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6 13:3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车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 级: 201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五年制高级班
课程: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上课周数: 17 周学时: 2(4)
本学期课时分配表
教学模式
理论
一体化
实习
考
核
机
动
合
计
教 学
形 式
讲
课
实
验
理
论
讲
授
实
训
理
论
讲
授
生
产
实
习
课 时
×
×
32
64
×
×
4
2
102
说明:与本课程无关教学模式的各项各打×(不是字母X)
备注:1、本课程以前完成学时数: 无
2、本课程在以后学期尚余留时数: 无
3、本课程本学期列为考试(考查)课程: 理论考试
4、本课程使用教材名称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任课教师: 编写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系 主 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教务处处长: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学 期 授 课 计 划 说 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任务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对汽车底盘电控的理论体系与原理有较深的理解,并在实际的检测与维修中能够按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基本的故障点能进行排除与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道德素养,通过体系化的引导,让学生在完整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活动中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二、使用教材、参考书
1.使用教材:《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第二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 组织编写
2.参考书:《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陈岩主编
三、教学措施: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讲授法、提问探讨法、启发引导、实训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四、增删内容:
删减内容:09G自动变速器的传动分析
五、作业布置说明
作业为习题集,课外作业为网上学习汽车底盘电控相关知识点、工作原理视频等。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和其它专业课相辅相成。需要一些汽车基础课程理论,尤其是汽车底盘构造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其他课程服务
周/次
授课章节内容摘要
教 学 要 求
教具及实验实习材料
作业及参考材料
教学时数
计划授课时间
1
学生报到
2/1
液力变矩器(一)
了解液力变矩器的作用、安装位置和结构
2(理论)
2021.3.9
2/2
液力变矩器(二)
掌握液力变矩器的拆卸、检测及故障诊断
液力变矩器
习题册
4(实训)
2021.3.9
3/1
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传动分析(一)
熟悉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类型及执行元件
2(理论)
2021.3.16
3/2
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传动分析(二)
了解多种组合的行星齿轮变速器
掌握行星齿轮排的故障检测及原因
自动变速器
实习报告
4(实训)
2021.3.16
4/1
大众车系行星齿轮变速传动分析(一)
了解拉维娜式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及其档位
熟悉各档位传动线路分析
2(理论)
2021.3.23
4/2
大众车系行星齿轮变速传动分析(二)
掌握大众车系变速器异响的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
掌握大众车系变速器油面的检查及油液更换
大众车系变速器
习题册
4(实训)
2021.3.23
5/1
丰田车系行星齿轮变速器传动分析(一)
了解辛普森式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及其档位
了解丰田A341E自动变速器执行元件动作表
2(理论)
2021.3.30
5/2
丰田车系行星齿轮变速器传动分析(二)
掌握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拆卸分解及检查
丰田车系自动变速器
实习报告
4(实训)
2021.3.30
6/1
09E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分析(一)
了解09E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2(理论)
2021.4.6
6/2
09E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分析(二)
掌握09E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变矩器的油路分析
O9G自动变速器
实习报告
4(实训)
2021.4.6
7/1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故障自诊断(一)
了解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组成
熟悉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功能
2(理论)
2021.4.13
7/2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故障自诊断(二)
掌握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检测诊断
自动变速器
习题册
4(实训)
2021.4.13
8/1
自动变速器液控滑阀箱的拆卸与安装(一)
了解自动变速器液控系统的基本原理
了解液压控制滑阀及油泵
2(理论)
2021.4.20
8/2
自动变速器液控滑阀箱的拆卸与安装(二)
掌握液控滑阀箱的拆卸和安装
自动变速器
实习报告
4(实训)
2021.4.20
9/1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础检查及性能试验(一)
了解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的原则
熟悉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检修程序
2(理论)
2021.4.27
9/2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础检查及性能试验(二)
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基础检查及性能试验
自动变速器
习题册
4(实训)
2021.4.27
10/1
电控无级变速器(一)
了解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无级变速器各控制阀原理作用分析
熟悉失速试验和压力试验
2(理论)
2021.5.4
10/2
电控无级变速器(二)
掌握本田飞度CVT无级变速器电路分析、检测及检修
本田飞度CVT无级变速器
实习报告
4(实训)
2021.5.4
11/1
典型的防抱死系统的拆卸与安装(一)
了解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了解汽车在紧急常规制动时车轮抱死的原因与影响
2(理论)
2021.5.11
11/2
典型的防抱死系统的拆卸与安装(二)
掌握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规范拆装制动防抱死系统
整车
习题册
4(实训)
2021.5.11
12/1
典型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检测(一)
了解防抱死制动过程基本原理
熟悉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
2(理论)
2021.5.18
12/2
典型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检测(二)
ABS主要部件的检测
整车
实习报告
4(实训)
2021.5.18
13/1
ABS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一)
掌握警告灯进行诊断及读取故障码的方法
掌握利用故障仪V.A.G1551读取故障码
2(理论)
2021.5.25
13/2
ABS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二)
掌握ABS系统典型故障诊断流程
故障仪、整车
习题册
4(实训)
2021.5.25
14/1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与电子制动力分配(一)
了解汽车驱动防滑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
掌握驱动防滑系统的控制方法
2(理论)
2021.6.1
14/2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与电子制动力分配(二)
熟悉典型ABS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控制过程
整车
实习报告
4(实训)
2021.6.1
15/1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一)
了解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熟悉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
2(理论)
2021.6.8
15/2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二)
掌握典型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检测
掌握ESP起动检测
整车
习题册
4(实训)
2021.6.8
16/1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一)
了解汽车悬架系统的主要功能
熟悉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组成
2(理论)
2021.6.15
16/2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二)
了解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掌握空气悬架系统的检测
掌握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故障诊断
整车、电控悬架工作台
实习报告
4(实训)
2021.6.15
17/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一)
了解动力转向系统的定义与类型
熟悉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熟悉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功能
2(理论)
2021.6.22
17/2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二)
掌握电控动力系统的检测与保养
掌握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
电控转向工作台
习题册
4(实训)
2021.6.22
18
期末复习
6(理论)
2021.6.27
19
篇2
关键词 学生特点;培养目标;四合一;理实一体化;均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37-03
“四合一”实训教学模式,是指教室车间“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的实训模式。 目前在中职教育中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基础差、不爱学、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反映现在的中职生在学校学不到多少游泳技能,对于中职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化解这些矛盾?下面谈谈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
1 要把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社会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种自卑、缺乏自信、对抗说教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精神状态,目标模糊动力不足。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知识性、技能性学习。部分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由于偏科、家庭原因等没有升入高中,他们上中职既没打算学技术、也没想着尽快就业,而是想借助高考直通车继续深造,对口升学,把参加中职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过渡性临时安排。
2 加深理解中职教育的目标
《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中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任务都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把工程设计、规划等付诸实施,使其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产品,为社会实现直接经济利益的创造者。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着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目标来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能够运用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就应把握“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这几个关键点,把这些培养目标渗透到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经过社会实践锻炼和继续教育,不管在专业理论知识,还是在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均可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岗位转换和终生发展奠基,结合实际,开展“升学加就业”双腿走路的均衡发展模式。
3 改革――寻求适合中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工作首先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其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中职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培养的思路和方法要有重大的区别,实训是中职教育特有的重要教育形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训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内涵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上好实训课呢?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近几年在实训教学中大力推进实施了“四合一”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合一”实训教学模式,是指教室车间“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的实训模式。课堂与车间合一,课堂设到车间,车间即是课堂。讲解练习有机结合,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借助信息化教学设施,导入课程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企业化管理的车间里按企业的要求规范操作,通过边讲边练习确保核心技能掌握在手。教师与师傅合一,这里学校实训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践操作指导的技工。学生与学徒合一,学生实训时,既是一个技能学习者,又是一名生产者。作品与产品合一,学生实训时的作品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直接接受企业和市场的检验。“四合一”实训教学模式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高和创新,真正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市场检验”的职教新理念。
“四合一”实训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教师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一体化训练。课程安排学生的实际知识、技能水平和社会实际应用相联系,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填鸭式”课堂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在感知技能训练中体会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环节分离。“四合一”实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训,往往理论整体完成后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训操作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当部分已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四合一”教学在这方面显示了其合理性。首先,理论信息的传递和实际操作具有同步性。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通过设计科学的实训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巩固了所学知识,实践过程又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育。
4 推行“四合一”实训教学模式的方法
“四合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做到“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交互式发展。是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合一”从标准化实训室建立开始 为了大力推广“四合一”实训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建立了标准化普车、数控、焊接、钳工、电力拖动、电机与变压器、液压与气动、低压配电、维修电工、客房、餐饮、键盘、数控仿真模拟、CAD/CAM、汽车修理、太阳能光伏技术、呼叫中心、财会等专业实训室18个;PLC可编程控制、机械基础演示、电子技术基础、光伏发电等实验室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形体练功室、画室、报告大厅等功能教室28个。各类实验实训设备1953台(套),总价值将达到1229万元,每个实训室均配有多媒体投影,配有学生学习需要的学生计算机,满足了实现“四合一”实训教学的硬件条件。
技师进车间,教师与师傅合一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四合一”实训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学校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解决实训教师问题。首先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近年来学校通过教师进修、教师入企实践活动,每学期安排80多名教师参加“寒、暑假教师入企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实现教师向“师傅”的转化;学校每年选派5~10名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素质提高计划――青年教师入企实践培养”;积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优秀人才来和社会人员来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如学校聘请原酒泉压力容器厂厂长担任学校焊接实训室的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原酒泉锅炉厂技术员担任学校普车实训室指导教师。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经过必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做实训指导教师,教授学生,与本校教师形成互补。担任实训指导工作,保证了“四合一”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
实训项目的选择 为了保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满足社会用工需求,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我们采取两步走的办法:首先我们依据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精挑细选教材,然后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开足课程和实训,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到“四合一”实训教学中去,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该专业必须的通用知识,达到中级工的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就业方向从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开发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四合一”讲义,在讲义中主要体现学生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个性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实训。
建立评价机制 改变过去依据成绩评定“一刀切”的办法,建立了依据技能大赛得奖情况、等级证取得情况和社会用工评价情况“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是让市场检验实训效果。若学生作品被市场接受了,变成了产品,说明你的“四合一”教学是成功的,否则是失败的。现在学校的光伏、焊接、钳工、普车和数控等实训室基本做到班班实训有任务,人人作品变产品,使学生在实训上有成就感,促进了学生实训从被动跟从型向主动探索型转变。更加可喜的是通过作品变产品的过程,学生对实训的兴趣大为提高,产生了成就感,一些班主任、学生主动提出多实训、多练习。
“四合一”实训模式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毕业学生供不应求,社会评价越来越高。“四合一”实训教学模式化解了以往中职教育理论和实训相互脱节的矛盾,解决了学生掌握技能和适应岗位之间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技工学校;实训室;基础课;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78-02
一、现行教学方法的剖析
通过对我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研究,过去我校采用传统教育的三段式教学方法,即:一年级新生入校后,首先进行文化基础课学习;然后专业课程学习;最后再进行专业实训课教学。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及课程划分比较清晰,各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学校教务便于统一安排课程和进行教学管理。
我校对于三段式教学方法,教改从未停止,组织富有改革精神的专业教师经常的进行教学研讨、下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我们发现三段式教学方法存在较多的不可克服的弊病。
首先,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不利于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因为,学习过程被人为的划分为三段,且专业课的教学时间跨度达到两年之久。当二年级进入实训课教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于一年级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的知识遗忘许多。所以,实训课教师在实训中还要复习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其质就是浪费教学资源,教学效率低下。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出许多专业基础课教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放到了实训室,因此专业基础课进入实训室与实验课教学具备可行性。
其次,三段式教学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教室内听课。教师“一只粉笔一份教案”的教学方式长久不变。比如:讲解电力拖动接触器课程,学生如果能见到实物,就能理解其工作过程。况且技工学校的学生接受新理论知识能力不强,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加强,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及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吃力,即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对成绩期望也很高,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会造成学习结果的失败。屡屡让学生失望,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第三,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通中学也在扩招,现在技工学校学生的质量在不断下降,理论教学抓不住学生的兴趣,直接后果是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因此单纯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也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显示:学生在选择读技工学校时,大部分是主动选择的,且学习目的也是明确的,选择“学一门技术或技能”的占78.4%,男生对专业感兴趣的有56.8%,女生对专业感兴趣的有45.0%,尽管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的,但其学习过程、学习的表现、学习的结果与学习愿望不一致。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对专业不感兴趣,而且换了专业也一样,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少,喜欢看小说,上课时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认真听课。
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与技工学校教育突出技能的特色不相符合。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许多学校以“考证”为主,突出实训实用。因此要树立技能为主的教学观念,要求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而不应延续过去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在实训室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可行性及优点
前几年随着社会对技术工人需求量的增大,加之人口出生的高峰期的到来,技工学校生源充足,甚至于许多学校出现在校学生爆满的现象。于是各技工学校普遍面临教学资源的匮乏,开始重视实训室的建设,纷纷引入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搭建科技实践学习平台,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而且几乎各个年级每学期都有近一个月的专业技能实践课,学校力图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基础,紧扣专业,激发兴趣,学以致用。然而近年由于生源的减少,致使各校的实训室资源相对过剩,其使用率也越来越低,从而为在实训室进行相应专业基础课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既教过基础课也代过实习课,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学生这样告诉我:“专业技能实践让我们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物,一些原本很难理解的东西在实践中得到证实,有时虽然花上很长的时间,但很过瘾。”由此可见,把专业基础课融入到实训课上完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感,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把学生的上课地点设在理实一体化教师、实验室或实训室、实习单位,让学生边听边看,边看边做,若听不进去,就用“看”或“做”来弥补,在“做”中学、“做”中教及思考,最终学生能在“做”中培养成就感和自信。
在实训室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提高对专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取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就举一个大家都有深刻体会的例子:比如教学生骑自行车。如果老师仅在教室里讲授自行车的构造、原理和性能,而学生从来都没有见过自行车是“长”什么样子,我想无论这名教师把骑自行的步骤、方法、要领讲得多么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学生永远也不可能学会骑自行车。相反,如果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教师对着自行车给学生讲解并示范,学生能够依照老师的指导,在老师的保护下自己练习,我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实训室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一般方法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教学方法都是模块式教学方法。所谓的模块式教学方法在国外比较常见,教学中主要采用小班教学的方法进行,人数不超过20人,并且小组教学,每个组的学生人数3~4人。而且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理论学习中即对理论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训练。这种方法,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可以说,将专业基础课教学放在实验室或实训室中进行,与此法所取得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此法缓解了小班化教学带来的教学资源吃紧的技工学校共同问题。下面,我们具体举例说明在实训室进行基础课教学的实施过程。
例如在实训室讲授电力拖动这门课程,在分析电路原理之前,首先,应该向学生讲授认识各种低压电器。那么只要把某个低压器件拿出来摆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老师讲授,学生很容易识别它的外观及型号;接下来,学生自己通过拆装,学生可掌握其结构和原理;最后,经过简单的通电试验,学生观察现象,就可以了解它的功能。至此,当教师再讲授对器件的选型时,学生基本能够选取。老师及时能给出小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器件自己设计并安装一个控制电路,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就会更好。所有的低压电器学完之后,学生不仅能独立分析复杂的控制电路,甚至能够自主设计控制电路。在笔者的学校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了一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设计竞赛,赛后分析成绩,发现:在实训室上课的班级取得的均分比传统模式下学习的同学均分高出近35分。
四、在实训室进行专业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配套措施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坚持发展“双师型”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专业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学习,如果专业教师素养低下,对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都掌握不透,怎么可能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规律,也就谈不上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教师在专业课上博大精深,有独自见解,讲课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学生就喜欢,就愿学。技工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而不是研究型的人才,必然要求教师技高一筹。如果教师自己都不会实际操作,怎么能培养出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学生,也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应重视对教师技能的培养,要经常派教师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及参加各类“省培”及“国培”,或聘请企业中“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第二,建立开放型实训室。实训室一旦对学生开放,学生便可以随时进入实训室准备、观察、管理和测定,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也方便学生复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实训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但是,实训室一旦全天候开放,学校对实训室的管理必须跟上。这样一来,对学校的管理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改革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全面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教学方式的优势,我们应该对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一方面,与以往一样,考核学生平时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实验结果、工作环境、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报告攥写的状况等(共占70%);另一方面,在期末基础课试卷中增加约30%与实验有关的内容,目的是考察学生用所学实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四,防止污染实训室环境设备。在实训室中进行基础课的教学难免要高频率地使用黑板、粉笔等一系列教具,粉尘污染容易使设备受到腐蚀作用,因此应该设法避免这种现象地发生。在这里建议使用无尘粉笔。
五、结束语
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中,基础课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主要限制在课堂,实验课则是限制在实训室并按教师设定的实验程序“照葫芦画瓢”。教室和实验、实训室是剧场、剧本是教材、道具是黑板和粉笔,作为主角的教师在演一场独角戏。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地造成学生厌学心理。限制学生的理论水平、技能水平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训室进行基础课的教学不但可以很好的遏制这一消极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提高其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在实训室中的所见所闻,利用其特有的好奇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参考文献:
篇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说,专业群建设作为反映高职院校整体水平、基本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链,加强专业群建设,是贯彻党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打造办学特色品牌、实现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统计资料显示,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汽车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均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左右,而50%-60%的利润产生在服务贸易领域。近几年来,不仅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停车服务、报废回收、汽车金融、消费信贷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业态亦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据新华网2014年10月16日报道,汽车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的10%-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60%-70%的利润则是从服务中产生的。业内普遍预计,到2020年,二手车与新车比例预计可以超过1:1。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但2015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5亿辆,2020年前后中国小轿车保有量可超过1.5亿辆,汽车服务贸易市场规模空前。随着我国汽车销售量与保有量的不断扩大以及汽车后市场的逐渐成熟。汽车服务贸易人才的规模必将继续扩大,其人才紧缺程度已经凸显,尤其是中高端人才。为此,高职学院可以考虑组建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以应对产业发展的需求。且高职院校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商务系原设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定损与评估、市场营销及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为了更好对接汽车服务贸易产业发展趋势,系部决定成立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全部统筹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下。下设四个方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含汽车销售与服务方向、汽车营销与策划方向、汽车服务与管理方向、汽车定损与评估方向)。将专业群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群面向汽车行业培养身心健康、道德高尚和职业素养高的服务、管理、营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各专业方向培养的能力目标分别如下:
1.汽车销售与服务方向
具有汽车销售顾问、服务顾问、配件专员等岗位必须具备的汽车性能评价与整车销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配件管理与销售、二手车评估与交易等专项能力,以及具备销售主管、服务主管、配件经理等岗位所需的相应拓展能力,并具备爱岗敬业与协作沟通等良好职业道德,成为“懂技术、精服务、善营销、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汽车营销与策划方向
掌握汽车以及各消费品市场营销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市场策划原理与方法,能完成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企业策划、活动策划、计划制定、市场推广、市场宣传、市场开发、内外沟通协调、业务洽谈、撰写报告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3.汽车服务与管理方向
具有企业人事管理、销售管理、配件管理、客户管理等能力,能够在汽车及周边产品的制造、销售、服务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汽车配件管理等工作,或从事其他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4.汽车定损与评估方向
掌握汽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所应有的知识、汽车查勘与定损;具备对车辆进行性能检测与评估、对事故车进行定损与评估的能力;能够胜任汽车保险、事故车损坏评估、车辆查勘、定损、二手车经销导购、二手车经纪、二手车鉴定评估等主要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设计好课程体系
1.专业群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专业群共享的课程平台。在该平台上,主要培养群内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学习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使学生对其他专业方向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复合型的人才。目的是完成专门技术的基础训练,为后续的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本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为汽车文化、汽车商务礼仪、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汽车构造、汽车消费心理分析、汽车营销基础、汽车维护、汽车客户关系管理、汽车服务接待、汽车电子商务、汽车顾问式销售等。
2.专业群方向课程
专业群方向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专业方向平台,是专业群核心技术的关键平台。专业群中不同专业方向根据区域经济服务方向、专业特定能力等的要求,建设体现专业群方向的职业特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特定能力课程模块,可以选择专业群中职业能力相近或密切相关的技术或服务领域作为特定技术能力培养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习毕业后可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就业。
3.专业群拓展课程
专业群方向课程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专业拓展平台,是专业群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的综合性专业方向平台。该课程体系平台以企业工作站和教学工厂为依托。企业工作站是由校外兼职专业导师负责的与校内专职导师紧密合作的优势平台。平台课程模块以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工作任务、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为课程教学内容。在综合性专业方向平台上,建设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课程模块、技能大赛培训课程模块、大学生实践创新与科技创新课程模块等。
基础平台的课程模块是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方向平台的课程模块是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专业拓展方向平台的课程模块是关键,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拓展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确保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是影响专业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实训场地、教学资源等方面,都需要实现统筹规划、设计。
1.打造“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实施“三大”工程,培养或引进技术大师、培养一批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1)实施大师名师队伍(工作室)建设工程。以国家教学名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服务分会汽车营销特聘专家为领衔,创建“大师工作室”团队及“名师工作师”团队。按照学院有关“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要求,设立专项资金,启动大师名师工作室的高标准建设工程,制定年度与5年工作规划,明确技术创新、授艺带徒和课题研究等可量测的具体任务。
(2)实施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完善专业群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遴选、培养、管理与激励机制。支持专业群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牵头召开或参与全国汽车专业教指委、汽车技术与产业、汽车工程学会等高峰会议,开展国家纵向与企业横向科技研究项目、选派境内外交流学习等措施,熟悉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通过传帮带、科技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带领教学团队在技术研究、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整体水平提升。
以名师为引领,通过送养或引进、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育教学改革、鼓励科技研究服务、选派国内外交流学习等措施,改善专业群师资队伍结构与数量,提升专业群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建设、教学教改、科研服务的能力。
(3)实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继续完善兼职教师选聘标准、兼职教师遴选与奖励制度、兼职教师年度评估与培训制度。依托现有合作品牌,建立由合作品牌企业技术团队、第三方培训机构、各品牌经销商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定期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开展培训与考核,安排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群教学研讨,与专任教师开展相互听课活动,确保兼师的双师素质,最终实现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的授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
2. 建设“产、学、鉴、研、培”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围绕专业群所服务的产业链与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坚持“多元投入、共建共享”,建设“产、学、鉴、研、培”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按照汽车销售、服务、置换类企业的真实环境规划布局,建设以“校中厂”、“厂中校”为重点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1)深化合作共建模式,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完善校企合作实训条件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现场生产设备,在校内建设真实的生产型实训室和仿真项目实训室,形成“校中厂”的校内实践基地模式。
(2)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建校内“真实性”、校外“开放式”实训基地。根据就业岗位的生产或管理实践,按生产经营流程与现场要求,在校内实训室建设布置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也要明确划分教学区和生产区,实训过程按照生产过程管理。
(3)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完善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指导思想,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按照销售和服务接待现场要求,完善成套的现场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注重评估反馈,实现科学管理。
3. 完善“数字化、立体化”的专业群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集中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一方面为专业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广专业群建设成果。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015年成功立项为国家教学资源库,其中已经搭建完成了十门专业群共享课程;课程资源根据课程教学要件划分成课程标准、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案例剖析、教学项目、作品展示、电子教案、作业试题、教学课件、在线答疑等10个模块;各模块开发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组合及运用素材资源。
通过资源库建设,带动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需求,推广专业领域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缩小汽车贸易服务领域水平的区域差距。
四、结语
高职院校通过专业群的方式推进协同创新的建设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的组建能实现资源互补,促进优势专业的发展,为汽车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篇5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依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育教学过程,而实训资源则是其实现实训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包括设备、装置、仪器、仿真、程序及相应的实训指导文件[1]。利用实训资源实行实训教学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并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
实训资源从规划到建成,以及后续的管理与使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是一个涉及资金、规划、发展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建成后的实训资源能否获得相应的教学效益,以及如何运营、改进和整合,需要高职院校和财政部门在实训资源投用后仔细地总结[3]。然而,实训资源在建成验收合格后,鲜见有其运营方式的评估与报道。本文对天津市高职院校的部分已建成实训资源的运营方式和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对同类实训资源的建设与运营提供实践支持。
一、调查方法与重点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与近年资料查找的方法,对天津市二十余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其中文献资料主要是近三年的《天津教育年鉴》和公开发表的论文与部分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的立项与结题文件[4]。通过实地考察与对实训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访谈,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调查主要涉及工程类专业,所调查专业均有自己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装置。
调查的重点是实训资源承建时的立项目的、实训装置运营形式和实训效果。目的是为得出高职院校实训资源合理的运营方式,并提出提高实训资源利用率的有效运营模式。
二、调查内容
(一)实训资源立项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共调取了35份实训室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29份实训室建设立项书,并针对性地与部分实训室管理人员、实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调查发现,实训设施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一般包括仪器设备概况、建设的必要性、效益预测、风险分析、安装及使用条件、管理方案等内容。单从论证报告的内容上,几乎所有的实训装置都从教学、科研、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角度详述了建设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而实训装置的安装及使用条件,管理方案等方面,一般也认为已具备或改善现有条件后可以很好地实施,同时所存在的风险是可规避的。实训建设立项书则更详尽地补充了论证报告,并把拟建实训设施的先进性作为考量指标。对服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乃至课时数都做了仔细的规划,并对使用安装与后续的维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参与人员身上。就单一的立项书而言,可认为实训设施的建设是紧迫的、必要的,且在建成后,会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调查中同一建设单位不同装置的立项书,所配备的人员一般为同一批人,即很多教师先后或同时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立项,从而在人员配置上,不能保证项目后期的人员工作量的落实。针对这个问题,课题组咨询了部分实训管理人员,并就其中的困惑与实训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得出,对学校而言,增加实训项目显然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实训资产的多少往往是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所以在有机会获得国家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投入时,高职院校一般会创造条件争取项目。同时,参与实训资源的立项与建设一般可认定为专业教师的工作量或科研业绩,因此对教师而言,也尽可能会参与到实训资源建设中去。然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为1∶25~1∶47,教师配置普遍处于严重短缺中。为申请到立项,往往所有的专业教师被罗列到项目执行名单上,这不仅不能很好地保证项目的实施,而且还会对实训资源的后期管理带来人员短缺的隐患。
(二)实训装置运营形式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实训中心负责人的访谈,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一般以系或院为中心构建;各专业实训装置使用相对独立。实训资源的使用大致方式为,教师制订实训计划并编制实训指导书;在学期初,实训计划被集中至实训管理部门,并由管理部门根据实训装置的情况安排实训时间,由教师和实训管理人员按既定程序实施教学。考虑到安全和教学人员短缺的情况,除教学外,实训室一般不对外开放。
为进一步了解实训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走访了部分参训学生和实训教师。受访学生认为,受装置台套数和指导教师数量的制约,一般实训方式为班级内分小组实训,即有的同学在实训,而更多的同学在等待。这样尽管实训的课时比较长,但接受实训的时间并不能完全满足掌握技能的要求。受访实训教师认为,由于缺少人手和资金,实训设施的维护、保养、检修以及耗材不能及时跟上,且在实训前,指导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训效果,这需要在实训设施建成后予以更好的重视。
三、调查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人员和资金的短缺,这与文献[1]的结论是一致的。过高的师生比例与有限教师编制之间的矛盾,从项目立项开始已经显现。至于后期的维护、保养与实训准备的不足,则是这个问题深层次的表现。文献[5]在实训资源运营管理模式上提出来吸纳除社会上有经验人员和部分学生参与的观点,以期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受有限的教师编制和资金的制约,吸纳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方式并没有可操作性;而单纯设置勤工助学岗位,也难以很好地满足实训教学的计划、实施与评价,且由于勤工助学人员的流动性,更难以实现辅助实训指导人员技术的连续与衔接。
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科技社团对不同实训设施的运行、维修和保养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由于实训装置的使用规则,学生在课外难以有接触实训设施的机会。部分实训指导教师则缺少合适的助手,需要花很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重复和简单的操作程序。因此,若能由指导教师与社团学生一起参与实训教学,一方面可减少指导教师的重复简单工作,一方面可使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的实训装置获得跨专业的实操技能。
(一)模式的实践
我们以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的纯净水装置、污水处理设施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教学计划为目标,由该装置的指导教师和“奇客思维”科技社团一起参与实训装置的运营与教学。课题组首先在设备管理部门申请试点,使管理部门允许该装置在教学计划外开放相关设施,然后指导教师从生产运行、设备制造、维护保养、质量控制和安全技术等多个角度进行培训,在考核合格后,社团的学生与指导教师一起,参与到实训教学和装置的勤工助学岗位中去。
“奇客思维”科技社团是由包括化工工艺、化工设备、工业分析、安全技术、环境工程等多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社团学生专业的不同,可实现辅助实训团队具有跨专业的思维并实现技能的互补,而不同年级的组成,则能保证参与辅助实训教学学生团队的稳定和水平的传承。
(二)该模式的追踪与调查
课题组历时4年,跟踪由勤工助学组织和学生科技社团辅助实训指导教师实现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结果发现,采用本模式,两套实训装置的稳定开车率达100%,这与之前由于缺少维护与保养,实训设备只能做演示性教学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纯净水装置为例,其实训项目由仅有“生产过程实训”1项发展到包括“自动控制、无菌生产、水样分析、设备检修、安全生产”等5项,大大提高了实训装置的使用效率。
对参与辅助实训教学学生团队,因其在校期间的工作与专业紧密结合,且具备多个专业的技能,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问题处理能力。从学生的求职情况来看,其简历更能引起招聘单位的重视,其拥有的跨专业技能往往使学生获得了更广的职业提升空间。
四、结论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高职院校实训设施的教学效果不能完全满足掌握技能的要求,表现为设施维护、实训准备不足和学生接受实训时间过短,而这个问题在实训设施立项之初就已经显现。问题的核心是实训指导教师因编制等原因而造成了数量严重不足。
调查发现,学生科技社团对实训设施的应用具有浓厚的参与兴趣,但因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学生在课外没有接触实训设施的机会。由此,我们通过引导学生科技社团辅助实训教师实现实训教学,一方面解决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实训装置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学生具有跨专业的技术技能,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意识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篇6
关键词 高职 实践教学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Innovation about Practice Teach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llustrated by Automobile Speciality at Zhongshan Polytechnic
WANG Shengping
(Zhongshan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4)
Abstra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teaching, several measure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about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example. This will provide a valid reference for further solving some problem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1 实践教学的内涵理解
高职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一般由校内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的仿真和模拟训练、生产企业的现场实习、顶岗实践和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环节组成, 具有情境性、全程性、完整性、开放性、工学结合等主要特征。高职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专业能力,也要培养职业素质和通用职业能力。实践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出具体要求,以市场需要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方面。
2 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各院校已确立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导地位,纷纷将实践课时数调整到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彻底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的历史;各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办学实际,制定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手段、评价体系;各专业或多或少地投入资金建设了一批专门用于实践教学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组建了能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可以说,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为大家所认可,但由于受各地的资源、观念、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还没有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深化和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社会、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数量过少;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实践项目设计不科学或教学设施操作性不强,使实验实训室利用率较低;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使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不够规范等。
3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
针对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我校汽车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做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其它专业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对策参考。
3.1 加大投入和资源共享,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劣。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无疑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校在教学设备投入上差别很大。发达地区财大气粗,学校可争取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容易建成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但同时也容易出现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使实训室的利用率低下。欠发达地区,则节衣缩食,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基本实训需要。无论属于哪种,都可以通过校校合作等形式,搞好实训室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我校汽车专业每年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汽车行业发展,都会制定实训室建设规划,实时添加实训设施和仪器工具,并和本市技师学院联手共建实训平台,共享实训资源。同时,我们很注重利用社会和企业资源,将报废车和事故车的很多零部件进行收集整理,为实践教学提供最新的素材资源,另一方面向汽车维修行业和社会开放实训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互利互惠。
3.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为实现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职业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真正培养,最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体现在必须做到全程化、多元化和工程化。即科学地设置高职“全程式”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应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更多地将工程技术中的现实案例引入实践教学中。
首先,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基础实践层次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课、社会调查和初期认知实习等,通过基础实践,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训、专业调研、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学生社团、各类培训、考证考级、技能竞赛与科技活动等)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社会实践层次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社会服务、创业实践等,使学生的综合实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以我校汽修专业为例,在基础实践中,安排有入学军训,汽车4S店参观,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等;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安排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电器维修、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汽车美容保养、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等大量的整周实训;社会实践主要安排顶岗实习,对部分学生指导安排创业实践。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62%,通过这种切实可行的层层递进的模式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结构清晰,时间充裕,职业能力培养更为全面。
其次,创新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单一型模式,由专业间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向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方向发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社会适应能力,注重按照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今,创业教育已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启迪思维,发展兴趣,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学校通过增设相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方式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我校汽车专业在拓展实践教学内容方面,除了增强与企业一起参加汽车展销会、与市汽车协会一起举办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内容的社会服务实践外,在学校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场地、设备和创业基金,开设汽车美容中心,为全校师生提供有偿服务,大大调动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最后,实践教学中注重引入更多的企业中的实际案例和项目,使学生所学内容紧紧围绕社会实际。比如,汽车专业由于汽车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车型的日益增多,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加大和维修企业的合作联系,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3.3 改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顶岗实习法。案例教学法,因能创造或模拟职业活动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学习,从中领悟职业经验而成为实践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且必需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某一技术开发项目或某一个真实的工业制造项目,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某一项目,获取实际工作经验。顶岗实习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生产实践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其他实践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高级形式。在实践教学技术上,坚持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现代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难以表述的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成本,提高学生兴趣。我校汽车专业通过建设汽车维修模拟仿真实训室,并用于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实践教学教材上,都是结合专业实际条件,开发内部专门实训教材,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切实可行。
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目前高职院校仍然缺乏大量的双师型教师,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需要学校一方面加大教师的在职培训,让部分教师到公司、企业顶岗锻炼,另一方面加大从企业引进力度,聘请企业实践能力强的技术能手一起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老师。我们专业的做法是每年通过安排一名年青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半年的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同时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在两年时间内获得技师或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才能参与指导学生实践。
3.4 加强监控、建立适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忽视实践教学监控和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实践教学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善始善终、有理有据。另外, 重视实践教学还得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包括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我们在建立学生评价体系时, 要求每次实践教学必须提交实训报告或者成果, 每人通过平时表现、实习报告、现场操作、毕业制作和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评获得实践成绩,记入个人三年实践教学档案中。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时,侧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从实训文件是否准备、实训内容是否符合专业特色、实训指导是否到位、实训结果是否有效考核、学生意见是否反馈和有效解决等方面进行督察和管理。因而,合理实用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既要起到约束学生又要起到监管老师的作用。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资助项目【JYB1002】
参考文献
[1] 张晋.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篇7
关键词:汽车营销 教学 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23-02
1 汽车营销实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实训教学主要是配合汽车营销相关专业的各门理论课程而进行教学活动。分别从汽车商品、营销礼仪、语技沟通、市场调研、客户群分析、销售技巧、二手车营销、营销管理与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技能讲授。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汽车营销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训课程的教、授和学、做,使学生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汽车营销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训教学,揭示了我国汽车市场特征以及汽车相关营销活动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了解汽车市场的特点、发展趋势和汽车销售服务过程中各类环节的实际运行流程及运作模式,实现了一个近似社会的汽车市场营销教学环境,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对汽车市场的认识和汽车营销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在汽车企业营销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营销策略、营销方式的创新能力。
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校企合作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方面的利益,社会的职业技能考证证实了学生们的自身能力。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及教师的带领下去社会培训学习、考核认证;去企业参观实习、调研策划,大规模教学活动和社会实习不但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实训教学内容更为充实,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接触,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学生也因此得到了能力的认可,触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踏入社会的汽车营销实践磨练,提高了实战能力。这为将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了条件,更为学生们在将来能够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更快的进入角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汽车营销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汽车营销实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一定的广泛性和实战性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点。近几年来,各高校都在进行各方面的汽车营销实训教学探索,甚至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但依然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面对这些问题现状的存在,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探讨。
2.1 理实比例难控,学生需求难应
高职院校在汽车营销课程的实际教学安排中对于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安排各抒己见,大多数高职院校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合理的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部分院校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训场地而偏重于实训,通过一些调研、资料收集、分类整理以及各类营销的实践,最终形成了一份策划方案或实训报告小结,随后通过面试答辩的方式获得最终成绩。虽然这能体现出汽车营销实训的意义,但是它忽略了汽车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较短的理论课时安排下学习是无法通过理解和融合的方式去消化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学生就丧失了对于营销实训方式的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能力。将来踏入社会,也许就只能成为一名较为系统化的汽车销售人员。然而,部分高校由于实训场地和设施的欠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着重汽车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将实训课程的比例划得很小,甚至有的学校只能将营销实训寄托于培训中心,以几次营销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作为整学年的实训教学计划。缺乏实践经验将会变成学生们将来踏入社会的一道绊脚石。
高职院校的理念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目前与将来,从销售人员直至管理层,培养出汽车技术与营销理论结合起来的汽车营销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对于高职院校目前理实教学的安排甚至理实一体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多方面进一步的研讨。
2.2 教师专而不精,实训设备局限
从教学硬件方面考虑,教师与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成为了整个汽车营销实训教学的关键。如今各所高校都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目前较为显著的问题如下。
(1)由于汽车营销相关专业的慢慢崛起,当今高校大部分的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师有的从车辆工程专业转来,有的正就读汽车维修专业,只有较少一部分教师来自于营销相关专业。此外,高校对于汽车营销这门专业的定位各抒己见,虽然与车辆有关,但面临的是跨科目的考验,需要一定时间不断的弥补和学习。
(2)随着e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寻求了一批高学历的研究生、本科生,虽然他们拥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而这也正是目前各所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车营销实训教学需要的是一批通过长期社会实践,久经沙场的青年教师,这就意味着当今的青年教师必须面临挑战,不断参加社会实践。
(3)为了融入社会,走向企业,高校实训场地及设备的缺乏体现的尤为明显。个别高校由于硬件设备的不足,通过外出参观、培训或者外聘部分汽车营销的企业人员入校任教来弥补。这虽然能把企业文化带入校园,但这依然无法实现学生的亲身体验,依然会使得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所以,在如今的汽车营销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自身的不足和实训场地的缺乏成为了最为直接的问题所在。
2.3 教学模式传统,实训教材稀少
传统的教学模式:讲、听、读、记、练,这无意之间成为了一名教师的独角戏。机械化的教与学,久而久之则忘以,久而久之则呆以,而缺乏一本较为全面和完善实训指导教材更是雪上加霜。当今社会汽车营销类的优秀书籍数不胜数,但如果能吸收其精华,编写出几份专门用于汽车营销实训的书籍,那将会为我们的汽车营销实训教学锦上添花。
汽车营销需要的是百变的策略和创新的理念,而并不是言听计从、言听计用;人云亦云,随大流。例如当今较为普遍的展车“六方位”介绍,许多教师会让学生按照自己上课的介绍模式来进行实训演练,无任何创新可言。这不仅拘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缺乏独立性,失去了一定的竞争能力。汽车营销的最终应会在不同学生不同个性、特点、方法等融合之下被展现于社会。
3 汽车营销实训教学的改进措施
3.1 完善实训设施、改善实训环境
一个较为完善并且具有一定职场气氛的汽车营销实训场所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硬件设备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最根本的基础。为了实现学生们职业技能训练的愿望,满足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充足而又丰富的实训设备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实训,在更多的领域切实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真正体现了高职院校“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同时,为了融入社会与行业、企业接轨,也应注重实训室软件设备和环境的建设。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媒体的运用已经步入了教学的应用行列,汽车营销实训也不例外。例如计算机的运用,部分教学软件开发商制作了全套的模拟仿真软件,使得汽车营销实训教学进入了虚拟世界,让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经历一把虚拟人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又例如各类装潢和环境配置,完全可以将一个浓缩版的汽车销售展厅驻入学校的实训中心。这虽然不能完全代替汽车营销的社会实践环境,但多少可以将部分的社会营销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与社会更进了一步。
3.2 合理安排教学,做到理实一体
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跨越了基层、中层营销人员的培养。从基本的素养法规、商务礼仪、销售管理等到产品调研、市场分析、销售策略等进行合理分类和教学安排。虽然对于重视学生实训方面的教学尤为必要,但是如果忽略了汽车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在将来的学校实践乃至社会实践中,很难较为全面的去理解和掌握汽车营销实训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汽车营销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目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已在高职院校正式录用,高校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特色进行合理的划分。个别学校的实践课程随理论课程的进度同步进行,这所谓的课程实训能加大学生对理论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更为紧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4 结语
对于当今社会,营销是一种企业活动,是企业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汽车营销的根本就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和谐、亲善,相互信赖并相互依存着的特殊关系。汽车营销实训教学必将能为这种特殊关系建立并长期存在提供了前期较为扎实的基础。这就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营销实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培养适合市场及企业的高素质应用型营销合格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改善教学环境、增强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作为高职院校汽车营销教师中的一员,希望能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自身的贡献,力求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改进汽车营销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制约性与不足性,使汽车营销实训教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寇恩大.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205.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仓储作业;典型职业活动;学习项目;新课程开发
1 仓储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仓储课程一般是为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按照原学科体系编制的课程内容,表现出理论性较强、与企业实践联系不够、学生动手机会少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枯燥、没兴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物流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颇有微词,认为物流专业学生虽有一定理论知识,但不懂专业技能,很难直接上岗,延长了企业培训时间等。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学人员,在认真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的基础上,认为目前仓储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脱离实践、缺少技能训练
仓储课程一般按照仓储概述、仓库设施设备、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货物的管理、仓储管理信息化等顺序安排内容,课程内容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脱离实际工作,对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较少,如在仓库设施设备单元,一般只是按照设备的类型罗列各种设备,没有提到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这与“在做中学”的职业教学理念相违背,致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1.2 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有限
由于课程内容的限制,理论课时会占到总课时的8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运用讲授法,教师讲得多,与学生的互动少,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没有足够地关注学生“学”的过程。
1.3 教学环境简单、学生缺少实训场地
理论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教室内完成,缺少相应的实训设备,学生无法在仿真环境下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去实操,一般是带学生去企业参观一下,只能达到最基本的感性认识,而没有条件进行操作,达不到理性的认识和实际技能的掌握。
其实仓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职教系统中部分专业课程教学都面临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教委从2008年开始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及时启动了《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笔者参与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工作,从基础调研开始,经过物流领域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结构设计,确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经过课程开发,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的10门专业核心课程,2009年开始了新课程实施工作,其中《仓储作业》课程就是对仓储课程的重大改革,无论在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变化,但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以推动课程改革向更加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仓储作业》新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要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强调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应来源于工作过程,所以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内容,同时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建构知识、学习技能、获得能力,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联系,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仓储作业》作为物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上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
2.1 新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的特点是它加强了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2.2 新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进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确定新课程性质与任务
仓储课程改革前,我们首先深入企业一线,对40家企业的工作过程调研,获取了珍贵的一手调研材料,特别是通过对11家仓储企业的深入调研后,我们认为仓储作业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完成物品的验收入库、物品在库的保管保养及物品出库的整个作业过程;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收货员、验收员、理货员、仓管员、安检员、发货员、复核员、验放员等;使用的工具包括托盘、手推车、手动搬运车、电动搬运车、电子秤、地磅、手持终端等设备与入库通知单、验收单、入库单、货卡、物品档案、温湿度记录、盘点卡、盘点盈亏汇总表、退货单、提货单、出库单等相关单据及仓储管理系统;具体的工作方法包括物品验收、物品入库、物品的保管保养、物品的出库等内容。
根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我们能够明确仓储作业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仓储作业》课程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典型职业活动仓储作业直接转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对《物流业务信息处理》、《装卸搬运作业》两门核心课程起着业务支撑和上下衔接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仓储作业》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仓储作业流程,正确填制各种相关单据,熟练使用仓储管理软件与相关仓储设备,具备独立完成物品的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等业务操作的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环保与服务意识。
(2)重构《仓储作业》的学习单元及相关学习项目
《仓储作业》课程是直接转化类课程,学习单元的设计应根据仓储企业的工作过程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分解与重构形成新的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由于不同的仓储企业有着不同的仓储经验与管理优势,形成了各自的主营服务,如以钢材为主、以图书为主、以家电为主、以食品为主、以服装为主、以汽车配件为主、以医药为主、以危险品为主、以冷冻食品为主的特色仓储,而不同类型物品在仓储作业与管理上有着较大的区别,我们在新课程中以不同类型物品的仓储作业为载体,将物品归纳成普通物品、危险品、冷藏(冷冻)物品三大类,设计了三个学习单元,其中普通物品仓储作业为学习重点。
由于普通物品、危险品、冷藏(冷冻)物品是物品的大类,还需要进一步编制学习项目。究竟选取何种物品作为学习项目,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是仓储企业真实存储的物品,便于研究其工作过程;其次要具有典型性,北京是消费型城市,有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品是北京仓储企业的管理重点,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可能遇到的物品。根据以上原则,我们选择了11种物品的仓储作业作为学习项目,并根据物品的储存条件及管理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序,如表1所示,使学生掌握不同物品的仓储作业过程与管理重点。
重构后的学习单元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载体明确、结构清晰,高度概括了目前仓储企业管理的大部分物品;另外主谓结构的单元名称,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教学理念;学习单元数量合理,有利于学生按照相同的工作过程针对不同物品进行反复的仓储作业训练,以期获得不同的管理经验。
(3)确定《仓储作业》教学过程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每个学习项目的完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按照“七步法”来组织教学,即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价七步。学习项目——图书仓储作业就是按照这七个步骤组织实施的,详见表2:
转贴于
由于项目教学的任务明确、业务具体,特别是教学内容来自企业的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避免了理论空洞、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学着不枯燥、有兴趣。
(4)制定《仓储作业》考核评价标准
伴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新课程的考核评价原则与标准也需要改革,考核评价的原则是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企业,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及企业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即主要针对仓储作业中每一个学习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效率作出评价,侧重技能、能力与态度的评价,如验收方法是否得当、物品的堆码是否整齐、养护措施是否合理、入库的单据填写是否正确、仓储管理系统软件操作是否快速准确等。
(5)开发《仓储作业》教学资源
新课程改革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要根据各学习单元的单元目标、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分为学生用资源和教师用资源两大类,学生用资源包括项目书、业务单据(入库单、温湿度记录、盘点卡、退货单、出库单等)、项目报告、学习手册等助学素材,教师用资源包括企业相关资料(视频资料、文本资料、图片)、讲义、教学课件、考核评价表等各类助教素材。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发挥其综合效力及资源共享,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的进展。
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仓储作业》新课程的优势
《仓储作业》新课程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束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具体表现为:
3.1 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践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仓储企业的工作实践设计的学习项目,学习的内容从工作实际中来,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仓储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具体的操作。例如,学生在学习钢材的仓储作业时,会发现螺纹钢的堆码不是按照理论堆码的要求“整齐划一”,而是为了方便吊装作业而故意相互错开码放。
3.2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主要运用项目教学法,并结合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研究或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习潜能。例如,学生在学习图书的仓储作业时,关于仓库的安全管理的教学内容,我们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先给出一个企业的安全规定,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其优缺点,然后为该企业编制一份仓库安全管理规定。
3.3 教学环境仿真性强
新课程的教学场所是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即合作企业),学生在一个情境化的、具体的工作现场中边工作边体验,以此建构知识、学习技能。例如,学生在学习电器的仓储作业时,要在实训基地的模拟仓库中,利用仓储管理系统,使用手持终端、搬运车、堆高车等设备具体操作电器的出入库流程,让学生体会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运作。
3.4 师生角色发生变化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是学徒或员工,教师是师傅、工长或经理。学生从坐着听到站起来做,边做边学,参与度、关注度明显提高,从“要我学”到“我要做”,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
4 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仓储作业》新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仓储作业》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实验阶段,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4.1 提高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仓储企业的实践经验,授课教师首先要能够掌握仓储企业相关岗位的业务操作,如手持终端、堆高车等相关设备的使用等,还要能够带领学生在模拟工作现场完成学习项目。
4.2 建设高水平的仓储实训室
新课程是根据物流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换的课程,对授课场所的要求较高,在教学实施时要尽量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因此学校要为新课程实施创设条件,投资建立设备设施相对齐全的仓储实训室,这是顺利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课程实施的根本保障。
4.3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其学习习惯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习惯了坐着听,而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动起来,既要动手又要动脑,不断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所以要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理解新课程实施的目的。
4.4 加强校企的深度合作
新课程从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到具体学习项目的设计甚至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施都要依靠于真实的仓储企业,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使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或与企业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双方建立互相信任、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使师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各类仓储企业,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由于经验有限,《仓储作业》新课程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只有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仓储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9
一、高职城轨专业现有的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的实践教学有课内的实践教学,也有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其中以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为主。而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具体内容为各单项和综合技能训练。从学生进校第二学年开始,在进行了相应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学习后,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专业实习实训,理实一体化,打造出分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1.认知式的观摩实习
实习内容主要是参观地铁公司的车辆段、了解地铁车站基本设备及设备的主要功能。学生零距离接触专业岗位,初步了解地铁车站的运行,结合课堂理论学习,学生们在实际的企业工作与文化氛围中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思想。
2.体验式的跟岗实习
在第二学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实践能力,本实习环节基于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从行车岗位群出发,通过真实的设备设施训练,使学生在轨道交通运营一线掌握手摇道岔、人工排列进路等基本的行车组织相关技能。同时通过地铁车站的跟岗,使学生充分了解并熟悉车站行车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行车相关设备的操作规范。这种实习模式按照地铁车站实际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组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工作纪律,加深学生对城轨运营站务管理的理解,实现职业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3.模拟式的演练实习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分析及职业素质的要求,本类型的实习主要为软件模拟型,如通过城市轨道交通ATC行车调度仿真系统及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教师可以借助于软件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安排,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分工,完成设备使用过程中一系列的任务。最后以学生模拟任务完成的熟练程度等来进行成绩的评定。
4.就业式的顶岗实习
大三学生在最后的学年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脱产顶岗实习,为整个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单位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单位。学院、学生与企业之间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定期沟通交流、反馈信息和监控管理。这种实习模式,一方面根据实习动态,企业可以观察、了解、考核学生,完成企业对人才的择优招聘。学生亦可以根据实习期间对企业的接触了解,进行判断评价,选择去留,增加就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企业在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若能完成对新员工的招聘录取,即可进行岗前培训,从而缩短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节省了用人成本,而学生也能保证毕业就能上岗,实现完美衔接。
二、高职城轨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如果缺乏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综合训练和理论指导,那么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在脱离职业情境下获得的理论知识难以实现有效的迁移,甚至无法获得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笔者学校城轨专业为了培养适应轨道交通行业一线环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向积极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在坚持不断的企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的实践教学依然面临挑战。
1.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轨道交通企业涉及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客运服务、列车运行组织及车辆和运营系统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涵盖40多个专业,100多个工种。因此,在轨道交通系统多、设备种类多、价格昂贵、对设备的投入受到各个方面因素限制等情况下,直接面向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培养专业人才的城轨专业目前难以建成设备配置数量足够、种类齐全的校内实训室,从而导致学生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中,对真实设备的实际操作机会较少,人均实践教学课时数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2.师资力量缺乏,亟待加强
国家相关文件规定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比为1:15,50%的专任教师周课时必须≤12。但实际上由于城轨行业发展快,城轨人才非常紧缺,目前笔者学校城轨专业的师资数量亦是严重不足,专任教师周课时远超出标准工作量,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甚至影响到了实践教学质量。另外,笔者学校实践教学采取“实训月”的集中开展模式使指导教师不足的情况更为突出。为此,加强校企合作对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3.校外实践教学难以全过程质量监控
因为校企双方运行规律不一致,学校价值和企业利益的不对接,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企业主体性欠缺,积极性更无从谈起,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变成了企业的有偿服务。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如不同的地铁车站),校外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主体不明确,在职在岗的企业员工参与程度不一,同时也因为校内专业师资不足,实践教学在过程上的管理存在较大困难,导致有些实习点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个人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与人沟通合作的灵活性。目前,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上,更多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停留在末端检验阶段,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实践、实习的效果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
1.寻求政府支持,推动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统筹管理,当地政府若能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并搭建各种平台,为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引导本土企业与学校签订用人合同订单,实施人才订单培养,那么当地企业和学校合作就能共赢,共同发展。例如深圳大学和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深圳市政府促进企业和学校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并积极协调和推动,让企业和学校达成了合作意向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高职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否则校企合作难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可能流于形式主义。所以政府应发挥统筹作用,协调校企双方利益,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并监督校企合作具体措施的落实。
2.依托企业,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目前,如果没有自身利益的驱使,企业校企合作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往往表现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双方的责、权、利的划分比较笼统模糊,最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的“工学结合”变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所以要真正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突出问题的手段,就必须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应深度融合,进一步精选实践教学内容。在“工学结合”方面开展一些更为扎实的工作,积极探索工作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积极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设备及场地资源优势,在开展的各项实训中尽量共享利用企业真实的设备设施,如票务实训中学生直接操作了深圳地铁车站的AFC系统设备,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在理实一体化中更扎实地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克服无法现场教学的困难,加强虚拟和仿真实训功能建设,如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开展了BOM机操作虚拟仿真、ATC系统操作虚拟仿真、地铁列车驾驶虚拟仿真和LOW操作虚拟仿真等实训项目。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仿真工作情境,在突破无法现场教学局限性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身临其境”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城轨专业教学资源的校企深度融合特色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特色。
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资格鉴定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基础,校企共同确定、落实实践教学安排、组织和内容,使各实习、实训环节循序有层次地开展并有机衔接。这样能够避免企业更多地从自身业务工作需要出发,仅提供简单且重复的实践学习内容,使学生质疑企业实践教学目的和作用的同时也难以提高专业核心技术能力。校企双方组建教学团队,发挥和共享各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训管理的任务,其中企业的专职人员主要负责岗位业务、技术方面的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组织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度,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加强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在完善实践教学在内容与组织过程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实习实训相关规程,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和指导书、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校企各派负责人实施规范的管理,并明确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校企双方作为实践教学组织、指导、评价与考核主体,按照企业相应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标准共同考核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表现和完成情况,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大方面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推进过程考核、现场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性,保证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立工作。为了确保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功能,校企双方在协商一致的条件下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优化专业学生的订单培养模式,签订“校企合作”合同或协议书。校企共同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工作的监督,及时收集企业、学生、家长、教师的反馈信息,力争全过程质量监控,以进一步完善分段式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城轨专业目前创建了良性运作的稳定的实践平台,实现了虚实结合、校内外实训环境的有机衔接,又依托《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更进一步优化了校行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3.“引进来,走出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普遍不够完备,部分老师没有现场的实践经历,技术服务水平还不过硬,同时教育环境与生产环境,学校与企业两者之间的价值链与利益链尚未能形成有机的零距离衔接。因此要吸引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实践教学的合作,必须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素质师资的培养。引进来,共享校行企优质人力资源。一方面聘请深圳地铁企业专家担任运营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加专业教学设计研讨会,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进行交流,有效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同时,吸引一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如聘请现场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理论课与实操课的兼职教师,负责专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实训指导。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块化。由原来的一门实践课程一个教师担任变成由一个教学团队完成,配合“大专业+精方向”教学指导思想,专业教学团队与聘请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篇10
Abstract: In the period of "Eleventh Five-year Pl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ed vigorously.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Yunnan traffic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high-tech talents, this paper makes an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develop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traffic safety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高职本科
Key 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traffic safety and intelligent control;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50-02
0 引言
随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结束,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振兴国家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顺应时代的需求,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2007―2009年第一批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顺利完成,随后各省根据各自省情实施了由国家示范院校带动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职教改革,促使各省的高职院校经历了高速平稳的发展。在高职院校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寻求发展机遇时“高职本科”成了高职院校继续向前发展的新方向。
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专科向本科发展
从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中不难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高职本科教育早已有之。可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是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 我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高职本科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2.1 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我国智能交通服务手段和内容单一、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地区分割和行业分割普遍,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而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车需要与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恶化,因此,我国智能交通市场需求巨大。
2.2 云南交通运输发展背景需求分析 2011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以及云南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中高速公路建设部分要努力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和重要国道、省道为依托,围绕“七出省、四出境”,重点实施大通道高速公路中的“断头路”以及连接省际、州市的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拥挤路段扩能改造。伴随着高速公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管理所需交通工程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需求量将不断扩大,传统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高速公路管理的要求,将引入新的科技手段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整体的运营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而通过对高速公路的监控设备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将智能分析引入高速公路系统,将解决以上传统机电系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率,并发挥一定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因此,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将需要大量的施工、收费、监控、机电维护等大量的相关产业链的工作人员。
2.3 云南高速公路机电维护人员需求分析 随着我省已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和新建高速公路的陆续通车,对交通信息和交通智能控制类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其中对维护和施工一线的技能人才需求将占三分之二左右,智能交通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极其缺乏的紧缺型人才。
但是云南地处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交通智能行业人才普遍不足,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云南交通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整个云南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高层次人才。
2.4 学生专升本及在职人员技能提升需求分析 现在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很多学生(未毕业和已经毕业)以及在职人员对再继续教育有着高度热情和追求,强烈要求接受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也是高职教育向上拓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整个云南省从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和智能交通行业的从业人员有85%毕业于我校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的,因此,发展该专业的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各种层次技术人员日益增长的接受本科教育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3 我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高职本科发展策略
3.1 根据自身地域特性和岗位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在人才培养的特征上应有显著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高职专科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基础理论,重在掌握实用技术并熟悉相关规范。高职本科则因岗位的适应面较宽,适应的层次较高,要求理论基础相对宽厚;二是能力特征。高职专科主要掌握技能性的实践能力,重在常规操作,即运用成熟技术,按既定规范操作,强调熟练性、规范性。
因此,在专业培养模式上,继续立足于“校园、基地一体,工学情境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发挥专科教育的针对性优势,融入本科教育需求,实现高职本科“保本科本色,创高职特色”的教育目标。
3.2 正确解决专业升本所带来的主要问题
3.2.1 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高职教师不能仅仅只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技能技巧,而是在此之上具备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对专业深层次发展的思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岗位人才实时需求的了解),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效团结、专兼结合、教研双赢的高质量的双师队伍是专业能否成功升本的关键因素。
3.2.2 教学及实训实习条件的改善与扩建 示范性院校建设期间,学院在闻通楼成立了智能交通监控实训中心,该中心拥有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智能交通实训室(包含21个各类实训室及大量交通监控实训设备及相应的仪器仪表等),同时也建立了11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但是,随着专业的跟进一步的发展,招生规模增大、岗位职业素养需求不断的提高等都直接制约教学质量与就业,因此在不断健全完善校内实训条件的情况下,如何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教师都得到实践技能锻炼,成了专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