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09:2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钢琴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钢琴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信息化;主控系统;电钢琴实训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钢琴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的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前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对于钢琴弹奏基本是零基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入校前不会弹奏钢琴或仅受过一些不规范或短期的训练。由于学制所限,钢琴课程仅有两年半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要培养出上岗快、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是我们钢琴教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建设电钢琴实训室的意义

传统的钢琴教学采取“一对一”个别授课的教学方法,但在学前专业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看,如果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首先,钢琴师资严重短缺。其次,钢琴造价高,很多中职学校的条件本身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建设电钢琴实训室,开展集体课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钢琴信息化教学主要途径就是建设一间先进的实训室,这里拥有主控系统、电脑、电子示教板、投影、音响等设备。常规教学中每个老师每节课要面对20几个学生,在一对一教学环节中其她同学要自由练琴,此时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兼顾,学生在练琴期间有可能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白白浪费时间,完不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方面同样的知识点至少要重复两次以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如果在电钢琴实训室上课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信息化手段如何应用

系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主控系统及对应软件将多部电钢琴连接起来,通过耳麦实现授课。学生之间毫无干扰,且经过技术处理音质可达CD音质,零延迟、超保真、可集体授课、分组授课、一对一授课、自习、分组自习、编辑教室、监听、通话、示范、呼叫、保存及下发教材等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兴趣,减轻了教学强度,提高了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成本。在多人教学模式下,数码电钢琴有着传统钢琴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实用性。不但在手感,音色上包含了传统钢琴的所有特点,而且,多台电钢琴配合周边设备组成的教学系统结构合理,操作灵活,还可结合视频同步画面的方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一)授课

系统完全还原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学生琴是否发声。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学生控制器呼叫老师进行交流,同时在授课时还可以进行乐曲欣赏和课程录制等内容。学生可通过投影仪看到老师的示范动作。

(二)自习

教师可任意选择某一学生监听他的练习情况,同时可以单独为他辅导,形成一对一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选择工具栏上面的录音功能键对学生进行录音,以便课后老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的内容理解掌握情况。

(三)监听

教师在授课和练习过程中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一组学生进行监听,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同样在监听过程中学生的练习和授课不受干扰。

(四)呼叫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呼叫,教师可以即时解答。

(五)示范

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个学生或某一组学生作为全班的当前示范对象。当示范学生演奏结束后,全班同学可进行点评。

(六)录音

本系统可对学生终端输入音频进行数字录音,实现了所听即所录的功能。一次可同时录1-5位学生或一组学生练习和考试情况。录完的内容可自动保存定义目录硬盘,方便老师课后检查。

(七)分组练习

教师通过编辑教室功能将全班任意一位或几位同学分组可使分组同学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同学之间互助练习。教师可随意监听点评,而且每组之间互不干扰。

三、教师应转变传统教法,适应新时代要求

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职业性;实践训练;教学法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出具有某项技能的职业人才是当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教材作为学习某种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它的水平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本文对当下高职类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及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材建设为例,思考并实践如何将职业性、实践性以及教学法融入到钢琴教材的建设之中。

一、钢琴教学与教材的现状

从2016年伊始,在省教育厅和市财政的大力扶持下,我校开始了实训室以及教材的建设工作。其中,钢琴实训室与钢琴教材建设工作是重点项目之一。在准备阶段,钢琴实训建设团队对全省近十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考察与调研。调研中发现,学历层次的变化虽然为钢琴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也暴露出了目前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问题最为突出。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并能适应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为目标。所以钢琴教材必须体现职业性,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演奏技能,还要从中获得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如今的该专业的钢琴教学却更强调向音乐院校、本科院校办学汲取经验,将哈农练指法、拜耳练习曲、车尔尼599练习曲等练习曲作为教材来使用。无可厚非,这些教材都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优秀教材,它们通过进阶式训练学生的各项技术技能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将这些教材完全运用到音教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就会显得水土不服。因为这样的生拉硬套”会导致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都更加倾向于技能教学,而作为音乐教师应有的职业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是目前该专业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此外,从全省范围内的来看,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较本科院校来说普遍偏弱。受学生钢琴基础所限,目前所使用大多数教材都显得难度高、跨度大。以我校2016年招生情况为例,音乐教育专业共招生115名,其中仅有18名学生有过1-2年的钢琴基础。在剩余的97名学生中,仅有23名学生曾经接触过钢琴,其余74名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钢琴,而这样零基础的生源要占到生源总数的64%。以现有水平和实际学时安排来看,如果按照学院派教材来上课的话,仅仅通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在技术技巧达到一定层次很难,而应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也不会得到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职业能力和竞争力显而易见。针对当下教材的使用情况和生源实际问题,可以看出:积极建设既符合生源实际特点,又能体现职业性的教材,是高职类钢琴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

二、《钢琴基础》的内容架构及其特色

一本教材首先要解决结构架构和内容选择与安排的问题。教材结构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则决定了“教什么”的问题。这二者构成一本优秀教材的关键因素。《钢琴基础》自2016年9月建设之初在总结以往教材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将结构布局和内容选择安排作为首要任务。始终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不仅遵循了钢琴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是力图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经过建设团队的反复推敲、几经易稿,终于于2017年6月顺利完成。现对《钢琴基础》一书的结构内容与特色之处做简单介绍。(一)结构内容介绍。教材内容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主要介绍了钢琴的基本历史、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手型、指法;第二单元为基本弹奏方法,主要训练非连奏、连奏和跳奏三种基本弹奏方法;第三单元为基本弹奏技术,主要训练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和弦五种基本的弹奏技术;第四单元音乐的层次,主要训练对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层次的掌握;第五单元为练习曲与乐曲的选编,本单元从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中外乐曲中精心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具有一定练习价值的曲目进行综合训练。每个单元基本理论介绍后都配以相应练习,使学生将所学技术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练习。每条练习曲或乐曲后附有的演奏提示,将训练目的、曲式结构、训练重点与难点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详细提示,帮助更好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二)特点及创新之处。《钢琴基础》教材注重职业性,实践技能与教学法的训练,体现了高职类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和一般规律,可操作性强。1.突出体现职业性。教材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能获得怎样的能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是小学音乐教师,那么教材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内容必不可少。本教材曲目中有一部分作品根据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曲目改编而成,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布娃娃弹奏》、《牧童谣》等作品。这些改编后的作品虽然结构短小、内容简单,但是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感知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精选出了不同风格的练习曲并巧妙地编排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巧的同时还能够学会为不同风格的作品编配伴奏。例如:车尔尼599练习曲第25条是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车尔尼599练习曲28条是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乒乓变奏曲中不同乐段使用了不同的伴奏音型等等,这些练习曲都是学习钢琴伴奏的优秀范例;精选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社会水平考级中的优秀曲目,例如《斯卡拉蒂诙谐小步舞曲》、《八音盒》等,这些作品的增加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曲目积累,在教材的最后,还精选了《运动员进行曲》、《共产儿童团歌》、《长江之歌》三首四手联弹。这些曲目难易适中可以锻炼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这些曲目的编排符合培养目标,突出了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具有鲜明的特色。2.突出体体现实践技能训练。在汲取以往优秀教材的基础之上,《钢琴基础》中避免冗长的理论介绍,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专门为每一种的弹奏方法与技术选取针对性练习。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五节和弦的训练,首先对和弦弹奏的基本要领进行简明扼要的陈述,然后选取了C、G、F大调以及a、e、d主三和弦原位及转位练习、车尔尼599第12条、车尔尼练习曲25条、斗牛士之歌、叙事曲。这些练习曲都是专门针对和弦技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将和弦技术掌握。3.突出体现教学法训练。教学法是教师职业教育的必修课。《钢琴基础》将教学法的训练落实到每一条练习曲或乐曲的演奏提示中。每一条练习或乐曲后均附有演奏提示。演奏提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音乐性质的分析。在演奏之前,首先要把握乐曲的整体性质,比如音乐风格、速度、力度、节拍特点等等。这些音乐要素的把握是乐曲演奏的基础。在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分析作品的音乐性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二是曲式结构的分析。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作品的乐句段落的结构特点、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弹奏。学生如果能对乐句、单乐段、单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有初步的辨别和认识,能够对乐句及乐段的调式调性有准确的判断,对于钢琴弹奏的呼吸、音乐表达、艺术处理、情感层次把握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三是弹奏方法的分析。乐曲的练习目的、重难点及其解决办法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正确、有目的的弹奏,并且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教学、如何掌握一首作品正确的弹奏方法。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琶音训练中,例3-15布格缪勒的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演奏提示:(1)音乐性质:本曲以琶音形式写出,从标题看这首乐曲要尽量弹得和谐、圆润,柔美。Armonioso意为悦耳、和谐;Plulento意为更慢的。(2)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段1-8小节,G大调;中部B段9-16小节,e小调;再现部A’段17-33小节回归G大调。(3)弹奏要求:双手交替的琶音要弹奏流畅、连贯,富有歌唱性,但是在最高音上不要加重音;尾声部分右手和弦分别奏出,用连音线合成。《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通过演奏提示的说明,会使学生对作品的形象、结构、及重难点及其演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清晰明了。

三、结语

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材建设之中是钢琴教材建设中一直面对的问题。《钢琴基础》在对当下音教专业的教学现状和教材使用情况的市场调研后,以培养目标为建设依据,汲取以往教学和教材使用的经验教训,始终以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为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教学方法的训练。如果能让学生从《钢琴基础》中同时获得演奏技能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双重训练,便是本次教材建设最大的成功。

作者:王玲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戴蕾,胡琳琳.专科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教材建设.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7.

篇3

一、不盲从本科高校,从萎靡的教育中寻找机遇

———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1998年,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山东英才专修学院成立。学院首先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设置什么专业。我们敏锐地观察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外语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也愈益受到重视,学习外语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英语班遍地开办,很多幼儿园也相继开设幼儿英语班或以双语为特色增强对家长的吸引力,但绝大多数幼儿园缺乏懂外语的幼儿教师或懂幼教理论的外语教师。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在办学之初,我们便开设了学前教育(自考专科)专业,使之成为学院最早开设的五个专业之一。2000年,学院开始涉足于高职教育,最早开设的三个专业便是学前教育、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当时曾有一师范大学的教授劝说我们:学前教育专业,我们本科招生都不好,你们办高职这个专业就更困难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一些国办幼儿园难以为继,各地幼师正在调整压缩;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长时间内急缺一大批具有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我院又具有培养这种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我们毅然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加以培植。经过5年的实践,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茁壮成长,在校生规模达1300余人,居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之首和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前列,教育质量、就业率、社会信誉均居我院和全省同类专业前列,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学前教育专业的成功设置,给我们以启示:要不唯本科高校所为,不唯权威所云,注重社会调研,注重社会需求,注重自身条件。5年来,依据这一启示,我院成功设置了39个统招专业。

二、从一架钢琴到百间琴房

———践行育人理念,加大投入,提升技能培训条件

1998年,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立之初,为自考助学,被人称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但这个专业的带头人孙汀兰教授牢记学院的“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精神面貌”的育人理念,努力将它们贯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办学之初租赁校舍,办学条件简陋,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购置了一架钢琴,建立了形体房,不仅使学生们在两年间以高通过率获得自考文凭,还掌握了舞蹈、钢琴等技能。2000年,第一届毕业生被各幼儿园抢聘一空,这更加坚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按照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转为高职学历教育后,学院和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落实、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在校内为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有百家琴房、多间形体房、画室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艺术素质培训中心,建立了能容纳2000人可排练儿童节目、培养学生歌舞应用能力的实验剧场,还建设了双语教学实训室、幼儿健康检测与保健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电脑课件制作室等实训室,使校内实训条件达到较高水平。学院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2001年学院和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400万元(各占50%股份)建立起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由于有先进办园理念、优秀的师资,这所幼儿园成立一年便成为济南最好的高档次幼儿园之一,现已在全省发展有6所分园,成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基地。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还先后与山东大学幼儿园、山东师大幼儿园、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等20所省级实验园、济南市儿童保健所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切,保证了师生具有充足的高水平实习实训条件。由于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学院同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而学生的实习问题落到了实处。学前教育专业还探索出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实习就业相结合等的实习方式。

三、呕心沥血八载,三代人共育英才

———孙汀兰教授、杨文副教授和她们的教师团队

我院提出“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在学前教育专业得到充分体现。该专业集中了孙汀兰、杨文、赵春梅等数位山东省内外名师。孙汀兰教授曾任东北师大、山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出版有8部学术著作,30余篇,8年来,一直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和主要设计者。2006年,孙汀兰教授担纲申请山东省教育厅立项教学改革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整合课程改革研究”,获得批准并得到教育厅资助。杨文副教授,是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专修儿童英语教学法的中年教师,有长期在幼儿园讲授幼儿英语的经验,创造了“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评为我国现代外语十大教学流派之一,出版有教材、录相带,其教学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向亚洲地区播发。她还提出幼儿教师“两专一化”的创新性理论(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赵春梅副教授曾长期任幼儿园园长,现任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总园长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指导教师。另外还有教授、副教授8名。学前教育专业从创业开始便占据了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制高点,奠定了领先同类专业的基础。学院还注重为学前教育专业搭建具有双语水平、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目前,该专业有专业教师60余人(其中研究生1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近10人),可承担全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任务,同时还聘请20多位幼儿园长作兼职教师,定期来学院作报告、指导实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在历年的学生抽样调查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师资配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

四、“五学八法六能”与“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

———初见成效的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

篇4

 

本人主要承担《幼儿故事教学实训》及《幼儿游戏指导》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几个学期的探索与研究,基本能够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着重从三十个幼儿故事及其教学实践方面着手,探讨其课程开展的实践意义、具体内容以及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等。

 

为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我系在李凤清主任的带领下,由教研室潜心研究教学并借鉴区外先进理念与经验,适当压缩理论知识,大胆更新陈旧内容,确立了八门专业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重点实训课程,并将每门课程以三十个量化标准规定为考核目标,有针对性的加强了教学实践环节,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总结经验中,自编《学前教育实训教程》教材,本文试从《幼儿故事教学实训》这门课程的开展展开论述:

 

一、幼儿故事课程开展的重要性

 

文学是幼儿最早接触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社会化,还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其思维和想象力以及审美等能力,培养其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故事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幼儿故事课程目标定位及效果

 

(一)教学目标

 

通过十个儿歌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创编。

 

通过寓言与生活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讲述能力。

 

通过十个童话故事的学习,增强学生表演能力。

 

初步学会设计故事教学活动。

 

(二)教学效果

 

通过强化幼儿故事的教学实训,使同学达到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达到学以致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顺利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幼儿故事课程的具体内容

 

本课程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学期(36学时)“幼儿故事实训”课程。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挑选经典幼儿故事三十篇,指导学生阅读、背诵、鉴赏、创编。其中:包括童话故事十个、歌谣十个、寓言与生活故事十个(三个寓言,七个生活故事)。

 

(一)歌谣(儿歌)

 

1.传统儿歌2.数字歌3.游戏歌4.谜语歌5.连锁调6.问答歌7.绕口令8.颠倒歌9.字头歌10.摇篮曲

 

(二)寓言与幼儿生活故事

 

寓言故事:

 

11.《狐狸和葡萄》12.《天鹅、梭子鱼和虾》13.《兔子和乌龟》

 

幼儿生活故事:

 

14.《小碗》 15.《谁勇敢》 16.《蓝色的树叶》 17.《一亮一暗的灯》 18.《我是哥哥》 19.《圈儿圈儿圈儿》 20.《珍珍唱歌》

 

(三)童话故事

 

21.《稻草人》22.《圆圆和方方》23.《拔萝卜》24.《神笔马良》25.《木偶奇遇记》26.《丑小鸭》27.《卖火柴的小女孩》28.《皇帝的新装》29.《小红帽》30.《白雪公主》

 

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

 

1.备课。从课程的目标到教学内容的具体环节均由承担课程的老师自己安排,基本上是在探索中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容易出现漏洞。

 

2.教学环节。基本上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面向全体的效果不佳。

 

3.教学评价。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在每一次展示中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当然也有学生评价一般。

 

(二)学生

 

1.学习压力过大。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得投入八门实训课程的学习,其精力与学习兴趣受到诸多限制。

 

2.自身特点不同。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有所差距,导致这样的技能强化授课法使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

 

3.学习态度对教学的影响。兴趣高的同学能够积极认真地参与到每次实训的活动中;兴趣一般的同学只为了完成量的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三)教学环境与资源

 

由于课时量与教学条件的限制,对于如何更好地提高和指导学生讲述能力的时间明显不足,只能进行集体指导。这些反馈的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五、针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创新思维,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和录像。

 

3.努力钻研业务,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

 

(二)注重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环境与教育资源的改善

 

1.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2.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充实教具的种类与数量。

 

3.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践场所。

 

4.建立自我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工作需要不断提升理论修养,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充实才能得到提高。

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

1.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之国家对学前教育空前重视.而各高职院校以此大量扩招因此.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缺:13较大.包括钢琴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形成了钢琴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很多负面效果由于钢琴专业课其自身专业的特殊针对性.钢琴教学往往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小课形式.这种传统的钢琴个别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和生源特点.该专业的钢琴教学不仅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强调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要集合幼儿园所、早教机构、幼教培训中心、钢琴教师等各方面力量.对各种幼教机构进行行业需求分析与学科规划.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与幼儿歌曲即兴伴奏的能力.掌握钢琴弹奏及幼儿歌曲即兴伴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并且最终转化为符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养及教学能力。这就对传统的钢琴教学提出了跟上时展.跟上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要求2.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突出学前教育的“示范性”作用所谓“师范性”的钢琴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弹、用、教”三个方面来进行“弹”即规范的钢琴弹奏方法.“用”即钢琴的应用.“教”即音乐语言、准确表达及组织教学水平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基本针对幼儿教育的行业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鉴于钢琴弹奏与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体系中两者紧密的结合.不能分割。以及高职类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音乐素养的不尽相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及有效性.与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课应予以区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传统授课与集体授课、以及弹奏与演唱相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通过短暂的学习时间.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巧.能够完整流畅地弹奏中外乐曲.可以熟练地弹唱幼儿歌曲和给幼儿歌曲配伴奏,进而提高和增强艺术的素质和修养.为今后更好地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和舞台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钢琴教学和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要求是“精而专”.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要求的是“广而泛”.甚至说要具有一定的速成性和扫盲成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模拟实训、教育实习等这三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还可以采用多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说:互动式教学、全方位教学、实践教学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这一技能,最终转化为符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所要求的教学技能和综合实力。所以.钢琴教学必须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要求为依据.突出“师范性”.为其服务2.1我们要从“已知”、“未知”、“能知”、“想知”、“怎么知”等五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构成进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这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和效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首要步骤。、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具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这类学生人数不多.一般只占学生总数的5%左右。第二类,具有一定音乐基础,学习或接触过其他乐器。如电子琴、小提琴等,这样的学生占10%。第三类。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零起点的学生,这类学生占总数的90%以上。总的来说,学生钢琴程度的参差不齐和薄弱的音乐基础素养为钢琴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新生入学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无钢琴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方式、教育环境、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差异等都有不同,通过和学生谈话、交流,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音乐天赋和修养程度及兴趣偏好等.根据这些情况为其制定一份“个人”最佳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这种有针对性的授课.可以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基础教学内容的重复宣讲节省授课时间。

2.2.1对钢琴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可以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以满足幼教行业中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篇6

模拟教学是一种很不错的教育模式.其实模拟教学模式就是在行为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基础上把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以及模拟教学方法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他是人为的制造了一些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心理氛围以及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况下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进行心理上的模仿,按照原有的要求,以解决问题等等方法获得联系职业技能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幼儿园创设的模拟教学模式就是依据行为导向的教学思想为基础把模拟幼儿园教学方法以及扮演教学方法很好的结合在了一块儿从而设计的教学模式.人为的设计一种能让学生跟学生之间互动的心理氛围以及幼儿园情景,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习学前教育这门专业的学生能够在逼真的模拟情况下将自己想象成主角以及配角,从而实现心理模仿,按照设计好的内容,以幼儿还有幼儿教师的行为特点强化他们的职业技能.模拟教学模式的意义:模拟教学的好处就是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实训基地不到位从而导致的专业技能训练不是太好的问题.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水平并不适合去真正的场所进行长期而又反复性的训练,因为首先是这些训练场地的管理者要联系到责任问题从而控制学院的一些实际教学训练活动还有实习实践以及人数;然后是因为他们在训练过程当中造成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小差错,都会影响到这些正在发育以及成长过程当中的幼儿,也会对孩子的家庭造成一些明显的或者是隐藏的损失.模拟教学模式刚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其不能让学员们在没有一丝风险、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情况下毫无顾虑的去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这些高职院校办学的命脉就是培养人才,所以说模拟教学必须严格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辅导,不过光靠老师的努力是不行的,还需要学员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还有积极性,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模拟教学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参与教学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完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还有主动性.

在设计并且实施这些方案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有一种主人公的心态,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是自我发展的主人.所以说双模拟教学不单单是利用了在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这一资源,还很好的使用了媒体资源、环境资源以及教师资源.操作步骤:储备知识经验.要开展这个活动,要求在校学员们必须贮备一定的直接经验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等等.理论知识就是指一些课本学到的东西,就例如说《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等,直接经验则是指一些相应的技能技巧等,就比如说《幼儿舞蹈》、《幼儿钢琴》、《幼儿美术》等等这些东西,再或者就是幼儿园见实习的经验等.设计课时方案.课时方案的角色分两种,一种是主角,还有一种是配角.这一点要求在训练之前学生们必须依据教师的指导方案还有既定的课程计划,然后主角设计教室环境以及试讲方案,配角主要设计配合的方案.实施课时方案.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依据设计好的课程方案开始进行模拟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任务则是控制好整个过程,然后做好笔记,随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评价,并且制定改正方案.学生们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随机的自由发挥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行为.交流与评价.在课时方案结束之后,同学跟同学之间要相互进行探讨、交流、互评、反思,然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写下来交给老师,老师在对其进行点评并且总结.为了使高职院校训练职业技能的水平更加到位,得到更好的效果,在操作模拟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对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的主人公是学生,但是学生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的.学生们在完成角色转换的过程当中,必须有教师对其进行引导,从而更好的控制模拟情景;教师对于学生们设计好的方案也要严格把关;在模拟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所以,综上所述,模拟教学的进展应该尽量是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接受职业技能训练的学生必须要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直接经验储备.接受这一专业教育的学生在实践模拟教学活动的时候,指导教师应该指引学生们复习以往所学的书面知识,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行为举止.并且带领学生们去实地参观学习,从而获得更直接的感性经验.模拟教学应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由于学生专业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不同,所以在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模拟教学实践的机会.提供全方位的模拟教学支持.要想让学生有更好的教学服务,就要大力支持教学设备、场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制造一件模拟教室,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完善评价和反思模式.总得来说,在训练他们的专业技能时使用模拟教学模式是非常好的,他是将学校的人才直接转变为社会人才的一个很好的连接点.

2人才培养模式

图1是课程建设规划,依据“强能力、高素质、优个性”的要求,完善了“111”培养模式,即“职业能力训练、专业知识学习、人文素质拓展”,顶岗学习、订单培养增加了学生们的职业技能.建立了幼教机构接收学员顶岗实习的长远计划.表1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的规划.重点改善核心课程,完善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电子教案、实验实训指导细则、试题库等,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学前教育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学前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管理和教育、心理科研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幼儿园实用美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论、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管理、幼儿园评价.此外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完善《学前卫生学》、《幼儿手工》、《学前教育学》、《幼儿舞蹈》、《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这一设计较为全面的满足了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小结

篇7

站在新的起点上,东莞经贸人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以“育人为本,面向市场,做强服务,争创一流”的全新办学理念,围绕“紧密对接东莞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示范中职名校”的总目标,立足地方产业,依托行业,坚持创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东莞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

追寻:服务育人的理念溯源

“服务育人”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新理念,是中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转型变革而倡导的职业教育新思想,也是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呼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诉求。

1.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为服务育人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东莞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就为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东莞市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并成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其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如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同样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服务,培养能够适应东莞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正是这种服务地方经济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东莞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职业发展有空间的技能型人才,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持,成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办学追求。

2.学校的自我突破提升是服务育人成长的现实需求。

东莞市现有的中高职院校是在莞商文化孕育下建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们更能展现出东莞的精神面貌,也更加熟谙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势,能够更快速适应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并及时对人才培养工作和学校建设作出调整,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面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一方面学校致力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全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有千兆校园网络中心、电视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及现代化校园广播系统,设有电脑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电脑美术绘画室、财会模拟室、手工艺制作室、办公自动实训室、语音室以及音乐室、舞蹈室、钢琴室,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室、塑胶环形跑道等齐全的体育场所。另一方面,学校又注重内涵式发展,以建设国家示范校为契机,整顿校风、学风,努力创新研究,鼓励科研发明,加强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双丰收,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格局。

追问:服务育人的内涵因子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通过申报和建设国家级示范校,总结梳理和提炼了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和理论的经验成果,进一步凸显和明确了“服务育人”的新理念。

1.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以服务育人为指导。

在申报国家示范校的材料中,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教务管理规章制度与条例,主要包括校长等领导岗位职责、教职工岗位职责、各部门职责、奖励与惩罚条例、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德育制度、考核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被严格执行,并有详实的跟踪记录。其目的就是为办好国家示范校而努力。从这些条例及各项工作阶段性成果看,不难发现,学校秉承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的想法开展教学教务工作,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都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取得了成效。

仅以2013届1001班4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不难看出学校服务东莞经济发展的成绩。其中,29人在东莞市石碣镇立恒电子有限公司、东莞清溪长山头五金厂、东莞市中堂云兴饮料店、东莞市雄泰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市山木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力嘉精时厂、茶山新力塑胶五金制品厂等20余家当地企业就业,直接服务东莞经济发展,显示了学校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

2.课堂教学与改革以服务育人为指引。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紧跟东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步伐,立足东莞的产业结构,并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大胆调整了专业结构。将原来小而全的15个专业逐步调整为11个专业,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核心,以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央财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结构,重构了物流、会计和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与改革为基础,不断开发适合学校专业需要的校本教材,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适应学生现阶段学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例如,学校会计专业开发了18本校本教材。同时,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3.校内外实训以服务育人为指向。

首先,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提供校内实训场所,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操训练,将理论与技能结合起来。校内实训场所布局合理,实训工位数充足,实训环境良好,实训设备保养与更新及时,实训教师都是经过选拔、实践技能高超的“双师型”人才。此外,实训场所还建立了严格的实训管理制度、员工工作制度、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并且印发了《学生实训手册》,对学生的实训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例如实训成绩的等级界定,实习报告的撰写,等等。校内实训还建立了“学生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听取学生关于实训的反馈信息。

其次,校外实训是在校内实训基础上的延伸与提升。校内实训鉴于实训环境的仿真性等,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效果。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许多企业建立实习生实习协议关系,帮助学生与这些校企合作中的实习单位签订正式实习合同,同时,派遣专业指导教师跟踪记录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另外,学校与企业建立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学生校外实训赢得更佳实训环境。

追赶:服务育人的人文观照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践行服务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带着感情办学校,以人文观照师生的成长,收获精彩连连。

1.“以情服人”的学校管理模式。

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校领导集体在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思路和管理风格,兼具干练、果敢的“刚”之美与亲切、随和的“柔”之美。

建立“以情服人”的管理模式。强调情感管理新理念,增强管理队伍的执行力。作为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除了要领导建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还必须对教职工有真诚的人本关怀,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一方面,以校长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提出了“3年达标、6年成熟、9年成名”的要求,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争取做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领导团队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真诚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参加学校文体活动、关心与慰问生病教师、调解教师家庭矛盾、关心青年教师事业成长等,领导团队尽他们的一切能力真诚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个人修养,淡泊名利得失,赢得大家的信赖和支持,使学校形成了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2.“以人为本”的学生德育主张。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不言而喻,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要让学生从中考的挫败感中走出来,重塑信心,安学乐学,成人成才,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创建幸福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幸福感,进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最终有所成就。

创新德育理念。德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思想教育,而是包括心理健康、行为文明、思想上进、道德高尚等诸多元素的综合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处、班主任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员工都必须参与的工作,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内容,管理、服务同样也要体现德育的内涵。学校一方面,提出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观念,要求全体教职工牢记“学生视线内的任何行为都是教育活动”,并从自身做起,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时时事事处处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提出了改进教材教法、改革评价体系的主张,要求教务处、学生处在学生学业成绩、操行评定等项目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起来,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幸福感,“快快乐乐地学习,理直气壮地毕业”。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督导学生处、级部建立了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家长会、家访、毕业生跟踪调查、邀请成功校友到校作报告、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三方互动,力取最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班主任培训方案》,严格培训制度,将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贯穿在整个学制工作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改革德育实施路径。面对新时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青少年学生,必须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采取灵活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开学和结业典礼、新生军训、安全教育、法制报告会、心理健康辅导、主题班会、文明礼仪教育、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等,都是德育工作的良好形式。比如配合东莞市教育局的“校风建设年”活动,将“感恩主题班会”和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文图片由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

篇8

[关键词]思维导图 3D 发散思维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色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放射性立体结构。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这一特点,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最早提出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这两个概念。其中,思维导图即为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这种思考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沟通、管理等,近年来也同样运用在教学领域。

一、技术院校3D MAX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3D MAX特点

3d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装潢、园林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运用3dmax软件制作各种模型再结合photoshop软件来制作室内设计专业的各种效果图越来越频繁,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院校都开设了3dmax这门必修课程。

2.技校生特点分析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知识量偏少,基础知识匮乏,成绩整体偏差。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主动性、积极性也相对偏低。他们学习行为懒散.情感意志薄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学生要学好这门课,教师需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想象力着手。

3.技术院校3D MAX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量不仅大,而且层次十分丰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3d建模、附材质、打光、渲染,最终制作出自己理想的效果图。大部分教师在讲解实例操作步骤时,都是以文字为主的条款罗列形式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后练习时.也只是照着书本上的笔记一步一步的机械操作.这种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3d的工具理解模糊,整体把握实例的能力较弱,在上机实训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不能灵活运用,难以理清思路的现象。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3d max课程教学的课例分析

教师讲解学生上机操作,这种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概念模糊,盲目操作,只会跟做,不会运用”。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导图从横向上理出知识脉络,分层次讲解,逐步帮助学生剖析案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同时从纵向上运用思维发散的方法,并采用合适教学法(如案例、项目教学法),创设能刺激思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3d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学生在“看图”、“思图”、“绘图” 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理清了制作思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下面笔者以“为坐而设计”案例,介绍思维导图在3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引入案例,横向梳理新旧知识

教师上课时将“木质休息椅”效果图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团队(每组队员的性别、学习基础、表达能力均匀),由各团队观察作品效果图,对效果图进行分析讨论分解,并对案例中所用到的命令或工具,舍次取重,加入每个队员新观念,形成团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他组的思维导图,找出差异,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在各团队比赛制作效果图时,发现更快捷的方式。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使知识系统直观化,梳理新旧知识点,高效地掌握整个案例作品的制作要点,逐步改善概念模糊,盲目跟做的现象(如图1)。

2. 拓展训练,纵向发散思维

根据上面学习与总结的制作椅子的方法,教师引入“为坐而设计”的拓展训练,鼓励各团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首先写出或用软件写出设计主体—“为坐而设计”,努力寻找所用能发现的设计元素并向周围发散思维;使用跳跃性的思维,进行无障碍的思考。

从主题的中心向外发散。将主题分为五个分枝:a.支撑结构 b.靠背 c.扶手 d.椅面 e.材质。尽力挖掘设计元素,找出相互关联,每组不少于50个。

如支撑结构发散出:独腿、两腿、四腿、联体、悬吊……

靠背:无、长方形、扇形、柱子、手指、弧形、不规则三角、梅花、u形、羽毛……

扶手:五环、n形、t形、三角形、四字造型、倒梯形、钢琴键……

椅面:苹果、三角形、四边形、香蕉、五角形、鱼形、汉字……

材质:木材、塑料、金属、钢化玻璃、皮质、充气、竹藤、青铜、布艺……

使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枝的内容。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现出来,把有创意的闪光点圈出来。

3. 归纳总结,导图二次重构

教师指导各团队把第一次发散的思维点进行整理,将有创意的点并联,使用想象、联想的方式进行重构,扩展内涵,以求激发新的灵感。并将概念进行图像转换,图像越活波、越生动越好;这样可以使导图更简洁、更有助于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形象表达能力。

“为坐而设计”导图归纳-转化成图形为:

(1) 根据每组发散图形可将椅面归纳转化为几何形、水果、植物、动物、文字等造型;靠背可归纳成数量与造型,数量可分为有或无,造型转化为几何形、人物、植物、动物、文字等造型;扶手可归纳成数量与造型,数量可分为有或无,造型转化为几何形、人物、文字、乐器等造型;材质可归纳为木材、原辅材料、皮革等材料。

(2) 将归纳总类的子项转化成图形,图形可手绘或在网上搜索。

4. 上机实训,评价反思

(1) 各团队依据思维导图,制作作品。通过思维导图纵向与横向的绘制,学生已经对案例的制作思路、工具的运用有了整体的把握,并根据自己的思维,发散的图形,灵活的运用到3d软件制作中。

(2) 学生制作时,归纳自己的制作思路,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找出自己作品及同学作品的散光点和不足,用以扬长避短,促进以后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对本次课的思维导图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总结导图给学生带来的便利,鼓励学生在日后学习中多用思维导图(见图2)。

三、应用效果分析

思维导图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3d的工具概念进行梳理;同时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与灵活运用3d命令的操作方法;对3d案例的拓展训练,能让学生认识到必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努力在不同点找到关联,使自己制作出来的设计更鲜活、创意更无限。

篇9

高职高专 教改 设计 实践

一、引言

每个时代的儿童都应有属于自己的歌,这一特定体裁的创作群体包括专业词曲作家、幼儿园和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有志于儿歌创编的音乐爱好者。在业余创作群体中,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以职场业缘为纽带,具有熟知儿童生活和心理需求的优势,是一支有巨大潜力的创作队伍。使这股力量于在校求学期间,学习较系统的歌曲创作技法,进而打下扎实的创作基础,正是儿歌创编课的教学任务所在。

我校是由三所中师合并更名,于2007年升格为国内第一所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专科学校,属“弱势高师”。由于录取分数段位处下游,用巴赫的话说:“我不能不抱怨……弄来很多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年轻人,学习不可避免地每况愈下。”在我校,钢琴、声乐和舞蹈被学生视为“大三门”,乐理视唱、儿歌创编和音乐教学法则是“小三门”。要想在24学时内,使她们掌握儿歌写作的规范和技法,其难度可想而知。当下,商海钱潮严重冲击着教师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奉献精神。面对无利可图又费力不讨好的理论课,人人能推就推,推不掉就“走过场”,使课程形同虚设。笔者于2004年起教授这门课程,面临“描画临帖”和“创新出位”的两难选择。本着对学校、个人和学生三级负责的准则,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二、课程部分

面对教学对象,我首先把课程目标定为“启蒙”。对创作混沌未开的原初性灵来说,“启蒙”是一种“点亮”与“唤醒”,不是“充填”与“强塞”。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定为“四能”: 能根据需要创作简单的单声部歌曲;能组织或参加歌曲征集比赛;能进行艺术类教学及组织少儿参加艺术活动;能检验学生音乐类各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际应用。

1.教具

硬件准备:数码钢琴教室,配备48台学生琴、1台教师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多功能电子黑板;本课程教学网站;打印机;扫描仪;摄影灯具、摄像机、照相机及相关存储设备和电池等。

软件准备:各个班级儿歌创编课程作品展示综合表、各班级作品展示评分专用信封、各班级作品展示评分签、各班级儿歌创编课程作品演唱会节目单、各班级作品联系人通讯录;课件和多媒体素材;图像视频制作软件等。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可提供音乐听觉、视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感官综合刺激,又能进行课外辅导及自主学习。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个性化音乐教育,又全面地提高了儿歌写作的教学效率,使课时增值增容。作为开场锣鼓,不仅吸引了学生目光的探视和对课程的关注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考核做好了各种物质准备。

2.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我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大部分:认识部件、整体分析和作品调试。

(1)认识部件

简介本课程内容、性质和意义,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考核标准与评分方法,并划分创作小组。实训内容包括:①歌词的挑选与创作;②儿歌常用曲式分析;③歌词朗诵;④旋律写作等。

(2)整体分析

实训内容从儿歌主题写作入手,到整首儿歌的写作,做到词曲珠联璧合,并学习“音乐书法”――歌(乐)谱文献的书写格度与规范。

(3)作品调试

实训内容有修改作品的能力,为歌曲编配简易伴奏的能力,小组成员间协作展演作品的能力。

3.考核

(1)平时学习情况

平时成绩,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笔试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儿歌创编理论及代表作品,作品分析,占总成绩的30%。

(3)作品展演

作为教改的重头戏,占总成绩的40%。每个创作小组拿出一首出自本组成员之手的完整作品参加展演。具体要求如下:

歌词:(1)题材切入当代儿童生活,内容生动活泼、积极健康,不少于四句的歌谣体;(2)歌词语言儿童话,符合当代儿童的视角和表达习惯;(3)为本组成员原创,不得抄袭。

歌曲:(1)全曲不少于8小节,时间不超过2分钟;(2)音域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旋律通顺,不倒字,易于演唱;(3)演唱者1~3人,伴奏乐器数量及种类不限;(4)为本组成员原创,不得抄袭。

三、结果与讨论

1.创作小组

参与课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3至4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成为若干创作小组。为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展演时可增加“外援”。以小组为单位参加作品展演所获得的成绩,作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该做法经实践检验,有利于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变革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内在学习动力

①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在儿歌创编的课堂上,以语言技巧鼓励学生大胆创作,通过矫曲析败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大叩大鸣,小叩小鸣。在做中学,劝勉诱进;在学中做,面赐奖激,将学生一步步引向创作的轨道。

②利用学生现有喜好,进行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根据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在课中对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进行分析,通过战术“迂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③树立成功的归因观。通过往届学生比较成功的歌曲创作事例,激发学生勤于学习,努力创作,进而在儿歌创作领域抒写自己的人生志趣。

(2)外部学习动力

①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激发自尊,促成上进。以公开的表扬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以适度的批评修正其努力的方向,以达到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动力的效果。

②开展竞赛。在学生实践各个能力点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在小组间开展竞赛,通过观摩学习,磨合并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创作实践的效率,增加创新的机率。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笔者将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三个大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继续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能力点。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和进展状况,鼓舞学生循序渐进。

3.评分标准

(1)分值比例

本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注重实际能力的养成,考核分值比例分配为:平时30%、笔试30%、作品展演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笔试成绩包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作品展演则是二度创作的得分。

(2)二度创作的评分标准

各小组参加展演的作品,在符合歌词与歌曲既定要求的前提下,评分标准为五个等级:(1)完整地创作歌谱,并按照正确的格式抄写或打印在A4纸上,最高可得60%的分值;(2)在前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作品的清唱,可以事先录制好,在作品展演时播放,最高可得70%的分值;(3)在前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歌曲伴奏,可以事先录制好,在作品展演时播放,最高可得到80%的分值;(4)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现场演唱创作歌曲,并有乐器伴奏,最高可得90%的分值;(5)在前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本课程没有培训的能力,且这些能力对歌曲作品有一定辅助作用,即符合加分条件,最高可得100%的分值。

(3)学生参加评分

为使评分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评分以班级为单位,每一位学生都有对本班(包括本人作品)所有参展作品的评分权。具体做法是:参加本课程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与该班级作品展示数量相同的评分签若干张。一个作品展示之后,所有该作品的评分签将被装进一个标有该作品小组成员的评分专用信封中,以待核分。每个作品的最终得分,是全班有效评分签的平均分。

(4)评分参考细则

为使学生的评分结果不至出现过大的偏差,特制订评分细则如下:

①歌词创编(15%):运用儿童熟悉的语言,歌词明白坦易,合辙押韵。源于当代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

②作曲技巧(15%):定调合理,遣音得体,与儿童的歌唱能力相匹配。起讫明确,音域和音程适宜,章法句意清晰准确,节奏速度、句长、强弱对比等分寸感拿捏准确。

③线性思维(40%):曲调不求感心动耳,一曲成典。但求平实质朴,简约流畅,上口易记,一气呵成,适合儿童传唱,充满律动感。

④原创性(30%):必须是本组成员中的个人或集体创作的原创作品。

4.录像资料摄制

(1)录像和拍照

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记录下绝大多数学生珍贵的处女作,在课程伊始,即宣布期末以举办“儿歌创编课程作品演唱会”的形式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并全程录像。出场顺序通过抽签确定。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合影留念。

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将各小组的视频片段剪辑出来,添加班级、小组序号、歌曲作品名、作词、作曲、演唱、伴奏、表演等内容的字幕,形成各班各组单独的视频文件。通过光盘刻录软件,根据需要刻录成CD或DVD光盘,统一保存并于复制后发放到学生手中。

(3)资料的保存和发放

照片资料:主要是各组学生作品展演后的小组合影,各班照片分文件夹保存。课程结束后,直接由各班级课代表通过U盘、存储卡等移动存储工具复制,发放给需要照片的学生。

录像资料:各班的录像资料按照作品展演综合表中的顺序排列,统一格式编辑字幕,制作片头和片尾,制作成DVD视频光盘资料保存。并通过两种方式发放到各班:一是通过国内主流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邮件功能,直接传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中;二是将DVD视频光盘,经各班课代表发放给需要视频的学生。

乐谱资料:所有作品一律用A4纸抄写或打印,用扫描仪扫描成图像文件,以班级为单位分文件夹保存。课程结束后,由各班级课代表通过U盘、存储卡等移动存储工具,复制并发放给本班需要保留乐谱文件的学生。

四、结论

“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奉献精神是改革的原动力和出发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力和后续发展能力是改革的落脚点。在六年的儿歌创编课的教改探索中,笔者紧密结合幼专学生的实际,研创出“能力点贯穿教学法”。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歌曲创作能力为主线,通过改进教学和考核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编歌词和曲调、编配伴奏、伴舞(律动)或情景剧,部分学生能自己动手打谱或制作展演用道具。为了贴近幼儿教师的教学实际,拉近和舞台的距离,采用汇报演出的形式考核。不仅彻底打破了学生对作曲的神秘感,完成了儿歌创作的总体教学目标,还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收获创作成果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还使这些此前一直生活在挫败中的青年,第一次有了成功的体验,所有这一切,都永久的保留在承载着她们记忆的光盘中。进而重新调整自己人生的坐标――献身幼教事业,为改善脆弱的儿歌创作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篇10

关键词:传统文脉保护;校园文化建设;教学与艺术实践

一、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同类研究的现状概述

在当前“狠抓本科教学”的方针指引下,各高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尤其是面临“转设”及“转型”压力的独立本科院校),在提升教学软实力方面(如优化教学结构、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水平等)投入巨大,以“育人为本”,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视作其核心竞争力(有别于他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这种建校思潮下,将本地域的传统艺术文脉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独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当中。通过师生对该传统艺术“零距离”的文化认同感使之能够“身入其中”地发展出“共情”的精神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建构特色校园文化,无疑是行之有效的通路。基于此,将地域风情浓厚、艺术特色鲜明的三峡库区传统艺术品类作为一种优质教育(美育)资源融入(区域性)独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构及课程体系之中,探究如何通过大学的教化功能充分促进传统艺术文脉的保护与传承(文化自信的培养),及怎样让校园文化建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的特色校园文化架构,最终构筑传统艺术文脉保护与传承的教育新路径——是为本项研究之理论意义。同时,这些作为民族瑰宝的传统文化形式,其内隐的艺术美感需要以较为高级的技能水平(专业化)为载体,才能在舞台实践中完美展现(艺术情感的传递),因而,是“一般性”团体(如由学生自发组织而成学校的文艺兴趣社团)难以驾驭的。于是,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地域性的美育资源,并将其同学校正规的课程体系接轨(融入),建立兼具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通过课堂教学及艺术实践等途径,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导向,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并能服务于基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同独立高校的办学定位相契合),同时营造出承自传统文脉特色校园文化则是为本项研究之实践意义。纵观国内同类课题之研究现状,一直存在着“学理至上”及“精英路线”的瓶颈。例如,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弱,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多数仅停留在办学理念的理论化论证;抑或囿于课堂教学(讲授)框架之中,其成果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因为传播受限,更难谈其社会效应(外部效度的体现)。因此,本文将重点落于传统艺术保护与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多元融合上,并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课堂教学及艺术实践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创新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在“育人”(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传承遗产”“保护文脉”的有机结合),进而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之内核践行)。

二、传统文脉保护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渗探索——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学及艺术实践策略为例

“传统文脉”,绝非一般的文化现象,在其“源于生活”之表象下,更是凝结了代代相传的高度艺术及技术性。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一向重视传统文艺在校园中的传承与推广,更希望将其打造成本校有别于他校的一张特色名片,以此作为该校对外宣传的窗口(亮点);同时求真务实,认清了艺术(文化美育)教学的特殊性,采取“以点带面”的实施策略,以音乐舞蹈学院为试点,用专业的艺术教育,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打造出一批富于传统文化底蕴、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宣扬时代朝气与文化自信的精品节目,再通过“校企地”(学校、企业、地方政府)三方整合联动,构建出一个多元互动的实践平台。在打造构建独具特色的、以“传统为本”校园文化的同时,借助新媒体与各实践平台实现对外传播,有效地将“文脉保护”“美育育人”“文化建构”“社会效应”等各方面因素揉捏融汇,探索出了一条以“传统文脉保护与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向,以“继承、保护、改良、丰富三峡库区传统文脉”为时代使命,以培养“创造型”“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以“校企地”三维互动实践平台为对外宣传窗口(社会价值与责任的体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团队建设与课题研究三峡库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艺术品类,可以说涵盖了民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艺术品类能够在历史浪潮中沉淀并延续至今,其人文、艺术、社会价值自是毋庸置疑,但由于时代变迁、审美旨趣更替,以简单化的“拿来主义”思维照搬其本真的表演内容及形式,并不适宜于当代舞台表演评价标准——需在保留其内核真知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避免所谓“伪民俗”现象之发生),结合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包括场地、设备、生源质量等)对其进行符合新时期审美趣味的“创造型”改编(抑或“创编”)。要克服这一系列的困难以达成最终的舞台精品节目呈现,光是一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首先需要打造一个具有高凝聚力、高业务能力、高科研水平、高社会责任、高文化自信的所谓“五高”团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在岗全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强化(培训):即通过选派本单位的主科教师去往专业艺术团队、文化保护单位及专科艺术院校取经,并邀请市内外专家及表演团队前来本校举办系列讲座、学术研讨及高水准文艺演出,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员参与的主观积极性,开拓视野,更新认知。同时,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并开展与之相关的科研(教改)项目,学校在资金、配套以及课时量调整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政策倾斜,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舞台成品,再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实践使之成为校园“洗脑”精品。据不完全统计,至2019年底,全院共计选派出教师20余人次前往各级专业团体及艺术院校进行中短期培训,邀请学界专家10余人次来本校交流讲学,创作、改编基于三峡库区传统文脉的歌舞类节目30余个,参与各级各类实践演出70余次,教师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相关课题研究共计50余项(尤其可喜的是,其学术成果的实践价值转化率达到了85.6%),逐步建立起来了一个学术氛围浓厚、具有空前向心力的专业教师团队,并通过形式多样、富于时代气息的新编传统文艺节目在各个实践平台上的展露,打造出一个秉承传统、尊重经典的校园文化架构,也由此发展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名片。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音乐舞蹈学院自建院伊始(其前身为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表演、服装、播音与主持等多专业的“表演艺术学院”),就注重将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元素(且不仅仅局限于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包括舞蹈、器乐及声乐的日常正规教学),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成果。如在舞蹈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各个年级均开设有“中国民间舞”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舞蹈基训”中大量采用中国古典(传统)身韵片段对学生进行“具身化”的动作及认知强化。在现场钢琴伴奏的音乐韵律中,将民族性的艺术美感以最为直接的方式完成教与学的双向输入及反馈,为日后的舞蹈成品排演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根基。在声乐教学中(尤其是合唱排演环节),教研室群策群力,对三峡库区传统曲调进行汇编及二度创作,成果斐然。同时运用大量极富地方特色的合唱曲目(如川东竹琴唱腔,巴渝山歌小调“幺妹乖”等)对学生进行演唱技能、身韵感情及审美感知等多方面的训练,融演唱基本能力及爱国主义美育为一体。更是通过举办一系列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感的合唱作品专场演出,让本校师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民族曲调之不朽魅力,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器乐教学中(尤其是对钢琴主修生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专业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技术特点,“中西兼顾”地进行曲目选择,并有意识地选用具有巴蜀地域文化特色的钢琴小品作为考试规定曲目之一(如黄虎威的《巴蜀之画——四川民歌主题钢琴组曲》等),用西洋乐器奏出民族最强音。

(三)艺术实践与人才培养基于严谨正规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以及常年积淀所营造出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艺术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已经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及演出团体开展校企联动的艺术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并同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联、重庆市音乐家协会、重庆市合川区文化委员等政府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受益于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完善且针对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满意率均位居全市同类本科院校前列。根据最新的数据报表,仅2019—2020年度,音乐舞蹈学院共参加全市范围内的各类演出30余次。其中,根据巴渝民歌改编排演的合唱作品《幺妹乖》,以及弘扬民族气节、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原创舞剧《钓鱼城》等节目更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校学生通过基于“校企地”三维联动机制所打造出来的、辐射全市的实践平台反复磨砺,其专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民族艺术养分的积累和文化自信心也显著加强。不仅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排名靠前,现场招聘面试得分方面,与本市一本校园毕业生相较,也不落下风。

(四)品牌打造与社会责任世间万物,均遵从“用进废退”的准则,尤其是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类的传统艺术文脉一系,最好的保护,便是对其常态化的使用,使其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类而获得最大范围内的广泛认同。基于此,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从巴渝民俗中汲取养分,创造性地将其与时代潮流及大众审美无缝衔接,不仅在全市各大剧院、会场不遗余力地出演独创或改编的传统音乐舞蹈类节目,使其登上主流艺术的大雅之堂,树立起该学院的“品牌形象”。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将富于时代朝气的“新传统”送入基层,乃至其生根发芽之地。并向当地艺术团体、非遗文化传承人学习取经。通过与民俗“面对面”接触,深入地了解到该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演化过程以及目前所处的困境,在艺术水平得以升华的同时,更觉肩上所承担的那份沉甸且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