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23:2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控制实训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控制实训个人总结

篇1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灵魂[2],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是教学大纲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是规范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是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体现。“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标准,一是体现职业性原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二是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有效教学模式,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三是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标准涵盖电气控制和PLC两大类共八个项目。电气控制包括送料小车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C650-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Z3040B钻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X62W铣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等四个项目;PLC包括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PLC控制设计、十字路通灯控制、呼叫送料小车控制、PLC在C650-2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人任务组成。

二、与实训设备相一致的教材建设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采用自编教材。教材的编写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3]。在内容组织上,以符合教学要求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将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系统的串在一起,教材内容基本涵盖了基本电气控制规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组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每个部分都有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高效率,动手能力能够得到逐步提高。在教材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先理论后实践的编写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任务的完整性及为主线,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线索,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编排教材内容。教材共有与《课程标准》内容相一致的八个学习项目,根据项目理论知识要求,将项目分解成各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点和训练内容,完成了子任务的学习,也就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学习,并能使知识融会贯通。编写教材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形式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技术,还需要在获取技术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使学生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对社会、经济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实施环节,我们选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让学生进行课程同步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点溶解到任务的实现中,完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做”为中心。学生在学了以后立即实施,实施完毕再进行总结,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了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利用教学软件、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解决课程疑问,提高学习主动性。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化教学模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化教学模式是在校内维修电工实训室、机床电气实训室及PLC实训室完成。围绕“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这一学习情境,把工作过程分成了8个项目,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一步一台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基本电气控制线路、机床电气、PLC综合技能实训领域的学习过程。在完成职业活动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步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系统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了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过程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从教师指导学习教师引导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逐步减弱,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加强[4]。3.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这种方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教学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我们将课程教学课件、实训课件和PLC编程软件与仿真软件挂接到课程网站。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并不能通过一两次的模仿操作就可以理解操作要领和知识点的,少数学生不能独立及时完成一次完整的操作任务。因此,反复练习是提高理解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

实践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工作过程、职业素养,而非结果。同时,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加分;纪律及学习态度不好的,酌情减分。采取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各部分考核所占的比例如下:职业素质考核方法:沿纵向以项目为单元,逐项考核。即在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操训练之后,对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能力给予评价和认定。当本课程全部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操训练完成后,将各项目考核成绩累加。横向重点考核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即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评价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合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将纵向和横向的考核成绩按比例综合,即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五、结束语

篇2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project teaching method;electric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205-03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部分非常关键。本文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针对电气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尝试。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1.1 定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该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电气专业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控制线路设计、线路的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查找及排除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电气原理、材料处理、安装工艺以及各种控制电路的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实训教学中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它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等为基础,结合液压与气动、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通过基本指令、应用指令、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外围电路等可编程序控制器软、硬件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案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的制造、维修和设计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强化实践,重在应用”,针对PLC课程,结合图1所示实训理念,在同企业实际应用密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在典型设备控制线路、职业道德、技术文件编制、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基础上将实际项目作为工作开展的载体,通过任务训练方式的应用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同时,积极将学生作为工作开展中心,对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的要求进行充分体现:

第一,在任务思想、项目驱动的前提下,在充分结合学生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同学生一起实现对课程的开发,并在工作现场对电气控制设计、调试以及安装等过程进行再现。在整个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实训过程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操作环境的良好模拟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能够为具有良好职业化特征的培训进行接受,积极强调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以此实现学生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良好统一;

第二,在课程建设中,按照企业车间管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进行建立,在对多类型教学手段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在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进行参照的基础上安排专门教师对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以及课程质量标准进行制定,以此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

第三,以双师方式进行授课,并由专兼教师以分段的方式对课程的考核以及教学工作进行承担,定期做好总结,以此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完善。(图1)

2.2 实训教学流程

在本课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以及组织都是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规律,在联系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质量中所规定的技能以及知识点为依据,在经过前期准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维修等过程后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以及整合。在课程中,根据难度的不同对5个不同难度的项目单元进行了设计,在入厂培训、电气线路测绘、典型设备维修调试以及线路设计等内容为主体,将该课程设计到的技能以及知识进行了涵盖,包括有生产车间管理规范、安全用电要求、复杂电气线路安装调试、企业文化、线路维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可以说,通过该种学、教以及做几者之间的积极融合,则能够对实践训练以及理论学习进行良好的贯穿以及融合。该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教学流程详见图2。

2.2.1 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在对内容进行选取时是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设计以及典型工作内容要求,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技能以及知识,通过科学分类方式的应用对不同项目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具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在单元教学内容中,其根据不同项目内容的设置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电路以及电力拖动基础知识为例:

第一阶段,项目内容主要是按照图2所示顶岗实习流程,对学生进行模拟入厂培训。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培训主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以及情况的介绍,对安装用电、电力工具以及电工技能的应用进行讲解,包括有室内照明线路、导线连接工艺等等,通过同学生的沟通以及总结进行知识的获取以及提升;

第二阶段,内容为C616普车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师傅,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讲解以及识别、车床控制线路检查方式等进行讲解,内容包括有电气元件的检测及电动机装置制作、C616控制线路装调、交叉点评以及班组总结分析等;

第三阶段,内容为CW613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班组长,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规范分析典型环节以及调试记录编写相关内容的讲解,内容包括有控制电气线路分析、阅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等线路装调、电路故障检修以及交叉点评等等,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以班组的形式对上述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以及总结;

第四阶段,XA6132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调试。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车间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项目流程原理、电气纸质绘图方式原理以及线路故障排除相关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有铣床原理图、位置图、项目进度表以及接线图的绘制,铣床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修等等,在该内容中,同样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知识内容学习完毕之后由班组进行总结分析,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叉点评;

第五阶段,为用户制做低压配电柜。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项目的甲方代表,主要负责对学生的项目运作流程、相关标准制作、交工文件制作以及技术协议书制定等进行讲解,包括有协议书的编写。项目进度设置、原理图绘制、位置图以及接线图的安装等,并由学生以班组的方式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内容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获取具有着科学的循序渐进过程,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教学也一再发生转变,在同企业实际项目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2.2.2 教学组织安排

同以往较为传统的案例方式教学不同,在该教学方式中,其中的不同项目单元都是具有较强真实性、且较为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对工厂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工段、班组以及车间的三级管理,以此在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程序以及工作规范的能力进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进行培养。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首先需要完成任务的接受,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则在对任务目标、任务要求进行积极联系把握的基础上对完成本次任务的要求以及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消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要做好方案的制定,并做好电气图以及不同类型元件清单的绘制;再次,则需要按照任务要求对其进行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调试之后,则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验收以及评审,并对交工文件做好准备;最后,在相关文件准备完毕后,则可以将其进行上交,并联系整个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上述流程可以说是项目单元教学中较为基本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技能培训以及知识的学习时,需要严格按照该系列任务进行获取以及完成,并在对任务进行实现的过程中对学习以及工作间的融合进行了体现。

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对该课程进行学习时,其目的不仅需要对低压电器技术进行掌握,还需要在任务操作的过程中在维护、安装、改造以及维修等工作开展中对自身掌握的电器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对学生控制系统安装、维修以及维护工作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在不断地学习以及验证过程中对该类工作的程序、要领以及方式进行掌握。在这里,我们在电气自动化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一系列具有真实性、实用性特征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即学生首先接受任务,在对任务要求以及目的进行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方案的制定。之后,则完成列元件以及电气图清单的绘制,根据其中要求做好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设备的调试之后,则可以对其质量以及效果进行验收以及评审,并做好交工文件的准备,最终进行该文件的交付以及总结,保证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都能够严格按照该流程对任务进行完成以及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通过该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以及培养,对学生综合全面能力进行积极的提升以及发展。

2.3 实训考核

在该改革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技能、知识进行了重点的考核,且非常重视学生面对任务时的能力以及素质。考核内容方面,其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技能考核、电工技能鉴定以及理论考核这几个部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如果学生在上述内容中有一个项目没有考核通过,那么该门课程的成绩则不合格,需要进行补考。补考时,学生仅仅对考核过程中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考核即可。而当学生以上三个考核项目完全通过之后,课程则评定为合格。成绩比例方面,技能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技能鉴定占课程总比重的40%,理论知识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其中,在课程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装配工艺,其中,基础理论占据课程考核项目的60%-70%,装配工艺以及操作技能占据30%-40%。操作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工艺功能、安全文明以及技术文件,其中,工艺功能占操作考核项目的50%-60%,安全文明占20%-30%,技术文件占20%-30%。技能鉴定方面,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鉴定,如果没有通过,将不对其该部分的成绩进行计算。

3 结论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68-02

一、项目教学法简介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师生共同通过一个具体的、与日后工作环境非常类似的“项目”进行教学,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产品。它的实施需要经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项目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五个步骤来完成。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换位。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项目的任务去制定计划、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制定具体实施细节、完成项目、检测成果、评价反馈等,学生要去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由被动式的接受变成主动去探索;与此同时,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者转变为指导者与管理者,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学生关系的协调、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养成进行指导和管理。项目教学法在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大大的缩短了企业需求与学生实际素质的距离,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受企业的青睐。

二、《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概况

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专业课程,《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类专业中的教学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门课程难度不是很大,但因其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性强,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和电气控制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电气控制装置的安装、布线、调试等实践技能,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的“先理论后实践”地进行教学,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是汤煊琳主编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式教材),该教材摒弃了传统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结合目前高职教育“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改方向,在教材的编排过程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结合本校实训室的具体情况,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在本校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专业课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在工厂供电专业课上的应用

1.确定项目任务。针对五年制中职班学生基础差、自我约束力不足、学习劲头不够的具体情况,参考教材内容及校内实训器材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板的设计与制作”为具体项目,确保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原理及动作特性,学会使用测电笔、电工钳、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等各种电工工具及电工仪表,并掌握电气原理图路的绘制原则及简单线路的设计工作。

2.分阶段实施项目。第一阶段:项目的开发动员。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在项目开始前,必须告知学生本项目的意义、应完成的具体任务、项目完成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项目的开发流程和考核办法等具体内容。在动员的过程中,通过展示案例效果,讲述该项目对其日后就业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开发工作中来。第二阶段:学习项目完成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要完成本项目,需掌握的知识有: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及功能、电工工具及电工仪表的使用、导线的连接与绝缘恢复、电气原理图的绘制、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和电气装配等。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及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开发项目模块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首先,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方法来讲解所要掌握的新知识及技能,随后,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操作,完成具体项目。例如,导线的连接与绝缘恢复,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讲解导线的剥削、连接方式及绝缘带的包缠方法等知识点,教师示范一次后,由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这样,通过在实训室里讲训结合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明显。阶段考核主要安排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时。教师给出完成项目可能会涉及到的模块任务,例如: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检测、拆装与检修及控制线路中的故障检修等,学生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去学习,完成后,小组内先自己评估,再由小组间进行比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通过师生共同的评估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其优点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根据项目要求将其建设出来。此阶段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①成立项目开发小组。具体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教师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所带班级学生的人数及学生的个人能力,以5~6人为一个小组,使其分组完成项目。每个项目小组由其成员选定一个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②编写项目计划书。项目计划书的编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计划书样本,解释清楚项目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及计划书的编写原则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完成该项目计划书的编写。③实施计划,完成项目任务。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及时恰当的给学生以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困难,并督促其按时完成项目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组长会议来了解各个小组的具体进展情况,并适时的给予提醒和指导,保证学生在原定的课时内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3.项目评估阶段。项目完成后,需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可采用分组讲解和展示效果的方法,再由学生自我评价和老师总评。自我评价可根据学生所参与项目的完成情况及质量、及个人在项目开发中的参与度、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评判;教师评估不但要总结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及完成过程中的思路和技巧,还需要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处理类似的问题。

四、应用效果评价

经过教学实践,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板的设计与制作”为具体项目,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堂内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教学目的明确,为了完成既定项目,学生必须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否则不能完成任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例如在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拆装与检修模块学习时,事先设计出的故障点,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教学效果明显——通过项目的制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较深刻,项目完成后,学生具有较强的成就感,对未来的工作跃跃欲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教师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松散,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及所需课时量较大等。以上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摸索和改进,力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汤煊琳.工厂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威廉,H.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王建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篇4

【关键词】实训课;快乐进行时;学习活动

实践表明,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更取决于情绪、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积极的学习心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消极的学习心态却往往成为学习的内在障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在快乐中实现有效学习,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教学质量,关乎教学效果。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是关键,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所以,在教学以及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以达到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

第一,师生间相互尊重。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简言之,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快乐地获取知识、健康地成长。同时教师也必须不断在教学中提高学识水平,在做人做事方面做好楷模典范,以赢得学生的尊重。

第二,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相互理解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间情感的加深,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第三,师生间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肯定,能催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信任教学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重要保证。

2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感兴趣的东西,学生会积极主动,学的轻松而有成效,并从中感到快乐。实训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动手操作环节,所以,实训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有着独到的优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置实训项目和内容时,做好两点:

第一,实用、适用。在实训内容的上,安排些在工作中能用得上的,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探究活动。例如:《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焊接实训安排了石英钟的设计与制作、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等;《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实训中安排了声控灯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称的设计与制作、别克汽车发动机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等;《变频调速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的实训中安排了三层电梯的控制系统与调试、高层住宅恒压供水模拟控制及刨床模拟控制(多段速选择)等。

第二,分层次、有梯度。实训项目和内容的设置要由浅到难,由基础过渡到专业。先让学生轻松入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继续认真学习的欲望,再逐步加深过渡到专业水准,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以及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能力上真正地成长强大起来。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首先安排基础类的实训,例如电工工具与仪表的使用、低压电器的识别维修与拆装、机床基本电气控制电路等,再深入到较为专业的项目,如CA6140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电路及故障排除、数控机床主轴的调试等。总之,精心设置实训项目,引导学生在兴趣和激情中快乐地学习,最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格和修养,以达到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

3 体验成就感

人类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希望工作富有意义,能力得以施展,自己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以,学生对成就感的满足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别关注的。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间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感受学习成功的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在体验成就感中得到快乐,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篇5

关键词 CDIO模式;实训项目;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65-02

在即将迈出大学校门之际,部分学生心里存在一种焦虑:毕业是否就意味着失业?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缺乏明确的社会责任感;2)心理脆弱,攀比心强;3)实践能力差,缺少职业经历、就业竞争力;4)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团结协作能力。

以上因素造成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1]。针对存在的问题,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工作,目标是培养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1 教学体系中CDIO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入

现有的机自专业课程设置中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配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但缺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实践环节。学生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等环节,虽然能从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中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可是仍然无法亲身体验整个工程项目是怎样设计、搭建及生产运行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认真学习和理解美国和瑞典的四所高校创立的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工程教育理念。CDIO强调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道德,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2-3]。这正是解决面临的教学问题的金钥匙。

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实践教学环节中,立足本校的培养目标,整合机电方向多门核心专业课程知识,为机自专业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增设机电传动与控制大型集中项目训练课程。该课程立足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及测试技术等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工程设计任务的方式下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以实际工程设计方案的形式完成课题,并在实训工作室的成组设备上实现设计方案。

2 实训项目的实施策略

实训项目的工程基础 沈阳工业大学与亚德克(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就是基于该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块式柔性自动生产线实训系统展开的。基本系统由六个站组成,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制,在基本单元模块实训完成以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六站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现代实际生产中较流行的、较先进的各种很实用的技术知识点,其中包括PLC控制编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气动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等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对设备进行扩展改造。

实训项目的实施途径 学生在认真阅读实训指导书的基础上,掌握实训工作台的机械结构、气动单元和电器单元的组成。根据设备自拟训练任务或者由教师下达设计任务,学生为完成设计任务需要做以下工作:

1)启动并观察装置的运动过程,绘制出装置的机构运动简图、气动控制原理图、系统的机械装配图;

2)根据装置的实际电器接线情况,绘制出电气控制原理图及I/O分配表;

3)列出工作台上所有电器元件、气动元件的明细表,注明型号等信息;

4)读出PLC的控制程序,并结合实际运动过程,熟练掌握电器元件、气动元件及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运动控制程序;

5)根据训练任务搭建电气控制系统,编制装置的运动过程控制程序。

6)在自动生产线上调试控制程序,完成设计任务要求的设备运动。

实训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1)每五名学生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各小组组长协助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实训设备的使用调度工作;

2)实训时间为期一周,进程安排如表1所示。

3 本实训项目的特色

以项目设计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培养理念 课程体系中与课程对应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只是对一门课程知识点的验证及总结,而本项目是借鉴国外CDIO培养模式,将机电方向所涵盖的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点融于工程项目设计之中,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做到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培养学生基于项目、问题的主动学习方法 实训项目成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主线。由于实训项目的任务下达时间是在学校教学的第六学期,学生将围绕工程设计任务主动地在第六、七学期开设的各门课程中搜寻专业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正是CDIO培养模式所提倡的[4]。

工程项目验收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以工程项目验收的形式,根据学生讲解设计思路、设备运行演示、现场答辩及设计项目报告等环节,由多名指导教师给出最终成绩。评选出考核成绩高的小组为全体学生演示设计的成果,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实训课中每组学生都承担了工程性极强的设计任务,目的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大系统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只有友好合作、不怕挫折的团队才能交上满意的答卷。

4 结论

通过完成生产过程控制任务的设计及实现,对学生进行贴近生产现场的工程实训,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机械设计、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工程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参与研制开发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能力和从事工程技术或协调管理的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充当知识的引领者、项目进行的督查者、实训生产线的管理者,实现了引导式实践教学。笔者希望教改经验对其他工程院校的机械类专业以及其他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德全,王立民.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5):117-118.

[2]齐建家,刘桂波,何文广,等.基于CDIO模式的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

2012(10):231-232.

篇6

关键词:能力培养;项目式教学法;维修电工;引导

《维修电工》是一门侧重实训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化,让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式教学现状分析

项目式教学是当前各类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都在重点开展的一项教学工作,也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所谓项目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将需要教授的知识提炼成项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制订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该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提倡让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教师要善于以此产品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工作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这就是项目课程的结果论。

项目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是,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允许学生犯错,因为失败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加宝贵的知识财富。这是项目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区别。

随着电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行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电工》正是这样的一门实训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识别电工电气图、原理图,并按一定规范进行安装、连接和电气排故的综合能力。它是一门实训课。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不重视,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好的理论指导就没有好的实操。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的关系,让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成才,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课题。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维修电工》课程中的实施

在开展项目式教学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即备好学情。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其次要掌握教材内容。只有理解了教学内容才能把它用活,以便制定出恰当的项目。这两个环节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但也是相当重要的。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项目式教学中,把学生按2~3人分为一小组,10余人为一大组,小组内合作、大组间竞赛,布置项目任务;根据项目任务讨论、交流,教师加以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实施项目;最后在项目完成后,写出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体会,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估总结。下面,以我在实际教学中所制定的几个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项目一: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车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生产实例:工厂中的一条生产线由两条皮带运输机组成,如图(篇幅所限,图略)。其工作流程为:在A点向皮带运输机装货,货物分别经2号、1号传送带运输到达B点,在B点将货物卸下。

(2)项目任务。两条传送带因同时停止工作,造成货物堆积在传送带上,严重时货物会因惯性过大而冲出传送带,造成意外。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电动机的停车顺序,才能使传送带上不残存货物,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3)项目分析。启动顺序:1号启动后再让2号启动,即顺序启动。停车顺序:只有当2号停车时,1号才能停车,即逆序停车。

(4)项目实施。任务一:根据主电路原理图完成主电路线路的连接。任务二:根据项目功能设计控制电路,完成控制电路的连接。活动一:设计出符合功能要求的控制电路。活动二:完成控制电路的连接。

(5)项目评估。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评估项目:包括低压电器的检测(占10%)、控制线路的设计(占20%)、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占50%)、小组评价(包括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等,占10%)、教师评价(包括安装工艺、课堂表现态度等,占10%)

项目二:CA6140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排故

(1)项目分析:电气故障分析。现象1:按启动按钮SB2后,接触器KM1没吸合,主轴电动机M1不能启动。分析:确定故障范围,思考如何操作。现象2:按启动按钮SB2后,接触器KM1吸合,但主轴电动机M1不能启动。分析:确定故障范围,思考如何操作。

(2)项目实施。任务:用电阻法排除CA6140普通车床电气故障。根据理论分析进行实际操作,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

(3)项目评估。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评估项目:包括CA6140普通车床原理分析(占10%)、故障现象与分析(占20%)、排故方法与故障排除(占50%)、小组评价(包括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占10%)、教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等,占10%)

结束语:总而言之,《维修电工》是一门侧重实训的课程,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时,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主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这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以调动,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以便更好地开展教与学。这也正是实用主义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杜威一直倡导的。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2007(4).

篇7

关键词:维修电工 故障排除 维修技能 方法步骤

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是及时找出故障、解决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提高维修工作效率,提升电工自身技能的重要环节。

维修电工故障排除要求电工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设备的工作形式,并懂得根据实际电气控制特征来对设备故障状况进行故障排除。维修电工只有在维修操作中,快速把电气线路图和实际配件分布图相对照,掌握电气设备中配件的实际分布位置,才能加深对故障设备的认知,正确开展故障测试,快速测试出故障位置。

一、维修电工进行故障排除的方法

维修电工只有掌握排除故障的多种方法,才能精准地检查出故障并维修好有安全隐患和故障的设备,恢复正常使用和安全用电。

1.电阻、电流及电压检测法

所谓电阻检测法,就是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检测线路是否有反常情况,进而检测出故障的发生点。

电流检测法,需要根据实际用电,通过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来检测故障。同电阻检测法的原理相似,电压检测法需要利用万用表的电压挡,结合实际使用的电压测定出电路中电压的异常,以此检测故障。

2.替代检测法和短接检测法

替代检测法,就是电工在经过对故障的初步了解后,有对某个元件发生异常,对造成故障有所怀疑时,用好的代用品更换掉元件,看系统是否能恢复正常运转。这N方法适合于排除结构简单的系统故障,但不能精准确定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短接检测法主要依靠电工自身的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初步推断故障产生的大置后,再运用导线的短接来检测自身的推断是否正确。这种方法大多使用于电流小、电压低的电气系统中。

3.仪器检测法和直接检测法

仪器检测法即利用高科技的仪器,精确、迅速地确定故障位置和原因。这种方法既便捷又高效,现已普遍使用于电工维修中。

直接检测法是电工通过直接检查系统,根据经验检测确定系统的故障原因和位置。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常见的系统故障,不适用于检测特殊的故障问题。

4.逐步排除法和调试参数法

逐步排除法,即通过电路的部分切除,逐一分析和排除故障点,缩小故障范围,精准确定故障点。这种方法适用于电路发生短路产生的故障。

调试参数法,即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形式和电气原理来调整线路和系统中的物理使用量。这种方法适用于无元件损坏的系统和接线正确的线路。

二、维修电工进行故障排除的步骤

电气故障具有多变性、突发性的特点,所以电工在排除故障的时候要学会通过分析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规律,并切合实际,结合规律进行正确的故障排除。电工在排除故障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通过问、闻、看、听、换等方式来检测并分析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和位置

在排除故障之前,进行深入研究、检测故障的情况十分重要。在询问故障发生的状况,查看故障发生的位置有无异味、异常、杂音等环节之后,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可以通过替换的方法来判断故障。

2.精确判断故障的范围

结合电力系统的工作形式和电气设备运行的工作原理,切合故障实际情况进行故障分析,精确把控故障所处范围。

3.顺序一致

电工在排除故障时的检测顺序和电气设备的动作顺序一致。例如,检测时先检测容易测试的地方,再检测不容易测试的地方;先检测电源,再检测电路线路和负载;先检测控制回路,再检测主回路。

维修电工在进行故障排除工作,还应注意保障个人安全,防止设备产生安全隐患和故障。按照安全操作规则进行维修工作是电工进行故障排除的前提。维修电工通过及时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高科技设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发展的电力科技和运用排除故障的技能。只有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才能快速地在维修中发现和解决故障。还要培养在工作中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先思考、分析问题,再进行操作,往往会事半功倍,从而更快地排除故障。

三、小结

篇8

到学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到:火电厂,高压变电所,变电所,电业局等输变电单位进行调研。与有关人员:工段长、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建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应加强哪些内容。总结各用人单位对招聘的人员基本要求是: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到工作岗位能较快的适应工作,所学理论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有好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二、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实践教学,我们从培养目标制定开始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包括电路、高压电技术、电机学、数字电子、等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电工工艺、仪表安装与调试、断路器拆装检修等实习,增加了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去变电所工作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变电所运行与维护”的内容,包括隔离开和关断路器的拆装检修;长用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无功补偿和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为去电厂工作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加强了“电能输送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的内容,包括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电厂仿真运行实习、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测量仪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三、实训教学内容的落实

增加培训场地和设备,根据强化实训的内容,对已有的电工工艺实训室、电能计量实训室、PLC实训室、输电线路工艺实训室进行了评估。根据需要增添了部分实训设备,包括高压隔离开关、气体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测量仪表等。新建了输变电控制实训室,购置了10千伏电气控制系统,包括10千伏输入系统、电力变压器、低压输出系统。在利用学校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我们还与一些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的关系,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培训。加强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选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深造诣的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动手能力的培训。教师负责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不仅会操作,还要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这样操作。师傅的指导作用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包括隔离开关、断路器的拆装检修;防雷接地和无功补偿系统的安装;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各种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安装等方面提高动手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时间安排。专业岗位的训练时间安排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充分利用实习时间。二是利用好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最后一学期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岗位培训结合进行。学生可以搞毕业设计,也可以不搞毕业设计,而进行提高动手能力负面的培训,培训合格并写出半年岗位培训的经验总结即可。三是结合专业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按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把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分成相对应的小组来进行,这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在白天进行,也在早、晚和周六、周日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制度。为保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训的质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定。一是对指导人员的要求,包括人员的选择要求,在培训中的责任,对学生的管理要求。二是对受培训学生的的要求,包括按时参加专业岗位培训,在培训中虚心学习,认真刻苦。培训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保证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质量。检查。按照培训制度,输变电系对专业岗位培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学院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认真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教学人员和学生进行表扬,对教学人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培训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解决。结果。通过强化的“变电所运行与维护”和“电能输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专业岗位的训练,使经过训练的学生在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拆装检修;各种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防雷接地和无功补偿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电厂仿真运行实习;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测量仪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等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受提高动手能力培训的学生普遍感到:通过这样的培训,个人在一个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强了许多,毕业后在该岗位工作,心里有把握多了,这样的培训好。

四、结论

篇9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电工生产实习是在学生通过进校学习一年或两年文化课和理论课后,对电类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何实施电类专业技能的教学。怎样才能使这些从未接触电类技能的学生能较好得掌握这门技能,本人在长期的电工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学院电类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至二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 都有一段时间的电工生产实习,实习课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电类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应达到高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生产实习教学来完成。由于诸多困素,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莠不齐,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课程,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课程的高职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呢?本人在长期的电工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呢?《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把启发式教学的含义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迪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其方法有:直观演示启发、表情动作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设疑启发、激励启发等等。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是非常宽广的教学手段。下面就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法在电工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直观演示启发教学 

学生刚到电工实验、实训室或实习场地。对场地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陌生、很好奇、都想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此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实习指导老师讲解时,力求对每一样工具的使用做出正确的直观演示,如电工刀剖导线的角度,各种导线的连接方法,电工登高操作的具体动作,电烙铁焊接的正确方法等等。直观演示启发教学是电工实习教学中入门指导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身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深,正确的姿式操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否则,会贻害学生,造成误导、产生人身或设备损害事故。 

2表情动作启发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最大的隐患是学生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令人头疼的大事,所以实习老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总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实习放在第一位,而刚到实习场地的学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你说电老虎厉害,我偏偏要摸一摸,碰一碰,什么都不怕。所以本人在讲授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习教学中采用“触电”表情动作启发,“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本人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让学生由慢到快摇动手柄,一直到自己触电,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我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触电”同学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彩,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习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生产中发生触电案例,使学生知道“电击”“电伤”的危害,脑袋瓜里时刻绷紧“触电”这根弦。 

3图示启发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学校的电气实习场地没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而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和机械的、液压的系统一起配合运动的。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可采用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原理挂图进行图示启发教学、如讲x62w万能铣床就是利用挂图讲解两个操作手柄,如何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的运动,讲解工作台的单程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循环控制,这样,尽管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机床电气维修的实习教学中,采用图示启发教学加上机床电气模拟板的实物教学,效果较好。 

4类比启发教学 

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安装接触器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再进行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候采用类比启发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让学生比较一下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学生即明白,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因此,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比启发。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启发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5设疑启发教学 

在电工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许多在书本上找不到(或没有讲解)的疑难问题,如“用电池——毫安表判别变压器与电动机绕组同名端时指示为何相反?”,“钳形电流表测量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电流时, 测量值与铭牌值实际相差为何很大?”等等问题,利用实际操作中出现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一个人的经验,就是他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碰到疑难问题又不断动脑筋想办法加以解决,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没有经验,就是因为很少参加实践活动,很少碰到疑难问题。本人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操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原理,公式、法则、定律等解决疑难问题。倡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只有做到教、练结合,特别是电工实习教学中的电机修理、机床电器维修、电子线路的调试与排故等课题时要多设故障、多提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互相渗透,课堂教学、实习训练相互协调,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能动地发展到理性的认识,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6激励启发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实操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精神品格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发辉,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确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的人际氛围,激励他们形成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的优良作风。众所周知,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须考取本专业的高级技能等级证书。这对每一个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优先推荐,择优分配,获取较好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实习中我们采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宣传栏和学校广播宣传本校优秀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取得的荣誉,获取的工作岗位 ,使学生形成竞争观念,危机观念。在具体电工实操教学中根据考证内容或技能竞赛要求,进行课题考核制,进行严格的模拟考试,淘汰极少数学习不认真、实际操作中不认真的学生,把他们转为试读生,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读后,还不能改正,则不予毕业。同时重奖那些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的学生。鼓励有潜力的学生一专多能,获取多种证书。如我们电类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还取得计算机等级证,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高级工等级证,为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实践证明,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都获得了较理想的工作。总之,通过各种激励启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并将他们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精神,使学生明白了要通过刻苦努力学习,勤恳扎实的工作,就能够掌握知识技能,就一定能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当我们努力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编,知识出版社,1993.4月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生涯教育;高级技术工人

一、高职生涯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

不论什么层次的教育,也不论什么类型的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是是指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相应地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中间技术型。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较高的薪资水平。即面向企业,培养在第一线从事与生产(或流通、服务等)直接有关的技术人才,包括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他们在现场工作,应具备必要的动作技能,但他们不是操作工人而是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

2.培养对象:

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都是高中落榜生,生源素质低。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基础知识与本科院校生源都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的准职业人特性更加明显,他们很少探究理论的深度,而对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更感兴趣,更加定向实际工作。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应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的一种教育。培养对象应考虑弱化文化理论基础知识与强化职业实践两方面的要求。

3.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学校应主动、灵活地适应人才市场,根据职业岗位进行教学计划开发,必须与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与企业岗位接轨,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这是高职院校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在全国的实力数一数二的北大在就业上的地位似乎与其排名不太相称,由于北大校内学科设置主要以文理为主,与社会需求结合小。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配置上,除必要的理论课外,应多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上配置一些相关课程。在低、中年级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实施边学边做。比如发配电专业,低年级可配置:钳工、电工、登杆、电子、ATA等实训。中年级可配置:高电压、电机检修、电站仿真等实训。高年级实现生产实训与顶岗能力结合,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后续拓展能力。这样学生一步一个台阶,由学生逐步过渡到“准职业人”

4.强化教师“多面手”与“专业性”并重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的“双师型”队伍,既然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人才,教师就要经常深入基层,每年假期把教师派到企业第一线,了解生产第一线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以及生产过程所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可以了解最新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要培养学生有技能性和创新意识,就要求教师所涉足的技术领域尽量宽一些。在授课时,不仅讲出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在广度上引导学生。例如《电工工艺》实训这门课,除教学生学会单向全压启动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电路、星-三控制电路的接线外,还要讲授有关电力拖动的知识,进而要求学生对所有有关电路,例如:带有点动的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电动葫芦电气控制电路等都应会照图接线。如果有条件,为了使这门课更完善,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加某个课题的接线,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接线,而且认识了具体的生产流程,了解企业文化。所谓“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就要求广大高职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高职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广泛聘用各个领域具有直接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从事教学工作。用他们的经验和敬业精神教育、感染学生。

二、全程式职业教育

1.何谓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2.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理论上讲,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个人发展一生。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他们有些甚至在中小学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明确的抉择。

3.三段式规划:

由于我国中小学职业教育规划教育的缺失,应从高职新生开始逐步实行职业规划教育,并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

第一阶段:职业生涯意识的唤醒:针对高职低年级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所学专业的性质、专业能力的要求、了解未来所从事职业及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第二阶段:建立目标阶段:针对高职中间年级学生,学生通过不断地“知彼知己”为自己确定正确、适合的职业目标做好准备,运用专业技术,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树立务实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第三阶段:就业技巧辅导阶段:学生通过学习简历的书写、面试等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以提高就业的成功率。鼓励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就业。

三、我国现阶段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却遭遇了“寒流”,突出表现为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相矛盾。

1.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1)知识结构方面:

学生应具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前两种知识是在学校可以学到的。这里强调的是,人文知识一定要经过内化转变为人文素养,变为自己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也就是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的:“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只有这样,才体现出知识孕育精神的真实意义,才显示出人文知识的真正价值。

(2)能力方面:

毕业生均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学生应具备实操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公关能力。而有的学生需经企业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学生除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对本专业领域的世界先进知识有所了解。学生应具有转岗能力和发展后劲,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还应具有团队精神、调动他人、与人合作、组织协调能力。

(3)各种意识:

主要指职业意识和社会意识。这里要强调的是职业意识,它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以前叫做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高职院校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还抱有幻想,“天子骄子”的骄傲与实际需求的差距。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已走向大众化,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以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突出矛盾,如果大学生不能认清这一事实,不能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心理预期,必将会对未来的就业产生束缚与约束,转变观念是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从“学生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关键。

近年来,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遭遇“寒流”,而高技能人才却日见抢手。我国现在特别缺乏技术工人,特别具有娴熟技艺的能工巧匠。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最多最底层部分是非技术人才,而最顶层的高级技术工人可谓凤毛麟角,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现有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总理在大连考察时说:“培养输送技术工人,根本还得靠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大批后备的技术人员”。我们应很好地整合这部分资源,改善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使职业教育向良性发展,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尉庆国 杨翠芬 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学习过程优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6).

[2]黄咸强 立足高职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探析――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文教资料》2011第21期.

[3]颜莉冰 开展全程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年07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