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路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14:0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电路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汽车电路;职业教育;教学;社会需求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着重于动手能的培养,因为是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我国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都是在其他本科院校招生之后,生源与师资都较弱,但是职业教育却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力量。

因此,职业技术的教育一定要注重教学质量。在汽车电路的教育中,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对汽车电路有充分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

二、汽车电路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功能也越来越先进。为了完善汽车的功能,在汽车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了许多的高科技技术,对汽车生产的工人要求更高了一些。在高等职业技术的教育中,由于汽车的整体电路比较复杂,电路原理又是比较抽象的,老师在理论的教学中,虽说老师认真负责,每堂课都准备的很充分,但学生们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去了解。

但是,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实训中,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年限比较短,加上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不够,实训的成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育也失去了信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大大降低,汽车电路的课程教育也逐渐成为一门学生们不愿意学习的科目。因此,对汽车电路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三、汽车电路教育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如今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仍然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即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记录知识,课后复习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培养,使学生们缺乏创造性。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多数学生都逐渐失去了创造性。汽车电路是需要创新变通能力的,一旦遇到有变化的电路,需要及时做出处理。失去了创造能力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适应。

2、师资力量及水平不够

职业教育的学生多半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的配备多数也较本科学校差一些。师资水平达不到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身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差,不能很好的领导学生们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数量上不够,一个教师带多个学生,这样在实践的教育中,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逐个对学生进行知道,只能进行全体的教育,不利于因材施教。

3、课间实践不够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说起来是有三年的教育时间,但是多数学校都只安排了两年或者一年半的在校课程学习,就转入社会工作了。这样一来,学校的课程上的安排就出现了很多缺陷,由于我们国家教育部设置了几门高等教育的公共课,使得理论教学任务显得很重,教学实践紧迫。因此,很多学校在教学任务上的安排都将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降低,导致学生的课间实践不够,不能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4、理论考试过于单一

高等学校的考核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测试,多数是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都是以卷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为了总体考核成绩,学生们只专心于理论考试,忽视了动手操作的学习,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弱化,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高成绩毕业,也并不一定具备合格的汽车工业从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四、加强汽车电路职业教育的几点心得

1、教学注意师生互动

为了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真正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应该在每一堂课的末尾后,都让学生们到讲台上来对当堂学习的电路进行分析,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再由老师加以点评或者是纠正同学们所犯的问题,记录课堂成绩。在整个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至少到讲台上来分析一次,在课堂总结过程中,有错误的同学对错误进行改正,其他同学也可以得到借鉴。这样的开放式课堂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性。

2、提高师资力量

首先要扩大学校的教师队伍,增加学校教师的数量,合理安排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提高。另外,在教师的招聘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一定要聘用自身素质高而且有责任心的教师,提高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3、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要从两个方面抓起,一个是教学的基地,一个是教学的时间。首先要加大投入资金建设实训基地,使实训设施满足职业教育要求。加强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联系,安排学生们在课间到工厂见习和顶岗实习,把课堂教学扩展到实际的工作中,让学生们对自身的学习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汽车电路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学生们需要多次的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因此要全方位的加强实践教学。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改变考核成绩的结构,将期中和期末成绩的比重进行调整,加上实训考核这部分内容和课堂电路分析内容的成绩,可以参考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占40%,课堂和实训也各占20%的成绩考核模式。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能力,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极积性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极积性,不拘泥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五、结束语

汽车电路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是必须要认真落实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合格的汽车工业型人才。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育资源的投入,师资水平的提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具备独立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江西现代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 雷根明.浅谈职业学校《汽车电路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读与写・上旬刊.2013(05)

[2] 陈清洪.汽车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卷宗.2012(05)

[3] 张瑞瑞.汽车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究.科学时代・下半月.2014(04)

[4] 陈峥峰,徐炳熙,高校汽车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14(12)205-207

篇2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学习方式多以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效果。该次教学采用围绕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创设独特的学习情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内的各种职业能力,体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特点。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及配合使用《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技术手册》。2.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是笔者学院2011级汽车维修专业的40名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高级班学生。该次教学之前,该班同学已完成帕萨特轿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功用、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帕萨特节气门体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电路故障诊断必需的工量具使用方法和实训考核装置的相关操作。存在的不足是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特别是对电路图的理解掌握不足,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对故障排除的方法掌握较少。3.教学环境分析教学地点:汽车电控实训室。教学设备:10台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教学工具:X-431解码仪10台、汽车专用万用表10块、世达工具车10台、帕萨特全车电路图10册,理实一体化教室。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在实训考核装置上检测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连接点的电压、电阻等参数;会对所测电压、电阻参数与正常参考电压及标准电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点。2.职业能力目标通过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修过程,发展职业能力。通过“解读用户报修阅读电路图确定电路图中的测量点编制检测计划、准备工量具检测并进行故障分析实际修理交车验收”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养成全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借助教材、电路图、任务书来制订计划并加以实施,养成手脑并用、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模拟接待客户流程,养成知文明,懂礼仪的现代客服理念。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评价分步跟进,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灌输快乐修车理念。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解码仪调取故障码及数据流,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分析,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原理解读及电路图应用分析,故障检测流程及实训检测与维修练习。2.教学难点电路图中电气元件或接插件插脚位置与实际车辆的对应查找及数据测量,电气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2.学法(1)分组实训法。设置帕萨特全车线路考核装置K31的故障(EPC灯常亮,加速踏板失效)。教师通过多媒体、实操演示后,将40名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名同学完成实训操作,其余同学观摩评价,并对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学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流程设计根据该章节内容,设计了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模拟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检修”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对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工作过程的理解,掌握线路分析检修和工量具使用的基本技能。2.教学环节设计(2课时,90分钟)(1)温故知新(5分钟)。待同学们分组坐定后,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次课的实习做铺垫。(2)案例导入(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课,在实训考核装置设置K31故障,演示故障现象。每组学生利用实训考核装置观察故障现象,并且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3)分析原因及诊断流程(20分钟)。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纳。(4)任务实施(4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摄像设备对本次实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训操作。每个组的学生利用本组的帕萨特实训考核装置、仪器及帕萨特全车电路图,参考上述思路和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部位。(5)评价小结(10分钟)。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点拨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协助学生进行检修经验总结,教师讲评。

七、教学感悟

篇3

关键词: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

《汽车维修实训教材》是面向中等职业教师车辆工程(职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实训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工初、中实训教程》等前续课程的支持,为后续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证(职业资格三级)打下基础。教材必须严格按照按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

目前,职师本车辆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等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虽然汽车维修实训类教材目前版本较多,有些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较琐碎,教学效果不明显,没能很好体现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胜任该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应以职教师资能够胜任这样的培养为目标的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本符合职教师资教育特点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材。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技术不断创新,新的概念和新的汽车结构不断涌现。教材应根据当前职教师资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采用了项目、任务驱动等编写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按结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等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该涵盖了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电控系统、汽车底盘、汽车检测与诊断等内容。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

本着"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职教师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的特色

职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中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根据车辆工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对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掌握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相关专业教学的操作技能,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管理知识、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电控汽车各电控总成控制原理、各总成控制电路图识读和控制电路分析现代、发动机新结构及控制原理、底盘新结构及控制原理、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和控制信号波形分析、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数值分析、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数值分析、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分析、电控悬挂控制电路与故障分析、电控柴油机控制电路和故障分析、环保汽车(LPG、CNG)常见故障分析、电控发动机控制方式等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整合理论、实验、实训等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职教师资教育教学课程"的实现方式,使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既具备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又具备崇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师德素养,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因此突出职教师资特色是本教材之所以能满足职教师资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2、遵循实用性

本教材的编写,既要满足职教师资要求,也要满足目前社会汽车维修行业高级工的要求,所以在对以前编写的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对汽车维修高级实训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同时也要根据汽车修理行业实际情况编写实训内容。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职业性、实践性

根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高级工课程基本内容应包括:应知部分(基本要求)和应会部分(工作要求)。教材编写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来制定,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出先进性、实践性。 实训的内容应加入目前大部分修理厂采用的维修技术,保证学生实训效果与市场需求同步;同时也要开了到大多数中职学校多数的实训项目。因此学生即可以适应市场上的修理、检测等岗位,也可以满足中职师资的要求。

4、体现师范性

在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师范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努力实现"三个融合":(1)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2)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融合。以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编写的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教材,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利用汽车实训现场教学室,部分地再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教材编写导入方式

1、任务驱动式

让学生在比较贴近实际的实践环境中,"学,用"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又能解决任务的问题,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会使"学,用"有一个良性循环。

2、案例式

在案例处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式

实训的项目与企业实际的操作衔接,使学生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需求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课程观,使教学能随着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变化而改进,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艺型人才。

三、总结

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需要考虑到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改编和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教师岗位工作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职教师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载体--教材开发对于职教师资教育端正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特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袁华,武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篇4

【关 键 词】 维修案例实训平台;中职;电子电工;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电子电工已经成为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目前中职学校汽车电子电工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或是实践与实际应用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要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创新汽车电子电工的教学模式,而利用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案例构建中职学校的汽车电子电工实训平台并运用于教学当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对创新中职学校汽车电子电工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利用企业维修案例构建中职汽车电子电工实训平台的进行教学的内涵

汽车维修企业维修案例,是指汽车维修企业将汽车维修过程用文字、表格和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依法建立机动车维修档案,随时备查,主要内容包括:维修合同、维修项目、使用材料、维修方法、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员、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及结算清单等。

如果问诊单中只是将故障现象、诊断结果和维修内容作了简单记录,而对初学者最重要的故障诊断思路和测试过程并没有描述,教师如果直接利用企业原始的维修案例运用于教学,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匮乏的中职生来说往往不易理解和学习,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好。因此,要利用企业维修案例进行汽车电子电工教学,必须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融入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但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现,而且要大量引用维修现场图片、视频和后期制作的动画等,最后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教师在其中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平台,理论结合技能实训,使学生切身感受真实的维修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汽车电子电工维修案例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一)维修案例库建设

1. 维修案例采集。企业的维修案例多种多样,反映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体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蕴含着企业技术骨干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在建设维修案例平台中,要采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主要采集两类案例:一类是选取典型的、科学的和先进的维修案例;另一类是不恰当、不科学、落后的,甚至是失败的案例,这样可以两相对比,让学生汲取更多的、更宝贵的维修经验。

维修案例的采集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在企业维修档案中直接筛选,可以很容易取得维修案例,但缺点是主要取得的是文字资料,日后需要补充各种图片或视频资料,还原难度大,说服性不强,这种案例要尽可能少地选用;二是通过长期深入企业维修现场,跟踪拍摄适合教学需要的维修过程,从车主描述、故障现象、故障分析、维修设备、维修方法、故障排除和修复检验等,一一通过视频真实记录,这种采集案例的方法优点是能真实再现案例,说服力强,用于教学效果最佳,案例应尽可能采取这种方法获取,但缺点是案例采集时间长,需要企业维修人员与采集案例的教师密切配合,工作量巨大。

2. 维修案例的加工。维修案例加工是将采集到的、使学生不易理解的原始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加以编辑和整理,融入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以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加工形成。加工好的维修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②维修技术具有先进性;③可以直观的显示故障现象;④难易程度符合学生实际;⑤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过程可以通过实训平台现场操作。如一个“丰田卡罗拉小轿车汽车发电机损坏故障”的原始案例的视频是:车主描述维修人员试车检测蓄电池检测电压调节器检测发电机确定发电机损坏更换发电机故障排除,而加工好的维修案例在原始视频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内容:用文字、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呈现汽车发电机原理、充电系统原理、电压调节器的检测方法、发电机的检测方法和更换方法、丰田卡罗拉发电机的型号和价格等。

3. 维修案例归类和建库。将加工整理好的维修案例按故障现象或教学知识点等归类,建立维修案例库,方便教学中调用。

4. 维修案例的更新。随着电子工技术更多地运用于汽车领域,新的维修技术和新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中,中职学校汽车电子电工的教学要与汽车维修企业发展同步,要紧跟维修技术发展形势,就必须不断地充实、更新和修改维修案例。

(二)维修案例实训平台硬件建设

1. 多媒体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投影仪、高清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用于案例的加工和呈现等。

2. 汽车电子电工模拟实训平台。汽车电子电工模拟实训平台目前已普遍运用于中职教学当中,它是利用电子电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将汽车的一个或多个系统制造成一个实训台,它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汽车各系统的原理、结构、故障诊断与检测等知识,缩短了理论到实践的距离,解决了实训教学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如某品牌的全车电器实训台,以上海大众桑塔纳全车电器实物为基础,展示全车电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原理,如灯光系统、仪表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发动机电控系统等等,操纵各种开关及按钮,可真实演示汽车电器各系统的工作过程,面板上绘有彩色喷绘电路图,学员可直观对照电路图和实物,认识和分析整车电器各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带的故障模拟系统可模拟实际运行工况,并且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常见故障,方便学生进行排故实训。

3. 实车实训平台。实车实训平台就是用汽车直接作为学生实训设备,它是汽修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训设备。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车上进行各种检测、故障判断和故障排除,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案例实训平台在教学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维修案例进行教学,就是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模拟实训平台和实车实训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精选案例,精心组织

精选案例,就是选取能揭示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教学中可同时引用多个案例),尽可能选取能在模拟实训平台上可以显示直观的故障现象、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过程的案例。精心组织就是要教师根据案例和教学内容,精心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案。

(二)循序渐进开展教学,精心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潜能

由于学生往往理论欠缺,实践经验匮乏,因此采用“维修案例”教学应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案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一个知识点引入多个案例反复论证,举一反三,教师要从传统的讲授和灌输,转变为组织和引导、启发,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同时,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尽可能有效地引导,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充分交流观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维修案例、模拟实训平台、实车实训平台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将它们有机结合,让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训平台的条件选择恰当的维修案例,根据维修案例制定教案,组织好课堂教学,让理论知识在案例的分析和诊断中悄无声息地发挥巨大的作用,让理论教学消化在实训平台当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维修案例始终作为主线贯穿其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它开展。如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再现维修现场,让学生仿佛身处企业维修车间当中,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摩、引导和训练后,学生能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四、维修案例应用于教学实例

1. 教学内容:汽车供电系统维修实训

2. 教学过程:需4个课时连续教学

(1)相关知识准备:

理论知识: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原理、汽车发电机及充电系统工作原理。

操作技能: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交流发电机好坏的检测方法、电子电压调节器好坏的检测方法。

案例准备:引用三个维修案例。①一个主案例:某品牌小轿车蓄电池负极搭铁连接点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②两个与主案例相似的维修案例:蓄电池正极端子到发电机输出端子间电路电阻过大引起的故障;与发电机磁场线圈相连保险丝插脚松动引起的故障。

(2)实施过程:教师首先对理论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复习,之后是通过主案例材料中的车主故障描述开始逐步引入,再到试车结果、故障分析、故障确认、维修方案和故障排除,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在模拟实训平台和实车实训平台上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和测试,激发学生积极思索,着重让学生尝试分析维修原理和思路,作出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方案,再对比案例上维修人员的诊断结果和维修方案,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然后引入一个失败的维修案例和两个相似案例供学生讨论和实训,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案例教学优势

运用维修案例实训平台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

1. 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下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2. 理论知识在故障诊断等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和求知欲望。

4. 来源于维修企业真实的案例,使学生产生真实的维修体验,对未来就业前景充满希望,加深对汽修专业的热爱。

总之,利用企业维修案例构建中职汽车电子电工维修案例实训平台,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当中,实现了教学知识与企业技术的同步对接,教学中真实再现企业维修流程,使教学与企业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环境,感受真实的维修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成为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要长期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也会得到大幅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英. 理实一体化企业案例的开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57~59.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能力,电工电子实训,设置方法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电类专业课程之前的第一科电类课程。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实训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职教育的特色。电工电子实训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如何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构筑电工电子实训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的结合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二、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研究的意义

1、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脱节。教师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知识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理论上难以想像,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但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创造力培养的问题,无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2 实验教学手段还延续传统的路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是验证性的,实验过程由教师设计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获得预定的结果,主要目的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提高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2.1 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岗位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产现场是用理论解决问题应用能力,而不是用理论分析问题。学生就业的第一个面试题目就是应用能力的测试。为此,为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工电子技能,有必要把电工电子实训做为高职教育的一个课程体系,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制造、运用、安装、调试、维修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高职人才,正是这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环节上的需求,搭起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讲台,探索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永远课题。

2.2 多学科技术相互融合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把各专业学科有机制联系在一起,如图一所示。接口技术是电工电子学科发挥作用的舞台。同时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是完成学科融合,掌握相关专业课程基本保证。

三、电工电子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学业时间短,学业任务重的特点而产生的,虽合二为一,但是也自成体系。电工技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模块既有明显的区分,也有有机的结合,如图二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恰当的实训题目设置,可以很好的完成相应的能力训练。

四、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4.1 影响实训题目设计的因素

4.1.1 教师的专业倾向。专业教师是专业人才,但并不是全才,“术业有专攻”,所以,在实训题目的选择上必然有侧重的方向问题。

4.1.2 实训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大多是由过去的中专学校转型而来,实训条件还没有跟上社会对高职学院的要求。实训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场地的转移,不是授课方式的转变,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效的运行。

4.1.3 地域市场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式与地域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也就是为地域市场经济服务。所以,实训题目的设置,也会受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影响。

4.2 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同时,也有自身专业性的一面。经过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职业领域。如家电维修工、维修电工、无线电装配工等。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应遵循“四适应”原则:

4.2.1 适应学生特点。高职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较差应用能力,但这不意为着动手能力差,我们把实训题目分成三个层次,各取所需。初级水平基本达到实训目的,中级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可以独立工作。高级水平基本可以独立工作。

4.2.2 适应专业需求。不同的学科专业,对电工电子实训内容要求不同,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侧重于维修电工、接口电路、功率推动等。自动化专业侧重:数字电路的设计、检测电路、接口电路等。分专业设置不同的实训题目,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4.2.3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灵活的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法定。实训题目的设置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长春的汽车产业,无锡的弱电子应用,沈阳和徐州机械装备制造等。深入地域企业,了解职业技能需求。

4.2.4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与职业是不同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要给学生的职业取向留下适当的“接口”。学生毕业后,经过适当的专业能力补充,就很容易实现职业转换。图三是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设计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方向。

五、总结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必须符合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本着“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

参考文献:

[1]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 职教论坛 ,2008年10期。

[2]何成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集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7期。

篇6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践环境

电子信息业是全国五大支柱产业,随着物联网、嵌入式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教学教法,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电子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们通过对本地区的电子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电子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有企业专业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

1)在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项目的改革,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2)构建与理论教学进程和培养技能相符的实践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实验、综合实训、课程设计、实习等,确保技能培养与理论教学的相关性。同时制定不同难度系数的实践项目来给学生练习,达到因材施教。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1)开发适合学生实践课程的校本教材。

电子专业学生原来开设的是《电工基础》,本教材理论性强,经过教学总结,我们编写了《应用电工》校本教材,把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进行教学,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比如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中包括了直流电路的知识;白炽灯和日光灯的安装项目中讲解了单相交流电路的知识;电动机的拆装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项目中包括了三相电路的内容。这样的教材编写,既有串、并联电路、单相电容电感电路、谐振电路、三相电路的测量等基础实验的训练,也有万用表、电机拆装及控制电路连接的综合实训,从基础到进阶,有利用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后续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会编制更多适合学生认知的实践校本教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制定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我们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六步教学法等,同时采用行动导向为主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的实训室、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书本到网络等,岗位到岗位的闭环实训模式,项目起源与岗位,通过引导、学习、制作、训练最后回归到岗位进行考核。通过这些方法和模式的灵活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既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又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衔接性和相对性。

一年级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广大学生掌握基础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办法及注意事项。二、三年级在保证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大力提高拓展技能的训练。比如在数字电路中,先是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触发器、计数器等简单验证性试验,后是抢答器、数字钟、汽车尾灯等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教师可以布置题目,如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画出原理图,进行multisim仿真验证,再准备器材进行焊接、组装、调试,最终确保运行正常。在单片机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单片机的知识来制作数字钟,通过对比前面数电中的制作学生会发现单片机与数字电路的不同和联系。

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制定好各门课程的实训大纲,使实践教学内容来自于课程理论,但又有所突破。课下开放实训场所,为主动要求学习的学生提供方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比如:校级的电子制作技能比赛、河北省工信厅的电子信息比赛、蓝桥杯等;成立了电子科技协会开展电子知识讲座、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师生通过QQ、微信群、论坛等进行交流,并推荐一些优秀的专业学习网站。

三、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一)校内实验实训平台

我系电子专业建立了包括电工电子技术、EDA、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制作、PLC、传感器与检测等实训场所,并结合专业的发展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实验实训条件。比如我们的仿真软件根据发展需要依次安装了Protel99、ALtiumDesigner6、ALtiumsummer09、multisim等,单片机实训场所增加了嵌入式模块等。实训基地配备专职管理员,对设备进行统计、维护并邀请专家共同制定设备的升级采购计划等。同时学校大力支持实践教学,每学期都让老师上报本学期课程所需的实践耗材费用。

(二)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通过与中国校企资源网的合作,在LG、格力、金达、中泰等学校周边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通过完善校外实训课程内容,如:岗前实习管理守则、企业文化德育教育、企业管理知识、技术工程实践培训、实结、实习成绩评定等,以岗位替代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岗位上学习。通过寒暑假的实训实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四、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实践教学的考核改变了只重视结果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每次实训都有考核表,进行每项的打分,包括实训过程、数据处理分析、实训报告等都在考核项目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等方式;同时,我们还采用以赛代考、以赛促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在企业的实习过程,由企业专家进行考核。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每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都由同一位老师担任。这就要求老师理论扎实、实践过硬,不断学习,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的能力。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还需不断摸索,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培养出合格的高职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久凯.高职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0).

[3]尹巧萍,吴杰.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08年第17期.

篇7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强,课时较少。对中职学生而言,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中,更多是失败的体验,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理论教学,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笔者从改进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可以借助一些器件设备来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如,分析桥式整流电路中二极管轮流导通,用常规的理论分析、画波形图,学生很难理解,但用发光二极管演示,在输出端串联一个发光二极管,从二极管的持续发光,学生可了解到输出的是单向电压,有了直观的印象。这样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培养职业能力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习要与现实情境相类似,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的任务,同时教学过程要与现实问题的解决相类似。教师在课堂上,将职业情境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以检测继电器好坏为例:先给学生看视频,视频中驾驶员发现大灯不亮,来到4S店,师傅判断有可能是继电器的损坏,那么到底是不是继电器损坏,只需拆下来检测就可以了。怎样检测继电器的好坏就是今天的学习任务。由于真实任务中学生了解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任务本身又具有整体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课程中的不同项目和任务,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组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职业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以形成巩固的职业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切办法的总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究以做求学、以学定教、以行获知。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第二步,教师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学生知晓完成任务的目标;第三步,教师提供完成任务的相关方法,简单任务,学生自主完成,较难任务,教师提示、指导,小组合作完成,很难的任务,教师重点讲解帮学生完成;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全面掌握理论知识。

2.翻转课堂式教学

篇8

汽车电路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十分复杂的事物,大小线交错在一起,让人理不出头绪。但即便再复杂的电路也是由最基本的串并联结构,总有它的规律可循。简而言之,汽车电路采用直流电,实行的是单线制并联电路,虽然从整体来看其中有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交叉,但仍旧可以分解为独立的单元来学习和掌握。

全车的电路由包括灯光、信号、仪表、启动、点火、充电、辅助等在内的一系列电路叠加而成,每一条电路都有属于自己的负载导线与控制开关(或者保险丝盒)相连接。只要理清头绪,将汽车电路逐一分解成独立的单元,掌握和理解汽车电路的维修方法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课堂枯燥乏味,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实践这一块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往往一知半解。针对这些问题,该文详细分析了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升课堂质量。

1 教学体系改革

看问题,抓关键,教学的问题根源在于教学体制,教学安排。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得从教学体制改革上突破。

汽车电路维修教学之所以遇到困难,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教学体系安排不合理。在专业课的排课上,课程学习的先后性十分重要。就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传统的课程安排是对《汽车结构》、《汽车故障判断》、《汽车电路维修》先后开课,但中间间隔的时间往往过长,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时,发生断章取义,不明就里的现象,对汽车电路维修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的认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上,可以更改专业课课程体系和教学时间安排。在专业课体系中,重新划分课程领域,如将上述的三门课程重新归类,按照“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进行分块,同时缩短各模块之间的教学时间间隔。在每个模块中,学生按照部件结构原理、故障判断、电路维修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对于教学效果而言,这样的串讲容易让学生将各块知识相互衔接,具有良好的连续性、统一性和一致性。

2 改革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的东西终究是抽象的,只有和实践结合才能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现在很多汽车学校都配备有汽车电路实验室和汽车实训场地,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尽管学校会安排一定量的实习,但多数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实质性的操作和练习,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和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增加实践课程的必修学时,在课程中段及结束之后,安排必要的事物操作实习课程,在实际动手中,学生们才能更为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最终解决问题,而在此过程中,探索解决途径也会引导学生们回到书本,回到理论,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管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上,还是夯实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上,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学习,如果将课堂与实验室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选取实验室相应的实物模型对结构、原理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做拆装实习,动手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性势必提高,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也使老师教学更为省力,学生攫取的知识信息量也更多。

3 改变课堂形式,建立因材施教、互动式教学方式

所谓人各有异,早在五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当然面对众多的大学学生,我们目前自然做不到一对一的指导学习,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善当前的课堂形式――小组式学习。所谓小组式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将学生们分成若干组,然后给定一个或多个课题,分发给各个小组展开讨论,老师则在此期间针对不同小组的课题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对小组内提出的疑难进行“一对一”的讲解。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彼此思想的融合与学习,同时也解放了老师,让老师这个角色在课堂上更为自由,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局部进行教授和释疑。以《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教学为例,老师在课堂上将有关燃料油系基本结构原理,常见故障分析讲解清楚之后,可以就“混合气过浓导致排气管冒黑烟的原因”等问题提问,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理清因果关系,最后老师再总结性地讲解相关原因和原理。

4 其他改革措施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之外,要想提高课堂质量,帮助学生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还可以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个性化独立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在多数课堂都已配备有电脑设备及多媒体系统,可以帮助老师结合各类图片、视频,更为生动形象地阐述理论,也使学生们理解起来更为容易。

(3)引用实际事例,用行动导向教学:参照实际汽车维修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人为设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汽车维修任务。

篇9

一、工作过程教学的特点

工作过程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实训室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学习与工作情境企业化、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有两个方面的体现:(1)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没有明显的时间间断,教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练习一个知识点;(2)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没有明显的空间分隔,多媒体教学与实训室强化技能教学融为一体,创建立体化教学空间。工作过程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不断循环,在循环中,学生不断加深理解,不断提高动手能力。

1.职业定向明确

工作过程的教学是整体性学习,是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为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教学内容应与汽车维修企业实际工作相对应,或与工作岗位相吻合,教师在实训室教学,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真实工作岗位的要求。

2.实用为主,适用为度

工作过程教学,针对职业技能课程,按需要掌握的技能特点,建立几个课题的教学模块,制订教学计划,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通过教学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理论;学生真实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直接掌握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体现实用性和适用性。

3.培养综合素质

工作过程教学是批判性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发现式的学习。教学实施模式,可以从理论到实践,也可以从实践归纳为理论。理论到实践,教师先讲理论内容指导学生实操;实践归纳为理论,是学生先通过实操,然后分析、归纳,总结出基本原理。针对一些特殊问题,可以进行理论和实践同时辅导。工作过程教学充分利用模拟环境,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灵活调整实施模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施小组活动,提高沟通能力,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4.转变教学方式

工作过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手段多样化,即从黑板书写向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转变;组织形式多样化,表现为传统教室向实训教室转变,从抽象枯燥的理论灌输向生动形象的实操模式转变,从“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从“被动接受型”学生向“主动思考实践型”学生转变。

5.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能力又称通用能力,是指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人们在未来职业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具体包括: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二、工作过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要求教师由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

2.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要求教师一方面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能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

3.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得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

4.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三、工作过程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

下面以一次实际教学案为例,介绍工作过程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1.教学任务

任务: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这个模块是汽修专业中的基本任务,但由于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学得很吃力,老师上得也很辛苦。如电动汽油泵的检测、电动汽油泵控制电路的检测等知识,学生不愿意听,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应用工作过程教学法后,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2.教学过程

一次,在实训室给学生上现场课时,一司机来到现场说,一辆五菱面包车(五菱鸿途)刚开到校门口就熄火了,然后就不能启动,让我们帮忙检修。把车推到实训室,对该车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行驶里程11.26万公里,燃油表指示有一半油,启动几次发动机没有启动征兆。据司机说刚熄火时,还可启动几次,都是一加油就熄灭,然后再也不能启动。初步诊断为油路故障。

基本的检查结束后,给同学们分组,布置工作任务,让他们拟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及实施过程。

具体的工作任务是:电动汽油泵的检测、油泵控制电路的检测、燃油压力检测、清洗燃油油路、更换燃油滤清器。

每一组的计划、过程拟定好后,教师做出点评,然后布置同学们开始工作。

这时,有一组的学生说:“老师,我们在检查清洁油路时发现油箱出来有三根油管,其中一条油管接到一个像是四方形的盒子中,从四方盒出来的管子接到一个带电源插的,然后接到进气歧管。这个装置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了)

“这是活性碳罐及碳罐电磁阀,是属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等会我会讲解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原理。”其他组的同学也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油泵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等。最后一组的同学检查到故障是油泵不工作,经检测是油泵损坏。更换了燃油泵,发动机正常工作。

然后笔者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

3.教学收获

一是工作过程教学法在于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的汽车维修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教学知识。二是工作过程教学追求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若不能马上解决,则通过查找资料或请教教师等途径给予解决,即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电气类的专业必修课,应用性极强,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很多同学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掌握的重要课程;本文将以《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探究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新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功底,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做好软件编写和仿真调试等步骤,才能比较好的达到单片机知识要求以及技能目标。

1.1基础薄弱,思想固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差,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学生们在学习《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门专业课之前只掌握了少量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知识,没有更多的知识积累做铺垫。

1.2传统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单片机实践教学模式是授课老师根据之前讲解的理论部分知识,组织本节实验,首先概述实验内容,画出电路图,然后编写好程序,最后学生依葫芦画葫芦,完全照搬照抄,完成实验。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在学习单片机的过程中略显枯燥无味,会觉得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并没有运用多少,剥离了理论的重要性。

1.3教育教学资源缺乏

以汽电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为例,汽电学院的单片机教学和PLC教学共用一个实训室,配备12个实训平台,可为学生提供较为完备的单片机实践教学。但是,学院目前有“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汽车检测”、“汽车电子”五个专业开设单片机课程,在保证理论学时勉强够用的情况下,平均一个实践教学也是三到四个同学共用一台设备协同完成。课时少,人均硬件教学资源缺乏是单片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诱因,同时教学资源缺乏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实训课采用“照搬式”教学。

2践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交融互补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诞生和发展,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重要对策:①解决了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开发者不懂实践的问题,②解决了专门从事生产实践的技术工人理论知识不足和盲目机械劳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介于开发者与一线技术工人之间的桥梁式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缺一不可,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剥离开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理论教学而言,不应该“画地为牢”,进行自我约束,应该与实践携手并进,自我革新,做到交融互补;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同样不应“孤军深入”,脱离了理论的指导,实践就变成了盲目的、机械的、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因此,高职人才的培养应发挥实践对于理论的补充和升华,也应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优化等作用。

在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会发现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学生们要不断地进行知识补充,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判断。这个过程就是理论教学为学生们提供的思路和方法,或者称之为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原则,学生们按照这些经验和原则去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思考总结。

3推动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推陈出新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在向德国职业教育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举世闻名,被视为德国经济的“第二根支柱”。对德国职业教育熟悉的人可能会认为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以企业为基础,不是以学校为基础,但实际上,不论企业还是学校,都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场所,并没有主次之分。与大多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同,德国不是按照时间阶段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而是首先将理论与实践系统化,然后再各自逐步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它的课程与教学是以实践为主线和内容,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这才是德国双元制教育的重点。

通过了解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并对其双元制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我国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的高职教育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尝试以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对于岗位要求而言,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不要把岗位要求局限于实践技能、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兼顾分析和决策问题的能力。其次,岗位要求组织教学不是按照各学科的逻辑顺序安排教学,而是按照岗位的场所、过程和标准等,将知识、技能等多种因素加以综合。最后,岗位要求应该打破目前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具体的任务或项目为依托,使各学科围绕岗位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