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6:3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汽车空调;教学策略;中职教育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维修不断受到重视。其中汽车空调作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在广大师生的摸索实践中得到了诸多喜人的教学成果。笔者拟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与同仁分享的技师学院汽车空调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一、汽车空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1)课程任务不明确,学校忽视教育与行业、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课程模式基本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没有真正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学校以职业定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不明确。

(2)课程开发的过程封闭,校企深度合作的n程开发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专任老师,行业、企业没有实质性地介入课程内容的开发。学校只通过一些企业调查表的资料考虑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实际,若能将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士请进学校,学校与其一起讨论、论证课程的开发设计,笔者认为开发的课程内容将更有实效性和前瞻性。

(3)课程核心载体模糊,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本质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小组或团体形式完成任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载体应当是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我校目前的《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没按照具体“故障现象”的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二)场室和设备问题。

1.汽车空调检修一体化教学场室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没有配备学生查阅的资料和信息资料站,教学活动的设备设施及辅助耗材缺乏等。

2.汽车空调课程的教学若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践,忽视实操技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差,走向社会后往往会说不会做。教学内容方面仍显陈113,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企业急需的汽车空调检修人才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的故障。师资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熟悉企业生产实际。职业院校能够承担汽车空调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训设备方面条件较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学校设备不能适应实操教学需要,使实践操作受到局限,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空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确定项目任务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关键的部分,由教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本课程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汽车空调》的教学中,把课程知识分成五大模块。分别为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通风系统、加湿系统、净化系统和控制系统。并通过十个项目任务来完成课程目标。

(二)制定计划阶段

例如学生分组后选择“空调制冷不足的故障与排除”项目时首先让学生设计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熟悉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并确定造成制冷不足故障造成的可能原因。讨论需要检测的部件及小组成员的细分工和岗位转换。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的制定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计划实施阶段

在学生确定小组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成后,让他们各自完成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单的前期必要的知识储备。为了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情况,设置情境模拟。通过高低压压力表检测制冷系统高低压侧的压力,学生在检测时互相交流,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择正确的检测工具做出正确的判定,明确造成制冷不足的故障原因所在。各组交流故障诊断流程设计,指导教师辅助得出最优的故障诊断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比如分析制冷不足的可能原因中,制冷剂量过多和过少都能导致制冷剂不足。学生通过σ焊稍锲康氖右捍凹觳橹评浼恋牧渴蓖往制冷剂现象及故障原因对不上,导出错误结果。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及时指导和鼓励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收获各种可能引发造成制冷不足的原因,结合实车就车诊断,按照合理的诊断流程,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合作分工,判断故障所在,找出故障原因,验收项目成果。

(四)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对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对项目教学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例如在检查制冷系统各种故障时都局限在通过专用的仪器仪表去检测,如万用表、高低压压力表、检漏仪、真空泵等等。很容易忽略掉简便的诊断法即感官法。在很多种情况下通过感官法就能解决问题。教师应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对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结语

教学中,教师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学,明确教学内容,以真实“故障现象”作为学习项目的载体,以具体情景作为检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及实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中,实行的是分组教学模式,要求每组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实训设备,否则项目教学无法进行。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我深刻体会到在项目教学中完成的每项工作任务,学生对于制冷剂不足能够较快的掌握,因为这种形式能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聚合在一起,整体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加清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简化了对于理论知识的钻研过程,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独立探索精神。使学生懂得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汽车空调》 是汽车电器维修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改革及实施需要实践来逐步探索来能更好推进的。作为教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要明确课程性质、 同时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单艳群(1973-),男(汉族),湖南衡阳,衡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汽车工程电控及空调系统教育研究。

篇2

关键词:汽车制造?校内实训?任务驱动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连续5年汽车产销位列全世界第一,这就给汽车制造类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职业教育的实训结构、模式与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此,实训教学的改革就成为必然。

一、汽车制造类专业校内实训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在企业面试中,学生对企业岗位能力的认知是学生能否面试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汽车制造类专业学生在上岗前进行的实训项目对他们职业生涯能否成功迈出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我们目前的实训教学却很难达到上岗前的培养目标。

首先,现在的实训课堂是三四个老师带领四十几个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其组织分组、学生管理、实训教学全靠老师来实现。一名实训教师往往管理十几名学生,这样,学生实训经常是爱学习的学生听讲,不爱学习的学生懈怠,因此造成了只有几个学生动手,大多数学生休息的现象。老师也经常是顾东顾不了西,成了“牧羊人”。

其次,学生操作没有目的,缺乏实训目标,实训时要么一起动手,要么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对实训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实训过程或实训设备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再加之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就导致出现了典型的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实训车间坐不住,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第三,如果要全程仿制汽车制造生产现场,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场地,这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承受不起的,所以很多学校只是利用几辆汽车进行拆装实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缺乏生产现场氛围,难以进入实训角色,因此就更不愿意动手练习了。

二、汽车制造类中职学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校内实训的尝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总结多年校内实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内的汽车制造厂和汽车维修厂进行调研,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汽车制造类校内实训方法,并在最近的实训教学中进行了实验。

首先,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汽车制造类“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

我们结合沈阳市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构建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基于岗位需求的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重新设计汽车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一小段生产线,生产工位采用独立式设计,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保证了既能进行独立操作也能进行连续操作。实训项目的内容是前期调研时根据制造厂和维修厂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的,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和修理中常见的部位。项目内容有汽车车门拆装与修理、汽车空调拆装与检修、汽车前大灯拆装与检测、汽车座椅拆装、汽车仪表板拆装与检修、汽车外包围的拆装和雨刮器等附件的拆装。

其次,以“有用、实用、够用、有效、先进”十字方针为实训宗旨。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下按工艺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进行训练,加强专业实训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汽车制造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专业与职业一体。

第三,实训车间实行企业化管理,感受企业管理氛围,养成职业习惯。

实训车间的企业化管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融入了企业元素。如:领料、回料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这样学生在学校就知道以后工作时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领料时填写领料单,返料时填写回料单,这样就保证了出入库管理的数据化和环境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实训车间的数字化管理。这样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化氛围,养成职业习惯,熟悉岗位要求。

篇3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要由培养目标的定向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来决定。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决定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实现程度。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既要求教师善于“教”又要求学生会“学”,课堂教学又是一个特定的教学,它面对的是众多的、多层次的学生,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努力探索的永久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要有一本好教材、学生努力配合等客观条件外,还要求教师会对所授课程的知识点分为若干个以利于学生掌握的课题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不断地改进或调整教学方法,以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旧的汽车专业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车型的不断涌现,毕业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用人单位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教学的进程以学生为主,能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应用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汽车电器教研组的若干成员不断的交流经验,总结方法,逐步摸索出一条比较适合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这一方法也是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认识新事物,首先会看到它的外在,然后由表及里,由外到内,逐层深入,最后深入了解并熟悉。《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培养学生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及零部件的检测、维修、试验和故障诊断能力。3、培养学生读识汽车电器系统电路图的能力。

本着以上几点任务,在开展汽车电器设备教学活动中,按三步走的顺序循序渐进,逐层深入:1、了解结构———拆装实物;2、分析工作原理———观摩工作过程;3、学习故障、测试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检测。首先在理论课堂中让学生了解了每个汽车电器系统的结构组成部分,然后在实训室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事物,熟悉其结构;接着在理论课堂中详细的给学生讲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在实训室通过汽车电器系统工作过程示教板演示其工作过程;在掌握了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学生分析该系统常见故障及检测方法,最后,让学生在实训室应用专门工具,自己动手操作,检测故障问题。通过以上三步走,使学生完成对每一个汽车电器系统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全面学习,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牢牢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每个部分。印象深刻,体系系统。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采用了由毛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实用性强、贴近前沿,满足职业教育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书内共将汽车电器设备系统的分为:汽车蓄电池、发电机、启动机、点火系、照明信号系、安全舒适系及汽车空调七个系统。现以其中点火系为例,分析其教学过程:首先使学生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1、点火线圈:将低压电变成高压电;2、分电器:将高压电分送至各缸火花塞;3、高压导线:传导高压电;4、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通过实物及教师的讲解逐个了解,认识其形态,并了解其作用。

篇4

【关键词】汽车电子教学团队建设管理

近年来,团队精神也在感染着高校教师队伍,形成了各个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团队所有成员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相互补充,成员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是高校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对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高校竞争力和生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按照专业与职业的内在要求,重点建设了团队带头人、实施人才共育、增强团队成员教学科研水平、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等方面,提高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团队健康成长,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一、构建专业要求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始终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设计开发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把“重在实践,理论活用”作为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坚持“以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为主线,增强设计与创新能力;以制造业为根本,多能发展,拓宽就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并设计了符合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二、加强团队带头人建设及管理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为高级职称、电子技术省级专业带头人、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团队带头人能够紧密联系学校各部门与社会行业企业,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促进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并在团队中发挥了业务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1]

(一)主持制定团队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

团队建设与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团队有总体发展规划、成员个人发展规划及工作任务。团队发展规划是通过努力把团队打造成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强、成果多的优秀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工作目标是打造符合时展的、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三年内完成本专业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打造一支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团队。

(二)组织实施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和改革

团队带头人积极带领团队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引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技术工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带领团队及时追踪专业发展的前沿,开展专业调研和专业剖析。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积极开展教学建设与改革研究。积极参与汽车电子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确立专业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并制定了特色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入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生产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根据社会岗位需求和本专业毕业生回访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开发了多个校企合作单位,并聘请多名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本专业的资源库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以身作则加强带头人自身修养

团队带头人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教学严谨,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深入生产科研第一线,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执行能力,善于团结协作,能够在团队中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正常开展有效的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三、实施团队分工协作人才共育

汽车电子技术是一门涉及汽车技术、电子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因此要求团队全体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协作,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而努力。

(一)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职业教育办学的特色所在,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团队在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育人形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合作教育模式、工学结合三种办学形式。通过校企合作之路,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办学条件、育人及就业等主要瓶颈问题。

(二)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途径

根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岗位群人才培养要求,校内专任教师与来自校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团队成员明确职责,各自发挥优势。专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制订课程大纲与教学方案;实训教师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主要开展实训技能与岗位实习指导工作。

(三)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方法

1.在课程讲授方式中实现分工协作,每门课程都有一名相应擅长的老师来负责,同时又有其他1-2名教师协作,做好课程标准的制定及相应的授课工作。团队的理念是由“专攻”到“专教”,体现个人优势的同时提升整体水平,实现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2.在项目教学中实现分工协作,针对开展项目教学法课程中的不同项目模块,寻找最佳的教师搭配形式,实现优势互补。

3.在专兼职教师中实现分工协作,增强高职教育活力。团队内的企业外聘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现场教学工作,具体指导学生设计汽车电子生产维修过程的每一步实践教学环节,撰写进行汽车电子生产维修过程的专题报告,分析汽车电子生产维修具体案例,实现了对校内专任教师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与此同时,学院也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产学研合作单位新产品研发,或承担一定的职业培训工作,增强高职实践教学能力。

4.协调团队成员,发挥团队优势,提升团队整体能力。团队成员都担任过相关理论课程或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中都相互配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把自己多年来在教学、知识、技能等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注重教学、科研与生产相互融合,将科学研究中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同时,将教学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使教学成果得到一定的推广。

四、注重团队成员教学科研培养

(一)通过组织实施教师的听课、试讲、语言等基本功训练,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使得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通过“双师”素质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学院选派专职教师到重点院校进修,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到国家或省培训基地参加“双师”素质培训,团队成员全部获得相应的高级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技能考评员证书,具有“双师”资格,都已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三)面向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和专业建设要求,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多项横向合作项目。有老师自主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如卡片式试卷;有老师参与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设计;还有老师参与多项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通过教科研项目研究,提高创新能力。目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取得了以“省级专业建设带头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省级精品课程”“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规划教材”和多个“实用新型专利”为标志的系列建设成果,完成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多位老师主编规划教材5部、副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及精品课程教材10余部、自主编写实验实训教材3部;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院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与实用新型专利7项;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上10余篇;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级及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获省科技成果奖1项;多名教师被选聘为淮北市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

五、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满足生产能力培养的需求,团队已建设多个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室,如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技能实训室、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力电子实验室、汽车空调维修实验室、传感与检测实验室、单片机与PLC工控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机电一体化省级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汽车检测与维修多个实训室。为推进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让学生尽可能早的接触生产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根据团队建设发展规划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规范管理。与原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团队将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开发更多的实习实训合作企业,将工学结合向深度推进。以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整合实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工艺、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并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实现资源共享。

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基本能力

团队部分成员受聘担任淮北市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专家顾问,积极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参与淮北市及周边地区多家企业多项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为企业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技咨询和科技成果推广等。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积极进行团队建设与管理,保证本专业健康有序发展,并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应用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电子工艺与管理等专业群的大力发展,更好地为淮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骆正军.永州职院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篇5

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失败者或者没有参加过中考,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厌恶课堂理论教学;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馈乏,思维方式大多在表象思维的阶段,理解分析问题时对事物的表象和工作环境依赖性强,不适于理论与实践截然分开的学科型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项目选择了职业岗位中真实的生产任务,并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生产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按项目内容展开教学:可实现在“做中学”和 “学中做”,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职业习惯,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体现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2 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条件

项目教学是一项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实施项目教学,首先需要转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分析研究支持项目教学的必备条件,为实施项目教学奠定基础。

2.1 调整专业课程方案,开发项目课程。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教育部指导性教学方案为依据,以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鉴定标准》和《机动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考核大纲》为基础,参考企业维修生产实际拟定出与从业岗位对应的专业主干学科课程群和汽车维修专门化课程平台,并在各学科中按企业作业需求和教学规律设定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单元展开专业教学。完成了专业与职业,学科与岗位,项目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形成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改进后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以汽车维修专门化选修课程平台的方式对接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轿车与载货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多种总成维修,从而实现课程与企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例如以机修、电器维修、车身维修、车身涂装等对接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以轿车维修专门化、载货汽车维修专门化课程对接整车维修企业;以汽油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柴油发动机维修、汽车空调维修等总成维修专门化对接专项维修或各式快修店。

2.2 设备条件:

设备条件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基础,只有完备的教学设备、设施的支持,才能营造职业活动的教学氛围,才能满足项目教学中学生分组实训的需求。例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备配备,除按照教育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外,还应依据各自学校学生数量、汽车技术进步的实际需求为目标,设置技能实训室并配备相应设备、仪器。我们学校是2005年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之一,专业教学设备设施比较完备,为实施项目教学奠定的坚实的设备基础。

2.3 师资条件。

项目教学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影响项目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和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承担项目教学任务。

2.4 学生条件。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围绕项目内容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是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这样的基础,是项目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通过改进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内容及内容的先后顺序,科学安排项目内容,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3 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控制

实施项目教学,首先应明确项目教学目的及每个项目教学目标,研讨项目实施和评价项目的方法。评价项目教学优劣的基本条件是学生行为改变的程度,而行为改变的标志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岗位作业能力的提高,职业意识、习惯的养成等。所以项目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根据我校多年项目教学实践经验,以《柴油机构造与维修》课中的“供油提前角的检查与调整”教学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剖析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与基本程序步骤。

3.1 确定项目:

项目的确定应具有真实的职业岗位生产实际过程的特色,具有应用性;项目应突出职业岗位技能,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具有综合性;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知识与技能基础,并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学生可以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或在教师指导点拨下,经过努力,可以独立完成;项目应具有明显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可以评判质量优劣,具有可检验性。例如:

“供油提前角的检查与调整” 项目总体目标:

3.1.1 使学生具有对典型静态下的柴油机供油提前角检查调整能力和运行中的柴油机供油正时与否的判断并实施校正措施能力。

3.1.2 对不同结构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检查调整的工作能力。

3.2 学习新知识,掌握项目关键技能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有新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内容。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应讲授新的知识要点,示范和训练关键技能。使学生理解知识并掌握技能操作的基本程序与要领,为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这是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的关键环节。例如:

“供油提前角的检查与调整” 项目的新知识:

3.2.1 了解掌基本概念:(通过课件和视频演示、讲解)

1) 供油提前角;

2) 喷油提前角;

3) 供油正时

3.2.2 掌握供油提前角调整原理(课件演示两种调整方法)

3.2.3 了解供油正时故障现象(视频演示过早过、晚的现象)

1) 供油时间过早;

2) 供油时间过晚

3.3 拟定项目实施计划。

本环节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通常以书面的形式,由学生制定项目作业计划。学生通过已有或新学习的知识,结合资料查阅,确定工作程序步骤、要求、标准、程序等计划内容,为项目实施、评价奠定基础。最后经教师检查验收,对于达到要求标准的转入下一学习阶段。例如: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3.3.1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分六组)完成项目工作页中学习任务;

3.3.2 按项目工作页中所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和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确定各型号柴油机的技术标准。

3.3.3 制定各型号柴油机供油提前角检查调整作业工艺程序。

3.4 项目实施:

本环节是项目教学的实质性阶段,学生以在各自小组中的分工以及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完成项目内容。项目实施是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技能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师应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与动手操作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操作要领。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对出现的特殊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各学习小组学生按照计划要求完成项目任务。例如:

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供油提前角的检查与调整,填写项目学习工作页。

供油提前角的检查与调整项目工作页(缩)

3.5 项目评价:

在项目完成后,按照项目的要求标准,对完成质量进行检验评估。此过程首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例如:

3.5.1 学生总结、自评

3.5.2 小组评价

3.5.3 教师检查评分

3.5.4 教师总结

4 结论

实施项目教学,要依据国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有限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充实必须的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依据社会和职业岗位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有计划、按岗位作业需求拟定教学项目,从而完成专业与职业、学科与岗位、项目与职业技能的对接;项目教学中的知识技能的宽深度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计能基础对接,适应学生接受能力、满足中职学生特点与认知规律;认真研究、完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让学生成为项目教学的主体,转换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强化其指导、控制项目教学过程的作用。真正实现项目教学以改变学生行为、提高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技能型、实用型技术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