参数、数值是否超出合格范围。
7.能根据初步检查和仪器设备检查的情况,编制《维修计划》。
8.能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分析与判断。
9.掌握汽油电控系统部件测试、系统测试的方法。能按照正确操作规范进行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测试。
10.能根据环保、保险和客户要求,正确处理维修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更换的废旧零部件。 1、 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进排气控制系统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安装位置、检修方法
2、 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查询
3、 对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4、 与客户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5、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6、团队合作与自我展现 1.冷起动困难故障检修;
2.怠速不稳故障检修;
3.加速无力故障检修;
4.排放异味故障检修。
2、能力目标与教学内容标准研究与实践
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阐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具体表述为应用哪些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哪些问题、训练哪些能力、会做什么事情,从而制订出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切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针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这一范畴的工作任务,选择四个最常见,最典型的具体故障检修任务为载体,承载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分析表达能力。
3、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指导是对教与学的指导,其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组织、师资力量配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选择、教学设备与工具配置、第二课堂等几大方面。
教学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评价的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教科书编写建议等。同时要求在易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教师的理解,同时也是引导一种新观念的有效方法。
1) 为保证职业能力的养成,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的教学组织是以“汽车发动机故障(针对电控系统)的诊断与修复”这一真实职业行动为导向来设计的。按照故障的客户委托、故障再现、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订、工作实施,监督评价这一工作流程来完成学习过程的。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要将知识融于对问题的解决中,融于对任务的完成中,学生就在这样的学与做的训练中不知不觉地会学,会做,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养成。
2)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建设标准中
从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 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课程越来越多地通过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因此,把汽车机电维修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建设标准,可以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 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的学生既会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会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融入课堂教学的设计中
教学目标的能否实质性地完成,大家一直以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并没有对学生的态度,学生主导作用的形成,学生的个体促进,环境设备的准备进行标准化的制订,这样学生的主导作用将变成一纸空谈。将教学结构清晰、合理安排有效学习时间、教学内容明确、方法多样性、设计聪明地练习、个体促进、促进学习的氛围、做好准备的环境、深层意义的沟通等几方面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将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4) 第二课堂作为一种有效补充职业能力养成的新的教学形式纳入课程标准
受到授课学时的制约,与任务完成结果没有考核的影响,学生对真正的岗位工作任务还不能够深入理解,这时,第二课程教育将作为一种有效补充职业能力养成的新的教学形式纳入到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中。由业务能力水平较强的教师牵头,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指导,成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周二与周五下午作为活动时间,承接本院老师车辆的清洁、保养、检修与故障咨询活动,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锻炼技能水平与责任感,同时为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进行汽车实训教学系统与教具的开发与研制,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5) 数字化教学资源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理念中,由要学生“学会”变为要学生“会学”。而“会学”就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为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课程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学基本资源、网络课件、模拟实训教学系统、理实一体电子教材、素材库、案例库、习题库、在线测评、在线问答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学习单元的自主学习案例库中,针对性地列出有故障分析、诊断小结的真实企业案例,让学生自己将所学知识与真实案例作对比,从中得到启发,提高教学效果。
4、考核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合理科学的考核标准与考核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满足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需要。课程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量,强调过程考核。大胆采用知识竞赛、技能比武、汽车创意大赛,汽车服务大赛等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能力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提示
1、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实施以点带面,切忌
在示范院建设初期,为了进行教育改革,所有重点专业与专业群的课程都一窝风进行了突出职业能力课程标准的改革。结果发现真正实施的时候,由于观念、师资与实训场地等的限制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力不够,造成了改革效果不明显,以致于对改革失去了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首先对例如省级以上精品课、教学改革课程等教学基础好、教学团队强的课程进行先期试点,以点带面。通过不断地经验总结,提升,再总结再提升,保证课程标准建设重质量、有层次、能突破、达目标地进行[4]。
2、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实施应该有制度保障
学院应将课程标准建设工作作为学院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进行立项管理,课程负责人负责制,严格进行评审考核,明确责任,成立课程标准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与课程标准建设团队,负责课程标准建设的制订、实施、监督等工作。学院在严格考核评审的同时,要承认教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对通过审核的课程标准建设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4]。
总之,经过几年的实践,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职业操守、社会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缩短了学生与就业岗位间的距离。教师的教学观念、执教能力、教学管理能力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号文件
[2]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委发 [2011] 5号文件
[3] 殷浩;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 [J].职教论坛,2010,(32) 44-46
篇5
汽车维修 五环递进 实训技能 教学体系
汽车维修行业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在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培养高层次高技术人才需要的不足进行分析,根据实践经验得出“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首先学会汽车各部件独立系统运行规律,再掌握较复杂系统维修技能,到综合技能掌握。“五环”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
一、“五环递进”式汽车实训体系设计理念
1.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模块设计
在汽车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培养方向:中、高档轿车的检测与维修,第一职业岗位定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原则进行实训教学体系设计。
2.基于“任务载体”的实训内容教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各实训教学环节内容的设计均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
3.体现“课证融合”的实训考核体系实施
“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4.基于“五位一体”的实训教学过程实现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了讲、演、练、评、整五位一体的“五步”教学法。五步法具体内容:
(1)讲,按照企业工作内容标准讲解进行理论讲解。(2)演,对照标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演示。(3)练,围绕标准,学生在实训中心进行模拟练习。(4)评,教师围绕任务工单,结合企业标准,进行评价总结。(5)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作任务完成后要清理场地、整理工具。
二、“五环递进”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成
1.“五环”对应的技能模块构成
2.“五环”对应的实训课程体系设置
3.“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内容
(1)理实一体化的单项技能实训
这一部分主要学习的是汽车各总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检修,如果将这部分的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一下子接受,将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现在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组合教学,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职业规范意识。并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及时得到实践,以实践帮助理解记忆理论知识。比如,汽车发动机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在曲柄连杆机构教学过程中,单独拿一个曲轴、活塞连杆、飞轮、缸体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抽象,现在将整个发动机放到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动手拆开发动机,找到相应部件。通过观察其结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就能很清晰地明白它的功能,了解了这些后再进行具体的检修。掌握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最后形成发动机的整体结构原理、拆装工艺、维修教学。汽车底盘、电器、车身亦是如此。
(2)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维护实训、汽车驾驶实训等,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故障检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其中汽车驾驶实训在假期进行。金工实训主要是钳工技能训练,钳工的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割、钻孔、攻丝、研磨以及基本测量等技能,首先掌握好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掌握好零件的钳工加工及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为之后了解和掌握汽车各零部件的装配与修理打下基础;汽车拆装实训根据汽车的组成部分分成发动机、电器、底盘、车身等四个实训项目。主要通过对整个汽车的拆装,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维护实训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的日常维护进行系统训练;汽车驾驶实训主要让学生能掌握汽车的使用技能。
(3)任务驱动的专项技能实训
专项技能实训是课内实践基础之上的专门化训练模块,也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专项岗位技能,重在培养学生汽车电控系统检修能力。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在发动机实验台架、或是实车上模拟出汽车各种故障现象,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怠速不良、加速不良、不能起动等)进行系统教学。专项技能实训一般是按周进行的模拟仿真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地点多在校内实训车间。车间布置采用实景、实物、突出职业氛围,实训项目全部来自于实际生产任务,体现真题真作。
(4)“双证”融通的综合实训
将汽车检测、维修综合实训与汽车维修工鉴定取证相融合,以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标准作为训练目标,把鉴定的内容分解到各实训项目,并以鉴定成绩作为学生实训成绩,以技能鉴定通过率评价实训效果。“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5)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顶岗实习
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实习即前两年在学校校内完成“五环递进”中前“四环”教学,第三年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学校,对学校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汽车技术;以人为本;实践为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48-02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为汽车维修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维修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对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通过十几年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实施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近年来,在汽车教学中采用了新课程体系,将汽车维修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进行教学: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数的12%;专业基础理论课,占总课时数的15%;专业课,占总课时数的13%;专业实践占总课时数的60%。这样,在汽车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和技能形成的关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上,坚持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践”为重,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搞好理论教学,搭建实践教学新平台
从汽车专业实际情况出发,在汽车理论教学中做到形式多样,化繁为简,营造理论教学新课堂,努力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来组织教学,尽量不在教室里采用黑板+粉笔+图片的形式上课,做到授课形式以实践为主。
1.课堂演示教学和现场操作相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讲解容易搬动的总成、部件的结构和原理时,可将相关的总成、部件如发动机模型、化油器、分电器、活塞连杆组、发电机、机油泵等搬进教室,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做相应的示范操作。在演示教学中允许学生参与操作,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使理论教学得以深化和巩固。这可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真实,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课堂搬到实训室,边讲解边操作:《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对比较大的汽车总成如变速器、主减速器、差速器等,在实训室集中讲授理论知识,挂出结构工作示意图,写出操作的步骤和技术要求,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操作。讲课与操作练习相互交替进行,相互充实,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拆装,对其结构、功能有了彻底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教学,情景交融,形象直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有些总成如循环球式转向器、液压式转向助力装置、气压制动等内部结构复杂、工作原理抽象难懂、工作过程看不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讲课、演示和实训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的一体化、个性化教学,将抽象难懂的工作原理变为实际可操作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建教学新模式,营造实践教学新课堂
根据汽车专业的教学特点,建立实训教学新模式——“四备、四环、三查、五合一”:“四备”即是备项目、备课、备料和备学生。每次实训教学前认真研究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然后制定具体的实训教学内容;备好课和备齐实训所使用的汽车总成、零件、工具、材料、仪器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技能基础的差异,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四环”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四个环节:入门辅导、示范操作、巡回指导、集中小结。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加深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在每次实训的第一节课都进行集中动员,详细介绍实训的要求、目标、任务,并对规范操作、安全措施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实训中,进行有效的示范操作,可以减少学生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时个别示范、分解动作,手把手地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发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学生只是简单模仿,不能觉察自己动作反应的结果,此时需要巡回辅导,逐个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精心、细致、耐心的指导;在每次实训结束时,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实践效果。“三查”即自查、互查、面查。学生完成操作后,指导学生按具体的技术标准、工艺要求进行自查和互查,查出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对所辅导学生的项目进行当面批改、点评,及时反馈,使学生形成对动作技能的深刻体验,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技能。实训完成后,布置学生写好实习报告,促使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进行综合反思,进一步提升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五合一”:一是车间、教室合一,上专业理论课时是在教室,上实训课时是在车间;二是学生、学徒合一,在生产实训时,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生产者,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三是教师、师傅合一,教师既上理论课又上实习课;四是理论与实践合一,学生在实训中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五是育人、创收合一,学生在实训的过程,既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又是校办工厂的工人,实现实习由“消耗型”向“盈利型”的转变,达到育人与创收双丰收。
四、努力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1.学习兴趣的意义。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兴趣就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有动力就会有行动,有动力就不怕学习中的困难,所以汽车技术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兴趣的激发。有人说汽修专业的学生“高财生”和“问题生”多,这些“高财生”和“问题生”对未来失去目标,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我失去信心,所以他们上课就变成了打瞌睡的“特困生”,期末考试就变成了不用出国的“留学生”,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必须采用一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把“要他学”变成“他要学”,培养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只有这样才可以将“高财生”变成真正的“高材生”。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听过的一般会忘记,看过的可能会记得,做过的才会理解,如果“听”、“看”、“做”、“想”都做到了,那样理解才会深刻,如果经历过失败最后又成功了,那样会记忆一辈子。如何通过汽车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这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手段,这也是职业技能的教育目标,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态、心灵、情操、精神、意识、行为习惯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敬业精神、主动意识以及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关爱心,这是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其中的关键字就是“动”,通过“动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学习理论知识和钻研技能,在“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动心”,最终达到“动情”——热爱职业。所以激发兴趣的第一步是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同时仅有动手还是不够的,必须创设各种情境或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兴奋,包括视觉兴奋、听觉兴奋、触觉兴奋、嗅觉兴奋,最终达到记忆兴奋。
2.实践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汽车专业教学和军事作战有很多相似之处,军事作战的战略目标是攻城略地并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带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军事作战的战术手段通常是化整为零、分进合击、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最终达到合零为整和各个击破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的战术手段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将一个一个的大目标化为一个一个的小项目,把一个一个的小项目要求细化,重难点要突出,明确任务,确定目标,最终达到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这也正是目前教育部推行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我是教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这门课的,电子技术理论比较抽象,而学不好电子技术再学习汽车电控技术就很难达到理解,那么就和目前很多企业的“老”师傅一样,知识“老”,方法也“老”,碰到机电油气混合的技术难题就“拆”零件找问题,就“猜”故障换零件,如果碰巧“拆好了”或“猜对了”,顶多也只能算是知其然而非知其所然,所以要改变这种“拆”和“猜”的维修思路,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是关键,汽车电控理论是目标。课堂教学是专业教学的“点”,相当于军事作战的“占领山头”,如何在“点”上获得突破,达到占领专业教学目标中的“占领山头”,做到以点带面,整体突破,关键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逐步让学生养成一种课后总结、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变单纯的教导为教导和引导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汽车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化整为零、分进合击”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我将大的教学目标化成一个一个的课堂目标和任务,并配备相应的汽车电子和电控方面的教具,这些教具分为教师课堂使用的和学生动手实训用的,不论是教师使用的还是学生实训用的教具,全部融合声、光、电多种技术元素,可以满足学生动手和自由组合成各种不同电路的特点,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眼睛、耳朵、鼻子和大脑功能,让学生兴奋,让学生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实际训练,因此,“以人为本,实践为主”的教学我们必须认真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晓慧.教学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崔明铎.工程实训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电职业教育;实施过程;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基本理论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基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通过类似科学探索及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它将某专业或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为一个整体,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个项目通常会聚了多门课程或者多个学科的知识,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拥有系统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以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信息,自行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解决遇到的困难,直至最终完成项目的实施及评价。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可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占据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地位,而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项目” 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只是最终的结果,更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精神。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一般过程包括:确立项目、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成果展示与评估、归档或应用。
(1)确立项目。待实施的项目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提出的一个或几个设想,经过与学生讨论,最终确定要实施的任务。这里的项目指完成一件具体的且成果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工作任务。
(2)制定计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项目操作计划,确定操作步骤、操作模式和流程。操作模式主要有分组协作和单独完成。分组协作的项目要制定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的形式、任务和要求。
(3)组织实施。每位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工作和小组合作形式的情况下,按照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始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要详细讲解项目实施的步骤,要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以共同找到问题解决方案。
(4)成果展示与评估。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各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成果的汇报交流与展示。汇报内容包括项目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收获与感受、活动小结等多个方面。
(5)归档或应用。对项目成果进行分类归档。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成果还要应用到相关的生产或教学实践中;一些不能马上应用于生活或生产实践的项目产品,也可以作为项目成果进行展示。
二、机电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电职业教育突出机电领域职业教育人才的应用性、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等。我国传统的机电职业教学实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技能实训为辅”的模式,由于机电专业教学理论性太强,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课程学习枯燥,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难以活跃,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虽然一些学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投入,如建立实验基地、引入实验教学人才,但缺乏一个有效教学方法的指导,未能物尽其用,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项目教学法在机电职业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机电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会聚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作为一个跨学科专业,无疑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要将项目教学法在机电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必须基于机电教学的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的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并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设置应符合实用性、典型性、开放性、综合性等原则
机电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侧重操作性的基本技能实训、侧重技术应用性的专项技能实训及强调工学结合实践性的机电综合技能实训三个方面。在设计机电实训项目时,根据机电的学科特点,确定了实训项目模块,如下图所示。
机电专业实训项目模块
在确定具体的项目时,应符合实用性、典型性、开放性、综合性等原则。机电专业比较典型的项目有:①切削加工:小榔头;简单的轴;含梯形螺纹的轴或孔;含蜗杆的轴、孔;含各种曲面的复合轴、孔;单级齿轮减速器。②电子装配项目:稳压电源;小收音机。③机电控制项目:电梯;基于PLC 控制的气动物料搬运系统;数控机床;计算机控制随动系统;机械手;小型气压机双手安全操作系统;电控液压钻孔机系统;产品传送与自动分拣控制系统。④机电产品装配、维修服务项目:CA6140 普通车床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中机械传动链的改造;X62 普通铣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T镗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数控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
2.项目实施过程要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任务并未减轻。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和管理好教学,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应对本专业融会贯通,能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紧抓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重点选好实施项目。同时,不能完全忽视传统教学。
3.建立合理的评价总结体系
项目总结和评价至关重要,并需要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可以进行机电项目实践的成果展示、项目开展过程分析、活动收获和体会的分享。教师应该审阅学生的项目研究报告,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更好的指导和监督,如何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进行点评等。
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技能考试、口试、书面考核、竞赛。每个项目训练结束时进行训练效果考核,检查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及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四、总结
项目教学法面向职业教育改革,适应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形势,满足了机电专业教学进步的需要。项目教学法目标清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雍丽英.机电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21―22.
篇8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
1 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通常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开发型和操作实用型三个层次。高职高专应培养操作实用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1]。
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学结合,建设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的课程。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等级制考核。以省级高职精品课程为目标,与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引领全国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操作实用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
2 课程建设与改革
2.1 社会需求调查。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有三类:①机电设计方向,包括:计算机辅助绘图、运用CAD/CAM 技术进行机械设计;②机械制造工艺方向,包括:数控加工编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工装设计与制造、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等;③机电控制方向,包括: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维修、技术改造、管理等。根据市场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机电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和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机电控制三个专业方向。
2.2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高职课程需突出工学结合,双证融通,强调实践性、职业化、一体化;课程设置要抓基础和抓应用,淡化中间。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人员及专家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描述,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机械图学技术:包含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AutoCAD、Pro/E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和绘制产品零件图和装配图,能正确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绘制产品零件图和装配图;能熟练运用CAD/CAM 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和加工编程;取得国家制图员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基础:包含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热加工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
机床与控制技术:包含机床、电工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机床维修技术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加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特点,能正确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掌握液气压传动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掌握工程中常用的机电控制技术和方法;掌握典型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取得电工或钳工中级或高级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加工技术:包含机械制造基础冷加工部分、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数控加工技术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产品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取得数控机床操作工(车或铣或加工中心)中级或高级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机电控制技术: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故障维修、机械机构、PLC、组态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变频器原理及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机械机构、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组态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其在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掌握自动生产线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管理。
2.3 课程的实施。以机电控制技术课程为例说明如下: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核心设备是由PLC、变频器和交流伺服驱动器组成的控制系统,高端的涉及到分布式控制系统。从设备的布局到元器件的焊接和参数的设置,从专业素质到心理素质,从大到小,从综合能力到基本能力,从电气到机械,从强电到弱电,从硬件到软件,能够具备动手能力为重点。这些教学内容可由机电一体化课程主讲教师讲,也可由相关课程的教师讲,还可由外部企业专家共同商讨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
2.4 教材建设。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在PLC课程教材建设中,以解决利用PLC实现机电液气控制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课程内容,按典型PLC的典型应用实例进行技能训练;突出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方便学生使用;内容简明扼要,穿插各类图片、表格、标志、标识;典型案例的选择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适宜;加强校企合作,我校和信捷电子合编实验指导书、共同组织实训、共同编写教材,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
2.5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项目驱动,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与学生一起提出合理的项目任务,由学生进行咨询、制定项目计划方案,计划方案经教师认可后,由学生合理分工、合作实施项目计划,并自我进行检查评估。最终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学生实施项目的结果做出评价。
2.5.1 精心整合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分解到三大模块中,同时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对应的实践知识有机融合的原则将每个模块再细化成若干个子模块,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5.2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力求教学过程一体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备好教学内容。要围绕岗位应知应会要求,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相对应的技能融合起来,做到彰显理论,强化技能。其次,精心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操作示范、技能训练、技术纠正、巡回指导等环节。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上,教师要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现场对照实物,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讲解理论知识,同时要将讲授与演示、示范结合起来,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要用较长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练习,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于共性错误要集中讲解与示范,予以纠正。总之,现场教学要精讲多练,讲练合一,以练为主,引导学生先从理论到实践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然后再从技能到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5.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力求教师能力一体化[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实习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仅由一名专业教师担任教学任务,要求专业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理论,又要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发生错误还要及时纠正。作为教师,自己要练好内功,力求自身能力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作为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让专业理论教师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让实习指导教师对理论理解得更透彻,同时要多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在解决分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不连贯的不足,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中有乐,在乐中求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 考核方法。按“等级制”进行综合过程考核。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可向老师提出,并与教师进行沟通,让师生双方都认为评价结果是合理的。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师与学生互评,随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3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能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支持项目驱动式课程教材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势在必行;缺乏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与企业合作的的力度还需加大。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雯虹等.机电专业发展建设的探索.北京:决策探索.2007
篇9
关键词:专业标准;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有效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知识传授,把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近年来职教课程逐渐注重就业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并重是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要重点关注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的能力培养,把知识与技能统一到职业能力这个概念中。职业能力是胜任工作任务的能力,用工作任务来定义职业能力,用工作任务来统括知识与技能,这就是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一、课题的缘起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会继续稳定地增长,地区工业与科技园区的主要产业大都与我校电子、电控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需求大量有用的电子、电控专业的人才。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地方的问题,我们应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一线技术工人。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更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技能和知识,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本课题提出的基本出发点。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是按照工作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这是基本原理,在课程设计中结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对本课程施行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的行动研究,从中获得培养中职学生技能的相关教学策略。
1 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来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据心理学家研究,学生的学习要在较兴奋的状态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使学生达到兴奋状态?典型的就是他们对身边的常用电器感兴趣,为此课程开始从他们熟悉的常用电器引入,从应用出发设立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演示引出课题,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对所学情景的体验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1)首先用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运用实物、图片演示及多媒体课件等使学生得到课题的情景脉络。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引人课题,如电动机双重链锁正反转启动能耗制动控制线,通过多媒体教学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上下运动及游乐场中大转盘的旋转来引入课题,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观察实物演示、观察机床结构、运动形式,明确控制要求,使他们有了感性认识,为分析电路做好前期准备。
(2)其次运用现场体验式教学,解决课程枯燥、抽象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为此每人一套电路控制板实物和一张图纸,采用图物对照,控制逻辑关系将其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来,具有说服力。
2 任务设计运用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方法
任何复杂的任务都可以分解为几个部分,分步学习了每个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回过来综合分析整个任务,这个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中,任何复杂的机床线路,都是由几台电动机控制线路组成,每台电动机控制线路又是由几个基本控制环节组成。识读机床线路时,首先用“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将整个设备系统划分为几个电动机控制回路部分,再逐步分成几个基本控制环节。识读每个控制回路部分的基本控制环节,到逐步分析每个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的控制关系之后,再用“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回到整个设备系统,识读整个控制电路,看是否有遗漏。特别要从整体角度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对电路中的每一个回路、电器中的每一个触点的作用都应了解清楚,为总结特点做准备,以便对整个电路有清晰的了解。
3 教学过程以引导探究法为主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是满堂灌,要讲一个新的知识内容,从概念、定义分析、举例、说明、归纳、总结。教师先提出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学生是听众,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探究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是简单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掌握方法为主题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典型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安排一定的课时间隔,在实训安排中用到前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促使知识的迁移巩固的目的。
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讲解,引导和补充。创造环境,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灵活掌握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与前面介绍的情景脉络和提出的问题相呼应,回到前面提出的工厂企业典型的升降机等正反转控制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从而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掌握重点,化解难点。
4 在实施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结合分层教学法
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差异,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教学内容分层次,即教师备课以大多数学生为主,兼顾优秀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三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授课内容。以大多数学生层面为主教学任务时间占90%,适当渗透提高课教学任务时间占10%,最后再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课后练习分层次,即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大多数学生的层面的内容为必做题外,还适当增加一些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选做题。
(3)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先确定其简单的基本任务。通过教师个别辅导并引导优秀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具体做法是教师安排实训工位位置,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优秀生旁边,有困难的学生每一步骤都可以模仿优秀生或在优秀生指导下一步步完成。确保有困难的学生能跟上班级的教学节奏,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5 每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项目教学结束前的小结,都要求学生反思今天我会做了什么?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否对具体的实训对象进行一些优化、改进?能否将此实训对象整体或部分转接到其他的应用电路中?每完成一个电路都让学生作些思考。请学生谈操作体会,使学生参与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能力,这样使学生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教师引导学生激发思维、扩展思路、加深理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求知需求,从而使学习更有效。
6 课程设置注重技能训练,重视“做”的重要性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学模式上用行为学习理论取代了认知学习理论,关注行为线索,课程设置时注重“学、练、做”统一和重视“做”的重要性,使知识和技能相互依存,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呈现螺旋式上升,教学内容从感知人手,让学生在做做—学学一再做一再学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课程教学是主阵地,课余操练也重要。多年来学校安排教师办公室与所教班级教室很近,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学生碰到问题能得到老师及时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的尝试,在教学上取得的一些成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从维修电工五级考工合格率分析,总体考工合格率比原来高出了11.14%。我校教师在尝试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多名教师获得电子电工和维修电工中级和高级技能证书。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发动机;故障;诊断训练;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U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54-01
作为汽车结构的心脏,发动机在汽车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集信息、多媒体、数据库、通讯于一体,为发动机故障的科学诊断提供了实训平台。要对发动机进行故障的诊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发动机的总体构架是什么样的,发动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通信系统的功能、作用分别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对发动机系统功能故障做进一步的剖析。
1 发动机系统构架
1.1 总体构架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多媒体显示系统、学生工作站、测试面板、教师服务器和排故发动机。多媒体显示系统能够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工作站可供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测试面板用于显示发动机维修诊断的各种数据信息,便于教师和学生分析研究。排故发动机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发动机的故障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诊断排除的方式方法。教师服务器是系统的中心控制器,它与学生工作站的联系比较密切。
1.2 硬件系统
排故发动机、教师服务器、测试面板、多媒体显示系统这些都属于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的硬件配置。虚拟故障控制器是一个功能性的模块,它是由继电器和相关电路组成的,它能够根据指令设置路线故障传送到教师服务器上。在测试面板上设置有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并在主要的线路上有测试点,学生可以根据面板上的测试点对故障进行诊断。测试面板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故障的分析,方便学生锁定发动机故障部位。
1.3 软件系统
现在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配备的软件都是科技含量、信息含量很高的现代化仿真软件,软件配备了教师管理的部分,可以对学生工作站、测试面板、多媒体显示系统等进行控制和管理。教师可以根据软件的虚拟故障控制器了解发动机系统线路连接点的信息,进而判断线路的状态,亦可以通过软件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执行器、电控单元传感器等设置或排除各种故障。学生也可以通过软件对教师设置的故障进行诊断排除。此外,软件还配备很多附属的软件,例如通讯管理软件、多媒体管理软件、实训指导软件等,这些软件互相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1.4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是在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的数据通信形式。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的通讯数据到最后都会回归到教师服务器中,教师服务器与学生工作站之间靠以太网进行连接,这样教师服务器能够对学生工作站进行控制,学生工作站的各项内容教师都可以看到。学生工作站的程序启动时,教师服务器也会随之启动,它们之间可以同步进行。排故发动机与教师服务器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传输信号,相互促进。排故发动机的虚拟故障控制器与教师服务器连接,将信息转换后传输给教师服务器,供其参考使用。而教师服务器向虚拟故障控制器发送信息,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设置。这样的方式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 发动机系统功能故障诊断措施
2.1 系统控制,进行示范操作讲解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操作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配备的的原理图对学生进行发动机各个部分的讲解。比如发动机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解析、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及其对发动机的影响。教师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讲解能够将实物与原图对应起来,比较清楚明了。高职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弱,单纯的学习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通过对系统进行控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示范讲解,既减缓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激发了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学习的兴趣。
2.2 媒体应用,利用软件检测故障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比较先进,教师可以运用实训指导软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故障诊断、排除的方法。例如发动机无法点火,可以先对发动机的油箱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是缺油造成的。其次检查发动机启动系统中的电路,看看蓄电池、启动电机是否正常。然后,检查火花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是因火花塞受潮引起的发动机故障。实在不行,接着检查,看看发动机的燃油系统是否正常。这些步骤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识记。
2.3 故障虚设,强化故障诊断手段
教师服务器作用强大,既可以接收数据信息,也可以通过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仿真软件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故障的设置。教师可以设置发动机噪声大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原因的诊断分析,最后教师明确一系列的原因:节气门造成的进气通道堵塞、消音器及排气管段漏气、火花塞有无问题、发动机机角减震效果。学生通过学生工作站上的软件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清除训练,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识记以及具体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利用诊断仪器对故障码进行读取,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故障部位,在测试面板上对各个测试点的信号参数进行检测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2.4 平台构建,实施多元化得交流
为学生搭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平台,实现多方的学习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解,学生的提问也很关键。学生如果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通讯软件向老师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不仅课上可以交流,课间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提出来,老师通过实际的演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同学之间更容易展开互动,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汽车维修行业有很大的优势,很多发动机故障不一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的学生能想到这一点,有的学生能想到另外一点,通过多人的集思广益,最终判断出故障原因所在。这样能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其进行广泛的探讨交流。这样多元的教学交流,通过共同参与,实现了互动。
2.5 数据分析,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分析是指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没用的信息剔除出去,将有用的数据进行详细研究总结的过程。虚拟故障控制器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教师服务器中,教师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首先要识别信息需求,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对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有帮助,一定要搞清楚。进而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通过数据的研究分析,教师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针对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改进方式。
3 结 语
为了更好的发挥发动机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诊断实训的网络系统,对发动机故障诊断进行实际的训练。对系统进行控制,进行示范操作的讲解,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故障的检测,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虚设,强化故障诊断的手段,构建诊断维修平台,实施多元教学交流,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教学信息共享。通过采取这些教学措施,构建好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并应用好它,实现发动机诊断维修的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