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车工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06:5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车工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车工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金工实习;车工实训;突出实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75-02

金工实习是高校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高校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制造技术的接口、通道和桥梁。车床是机械制造中重要设备之一,约占金属切削机床总量的20%~35%,所以车削加工在机械加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2]。但近年来,国内大多数高校在车工实训教学方面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按照指导教师绘制好的实训图样和工艺路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教师在按要求对作品进行检测与评定后,最终给定分数,即可算完成了实训。而这样的教学比较机械,学生得不到系统学习,得不到创新锻炼,更得不到高素质的发展。所以,在此情况下,特对车工实训教学进行研究。作者认为车工实训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修订培养计划,增加实训学时

许多高校的金工实习车工实训的学时较少,对于基础制造来说,最多的只有一周,对于数控加工来讲,一般只有一到两周,学生只能了解和认识一些浅薄的车削加工工艺知识,体验一些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而还有许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无时间传授,学生也没有时间学习,教师只能按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机械简要教学,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设计制造,所以希望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把人才培养方案按其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方向进行修改,增大学生实训时间,为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实用型人才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方案改革。

二、构建合适的教学内容

高校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构建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组在金工系列课程改革指南中指出:要不断更新实习内容,尽可能创造条件,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习的比例,并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逐步代替“作坊式、师傅带徒弟”的落后方法。构建合适社会发展需求的车工实训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能力,因此,本文以贵阳学院金工实习为个案,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色原则以及社会资源,将车工实训内容分为五大模块进行实训,即:安全操作技术、基础制造技术、检验测量技术、数控制造技术和创新制造技术。如图1所示。

1.安全操作技术。安全操作技术是实习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实习教学正常进行的安全保障。在进行实操前,老师应在实习环境下进行安全操作讲解,把车削加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的具体内容讲透彻,让每位学生都了解,并要求学生牢记,对车削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事故通过现场示教和多媒体图片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解说,对发生安全事故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的重视,增加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基础制造技术。通过基础制造技术训练,培养学生对普通车床的操作和对简单零件生产过程的动手与认知能力,对加工工艺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了解车床的主要结构和各组成部分的使用性能、工作作用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了解车床的传动原理和主要加工范围,懂得和使用车床的夹具及附件,熟悉基本零件加工的装夹和操作技能的方法;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原理,了解刀具结构和材料,了解各种车刀及成型刀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车削加工工艺基本方法,让学生懂得和理解更多的基础制造技术知识。

3.检验测量技术。通过检验测量技术的训练,让学生了解量具的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塞规、环规等)检测零件,从而确定零件的合格与否。车削加工的质量主要是指外圆表面、内孔及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车削加工可能会产生多种质量缺陷,每个工件车削完毕都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验。通过对零件公差的检测,知道未注尺寸公差怎样查找,权限尺寸公差怎样确定,形位公差怎样检测等;通过对表面质量的检测,了解表面质量在零件中的重要作用,会运用比对块对各加工表面粗糙度进行比对判定,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运用;从而对零件的合格与否有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

4.数控制造技术。通过数控制造技术训练,使学生能运用基础制造工艺知识与数控制造技术工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能正确地熟悉和了解CAD/CAM在工程设计与制造中的运用,了解和掌握好基础的数控车编程,数控车的操作技能和加工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基本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创新制造技术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5.创新制造技术。通过创新制造技术的培养训练,使学生会运用二维和三维工程制图设计机械零件,对零件进行合理的工艺编程;了解创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全面树立学生的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的大脑充分开动起来,在对设备、零件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创新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运用各种较为合理的思维方法,进行灵活转换,以其新颖的独创方法和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去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

三、实训报告的撰写

实训报告是培养学生对实训作品生产过程的记录,是提高学生对实践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本人认为:车工实训报告应以实训作品的切削加工为主,其他教学内容为辅。从实训作品加工开始入手,到零件加工完成,通过实训中的观察、分析、操作、加工、测量、判断,如实地把完成作品的全过程和加工结果用文字加表格的形式记录整理下来。其撰写内容应有:基本情况、加工内容(采用流程图)、加工步骤(加工部位、装夹方法、加工方法、使用刀具、测量量具、加工简图等)、检验报告(检查部位、检查内容、使用量具、检查结果等)、质量缺陷分析(质量缺陷、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实训总结等,对上述一系列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进行阐述,通过实训中的人和事物及有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完整表述作品的加工工艺活动情况。

四、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实习教学体系,是实习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与操作结构、框架,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结果评价而组成的统一整体。它包含了许多教学要素,如:教学方法与方式、教学顺序与过程以及形式等,所以实习教学体系应结合现有的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和专业师资的特性以及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今后社会的发展,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突出实用、科学发展地进行合适构建,构建的层次应清晰、内容精湛、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并按“夯实基础、突出实用、树立特色、增加创新、优化教质”的指导思想贯穿到整个实训教学体系中去。

当前,各高校对培养突出实用人才非常重视,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1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7],所以,车工实训教学需要从职业教育方向进行规划和改革,更新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和完善实训体制和教学内容,迫切需要进入现代的应用型、实用型教学模式。从而终结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让高校的实践教学尽到本来的职责,真正成为学生步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普通高校的金工实习必须要不断地加强教学改革和更新,各实践环节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董丽华.金工实习实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89.

[2]许亚岚,罗雄麟.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复合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75-177.

[3]国锐.强化金工实习教学,培养工程实践能力[J].职业,2010,(14):5.

[4]张晓琪.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24-26.

[5]王伟祖,郑旭明.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70-72.

篇2

二、实训目的:了解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结构特点各部件的用途,并掌握普通车床和立式升降铣床的基本操作。车工对应的机器主要是车床,车床主要由变速箱、主轴箱、挂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丝杠、光杠和操纵杆组成。车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在了解了各个手柄的作用之后,老师按照图纸要求给我们示范了一遍今天需要完成的一个小型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并给我们指导了注意事项。我们的任务是要加工出大圆直径20mm,长5mm,小圆直径15mm,长10mm的小型零部件。精细的操作要求,认真仔细的数据计算分析,都是对我们没有做过实际车间工人的学生的严峻考验。正是因为缺乏经验和耐心,在零件加工的最后一步,我就因为操之过急而将零部件大圆部分的长度切成4mm而痛心不已。可见,车工虽然不那么累,却是精细活儿,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对技术要求也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修改)

三、实训内容:利用普通车床加工阶梯轴,并用立式升降铣床洗键槽。(如图1-1)

四、实训材料:选φ32长100㎜的45号纲棒料。

阶梯轴工艺过程:在车床上,先车阶梯轴的一端端面,然后车外圆,倒角,在铣床上,铣键槽,去毛刺。

下料车端面粗车各外圆半精车各外圆精车各外圆倒角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

五、实训工具:

90°硬质合金刀、切断刀、铣刀、三爪钥匙、刀具扳手、三爪自定心卡盘、游标卡尺、直尺、划线针、动扳手、普通毛刷。

六、实训过程:

加工时因注意的事项:

a、工作时必须精力集中,不准擅自离开机床。

b、工件和车刀需装夹牢固,以免工件和车刀飞出伤人。 c、工件旋转时,不准测量工件。

d、工件安装好后,三爪扳手必须随手取下,以免不注意开动车床,以免扳手飞出伤人。

1、取料:根据图纸的要求选取φ32长100㎜的45号纲棒料。

2、根据图纸的要求对于胚料的选取并理定加工顺序。

3、刀具的安装:用刀具扳手对刀架上的螺钉进行扭送,将90°硬质右偏刀放入刀架右偏65°。利用顶尖头的高度来调节刀具刀尖的高度,调节好后并刀架上的螺钉用刀具扳手扭紧,切断刀的安装与90°硬质右偏刀安装方法一样。刀具安装好以后,把刀架上的手柄扭紧,以固定整个刀架,以免加工时刀架松懈,不利于切削。

4、材料的安装:用三爪钥匙将三爪自定心卡盘扭开,将材料装夹上去。再用三爪钥匙扭紧自定心卡盘,把三爪钥匙拿下来。开机检查材料在旋转时是否有甩摆现象,如有甩摆现象,关机对材料进行调整,调整后在开机检查材料是否还有甩摆现象。直到材料在旋转中没有甩摆现象才可以进行加工。

5、准备好加工中要使用的工具如游标卡尺、图纸放在方便拿的地方,以方便使用。

6、准备完全开始对毛胚料进行加工,要进行工艺分析。加工顺序因应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7、由于阶梯轴加工的精度要求较高,所以在加工过程中要不断停车,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尺寸,保证尺寸的要求。工件在旋转时不能进行尺寸的量取,也不可能用手去触摸工件,以免打坏游标卡尺及伤手。

8、工件切削好以后,关掉机床,等工件自然停下来,再用游标卡尺根据图纸上的尺寸要求进行测量,尺寸无误后,在开机换切断刀在切断处切一个槽,在前端和后端进行倒角。再切断工件,然后停机。

9、将车好的阶梯轴用划线针和直尺对键槽划线定位。

10、用活动扳手松开铣床上固定工件的螺钉,将工件装夹好,并将铣床上的横向工件台和纵向工件台进行定位。定位好以后开动铣床进行键槽的铣销工作。

11、铣好键槽以后,关掉铣床电源,再用普通毛刷对工作台进行清扫,然后懈下加工好的零件。

12、将以加工好的零件对照图纸进行彻底的测量尺寸。

13、对普通车床和立式铣床进行清扫,并放置好所用的工具,然后对机床打油。

篇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摘要】为充分体现全国大学生机械类专业系列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本文将各类国家级机械类专业大赛有机的进行融合,充分利用各类大赛的竞赛培养模式、竞赛师资力量、竞赛优秀学生团队、竞赛优秀成果,探索出一种良好的将系列大赛资源及成果进行教学转化的机制,从而实现大赛为教学服务、大赛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综合工程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造意识及课堂活力的目的。

关键词 国家级大学生大赛;机械类专业;教学转化;实践教学;自主学习

0引言

目前一些国家级精品大学生机械类专业系列大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设计大赛等。这些大赛大多受到国家及省级重点支持,涉及到机械类专业的一些重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实习课程。这些大赛的宗旨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综合工程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

总的思想是既注重基础能力又强调专业素养,即重视个人能力又强调团队协作,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这对培养现代机械专业人才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为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大步。

1竞赛成果教学转化机制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在大力推进课程建设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将学科竞赛机制纳入培养计划中,使学科竞赛与常规教学环节相结合,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研究学科竞赛。陈永刚提出了理顺学科竞赛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托学科竞赛模式培养专业创新人才[1];赵瑞军提出了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的构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2];万敏提出了构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出发,研究学科竞赛[3];牛芗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探索了“3+1”实践教学新模式[4];于保华提出了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思考。从学风建设出发,研究学科竞赛[5];史宁探讨了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6];袁建萍阐述了学科竞赛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从学科竞赛本身出发,研究学科竞赛[7];刘长宏提出了校、市、省、国家4层次和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3维度学科竞赛体制[8];陈伟探讨了高校多层次学科竞赛机制的构建[9];蔺绍江以学科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构建了基于质量工程的学科竞赛结构体系[10]。

然而,各类学科竞赛的竞赛成果如果不能全面、系统地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实践建设中,那么这些活动就不能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因此有必要理顺各类学科竞赛与教学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恰当的转化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2竞赛成果教学转化的目标与总体规划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各类大赛之间融合后形成团队间、年级间、专业间“传帮带”的优良协同创新学习平台;拟建立集创意、设计、绘图、工艺分析、加工制造、试验示范一体化的小型“创意工程坊”或“机械创新实践基地”,成为机械专业精品资源开放基地;研究将系列大赛资源及最新案例成果进行教学转化的机制,实现充分利用各类大赛的优良成果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综合工程能力、激发课堂活力的目的;组织青年教师或高年级优秀学生、大赛获奖标兵、学生社团开设机械专业相关指导课,如各类三维软件模块教学课程,创新设计制造方法等课程。

3竞赛成果教学转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思路主要分四个层面:

①学生层面

针对各类大赛由指导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各种社团,作为学生课余对本专业各方面各层次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社团的骨干力量为参加各类全国大赛的优秀学生团队。对本专业的在校学生通过一些讲座、培训以及组织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将参与大赛时的培养、学习模式、学习经历经验以及一些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有益的推广,起到良好的“传帮带”作用。

各类大赛参赛的学生团队要互相沟通协作,不能单独割裂开来。各类大赛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有广泛的交集,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设计、公差与配合、机制工艺、金属材料、金工实习以及各类二维、三维软件应用等,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别。目前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是因各类大赛参赛团队的相对独立,造成了学生能力培养上出现了一些偏颇,如参加成图技术大赛的学生强调制图,对零部件设计制造工艺缺乏认识,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学生强调创意与设计,学生制图及制造工艺能力的强调不足,对于这种现象,亟待探索一种各类参赛团队学生的融合机制,共享竞赛的培训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

每年各类大赛参赛的每个学生都应写出参赛的总结报告,结合各类课程分析参赛的重难点、得与失,分析各类课程在本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在学校公开展示,对广大学生以启示。

②教师层面

前述各类大赛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有广泛的交集,应当组织协调好教授各类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教师之间要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教师指导团队,既有利于提高各类大赛的指导水平,又便于各类课程指导教师将各类大赛的成果带回课堂,为现有的教学设计提供鲜活的素材。

③资料收集

对全国各类大赛学生优秀作品(电子资料、纸质资料、实物资料等)进行广泛收集,并提供给各专业课程教师,作为良好的教学素材加以充分利用,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全国各类大赛参赛学生的不良及较差作品、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也应广泛收集,作为反面案例用于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启示。

如何将这么多丰富的素材展示给学生,并巧妙运用到各课程教学过程中,还亟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④教学设计

各类大赛所涉及的各类课程指导教师在赛后要站在本门课程的角度总结培训的重难点、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大赛的得与失,比赛经验与启发,并写出总结报告分发给所有课程教师,一方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沟通,为提高本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带来有益效果,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各类大赛的培训水平。

本专业各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如机械制图(测绘实训)课程大作业、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训零部件制作等,其实训、实验、课设指导书每年应将各类大赛的优秀作品引入进来,一个作品应包含有各类课程的知识点,让学生从制图实践到分析其原理、设计、工艺到最后在实习工厂通过金工实习制作出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又能改变原来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千人一面”的弊端,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何筛选各类大赛优秀作品,并进行综合归纳,如何将这些作品融入到各类实践课程中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值得广大机械类专业教师探索实践。

4总结

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举办各类创新大赛,主要就是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将国家级大学生机械类专业系列大赛融合后形成的优良协同创新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从原来的“不愿学、学不会”到“喜欢学、学得好”发生巨大的转变。“学生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可能很快就忘记了,但实际动手做出来的东西印象极为深刻,甚至可能会铭记一生”。所以本文提出的机械专业各类大赛的融合与教学转化研究,强调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永刚,汤孟平,王懿祥,等.依托阶梯式学科竞赛模式培养GIS专业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农业,2010(7):6-7.

[2]赵瑞军,温晓娣,李红球.基于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3-15.

[3]万敏.构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145-147.

[4]牛芗洁.专业学科竞赛与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3):109-110.

[5]于保华,徐泽源,姚培锋,等.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58-159.

[6]史宁,陈芳.简论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2):28-30.

[7]袁建萍,周艺红.学科竞赛在高职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4-16.

[8]刘长宏,戚向阳,薛猛,等.“四层次、三维度”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09-111.

[9]陈伟,张伟,孙国梓.高校多层次学科竞赛机制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6):64-65.

篇4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且高校扩招使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为"大众教育",造成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2013年成为最难就业年。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转变高职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成为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1]。由于长期存在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误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条件不够完善,不能更好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据统计,2013年毕业大学生里面选择自主创业人数只占全部人数的6.67%,具体到高职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更少。因此,我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改变观念,加深认识,结合自身特色初步构建了一套符合我院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即"创业理论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创业跟踪与服务"。通过"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一批自主创业者。

我院进行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计划上确保充分安排有包括商业机会、创业资源、公司创建、竞争分析、创业融资、创业计划、营销策略等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科学地选择确定创业意向,培养基础理论适度、动手能力突出、创业意识清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力争达到学业、就业、创业"三业"贯通。

1创业理论教育

创业理论教育也可以理解为创业启蒙教育,它是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心里素质四个方面[2]。

1.1创业意识

创业理论教育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里倾向。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成主动的创业观念,将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人生追求。创业意识包括合作意识、风险意识、敬业意识、信誉意识和特色意识等方面,通过在课堂引入特色品牌、成功企业、特殊案例、情景教学等内容,使学生对创业提高认识,形成创业观念,激发创业兴趣。

1.2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一些高职毕业生面对劳动力市场残酷的竞争,面对就业难、创业难的现实,失去了艰苦奋斗的意志、奋发图强的信心。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具有去开创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1.3创业知识

创业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对创业者的要求较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如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财会知识、金融法律知识等。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一些创业课程教育,并在相关学科教育过程中增加一些创业教育内容的教学,比如对理工类的学生增加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对管理类学生增加相关基础知识等,进行知识互补教学,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相关创业知识。

1.4创业心理素质

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失去了信心。因此,在创业理论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办专题讲座,定期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学校开设讲座,使学生降低对挫折和失败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创业心态、顽强的斗志,不惧艰险,不畏困难。

2模拟实训

在创业教育中,实训是理论初步应用到实际的战场。我院采取两种模式进行实训训练,第一种课堂创业模拟实训,第二种网上创业模拟实训,以课堂创业模拟为主,以网络创业模拟为辅。

2.1课堂创业模拟实训

课堂创业模拟实训主要是以课堂游戏、课堂的创业基础技能培训为主。在进行课堂创业实训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业小游戏、角色扮演、风险评估、团队合作[3]等活动,去体验创业的一些过程。

课堂创业模拟主要通过模拟创建、经营企业的形式展开,设置模拟企业的各种岗位:如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研发总监、生产运行总监等职位,从企业规划、筹集资金、注册登记、设备厂房设置、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模拟实施,教师根据各团队计划完成情况和表现对学生的模拟过程进行打分,分析各团队的优缺点,既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创办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完整的生产流程有更加真实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创业必须以团队形式进行,在真正的创业之前就对团队的重要性有深刻了解。在课堂实训模拟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知识的魅力。

2.2网上模拟创业实训

鉴于网络的日益发达,网络创业的飞速发展,学院整合学校资源,建立学生网络创业实训室,围绕学生提出的网络创业的内容和项目,创建一套完整的网络创业实训体系,培养学生网络创业技能。通过网络创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网上创业流程、网店管理、网络营销等网络创业技能,在新时代下结合自己所学走一条新的创业道路。

3创业实践

经过前期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学校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我院提出的"创业小老板计划"为创业学生提供了创业的资金和环境。

3.1创业计划大赛

学院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创业方案进行评估和审定,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学生进一步完善其商业计划书,使其具有商业运作的可能性。对于选定的创业方案,学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给予资金和环境的支持。

3.2创业实战

选定好创业方案后,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在学院提供的环境下进行创业实战。针对不同的创业模式,学院提供相应的实战环境。

1、对于网络创业项目,学校开放内网,由学校构建大学校园网络购物中心[4]。创业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络购物平台上开办网店,学校网络购物中心的所有商品仅面向校内学生和工作人员,客户通过注册、认证在内网网店进行自由购物。学校网络购物平台上经营的网店接受网络购物中心的监督管理。对于创业成熟的团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网络平台进行创业。

2、对于实体创业项目,学院设置固定的创业街,只针对学院内部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使用,学院为学生提供创业法律咨询、财税咨询、店铺租赁、办公场地、工商注册、安保等服务。位于创业街的创业项目以学校内部学生客源为主,也可以兼顾面向社会经营。通过实体创业,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实力的学生。

4创业跟踪与服务

创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些突发事件往往是不期而遇,对于学生创业后期,学院制定完整的跟踪与服务体系,包括评价体系、心理咨询、企业孵化等。

4.1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业评价三方面。

1、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心历路程、创业方案设计和完善过程、团队互助过程、情感交流过程、能力激发过程等,过程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重点,通过评价学生创业过程,总结改善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保留优点,改进不足。

2、结果评价:关注学生开设网店、实体店的规模、营业利润、评价创业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带动作用、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等,设立创业成功奖,奖励创业成功学生,将成功创业学生作为典型加以宣传。

3、学业评价:淡化学科成绩,突出创业成绩。实行弹性学分制,创业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创业学分,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4.2心里咨询

开设创业心里咨询室,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并通过创业咨询室向学院反应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问题加强创业理论教育相关内容。

4.3企业孵化

对于创业成功的项目,学院在双方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可以和学生联合成立股份制企业,使学生创业项目扩大生产经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总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创业给新时代的大学生有提供了就业的新途径。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树立良好的口碑,提升学校的实力,激励更多学生走自我发展、自主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贵兰.高职创业教育的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1-2):101-102.

[2]胡明宝,王再新,王化,等.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模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6,(1):166-168

[3]王艳茹.试论课堂创业实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6):111-112.

篇5

    [关键词]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

    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建设,既有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专业的特殊性,又有不同于理工高校中理工类专业的特点;同时,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建设,既要遵循经济类专业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理工高校注重实践的优势。因此,建设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既是缓冲就业、衔接就业的重要尝试,也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缩短大学学习与就业上岗培训时间的重要举措。本文拟结合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多年来校外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就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教学计划的弹性

    教学计划是一切教学工作行动的纲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周期缩短,新产品周期缩短;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经济形势突变,因此,僵硬的、一层不变的教学计划显然不能适应这种迅速变化的形势。教学计划的弹性,是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有本专业明确的培养目标,又要为特长生的发展留下发展的空间;既要充分考虑体现本专业特点的核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又要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就业必要的准备提供选择的余地;既要有合理的学期时间分配、稳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又要有根据科技和经济形势新发展、就业单位新需求而适时适度调整的范围。

    理工科高校的经济类专业建设,既要遵循一般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要体现理工高校的基本特点,通常的做法就是在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设一些体现理工特点的数理类、工程类、计算机类等课程,结果是学时数一增再增,学生选择余地越来越少,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新变化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学校教学资源(教室、实验室、教师等)的有限性,教学计划的刚性越来越强。这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因而,就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而言,更不能只按照僵硬的、一层不变的教学计划去安排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用人单位要强调进人的专业对口性、及时性,也就是说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希望能在最需要的时间进入最需要的专业人才,而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性人才。如果学校一味地追求执行教学计划,往往会使教学计划的实习安排落空,结果是体现理工特点的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落实,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相比又缺少品牌优势,结果是在就业中处于被动。因此,实习安排既要符从教育规律,安排在一定课程学习之后,选择基本满足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实习单位,又要根据实习单位的工作进度和安排适当调整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在浙江池溪、江西龙南等地建设了校外实习基地,紧密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特点和实习基地的实际就业需求,适时适度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使实习既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又与实习基地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二、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立足于高校所依托的行业优势、区域位置,必须植根于合适的土壤,既培养适合这些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又满足这些行业发展的急需。由于历史原因,武汉理工大学与建材建工、交通运输和汽车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就有着显着的行业合作和支撑背景。这就为经济类专业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场所、就业渠道和科研合作项目,经济学本科专业中设置的运输经济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工业外贸、金融学专业中的公司金融等专业方向等更好地满足了这三大行业的经济类人才需求;这三大行业的企业也为学校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教学所需。

    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学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应当派员工对学生指导,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必要的实训,实现一定的实训目的等;作为学校来说,可以免费提供培训场地及免费为企业进行培训员工,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对企业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免费宣传,优先提供企业所需的毕业生等。通过这些途径达到优势互补,在双方互惠互利基础上,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好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江西省龙南县的县域经济十分发达,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在县内拥有海关,这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实习提供了优良条件,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为该县举行的县域经济发展研讨培训班,使参加研讨培训的各局、乡、镇领导干部开阔思路,提升理念。学生实习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互通,形成了长期合作的良好基础。

    三、实习内容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一直存在两种偏颇。一种是注重强调基础知识扎实,忽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看不到实践对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另一种是注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基础理论的教育。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直是摆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结合、施展创造性才华的空间,也为企业短期解决人力资源不足提供了有效途径。但企业更需要学生实习岗位的稳定性,以便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等产生的成本在后续的工作中得到弥补;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总是希望学生有更多的实习岗位,对实际有更多的了解,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上升至理论高度的总结和思考。因此,基于就业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践内容不能过于单一。

    武汉理工大学在浙江池溪和江西龙南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政府出面组织,实际上依托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或民营企业,这样既降低了实训基地建设的难度,又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机会,尤其是迅速成长中的中小企业,缺乏比较完善的机制,管理比较松散,体制不健全,面对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急需完善和提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机会,了解、参与整个企业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四、实践设计的科学性

    现在单位招人用人都更看重能力,如对知识的运用、专业技能等方面。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有利于大学生通过实习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真正认识工作环境,体验社会的需求与自身能力的差距,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为顺利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缓冲期和适应期,使大学生在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准备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

    因此,建立体现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要体现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般素质和知识要求,又要体现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应该根据所学课程循序渐近、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这也与过去各高校所采用平时满堂灌, 毕业前边找工作边实习有所不同。毕业实习,只是综合实习,不是专业课程实习,如果专业课程不进行实习,到综合实习时,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而从事国际贸易,必须具有相关知识,而这单靠毕业实习已经不再满足需求,只有进行专业课程实习,学生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才能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滕玉梅:理工科大学经济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创新[J].现代高等教育,2005(11)

篇6

高职直升机驾驶技术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探索和实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汽车工程系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民办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面向中职生的高职传媒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制学情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分析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引领

“态度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沟通技能的运用

正德学院学生管理年级组工作模式建构与实践

我院接受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凝心聚力,锐意改革,共创学院发展新局面

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建立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注册入学形势下做好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思考

机电工程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机电工程专业群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机电工程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以培育专业特色为抓手推动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双语教材建设

传统文化之当代价值实践——“五字文化”打造正德学生文化名片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生公寓是前沿

注重情商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基于云终端系统的应用初探

基于Lucene的搜索引擎的实现

轻量级开源框架S2SH在人事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媒介融合环境下报社的转型——以《扬子体育报》为例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因子管理与对策

全面加强电子信息技术重点专业群建设

机电工程重点专业群建设中期总结与思考

高职电子类学生检修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教学联动,合力育人——谈谈我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会计与审计专业建设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分析

汽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稳定性调查与分析

注册入学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将教学见习活动作为人才培养新方式的尝试与探索

篇7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学习心理障碍

民办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不像本科计算机课程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课程内容应该面向实际,让学生获得行业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够显著,即知识结构不符合岗位技能需要,实际操作技能较差,往往还需要用人单位再培训才能上岗。找到並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心理障碍的原因,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这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1.心理障碍表现

1.1缺乏学习动机

近几年来,民办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但其录取分数线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还比较低。一般来说,民办高职院校有3种生源,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职业高中毕业生,三是中职学校毕业生。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个班里,仅有约1/4的学生以学习知识为目的;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学习目的是以获得文凭为主,学知识为辅;剩下1/4的学生主要是为了混文凭。大部分学生无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学习动力,对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信心不足,这种自卑失落的心理以及消极的学习目的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1.2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热爱是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但是许多学生却因以下原因缺乏学习兴趣。

1)教师讲课采用教条式的说教。

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的容器,老师将大套的知识理论生硬地塞进容器中。这种封闭、僵硬、灌输型的课堂教学,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对学习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设备及条件限制,对于很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仍然采用黑板教学,往往是先到大的阶梯教室同时给一两百个学生讲解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记下操作过程,再在随后的一两天中安排1-2个上机课时。这样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被消化,不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学生在学习复杂抽象概念时,如果没有具体形象来支撑,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如“类”“封装”的概念,书本上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我们用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加以说明,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我们由小轿车、卡车、公共汽车抽象出汽车的概念,汽车代表着一类事物。在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什么人最牛?当然不是焊钢板的,也不是装轮胎的,更不是拧螺丝的,而是设计汽车的工程师,因为他知道汽车的运行原理。当我们开车时,需要知道汽车的运行原理吗?答案显然不需要。汽车的运行原理已经被伟大的工程师封装在汽车内部,提供给司机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使用接口,司机操纵方向盘和各种按钮就可以灵活自如地开动汽车了。与制造汽车相似,面向对象技术把事物的状态和行为的实现细节封装在类中,形成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零件”。类一旦被设计好,就可以像工业零件一样,被成千上万对其内部原理毫不知情的程序员使用。类的设计者相当于汽车工程师,类的使用者相当于司机。这样程序员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人已经编写好的“零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的领域上。

1.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依赖性强,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总结;课内不做笔记,不认真听讲,聊天、打瞌睡、听音乐、玩手机等现象严重,根本不知如何听课;实验课上,他们利用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快速切换特性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在教师检查时又快速切换到实践内容中,教师难以有效地管理教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作业不规范,思路不清晰;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遇见问题不问,不懂装懂,不求甚解,无学习责任。

有些学生虽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但不深刻。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情绪紧张,担心被教师提问,回答问题时,常因过度紧张导致表达缺乏层次。学生感情脆弱、意志不坚,无法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学习顺利时则显得兴趣高信心足,但稍有不如意,就消沉自卑,丧失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不端正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自控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考试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老师降低要求或划出考试要点;情绪不稳定,忽冷忽热,易受环境的干扰;经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冲击,学习时间没有保障。

2.原因分析

1)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现在的学生大多从小受宠,无忧无虑,受父母旨意来校学习,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大钱的现象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2)教与学不能共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认为这种被动学习非常沉闷、乏味,渐渐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继而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情绪。

3)教师因素。

民办高职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企业,“双师型”教师偏少,个别教师会“做”不会“教”,在教学中“跟着感觉走”,重复“昨天的故事”,单凭自己的经验,不注重备课和调研,不及时更新知识,缺少创新思维。

4)社会因素。

近年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冲击,鉴别和抵御能力差的大学生在心理上无法适从,金钱至上、追求享乐、游戏人生成为他们生活的目标,最终造成空虚、浮躁、学无所成的心理烦恼。

3.应对策略

3.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调研要搞清楚计算机行业对应的岗位群及其需要的能力,从而决定开设的课程以及选用的教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不能准确定位,只是照搬公办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将本科专业中一些核心课程和实用型课程简单堆积和拼凑,课程体系不够规范,甚至有些课程内容陈旧。在教材方面,要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几年使用的情况,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一定要舍弃。软件工程分院为了突出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各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将有比较大的区别,对于决定方向的主干课程设置了较充足的课时量並配套较多的实验实践课时。

为了体现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我们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经过走访企业,与用人单位负责人、技术专家座谈,我们组织分院中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制订出按“综合素质能力”“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三个模块划分的课程体系,並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自2004年起,我们先后引进了印度NIIT、北大青鸟APTECH的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将其嵌入到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同时我们加大了实训教学比重,修改后的课程体系中各专业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各占50%左右。我们自行开发了实训课程体系和教材,其中实用Java程序设计课程人选2006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软件测试实训课程人选2010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

在课程教学中,任课老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突出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把课堂教学重点由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本身上来。

一是摒弃刻板的单向式说教,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利用大学生思想活跃、反应敏捷、注重独立思考等特点,把课堂教学与讨论、演讲、辩论、交流心得体会等结合起来。

二是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教师要善于与他们平等地交流思想,耐心地解答疑问,不回避尖锐的问题,防止教学生硬化,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法,使学生接受更多的最新信息,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

3.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设计教学情景。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事物的新异性是诱发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创设新异的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活跃其思维,去除其惰性,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训练他们发散思维,尊重並回答学生哪怕是可笑的提问,对学生新颖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给予重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见解是有价值的,或努力寻找思维受阻的原因,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

2)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要求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如编程语言、计算网络、网页设计等课程。在专业实验室中开设这些课程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硬件保证。教师在对上述课程进行设计时,可以从现实问题人手,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在讲完某一个知识点后出一个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后进行演示和讲解,再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分析题目、组织讨论、安排同学回答问题等,这样学生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必须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又培养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教师亦可以按照学生的进步状况,对学生不定期地进行分组,布置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並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奖励,使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经常受到表扬,使他们产生学习的信心。

3)运用案例教学法。

教学案例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对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章节都应准备合适的案例。如在讲timer控件时,以会飞的蝴蝶为例,准备好精美的蝴蝶图片,通过timer控件的timer事件编程来改变坐标,让学生看到编程实现蝴蝶飞翔的效果,吸引他们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在讲完会飞的蝴蝶后,让同学做类似的题目,如奔跑的小汽车、滚动的小球等。学生通过上机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理解所学知识,这样学习会很有成就感。

要做到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努力充实自我,变一桶水为一眼水。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更新知识,将自身变为学生所需要的一眼活泉水,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不断地接受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他们对于计算机课的新鲜感就不会丢失,对学习也就有了兴趣。

3.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实现学校向工作岗位的转换

结合实验、实训和实习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地。学院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站实训、组装与维护实训、网络管理实训、软件开发实训等活动,使参与实训的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同时学院注重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功能,优化实训教学外部环境。学校以方正集团的相关产业为依托,借助行业、企业的各项资源,根据学院现有的专业优势,力求构建一个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独特教育环境。如软件工程分院在方正国际有限公司、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基地每年接受软件测试与外包实习岗位达120余人次。同时,我们选取了目前国内劳动力需求大、劳动力密集的几个经济热点地区(如北京、苏州、东莞等)建立软件园,真正实现“学校办公司,教师企业化,学生员工化”。入园企业除方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方正数字艺术有限公司、北大方正培训中心和方正智成顾问有限公司4家学校企业外,还有方正宽带、方正国际、方正奥德、方正电子等多家方正集团旗下企业。另外根据专业特点引进的北京金松林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捷豹数据有限公司等人园企业12家,每年可以接收学生实习实训近1500人次,约有25%的学生可以直接在实训企业实现就业。

3.4教师对学生成绩评价环节进行改革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加大平时成绩考核的力度,把学生出勤、上课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等纳入到成绩评价体系之中,期末考试只占总成绩的30%,期中测试占20%,作业报告占20%,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占20%,课堂测验或出勤占10%。该措施减轻了学生考试的压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实践表明,针对民办高职院校特点以及学生心理障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理顺了课堂单项任务训练与综合生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之间的关系。同时,学院摒弃了实践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好地解决了生产性实训不足、学习顶岗实习无法落实的问题,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及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就业率、岗位对口率、职业资格证书过级率明显提高,並陆续取得了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击败本科甚至研究生而夺冠的优异成绩。未来,我们将深入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从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入手,真正实现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数控技术;丰田教学模式;技能培养;师资队伍

丰田教学模式简介

丰田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强化技能训练,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理论以实践需要为导向,安排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时间比是1∶1。技能课以学生训练为主,分为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巡回指导、总结概括,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丰田模式实训教学的基本特点是:(1)实训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技能训练、技能提高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并按此三阶段设计实训课题。(2)实训计划严密、细致,计划到每一天、每一小时。(3)实训教学贯彻一专多能,培养出技术全面、适应能力强的专业技能人才,例如机械维修专业的学生除学习钳工、检验技能外,还要学习电气、油压、气压、钣金等技能。(4)训练标准、规范,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基本动作进行分解,按分解步骤进行指导、示范。(5)坚持文明教学,整个过程始终贯彻“4S”制度(整理、整顿、清洁、清扫);(6)坚持安全教学,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按丰田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技术水平高,而且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生产习惯。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完善丰田教学模式

我校数控专业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引入了丰田技能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即贯彻丰田模式教学理念,以核心技能开发为重点,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以技能为核心,整合现有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整合课程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上,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同时主动面向市场需求,加大改革力度,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提出“以数控编程为主线,以数控车、铣为龙头”,整合各类相关课程。例如,《机械制图》侧重识图和CAD制图及上机实践,删除大量有关机械原理的论述和计算的内容,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几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

树立技能优先意识,改革文化课程按照服务性、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原则进行挑选和提炼,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重视心理教育、生涯教育、创业教育、就业与面试指导教育等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融入《语文》、《外语》、《政治》等相关课程中。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提倡开发校本课程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实用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例如,我校自编了将“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结合在一起的《数控车实训课题图》、《车工操作课题图和分解加工图册》等教材。我们自编的教材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内容实用,阐述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教师和学生反映非常好。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建立了一套自动组卷的计算机题库系统,例如,《数控车应知题库》、《钳工应知题库》等。该题库系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扩大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以实践为根本,加强实习教学,同时开设大量选修课

加强实习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有机结合数控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根据丰田教学模式,安排学生每隔两周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两周一循环,交替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周理论与两周实践能够紧密结合。在实训室进行的模块教学中,以实训为主,但也结合应知进行现场教学,使应知与应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良好循环。

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条件大量开设选修课在加强实训教学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认识到教育有别于培训。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管理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类选修课程模块。例如,开设《电工电子技术》、《电力拖动》等专业拓展性课程,扩大学生的选课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学到想学的知识,提升整体素质。

突出人格本位思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取讲解、演示、提问、讨论、操作、练习、总结等形式,并尽量结合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手段介绍一些“现场感”和“动感”较强的专业知识。坚持少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不低于三分之一,在教师的教案中反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建立标准电子教案,变传统备课方式为集体备课方式。这样做减轻了教师备课中的抄写,便于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研究,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以“课题”教学为单位,整合实训教学,增强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依据丰田教学模式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整合与改进,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训教学模式。整个实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三段法”教学。

第一阶段——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的消耗性实习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属于打基础的阶段。主要以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组织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入门的知识教育和基本功训练。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工场、工作位置、设备和产品,对学生进行实习工场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始终坚持实训之前规范与安全的教育。贯彻“4S”制度(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工件、工、卡、量具必须摆放整齐,位置固定,工作环境要保持整洁。在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按照自主开发的校本课题的要求,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单项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对于课题的关键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反复地练习,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合理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动作逐步连贯起来。考试、考核采取“单元结课模块”的方式,由学校考核鉴定小组负责,实行技能考核领导小组对学生单项技能过关考核制。实习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同时通过过关考核制把好质量关。

第二阶段——以技能提高、操作训练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进行。在这个阶段,以提高操作技能为目标,专门开发了适合本阶段实习教学的产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工件综合加工的全面训练,巩固与运用基本技能,逐步提高操作技能和工艺分析能力。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使学生的实习工件内容逐步多样化、复杂化。实行对工件的轮作,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综合操作课所规定的内容。建立适合实习教学的生产定型产品,既能有效地贯彻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并形成一种自觉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完成产品工时的效益观念,树立质量观念、劳动观念,体验成就感与企业文化,实现从纯消耗性实习向赢利性实习方向的转变,节约了经费,增加了实习教学的收入。在这一阶段,我校还大力开展“以赛促学”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阶段——以独立操作综合技能训练为主的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这一阶段进行以中级技术水平工件为主要内容的贴近企业的生产实习活动。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进而掌握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达到和接近中级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独立地完成生产任务。在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启发性教学法,引导学生编写工艺和操作加工规程,鼓励学生创新,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校还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到校辅导学生,把企业的产品拿到学校生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在毕业之前的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班组直接顶岗生产,并尽可能做到岗位、设备操作轮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加强技能教育与职业岗位的衔接,使其更接近中级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形成“招得进,学得好,能力强,用得上”的良性循环。

根据丰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丰田教学模式对实习教师要求较高,为了真正把握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我校数控技术人才师资培养一方面加强专职教师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特别注重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主要做法如下:

拓宽师源渠道,壮大师资队伍丰田教学模式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例如,采取面向企业招聘兼职教师,面向社会选拔优秀技术工人作为全职教师等方式壮大师资队伍。

走进企业,提升自身能力丰田教学模式来源于企业培训模式,为了真正贯彻好这一教学理念,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建立紧密的联系。我校采用平时分散与假期集中等形式,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园,深入到技术与管理先进的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前沿技术知识,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中。平时根据教学计划,每两周一换,安排一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听取在企业的实习生对在校所学技能的反馈。例如,企业反映学生磨刀技能不够,而在数控教学中用的是无需重磨的先进可换机夹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例如帮助企业用CAM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开发新产品,研究工件在加工中的一些技术处理,等等。我们通过及时获得学生与企业双方的反馈信息而不断改进实训内容,使训练出来的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真正接轨,实现“无缝”上岗。教师到企业锻炼期间,学校给予保留工资待遇、报销学习费用等优惠政策,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奖励。

开发实习产品,举办各种竞赛丰田教学模式以核心技能为重点,实行“三段式”实训教学法。要求教师自行研发第二阶段所需的实习产品,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促使教师自觉地深入企业,了解前沿技术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并且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专业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同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使教师通过竞赛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敬岗奉献意识。在各级各类的历次竞赛中,我校有多名教师脱颖而出。

本着丰田教学模式理念,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丰田教学模式理念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直接体验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体验工作的创造性并享受取得工作成果的乐趣。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平台。我校通过完善丰田教学模式,结合具体情况,本着通用性、前瞻性及持久性原则,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实训专业建设的投入。学校重视对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在政策、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和支持。例如,充分结合政策,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省示范专业建设资金、国家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关键是通过增强实训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我校实训基地用于更新和购置新教学设备的经费年均超过100万元,计划2008年专门为该实训基地新建8500m2的实验实训楼。

2.加强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1)实训设备职业化,训练项目实用化。设备设施尽量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尽可能贴近生产第一线;开发紧跟时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职业岗位,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化。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与11个相关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与本地两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产教一体、分工明确的实习基地,由我校投入设备,负责管理学生生产实习和加工产品,企业负责提供专门的实习厂房、原材料、产品销售、管理等问题,以这种形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要,并且增加了学校的收入,为实训基地的良好循环运转提供保障。(3)实训基地运行社会化。我校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的实训场所,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场所适用性强,能够进行多工种的综合实训,对于相关专业尽可能保证通用。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增强了实训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为我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近几年来,我校采用丰田教学模式进行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就业渠道畅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本地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企业和宁波、嘉兴、温州等地的大型企业。2005年11月,宁波市政府与我校签订了每年1000名技术人才的合作协议,我校为宁波市各大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迄今为止,我校仅为宁波与嘉兴两市就输送了1000多名毕业生。由于学生技能突出,毕业就可直接上岗工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校赢得了很高的荣誉,社会效益突出,形成了就业、招生同步快速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杨宗斌,黄富阳.衢州中专培养数控技术紧缺性人才的经验[J].职教论坛,2005,(23).

[2]孙伟宏,朱劲松.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3]杨利明.数控专业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动因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18).

[4]韩旭.引进“丰田教学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5]任国兴,黄美英.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6]王建军,姜芬奇.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机床与液压,2005,(10).

[7]左家奇,来建良.以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篇9

【关键词】学生 职业意识 职业素养 培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05-03

职业素养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往往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得比较顺利,更容易得到提升,幸福指数也相对较高。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积累、沉淀和升华才能达成。当前,企业不但注重员工的技能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员工在职业进程中的动机、品质、能力等职业素养因素。因此,职业院校学生除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富有开拓进取、敢于担当、有责任、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能够较好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本文探索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一、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职业意识。所谓职业意识,就是人脑对职业的反应,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应。它来自具体的职业实践,是职业人通过对职业实践的总结分析形成的本职业约定俗成的职业认知和主要观点,它包括目标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岗位意识等,通俗地说就是对各种职业行为的认知程度和反应程度,对职业生涯中各要素关系的总体反应。

(二)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可看作职业活动中的“公序良俗”,具体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程度、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程度以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最基本的要求是员工要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有认同感,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希望员工热爱本职的岗位工作,能够关心企业的发展,与同事的关系融洽友好团结互助,有一定的钻研进取精神,能给企业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最终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当中,同舟共济共命运。职业素养与职业意识密不可分,职业素养包含职业意识。

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

当前,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逐渐重视,探索建立多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在职业技能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每年举办的技能大赛,包括市赛、区赛和国赛,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技能选手。但是,如何系统有效地去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时间的安排上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相对不足。

(一)部分学生的陋习难改,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没能较好地培养起来。当前,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在扩大,导致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中职学生,由于采用注册入学,学生素养整体有所下滑。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上课玩手机或睡觉,实训课看网络小说、聊QQ、发微信。在生活中,有的学生为小事争执打架,如在饭堂吃饭不排队而动粗等;为小挫折无病;乱丢垃圾、损坏公物等。部分学生创新有限、守旧有余,好猎奇、喜刺激,格调不高。在团体活动中,部分学生沟通不畅通、团队合作意识差,拉帮结派、恃强凌弱。有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少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只讲工资待遇,不图长远发展,频频“跳槽”。同时,部分职业学校还存在着“技能至上”、“能力越位”和片面追求“零距离上岗”的倾向,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比较而言没能做到系统化。

(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偏重显性职业素养,轻视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比较容易显现出来的素质,易于通过教学过程来提高、出成果。职业学校将大部分教育资源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上,当然容易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等起关键性作用的隐性职业素养,学校则相对忽视,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缺乏规范,体系不健全。在提升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方面,学校的教育工作系统性不强,组织构架不明确,设计意图不明显,主要有三大缺失:一是无组织制度保障,无领导、层级设置,无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无人员保障,教育工作者本身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恐难以胜任这方面工作;三是缺乏提炼,学校学生教育活动囊括了主题教育、文娱、体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中也包含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但没有设置为专项工作,与考核脱节,资源分散,无经费预算,活动主题不突出,目的不明确,特色不鲜明,形式守旧,内容单薄。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步骤应该是环环相扣、逻辑紧密的,而不是有远大目标,却缺乏操作性。

(四)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由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因此职业学校大多采取“2+1”或“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短,因而教学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尽量完成必修课,而忽视了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像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能不开就不开,而职业道德、礼仪等课程的课时也是一再压缩,得不到足够重视。学生最后一年大多是离开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但往往监控不到位,或存在假实习现象。再者,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很少,导致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缺失。

三、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让学生明白自己进入职校不仅仅是学习一技之长,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培育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与技能。特别是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挫折”感往往让其进入到职校后也没能较好地定位自己,因此在入学的前阶段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其职业位置是技术工人的岗位,学校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并及早做好准备、做好计划。可以组织学生到有较多较集中顶岗实习生的企业去参观,看看师兄学姐们在企业工作的情况,从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新生入校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状况,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意识。入学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军训、参观、听讲座等教育方式,使学生更直观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通过不同形式的专业教育,学生有了较充分的思想准备、明确的职业动机,初步树立职业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专业老师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脑海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使学生逐步喜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更热爱自己的职业。

(二)以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德育管理,使学生养成职业习惯。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相对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行为习惯比较差。学生中染发、留长发,说脏话、痞话,乱扔垃圾、抽烟、没礼貌甚至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和习惯较为突出。帮助学生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以及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改革。课程体系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将“职业道德、人文教育”放在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等位置上,融入整个学习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和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和专业课相结合。德育上,一方面,要制订符合学生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并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反复强调,常抓不懈,利用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各种行为规范,如打饭就餐、内务整理、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要有严要求并作为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出台学生在校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量化成分数,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或自行开发的系统进行相应管理,在执行到位的情况下能够较大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行“7S”管理活动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所谓“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与企业广为推行的“5S”管理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学生和员工的角色不同及企业把安全放第一位做单独强调,可以说推行“7S”管理活动是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要方式之一,也比较容易建立起培养体系。

(三)推进教学改革,拓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各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改革,比如较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引导文件教学法、角色办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对教学质量的提升的确是传统教学方法不能相比的,但关键在于实施的过程不能新瓶装旧酒,换个名称算是教学改革。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育也是企业所需要的。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法都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吻合。但也不要拘泥于以上提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的汽车维护课程采用“12221”教学模式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到4S店汽车维护工作马上就能上岗,因为课程的项目设置与4S店的工作任务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学生在4S店做的操作内容在学校实训室已做过,而且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的元素,把职业素养的培育也贯穿其中。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对各种爱好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在活动中无形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学校开办业余团校和党校,培养学生骨干,积极推动“讲文明、树新风”、“创优良学风、校风”等文明评比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模拟求职大赛、书法比赛、演讲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如有的学校开展醒狮队和舞龙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全校性的学生技能节和文化艺术节,如某职校开展的创业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活动,能体现各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舞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学校只有把职业素养培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才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

(五)以实习实训为突破,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也是职业人奉献社会、服务企业的生存之本。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训,不仅能训练和提高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技能训练的各项规范要求无疑是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技能比武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有利条件。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职业课程教学之中,将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实习实训是实现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途径,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故应真正落实好、抓好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及时做好跟踪、巡点和回访工作,以稳定学生的在岗实习。

(六)加大学校与企业合作力度,有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校企联办的企业里实习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联合办学,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通过订单办学能使学生较早了解到企业文化,懂得提高自己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和宣传等文化载体,宣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播企业文化,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在校园开设联合办学企业宣传园地,制作宣传板,使学生和家长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情况。对于校企合作,很多职业学校都比较重视,有些做得较好,但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一边热一边冷,企业的热情度并不高。这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或许企业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阵痛后会有所改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提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鼓励企业加强与学校合作配套政策的制订等,这会给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综上,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是靠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来共同完成的。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应让学生明白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使学生在往后就业中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工作上能较快地融入企业当中,适应企业的文化和工作要求,进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顺利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17)

[2]石秀珠.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研究,2010(18)

[3]刘伟.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

[4]汪涛,郭宁.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5]麦克斯研究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篇10

作者简介:张海川,男,实验师,主要从事数控加工、焊接、铸造;范文学,男,讲师,在读博士。

摘要: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职业技能的高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工程训练的构建方案,即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现代化工程训练中心。从工程训练实习科目配备、实践教学设备配置和师资配置做了详细分析,说明创新性工程训练的构建需要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才可更好的激发培养对象的创新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现代化;工程训练;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15002

0 序言

新世纪、新起点,创新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和管理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放在工作首位。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程训练无疑成为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级高等院校都在不断寻求新型的方法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廖维奇指出借助机械创新大赛平台进行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来激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马海波提出了立体教学方式,即通过网络,建立多层次、模块化、螺旋形结构的创新性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使工程训练成为创新育人、知行合一教学教育机构。傅丽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工程训练模式,把多种学科交叉综合应用,以个性化和层次化相互结合的方式培养创新性人才。

总之,各大高校结合本校资源,展开各自的特色教学,力求培养出现代所需的创新性人才。本文根据内蒙古工业大学现有资源配置对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定位,确定一个能够培养出现代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训练基地。

1 工程训练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工程训练课程是以学生掌握和了解各种金属的性质及加工方法和工艺为主的课程,实践性很强,而工程训练正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实践性教学。

工程训练是理工类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金属工艺学”和“机械制造基础”等系列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技术训练之一。

工程训练使工科大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际生产活动,通过工程训练让大学生完成零件毛坯和零件加工的全过程,来获得对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方法的感性认识。初步学会某些工种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有关设备及工具的能力,为学习“机械制造基础”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也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学生在工程训练中要同时注意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工程技术知识两个方面,学会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能达到工程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2 工程训练的结构体系

工程训练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适当地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讲授。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工程术语,熟悉有关零件毛坯和零件设计、加工的基本工艺技术及图纸文件。

2.1 理论知识的讲授

关于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训练在学时上的分配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目前,各高校的教学内容多、课程安排紧,所以用于工程实践训练的学时较少。工程训练的学时一般为2-5周,其中机械类专业学时为5周。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更多的进行实践训练,这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分配学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大部分时间将用于实践技能训练上。对于准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要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对所实践的工种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训练,会达到更佳的效果。

2.2 实践训练内容的配置

工程实践训练的内容既要与授课内容相配套又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以前金工实习是以传统的常规加工技术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常规加工技术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目前,全国各综合、理工院校都及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程训练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生产设备和实习条件大大改善,为培养现代工程师和创新型技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1 常规加工技术

常规加工技术的实践训练仍以机械制造热加工和冷加工为主。机械制造热加工包括铸造、锻冲、焊接、热处理和零件表面处理等。实训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上述工种的操作,将金属材料制成零件毛坯或直接加工成零件。机械制造冷加工包括车工、铣刨工、钳工、装配等。让学生通过对冷加工的切削等加工方法的运用将毛坯或材料加工成为高精度、的粗糙度的零件。最后按一定的关系或顺序将零件进行装配来完成机械制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常规加工技术训练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业中常用的一些金属加工方法和工艺技术。

常规加工技术工业生产的基础,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业中更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我认为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常规加工技术上。

2.2.2 现代制造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机床等设备中,形成了具有现代水平的制造技术。近年来,数控加工技术、电加工、激光技术、超声波加工、电化学加工等现代加工技术和特种技术飞速发展,我校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投入大量资金增设了大批现代制造机器设备。

学生对现代加工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的实践训练将包括: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电火花机床、三坐标测量、激光快速成型、数控转塔冲床、消失磨铸造等。

2.2.3 创新教育

本中心在对学生合理安排各种工程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试验室。现在正拟购智能机器人等创新试验室设备,对学生进行创新试验及创新制作,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为建立我国的创新体系培养合格人才做出努力。

总之,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内容定死,高校培养人才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灵活掌控,不断更新,应领先、而不能滞后社会科学的发展。

3 创新性工程训练的建设

建立创新性工程训练是工程训练中心工作的根本目标,工程训练的质量搞不上去,学生对实训工种走马观花,这样既谈不上技能培训更谈不上为社会培养人才。如何在时间短内容多的现实情况下搞好工程训练工作,提高工程训练质量,需要根据实际条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

3.1 加强基地建设创建现代化工程训练中心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高等工程教育必须要同时优化两个教学体系:一是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二是优化试验与高等工程实践体系。为了优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个高水平、多功能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把传统的金工实习体系向现代化工程训练体系转化已成为许多攻克高等院校的共识。由于国家教委和各理工院校领导的重视,金工实习自上世纪50年展到现在,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完成了完善地教学管理体制和较为先进的工程训练基地,我校也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及时地将原“金工教学实习厂”更名为“工程训练中心”。并针对原金工实习厂落后的生产实习条件的情况,多方面筹集资金近1800万元,用于购买机械设备,其中两部高性能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8台、数控式磨铣床4台、数控线切割4台、电火花机床2台、电火花慢走丝线切割1台、三坐标1台、数控转塔冲床1台、消失模铸造生产线1套等大量现代技术生产设备和常规技术冷、热加工机械设备若干台,并建立创新试验室,新建车间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一改往日的设备六七十年代、生产水平七八十年代的落后状况,一个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和工艺发展、一综合性、实践性为特点的现代化工程训来年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已初具规模。

3.2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程训练指导员的素质

工程训练指导员是工程实践的主导,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工程实践训练的质量。因此,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工程训练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中心正面临从传统加工技术向现代制造技术转型,许多教学人员对将进行的数控机床等现代加工设备都没有接触过。所以,教学人员必须加紧充实专业知识,深入学习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经常参与生产与科研开发,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技能等综合素质,尽快掌握现代制造设备的使用、维修。

根据我中心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自身学习,学习一些先进制造技术的知识提高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目前这方面我中心做得很好,有十几名职工参加了在职进修,其中7人已经取得了大专文凭,有几人正在进修本科课程。二是加强教学指导员的现代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建议采用由学校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对我中心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中心有计划、有选择地将教学人员派出去向已经具备现代制造技术的兄弟院校核企业去学习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学队伍的业务水平。三是注重教学队伍的职业道德的提高,教学人员在工作中应有敬业、爱岗、负责的态度,中心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及奖惩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予以奖励,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中心将建成一个文化素质高、技能水平高、责任心强、业务精干的教学队伍。

3.3 加强对学生进行现代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现状不容乐观,工程技术人员短缺、结构失调。南方某企业的负责人说,现在花5万、10万却聘不到一个好的数控加工操作人员,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程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动控制技术代替了手工操作,机电一体化代替了传统机械,计算机技术渗透到每一个技术领域当中,所以,加强现代制造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工程训练中心改革重点和发展方向,适当压缩常规技术内容增设现代技术特别是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创建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工程背景,学生通过运用现代加工技术独立或相互协作完成零件加工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现代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为社会和企业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也为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4 结论

本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程训练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要构建一个创新性的工程训练中心,需要:

(1)建立一个合适的工程训练知识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能充分结合;

(2)配备校企互换性实践设备,而不是模拟仿真设备;

(3)配备通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水平教师。

参考文献

[1]廖维奇,魏德强,吕汝金.基于机械创新大赛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