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3 10:5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证券投资实训报告

篇1

关键词:SPSS软件;实训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45-02

SPSS简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the Social Science),是最常用的统计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SPSS软件操作简便,大部分统计分析过程可以移动鼠标选择菜单命令即可完成。

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三本院校的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处于基础核心课程的地位。教育部已经发文要求,三本院校的培养方向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变,这就更加突出了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重视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论知识,并对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在我校,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学院投入资金购置相关的金融软件和建立证券模拟系统,建立了能够容纳四、五百人的实验室,实现教学过程的网络化。技术化。同时,在我们经济贸易系,拥有一批金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为卓有成效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软件的优点,结合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证券投资学知识,同时也是对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改革的一次很好的实践。本文结合《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课程教学的实际经验,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手段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基于SPSS软件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处理数据的教学平台,提升金融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体系设计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牵涉的数据较少,对数据的处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处理数据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大量的数据是无法用手工操作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在金融行业,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体现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使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顺利的进行。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把理论融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理念。教师事先设计好实训教学的流程、实训教学的内容;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如何把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并随时解答学生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手来,进行实践操作。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形成讲授、上机实训、实训总结三大环节来进行,由于实训的时间安排是每个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因此三大环节的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环节,讲授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SPSS软件学习;SPSS软件的介绍;SPSS软件的安装;SPSS软件显示品质数据-柱状图、饼状图;SPSS软件显示数量数据-直方图、线图;SPSS软件计算分配数列的均值、众数、中位数;SPSS软件回归分析;SPS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

第二环节,上机实训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上机安装SPSS软件;学生打开模拟炒股软件,在软件中查找,记录关于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处理这些数据,并且分析这些数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三环节,实训总结环节。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学生汇报实训的心得体会;呈现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撰写实训报告。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手段

(一)讲授教学

讲授教学重点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讲授给学生,操作过程简明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借助SPSS软件将手工操作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让学生不仅学会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也让他们体会SPSS处理、分析数据的巨大功能。

(二)实践操作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是在讲授完《证券投资分析》基础理论知识、SPSS软件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互联网收集与《证券投资分析》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并运用SPSS软件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决策。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互动教学

本课程在讲授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在老师对软件操作完成后,走上讲台把软件操作再演示一遍,其他学生都能在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该组同学的演示,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学生双向交流,能有效提升所教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四)学生实践成绩考核

学生考核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实际操作能力排名。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股票价格、市盈率等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做出买入的决策。然后通过模拟炒股软件进行交易,按照实际收益率进行相应的等级评定。第二,教师在实训报告中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学生按照要求认真作答。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等级。

三、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检证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向参加了实训的132同学派发了调查问卷,在统计问卷中设立了14个问题,要求被调查的学生如实客观的回答其中的问题。收回调查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32份。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80.3%的同学认为“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教学中提高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认为该实验教学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的人数占了75.7%;90.1%的同学认为在该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实践操作、动手的能力;81.1%的同学认为SPSS软件处理数据比传统的方法方便,而且有76.5%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了综合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82.3%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对毕业以后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工作有帮助,有86.4%的同学认为课程将对其马上要进行的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得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对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学生认为这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非常有帮助。

2.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找到了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和汇报,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设备,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实验室先进的多媒体实验设备作为平台,可以清晰地描述和展示一些光靠语言或者板书等无法表示的概念、操作过程,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交流。

四、结语

在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相结合,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突破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而且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也丰富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同时通过“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比较先进的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还可以拉近理论教学与学生毕业以后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等实际业务中的差距,提高学生从事金融行业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清清.《SPSS应用实践》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2]赵静.《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

[3]王愚.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仿真实践教学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证券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173-02

俗话说“你不理财,才不理你”,近年来伴随着通货膨胀在世界各国的蔓延,如何守住自己手里的资金,使自己财富能够保值增值成为当今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设立深沪两市以来,到目前为止,证券开户量达到1.7亿户,股票市场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达到27万亿和20万亿,可以说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证券投资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向好,金融证券行业的发展远远快于其他行业,一直保持在高薪行业的前列,不论是就业还是投资理财,证券投资都非常活跃,因此,近年来投资理财专业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上马,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兵,势头也非常强劲。

但与大规模开户量不相协调的是目前投资者投资理论和投资技能的匮乏。如果仅从证券投资来看,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述的资料很多,论述也比较充分,但就职业院校证券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在我们可以了解的途径来看,目前还不是很多,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证券实训教学模式体系,因此,不论是从教学需要还是学术研究角度,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目前证券实训存在的问题

我们仔细分析学生选修此课程的内部原因,证券投资近年确实是社会的一个热点,学生一方面是拓展证券理论知识,为将来考取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等做储备;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掌握证券操作的基本技能、基本技巧,来指导自己的投资理财活动。因此,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传输恐怕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实战模拟分析实训课程,作为检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证券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可以用“三多”、“三少”来概括。

(一)理论知识过多,动手实践机会少

从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教材、教育媒介来看,多数都是理论知识内容的材料,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分析理论和一个个繁杂的技术分析模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明显超出知识接受范畴,与职业教育提倡实用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加大的差异,从为个人理财服务角度来看,也大大超出了现实意义。在这种参考资料的前提下,往往出现的结果是,刚开始高职学生对课程兴趣高涨、信心十足,等学习一段时间发现很多庞杂的数学模型自己根本无法理解,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环节理论知识的过多陈述,使得学生动手实践环节严重不足,没有办法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二字的内涵精髓。

(二)被动学习过多,全情主动参与少

在目前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填鸭式”的接受知识,老师讲多少,学生能接受多少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还要保证任课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对知识的正确传授,因为没有项目任务的限制,学生也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创造性、开拓性被严重的限制,而我们大家都知道,证券投资理论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定律就是“二八定律”,就是市场上只有20%的投资者是赚钱的,而80%的投资者恰恰是“二八定律”的牺牲者,是只占少数的投资者打败了数量上大多数的“常人”,因此常规的教育培养的往往是证券投资的失败者。

(三)断点内容过多,相互衔接联系少

传统证券投资教材的内容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好的体系,但体系过大也造成了学习过程中极易脱节,往往前面学过了到后面使用时却无法拿出来,形成了一个个割裂开来的理论知识点,相互之间的沟通衔接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也阻碍了高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深刻认识和熟练掌握。

二、项目化教学在证券实训教学中的探索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有机结合,将高职学生发展规划的长期性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相统一的方法。

(一)项目的分解

将以往一个个的知识点分解成为项目,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局面。通过项目的分解,将原来一个大的知识体系中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项目――“珍珠”,通过项目考核手段(模拟操作考核、实训报告、证券分析报告等)――“线”,将项目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理论知识的束缚,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增长了证券知识,更加重要的是提高了技能,锻炼了心智。

(二)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做法

通过分析学生对证券知识的需要和理解,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训项目,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手段,编写《证券实训项目化教学手册》,结合《证券实训项目化教学手册》形成证券实训课程体系。我们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就是课程平台,开展证券实训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同时将项目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到实训过程中,创新出适合职业教育特点、通俗易懂、简便易学、易于操作的证券实训教学模式。所以,研究的具体问题就是在我们多年证券实训教学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系统适用的证券实训项目化用书,形成教学计划、大纲、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料,建成一个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证券实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的方法体系。

(三)“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因为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本身就具有创新能力。而从教学的初衷来看,它是从现有的、已知的项目任务开始,扩展到未知任务,到项目教学结束时,使学生具有了完成现有学科项目任务的能力。所以,项目化教学是“授之以渔”,是教会了学生如何面对真实社会情景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成功就业打下了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引进到证券实训课程中,通过给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专业学生的实践检验,以及在为社会、本科院校证券投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来看,项目化教学模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很好的适应性,增强了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它既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突出职业特点,强调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同时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也顺应国家对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将原先证券学科式教学的模式转变为“知识+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凸显技能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丁小龙,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教师,多年从事投资理财、金融保险证券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篇3

1.1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含有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取向两层意思,但就现状而言,应着重考察教学价值取向问题。“证券投资”课程所承担的功能与其所处的地位相关联,也决定它在课程知识体系的节点位置。就财经类专业来说,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并应以“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课程知识为支撑。在实践性教学的价值取向上应倾向于巩固和提高。然而,现阶段在实施该课程教学时往往聚焦于“课堂炒股”的单纯演练,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建构起专业知识体系。就课改的实施主体而言,任课教师是课改的直接主体,同时也决定课改的格局。课改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教师对课程的态度。“证券投资”课程在实训教学中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效果等问题,在教师中仍有争议。为此,需要将该课程实践性课改的价值取向,纳入专业教改的大背景下来认识。这就表明,作为核心课程和作为选修课程的“证券投资”,二者也应该是不同的。

1.2教学手段

由于各高校办学实力不均衡,形成了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手段的差异化,从校内实践性教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通过模拟金融机构环境和业务流程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在股市开盘期间向学生模拟操盘过程。从校外实践性教学来看,由于证券投资作为一种技术性含量很高的业务,因此,教学模式一般以学生观摩和听取报告为主。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就是实训教学板块,在手段的构建和实施上不仅面临着硬件制约,也受到软件的约束。对于前者而言,主要体现在校内实训场所的建立,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设置;对于后者来说,则主要指向实训指导的师资。由现阶段高职办学一般规律可知,在实训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构建应遵循:重点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群的顺序。因此,在“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性教学手段的构建上,应积极挖掘现有教学资源。

1.3教学结果

这里的实践性教学结果是指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且这种评价机制将扮演控制职能,循序渐进地推进“证券投资”课程实训教学的开展。然而,从现行的实践性教学评价模式来看,几乎无法承担起这种控制职能。具体而言,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程度,且主要以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和教师的考勤记录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这种评价机制既缺少对教师教学(带队)质量的考察,又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因此,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偏离。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绩效评价,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评价指标、被评价对象、实施评价的主体、信息反馈处理等多项要件。因此,需要结合上述多个要件逐一优化现阶段的评价机制。

2教学改革模式定位

在“证券投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改中,首先,应解决课改的意识问题;其次着重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并建立起植根性的教学模式;最后,还应在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上下工夫。

2.1目的定位

应该在整体视域下看待“证券投资”实践性环节课改的目的定位,即应从专业整体、专业群整体、学院教改整体等视域下来进行。就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而言,该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理念、能力为导向,且能将大一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融合。因此,课程的实训教学起到整合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作用。课程的目的定位应集中反映在实训内容设计的广度和实训形式的多元性上。

2.2手段定位

教学改革的手段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校内实训手段应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过渡环节,该环节是学生在工作任务导向下进行知识融合的基础,也是学生体验工作团队业务模式的开始。校外实训手段的构建应着重使学生感受到现场工作的氛围,以及真实工作岗位的内在要求。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明确清晰的职业方向。

2.3结果定位

多要件共同支撑下的评价机制设计,需要完善评价主体的构成,以及建立针对不同“被评价主体”的指标体系。应加强对教师和校外实训效果的评价,这种被评价主体的调整将对其形成约束机制。但实施面临一个难点,即如何约束校外实训场所的教学行为(时常出现消极配合的情况)。为此,需要在常设管理机构上做文章。

3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在定位驱动下,“证券投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3.1形成校本要求下的教改意识

所谓“校本要求”可以解读为: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依托学校。这实则是对当前高职课改中所反映问题的一种回答。在与同行进行交流时,听到更多的是课改理念的创新、课程实训形式的创新,但却很少能考虑其在实施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即使可操作而由此所带来的教学环境的震动。因此,应梳理“证券投资”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思路,以及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教学组织管理难题。

3.2在问题导向下明确教改目的

根据人类行为逻辑可知,在“刺激—欲望—行为—结果”的内在逻辑下,一定的欲望应成为所实施行为的导向,而欲望的产生又依赖于对现状的不满与反思。因此,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明确“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教改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应围绕学生历年就业走向,以及从学生反馈的学习体验,找到制约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从而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排序,这样便形成了教改目的中的内生变量。

3.3分类化的教学手段模式建立

根据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不同,建立分类化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根据高职院校各自校外教学资源的多寡,应在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场所。校内实训教学应在创设证券投资任务上下工夫,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着重完成信息搜集、投资方案设计,以及小组方案论证。校外实训环节应理解外协单位的苦衷,积极与之沟通,加强对学生岗位意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

3.4多元综合化的评价体系设计

建立多元综合化的评价体系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课程的地位来具体实施,应增加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权重。另外,可与校外实训单位建立起董事关系,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下约束校外单位的行为。

4改革的保障措施

4.1兼职教师方面

兼职教师承担着培训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任务,因此,设置校内兼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岗位,强化校内外兼职教师对教学技巧的掌握和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在校内实训环节上,应强调兼职教师的到岗率。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任务在身的兼职教师,应在学期开始前以任课清单的书面形式告知该教师。对校内专任教师需持续培训其职业素养,对校外兼职教师则需加强教学素养的培训。

4.2机构职能方面

在优化金融专业教学模式的机构路径上,有不少专家进行了研究和展望。有的建议在学校层面设置专门的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有的更建议与企业直接合作建立金融学院,推进各种实践教学的实施。笔者建议,为了真正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效果,机构职能路径按如下四步实施:第一步,设置专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教师岗位,专职实践教学事宜;第二步,建立系或专业群一级项目中心,承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第三步,整合整个金融专业群的优势企业项目,成立金融学院;第四步,在学校层面设置专职机构统筹全校资源。如果没有前两步,直接设立金融学院或专职机构,无法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真正效果。所以,机构职能路径按上述实施,循序渐进,能达到优化金融专业教学的真正效果。为了保证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尽可能选取规模较大的合作企业进入“学院”董事会。例如,在选择会计专业合作企业时,应尽量选择有分支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或会计岗位较多的大型国有企业。而金融专业在选择合作银行时,尽量选取市、区级的支行,因为这个级别的支行都会下辖数几十个营业网点,每个网点都可以提供一到两个顶岗实习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

5结语

篇4

一、行动引导型教学法简介

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引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二、行动引导型教学法贯穿《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整体思路

(一)信息——获取信息

本课程是投资与证券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依据金融与证券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证券投资分析任务领域设置,主要面向证券、期货公司投资分析、投资公司投资顾问等岗位,以培养学生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为目标。

一般学校的学习资料主要为为相关书籍及网络资料,设备方面最佳的应该具备证券实训室。以实现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另外,部分校外的实训基地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计划——制定步骤

1.明确目标

教学往往最求三方面的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目标。总体来说,《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三方面的能力可以归纳如下: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能熟练使用证券行情分析软件及其他专业软件; 了解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熟悉行情软件的基本操作。

能收集与处理投资分析所需的各种信息; 熟悉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熟悉有效的资料搜寻和处理方法。

能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提供投资建议; 掌握基本面分析方法(宏观、行业、公司)、掌握技术面分析方法、掌握风险控制及操盘技巧。

能撰写各种形式的评论、投资分析报告; 掌握基本的撰写技巧

能够提供证券行情咨询服务。 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

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果断判断能力,能够为自己的决策负责的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友好的人际沟通环境。

2.引进项目

目标明确后,以项目为载体,把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融入项目之中。《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可以用一个项目贯穿整门课程的始终,如下图(图二)。

(图二)

3.教学步骤

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整体的教学步骤一般按照四步驱动教学。分别为任务呈现,知识支撑,方法指导,操作训练。

(三)决策——选择方式

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在选择教学方式方面可供选择的方式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子项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含义 在《证券投资分

析》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一汽轿车行情分析等项目 项目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撰写分析报告等项目 情景模拟法 通过模拟情景,学生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并培养生活必备的能力。 模拟证券公司召开股民沙龙;模拟证券操盘等项目 头脑风暴法 学生对问题进行详尽的了解、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书面归结、每个学生都要释放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组织方法 一汽轿车行情分析等项目 --!> 。

(四) 实施—付诸行动

以《证券投资分析》第一个项目“行情软件操作与模拟炒股”为例。该项目呈现给学生两个任务:1.行情软件操作;2.模拟炒股。

接下来,老师应该告之和讲解完成本项目应当具备的知识支撑(诸如:证券的一些概念,行情软件的一些功能键等等),之后运用情景模拟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实施,学生在证券实训室进行演练。老师这时充当导师的角色。

(五) 检查—审视过程

课程的实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时我们应当进行检查,做好过程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再不断调整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常常需要反思的问题有:“讲授环节的时间够不够?可不可以少讲?可不可以学生先做?”;“实践环节时间够不够?影响学生操作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哪些?”;“能不能换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完之后是否真正达到了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等问题。

篇5

关键词 校企合作;金融与证券专业;应用型金融人才;专业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人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之一。然而国内高校近年来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主要是研究型、高层次的,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明显不足。进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培养面向基层、应用操作型人才正是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剧增的需要。

一、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现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分工协作的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在规范和创新中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上,已经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1.3亿户投资者,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正式成立,股指期货已于2010年推出。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参与主体逐渐丰富,银行间市场参与者逐步形成了以做市商为核心、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分层有序的投资者结构;股票市场也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农村金融方面,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和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金融覆盖率低的县域,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实质性变化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面向基层的金融从业人员。

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然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脱节,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金融企业招人难。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也抱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陈旧,不实用。而金融企业则认为学生操作能力欠缺,知识结构不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里绝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够了解,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闭门造车”;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社会联系较少,“关门办学”。为了改变上述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企业对毕业生能拿来就用,所以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校企合作。

三、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思路和措施

寻找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途径,突出金融与证券专业方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实践水平,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创新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深入研究专业建设内容,真正将金融行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引进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确保专业建设内容的先进性、特色性与实用性。与金融企业进行专业共建,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构建相关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方向课程(如银行实训,证券实训)等课程体系,以优化的课程结构和教材选择来确保金融与证券专业应用操作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能够有效支撑金融与证券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金融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训练学生掌握金融学基础知识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证券经纪业务、保险经纪业务能力等实际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独立工作能力为最终专业要求,满足同一专业学生对于不同职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求,赋予学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使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沿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轨道快速发展;重视考核办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加强对考核办法的研究,以科学的考核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应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专业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专业方向定位

专业方向定位为“积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实用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立足金融,面向基层,面向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从事综合柜台操作、金融业务营销、金融机构内部服务和工商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过金融证券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教学与实训,使学生不仅具有金融理论水平、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办公自动化技术,而且具有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能力,成为具备实际操作技能适应我国目前金融证券相关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构建“工学结合”的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

与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以核心教学内容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接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为一体,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灵活开放的、“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循序渐进、能激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相当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 课程体系中心转向微观实践操作课程。在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加强微观金融领域的课程建设。一方面,将现有课程作适当的微观化处理,即去掉脱离实际的过时的内容,补充金融实践现实需要的新知识,并使这些知识更具有操作意义。具体表现在金融学、国际金融课程等方面。另一方面,为反映金融微观运行的新需要,设立一些新的微观金融课程,如商业银行柜台业务、金融营销、中小企业融资实务等。

2 实行“课证结合”课程教学模式。针对银行业、证券业“执证上岗”的基本要求,把课程教学与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起来,从而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使课程教学落到实处。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包括《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和《个人贷款》5门课程,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包括《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5门课程。根据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要求调整课程

结构,有针对性地调整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计划,面向职业岗位要求,将学生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分解,选择银行模块和证券模块进行课程选修。

3 加大课程建设和开发力度。第一,加快建设精品课程。依托自编教材,打造精品课程,实现课程教学课件全程上网,并建设配套的题库、案例库,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自测、复习。第二,积极开发金融与证券实验课程,与金融机构共同开发金融证券最新实务课程。由金融证券业一线高管授课,以讲座或课堂教学方式,讲授银行、证券、保险最新业务、金融产品设计与营销等实务与最新改革动向。

4 强化实践性教学,工学结合。为增加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重要的手段,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道路,让学生不但巩固理论课程,并且锻炼和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校内金融证券实训室等实训资源,安排学生进行证券、会计等课程的模拟操作,结合相应的金融市场等理论课程同步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让学生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等金融机构实习。与金融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关系,学生可到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充分了解掌握金融机构的总体运作与各部门职能,并锻炼自身实战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专业建设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群体优化、质量优良、创新精神强、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 完善引进人才的使用与管理机制。优先录用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完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坚持创新、精干、高效原则,建立促进师资资源合理配置和利于年轻骨干教师成长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实践能力强、治学严谨、作风优良、规模适宜、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到金融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进修学习,强化微观金融知识和夯实数理基础,积极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逐步改善教师学缘结构。创造条件为教师申报职称,优化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为教师去金融企业挂职创造条件,从而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拓宽教师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有责任感、踏实肯干、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建设兼职教师队伍。聘请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高管兼任金融与证券专业客座教授,聘请金融证券行业一线的业务能手如理财规划师、证券分析师等作为学院的兼职讲师,参与教学和实训。除遵循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思路,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外,为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地,着力建立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

(四)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

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与证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加强教材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道路,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设施的完善,建立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1 教材建设方面。根据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需要,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发一系列金融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教材。如《金融学基础》、《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证券实训教程》和《证券市场案例分析》等教材。

2 实训设施建设方面。与金融机构和有关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等合作建设校内金融与证券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引进国泰安虚拟交易所交易软件或世华财讯模拟交易软件,进行证券、外汇、期货等模拟操作。借助金融实验室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运用会议、培训等形式,扩大校企合作的领域,有利于学院开展实务培训等项目合作。

3 教学资料建设方面。订阅《金融时报》、《中国金融》、《中国证券报》和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投资与证券》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分析报告。从深圳国泰安信息公司或上海财汇资讯公司购买金融数据库,为教师开展科研和教研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五)教学管理改革

1 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教学方法,形成新型的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互动性的模式。改变“口授、黑板加简单电化教学”的教学手段,普及“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做、学、教”为一体,如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当前,尤其要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

2 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适应个性化、社会化的智能结合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四结合”考核体系,即学习习惯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考核与贡献、职业道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实际操作考核形式;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写调研报告形式;有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证券投资课程甚至可以把学生模拟投资的结果转化为考试成绩。即使有些课程采取闭卷考试,也要增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等也要构成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等等,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6

    为科学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实施方案,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课程考核要求,首先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考核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规律要求;二是考核的项目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三是要体现对学生能力考评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四是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评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改革方案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改革方案的“过程”考核项目及考评目标要求设置如下:

    1.1课堂考勤、提问和课外作业

    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课堂考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课堂提问分为课后布置、课前提问和课堂随时提问,但两种提问的目的和作用是不同的。课后布置、课前提问主要考核学生课后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课堂随时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随堂理解与掌握情况,督促学生集中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主要包括自主总结、计算应用和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总体把握、案例综合分析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证券市场调研

    证券市场调研为学生创造了走出校门了解证券市场的实践机会。为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老师为学生提供调研的单位。调研的问题要事先由各小组拟定,待老师审阅通过后,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要求由学生分组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

    1.3阶段测试和上机操作

    阶段测试的目的是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平时学习,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掌握情况。以抽签方式进行的上机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的实训项目内容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

    1.4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形式。要求由4-5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5-6周时间内以课外任务的方式完成一份综合性行业或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培养和考核学生的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与研究、创新与协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写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上述考核项目是证券投资学课程“过程”考核内容的构成部分,它与期末考试结合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培养与考评体系。在“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的能力培养与考评体系设计完成后,方案的实施对预期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实现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在方案实施前,首先向学生公布全部方案内容,让学生明确考核项目和具体考核要求,以及能力培养目标和考核项目的成绩分布。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方式。为达到小组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预期效果,首先,是小组作业的定题要科学,既要反映课程的授课进程和课程的特点要求,又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是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分工。为使小组作业在对学生能力考核方面更具可比性,指导教师要为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统一界定,在这个前提下,由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撰写提纲,再由组长对整个报告的提纲进行整理,提交小组作业的研究计划,经老师审阅通过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讨论交流和报告的分工撰写。在分析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参加小组作业的讨论,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的课外训练活动。小组报告会是小组作业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小组报告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展示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按要求制作PPT课件,按小组研究报告的顺序在课堂上进行规定时间内的口述。实践表明,学生对以小组报告会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极富成就感。

    2改革效果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学生不仅对课堂听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回答的积极性,对于在课堂上理解不深的内容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解决。改革的实施,由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和成绩的评定高度透明,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活,课堂上,不仅听课认真,学习效率提高,而且积极思维,主动发言。学习上只要有不明确的地方,学生就会及时找老师解决,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认为,为了完成老师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必须勤奋努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他们克服了以往的懒惰。课前提问、课堂小测验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小组作业和小组展示促使学生自主制定学习与研究计划,促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完成学习小组共同的计划任务,尤其是小组作业展示,要求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走上讲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小组作业成果进行讲解展示;课外的市场调研,要求学生依据调研任务,拟定调研提纲,设计调研问卷。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2.2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整个课程都是由教师个人演“独角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判断课程成功的标准是教案备得是否细致熟练、教师讲得是否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是否聚精会神。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促进了教师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启发进行思维,随时回答老师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3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外小组作业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或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的形式作为小组研究成果,教师在讲解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过程中,必须更多地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述,结合证券分析师的市场分析报告或公司分析报告进行市场分析或公司分析,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和要求。这必然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着提高。为了定量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收集了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同一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相关成绩数据,如表1所示。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后的班级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分布以及各成绩档次的百分率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得学生成绩分布趋于集中,班级平均成绩提高,成绩的优良率也显着提高,成绩分布更加合理。分析可见,改革前,学生成绩存在高低分差距悬殊的现象,显然是由于期末“一张卷”造成的。而课改后,该现象消除。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改的成绩及能力考核指标清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得以提升。

    2.4提高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

    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训练与考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了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科研相结合,学习、研究、实践相统一,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参与机会,为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符合。

    2.5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在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的学习小组中,提倡合作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团队、以合作为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为手段[4]、以应用为目的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现代社会所强调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这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篇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两大主体,也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合作关系,教学效果如何,受二者合作程度的影响,通过长期的合作,能够达到一种理想状态———默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而合作的前提是相互信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师生间信任度较弱,学生认为老师是为了完成教学课时期末考核他们,在教学中只是向他们灌输相应的知识,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地位凌驾于他们之上。他们缺少主体感觉,因此在教学中他们不愿主动回答问题,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缺乏创新思维,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印象也是自觉性低,积极性差,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难以提高,教师得不到应有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渐弱,这又恶化了教学气氛,学生的积极性更低,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二者相互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高、创新性强,势必加大教师的压力,“学高为师”,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自信地为人师。同时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业务能力强,必然对学生的要求高,学生也只有不断提高,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学中,教师一般理论知识相对过硬,实践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得多。案例教学基本是在已有的案例中进行选择,根据实事资料、学生能力自编案例的几乎没有,已有的案例大多时间较长,不能反映当前的证券市场状况,时效性较差,学生切身的感受也较差;大多数老师从事证券投资都是业余时间搞搞,限于时间、精力和资金的制约,经验并不丰富,涉及面较窄,对证券行情、上市公司公告等的解读也并不精通,在分析时也无法深入;模拟实训中,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性的培训,全靠自我摸索,对模拟交易软件、行情分析系统等不熟悉,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自身实践业务知识的薄弱,造成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三、实践教学的方式多样性不足

    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带给同学不同的感受,使同学对证券投资有不同的认识,对教师也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没有系统的证券投资模拟软件和行情分析系统,无法组织模拟炒股大赛,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丧失了一个锻炼和检验投资能力的机会;由于证券投资学是专业选修课,院校没有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外的实践依靠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社会关系,由于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实地参观证券公司并不是每个班级每年都参加,也没有机会邀请实务界人士到校内做专题讲座;网络课堂平台由于对现代信息技术不精通,建设的也不完善,未能起到课外教学辅助作用。

    四、基于协同论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

    (一)观念的协同———教师与学生的协同

    在协同作用中,观念的协同占据战略性的地位,自组织的协同首先应是观念上的一致。实践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获得各项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二者内在统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观念上的统一,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教与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非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1.通过交流改变学生与老师的对抗心理,扭转教师强势的错觉,教师与学生目标一致、地位平等,只是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业务知识优势一方,传统的单向传授让学生产生了错觉;2.显化教师以生为荣、教学相长的观点,明确地向学生表达“桃李满天下”是每位教师的终极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众所周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3.树立教师教书育人的形象,形成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学记》中说过:“亲其师而信其道。”课程考核只是一种形式,教学的根本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业务知识,更可贵的是学习方法、处事态度。一位教师可能同一个班级要带几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带同一班级几门课程,比如教授基础课、专业课,带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等,教学中如果教师关爱学生、学生敬重老师,在长期的合作中,彼此更容易形成默契,达成共识,也有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传递。

    (二)过程的协同———教与学的协同

    教与学是实践教学过程的两大环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教与学的协同。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校尽力提供教师到证券公司等相关单位实践、交流、学习的机会,邀请证券公司或模拟软件公司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大对教师教学的激励,教师也应在授课之余增加对教学的精力投入,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收集资料、精选案例、提供课外阅读、对实时行情跟踪分析,对模拟交易软件应用熟练等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教师只有投入大量精力,对教学内容高度熟悉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灵活掌控、合理组织,使得案例和课外阅读既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代表性又趣味盎然,教学内容既不超越学生的能力又具有挑战,实践教学过程既活跃生动又不失控,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和指导作用。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第一,要建立“学生本位论”。理论知识的传授中可以以教为主,但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感兴趣的教学案例、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让教学过程和教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无论是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程论文还是模拟交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教师只做裁判员和教练员,通过建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需求方,教师是服务商,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第二,改变考核方式。传统以试卷来考核的方式无法激励学生创新性思考。大部分的学生在考试前几周突击性的复习,即使平时不用功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关注结果也注重过程,因此,实践教学方面的考核方式要体现出实践教学的效果。考核可以实行平时各个环节量与质结合的原则。比如,案例教学中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答案的思考性体现;课程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论文的创新性;模拟实训中,交易对象的品种和数量,实训报告撰写的独立性和结论的逻辑性等等。

篇8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现状

1.缺少适合的教材

市面上,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相关教材品种众多,然而大多数教材要么理论性过强、达不到实用性的要求,要么光注重操作性、理论内容过于简单,能满足培养本科人才要求又切实考虑实践性的教材较好。另外,由于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商业银行在业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上不断推陈出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实的发展变化。

2.实践教学缺乏相应设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很多银行业务,如存贷款、结算业务、外汇交易、证券投资等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若学生能亲身实践操作,将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虽然近年来很多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建设了模拟银行实验室,但真正使用起来用于教学的院校少之又少。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实训软件在仿真上做得不完善,有些只支持柜面业务,有些只注重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实训软件的不完善使这门课程未能达到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目前,很多院校尤其是独立院校中教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师主要是刚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科研基础和实践积累。另外,一些老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真正从事过银行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加上银行业务复杂繁多、变化日新月异,导致该门课程缺乏能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教师。

4.考核形式单一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践

现行的学生课程成绩一般都由期末试卷分(70%)+平时成绩(30%)构成,期末考试由于形式所限,内容更偏重理论部分,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依赖考前突击,平时上课心不在焉,课后疏于思考,不注重实践内容的学习。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实践部门的用人需要。

二、推进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1.广泛选取教学材料,大胆整合课程的理论体系

学校要尽量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如二十一世纪、“十一五”规划等本科教材,以保证教材质量。另外,学校可适当选取各大银行编写的产品手册、培训资料、网站上的业务介绍等作为教学资料的补充。这样,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能很好地了解实际业务。此外,学校应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经营理论与实践,大胆取舍,勇于创新,整合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弥补过去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如银行理财业务等,同时可适当删减与其他课程重复的章节如证券投资等。

2.多种方式推进模拟实践教学

模拟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直接的办法。模拟教学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实训软件,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在适当的章节引入相应的实践内容。目前的银行实训软件大部分针对的是柜面业务,所以柜面业务的讲解,如存取款的操作、同城票据结算等都可以放在模拟实训室进行,一边讲解概念一边进行实操,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实操能力。其他一些业务,如零售业务中的银行理财、贷款业务中的贷前调查等,目前没有合适的实训平台,所以这些章节需要依靠教师引入实践内容。例如,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学校可要求学生选择2~3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期限、投向、收益等方面的比对,学习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同时可利用网上银行展示理财产品的购买。贷前业务的实践内容,学校可以给学生企业的背景资料,模拟保理、保兑仓等业务情景,要求他们撰写贷前尽职调查报告。

3.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目前,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师基本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讲师职称,专业基础都比较好。学校可多开展授课大赛、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技能。在提升业务经验方面,学校一是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定期选派教师到合作银行进行业务实践;三是聘请银行不同部门的职员做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师,让他们把工作经验带到实践教学环节。

4.考核方式改革

学校要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提升平时考核的比重。学校具体可按考核内容分成理论部分及实务两部分,理论部分采取笔试考核,实践部分依据平时实践成绩进行考核。例如,实施模拟实践教学后,实验教学课时占其总课时30%~40%,甚至高达50%,相应的平时实践成绩要占到总成绩的50%,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50%。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使学生平时努力学习和积极实践。

作者:杨洋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颖.独立学院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篇9

关键词:“十二五”;高等教育改革;教学研究;证券投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31-02

当年做学生现在当老师的笔者,深切感受到高等教育中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满堂灌、“填鸭”式的错误教学方式,至今仍然相当普遍,尽管教学改革的口号已经在全国喊了多年。反观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香港,现在依然在搞教育改革,香港的课程改革建议通过四个关键项目(德育及公民教育、从阅读中学习、专题研习、运用自寻科技进行互动学习等)促进学生学习,鼓励发展校本课程[1]。正如2011年4月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所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专科教育,都属于高等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谈到“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时,在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中要求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增强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和参与性[2]。

笔者乃公办高校统招毕业,在社会工作多年之后,再执教于民办高职院校。一直觉得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现状非常尴尬,总结为“公办院校学生想学,老师没心教;民办院校老师想教,学生没心学”颇为经典到位。所以,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要创新改革,本科研究生层级的教育更需要创新改革。

一、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前提准备,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材。而正如教育部高教司财经政法处的武世兴指出,目前高等财经教育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教材重复建设严重。在某些高校,多媒体教学变成教材搬家[3]。由于中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停滞不前,或出版书籍的数量,是教师等事业单位职员晋升与工资挂钩的职称之必备条件,导致市面上教材版本泛滥,反过来又让从事教学的老师们自己在选择教材的时候眼花缭乱。更有甚者很多院校和老师以自编教材为业绩,做面子工程,实质是粗制滥造、低水平抄袭的“山寨教材”。

笔者认为,若想达到教学目标,第一,不容轻视课堂教材版本的选择,不选更不要自编“山寨教材”,否则误人子弟。第二,涉及从业资格证等考证相关的重要课程,尽量选择考证官方的指定教材。第三,同一课程不同专业,也要选择不同的教材版本,切勿“一刀切”。比如会计专业的《证券投资》课应选用入门基本级版本的教材,投资理财专业则选择知识结构更专业更深入的教材版本。第四,尽量选用紧跟时代的教材,或者畅销的教材。

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教育应该尽可能的理论与实际实操相结合,这个应该不仅仅只是高职教育的要求,也应当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要求。本科研究生教学应该侧重理论教学,高职类专科类教育才侧重实践应用教学,纯属无稽之谈。尤其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还是纸上谈兵的照本宣科,那不如让学生自学看书来的更有效率。比如《证券投资》课程,如果院校有硬件条件的话,完全应该在前期学习完基础的证券理论知识之后,直接到电脑实训室进行股票实战教学或模拟教学。

在教学上,教师还可以创新一些教育方法。比如,采用一些使用方便的制作课件的软件,自行制作课件。如采用Articulate,Captivate、Udutu、VoiceThread、Brain等软件利用文字、动画、音乐、语音配音、模拟练习、自测等功能,制作互动有趣的学习课件。甚至采用这些整合式的软件制作的互动课件,能够下载到手机,实现我们讲的移动学习,即M-Learning[4]。

最后,在课堂教学完毕后,教师要采取倒逼法,设法把作业消灭在快乐的课堂里。为什么非要留作业,尤其在大学?有些教师纯粹是为了留作业而留作业,觉得一堂课上完了,如果不布置点作业,就少了点儿什么[5]。以《证券投资》课教学为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再布置纯理论纯概念类的作业毫无意义,反而是加重学生负担,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队伍改革

教师实践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教学智慧是教师实践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教师实践知识还可以通过教学风格、格言、教学想像、教学互动等方式表现出来[6]。

应该不仅是高职类专科类老师,所有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都应当具备基本的实践知识。以《证券投资》课教学为例,担当课程教学的老师最好是教学过程中都一直在炒股,而最基本的要求是曾经炒过股票,且距离教学的年数不是太长。知识是不断更新和淘汰的,实践知识也需要更新才能符合教学的要求。不然,该老师不具备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条件。

四、学生考核方式改革

单纯以死记硬背的理论考核,以期末考试试卷分数来考核学生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肯定是淘汰过时的传统方法,尤其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比如《证券投资》课。在加入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上课出勤情况的考核之后,很多教师在很多教学研究论文中提出用股票实战或模拟炒股的最终成绩,来作为该类课程的最终成绩。笔者觉得,这个考核方式比传统试卷方法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未必科学。首先考试时间必须是股票开盘交易的那个时间段,这种考核办法不便于真正落实,尤其在考试班级较多的情况下。再者,股票证券行情是随机性的,不能简单的以股票交易盈利状况,来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就好比证券理论学得好,未必能炒股赚钱一样的道理。因此笔者考虑,不妨使用理论考试结合证券炒股软件功能的熟练程度来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而只把股票交易盈利水平作为一个参考。

香港理工大学的黄德辉主任认为,判断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是否合格应有三项标准,分别是令学生满意、令用人单位满意、令领导满意。这三项是一票否决制,这其中一项不合格,就说明这名教师不合格[7]。这个标准,也适用于同属高等教育范畴、从事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是随个人教学经验不断提高的,扭转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你我每一位老师有意识的、努力的去改变才能慢慢做到的。我们不必过度强调大学教师要担当起“社会楷模”的角色,仅单纯的从教师是一份拿薪水的职业来看,做好教学工作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衷心期望同样奋斗在课堂一线岗位的所有高等院校教师能有所启发,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子建.香港课程与学校改革对学校领导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2:43-45.

[2]鲁昕.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努力开创职业教育科研新局面——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现代教育,2011:7-9.

[3]武世兴.抓住机遇走内涵发展道路推动高等财经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1:23-25.

[4]张伟远.创建第三代网络教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28-31.

[5]赵徽,荆秀红.解决高效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97.

[6]杨鑫,霍秉坤.解析“教师实践知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29-35.

篇10

1.1考试设计理念的变革

以往我们的考试过分重视对“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使得教师教学形成了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考试设计忠实于课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本主义、教科书主义的倾向.对教学的评价更多侧重对传授和接受知识的效果评价.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应该把期末考试的功能定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把改革的指导方针定为“能力考核为主,理论够用为度”,考试目的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实践与思维意识的培育,使考试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本,以学会、学懂、会用、巩固为目的,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1.2考试内容的变革

(1)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课程考试改革经常都是弱化笔试部分考核.通过何种方式来核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考试科目的改革细分成几类,从试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的覆盖面、重难点是否突出等角度制定相应的考试试题质量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多层次的评定方式.课程考核可以由多种考试形式按比例构成,包括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实习考核、口试等.

(2)强调考试试题的情境性和应用性.现在的考试方式忽视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应加强考试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考试不仅要重视学生最终的成绩,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建立考试结果分析体系,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让考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4)强调加强考务管理工作.健全课程大纲建设,加强各类考试试题库的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科目的题库建设,逐步实行教考分离,突出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实施方案探讨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省内其他几所有财经类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黑龙江财经学院的办学特色,将考试改革方式优化为以下五大类型:

2.1平时全程考核加期末随堂答题或随堂测验

这类科目强调平时全程考核的成绩认定,不以一次考试判断学生的所有学习情况,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以“金融英语”这门课为例,将课程考核方案改革如下:

(1)课堂纪律考勤(10%).

(2)课堂参与程度(30%).考核办法为:一是组织几次两人组的小组情景对话,要求达脱稿并能流畅表达,此口语训练占10%;二是根据其上课学习状态给予其平时表现分,此分数也占10%;三是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次课前的五分钟的英语报告,此报告也可以采取编排英语情景剧(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工商企业的业务开展为内容)的多人员的形式进行.

(3)平时测验考核(30%).考核主要方法为:对商务专有名词进行听写,一共进行四次听写,每次听写占10分,最后取其中较高的三次分数加到一起即为平时测验分数.

(4)口语考试(10%).考核主要方法为: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口语测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来进行打分.

(5)平时作业(20%).这种考核方式突出“内容综合化,结果全程化”,把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考核内容.像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金融职业礼仪这类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课程可以尝试使用此类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程设置不同的参与模块,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这种方式难点在于对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的掌控,这样才能对所有的学生有一个区分度.

2.2平时成绩加期末写相关专业论文或报告

这种考试方式核心在于论文分值的给定,这里以“投资银行学”、“金融监管学”两门专业选修课为例,把论文进行分解,每部分给出相应的分数,在论文分数给定方面细化为:①题目自拟(5分)②报告概述(10分)③正文内容及结构(60分):a内容包括:问题提出(5分)、分析过程(20分)、建议或办法(15分);b结构包括:标题设计(5分)段落设计(10分);字号与标点使用(5分).④参考资料(3~5个,近两年的资料)(10分)⑤字数:2000~2300字左右(10分)⑥结论(5分).还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演化成相关的形式,比如农村金融学、房地产金融学、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金融理财等课程,就可以让学生利用五一、十一假期作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期末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撰写调查报告、理财规划书,锻炼学生数据的分析、整理、提炼能力,也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种考核方式的重点就在于一定要明确给分的细则,否则会给学生留下老师完全凭借个人喜好评判的印象.

2.3平时成绩加期末试卷考核

这种方式和传统考试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内容上有很大不同.这类课程改革侧重出题方式变化,减少名词、简答这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案例分析、论述这些考核学生分析能力的内容.以“财政学”为例,试卷70%的分值侧重于考核所得税的计算、关于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欧债问题的分析等内容.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这种考核方式适合理论性强的课程,如果在这类课程上还是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变化不一定适合.但是在具体内容上还是可以根据课程本身性质多增加一些和现实联系的问题,加大理论的应用性,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平时成绩加小组讨论

这种方式适合内容本身和现实联系紧密,操作性强而授课学生人数少、学生比较活跃的课程.以“期货学”这门课为例,考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组讨论发言,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然后选择一种期货品种(黄金、豆粕、铜、铝、股指等).对该期货品种进行讨论,分析其近期的基本面情况,结合基本面的情况,预测未来走势.整个内容形成文字材料并做成PPT,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演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情况和最后的文字材料及PPT制作情况综合给出成绩.另一部分是在期末的时候进行答辩,准备30个左右的问题.将问题分为基础内容(课程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现实分析部分(根据基础知识联系现实问题分析),让学生在两类问题中各抽出一个进行回答,教师也会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深入发问,最后根据整个答辩状况给出分数.结合两部分的表现和平时成绩给出最后的总分数.

2.5平时成绩加校外实训加期末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