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19:0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妆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妆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 实训教学 教学方法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自1999年以来,在高职院校的大力推动下被广泛开设。该专业源于中专院校和社会培训学校的美容美发专业,随着专业细分化和整体化的整合过程,演变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旨在培养人物形象设计师、化妆师、美容师和美发师以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同的院校基于原有的资源等因素,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不同,如服装类院校开设本专业就会以服装类课程为主导,而以化妆、发型设计等课程为辅助。不论是怎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培养方向,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实践和实训教学是必要的而且非常重要。

1 实践实训教学的含义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理论知识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模拟真实岗位的实习、到真实的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对应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相关学科、专业所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

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点,整合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实训教学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2 专业基础课的实训开发

专业基础课的实训开发,关键要从专业特点出发,并与专业需求紧密联系。

2.1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根据授课内容是以理论为主还是以实践为主的不同,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类。针对素描、色彩、化妆品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一直有争议,主要的争议要点是: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否有必要?多少课时比较合适?此类课程应该怎样与专业技能课程紧密联系?从客观角度出发,以上课程设置是有必要的,而且对专业人才未来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关键是怎样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与专业方向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联系。

2.2 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素描、色彩等艺术类专业基础课为例,针对不同的艺术类专业,从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有所区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该以人物的整体、局部绘画为主,例如,加强对人物面部五官的形象进行绘画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面部骨骼、肌肉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化妆造型的设计和塑造。而色彩的实训内容也应该多融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化妆、发色搭配、整体色彩搭配等内容。素描、色彩等绘画类课程,要求手脑并用,是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空间观察能力、整体塑造能力的培养,对于相对枯燥的造型训练,可以设计成创意能力的训练,或者趣味性绘画作品的训练,依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多样化的实践教学

根据内容设计的不同,实训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进行骨骼肌肉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情况,带领学生到医学院参观和了解解剖学的简单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认识,可以带领学生观摩艺术设计展览和比赛,让学生谈感想,给学生导入设计项目和主题,引导学生参加艺术设计类的比赛,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兴趣,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的弊病,体会到自身的不足,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绘画类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关系,可以让专业技能教师为学生讲解二者之间的关联,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妆面、发型、整体造型等,让学生体会绘画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3 专业技能课程实训(实践)教学方法的开发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有:化妆造型、美发造型、美容技能、服装搭配等,实训教学的手法灵活多样化。

3.1 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场景的实训方法

一般的校内实训基地都会根据真实的场景进行设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担任不同的工作任务:接待、引导、技术服务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熟悉整个店面的工作流程,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在实训中,学生的多方面思维得到开发,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以宣传和介绍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广告,广告的设计要应用到色彩搭配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己在学校内部发放,动员教师和学生到实训基地接受化妆造型和美发造型等项目的服务,避免实训流程没有真正的内容,或者因没有真实的顾客而枯燥无味。对宣传广告的设计,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可以分小组竞赛,出点子,看谁设计的广告形式更吸引顾客。

3.2 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

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检验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校外实训基地不同于校内实训,顾客群更加复杂和真实,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服务性工作的辛苦和不易,通常本专业工作人员每天平均工作10小时以上,基本以站立为主,顾客的刁难和对服务过程的不满也是非常普遍的。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会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知识,还要能够很好地与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学生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心理,不同个体的消费喜好。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综合运用学到的大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

3.3 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类型的专业设计技能大赛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各种级别的人物形象设计技能比赛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意愿,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开阔眼界,体验大型比赛的恢弘场面,认识到自身的技能水平层次。对于那些专业兴趣且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重点进行比赛内容辅导,力争让他们拿到比赛名次,这对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非常具有积极和普遍意义的。

3.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

实训教学的社会服务意义也很重大,可以让学生为一些社会团体、演出、剧组进行化妆和造型方面的服务,锻炼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体验另外一种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也体会到相关行业工作之艰辛,让学生真正认识社会和生活。

3.5 实训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能力

定期针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训机制,例如让学生养成如实填写实训手册、纪实训日记的习惯,把自己认为有意义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拿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展开讨论和集体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化解,了解学生的心态变化,客观评价学生的进步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

在以往的实训过程中,个别学生对顾客的刁难、难以沟通、工作时间过长等情况产生厌烦感,甚至对进入社会工作也很反感,此时,实训教师的及时疏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3.6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该与企业、相关院校、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建立相对完整和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该从教师的培养、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等角度考虑,例如:可以尝试让一年级学生深入企业,通过实践和实训,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明确学习目标,避免盲目性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实训教学是一种非常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也不应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不论是基础理论课还是专业技能课程,都要在实训技能点的设计方面极其认真,紧贴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使每一个实训技能点完美结合起来,环环相扣,在实训结果方面要强调技能,并最终强调其艺术性。

实训(实践)教学方法的顺利进行也是建立在各种客观条件基础之上的,如:实训教室的建设、实训教学用具的配备、实训规章制度的制定、校外实训基地、专家的指导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实训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完善,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日用化工;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规划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与研究,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使“典型工作任务式的项目教学模式”向“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是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实训过程是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实训的任务目标是培养具备工作岗位的功能性能力,在复杂职业行动领域中的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现在的实训室功能性只能是满足于对单一任务的技能训练,是完成简单任务的实践场所,设施环境布置与设备条件只能满足于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的要求,较难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复杂工作任务的开展,不能实现以培养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实训目标。因此,建设具有贴近企业生产一线,能充分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培养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符合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为目标的一体化实训室是势在必行。

一、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规划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基本建设原则是以培训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满足企业生产岗位任务的需要,掌握日用化工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基本的生产设备及检验仪器,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具有团队合作与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建设真实的生产场所,能模拟生产一线的实训设施与设备,执行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进行典型任务的培训过程,让学生在接近企业生产环境下学习,从而使学生更了解生产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提高技能水平,丰富生产经验,达到毕业后在企业工作期间能快速适应生产环境的能力。

2. 高效的功能性原则。

生产过程是复杂的任务实施过程,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基本满足于日用化工两大类产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的产品生产任务实施过程与相关典型检验项目的培训。实训生产设备应具备多功能性,可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线和包装线变换配套;实训设施应具备“学习” “资料查阅” “生产” “检验”等功能,学生在高效的功能性实训条件下完成“教、学、做”一体的学习任务。

3. 高性价比原则。

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效用性与成本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要达到建设规划的高性价比目标,设施与设备的通用性和备用性是规划中的关键。设施与设备的通用性必须以专业课程开设的实训项目进行考虑,应做到“一机多用”原则,避免重复建设,耗用建设资金。设施的备用性必须考虑实训过程中生产线的变换所需的电、水、排、气等配套工程。另外还需考虑根据课程实训需要,加装设备的场所空间的预留,避免拆装费用的增加。

二、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环境布置

日用化工品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能满足“双师型”职业教育导师在实训室尽量同步进行理论与实操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规划原则,并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训教学过程按生产任务布置及说明、任务准备、资料检索、任务实施、任务实施后讨论及分析、任务评价及总结进行实施。因此,根据高效多功能性原则,降低场所设置的功能重复性,提高场所的利用率,日用化工品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建设专业教室和实训车间两大教学场所。

1. 专业教室的建设。

专业教室不同于普通教室,普通教室只能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环境,而且学习组织形式是个体;专业教室是根据学习领域项目教学的要求,以理论知识为指引,结合课堂的演示实验或探讨性实验,学习组织形式是以4~6位同学为小组集中在同一工作台进行“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环境的设置。

因此,按项目教学的要求,专业教室的教学环境设置应具备开展工作任务的小组学习与交流、课堂实验探讨、资料查阅等功能。根据以上环境设置的功能,专业教室主要分为两大区域――学习研讨区和资料查阅区。

(1)学习研讨区。

学习研讨区既能满足于一般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于领取生产任务或完成生产任务后,学习小组通过集体交流与讨论,了解任务的目标、内容、工作过程;共同制定任务工作的分工与职责、工作计划与方案;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设计任务汇报书,评价组员的工作等需要。另外也要满足在学习任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课堂实验演示或观看操作视频,学生能进行同步实验操作,并认识、分析实验仪器的结构与操作的教学需要。

根据教学的需要,学习研讨区设施的建设,应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岛式实验工作台。岛式实验工作台只具备实验仪器的演示操作与实物了解功能,因此只安装电源,不安装水源及排放设施。各实验工作台的室内布置,最佳方式是以月牙形布置,这样有利于学生观看教师的实验操作或视频,同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

(2)资料查阅区。

资料查阅区的工具书及专业资料应比学校的图书馆资料更具专业性。建设上,基本设施是能登录互联网的电脑;书籍资料库的建设是本区域建设的重点,书籍资料应包括:常用的工具书、专业书籍、设备或仪器使用说明书、设备或仪器结构图、各种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参考方案等资料。完善资料库的建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要求利用电脑、书籍资料库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加深理解生产工艺及设备和仪器的操作过程,从而快速地共同制定生产方案。另外,通过资料的查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2. 实训车间的建设。

实训车间是贴近日用化工生产线的实训场所,可培训化妆品配制工、分析工、化工工艺试验工等工种,培养学生具有生产一线仓库管理员、投料员、配料员、工艺员、班组核算员、质量检验员等生产岗位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初步了解以上各岗位的职能及要求,能熟练操作各种生产设备及仪器,理解团队精神与协。

由于贴近生产情境,实训车间划分为原料及成品储存区、配料及生产区、检验区等功能区域,并按区域的功能、培训目标进行相关建设。

(1)原料及成品储存区。

库存管理培训的目标是培训学生根据理论学习中所了解到的化学品性质与特点、包装物的特点、物理状态,把化学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分类库存。日用化工原料及成品的物理状态主要是固体和液体,包装分为袋装和桶装两类。考虑到化学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储存架应选用不锈钢材料,层数以3~4层为合适。称量工具一般选用电子磅和机械磅秤,并配备人力拉车方便运输物料。地面要有排污渠,方便清洁卫生。

(2)配料及生产区。

生产线以化妆品膏霜类、液洗类、粉类等典型日用化工产品生产线进行布置。设备的配置应尽量做到多功能化,既可节省配置资金,减少教学成本;又可实现资源共享,多课业利用。根据以上典型日用化工产品生产线,配料及生产区主要以真空乳化机、夹套加热釜、V型混合机、移动式灌装生产线等设备,配套水、电、排设施,可基本满足生产任务开展的需要。

(3)检验区。

主要以化学分析实验室的设施进行配置,既能满足进行化学性质分析检验,也能进行物理性能检验的需要。

实训车间的各功能区域需进行墙体分隔,在生产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可让学生在生产前观看相关生产视频,从而更直观、具体地了解生产操作过程,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边学边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实训管理制度的制定

实训室的建设除硬件建设外,生产管理制度的软件建设也很重要。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以企业执行的“6S”管理制度――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为依据。各设备及仪器应张贴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仪器使用规程。操作场地面指示标志、管道指示标志、水电排指示标志的制度,力求做到实践性教学过程与生产一线操作情境贴近,让学生掌握真正的职业技能,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是精细化工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发展的需要。由于贴近生产环境,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任务实训过程,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关键能力、理解相关抽象的生产管理制度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为就业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体化实训室结合了理论教学、资料查阅、操作技能的综合教学任务,节省了学生来回于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的时间,更连贯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2、时间安排:首先,由于之前误会了新生本周三进行校运会彩排,导致时间多次变动,幸好同学们准备充分,没有耽误工作。其次,由于本次活动新生们跟大队按流程走,导致了部分体验区空闲了一段时间。

3、地点选择:我们充分利用了3楼、5楼的平台和306、506、508的实训室。引导牌放得很到位,新生们上楼之后一目了然。

4、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做得到位是本次活动能够在众多同学中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挂在5楼的手工制作的主题“我们一起走过”和红布分外显眼,新生们都说很醒目,好看。虽然这次活动参加的新生人数比较少,但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海报宣传、星语广播电视台和班长宣传,如果加上网络宣传等新兴的宣传方法效果会更好。

5、人手安排: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是本次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整场活动来看,工作人员都能站好自己的岗位,认真地对待工作,热情地接待新生,确保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二、活动展区工作的优缺点:

①视频展区:收集了很多活动相片,准备充分,新生们看的时候都很专注安静。可惜背景音乐只有一首,比较单调。

②成果展示区:很别致地贴了一个心形照片墙,证书、奖牌、牌匾都收集得很全面,可是摆放得很紧凑,如果摆证书的桌子能大一点就更好了。

③化妆体验区:化妆体验区的座位座无虚席,连旁边的位置都站满了新生。11级的新生对此表示很感兴趣,但不愿意上台去尝试,09级蔡杏玲同学挺身而出,做人肉模特,随机应变,率先打响化妆第一炮。两位讲解员讲得很详细,现场气氛很活跃。

④摄影体验区:该体验区围观了很多新生,他们都表示很想尝试单反相机,并在拍摄过程中主动向师姐提问相关摄影的相关基本知识。可惜,器材少,只有两部相机,新生们不排队,一拥而上之后发现相机落在别人手里后都走了,而且没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⑤礼仪体验区:当讲解员展示丁字步、站姿等小动作的时候,新生们在台下也会跟着做,可是女生都不太主动去尝试,反而男生比较大胆,愿意跟师姐们学习并演示坐姿、鞠躬等动作。

三、活动建议:

1、完善活动中的细节,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说各个展区之间,应该让新生自由选择观看,不要让新生一窝蜂的围在同一个展区而冷落了其他的展区。

2、开展活动之前,应先调动新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新生多参与活动,不要只看不动。

3、加强沟通,展示期间,讲解员应该多与新生进行交流沟通工作,以示友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通过交流,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新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同样道理,也能使气氛更加活跃。

篇4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是一门讲述精细化学品性质、应用及生产的专业课程。精细化学品是对初级化学品进行深加工而制得的一大类化工产品,包括农药、染料、涂料、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学品以及新型材料等,他们具有品种多、产值高等特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现代科技的物质基础。如何能让学生较理想地掌握好这门课程?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摸索、改革和创新。

1多种教学教材结合,增加趣味性,让学生提高兴趣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者的需要,本课程可使用的教学媒体除了文字教材外,还可增加录像教材、及ppt课件。

1.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要求体系完整,将教学内容和学习指导内容有机融合,以适合课程教学的需求;使实训内容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体现技校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1.2录像教材

根据课程专业性特点和我校没有精细化工实训室的现状,采取有重点的系统讲授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的特点,通过讲授、演示等手段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实训的操作技术和工厂实际生产状况。可加强学生对生产过程的认识。

1.3ppt课件

以课程的知识点为线索,采用讲授的方式对教学难点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主要内容有各章难点解析、典型案例及习题指导等。通过交互式的设计,加深学员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多种教学媒体中以文字教学为主,其他教学为辅,以补充单独文字教学方式的单调性。多种媒体的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便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能够让学生间接感受到工厂生产的氛围,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巩固课堂教学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1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是在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又较弱,对于该课程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对原来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再讲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虽然课堂讲课时间较长,与学生交流的时间较少,教学过程较为单调,但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这种复习巩固的学习方法能使各学科加强联系,并举一反三。不失为一种针对技校生学好专业课程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2注意学生课外能力培养,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虽然课上时间互动较少,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增加了与学生课外互动的时间:在每节课结束后,布置一些培养能力性的作业,比如在学习化妆品这一章时,让学生根据所讲知识,检查自己的脸部皮肤属于什么类型,应该用什么类型的化妆品,什么样的原料适合自己的需要,根据相关课本知识及查阅相应材料,确定自配化妆品的配方,再根据配方原则进行修改,学习完工艺方法后,确定生产的方法。

2.3绘制流程图,并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工艺流程的介绍,内容繁多,很多产品的生产本身就有很多方法,不同的方法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流程,如果老师都用挂图或单纯的课件展示讲课,就会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兴趣,而且容易混淆。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流程及流程图的内容,可将学生分组,合理分工共同努力完成以下任务:了解产品生产所用的设备及其用途;基本弄清楚物料流向;整理流程概述中涉及的工艺条件等知识点;按照绘图要求绘制工艺流程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每组学生完成任务后,学生要派代表在课堂上讲解给其他组的同学听,其他同学在做好笔记的同时要找出不足和错误之处。然后进行讨论和解释。教师可以偏重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讲解,偏重于解决学生的疑问,并注重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课堂讲课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4进行案例教学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课程中,很多产品的生产及特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课本中每一个都介绍的很复杂,学生容易弄混,把其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做成课件的形式,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让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总结知识点的能力,让学生对比所讲述的案例自学相似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又能加深印象。

2.5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很难开展类似项目化的教学过程,所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比如图书室、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为学生展开一个全新的平台,也为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3.1在讲课中联系生活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知识的趣味。比如讲洗涤剂时,可播放一段“一个学生一天生活”的剪辑视频,让学生找出在哪些环节中我们涉及到了洗涤剂,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在讲解洗涤剂的配方,通过回忆已学过的表面活性剂的内容,让学生大胆推理不同的洗涤剂可选用那些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并通过观察生活中自己有的洗涤剂的配方,检验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4]并思考我们在买洗涤剂时推销员所说的话是否都正确可信。

3.2围绕社会热点展开教学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的关于食品的“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毒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的事件,针对相应的热点报道,让学生搜集信息,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热点报道中的有害物质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如何辨别我们周围的食物中是否添加了非法的添加剂,非法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很多不合格产品中为何会使用非法添加剂。让学生认识到食品工业要重视添加剂的滥用危害问题,提高行业本身道德标准。

3.3加强实训建设

我院到现在已经建成了啤酒和洗涤剂的精细化工生产实训室,让学生们看到整个生产过程并参与进来,让学生记忆深刻,该部分的学习效果就非常好。但是还有很多模块的实训建设还是空白,为全面加强教学建设,就必须加强实训建设。

3.4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工厂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融通

如何加强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间的相互融通与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并关注的课题,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主,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一.确立职业素质中心的理念

高职院校必须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什么是职业素质?它是指个体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通过遗传、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综合作用并通过一定学习、实践和体悟形成的从事社会职业应该具有的包括身体、心理、知识、能力、品德、性情、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在内的基本品质①。我们改变了以“技能为中心”、“能力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了“职业素质中心”的新观念,统筹规划好公共课程与专业课,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融通与配合的课程体系;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职业素质教育更多地考虑技术技能人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所需要的素质。我们进行大量的调研,与行业专家一起进行仔细的分析,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应该包括基本职业素质,如身体、心理、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核心职业素质,如沟通交流、数字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还包括从事的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我们还考虑到学生将来适应职业岗位更换所需要的继续学习、创业、职业迁移等方面的素质。总结起来,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为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定精神的、心理的、知识的、技能的、能力的基石。

二.改变课程体系与标准

根据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规律,我们设计的大融通课程体系由四大课程模块群组成:通用性素质课程模块群,专业性素质课程模块群,拓展性素质课程模块群、融通性素质课程模块群。

1.调研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例,它有形象设计与时装表演两个方向,它面对的是形象设计师、美甲师、服装模特、化妆师、时装表演与策划等行业岗位。通过行业调研,与行业专家、骨干教师共同分析,确定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及综合素养,并且开发出相应的专业课程群,精心地设置好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表1,形象设计师所需职业能力分析表。

表1:形象设计师所需职业能力分析表

专业基础素质模块主要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等,专业方向素质模块主要有基础化妆、发型基础、化妆效果图技法、美甲设计、影楼化装造型、人物摄影与图像处理、时装表演造型与训练、年代妆人物造型设计、老年妆造型设计、影视特殊化妆造型等。

2.专业课程融合公共基础课程内容。每门课程都落实培养知识、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任务。以《美甲设计》这门课程为例,知识目标:1.了解美甲的起源与发展;2.了解艺术美甲的分类与基础美甲理论;3.了解指甲的医学知识;4.了解美甲产品与美甲工具;5.掌握美甲制作步骤与程序。能力目标:1.熟悉基础美甲的基本知识与具体步骤;2.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3.能熟练操作标准的手部护理;4.提高学生在指甲上进行平面彩绘的能力;5.掌握光疗甲、花式彩绘甲、贴片光疗指甲等;6.提高学生的整体形象设计能力。素质目标:1.具备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实训任务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5.善于交流、沟通,具有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主要的教育教学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练习为主,通过对美甲设计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美甲技法,从而提高人物整体形象设计能力,并结合其专业特点进行知识传授和作业安排,为学生以后成为全面的形象设计师打下基础。美甲设计作品完成后,通过学生上台陈述个人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统筹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例,在通用性素质课程选修课程设计上,有针对性的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拓展需要的课程及相关内容,需要掌握古代风俗文化,开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需要掌握服饰特征,开设中国服饰史;需要根据影视进行人物化妆设计,开设影视作品欣赏和美术作品欣赏(中国传统人物画);时装表演需要个人形体训练、音乐配合,则开设形体训练与舞蹈、音乐欣赏等。专业兴趣性的课程,开设如时装摄影、服装表演与策划、中外品牌服饰鉴赏、图案设计等拓展性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对行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兴趣性的拓展。

4.重视融通性素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中国古代传统的许多技艺教育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总结继承,典型的师徒制,师傅带着徒弟在身边,边教边做,言传身教,“做人”与“做事”是同时进行的。现代的大学教育当然有更多的学科分类,越来越专业化、系统化、理论化,所以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难以配合,各唱各的调,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教书的不管育人的事,教书育人本是一统一的过程。职业教育要想有个大的突破,必须将实践性教学作为重点来突破。

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例,其融通性素质课程模块群采用必修+选修的形式,规定必须修满28学分(总学分为146学分),其中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是必修的,有23学分,实训类、活动类是选修课程,有5学分。每门课程都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操作标准和考核标准,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并指派了专任或者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或者带队指导。选修课程尽量满足学生人需求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甚至可以特事持办,如获得省级或者国家级技能大赛、设计大赛的大奖,可以将参加比赛时期内的专业和文化课程免考并获优秀等级;学生在各类文化艺术体育类的各类活动、社团类活动中的获奖也可以申请免修相应的选修课程。

5.建立素质评价新体系。与本课程体系相对应的职业素质教育,建立新的素质评价体系,包括知识、能力和技能,包括参与的各项实习、实训和活动等都应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进行固定下来。建立学生素质评价的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来进行素质评价,形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每门课程形成素质评价量表,建立学生成长、成才的档案,学生高职三年形成素质总体量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学生不足提出成长成才的建议,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创业给予必要的建议。

以《美甲设计》这门课程为例,教师在结课时,不只打分数就完事了,而是以量表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人员由班干部、小组成员加上教师组成,以等级的形式打出来。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等,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列举重要的方面,打出等级来。一年累计下来,会有一个数据分析,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可以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工作和专业辅导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是职业教育的宗旨,也是我们真正必须思考的问题。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体系,统筹配合,推行全方位育人,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念各的经;并且要建立相应的素质评价体系,指导学生的进步,督促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丁德渝.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0-42.

[2]刘明星.基于学生职业素质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

[3]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4]丁德渝.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0-42.

注 释

①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篇6

1存在的问题

1.1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实训模式缺少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还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老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或者有重实践这个意识但缺乏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依靠模拟训练来进行实训、实践,而模拟训练的实训标准达不到理想效果,与实际应用和操作还有一定距离。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偏少。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实践课程安排有时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明显。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或预就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学校把学生送到旅游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至于学生到了旅游企业是否较好地结合所学进行实习,把所学带到实践中,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回课堂继续学习,每个环节有没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旅游企业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较好地学习及培养能力,还是只简单的在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缺少科学规范性。如何建立规范成熟的实训基地模式,并进行有效科学的合作和实训管理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1.2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

现在旅游市场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并能把服务意识融进熟练的操作中。而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错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的课程如仪表仪容、公共关系、语言训练、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大多是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搞好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这只能说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训练,而实训过程中素质培养从思想到内容都跟不上,学生在参加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这达不到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3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有待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拥有一些带团机会,在服务技能和实际能力方面能得到一定锻炼,但学生对整体运作、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经验方面缺乏实践。只能具体地根据安排来做一些事情,如果让其站在一定高度来做一个旅游产品还不行,在创业创新、独挡一面方面欠缺。

1.4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实训课质量的整体提高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从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直接从事高职教育,他们没有太多实践经历,对实践环节及实训中将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较好地进行实训,较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很多教师还是按高中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动手练习的模式来教授学生,或照本宣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较难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

2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规范

高职高专学校领导及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训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及将来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将之付诸行动,把实训基地建设规范起来。

2.1.1校内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尽可能的与实际情况零距离靠拢,如模拟导游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前厅。同时运用计算机软件将模拟方法用于教学科研活动,模拟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决策,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学训练方式。通过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模拟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实验室针对学生进行气质形象,美容美体、服装化妆、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仪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防真的训练环境,适应行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有自己的产业部门,有的学校有高校招待所、专家楼、高校旅行社、餐厅等实体。把这些实体办成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培养出独挡一面的就业能力。如让学生进入校招待所、专家楼、餐厅等让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经营与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营;让学生参加旅行社的工作,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由学生自己负责整个业务的运行,包括拉客源,做计划,安排行程,带团,处理善后事宜等工作。作为高校的实体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更好的协助学生就业、创业,又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节约开支,只要认真研究,敢于探索,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的走向成功。当然万事有利就有弊,难免会有不利的一面,如因学生实践能力不过关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样就要求在学生上岗前做好相关培训和提醒工作,上岗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老师及时提醒和定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的出现什么差错向客人做好赔礼道歉工作,当事人作出检讨分析差错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并警示所有同学。

2.1.2校外

校外实训以顶岗为主,严格把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选择专业性强、操作规范,行业中处于先进管理的旅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与企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坚持资源共享、产学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实习基地。具体操作可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一个稳定时间内如半年或一年内进行顶岗实习,另一部分留校学习,到期后可互换。这样总能保证企业有学生在岗,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学校正常安排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实习中带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真正与企业之间行成了“双赢”。

2.1.3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

高职高专学校可创造条件在校园内部举办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供需见面活动,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及与外界联系打开了一道窗口。具体操作可在实训、就业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安排供需见面活动,把学生按能力大小进行搭配,轮流进行:1.去社会上了解、收集、整理对口的用人单位信息;2.向单位发出邀请函或亲自到用人单位邀请;3.布置安排好见面会场;4.会后班级讨论,总结安排活动成败经验,写出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在安排供需见面会的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到企业去预就业或就业。学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旅游局的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修改旅游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就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把资格证书考试,全省导游大赛,旅游界的有影响的活动引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与旅游局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及考前培训,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2.2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与国际旅游接轨

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虽然理论水平及特长爱好突出,但团队合作精神差,遇到困难缺少耐心和韧性。我们可在实训中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公关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更好的顺应中国旅游强国的大发展方向,与国际旅游管理接轨。具体的做法可多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既生动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组织学生分组到艰苦的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到贫困山区去“献爱心”,在校内组织一些象“烹饪大赛”这样的劳动光荣,勤动手脚的活动;到校外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

篇7

旅游礼仪教学方法

张萌认为,旅游礼仪应综合运用案例型、教师主导型、学生自主型的“Role-play”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孙海丹建议采用学生主角定位、课堂时间板块、细节悬疑设置、直观比较演示、适度综合刺激、素质教育融合法来培养学生旅游服务礼仪意识。王艳珍、卢小平从语言模拟实训法、演练模拟实训发、情景模拟实训法和角色模拟实训法出发,讲述了模拟实训法对礼仪教学的重要性。陈玉涛提倡与就业相关的互动式教学,借鉴“实践主导型教学”方式,并结合理论教学,在情景训练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郑霞强调运用学生主角定位、细节悬念设置、直观比较演讲、素质教育融合法来提升学生的服务理念、礼仪常识与风范、服务意识与礼仪。郁瑛指出情景模拟教学在礼仪教学中的优势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人和多人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知礼、懂礼、学礼、用礼。鲍日新认为“立体式”教学能适应礼仪行为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礼”“习礼”“践礼”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礼仪教学效果。王琳注重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后要及时给学生一个总结评价。丁永玲提出,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洪玲建议,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情景模拟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服务礼仪意识。王建茹提出,在礼仪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头脑风暴、任务设计、培训游戏、互动式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崔洪涛认为,综合利用服务礼仪、化妆技能、职业形象设计、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五个“闯关式”实训板块,来达到以考促学、丰富课堂、营造氛围的教学目的。孔敏娜指出,课堂演练模拟实训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角色扮演实训法等教学方法能充分展示礼仪课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训练学生掌握礼仪知识的有效手段。孙志敏提出把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礼仪模拟实训,运用该方法对现代礼仪模拟实训进行教学设计。周俊霞探讨破冰游戏、讨论法、音乐、形象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这几种教学技巧方法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蒋英以应聘礼仪教学设计及其运用为例,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礼仪教学中的运用。何珍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旅游礼仪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在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李艳红认为,教师通过表演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模拟情景、学生角色扮演融入情景、案例分析导入情景等具体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互动交流去体悟情景,并把这种体悟转化为真实情景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刑小丽通过探讨情景模拟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情景模拟在礼仪教学中的重要性。

旅游礼仪教学改革

王景平提出,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模式、课程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韩枫强调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和经典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情景训练室,并采用现场回答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吴小霞针对礼仪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高校开展礼仪课程教学提出了从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和教师教学法改革及考核方式上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李岩、邹京霞强调教学内容要注重实操训练,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并要求把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钟莹通过对国内院校旅游礼仪课程现有教学弊端的分析,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了构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内外动力的必要性,并结合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旅游礼仪教学模式

肖丽珍、冯军指出,礼仪课程应该发展成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互动式多方位的教学新模式。朱灵灵指出“讲、看、学、练、演、用”是礼仪教学的常规模式。马乐提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对礼仪课的认识、加强礼仪课实践训练环节、扩展礼仪教育范围等教学改革措施。宁静阐述了“理论知识讲解+教师准确示范+经典片段放送+学生模拟互动+师生评说提高”的知行学模式。采胤杉认为,旅游礼仪应采用各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田芳针对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曾曼琼强调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并运用有效的演示、情景模拟、讨论、项目导向式实训模式,建立合理的实训成绩认定体系进行旅游礼仪教学模式。

旅游礼仪实践教学

张岩松提炼出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程维薇指出,在教学中可采用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具体可从多媒体、角色扮演、模拟演示三方面创设情境。刘云指出,“礼仪”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求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实践训练的环节,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张灿认为,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意义重大。董辅华认为,应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服务礼仪实践教学过程组织和服务礼仪实践教学环节效果评估方面着手,优化服务礼仪实践教学方法。

旅游礼仪课程考核

金丽提出在旅游礼仪的教学中,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遵循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实践成绩认定标准,是学生掌握旅游礼仪实践知识的有效手段。马乐通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礼仪课程教学的实践训练,改革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学生的礼仪意识。何小华提倡以能力考试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并采用多样性考试机制和完善的教学及考试评价机制的教育考试改革。杨琼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考核标准的基本框架。崔鸿涛阐述“闯关式”实训板块考核的具体办法及其意义,以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旅游礼仪教学效果

金芝英强调在服务礼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以互动式、情景模拟式、实训式的教学新思路来提升教学效果。文晓玲、潘素华指出礼仪教学应该做到“六个结合”,即“范”与“魂”结合、“知”与“行”结合、“讲”与“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言传”与“身教”结合、“小氛围”与“大环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礼仪知识向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化。卢小欢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篇8

论文摘要:旅游礼仪的教学对于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从提高旅游礼仪课程的教师素质、采取示范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旅游礼仪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旅游礼仪;教学改革;旅游管理

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具体行业外在形象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民族整体素质的展现。人们把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称为职业礼仪。旅游礼仪是职业礼仪的组成部分。旅游业作为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对外性的行业,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频繁的社会人际交往,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从而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友好,展现突出的服务水平,赢得客人的称赞,并体现出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事实表明,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面非常广泛,不完全局限于旅游行业。不论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开设旅游礼仪类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开设旅游礼仪课程,探索有效的旅游礼仪教学方法是很必要的。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旅游礼仪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礼仪教师都必须注意自身形象,此外,礼仪教师要锻炼双师素质,除拥有较高的礼仪修养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旅游企业行业实践经验,熟悉学生就业的主要旅游企业岗位的礼仪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礼仪课程教学活动。同时也要积极寻求各种提高自己礼仪素质的机会,以参加相关礼仪培训、学习最新礼仪的书籍等方式提升自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革旅游礼仪课程教学方式

首先,高职院校在设计教学进度和安排课时的时候,经常较为简单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与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

其次,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掌握礼仪服务技能,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又要注意实践应用。而职业礼仪习惯的养成、服务礼仪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达到。传统的旅游礼仪课程教学在实施中重理论轻操作,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坐在下面听课和回答问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滞后,学生的参与程度低,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实践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动机和兴趣。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遴选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合理取舍和科学序化十分重要。课程内容的遴选要遵循“够用、必需”的原则。旅游礼仪课程内容的选取应与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要求相适应,据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有导游、旅行社前台接待、计调和销售、酒店的前厅、餐饮和客房、景区的导游等。这就要求旅游礼仪的课程内容根据以上相关岗位礼仪的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此外,旅游礼仪中的个人礼仪和社交礼仪部分对学生来讲都是十分实用的内容,应首先加强这两部分的内容教学。

(二)教学内容项目化

弗瑞对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定义是:“在项目导向式教学法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如装置、仪器、文件、演出等)。在项目教学法中,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员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旅游社交礼仪课程内容可分为把整个礼仪课程分为仪容仪表礼仪、体姿礼仪、相见礼仪、电话礼仪、访送礼仪、会务礼仪、接待礼仪、导游礼仪、酒店服务礼仪、国际交往礼仪等项目,进行项目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搜集资料,共同协作达到提高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

(三)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

1、采取示范法。在礼仪课程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使学生掌握礼仪技能,需要以身示范。例如在进行接待礼仪项目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亲身示范引导客人的手势,怎样请客人入座,怎样礼貌接待客人等,学生可模仿教师进行学习。又如个人礼仪的仪容仪表实训教学,可聘请专业人员来兼职教学,笔者在进行此项内容教学时,聘请专业化妆师来给学生示范教学,在课堂和课后自己实训化妆技巧,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效果十分不错。

2、情景模拟法。酒店前厅礼仪,餐饮礼仪,导游礼仪等教学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在普通教室授课的方式,充分利用旅游专业的实训室资源,将学生置于相应的仿真情景中学习礼仪。例如,进行宴请礼仪的教学,可以利用餐饮实训室,仿真情景,让学生置于情景之中,学习相关礼仪知识。礼仪教师应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加强沟通,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例如,导游礼仪的教学应与模拟导游的课程相渗透。

3、多媒体教学法。传播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加入听觉和视觉因素,可以使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记忆效果也明显改善。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利用精美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例如会务接待礼仪等项目用视频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从视频内容当中,学习相关礼仪知识。适当采取这种方法教学,可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平淡,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4、创造真实环境学习。老师应与实训基地的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兼职的机会,学生在进行导游兼职或者在酒店和景区兼职工作时,可以将平时学习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使礼仪教学渗透延伸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表现,利用反馈的信息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

5、开设形体训练课程。本校旅游礼仪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舞蹈专业教师资源,在开设旅游礼仪课程的同时,单独开设了一门形体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将很好地培训学生的个人礼仪,如站姿、坐姿等仪态礼仪。

6、利用专业技能大赛作为实训平台。在实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旅游管理专业通常每年设有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导游才艺大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比赛,旅游专业应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将礼仪细化到各专业技能大赛当中去。或者若干个项目教学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比赛,比赛要有相关奖励。学生可自主创意比赛,也可教师指定比赛项目。

三、改革考核方式

篇9

【关键词】商务礼仪课程;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教学模式

一、商务礼仪课开设背景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和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环境、毕业生数量、工作经验、个人素质、求职目标、性别因素、仪容仪表等等。从社会大环境来分析影响就业的原因,如陈慧、杜维彦认为,全球经济危机、劳动岗位减少、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观念尚未转变、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失衡等原因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作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一不可。《商务礼仪》课是金融学专业及其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平台课。为了体现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和人际交往的艺术能力,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人必须掌握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为了更好的满足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各类岗位能力的要求,应该将《商务礼仪》课设置成为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创业的基础课程,为后续核心课程提供平台。

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高校不像高职高专注重实践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说教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说学生听。随着高校扩招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增大,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太多经历和时间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实训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高校的商务礼仪是一门选修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重说教轻实训,重文字轻图像。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学和行完全脱节,缺乏实践训练,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三)任课老师专业水平高低不一。高校认为商务礼仪不属于必修课,理论深度不高,专业基础要求不高,所以商务礼仪的任课老师专业水平高低不一,而且授课模式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严重与实践要求脱节。

三、金融专业《商务礼仪》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取

传统的《商务礼仪》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因此,在内容设计上比较重视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一般采用章节的形式,如:第一章,商务礼仪概述;第二章,仪容仪表礼仪;第三章,姿态礼仪;第四章,表情礼仪;第五章,语言礼仪;第六章,办公礼仪;第七章,仪式礼仪;第八章,宴会礼仪等。而金融专业的《商务礼仪》课程要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立足点,以“必需、够用” 为原则,以学生技能训练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共分为三个模块:(1)商务活动前期准备;(2)商务活动活动服务;(3)商务活动后期服务。覆盖了传统商务礼仪课程所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二)课程实训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见下页表1)

四、《商务礼仪》课程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商务礼仪》课程的知识点通俗易懂,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这类课程不适合采用“我讲你听”这类单一的教学方式,大学生认为自学即可,没有必要上课。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应该采用一些新颖而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商务礼仪》课程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并通过教学成果展示的方式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和巩固知识。

1. 多媒体教学法。《商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可以采用图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理解和掌握,因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编辑切合教学内容的文字和图像是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可以高效地传输给同学们,学习内容也更加直观明了,同学们可以更加轻松熟记相关的知识要点。例如,在涉外礼仪这一教学内容时,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教学素材,除广泛收集图片资料,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男女服装色彩的搭配》、《金正昆涉外礼仪系列》等教学片,并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多样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礼仪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逐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运用很多,效果也很显著。例如,讲到守信用,通过一个国内企业在正式签约“中日双方合作协议”时迟到一刻钟而导致双方的合作事宜搁浅,让学生分析判断,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案例导入有效的激活了学生探究欲,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3. 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设计一项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演练,老师点评,通过体验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具有直观和很强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其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助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变得容易很多,应用把握性也得到增强。如坐立行走、指引、介绍他人、喝茶品酒等行为举止的单项训练。授课时,教师首先对理论课要点的进行分解分析,让学生分组练习。演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挑刺”,纠正错误行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商务礼仪知识。此教学方法通常和示范教学法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4. 情景模拟演示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示教学法是一种在设定的情景中(设定人物、情节、矛盾冲突、疑难问题等),老师亲自或提前培训学生按照所扮演的角色要求进行模拟演示的仿真培训方法。例如,学了社交礼仪,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商务情境,通过自由组合,将不同的情景中所涉及到的商务礼仪展示出来。学生自由选择演员身份,自己设计情景对话,正确运用每个情境中的相关礼仪知识,例如称呼、介绍、见面、名片、交谈等礼仪进行表演,老师最后做总结和点评,一一指出学生所忽略的细节和错误,以便今后改进。另外一种演练法,如化妆,将化妆步骤于技巧借助视频的形式得以生动、具体地再现;又如西服的穿着、领带的打法也通过音像的形式分步向学生演示,同学们边看边练,印象深刻。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们的广泛参与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二是活动性的各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老师只是加以引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5. 成果展示教学法。成果展示是在学生学完规定的全部礼仪内容后,要对所有的礼仪内容进行梳理,并按照教师设计的各个工作环节所分配的工作任务,集体完成成果展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开展礼仪大赛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大大教学效果。

(二)课程考核方式

该课程采用科学、公正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课程的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学生学情,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书面考核方式,发展为集现场练习、示范表演、照片与视频展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这就避免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写作能力较强,而动手能力较差的劣势,考核评价效果更加客观、全面、高效,更能够体现出以能力为本的高校教育特色,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金融专业工作人员对商务礼仪的掌握非常重要。为了更好提高金融专业的就业质量,《商务礼仪》课程教育将唤起金融专业学生的礼仪意识,促进他们熟悉和掌握商务礼仪技巧,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现代商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

[2] 黄衡.基于情境创设下的《现代商务礼仪》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59).

[3] 陈威,彭华.商务礼仪与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4).

篇10

首先以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为着眼点入手,重点是任课教师,制定了下述研究方案。研究决定采取独特的专业教师包干式管理、即责任制、跟踪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带一个班,直到进入临床实习,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效果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同时也是对责任制教师的考核,并通过组织学生竞赛建立相应的教师奖励机制,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1)自学生入学起就接受职业培训,让职业美贯彻教学始终;

(2)教师包干,加强了教师责任心,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3)评比验收、强化训练,加深学生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二、护士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研究思路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1.按教学目标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以往的护士礼仪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分为护士礼仪与形体训练两部分各18学时,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课;现将课程总学时增加为54学时,在入学后第一学期进行18学时的理论讲授:第二、第三学期各进行18学时的实训课:第四学期进行验收,从学生入学直至实习离校贯穿整个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进行这种职业素养的熏陶,变学习为习惯,另外针对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课程当中加入了一些校园礼仪、课堂教学礼仪以及进出办公室礼仪等一些内容,纠正不良行为和习惯,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外为了拓宽实习就业渠道,又增添了求职面试礼仪、涉外礼仪的内容,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就业面试、竞争上岗做好最基本的铺垫,同时在各临床专业课程的实训操作项目考核当中也加入了运用护士礼仪这项内容,从而将这门课程与德育教育、各专业课程之间进行了紧密的联系。

2.采用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资源。任课教师全部由护理专业教师担任,护理学院大部分教师都是双师及双师素质型教师,既有教学经验又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这门课程作为每位专业教师必须承担的第二门课程,既注重了学科间的衔接,又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且在授课前对所有专业教师又进行了全方位的护士礼仪培训,包括形体训练、发音训练、化妆及服饰培训,三甲级医院及军区医院的礼仪培训及护士礼仪课程讲授技巧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仅仅是使教师能够承担教学任务,还提高了全体专业教师的精神风貌,将护士礼仪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以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为保证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行为的一致性,还要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并进行分期研讨。

3.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案。以往课程的考核方法是闭卷理论考试,“一纸定成绩”,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改革中采用理论加实训的考核方式,且理论考试以案例分析题为主,即考查对理论的理解,又可考查其灵活运用情况,实训考试采取逐一过关的考核方式,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以仪态为主;第二阶段以言谈、面试礼仪为主,在第四学期,通过组织礼仪竞赛作为课程验收,同时以竞赛成绩作为对责任教师的考核及评价。

三、结果

首先把应用原有教学方法进行本课程教学的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对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试行教学,在对2010级学生的教学改革基础之上,进行总结与改进,将此新的教学模式系统的应用于2011级学生,以考证此项改革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问卷调查。授课结束后分别对2010级845名学生、2011级82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9%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9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培养;9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使他们形成了新理念、新见解;94%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掌握护士礼仪的基本技能;88%的学生认为能够将所学的护士礼仪知识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去。

2.随机访谈。通过对2010级正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均认为此项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受益匪浅;通过对2011级在校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学生均认为学习过程中有收获,并且能够将礼仪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并且变学习礼仪为礼仪习惯!

3.学生竞赛。2012年2010级学生分别参加了和全国的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学生分别获得了自治区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这两次大赛中,护士礼仪是大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2010级学生在礼仪方面的表现突出,特别是在的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学生的礼仪风采受到了大赛评委组和其他院校领导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