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录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9:4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速录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速录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速录;人才培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的信息处理速度和效率空前提高,很多国家高效率的速录机已经开始普遍使用。当前速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商务活动中广泛使用,如会议谈判、广播电视等许多重要场合都出现了速录师的影子。速录师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职业,因此如何提高中文信息处理速度,培养高素质商业速录人才是当今社会探索研究的重点。

1、合理分配专业课程,优化速录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商务速录人才的培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高职院校要建立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去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速录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是速录教学的核心内容。课程的目标设置和合理安排课时对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速录作为文秘专业的一门课程每周只有4-8课时的课程,这样的课时安排无法满足速录员培养的需要。学生需要至少360课时才能完成速录员的培养学习目标,多数高职院校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因此要想满足速录人才培养的课时要求,高职院校除了要大规模整合文秘其他专业课程外,还需要挖掘和利用课外时间来满足速录课程的需求。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合理利用大一新生的早、晚自习和自修时间。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要为其提供实训室、开放日。高职院校要在保证不耽误学生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速录水平。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还可以采用学分与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完成多少训练时间的任务获得多少学分,并将课外练习表现与成绩考核紧密联系,真正的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扩展速录课程的训练课时,从而满足速录课的需求。

2、建设优质师资队伍,完善速录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在培养速录商务人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有一支优质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速录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职业,校内教师基本上没有速录专业的教育背景,学校内专职的速录课程教师寥寥无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习能力强、对速录感兴趣教师的培训和训练,加大资金投入和时间上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得到系统的训练,充实学校的速录师资队伍。其次,高职院校还要积极鼓励速录专业的教师开展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学校要支持速录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类院校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教师相互学习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还要提高选择校外兼职教师的标准,聘请那些具有较强责任心的高技能速录师来担任授课教师。另外,高校还要聘请速录行业的有关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速录专业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和优化。

高职院校还应该注重速录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意将培养计划与社会市场对接,尽可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对速录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速录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以及选修课三个模块,将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进行较好的对接,使商务速录工作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合理。如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在发言时不一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有些人有可能说话带有方言,有时还会使用英语。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设置一些与方言和英文速录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如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特色设置一些方言教学,减少速录过程中的听力障碍。

3、改进速录教学方法,抓住速录教学重点

高校培养商务速录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敏捷快速的思维能力和扎实的中文基础,同时学生还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临场应变能力。速录师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对语言文字较强的驾驭能力。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速录人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长期训练过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要反复练习击打一些文章和句子,熟练掌握音节码指法,并通过连贯性的指法训练寻找快速录入的感觉。学生可以从熟悉的材料开始进行击打练习,这是寻找快速录入感觉的最好途径。学生进行击键时要注意不能看键盘,盲打练习是打字训练的基础。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学生对键盘逐渐熟悉,就会达到多键并击的效果,进而养成盲打的习惯。盲打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对快速录入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掌握盲打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练习眼看文章进行快速连续的录入。练习过程中学生不要边打边看屏幕,也不要边打边改。练习中出现错字和词语是不熟练造成的,学生要反复进行击打训练,直至能够做到又快又准。学生在训练时精力一定要集中,不要紧张,要做到三句合一,耳朵听一句、记一句,手上打一句。这锻炼了学生耳朵的听辨能力和心理稳定能力以及大脑记忆能力。学生需要进行反复的听打训练才能达到三句合一的水平。在强化训练阶段,学生需要对一些文章进行一分钟训练。在一分钟内学生进行限时听打或看打训练。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的打字速度在120字到220字左右。比如在练习速度200字的文章时,学生可以把文章从开头200字分段,对这一段进行反复看打,在速度达到200字/分以后,再进行第二段练习。一段一段的突破,直至整篇文章都200字/分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同时也便于学生及时调整检查,达到劳逸结合。

最后在速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握。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的速录练习,容易出现心理和视力疲劳的现象。错误增多、反应减慢、效率不高等现象的出现都会导致学生产生烦躁和压抑的心理,从而对训练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状态,对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在学生遭遇瓶颈期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学生调整训练方式,使学生冲破瓶颈,找到自信。比如在学生对训练感到乏味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欢或具有趣味性的电视节目,帮助学生进行听打训练。在初级阶段,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网络聊天的形式帮助学生有意识的练习打字速度。

总而言之,当前的速录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市场对于速录师的需求很大。但优秀的速录师也必须具备很高的个人素质,要有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对知识面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化速录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商务速录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立祺.高职文秘专业速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2015,(8):105.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文秘专业;阶梯式实训实习体系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质量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影响着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体系,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高职非技术类管理类的文科专业很难解决整件制实习实训“量”的难题,更谈不上实习实训“质”的提高。如何解决高职高专文科学生实习实训“量”和“质”的问题,是本文着力解决的难题。

一、国内研究概况及实践运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

育》2010年02期)是以软件专业的学生为研究案例,《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3期)是以医专学生实习实训为研究对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都以工科、医卫等技术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为研究对象,很少论及高职非技术类管理类文科专业的实习实训质量体系,更没有破解文科尤其是文秘专业学生的整件制实习实训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以文秘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为研究案例,建构高职非技术类非管理类的文科专业实习实训的体系。

二、阶梯式实训实习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一)校内实训实习轮训平台――大一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训

为了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的商务文秘和公关文秘的职业能力,以《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版)》和行业发展要求为标准,文秘学生在大一学年开展“校内实训平台轮训”,着力解决实习实训“量”的问题。

1.院内行政部门岗位实训是校内实训实习的主阵地

根据专业特点,针对大一学生对专业认知模糊的特点,本专业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院内多个行政部门建立了协作关系,并邀请校内各行政部门的岗位负责人,手把手指导大一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训,在小组长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后,该组长再手把手教实训小组的其他组员。小组内每个组员既是学生又是实训指导“老师”,该小组成员掌握这个岗位工作流程后,再轮训其他的岗位。

2.专业综合实训室是校内实训的大本营

在学院的支持下,文秘专业综合实训室于2009年立项,投资10万元,2010年9月投入使用。主要开展电视电话会议演练、办公自动化技能实训、速录等实训,较好地满足了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

(二)机关岗位实习――大二学生踏上社会的有力跳板

1.社区服务

为满足文秘专业商务文秘和公关文秘专业方向的要求,文秘

学生大二学年推进“机关岗位实习”,解决实习实训“质”的问题。在大一实训的基础上,先推荐能力突出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学校所在社区进行机关岗位实行,具体承办行政接待、会务安排等内容。

2.机关商务岗位的重点实训

为了突出商务方向,文秘专业所在系部领导利用人脉关系,推荐学生分批到商务局和招商局进行商务礼仪、商务服务、商务谈判等实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提升了文秘专业的社会美誉度。

(三)企业综合实训――大三学生抢占就业先机

企业综合实训在大二暑假开始运行,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训实习质量,也是抢占文秘就业的先机。

在学院就业办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专业和本市大型企业签定了大学生实训实习合同,精选有意向到上述单位工作的学生从暑假开始到公司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带薪实习。为了确保该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该公司的业务要求和工作项目,进行了课程置换,并把该批学生大三学年的课程考核放在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来完成。

三、探索构建阶梯式实训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质量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影响着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阶梯式实习实训的运行中,研究文秘学生的商务、公关等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效果,并引进行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多方评价,并追踪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状况,获得动态发展的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数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建构文秘专业的实训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月琴,苏英.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1(03).

[2]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10(02).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秘专业 课程建设

近几年来,不少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招生和就业出现两难局面,甚至有的学校已经停止了文秘专业的招生。是社会不再需要秘书人才了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秘书职业在人才需求榜上仍然在前十位。现实是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文秘人员,另一方面,文秘专业毕业生却拿着文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文秘专业旧有的课程设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1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基本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课程设置问题比较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适应市场需要,是否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都取决于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由于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施效果不理想,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加大。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发展

如今,各类中小微企业是接纳我们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主渠道。这些用人单位由于规模小,因此员工的分工不可能太细,往往是一个人需要能做几个方面的事情。对于我们文秘专业毕业生而言,可能既需要懂文秘专业的相关知识,又要懂点财务税务知识,还可能需要进行档案人事管理等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用人机制社会化的新形势下,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大多是“综合秘书”,秘书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办文办事、熟练掌握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要搞接待、公关,还需要能够为领导出谋划策。然而当前,我们很多高职学校文秘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传统的培养行政秘书为主,只重视培养学生从事办公室实务、档案资料管理等事务性工作的技能,课程设置传统化、专业化,不符合社会对复合型文秘人才需求的趋势 。

1.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文秘专业学科内容应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课程设置要按照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有的课程设置与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差别不大,有的是大专与中专课程设置层次划分不明显,至今尚未形成科学合理、严密完整的课程体系。存在着有开设的课程相互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的现象,由于课程的设置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甚至相互脱节;还存在着盲目设置课程的现象;还有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办学形式的制约,办学过程中,往往还会随意更改或设置课程。

1.3课程实训教学地位重视不够

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在校内拥有相应的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基地。”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训教学,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有些高职院校学校领导对文秘专业重视不够,缺乏专业实训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只能采取教室授课的形式,使实训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如会务管理课程,要让学生熟悉整个会议管理流程,就需要在会务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有切身体会,才能将学习到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

2我校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尝试

文秘专业作为我校曾经的品牌专业,也曾招生火爆。但自2009年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校文秘专业的生源日益萎缩,出现家长不想报,学生不愿报的局面,近几年来文秘R笛生,大多数都没有报文秘专业,而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

由于招生难,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停办了文秘专业,我校的文秘专业该怎么办?为此,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根据专业调研结果,我们确定文秘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商业服务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秘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办公室日常事务和商务事务处理能力,适应现代中小微型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人才。确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除了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外,还应该具备熟练的专项职业技能,包括日常商务事务处理、会务办理、公文处理、公共关系管理等。

2.1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有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认识到,专业的课程体系应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拓展知识面,注重职业迁移性,促进学生广泛就业。确定以秘书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岗位分析,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按照高技能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培养目标。

根据用人单位对秘书工作的要求,依据秘书技术领域和职业要求,按照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我们深入企业、深入市场的调研活动得到的反馈,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专业论证会,我们设置了秘书写作、秘书礼仪、档案管理、公关管理、日常办公室事务处理、会务办理、信息资料处理、会计基础等八门课程为文秘专业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要求学生明确秘书人员的职责和素养以及秘书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使学生熟悉秘书工作要求,能熟练地处理秘书工作。

2.2根据现代秘书职业要求,课程设置中增加选修课程比重

社会和企业要求文秘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文秘专业教育要走复合化的培养人才道路,要使我们的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也应该有所涉及。开设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加强学生的文化积淀。目前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偏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文秘专业应在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选修课的范围,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涵盖人文、社会、经济、管理等学科。我们开设的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拓展专业选修课和跨学科选修课。

我们还注重加强学生在选修课选择上的引导。不少学校在进行选修课设置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与必修课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于选修课的选择也没有从自身知识体系的需要出发,只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出发,所以选择的结果可能对于自己的专业课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设置选修课的同时,还引导学生从自身知识体系以及专业需要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择,使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及基本素养的提高。

2.3突出应用型特点,合理设置实践实训课程

要将秘书职业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合理设置实践实训课程是相当重要环节。我们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合理设计,精心设置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践和社会实习等,使学生更好地获得从事文秘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建立系统、完整的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课堂实训体系。在课堂实践教学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指导手册,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训课时的比例,实训课时在教师课表中体现出来。做好实训教学课堂记录,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实训记录。同时建立有效的实训考核方式,加大实训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

设置校内实训场所。在校内机关处室设立办公室助理,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实习岗位人数,制定详细的实习岗位职责和实习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并定期召开讨论会议,交流总结实习工作,让学生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文秘工作的职责、日常事务等有所接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投入到工作中去。现有办会会展、计算机、速录实训室共3个文秘专业实训室。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相关实训场所作为文秘校内实训基地,如校图书馆、校档案室、校办公室等进行文献检索、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等课程实训。另外资源共享,利用校体育部形体训练中心、旅游学院形体房,进行形象设计、职场礼仪等课程实训。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定了一批硬件条件好、人员素质高、热心教育事业的单位作为文秘专业实训基地,聘用一批既有较深厚的理论水平,又有S富的文秘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思想境界高的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建立文秘实习领导组,召开文秘实习专门会议,明确文秘实习时间,审定文秘实习任务书、文秘实习指导教师任务书、实训基地负责人责任书、实训基地带队教师任务书,确定各实训基地的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人数以及各实训基地实习带队教师,确保校外实习真正出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

3结语

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更新观念,紧跟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更加合理的、科学的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文秘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一平.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的四大偏差[J].秘书,2008(4).

[2] 王萁裘.浅谈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原则[J].教育与职业,2007(6).

篇4

针对高职法律课程改革的思路,分析出高职法律课程现状,其内容有:课程体系现状,课程内容设置现状,课程方法现状。根据这一现状,总结了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存在的问题,其内容有:结构残缺、缺乏法律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法律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等。最后总结了高职法律课程改革思路,主要包括:以应用为原则,构建法律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构建相应的互动平台等。

关键词:

高职法律;课程改革;结构残缺;法律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法律需要改革,这已经是法律教育界的共识。如何对其进行改革,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当前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并且培养了无数的法律人才。在高职法律课程体系中,基本上沿袭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需要谨慎。并且充分考虑法律体系、人才培养等内容。

一、高职法律课程现状

1、课程体系现状

现象法律课程体系中包括法学基本理论、部门法课程以及相关专业方面的法律课程等。其中基本部门法课程主要有:宪法、民事诉讼法、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等;专业法律课程主要根据不同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而设定[1]。一般情况下,对课程开设顺序进行排列:先设置发现基本理论,然后使宪法,接着是基本部门法课程,最后相关专业方面的法律课程。先设立实体法,然后设立程序法。

2、课程内容设置现状

针对法律课程来说,主要讲授的是部门法或者相关专业方面的法律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等。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主要根据基本法律制度进行,其主要阐述和理解基本法律制度。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主要结合基本法律制度进行,原因是课程内容的部门法内容法律制度,主要是法律,部门规章,设计的地方性法规相对较少。在课程内容中,存在着相应的司法解释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十分全面,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3、课程方法现状

高职院校法律课程采用的主要是讲授和组织讨论等方法,在这两种教学方法当中,讲授的比重相对较大。为了使学生对法律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通常还使用案例教学法。

二、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存在的问题

1、结构残缺

在高职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法律能开的培养。当下,实现法律目标对于法律职业人才十分重要,学生如果不能充分掌握法律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等,就难以对法律制度进行深度了解,应用法律的能力也无法发展。但是,如果学生掌握了以上内容,也不能代表学生具备法律能力[1]。

2、缺乏法律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开展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不够合理。要相适应法律职业,必须具备文书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等。因此,学校应当为学生开设相应的法律文书课程,对学生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进行大力培养。

3、法律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开展高职法律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自主式以及开放式教学方法。当前,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方式很多,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此外还有法庭模拟的方式。但是这些教学方式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一样的,如果学生有不同答案,那就说明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阻碍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2]。

三、高职法律课程改革思路

1、以应用为原则,构建法律课程体系

高职法律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将服务作为教学宗旨,通过就业进行引导,促使产学研相互结合。根据职业需要,对组织教学进行科学引导,促使法律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性等,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同时对课程结构进行重组,最终形成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大课程体系。保障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凸显基础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充分应用和实践。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主要将知识的应用作为目的性内容,将“必要”、“够用”为度,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促使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提升。结合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课程特点以及行业需求等,促使课程得到有效整合和创新,从而使课堂得到开放,能够从单项性课程的建设开始,逐渐向着课程整体结构的优化转移,从而实现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进而让学生能够自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2、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第一方面,高度重视年轻教师职业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树立一定的职业观念,帮助教师具备相对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第二方面,学校为教师提供相应的继续学习机会,从而使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得到定期的更新,促使其对新的知识有所了解,对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第三方面,为教师创造相应的条件,能够让教师定期到有关部门或者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进而给教师提供更加方便的科研机会。第四方面是向知名高校聘请能力水平相对突出的兼职教授,对教师进行定期讲座促使年轻教师的实践水平以及理论知识水平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第五方面,向企业聘请律师,使其和学校青年教师共同担任法律课程的教学,使其充分发挥工作中总结的实践经验,从而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充分提高。

3、构建相应的互动平台

在学校构建多维度互动平台,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在校外亲自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接触和了解多种岗位,其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学校可以在校内建设虚拟法庭,速录实训室、律师事务所等。加大对这方面设施的投入力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各种民事、刑事或者行政等诉讼案件的办案程序。对各种操作流程充分了解[3]。

4、加强学校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

学校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紧密联系,可以和相关单位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促使课堂想校外有效延伸。例如和法庭以及监察院等进行合作,和这些单位进行联合,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高职法律专业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实际使用能力相对薄弱。对学生法律能力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开设相应的法律服务教学,帮助学生能够在法律服务实践过程中,促使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进行非法律处理的能力有所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法律服务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宏军,陈桂银,任善茂,陈明,周根来.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就业分析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6-7.

[2]郭菲.文科专业基础课程非工作过程导向的改革思考——以《法学基础》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61-63.

[3]姬志茹.高职院校专业法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建筑工程法规》为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148-150.

篇5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文科;示范性;专业发展;困境解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05-05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和各高职院校系部的实际专业配置情况,高职文科一般是指文化教育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法律实务类的若干专业。自2011年起,高职文科专业的招生出现转折性下滑。为了对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困境作基础性数据分析,选择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2010—2012年的三年招生专业人数、专业和课程建设情况作为统计样本。

一、100所高职国家示范院校文科专业发展情况统计

(一)系部设立及招生情况

系部及专业总体情况。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设有独立文科系部的院校有53所,占53%(其中2012年招生专业超过三个,招生人数过120人的有42所,占77.8%,占百所院校的比例为42%);没有独立系部但又有文科专业的院校15所,占15%;既没有文科系部又没有文科专业的有32所,占32%。

招生计划增加情况。53所有独立文科系部的高职院校中三年招生数据可查的院校有25所。其中三年计划逐年增加的有4所,占16%;比较稳定的有8所,占32%,减少的有13所,占52%。计划增加的4所院校中招生专业有增加的为3所,分别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增加应用韩语专业;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增加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应用泰语专业;四川建筑职业学院增加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则是每个文科专业招生人数的小幅增加。

院校总体招生的占比情况。就2012年招生人数占该校总招生规模比例的数据看,68所有文科独立系部和文科专业的院校中有数据可查的是65所。其中,文科专业占院校总招生规模比例小于5%的有24所,占36.92%;比例为5%~10%的有30所,占46.15%;比例为10%~15%有7所,占10.77%;比例大于15%的有4所,占6.15%。

(二)专业建设情况

专业数量在院校中的占比情况。在68所设有独立文科系部和文科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文科专业个数占全校专业个数比例小于5%的13所,占19.12%;比例为5%~10%的35所,占51.47%;比例为10%~15%有10所,占14.71%;比例大于15%的有10所,占14.71%。

专业数量较多的院校。专业个数比例大于15%的10所院校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专业有订单培养特色。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法律文秘速录订单培养、天津职业大学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方向订单培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语言类专业群订单培养。二是专业设置具有地域特色,方向明确。如,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英语专业设国际会议与展览方向、海事英语方向;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涉外旅游和社会工作专业、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越南语专业。三是院校本身有明显的行业背景。如,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建设成果情况。这68所高职院校中文科专业已建成国家级示范重点专业6个,其中语言文化类4个,分别是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泰语专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秘专业群;公共事业管理类2个,分别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省级重点(特色或教改)专业13个,其中语言文化类8个,分别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应用韩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英语和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类3个,分别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家政服务,长沙民政职业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心理咨询;文化传播类2个,分别是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新闻采编与制作、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传媒策划与管理。市级专业3个,其中语言文化类专业2个,分别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旅游英语、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1个,即天津职业大学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课程建设成果。在能查到精品课程信息的53所院校中,有国家级课程的9所,占16.98%;有教育部教指委课程的5所,占9.43%;有省级课程的14所,占26.42%;有市级课程的2所,占3.77%;有院级课程的18所,占33.96%。53所院校中建成的国家级课程有22门,教指委课程6门,省级课程40门,市级课程6门,院级课程98门。

(三)专业名称和开设情况

以2012年招生计划数为依据,68所院校中有46所院校能在一个文科专业招收两个班以上规模,所占比例为67.65%。这些专业名称和开设院校的数量分别是:商务英语专业30所院校,文秘专业16所院校,应用英语专业12所院校,人力资源专业6所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法律事务、应用韩语专业均有4所院校,旅游英语专业3所院校,法律文秘、应用日语专业均有2所院校;其他能招收两个班的专业如商务日语、应用阿拉伯语、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心理咨询、传媒策划与管理、信息传播与策划、婚庆服务与管理等均只有1所院校开设。

二、对高职文科专业发展困境的解析

从以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文科系部及专业的整体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高职文科发展出现的困难不是单一性的,而是一系列深层次困境。

(一)职业素养培养低效,专业技能落后,导致文科专业市场吸引力变小

高职文科专业招生遇到的困难与现今考生优先选择技术技能强、薪酬起点高的职业直接相关。许多高职文科专业,职业素养不是通过参与职业活动来培养,而是通过纯粹的知识学习来灌输;专业技能作为被一些文科教师认为是“形而下”的功利工具而被轻视。同时,近些年高职文科专业建设对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具有高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性也没有作出及时的反馈,服务性职业特有的应变、决策和工作设计等职业能力也没有很好地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大多职业实训还停留在强调语言文化的职业素养内涵的层次。

根据以上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招生统计,一些院校文科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加、稳定,说明虽然目前国民经济整体还没有实现转型,机电制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第二产业的行业特色较重,但这些行业对相关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同时,在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50%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对应现代服务业岗位的高职文科专业也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例如文科专业占全校比例大于15%的10所院校,积极应对城市中第三产业结构增加对相关职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设新型文科专业或专业方向,提升专业吸引力。

(二)新专业开发滞后,导致新型文科专业群建设乏力

在统计数据中,文科专业数量超过4个,招生计划超过160人的国家示范院校已不到一半。能够把一个文科专业招到两个班规模的院校也只有2/3,能够形成文科专业群的院校更少。文科专业发展在很多高职院校更多呈现一种分散、单薄的状态。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受传统高等教育以学科分类的框框所束缚,二是现代服务业对网络信息化、服务混业经营化的需求不能及时被吸纳到新专业开发中。

高职教育的专业划分原则是以技术、职业性和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但现有的很多高职院校包括国家示范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受制于学科分类的条条框框,把文科专业只理解成类似普通本科的语言文化类、法律类和公共事务管理类专业。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再加上职业分工细化等因素,使得单纯独立设置文科专业的市场需要逐渐减少,交叉复合型专业设置需求增加。如文秘专业可以向呼叫中心运行管理、网络营销客服、网络舆情分析和商务信息管理等职业群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向网络社区架构技术、项目管理、家庭早教、婚姻关系经营、文化创意与策划等岗位群开发;应用英语专业可以向旅游传媒、休闲服务创意、会展策划、涉外客服外包等技术群开发,都能建立起相当规模和职业需求前景的新型文科专业群。

高职院校按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建设专业群,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新型文科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学校在师资配置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打破原有系部的学科界限和教师的学科归属,依据专业群的职业岗位,通过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化建设。

(三)培训偏重学术科研,轻视技术和职业信息,导致文科专业诊断力不强

在高职文科专业发展每况愈下的形势下,许多专业面临着被学校关、停、并、转的命运。另外也有一些院校在压力和困难中依然对专业进行探索,如订单培养、国际合作、学历提升等,其中学校专业带头人对专业的诊断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所谓专业诊断力,就是依照正确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收集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态势、新职业的核心能力结构及对应的专业实施方面真实、有用的信息,遵循职业教育和行业、职业共生互动的规律,对专业中长期的发展进行诊断,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专业发展规划和改革行动计划,激活“双师”教学团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整合和调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推动专业建设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多方联动中自主发展。

但纵观近些年高职国家、省级专业带头人研训计划,包括高级访问学者、领军人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内容中,都没有涉及对专业带头人专业诊断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养。文科专业的研训大多围绕学科学术前沿动态、教学科研素养、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对行业企业和新职业的信息、技术传递非常有限,特别对如何整合和调动教育资源,推动政、行、企、校的联动方面实战性指导非常少,不利于学员专业诊断力的培养。因此,当文科专业在2010年开始遇到困境时,很多院校领导和专业带头人既不能客观研判生源需求形势,也不能依据行业职业信息对专业作出前瞻性诊断,导致专业得不到及时改造转型,以致在错失发展良机,直至面临专业被取消的境地。

(四)从众工科模式,教学与工作实境耦合度低,导致课程改革进展缓慢

从统计数据看,与文科专业建设情况基本一致,已建成的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中语言文化类课程居多。这些课程大多属非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或项目实施结合不深,课改进展与工科相比明显缓慢。

我国高职课改自20世纪末开始,期间学习借鉴了德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国家的经验,但不管是学徒制、双元制、CBE课程,以及当前正在许多高职院校推行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改,都是以工科专业和课程为典型经验和分析对象的。而文科专业由于就业岗位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主要是人、事务和社会关系,工作对象和内容的个别化、复杂性和心理能动性无法做到情景的真实、重复性再现,经验或案例基础之上的角色模拟或工作情境仿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预先假设和人为控制的痕迹,“教、学、做”整体化效果与实际岗位情况仍有一定差距,课改难度实际上比工科大很多。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总结提炼出“实境耦合”模式,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在三年中设置若干项目,保持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学校生存环境与服务体间持续、系统、交互影响的耦合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与工科其他“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比较,“实境耦合”模式更适应高职文科专业。

高职文科文专要在项目教学“实境耦合”方面进行大胆突破,突出特色技能,运作实体项目,让学生或有“外显”的一技之长,如会议速录、庆典主持、文化礼仪、职业形象塑造、摄影摄像编排;或者具有综合项目开发、执行的能力,如,商务活动策划、项目设计开发、客户关系维护与拓展等能力,让文科专业课程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五)“校企合作”保障不足,“双师”制度支持少,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乏力

实现教学与职业环境“实境耦合”,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赢”运行机制、“双师”团队和教学经费分配政策、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等系统框架问题,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也需要中观、微观层面的功能平台和操作执行。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整体实施:在宏观层面(决策层或理念层)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政策,为“实境耦合”培养模式提供适宜、宽松的政策、资金环境。在中观层面(管理层或制度层),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提供信息,促进企业和学校双方交流,为“实境耦合”培养模式提供规范、便利的制度、信息和交流环境。在微观层面(操作层或执行层),核心是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模式类型、师资配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评价考核、实习就业等细则,操作过程中要求体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结合、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资的结合、课堂和现场双场所的结合、课堂学习和现场学习双过程的结合。

反观许多高职院校文科系部及文科专业,既没有学校政策制度方面推进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也没有“双师”团队建设方面的资金和经费支持,更没有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等评价促进机制,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实施过程一直处于“自在”状态,缺乏“自我”状态的内在动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驱动长期乏力。

三、结语

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类研究、分类规划管理和评价,从高职教育大类中分出文科高职子类进行科学管理和指导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当前的危机和压力下,高职院校文科专业教育者需要放下知识教学的惯性,引入各种市场需求量大、适合高职层次学习的新技术、新技能,通过项目化教改大刀阔斧地进行专业改造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寻求文科专业新的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柴福洪.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22-25.

[2]李焰,武文.“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框架浅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7-31.

[3]苏志刚,等.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47-151.

[4]陈年友,柴福洪.高职专业建设“群”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6-28.

[5]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教论坛,2009(21):52-54.

[6]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2):146-148.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Liberal Arts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Data of 100 National Demonst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I Ping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38, China)

篇6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育人目标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输送高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突出职业特色。突出职业特色就是要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继承文化传统并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根据学校的历史传统、区域和行业特征,特别是办学类型、服务面向,对文化建设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充分挖掘、整合学校特有的文化资源,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元素,构建既突出本校特点又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突出职业特色,确立了“专业融入产业,规格对接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的职业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了“校企直通,工学交替;校社合作,项目育人;校谷融通,课岗对接;校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内涵非常丰富,从外在与内在两个层面划分,可以分为硬文化建设与软文化建设。笔者拟结合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两个方面建设的具体实践谈谈对高职文化建设内涵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硬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外在体现

硬文化建设主要是物质的,是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载体,也是高职文化的外在表现之一。学校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形态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包括校园建筑物宏观规划、校园环境及图书馆、实验实训室等其它物质载体。校园建筑物宏观规划具体可以分为建筑物的布局、建筑物的功能、建筑物的职业特色等。近年来,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下大力气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改善,完成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的改扩建工程,校园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学院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新能源电子技术等专业在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支持下,建立了多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善、配套合理的一体化实验室,为承揽教育部国培项目和承办建行“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亚伟杯”全国青年速录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设备条件。同时,学院每年都利用这些硬件设施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组织计算机装机和调试技能、软件开发作品、网站设计、平面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英语之星”英语应用能力、青年教工岗位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师生员工广泛参加的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学院还建有软件和计算机博物馆,将来还要建校史馆突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院各种常用设施建设方面,如浴室、路灯等采用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即节能又环保,还给学院新能源电子技术专业在校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场所和机会,教师教学也更有针对性。此外,学院还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台、校报、校内外网站对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和报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院软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软文化建设是学院整体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软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

1.精神层面———引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高职文化在精神层面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人生态度及办学理念等,具体包括办学传统、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愿景、大学精神、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大学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从本质上看,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贯穿古今中外大学的基本精神。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核心理念,“敬业、诚信、合作、责任、吃苦、守时、安全、环保”等职业精神的育人目标,都是高职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要内容。精神层面的内涵沉淀于过去,作用于现在,引领着未来,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由全体教职工和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反映出来的。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抓住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形成了“以人为本,民主和谐,创业创新,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遵循“笃学,恒志,尚行”的校训,确立了“立足高职、服务IT”、“服务区域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办学定位。学院坚持“知行合一,厚德强能,追求卓越,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创新“学院与社会零距离、学生与岗位零距离”的办学模式,以建设“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全国一流的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历经40多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在信息技术、动漫技术和新能源电子技术教育方面的鲜明优势和特色,先后为全国各地培养毕业生近5万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制度层面———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高职文化在制度层面的表现是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所包含的文化形态,它是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的集中表现,反映和体现着学校文化的建设发展水平。高职文化在制度层面上应与企业融通,把行业要求、企业规章、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作为对学生职业训练的要求;把行业企业的管理方式(比如质量管理模式)融入学校管理之中,让学生在校内就熟悉和遵循行业企业的规定,并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的保障性制度。高职文化建设在制度层面上主要涉及五个环节:一是制定学校章程,完善校规校纪;二是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与管理结构,形成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三是依法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有利于高职教育目标实现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四是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各项制度;五是确保学校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目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包含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与就创业管理、科研与人事管理、资产财务管理与审计制度等等。学院于2011年全面推行了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运行体系,这次深层次体制改革给全院带来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将推动学院发展更上新台阶。

3.行为层面———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

高职文化在行为层面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人才培养过程及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折射和反映,分为教师的行为文化和大学生的行为文化两部分。教师的行为文化包括教师以做人之德与职业道德的内化引领为先,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拥有教师和工程师两种身份,具有学术性和技术性两种能力,瞄准教育与产业两种前景,率先垂范,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师的行为文化体现为日常的三爱(爱学生、爱学校、爱岗位)和三心(事业心、责任心、爱心),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专门制度,规定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余,必须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工作。通过这种形式,教师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不但体现了学院文化风貌,也融汇了企业文化的精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文化的交流与渗透。学生的行为文化包括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的言行举止和走上社会后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学生行为文化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多方面努力。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做一名优秀员工,这是一个成功职业人的首要条件;二是在理实一体的实践训练中做到知行合一,切实练好本领,做专业技术上的“能工巧匠”;三是敬业律己,在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均安排3~6个月的顶岗实习,学院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优秀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顶岗实习,收获也很大。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实习学生了解学院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实现学院与企业的双向互动,互利共赢。

三、高职文化建设的重点

高职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将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所处区域的文化、办学类型所属的高职教育文化与对接的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文化渊源。学院于1972年建校,初期以成人教育为主,后转型为高职教育,经历了艰难的自力更生和自主发展的时期,形成了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软件人精神。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域文化渊源。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结合保定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与冉庄地道战博物馆、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保定军校纪念馆等合作,建立了多个德育基地。近几年,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保定市汽车制造、新能源、机电、纺织、食品、建筑建材和信息产品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了新能源电子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建设了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类型所属的高职教育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类型,在科学文化体系中属于面向学术的高等教育,在技术文化体系中属于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教育。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由成人高等学校改建为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学院现已成为河北省首家独立建制的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依托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动漫协会,建立了河北省软件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和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也是目前河北省内最大的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发展目标、道德规范、经营准则、工作作风等的总和。信息技术类企业文化是一种智慧文化,也是不断创新的文化,更是一种服务文化。创新和服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其落脚点是责任心,即对客户负责,对公司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负责任的企业,才有最优质的服务,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信息技术类高职院校,必须与这种企业文化相对接,以责任心为基础,将创新和服务作为建设学校文化的两个重点。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