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表接电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05:0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装表接电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装表接电工的重要性
装表接电是业扩报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标志着供用电双方关系的确立,是客户用电的开始,也是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的开始。而装表接电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切身利益。
2针对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设计
在技师考评之前电力行业培训部门会组织相应的鉴定考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区差异和培训师水平等因素使得各地区培训单位之间有很大差异,现就我单位组织的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来进行探讨。
2.1明确培训目的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使提高参加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顺利通过技师鉴定;另一个是初步淘汰与技师水平相差甚远的人员,节省人力和财力的支出。
2.2确定培训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只有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才可申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装表接电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在装表接电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2)取得装表接电职业高级资格证书2年以上,并具有装表接电职业的中级资格;
3)取得高级技术学校毕业证书并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以上;
4)取得相同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从事装表接电职业工作3年以上。
通过培训对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都是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及以上的专职工作者,其本身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但也可以看出总体的参加鉴定人员重实践,但理论相对薄弱。
分析可知,对于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的培训应该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培训上。
2.3选取培训内容
技师的考评方式分为技能鉴定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是对日常工作表现和实际贡献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潜在能力,技术革新、传授技艺等方面,这是平时工作的积累,不是几天的培训可以提升的,培训中只需了解鉴定时如何应对考评员的提问即可。技能鉴定是按照技师资格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核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参加技师鉴定的人员大部分是一线工人,多年从事该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但总体理论水平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参加技师鉴定人员的困难点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核。由此决定技师鉴定前的培训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上。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准确度等级;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原则;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等。
2)供电营业规则。供电营业规则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联的内容包括: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窃电的制止与处理;窃电量的确定方法;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等等。
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有: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等等。
4)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表的型号含义;电能表基本参数的含义;电能表的基本结构和电能表的转动原理等。
5)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作用、型号规定、主要参数、误差和接线方式等。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主要技术参数、接线方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6)三有功电能表的计量原理及接线分析。三相有功电能表的接线和三相有功电能表与互感器配合使用时的接线;三相四线电能比较错误接线分析;三相三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和退补电量计算方法等。
2.4选定培训教材
通过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指导书也就确定了,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的考前培训使用的指导书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书涵盖了装表接电工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2.5确定培训的组织形式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采取脱产集中培训的形式。
培训的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等。
1)讲授法。对于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因为多是基础知识,而且多而散,所以一般采用讲授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与装表接电相关知识部分提取出来,给参加考评的人员进行串讲,以理解为主。
2)讨论法。通过前面分析可以了解到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大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涉及到计算题部分,所以该部分主要是由培训师讲解解题思路,学员举一反三,采用相互讨论的方法加深印象,掌握解题方法。
3)案例法。理论考试部分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教材中的内容,所以要求整本书里技师及以下的内容全部掌握。技师鉴定考前培训主要讲解该指导书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题型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介绍。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参加鉴定的学员大部分是现场工作者,而考评时多数采用的是实训设备,所以在考前需要学员对考评实训设备进行了解。所以对于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一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培训师先讲解进行该操作的原理、步骤及方法;然后亲自示范;最后学员练习,培训师指导。
培训结束时要进行培训后考试,该部分考试占技师考评理论成绩的百分之十,考核方式采用闭卷。
2.6确定培训周期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基本是在技师鉴定前一个月进行,周期一般为五天。其中一天时间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两天半时间讲解题库,一天时间进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最后半天进行培训结课考试。
2.7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一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对该次培训过程中培训设施、教材、时间安排、培训师素质等方面的评估;一是二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最后考试试卷成绩的分析,评估本次培训的培训效果。
最后的技师鉴定通过率也是一个评估参考。
3总结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是一个周期性培训,开发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有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参加技师鉴定学员的理论水平,还能使其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和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5-9.
[2]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文件汇编(1998-2011).技师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试点办法[G].电力行业职业技术鉴定指导中心,1999:26.
篇2
【关键词】CO2气体保护焊 ; 对接仰焊 ; 单面焊双面成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50-01
一、焊前准备
1.选用Q235钢板,尺寸为12mm×300mm×150mm,开60°坡口。
2.选用H08Mn2SiA焊丝,直径为1.0mm。NBC-350 CO2焊机1台,CO2气1瓶,气体流量计1个,钢丝刷、锤子、钢丝钳、常用锉刀、活扳手各1把,台虎钳和角向磨光机各1台。
3.材料两端不得安装引弧板和引出板,焊前仔细清除待焊处油、污、锈、垢,焊后仔细清除焊缝表面飞溅物,并保持焊缝原始状态。
4.在焊接前检查焊枪的喷嘴与送气的流量。
5.试板装配及定位焊,始焊端间隙控制在2-3mm范围内, 钝边一般为0.5-1.0mm 。错变量应小于1mm, 预留反变形角度为4-7°。
6. 选择合适焊接工艺参数,可参考表1:
表1焊接参数
二、焊接过程
焊道分三层三道。将试件仰位装卡在焊接工位上,间隙小的一端为始焊端。在施焊前及施焊过程中,应检查、清理导电嘴和喷嘴,且检查送丝机构。
1.打底焊。打底时焊枪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80°~90°,调试好焊接参数,要严格控制喷嘴的高度,电弧必须在离坡口底部2~3处燃烧,保证打底层厚度不超过3。先在施焊端的坡口内引弧,开始作小幅度的锯齿形摆动,当产生熔孔后转入正常焊接。焊接过程中不能让电弧脱离熔池,同时利用电弧的吹力防止熔池金属下淌。当钝边熔化的铁水与熔滴熔合在一起,并听到熔池击穿的“噗噗”声,使熔池前弧形成。
在打底焊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增加电弧在坡口内侧两端的停靠时间,并减小熔孔尺寸。
(2)焊接电弧在摆动时,其摆幅以熔化坡口钝边每侧0.5mm为宜。通常采用中间摆动速度快,两端稍加停顿的月牙形或锯齿形摆动方法。
2.填充焊。在焊接前,先清理焊缝表面的氧化物及飞溅颗粒,并用角向磨光机打磨打底焊接头凸起的地方。填充时焊枪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85°~90°,焊枪横向摆动方法与打底焊时相同,但摆幅应稍大于打底焊,在坡口两侧停留时间也应稍长。填充焊完以后,焊缝表面应以距试件表面1~1.5mm为宜。
3.盖面焊。焊接前先清理填充层及坡口边缘。盖面层焊接时焊枪的角度及摆动方法与填充焊时相同,但摆幅应更宽些,在坡口边缘棱角处电弧要适当停留,但电弧不得深入坡口边缘太多,电弧横向摆动要均匀平稳,以免产生咬边。在盖面焊完以后,应清理焊缝表面,但不得打磨表面。
三、易出现的缺陷及排除方法
焊接时易出现的缺陷及排除方法见表2:
表2焊接时易出现的缺陷及排除方法
四、操作技巧总结
1.打底焊。调试好打底焊焊接参数后,在试板小间隙端定位焊缝上引弧,焊枪开始作小幅度的月牙形或锯齿形摆动,当产生熔孔后转入正常焊接。焊接过程中不能让电弧脱离熔池,利用电弧的吹力防止熔池金属下淌。打底焊时,必须注意控制熔池的大小,即保证焊透又防止焊道背面下凹,正面下坠。
2.填充焊。焊枪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85°~90°,采用月牙形或锯齿形运条,当摆动道两侧时稍作停顿,以保证焊缝平整,有利于盖面。
3.盖面焊。盖面层焊接时焊枪的角度及摆动方法与填充焊时相同,但摆幅更宽,操作时要注意观察熔池始终保持成椭圆形并清晰明亮,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中国焊接协会培训工作委员会组编.焊工取证上岗培训教材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许志安主编.焊接技能强化训练(焊接专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刘云龙主编.焊工(中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焊工(中级).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5]王新民主编.焊接技能实训.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支道光编著.焊工操作技能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焦万才等主编. 焊工实际操作手册.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冯明河主编.焊工技能训练(第三版).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9]李继三主编.电焊工(初级、中级、高级).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教育培训;创新;素质提升
作者简介:吴萍(1981-),女,江苏南京人,江苏溧水县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助理工程师;赵红芳(1979-),女,江苏南京人,江苏溧水县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工程师。(江苏溧水2112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48-02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强“三个建设”,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重要指示。2011年,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电网公司更是从战略高度,作出“进一步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工作部署,并指出:提升企业素质,归根结底要靠提升队伍素质。要统筹推进员工队伍建设,确保员工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企业素质有效提升。
一、出台《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考核办法》,激励员工自我提升
在培训工作上,江苏溧水县供电公司(公司)始终在寻求一种激励机制,努力促进员工从“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2010年,公司研究出台了《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考核办法》,为员工自我提升进一步创造好的条件和氛围。
把员工综合素质体现从16个方面来考量,包括员工当年绩效、人才当量提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QC成果、科技论文、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年度评优等。员工在16个方面取得的排名、成果、成效,按照等级、格次不同均折算成相应分值,员工得分上不封顶。一年期满,每位员工以“自我举证”的方式为自己打分,获得的分值累加后,排名前30%的员工可获综合素质提升奖励,体现“有能力呈现者得分、能力呈现多者多得分、能力呈现突出者得高分”的素质提升激励思路。为防止员工工作重心有所转移,公司在综合素质提升中体现了员工“年度绩效”、“年度评优”两方面重要内容,向员工表达“绩效为先”的意图,个人提升应该首先以良好的绩效为前提,从而使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和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相互促进。
为体现综合素质提升举证过程中的公正透明,在经历员工自评和资料举证、部门和人资部汇总审核后,还专门设置了“公示”环节,目的是接受广大员工的监督,并进行员工间的提升情况的对比,这样有助于在公司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型组织氛围。
在综合素质提升奖励比例的确定上,设置的奖励额度中等,基数2000元,既不过重强调,也不使员工觉得奖励幅度小,无所谓。根据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实际得分,由高至低排名,排名在前10%的员工为一等奖,奖励系数为2.0;排名在前10%-20%(不含10%)的员工为二等奖,奖励系数为1.5;排名在前20%-30%(不含20%)的员工为三等奖,奖励系数为1.0。另外,考虑到多经后勤员工在全面提升考核办法中能涉及到的项目较少,和主业一起排名无优势,为提高他们积极性,采取单独排名措施,在多经后勤员工中也产生前30%。2011年3月初,公司首次员工素质全面提升考核工作圆满结束,经举证评审,公司有179名员工参加排名,主业60名员工、多经19名员工获得素质提升一、二、三等奖。
2011年3月,公司根据素质提升考核办法实施后的分析反馈,并结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将原来16项考核细则进行了分值、考核内容的修订和完善,使之更趋合理。将考核项细分为“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三方面内容,新增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民主管理以及社会公益等四方面考核项,更加全面体现上级对队伍素质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公司层面开设“每周课堂”,专业部门深度参与自主培训
为切实推进专业业务与专业培训一体化工作,2009年底,公司尝试让专业部门深度参与培训项目确定和实施,并发挥主导作用,人力资源部全面归口负责。2009年11月,公司举行“每周课堂”开班仪式,使公司专业部门的培训实现了有组织、有计划。两年来,公司领导、部门主管、首席技师、主要技术工种核心和后备梯队成员以及兼职教师共计40余人陆续开设专题讲座,在全公司相关部门、员工中普及各类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各级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其中,公司层面共开展智能电网、人力资源、党风廉政、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突发事件等专题“每周课堂”28次,共有582人次参加。
公司“每周课堂”在管理上体现了常态化管理。仅活动筹备历时两个月时间。成立了以总工程师总负责、人资部具体负责的工作机构,出台了《“每周课堂”活动办法》,征集专题讲座、课题共计42个,并行文下发,涉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公司文化三大类。每课按照不低于2课时的标准开设,授课原则上在每周三或周四下午进行。每课结束后,人资部组织听课人员填写课堂反馈表,作为年度评比依据,同时收集员工关心的课题,作为以后“每周课堂”计划的参考。
公司“每周课堂”计划一个年度开展一次教学总结,评选优秀课目,对年度学习成果回顾,并部署下一年度教学重点和计划。每个学年将编制一套成果汇编,重点刊录具有推广学习价值的备课笔记、论文。2011年3月,经公司评审,我们共评出优秀培训教案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鼓励奖12篇,形成了公司《2010年每周课堂优秀讲稿汇编》发放到各部门,继续在专业知识培训和应用上发挥作用。
通过“每周课堂”的开设,公司为员工直接获取培训积分创造了条件。既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积极推进专业培训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又督促公司管理干部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管理干部在综合素质上进一步提升。
三、长期致力于主要技术工种核心和后备梯队建设,鼓励员工争做技术带头人
公司主要技术工种核心梯队和后备梯队建设始于2006年,目的是加大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生产一线人员岗位成才。公司每年在变电、线路、营销调度等主要技术工种中采取评聘结合的方式,选拔一批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引导他们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担负起本专业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并致力于培养年轻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员工一旦被聘为核心梯队、后备梯队成员,每年要求他们针对本专业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专业分析、实践,至少有一个成果应用到生产管理工作中;要承担“师带徒”责任,传授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要带头参加故障分析、撰写科技论文、参加QC活动等,并取得成果。
2010年5月至9月,公司以核心、后备梯队成员为核心,利用迎峰度夏期间系统封网运行,班组生产安排较为宽松的时间段,在变电、线路、调度、用电等9大类12个专业中开展了专业调研,先后历经4个多月的时间。彻底摸清各专业现状,提出本专业具体存在的问题和专业发展建议,更好促进公司生产营销管理,同时为专业带头人成长成才提供平台。专业调研工作刚做完,在年底增补项目、2011年相关电网、基建技改项目上报过程中就发挥了积极作用。准备在此基础上,每年对专业调研报告滚动修订完善,力争使其能够成为生产营销管理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期发挥作用。
公司对主要技术工种核心梯队和后备梯队实施动态考核,坚持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用。各方面表现优秀、积极的成员将在下一年度继续聘用,没有起到专业带头作用的成员或因岗位性质改变的将不再聘用。同时,注意吸收专业成绩突出的新成员。
2011年2月,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生技部、营销(农电)部对2010年度聘用的11名核心梯队和5名后备梯队成员进行了年度考核,经过个人自评、递交举证材料、考评小组评定等环节,最终评出2名优秀核心梯队成员和1名优秀后备梯队成员,并经过层层筛选重新确定了2011年12名核心梯队、后备梯队成员。3月份,我们又对《溧水县供电公司核心(后备)梯队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核心后备梯队建设、逐步成为溧水公司提升员工专业素质的一项常态工作。
四、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员工随时就近的实战式培训
溧水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并把员工实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早在2006年就建成了省公司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基地建有能满足农电初、中、高级工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功能设施,主要包括一个培训中心和一个配电线路实训场。
培训中心根据操作项目需要,建有装表接电和低压配电实训室,定制了6套标准计量柜(GGD)内含电动机控制接线功能模块板6块;动力配电盘制作功能模块板6块;照明配电板制作功能模块板6块;单相电能表校验台1只;三相电能表走字台1台及各种规格电能表30多只;1套电能表错误接线电子模拟装置。加工了3块带支架的木板用于室内PVC管布线与护套线布线的项目。能够实现计量装置安装接线、故障查找及处理、电动机控制回路配线、低压照明及电力回路配线等实训功能。
另外,培训中心建有1个多功能教室计60个座位;1个计算机教室计55个工作终端,接入局域网。培训基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后勤服务方面,立足于在硬件上满足使用要求,在软件上提供人性化服务。设有学员餐厅、学员宿舍、活动场所等后勤设施。其中标准客房34间,可满足87人培训需要,一楼大餐厅可供100人同时用餐,并设有包间2个。活动场所设有羽毛球场地1块、乒乓球桌1套、健身器材1套等设施。以高质量的水准为各种培训、竞赛提供可靠、周到的服务。
在室外配电线路实训场地,架设了一套完整的10kV及以下高低压配电系统,共有12m水泥电杆4根,10m水泥电杆15根,10kV电缆1根(含电缆分支箱),配电变压器2台(含JP4型箱与进出电缆),10kV柱上开关1台,支线令克1组,高低压架空线路共16档,拉线11套。能够实现0.4kV架空线路更换绝缘子、制作安装拉线、接户线安装、接地电阻测试、变压器档位调试和直流电阻测试、导线弧垂调整等杆上附件安装检修等实训功能。
近年来,公司实训场所在满足员工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提升以及历年技能竞赛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先后分批实施了全市1000多名农电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与南京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员工中专、大专及本科后续学历教育;接待市公司多个单位装表接电、抄核收、配电线路等多项竞赛封闭训练,并承接过市公司层面配电线路竞赛项目。此外,市公司历年农电新进员工实训也安排在公司培训中心,较好满足了公司培训竞赛工作需求。由于员工技能培训上极为便利,溧水公司在农电技能竞赛、调考连续多年取得全市团体第一和多个单项第一,出现了陈德宝等全国农电技术能手。
2011年,根据江苏省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培训中心(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司按照实训场所建设标准化的原则,制定上报了2011-2015年实训设施建设方案,计划分步分批建设、更新、完善培训中心相关设施设备,逐步建成供电所“四个一”工程,为公司员工“随时、就近、灵活”学习提供更多便利。
五、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高职 电工技术课程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52-02
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工科类的学生,无论从将来的职业技能角度考虑,还是从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角度考虑,学好电工技术课程都是很重要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计算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本文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电工技术课程的目的和特点出发,提出课程教学可具体采取的措施。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入学学生的主体是高考成绩居于中下的考生,他们由于在中学的学习成绩较差,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也就少,渐渐产生自卑感,把学习当做负担,不求上进,甘居人后。还有的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整天无所事事,难以与教师配合。这是部分高职学生心理上的消极因素。当然高职学生心理上也有一些积极的因数,如:他们有使自己成才的愿望,也有改变落后现状,要求上进的心理;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时他们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正是要求尊重而得不到尊重的一种逆反心理;他们追新求异,喜欢动手做实验,喜欢教学方法新颖,不赞成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掘和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因素,如果教师还是用多年形成的教学方法,只考虑知识本身的“应接受性”和“可接受性”,而忽视学生是否“能接受”和“乐于接受”,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或学得费劲,教师也教得艰辛或无奈,教学效果较差。
二、电工技术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电工技术是一门集理论、实验、实训的课程,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在理论上: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用相量法分析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的方法,并能理解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能读懂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电气图;在技能上:掌握电工的工艺和电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该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与定理多、原理抽象、知识含量大、计算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理论难懂,公式难记,运算繁琐,解题困难。多数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三、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展开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电工技术课程的目的和特点出发,要增强课程教学的成效,可具体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作为教师首先应尽力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还要采用良好的启发和训练方式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可以考虑对接受能力强、中、弱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适当降低理论难度,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要适当加深部分教学内容,通过动手和实践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兴趣;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加强拓展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容易沟通,可以通过“结对子”和当“小老师”等方式,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听、教师讲的注入式传统单一教法,不仅使学生处于接受灌注的被动地位,而且还使学生在感知讯息上只依靠“听”的感性知觉,易于疲劳、注意力容易涣散,兴趣急剧下降。因此,在教学过程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进行综合启发式教学,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发挥能动作用。就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电路的计算、变压器及电动机原理、电动机的控制、照明安全用电等,其中每个模块的要求都有一些共性,如对电路的计算,不管是直流电路还是交流电路,都是计算单个元件或部分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效果。例如,电阻、电感、电容是电路的基本元件,理解了三个元件的性能特征,可为学习交流电路的计算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性质很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可从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对比讲清电感元件的感抗,让学生推出电容元件的容抗。当然,进行类比时,不应局限于找出其相似属性,而要着重于抓住属性之间相似的因果关系或导出关系,所以讲清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单一元件的交流电路后,就引导学生推导二个元件串联(R-L、R-C电路)及三个元件串联(R-L-C)电路的性质,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一元件电路和两个元件串联的电路及三个元件串联电路的共同特点。又如电动机和变压器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机,它们的结构、原理和特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变压器内容,比较容易记住变压器的参数,但对电动机往往分不清定子、转子的参数,就指导学生观察,变压器的一次侧和电动机的定子都是接到电源,所以参数脚标都有1且和电源的参数有关,而变压器的二次侧和电动机的转子都是接负载,参数的脚标有2且通过负载来计算,这些对比启发,学生就会总结分析出其相同点来领悟新的内容,同时也理解了难点,掌握了重点知识。
(三)设疑引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不管在任何章节,都应以启发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如直流电路的计算主要有基尔霍夫定理、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他们属于电工技术理论解题占有重要地位,理论考试是常考的知识点,理论讲授完之后,由于几个定理解题各有千秋,因此,可以提出问题:让每位同学至少找出两个例题来分别说明采用那个定理解题较好;再如交流电路的计算有代数法和相量法,讲授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条件下用相量来计算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代数来计算问题。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就明确各定理的应用范围,也培养了阅读思考能力,达到解题方法能灵活应用的目的。
(四)授课教室的迁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尺度,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材是注重理论知识,且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分开,这种教学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使教和学相互脱节,也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有些内容我们应搬移到实验室进行讲授,改为边动手边学习,它是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学生操作时,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要上好边学边做的内容,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具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也比较多(如损坏元件、实际效果不理想等),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准备:首先选择某一教学主题来整合课本若干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思索怎样引入内容,如何组织学生操作,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例如,在学习电器控制线路(原理)时,必须先了解其中各个低压电器的控制作用,为此,就让学生在实验室对着已经接好的线路板认识、拆卸、组装各种低压电器,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各种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也掌握了各种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应用范围,理解了整个控制线路板的原理,这时学生对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连接已经跃跃欲试了。到具体连接电动机控制电路时,就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难度:如先连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到电动机的长动控制;又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再到电动机的Y-换接起动等,同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增加新元件,分析工作原理,连接完后通电试机,若出现控制功能不能实现的情况,指导学生用万用表采用电阻法进行检测,努力找出故障点,在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可让几个学生共同分析,直至找出故障点,这样就使学生在探索、验证中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实践环境讲解安全用电知识,这样学生同时掌握了安全用电知识又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即使有些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通过这种具体实训,动手能力和活动能力都会得到了尽可能地发挥,也掌握了电工工具和万用表的使用技能和导线连接的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操作技能水平高低是考核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方法之一,因此,设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其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该门课的目标。若能组织学生走出去到相应的企业车间实地考察、立项设计、对电器和线路进行安装施工等,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走出去的经费和学生的安全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因此充分利用校内条件,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考与创意的潜能,来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的探索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启滔.“探究性学习”在电工技能与训练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8(8C)
[2]腾海燕,张海燕.电工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论文关键词:农电员工;标准化建设;实训设备;教务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培训规划明确要求着力构建“开放式、全覆盖、高层次、精品化”的“大培训”格局,要全面覆盖农村供电各类设备,运用插件式、模块式、组合式等多种技术,建立起全能的农电训练场所。目前,江苏省公司农电人员总数为45000余人,其中中级工32500余人,急需高级工培训,要增加训练工位提升培训接纳能力,满足庞大的农电员工队伍技能训练需求。
供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运行方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期,从传统型管理向特高压、智能电网延伸,因而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人才队伍建设在公司发展、电网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农电工作日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决定了对农电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电员工不断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整合培训资源,运用先进的培训理论方法指导实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成为农电培训工作的核心目标。笔者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职训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思考。
一、实施培训全方位标准化建设,健全企业培训规范新标准
为贯彻“人才强企”战略,根据“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培训标准既是员工对照、自身查找差距、确定努力目标和方向的标准参照,又是公司系统开展岗位培训、培养员工实践能力的培训标准。在培训教学上尊重成人教学规律,坚持技能教学为主、操作实训为重的原则,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创造性。
1.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标准指导培训工作
近年,我们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培训标准、课程体系及其教材等培训资源建设,突出了技能训练,增强了培训项目设置的灵活性,实现了“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个性化培训,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同时也为员工查找自身能力差距、加强自我学习提供了目标和依据,并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对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提炼了员工从事相应岗位职业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了分级描述,可作为员工岗位职业能力分级评价的参照标准,为客观评价员工职业能力、明确努力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培训规范》也囊括了近几年来电力行业最新的政策、标准、规程、规定及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将有效满足目前电网企业生产一线对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素质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主要是面向全省农电工开展培训,在配电和营销两个专业上应用培训规范,收效明显。
2.完善培训工作标准化体系
以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为指导,结合单位实际,建设以《培训管理手册》为总纲的培训管理标准体系,使培训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2011年省公司将审查和《培训管理手册》三级文件,并在省公司培训工作中进行试点,2012年省、市、县三级的培训管理工作全面达到《培训管理手册》的标准化要求,并开展贯标工作。加强培训项目赖以运转的各类软资源建设。“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内部开发与外部购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岗位工作标准,开发出体系化、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测试题库、案例库等,以满足农电员工自学、培训项目实施需求。
3.加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按照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培训机构考核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开展能力评价工作,引导各级领导、全体员工共同关注能力提升。
(1)建立规范的基于能力标准的项目评价模式。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培训机构要向学员公布培训科目设置和对应的能力要求,开展训前能力评估。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检验培训项目效果,对学员的能力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2)建立基于工作业绩的企业评价模式。员工在培训中获得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加以运用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由企业开展基于工作业绩的日常能力评价工作是员工队伍能力评价的主要形式。“十二五”期间要倡导“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能力评价理念,积极试行业绩举证制度,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能力优势,主动参与工作实践。
二、遵循实训设备建设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实训功能先进性
培训资源体系主要由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培训课程组成,企业要根据发展和员工培训的需要统筹规划培训资源体系的建设。
1.实训设备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设施建设是提高学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建设一个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其实训设施的建设必须紧贴专业培训需求,以提高学员技能素质为主旨,所开发的实训项目必须对应于企业生产技术、营销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并且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项目确立后,要根据培训工作的特点,将实训需求与实训装置的研发有机结合,制订出实训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实训室的管理标准,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实训场所。在实训装置的研发上,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基本原则,注重将工作实际中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综合集成,同时加入实训设备应有的考核鉴定元素,力争在一套实训装置上满足相关专业所需的技能培训,从而确保硬件建设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已经建起了万余平米的室外配电实训场和21个专业技能实训室。在充分调研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能够真实地模拟现场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而且经济安全,可避免因学员误操作等原因而产生的设备和人身伤害。
2.实训设备要体现“互补通用、综合贯通”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学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和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的培养,并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教学条件,并将分析得到的整合工作任务归纳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设计成系统化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从而可以设立从业务受理、现场勘察、装表接电、抄表核算等工作环节一直到用电稽查、故障报修和95598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化的学习实训项目和内容。
3.实训设备要体现“仿真逼真、模拟操作”的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具体的实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只要建设条件具备就要采用和现场一致的设备作为实训装置。对于现场设备型号参杂不齐的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并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原理解剖,举一反三。对于现场装置构成复杂或者现场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问题,则要采取模拟仿真的设备进行综合集成、真实再现。比如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实训中,负控系统的构成复杂,它除了负控终端和负荷监控系统外,还要由客户端控制装置(断路器)、各种电量采集装置和通信桥路等共同构成,从而使受训人员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转贴于
三、注重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1.加强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强化、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过程管理总体上应严格按照ISO10015要求,做好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四个阶段工作,并对这四个阶段工作进行监视,不断持续改进各阶段工作,以提高培训质量。对具体培训过程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培训需求到位,课程设计合理。由于电力企业单位规模大,员工地域分布广、员工多、培训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培训需求征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网络优势,调查员工培训需求,让员工主动反映培训需求,并把企业培训课程资源挂在网上。二是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培训前要求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培训更好地结合实际,能解决现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实用性。三是培训体现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虽然员工技能培训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但是培训师还是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很高的技能水平,甚至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方式教学。本职训基地教学上推行“理论-实训”一体化、实际案例剖析、师生互动释疑法,因而深受学员欢迎。四是培训督导在线可控。培训督导要坚持每天对正常教学秩序进行巡视督导,培训管理人员要经常随机到教室听课,到培训现场了解培训情况,参与重要课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研讨,组织试讲、听课、反馈等工作,实现培训过程管理常态化,使培训工作在控、有序进行。五是考核方式实用化。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形式。对技能人员培训考核主要是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行为规范和总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操作技能的正确、规范和熟练程度。六是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化。通过常规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评估形式了解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反映、满意度及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业绩情况外,重点进行培训前后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对比测试,通过这种更为直接、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创新“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新方法
职训基地在开班、中间实训、考核考试三个不同的环节按照培训要求,提出“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思路方法。
(1)在开班过程环节上,高度重视开班仪式,要当好宣传员、辅导员和服务员。
1)宣传员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把职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向每一位学员宣传教育到位,使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否则,再健全的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就形同虚设,同时,宣传省公司培训的目的、要求和深远意义。因为,首先和学员接触的就是教务人员与教师,从营销学的角度就是起到“首问负责制”的作用。
2)辅导员要按培训理论要求,把培训的目的、程序、内容和考核的方式方法辅导到位,有利于学员学有成效。学员缺什么就教什么,不断完善备课教案。教务员组织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由于教材是本职训基地自行编写,培训部定期组织会审,适时修订完善。
3)服务员就是要全方位、全过程做好服务工作,比如做好学员的迎接、送行和日常需求以及病号的应急保障工作。培训部要求每位教务员及教师都要树立“当好学员的服务员”理念,还建立了学员病号急救保障预案;文体活动中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可满足不同爱好的员工的需求。
(2)在中间实训环节上关注整个教学过程,要当好质检员、安全员和调研员。
1)质检员就是严把教学质量关,检查备课教案,坚持课堂巡视制度。教学质量是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学员培训的成效主要是对教学质量常抓不懈,教学思路要有所创新。从培训现场管理角度,在实践中提出“二巡三访”制。“二巡”制:一是巡视教学教案;二是巡视现场听课。“三访”制:一是访问学员,请他们打分;二是访问送配单位,倾听他们的意见;三是回访基层单位,了解学员是否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提高,并按照PDCA循环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2)安全员。因为实训有户外高空作业、有户内带电作业以及防火安全问题,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每位教师同时肩负着安全员的责任,在配电、计量、电气实验、低压排故等凡涉及安全的实训中培训师每年都应有两次安规考试;实训时,学员严格按安全规程执行,并配置必要的安全工器具,以确保实训安全;户外高空作业应有防高空坠落保险装置。
3)调研员就是要倾听来自生产一线的学员对培训进行评估。再好的教育若脱离了实际,那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要求每位教师当好调研员,将收集的问题由配电、营销两个教研组集中答疑,对其中较为深奥的课题还要请教专家,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知识能力。着手计划每年编辑一本年度实战案例释疑集,每年评出学员十大实战价值课题提出奖。
3.在考试考核环节上,要当好公证员、纪检员和评审员
(1)公证员就是要公开、公正、公平、教学透明,让学员心服口服。由于省电力公司重视培训,学员通过培训、鉴定拿到高级工证书将为其自身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在劳动纪律考试、教学过程,特别是考试环节必须坚持“三公”原则,要当好公证员,一切事情要在阳光下进行。比如:在劳动纪律考核上,每天早上点名,下午结束时当场签字,并张榜公示结果;教学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在墙上公开;实训项目考试抽签决定;实训考试必须有两名教师签字,并要求上报成绩“不过夜”;培训部汇总成绩上报“不隔天”,职训基地反馈成绩“不隔周”,互相监督,层层把关。
(2)纪检员就是严肃考场纪律,执法如山,同时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教,规范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杜绝学员的投诉事件发生。首先,从行为规范上约束每位教师,言教不如身教,职训基地每年年初都要与每位兼职教师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以纪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每年都要举办“反腐倡廉”法纪法规教育讲座。
(3)评审员就是要应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对培训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审视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每个实训单元结束都要求培训师写出评估报告、管理心得以及从教感悟,都要召开学员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建议与要求,发扬办学优点,改进不足,不断完善单元制试点工作成果。同时,向每位学员发一份综合意见反馈单,并向学员征求改进建议。
篇6
论文关键词:农村电工;技能;竞赛;集训
农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以下简称农电竞赛),是指由国家电网公司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第33、34部分农网配电、农网营销专业培训标准、技能训练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农村电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而开展的专业性、职业性比赛活动。目的是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级农电培训基地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职工的职业能力水平进行考评和检阅。2002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在郑州、大连、北京、苏州、长春等地举办了公司系统的农电竞赛活动。农电竞赛具有自身的特点,其赛前集训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工作。
一、农电工技能竞赛的基本特点
分析历届农电竞赛的情况可以看出,农电工技能竞赛具有如下特点。
1.竞赛具有专业性和职业性
农电竞赛是国家电网公司面向公司系统广大农电工开展的竞赛,其职业工种主要圈定在农网配电营业工范围内,参赛对象范围主要是农村供电营业所从事农网配电运行检修的人员和营业窗口的营销服务人员。因此,农电竞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
2.竞赛项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由于供电营业所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客户,其服务工作具有点多面广、业务内容繁琐多样的基本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农电工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农村低压电网线路施工、运行、检修、配电设备安装、运行与检修、装表接电、安全用电管理、用电检查、抄表收费与核算等。而农电工工作范围的广阔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农电竞赛形式的多样性和技能项目的复杂性。目前,农电竞赛从职种上已分为农网配电和农网营销二个专业进行,二个专业作为一个在工种合在一起进行竞赛也是农电竞赛独具的一个特点。
3.技能竞赛具有高超的技巧性
作为技能竞赛,特别是全国性的技能竞赛,对技能水平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对参赛选手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将技能转化为技巧。因为根据技能熟练程度可分为水平较低的初级技能和水平较高的技巧性技能。技能是人的全部行为的一部分,受意识的控制比较少,且随时都可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性,可称为技巧。达到熟练技巧时技能人员可以做出条件反射式的行为。只有具备技巧的人,才能在高度紧张的竞赛环境下产生条件反射式的操作行为,才能顺利地、不出差错地完成竞赛任务。
4.竞赛具有激烈的竞争性
竞争是各类比赛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一场比赛,不论参赛人数多少,竞赛结束时,只有少数参赛者能够成为优胜者,获奖者享有很高的荣誉。参赛的目标就是为了争取竞赛胜利。国网公司系统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通常都有公司系统的26支代表队参加,参赛选手都是各省从众多农电员工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高手,其竞赛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竞赛一方面对参赛者施加相应的刺激,促进其技能的发展,达到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技能竞赛的发展,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参赛者之间竞争能力更为接近,使竞争越趋紧张激烈,使竞赛的竞争性尤为突出。
5.竞赛具有相对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性
竞赛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参赛条件的等同性和评判人员执法的公正性两个方面。国网公司在举办农电工岗位知识技能和技能竞赛过程中,历来注重竞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努力做到使参赛者按照统一的规则,在等同条件下去争取比赛的胜利。在竞赛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统一公布竞赛范围和命题原则、各项竞赛项目的规则和方法,保证各参赛方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研究竞赛内容和规则,以真正保证竞赛的公平性。评判人员执法的公正性和一致性,是保证技能竞赛公平性的另一重要条件。公正是评判人员执法的准则,准确判断是基础。评判人员应严格地依据竞赛规则和规程,公正无私地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裁决竞赛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
作为一项专业性、技能性、职业性很强的竞赛,决定了农电竞赛的裁判人员只能从各参赛省份的专家、教师中抽取,裁判人员的自我小团体意识和主观偏差是难免的。所以说竞赛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性是相对的。但做好裁判的回避、隔离工作,可以使这方面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6.竞赛具有明确的激励性
竞赛胜利的取得,不仅为各省公司和选手本人取得荣誉,也为各省公司“同业对标”工作添光加彩。同时,国网公司、各省公司为了鼓励农电员工岗位学习、钻研业务技能,出台不同程度的奖励政策。特别是对参加国网公司农电竞赛的选手,取得农网配电和农网营销专业前十名的选手个人可获得“国网公司系统农网配电岗位能手”、“国网公司系统农网营销岗位能手”称号。部分省份对以上获奖选手的最高奖励是经考核合格后可将农电工调入供电企业全民编制队伍。参赛获奖后给选手带来良好的经济和政治效应,这些奖励机制在给参赛选手带来极大激励效果的同时,也给选手、教练带来压力和动力,有利于集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7.竞赛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农电竞赛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具有能够引导各网、省公司的农电培训基地和广大农电员朝着竞赛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通过竞赛目标、竞赛标准等有力地引导农电培训基地老师在培训教学工作中做什么、怎么做,影响着农电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竞赛的导向性主要表现在:能够引导农电培训基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培训方法、调整培训内容、把握培训重点,引导各农电培训基地加强企业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引导农电培训基地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另一方面,各农电培训基地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了解自己本身培训工作中的长短、功过,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从而促进农电培训基地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农电竞赛选手选拔的实施策略
1.对选手基本素质的要求
(1)集训选手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农电竞赛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竞赛选手必须具备复合型的综合素质。农电竞赛并非完全的技能性,更重要的是要赛出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从历届竞赛组织情况来看,每次竞赛的内容均包括:理论笔试、计算机操作、知识竞答、技能操作等四大部分,而技能项目往往又包含线路施工、设备安装、设备检修与故障排除、装表接电、计量装置错接线分析、抄表核算与异常处理、用电检查、营销分析、线损分析、三相负荷调整等内容。因此,对农电竞赛的参赛选手来说,既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较高的技能;既要懂得线路施工技能,又要掌握设备安装、检修和安全技能;既懂配电又懂营销,其知识结构应是复合型。
(2)集训选手应具备善于协作的意识与精神。历届农电竞赛都设有团体项目,要求参赛队四名选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线路施工或营销方面的工作,如果任何一个选手不善于协作,团体项目必定取得不了好成绩。这就要求参赛选手应具有良好协作的意识与精神。团体技能竞赛项目反映了农电工作尤其是农网施工、安装对团队合作的高要求,突出团队合作的理念。团体技能竞赛项目在考核选手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解决问题的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2.选手选拔的基本程序
选手选拔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录选的选手素质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竞赛成绩的好坏,因此应科学地安排省公司的参赛选手的选拔工作。
根据农电竞赛的公平性、公正性、多样性、复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特点,省公司参赛选手的选拔应坚持全员参与、层层选拔、突出理论、注重技能的基本原则,程序如下:
(1)县级供电企业选拔。县级供电企业应组织全体农电工参加竞赛规定范围内的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可分配电运检专业和营销服务专业进行。理论考试试卷应由省公司统一提供,各级供电企业理论考试由市级供电公司派员督考,试卷由市公司督考人员在县局考试当天送达。通过理论考试,农村供电(营业)所择优推荐理论考试成绩突出、平时技能过硬的农电工,参加县级供电企业的技能操作竞赛。竞赛项目与规则应按省公司统一要求开展。县级供电企业通过竞赛选拔出一定数量的选手,经公示无异议后组成一个代表队参加市公司竞赛。
(2)市公司竞赛选拔。市公司按省公司公布的竞赛内容、项目、规则举行竞赛选拔。通过竞赛从中选拔出相应数量的选手,经公示无异议后组成一个代表队,并经一定时间的集训参加省公司竞赛。
(3)省公司竞赛选拔。省公司通过竞赛从中选拔出若干名农电工,组成一个集训队,通过集训,最后省公司从中选拔规定的人员组成省公司集训队,备战国家电网公司竞赛。省公司集训队的人数,应根据正式参赛选手的数量增加一定人数组建,每专业一般为10人左右,人数太少不利于优胜劣汰的竞赛氛围,人数太多则会影响教练的精力和集训效果。
三、农电工技能竞赛集训教学管理实施策略
1.明确任务,分阶段实施
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具有迁移性,技能竞赛集训必须尊重这一规律,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开展,农电竞赛通常可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初选和能力提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是:教练组根据国网公司下发的各项目方案,结合选手的情况,研讨制定出各技能项目标准化工作流程和训练要点,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集训方案。根据各专业的技能项目特点,采用分模块、分解操作任务、分解操作动作的方式对选手进行基础性的训练,以考代练,每周进行不少于2次技能考核与3次理论考试,既可以及时发现选手的不足,又可以为确定选手的成长性及优秀与否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为复选和强化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是:针对各集训选手的特点,在充分分析第一阶段各选手技能项目失分点的基础上,由各个项目的负责教练一对一进行个性化训练。查漏补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技能项目的操作速度,进一步加大技能项目的工作量。
第三阶段为巩固和备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是:进一步强化选手的心理素质,教练组要充分考虑在国网竞赛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出处置预案加以训练,并与选手加强沟通,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缓解选手的紧张情绪。模拟国网竞赛强度与安排,组织对选手的反复训练与考核,全面检验与完善参赛选手的各项技能。此阶段重点训练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灵活变更教学计划
集训教学计划是集训前制定的集训教学内容、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等,传统的教学计划编订后一般很少也很难调整。技能竞赛是将行业里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糅合在竞赛项目中,如果始终遵守一贯的教学计划则很难跟上新形势的步伐。
农电竞赛集训教学一般应按周安排理论和技能教学计划,根据上一周集训效果和选手掌握情况,经过总结分析安排下一周的集训教学任务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取得较好的效果。
3.实行周报制,构建及时、科学的集训质量评价体系
集训质量评价在保证集训教学质量、提高集训教学水平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实行周报制,以总结报告的方式对上一周的集训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明确得失,及时纠正偏差,有的放矢地安排下一周集训任务和努力方向。集训质量评价体系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重过程。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考试的分类功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技能竞赛集训应进行过程性评价方式。这种过程性评价综合考查选手心理素质、参赛态度、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等,有利于选手综合素质的提升。
(2)注重教学反馈。为了第一时间掌握选手的竞技状态,集训教学工作应充分注重教学反馈,以便迅速调整下一环节的集训任务和目标。这种教学反馈不但要重视选手自身的反馈,更应重视教练、现场专家、领导的检查信息反馈。
4.科学开展体能训练
技能竞赛的技能操作必须在充足的体力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集训期间每天安排进行一定的体能训练,不仅可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防止连续技能竞赛发生体能不支现象,而且由于有了体能保障,还可提高选手参赛的自信心,舒缓竞赛的紧张情绪。
5.及时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应赛能力
由于集训具有一定的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后,有的选手会在训练过程中过于在乎教练的评价,过于在乎参赛结果,导致成绩停滞不前,出现训练时焦虑不安、紧张急躁情绪。对此,教练应及时针对选手各自存在的不同的心理问题,通过个人座谈、逐个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帮助调整心态,克服焦虑,稳定情绪。
6.开展审题能力训练,抵抗干扰
为提高选手的应赛能力,应对选手进行审题能力训练,防止选手在赛场上出现诸如心神不定、易受外界干扰,或者是出现看错题、漏做题、审错题意的情况。要从认知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的理论角度帮助选手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开展赛场抗干扰能力的训练,提高参赛选手的抗干扰能力。这些包括:在笔试训练中,辅导教师要将题库题型进行转换,单选和判断题互换、多选与简答题互换、计算题进行逆向求解或变已知数据、综合题替换条件等形式来考核选手的应变能力和对知识点把握的准确性。最后,还要结合正式比赛的环节和程序,组织选手进行两次模拟比赛,发现问题,辅导教师和比赛选手共同研讨、共同切磋,及时纠正。
篇7
科学发展,人才先行。为适应新的历史使命,AA公司提前谋划,积极储备和培养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形势的高素质青年员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青年员工作为企业正常运转的主力军,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灵活应用人力资源制度,做好青年员工的引导、规划和长期激励,激发青年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AA公司针对性分析青年员工激励需求,整合人才选拔、绩效管理、教育培训和激励措施等资源,打造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引导青年人才有序培养和成长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调查和诊断分析
AA公司采取查阅现有规章制度、网络问卷调查和举办座谈会的方式展开调研,力求全方位收集有关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对象为AA公司所有2000年及以后入职的青年员工。调研涵盖青年员工对AA公司职业生涯管理评价、青年员工职业价值观和心理现状、青年员工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管理等,共有260名青年员工参加了网络问卷调查。访谈部门包括机关、基层各部门,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4人,机关一般管理人员39人,基层一般管理人员69人,班组长和技术员17人,基层一线班员130人。
调研结果显示:员工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意愿,但政策引导尚不足,职业发展工作需要更为常态化;培训应加强实用性、时效性和成果考核,同时注意给员工保留一定的课程自主选择权;绩效考核须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客观依据,考核氛围待加强,方式待完善;目前员工心态比较积极,但仍有必要加强员工关爱以维持士气。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和分析出青年员工具有如下特点:学历和素质普遍较高,接受和理解能力强,总体心态较为积极上进,有工作自主性、注重工作是否发挥个人专长,重视个人兴趣,重视公平性,更为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寻求职业发展的意愿较强,对职业发展有较高期望,但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和规划不清晰。
加强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平台设计
职业生涯测评和自我了解
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利用在线心理测评工具对青年员工做职业性格测试,如卡特尔16PF性格测试。把结果反馈给员工本人及其直管领导和所在部门主管领导,根据其职业性格测试结果,综合平时表现以及企业岗位动态信息和通道人才缺员情况,协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确立1个具体的主攻专业和1-2个备选专业。平台按照专业志愿将所有青年员工分组,允许员工每三年调整一次个人专业志愿,并按“入公司第一年”,“入公司1-3年”,“入公司4-7年”,“入公司8-10年”等分阶段设计自我提升计划。面向高素质青年员工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系列讲座,增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家庭、生活、婚姻、健康和职业发展的关系。
建立企业导师制
建立新员工“1+1双导师”入职指引计划。每位新员工入职后,由AA公司人资部鉴证,与入职导师和内训师签订培养协议,1年见习期内由入职导师(一般由中层干部担任)进行职业品质指导、见习业务指导和专业发展指导,帮助其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空间,尽快实现“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尽快融入企业各项工作中;在见习期及转正定岗后1-2年内由内部培训师加强专业指导,通过实践操作现场指导,尽快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本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
各级专业通道人才为主体的导师团队。深化各级通道人才、技术技能骨干与优秀青工结对培训活动,每年共组织各级通道人才、技能骨干、星级农电工签订结对培训协议近百份。
开发教育培训
通过夯实日常教育培训基础工作,推动一线员工技能的提升,教育培训从应试型向实战型转变、从应付型向自主型转变,保持人力资源同业对标指标领先。
推进培训激励机制和培训组织制度体系的建设。开展部门培训管理内部对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评选表彰培训工作先进部门挂钩,以内部对标为手段促进部门培训责任落实。在公司里构建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教育培训组织体系,明确责任,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规范培训流程,统一培训管理档案标准,完善培训制度,开辟网络平台全面调查培训需求。
开展“三带”培训、学习团队建设、内训师团队,搭建员工成长学习平台。选派一线优秀青工到跨部门跨区域跟班学习。继续深化学习团队建设,注册成立的学习团队定期开展专业学习培训工作,提供培训经费支持,并通过学习团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管理。推行内训师分级管理,按照职称等级、年度培训授课学时、年度教学质量评估、课程及教材开发能力、业务指导能力等六个方面分级聘任35个专业(工种)80名内训师,不同等级的内训师享受不同的兼职教师津贴。
加强竞赛、调考和实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大力推广国网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强化班组长和一线员工培训;提高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和操作技能,利用已有的电力电缆、配电线路、装表接电、送电线路、10kV开关站等实训基地,广泛开展实践培训。
依托基层部门力量,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随着运维操作站所管辖变电站数目的不断增加,运维操作站在工作高峰时期人员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变电部管理层统筹安排,全面兼顾,提出“全能型值班员”运作模式,旨在通过这一措施,实现运行人员的灵活跨站调配,互相支援。全能型值班员可胜任倒闸操作为主的变电部四个运维操作站所辖所有60多个变电站的工作,这一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变电部各运维操作站的人力资源利用率,既达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目的,又解决了各站人员临时短缺的问题,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变电运行人员。这一项目荣获2011年优秀党支部“创先争优”项目表彰。
激励与牵引措施
薪酬机制完善。AA公司薪酬体系体现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复合型人才倾斜、向专业型人才倾斜的特点。
向一线倾斜。生产一线班组根据工种重要性分为三类班组,其中一类班组班组长的岗级设置等同于职能部门主管,特别重要的班组岗级设置等同于部门助理级中层干部。
向复合型人才倾斜。员工具有现岗位所需技能等级,经单位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员工可报名参加与本岗位所需的技能等级同级别及以上密切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学习取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后,在符合相应岗位任职资格的前提下,可在原有薪级基础上享受加1薪级待遇。
向专业型人才倾斜。各级通道人才给予特殊津贴。取得企业需要的注册监理师等企业给予津贴。
绩效机制完善。设立“AA公司-部门-班组”多层绩效推进机构,完善管理人员目标任务制和生产一线人员精益计分制管理,落实绩效结果的多维度应用,为奖金发放、评先评优、薪酬调整、岗位动态管理和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岗位动态管理,提供公开“双向选择”机会
推进岗位动态管理,健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实行新进人员、转岗、待岗人员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建立员工在岗、转岗、待岗、退出企业的动态管理机制,冗员退出岗位和退出企业,新员工优先补充生产一线岗位。成立人才分中心,加强转岗培训,发挥内部人才市场在完善用工机制、调整用工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重要岗位,按照年末考核、直接选聘、公开竞聘、转岗交流等环节,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为员工提供公平公开的职业发展机会,实现人才流动有序化、队伍建设规范化。
加强“三重”人员管理,加强岗位交流
以营销配电组织机构规范实施为契机,会同监察部统一梳理基层岗位三重类别,督促基层加强“三重”交流管理,A类、B类“三重”岗位任职时间超过4年的人员,按照在不同区域或岗位相近的专业中进行轮岗的原则和规定程序进行轮岗交流。
公开选拔各级通道人才
畅通“四条通道”,加强通道人才选拔考核,提供通道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发挥“四个通道”成才引导、人才激励作用。加强工作业绩在选拔中的作用,加强宣贯力度,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加强专业实践积累,以“四个通道”发展成才,完善星级农电工、市场化用工的评选办法,给各类员工提供发展通道。
职业生涯管理取得成效
各级通道人才辈出
实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后,各级通道涌现了出类拔萃的人才,各级通道人才统计表见表1、图1。
截止到2011年底,从专业技术资格来看,公司有高级职称189人,中级职称489人;从专业技能等级情况来看,高级技师110名,技师510名,具体情况详见表2。
培训竞赛调考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