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21:0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维修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汽车维修实训报告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主打中职教育、理论学习―仿真实训―课内实训。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87-01

一、项目的必要性

近年来汽车产业蓬勃兴起,2009年全国汽车销量为1463万辆,2010年超过1806万辆,2011年为1841.89万辆,2012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汽修人才需求激增,顺应时代潮流,紧扣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一直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中职的骨干专业,中职教育坚持走打造汽车品牌专业的特色办学之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各个学校设置专业均不重复。通达街有汽配企业380余户,建国街汽配行业效益位居全市第二。城乡路共有大、中型汽车品牌销售店120户。城乡路汽车专业街是全市销售品牌4S店最为集中的专业街,也是东三省整车销售最长的一条专业街,经营国内外汽车品牌100余种,占全市整车销售量的70%。据息总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的哈尔滨国际汽车博览中心也将落户道里区,此项目已经启动。该中心将完成汽车商业集群规模的规范升级,并刷新哈尔滨汽车行业新的销售增长点,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样式最新的多功能国际化现代汽车城。该项目建成后将集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金融、汽车文化、汽车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汽车文化产业,可实现销售产值30亿元,缴税亿元以上,安置就业岗位逾5000人,将大大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巨大的地缘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汽车人才需求空间。经过几年的摸索,经过认真的社会调查、市场调研和思考分析,中职的主打专业就是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不求大而全,要少而精、专而精。目前,中职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细化为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钣金喷漆等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是有必要的。

二、项目的可行性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就业群规模大、需求多,近年来呈现出了急速上升的趋势。实训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学校现拥有独立的现代化实验楼和实习车间,3个校内实习车间,10个专业实验室:捷达轿车2辆,卡罗拉轿车3辆,科鲁兹轿车3台,帕萨特整车试验台1套,悬架电控系统实验台,丰田电控系统实训台,桑塔纳电控发动机实训台,发动机剖面实训台,发动机电控系统示教板,自动变速器剖面实训台,自动变速器试验台,丰田发动机电控系统实训台,柴油机实训台,ABS制动系统试验台,金德KT600解码仪,二氧化碳保护焊,大架子校正台,介子机,烤漆房,多功能点焊机,液压双柱举升机约346.1万。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还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车身涂装车间、车身修复车间设置为长城汽车售后服务站、长城汽车博能快修站、长安汽车黑龙江省配送中心,将企业真正引进学校,实现了实训与先进设备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在专业实习时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实训设备,实训课开设比例达到100%。因此在我校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是可行的。

三、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经过认真的社会调查、市场调研和思考分析,中职的主打专业就是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不求大而全,要少而精、专而精。模拟实习实训和实际动手操作的硬件环境建设等方面全面的阐述了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方法,具有鲜名的职业特色,符合中等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其总体建设目标相符,此方案可行。

四、资金用向论证

该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实训基地规划,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建设。所采购的硬、软件设备,建立的实训室都是学生锻炼岗位职业能力所必需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软件的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基地的内涵建设,完善实习实训的长效机制,建立常规的管理体制,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课程体系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是保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资金用向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五、基地建成后教学能力、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预估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其设备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功能更加完善,能满足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需要。

2、通过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每位教师不仅能胜任理论教学,而且能正确、熟练地指导实践教学,还能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

3、建立起一条“理论学习―仿真实训―课内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轮岗实训―技能鉴定―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技能训练链,使学生在到企业实习之前,就已经在仿真的实训设备、实训课堂上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基本的操作,能够提高学生操作的安全性,提高其他设备使用效率,能使得学生尽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4、专业实训基地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本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实训基地搭建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辐射和带动同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并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

篇2

关键词:工匠精神 技工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

2015年,中央电视台在《大国工匠》的片首语中写道“工匠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是追求极致的完美诠释;他们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一生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人应该汲取其精华,努力学习这种崇高的工匠精神,将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做好做精,方能成功。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工匠精神体现着匠人精心制作、打造产品的理念与追求,并对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进行不断地学习,创造出更多的成果。此外,工匠精神也是匠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不断的精雕细琢,使产品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培养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打造出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总之,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着教育战略、国家产业战略的不断调整,单位用人、就业、求学等观念也在发生慢慢的改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的追求目标,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二、技校汽车维修专业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汽车维修领域中产生了很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制度,虽然技工学校中汽车维修专业的开展为其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平台,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是近年来,高校扩招严重影响了技工类院校的招生情况,导致技工类学校生源出现滑坡现象。当前我国技工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学困生”,招生已经从“考试择优录取”变成了“零门槛录取”,很多学生初中还未毕业就上了技工类学校。另外,有的技工类W校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过度重视招生数量,严重忽视了教学与学生的质量。

二是随着汽车维修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高水平的技术、精通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要掌握汽车的原理与结构以及现代检测与电子维修技术,熟悉传统维修技术与现代相关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同时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便精准、快速地找出汽车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技校中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水平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

三、技工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总理曾经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汽车维修行业人员:“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累”,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工匠精神是汽车维修的技术门槛。机械类的拆卸和安装等都需要超级厉害的记忆能力和强有力的双手,而且双手还要灵活。另外,汽车维修专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认识英文、日文等多国外语知识以及多种符号标志。在相关的调查访问中得知,每个汽车维修工都是不容易的,满脑子的零件和电路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的车型也日新月异、不断更新,这就需要电脑重新进行编程,“工匠精神”在汽车维修工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技校对汽车维修专业学生 “工匠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1.将工匠精神引入校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通过将“工匠精神”引入校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让学生对“工匠精神”先有一个浅层次上的认识,明确其真正内涵和意义。

2.教师首先要有工匠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所以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身体力行,做到精益求精,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3.社会和企业单位应该大力支持与鼓励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对从事的事业具有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企业和社会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包容,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4.利用专业实训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应当将工匠精神与真实的任务、环境联系起来,学生才可以追求真正的工匠精神。专业实训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单门课程的实训、两门以上课程相结合的实训(实训周)。

5.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对一体化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以便改善技校学生厌学的情绪

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是工学一体的过程,是以在企业中典型的或常用的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并以此为载体,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构建知识,并培养学生思考钻研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6.对专业课程进行小班化教学

大班化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也很难对各个学生进行一一指导,所以使得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了。而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并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动态,进而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显然能够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结语

工匠精神既立足于技工教育又高于技工教育,技工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技工教育发展的理想境界,每一个技校生也应当将其视为不断努力学习、为之奋斗的、终生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技工类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将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作为教育的目的。所以,对学生教育导向和教育成果的检验标准应该以其是否真正传承工匠精神为主。工匠精神是技工教育的灵魂,是技校教师、企业以及社会应永久坚守的阵地。

参考文献:

[1]屈娜.关于培养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J].新西部,2016(12).

篇3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市场的分析

1.我国汽车与相关产业发展的特征

随着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庭一刻的来临,汽车从奢侈品变身为生活的必需品;2010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和产量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汽车产业的巨大商机驱使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厂商纷纷进驻中国的汽车业市场;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实现我国汽车制造自主品牌的生产,已成为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信念。实际上,从现代汽车制造的综合技术分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已不再只是装备制造业独家经营的情况下所能实现。高强轻质的碳纤维新材料正在替代传统的玻璃钢(即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汽车材料,汽车代用燃料新能源技术也已进入现代汽车领域;同时,因为汽车制造集约了现代工业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协作和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必将形成汽车产业生产的新格局。

2.汽车与相关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汽车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不仅推动产业发展,也将为全社会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以德国为例:2002年汽车装备制造业就业人数为67万,而因汽车产业发展拉动的汽车维修、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间接提供就业人数为335万人;汽车和汽车相关产业就业的总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高达16.7%。而据我国2002年的初步统计结果仅为3.5%。

我国2003年由教育部、劳动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报告》显示,汽车专业人才的缺口在200万以上,其中汽车修理人才缺口80万;目前汽车维修的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2010年全国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约300万,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38.5%,中级技术工人不足50%,技师不足10%。再看我国目前的汽车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还很不完善,汽车的技术服务在服务体系、技术质量和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等各方面都还处在起始阶段。因此,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极好机遇;当然教育和就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原因是我国汽车技术市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资源是很不对称的。

3.汽车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案例分析

汽车喷涂就是汽车的喷漆涂装生产过程,汽车喷涂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项美容技术。现在我国的汽车用漆和汽车喷涂设备正在从进口转为国产和部分国产。现在让我们分析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大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喷涂生产工艺。传统的汽车喷涂工艺采用空气喷枪,汽车喷涂上漆率仅为40%,而且污染环境。上海大众汽车生产线建设的初期采用的就是传统喷涂工艺;而上海通用汽车生产线建设则高位起步,采用静电旋杯新工艺,其原理是以静电旋杯的高速(70000转/分钟)运转,油漆被高速离心雾化,再通过有机器人操作的雾化喷枪实现汽车喷涂,在油漆集中供给和自动喷涂的保障下,汽车喷涂上漆率理论值可达到90%,实际为80%。

汽车制造设备的国产专业化生产可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并从中获取应有的利润。目前美国的Binks、Ransburg、Devibiss三家专业化生产企业分别可以提供油漆输送设备、静电旋杯雾化器和雾化喷枪设备,从而形成目前最为先进的喷涂设备产业链。在汽车喷涂设备制造中,除静电旋杯和要求极高的输送管路阀门需要从美国的专业公司进口,而大部分如管接头等零部件完全可以实现国内自主供给。创业者正是利用长三角的各种优势企业群,组建起专业化零部件生产的供应商,并最后组装成汽车喷涂的系列设备。

与高度自动化汽车生产线上的简单操作工人相比,招聘喷涂设备组装的专业人员则需要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因为组装设备的过程是以人工操作为主的,而机械的各种冷加工操作以及氩弧焊等生产环节工人们都会遇到。

二.汽车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能力本位的课程建设

实践证明,确立以能力单元为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从传统走向创新的一条成功之路。近年来,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里程碑的成果性标志要算得上2007年由澳大利亚政府投资,中国政府配套国家层面的重庆中澳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项目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澳“汽车维修与检测”改革试点的项目院校,历经5年的改革实践,确立了以职业资格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能力单元教学模块,实现了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课程建设的过程是以能力标准为单元组建教学模块,并以单元教学模块对应职业资格等级的课程能力教学标准。这些实践项目院校开发的课程能力模块主要有汽车维护基本能力、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能力、汽车电控系统维修相关能力,课程开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

2.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项目化教学的最佳路径,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则需要建立在校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先进的核心生产技术,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当然,校企合作不仅取决学校与企业二者之间专业技术水准是否对称,也需要把握好企业与学校在人力资源互补的结合点。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趋同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模式单一缺少创新。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职业教育,绝对不能仅靠项目化教学的一种模式去应对各行各业。然而,汽车专业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则是最佳的选择,一是因为汽车具有相对独立又有互相关联的工作系统所构成,如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电控系统等,十分便于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课程单元的开发;二是汽车维修服务业以S英文字母打头的*S店是依据汽车销售、零配件销售和各种服务功能进行的S组合。学校完全可以依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选择不同难度、不同技术含量的实训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

三.因地制宜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实践

近几年,不少职业院校顺应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设备不断充实,师资配备不断完善。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主要是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脱节,直接成为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不高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直接诱因。

1.重组课程内容实施能力分级培养方案

(1)做好校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目前学科教学的传统管理体制下,理顺汽车维修专业校内教学资源之间的配置关系;通过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合作,实现学科知识的融通和课程内容的重组,例如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可以把《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融入到《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组合式教学。

(2)以能力分级培养为前提设计课程体系。

①初级能力课程。以学生职业导入为目的,从汽车基本维护、常用工量具的使用为入口,进行课程内容的知识整合。设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钳工工艺基本技能》、《机械基础》等初级课程;同时辅以、《汽车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口语与礼仪》等文化类课程。

②中级能力课程。以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为目的,学生在进行汽车零部件拆装任务的实际操作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电控发动机技术》、《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等实训课程;同时辅以《汽车文化与汽车产业》、《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

③高级能力课程。以培养学生汽车检测诊断能力为目的。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即由传统的凭经验诊断转变为利用仪器检测的数据说话。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课程有《汽车故障与诊断技术》,并逐步开设《汽车发动机故障综合诊断》、《汽车电气故障综合诊断》、《底盘故障综合诊断》等课程;同时辅以《汽车的销售与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服务类课程。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尝试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互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穿插讲授,对每一项教学任务,应设计配套的工作页,包括理论知识要点、实操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小组互动是教师把教学任务下达给学生的每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的学员通过任务分工、教学互助、成果互评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2)建立汽车维修专业单元教学操作的实验台。

汽车维修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应备有汽车整车,主要用于汽车构造认识、汽车保养以及电控故障排除的教学实训。在教学中整车不能拆解拆装与检测,造成学生对汽车构造无法清晰了解,很多汽车检测项目无法有效进行;即便教师采用电化教学,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便于开展汽车维修项目的单元教学,可配套汽车单元实训教学台,如添置只包含汽车发动机系统和底盘,汽车发动机只含台架、线束、仪表、面板等配件;并匹配只含汽车电器控制的综合实验台,如微型货车整套电器配件,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等。

(3)探索中构建“名企引领、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经济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化校企合作教学,我们选择在探索中构建“名企引领、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校与北京现代合作的“北京现代品质班培养” 项目为例:我们通过对岗位能力的分析,明确本精品课程所需掌握的所有技能,依据汽车维修工职业成长规律,建立本精品课程学生技能递进培养路线图,由合作企业与学校按路线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管理、共同进行人才评价,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形成“名企引领、订单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运用与服务分会在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学生就业等方面实行三方联动,全程深度合作的运行模式。

在整个教学体系改革中,我们以汽车维修行业及职业教育专家引领,企业的技术主管、课程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小组负责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创新、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革。经过四年的合作,改革已初见成效。

综上所述,校外分散式的实践学习并不十分利于有效的教学管理,重要的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的设想是建立汽车维修服务实景基地,形成真实的“产教合一”的工学格局。汽车维修服务实景基地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及人力资源,企业提供部分专家及管理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设计适合企业需要又满足学校教学的项目课题。本着这个思路,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在与企业、市场的人才对接中,应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从而不断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占山.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余祖光.产业文化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3]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4] 王银山.汽车维修企业高技能人才状况问题及其解决.职业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简介:周茂杰,男,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篇4

大家好!

紧张、忙碌、奋力拼搏的20__年已经过去,我做为学院这支钢铁队伍中的一员,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同仁的帮助下,本着忠于职守、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争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最优的方式完成各项任务。下面我向领导和各位同志们汇报我在20__年度的工作情况,以便于我纠正错误和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开展工作:

20__年度我的工作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我任汽车应用系副主任兼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副主任期间的工作;二是我任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副主任期间的工作;三是我的一些校外合作工作汇报。我就这三个部分进行述职:

1、在汽车应用系工作期间

在我任汽车应用系副主任兼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副主任工作期间,主要是协助杨斌和刘春强同志做好古泉和古泉东两个校区汽车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汽车应用系是学院的第一大系,集中了学院的特色专业和优势资源,理应代表学院办学的最高水平,代表学院教育教学的主体形象,应该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汽车系各项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院是否能实现持续、稳定、全面、协调发展。当时我们面对两个校区约1700名学生,系里对所辖的两个校区进行统一管理。本人虽有信心完成任务,但面对诸位教师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任务,且大多数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缺乏经验,专业课教师学历和技能相对较低,个别教师职业责任感还有待提高,加上管理人员较少这样一种被动局面,以至于受到的压力和自发的责任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我坚信,在学院领导“一心一意抓教学、四规范、四统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谋发展、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奋力拼搏下,汽车系一定会克服困难、业绩裴然。我坚信,严格管理和持之以恒的捍卫制度,工作讲原则、讲程序,做事讲方法、讲效率,求真、求细、求实是营造正气的根本。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汽车系及时转变了工作重点: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主,严格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特别是加强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通过抓管理,练内功,来提高汽车系综合水平。结合学院三风教育建设,汽车系全体员工精诚团结、荣辱与共,牢固树立“教学无小事、学生无小事、校荣我荣、校辱我辱”的观念,克服“光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光喊困难、不想点子”等不良思想,在工作中顾全大局,一切以学院利益为重,不计得失,淡薄名利,在总结中提高,在批评中成长。汽车系全体教师在圆满完成05~0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任务之后,又冒酷暑、战高温,将汽车系所有教学、办公设备、设施顺利搬迁至新校区,保证了新校区按时投入使用。

2、在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工作期间

20__年8月,学院院管干部工作调整,我被任命为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副主任,主要是协助李宁勤厂长做好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学生实训工作。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学院相关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修理厂全体员工按照学院“立足教学、服务产业”的指导方针,以“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为宗旨,“严格管理、安全生产”为目标,采用产教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学生实训教学工作,在学院范围内首先开设了轿车维护、轿车拆装以及轿车修理等生产实训教学项目,目前已经接纳了6个批次10个班级共计212名学生进行汽车维修生产实训。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员工认真执教,要备好课授好课,做到零投诉;在学生管理中我们全厂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全员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每天坚持安排实训指导教师到校区接送学生;在安全上严抓安全管理不放松,强调安全是一票否决。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实训基地期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新颖的教学内容以及负责任的实训指导教师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3、校外合作工作汇报

20__年度,我本人也从事了一些校外的合作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利用业余时间(非工作日),根据交通部公路司的要求,参与编写了交通部汽车维修检验员岗位培训教材一书,我本人负责编写《第四编----机动车配件质量检验和控制》,该书现已进入交通部专家组评审阶段,定于20__年正式在全国使用;二是被聘为南京市汽车修理工技能竞赛裁判,在竞赛过程中我严格遵守裁判守则,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因为我知道,在这项工作中我不仅仅带表个人荣誉,更是代表了学院荣誉;三是我被聘为江苏省公交系统汽车修理工技能竞赛裁判。

这一年的工作经历不断锤炼着我,使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务实创新、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适应当前学院发展的需要,才能不负领导和群众们的重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认真研读“党的十六大报告”、及“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八荣八耻”的理论内涵,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自觉性,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任何借口”,时时刻刻用“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之中,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牢记学院利益高于一切,凡事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自强不息,执着奋斗。我坚信,只有始终不渝的跟党走、听党的话,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使学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永葆青春,不断发展和壮大。

其次我注意加强专业业务学习,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努力做到对事业尽职尽责,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了使自己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本部门、本岗位的专业业务,明确自己的业务性质、范围、职责要求、工作程序规定、办事原则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2、团结协作,在集体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个人相对于集体来说是渺小的,我深刻认识到,集体是创造的源泉,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团结群众,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因素,放手让职工的创优争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放手让职工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形成一种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创造的生动局面,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一切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三个代表”的精神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争创“项目出精品、队伍出精兵、教育出成果、管理上水平、勤廉树形向”,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开创我院职业技术教育辉煌灿烂的明天。

3、以身作则,发挥干部的示范作用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就是一种无形的示范,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我作为部门负责人之一,深感任务的艰巨,如何把这支队伍带好、带精,使这支队伍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我坚守一条,就是吃苦在前,以身作责,用行动说话,用精益求精的良好道德素养和积极向上的饱满热情,带领群众开展工作。

4、务实创新,时刻保持与实俱进的精神状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今年我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是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紧紧围绕学院这个中心,以改革求发展、以稳定求务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实理论、振奋精神的前提下开展的,我将用忠诚、守信、敬业和勤奋来回报领导和同志们。

作为一名年青同志,虽然今年做了一点点工作,但由于自己的不成熟,自身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着重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更好地开展工作:

1、工作经验不足,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2、在工作中有时还存在着急燥情绪,还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

3、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

4、仍然需要不懈追踪知识经济条件下汽车技术发展新方向,特别是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非常感谢领导和全体员工对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我本人的教育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以适应当前学院发展的需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仍能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帮助、教育和鞭策我,我愿为学院的明天奉献一切!

篇5

关键词:理论课程;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67-02

一、汽车维修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合格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基本素质包括: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熟知汽车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知识,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设备并能够拓展其功能,具备极强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协同作业的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育显然无法培育出具备以上技能的人才,特别是与汽车维修相关的技能。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教学设备不足、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等。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投入资金的加大,诸如教学设备不足、师资不足的问题正在解决。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仍然面临着与市场需求不接轨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下大力气深入地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新的进展。

汽车维修类专业培育的人才属于技能类人才,教学方法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汽车维修相关的职业活动,做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被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

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在汽车维修类专业理论课程的应用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教师提出的“任务活动”为导向,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教学资源的积极利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对课程所学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深刻掌握。

三、汽车维修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

汽车维修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①包含内容多,专业性强。包括《汽车构造》、《汽车电气与电子》、《汽车维修》、《汽车材料》等理论性较强、相对枯燥的知识;②要求学生对这类专业知识不仅要深刻记忆,而且能够活学活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达到和汽车维修这项技能的有效结合;③要求学生善于将学到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他们将工作与学习结合,并不断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专业能力;④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法实施的一般步骤

一是课前准备:做好相关教学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学生的分组。

二是任务导入和分析:简要地介绍本节课程的相关任务,进行初步的分析,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对课程的知识产生兴趣。也就是说,想完成任务就必须学会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是相关知识的引入:对本节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讲述,不仅要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述,而且要对跟工作生产相关的知识进行介绍。

四是任务实施:任务要求是一个具体的任务,来自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任务可以不止一个,多个任务的编排应该先易后难,层层递进。任务实施的过程要求分组进行。

五是分组总结汇报:每组安排一名组长,对本组的任务完成状况、所学的知识做一个总结,并进行汇报。

六是教师点评:先对任务的完成过程做一个标准化的演示,然后对各组的完成状况点评。最后总结课程的知识,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2.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具体案例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发动机机油”课题中的应用为例进行介绍。(一体化教学场地完成教学过程)

一是课前准备:全班39人分4组,由组员选出一名组长。安排四台桑塔纳2000轿车、举升机以及相关工具。

二是任务导入:如何正确的选择和更换发动机机油?使用发动机机油应注意什么事项?分析:要正确地选择使用机油,首先要知道发动机机油的使用性能、分类、规格以及机油的使用条件和选用等知识。然后才能根据使用条件选择机油,并作检查和更换。(地点:教室时间:5分钟)

三是相关知识的引入:重点讲述机油的使用性能:黏度、黏温性、腐蚀性、抗磨性、清洁性、抗氧化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机油的分类、规格;发动机机油的选用标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地点:教室,时间:40分钟,资料:课本)

四是任务实施:现有桑塔纳2000轿车,经常在安徽地区行驶,对于其发动机机油的选用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哪些日常性的工作?

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要从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机油的日常性工作两方面人手。前述机油使用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好总结;使用机油的日常性工作包括机油的检查、选用、更换,这些工作要让他们分组完成。每组分别下发一套任务书:任务书包括机油的检查方法,桑塔纳轿车厂家规定的发动机机油以及简介,发动机机油的更换步骤。让学生根据任务书分组完成任务,遇到问题集体讨论,如果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咨询教师。(地点:实训场地,时间:50分钟)

五是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让每组发言人就本组的任务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做一个阐述。(地点:教室,时间:20分钟)

六是点评:教师演示一遍发动机机油检查、选用、更换的标准过程,就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一一介绍,并把每组出现的问题或者错误进行反馈,各组做好记录。最后,要求每组把总结报告以书面形式交给教师。(地点:实训场地,时间:15分钟)

五、存在的问题

目前,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实施还不够广泛,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对这一教学法还不是特别了解,应该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现代职业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还需要不断地学习,达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以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篇6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改革实践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73

0 引言

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车发动机构造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与发动机构造、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维修专业知识、发动机拆装、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等一些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毕业之后,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际的岗位需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特点分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通过开展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发动机的整体构造、基本工作原理、柴油机与汽油机构造原理差别等相关的内容。总的来说,由于汽车发动机本身具有类型多、构造复杂等特点,使得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任务重、学习内容多等特点,这使得实践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还存在较多的弊端,这就需要能够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特点,积极开展课程改革[1]。

2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强化课程设置改革

汽车维修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出能够在工作在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那么在实际的开展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其具体的工作岗位任务及整个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从而保证其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当前,汽车维修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比较高,既要求具备完善的机械知识,又要具备现代化的汽车保养技能、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能,这就要求在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优化课程设置,对整个汽修专业的课程内容实施全面的整合,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对原有的汽车发动机结构、发动机使用、发动机维修等课程相互独立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起新型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以便于所培养出的汽修专业人才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汽修服务需求,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及岗位技能的有效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强化课程内容改革

在传统的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等理论教学内容所占比例比较大,在开展课程内容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汽修行业及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予以综合的考虑,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及操作技术水平的培养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过程中,应坚持实用性、专业性、应用性的基本原则,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要注意各项专业知识与行业发展态势的动态更新[2]。

例如:在实际的开展教学的 过程中,可以针对其教W内容的难易程度、主要用途等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认知、核心、技能三大模块,其中认知部分主要介绍的是与发动机结构有关的基础知识,核心部分则是针对发动机结构的具体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措施;技能部分则主要是组织学生开展动手能力训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完与发动结构有关的基础知识及概念之后,就要开展核心模块的学习,在该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故障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故障分析与排查,比较常见的有:怠速发抖现象、启动困难、开锅现象、机油报警灯闪烁、节气门回火故障、排气管冒蓝烟故障等一些典型发动机故障问题,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并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原理之后,组织学生亲自上手操作,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强化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汽车发动机结构课程教学特点,以及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小班化的课程教学方法,不管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融合。善于借助于多媒体设备、网络课程教学、实验台架、仿真模拟教学软件等,通过合理课程设计,将汽车发动机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故障予以直观的展示,并要借助于各类实验台架、模拟教学软件等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操作,这对于整体学习成果及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学生开展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操作方法予以严格要求,以便于其能够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予以熟练的掌握。

2.4 强化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评价与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基础的方法,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中,在开展学习成果考核时,也将考核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考核上,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缺乏合理性,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准确、全面的考核,积极开展评价机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依据其课程实际特点,建立起理论知识考评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其中理论知识考核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日常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实践技能考核的主要内容则是实训项目等考核,不管是开展哪一方面的考核,在实际的开展考核工作的过程中,都要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中与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的相关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以便于该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在步入到社会,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之后,能够很好的与实际的岗位需求接轨,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岗位符合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是汽车维修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有利于为学生后续与汽车维修有关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为了保证其教学成果与教学效率,在实际的开展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的人才需求,做好其课程改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了简单分析,对于实际的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汽修专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过程考核

近二十年来,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汽车类技能型人才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为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领域培养了急需的紧缺人才。我校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紧缺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了许多汽车运用与维修类的专业人才,为佛山地区及周边区域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同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与省内其他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一样,普遍存在着对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的满足度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毕业生普遍存在低水平的高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不对口率,较低的业内稳定率、业内发展率和工资福利待遇不足以维护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这种低水平的高就业率折射出的是汽车维修企业对中职学校学生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和今后发展空间的综合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定好位,培养出高素质,有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一直是我校汽修专业探索实践的方向。

一、改革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培养综合能力,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

课程是加强“工”“学”关联的最有效的载体,深化改革,工厂企业人员深度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来。市场导向,需求驱动的专业设置是当今合理的专业开发策略,是学校办学的基础;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职教课程规范的开发方法。学校到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学校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参照(引入)企业的培训体系,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根据职业需求与企业人才需求决定学校课程的内容与设置。设置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课程,把课堂与工厂企业的一线岗位充分对接,不断创新“做学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校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对汽车维修工与汽车电工工种的人才需求以渐趋饱和,而学校到行业、企业中的调研,就发现,维修工和电工的人才需求渐趋饱和,而钣金工和喷漆工的人才缺口却相当大,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09年起在课程设置上将车身修复、喷漆工艺等作为专业的主干课程,顺应了行业与企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在机修和电工岗位上从事汽车维修工作,也能进行汽车车身修复、喷漆等工种的工作,扩大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在课程实施上,学生的基础性学科课程由学校资深教师完成,专业主干课程,则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来校授课。通过生动的例子,实战的经历,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标,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训过程中,外聘的企业教师完全按照准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文化贯彻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对行业、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心。

二、创新实践教学思路,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训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做中学、做中教,通过合理创新技能训练项目,明确具体的实训到操作,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掌握操作规律,提高技能熟练程度,另外,实训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训项目中不断提升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相关性,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我校将毕业后在工厂中可能需要用到的操作技能项目设计为学校实训项目,在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上,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适当增删,重点放在强化技能训练上,我校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把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划分为十四个模块进行平行轮换教学,其中二年级八个模块,三年级六个模块。

授课方式则采用课堂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增强了教学效果。课堂就在实训现场的旁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场地中的有利条件,灵活组织教学。例如可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及组织观摩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易懂,教学效果好,也可通过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感受分享,体会理论知识如何指导我们提升实践技能。采用实训现场教学,学生们亲身体会,印象会很深刻,这时教师再稍微加以讲解、点拔,他们很快就能接受,进而又应用到他们的训练之中。

可以说,采用了模块化的现场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学习身临其境,影响深刻,容易接受和巩固,从而提升了总体教学效果。

三、调整评价体系,强调过程考核

改变课程的评价体系,加大实训考核成绩的比重,能极大改变学生对实训的态度,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操作和训练中去,认真完成实训项目和实训报告,为完成实训项目,极思考,细心观察,反复操练,认真学习并能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促进技能的提高。

我校在教学环境上,创设一种“教室=车间”的企业环境,在该环境下,教师就是企业经理、技术主管、师傅,学生则是车间员工。员工中又细分为车间主任、班组长和一般修理工三个层次。在该环境下,学生可以体验到实际的企业工作场景,岗位设置与企业内部结构相一致。在这种大环境下,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作重新组织和安排,注重对企业的岗位能力工作过程和员工素质进行分析,重新形成一种融合维修技术、生产设备操作保养、质量管理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教学内容系统。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认真组织实施技能考核。同时,根据考核内容,确定考核方式。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汽车维修工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考核方式主要以独立操作为主,小组合作为辅。同时也根据考核内容,确定考核时间。考虑到目前班级学生人数的实际情况,考核时间也不宜过长,控制在每人次考核时间在3~5分钟之内。

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着力点在于关键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专业能力;以分析、判断、决策等为表征的方法能力;以交流、转换等为表征的社会能力。一般把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合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又在所有职业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关键能力,增强学生在当代社会竞争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职业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我校在改革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思路,调整评价体系,实施新的成绩评定方案后,极大地提高了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课堂学习、讨论的氛围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模块化的学习任务引领下,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判断、决策等方法能力;以及在小组学习讨论中形成的人际交流、团队合作、知识拓展转换等的社会能力都得到了深度的培养。对比近四年学生就业情况可看出,学生的毕业就业对口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就业环境和平均起薪也有了明显增加。

从历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反馈意见显示,我校的汽修专业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与汽修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实践动手能力强,既能独立自主工作,又能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项目中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再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合作精神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基本能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上岗的无缝对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作者单位: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教学问题;策略

一、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职汽修专业师资水平不高。

当前整个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水平较低。相当部分没有接受过汽车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部分教师多从其他学科或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相关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这一师资现状在农村地区中职学校尤为突出,有的学校甚至一个汽车专业出身的教师都没有。这种专业教师状况严重制约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也是倒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职学校多数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学校设备条件、生源状况的限制,教学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实施方式以照本宣科为主,即以某种教材为主导,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对教学方案或课程大纲的深层次解读,完全依据某种教材实施教学。

2、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系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对发动机构造、原理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学易忘,怕学厌学心理严重,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理论。进入专业课实操教学阶段,由于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制约,以致现于只能限于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技能。

3、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不合理。

三门专业理论课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总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含混不清、认识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缺乏汽车结构、故障诊断、修理方法的系统技能知识,不利于迅速适应生产岗位,往往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要求。

4、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形式单一。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过去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之外有一定量的认识实习和实训,现在逐渐转变为理实一体的教学,即边讲边练,练讲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对实训环节要求较高的专业,并且就整个专业建设来说,其实训设备的投入非常大。从目前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投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还不能达到该专业办学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0380-2006),只有极少数发达地区或一线城市学校能够达标,其他学校要么品种数不够,要么台套数不够。因此,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备配备情况基本不能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强度要求,教室里、黑板上开汽车、修汽车的状况比比皆是。

二、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对策

(一)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要使汽车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重点之一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师队伍。学校必须多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我们可以选派人员进行定期的理论与技能的培训;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指导;聘请一些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都较高的人员任教来带动全体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或者与一些大规模的修理、生产厂商取得联系,让教师有一个扩展知识的和学习先进设备使用的机会等。总之,对于专业教师的培训,我们可以结合各地区的情况和每个学校的实际条件去进行安排。同时,学校还要积极的为教师创设知识能力提高的条件:

1、企业对口实践,教师定期深入一线对口实践,跟进先进技术,提高实践教学经验。

2、校内定期组织老师集中学习交流。

3.加强进修,派骨干教师去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拓展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

4、根据学校现有车型,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讲课交流。

5、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加各层次的学历教育,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历层次。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

1、创设一定的情境,作好课题的铺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汽车故障的情境,把枯燥、刻板的汽车构造原理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让学生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由旧知识及以前经历导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让学生产生“我能懂”的心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中,每一门课程互相联系,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也联系密切,从汽车的构造原理来说,也是每个系统互相联系的。教师可以由旧知识及经验导出新知识、新课题,这样让学生产生“我能懂”的心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讲汽车电子点火系统时,可与传统的点火系统对比;讲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时,可以与化油器的供油系统对比。

3、从实际应用出发,采用实例分析教学法,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实例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修理专业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如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去先讲解理论,然后再去进行实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技能,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很难听好课、记得牢。因此,可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原来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这么联系密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采用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先动手实操,再讲解理论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由于对汽车零部件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在讲授汽车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会令学生由于理解不了或听不懂而产生畏难的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讲新课时,结合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可先让学生在实验室动手去拆装汽车的零部件或总成,让学生对汽车的零部件产生感性认识,同时在动手过程中产生疑问,有些复杂点的甚至装不上去,或装上去了但使用不了等等问题的产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找出他们缺乏的知识和“还不能够处理的情境。这时,教师就可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给予一一解答,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效果就明显提高了。

5、适当采用多媒体和现场实物教学,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使其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我们要屏弃以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堂课”。众所周知,现在中职学生对于以往基础知识的储备非常有限,如果我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运用在专业理论课上,那么对于学生来讲,无异于听“天书”,试问这怎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只有结合多媒体和现场实物教学,使用一些教学课件,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分组带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实物教学,使学生能亲眼目睹教学实物,做到“看的到,摸的着”,老师再辅以适当的解说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三)开发校本教材,推动汽车专业教学改革。

我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上着力推行模块化教学法,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简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器材设备情况编写了切合本校实际教材一套共 5 本。这套教材将知识系统和技能系统化整为零,合二为一,使学生能做到学一样精一样,同时在细化深入的前提下掌握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思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简化技术理论强化职业实践的实用,对理论教学的要求是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感性化,使学生能够感知、认知,并联系实际,融入实践,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结合理论认识能将实践认知与经验总结为理论。这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巩固知识,强化技能。

本教材作为学生课本,主要突出实图实例,及原理、检测、维修与案例四结合。配套开发的还有教学讲义、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课件,我们力图通过这种四件套的方式将职业化模块教材形成为一种立体化的,学生易学,教师易教,效果独到的专门化教材,推动汽车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冯妹娇,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探索 《中等职业教育》 2006年16期

篇9

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7000万辆,预计今后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以平均每年16%的速度增长。同时,随着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出现,现代汽车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阶段。作为汽车业的第三产业——汽车维修业已经迈入了高科技领域,传统的维修设备和检测手段将被现代汽车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所替代,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和新的维修检测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的规范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技工院校培养的汽修人才必须是掌握油、电、液一体化技术和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知识,能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设备,具备极强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协同作业能力的全能型“汽车医生”。如何在技工院校中培养这种“全能医生”呢?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

汽修专业培养的应该是掌握油、电、液一体化的“汽车医生”,而不仅是只能做汽车养护的“汽车护士”,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应以技能为核心,以理论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1、重点突出技能训练

由于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汽车维修人员除了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之外,还要有熟练规范的操作能力,因为车主是不愿将自己的爱车交给一个学徒工去练习修车技能的,就像病人不希望把自己交给一个水平不高的医生去看病。这就要求我们技工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重技能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专业基础课应突出为本专业服务

以前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往往涉猎广泛、宜多不宜少。而我认为,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突出为专业课服务,汽车中用到的部分一定要讲透并让学生真正理解,汽车中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坚决不讲,必要时要根据本校的特色编写适合自己的校本教材。

3、公共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素质

公共基础课在设置和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以讲授一门学科来讲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像语文、数学、计算机等可以统称为素质教育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形象思维、逻辑判断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让这些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专业课。

比如,遇到汽车的故障,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汽修的专业知识、电路图等,经过自己的逻辑思考然后判断、排除汽车故障,最后写出一份故障分析报告,这样一个课题将上面列举的公共基础课全都用上了。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1、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

运用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要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反复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可将桌椅搬到车间,或将课堂变成车间。划分模块时,可从学生应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入手,把基础的、重要的、必须的内容提出来,融合各种知识,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划分成多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会一个掌握一个。

2、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

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在应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 “因材施教”,帮助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3、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运用

在讲课时可以运用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及幻灯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汽车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因为汽修专业课程往往是比较抽象的机械结构,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而多媒体能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原理,flash动画和视频的播放能清楚地反映部件内部的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篇10

【关键词】高职 汽车电器 实践教学 探索 做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65-02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对汽车工作人员的要求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技术水平,它更加要求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职业技能。这就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教学目标,以理论教学作为指导,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课程重要内容。汽车电器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重要的模块化课程之一,因此在适合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探索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职汽车电器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一)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内容。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将汽车电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突出关键知识点,注重培养和加强规范操作,以满足汽车运用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例如,可以加强汽车电源、启动、照明、信号、仪表、车身电子、辅助安全电子、巡航装置等结构、原理、线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二)灵活设计实训项目。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课程情况,在设计实训项目时将各部分重要的知识点设计转化为高职学生可操作的实训项目,可考虑安排几个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并完成综合训练报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电动车门窗这一部分,本项目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正确拆卸和装配玻璃升降器的电器部分与机械部分,学生在掌握玻璃升降基本工作原理后,还要对其线路进行正确分析和检测,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还需要动手设计一套玻璃升降控制系统,并能够通过组合开关正确地实现车窗玻璃的升降,这样学生便能熟练地掌握电动车门窗玻璃升降器的线路检测方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三)科学构建实训评价体系。学生实训质量的评价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累计到课程期末考试。将每个实训项目的评价指标细化,导师评分、各组组长评分、学生成员相互评分,这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操作熟练程度、规范性、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竞争中进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职汽车电器课程教学与汽车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

(一)“课证融合”的意义。考试对于教育而言,只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知识的手段,其最终目标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让他们对学习有一种主动性和紧迫感。由此可见,如何将考试与平时的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一手段来督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此,我们引入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措施。职业资格考试证书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一个认可,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越来越注重学生资格证书的相关情况。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器在汽车维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汽车维修电工已经是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必考证书,由此可见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程度。因此,汽车电器课程在实训时应以考证作为协助手段,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学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教学的进度。

(二)“课证融合”的具体做法。高职院校应通过“课证融合”教学管理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生上岗就业的成功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理顺教学管理体制障碍,建立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学生需要一定的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方面,该机构能够指导学生在参加职业职业技能考试时所应注意的问题,为学生规划一定的重点,以便备考;另一方面,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大的便利,能带来最新的资讯,能够合理地为学生指引备考方向。建立与教学融为一体的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推行“课证融合”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硬性要求。

二是实施“课证融合,学做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应将职业资格认证、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作为基础,将职业能力、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作为重点培养方向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应制订与国家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的教学方案,实行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课证融合”就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种有效沟通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一种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渗透的教育模式,融合二者的优势,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改革与创新。

三是改革常规课程设置,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课证融合”要求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与最新的行业职业标准接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从而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职业的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同时,也具备了职业能力。因此,“课证融合”仍然需要以“双证书”制度为框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将国家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