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5:0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实训;关系;存在问题;实现途径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会计也从传统的手工记账时展到如今的会计电算化。但不论如何发展,会计这个专业所强调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始终如一的,最终目标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不变的。如何使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集知识型、应用型、技能型为一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专业的要求,成为高职会计教育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研究的重点。
一、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的关系
(1)手工实训是电算化实训的基础。手工实训的目的: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及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账务处理流程,提高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技能,从而锻炼学生手工会计实际动手能力。手工实训的最大优势在于使学生明确了会计线索的来龙去脉,也为下一步进行电算化实训奠定了基础。通过实训让学生知道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反而对实现电算化起着指导性的作用。(2)电算化实训实现了手工实训的升级创新。电算化模拟实训的目的:通过实现计算机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以特定的财务软件为依托,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完成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电算化实训的强大优势在于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把财务人员从高强度的计算工作量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会计的分析、评价、预测、决策职能。与手工实训相比,让学生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及必然性。
二、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分开进行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材单一,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单位综合业务的发展。教材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依据,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实训效果的好坏。目前大多数实训教材的特点是:经济业务内容简单,体现在业务量的数目上,还有内容的结构难易(如:还是以老一套的采购、销售、利润核算为主,较少涉及股权投资、债务重组、差错更正、或有事项等业务)、行业范围局限(如:大多以工业企业为设计对象,缺失商品流通企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设计的交易或事项前提都是合规、合理、理想化的,不需学生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就可完成。实训目的旨在如何正确核算,忽略了财务管理、税收、金融等相关课程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与分析评价。(2)教学方式单一,过分强调会计的核算职能。手工模拟实训一般是每名学生根据实训资料完成相当于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一个人充当财务人员的各种角色,既是会计又是出纳,既是记账凭证的制单又是复核等等,给学生感觉混乱,同时也分不清不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电算化实训也没能克服上述缺陷,同样是由每名学生完成建账记账凭证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的账务处理流程,所不同的是由计算机代替进行了。通过实训学生除了熟悉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形成外,关于财务是如何运作的,如何服务于企业的经济管理依然没有一个体系化的思路认识。(3)指导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水平受局限。实训指导教师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影响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其业务水平和实际经验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而许多学校的会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拿到的证书挺多,但自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具体的业务环境未亲身经历,在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想象,纸上谈兵。教师在理论授课时,过多的向应试教育看齐,很少顾及经济业务的理论联系实践及具体运用,片面追求证书,导致学生到用人单位后业务操作水平跟不上的现象。(4)分开进行实训的认知偏见。有些学生在完成了手工实训的账务处理流程后,认为对电算化知识稍做了解,就能直接上岗,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在电算化环境下,只要会处理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其他的都是由计算机代替人来完成的,没有必要学习账簿的登记、结账、对账、财产清查、报表的逻辑计算等。
三、实现手工和电算化综合实训的途径
1.加强综合实训教材的建设。作为综合实训的教材,该教材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设计行业的广泛性,在编写过程中不应该紧盯着工业企业,核算对象涵盖面应该更广,比如时下商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等;业务范围宽泛,作为一套综合实训的教材,业务量不仅仅局限在老一套的常规业务上,而应该集企业财务的经济管理、决策判断、分析评价为一体的系统全面化教材;校企联合,教材用到的业务最好是从企业中拿到的最为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这样的资料更具有代表性,更贴近实际;适当加入需要学生发挥监督职能才能完成的业务,提高学生的审核观察力。
2.选择实用的软件。一是财务软件的通用性较强,既能满足工业企业的核算也能满足其他行业核算的需要。二是能够处理企业各方面的业务,不仅仅是总账模板的核算。三是软件的容错能力要强,有的软件在同时开启一百多台电脑时经常会出现问题,这就使综合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四是最好能够兼有对综合实训的评测功能,这更有利于课程的开设。
3.综合模拟实训的有序展开。第一步是手工模拟实训。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一整套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的方法,完成从审核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编制,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登记,经过对账、结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第二步是实现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配合、相结合。要求学生3~4人为一组,先练账模块下操作技能,也是最基本的电算化操作。即建立账套、操作员权限分配(每人担当不同的身份)、数据初始化、账户的科目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自动登记、会计报表的形成一整套电算化操作。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结合自己已完成的手工账务处理资料,如:已经编制好的记账凭证,进行快速的输入;各账户发生额及余额的核对等等。第三步,实训结果的对比总结。找出相同点,如:核算的对象是相同的,处理的经济业务内容也是一样的,账务处理流程都是围绕证账表进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找出不同点,如:运算所采用的介质不同,手工账务处理下是以人为主体的计算器协助计算方式,而电算化环境真正发挥了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准确率高的优势;处理会计信息的起点不同,手工账务处理下是以原始凭证为起点,而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为数据处理的起点;账务处理核算过程不同,手工账务处理下是由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共同完成的,电算化环境下可以不用由专人进行总账、明细账的登记,对账、结账工作由计算机结合财务软件自动完成;会计信息的保存方式不同等等。通过两种实训结果的对比,让学生知道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验证的基础上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做到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技能都懂都会,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高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会计实训教学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目标,教师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水平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强化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密切程度、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实践能力。第一,鼓励教师争当“双师”型的人才,即同时具有会计师和讲师资格。第二,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第三,组织教师定期到公司企业一线的财务岗位挂职或培训,总结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以更好的应用于实训教学。
总之,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手工和电算化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研究改革的方向。实现手工和电算化下的综合实训操作,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为用人单位培养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
篇2
因此,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直接关系到会计相关专业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专业人才培训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手段之一。而在传统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对考核方式和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考核方式单一、内容不合理、考核评价不科学。为此,笔者提出了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一些设想,采用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
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会计岗位。通过实务操作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用友ERP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应用技术,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整体应用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促进高职学生的应用技术型实用人才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学院近几年来使用用友公司开发的用友ERP认证考试平台,使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目标合理化、考核内容更科学化,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而且严格按照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会计从业资格考核、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要求来执行,促进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突出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考核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身临具体不同会计岗位的情景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完成实务过程中能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和总结,且引导学生自己对会计不同岗位职业的认知,从而促进了高职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形成,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岗位工作能力也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整体思路
由于本课程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考核方式中将实务考核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其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工作岗位的需要及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最终持证就业。
(一)考核方式改革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用友公司ERP信息化认证考核的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
1.教学过程的模块考核,考核学生对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应用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也属于该课程基础考核,过关环节。由学生从五个模块(系统管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中选择其中三个模块,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的试题类题为单选题(10%),多选题(20%),判断题(10%),实务操作(60%)。
2.教学过程中期末综合考核,属于该课程的提高环节,主要以财务会计实务操作考核为核心(在基础环节上增加应收、应付系统),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主进行考核内容的改革,将知识的考核融人工作任务的完成当中,完全按照会计工作中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体现会计职业的需求,实现考核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完全一致。日常业务主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原始凭证来展现。考核的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5%),日常业务处理(40%),固定资产(10%),薪资(10%),月末处理(15%),报表(10%)。
3.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实训模拟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如何应用财务软件把手工账转化成电算化账。要求学生结合财务会计手工的实务操作(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相关资料),灵活启用财务软件的相关模块,也属于该课程的挑战环节(对学习好的学生主要挑战购销存模块的应用)。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灵活应用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各个辅助功能,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以后的会计职业岗位打下扎实基础。综合实训考核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0%),系统初始化(20%),日常业务处理(50%),期末处理(10%),报表编制(10%)。
4.资格证、竞赛证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可以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以及会计信息化大赛考核挂钩。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中会计电算化所取得的成绩纳入本学期的会计电算化模块考核。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或信息化大赛成绩纳入教学过程的期末综合考核。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设置改革
为了满足会计与审计以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和个性培养。
1.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人才。即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 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并将会计电算化操作融合到每个岗位,组织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岗位课程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分岗完成核算、稽核、纳税、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任务,将会计工作内容连贯地融到实务操作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岗位课程学习的吸纳,也利于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2.编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岗位校本教材
有力支撑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 我们按照整合后的课程组织教材编写,由于课程体系打乱,知识点重新组合,课程衔接难度较大,依靠本校老师完成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和聘请企业资深会计人员或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合作共同开发本专业的岗位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结构上力求新颖,内容详实,突出重点,强化实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实践教材编写时应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应体现岗位分工和操作氛围的创设,实训教材内容要满足三年连贯性实训需要。
3.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
要按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减少模块单独应用,根据日常业务整合模块。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组合在一起, 起到边学边练。例如: 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开设《基础会计的基本实训》或《财务会计的实训》课程时, 应同步安排《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会计操作实际动手能力。既突出了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又加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三)考核成绩评定
1.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
形成性考核为200%。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考核成绩。会计电算化成绩为平时实务模拟成绩考核(20%)+期末实务考核(70%)+学生出勤率(10%)。
平时实务模拟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技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手能力进行的综合评定。基本技能考核、综合应用考核属于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70%。
2.综合实训考核成绩评定的办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为100%,把财务会计的手工账转化成会计电算化账,突出学生对岗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根据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以及最终的结果来综合测评。满分为100分,合格成绩为60分。成绩通过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来进行评价。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保障
1.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室,是改革的有效推进,也是该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保障。为此,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室,保证各项课程实训活动顺利、有效进行。实训室建设应全面兼顾各方需求,系统维护、资料更新应保持常态,适时满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内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的需要,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保障。
2.应建立与软件开发企业及软件使用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等级认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收集案例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活动,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将实际工作中的新业务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贴近实际。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1.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我们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光注重了期末考试的结果,还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总的来说,不同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教师角度来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自己的实战技能。一是需要教师拓展自己的网络应用知识以及无纸化考核系统的应用。其次是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等,建立一整套资料。
五、对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也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同时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额外工作量,使得部分老师在考核过程中没能真正的进行实施,不能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为了保证考核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22-02
摘要:随着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由单机系统发展到网络系统。模拟实践教学也应该开始由单机实验转向网上实验。但是由于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脱离了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试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会计电算化实训体系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职院校
实现会计电算化能有效促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此财政部在制定的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 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随着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由单机系统发展到网络系统。模拟实践教学也应该开始由单机实验转向网上实验。虽然目前许多会计专业都很重视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但是由于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脱离了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其方式、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校内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校外实践性教学是通过学生到实地进行会计项岗实践,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于高职院校实习经费普遍不足,实习单位财会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商业秘密的安全性、会计岗位的责任性和会计工作的连续性的影响,都使得校外实习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电会人才。因此实践性教学应当立足校内。
第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这种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增强学习兴趣。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 ,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习和考核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模拟社会、企业的需要,成为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必要。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许多会计专业都很重视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但是由于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脱离了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其方式、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1.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课程实践的需要
现阶段一般存在有“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或者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但是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的,实践性极强,很多知识是必须通过演示或相关的数据处理才能完成,如果让教师通过黑板来演示的话,一学期也许只能讲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而且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掌握。
2.课程安排存在缺陷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2) 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3.教师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高职院校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缺少会计实践工作经历 。虽然学校非常注重师资的培养,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 ,但多数“双师型”教师是应试型的“双师 ”,比如参加某些会计类的课程培训,或是参加国家统一会计类考试,获得会计师或是注册会计师等资格。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他们大都没有亲身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常常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现实的具体问题就很难把握。
4.进入企业实际操作的机会少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建立的实验室模拟教学,进入企业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有时也聘请一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来做报告教学,但是这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理论教学。学生在实验室模拟的实验内容多是依据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而来,就会计电算化基础课程来说,使用的教学软件是一种理想化、标准化的程序。但是现实中,企业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的运作是各不相同的,包括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等方面,这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三、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实训体系
(一)加大会计电算化实验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必须借助大量的仿真模拟实验。基于因特网B S (浏览器 Web服务器)的实现管理与业务统一的第四代财务软件是当今市场主向,实现财税协同的第五代财务管理软件已呈发展端倪,而现今高职院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实验室软件还停留在核算层次。因此在考虑系统功能全面、运行稳定、结构开放、性价比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的购置与维护,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会计经济业务数据系统以及分工精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学生能够在模拟性或仿真性较高的技术环境中主动操作,实现自己的设计任务。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是将会计电算化知识转化为会计电算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的开展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 ,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使之为教学服务。
1.重视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加大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逐步使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的目标接近。 2.搭建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由于教学软件是为教学而开发,不是真正的财务软件 ,它的不足之处就是使学生失去了一个完全仿真的软件环境。因此,模拟实训室最好安装一套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以及几套当前流行的、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软件,使软件在版本或功能、使用方法上与当前各单位普遍采用的财务软件基本相同或近似,尽可能地保持教学所用软件的先进性,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3.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拟环境企业化。除了在实训室安装网络财务软件以外,重要的是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时,如何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模拟,使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因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最好是按会计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将诸如总账、工资系统、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系统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践教师按照会计实务的要求,设计多个实践角色,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记账、结账和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践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自身的感受,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
(三)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考核模式
1.强化教学计划的应用性、实践性。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会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概念和理论,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至少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40%-50%,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课程,保证充足的上机时间,尽可能安排网络化的会计电算化实验,了解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处理方式。
2.调整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培养学生岗位意识。应扩充培训内容,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财务软件核算子模块的操作,学会运用 EXECL进行企业成本计算、费用归集分配分析和图形分析、会计软件维护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在综合课程实习环节,指导学生自行组合分组,根据实训资料自行划定岗位 (程序设计、维护和管理人员,会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审核和保管人员,以及运行操作人员 ),要求至少轮岗一次,使学生亲身体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的差异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考核范围包括实验纪律、实验设计数据及流程、实验报告三个方面。在考核内容上将“课程考试”和“认证考试”合二为一,从而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四)强化案例教学,把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精心选择具有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的模拟实践资料,编写实践教材。例如收集整理 11月、l2月和次年1月份连续三个月的数据,可以让学生体会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月份结账和年度结账的区别和具体的管理方法;第二,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
(五)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1.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好的师资队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是 “双师型”的教育者。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派遣专业教师接受主流软件公司的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项岗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
2.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搞好实训教材建设。在编制教学资料时,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其内容及考核标准要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技师的要求水平,要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教学资料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参考有关经贸报纸杂志、企业财务报告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为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性教学,完善实验环境,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内容与考核方式,立足校内实践性教学,练好 “内功”,同时不断拓展校企联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 良好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薇.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2]孙波.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验课程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5
[3]郑震,罗述权 会计电算化实验课教学之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22
[4]毛华扬等.小企业会计电算化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 会计技能大赛; 教材建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93- 03
2012年教育部首次将“高职会计技能大赛”列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技能竞赛就像一个“指挥棒”,指引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通过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发展”的目的”。会计技能大赛分为“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环节”,赛题均以原始凭证形式呈现业务内容。会计技能大赛的形式和内容的要求完全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财政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编)中会计专业的教学标准相契合,特别是充分体现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具体为,在会计专业中需分别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择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最后一门课程是“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主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讲授财务报告编制等内容。通过本课程中的手工操作与财务软件操作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业务流程全过程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达到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并且在会计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全面推动财经职业教育稳步健康发展,则应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完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课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趋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而在我国的教学中,上课往往都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开展,没有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材,则会给课程的实施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无法实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及教材编写的实践,特别是在完成了“会计综合实训”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视频精品课程及资源库的建设之后,认为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应分别满足会计技能大赛中的会计手工和信息化处理的能力要求,并且全部的业务内容应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因此,在会计技能大赛的引领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必须在完善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教学改革。
1 教材建设
会计综合实训教材应为主教材加教学课件的立体化结构。主教材的内容包括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定、企业的财务业务的初始数据及日常业务;教学课件部分既包括教师用课件又包括学生用课件,既包括实训指导又包括教师用教学文件,还包括教学用不同阶段的案例数据及操作视频等。实现主辅教材相辅相成的立体化架构,分别满足手工方式和信息化方式进行会计综合实训的需要。
1.1 先手工方式再信息化方式综合实训
按照会计专业的课程标准和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的要求,在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则应分别满足手工综合实训和电算化综合实训的需要。使学生一方面充分感受从手工到电算化过度的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充分感受手工和电算化的异同,为参加会计技能大赛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认为应最好在一个学期中先进行手工实训再进行电算化实训。在一本教材中,可以以一个模型企业的案例资料先进行手工方式再进行信息化方式实训。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手工方式的实训,学生完成从建账、到日常业务中对原始单据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记账再到年末业务的处理,直到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的全过程,把前面所学习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内容在这个综合实训课程中连接起来,对会计课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电算化方式的实训,无疑会使学生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业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加之处理手段的改变,势必使我们的学生大大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综合实力。
1.2 业务出自企业两个月的典型经济业务
如果分别要进行手工和电算化的综合实训,那么案例中的业务内容和时间是需要特别地考虑的问题。一种方式是设计一套案例,分别进行手工和电算化方式操作。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手工和电算化的处理,分别体会同一业务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段的不同点,并且在完成业务处理后对两种不同方式的处理结果进行核对。而其缺点在于,一本教材中一个案例只有一套原始凭证,当手工处理时需要把凭证附在记账凭证之后并进行最后的装订等,而当用电算化方式进行业务处理时,案例很难有完整的内容。另外,如果用一套案例,学生所能处理的业务就会较少,也不能体会企业持续经营的特性,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有,会计手工方式业务处理和电算化方式业务处理的流程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学生对不同处理方式的把握。笔者认为,可以分别设置两个月的案例内容,其中第一个月的业务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处理,而第二个月的业务采用电算化方式进行处理,并且为了让学生对前面所学习的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可以把手工实训的业务时间设置为年末,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复习和巩固手工业务中从建账到日常业务处理再到期末业务处理,还能够全面地进行年末业务的处理,对企业的全部会计业务有一个总体的综合的处理能力;电算化实训的业务时间设置为第二年的年初,以一个企业的典型业务为主线,前后连贯呼应,脉络清晰,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贴近企业的实际。因为,在企业中通常把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时间安排在年初,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在系统中处理全年的经济业务,一方面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从年末的手工业务转向电算化处理的方法也会尽在掌握之中。
1.3 以原始凭证形式呈现业务内容
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原始凭证的认知都是薄弱环节,看似已经开设了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等课程,可是一遇到需要通过原始凭证进行业务处理时,都会觉得没有把握。而在企业中所有的日常业务都是以原始凭证形式出现的,企业的财务及业务人员都会根据原始凭证来判断业务的来龙去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在目前所能看到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原始凭证形式呈现业务的内容的,而在每笔业务发生时,是只列示原始凭证,还是在除了列示原始凭证之外还有一个文字的说明,每本教材的做法是有所不同的。在会计技能大赛赛题中,目前还是会对每笔业务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目地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弄清该笔业务的来龙去脉,很容易地对业务进行正确的判断。笔者认为,如果一笔业务是当下发生的,则不用做太多的说明,而该业务与前面的业务有联系,特别是与以前月份的业务有联系,只单从原始凭证中又看不出来,则应该做简要的说明。比如,在案例中分别列示了一份采购合同(合同中列明,合同在签订之日生效,三日内发货并开具发票,购买方收到货物后次日付款),一张采购专用发票,一张转账支票的票根。对于这笔业务,文字的说明就是“采购材料”。而如果在案例中只列示了一张采购专用发票,一张转账支票的票根,没有合同或采购订单。对于这笔业务,如果不是本月份的连续业务,而文字的说明若只是采购材料,学生就无法判断这笔业务有无全部验收入库,是采购的哪笔业务的发票等,这种情况下,题目上就要有收到的是哪笔业务的发票的说明了。
1.4 理实一体任务趋动
教材中从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到企业的日常业务全部均以任务的形式列示。学生可以在任务的完成中一边做,一边学习知识要点,知晓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边进行业务处理,不知不觉中学习手工和电算化的会计业务处理的解决方案。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应强化会计基础能力、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会计业务分别在手方式和电算化方式下处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教材中可以以一个小型制造企业两个会计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发生的业务为实验资料,以理实一体任务趋动方式,真正地培养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的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全书可以设置两个项目和两个附录,每个项目各包括三个任务。具体是“项目一 会计业务手工实训”中的“任务1 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任务2 处理经济业务”及“任务3 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项目二 会计业务电算化实训”中的“任务1 系统初始化”、“任务2 处理经济业务”及“任务3 编制财务报表” 另外的两个附录分别是“附录1:全国会计技能大赛(高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模拟试题、附录2: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中职)会计电算化理模拟试题。
1.5 适用的教学课件
教材毕竟不是一门课程,教学课件不会像课程资源库那样,手段先进,面面俱到,但是,教材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那么教材中的课件就应该想教师和学生之所想急教师和学生之所急。教师为了讲授这门课程,除了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之外,还应在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辅导;为了保证学生能学习好这门课程,就要满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需要。为了满足教师备课的需要,教材中要提供完整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电子教案;为了满足教师上课的需要要提供电子课件(教学用PPT),特别是分阶段上课用的账套(数据)备份,可以随时调用、查看等;为了满足教师不断学习和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教材中还应提供来自于企业实践的教师用书,从中查看综合实训课的准备和建议、手工和电算化方式操作的要点和答案等,查找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软件应用的技巧等;为了随时和教师们进行交流,并分享教学经验等,还应建立QQ群及答疑邮箱等,实现无障碍互联。为了满足学生课前预习的需要,教材中可以针对案例内容设置相应的知识链接,使学生在上课前能够对将要处理的业务有一个事先的认识并进行有效的复习和预习,对上课用案例中较复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指导,让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进行查看,对课后的复习部分,可以设计综合实验,让学生不仅有一套案例的处理能力,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2 教学设计
根据会计综合实训的教学标准和会国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内容要求,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和要达到此目标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及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采用的具体方法手段,最后对该课程进行考核与评价。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按照实际会计岗位分工,对企业完整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地会计处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主要培养学生:在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内控制度要求下的业务协同处理能力;在企业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在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2.2 教学任务
2.2.1 认知企业与会计工作
按照教材内容了解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产品及生产基本流程,市场与客户;熟悉会计岗位与工作流程:包括岗位设置依据,会计主管、出纳、会计及业务人员的岗位,会计基本工作流程;了解内部会计制度 包括会计工作组织。货币资金核算制度,采购与付款核算制度,销售与收款核算制度,职工薪酬核算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存货核算核算制度,无形资产核算制度,成本与费用核算制度,税金及附加核算制度等。
2.2.2 建账
根据教材中的企业内部会计业务管理规定进行手工建账和计算机建账,手工建账包括建立总分类账、建立日记账、建立明细账、建立备查簿。计算机建账包括建立会计账套、财务分工、设置系统业务参数、建立基本档案信息、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辅助账、设置凭证类型、设置结算方式、输入期初余额等。
2.2.3 日常业务处理
日常费用核算、缴纳税款核算、销售与收款核算(一般销售、预收货款销售、现金折扣核算、销售退回、核算坏账核算)、采购与付款(一般采购、预付货款采购、采购退回)、收发存货、固定资产采购、无形资产购进核算、融资核算、对外捐款核算等。
2.2.4 成本核算
水电费、修理费、计提折旧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核算,计算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和已销售产品成本核算。
2.2.5 期末会计事项处理
费用与坏账准备计提。税费计算与账务处理,利润计算,利润分配、期末对账,期末结账,会计档案管理(装订凭证、账簿、报表、文件归档)。
2.2.6 会计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
用于手工方法、Excel表和财务管理软件中的报表模板三种方法,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财务指标计算、图表分析、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2.3 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分组和角色扮演,按照实际会计工作要求,开展项目实施。
2.3.1 组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在上课时首先进行分组。建议每4-6人一组,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和业务部,假定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设置会计主管、出纳、会计、采购员、销售员和库存管理员。这4-6个人分别承担相应会计岗位和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小组共同完成公司的一套综合性会计业务处理,可以进行各岗位的轮换,以便学会每个会计岗位的技能。
2.3.2 每一次课的学习过程
(1) 课程导入:回顾上次课实训的内容并导出本次课的实训内容。
(2) 工作准备(业务分析):做好工作准备,分析经济业务概要。
(3) 任务部署:为学生下发任务单并强调任务要求(在教材的课件中列示任务单)。
(4) 编制计划:根据业务描述和任务要求,编制小组详细工作计划(在教材的课件中列示工作计划表)。
(5) 任务实施与过程控制:首先教师讲解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流程(在教材的中列示典型业务处理流程图),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6) 提交成果与学生评价:学生提交完成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在教材的课件中列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表)。
(7)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本次课进行总结。
(8) 布置课后任务:一方面对本次实训课内容进行复习,另一方面为下一次实训课进行预习。
2.4 教学资源
2.4.1 实训设施
(1) 办公工位与岗位工牌,每小组按工位放置岗位工牌。
(2) 计算机及财务软件。每个小组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并组成局域网络,安装财务管理软件。
(3) 会计办公用品。每个实训小组一套,主要包括印台一盒、黑色记账专用笔、红色记账专用笔、文件夹、资料夹等。
(4) 印章。每小组一套。包括企业的公章、财务专用章、会计的人名章等。
(5) 会计档案保管柜。
2.4.2 学习资料
(1) 教材。
(2) 空白证账表。银行支票、税务发票、记账凭证、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账、总分类账、会计报表和各种纳税申报表等。
(3)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4) 会计准则及会计准则指南。
2.5 考评方法
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该方法采用百分制,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其中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
2.5.1 过程考核
按学习单元或学习任务进行评价,并填写成绩表。构成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质量、考勤情况、沟通协作情况、态度及效率等。
2.5.2 结果考核
篇5
教学目标不同,其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就会不同。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纯理论型的教学方式,讲述的重点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带来的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经常会对此学科产生厌倦,而且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都不高,人才难以被企业接受。另外一种教学方式是实务操作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依据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进行讲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启发,给人以“实用价值”的感觉,但是缺点是容易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的功底较差,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在会计电话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步骤
(一)设计教学任务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任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来说,需要使学生明白岗位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真正实现工学零距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在分析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同时,遵循“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任务驱动—基于工作工程学学习领域设计”工作步骤,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分析论证,转换归纳,设定学习项目。在学习项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分为学习任务,并且设定相应的学习情景。这样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分期完成既定任务、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比起教师在课堂中一再强调为什么要这么做更直观、易懂。
(二)制订任务实施计划
会计电算化的包括单项任务和综合任务两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分岗和全岗相结合。对于单项任务采用全岗方式进行,一个人承担该项目所有的工作,通过全岗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岗位群的各种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种类型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学生毕业后,不可能独立承揽所有会计工作,为了训练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在最后实训中,安排的是分组分岗实训,即主要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模拟单位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策划,在策划基础上确定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各自业务处理的过程。在分组分岗应用中,先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专业基础及兴趣偏好进行自愿组合,一般以5~6人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同时兼任会计主管(同时担任账套主管),其他岗位如系统管理员、总账会计、复核会计、出纳、工资及固定资产等岗位,由各小组在了解各岗位权限与职责的基础上各行设置,同时为让每个学生能全面掌握各个岗位的功能及操作,要求各小组必须实行轮岗制度并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业绩考核。
(三)组织实施任务
“任务驱动”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为此,在具体教学中采用“观模练评”的模式。所谓“观模练评”,就是“观看老师示范—模拟范例—自我训练—老师评价”四步。即:观——教师示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理论认知。模——初步模仿,是针对老师设定的任务,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操作,教师进行指导操作练——自我训练,进一步熟练所学操作,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评——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一步讲授,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模、练都是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反复巡视,及时纠正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对关键细节要进行重点提示,对操作结果严格比对把关,对操作损坏账套要及时引入更正,保障操作各环节贯通进行。必要时候可以请操作完成好同学进行演示交流,操作过程中还可以让进度超前的同学协助老师去处理其他同学的操作问题,既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创造和形成教、学、做一体化良好氛围。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比如部门档案、职员档案、供应商档案、客户档案等基础档案设置资料,可以实行练—评—讲教学模式,学生“练”在先,教师“讲”在后,符合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评价任务
在课程考核中,也改变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式,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具体体现为学生平时表现和阶段性的实训成果,可占到学生总成绩的60%,平时表现主要是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情况,阶段性的实训成果主要是账套、报表;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为40%,可采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的难易要适度
在设计任务时,目标必须明确,大任务,可以划成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小任务建构起自己的知识。还要注意的就是任务进度不能太急,难度要适宜,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在设计任务时应包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求知欲。要使活动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得精心组织,使之成为激发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例如本文提到的企业的财务核算系统的实现过程中,这是一个学期任务,是一个比较大的任务,必须把它划分成若干小的任务单元,把任务难度降低。
(二)教师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
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从讲授者、灌输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下来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任务更为艰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为学生牵线搭桥;在学生不够主动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
(三)重视课堂小结、阶段小结,善用评价方法
要注意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更多时间是自主学习。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因而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定期进行课堂小结或阶段小结,回顾学过的知识,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进度。在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的评价上,要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四、任务驱动法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1.实验任务未能全部完成
大部分学生未全部完成实验任务,主要是因为教学课时有限,课下学生的准备工作又不充分造成的。希望以后增加教学课时,或课外开放实验室,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课下学习的要求。
2.会计报表完成质量不高
会计报表实验任务完成的质量普遍不高。一是因为手工会计教学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要求有差距,如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业务流程不清楚。二是因为学生对报表的公式设计理解不够,运用缺乏灵活,导致学生在使用电算化处理问题时,出现会计报表编制不平等问题。
3.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需要加强
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还需进一步地加强,如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经常返工,究其原因是粗心大意,因前期填制凭证出现了错误,导致后期的账簿记录错误,返工影响了学生完成练习的信心,这就需要在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培养其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还有的学生是因为输入文字的速度太慢,影响了练习任务的完成率&这些问题提醒教师,教学中不但要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应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展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是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但在本次教学应用中也表现出了不足。今后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组成财务团队进行模拟训练,即在设置制单岗位、出纳岗位、材料会计岗位、往来账会计岗位、总账会计岗位等,结合总账模块、报表模块、薪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设计教学任务后,由5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也即一个财务部门,每一名学生负责一个会计岗位的工作,同时承担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发生经济业务后,首先由学生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与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关,如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应及时进行业务处理,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传递给其他的会计人员进行下一步的业务处理。财务团队教学训练模式,既明确了每一位学生应负的职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五、结束语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从名义上看和所挂靠的公办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实际上,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师资力量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相同的,独立学院更多的是强调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在我国现在阶段下,实际上主要还是停留在利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过程。但是由于不同层次学校都开设有相关的课程,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侧重应用性人才培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应该和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从本质上来说:不仅要强调知识、同时也要强调技能。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知识包括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现实情况下,除了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对于其它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更应该被认定为只是一种工具,学生在掌握必要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应该是关注会计相关知识和软件应用知识的培养。现在的很多学校,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实际上和会计电算化课程目标是不太适合的。对于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对于软件的操作技能及实际的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学会软件操作只是基本的技能,真正的应该是提高实际的账务处理能力。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熟练、正确、高效的应用相关账务软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
合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体现在教材上主要有理论基础、实践操作两部分;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系统、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账务处理系统、薪资、固定资产、报表、应收、应付、购销存的系统模块的具体应用等。理论知识通常被认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被认为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电算化时,过多的讲述理论一方面会受课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学生对于它的兴趣不大,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也无必要,理论部分教学以“基本、够用”为原则。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对于他(她)们来说学会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技能,保证在工作中能够快速上手更重要,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体在操作方面,重点应放在账务处理系统、薪资、固定资产、报表、应收、应付这几个基本的模块方面。学生在校应该培养他(她)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用去面面俱到,什么都要学。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
现阶段、随着现代信息及科技手段的发展,很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都采用演示教学法,即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教学,老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操作,尤其是在实践操作学习阶段,采用的更多;另外一种采用比较多的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本质上就是模拟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一个案例可以使学生很清楚的学会企业会计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有利于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也便于掌握相关的技能;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叫任务驱动导向法,任务驱动导向法实际上就是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任务化、项目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处于辅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是组织、安排、指导、监督的作用,利用各种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上述三种方法中,首先,老师对于演示教学法的使用应该把握一定的度,会计电算化主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什么都演示给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对于老师的过度依赖,那么他(她)们根本不会自己去主动的进行学习。由于老师的演示过程通常是不会有错误存在,所以学生比照练习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发现一些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也就掌握不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应该放手让学生在给定案例的基础上自主学习,除非基本的、主干的知识、操作可以事先演示、提醒,其它都应该让学生先做,发现问题后再协助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和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要配合着用情境教学,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来说,首要的是掌握软件操作、熟悉软件,因此老师有目的安排一些软件的常见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对于软件的认识和熟悉程度,紧接着,对于会计实务,老师也可以创设一些会计实务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处理,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对于案例的选择则应该要首选和教学目标比较接近的案例,内容不要太多,达到目的就行,特别是如果能够将手工的模拟案例用于会计电算化,则由于学生事先已经做过手工账务处理,相对比较熟悉,在会计处理上相对就问题较少,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比较手工和会计电算化的差异的机会,能够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
最后,对于任务安排的一定要适宜、连贯,由于会计中强调的是持续经营、而会计软件设计者设计的账务软件是模块化的,因此学习任务通常也是模块化的,但是账务处理本身是一个整体,安排任务时一定要注意各模块任务前后的连贯性,否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四、教学设计体现梯度
教学设计是一项综合考虑的过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本身是有层次性要求的,即各种教学内容成等级的、有序地的结构排列,且前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体系设计的这种特点,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内在的结构性、顺序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会计电算化软件通常是模块化的,所以其教学设计应该是采用先单项模块化,然后综合系统下的练习阶段,事实上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心理学中提到:“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就是说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是有它的客观规律,教学设计也应该反映这个规律。现在有不少学校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来完成,第一个学期是侧重于软件模块实训,重在对于各模块的掌握,第二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训,就是侧重于综合的处理过程的模拟,这本身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梯度教学”模式,只不过不是教学对象的梯度,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梯度而已。关键是这种设计分为两个学期,时间跨度上中间有一个假期,如何保证在第二个学期学习时,学生对于前面知识的记忆保持一定程度很重要,这一点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应该比较容易做到。为了使得两个阶段联系的更为紧密,可以在单项学习阶段,对于几个基本的模块,先做一个小的综合,为后一阶段的大综合做准备。
五、教学评价事中事后结合
教学评价通常是指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这里所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无论是哪一种教学评价模式都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分过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分为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个人认为事中的评价效果更好,也更能达到目标,当然在学生事先明白事后评价作用的情况下,事后评价也很重要。
事中的评价可以采用突然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进程、熟练程度。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阶段性作业、操作演示等。操作演示应该结合情境设计来进行,对于主要的事中评价主要是检查学生实践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设计一些软件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解决,以求达到学生在过程中边做边学,边评价的效果,检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
事后评价通常不要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强,采用这种方式很难达到评价效果,可以采用上交电子版账套同时交报告的方式进行。检查电子版时应该关注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账套是否自行建立
为了保证这种检查的效果,可以要求学生在账套名和用户名上加上可以区别的个人信息,便于核查,还要检查权限设置是否符合“不相容”条件,实践时老师也要不时巡查,用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
2.凭证检查
可以通过凭证查询,检查制单人,审核人,记账人是否是本人,当然前提条件是用户建立时要有学生的个人信息的痕迹。然后是检查实践内容是否完成,有没有重单、漏单,还要检查制单的形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是否用相应的人制单、在相应的模块中制单、是否正确设置转账定义和进行明确的转账生成,内容是否正确、凭证签字是否齐全,是否全部记账等。
3.账簿检查
包括总账、科目汇总表等中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是否正确,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发现学生账务处理的错误。
4.报表检查
财务报表的种类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检查报表时主要看报表数据是否来自本人账套,可以比照账套中总账余额表中的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等进行比较;还要注意资产负债表是否平衡、公式设置是否正确、各种报表数据是否正确。
如果是采用交报告的方式,可以要求学生对账套进行截图,并且要注意有没有伪造痕迹。
评价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结合,最终的评价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平时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六、结束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学本身结合着理论和实践的内容,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更加仔细的通盘考虑,老师应该不断的要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改进,本文只是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思想、希望能供大家一起来探讨。
参考文献
[1]郭楚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J].商情,2012,4(4).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0引言
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在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上都有一定区别,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独立学院更多强调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取代手工来进行会计处理,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这项实用技能。独立学院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安排适应本校的电算化教学非常重要。
1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较多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演示教学法。这一方法是独立学院采用最广的,即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一边观摩,一边操作,全程基本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
(2)案例教学法。它是通过模拟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运用具体数据进行练习,尽可能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企业会计处理的流程以及如何用会计电算化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任务驱动法。它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一个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老师的地位被弱化,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中心地位。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演示教学法加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改进。首先,教师演示程度过高。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一步步操作,不能真正提高学生操作积极性,而且存在老师演示时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自己练习时无从下手,导致一个知识点不断重复的问题。其次,上机操作组织方式不合理。我院会计电算化上机只采用混岗方式,即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这些角色都由学生自己来充当,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操作员,使学生感到混乱,也无法很好地体现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制制度。再次,缺乏全面系统的案例。目前可应用的案例比较碎片化,不能很好满足单项和综合实训时对资料的要求,学生很难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企业财务处理流程的概念。最后,考核方式不能很好体现培养目标。我院目前采取的是学生上交平时操作的账套和期末进行笔试的考核方式。平时账套存在抄袭蒙混过关的情况,最终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也不能体现出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情况,这与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3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3.1将演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对基本理论和主干操作需要教师来讲授和操作演示,借助案例和情境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讲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演示完基本和主干部分,其他的模块老师可以放手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去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统一讲解演示,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2采用团队分岗和个人混岗结合的实践组织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先采用分岗实践,以3-4人为一组,分角色扮演账套主管、出纳和制单员的角色,角色要注意轮换,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单模块操作中的相应任务,在综合阶段让学生进行混岗实践。两种方式相结合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3.3总结设计全面系统的案例
收集教学资料,包括教材的案例和手工实验的会计资料,形成涵盖教学知识点,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几套案例。把手工会计的案例和财务软件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验到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在实践中还可以让学生分团队设计案例,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设计的案例进行评比,优秀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共享。
3.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篇8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存在瑕疵。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部分高职院校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有的高职院校在原来的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上,只增添了一两门计算机课程,就组成了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导致培养的电算化人才与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相脱节、学生就业困难;有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会计课程泾渭分明,教学内容缺乏相互融通,导致培养的会计电算化毕业生会计理论基础薄弱。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会计专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的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资格证书。但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缺少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会计专业一样缺乏针对性。
(2)教学方法滞后。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会计基础课程。但目前来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广泛存在于高职会计电算化课堂上。有的教师整堂课都在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教师很少采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依然采用大班授课的模式,一个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会计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出现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却“吃不饱”的情形;有的教师依然喜欢“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利用实物模拟、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考核评价方式滞后。以往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试主要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用试卷分数的高低来评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典型的“重理论、轻实务”的考核,过于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一些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记忆,也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而这些所谓“高分低能”的学生们恰恰是就业困难的群体。这就说明了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滞后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这种单一的、严谨的考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思想单纯,缺乏创新意识,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职场环境。
二、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策
(1)优化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还要具备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电算化工作的需求。要达到这种要求,就不能简单地依靠一两门会计电算化课程。高职院校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建立系统的、规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会计基础课程一般应优先于计算机的系列课程。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应用课程时,可以将会计学中的案例作为素材,让学生运用Word完成重要计算公式、绘制凭证、账簿和报表。这样加深了学生印象,满足了知识平铺、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同时,各专业课也都要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
(2)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在教育界人士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一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给出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来讨论和分析案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是教学的参与者,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是指教师将具体的教学任务情境化,?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详细讲解工作情境中涉及的公司背景、业务流程、岗位角色等,并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企业中的重要职务,让学生根据岗位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难题,这时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财务分析和管理知识,提高了ERP软件的操作,也学会了团结协作精神。除此之外,还有项目教学、游戏教学、创新拓展训练、顶岗实习等诸多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篇9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加速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显得日益重要。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和ERP项目背景下对会计方面的需求,企业的实际需要日益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将供应链部分纳入日常管理中来。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会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当前很多企业己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管理,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即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但从总体来看,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许多企业采用ERP来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这就要求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纳入电算化系统中,使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的起点由原来的记账凭证录入转变为供、产、销环节的各种票据与单据的形成或录入,采购、库存、销售等环节的业务成为会计业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职业技能教学要求面向更为实用的操作技术。所以,改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融入代表时展水平的ERP软件操作技能,这是电算化课程更新的必然。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且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是为会计和财务信息类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如何对课程进行设计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是衡量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一)会计信息化实行项目教学改革的原因
会计信息化在会计专业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财务管理等课程之后开设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对上述几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恰当的衔接前后续课程,起到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同时,本课程对会计专业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支撑作用。会计信息化实务操课程是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职会计职业技能竞赛的必赛项目之一,占整个会计技能竞赛项目的一半。因此,本课程也是一门职业认证课程及竞赛课程。形象地讲我们可将本课程视为一把打开会计职业之门的钥匙,可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如何教学设计这门专业核算技能课关系到会计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从调研企业的需求,从企业中提取项目来进行课堂课后实操,有机提取和整合各教学内容,在实操过程中有机融入理论内容,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会计专业这门重要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二)会计信息化项目式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
为了让学生学习内容具有针对性,我们先深入企业调查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包含供应链的岗位)统计总结出系统管理员等十二个岗位,从十二个岗位中分析提炼出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化技能和理论知识,从中提炼出相应的十二教学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项目任务(见下图1-1)。由于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较厌倦,传统教学中先讲理论后实操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而且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是纯实操,学生又不知所以然,不知操作的目的,培养出来的学生结果只是一个操作员,达不到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操和理论逻辑关系,解决企业日常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们对教学进行了项目化设计。先以一家生产性企业朗浩公司作为引领项目,共设计十二个岗位任务,学生将自己视作该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提出教学任务,从解决企业现实的工作任务出发,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完成该企业的各个岗位工作任务,随后老师提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典型错误让同学们讨论并纠错,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同学们掌握实操中常见并易犯的错误,在纠错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由老师总结知识,讲述操作中融入的知识点并解释理由,布置学生课后自主同步完成课外项目,即另外一家企业中山市新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相同岗位的工作任务,以便巩固和强化已学内容。在对十二个教学项目独立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基本掌握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岗位的内容,这样为他们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在学期末专门安排为时一个星期的整周实训,实训企业从同学们身边的案例中来,从学院创业园企业中选择一家名为同创公司的企业将其会计资料提炼出来,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对此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通过这样的项目训练,达到学生能自我学习并能独立思考和完成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的目的。使学生既掌握实操技能和技巧,又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他们在面对会计技能竞赛和职场的选择的时候充满自信,并为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持续自主化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会计信息化项目式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这种项目式教学,改变了高职学生厌学的情绪,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自主要求课后完成学习任务,甚至晚上自愿到实训室进行练习,全班学生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参加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合格率100%,学生普通反映,通过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后再去参加从业资格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2013年我们组织由四名学生组成的队伍参加全国高职会计技能竞赛获得省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用友杯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并有一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佳绩,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及竞赛成绩的取得也证明了会计信息化课程三位一体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已初显成效。
四、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保证措施
篇10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79-02
1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意义
目前,不管是在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大学教育都开始有会计专业,这给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严峻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要求会计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成为中职教育未来的工作重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直接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更好的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而会计工作是一项需要操作技能较强的工作,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和抓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学生可以结合会计理论知识,根据会计实践课程的要求亲自动手练习,利用老师提供的经济业务进行建账、记账、计算企业的成本、利润、最终形成财务报表,并根据现有的财务资料进行财务分析。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可以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的完整流程,进一步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2 有利于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操作水平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逐步取代手工会计,因而学生在校外实习时,许多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务信息安全,往往不让学生亲自操作,大多数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只是在参观学习的阶段,没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校内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在教师的严格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会计资料动手操作,从账户的建立、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形成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完成的。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当场请教指导老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1.3 现代化人才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的竞争,为此,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现代化人才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现代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必须重视和抓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2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总结以上分析,发现中职学校重视和抓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中职学校也逐渐重视和发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在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没有健全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计专业教学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会计实践经验,给学生设置少量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而教学的主要重心还是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造成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比较落后。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校内实训方面,许多中职院校都配备有会计专业实验室,但是由于中职学校没有重视和支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导致校内实训基地在环境、设备等方面比较落后,与现实企业的会计岗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真正模拟企业的会计岗位要求。在校外实训方面,由于校外实习基地比较少,而学生的数量较多,需要的资源比较有限,使得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一个人需要带很多的学生,导致学生在校外参与的实践较少,同时,由于校外实习基地的不完善,缺少了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很难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达不到教学目的。
2.2 会计实践教材的不完善,不能满足实践要求
目前,在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教材资料质量比较落后,并且会计资料的行业背景比较单一,往往只是提供某个企业某一时间段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实训资料,在现实社会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和经济业务处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无法通过模拟实训,掌握不同行业会计工作的特点,这直接影响了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中职学校没有重视会计实践资料内容的更新和丰富,导致实践资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代表性和真实性,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学生进行会计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的会计实践教学,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3 教学方法存在滞后性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学生来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对于老师而言,学生成绩成为衡量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导致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在实践操作方面,教师知识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跟着教师的演示步骤来完成实训任务,这样一方面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实际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导致学生缺乏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2.4 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教师
在实践教师方面,根据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要求担任会计专业实践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但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深入企业参与财务工作,来丰富自己的会计工作经验,以适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会计专业实践教师普遍存在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的现象。同时,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普遍应用,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逐渐被会计电算化逐渐取代,因此,为了使用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实践的教师还必须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然而,许多会计专业实践的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没有能够深入的指导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 改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够科学有效的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巧。因此,如何完善和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成为中职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以改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3.1 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的现象,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方面,具体而言,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完善和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在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主要以校内实习为主。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和发展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建立一个真实而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模拟会计工作的完整流程。而在校内实训还应该包括手工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目前,随着我国电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也逐渐被电算化取代,因此,中职学校要跟随时展步伐,重视和发展学生电算化操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手工实训室能完成会计实训业务,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完成建账、记账、核算等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会计理论知识,更深入的了解会计工作之间的关系。
(2)扩宽校企合作范围,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实训室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真实了解企业会计的工作环境和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和流程,将自己校内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加深会计工作内容的理解和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是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中职学校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利用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实进行教学,还需要让学生“走出去”,深入企业进行校外实践。因此,中职学校要不断扩大与企业的合作范围,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切实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校外的实践教学中,学校要尽量安排有工作经验的财会人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让学生能够有针对的进行实训,同时,校内指导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通过校外实训,能够让学生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能力要求,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通过把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会计专业实训练习,使毕业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会计工作要求。
3.2 不断更新和丰富实践教材的内容
在课程教材方面,中职学校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将会计实训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教材。一方面,要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会计理论、法律法规、政策等发展情况,及时的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避免出现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教材内容还必须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单项实训主要包括填写会计分录、错账纠正、利润表的编制等专项练习,通过专项练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而综合实训就是模拟一家企业的经济业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岗位,进行模拟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完成建账、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实训,学生不仅对提高了专项技能水平,又能够避免学生不会处理综合会计业务的现象。
3.3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供相应的会计资料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运用视频、动画等演示会计实践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4 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中职学校缺乏会计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教师现象,中职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可以定期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财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会计专业知识,让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目前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完善教师的会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电算化水平,弥补教师计算机水平不足的现象,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参与财务工作,让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和科研的情况下,深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丰富实践经验,了解目前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
4 结语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教学任务,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苏琼芳.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交通职业教育,2006(3):23-24.
[2] 李文英.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