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23:4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线路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线路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电子线路课程; 传道授业; 关心学生; 为人师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21-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越来越普遍,电子线路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越来越重要。然而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电子线路课程枯燥乏味,并视之为“天书”。为了应付考试,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模仿式方法学习,无法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电子线路技术的要求。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电子线路的规律?在不断探索、寻找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三个问题:①传道授业,我会什么?②关爱学生,我做什么?③为人师表,我凭什么?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对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我发现只要能把这三个问题带到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的与“三问”结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对电子线路课程的认识会发生本质的转变。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这三个问题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一、传道授业,我会什么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师要有精湛的业务修养。古人云:“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如今这“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一桶”随时不断更新的“水”、流动的“水”,否则就会落伍。

首先,教师要会让学生对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的绪论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电子线路的知识并不是深奥摸不着边际的,而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如,每家每户用的变音门铃就是利用多谐振荡器的原理制成的;话筒是利用放大器的放大原理制成的等等。很多老师不重视绪论的重要性,在介绍的时候一带而过,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导致学生在学的时候就觉得像是雾里看花,感觉不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其次,教师要会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强塞给学生。经常可以听到老师抱怨学生不会还不听、不明白还不问的事情,其实学生不听是因为听不懂,不问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问、问什么。例如在讲解晶体二极管时,我先把各种类型的晶体二极管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介绍各种二极管的用途,引出二极管的共性:单向导电性,然后再具体分析单向导电性的内容,这样学生先对二极管有感性认识,再由各种用途得知其单向导电性,那在学习其性质时,循序渐进,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原理的电子产品不断出现,我们只有主动学习,使自己处在信息的前端,才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妙趣横生。此外,教师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步。

二、关心学生,我做什么

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应该是纯洁的,无私的,高尚的。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总会遇到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曾经惩罚过他们、甚至放弃过他们,可是这些都无济于事,学生依旧不理不睬,我行我素,我跟学生之间就像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通过不断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学生只是表面上的玩世不恭,其实内心都是很脆弱的,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热爱和表扬。我试着用心去跟他们交流,接触多了发现他们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表扬的,慢慢的学生对我也敞开了心扉,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困难,在学习上,学生有不会的问题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闷在心里,而是会向我请教,直到理解。

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是要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会挖掘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发展他们、提高他们。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三、为人师表,我凭什么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要有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多元思想的碰撞,尤其是职业中专的学生,社会经验较足,很会察言观色,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在知行统一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篇2

关键词:电子线路 项目化教学 立体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N7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40-01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侧重其实践性与应用性。

《电子线路》项目化教学是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注重实践,将完成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整合成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并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描述,设计任务单,要求学生从咨询、决策、实施、评估等四个方面开放式学习,梳理任务中O计的理论知识,突出制造工艺要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熟悉各种典型的单元电路,能够掌握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和参数,并能够结合电路图及设计要求,具有独立完成电子元件的选型、测试、安装、调试、排故等职业技能。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项目化课改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整体设计中项目的设定。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注重实践,将完成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整合成工作任务。每一个项目应该能把知识与技能串联起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来自企业生产或人们生活的实践,选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能够反映企业的先进技术。每一个项目均要求学生从咨询、决策、实施、评估四个方面采取开放式学习,梳理理论知识,突出制造工艺要领和操作技能培养,熟悉典型电路,能够独立完成电子元件的选型、测试、安装、调试、排故等基本操作。其二是完善其考核评价机制。全程进行过程考核,按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职业团队合作五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融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在抢答、表述、5S管理、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上都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三是教学过程应用立体式教学模式学习。图书、视频与面包板套件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巧妙融合,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图书是指以教材为主,融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视频是指实践教学视频,手把手教你如何检测元件、组装、调试电路。面包板套件是指面包板、项目所列电子元器件。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条件

“项目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的条件有两个方面:一是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实训基地指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学校重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多媒体、录像视频等技术支持。实训设备包括面包板、线路板、与项目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套件等。二是软件设施方面,具有基于Multisim2001等电路仿真软件、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及技能型“双师”教师队伍。学院图书馆内的电子和纸质版的资料丰富,CNKI(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资料全面;学院与多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可第一时间获得企业的相关信息。

三、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线路》项目化教学改革主要体现“整体化”教学改革理念:其一是课前精心预设,包括优化的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整体设计是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按照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进程表设计等几方面展开,确定实施整体性改革方案。优化的单元设计是制作声控闪光电路等5个典型项目的单元方案,过程实施课件、点评课件、理论讲解课件等。其二是课中精彩生成,指具体的实施方案,即结合电子产品职业岗位需求,融入职业行业标准,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信息页、工作页;并结合单元方案,细化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内容。教学中应用动画、图片、视频、影像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边学边做,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其三是课后巧妙延伸,包括学生作品、评价资料及实施总结。学生作品指学生实践环节中八路锁存器等典型项目的实物展示,并且成果中体现教师的评价、评语及学生的实践体会。评价资料是实施过程考核制度,制定项目完成情况考核评分评价表,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记录表,能力测评表等。实施总结包括学生实践阶段性总结及教师项目化课改总结。教师项目化课改总结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的排故方法等方面总结。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微波电路;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56—02

1 课程特点

微波电子线路课程是一门研究在微波频段工作的电子器件及其电路组成的专业基础课。微波电子线路一般泛指构成微波系统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元器件与电路结构,也称为微波有源电路。随着微波半导体材料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发展,先后出现半导体二极管、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PIN二极管和变容管等微波半导体器件,并在微波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这种以半导体为核心组成的微波电子线路称为微波固态电路。在微波半导体器件发展的同时,又研制出微波混合集成电路(MIC)和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同时,低噪声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微波集成电路发展迅速,中功率微波发射机实现固态化,但是大功率微波振荡和放大必须依靠微波电真空器件,比如行波管、速调管、磁控管等。这些微波器件在雷达、通信、导航、卫星地面站等得到广泛应用。

微波电子线路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应用广泛、技术难度高、内容更新较快的特点,这要求微波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以适应微波频段电子装备教学和工作的需要。

该课程的学习可以采用微波技术的分析方法,从电磁场的角度去分析,但是比较复杂;也可以等效成电路去分析,这是习惯的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做一些等效和近似在工程上是允许的,是不影响本质的。学习过程中强调物理概念原理分析、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最新技术发展在课程中的体现。教学方法体现启发性,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该课程教学时间为30大纲学时。依据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授课方式上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上突出岗位任职所需的基础理论,借助实际微波器件的应用介绍,分析微波电子器件和微波设备的发展前景。通过边讲解边实践的方式,加深学员的理解。

具体进度:为了方便学习和知识的交流,首先对微波传输线理论和其他微波无源元器件组成微波无源电路进行回顾复习;对微波无源器件及等效电路,简要介绍一下微波电抗元件、连接元件、终接元件、衰减器和移相器、阻抗匹配器和变换器以及定向耦合器、微波滤波器谐振器、微波铁氧体等的特点和运用。

对微波有源器件分4个模块进行学习。

第一个模块的内容是微波频率变换器(混频器),主要介绍频谱搬移的原因、原理及工作过程。采用数学的方法对频率变换的原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实际的频率变换电路进行讲解。进而介绍微波混频器件即微波二极管工作原理,重点分析微波混频器的特性和主要技术指标,介绍各种微波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最后讨论微波混频器的镜像回收。

第二个模块内容是微波晶体管放大器,主要介绍微波晶体管低噪声放大器。与低频放大器相比,微波放大器是采用S参量作为分析和设计放大器的主要网络参数,说明S参数(分布参数)与集总参数的区别、微波双极型晶体管低噪声放大器和微波场效应管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方法、使用特点与应用场合,讨论以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器为主。

第三个模块内容是微波控制器件与微波控制电路。微波控制器件是组成微波控制电路的重要部件,主要讲述微波控制电路及其应用,包括微波开关、数字移相器、电调衰减器、微波调制器及限幅器等。微波控制元件有微波半导体器件和微波铁氧体器件,重点内容是微波PIN二极管的原理及其组成。

最后一个模块内容是微波电真空器件。尽管近年来微波半导体器件得到迅速发展,微波电真空器件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主要介绍三大电真空器件即磁控管、速调管、行波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3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要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基于任职教育学员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力求避免单纯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讨论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能训练等合理结合,把教学过程分为课题引入、设疑激学、讲练结合、精选例题、总结巩固等环节进行教学实践。课题引入阶段尽量由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即在介绍一些重要章节前,列举一个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设计,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等学员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产生诸多疑问时再进行内容讲解。而有实验条件的内容要争取进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即将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合理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实验、实训中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主要用于介绍微波电路工作原理后,由学员对电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进行测试;讲练结合则是由学员根据微波电路的功能对电路进行测试后,由教师和学员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样,将教学过程放在实验、实训中,有利于学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过渡,在边学边练中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员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员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考核方式设计

该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最终目标,考核方式采用对教学全过程综合评估,具体考核环节包括4个环节:课堂表现、实验成绩、创新能力和课程结束考试。在4个方面进行加权,综合评估后得出学习成绩。

1)课堂表现:根据学员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员功能的积极性、互动性、课堂回答问题的质量等。重点考查学员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情况。

2)实验成绩:实验环节的定位在于使学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增强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学员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根据实验科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创新能力:由于微波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创新能力通过学员的小制作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等情况来评估。考核重点在于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

4)课程结束考试:课程结束考试主要考查对微波器件、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

5 教学效果分析

微波电子线路课程已经在雷达、通信等专业的多个教学班进行讲授,从教学效果来看,学员对微波电子线路的有关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顺利地从集总参数的低频电子线路跨入分布参数的微波器件和微波电子线路的分析运用,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的课易放难收,学员在讨论中思维纵横捭阖,天马行空,致使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学员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又不够牢。但总的说来,收获总是多于问题。该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培养了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多元化思维,学员的成长与进步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懂专业 精技能 高素质 双师

一、问题的提出

无线电装接调试工(中级)是技工类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考证类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使用测试仪器调试无线通信、传输设备,广播视听设备和电子仪器、仪表,核心内容是以电路板为基础的调试操作,常用的备调电路板有稳压电源、场扫描电路、功率放大器、数字频率计、可编程控制定时报警器、交流电压平均值电路等等。在长期的无线电装接调试工课程讲授中,我们发现当前无线电装接调试工(中级)考核教材与其他学科专业教材一样,注重专业知识的完整性,教学内容按照由点到线的路径展开,比较适合“由易到难”式的教学特点。比如,在电子线路单元讲授中,如果按照元件一半导体知识一模拟电子线路这样的传统方式展开教学,必然在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应用上凸显不足,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有效激发起来;同时,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面对课堂教学中没有接触到的操作问题势必会手忙脚乱、无法胜任岗位工作。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化知识间的联系,在综合运用中学习知识,在具体项目中强化技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无线电装接调试等基本知识,同时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Skills,简称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已成为欧洲在学士和硕士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是最早使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是按照单元进行划分的,教材的知识领域按照主题与时间被分解为各自独立但又可以连接为一体的单元,这些单元可以通过学分来进行检测。这些教学单元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可以是讲座、练习或者实习等;在教学序列中,每个模块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学完,也可以在多个学期内学完,学生学完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并且,这些学习单元的划分是以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岗位需要为基本参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能力和今后将从事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模块来进行学习。

模块化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它根据岗位技能需要,揉合了各个知识点与职业技能形成的各种令业模块,加强了实践环节与技能养成环节的连贯性与递进性,不但有利于“教、学、做”的有机组合,更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主导思想。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被抛弃,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到彰显,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单一主持人,而是成为学生课堂个性化学习的指引者与启迪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批判意识得到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激发。

三、无线电装接调试工考核(中级)培养方案及考核内容

针对无锡市无线电装接调试工职业能力与培训要求,我们课程组邀请无锡市相关行业专家与兄弟学校领导组建校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无线电装接调试工考核(中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以无锡市和长三角地区人才需要为目标,以电子产品制造、检测、维护为人才培养培训着力点,以良好的职业技能、优秀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为主线,以课程环节+职业技能为突破口,精心打造一批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售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无锡市无线电装接调试工考核(中级)包括稳压电源、场扫描电路、OTL电路、交流平均值转换电路、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可编程定时器、数字频率计以及三位半A/D转换器等电路安装调试。通过对电路安装调试达到将理论和实际的糅合和结合,训练学生的技能。以稳压电源为例,考核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项。

(1)装前检查。根据图纸核对所用元件规格、型号、数量。

(2)所用元件测试。用万用表对电阻、电容器、二极管和晶体管等进行检测和筛选、焊点光滑无虚焊和漏焊。

(3)按图安装。线路板上元件排列整齐、装配外形美观、线路板清洁。

(4)主要调试项目:①调试空载输出电压变12V±0.2V。②测试电压调整率。③测试电流调整率。④测试输出纹波电压。⑤仪器使用正确,读数准确。

四、模块化教学在无线电装接调试工(中级)考核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为了体现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时间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原先跨度为一学期的课程压缩在半学期内完成,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训,让学生学一门专一门。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目标重新编排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以教学模块为抓手,将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元器件选择与检测、电视技术等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链接。

电子线路识别与应用模块,该模块课程主要集中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包括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高频电子实训室,在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进行电子线路分析、简单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二极管收音机的按照等教学任务,通过校内实训,能够培养起学生对于电子线路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有初步的认识。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主要有无锡柯达家电维修中心、无锡盛达电子仪器发展有限公司等两家,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由企业的设计师与技术主管负责,课堂以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主要训练电子元器件识别、电路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等仪器功能检测与维修等。

电子产品装配与测试模块,在这教学模块中,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交叉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进行手工组装、SMT回流焊、AOI光学检测等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主要包括浸焊、波峰焊、针床检测等。这一教学模块对于任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既能课堂是老师,又要车间是师傅;同时,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工作时间与校内实训基地教学时间的不一致性,需要对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电子产品维修模块,在该教学模块中,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电子工艺实训室、电子产品调试工中级实训室、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实训室、SMT模拟实训车间,主要教学工作包括晶体收音机的检测与维修、全自动洗衣机的检测与维修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进行收音机视频、射频信号通路的检测与故障排除等教学,该模块主要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为主。

实训模块,这一模块的教学核心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强化训练,课程主要集中于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师生在这一模块中的地位发生了转换,学生“担负”起课堂的“主角”,而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则在这一模块中充当“配角”,课堂主要由学生就具体项目操作组成,教师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不正确的地方进行个别指导。

下面以无线电装接调试工(中级)课程中“OTL功放电路”章节为例,详细阐述四大模块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基础理论模块中,主要讲授OTL电路作用,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各元器件具体作用等,这一模块是掌握OTL电路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技能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该模块理论知识比较多,“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因此教师在集中讲授的同时贯穿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新领域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基本技能模块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板识别、数字万用表识别、稳压电源识别、电子电压表的读数、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测试、示波器的使用等。在该模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占据了课堂的主体,教师按照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每个小组就单一任务在组内进行具体的分工合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操作,教师对于各小组学生的具体操作结果进行现场点评。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专业技能得到了初步锻炼。

在专业技能模块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技术在电气控制方面的应用,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简单电路分析等。在该环节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模式主要以实训为主,课间结合参观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会向学生介绍新技术在电气控制方面的具体应用,也会邀请一些企业专家给学生开设新技术在电气控制方面应用的讲座;通过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于考级中各操作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对于学好本课程的信心。

在相关技能模块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本专业内不常接触的及相关专业的技能知识的讲授。在该模块的教学中,主讲教师需要知识面更为宽广,能够关注一些比较前沿的领域,比如在展示OTL电路通电后数字万用表的显示情况,教师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究竟的愿望,在同学们好奇心的驱散下开始讲授电路组成方框图,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归纳小结板书OTL功方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调试步骤。

五、模块化教学实施效果

(1)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改变了以往“条块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整合了相关知识点,加速了专任教师的知识更新进程,融入了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互动,将《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电视技术》等课程中的共同部分用模块进行贯穿,并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实施。

(2)加速了教材建设与课程考试改革,模块化教学被引进课堂后,改变了以往课程讲授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及项目实施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推进了教材建设,促使教师将案例教学与教材建设相结合。模块化教学重视过程考核,淡化了考试结果,鼓励学生在不同阶段有出色表现,考试形式按照教学场景的不同而分别设置,凸显了实际操作,强化了“过程控制”概念,弱化了考试结果,笔试、口试、答辩、小组合作等均可以作为考试形式,学生的最终成绩是平时成绩、小组合作成绩、各模块成绩、答辩成绩总和。

(3)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各模块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具体项目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一个教学任务中串联起不同的知识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而实用,缩小学生与实际项目的距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技能,提升了专业技能,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课堂改革的目标。

结语:当前,培养和造就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部门的高度重视,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模块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但节省了教学成本,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师的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技能鉴定合格率,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使每个学生的个人爱好、能力素质、学习兴趣、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都得到培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开辟了一条从课堂走向实践的途径,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铺设了通道。

无线电装接调试工(中级)考核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从理论讲解到实践操作,从焊接到调试、维修,均需要学生与教师紧密配合。模块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其自身自然会涉及教材、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场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与不断完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也必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加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日]青木昌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4)

[2]牟志臣,模块化教学的利与弊[J],现代阅读,2012(4):13—14

[3]范顺治,无线电调试工(中级)培训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1(32):208

[4]俞成,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实训与考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篇5

关键词:仿真; 实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23-002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给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接受。虚拟仿真实训室采用软硬件结合、功能模块重组配置的方式是增加教学平台适用性和实验技术可扩展性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虚拟仿真实训室强大的网络功能有助于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实训课程远程教育的发展。作为一项未来普及化近几年在国内新兴的技术,研究构建适合虚拟仿真技术特点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与经验,以《电子线路》课程为例,从学时安排、教学流程、课题整合三方面探索总结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后实践教学模式的变化。

一、教学学时的重新分配

1.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具有严密有序的教学程序

其课时分配参考表如下:(《电子线路》陈其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2版)

内容 理论 实验 机动 总计

课时数 138 34 14 186

从表中观察,理论与实践结合明显失衡,课程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偏重于知识内在的逻辑系统,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熟练的技能。

2.《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规定,探索构建以为能力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课改提出后,学校电子专业中专班采用《新编电子技术项目教程》(李传珊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教材,其课时参考表如下:

内容 理论 实践 机动 总计

课时数 92 86 4 182

从表中可看出,课程中实践与理论设制平分秋色,突出能力为本位,体现实践主线,通过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实现理实一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能力。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电子实训室严重不足,以及实践操作中会出现难以预测的故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难以按质按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3.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基于以上观点,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在电子专业课程中得以充分应用,虚拟仿真实训融入课程的各个项目和小节,难以分割。其课时如下:(参考《电子技术仿真与实训》赵玉菊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

内容 仿真实践与理论 机动 总计

课时数 100 10 110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标准分别是时间标准和效率标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设计、仿真,大大地缩短了学时,有效地体现了以上两个标准。

二、教学流程的重新设计

1.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落后、方法单一,常常采用的都是“三步法”,一是集中上课,二是教师示范,三是学生模仿制作

学生非常机械地焊接、插件、调试,能认知一些元器件,掌握一些焊接技能,但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同时也导致学生认为电子工艺实习太容易或者太枯燥乏味,因此对实习兴趣索然。而且由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差异和实践场地时间的限制,遇到电路调试或故障,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动脑思考,所以实践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针对现实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引入新鲜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地重新规划教学流程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流程,势必要求制定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排序要坚决遵循工作过程,要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要符合人的认知心理顺序。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有关知识,虚拟仿真技术可建立以下两个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模式(先做1~2次实物实验,学生有了形象体验后再做虚拟实验)和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先进行虚拟实验再做实物实验)。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型课程的模式,摒弃了先前那种在固定线路板上跟着老师做的呆板形式,采用“虚实结合式”教学流程,按“认识实物虚拟仿真实验总结现象学习理论实物制作调制电路评价反馈”组织课堂活动。仅以《简单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检测》为例,笔者先让学生观察二极管实物,认识二极管。设计仿真实验《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根据现象学生自己就能总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设计仿真实验《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硅二极管稳压电路》,让学生对比虚拟示波器输入输出波形总结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作用,并设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观察结果,使抽象的理论变得一目了然。当原理都条理清晰,再焊接制作简单的直流稳压电源,就显得很简单了。

众所周知,心理学赤瑞特拉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之时,其效果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不同感官进行刺激,所达到的记忆效果不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训练分步进行,先接触简单的任务,然后是复杂的任务,直到形成合适的行为系统。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基于仿真技术的课程整合

1.整合的必要性

传统的实物实训存在严重的实训工位不足、实训教师不足、实训器材不足等现象。在实习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现在提倡的低碳环保有一定的偏差。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易损坏仪器仪表等器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仪器设备磨损厉害老化严重,常常跟不上课程的更新。实物器件离散性大,参数易受温度影响造成误差。鉴于上述种种现象,电子专业课在迫切地呼唤仿真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2.整合的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虚拟技术的整合实际上就是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把虚拟仿真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知工具、激励工具与教学环境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6】整合要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本,以虚拟仿真技术克服学生认知困难为目标,要以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本,以运用虚拟仿真实现教学整体优化为目标,要以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本,以运用多种沟通机制促进教学活动改革与发展为目标。要达到以上目标,首先学校要提供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以及相应的软件资源。再次教师要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水平,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虚拟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学习相关软件,并充分利用可共享的资源,开发创作将课程学习内容和虚拟仿真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仿真技术不再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成为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达到和谐统一。

3.整合的意义

整合丰富了课程资源,促进了教材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将学习者带入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中,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学生亲自操作,在主动参与学习中获得体验,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尊重和支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选择,并对学习结果及时给予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智能水平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整合促使教师信息能力水平增强,备课方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将教材的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和重组,制订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传统教学中优势的理论、行为、方法策略继承下来,在新课改理论下以虚拟技术创新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朱敏,张际平.虚拟实验室及其教学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5月第5期第25卷

[2]周如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演变·推变·嬗变——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历程的综述.江苏教育2011年7~8月

[3]岑盈盈,杨志卫.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18卷第1期,2006年3月

[4]周新源.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策略探究.江苏教育2010.5

篇6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综合素质

近年来,国家经济体系转型,需要大量有技术的专业技术工人,政府的政策大量向职业教育倾斜,免学费,有补助,但对中职生的现状却无太大的改善,国人更倾向于普教,导致中职校存在“学生厌学,家长不管,教师怕教”的现象。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提升综合素质,改变家长的看法,是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考验,我依据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做法。

一、加强沟通,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职校生在进入职校之前,由于种种因素,大都是后进生,这里面有智力因素,但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在以往的求学经历中,因为后进生的身份使他们受到许多的批评及冷落,内心存在自卑心理,而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出格行为以引起教师的注意,但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批评,从而使这些学生对教师有很深的抵触心理。中职生刚入学时总会表现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如果这时一味地批评指责,只能使他们更自暴自弃。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更多的包容心,对于学生上课睡觉、不专心听讲、玩手机及不完成或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等行为,不应责骂,而应通过穿插一些有益的笑话或小制作活跃课堂氛围,放慢教学进度,同时善于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加以鼓励。曾经有位学生对我说:“老师,虽然没听课,但相比以前上课时我已经是不讲话,不睡觉了。”我没有对他不听课进行批评,而是对他进行表扬和肯定,说能遵守课堂纪律是一种进步。他非常高兴,几天后发现他不仅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还认真听课了。除了在课堂上,课后也应与学生多沟通、多互动,像组织一些趣味小活动及兴趣小组,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师生之间多沟通,建立平等、理解、双向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良好的互动能营造课堂和谐的气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与实训相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即“传播式”教学只会强化学生的厌学情绪及对学习的恐惧,因此必须让他们明白职校教学和普教有很大的区别。在《电子线路》教学的第一节课中,通过展示各种的二极管,在面包板上将发光二极管连接成不同的图案进行展示,一下子使课堂的气氛变得热烈,学生均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我让几个学生上台操作,学生的兴趣更高涨,这时介绍本门课程要学习的内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并告诉大家以后会有更多的小实验及小制作让他们完成,从而使他们对《电子线路》这门课充满好奇,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以后教学就容易实施了。

三、应用换位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企业,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注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重,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样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充分发挥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效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电子线路》就采用换位教学法教学,为了测试换位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优劣,在“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作用”的教学中,分班进行传统教学法和换位教学法进行教学,然后对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进行测试,发现用换位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课堂氛围热烈,更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全面、牢固。这主要是因为换位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有五个环节:学生自学、老师设问、学生主讲、大家讨论和老师总结,在整个过程中突出教学的情感性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语言表达得清楚,且有自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创新能力和实践得到提高。

总之,面对中职生,老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而应更多地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摸索更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看书、听课、思考问题,从而由后进生转化为合格的优秀企业员工。

参考文献:

[1]周大勇.并行教学改革[C].机电技术应用会刊,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2006.

.

[2]杨慧.换位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0).

.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教学;《电子线路》;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72-01

随着教育的改革,案例教学法也逐渐被引进到现行的教育方法中,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本文作者主要依照自己的实践总结,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电类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职教育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传统的电类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课+实践课”的模式,理论课主要以老师讲解知识点为中心,实践课主要是在实验的环境下进行练习,以老师为中心,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不易理解学习的知识。另外,电类课程理论性很强,同时需要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是急于讲解课程,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而且在实验课中,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论知识的淡忘而无从下手,导致理论和实验严重脱节。因此,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案例教学法概述。在国外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引进案例,然后为学生创设思考情境,接着利用讨论和争辩的方法引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整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自身或者他人的决策中学到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能够结合错误,从中找出新的知识和方法。另外,案例教学法,主要利用的是实验室的环境,可以让学生边学边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试验来检测验证理论,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范例

①关于半导体二极管的案例教学法应用

半导体元件以及IC芯片的基本元件都是PN结,在学习PN 结的时候,关于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最基础的知识,但是关于PN结的原理却十分抽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和实验分割开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但是案例教学法中,要求课堂安排在实训中心,分小组进行实验,每一个小组都有一块万用表,同时还有金属外壳二极管一只以及塑封外壳二极管一只,对应的还有和二极管相同外型特性的金属和塑料各一根。在课堂上,学生首先可以自己测量二极管的电阻特性,同时做好记录,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在测量中发现的问题,最终学生都能得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以及正负极之分这样的结论。紧接着,老师要对学生提出和二极管外貌特性相同的物体为什么没有向导电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深入专研。利用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测量比较,然后从中寻求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而且,在实验中,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总结的作用,实现了“教”和“学”的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学效果。

②关于晶体三极管的案例教学法应用

在晶体三极管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三极管的结构以及元件的测量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们首先要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同时给出实验实例:利用二极管串联一个电阻和小灯(如图1),然后接通电源,让学生来控制开关的断开,观察小灯是否点亮。然后利用三极管代替二极管,同样观察小灯是否点亮。在实验之后,就能够检测出三极管某些管脚可以代替二极管,某些不能。这时,老师就要对学生讲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告诉学生三极管实质上是由两个二极管组成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二极管的一些知识来学习三极管,清楚各个管脚的极性,经过讨论之后,可以自行绘制出三极管的结构。

3.利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分析对比

实践证明,利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超出了传统教学法的学习效果。在试验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差不多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及时完成实训任务,但是传统教学法中,只有将近70%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三、中职教育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这样就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手段,能够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潜能。同时,因为电类课程内容抽象,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的电学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应该积极推广实施案例教学。但是关于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仍需要老师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郭晓丽.张新松.创新教育在《供配电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121—123.

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微任务;电子电路;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8502

1电子电路设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电路设计是电类专业为绘制电子电路图所必需掌握的一门计算机综合性设计课程。然而,随着课程改革在各高校逐渐开展,一些课程的课时量也相应递减,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电子电路设计》课程已由原36学时减至24学时。如何在减少的课时的课程中让学生掌握同样程度的技能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考验着每一位专业教师。

以往传统的电路设计教学的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授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图例向学生绘制演示,最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仅限于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并没有主动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到加入兴趣式教学,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甚至创新,打造优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

2.1任务驱动法原理

任务驱动法是近年来被广为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它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多个特定任务,每个任务包含一定知识点,只要学生完成了课程中设定的任务,就可以掌握课程学习的内容。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内容就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任务情境,教学任务必须融合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或协作性学习,使他们真正了解知识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学以致用。

2.2任务驱动法在电路设计实训中的应用

电路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为电子电路图形绘制,电路图形仅为简单的二维制版,因此在绘制电路原理图时较为简单易学。但无论多简单的图形,在绘制的过程中都要利用到基本绘图工具、图形编辑和图层管理各知识点综合才能完成。因而课程教授过程中不能简单的按书本章节顺序来讲,而是应该由教师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后重新组织,将它们融入到一个个工程任务中再向学生展示,如向学生展示电动小车电路设计图纸,将其作为一个工程任务,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绘制,或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难题再提出并讲解。这样就更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电路设计实训课程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3微任务驱动法

3.1微任务驱动法原理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所提供的任务由于综合性较强所以工程量较大且难度较高,学生在一节课中难以完成,即使有些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了任务,也会因为知识点过多过杂而难以消化。因此需要由教师把握学生素质和能力,将大任务进行科学性的分解,将之细化为中任务,小任务甚至微任务。让具有不同层次知识能力的学生都能被激发兴趣,在任务量合适的微任务环境中尝试和实践。

以上所述即为微任务驱动教学法,它就是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将总任务依靠知识的内在逻辑或采取分类的方式进行具体化,以微任务的形呈现。较之任务驱动法,其目标更为明确,导向性更强,教师使用这种方法教学也更容易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

3.2微任务教学设计

微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是:教师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总任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总任务的解决方法并将总任务拆分为一个个的微任务,各微任务之间可以是从属或并列关系。拆分出来的微任务不能太难或任务量太大,应设计为学生较易完成的程度,以便于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通过一个个的微任务引导和推动学生一步步上升,一层层提高,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复杂的学习任务的顶点。

微任务法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微任务。首先,任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提出的每一个微任务,原则上都是为了完成总任务而设计的,尽量不设置多余任务,不能本末倒置。其次,教师选择微任务时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注意难易适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与掌握程度以及课程进度随时调整微任务,不能任务教条化僵化。第三,微任务还应遵循完整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微任务必须连贯,不能有断续感,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使他们获取的知识完整且有条理。最后,微任务的设计要适当增添趣味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上图片插画,视频音频等数字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3微任务驱动法在电路设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Altium Designer软件的工具栏较多,常用工具栏中的各命令参数也较杂,若逐个讲解,则显得各知识点杂乱无章,学生记的多忘得快,但在实际绘图时还是束手无策,不知该用哪个工具来绘制。

例如,在介绍AD软件常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多边形、椭圆弧线、文字和文本框等,若单纯讲述这些知识点,难免枯燥乏味,且容易与布线工具栏的功能弄混。围绕这些教学内容,可设计对应电路制图微任务,围绕一个小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多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小任务,布置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在练习中熟悉各种命令的操作。例如,基本绘图训练可将学生已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中学过的常用电子元件符号如:变压器、运算放大器(如图1(a)、(b)所示)融入其中,将它们设计为一个个需要完成的微任务。每个任务都考虑到学习课程的前后连贯和趣味性,让学生绘制自己所熟悉的事物。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如图1(c)所示的七段数码管等稍复杂的绘制任务。完成任务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会更加强烈,也为以后的学习增添了动力。

微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分解到一些小任务中进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有时会降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这样的设计任务和完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任务引导学生将已完成的微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例如,上完第三次课后,教师即可布置学生完成如图2所示“八路彩灯控制电路图”大任务。从创建元器件、调用常用元件开始,直至综合运用各种绘图指令及编辑工具完成绘图。让学生在本次课中复习巩固了前面微任务中所学的小知识并将其融合,初步完成了一张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原理图样,并总体上掌握了一张较完整电子电路工程图的绘制过程,具有综合应用性。

3.4电路设计课程与其余课程的前后融合

电路设计课程在介绍一般电路绘图技巧与制版规则时,还会涉及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技术应用等课程的接续关系。将本课程绘制图中所涉及到的器件类原理基础前移到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课程中解决,诸如实际译码电路、三态电路与缓冲器芯片等知识点不再占用本课程学时。本课程把握好衔接关系,主讲等电路板制版规范、电路设计的仿真方法等要点主题,把以往重复性内容节省的学时用于应用层面。

在重点讲述电子电路图绘制方式的时候,还应适当向学生加强常用接口电路的连接方法知识点,并向学生扩展对嵌入式处理器及新技术的了解,为后续单片机原理课以及传感与检测技术中各种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连接使用,智能传感器、数字式一体传感器等内容的讲授打下基础。

4总结

本文提出在电路设计实训课程中提出微任务驱动教学的思路,该方式以“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崭新教学模式,改变了往常的以教定学到被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在解决任务中学习知识点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的热情,有加深了对知识点理解,提高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应用入手,学中建,建中学;分解项目,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理念,对人才培育重点落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苏秋慧.微任务驱动法在中职CAD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周红丽.《电子线路》任务型课堂教学过程和实施步骤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09,(2):105108.

[3]杨瑞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计算机辅助电子线路设计”课程改革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7).

篇9

关键词:EDA技术 Multisim 虚拟实验 抢答器 电路仿真

电子线路设计的常用方法是实验设计法,一般包括设计方案提出、方案验证、方案修改总结3个阶段。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系统的构建模式不够完善,实验项目的开发受到影响,限制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开发和独立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因而,如何更好地发展虚拟实验、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为先进,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和探讨的课题。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产生了EDA技术,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条经济、高效的实验途径。安装EDA软件(Multisim9.0)后,学生就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该软件做电工电子类课程的仿真实验,而不必大量使用真实的实验仪器设备。其实验结果与使用真实的仪器设备做的实验效果相同。通过计算机进行电路仿真以及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与仿真工作都可通过轻点鼠标实现,不仅为电子线路设计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而且大大提高了电子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借助Multisim9.0仿真软件,以智力竞赛抢答器为典型案例,综合论述了电子虚拟仿真实验和传统实验的优势,旨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下的实际实验技能,通过虚拟实验在实验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最终形成教育的服务理念。

一、设计及功能要求

1.设计要求

设计仿真一个四组智力抢答器,使发光二极管在工作正常时具有发光显示功能、抢答后自锁功能、复位功能、抢答成功扬声器发声功能、按键输入抢答信号功能。要求在各功能电路输出上增加仿真检测设备,以便于调试。所用元器件如下:2块CD4013、1块CD4012、1块CD4011、2个信号发生器、4个彩色LED、5个轻触开关、1个扬声器、2个1N4148、电阻若干。

2.功能要求

(1)轻触开关提供信号输入。

(2)CD4013在收到一路信号后自动锁存电路。

(3)信号发生器为CD4013提供5kHz时钟信号。

(4)LED正常工作时发光。

(5)蜂鸣器发出1KHz声音。

二、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1.电路组成

电路图如图1所示。

2.工作原理

按下复位space键,与电源接通得到高电平,同时加到4个D触发器的CD端,使得4个触发器的Q端输出高电平,四个发光二极管熄灭,4输入与非门U7B输出低电平,U8A被封锁,蜂鸣器不响。由于U1A、U1B、U2A、U2B的Q端均为高电平,U1A、U2B的Q分别加到4输入与非门U3A的2脚和4脚, U1B、U2A的Q端经D1、D2(D1、D2、R10、VDD组成与门电路)加到U3A的5脚,将U3A打开,由函数信号发生器XFG1产生的5kHz的信号经反向后加到U1A、U1B、U2A、U2B的时钟端,此时U1A、U1B、U2A、U2B具备时钟条件。

若先按下A键,与电源接通得到高电平,加到U1A的D端。此时Q端输出低电平,LED1发光,同时U1A端输出的低电平分两路:一路加到U7B的9脚,使U7B输出高电平,加到U8A上,将U8A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XFG2产生1kHz的信号经U8A、U5A两次反向,加到蜂鸣器上,使蜂鸣器发出声音。另一路加到4输入与非门U3A的2脚,使U3A输出高电平,同时加到U1A、U1B、U2A、U2B的时钟端。此时U1A、U1B、U2A、U2B不具备时钟条件,若再按下其他任何键时,抢答均无效,抢答器被锁定。如要进行下一轮抢答,必须先按下复位space键即可。

三、设计与仿真

1.原理图设计

进入Multisim9.0工作环境界面,可方便放置元件和仪表,电路布线按照电路原理图排列各个元件,将鼠标放于元件引脚上或仪器接口上,鼠标指示变为+形状后,移动鼠标至另一元件引脚,即完成两者之间的连接。

从元件库中调出各个元器件,放在电子工作平台上,显示蓝色的元器件为真实元器件,黑色的元器件为虚拟元器件。

从库中调出的开关操作键为空格键,双击后将其改为其他键。

2.仿真过程

按下仿真开关,激活电路,按主持人键(复位键),四位选手按下各自的A、B、C、D抢答键。如第一位选手(A键)最先抢答到,对应的LED1发光,蜂鸣器发出声音,此时后面的选手按下抢答键均无效,抢答器被锁定。如要进行下一轮抢答,必须先按下复位space键即可。

3.验证功能

检测原理图中的A、B、C、D、E点输出波形(见图2)。从波形图分析可知,该设计电路完全符合电路设计要求,并应能在实际电路中推广应用。

四、虚拟实验教学的优缺点分析

采用Multisim9.0仿真软件进行线路的设计与仿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实现虚拟实验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拓展。学生能灵活地掌握运用自己的实验时间,不受传统真实实验室关闭和开放时间的限制;重点攻克自己的难点,不必受实验课程和指导书的限制;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实验内容。同时,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挖掘学校潜能。虚拟实验其实是对虚拟物的操作,实验过程中所涉及“设备”或“部件”多是虚拟的,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甚至从物体内部在计算机上精确、清晰地展现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特征和过程,真正体现了“一台计算机就是一个实验室”的优越性。引入虚拟实验可改善高等教育的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的承载能力,适应当前我国高校扩招的发展需求。

(3)有利于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虚拟现实所需的超高速、多媒体的数据传输,大容量的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的分布式与并行化无疑是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催化剂。它能为专业队伍提供一个高起点的科研环境,促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更上一个新层次。

(4)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实验实训基地。虚拟实验环境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造虚拟演练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基地,易于控制和维护,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可根据发展需要“生成”新设备,也可使“设备”和实验内容在虚拟环境中不断更新,使实践训练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5)有利于发展远程教育实验教学。在虚拟实验环境下,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在线资料和及时的实验教学指导,使资源由一校“独占”变为多校“共享”,这为远程教育教学点提供了开放的虚拟实验环境。因此,虚拟实验的诞生发展,将有效地解决远程教育中实验教学与远程教育模式不匹配的矛盾,切实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质量。

2.缺点与不足

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是虚拟的环境也有着它明显的不足,不容忽视。

(1)完全虚拟,没有实物,缺乏真实实验的氛围。

(2)实验过程理想化,对真实实验中的一些细节缺乏模拟,这不利于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3)学生进行实验时间、地点单独分散,指导教师不方便掌握实验情况,不利于教师及时地发现“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

(4)人机对话,师生缺乏情感交流,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示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催化下,虚拟实验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开阔的教育发展前景。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实验教学经费紧张、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教学设备陈旧、课程学时短和讲授内容多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部分实验内容。

尽管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是虚拟仿真实验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显现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有着大量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解决。从教学应用的角度出发,可将虚拟实验合理地运用于传统实验教学中,对传统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更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高学校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春华,张学军.Multisim9电子技术基础仿真实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10

论文摘要:技工学校培养一名合格的维修电工,实习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完成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是一名技工学校电工实习指导教师,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高级维修电工。看着他们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多年的实习教学使我感触至深,实习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是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反复练习实现的。针对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

1 培养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技工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学生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得不扎实。电工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对电有一种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对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做为一名电工实习指导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训练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以实例激起兴趣。例如,讲电的应用时,突出电在家庭电气化及电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通过讲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们可以在实习课中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训练时,许多同学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没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等故障现象。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同学们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通过竞赛培养兴趣。我们可以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2 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多年的实习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的爱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慈母般的爱还可以激励和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这样在实习过程中每两天安装一个控制线路,并且要求时间和质量,用考试的标准要求他们,最后为每一位学生通电实验线路板是否正确并做出讲评,公平的打出分数,我能看出来他们都很在乎每一次成绩,每个智嫩的脸上都挂着成功的喜悦。记得去年有几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主动找我谈心说:老师我每天都觉得很开心,都会学到知识,都会看到老师的笑容和充满希望的目光,我们这些差生也得到了老师的宠爱,这是我以前从没有过的感受。学生的心理话使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老师要有信心。信心是成功的资本,我经常告戒自己“没有不合格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朽木”可雕,对后进生要寄予希望,坚信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为此,教师要从增强自信心出发,做到“避其所短,扬其所长”,抓住时机,给予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教师要有耐心。以高度的热情,坚持不懈地为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每一个课题,手把手的传授技艺。我还经常告戒他们这样一句话“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在我们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实习完毕,在参加省级技能鉴定的考试中,合格率都能达到95 %以上。

3 合理的教学方法

实习与讲授相结合。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实际上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是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了解这些电器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功能是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利用实物讲清原理。如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我们在原理讲解过程中,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物示教板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把自锁和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然后为每位学生配好实习器材,让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在实习操作中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定时定量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技巧。

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我们可以采用“纸上练兵”的方法。所谓“纸上练兵”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

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M 7130平面磨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各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最后找出故障点。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在排除故障时,基本上都能准确、快捷地完成任务。

4 合理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