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电工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1:5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一电工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一电工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高校转型;实践教学体系;电工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9101

1引言

现代教育发展,使得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是当前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中,改革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显得犹为重要,电工实习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综合实训课,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电工实习这门课开设的时间,内容及其作用的研究势在必行。

2电工实习在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中作用的研究

电工实习是学生从高中的应试教育转向技能应用型学习的一个纽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一新生在初次实验操作时的机动灵活应用能力基本没有,例如,假设实验室只提供2个200Ω电阻,而实验时需要100Ω电阻,那么学生就不会知道用并联方法得到,只会叫老师没有100Ω的元件,但是如果你在纸上出这样一个题目,学生都可以用笔做出这题的答案,因此必须有一种训练去改变学生的观点,让他们明白大学学习是为了4年后能动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而不是为了考试。电工实习正好担任了这个角色。首先,电工实习将高中书本理论变成动手操作,使其前期所学中难于理解的知识迎刃而解。其次,提升知识层次,将高中学过的知识提升到大学层次应用,以期更接近工程应用,例如电气设备通常都是电阻、电感和电容共同构成,不是高中学习中单一的电阻,所以大学中的欧姆定律中的电阻就是电抗了,也就是全电路欧姆定律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最后,电工实习让学生明白学习为了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生产,而不是为了考试。

3应用技术型高校中电工实习课程内容的研究

电工实习内容的设定要体现其作用,在大学初级阶段,在学校的现有条件下,从学生的生活所见中捕捉知识,从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服务于生产奠定基础。通过电工实习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因此在内容设定上不能只是单纯的某个定律公式的验证,而要采用项目制作训练,锻炼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家居照明线路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这个项目满足了电工实习的各项要求,给定一套三居室,学生自行设计,掌握电能分配,布局,通过完成自己设计方案的安装,调试,训练了学生对电工的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巩固金工实习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最后进行维修考核,由实训指导老师设置3-5处故障,由学生来排除故障,检验学生的原理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积累维修电工的经验,为后期考证打下坚定的基础。

4电工实习开设时间的研究

4.1电工实习开设的学期

电工实习是高中和大学学习转变的联系纽带,所以开设时期要在第一年。同时我走访了多所重点中学,了解到由于备战高考,基本没有做多少实验,考虑学生刚走入大学,几乎不会使用各种工具,因此必须在金工实习后,学生掌握了常用工具和仪表的使用再进行电工实习,所以电工实习的开设在第一年的第二学期。

4.2电工实习期间时间的安排

表1电工实习期间时间的安排

实习内容第一天上午下发任务,安全操作知识培训、领用工具箱下午查询资料,设计方案,画出设计电路图、第二天上午检查电路原理图、分发器件下午照明线路的设计和安装第三天上午实际动手接好电路下午检查线路通断情况及连接情况第四天上午线路安装调试考核下午线路维修故障排除第五天上午线路维修故障排除考核下午总结和书写实习报告,实习成绩评定5结语

电工实习改革是民办高校转型与校企项目结合的产物,是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向校企项目结合的方向发展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将深化改革,完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努力实现高校应用技术型转型。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18-03

教育部有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指示中提到:“各高校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各地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就业实习实训,建立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指示精神和具体实施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电工电子创新人才培训中心”。

“电工电子创新人才培训中心”的培养模式是:实施“201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在相应学期第3~16周的周六和周日,以及部分暑假时间)补充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个性化特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观念和管理体制;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先进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团队,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参加全国性和省级“电子设计大赛”和“IT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的成果作为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以“电工电子创新人才培训中心”毕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作为实践教学的特色。

1 “中心”设立的目的、意义及指导思想原则

“电工电子创新人才培训中心”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电子科学、电子信息、光电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与数字控制等1~2个领域内具备硬件、软件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心”着重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21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能在相应领域内从事各种元器件、部件的制造和应用,能从事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工作,以及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的工作。培养“合格+特色”的一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工程系统创新能力,拓展学生就业领域,同时提升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打响学院品牌。

“中心”设立的指导思想原则是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主线,以常态化运行为管理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标,以“理论、设计、实验、技能”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为手段,旨在提升学院在各级电子设计大赛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中心”的运作模式

2.1 稳定队伍,固定场地,规范管理

变突击集训为常态培养,改变原带队教师临时召集,场地临时借用的松散型管理方式,建立有着稳定的师资队伍、固定的培养场所、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培养计划、优质的参赛梯队的规范化运作机构。

从目前已有的师资力量来看,总体满足“中心”的运作要求,但在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年龄结构的合理性、专业的匹配性等问题上难以满足“中心”中长期发展目标;从场所来看,开出理论课程的场所已解决,而系统培训,开出设计、实验、技能等课程的场所不足;从管理来看,规范师资、安排教学计划、配备场地、调用实验器材、控制参赛队的数量和质量等,已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

目前采取的实施方法为:1)对师资的培养建立“传帮带”的机制,通过搭班子,以老带新、中带青、强帮弱,提高师资的水平;做好“中心”教师资源规划,以年龄、职称、专业方向、协作能力作为依据,解决师资长远发展问题;2)“中心”理论培训纳入日常教学安排,教务统筹排课,解决理论课教室的问题;落实学部实验中心统筹管理职能,协调实验室安排,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解决实验、专题训练、强化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3)以2013年湖北省电子设计竞赛为切入点,在实践中摸索,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最终达到创建“电工电子创新人才培训中心”管理体系的目标。

2.2 建立阶梯式淘汰机制,不断优化参赛队伍

改变以前精英强化训练方式,建立大一、大二、大三阶梯式的逐级淘汰机制,不断优化参赛队伍,保证参赛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总结3年以来的电子设计大赛培训经验,多方听取学院领导的意见,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条件,结合学院实行“潜能导师”个性化教育理念,初步计划只在信息学部和机电学部各专业招收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生源,大一招收120人,大二招收80人,大三招收45人。而实际报名人数达到702人之多,其中大一(2012级)384人、大二(2011级)203人、大三(2010级)115人。考虑到学部的师资、场地、经费等诸多因素,学院做出决定:对大一(2012级)的384人进行选拔赛,最终录取138人,编成4个班,保证两学部各专业都有人参加。

综合计划招生和实际招生情况,按3:2:1的比例控制,以创新学分、潜能兴趣方向及晋级考试等方式,建立大一、大二、大三阶梯式的逐级淘汰机制,保证稳定培训生源,优化参赛队伍。

2.3 以常规学科教育为主,在优中选优,锻造实践人才

常规的学科教育是正常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的培养,而“人才创新培训中心”是按个性化教育理念,以电子设计竞赛为主线,对有潜能的电工电子人才的强化培训。在师资安排、学生课程安排上,以常规学科教育为主,以培训中心为辅;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兼顾中心的教学;如果正常上课时间与培训课程时间冲突,以正常上课为主。

在此,有一点除外:大三的暑期正是电子设计竞赛强化训练时间,部分专业的暑期生产实习和电子设计竞赛开赛时间冲突。这时考虑学生意愿,是选择生产实习还是电子设计竞赛,若选择电子设计竞赛,则可以用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替代生产实习的学分,与此同时,“创新人才培训中心”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这样,一方面作为学生替代生产实习学分的依据,另一方面为实际参赛队伍的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上这些措施是锻造实践人才的基石,也是培训中心健康发展的保障。

2.4 个性化培养模式,强化大赛技能技巧

为了落实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学院人才潜能的挖掘,成立“电工电子创新人才培训中心”,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1)科研创新培养模式:在培训中心的运作模式下,在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中,若发现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则单列出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另外通过申请“大学生创新设计”专项经费予以资助;若发现有理论和工程素养的学生,则提前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发表科研论文,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2)课题培养模式:在学院的组织与管理下,有课题的教师把课题放到“中心”,组织“中心”师生进行课题的开发,特别是学院立项的课题纳入“中心”平台中来,一方面让“中心”优秀学生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让课题得以完成,最终为学院发展科研打下基础。

3)引进“企业+中心”共同培养模式:通过学院引进校外企业,按照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简称订单式的培养,这是高职院校一贯的成功做法。另外可以设法把公司的岗前培训、生产培训、技能培训和高级技能资格证等都嵌入到“培训中心”来。

2.5 在大赛中锻炼队伍,向着以赛养赛的目标不断发展

通过不断的培养、在大赛实践中的磨练,形成科学的、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创造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大赛为主线的培训模式,如果运作取得实效,可以考虑以赛养赛的想法,一些大赛配有奖金,获得的奖金可以按比例反哺到“中心”日常运营中来,还可以通过和外单位的科研协作、校外企业的资助等方法来维持“中心”的运作。

3 培训安排

“中心”为成功参加2013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特将培训课程分为3个阶段,即电子设计竞赛基础培训课程阶段、专题训练阶段和强化培训阶段。

3.1 建立较完善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端出丰富的知识套餐

为了巩固和加深理论和实验环节,基本解决“四位一体”综合教学中的“两位一面”的问题,研究推出具有培养、选拔功能的三段式集训课程教学体系,即电子实用技能、电子技术应用、实用电子系统设计与创新。共有8门课程,分别是电工电子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应用、高频技术及通信系统设计、CPLD与仪器仪表设计、数字控制系统设计、电子系统案例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学时远多于理论课时),加上一个强化训练(根据各人兴趣不同,可做多个自选课题,包括独立设计的创新性课题)。

由于集训课程在设计上具有很强的知识集成性与旨在应用的工程实践特性,它是相关课内教学通向应用的桥梁,因此,并不主张用它来替换相关课程的课内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更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创新能力。

3.2 专题训练阶段

专题训练主要是针对历年全真试题进行培训,共分成4个专题:交直流稳压、稳流电源设计;通信系统设计;仪器仪表设计;数控系统设计。每个专题初步定为32学时,共计128学时,主要针对大三的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全真题认真剖析,让学生对电子设计竞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掌握全部单元电路的设计,熟练掌握基本软件的使用技能以及培养快速编程的能力,完成基本单元电路和基本程序模块的储备,为开赛时增添自信心。

3.3 强化训练阶段

1)强化训练重要性。电子设计竞赛基础课程培训第一阶段形成“理论”和“实验”一个面,构成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的基础知识平面,有了这知识的平面,使其构成知识体成为可能;再通过第二阶段的专题训练,能让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的电路“设计”和编程“技能”形成另外一个新的知识平面。

若这两个知识平面是平行的,则电子设计竞赛学生没有经过第三个阶段,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相对独立的知识平面,只有经过第三阶段的强化训练,才能让两个独立的知识平面相交,就构成电子设计竞赛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以“理论、设计、实验、技能”四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才能让个性化教学理念更进一步得到升化。

2)强化训练的计划。强化训练历时超2个月,共计64天,所有16位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指导教师要轮班指导,完成64×16=1024学时的指导任务。竞赛前两周,明确带队教师及参赛队员,形成参赛组队。每一个参赛选手、每位指导教师要全面备课,有目的地去解决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要完成1~2个功能完整的设计作品,至少掌握2个方向的竞赛内容,以一个方向为主,另一方向为辅,以不变应万变。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总结

毋庸讳言,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与学生实力和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而且对“大三下”的学生而言,面临考研压力,对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既抱有希望,又有顾虑,怕得不偿失。然而,文华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从2006年开始进行电子设计竞赛方面的教学改革,容太平老师的“依托电子通信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展学生潜能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从2006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鼓舞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竞争。

到目前为止,文华学院的电子设计大赛参赛经验已经有6年了,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共有6人获得湖北省二等奖;2009年共有3人获湖北省三等奖,3人获“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二等奖等;2012年3人获毕RIGOL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等。学生通过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了宝贵的人生历练的勇气和信心,知道了从集训中获取知识、历练意志,将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也才是对电子设计竞赛宗旨的本意回归。

所以,把电子设计竞赛和教学改革统一起来,也是领导和教师激励学生参赛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提高电子设计竞赛集训质量的一种有效办法。电子设计竞赛作为一个契机,推动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模式的改革,这些教学改革的深入又必将把竞赛推向更广泛的参与和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技能测试;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28-03

一、引言

近年来,公司设备大规模升级换代,现有设备均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控制技术。PLC、现场总线控制、驱动技术以及先进自动控制技术的引进让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但同时也对电气维修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为切实提高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师带徒、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各种委外培训。但以上各种手段,还不能有效保障维修电工技能持续提升,其培训存在不同漏点。为有效解决目前维修电工训练时间不够,训练内容不切合公司实际,训练内容不系统等难点,并利用该系统有效检验维修电工的真实水平和发掘人才;单位计划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指导,以国家教育与培训部门所颁布的教学大纲、鉴定题库为依据,以职业技能各知识点技能点的实现为重点,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利用当前机电一体化的所有典型技术建立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系统。

二、维修电工基本现状

1.单位目前在岗员工4500余人,而在岗的维修电工定员175人,占在岗员工近4%,但确保障了近200万箱卷烟生产的设备运行。截止2012年10月,单位目前维修电工岗位人员见下表

2.单位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8岁,从卷烟生产的劳动强度和技术要求分析,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应能满足生产的血药。截止2012年10月,单位目前维修电工的年龄结构如下表

3.单位目前高技能人才较为缺乏,从事维修的近500人中,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的人员不到20人,只占维修队伍的近4%。截止2012年10月,单位目前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如下表

单位目前高级工和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合计127人,占总人数78%,技师、高级技师人员占22%,高技能人才缺乏,与公司教育培训规划40%以上为技师人员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4.单位从事维修的近500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4.4%,中专、技校学历的占32.51%,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3.32%;学历结构偏低。中专中技学历人员中,较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学历,接近50%的维修人员未受到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能力提升受限。截止2012年10月,单位目前维修电工的文化程度如下表

目前单位大专以下人员为34人,占总人数21%,大专及以上占79%,从其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情况分析,能有效支持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5.单位维修电工有效工作时间现状。随着单位陆续开展的技改和购买先进设备,使单位设备大规模升级换代,现有设备均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控制技术。因而目前单位设备故障率较低,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保持在90%左右,制丝设备停机率为1.4%左右,故单位维修电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足50%。

6.单位维修电工目前培训现状。目前单位维修电工培训主要是送外培训,如与高校密切协作,进行钳工基础知识培训;与鉴定机构培训,进行职业鉴定培训;针对维修电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难,与生产厂家联系,送外培训。

今年,随着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在聘任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任务工作单中,添加了带徒任务,加大了师带徒培训。

三、单位维修电工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单位四个分厂先后进行了整体技改和局部技改后,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四个分厂目前的设备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但随着先进设备的使用,其对维修电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目前维修电工人员现状分析,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才能有效对接单位“一流竞争力卷烟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

(一)维修电工技能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有效支持单位十二五规划目标

从单位维修电工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分析,按目前鉴定的要求,技师及以上人员应该占维修电工人员的绝大多数,但实际情况是单位的技师及其以上人员只占维修队伍人员的21%。而按照单位的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目标,技师及其以上人员必须占到公司维修电工队伍40%以上,才能有效保障公司先进设备有效运行,支持单位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单位近几年鉴定情况和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单位维修电工技师及以上人员缺乏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行业从1999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但维修电工未包含在内,一直以来,维修电工基本是靠维修工志愿参加地方鉴定,这种局面直到公司2009年出台了《职业技能鉴定办法》以后才得到改善。

2.用工制度改革以前,职工的薪酬与其职业技能等级基本无关系,只和职工所在岗位有对接,取证与否,对职工的收入影响不大。这种情况也影响了职工申报职业鉴定的积极性。

3.单位维修电工的来源基本为大中专毕业生,历史上这类型职工都走的职称路线,以取工程师等职称为目标,但在单位成立之前,由于各种原因,职称评定工作未有效开展,也使部分职工对取证或评定职称失去兴趣。

(二)维修电工技能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完善的培训规划

从目前维修电工的培训现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问题,就是维修电工技能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完善的培训规划。一是单位缺乏实训设备,员工在工作间隙无法利用设备加强动手能力的培训,只能通过看图纸来熟悉,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够。二是遇到维修难点和困难,只能送外培训,无法通过实训设备进行专研和攻关。三是维修电工的培训,基本靠送外培训,但送为培训有明显缺陷就是因工厂的生产导致送培人员少,费用高,其系统性不够,导致员工培训规划不完善。

(三)维修电工有效工作时间不足,不能从工作中有效提升技能水平

单位先进设备的引进,标志着单位设备具有多功能、高效率、高智能、高可靠性,同时又能省材料、省能源,并且产品轻、薄、细、小、巧,充分满足了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但同时也标志着机器电气故障减少,维修电工动手维修机器的时间减少,表明员工通过工作演练进行培训的时间减少,因而不能从工作中有效提升水平。

(四)社会鉴定机构鉴定的内容与工厂实际情况不符,不能有效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目前由于行业未开展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工作,单位的鉴定工作主要依托社会力量。但从社会鉴定机构的培训教材和员工鉴定后反馈的情况看,其教材明显落后于现今主流技术,并且与工厂实际运用技术不符,不能有效检验单位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四、通过建立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持续提升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随着行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和持续深入以及单位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如《职工竞赛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职工的收入与其贡献和技能水平挂钩,从思想上解决了职工提升技能水平的问题。但要真正使职工提高技能水平,我们不仅要在制度上保障,也要利用国内先进培训模式并结合公司实际在硬件上给予支持。

目前,各大院校和国内各大中型企业都陆续建立职工(学生)训练中心,单位这套系统的设计将充分借鉴当前控制技术和这些现有训练测试系统的成果,尽量涵盖机电一体化的所有典型技术并结合车间实际将卷包、制丝、辅联、动力涉及的各种设备工作流程包含进来。卷烟生产的过程中,制丝、卷包、辅联以及动力虽然需要掌握的技术大同小异,但侧重点不同且具体器件也有差异,所以本项目的技术关键就是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设计出的综合实验系统要求符合车间大部分电工工作实际,并能用于招聘、训练学习、技能考核等。

(一)运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招聘合适的人才

虽然目前单位维修电工只缺员12人,但考虑到单位技改后,大量先进设备的应用,单位现有维修电工有部分员工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且年龄偏大,随着单位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部分维修电工会调整到其他岗位。因此,单位在今后几年内会招聘一些维修电工,充实维修队伍。

运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一是我们可以测试招聘人员对常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我们可以测试招聘人员对常用低压电器(断路器、熔断器、按钮开关、各种继电器、接触器、启动器等)、传感器、常用电动机、变压器等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等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三是我们可以测试招聘人员电气识图和绘制简单电气控制图能力。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到维修电工队伍上。

(二)建立维修电工培训规划,开展技能竞赛形成比学敢超文化氛围

建立了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我们充分利用其涵盖机电一体化的所有典型技术并结合单位车间实际包含了卷包、制丝、辅联、动力涉及的各种设备工作流程的特点。一是我们结合维修电工现状,制订每一个维修电工的训练规划及年度训练计划,利用训练测试系统持续提升其技能水平。二是利用训练测试系统,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与公司生产设备维修技术紧密相关的维修竞赛活动,通过奖励竞赛活动的优胜选手,营造必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三)利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保障维修电工训练时间,提升技能水平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涵盖机电一体化的所有典型技术并结合公司车间实际包含了卷包、制丝、辅联、动力涉及的各种设备工作流程。我们的职工在工作时,利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按照维修电工训练手册,根据不同人员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一是训练维修电工对常用低压电器、气动元件、传感器、常用电动机等进行拆装、检修;二是训练维修电工对复杂电力拖动系统的快速识图、安装、调试、故障检修;三是训练维修电工对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熟练;四是训练维修电工对常用PLC(西门子S7-300/400、罗克韦尔/AB)的各功能模块的快速拆装、功能配置、故障检修;五是训练维修电工使用计算机辅助绘设计、仿真软件、组态软件、PLC(西门子/罗克韦尔)编程软件进行设计、组态、编程;六是训练维修电工掌握工业以太网、工业组态相关知识,熟练使用组态软件设计现场所需的组态程序。从而有效解决维修电工不能通过工作演练提升技能水平的问题。

(四)通过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有效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鉴于社会鉴定机构的培训教材明显落后于现今主流技术,并且与工厂实际运用技术不符,不能有效单位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我们一是通过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在维修电工参加社会鉴定前,对其依据公司依托系统开发的测试试题进行检验;二是通过加快维修电工培训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力争将与公司实际设备相符的考题纳入到社会鉴定机构的考题中,准确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篇4

关键词:供电公司;培训基地;效果

中图分类号:F272.9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108-02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培训则是支撑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随着国网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构建“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石家庄供电公司认识到农电干部员工队伍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方面与新形势、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结合县域供电公司条件,确定了“管理规范、资源优化、功能完备、布局合理、协同高效、管控有力”的培训基地建设目标,在培训软硬件环境建设上取得重要突破。[1]

在硬件设施上,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建立“一所一品”、各具特色的培训基地,杜绝全而不深,做到“小而精”,破解了资金少、教员缺、场地有限等难题。充分利用“小专业”、“小场地”优势,为提高农电员工业务素质开创了新模式。在培训内涵上,根据员工岗位、技能层次等特点,按照“实际、实效、实用”原则,为员工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因人施教,分门别类,定制“菜谱”,科学“配餐”,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实现了员工素质升位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一、统筹规划,建设“小而精”培训基地

1.统筹规划县公司培训基地建设

县公司培训基地作为市公司分中心的有益补充,根据自身培训资源,以35kV及以下配电设备及线路运行与检修、农网营销、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实训为重点承担了市公司统一安排的农网配电各专业培训任务。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要求,首先对各县公司培训基地进行统筹规划,要求各县公司有一个培训中心,设有室内教室、室外演练场地及食堂和宿舍,在供电所则设立了简易练兵场。目前,各县公司均依托基础培训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围绕岗位需要有计划、分批次对农电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全力提升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2.遴选出四个重点培训基地

(1)整合资源,突出重点。针对各县供电公司普遍存在的资金少、教员缺、场地有限,专业化、标准化培训不能深入推进等问题,石家庄供电公司决定在所辖18个县(市)供电公司中,遴选出4~5个县公司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资源优化整合,以35kV及以下配电设备及线路运行与检修、农网营销、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实训为重点,重点建成适合农网设备特征、符合农网业务特点、满足县公司员工培训需要的培训基地,统筹承担市公司统一安排的农网配电营业各职种培训任务,切实提升公司整体培训保障能力。[3]为此,我们严格按照河北省电力公司遴选标准,从培训管理人员配备、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培训师资、项目及安全管理、食宿保障等7个方面对各县公司培训基地现状进行“五星”评价打分,最终评选出井陉、辛集、赞皇、正定4个县公司培训基地。

(2)专业互补,特点突出。为避免培训资源重复建设,统筹考虑4个培训基地自身情况及专业优势,确定了各自的专业定位、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井陉培训基地功能定位主要是35kV输电线路、35kV变电设备运行检修、信息化应用及各种管理类培训;辛集培训基地作为省公司农电培训及技能鉴定基地,重点发展10kV及以下农网配电、农网营销专业培训;赞皇培训基地重点发展供电所管理培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农网营销专业的技能培训及部分管理类培训;正定培训基地作为市公司储备培训基地,开展220kV线路带电作业、电缆安装工艺及故障排查、变电一次设备检修等专业培训。

3.打造“专家型”师资队伍,结合需求授课

(1)形成了可靠的师资保障。师资队伍的强弱对培训质量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开展全员培训的需要,公司对专职培训师实行以岗位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首席培训师评聘制度,鼓励专职培训师赴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同时,积极引进有现场经验的技术人才。通过组织18个县公司专业技能比赛,选拔出了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草根儿”专家,市公司聘请为兼职“培训师”,其中多数为一线广大农电员工,从而构建了一支年龄结构、能级结构、专业技能配置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为培训基地提供了可靠师资保障。[4]

(2)加强培训需求调研。为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编制出针对性强、成效显著、适合员工发展的培训计划是关键。我们精心制作了调研问卷发放到各部门、县公司和基层单位,要求广大员工根据各自岗位特点认真填写需求调研问卷,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对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除调研问卷外,还采取关键事件分析法、绩效考核分析法、个人访谈法、现场观察法等方式对管理层面、基层员工层面进行深入调研,鼓励员工踊跃参与到培训计划的制定,从员工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开展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从而促进了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形成了各基地教育培训全年有计划、月度有安排、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局面。[4]

二、取得的效果

1.培训重点转向技能培训,切实提升了员工岗位技能

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培训基地建设格局使各县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充分利用,可以组织开展大量的实训演练,并形成一家操作、多家点评、互相纠错、促进提高的机制,使“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的精神要求得到充分贯彻。在此基础上,石家庄供电公司把提高员工技术技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培训硬件和软件双管道着手,紧紧围绕员工需求,提高培训设备环境,丰富培训载体,实现了普及培训与提升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能力培训相结合,为全面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搭建了良好平台。2013年以来,我们举办各类农电专业技能培训327期,参培人员达到1.73万人,全员培训率达到93.5%,人才密度80.37%,高技能人才比率74%,员工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2.培训方式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

大量“草根儿”专家来自生产一线,避免了授课老师对一线实际工作情况不了解、授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的弊病。为此,在注重理论知识系统性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互动式授课,台上台下交流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探讨交流了一线工作中许多实际问题,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措施,让台上台下均感到受益匪浅。同时,为解决广大一线生产人员时间上的“工学矛盾”,我们还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培训平台,统一开发和购置优质培训课件,推广应用了远程网络培训系统,使远程网络培训差异性和灵活性特点充分发挥。这样,既节省了“走出去”时间和费用,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正常工作影响。同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5]

3.以点带面,其他各县培训基地建设亮点纷呈

受培训基地“小而精”建设思路影响,其他各县公司纷纷结合自身硬件情况和师资特点,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效果,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局面。

(1)变废为宝,提高“实战”效果。无极供电公司充分利用退运退役设备建设实训基地,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建设资金,为员工搭建与实际作业环境一致的培训平台, 提高了培训“实战”效果。他们利用35kV楼下站改造更换下来的10kVZW6型断路器,进行简易加工后,用一个KLD-22断路器控制盒对其进行模拟操作,实现了分合闸等功能,并通过设置故障,进行故障查询、分析及排除的演练,使培训更加直观,易于理解。该公司变电工区大部分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小伙,工作经验普遍不足的情况,这些“实战”型培训使他们受益匪浅,并节省了大量经费。[5]

(2)自助教学,寓教于乐。深泽供电公司在培训基地研发了一套多媒体自助操作培训系统。该系统结合“道具”设施,采用文字、动画和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详细阐述供电所日常项培训内容。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随时进行培训基地,打开程序进行自助式学习,通过生动活泼的多角度教学,寓教于乐。

(3)综合利用,推广创新成果。平山供电公司利用其“五小”创新成果丰硕,成果展室硬件标准高的特点,把展室改造成培训实训室,使各项创新成果有效推广,促进了现场工作提质增效。利用五小成果器材,建成了一个集故障排除实训、表计安装实训、小发明应用再创造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基地。其中,多功能配线培训装置展示了四种常用的装表接电布线工艺,可以开展采集终端、智能表等安装实训提高职工装表接电技能,为智能表推广安装提供了技术保障。低压故障排除实训装置可以模拟52种常见低压故障,员工通过实际操作迅速提高了故障排除处理能力,为用户更快、更准处理故障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总结

2013年以来,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举办各类农电专业技能培训327期,参培人员达到1.73万人,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夯实了人员素质基础,也为县级供电公司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骆志华.浅谈县级供电企业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J].技术与市场,2013,(1).

[2]田立甫.全力打造“复合型”县级供电企业[J].农村电工,2005,(9).

[3]黄朝霞,潘爱桃.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价[J].金色年华,2008,(Z2).

篇5

电路实习报告总结一 一:实习目的

1、学习焊接电路板的有关知识,熟练焊接的具体操作,电子电路实习报告。

2、看懂收音机的原理电路图,了解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学会动手组装和焊接收音机。

3、学会调试收音机,能够清晰的收到电台。

4、学习使用protel电路设计软件,动手绘制电路图。

二:焊接的技巧或注意事项

焊接是安装电路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他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焊锡之前应该先插上电烙铁的插头,给电烙铁加热。

2、焊接时,焊锡与电路板、电烙铁与电路板的夹角最好成45度,这样焊锡与电烙铁夹角成90度。

3、焊接时,焊锡与电烙铁接触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焊锡过多或是造成漏锡;也不要过短,以免造成虚焊。

4、元件的腿尽量要直,而且不要伸出太长,以1毫米为好,多余的可以剪掉。

5、焊完时,焊锡最好呈圆滑的圆锥状,而且还要有金属光泽。

三:收音机的原理

本收音机由输入回路高放混频级、一级中放、二级中放、前置低放兼检波级、低放级和功放级等部分组成接收频率范围为535千赫1065千赫的中段。

1、具体原理如下原理图所示:

2、安装工艺要求:

动手焊接前用万用表将各元件测量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安装时先安装低矮和耐热元件(如电阻),然后再装大一点的元件(如中周、变压器),最后装怕热的元件(如三极管)。电阻的安装:将电阻的阻值选择好后根据两孔的距离弯曲电阻脚可采用卧式紧贴电路板安装,也可以采用立式安装,高度要统一。瓷片电容和三极管的脚剪的长短要适中,它们不要超过中周的高度。电解电容紧贴线路板立式焊接,太高会影响后盖的安装。棒线圈的四根引线头可直接用电烙铁配合松香焊锡丝来回摩擦几次即可自动上锡,四个线头对应的焊在线路板的铜泊面。由于调谐用的双联拨盘安装时离电路板很进,所以在它的圆周内的高出部分的元件脚在焊锡前先用斜口钳剪去,以免安装或调协时有障碍,影响拨盘调谐的元件有T2和T4的引脚及接地焊片、双联的三个引出脚、电位器的开关脚和一个引脚脚,实习报告《电子电路实习报告》。耳机插座的安装:先将插座靠尾部下面一个焊片往下从根部弯曲90度插在电路板上,然后用剪下来的一个引脚一端插在靠尾部上端的孔内,另一端插在电路板对应的J孔内(如图),焊接时速度要快一点以免烫坏插座的塑料部分。发光二极管的安装要弯曲后,直接插在电路板上焊接。喇叭安放挪位后再用电烙铁将周围的三个塑料桩子靠近喇叭边缘烫下去把喇叭压紧以免喇叭松动。

3、调试过程:

测量电流,电位器开关关掉,装上电池(注意正负级)用万用表的50mA档,表笔跨接

在电位器开关的两端(黑表笔接电池负极、红表笔接开关另一端)若电流指示小于10mA,则说明可以通电,将电位器开关打开(音量旋至最小即测量静态电流)用万用表分别依次测量D、C、B、A四个电流缺口,若被测量的数字在规定(参考电路原理图)的参考植左右即可用烙铁将这四个缺口依次连通,再把音量开到最大,用双联拨盘即可收到电台。在安装电路板时注意把喇叭及电池引线埋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并不要影响调谐拨盘的旋转和避开螺丝桩子,电路板挪位后再上螺丝固定。当测量不在规定值左右时仔细检查三极管的极性有无装错,中周是否装错位置以及虚假错焊等,若哪一极不正常则说明哪一极有问题。

四、用protel制作电路图

使用protel99SE制作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五、体会和感想

通过本次实习学习了焊接电路板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了焊接的具体操作;了解了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学会了动手组装和焊接收音机,而且在散件的组装过程中还进一步学习了电子技术以及电子安装工艺和测量调试技术;在用protel制图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本软件的基本操作。但在实习时,犯过不少错误,比如焊接时的漏锡、虚焊、焊锡无光泽;组装收音机时的杂音等等,好在有老师的及时教导和自己的细心研究,问题都顺利的解决了。这次实习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自己对科学和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电路实习报告总结二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个月的时光就这样匆匆从指间流逝。从开始接触电工电子实习,到自己制作网球状音响,一个月来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电工电子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来。电子技术的实习要求我们熟悉电子元器件、熟练掌握相关工具的操作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装调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的相关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个这些日子以来的的电子实习,使我对电子元件及音响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子技术课的入门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在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我熟悉了手工焊锡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了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并且熟悉了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此外,在电工方面我掌握了常用的电工工具,如钢丝钳、尖嘴钳、螺丝刀、万用表、电烙铁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电子方面,熟悉了常用电子器件类别,如电容、电阻、二极管等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在理论知识方面,我还系统地学习了:①元器件的焊接技术 ②元器件基本知识和测试 ③万用表的使用等等。

实习起初,我们先是听指导老师详细讲解各器件的用途与实习中用到的工具的使用,以及焊接技术的要领,及安全知识教育。之后我们便进入到电子技术实习的练习操作中去了,以前虽然接触过电烙铁,但毕竟没有实际操作过,总是怀有几分敬畏之心。而电子电路主要是基于电路板的,元器件的连接都需要焊接在电路板上,我们谨小慎微、认真练习,不敢有丝毫懈怠。

实习中最关键的就是焊接。其基本操作五步法准备施焊,加热焊件,熔化焊料,移开焊锡,移开烙铁,看似容易,实则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焊接技术日趋成熟。当我终于能用最短时间完成一个合格焊点时,对焊接的恐惧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信心。在这一过程当中我深深的感觉到,看似简单的,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这一次的实习没有多少东西要我去想,更多的是要我去做,一看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做它,就不会懂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这次的实习就是要我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

实习当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实习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的表贴电路的焊接。培养和锻炼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更加体会到了学以致用这句话的道理,终于体会到实习前的自大,实习时的迷惘,实习后的感思这句话的含义了,有感思就有收获,有感思就有提高。

总之,实习使我获得了表贴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其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步一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在实习过成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出现错误,一

定要认真的冷静的去检查分析错误!在最后终于听到自己所做的表贴收音机成功播放出动人的声音,真的很高兴,总算觉得自己的努力还没有白费!

在此我很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细心指导,从她那里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短暂的实习结束了,但却给我以后的道路指出一条明路,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出现错误,一定要认真的冷静的去检查分析错误,思考着做事,态度端正,必能事半功倍。

篇6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本校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电子信息专业。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是能满足电子信息类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及辅助研发的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传统的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行业对专门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如何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科技创新、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是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1-2]。 

一、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而开设,实验室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段内才开放。实验教学分散在各门课程中,孤立而不连贯。实验方式大多由老师先讲,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或者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对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案的拟定很少考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因此,这样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二,实训课程、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各自独立分开,基本是结合在课程中开展,毕业设计也仅仅是有限的几门课程的训练、反馈,是建立在模拟基础上的简单综合,这种模式很难使学生通过训练达到综合能力的锻炼,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重理论、轻实践、低投入。传统的高职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造成实验设备更新缓慢、实习经费投入不足,从事实践教学和管理的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实践教学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第四,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各门课程单独实验多而综合性实训项目少,与真实产品相结合的实训项目少,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最终确定了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育人成才为目的,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学校学业的同时,以“职业人”身份在校外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3-4]。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3.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工学结合实际情况,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训练阶段、仿真训练阶段和实战训练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面向大一学生,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电工基本技能、电子工艺与装配实训、工程制图等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和电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验证型基础实验。这一阶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第二阶段为仿真训练阶段,主要面向大二学生,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应用器件、dsp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仿真实验和基础设计实验。这一阶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提高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各种eda软件进行仿真和初步设计的能力。第三阶段为实战训练阶段,主要面向大三学生,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工程实践、创新实验等。这一阶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高级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2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既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又是专业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内容融合的载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人才对接的契合点。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生产氛围,针对专业岗位群要求,开展“真刀真枪”的岗位技能训练,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5]。 

3.3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时间上、空间上和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室确保全天开放,以适应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空间上的开放即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同一实验平台向学生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实验条件,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提供机会。这样不仅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还可促进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内容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专业和兴趣选做实验题目、设计实验内容。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科技创新实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同时也为大学生电子竞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4改革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实验考核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没有考虑学生在各个实验阶段的具体表现。为此,在总结了国内同类高校实验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年来实验考核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公正的实验考核机制。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综合评价其实践能力[2,6]。 

四、结束语 

通过理论研究和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当然,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涉及到教学体系的很多方面,除了教学方面的,还有管理方面的,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需要学校相关部门从资源配置到组织管理等方面相互协作,更需要处于实践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实践,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路;仿真实验;引导式教学法

作者简介:刘庆雪(1980-),男,山东邹城人,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公茂法(1959-),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青岛 26659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68-02

“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电气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论较多,系统性、逻辑性强。因此,“电路”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一般电路分析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和方法,为电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2]这也是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电路”概念多、定理复杂、内容抽象,定理等概念的理论推导过程设计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等知识点,对于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大一大二学生而言,要想学好该课程比较困难。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路”课程教研组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其中有多位教师有多年电路教研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路”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理论的同时又能了解和掌握所涉及的相关实践知识,是当前该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课程组教师通过近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以下方面作了改进和探索,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确保基本理论和定理的前提下,摒弃一些技巧性过重且与实际脱钩的内容,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确立了“电阻电路分析与动态电路分析并重;时域分析与相量分析及s域分析并重;直流分析与交流分析并重;方程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分析并重;解析方法与仿真方法并重”的新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新内容和计算机仿真、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手段,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并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获得多项教学奖。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压式”的,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国特定的教学模式的产物,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有它特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它昔日的光彩,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这种“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得课堂气氛异常压抑和沉闷,以至于使得学生产生消极学习甚至厌学的情绪,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路教研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由于“电路”课程理论性比较强,涉及数学知识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研组成员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等几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在上课时主动引导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和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当然,学生是否按照教师事先准备的思路去积极思考,关键在于所引导内容和问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于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与所要引出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仔细设计本堂课的具体内容,包括板书、教案准备、知识引入、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比如,在讲授电路定理中的戴维南定理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MP3的例子,对耳机来说,MP3所有的其他电路部分都可以看出一个实际电压源。然后再进一步举例:对于所有的负载而言,负载外的所有电路部分都可以看成一个实际电压源,直到引出本堂课所要讲的戴维南定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明白所要学的内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2.化抽象为形象教学法

“电路”课程中的很多概念和知识点比较抽象,不但教师很难形象地表达,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与掌握。对研究对象的有关信息进行形象化地加工,这样贮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比较、整合、转化等),从而从形象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二阶电路问题,如果花大量时间讲解怎样求解二阶微分方程,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而且学完之后依然没有一个感性和具体的认识。在对待二阶电路问题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白,分析任何电路包括二阶电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对电路进行列方程,然后求解方程。由于二阶电路的特殊性,描述电路的方程为二阶微分方程,至于如何求解二阶微分方程不是“电路”课程学习的重点,因此,只对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就可以了。最后可以举例汽车的减振系统和天平测量时的振荡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来说明二阶系统振荡的意义,这样,更容易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抽象问题进行深刻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归纳总结式教学法

由于“电路”课程本身的特点,电路分析的方法特别多,这些分析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学起来吃力且不容易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电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经常归纳总结,并且多做多讲习题,以达到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弄清几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而且“电路”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每个章节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只有教师及时归纳和总结,学生才能理顺整个课程体系的来龙去脉。例如:在讲授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典型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分别用时域分析法、相量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进行分析求解,这样可以给学生以切身感受,真正体会到这三种电路分析法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学生就可以有比较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对于简单的一阶动态电路,用经典的时域分析法求解比较简单;而对于复杂的高阶动态电路,拉氏变换法是最好的分析方法,相量法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电路”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好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近些年学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其中多媒体的应用是最主要的改革内容。对于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课堂现场电路仿真实验演示;对于学生平时没有接触的常用电路元件,尽量让教师带入课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增加学生的整体印象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了所要讲授内容的信息量,特别是由于“电路”课程本身的特点,电路图比较多,且复杂,如果单靠教师的板书,很显然将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就会使得教师能够腾出时间进行讲解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另外,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结合,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对学生形成多种渠道感知和学习知识的刺激,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化成形象的容易理解的图片,使得学生能够轻松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原理,从而更好地找出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四、实验教学的改革

电路实验是“电路”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的渠道。电路实验是检验电路理论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从而增加学生由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认识。电路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电路实验教学都是学生在实验指导书要求下,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电路实验项目。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不到电路实验应有的作用。“电路”课程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无疑更为重要,因此,电路实验的改革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实施。

1.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学院从2007年开始就着手进行实验指导书的编制,并于2008年编制一套电路实验指导书,并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出版电路实训教程一部。无论是实验指导书还是实训教程都重点突出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对一些理论性过强、与实际脱钩的实验项目进行了删减,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增加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2.开放实验室

学院电路实验室隶属于国家级电工电子中心,因此,实验室除了承担本学院电类专业学生的电路实验课之外,还承担着其他学院相关电类专业学生的相关电路实验项目,这样将会面临接受大量学生进行电路实验的问题,势必会造成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在课堂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项目。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从2007年开始,实行电路实验室全天开放,这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参加各类电子竞赛和科研立项的学生,电路实验室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3.增加虚拟实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硬件为主的电路实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虚拟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在普通的PC机上就可以完成虚拟实验。流行的虚拟仿真软件功能异常强大,界面逼真,模拟程度几乎跟传统的硬件实验一模一样,可以完成所有硬件实验所能完成的实验项目。另外,虚拟实验还具备传统硬件实验所没有的优势,电子元器件和实验仪器不会损坏,也不会出现故障,避免了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安全问题。

由于电路课程本身的特点,虚拟实验还可以完成传统硬件实验不能完成的功能。比如在观察二阶电路频率特性曲线时,传统的硬件实验,如果由于操作不规范所引起的测量误差问题就很难绘制出频率特性曲线,但如果利用虚拟实验,只要参数设置得当,就能够很顺利地绘出频率特性曲线,并且可以绘出不同参数下的频率特性曲线,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品质因数的大小跟频率特性曲线形状的关系问题。因此,虚拟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实验效率。

以校园网为基础建立了虚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从校园网下载常用的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如Pspice、Multisim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虚拟平台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自由学习。

五、结束语

从2006年至今,电路教研组对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7年“电路”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下一步准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课题组成员编写教材《电路实训教程》一部,并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学生创新活动中屡获佳绩,其中在国家级及省级竞赛中获得多项大奖。由于国内相当一部分工科院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把“电路”作为研究生初试课程,近几年学院学生考研率较往年有了大幅提高;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也较之过去大幅提升,其中一次性就业率各个电类专业都在90%以上。

如何对“电路”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一直是电路课程教育工作者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不断努力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庆雪,公茂法,刘宁.基于Multisim的远程虚拟实验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3):191-192.

篇8

目前教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学管理的力度还不够

2009年学校提出加强内涵建设,围绕这一思路教务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开展了“四个一”活动,推行了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组织了教学比武活动,实施了有效课堂评选机制,但效果不够理想。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实习实训的水平不高。

实习实训还停留在老方法、经验型的基础上,不能很好地按照市场需求创新训练方法,更新训练内容。表现在:①、机械加工和数控技术水平不高。由于这一专业刚刚起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都不够,与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②、电子电工的训练内容还比较陈旧,有的甚至已经过时。③、计算机操作训练的量偏少、质偏低。④、幼师的琴法和舞蹈离市场的需求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2、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总体上看还不高。

今年开学以来,教务处就制定了《创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评比,但任然存在课堂教学松散、教学行为随意等现象。甚至有少数教师不能按时到岗或者中途脱岗,致使教学秩序出现混乱。

3、学生的学习风气不浓,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够。

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这主要源自于学习风气不浓。整个校园早自习没有读书声,晚自习没有复习训练的场面,学生上课无故迟到,课堂上打瞌睡,课外却到处疯狂啸叫。部分学生课内想学,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把握不够,加上复习不及时,今天学明天忘,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高中备考的经验不足。

高三即将面临高考,部分教师对高考形势的分析还不够透彻,不能科学地分析高考面临的新挑战,任然还停留在老一套复习备考的方法上,缺乏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二、教学管理活动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的教务管理工作基本满足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2009年以来,教务处按照学校要求,加强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采用了教学督察,教学反馈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管理。但由于对教学规律把握不够深入,教学管理活动规范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积极主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务管理方面的调查、研究较少

教务管理涉及的事项较多,教务处工作人员需要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处理事务性工作,加上工作人员担负的有教学任务,所以,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较少,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导致教学管理方面的许多工作缺乏针对性,教学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以学生为本、服务教学方面仍需加强

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能是为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服务意识已经大大提高,但服务的深入性和广泛性仍然有待加强,很多时候服务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和广泛,往往是在师生提出请求后才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较为被动,这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教务处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分析,查找出了自身和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改措施。

首先,解放思想,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开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处党员干部明确了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推动学校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上形成共识。不断增进和加强服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把我校建设成一流的铁路公安教育基地而努力。

第二,改善我校办学条件。目前,硬件设施落后和软件方面不足是制约我校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教学方面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今后,教务处将认真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我校的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作为校领导决策参考,积极协助办公室总务处等部门争取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从各个方面积极推动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从根本上弥补教学软件设施方面的不足,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调整、优化年龄结构、强化教学实践、鼓励学术研究、大力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质量考评,使我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工作作风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改观。

第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活动。教学管理不规范,曾是制约我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我校将继续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的,将教务管理、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等工作纳入规范的工作流程,继续推进“四个一”活动,继续加大有效性课堂建设的力度。彻底改变过去工作随意性过大的状况。通过教学规章制度的完善,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各司其职、高效有序的教务管理机制。

第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针对当前的学生就业形势和我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及时转变观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遵循教学规律和我校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通过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技能训练的比重、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搭建多级实(见)习平台等措施,构建和完善“教、学、练、用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第五,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和交流、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推动各项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今后,教务处将更加注重教学规律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课堂、深入师生进行深入调研,掌握我校教学工作的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教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我校的教务工作的科学发展。此外,还将积极争取机会,加强与十偃市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十堰市计算机学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同时通过实习、见习单位反馈的意见,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作为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的依据和参考。

篇9

[关键词]勤工助学 工程训练 实践教育改革

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其存在的作用和意义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当前高校勤工助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非常有限、部分勤工助学同学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机械劳动、大多数勤工助学岗位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关系不大等。由于现在的社会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因此探索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化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把勤工助学系统建设成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新课堂,让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自觉接受相关专业的实践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工程训练中心勤工助学概况

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现有八个基础教学车间、五条教学示范生产线和七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分三个层次、五大模块进行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除了进行常规的实践教学,有义务也有能力给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和岗位,让学生在大工程背景下进行熏陶,并进行很好的工程实践,在新的课堂中大幅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随着2007年工程训练中心各项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工作的充分拓展,创新实践选修课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四门,作为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单位,工程训练中心增加了12个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管理岗位,使学生参与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管理过程,让学生对工程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初步获取工程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在工作获得勤工助学补助金,使学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2009年,中心响应学校的号召,大幅度增加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学生能够在学校就读期间就有机会接触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的能力,早日适应社会。在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帮助下成立了以教学科为核心的勤工助学指导组,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引导广大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理念,统一组织、协调在校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截至2011年12月,中心每年组织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共涉及到5个业务岗位,年勤工助学规模达到了120人次。

工程训练中心从2007年开始为在太原理工大学在校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从最初的几名同学发展到到现在每学期都有几十名同学,勤工助学工作在规模和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提供经济资助使参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勤工助学工作还帮助学生很好地培养了团队意识、工程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这些特殊的“职工”也积极参与了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提高了中心的软实力,成为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和管理模式

(一)岗位设置

为了使中心的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更加合理,中心责成了以创新实践副主任为首的勤工助学成员组就中心勤工助学工作进行了讨论,各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并根据校学生处精神对每个岗位都做出了岗位要求和考核办法。制订了《工程训练中心勤工助学工作岗位责任和管理评价方案》,要求各用工老师和科室按照该方案进行,做到了管理到位,制度健全,勤工助学工作行为规范。

1)助教岗位和管理岗位:除了常规实习,中心每学期还有9个班近300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这里进行实践课学习。如,竞赛机器人制作技术基础班、机械结构创新设计与制作班、电工电子创新实践班等选修课,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用的器材和元件也较多,为了更好满足教学质量,特设管理岗位和助教岗位,帮助老师管理和维修创新实践所用的设施,帮助老师分发和收拾器材,辅导学生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态度,出勤,以及老师及上选修课学生对他的评价进行考核。

2)助研岗位:帮助老师进行创新实践方面的研究,制作相关PPT,视频编辑,数据统计,三维机械图形绘制,电子电路图形绘制,程序编写,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创新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吃苦耐劳,品德优秀,有团队合作精神。并根据工作量和作品进行考核。

3)劳动岗位:对于大一新生,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可利用业余时间协助老师打扫教室及其周边环境卫生等,然后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并协助实习教室老师整理实训材料、调试仪器设备、准备实训工具,对工程训练的基础过程进行感性认识,为日后进入助教、助研岗位做准备。

(二)管理和运行

1.勤工助学学生选拔和培养

勤工助学助教岗位学生培养(主要以智能控制创新实训基地助教为例进行介绍,其他类同):

1)预备成员选拔:学生首先申报相关实践课进行学习,提高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日后进行助教作准备。结课时,同学自愿填写《预备队员申报表》,申报表中会考察同学们的基本信息,及在本学期的收获、创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结合《预备队员申报表》以及平时到课情况、《结课报告》、日志和结课作品,老师们会对这些填写了申报表的同学进行集中考察,提问一些关于创新实践知识和个人素质方面的问题,合格的同学进入预备组进行学生,与老队员一起适应助教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会根据预备队员的个人表现和能力,决定其是否胜任该项工作。

2)正式勤工助学岗位申报和面试:每到学期开始,要进行勤工助学岗位申报,这时,大家都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语言能力较好并且机器人水平较高的,会选择助课岗位,不善表达但动手能力较好的,会选择助研岗位。每次工程训练中心的勤工助学岗位都会有许多同学申报,面试的工作会花费很长时间,因为我们不愿错过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面试时,会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同学就会被选拔进来,担任助教和助研工作。

3)在岗管理:面试合格后,要进行1到2天的岗前培训,还要对每个助课同学进行岗位注意事项说明。然后让每个助课学生准备20分钟的讲课材料和实物演示,给所有老师和同学轮流试讲机器人知识和演示机器人操作,然后同学和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进行改进,还要模拟听课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让助课学生回答,锻炼其应变能力。在正式上岗助课前,每个同学都要进行两到三次的试讲,直到大家都认为合格为止。

2.日常管理和运行

1)例会制度

为了能把勤工助学工作做好,也为了增加大家的凝聚力,每一到两周要开一次例会,主要是对上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工作的布置。会上,老师布置完任务后,会安排几个学生发言,一方面对自己近期工作进行总结,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收获,互相交流经验,另一方面要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和创新进行设想报告,同学和老师一起给予评价。

2)考核制度

要求学生定期写工作总结和思想汇报,中心会对学生出勤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并要求勤工助学学生进行互评,并把考核记录入档,这样既可以保证勤工助学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对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和管理,既起到监督规范的作用,又可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工作时间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一段时间勤工助学的工作总时间有所限制,并对每天的工作时间也进行限制,不允许他们在学习时间进行勤工助学活动。

假期是学生的最佳实践机会,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程训练中心每年都会利用这个时间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练的机会,让同学们的假期过得更有意义。

三、勤工助学效果和意义

勤工助学可以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勤工助学,不仅通过劳动获得了劳动报酬,减轻了家庭负担,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接触到了将来社会上需要的各种技能,提高了学业水平,教书育人作用不可低估。

(一)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由于工程训练中心的课程大都是实践操作课,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支撑,每节课所所需的大大小小材料大约有几十种,数百个,每次上课学生来之前要准备,学习完后要收回,并对损坏的材料进行维修,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与中心职工打交道,体验着工作的过程,还要与同样是勤工助学的“同事”打交道,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下,勤工助学的学生也增强了自信心,克服了部分学生常见的“社交困难”问题。

勤工助学队员对内要做好勤工助学学生内部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协调好相互关系;对外则要争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读者的支持,做好彼此的沟通。通过锻炼,勤工助学学生之间产生了认同感,团体内部也产生了较强的凝聚力。正如一个同学所说,参加勤工助学加强了我与同学的沟通与交流,一起劳动,一起助教,还拓宽了非专业知识,深入了专业知识。我思考着,努力着,勤工助学不仅减轻了自己的生活压力,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能力的平台。锻炼了自己的责任心、毅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交流能力等等,这绝不仅仅是“勤工助学”四个字所能涵盖的。

(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中心设立的助研岗位,主要帮助老师完成科研任务,如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制作,机器人的设计、模型建立、电路板的设计,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等等。几年来,这些同学帮助老师做出了一些优秀创新作品和教学用具,如弹琴机器人、喷水灭火机器人、自动升降机械、创新教学平台等,还帮助老师开发了教学用简单电路板,收集材料编写讲义三本。

通过勤工助学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工程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树立了良好的劳动意识,加深了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为他们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

勤工助学的学生,既是工作者,又是学习者。通过工作,他们知道了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什么,他们也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为工程训练中心制定工作计划和教学方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

勤工助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督促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做事效率,所以说勤工助学是一块沃土,这块沃土上培育了更多的栋梁之才,是培养学生的好方法好渠道。

同学们在进行助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认真工作。上课前,他们要提前几天进行实践器材的准备和调试,并对损坏的部分进行维护和修理。上课时,他们要负责分发教学材料,并在老师讲完课后,指导学生进行软件的操作和硬件的组装,这个过程十分繁琐,刚来学习的同学什么也不懂,经常会把机器人或其它实践作品程序或零件弄乱,助课同学需要耐心找错和纠正。上完课后,要回收各种器材,并进行认真核对,以防弄混或丢失,并对损坏的器材进行修整和维护,在这期间,助课同学需要付出大量的辛苦和责任才能完成。

特别在结课前夕,同学们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创新实践作品,这一过程的工作量会大幅增加,除了选修课的时间,还得利用晚上或其它时间来辅导学生,才有了结课时同学们一个个优秀的作品,这些都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意识。难怪有学生感叹道:感恩学校,感谢工程训练中心,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喜欢看到莘莘学子为了知识而来,又收获知识而去。“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我们每个勤工助学的同学都要做好每一个工时,工作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和力量。

(四)与中心人员结构现状相得益彰

目前,许多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主要由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但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改革造成了工程训练中心的人才引进成了一个大问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历低的人进不来,学历高的又不来工程训练中心,造成了工程训练中心的职工年龄结构偏大,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

年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很强,他们通过勤工助学参与了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作,改善了中心职工队伍结构,给中心注入新的活力。他们思维活跃,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见解也有独到之处,所有这些都也能使中心工作人员受到启发,拓宽思路,从而对现行工作进行改进。可以说,勤工助学学生的加入,减轻了职工的工作压力,使得中心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与中心人员结构现状相得益彰。

四、有效全面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展望展望

1)教师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是取得更好成绩的保障:对中心老师要强化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定期加强学习、甚至外出交流相关的知识和政策。只有博采众长、开阔思路、不断进取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扩大我校在此方面的影响力与在同学中的号召力,为勤工助学创造一片沃土;

2)提升学生的岗位意识:部分学生上岗具有盲目性,因此需强化在岗培训,除业务提高之外提升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信誉等,只有良好的职业习惯才能让其全面受益;

3)提高勤工助学规模与批次:目前,学生对中心勤工助学岗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心目前还不能全部满足,应该继续扩大规模,增加学生轮换次数,为更多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4)综合考核与培养学生业务素质:增加中心与学院辅导老师交流的机会,把学生平时在学院的表现和用工时候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岗位设置和培养。

五、结束语

要把在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勤工助学视为一项重要的事业,它为学生创造的价值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助学金的概念,更多是一种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们有一种合理的价值观、一种正确的就业和执业态度,一种良好的职业行为与素质,通过实际与比赛更是一种荣誉感与团队精神的提升与历练,这些都将可以使他们全面受益。在此同时也弥补了我中心缺少基层教师、缺少活力与创造力的不足。因此此举有利于个人、有利于学校、更有利于社会的实践教育改革方式可谓一举多得。愿之能够更好地在我校、甚至更多的沃土上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雷寂.英国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述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6),154-157

[2]王军.大学生勤工助学创新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96-98.

[3]王圆圆.中美高校勤工助学比较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2):26―29.

[4]段徐.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化建设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54一55.

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

一、基于定制化思想的教育培养模式战略连续体

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1993)年发表的文章《定制化理论和理论定制化》中将制造企业定制化战略连续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中他将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按生产过程分为设计、制造、组装和分销四个部分,并使定制化沿着价值链的下游向价值链上游逐渐过渡,从而形成一个定制化的战略连续体,即:完全标准化、部分标准化、定制标准化、量身定制和完全定制化五个不同的战略。明茨伯格还针对不同的战略举以案例,证实了不同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需采用的定制化战略不同,五种战略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文章的重要论断是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买方市场的加深,制造企业的战略变化趋势是从战略连续体的两极向中间过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其价值链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对本研究构建战略连续体造成了障碍。由于教育培养模式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专业、课程、教学及其方法设计;2.基础课程的讲授;3.专业课程的讲授;4.实践实习的培训。我们仿照明茨伯格的做法,使教育培养模式过程从下至上逐渐实行定制化,因此得到教育培养模式定制化的战略连续体。由于该连续体同样是按照定制化程度的加深而过渡形成的,因此得到的连续体依然沿用明茨伯格对各战略的名称及定位。基于定制化的教育培养模式被分为五类,依定制化程度的加深依次为:(1)完全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2)部分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3)定制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4)量身定制的教育培养模式。(5)完全定制化的教育培养模式,见下图。

图4-1 教育培养模式定制化战略连续体

资料来源:本研究设计

教育培养模式战略连续体的实施主体可包括按教育等级划分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可包括按社会需要划分的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等。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也被包括在内,并可依据定制化程度的不同适用该战略连续体。

二、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本研究已讨论了基于定制化的教育培养模式战略连续体,并总结出五种定制化程度不同的教育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依据其定制化程度的加深亦存在该战略连续体,实施的教育范围缩小为高等职业教育。因此教育培养模式战略连续体具有普适性,高等职业教育只是适用该连续体的教育类型的一部分而已。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完全标准化、部分标准化、定制标准化、量身定制和完全定制化。而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主要是指蕴含定制化思想在内的后四种,不包括完全标准化在内。从实施主体的教育机构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主要包括职业培训机构、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职业大学,不包括普通的培养本科和研究生的大学研究性院校。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以一定程度定制化的方式,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学校和企业共同定制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

三、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各类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实行不同的定制化培养模式,这种定制化的程度可以高可低,因为定制化程度的高低并不是衡量教育模式优劣的标准,真正的标准是教育机构、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就业率。本研究将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主体的教育机构和院校进行归纳举例并搭建起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的框架,如下表所示。框架左侧根据定制化程度加深列示出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的四大类型,右侧则依据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排列出四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不包括不同本科院校),但院校和定制化培养模式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模式,甚至采取两模式中间的过渡模式,原因是定制化程度并不能进行定量的测算只能是定性分析。

本研究将用例证的方式说明各种模式的内涵和特点,但是不能直接推断该类院校均属于与该类定制化培养模式。

表4-1 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框架图

高等

职业

教育

定制化

培养

模式 类型 院校类型 代表学校

部分标准化 非对应关系

高等职业

大学

天津职业大学、南通职业大学、苏州职业大学、九江职业大学、湖北鄂州职业大学、湖南女子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

定制标准化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天津职业大学、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

量身定制 高等职业专科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天津商学院宝德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等

完全定制化 职业培训机构组织 上海荟艺美容化妆培训学校、合肥新视点培训学校、上海松江罗兰教育、上海易运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都波波时尚摄影化妆数码等

资料来源:本研究设计

(一)部分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

天津职业大学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市属普通高校,是天津市普通高校中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作为部分定制化教育培养模式的代表,其主要特征是:在学院和专业设置方面,学校设有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艺术工程学院、眼视光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管理系、印刷工程系、社会科学部、基础课教学部共12个教学单位,51个专业。其中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眼视光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应用化工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5个专业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3个专业获天津市财政支持进行重点建设。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等专业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

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方面,学校依然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没有进行与企业之间的定制化模式。但学校的实践实习很好地做到了定制化,学校的办学紧贴市场需要,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与天津保税区、开发区、华苑高科技园区、北辰科技园区、天津滨海新区,与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日上免税行(中国)有限公司、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蓝星石化有限公司、天津市眼科医院等进行合作,为学生在学期间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并提出了实习要求和监督机制,提高学生实操作能力的同时也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施部分标准化教育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教育提供的最后阶段,即实习实践阶段。这种模式定制化程度较低,有可能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但由于其教育成本较为低廉,管理难度较低,具有其实际应用价值。高等职业大学因其师资规模和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在教育定位上偏向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多采用该类教育模式。同时,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也有采用该类模式的情况,在此就不赘述了。

(二)定制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商务管理类为主、农工商并举的省属公办大专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现有专兼聘教师500多人,高职称教师占30%,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71%。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5%。2008年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开设过程是经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讨论,符合科学性、技术先进性和市场需求性。一些具有操作性专业课程学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实际观摩、操作,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也促进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最终有助于学生就业。学院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每年举办一次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开展一系列推荐就业活动;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或继续升学深造。2005年、2006年、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5.17%、96.16%、98.13%。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施定制标准化教育培养模式从教育过程的最低端实践实习阶段延伸到专业课程的设计实施阶段。该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传授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而定,在设置之前进行需求分析和实用性分析。在整个教育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的实践实习和专业课程实行了定制化,而基础课程和设计阶段仍然采用的是标准化。采用此类模式的学校多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较之职业大学更为密切和深入,该类院校的毕业生在学位证书方面可能略逊一筹,但由于技能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往往拥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大学也跃跃欲试,尝试该类模式。可见,在教育的培养模式上同样验证了明茨伯格的理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作为一种特殊服务的教育业,其趋势都将是从战略连续体的两端向中间过渡。

(三)量身定制的教育培养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是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国融远景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是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新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学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紧跟当代科技、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趋势,突出特色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理念,成立了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研究课题组成员,全国独立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发起人,办学经验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收入《新机制・新模式・新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一书。学院下设软件工程学院、应用外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设置应用型专业,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数字媒体艺术、舞蹈学等3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学院充分依托首都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已建立一支优秀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1人,博士19人,硕士155人。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学院从各高校、各专业领域聘请优质教师和突出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使教学组织和内容更具活力。学生入学后,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学制四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是不光重视专业课程和实践实习的定制化,即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将定制化深入到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基础理论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和依托,但是目前各个职业学院普遍设置的基础课程大多与专业课程脱钩,不能很好的进行过渡,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学校的各科基础课程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教育,实践证明了这一做法的科学性,学生反映基础课程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英语、马克思,而是有助于他们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知识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施量身定制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实习的设计教育环节皆融入定制化思想。基础课程的安排上采取标准化,在基础课程结束以后的专业课程的设计、配置和评价方面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可以很好的满足关系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实际技能较为单一而不适合其对其他企业的应聘。这种培养方式适合校企联合类的学校。

(四)完全定制化的教育培养模式

职业培训机构上海力源职业技术培训中心(Shanghai P&S Vocational Training Center)是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的引进办学单位、上海市数据库用户协会培训中心,主要从事数据库及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培训。学校始终面向IT职业前沿,致力于培养中高级IT技术人才,为学员提供最先进的个性化实训课程和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课程及专业实施定制化设计,即定制化贯穿整个培养教育模式之中。作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所具备的优良的教学质量和优越的学习环境,已成为上海市首屈一指的培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施完全定制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在教育全过程中,即从设计和实施均将定制化贯穿始终。此类教育模式主要被培训机构所采纳,该模式脱离了基础课程的束缚,全程定制化,为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但其工作面的狭窄和不稳定性,是其难以成为主流教育模式的根本。并非定制化程度越高越能适应教育机构要求,高职教育机构在办学过程中成本和效率是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是学生的就业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完全标准化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被普通大学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多数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突出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结构和探究精神,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这些主要体现在其专业、课程、教材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注重基本素质和能力。在基础课程是按照全学校的层面进行设置的,如英语、数学及思想政治课程。在专业课程上,大学会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制定几门必选课和选修课,这些课程的设定各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在某些学校可以看到十年不变的课程,教授课程的老师还是一个,知识结构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有时甚至已经过时的知识还在传授给学生。当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可以培育出很优秀的理论人才,在思维和战略等层面是其他类别高等教育所无法达到的。在实践实习方面,大学的一些学院或是专业会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有实践经验,但是多数学校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对于学生实践学校的质量和效果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总上所述,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以上的培养教育模式是完全标准化的,由于生源素质比较高,所以能培育出一批全方位的人才。

四、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的基本模块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都已公认模块化是对定制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的最佳技术。在制造业中,模块化就是通过将产品中具有相似功能或相似结构的功能部分设计成具有同一标准的接口,就可以在产品的配置过程中,通过替换不同的模块来实现产品变量的功能及其性能的差异化,从而具有不同功能和性能的产品来满足个性化的客户需求。

模块化的在制造业实施策略之一就是构件模块化,它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一)“量体裁衣”式模块化 (cut-to-fit modularly)

一个或多个构件在预置或实际限制中是不断变化的。如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的网站,对一般浏览者提供共性的出版信息,但对注册用户则根据用户注册时的需求特征进行定制服务,其网页也是根据注册者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整的。

(二)总线模块化 (bus modularity)

该策略采用可以附加大量不同种构件的标准结构。这一术语来自使用总线或底版的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如一些杂志响应了这种总线模块化的定制模式。杂志的结构和出版过程提供了总线,从而可以针对个性化订阅者的要求配上不同数量的社论、广告和文章。

(三)可组合模块化 (sectional modularity)

它提供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和定制化,允许任何数量的不同构件类型按任何方式进行配置,只要每一构件与另一构件以标准接口进行连接。如软件开发早已采用了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在这个系统中,一段程序代码就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对象,根据对象类型简单而完整地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程序中多次重用,形成可组合模块化,可以快速开发完全不同的应用程序。

在理论回顾部分,本文已经对教育实行定制化的方法进行的探讨,认为模块化的思想和方法同样适合教育培养模式的定制化中,并将取得很好的成果。教育培养模式中包含诸多的因素,如教材、课程、组织结构、教师、教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技术等都是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将教育培养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分为教材模块、课程结构模块、组织结构模块、教师模块和关键技术模块。本研究在模块的设计过程中,采取“量体裁衣”式的模块化形式,对每个子模块的设计和制定上遵循顾客导向型原则。各子模块设计好后进行总线排序,模块本身无必然的前后顺序,但是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作为一条总线便于理解和实施操作。最后是可组合模块化思想的应用,每个模块下都会有相互替代和相互依附关系的子模块,因此具体到某一特殊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组合。以下便是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模式框架下的五个基本模块及其组成部分及其子模块。

图4-2 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基本模块

资料来源:本研究设计

(一)教材模块

教材模块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公共课教材、专业必修课教材、专业选修课教材和实训课教材。模块可以进行再细分成小模块和相互整合成模块组。模块再细分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分解,建立小的模块,如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成组工艺模块等。模块再整合即可将不同模块下相关联的教材内容有机集成起来,前后呼应,便于学生的选课,如计算机应用模块组、机械设计模块组等。在教材模块化的基础上,采用可组合模块化思想,将各种教材的模块根据学生的特点组成不同深度和不同内容的教材、教学片和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教育模式要求:公共课教材采用全国通用或是获省部级以上认证的教材,其内容应符合教科委的相关要求和学生实际学习要求,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以适应变化。专业必修课教材的选取和设计做到校企专三方合作制定。学生在专业选修课教材的选择上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和就业方向进行自主选择。最后实训教材可由实践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编写或是选择参考教材。

(二)课程结构模块

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是教育大规模定制的基础。

在教育领域,模块化的知识结构是教育模块化的重要方面,这里有不少的研究。模块化的课程及模块化的监督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英国的大多数大学每个学生在每学年里都要完成12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总学习时间为100小时,由于每个模块的学习量是相同的,因此每个学生只要每年所选的模块数相同,无论学生所选的模块各人之间有多大差异,学习负担和学习量都是相同的。对于学校而言,则是大大减少了所开的课程数目,简化了教学管理工作,从而降低了教学成本,简化了教学管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另一个优点是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更新。由于模块对外的接口是稳定的,模块内部的内容则可以比较自由地加以调整,以便及时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设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成果,如把课程分为基础平台模块和专业平台模块,前者是针对大一新生,统一学习教学内容,后者针对大二学生,分专业针对不同特点的学习。

郑确辉把商科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一是通识类基础课模块,包括人文科学基础、商学基础、工具课基础三类。二是专业方向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两大部分。三是综合实践技能课模块,包括工种技能训练课、企业生产实践课、教学实习课及综合实践课。四是选修课模块,包括专业性选修课和扩展性选修课两大部分。以上这四个模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高等商学院校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构成了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1]陈国平把他们学校机电系的课程分成7个模块,前六个都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而第7个是专业方向课模块,有多少个专业就有多少个专业方向模块,加上选修课模块就构成了所有课程。只要修完某专业所需的模块课程,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拓宽了专业知识,解决了专业设置过宽或过窄的矛盾。

本研究的课程结构模块与教材模块相一致,分为四个子模块即: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训课程。课程模块的具体制定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见上述学者的模块分类方法,此处不赘述。

(三)组织结构模块

不同时期赋予高校不同时间组织结构模式:即“水平时间组织”、“垂直时间组织”、“零时间组织”和“负时间组织”模式。

水平时间组织是指人们在常规思维和运作模式下的时间概念。水平时间认为,运作是需要时间的,运作总是滞后于思维。一个按水平时间运作的高校,不能预测未来教育市场的需求,不能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提前做好准备,不能满足客户(用人单位)的即时需求。他们注重争夺教育市场份额,不关注为教育对象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垂直时间组织是一种新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下的时间概念。它不是按照线性的原则来思维和运作,不带任何偏见,也不受任何历史约束,可以随时打破传统教育做法赢得市场。在垂直时间中从事高教工作,能迅速获取必需的知识、教育资源等,为当前高校面临挑战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零时间组织是从垂直时间的视角审察问题,在如何对待未来教育客户(包括用人单位当前可预知未来的教育需求)上有全新的观点:他们懂得教育市场占有率不再是衡量高校成功的标准,因而不是去争夺已经存在的饱和市场,而是着眼于创造新的市场;他们把处在高校运作链上游的生源和下游各种教育需求的用人单位,看作自己的有机体而不是其他实体;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工作。这种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称作零时间,按零时间模式工作的高校称之为零时间高校。

负时间组织是通过垂直时间看到尚未开拓的新兴教育市场,就立即着手发展和获取能够占领这个市场的实力,这个从看到“新兴市场”到进入这个市场的阶段称作负时间。负时间为零时间高校聚集一流的教师、学生、各种教育资源与知识,是零时间高校进入新兴教育市场的重要环节。

由此可知,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下的组织结构模块可由彼此互斥的四种组织结构形式构成,即:“水平时间组织”、“垂直时间组织”、“零时间组织”和“负时间组织”。不同程度的定制化培养模式所采用的组织机构形式不同,随着定制化程度的加深,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顺次采用水平时间、垂直时间、零时间和负时间的组织形式。并非完全定制化的教育模式一定要采用负时间组织形式,只是从匹配度上更为契合而已。如今高等教育处于可持续发展期,教育市场的瞬息万变,必须考虑未来的新兴教育市场,这就是为什么高校必须选择“零时间”、“负时间”工作模式,以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理由之所在,也是其发展之必然。为高校竞争的核心要素,高校如运作在零时间上,就能为教育对象提供即时满意服务,并且赢得他们永久的信任。

(四)教师模块

教师是学校的支柱资源,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就必须重视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一个优良的师资队伍要适当规模的教师数量、合理科学的教师结构、全面系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和公开透明的教师选聘制度。

教师模块中的教师应包括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及负责日常教学的行政性教师。专任教师是指拥有一定的理论教学基础和相应的技术职称,但相对于“双师型”教师而言没有其他社会职务和工作,仅为在校教书育人的全职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且具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这就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授不仅应该具有雄厚的理论教学基础,更应具有扎实的实践功底;不仅要掌握高等教育基本教学规律,更应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因此,与其他学校相比,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特色所在。

实行定制化培养教育模式的高职院校要合理控制教师数量和规模,定制化要求教师队伍要具有一定数量基础来应对不同学生和企业定制化的需求,同时教师队伍也不能因此而盲目扩张,由此带来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配问题将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因此教师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培养和配置更新。

教师结构在构成上应做到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统一,高职教育不仅教授符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技能知识还应做到尤其深度和宽度。宽度要求教师在自己授课范围内尽可能以发散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思想打破禁锢状态,为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深度则要求教师在一定宽度的基础上,还应“术业有专攻”,使学生的技术水平跟得上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培养和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走出去”,即学校应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应该利用一段时间到企业去锻炼、调查研究,通过实践学习操作技能,了解前沿知识、先进技术以及积累工作经验,以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请进来”,即引进人才,学校从企业聘请具有相当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会计师、审计师、工程师等作为兼职教师,进入课堂为学生授课,将积累的工作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训技能的培养锻炼。将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即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入相结合,才能使高职定制化教育培养模式得到很好的支撑。

最后是公开透明的选聘制度,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待遇优厚,因此成为无数人青睐的就业岗位,在学校招聘教师的首要环节就要把好关。选用德才兼备的教师是高职定制化教育的关键,制定合理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也是维持教师积极性的保证。

(五)关键技术模块

1.网络技术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全国统编教材、全国统一习题库、全国统一试题库、全国教学知识库及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等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目前宽带技术的发展已能较好地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定制的实现。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显著提高教学片的质量。世界银行的调查表明,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改造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们学习1~8个月的收获便相当于传统教学中一年的收获。因此,要把科学技术知识以最生动、最科学、最符合教育心理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需要把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片的制作作为国家级的重大项目来实施,需要组织各方面最好的教师和专家建立专门的研究小组,需要建立这方面的高水平的基地。

3.集中与分散统一的管理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可以应用到全国高职院校,需要该类院校一起参加,协同进行。参与的高校越多,定制化的效果就越好。因此,需要采用集中与分散统一的管理技术。这里涉及到许多管理方法和措施。例如,某高校教师将自己发明的优秀教学方法上网与大家共享,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奖励。又如,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如何进行监控,以确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