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报告通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03:2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报告通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训报告通用总结

篇1

【关键词】通用网络技术 信息化 案例库

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兴起,案例教学逐渐引起职业教育界的关注。各职业院校大力提倡案例教学,一些敢于探索且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始引用企业真实的项目或自编案例用于实践教学中。对于网络技术专业而言,同类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虽然有部分课程已开始建设,但是总体来说,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库资源少。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特别是能够适用于网络技术专业的项目案例少之又少。

(2)案例库建设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质量不高。目前大部分的案例库的建设不是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建设,而是围绕课程来建设,并且项目案例只能是就案例而讨论案例,既空洞乏味又难以和学生的工作或今后的实践联系起来,缺乏对工作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从原始材料的选样可以说就已经偏离了专业核心技能的视角,因而也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

(3)案例库资源的推广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案例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案例的获取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另一方面,如何组织这些案例资源成为关键要点。目前大部分网络专业建设案例库的初衷都只是为了满足本专业学生案例教学的需要,因此覆盖面有限。

1 项目案例库建设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不足,进行通用网络技术专业信息化项目案例库的建设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采用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2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3 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让每一个学员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在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

1.4 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全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库中案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项目运作流程及分工,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具体从事一项具体岗位的具体工作,完成项目具体任务,通过项目案例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学生对就业的预期更加切合实际,就业能力大大提高。

2 项目案例库建设内容

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项目化要求建立通用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案例库专题学习平台,平台建设按通用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特点进行,围绕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企业项目的要求由浅入深,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结合校企业合作,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平台,为学生网络技能认证(华三H3CNE、趋势科技TCSP、网页设计师等)提供保证。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2.1 建设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实训案例

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Windows网络架构》、《Linux网络架构》、《网络设备与互联》、《网络管理与安全》等课程,每门课程的项目实训案例包含实训项目需求、实训原理、实训预备知识、实训操作过程演示视频、实训成果形式等,可以在教学和实训前供学生和教师参考之用。

2.2 建设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考核综合案例

根据网络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核心课程中的过程考核设计综合案例,要求学生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任务分解、任务实施,最终形成实训成果,完成实训答辩等。

2.3 与企业合作建设网络技术专业真实项目案例

真实企业项目案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文档(可行性报告、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项目实施阶段总结)、项目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模块原理、项目成果演示视频等),真实项目案例库主要用于校内定岗实习项目化实训和学生第二课堂学习之用。

2.4 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平台

建成的实践教学案例库系统集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认证于一体,作为高职通用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中心。

3 总结

以网络技术核心课程的案例库建设为例,案例库建设面向未来专业发展,面向职业特点,提高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对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学也有借鉴的价值。案例库的建设围绕网络专业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跨越时空,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学习,更好、更方便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就业岗位的竞争力。建成的项目案例库系统集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认证于一体,作为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纳入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库。

作者简介

邹贤芳(1983-),男,江西省石城县人,中级职称,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篇2

关键词:车工实训;改革;教学体系;双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31-01

车工专业的特点具有职业性和实训性等特点,所以实训教学是车工专业的重要环节。车工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训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中职教学特色、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中职机械类车工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包括实训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与途径、三项基本建设和实训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等方面。

一、车工实训教学体系

车工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采用“前后两段式”的“宽基础、活模块”结构,与此相配套的实训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式结构体系,它由实训系列、实训实、综合训练系列三部分构成。各个系列的实训性环节,都融入了实训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部分显性实训环节和隐性实训环节。实验系列由基础课程与基本素质课程组成。它穿插在相应课程的车工理论教学中,是实训教学体系初级阶段。实训实由基本素质实训环节组成。它一般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相应课程理论教学的中间或结束后进行,是实训教学体系的中级阶段;综合训练系列由岗位群基础课课程设计,它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是实训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

二、车工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加强基础知识

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为提高学习车工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车工专业的各门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验。通过参观认识实训、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实训教学各环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能的相关的一般能力。

(三)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断线。车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普车和数车操作技术应用能力,主要通过看懂图纸――选择刀具――编制程序――粗加工――精加工――精度测量等实训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

三、车工实训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一)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实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

(二)学习方法

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实训前有预习,明确每个车工实训模块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独立拟订实训环节的方案;实训过程中有步骤,做到认真听讲与记录,仔细观察,牢记要领,不耻善问,勤于分析与训练;实训后有总结,及时写总结报告,归纳技术与操作要点,分析不足与改进方法。

(三)推进“双证书”教育

车工专业“双证书”教育的主要思想是: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实现培训、实训与考试三位一体。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课程应综合相应工种的应知部门,实训教学环节要融合相应工种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训教学,自然达到普车或数车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的培训。

四、车工实训教学的基本建设

(一)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训教学的基本保障,主要有:(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综合性和先进性的改造;(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优势和冶金行业优势,建立稳定的车工专业院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了保证。

(二)实训教学教材建设

根据实训教学计划进度,车工专业的实训教学部分采用了中等职业学校通用教材,对于无教材的实训环节,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训基地的实际状况,体现岗位的针对性、内容和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写校内车工实训教学教材和校外车工实训教学讲义,包括生产实习、部分课题毕业设计指导书等,完善和建设车工实训教学教材体系。

(三)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车工专业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措施:(1)招聘引进,优化结构;(2)进修和内部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以学为中心;任务驱动;解决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现就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多样化来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软件

教学软件的选择对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应用非常重要。有的教师选择单一的某个会计软件来授课,则学生往往只是掌握这种软件的操作,换了其他软件就不知如何入手。但不同的会计教学软件在操作上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同时讲授多个会计软件,学生容易出现操作上的混乱;在有限的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又难以讲授多个会计软件。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软件来授课。在学生掌握了通用教学软件的基本操作后,再选择1~2个目前市场使用较多的会计软件(如金蝶、速达),以对比的方式介绍软件功能以及操作的差异,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对会计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

二、在机房采用广播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演示法授课

《会计信息化应用》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理解操作过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软件操作,可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教师要做好授课前的准备,以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授课时,教师应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采用广播方式进行教学,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由于机房设备和教学管理软件提供的强大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屏幕广播、语音广播、分组讨论、系统锁定、远程关机、电子举手、示范教学、遥控辅导、屏幕监看、电子教鞭等各种教学手段。其中屏幕广播是机房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软件的操作步骤或流程,利用电子举手、遥控辅导等功能辅导学生学习。灵活的教学手段满足了教学各方面的需要,为教学提供了一个高端技术支持。利用多媒体广播方式进行操作演示,直观生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三、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实训的主线

(一)课程实验

当教师完成某一阶段的课程教学时,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课程实验(任务驱动)。课程实验是配合课程教学进度进行的单个分散实验,是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应用实操的关键起点。在这一阶段,以单模块训练为主,讲授与实训交叉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应用形成感性认识。

1.每一个课程实验,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实验目标与要求,帮助学生总结巩固操作流程,并定下考核标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模拟操作变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

2.学生刚开始操作软件,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把问题进行整理并给出解决方法,对学生作出重点提示。在讲演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问题进行整理记录,以免下次碰到相同问题时,学生又要依赖辅导。

3.在此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软件的帮助文件或软件的操作手册;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来理解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加深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每完成一个课程实验,教师要总结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重点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学生因一知半解而机械简单地操作,造成对辅导老师的依赖。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所进行的集中上机操作实训,集中1~2周的时间,在机房实验室模拟企业会计全套账务处理的实际操作。

在这一阶段,首先,设计一套模拟一家企业一个月的相对完整的经济业务作为案例(任务驱动)。为了增强案例的全面和实用性,案例要尽可能取材于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的实际业务,再根据实训目标及学生的情况对资料有目的地筛选和补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综合案例。

其次,将学生按照财务各工作岗位分成不同的角色如账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等,利用教学案例使学生亲身体会理解各财务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全面掌握会计软件的各方面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找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训过程的经验,书写《实训报告》。通过书写《实训报告》,使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应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提示或资源,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如此来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出错诊断”进行探究性教学

对学生软件操作过程中的出错提示分阶段进行收集,分阶段集中进行“出错诊断”。围绕软件操作步骤和出错提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查找出错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例如:在总账系统教学中,进行记账凭证填制不成功时,若出现“凭证类型错误”的出错提示,则引导学生在明白表面的出错原因后,还从记账凭证类型设置限制条件的角度去解释原因,这样学生就可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这样的教学可以分三个阶段:

示范:教师演示典型问题的解法,学生观察;

教练: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观察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放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巩固理解软件操作流程,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加强了财务软件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自学各类财务软件的能力,既授予鱼,还授之以渔。

技能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必要的训练,以自己的经历获得的。以学为中心,教师为指导,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实训的主线,能够培养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则林.初级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改革的探讨.中职教育研究,2007(4).

[2]李春友,王秦湘.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优化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4).

作者姓名:廖永幸,女,本科,就职于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学校,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zation”

in the Secondory Vocational School

Liao Yongxing

篇4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

一、坚持实战导向,突出技能教学标准与岗位技能紧密对接

(一)技能教学标准目标紧跟岗位设置,突出实战方向

电子技能教学标准的起草制定,经过大量的省内调研,其调研主体涵盖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系统掌握了江苏省电子信息大类企业中电子专业岗位的分布、设置、需求和能力构成,而技能教学目标的设定兼顾素养培养、岗位培养和能力培养等,具体目标内容解读分析如下表。

(二)技能教学标准内容紧贴岗位技能,突出实战素养

电子技能教学标准内容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技能学习的通用性、专业性、发展性,紧贴岗位技能,将技能教学内容划分为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三个部分。其中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以岗位技能学习领域划分,包括电子产品的装配、电子产品的调试、电子线路的绘制、单片机技术简单程序设计与应用、表面组装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与维护,此项技能标准全面贴近电子企业生产、设计、售后、维修等工作岗位的实用技能,为学生顺利高质量就业打下基础。而岗位实践就是围绕学生上岗前的实战技能训练和储备,更加贴近工作岗位实际,充分突出实战素养。

(三)技能教学标准实施紧扣岗位要素,突出实战需要

1.标准实施的师资条件紧扣岗位要素。根据电子专业技能教学需要,联合电子行业企业力量,建立一支校企互聘、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以行业技术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为依据,在技能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整合开发技能教学内容,并有效组织实施。技能教学专任教师应具备电子企业实践经验,至少保证每两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实践,技能教学能紧密结合电子行业发展,更新电子类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具有较好的课程组织与研发能力,将企业典型生产项目或产品转化成专业技能教学案例,依据技能教学实际需求开发符合专业现状的信息化教学资源。2.标准实施的实训条件紧扣岗位设施。技能标准实施硬件条件建设始终贯彻职业素养为重、工匠精神为首、人本思想为基、发展理念为脉,营造出技术化、人性化、生态化的良好实训氛围,为实现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的高度融合提供环境支持。按照职业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校内实训场地进行系统化的统筹设计,按照电子企业岗位要求优化空间设计、环境布置、工位摆布,校内实训室面积及设备配置满足学生的技能教学需要,建设成资源共享的集教学、评价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实训平台,并配备集生产、教学、研究、鉴定、大赛、服务、评价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实训中心。

二、坚持实测为先,突出技能教学标准的可测、可评、可用

为了更加突出技能教学标准的实测性,主要在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在评价体系建设上,引入多元的评价体系

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制定采用多元主体、多元手段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评价过程真实性和评价结果科学性相结合,全面关注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和发展潜质,进行面向未来职业的特长性引导和发展性评价。

(二)在岗位能力培养上,制定可测的评分体系

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的生产现场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综合考虑职业素养、安全文明生产和5S管理作为重点,制作成科学标准的评分体系。工位记录表中的“安全生产”可包括穿戴规范、工具和仪器仪表摆放规范、设备维护、安全操作等,工位记录表中的“规范操作”可依据电子产品项目操作规范制定,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采用一票否决制。

(三)在技能标准应用上,强化可用的考核体系

开展技能教学结业综合评价考核,涵盖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通过学业水平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综合性大作业、典型项目、岗位实践报告等方式,编制结业评价量化表,形成有行业人员参与的、具有鉴定意义的综合评价结果,并将综合评价结果应用于结业、学业水平考试等重要环节,以全面提升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应用性。

三、坚持实效原则,突出标准的引领作用

1.按照统分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电子类专业公共基础技能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进程,对技能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统筹考虑,科学编制贯通专业人才全过程、基础技能与专项技能递进提升的教学项目,嵌入到相关课程中实施。制定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计划和系列化技能教学项目设计书,技能教学计划包括技能教学总体要求、技能教学方向、教学项目及任务、技能教学实施条件等,单个技能教学项目设计书包括教学项目名称、学习任务、教学要求、任务工作页、技能考核评分表及记录表等。2.技能教学标准要依照电子专业技能教学目标,立足企业岗位要求,着力提升学生基础能力、专项技能和知识迁移能力,将行业企业的实际产品转化为技能项目,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对照企业标准、岗位规范,组织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技能教学内容,开发出由单一到多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系列化技能教学项目,有序开展技能训练。依据教学实际需要,可借鉴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项目,设计教学案例,提高实训效果。对单一技能型教学项目可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的训练方式,要求学生做到熟练。再逐步形成综合性技能教学项目,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呈递进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并注意技能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反馈,形成良好的技能学习习惯和规范。3.注重新技术在电子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将电子仪器仪表、整机装配调试过程和虚拟仿真软件进行融合,构建虚拟测试环境,实现电子信号测量的虚拟仿真,从而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建设数字化技能教学资源,注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技能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应用文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45-01

一、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分析

应用文作为大学生步入职场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日益受到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广播电视大学等各类院校的重视。因为学好应用文写作,可以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写作功底,可以为日后职场进行撰写通知、简报、调查报告、个人简历、请柬、请帖、信件、发函回复、条据 、说明书、计划总结、简报新闻、广告词等,对企业中常用的开闭幕词、合同、协议、招投标书的写作等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缺少针对不同题材应用文的实践教学。创新式教学在现实中应用不多,教师的主动创新意识就更加罕见,教学内容强调写作理论的讲授,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体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想象空间。原本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公文变成了僵化的固定模式,这与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背道而驰。

2.缺乏实践锻炼,相关的实训内容有待增强

单就教师而言,经历应用文写作实践锻炼的并不在多数,好多教师是采用照本宣科式教学,以研究教材为主。至于学生相关的实践和实训就更是少之甚少,缺少去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关调研或实习、实践的机会。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创作实践活动,写出的内容有时会脱离实际,不能满足职场需求。

3.教材内容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相关教材种类繁多,但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严重滞后于教学实际需求。教材结构、教材的权威性和时效性等均存在一定问题。教材的内容往往注重通用性,所涉及的应用文多按照最基本的格式进行设计,针对具体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介绍不多。学生入职后,在针对具体行业的应用文创作,往往需要从头学起,需要付出更多额外的努力去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4.以传统公文写作为主,职业性和时代性欠缺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大多以传统公文写作为主,缺乏职业性特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未能针对职业发展的变化作出积极调整。因此,时代特色缺乏,面对日新月异的职场变化,大学生应用文教学的时代性特色亟待加强与重视。

5.缺乏情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真对特定领域的情景式教学相对欠缺,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主要因素。情景教学已经被倡导多年,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真正实施,或者很少被实施。学生经历了十多年的传统模式教学,易产生倦怠感,若不寻求适合本专业教育的情景式教学就很难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水平。

三、提高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1.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就必须加强教师主动创新的意识,探索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模式,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讨论式与启发式、情景式与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示范、比较教学法等综合运用的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实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技能

为了更加适应职业培养需求,必须加强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实训锻炼,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提高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意识。可以通过到相关行业调研,现场观摩学习,职场实际锻炼的方式,提高应用文教学的实效性。在专业系统的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各种专业的职业特点有所掌握 ,以此来确立相关职业的专项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综合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实际技能。

3.针对不同专业,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相关的教材应该以通用性为基础,增加针对不同专业的实用性内容。在学习应用文基本格式的同时,更加注重针对具体行业和领域的的专业性应用文内容,使学生利用更有效的学习时间获取更多实用性的应用文创作相关的内容。由于现存教材自身的诸多缺陷,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具备掌握和创造新的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专业不断补充教学内容,用丰富的、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所学内容的实用性。除了常见的事务文书、行政公文等之外,还应增加典型应用文实例鉴赏和各类总结、报告等常用文体的学习。

4.突破传统,加强应用文写作的职业性和时代性

大学生应用文教学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活动导向作为基础,再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结合,按照“适用实际为主 ,掌握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 ,有效地把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大学生应用文教学应该以培养适应职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为己任,针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积极调整相关教学内容。同时要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使相关教学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5.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大学生应用文教学的生动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可以通过设计适合本专业的情景式教学,模拟不同职场,创设适宜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根据公司项目进 策划教学内容 ,模拟公司环境真实工作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场景 ,学生在设计好的课堂活动中,认真的完成老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篇6

维持一周的会计实训课终于结束了。经过一周的艰苦奋斗,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终于如期的完成了任务。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好多东西。熊海晴教授说:做会计要有爱心,细心,恒心。再加个耐心吧!因为时间的紧迫性,我们大家都忙得不亦说乎。那几天经常凌晨2、3点,第二天,爱美的女生总是说长了痘痘了啦。但是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都过实训学到了许多课本上远远学不到的实战知识。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这次的实践课使我对会计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训中通过对辽宁华宇起重有限公司的账户分析与思考让我的会计账户的处理有了更胜层次的了解,也务实了我的基础知识。 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是诸多的。首先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至于如何考核和确认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从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设置会计专业职务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进行的。我们通过实训课是对我们在这两年来的理论知识的实战应用。

我们在首先是对辽宁华宇起重有限公司会计科目的设计。我们都知道会计科目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六条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做到统一性 与灵活性相结合。

(5)应具有可操作性。

(6)应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快的对该公司的各个账目合理的设置完毕。实训中再次做的是记账凭证,对账目一笔一笔的登记,不耐其烦,对账目的登记过程中不仅要考验人的耐心,更要考验人的细心一不小心一笔账登错了就要重新写,而且这是在实训中,想想要是在工作中我们登错帐,还不被单位领导骂的狗血淋头的,到那时可就不仅涉及到实训的成绩问题,而是牵涉到我们的工作问题了。我想为了将来我们在工作中能尽量的避免出错我们更要好好地珍惜这次实训课,把各项错误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甚至为零。

由于这次又100多笔业务再加上时间的紧凑性,在完成业务的登记时我发现了很多同学存在少登或者登错账的现象。当然错误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每个同学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更多情况下会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效地得到纠正,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里面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包罗万象,同一笔业务会有各个不同的答案,这要看同学们是怎么解析这笔业务了,有时我们可以因为业务的复杂程度而把较复杂的业务拆成好几笔分别核算,有时也会根据业务较为简单而一笔核算。各个原材料的账户设计中考虑到原材料购进和出库的类别繁多,设计了二级科目诸如锻件、铜件、铸铁件等等科目,对于库存商品设置了LN型起重机、GF12型起重机等等,这些设置是根据公司的具体来设置的。

在实训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的重要性非常之大,但也经常被很多想要偷懒的同学给忽视掉。那就是设置T型账户。T型账户的设置是科目汇总表登记的依据,我们要根据T型账户来汇总各账户月中和月末的余额。然后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因此T型账户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它一旦登记错误还会导致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错误,影响到期末的试算平衡。所以对于这项工作应该是以150分的认真态度对待的。在T型账户的计算中经常会发现业务数量的少算和漏算以及重复算的现象,这就是要求我们更要认真要及时发现错误一边接下来的工作进展下去。

1、财务会计着重提供财务信息。由于财务会计只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能用货币表现的交易或事项予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因此,财务会计提供的主要信息(包括在财务报告正的信息)必然是历史的和财务的信息。

2、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主要由通用财务会计报告加以揭示。财务会计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形式和对外传递的主要手段是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附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虽然,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众多,其决策各不相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是财务会计不可能针对某个具体外部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来提供财务报表,而是根据各个利益集团和人士的共同需要综合提供一套财务报告,即定期编制通用的财务报告,以满足所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共同决策需要。

3、财务会计是为外部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虽可供企业外部和内部使用,但主要是作为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如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机构、职工、税务部门、证券管理部门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征税决策、证券上市许可和证券交易管理决策以及其他经济决策的依据。

4、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前已述及,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外界信息使用者,他们与企业管理当局有着不同的利益和信息要求,而且不同外界信息使用者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为了维护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财务会计的数据处理过程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均要严格遵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5、财务会计以复式簿记系统为基矗复式簿记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基石,自意大利商人在中世纪发明复式簿记以来,它已盛行五百多年。复式簿记的基本原理是:所有经济业务均要做出双重记录(借和贷),以使获得全面反映。同时,复式簿记包括凭证——日记帐——分类帐——试算表——报表这样一个完整的帐务处理体系。财务会计的帐务处理正是复式簿记系统进行的记录、分类、调整、汇总和定期编制报表,以便产生条理化和系统化的会计信息。

6、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通常以一个会计主体为空间范围,即财务会计应反映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时间跨度是每一个会计期间,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

7、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保证绝对精确。财务会计处理的对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可验证的。

我们编制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两张,里面的内容让我们算的头昏脑胀一个数字出错就会造成后面的结果不平衡,这要需要会计人员多大的耐心和细心,女生们在笔笔的登记入账 ,小心又谨慎。会计人员就是需要这份小心与谨慎的,我们都是未来从事与会计职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在实训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实训成果负责人将来要为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任,更要谨真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实训课。对自己的将来负责任。

这次实训让我们获益良多,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账目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的实训课是实践课,是门手工的艺术其要求我们要对会计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在辽宁华宇起重有限公司的计算中我发现了其实书上的答案出现了很多错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不学在于个人,课本上的答案也会出错,就像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样,所以做账还是要靠个人的,我们不能一味的不劳而获他人的劳动成果,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看着这一本本装订成册的会计账簿我开心的笑了,我的劳动终于修成正果了,好开心啊。喜滋滋的去交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签下自己的大名。我相信每一份辛勤劳动都会获得成果的。通过这次实训获益良多,我不仅学到了会计上的知识还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有时候你应该更多的让他人有一个安静的空间,不要打扰他人;同学之间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其他同学查出错误的原因:有问题要更多的去讨论,不要钻牛角尖这样不利于你任务的完成。

会计实训心得体会800字(二)

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通过财务会计培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培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培训课。

在培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培训总结。

在本次会计培训中,我们充当单位的记账人员,掌握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和如何进行相互配合,弥补我们在课 堂学习中实践知识不足的缺陷,掌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距离,也可通过培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到培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参与培训的兴趣。

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培训。培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培训书上各种单子、凭证剪下来附到记账凭证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成册。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培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掌握所学内容的质量。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培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培训的第一天做了分录,虽 然之前从来没有培训过,但感觉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老师说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培训时自己桌上的做账用品,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下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晚上继续忙当天没做完的任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账单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有了前两天的经验,接下来的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再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对熟练多了。不过我知道我离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师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正在努力的学习这些知识。

篇7

关键词:专业技能;教学模式;研究

2009年1月9日至11日,总理在江苏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传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会计专业技能,但不能很好地适应要求,难以应对各种严峻现实。解决的方法在于创新,在于建构创新型的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在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体系中,已经形成了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其中高职教育基本目标定位于普通的财务人员,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也是普通财务人员的主力军,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在同一领域竞争的优势并不突出,因此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核心能力显得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一定的操作技巧和思维活动能力。

笔者认为:专业技能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繁简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基本会计和税收问题都能处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因此,“技能”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技能”除了知识作为基础外,必须能面向实践解决实际的问题,且要达到自动化的定型。

二、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将内容的应用性、思维的开放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重点。

结合高职学生的会计学习特点及影响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因素,并在有关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教师要全面改革教学方法,以新颖的教学手法,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的切入形式,融会贯通的思维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构建了以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在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下反映了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完整过程,包括理论教学、仿真实训、岗位实践、反思总结这4个教学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贯穿于每一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的过程知识。强化各个环节中的工作过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理论教学

任何实践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扎实地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在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才能更灵活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2.仿真实训

在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教师在校内还要给学生加强仿真实训,让学生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的方法。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这样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3.岗位实践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平台,是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学生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仿真实训,然后让学生走进岗位,进行真实会计工作实践,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才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精髓,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反思总结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进行反思总结,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实践探索

1.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一体化

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专业教学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是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综合训练的阶段。“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课程与之相配套的实训项目有机组合。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会计单项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面向社会实践设置会计技能课程

所谓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种任务所要求的方式;另外,会计岗位是一种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岗位,高职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是利用必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计课程,而技能的学习是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一般通过感性认识、模仿、练习反馈等过程达到目的。为此,技能课程的设置必须在对出纳、核算会计、报税员和审计岗位群的调研分析后,以工作过程为线索构建程序化的知识要点,并设置具体的情景或引用实际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解决具体而实际的会计问题。这种设置课程的理念,既有程序化的知识作指导,又面向了实践领域,完全符合技能的本质及学习要求。

3.建立校内记账公司,让学生进行真实岗位实践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升华。

4.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

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论证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这席话中隐含着这样几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考虑),二是反思具有有象性、自觉性和技巧性。从本质上说,反思不仅仅是“回顾”或“回忆”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因而反思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仿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给出问题让同学讨论,鼓励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发现什么问题就思考什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思考解决,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反问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加强会计专业改革步伐,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凝.高职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5:111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实训教学;多元化评价;课改反思

一、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指以完成一个项目工作为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环节,它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项目化教学讲究“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学生真实参加到某个特定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一项作品,学生得到完成这项工作的亲身体验,并从这些经历中获取到经验与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得到提高。

2.项目化教学的流程

第一,明确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学生的特质分成学习小组,由教师提出任务,学习小组共同进行讨论;

第二,制定计划:根据讨论结果,各小组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工作计划,教师逐一审查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第三,实施计划:各组成员按制定的计划进行详细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第四,检查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包括有学生自我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第五,归档和应用: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种材料进行记录归档,并进行总结实践结果

3.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第一,实践性:教师在设计项目时,所选的内容应当尽量针对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更容易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具有的实用性。

第二,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可以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潜能。

第三,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第四,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

第五,开放性:学生围绕项目的主题内容所采取的探究方式具有开放性。

第六,评价多元性:项目型教学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二、项目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项目教学计划中,把学生的技能实训实习分成了三个阶段(六个学期):第一阶段是通用技能阶段,实训内容是无线电装接技能实训、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阶段,实训内容是音响设备组装、调试与维修实训、电工基础实训、彩色电视机维修、技能等级考证强化训练;第三阶段是企业生产实习阶段。不同阶段的实训,都安排了不同的项目内容,难度阶梯式渐进,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训,为走上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实施项目化教学包括项目选取、项目分析、项目方案制定和项目方案实施四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专业技能实训阶段的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作为案例来简单阐述技能实训过程中的项目化教学。

1.项目选取

项目选取是项目化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取时通常会依照就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结合所学课程内容来进行设计。设计出的项目,既要包含了所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能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体验项目完成的过程,获取直接经验,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通用技能实训阶段的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是在第四学期开设的,本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彩色电视机维修》,该项目的选取考虑到:第一,项目内容包含了《彩色电视机维修》中的彩电原理与维修知识;第二,每个学生家里都有彩电,学生很赶兴趣。学生只要认真完成项目,对于彩电维修中常见的故障处理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项目分析

首先,将项目的总体目标告知全体同学,特别是对各个项目组的组长进行重点宣讲。在这个实例中,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让学生体验维修彩电这个项目的完整流程,综合运用《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根据总体目标,在项目组长的主持下,把项目分解成子任务,填写在项目分析表1内。

3.项目方案的制定

项目实施方案是开展项目活动的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各组组长需要集合全组智慧来共同完成。本案例中设立了四个流程,每个流程可以各指定相关的负责人,由负责人负责完成该流程中的对应内容,并及时写出一份该流程的研究报告,与全组人员沟通并修订,直至最后生成一份较为科学合理的项目方案。

4.项目方案的实施

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合理的成员分工以及组员之间的协作情况。项目化教学通常是按组为单位,根据项目中的目标由各小组独立来组织安排本组的活动。活动中按分工各成员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开展工作,但同时也与本组其他成员保持沟通,以使小组能顺利完成项目。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本例中,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组员可以负责资料的查询,理论知识强的组员可以负责知识的储备,文字表达能力强的组员可以负责表格的设计与结论分析等。

三、项目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方式来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训教学中,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力的变化,因此可以从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1.评价的主体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评价的主体应是变化和多元的。评价时主体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教师、学生、管理者或实习单位;评价信息也应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包括组员自评和组间互评。

2.评价的内容

在评价内容可以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这四个方面来考虑。

(1)基本知识

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仪器仪表、数字电路以及各专门化方向限选课程等领域的常识性内容。

(2)基本技能方面的评价

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常见电路的装接、调试与维修等方面技能熟练程度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考虑学生的操作速度、动作规范度及正确性。

(3)应用能力的评价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集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再学习、再提高。

(4)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专业技能来分析故障并排除故障在能力。综合评价是激励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没有一个标准的统一答案。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评价时可以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如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参与度、实训报告等,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量涵盖多种相关的能力要素。

实训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需要教师从过去的“传授”转为“引导”,指导学生由过去的只管接受、验证一个实验内容的正确与否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也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学习、积累。只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化的学习,终将能使学生成为职业竞争中优胜者。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中职机电;实践;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77-1

一、目前机电专业在实训教学中的现状

1.学习氛围不浓厚。当前的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学生的理科成绩很差,对学习没兴趣,还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对动手操作的实践也没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感觉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不轻松,甚至轻视实训教学,好高骛远。

2.实训目标不明确。很多职业学校没有给出具体实训的目标,仅仅是笼统的三年总目标。这导致了学生缺乏动力,教师教学进度和深度难把握。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每一学期实训要求制订出具体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制订出相应的实训课题和内容,在完成课题后再考核达既定的目标,使每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都很明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

3.理实与实际脱节。理论教学内容不能与实训课题有机结合。实训课题也没有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致使教学内容没有实用性。学校实行与企业合作后,学生知道了自己今后的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要求,了解专业上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也能帮助我们调整教学计划,避免出现教学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4.实训缺乏科学性。由于受教学设备的限制,学校还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的实习设备。很多实训课不能在实习车间上课,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的很明显,严重影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在实训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训,以提高实训效果。有人曾经在实训过程中尝试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

二、对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措施的构想

1.转变实训模式。首先把企业产品引入实训过程中。例如我系的钳工班与县开发区金鹏轴承厂挂钩,在实训教学时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指导学生。实训指导教师要更多地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让学生在进人企业前就能对企业的生产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学目标与企业生产联系在一起,使实训教学有内容、有效果,从而使学生对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更大的兴趣。其次,实训场所应由学校向企业扩展。学校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上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学到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丰富学生的从业经验,起到了巩固作用,同时也解决教学目标与就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2.在课堂中训练。课堂训练包括现场教学、场景分析、交流讨论、模拟实训表演、写总结报告等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来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增加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训,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适应快,缩短“实习期”。

3.走出校外实习。认知实习是对新生来说的,对新生进行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认知实习教育。选择与机电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如,冶金机械公司,通用机械等典型装备制造企业参观。通过参观、见习,使新生对本专业及相关行业有了概括的了解。顶岗实习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1年理论知识后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例如我系2010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分别到开发区的大型机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在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对企业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便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4.训练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对典型的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生产工艺流程、金属元件的选择、机械设备说明的撰写等基本的设计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实习活动,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以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技能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电子设计大赛、钳工大赛、计算机操作竞赛、实训技能表演赛、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技能竞赛等,使学生在实践和竞赛活动中提高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创新实训模式。多数中职学校仍延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没有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有5门专业课程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来教学。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受书本和课堂的制约,按照项目的要求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各小组之间分工协作,各自制定工作计划,最后由教师指导,再完成各自的项目任务。这种方法能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多角度地对教学中原有的课程体系、教材结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等进行校验。

6.建设实训基地。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训基地建设状况令人堪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多数学校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了校内基地的建设,如自动化生产线、维修电工、电气控制等实训室,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面向社会实施开放式、多样化的培训,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形成学校发展资源的多元结构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局面;与特变电工、盱眙鼓风集团等企业,共同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研发中心,不断探索、创新工厂化办学新模式,试图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仲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职教论坛,2009.

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岗位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挑战

(一)会计职业岗位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体现层次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随着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关系的日益密切,会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和深入,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面向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与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业务规模大,组织机构庞杂,具有海量会计数据,数据处理体现跨区域、多元、快捷、个性化特征。为了满足报告使用者深度分析的需求,随着大型数据库技术及高级语言的发展,企业已从单纯使用财务系统转变为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使用面向供需链管理的ERP系统,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日趋融合。同时,随着国家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作为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的标准化语言将在大型企业全面采用,财务报告的内容将大为扩展,并实现资源共享与实时披露,会计岗位也将以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过程的复杂多变的复合型工作为主。反观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却由于管理观念陈旧、资源有限、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决策过程随意,加上本身业务规模小、会计数据量少、实时性要求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步伐依然缓慢,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仅仅停留在手工模拟的EDP阶段。有些小型企业甚至刚刚实现由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变,会计岗位仍以简单重复的技能型工作为主。正是由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技术平台、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要求。大型企业ERP系统功能结构的集成化需要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该类人员必须要熟悉各业务部门具体的运作流程,要能从传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报告提升到从海量会计信息中快速选择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动态性与多元化披露。因此,这种复合型会计人才需要充实更多的软件操作知识,除应具备传统会计人员和一般电算化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会计信息化的专项工作技能,还要增加必要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贸易往来等相关领域知识,从而完成使会计信息资源创造价值的重任。而中小型企业需要的则是中高级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该类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娴熟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较为熟练的电子会计档案维护与管理能力、一定的职业判断力,以及熟练的office办公系统处理能力。

(二)层次性的信息化人才需求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至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地,要顺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会计信息化教育。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几乎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所。该课程既是会计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也体现了社会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需求。但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财政部会计电算化证,甚至初级会计职称证的学生进入企业会计信息化岗位后,其胜任能力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仅定位于对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对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传授,教学做过程中主要讲授对会计数据进行电算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下会计职业岗位的变化性需求。高职会计教育并非只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的现实需求。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软硬件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减少教学与实务的差距,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不同类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层次性,除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应加强对学生岗位复合和职业转换的方法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意识、往来应对的社会能力培养。信息化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需求状况的这种变化带来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势必对高职院校原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也是关系到高职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以下简称“我院”),在分析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拓展性设计思路。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我院会计专业提出了以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为本位,结合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共有2个平台,即职业素质课程平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平台。前一个平台由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职业入门、管理学基础等在内的13门通识课程构成,后一个平台由包括会计基础操作、初级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税收基础操作等在内的12门专业通识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在内的15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以及包括毕业设计(校内)、毕业实习(校外)等在内的5项综合实践训练三大模块构成。该课程体系中涉及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见(表1)所示。我院会计专业这种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现行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创新点。一是,增设《财经职业入门》课程(第一学期,2节/周),向刚入校门的学生介绍财会专业性质、财务岗位设置、财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技术发展及就业前景,帮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能尽早感受职业氛围,及时把握会计职业岗位发展动态。二是,将阶段性实训调整为同步式训练课程。例如:在《会计基础操作》课程(第一学期,4节/周)的同期增设了《会计基础操作实训》(第一学期,2节/周),在《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第三学期,3节/周)的同期增设了《成本会计实训》(第三学期,2节/周),改变了传统的将实训单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学期结束前最后2周进行的阶段性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协同一致,有助于学生及时理解并消化理论知识,摆脱了因提早求职、扎堆考证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窘境。三是,针对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会计与审计、税务等相关领域的衔接。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在《税法实务》课程的同期增设了《纳税申报软件实训》(第四学期,2节/周),以网上纳税申报系统为背景,模拟企业包括流转税在内的各税种的税费计算和完成申报资料的全过程;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同期增设了《审计软件实训》(第五学期,2节/周),运用相关知识对软件中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审计工作报告。这些调整反映出专业教育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既体现了会计电算化基本业务流程的训练,也考虑到了相关复杂业务的岗位实训。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中没有充分体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分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信息化会计职业岗位,我院会计专业只开设了《财务软件应用》、《财务软件技能实训》两门课程,以某一个特定版本的主流财务软件为蓝本让学生进行功能认识和操作流程学习,教具基本是单机式,教学内容基本上定位于对系统初始化以及账务、报表等常用财务模块的应用,缺乏对网络财务软件、ERP集成管理系统的深入阐述和实战演练;未能充分实现会计信息化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侧重于围绕出纳岗位、基本会计业务岗位,还没有有效地渗透到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其他执行或管理等岗位中去;也缺乏针对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能力拓展课程,无法体现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面信息化特征。然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专门的会计软件操作员岗位需求已经逐步减少甚至消失,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才的培养已经失去了专门化的必要性。此外,信息技术类基础课开设较少,只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对于网络、数据库系统,以及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也没有开设资料查询与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课程以加强对学生会计资讯能力的培养。(2)缺乏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领域课程体系的整合。我院会计专业虽然已经意识到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和岗位复合性的培养,但缺乏与电子商务、工商管理、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在现行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适当的课程或者实践训练项目,以实现对学生基本的管理操作实务能力,制定销售、成本计划和现金流量计划的能力,利用电子商务平成在线款项结算、商品销售及客户管理的能力,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在于将会计信息化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粗浅地将会计信息化理解为财务软件操作。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一)主要就业岗位和服务面向对应的职业能力分析 我院会计专业应将会计信息化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结合信息化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现实需求、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将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系统掌握现代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第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专业能力。即主要就业岗位应有的信息化职业操作的专业能力,达到相应的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职称考试所要求的能力。(2)方法能力。即应有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操作、管理和维护能力,在海量数据中收集、归纳、整理关键数据和有用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与分析的能力,安排工作过程和评价工作结果的能力,系统化思考、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法能力。(2)社会能力。即具备责任、团队、法律、探索等社会能力,并明确了与能力要求相匹配的包含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知识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与目标 我院会计专业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设计理念,从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入手,以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课程体系总体目标,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设计方法,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将达到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立起与上述方面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发展课程构成,见(图1)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拓展性设计方案解析 (1)对部分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将《财务软件应用》和《财务软件技能实训》重新整合为《财务软件应用Ⅰ》和《财务软件应用Ⅱ》,分设在连续的两个学期,分别以不同软件公司的财务软件为蓝本,使学生发现并掌握不同财务软件相同的操作流程和设计原理,旨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主动思考能力。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改为《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增加有关计算机及网络常见故障解决、网络互联、网络资源共享、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之后增设《职业格式文档处理》课程,以常用商务文档的电子化处理为主线,主要涉及office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培养学生熟练使用office套件制作、编辑会计、商务、贸易、工商行业中相关文档和表格;掌握数据操作和图表制作技巧,以及函数应用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更多快捷而实用的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和方法。(2)增设适应层次性岗位需求的课程。针对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建议增设ERP系统相关的课程。第一,增设《ERP系统应用》课程,重点填补学生面向Web的,在财务管理及分析、全面预算、资金运作、成本控制、审计及内控,购销存管理、项目管理以及ERP软件全方位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缺口;第二,增设《企业ERP沙盘模拟实训与竞赛》课程,通过角色分派和职能定位、模拟企业基本情况描述、对抗规则约定、沙盘初始状态设定、企业经营竞争模拟、模拟企业剖析与总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在企业资源有限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运作,培养学生用战略眼光解决问题及做出有效的资源规划及决策的方法,分析不同决策方案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将XBRL技术应用到信息化教学环节中,可以增设《网络财务报告XBRL化》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或者采用讲座的形式,通过XBRL的技术基础、规范、分类标准、财务报告解决方案等内容,培养学生对XBRL的基本认知,以及利用XBRL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能力。针对中小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技能要求,应当设置Excel应用能力系列课程。现有的诸如《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实训课程在从事手工训练的同时增加Excel建模与应用项目。但不是只设置一门Excel财务应用的课程,而是要将Excel与统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甚至纳税实务与筹划等多门课程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本会计实训》改为《Excel成本会计建模与应用》,增设《Excel财务管理建模与应用》、《Excel管理会计建模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利用Excel建立财务比率分析、投资决策、流动资金管理、筹资分析与决策、财务计划等各种分析与决策模型,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用人单位灵活、实用的需求,弥补通用的财务软件难以满足不同企业具体或特殊要求的缺陷。(3)加强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之后增设《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主要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框架,掌握基本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技能,应用互联网完成基本的网络信息收集、、推广,网店开设、商品销售、安全支付结算及客户管理等工作。在《银行会计实务》同期增设《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主要介绍银行柜台业务组织和管理、银行柜台业务规范,让学生模拟银行柜台储蓄、对公等业务操作,并传授点钞、小键盘等银行柜台基础业务技能。在《管理学基础》之后增设《企业运作仿真(中小企业管理方向)》课程,让学生模拟企业创建时风险计划制定、经营场所和设备选择、资金需求确定和筹集,企业运行时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存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重构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学习安排见(表2)所示。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重构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打破了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把会计信息化教育融入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强调专业核心课程深度,职业拓展课程适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论

高职会计专业为了适应并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信息化能力的要求,应当在了解ERP环境下会计的工作模式以及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塑工学结合新课程,积极主动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当然,优化的教学项目体系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复合型师资队伍、实用配套的教学资源,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以及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基地的坚实保障相互配合,才能把人才培养规格落到实处。

*本文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SJM201006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小蕾:《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职教论坛》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