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01:4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

篇1

一、《园林测量》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园林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抓准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喜欢照搬工程测量专业的测量技术课程,内容多而全;教学中喜欢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即理论部分完全讲完再去做对应的实训;每个实训项目相互间无任何关联;实训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实训成果等。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学的内容全但皆不精;教师的专业理论虽讲完,但课堂上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完全吸收,绝大部分学生是坐在教室等着去实训,但真正实训时又不会操作;完全独立的实训项目与实际园林工程建设相差很大,学生前期的控制成果测算出来后在施工实训中用不上,即使认真完成全部实训项目的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整个流程也仍无法理顺,造成学生对测量知识的掌握不连贯;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课堂实训成果,造成原本就学习自律性差的同学放弃实训教学这个重要的学习环节,经常出现小组里由一个同学从头测到尾的现象。最终表现为总体上教学效果较差,绝大多数同学都不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园林工程建设要求园林测量实验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测量的三要素进行的,即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仅以这样的基础内容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虽能牢固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但综合运用能力欠佳,使得学生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常不知所措.实验内容较单一,没有与园林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基本理论和具体的工作方法相结合.

仪器数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由于近几年园林专业越来越被更多人认识,现已成为一门热门专业,报考的学生也较多,而测量仪器设备数量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实验条件较为简陋,教学仪器种类和数量比较少,有时8~9人才能用一台仪器进行教学实习,从而常常使得学生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园林测量教学规划与建设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园林测量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讲述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是将园林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中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等,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必须修订与完善《园林测量》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和教学进程安排,编写课程电子教案.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不断将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围绕课程内容,增加全站仪、GPS及绘图软件的教学内容,兼顾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删去与专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并将部分学生可能自学的内容交由学生自学,教师负责答疑。

2.教学方法的改革。良好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由于以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常常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没有充分的认识,因而导致其丧失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实践环节录制成录像片,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听课者感觉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刻苦学习变成了愉快学习,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受益.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先摸索,与同学相互讨论,然后与教师交流,自己总结实验操作技巧,而不是教师一味填鸭式地去灌输.

由于目前园林测量实验教材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应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可创立“课堂授课―外业实验―内业计算―野外实习”四环一体嵌套式实验教学模式,其内涵包括实验课堂授课―讲好每节课,精彩每句话;外业实验―做好每个实验,精通每个操作;内业计算―掌握每个算式,实现每个程序;野外实习―熟练每个步骤,实践每个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介绍测量学与园林专业的实际联系及应用,并以课堂和课外讲座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还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课程实习相配合的方法,边实验边去基地实习,提高教学效果.规范实验和集中实习,通过制定实验指导书和集中实习任务书,让学生明确任务、过程、技术要点和要上交的成果.实习期间,随机抽查学生进行现场计时动手能力考核.

篇2

本次实训的绿化项目为我院新建的教师公寓绿化项目,是2011级园林专业师生共同承接的一个真实绿化项目,要求学生相对独立完成从现场测量、绿化方案设计、绿化方案制作、绿化工程造价、施工方案编制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教师在整个项目中的职能就是“导”,是项目的策划者,是任务的提出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法的引导者、结果的评论者。通过项目完成使学生了解园林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增强园林行业的职业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掌握每一个工作过程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也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园林行业应用型人才积累经验。

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项目实训方式

各班按5—6人分成小组,小组长为项目经理,负责本小组的具体分工、协调、工作进程等整体实务安排。每一小组安排一名专职指导教师,一名企业兼职指导教师。

2.项目进程安排(见下页表)

3.项目实训要求

(1)每一个实训环节,指导教师要首先提出任务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再由各小组实际操作。因为已经学过了所有专业课程,所以基本的方法就不再统一讲解,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2)各小组成员要认真、独立完成各环节的实训任务,各小组要做好自己项目材料的保密工作,不能弄虚作假,有问题可以请教指导教师。每天上课时间为答疑时间,每周一、周四为全体集合时间,汇报检查各小组的实训情况。专职指导教师必须按时到各小组进行指导答疑,兼职教师每周一、周四必须到场听取学生汇报,并针对问题及时指导。

(3)要文明安全实训,避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每一环节活动由各小组统一组织。

(4)实训期间要严格遵守学院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长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实训活动地点可根据项目进程情况在项目现场、CAD室或教室,不能在宿舍。

(5)各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勤奋踏实、虚心好学,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

(6)实训结束后各小组要上交实训作品和实训总结。

4.实训考核

(1)评审小组成员组成有:各小组专职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学院绿化处领导与技术人员。

(2)实训成绩考核实行多元化考核,分评审小组考核、指导教师考核、小组长考核。评审小组根据各小组完成任务情况给出的是小组各环节的成绩,指导教师和小组长根据每位学生实训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考勤,以及具体表现给出每位学生的个人成绩。小组成绩占每个学生总成绩的60%,个人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实训成绩采用百分制,现场踏勘占10分,设计占50分,施工占40分。

(4)对于实训期间缺勤1/3的同学或不遵守纪律又不接受教育的同学,实训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三、效果分析

本次实训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也受到了领导的好评,给评审小组成员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做到了“校企三个对接”第一个是专职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度交流,两者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生产项目,共同对学生的作品或生产成果进行评价;第二个是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更逼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第三个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更接近,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基于行业实际生产过程,通过项目的逐步推进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熟悉行业实际生产各环节,为顶岗实习或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3

关键词: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研究;制图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167-02

1 问题提出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势在必行。园林专业应用而生,尤其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并茁壮成长,市场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

据调查目前很多从事园林行业的工作者都是“半路出家”,很多对于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掌握不是很好,而各类职业院校的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1)园林辅助设计软件较单一。目前国内在园林行业中使用是最为广泛的软件主要有AutoCAD、3D MAX、PHotoshop,用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绘制园林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施工图,应用美国Autodesk公司的3D MAX进行园林效果图的制作,用美国Adobe公司的pHotoshop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效果图后期处理。但是为了更能有效的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提高绘图效率,可以使用一些更易掌握和适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软件。

(2)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各个软件的应用相对较为独立。不能将几个软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教学。

(3)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专业方面的知识的传授等。

2 研究对象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2005级园艺专业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以往教材、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根据课程改革教学目标,针对园大专园艺专业开设园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进行教学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市场调查及分析

通过对淮安市几家园林公司进行访问调查和网上调查了解到目前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偏重于制图人员和施工人员,那么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目标应满足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高技术专门人才。

3.2 课程安排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教材和合理安排课程。分析园林行业工作任务,明确岗位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安排课程。园林绘图软件较多,有Auto CAD、CorelRAW、3dsMAX、pHotoshop、Illustrator/SketchU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程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主要选择了Auto CAD、CorelRAW、3dsMAX和pHotoshop,在课程设计时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教学设计成基本操作和若干个项目实训两大块。课程课时的安排, Auto CAD(40学时)――CorelRAW(40学时)――3dsMAX(60学时)――Photoshop(40学时)。

3.3 教学内容安排

利用Auto CAD、corelRAW、Photoshop和3dsMAX等绘图软件绘制园林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图、施工图和景观示意图等图纸。通过分析各软件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Auto CAD主要学习园林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图的绘制;corelRAW主要学习园林平面图和功能分析图的绘制;3dsMAX主要学习三维效果图的绘制;pHotoshop是最为优秀的平面图像处理软件之一,主要学习图像处理技术。在软件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各软件的相互配合使用。

3.4 教学方法的探索

如何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园林方面专业人才。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学习软件而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熟悉一项工程的整套图纸,能识别图纸,会对图纸进行分析。而课程本身的一些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差异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方法来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1)首先在具体各个软件基本操作方法的学习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的案例绘制展开教学,将案例逐步细化,逐层分解成园林各个构成要素(如植物、建筑、山水地形、园林小品等),然后以各个构成要素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展开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在CAD基本绘图操作命令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并绘制园林植物的平立面图,来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在软件应用学习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会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但在实际绘制园林设计图时却无从下手。在项目绘图实训操作中以任务驱动,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应用为前提,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能动学习。以某个典型的实例为先导,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如何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在CorelDRAW绘图实训学习中,其中一个项目以某园林设计平面效果图为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构图,明确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在任务操作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最终完成整个项目。最后老师对于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绘图步骤方法及相关的一些制图标准规范等。

(3)体验教学法的尝试。在3dsMAX项目实训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情境再现体验教学法,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园林绿地现场,如可以带领学生到本市某一园林绿地现场观察,然后分组测量,手工绘图并记录数据,感受现场空间环境的尺度。然后进行图形分析并绘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树立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赛活动体验教学法的探索,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与专业内容有关的竞赛活动,如设计一小游园,给出设计要求,学生会主动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将设计方案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将学生最终的设计方案图纸打印输出,在校园展出,进行评比,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并很快能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4结果分析

彻底打破传统的“教条”,通过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适应市场的需求,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专业其他课程息息相关,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将园林设计方案展现出来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参与研究的人员所学专业不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及园林行业作业规范和标准化规范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指导。另外作为专业老师应该多下企业进行锻炼学习,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5 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试验,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程改革不管应用什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同时注意职业素质教育不可少,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光营,郭春华,陈小娟.CorelDRAW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19(1):131~132.

[2] 赵 耘.两种制图软件在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6):58~60.

[3] 严 军,杨毅强.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 华.园林Auto CAD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 教学 创新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25-0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建设类高职院校的朝阳专业,面对广大的市场需求,如何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培养出更适应社会的园林技能人才,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1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园林专业正经历多元化的发展,但就课程内容、教学体系等方面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学生来源的层次不齐、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教学形式和质量的评价标准的不统一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经历了许多改良与创新,如: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以园林工程施工为主,以及园林植物养护、园林景观设计等。教学模式发展到现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这样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注重学生自主创业也是一大亮点,在校内开设了花店,由学生自主经营和管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不足之处: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连结和硬件设施、实训设施的欠缺还有待解决,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师资建设也仍需进一步加强等。

2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设计课程作为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现行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这个模式打破了常规的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围绕项目任务完成所需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

容,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增强课程所授内容与专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相关性。课程编排也改善到现在的三个系列,分别为园林设计基础、园林绿地设计和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三部分,课程安排更加紧凑和连贯。课程内容设计中,用典型设计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而在课程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让项目化教学更有特色,如何让本专业该课程教学在现有基础上更有创新点,则是需要在思考的问题。

3 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初探

虽然说现在的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黑板上操作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时间操作和任务引领的方式,但是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创新则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因此就园林设计课程来浅谈几点教学创新理念:

(1)、深入优化推行现行教学模式

首先进一步的推进现行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以三个典型的设计任务为载体组织内容。每个任务下分解为若干个项目、模块,这种形式就有利于该课程在进行授课时的连贯性,更赋予其可操作性。让学生不再单视每个任务,而是把这三大任务载体完整的串联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每个任务下的模块化教学也让学生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行业岗位要求。而在每个项目的安排上,又采用了任务布置与引领、针对任务的调研分析、调研成果的交流与汇报、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任务成果的展示汇报与总结的形式,让学生能更深入的参与每个项目。

(2)、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在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特别要加强本专业学生的绘图、模型制作等的训练。如果没有过硬的手上工夫就不能成为新形势下有扎实基本功的设计师。因此,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学生的识图制图能力、手绘表现能力、模型制作能力等。其中,模型制作是在尝试一项教学手段,这样能更加提升他们的尺度感,让他们将设计理念与想法通过制作成实物模型来检验设计。在手绘表现能力方面,则通过带领学生外出实习调研时,让他们进行现场写生,这样能培养他们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表现力。在不断的新的尝试过程中,发现丰富的教学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可谓一举多得。

(3)、拓展教学理念,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和全面性的,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的看待和传授这门课程,应该要更加全面的将与该课程相关的学科体系融合进来一起学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如:园林设计基础中对于古典园林的学习,就有许多涉及到古典文学的学习应用,因此,可以将古典文学的精华结合进园林中,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古典园林的意境和内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而在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中,让学生在实习调研时候对于实物进行测绘,这又与测量技能相结合,也让学生加强对园林建筑小品尺寸与尺度概念的理解。对学生能力评价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理论考试、方案设计等评价方式以外,尝试让学生进行方案成果汇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与应变能力,也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篇5

关键词:实习苗圃;建设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190-0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界逐步取得了共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重在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途径重在实践。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林业类科学,它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林业科学教育若没有实践为依托,就会步入树木无土的险境。因此,高等林业院校的教学应采取理论讲授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加突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目的。为了培养和造就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林业科技人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尤其是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一、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教学实习苗圃的重要性

高等林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很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应用性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实习质量的高低。但在过去很多年的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大大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新形势下的高等林业本科教育需要加强教学中的实习环节,尤其需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高等林业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分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两者同样是开展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直接熟悉林业生产现场,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新形势下,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出现了种种难题:首先,高等林业院校实习经费有限,到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到比较远的地方需要支付较多的费用如师生交通费和食宿费、带队教师管理费和补助费、外聘专家讲课费等,这些费用在改革开放后逐年增加,学校负担太重;其次,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相关林业企业非常看重经济效益,顾不上为学生安排实际生产操作机会;加之考虑学生安全,不太情愿让学生接触现代化机械生产设备,导致学生实习主要以参观为主,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在这样的状况下,校内实习显得更加重要,在校内基地实习可以节约外租场地、师生交通、住宿及仪器搬运等费用。其一,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比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更有优势。由于校内教学实习基地较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具有贴近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特点,教师对校内基地情况比较熟悉,有充分空间时间把握好实习环节、进度、难点等,可以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实纲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 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离的地方,可以及时上报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其二,在校内实践基地实习,可免去师生旅途的劳累,加上学校的伙食及生活设施齐全,可极大地提高实习的效率和效果。其三,校内实习基地一般有学校专门单位负责,专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程序督查教学实习的内容和进展情况;另外,鉴于林业院校的种植类专业的特殊性,专职管理部门可对校内专业实习基地进行科学规划,从功能的分区、基地面积、作物种类与品种上达到布局科学合理。种种措施,更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目前看来,中国大多数高等林业院校的校内实习基地比较薄弱。鉴于上面的论述,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为改善校内实习基地不足的现状,并为贯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改进教学实习的模式、改善教学实习的效果,北京林业大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就近资源的作用,于2010年创建了校内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实习苗圃,面向全校开放,主要对象为林学、园林、园艺、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环境科学、生物、草业、森林保护等专业的学生,总面积31 181平方米,设校直属专职办公室管理。有了稳固的、高标准的教学实习苗圃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二、致力于现代化方式的建设和管理

教学实习苗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合理规划、优化师资管理队伍是建设的基本要求。

1.教学实习苗圃的建设目标与概况

教学实习苗圃集林业苗圃、园林苗圃、花圃为一体,立足于为北京林业大学多专业提供林木、花卉、草坪、特种植物培育的、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的实习场所。将逐步建设为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方式,标准化生产的教学实习场所。苗圃的设计原则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圃容圃貌美观,便于日常的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管理,并考虑物质循环与环保的需要,符合生态要求。其中各单项的设计,都遵循节能、高效、低成本、使用便捷的原则。

苗圃建设,实习场地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主要分为生产用地和非生产用地两部分,生产用地是圃地和温室,其中圃地按功能划分为草坪草选育试验区、花卉培育及植物景观区、林学育苗试验区、园林植物选育实习试验区、药用植物展示区、大苗以及特色植物引种驯化展示区、容器育苗区、生物育种区、水生植物展示园区、保护区用地区域。非生产用地主要包括办公区、道路系统、围墙、防护林带、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区域。

苗圃现有现代化教学实习连栋温室一个,面积1 344平方米,内有4个实验室和两个教学实践观摩古建亭廊,主要用于园林、林学等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相关科学研究,兼具温室育苗、花卉生产、喷雾扦插育苗的生产功能。设计时体现现代化(苗木检测和节水节肥)、小而精的原则。具备向全国同行业者展示高水平、现代化实验苗圃的示范需求。满足控温、控光、控湿、苗床加温等要求。温室外还配套建设了60平方米的土壤、植物营养分析实验室,200余平方米的容器苗生产播种车间,480平方米的炼苗荫棚和20平方米的天然插穗、接穗储藏库等辅助设施以及一个192平方米的多用途温室,它即可当温室种植植物,又可以做学生实习中教师上课的教室,还可以做陈列室(展示苗圃采集的部分植物种子标本瓶、学生实习优秀报告和教学实习成果)、穴盘苗种植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创意操作室等。

2.先进的信息化管理

教学实习苗圃采用引进、与教师合作的方式开展物联网信息建设,初步形成物联网终端框架。自主开发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统是物联网主体框架,以WiFi通信方式,实现苗圃无线网络覆盖。其下设置了自主研发的小型自动气象站、6个自动录像摄影系统、10个土壤温湿度自动测量及自动喷灌系统,以及覆盖苗圃小区的无线上网系统。截至2012年6月,已构建局域网1套,安装自动监测记录控制灌溉系统6套,自动土壤温湿度检测记录仪两套,苗木定时观测、记录无线摄像机设备6套。其中自动气象站可定时监测、记录气象因子的变化;自动温湿度测量记录仪可用于监测阳畦内外的温湿度,掌握气温的变化,为阳畦的越冬春化花卉提供温湿度资料。

同时建设了苗圃网站,网络服务器系统整合了物联网信息,实现开放性网络平台,将各种终端检测、采集的数据整合、存储起来,为实现苗圃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为方便教师学生查询信息,苗圃网站设置了苗木培育、树木栽培技术方面的栏目,目前主要栏目设置有:场地介绍、站内新闻、通知通告、教学实习、管理制度、技术名词、植物数据库等。苗圃管理人员通过网络调查、网络宣传、在线咨询、指导学习与解疑,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3.教学实习苗圃的机械化系统建设

在实习基地的配置过程中,实习仪器设备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一流的实习仪器设备是进行实习教学的必备条件。建设初期,苗圃管理人员针对本科生苗圃实习课程,选购了圆盘犁、平地机、机动喷雾器、机动割灌机、剪草机、粉碎机、电焊机等常用机具。数量有保证,状态良好,能满足学生实习最小分组的要求。考虑到实习苗圃的建设必须保持一定的现代化和先进性,瞄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设备,开发实训功能,2013年,又新购买了土壤及植物营养分析仪器、穴盘播种生产线设备、容器育苗成型机、多用途苗圃作业机以及人力播种机等机械设备,并邀请设备生产厂家和使用厂家到实习基地对实习师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尽早接触最先进的田间操作设备,能够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增强岗位适应性。

同时,根据苗圃生产规律,经过苗圃生产环节的分析和农机市场调研,管理人员提出了苗圃机械化系统的构成和适用机械。苗圃机械化系统构成是从整地、做床、播种、扦插、覆膜到中耕除草、施肥、喷药、挖苗,各个环节适用机械主要是深耕犁、旋耕犁、高床做床机、高垄做垄机、播种机、扦插机、覆膜机、中耕除草机器、追肥机和挖苗机。实习苗圃从简单的机械入手,改造农业机械如中耕除草机械、设计制作了接穗切削辅助器等,并进行配套,应用于苗圃实习生产,提高了苗圃的作业效率。

教学苗圃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硬件设备的购置,还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并且应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讲练结合原则。在这里,除了能进行专业技能的实际训练外,还要能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融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于一体。苗圃内的多用途温室满足了这一要求,它集教室、多媒体、实验、实习实训多种功能于一体,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真正做到了学做合一,实现了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有助于将新的科研成果和过程介绍给同学。

4.规范化的技术管理

只有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造就未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2011年,苗圃管理办公室编制了苗圃作业规范,作为技术方面的制度,以指导工人作业,为苗圃生产起示范作用,为建立一流的教学实习苗圃创造条件。该规范的内容简要如下:对苗圃作业整体要求符合《育苗技术规程(GB6001-1985)》及《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T 23-1999)》。对苗圃作业细部每个环节,如整地、机械耕地、做苗床、垄、畦、步道、各类播种方式和植苗方式、灌溉、施肥、施农药、施除草剂、中耕松土、除草、排水、间苗、遮荫、防寒、挖苗、根系修剪、假植、苗木根系挂浆、苗木包装等,都做了详细的操作要求和标准示范。2013年,苗圃主要责任人完成《苗圃作业技术指导》的编著工作,已交付出版社编辑出版。

苗圃管理人员经过学习和培训,能够指挥和管理苗圃生产和教学实习,并对苗圃生产及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事项都进行记录、整理。比如,对生产资料使用量的统计、记录;对工人单位时间某种工作量的观察记录;对苗木生长的观察记录等,三年累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约60G,整理、保存了一些文字资料约26 000字。

三、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灵活创新的管理运行模式

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承担多学科实践教学内容

作为学校实践教学平台的苗圃,可为林学院、园林学院、生物学院、水土保持学院和自然保护区学院的相关实践课程提供服务,如森林培育学(育苗部分)、草地植物栽培学、草坪学、牧草、切花生产、盆花生产、野生花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花卉学、花卉种苗与园林苗木生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苗圃学、盆景学、野生花卉学、果树与蔬菜园艺学、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湿地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抗逆生理、营养生理)、林木育种学、林木种苗学等课程实践环节。

与别的专业相比,这些课程的实习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一是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二是生产周期长,三是生产连续性强,以及实习的全过程在短时间难以反复重复进行的特点。具体来讲,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实践课的内容、操作方法也大不一样。另外,它具有很强的经验性,许多林业技术本身就是群众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具体操作往往要根据田间地头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这些技术决不是按程序设计好的机械操作,也没有任何一本指导书能完整地回答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要求上述专业的实践课程改原来的先进理论后实际操作为现在的理论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自体会和琢磨每一个技术细节,慢慢积累经验,从而使自己的从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苗圃具体可开展的部分实习课程简介如下:

每学期开学初,苗圃管理办公室收集汇总各学院本科教学实习申请表,协调各门课程到苗圃开展各项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及时向各学院反馈并沟通苗圃可承担的实习内容,以书面形式回复苗圃对各学院实习申请的反馈意见;为本科生实习做好前期各类工具、生产资料、苗木植株和土地修整、灌溉、作床的准备;学生实习期间做好师生接待工作,协调工具和生产资料的供求,及时解决各类突发事件,保证学生实习中的安全;记录学生实习过程主要技术环节,并为学生实习拍照留影以备存档。

为规范学生实习用地分区标记,方便学生实习后期苗木管理和数据观测调查,也为了前来苗圃参观学习的低年级本科生更方便快捷地预先了解各类专业实践环节技术要领和高年级学生实习操作过程,苗圃管理人员组织各实习课程的本科生,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制作了实习用地标签,并保证每块实习用地都插上了实习用地标签。标签分正反面,正面以大字体记录实习课程、任课教师、种植苗木名称和时间等,便于参观者一目了然地掌握该种植区域基本情况;反面记载实习小组成员名单,以便实习学生后期分组管理工作。实习后期有专门的苗圃工作人员帮助学生及时撤除覆盖物、灌溉、松土、除草、间苗、追肥、移栽等;管理人员督促实习班级学生做份内管理工作,并进行定期数据调查。

2.将实习任务落实到个人,建立更全面的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和标准

实习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状况与程度,以此来督促学生重视实习、努力学习。同时总结教学经验,评价与改进教学工作。为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采取了实习考核成绩单列,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和标准应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准确,且简单易行,有效的保证了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新形势的教育中必须一改过去只注重实习考试的做法,而是把实习成绩的评定按实习过程中表现、实习后期管理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这样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对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予以重视,克服了实习的松散现象。

实习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如何将实习的任务落实到个人,不仅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点,也是提高每位同学对实习全面理解掌握的关键。另外,以往实习只有开始,没有中间过程和结果展示,如何展示过程?如何显示结果?如何考量每位学生在实习中的所得所获是管理工作需考虑的重点环节。

课程实习可以分大组,但是后续实践环节的小组最好是2~3人一组,各小组由苗圃分配固定样地,完成一整个生长季的观测及维护。组长认真制定后期观测方案和分期计划,并定期召集组员召开实习工作会完成实习的后续调查拍照、测量、记录等。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按照实习计划,认真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实习结束后,提交个人记录日志(附照片),以时间排序。最后再交一份个人实习报告,参加实习考核,进行PPT答辩等。如能在正规刊物发表文章者,给予加分。让同学们真正的从中能学习到东西,感受其中的乐趣,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

3.建立完善的教学实习苗圃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教学实习苗圃管理制度,规范实习苗圃运行管理是促进苗圃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苗圃管理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才能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引导教学实习有序进行。

教学实习苗圃由学校专属部门――苗圃管理办公室,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践教学、统一管理设备工具。苗圃管理办公室健全明确的工作岗位职责制度和场地管理制度,提高了实习苗圃利用效率;苗圃管理办公室还制定了一套仪器设备使用制度、贵重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制度、保养维护制度以及安全使用规程等,既保证了苗圃场地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也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苗圃管理人员对实习计划和方案仔细审查,在整个实习实施过程中,严格监控,随时对实习过程、学生实习任务进行情况、实习基地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确实保障实习效果。在实习完成后对实习过程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和总结。为配合提高实习基地利用效益,加强实习考勤,苗圃与教师合作研制了苗圃实习考勤机,利用校园一卡通进行刷卡考勤,为提高实习效果,发挥苗圃作用提供了有力服务。

教学实习苗圃运行初期,建立和完善了苗圃管理制度6项,基本涵盖苗圃工作的各个方面。这6项管理制度分别是:苗圃和树木园管理办公室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教学实习管理办法(暂行)、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作业规范、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安全值班员岗位职责、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管理规定、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工人管理规定。2013年,又根据苗圃运行情况制定管理制度7项,分别是:苗圃和树木园管理办公室关于“首问负责制”的规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公车使用管理规定、农药及化学药品使用管理规定、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及付酬办法、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温室管理规定、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温室运行管理规定。

4.教学实习苗圃的开放式管理

教学实习苗圃是学校公共的教学资源,对全院师生实行全日制开放,除完成常规实习教学任务外,在其他方面也加强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各方面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在课外实现各种自主设计型项目,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借助实习苗圃环境,通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强化培养,结合理论课程学习,将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实验、科研训练、毕业设计项目与实习苗圃结合,努力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技术人才。

另外,实习苗圃配合教务处实行劳动周制度。从2013年开始,根据苗圃工作计划,每学期为全校大一本科生安排为至少期一周的苗圃生产劳动。坚持劳动周制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林学、园林、园艺等专业学生还能在劳动中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劳动周的锻炼,学生们体味了劳动的艰辛,也增强了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四、结语

通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学实习苗圃已初具规模,在管理上已形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于一体的一套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苗圃于2011年3月28日正式接待本科学生实习。每年可安排实习课程25门次,实习班级87班次,服务实习学生1 410人,接近1万人次;苗圃内共种植木本植物55种左右,草本植物100余种,水生植物29种,药用植物29种,草坪草种60余种,牧草草种18种,培养温室草花7种5 000盆,播种穴盘苗300盘。同时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提供服务,共接待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科研训练项目24项,大学生毕业论文8项。

今后,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实习苗圃的建设,不断完善实习管理方法,提高实习质量、增加和更新实习项目,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现代化教学实习苗圃。

参考文献:

[1] 秦津,塔莉.对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319.

[2] 王瑞辉,曹受金,戴兴安.高职林学类专业实践课教学方法改革探讨――项目教学法应用实例[J].中国林业教育,2005,(3):59-61.

[3] 杨化仁,李景波,丛东华,张晓林.搞好校内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J].辽宁高等教育研

究,1999,(4):71-72.

[4] 赵淑娟,郭祥峰.构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2014,(1):43-45.

[5] 周晓娟.加快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J].安徽农学通报,2009,(2):138-141.

[6] 董胜利,张家平,刘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54-57.

[7] 刘强,李宏全,李清宏.建立和完善校内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75-177.

[8] 刘月秀.林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2):17-19.

[9] 田静.农业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J].青年与社会,2014,(7):219.

[10] 周学安.浅议林学专业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1985,(3).

[11] 胡俊杰,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01.

[12] 陆晓民,高青海,张雪平,徐宏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园艺教学实习基地的功能[J].现代农业科技,2010,(7):30-31.

[13] 张忠宝,刘丽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实习基地管理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4):120-124.

[14] 胡礼荣.运用现代经营理念精心经营实习苗圃――广西钦州农校园林专业产学结合的实践与创新[J].青年文学家,2009,(17):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建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特色化;教学体系

一、 背景

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高校发展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整体教育质量水平不容乐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为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向分类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目标

截止至2013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358所,独立学院292所,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5.6%,在校学生人数达50%以上。以独立学院以及新建本科院校作为转型发展战略的试点,对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而建立应用型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以我校为例,在2014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整体转型发展“六年行动计划”》 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总体思路,契合2014年我校获得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的契机,制定转型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红钻也结构等,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地方与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二)应用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

应用技术型教学体系的构件是实现独立学院成功转型的关键,我校的做法是密切围绕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从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出发,以建构我校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教育教学体系为指导思想,把握理论知识“够用”,实践能力“耐用”的原则,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我校的应用技术型教学体系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建构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有理论依据支持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改革,其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增加实习实训课时比重,实践环节比例应占总学分50%以上,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时间累积达到一年以上。二是教学内容模块化,形成以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三是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促使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实际案例教学达到100%。四是评价体系多样化,依据课程类型与特点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习评价由“分数高低”向学习过程体现“能力强弱”的转变。

二、 建构建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特色化的教学体系

建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特色化的教学体系的建构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依据,改变以类型教学为主的专业教育思路,应突出强化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我校转型发展思路的不断拓展,我校建筑学专业形成了“系+学科+模块化”的三级教学体系,以及“工作室教学”的“项目化”应用教学实践体系,两个体系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施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负责制、工作室设计题目师生双向选择等教学组织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一)以“项目化”建筑设计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传统的设计课程都是采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公共建筑选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教学,但我们的学生实际毕业之后在工作中将大学期间的知识转化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长时间的磨合期。因此,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尽量将实际工程引入设计核心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现场参观场地、在建项目、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做使学生不再觉得设计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可以直接感触得到设计的每一个深入都是有依据的,这就给学生实现了一个在课堂上就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良好平台,缩短了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

结合我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建筑学专业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艺术设计等相关学科进行教学交叉,通过“模块化”课程建构建筑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建筑技术课程体系、建筑艺术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技术型”的理论与应用知识体系的教学体系建构。如图2为建筑学专业各个模块及相关课程的体系建构。其中以建筑设计核心课程为重点和主线,衔接相关模块课程。建筑设计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基础A1-A2,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A1-A5以及课程设计等,主要的教学流程为“项目化”教学方式,如图1。建筑艺术课程模块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表达的能力,包括素描、色彩、构成设计、建筑表现技法、建筑史等,主要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实践动手为主,使学生能够达到空间感知和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技术课程模块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测量学等,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达到解决一定工程技术问题与表达的能力。软件应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建筑CAD&Sketchup、Photoshop、3DMax等,贴合区域经济的需要,使学生具备更扎实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执行能力。实践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素描实习、色彩实习、建筑认识实习、设计院实习、毕业设计等,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建筑艺术课程模块、建筑技术课程模块、软件应用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的建构是为了加强建筑设计课程模块而进行设计的,通过各模块与建筑设计课程模块的联系和融合,逐步让学生掌握空间感知和表达能力、自学及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使教学体系的建构能够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探索“项目化”教学方法

主要形成以“工作室教学”为主,“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与之相结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实际项目以及建筑实例进行功能、形态、技术等各方面的讲解和不断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能力,进而达到能够分析和解决建筑设计过程中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工作室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模拟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同时联合多专业教师(建筑、园林景观、结构、构造等)参与指导建筑设计课程,加强“应用技术型”相关知识的应用训练,并从政府、开发商、使用者、设计师等多角度来评价设计成果。

(三)评价体系更新

传统的建筑设计成果评价都是通过评图进行,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学生往往不清楚成绩的取得依据,成果中存在的问题等,因此难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改正并提高。因此,在“工作室教学”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评价体系进行了更新,采取了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的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展评结合评价方式,即将学生的设计成果全部公开进行展示,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也对教师的评价起到了监督作用。讲评结合评价方式,即进行课堂挂图讲评,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构思及特色,同学相互提问,教师或学生现场点评,活跃了课堂氛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联合评价方式,即通过联合相关专业老师(建筑、结构、园林景观、构造等)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了偏袒现象,体现了公平和公开的原则。

三、 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在建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特色化教学体系中,首先理论承担着专业知识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积累,应用与实践又肩负着实用性与操作性的传承,如何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贴合我校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整个教学体系建构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主体意识和思维的改变。新的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离不开主体,即使用者。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的老师和学生,他们对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的能动性直接决定着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实践成功。因此教学双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不懈追求的态度来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保障。第二,时间。建构特色化的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改革和更新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因此,这种教学体系的建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集中性和临时性的特点,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行不断的修正、适应和完善。第三,场所。学生的应用实践环境是理论与实践链接的支点,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场所环境和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四、 结语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地方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在转型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筑学专业也采取了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教学效果能够夯实专业基础、专业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人才。建筑学专业有良好的应用背景,此次教学改革能够立足应用与实践,能够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技术型以及创新人才。但从整体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来看,这样的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时代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改革还需不断反思和总结,最终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晓清,李建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4(07)下

[2] 陈晓虎.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兼谈创建新型应用型本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 王维坤,温涛.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07)

[4] 刘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4(06)

[5] 张君诚,许明春,曾玲.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与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6)

[6] 朱银友.特色化: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7] 冯雪萍.基于现代企业转型发展的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4(06)

篇7

这次全市住房保障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是市政府确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住房保障工作座谈会、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全省住房保障暨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部署安排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科学务实,积极作为,2011年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新区、片区两个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积极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科学务实,积极作为,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中,建设系统和新区、片区两个开发建设指挥部,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努力,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两城”成功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市投入资金26.85亿元,优先落实安居工程用地2309亩,新开工建设项目71个、245万平方米、28389套,完成计划的111%,连同结转项目竣工17343套,竣工率达到68.1%,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其中: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800套、87.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790套、4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0.5万套、25万平方米,新增租赁住房补贴378户,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用房1.1万套、131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提高了住房保障标准,由原来每户年收入2.7万元,提高到人均可支配收入1.35万元,并实现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并轨。全年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7.6亿元,同比增长28%;发放贷款16亿元,实现业务收入2.1亿元。在去年2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了会议;4月和8月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调度会上,我市都作了典型发言;国家住建部齐骥副部长来检查工作时,对我市保障房建设公示制度给予充分肯定并安排了中国建设报予以宣传推广;省人大视察时,对我市的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实现房地产信息系统省市县三级联网,具备了个人住房信息异地查询、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三项功能。完成房地产投资175亿元,增长16.3%;商品房施工面积1173万平方米,增长21.6%;新增商品房预售面积770万平方米,增长19.2%;商品房销售面积730万平方米,增长18.6%。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房屋征收机构,较早出台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规定》及配套制度。物业企业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启动了物业质量保修金征收工作,专项维修资金共归集1.33亿元,累计归集4.42亿元。

(二)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9.6%,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71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和面积达到172万人、173平方公里。一是小城镇建设实现新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开会部署,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确定了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采取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扩权强镇、领导联系、挂职帮扶等措施,推动率先发展。重点镇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其中4个已经市政府批复。全部设立经济园区,新上工业项目208个;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230多亿元。其中:傅庄街道财政收入过2亿元;义堂镇、汤头街道过1亿元;李庄镇打造百亿家电园区;大店镇设置了“三办”、“五中心”、“四平台”;兰陵镇成立了全省首家镇级国有独资投资公司,设立了城建规划分局;义堂镇组建了全省首个镇级消防中队;地方镇建设了全市首家镇级老年公寓,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二是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唱响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实施“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的“四步曲”,实施组织部、农房办、社区办、整治办、文明办“五线”联动机制,突出沿河村、沿路村、镇驻地村等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住房品质,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创建生态文明乡村。2011年,全市在建和竣工农村住房13.7万户,改造危房2.7万户,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0%、108%。三年来,共完成农房建设投资443.8亿元,配套设施投资402亿元,集中建设农村社区1343个,建设农房36.4万户,改造危房7.5万户,拉动居民消费47亿元,腾空土地10万亩(其中可复垦耕地5.25万亩),完成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发证3.2万户、农房抵押贷款4.5亿元。全省农村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南片区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作了重点发言。在我市召开的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高度评价,蒙阴经验在新农村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是中心城区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各项重点项目推进顺利。新区、片区开发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兰山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和河东汤泉旅游区建设按计划顺利启动,形成“三点抱城”之势,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会议中心西楼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竣工落成,三河口祊河隧道、大剧院、沂蒙精神纪念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体育场片区、南坛片区、沂景南片区、运输公司片区等一批旧城改造提升项目,拆迁还建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三)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城市建设完成投资39亿元。排水及污水处理工作有序开展,新建排水管道335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26座,规模89.77万吨/日;新建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63处。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滨河路拓宽,沂蒙路、金雀山路、陶然路、东兴大街改造提升成效明显。新增道路长度143公里,我市第一座全互通式立交桥—双岭路立交桥建成通车。亮化工程向细节延伸,中心城区新安装路灯3437盏,173条开展背街小巷路灯安装完毕,群众反映很好。“气化”全力推进,建成天然气高压、次高压管线8条,总长度337公里,除平邑、蒙阴外,其他县区全部接通天然气主管道。建设供热管线83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90万平方米,城区供暖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新增供水管道13.35公里,年供水总量达到5050万吨。组织了燃气安全应急救援演练和城市防汛应急演练。390个农村社区完成“三上”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建设中更加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结合人防工程共新增利用城镇地下空间87200㎡;腾退地下停车场2处,多项人防结建工程开工。

(四)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审批管理。一是城乡规划编制成果颇丰。《市总体规划》已通过部际联席会审查,即将获批。编制完成《市近期建设规划》和《五区统筹规划》,东风东关、体育场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文化医疗、农贸市场等专项规划。4个县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29个省级中心镇、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100个特色村和1130个中心村的完成规划编制。二是城乡规划审批进一步规范。共召开24次市规划委员会例会,审批项目795个。大力实施“阳光规划”,对规划设计成果和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全过程公示;大力实施“效率规划”,增设了专家委员会,实施项目预审和现场办公服务制度,开设“绿色通道”,提高了规划水平和审批效率。三是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加大批后监管力度,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另外,规划展览馆共接待国家、省、市参观团体3700余个、15万余人次,成为展示大美的重要窗口。去年4月份,全省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对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五)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一是创新县城管理工作初显成效。在费县召开全市创新县城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其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管理模式,各县积极借鉴,加大力度,建立了管罚一体的城市管理体制,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城市管理队伍。《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费县经验,省住房建设厅杨焕彩厅长对我市创新县城管理工作专门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开展市区城市管理责任区、环境卫生责任制考核,每月一通报、一点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沂南县、苍山县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建好队伍,莒南县出台《城市管理暂行办法》,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两城”同创为契机,以和谐城乡建设、创建城镇管理明星镇、环境卫生示范村、户外广告样板路等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城区市容环境集中整治、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百日会战活动,大力推进干线公路、城区外环路和水域环境集中整治,全面提升环卫保洁水平。中心城区共清运生活垃圾36万吨,道路保洁机械化清扫率和冲洗率达到40%,建筑垃圾处置率达到90%。新增临时停车泊位8000个、收费停车场25家,打造户外广告样板路16条,查处违法、违章建设1260余起。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进程。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8座、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3座,实现了“一县一场”;建成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135座,在建32座;完成了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行,启动了市餐厨垃圾处理场筹建工作。加强环卫保洁队伍建设,提高环卫保洁作业标准,改善环卫工人福利待遇,试行环卫保洁“一体化”作业方式,市场化、物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扎实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突出抓好了二级平台建设、系统升级、案件处置、优化服务等环节,现有6个县区、18个部门、27个专业平台上线运行,发现问题6.9万个,处置结案4.5万个。

(六)建管并举,园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完成园林绿化投资5.9亿元,新增绿地面积407万平方米。一是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沂南县、苍山县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达到8个,9个乡镇荣获市级园林小城镇称号,54个单位荣获市级花园式单位、小区称号,带动提升了全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二是城区绿量明显增加。开展绿色廊道建设,对全市180余条(段)主干道进行绿化补植,新增乔灌木1164万株,形成了“景不断链、绿不断线”的道路景观效果。开展老城区绿化补植工作,投资2500万元,补植各类地被植物25万平方米,提升改造公园、绿地32处。三是滨河景区进一步繁荣。开展了大树栽植提升、橡胶坝除险加固、水上违法整治等工作,举办了世界杯滑水赛等活动,武河湿地升格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景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达到了人、水、绿和谐的新境界。四是管养工作实现跨越。按照“养护管理同城同标准”的原则,出台《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等8个规范性文件,强化督导检查,提升养护水平。以防控美国白蛾为重点,加强了园林病虫害防控工作。

(七)扎实开展建筑节能和“禁实”工作,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成绩显著。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完成节能建筑267万平方米,标准执行率达到98%;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45个、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6.3%;太阳能和浅层地能建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应用项目57个、面积214万平方米,完成省下达推广任务的214%;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全市138家粘土砖厂全部拆除,168家非法页岩砖厂拆除155家,节约土地2万亩,节约燃烧标准煤3.2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500吨/年,全省治理粘土砖厂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加强节水研究和宣传,积极推动了节水器具和新技术应用。

(八)狠抓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业快速发展。编制了《市建设工程管理责任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五大主体责任。完成勘察设计项目1500余项、500万平方米,实现收入12.6亿元。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证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共办理施工许可项目462个、面积1309.3万平方米;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263个、面积596.2万平方米。创“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项,“泰山杯”奖8项,“装饰泰山杯”奖5项;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1个,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6个,省级安全文明优良工地19个。大力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制度和农民工工资储备金制度,共受理拖欠投诉273起,同比下降28%,清理拖欠工资1343万元,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制度被省住建厅予以推广。征收建设行业养老保障金1.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4%,拨付1亿余元,惠及职工近3万名。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力推动了我市建筑业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50.5%;缴纳税金12.9亿元,同比增长51.7%;完成外出施工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66%。

今年各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指挥部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和密切协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益于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得益于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城镇化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比先进发达地区相差近10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县城和小城镇支撑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仍相对薄弱。四是城市基础设施总量仍相对不足,市政管网不够完善,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健全,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五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按实际供热计量收费尚未大范围推广。六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仍很繁重,配套资金压力较大。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振奋精神,乘势而上,扎实推进全市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实现县域经济大跨越、小城镇建设大突破、民生质量大改善的关键一年。国家和省市安排的安居工程、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创新、新旧城区开发建设,项目多、投资大、工期紧、要求高,是近年来工程量最大的一年,任务十分艰巨。做好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构建和谐、加快富民强市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今年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进一步振奋精神,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迎接新的挑战。做好今年的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国家宏观政策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将明显增加,国家确定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有关政策,为我们克服困难、加快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看,省里将组织实施100个省重点项目,安排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万亿元,省政府近期将制定出台支持沂蒙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实施《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推动鲁南经济带发展,将给我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我市情况看,经过这些年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城乡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建设系统干部群众士气高涨、团结和谐、干事创业,凝聚了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今年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三大重点,积极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在城乡建设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四重四强”原则,即:更加重视民生项目,进一步强化安居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更加重视城市内涵,进一步强化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更加重视和谐发展,进一步强化服务与管理的统一;更加注重品味质量,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住有所居为目标,扎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一是统筹建设,规范管理,不折不扣地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今年省下达我市的任务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9280套(户),竣工9000套(户),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81户。省里要求9月底前要全部开工,三分之一主体结构基本完成,三分之一进入楼层施工,三分之一开始基础施工。今年新开工数量虽然比去年少,但是加上去年结转续建项目,在建工程规模将达到3.3万户,任务实际上更加艰巨。市房管局要尽快分解落实,各县区也要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及早完备手续,确保项目早开工、多竣工。要落实好建设用地,对保障房用地继续实行计划单列、优先保障、应保尽保。要多方筹集资金,充分利用好沂蒙革命老区对接中部政策的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向保障房倾斜等政策,加大信贷支持,满足工程建设资金需要。要加强分配管理,严格准入程序,确保分配公平。研究探讨轮候期限,使符合条件的家庭能在合理轮候期内获得保障房。完善退出机制,控制户型面积,引导保障对象在收入提高后退出,制订和实行有利于退出的动态租金标准,真正让困难家庭受益。要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严格落实土地供应、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运营。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认真贯彻〔2011〕45号文件,制定配套政策,出台公租房管理和保障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规范保障性住房的租售和使用管理。统筹解决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转户人群、企业困难人员的住房问题,使其平等享受城市发展成果。二是严格落实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调控政策,综合运用房地产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支持自住性住房需求,着力抑制投资性、投机性购房。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场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合理的社会预期和有效的监管调控体系。要有序调节住房供应,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积极争取金融部门信贷支持,更好地满足群众自住性、改善型住房需求。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健全完善前期建设条件意见、中期预售把关、后期综合验收备案的全过程监管体系,重点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严格监控房地产企业资金运作。三是抓好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今年,国务院将修订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更好地发挥这块资金的作用,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先期研究,吃透精神,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拓宽资金使用渠道。要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依法强化归集工作,重点做好规模以上城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社团组织在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要督促未建、不缴、欠缴单位按规定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审计检查和内部稽核,完善贷后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二)以城乡统筹为出发点,加快小城镇、农村社区和中心城区建设。一是小城镇建设要力争有较大突破。去年是我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第一年,应当说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都有了明显起色,势头不错,但是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近邻江苏省,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小城镇有24个,而我市12个重点镇中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只有3个,有的还不到1000万元。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近年来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的一项决策,市里出台了非常强的激励措施,并从领导力量、包扶措施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各县区务必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进一步自我加压,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城镇承载力和产业支撑力,争取今年有大的突破,打造繁荣生机小城镇。要建好工业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项目,带动人气、商气、财气聚集,开辟县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要建好农业示范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办基地,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要建好小区宜居园,加快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和园林绿化建设;完善道路、路灯、排水和供热、供水、供气等设施,吸纳更多的人进入小城镇生活。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举办小城镇建设培训班,请先进地区的小城镇负责人传经送宝,请专家学者传授先进理念,组织外出考察观摩、学习先进经验。要加大督导考核。《市重点镇建设发展考核办法》已多次征求意见,现已进入签发程序。其中一条,就是将12个重点镇的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并将占到20%的权重。五•一前后,市委、市政府将组织一次小城镇建设观摩会,不仅要看小城镇建设,还要看创新县城管理的亮点,看一个实施“三上工程”的新建社区,看一个沿河、沿路、矿山塌陷区农房纳入重点优先改造的亮点,这项工作张务锋市长在兰陵会上已经作了安排,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又进行了强调,会前张务锋市长又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各县区、各镇提前做好准备。

二是打一场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攻坚战,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的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要按照重点攻坚、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继续全面推进,新建农村住房9.5万户,改造危房2万户。首先,要实施重点攻坚,把沿沂河、沭河、祊河两岸和国省道沿线的村庄以及矿山塌陷区旧村居纳入优先改造之列,迅速取得整治效果。市农房办和有关县区要制定方案,摸清底数,编制规划,明确计划,努力创造条件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条件确实不成熟、今年暂不改造的,要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美化,使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其次,要全面提高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品质。坚持经济、实用、美观、节能的原则,切实提高农村住房设计水平,推广应用省、市农村住房优秀设计图集,引导群众建设“百年住宅”。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第三,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和长远生计,妥善处理拆迁、用地、补助等问题,统筹建设老年房,切实做到宜楼则楼、宜房则房,不搞“一刀切”。春节后,我将带队到有关县区督导检查。三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好、快、稳,搞好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提升改造,掀起新一轮建设。加快兰山区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和罗庄区“一城五基地”、河东区“五区托一城”规划建设,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联动发展。依法开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工作,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加快拆迁进度,推进东风东关、南坛、体育场、沂景南国棉八厂、运输公司、兵学城、西关王六居、巨灵集团、机场等片区开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要加快市政设施建设。按照建设300万人口大城市的标准,落实城区大排水规划、全市域污水处理规划和城区亮化规划等专项规划,抓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三河口祊河隧道要科学施工,保证质量,加快进度,争取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全线贯通。大剧院、沂蒙精神纪念馆、书法城二期工程、动植物园、开罗大桥等公共文化设施,要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施工,打造标志性工程,书圣阁主体工程要在园博会开幕前完成建设任务。完成南环路、西环路和机场扩建二期项目建设,打通兰山路、考棚街等断头路,特别是结合运输公司片区改造,加快与隧道南端相连接的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加快停车场建设,优化城市交通。利用前期考察、研究成果,积极推进雨污合流城区初期雨污水调蓄池(管)建设,解决城市内涝和雨季污水对、沂河污染问题。要提高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加快供水管网建设和管线改造,推进供水户表改造和自备井封停,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加快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确保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气化”进程,完成市区至平邑、沂水至临朐、新泰至蒙阴的高压、次高压天然气管道建设。在新区建设地下管线示范区,搞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积极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档案归集和查询利用,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各县城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魅力县城。

(三)以创建“和谐城管”为抓手,全面加强城乡管理工作。“和谐城管”,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促进和谐的管理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由政府唯一主体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建模式转变,由重管制控制向重协调共赢转变,构建有序高效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模式。构建和谐城管,必须做到管理为了人民、管理依靠人民、管理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大城管”工作模式。调整、理顺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联动处置、考评奖惩;以市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整合相关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资源,大力推进二级管理平台和终端建设,建设覆盖城区的城市管理动态监控网格,构建“城管委领导协调、数字化平台指挥调度、城管办督导考核、责任单位落实处结”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各县数字化城管系统要于2013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出台《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县城管理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城市管理责任区考核、环境卫生责任考核制度;科学界定市、区、街、居四级城市管理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各县也要参照市区的做法,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县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乡管理效能。适时召开创新县城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全面推广费县“大城管”工作经验;开展争创县城管理先进县、城镇管理明星镇、环境卫生示范村活动,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充实壮大城镇管理队伍,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县城管理特色,着力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环境整治、彰显特色、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实现“四点对接”、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创建和谐城管。春节后将召开全市和谐城管动员会议,部署开展和谐城管创建活动,实施市容秩序整治、市政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提升、建筑施工管控、违法建设清拆、交通秩序整治、户外广告精品、园林绿化景观、数字化城市管理和创新县城管理等十大工程,唱响和谐城管主旋律,树立“当好城市仆人,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打造人民满意的和谐城管品牌;坚持合理布局、方便市民、整洁有序、规范管理,加快编制集贸市场、公共停车场、便民服务摊点、广告设施等专项规划,推进便民市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方便。增加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互动性,推进市民献计城管、呵护城市好行为宣传、市民不良习惯曝光、志愿者城市护卫队等活动开展,全面提升居民的城市意识。四是提升环卫质量,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力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10月底前,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处日处理能力8吨以上的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实现“一镇一站”。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村居生活垃圾收集站点、配备环卫保洁队伍,建立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奖补制度,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一条龙”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尽快启动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场建设项目,探索、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机制,中心城区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扩大“一体化”环卫保洁范围,在县区试点托管、半托管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环卫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环卫保洁物业化、市场化水平。五是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和建筑工地管理,建筑渣土密闭化、规范化运输率和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加强火车站、汽车站、广场、游园等窗口部位环境整治,全力推进路域环境、水域环境整治和城乡重点区域广告标语集中整治,打造整洁、靓丽、有序的城市窗口形象。

(四)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调控作用,加强实施监督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结合贯彻省政府《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深化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做到“五规合一,同向同步”;深化中心城区规划,做好罗庄区“一城五基地”、河东区“一区托五城”分区规划,重点编制商城、河东区沿河加快发展带、兰山区西部新组团、镇山风景区和新区二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各县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实现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增加对村镇规划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详细规划覆盖率,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编制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建设规划;加大交通规划研究力度,缓解市民出行难、停车难问题。二是努力创新规划理念。继续做好“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三篇文章,深化、细化、强化城市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涵;加强对城市色彩规划、亮化规划的研究,在规划深度和精细化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低碳规划,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做好规划展览馆的维护和更新,开设城市地下管网、地下空间利用专区,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市民参与城建、护卫城市的意识。三是全面提高规划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阳光规划”、“效率规划”制度,保证规划审批的快速高效、公开公正;结合《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实施,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尽快在乡镇、街道设立规划管理所,在村、居指派规划联络员,完善城乡规划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进一步加大规划批后管理力度,做到“严、细、实”。“严”即对于规划实施情况检查要严,着重对平面位置、楼间距、高度、层数、退让距离、外立面装饰、配套设施等多项技术指标内容进行检查,与规划不符的坚决不予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细”即对规划批后检查和资料收集要细,从工程放验线到竣工验收等各类表格、坐标数据、图纸等都要认真仔细地审查收集。“实”即对建设项目现场检查要实,要走到、看到、问到、测量到,掌握情况全面,发现问题准确,采取措施及时。关于规划实施监督和违法建设查处,市规划局和城管局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共同组队、联合检查、联合处理,要健全定期检查与日常巡查机制,严厉查处未批先建和违规变更规划行为,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一是加快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领域关键技术学习、掌握和推广力度,重点引进消化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环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实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抓好建设类执业师继续教育,加强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扩大一线农民工培训规模。二是深入推进建筑节能。认真做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强化建筑节能监管。加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确保完成全年114万平方米的工作任务。健全供热计量资金筹措、产品准入、工程监管、能耗监测、热费改革等工作机制,加快供热计量项目建设;凡是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取消按面积收费,实行按实际用热量两部制收费。加快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关键技术装备引进推广和产业化。努力争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三是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方位实施绿色建筑各项措施,申报、认定一批绿色建筑。建立“禁实”长效机制,防止死灰复燃。在保证页岩多孔砖主导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粉煤灰砖、混凝土砖、粉煤灰加气砌块、轻质墙板等新型墙材。以CL建筑结构体系的试点和推广为重点,推进建筑节能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四是健全以环保型公交车、电动汽车和公共自行车为主体的节能型城市交通体系,努力创建“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五是继续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价改革,加强节水管理,努力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六)以举办省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带动提升园林绿化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办好第四届省园博会。与前三届相比,今年9月10日在我市举办的第四届园博会将首次采取落地形式建设永久展园。目前,已确定50多个室外展园,是自省园博会举办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展会。为办好园博会,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切实抓好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丰富博览会内容,体现“水绿相映,生生不息,文化与自然共生”的园林主题。要扎实做好运行保障,确保园博会顺利、有序、高效进行。要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和扩大园博会的影响力。其中很重要的是搞好园和县区园的建设,以充分发挥东道主的带头作用,彰显我市园林绿化水平。从调度的情况来看,已有9市明确表示主展园投资在200万元以上,我市作为东道主,园和各县区展园建设标准也不能低,投资也不能少。今天,就算一次园博会筹备的全面动员会,受务锋市长委托,我正式就各县区园建设问题,在这里作出部署安排,请各县区要尽快成立专门协调推进机构,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迅速与市园林局对接,并制定工作方案,积极落实建设投资计划,从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充足的保障,尽快完成设计并通过组委会审核,3月上旬要进场施工,7月底前建成并全面进入养护。要大力加强安保工作和工程质量,确保实现平安园博会的目标,真正把园博园建成园林精品工程,把本届园博会办成永不落幕的园林盛会。二是齐心协力,做好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复核工作。今年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复核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中心城区、平邑县要分别确保实现增绿170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年内所有县城要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要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严格绿线管控,严把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关口,开展“绿色使者进社区”活动,借鉴西安市的做法,建立城市绿地管护公示制度,聘请社会监督员,接受群众监督,彻底扭转绿地“变菜园”、“变硬化”现象。三是开展绿荫行动,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深入贯彻全省绿荫行动,力争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要选择冠大荫浓、生长较快、病虫害较少的大规格乔木作为行道树,搭配适宜本地生长的灌木,形成绿色和谐、层次分明、乔灌结合的绿色廊道。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面积适宜、功能齐全、贴近群众的公园、游园和“街心花园”,形成点面结合、布局合理的公园绿地系统,适应人民群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出门见绿、500米见园”的出行、游憩要求。要继续推行拆墙透绿、见土钉绿、以绿盖硬,把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实现绿色共享,年内力争新增花园式小区、单位100个,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屋顶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林荫停车场300处。四是着力建设民生园林,进一步放大滨河景区综合效能。要全面实施滨河景区景观提升工程,围绕群众需求和绿化、亮化、彩化、美化“四化”原则,增植各类高大乔木、各种彩叶树种,并利用LED彩光源或地灯、射灯等做好建筑和树木的亮化,打造滨河景区垂钓区、休闲区、运动区、健身区,着力增加便民甬道、座椅、健身器材、公厕等服务设施,在景区内形成更多的文化精品园、滨水景观特色园,让群众进得来、坐得下、留得住、玩得好。要加快水上运动之城、水上娱乐之城、水上文化之城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争创4A景区。实施小埠东橡胶坝上游基础截渗和坝袋更换工程,确保第一大坝的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五是精心实施清水工程、湿地工程,保护好“一澈清水”。落实《中心城区水质保障考核办法》,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坚持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原则,编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方案》,进一步扩大湿地建设成果。重点实施小埠东坝下湿地、柳杭湿地、角沂湿地修复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城市湿地群。(七)以规范管理、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做大做强建筑业。一是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管理的通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勘察设计市场,繁荣建筑创作,把好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关,抓好抗震设防工作。严格落实招标信息、投标资格审查和专家评标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招投标控制价和竣工结算备案管理。结合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完善工程项目信息和参建单位信用信息系统,强化对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二是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严格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5号令),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的质量责任体系和政府监管方式。强化建设工业产品备案管理和市场监管,组织好建设机械类产品节能认定。加强对图纸会审、按图施工、材料监督抽检等关键监督工作节点的控制,加强对深基坑(高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等技术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管。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年内中心城区所有工地全部实行出车轮胎冲洗制度。三是妥善解决清欠、和劳保金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劳务资质管理、工资支付监控、劳务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等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清欠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增强全市建筑业发展整体实力。一是提高本地企业竞争力。实行分类引导,专题研究,重点扶持,鼓励与外地大型企业组成联合体承接工程;在人员培训、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政策咨询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引导企业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做精施工业务,拓宽服务领域。二是规范外来企业发展。建立健全外来企业准入、清出制度,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高端建筑企业落户。严格注册登记和税收管理,增加地方税收收入。三是大力发展外出施工。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激励制度,积极扶持劳务企业发展,拓展外埠市场,努力巩固建筑业大市地位。四是丰富房地产市场品种。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办公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推动地产开发模式多元化。根据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策划建设一批集商业、贸易、商务、文化娱乐、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

三、落实责任,创新机制,为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城乡建设事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领导关注,群众关心,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创新机制,扎实高效地做好各项工作。最近,张少军书记分别到新区指挥部、片区指挥部现场办公并作了重要讲话。张书记的讲话不仅对这两个片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学习体会,全面贯彻。由于去年以来,城乡建设事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困难,主要是房屋征收工作难度加大,资金筹措困难增多,加之我市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些关键时期,所以,希望同志们要更加重视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积极进行有益探索,工作中既不能简单从事、粗暴蛮干,也不能畏难发愁、束手无策、止步不前。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改变工作效能、解决新问题,推动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工作纳入科学发展大局,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细化工作责任,逐级分解量化任务,明确工作标准、节点进度和完成时限,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具体到岗位、人员的执行责任体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推行“一线工作法”,到一线调研指导,在一线搞好服务,在一线检验成效。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二)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要针对制约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瓶颈因素,理顺体制机制,创新思路办法,务求工作实效。完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着力规范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行为。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科学制定并落实好各类城乡规划。完善推动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含量。完善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要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奖惩机制,加强对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包括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调控和节能减排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对工作进展快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影响大局的,要启动效能督察,必要时约谈主要负责人。市政府已经与各县区签订了相关目标责任书,具体工作都已做了部署安排,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调度和通报,及时汇总并报市政府。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设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吃透上情;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摸准下情,掌握翔实、全面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对重要事项的制约和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商业贿赂。继续深化“四比四看”活动,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切实改进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