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00:1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招投标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模拟实训;招投标;角色分工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今后要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涵盖了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及竣工结算等环节。而其中招投标环节作为一条主线,将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有机地贯穿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探索。笔者认为应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实训,以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贯穿招投标全过程,内容涵盖工程招标、投标(含投标报价及技术标编制)、评标、合同评审及谈判、合同签订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的实施
课程设计模拟实训是以南宁市江南区一个回迁项目为工程背景,该项目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16层,基础为静压桩和筏板基础。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需结合之前学过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融会贯通,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完成该工程项目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及公告,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发售,技术标、商务标的编制,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及签订合同的全过程,力求真实再现实际招投标工作的整套流程,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只是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具体操作流程:
1.组建招投标团队
学生六人为一组进行角色分配,分别扮演招标方和投标方,每组推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完成招投标模拟实训。各组自行去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各自分别作为招标方和投标方应具备的条件及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法律责任,并对招标方、投标方在招投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决标成交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各自拟一份提纲。老师课堂上通过对双方拟定的工作任务进行点评,把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业务基础知识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课后再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完善。
2.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
老师发放工程项目资料(含配套图纸),由于这套图纸的技术标和商务标部分分别在施工组织管理和建筑工程预算的课程设计中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学生对这套施工图纸比较熟悉,只需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订,便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与招投标的文件资料和流程的学习。学生根据给定的工程背景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并制订工程项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老师先从招投标情况、投标人资质条件、投标文件组成及评标委员会组成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招标组围绕上述要求完成招标文件(含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本部分内容已在前导课程中基本完成,这里只需修改完善即可,各招标组可用广联达算量软件及博奥计价软件进行工程量及套价的核对及修订。
各招标组完成招标文件后,在课堂上分别阐述各自的内容,投标组针对招标组的阐述提出问题,并对招标组进行答疑。老师最后再一一点评及修订,选定比较好的一组招标文件及招标控制价作为投标组投标报价的依据。
3.编制投标文件
投标组每组拟定一个单位名称作为小组的模拟投标单位名称,并制作一枚印章为投标及签订合同使用。各投标组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围绕老师提出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标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投标文件的组成;(2)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影响;(3)投标文件应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加盖印鉴,并加盖法人单位公章;(4)投标人为中标可以采取的投标策略。
投标组编制完成投标文件,同样要分组进行阐述,由招标组进行提问,投标组进行解答,老师一一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投标组根据修改意见完善投标文件并在投标截止时间向招标组递交标书。
4.开标、评标、定标
招标组选派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开标会主持人、工作人员及评标委员会委员。学生需在模拟开标前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开标会主持人的职责;(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组成;(3)评审办法、程序等;(4)确定中标候选人,签订施工合同。
完成一系列程序后,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排名,招标组成员表决选定第一候选人为中标人,最后按要求签订合同。
三、总结、归纳及评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的模拟实训,各小组编写一份报告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心得,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各组互相交流、分享。老师根据各组及每位成员在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打分。
总成绩=模拟实训活动表现评分(40%)+成果评分(60%),其中模拟实训活动结合考勤、在本组中分配的任务量及贡献、参与的积极性等评定,成果评分包括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施工合同的编制及开标评标材料等。评选出前三名的小组及最佳表现学生3名进行奖励。通过此次模拟实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基本掌握了招投标的流程及要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 合同管理 教学思路 教学实施
一、引言
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揭示了建筑工程市场的一般规律;明确了招投标工作的程序和规则,揭示了“招标工作、投标工作与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2、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借鉴“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依托服务业,服务服务业”为指导思想,创立“一线贯穿、二元结合、三个模块”的教学模式,即将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元紧密结合,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细化为不同能力要素,并根据培养不同能力要素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
二、本课程教学要求
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技术核心课程,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和基本工作,掌握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掌握工程投标报价技巧及索赔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素,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招投标各环节的工作,基本具备招标投标的工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渗透“诚实守信和对企业忠诚”的素质教育。
2、《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体系。具体而言,(1)、编写投标文件时,涉及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写,要求要有较好的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2)、编制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时,涉及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写,要求要有相关的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知识;
3、开标、评标的过程,要求依照程序、依法进行,因而要求学生必须熟悉与建筑工程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技术经济评价”等众多的管理知识。
4、工程合同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工程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核心。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使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
三、教学思路设计
1、制订了符合行业和课程特点的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
以“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建筑行业”为指导,创立“一线贯穿、二元结合、三个模块”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框架。
突破传统考核理论和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作为单独项目分别考核,针对理论考核项目设计课程自测系统。
2、转变考核理念,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手段改革
改变“平时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综合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作为单独的项目分别进行考核,只有这两项目同时合格(或达标),该课程学习才算合格;将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素质、能力分解,实行职业技能达标制,对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点,要求逐项达标,且规定一次考核未达标者允许重考,直到达标为止;其次,采用计算机辅助自测系统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验。由专业教师开发出大型的试题库并上传至服务器,形成自测系统,同时配备标准答案,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阶段后即可上网登录该自测系统实现自考。
3、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是"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知识模块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二是将一些实际的施工、投标案例引入课堂,对其中与本课程有关的理论和方法等进行分析点评,有效开展验证启发式教学;三是将学生分组,根据模块教学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招投标现场进行开标与评标活动;四是以赛促学,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五是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斯维尔招投标模拟软件”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制作成交互式的计算机辅助CAI教学课件,并将该课件上传至多媒体实训室的服务器供学生使用。
4、强调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的培训
教学中融入职业岗位培训内容,坚持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以“行业企业、学院实训基地”为依托,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使学生掌握招标、投标全过程及相关文件的内容,体验招投标过程中的实际场景。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手段
1、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大力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坚持“做中学”,寓教于乐,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职业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上通过使用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实训以及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3、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平台,工程造价等相关软件,利用机房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使学生可在机房中完成招投标全过程的仿真训练。
(二)、教学内容
采取课堂教学模块与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实践岗位能力的需要融入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有:对建筑市场的认识;招标方的工作;投标方的工作;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具体而言:1、对建筑市场的认识。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建筑市场的有形化,了解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基本功能,体验工程发包与承包以招投标的方式在交易中心完成的过程,掌握交易过程中对主体资格的要求。2、招标方的工作。教学要求:使学生能编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组织投标预备会,编制工程标底,组织开标、评标,评标后中标通知,拟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3、投标方的工作。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完成投标项目的前期工作,申报资格预审,提交相应保函,编制投标文件,签订合同。4、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拟定合同条款,签订工程合同,全面履行合同管理,正确确定索赔事项,编制索赔报告,成功索赔。
(三)、建设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以采用模拟企业真实情境的方法进行建设,其中:电算实训室应配置工程计价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算量软件,学生可使用实际工程图纸编制工程造价,并能够利用该实验室为其他单位编制标底,审核结算,以便获取一定的收益。
(四)、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制度
学院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监控,全院教师要树立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充分反映学生不同智能类型和水平;拟广泛采用笔试、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作品评价、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第二版) 朱永祥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篇3
作者:李艳萍 张义勇 梅涛 韩士利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目前,专业课老师参加社会实践少,老师只能在课堂上讲解一些计价规则、概念等基本理论知识,也就是缺少双师型素质教师,学生课堂上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样的专业课枯燥无味,大多是采用灌输式、板书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记笔记,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了,却不知道从哪入手。校内外实训基地少,与计价单位和园林企业联系少,校企合作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1]使学生的学习脱离实际,主要是缺乏已建成的工程和其对应的工程预算书样板的案例分析,使得学生难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致使学习成效一般。
理顺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程序,不同的行业组织在项目的建设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及相应的作用,教学内容以建设单位完成项目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完成项目的实施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园林项目的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具体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工程预决算等任务为中心,以真实的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设定培养目标,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企业具体项目的提炼与选择,在真实性基础上构建了学习性的环境,实现“企业真实”与“课堂学习”的整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根据园林行业岗位的需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园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过程为中心,以不同的工作项目和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以生产实践工作任务为途径,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的内容紧紧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以操作流程为主线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构建“做中学、学中做、做中问、问中做”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学理念。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内容包括园林工程预算定额内容,园林工程量计算方法,施工图预算审查与竣工结算,园林工程施工合同,园林建设工程的招标与投标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包括五大项目(表略)到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先确定学习完课程后完成的综合项目,围绕着综合项目实施,将每一项目通过若干个任务来实现;确定的五大项目分别是:园林工程招标,园林工程投标,园林工程开标、评标、定标,园林工程合同,园林工程竣工决算。每一部分都是按照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如招标标底的编制,首先根据园林工程综合施工图纸,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任务,再讲解相关知识,如标底概述、预算定额、预算程序、预算费用的组成、预算书的组成、预算的编制程序等,根据相关知识进行任务实施,再制定出完成任务的考核评分标准,最后总结相关知识。
结合项目实例,精讲多练依据该课程的特点及园林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针对学生分配到工作岗位进入角色慢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迅速地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融合在一起。例如学完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后,搜集各种各样施工图纸,不仅会计算各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而且教会学生套定额、会取费等,和实际工作完全一样。理论中穿插实践过程,实践过程中补充理论知识,能促进理论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直观,力求深入浅出。例如砖石砌筑工程和门窗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时,以最直观的本班教室为例,学生见到实际的建筑物,就很快掌握这两个分部工程的计算方法。钢筋砼工程,用一块单向板或一块双向板的配筋图讲解板的配筋及砼的计算方法。自编一根柱和一根梁的立面和断面即可计算钢筋砼梁柱的工程量。基础垫层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所以讲解时,先带学生到工地看看各种类型的基础形式,然后用图形表达出来,读懂图,列项时就不会漏项。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团结协作、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讲案例,实例的讲解都是围绕项目进行。有些项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扮成不同的角色,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园林工程招投标项目中,有的学生做招标单位人,有的做投标单位人,有的做招标文件,有的做投标文件,最后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性,多鼓励少挖苦,时时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启发和提问能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钢筋砼花架构造图,学生没有接触过,读起图来比较困难,做不了预算。学生和教师用钢筋做一个真正的钢筋骨架模型,拿到课堂上,观赏学习,这样能让学生对枯燥的图形感兴趣,而且很快就能读懂施工图,做预算列分项工程时就不会重复或遗漏。
提高教师实战经验由于课程实践性很强,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高,教师既要懂得设计、施工、预算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组织教学。实习中反复做综合实训,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工程实例。通过模拟实训,再加上手工计算,扩展了学生对课程学习领域的认识和兴趣。除此之外,还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接触到当前行业上使用的各种造价资料、计价软件,让学生了解一些工程实况,都拉近了学生与实际的距离,缩短了毕业后适应预算工作的时间。教师更应跟上行业需要,不断学习,多参加企业实践,将最新的规范、技术成果,过硬的实战经验传递给学生。结合实战参与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规划教材编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重视教学成效反馈结合园林市场调研,先后深入到北京碧海怡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与单位领导、技术人员、往届学生、顶岗实习学生等进行走访、座谈调研,学生能掌握预算基本的理论和一般的工程项目预算、施工。而对于稍复杂、大型的工程做起来就无从下手,对此,在第五学期末安排三周的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从第五学期初开始查找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从方案设计构思,到查找资料准备;到计算机绘图、出图;设计出图纸后,再根据图纸编制工程预算、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再挑选优秀的设计图纸分组现场测量放线。这样的模拟园林企业实境综合实训,将学生在校所学理论和技能联系到一起,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实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接轨。近两年,学生普遍反映综合实训效果好,建议增加学时。今后更应一如既往的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逐步修订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不断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篇4
关键词 招投标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建筑市场全方位地向世界开放,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必将越来越频繁地参与招投标工作。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招标、投标时必须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娴熟的运用实务技能。《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是工程管理专业应用性的课程,它涉及工程管理专业大部分专业课程,并将这些专业课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其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按常规方式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1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调
从全国范围来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本课程文字内容较多,如果仅围绕着招投标程序和合同的条款展开教学,往往容易忽视合同的有效管理这块重要的内容。另外,使用案例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等形式的教学手段不多,使课堂气氛比较呆板,显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对学习效果是一个较大的影响。
1.2 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在普通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其授课的内容有点理论,让学生觉得是空洞和抽象,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比较缺乏。学生得不到机会去感受工程招投标过程以及合同管理过程,也就很难掌握好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不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到现实中去,导致课程的学习变成了时间的浪费。
1.3 考试形式与课程内容偏离
在本课程考试中,试题基本为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这样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在考试前为了通过而死记课本内容,而考试后又随着时间遗忘掉这些知识,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
2 工程招投标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性教学是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使其在大学扩招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抓好招投标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培养招投标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3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践课程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结合,教师不但要懂得如何去教给学生知识 、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而且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摄取知识。
3.1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上机操作等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生动、形象,这些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外教学:利用本课程的网站,进行在线学习、网上交流、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学习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实践活动。
3.2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增加感性认识。
3.3实训法
通过模拟设置的“工程招标投标实务系列实验”课,大大弥补以往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分别站在业主(项目法人)、招投标机构(中介咨询单位)、投标人(承包商)和评标专家的角度进行工程造价方面的模拟演练,并与其它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积极性,获得知识并分享知识。所有这些,不仅突出了投资与造价专业方向的特点、强化了实践教学效果,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4 应对措施
4.1丰富教师实践经验
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能够较为广泛地开展科研活动。但是,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并不是学历越高,对招投标就越了解,讲得就越好。尤其对部分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而言,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工程实践经验较少,几乎没有参加过与招投标有关的工作。可以想象,这些教师教学难免差强人意。
因此,为增加他们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经验,应当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教师到施工企业参观或者参加投标活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安排他们参加招标书、标底的编制,甚至参与评标。
让他们对招投标的整个过程有个直观、感性的认识。结合市场准入制度和执业资格考试,有目标地培养工程实践型的特色教师。鼓励教师获得与工程管理有关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并参与相关的执业活动,从中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
4.2适当采用案例教学
建筑工程招投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参与招标投标。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适合这种具有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招投标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加深对招投标的理解。在案例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准备各种材料。同时,案例教学重在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在案例教学前,教师要提前一周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组织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进行案例总结,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和评价,使学生正确的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5 结语
因而,无论是从理论知识,还是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本课程对多个专业的学生从事相关工作都将发挥长远的作用和产生深远影响,对提高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确定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精简课时、优化内容、强调能力、注重实效”,通过努力,课程改革取得了实际成效。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李燕,李春亭.抓住龙头课程促进教学改革[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2,16(2).
[2] 陈友华.建筑工程招投标课程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建筑,2003(3).
[3] 王岂拙,张滨燕.浅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辽宁教育研究,2005(5).
篇5
关键词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项目化 模块化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51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ENG Zimao, LIU Mengliang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132)
Abstract As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s 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economy emerging disciplines,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courses in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 modular aspect.
Key words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project; module; innovation research
0 引言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等专业的主要核心专业之一,它主要是以工程管理方向的技术与经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方向来培育出对应的专业人才。那么,就当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而言,要达到专业综合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该门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基于这门课程的特点,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水平的要求。那么,我们对该们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总体设计思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工程招投标工作为项目主线,招投标任务为载体,通过几个过程相结合,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1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当前,绝大部分教师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传授方式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最多就是配上原本来自书本上的幻灯片以及提一些不需要学生理解,毫无意义的一些简单问题,课后的作业任务也只是对相应的概念进行死记硬背。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该门课程作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只有对教学方法手段做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2)教师本身素质不够过硬。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具有高综合性、强政策性、高实践性等特点,同时,该课程与国家政策法规紧密相联,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联系当今实际,将实际市场中的案例与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做更深层次的剖析,这样才能领悟到课程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然而,目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教师却不多,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要知道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实践结合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与目的。
(3)对学生的实践参与不够重视。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实践经历很难参透其实质。而当前教学方式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对这门课程有比较浅显的感性认识,在对实践参与方面老师们强调得较少,也没有组织较多的实践机会供学生参与,这样,学生们所学习到的往往会和实际脱节。当遇到真正的复杂案例时,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很灵活地运用到其中去。所以,对学生实践参与不重视会很难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考核形式不够合理。在以往的课程考试中,其形式过于死板。其题型非常常规化,如填空、选择、简单的问答、计算等形式,这些题型往往考查的是相关的概念,条款的理解与记忆。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去死记硬背,不能够真正理解其根源,也使得教师们不能够很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更好地评估教学质量。因为这门课的特殊性,需要抓住其实质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
2 基于项目化、模块化的创新教学体系
2.1 基于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提出预设
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进行创新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对其有个大体的预设,在实施改革措施后会有一个怎样的基本效果。
首先,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在中国长久以来的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会走上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道路上。而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如此下去,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应当改进的。通过项目化改革后,能够将纯粹的理论知识与真实项目相结合,从项目中理解相关概念条款,这样比传统教学中最终使学生走向死记硬背的道路更加优化。通过将课程模块化后,知识间的联系更加紧凑,使学生在结合理论与实际时更加容易,从而解决实际案例更容易上手。这种教学方法更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其次,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通过相应的改革措施,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带有很强的代入感。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都有明显的衔接,在实施起来,循序渐进就很容易真正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来完成对这门课程的探索学习,就会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
最后,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我们所预期的人才出来,虽然这一模式延续了很长时间,但这基本上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因为,通过某一模式培育出来的人才没有达到其基本预期可以说是很失败的。而创新改革后,可以实现可持续性这一特点。首先从模式上来说,项目化与模块化的基本骨架支撑着这门学科,通过长期发展只要围绕着这两大模块,就能够将实际与理论紧紧结合,所以它很难使教学和实践脱节。
2.2 项目化教学创新特点与优势
所谓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对某一课程的教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完整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模块划分,使老师与同学参与这一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与达到教学要求与目标的目的。其创新特点是突破传统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改以往手把手式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导老师辅助的新型实践性教学方式。
一套完整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大致包括5个阶段:确立与分项目任务配、确定项目计划(学生自主设计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实施计划于自主实践、考核评阅、归档或应用。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根源。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而结果不是重点。因为只有过程做好了,结果必然向着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学员的实际参与体验与自主能力的培养是这个体系的精华所在,没有相应的参与就无法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项目化教学的中心是“项目”,整个模式是围绕这一点而进行的。项目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编制与实施;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所促进,还对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2.3 模块化的设置向导
课程模块化设置原则是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模块化设置的结构应当包括基础理论、职业技能、学科前沿信息这三大模块。理论是任何实践的基础。在理论讲解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这样才不至于讲解得过于空泛。由于市场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是必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不同的教学,训练、考核的方式与实际相对应的行业特征结合,使学生获得能够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通过将学科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新形势下,学生了解最新的项目特点,以此达到多方面贯通的教学效果。
3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3.1 实践性原则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想将此教学体系应用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尊重并遵循这一特点。然而体现这一特点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与项目创立上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创新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案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做的项目是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的,而不是已经被市场所淘汰掉的项目。基于这一特点,学校与老师要做到的就是和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工学结合,营造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在实际项目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实际参与的重要性,结合实践、实习、实训三大环节,着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3.2 目标性原则
任何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它预期的结果,所以在具体实施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有秉承目标性原则,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目标导向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对具体文件项目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施工招标文件做重点讲解与说明。在具体项目上,以项目立项、报建、招投标、合同审核与签订、合同变更、索赔管理等各个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以实际案例代替空泛的理论讲解。
3.3 可行性原则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项目实施者是学生。所以对学生参与的项目来说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开始阶段,可以以简单的招投标为指引,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如在项目任务设定上老师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拓展,提高工程招投标任务的可操作性。
4总结
以项目化、模块化的方式作为向导,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做一个系统的创新,使之成为一个在高职教育中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具体任务为主线的项目化内容重组;以具体模块内容划分的模块化形式实施,做到“教、学、做”于一体,基本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导为辅”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相信在今后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此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发挥其作用,当然这也需要实践的检验。期望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中能够积极探索,以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BJA090060
参考文献
[1] 王婧.项目教学法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4(10).
篇6
在研究过程中本着以大专业群教学理念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以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点、知识点和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群体教学的融合,是新一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超越不同课程体系,以关注共同知识、能力要素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开发研究和设定。
信息技术与大专业群体学科体系的教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真正实现专业目标,达到专业能力有效提高,促进学生专业的横向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的信息获取能力、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目前国内现状
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互联网,为各院校的网络信息工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院校为了适应各地信息化大赛的要求,为了参加精品课的评选,微课的评选,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大多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与应用进行的比较多。或从单个专业角度论述信息技术的建设。现在,通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就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站在学科群体体系、专业群体能力、专业群体目标的角度,引入“大专业”的概念,将信息技术与土建类教学融合的研究,就是为了有针对性的实现专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提供良好的视觉情景,感知专业知识,实现专业技能的引导、训练、技能的积累过程。拓展专业知识能力,拓展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投入效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法
通过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研究,改变以往单一课程为目标建立教学资源的方式,从土建专业群的角度来设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教育体系的教学融合。以土建类相关专业群为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专业。以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点、知识点和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以土建类为例,探求在“大专业"的概念下,研究如何以专业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各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分析对比,提炼出对知识、能力信息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与土建类核心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发挥更好的效益。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土建类各相关专业的申报资料及高职高专教育土建 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群体教学的融合,是新一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超越不同课程体系,以关注共同知识、能力要素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开发研究和设定。信息技术与大专业群体学科体系的教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真正实现专业目标,达到专业能力有效提高,促进学生专业的横向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的信息获取能力、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目前国内现状
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互联网,为各院校的网络信息工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院校为了适应各地信息化大赛的要求,为了参加精品课的评选,微课的评选,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大多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与应用进行的比较多。或从单个专业角度论述信息技术的建设。现在,通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就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站在学科群体体系、专业群体能力、专业群体目标的角度,引入“大专业”的概念,将信息技术与土建类教学融合的研究,就是为了有针对性的实现专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提供良好的视觉情景,感知专业知识,实现专业技能的引导、训练、技能的积累过程。拓展专业知识能力,拓展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投入效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法
通过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研究,改变以往单一课程为目标建立教学资源的方式,从土建专业群的角度来设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教育体系的教学融合。以土建类相关专业群为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专业。以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点、知识点和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以土建类为例,探求在“大专业"的概念下,研究如何以专业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各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分析对比,提炼出对知识、能力信息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与土建类核心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发挥更好的效益。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土建类各相关专业的申报资料及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对本院校实施各专业教育教学方案总结,获得以下信息:
1.对各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土建类各专业的共同知识点、能力点如下:①要熟练掌握画法几何、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表现建筑物实体的知识。具有会看、读懂建筑工程各类图纸的能力,具有将建筑平面转换为立体形象的建筑实体的能力。②要熟练掌握建筑工程主要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使用方法的知识。具有选用和识别建筑材料的能力。
③要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的施工技术方法、施工方案的确定和审查知识。具有选用和识别施工技术方法和编制施工方案的能力。
④要熟练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知识。具有进行现场管理、协调、控制的能力。⑤要熟练掌握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知识。具有进行工程计量和确定造价,进行工程结算,设计方案比较的能力。⑥要熟练掌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知识,具有进行参与招投标文件编制、收集工程信息、参与合同谈判的能力。
2.根据共性的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确定采用适用的信息技术和表现方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2020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要求,结合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应采用适用的信息技术和表现方式:一是应开放多年来国家教育部组织建立评定出的精品课程网站、微课网站进行分析归类和引用,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发挥国家投资效益;二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立足本院校完善和规划“大专业”综合信息资源平台和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场所。①针对画法几何、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表现建筑物实体的知识。应用课件、典型建筑物视频演示、BIM技术应用、建筑模型展示、建立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施工图库、网上精品课程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建筑物结构特性。
②针对建筑工程主要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使用方法的知识。应用课件、主要材料应用视频、网上精品课程、建筑工法展示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建筑材料特性的理解。③针对建筑工程基本的施工技术方法、施工方案的确定和审查知识。应用课件、施工工艺视频演示、BIM技术应用、施工方案资料库、施工现场直播课堂、施工仿真实训室、网上精品课程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理解。
④针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知识。应用课件、施工管理视频演示、BIM技术在施工质量、进度控制应用、施工现场直播课堂、施工仿真实训室、网上精品课程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的理解。⑤针对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知识。应用课件、施工工艺视频演示、BIM造价控制技术应用、网上精品课程、、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手算实训系统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编制、审查和应用能力。⑥针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知识。应用课件、直播课堂、施工仿真实训室、网上精品课程、模拟课堂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理解。提高对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编制、建筑设计、工程管理中进行参与招投标文件编制、收集工程信息、参与合同谈判的能力。通过以上对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方式,加强与行业协会、大型施工企业联合,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直播课堂的方式及社会资源与专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3.确定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方法。在建设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提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式实施教学工作,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要在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认识实训、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信息资源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方式:一是编制一份图文并茂的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使用指南,使学生有学习兴趣、感知知识想法和欲望;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觉性,鼓励教师参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编制、收集和利用工作,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准确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并鼓励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学习和训练。三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和能力评价工作。
4.进行土建专业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教学融合的讲座。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技术和直播课堂开展建筑工程新技术的讲座,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和发展状况;新规范的调整和变化;BIM技术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设计审定等方面的应用等等。通过讲座使学生和教师了解最新的土建类专业的最新的前沿知识,指出学习的方向和途径。
5.通过学生社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施。学生专业社团在课堂学习之外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践机会及延伸学习的平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学生专业社团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措施鼓励与重点扶持专业社团的建设,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关注。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比如可在专业社团中考评机制,对参加社团的学生在奖学金的评定、优秀学生评选,社会实践的安排与推荐中优先考虑,使专业社团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从而通过学生社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施。
总之,建立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体系,建设满足学生相关专业自主学习需要,能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和服务的内容丰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信息教育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应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努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利用能力、知识学习能力、技能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兴趣特长,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项目 实训 调查问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亲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职业院校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培养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下面以网络专业为例,谈谈职业院校实训课的教学。
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应以理论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开开展实训课程,实训的项目可以来自生活中的工程项目,应紧扣岗位的需求来开展实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技术,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通过对市场的问卷调查,个别座谈,及毕业生的跟踪情况统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事业单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一般的小企业都会要两个左右的网络维护人员,而大的企业需求量就更大的,有的公司成百上千。而公司的网络管理员的能力要求是能维护好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能迅速解决公司的网络故障问题。而一些专门网络技术公司则要求就更高了,比如:要求员工能开发网站,系统运维,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工程技术等。当然也有些销售型的公司,要求学生既要熟悉网络产品,还要懂得营销知识。
在了解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具体如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网站建设能力、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调试能力、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故障的检测与排除、通信终端系统的设计、具备中小型网络的用网、管网、建网能力。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计算机的网络教学中应以行动教学的理念为依据,以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职业情景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果展示等手段。从任务到项目实施,评估,检查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网络专业的职业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的环境中巧妙的运用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可以把课堂融入到企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以后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实训课程由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故障测试与排除、系统集成等课程组成。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实训课程的分配及学时的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采 取分组实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训过程组织如下:
一、实训前准备
实训前主要对学生进行网络设备的介绍与演示,以及注意事项的强调,安全事故与职业素养的教育,主要实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综合布线设备、备线架等介绍。团队精神与企业内部沟通技巧、职业素质与规划分析。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二、项目实践
本阶段是重点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项项的实践职业技能,学生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全局把握,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的需求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收尾验收以及工作结报的书写等。学生在此阶段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种相关的技能。主要进行基本功能模块的实际操作与训练, 主要实训内容包括: 综合布线、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站开发与建设、局域网的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等,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 考评方式采用操作测试和操作结果记录。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项目实训结项与考核
本阶段主要进行项目实训结项和考核,每个小组的组长对本小组的项目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总结报告。老师进行评价对每对的实训的情况,根据每组的报告总结,进行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学生在此阶段可以进行经验交流等, 主要采用讲评与讨论的方式, 考评方式采用项目设计所有文档。
篇9
摘要: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当前,国内各行各业都处于全面的网络化进程中,对通晓理论、熟练掌握技术的高素质综合布线人才的需求也与日剧增。因此,各地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但实际教学和实训水平,与市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面向市场,和企业紧密合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综合布线 教学改革
一、网络综合布线人才的市场背景和需求
网络综合布线人才的市场需求主要涉及布线材料、设备、工程、监理和验收、管理和维护等多个方面。目前,各行各业普遍应用了综合信息系统,如交通、小区物业、商场、银行等部门的监控系统;社区楼宇安保、消防系统;智能小区信息化网络等。可以说,如今已是网络综合布线的时代,市场急需大批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工作。
二、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现状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因其比较偏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在全国各地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开设较多。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综合布线规范,了解综合布线常用材料和品牌,形成对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招投标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课程教学目前的状况却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实训器材缺少,整体教学实施困难;学生觉得课程枯燥,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用人单位觉得学生技能弱,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还要进行二次培养。
三、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方向,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网络综合布线是一门偏重实训的课程,教师绝不能把它上成理论课。学校要注重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建设,通过高仿真的实训环境,标准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以直观地、全方位地了解综合布线的七大系统。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将网络综合布线工具使用、传输介质认知,双绞线制作,110通信配线架端接,PVC线槽、线管成型、安装,信息插座、面板端接安装,机柜安装,光纤熔接等教学重点一一展开,让学生掌握真实现场施工的动手能力。由于网络综合布线的工作常常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组内各成员彼此信任、共同进退。一旦出现问题,大家能及时讨论应对方案,合理安排组员之间的配合,并及时开展集体总结,对过程进行反思。
2、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
企业对员工综合布线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要求,不仅是单一的设计、施工或监理、验收技能,而是对于工程的整体融合贯通。因此,在平时的授课中,除了必备的基础理论外,其他理论知识点可以在实训项目中逐步展开。当然,这也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相应的调整。
首先,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替代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学习目标,将相关知识放在一个个的项目模块中,学生经过对任务进行研究、讨论,明确其中有关的知识点,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建立。
其次,用具体的实物教学替代空洞的书本教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认知综合布线系统的工具、传输介质等知识,通过实物展现和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学生实践后进行相应点评。经过这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再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尝试进行现场教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理解综合布线各模块的含义及模块之间的联系,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时,组织学生到学院网络中心、建筑物中进行现场教学;在讲授综合布线电缆、光缆施工时,组织学生到真实的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真实地接触综合布线的各个子系统,了解各子系统的实施情况,聆听具体工作人员的现场讲解,让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和现场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
3、教师到企业实践,强化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技能。利用寒暑假积极地走出校门,直接参与到企业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中去,不断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体系建设
由于网络综合布线设备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校很难始终拥有紧贴市场前沿技术的专业实训室,重复建设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同时,也应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把企业引进校园、让项目走进课堂,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减少教学和企业经营的成本,实现校企共赢。
5、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引入教学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是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技能的认证标志,也是学生走进职场的“敲门砖”。学校要和企业紧密合作,将“网络综合布线管理员”一类获得企业认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引入课程体系,培训学生考取相应证书,以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总结
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实际要求,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教育也无法完全代替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但我们要直面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模拟等尝试,最终把学生锻炼成具有较强网络综合布线松手技能,能独立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的技术型人才,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人才需求规划和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5).
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化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0041-03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因此,构建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实行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则是响应该意见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它需要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和高职教育需要两个维度上进行整体设计,必须遵循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
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均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每门课程)的设计涵盖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排序。高职课程的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也就是要重点告知学生“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为达到这一目的,所有工作过程往往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大步骤。
二、高职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整体进行的,不是一门门课程的简单组合,不应是由部分求整体的简单“加法运算”,而是由整体把握局部的“积分运算”得到的完整体系。要从工作过程出发,综合考虑现实岗位和潜在岗位的能力要求,构建一个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说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把握行业动态与标准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把握技能型人才标准的最新要求。
(二)课程综合化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统一
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能力为本位”,构建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必须保证职业能力的需要,同时还应为学生今后自我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所设置的课程及其内容应使学生具有宽专多能和良好的适应性以及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能力。
(三)打破学科界限,处理好相关内容接口
几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综合为一门课程后,不是将原有几门课程的内容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调整课程结构,重新优化和序化课程内容,应处理好相关内容的接口。
(四)重视课程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工作过程化的高职课程教学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项目综合课程的完整。工作过程化的高职课程教学过程可划分为几个环节。确认工作任务制订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包括工作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工作工具、工作方法等,也包括对实施过程的记录,为以后的评估作准备)课程检查与评价。
参与评价的主体有老师、学生、企业教师、行业专家。评价方式有老师与企业专家评定,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定,实行全过程评价。评价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五)注重设置项目实训
为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与操作方法,必须设置真实实训项目,将教学与实战放在同一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开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做”的完美统一。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操作规律,形成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实训体系。
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以就业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来源于工程实际,所以,必须由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构建。
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该专业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参照造价员、资料员、招投标员、施工员等国家职业资格,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具体构建方法与步骤如下:
(一)组建项目组,开展专业岗位调研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组由广西造价协会、造价管理总站及建筑施工、监理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与本院的专业带头人、课程专家组成。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走访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明确了工程造价专业岗位群、职业要求、岗位及岗位能力,见表1。
(二)总结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通过召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与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工程造价专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是以造价员工作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其岗位具体能力应包括工程投标书编制能力、施工过程施工预算能力、工程招标标底编制能力、审核工程预算与施工预算能力、工程竣工结算能力。
根据造价员岗位能力要求与工作实际情况,同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员、造价师职业资格标准,可以将造价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为:熟读施工图纸编制投标预算进行工程投标参与图纸会审进行施工预算进度款结算工程竣工结算。
(三)构建专业学习领域
根据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可采用“工程计价项目实施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对应造价员工作任务的典型工作过程,打破工程造价专业原有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对课程进行解析与重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所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及能力培养如表2所示。
(四)设计对应专业课程实训体系
项目实训随着课堂走,形成六个环节的阶梯式实践:课堂模仿、课堂实践、课外拓展、单元实践、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专业技能的逐步推进(点线面体),对应关系见表3。而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围绕着真实项目,最终实现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阶梯式实践环节不仅可解决学生“会做”的问题,对不熟练的问题,也可通过多层次、多项目的技能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
(五)设计公共课程和拓展课程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设计公共课程和拓展课程(见表4),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合格的政治素质、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事业心、敬业 爱岗、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具有较强的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知识转移能力、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具备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一)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因此,对于专业学习领域应制定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的融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
应确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明确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给出课题(含实践课题)名称与建议学时数、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以及课程考核方式说明。同时,将教学资源部分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加以确定。最后,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要形成课程有效的评价机制,注重课后的意见反馈,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
(二)选取课程载体
载体是写实的,必须做到可迁移、可替代和可操作。可迁移是指载体应具有范例性,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替代是指载体虽然不同,但目的和效果是一样的,载体选择具有开放性,可以殊途同归、与时俱进。可操作是指载体的设计在教学上可操作,在成本上也要可操作,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三)教学组织实施
1.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任务)训练和自选项目(任务)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在教学地点上,上课地点既可选在理实一体的“教学做”教室或也称实训室,边讲边学边做,也可根据内容需要,到工程现场实地上课。
3.在教学过程上,有三种模式。一是教师提前给每组发放任务书,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的讲解演示内容及时间安排,学生应准备的知识、讨论内容及时间、完成的训练内容等。二是教师将工作任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以分组的形式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三是教师围绕项目或模块的工作任务需要来安排教学并进行知识的拓展。
4.在教学评价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决定了其评价的多样性。可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总之,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或策略,突出了学生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的鲜明特点,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教师在此过程中,既传道授业,又充当学习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角色。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制定与课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还面临着企业参与、教师参与的方式与深度、课程实施的考核与评鉴、学生的接受程度等问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反馈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阚萍.高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杨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阵地,2010(2)
【基金项目】2009年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桂教人[2009]62号)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