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扩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22: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扩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单片机;Proteus仿真;设计
编者按: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将传统的特定课程转化为一系列教学项目,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尝试项目教学法,本期我们选取了3篇相关文章,其中既有针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的项目教学,如单片机教学及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又有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数控技术专业跨课程项目设计,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供大家参考。当然,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去发现和解决,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1]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相应的教学及实训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在本专业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项目教学的目的是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单片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其相关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掌握软硬件电路仿真与设计,掌握故障的分析、查找及解决方法等。
单片机教学及实训的内容组织和过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片机教学及实训效果的好坏。在传统教学及实训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实验与实训过程中验证的成分过多,学生缺少独立创新方面的锻炼。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及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指导教师提出教学及实训任务,并将任务进行剖析,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仿真和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及实训过程,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和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抛开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选择课题,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项目设计与过程管理
1.1 教学及实训项目设计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单片机教学及实训,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项目设计。设计的内容要尽可能涵盖单片机知识点[2],同时要能吸引学生,项目设计的难易要有梯度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设计校时数字钟时,基本要求为:任务一中要求8位数码管显示一串数字(学号);任务二中要求设计完成一个数字钟(不可校时)。此外还有扩展要求。任务一扩展:8位数码管切换显示学号和生日,切换时间为1 s,通电后先显示学号;任务二扩展:扩展3个按键K1,K2,K3,能对数字钟进行时、分和秒的校时。
每个项目既有总体目标,又分别由不同的任务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精心编写教学及实训指导书,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1.2 教学及实训过程组织
教学及实训过程的有序组织是教学及实训质量的保障,通过对教学及实训过程的有效控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学及实训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1.2.1 标准化设计
教学及实训的目的之一就是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感受未来的工作要求与标准。在教学及实训中,电路设计与技术指标采取企业标准,让学生体会标准化的生产过程,培养严谨的学习与工作作风。如硬件电路原理图和PCB版图的设计,从器件的型号到PCB板的尺寸、线间距及图纸大小,都有严格的标准。
1.2.2 利用好仿真教学软件
教学及实训项目的实施,是学生进行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及综合调试的过程,特别是在电路安装调试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需要不停地修改,但这样容易造成元器件的损坏。如果先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3],这样,绝大部分的错误就可以在仿真软件上进行修改,既降低对元器件的损坏,又可以提高教学及实训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数字钟的设计,先在Proteus软件上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然后进行软件设计,最后在Proteus仿真软件上进行综合调试,软硬件上的修改方便快捷。只有仿真成功后才可以进行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这样,绝大部分的错误在仿真过程中得以解决,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元件浪费。
1.2.3 教学及实训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
以实验室为教学及实训室,每名学生一台电脑,一组元器件,一套工具,创造独立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在此基础上,强调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及实训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项目硬件设计、软件编写,完全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选择,哪怕是错误的实现方法,也要慢慢引导,使其领悟到错误的原因。教师通常在项目实施前期对项目功能、重点理论与操作方法等做简要介绍,对教学及实训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项目完成后进行问题的剖析总结,做辅和引导性的工作。
1.2.4 教学及实训考评方式强调过程考评
考评的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及实训过程的实施和效果,如果只看结果而忽略过程,就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一名学生积极努力地去实现项目中的某个子任务,但没有完成,如果给出较差的考评就可能使其失去信心和主动性,或者干脆放弃后面的任务。
因此,考评要注重教学及实训过程,兼顾结果,要让那些努力的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使取得成功的学生成绩优秀,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继续查找问题、更改设计并取得好的成果。
1.3 教学及实训过程总结
教学及实训采用项目教学法,而且是采用项目中任务的递进方式进行,在每个任务完成以后,都要进行总结,首先搜集教学及实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是与学生一起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是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避免问题再次发生。这样,既总结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又为后面的教学及实训打下基础。
2 结束语
单片机教学及实训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过程,除了单片机知识,还涵盖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知识,既有硬件设计,又有软件编程。既要设计涵盖知识面丰富的项目,又要精心组织其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科学研究,并把科研成果反映在教学及实训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及实训方法,提高教学及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完成的项目可大可小,主要通过项目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并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自主行为能力,最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应用学习知识。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完成零件的加工机电一体化论文,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绘图软件操作能力和机床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1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简单来说,项目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和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要集促进师、示范者、评论家于一身。在项目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老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在项目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示范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图1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2 任务的引入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而线切割加工的工艺分析是加工合格产品的关键,只有工艺合理,才能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零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操作层面上讲,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机电一体化论文,还要求学生会穿丝、上丝。最后针对模具加工中经常用的跳步加工操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
在模具零件的加工中,尤其是级进模凹模型孔的加工,型孔与型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用电火花线切割分别加工型孔很难保证精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使用电火花线切割跳步加工这种加工方法。
3 任务的分配
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图2为零件的二维图。机床为泰州三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K7732A型号机床。零件毛坯为60mm×80mm×δ3mm的45号钢。对学生的要求:
(1)每组学生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三个零件;
(2)记录每个零件完成的时间;
(3)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记录误差。
图2 加工的零件
3 教师讲解
在对零件进行线切割加工时,必须正确地确定工艺路线和切割程序,包括对图纸的审核及分析,加工前的工艺准备和工件的装夹,程序的编制,加工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以及检验等。加工步骤一般如下:1.凹模加工工艺处理方法,2.工件的装夹与定位方法;3.钼丝垂直校准方法与定中心的方法;4.电参数的选择;5.跳步加工方法和操作要领。
对于本次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方面,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线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机床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件装夹、找正,基本的机床加工操作以及软件绘图等方法。我们此次项目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线切割加工的跳步加工,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考虑到单纯在黑板上讲解跳步加工过程以及操作步骤,学生很难掌握,也很枯燥。所以在教师讲解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机电一体化论文,通过Flash软件的仿真运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机床加工工件时的跳步过程。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画图和写加工步骤的时间。图3是运用Flash软件钼丝走丝轨迹。具体跳步加工步骤如下:
图3 钼丝走丝轨迹路线
(1)第1步加工内孔,钼丝运行轨迹如图①所示。加工完钼丝将停止运动,关闭工作液和走丝机构,拆下钼丝,再按电脑屏幕上的“继续”键,机床工作台将沿虚红线方向移动到第2个传丝孔的位置(加工前穿丝孔已经用钻床加工);
(2)将钼丝从第二个穿丝孔穿过,重新固定在储丝筒上,开走丝按钮和工作液按钮,再次按“继续”键,机床开始加工外轮廓;
(3)切割完成后,关闭走丝机构和工作液泵、关闭总电源、取下工件。
4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讲解演示完加工过程后,学生分组练习。机电工程系08模具-1班学生共有36人,实训地点机电工程系实训中心模具制造车间,共有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6台,钻床1台,钳工工作台1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分为6组,一组6人。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每组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工件的装夹、电参数的选择等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需帮学生指出机电一体化论文,让组内其他同学思考错误的原因、怎么解决。这样提高组内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5 点评和总结
在点评和总结环节,主要有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组成。组内自评由每组组长对该组加工的工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出勤等发表意见。组件互评主要是指6组之间相互指出工件的优缺点、测量尺寸并选出最佳的一组。最终由教师点评,跟踪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 扩展与思考
最后,可以扩展知识和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比如:
1.工件定位:以此工件为例,若工件定位不准,对加工的工件有何影响?
2.钼丝定位:开始加工前,若钼丝不在穿丝孔的中心,对加工工件有何影响?
3.钼丝引入处位置怎么最佳选择?
扩展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提高以后再遇到类似难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芸,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教程,国防下业出版社,2006.
[2]杨晓伟.启发式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6-14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1-52.
[4]蒋建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实例[J].职业圈,2007(10)129-130.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构建与研究;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49-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is gradually changing,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effective, is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ne of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platfor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monitor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are achieved.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process monitoring
实习实训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教W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需要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学秩序管理之外,计划制定、实训执行情况、实训资料等过程性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若能依托信息化手段,这些过程管理则变得更为可能,其管理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传统管理手段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手工处理阶段。相关计划、相关资料管理完全手工操作,给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对教学过程和成绩评定没有建立详细的管理记录,从而无法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积累教学经验。
2)实训过程处于无监管状态。当前的实训过程管理较灵活,即在实训时间及实训内容等方面由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容易造成教师实训执行过程无法监管、实训计划与过程实施的一致性无法考查及学生盲目实训等问题,实训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系部管理层面无法及时知晓相关情况。若系部想了解实习实训相关进度情况,则很难及时得到相应信息。
2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的构建
2.1主要内容
笔者结合日常实习实训的管理工作,从管理实践角度,通过对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分析与调研,考虑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构建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2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涉及的权限用户有四种:系部管理员、实验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本系统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具体如下:
1)系部管理员:用户登录、密码修改;项目查询、任务书查询、计划查询、执行查询、总结查询;实训手册、实训成绩、上交登记等查询。
2)实验管理员: 用户登录、密码修改;项目查询、任务书查询、计划查询、执行查询、总结查询;资料内容、实训手册、实训成绩、上交登记及查询。
3)教师:用户登录、密码修改;项目编辑、查询,新增;任务书查询、编辑、填写;计划新增、查询、编辑;执行查询、过程考核、考核编辑;总结查询、总结考核;答辩填写、编辑、查询;实训手册、实训成绩、上交登记等查询。
4)学生: 用户登录、密码修改;项目查询、任务书查询、计划查询、执行查询;总结填写、编辑、查询;答辩查询;实训手册、实训成绩等查询。
2.3数据库设计
根据对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与分析,考虑该管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如下表所示:
其数据库中项目、计划、详细计划、计划执行等表之间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2.4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系统功能分析,相继对各功能模块进行界面设计并进行代码的编写,最终对各功能模块分开测试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测试并不断修改完善,系统平台的构建至此完成。下面是部分界面图:
3 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网络拓扑
学院已经建有成熟的校园网,为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保障。根据具体情况,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在网络拓扑中,各客户机、服务器等设备都连接到学院的局域网之内,具体情况如下:
服务器端:信息化手段管理要求的就是数据共享,因此各系统所用的数据库集中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上,这样也便于数据库的统一维护与操作。而各系统的Web端则是集中部署在另外一台Web服务器上,这样来突出服务器的专用性。
客户机端:该客户端主要与服务器端要进行各种通讯,可在任何一台机上来登陆管理平台使用并进行操作。
3.2 B/S三层架构搭建
本系统的开发技术采用基于B/S三层架构,开发之前,先搭建好项目的开发框架,开发框架中包含了: Web(表示层)、DAL(数据访问层)、BLL(业务逻辑层) 、Model(业务实体类)和.Common(公共处理方法类)。
是可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提供许多比现在的Web开发模式强大的的优势。其运行原理如下图:
3.3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技术
SQL Server 2008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在其高效、智能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跨越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4 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实践的意义
通过建立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实习实训管理在整体的管理效能方面突显出了明显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管理效率的提高
通过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加强实习实训的过程管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实习实训过程从计划到结果的信息化处理,满足了实习实训计划c实习实训过程实施的一致性, 避免了实习实训的盲目性,提高了实习实训质量。同时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实习实训过程进行管理,可有效加强系部对教学的监控,可随时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从而采取一定的预警措施。
4.2做到了实习实训资源的无纸化、低碳节能
以往在传统手段管理过程中,纸张的使用较多,尤其是每一位学生的实训手册都要打印出来,这样对于纸张的使用量来说是极为巨大的,不利于节约使用。通过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实训手册的每一环节都在系统中完成操作,老师也通过系统对学生每一阶段进行考核,最后能自动生成实习实训手册,这样真正做到了资源的无纸化、低碳节能。
4.3 过程的监控管理也对实训任务的时间性有了控制
对照计划安排,每一阶段的计划任务都有时间节点,超过该时间则无法填写该阶段的实训资料,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拖拉的现象,从而也有利于保证实训资料的质量,也能改变以往一到期末突击补实训资料的不良习惯。
5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任何管理范畴都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应该说,以信息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实践教学是当今高校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管理好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们对于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管理平台构建的有益实践也为全校各系在此方面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更好的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英,茹正华.基于.net平台实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西昌学院学报,2013(1): 70-73.
[2] 胡月莲.基于PDCA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管理平台建构与实践[J].高职教育,2012(5): 237-238.
篇4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专业;专业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25-03
专业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高职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模具专业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则是其中的特色所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我院学生参加省内及全国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也获得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初期的实训模式
最初的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是学科系统式的,结合专业理论课而开设,是专业理论课的辅教学环节。实训内容侧重于对加工设备的了解及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钳工实训(2~3周)。以“手锤的制作”为载体,通过划线、锯割、锉削、抛光、钻孔、攻丝、铆接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职业技能。(2)普通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普通机床的加工操作实训,以简单的回转体、六面体零件的加工为项目任务,主要使学生了解普通机床的功用与使用方法,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3)数控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数控车与数控铣,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数控机床操作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施中,上述实训方式重在对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出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模式。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这种模式对于高职学生是否合适则有待商榷。另外,这种实训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内容方面,着眼于基础性和通用性,并非专用于模具专业,也用于机械类其他各专业,实训效果对于各专业来说其实都是不够理想的。但从学院总体考虑,其通用性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较节省教学成本,且实训安排及其实施均较为便利,所以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发展后的实训模式
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目前在各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实训模式属于基础实训与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毕业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生产一线岗位上工作,最理想的是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如果专业实训能够根据各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按照劳动部门统一制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考评颁证,学生毕业时即可直接凭证上岗。基于这种理念,要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这一目标,专业实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而这种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项目设置的增加。专业实训项目安排应该与职业岗位对接,即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安排技能训练项目。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来看,模具专业毕业生初期就业超过八成以上集中在模具制造类岗位,包括模具钳工、普通加工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机床操作工、电加工机床操作工、模具成型设备操作工等。前三类岗位与原来的实训是相对应的,学生一般能很快上岗,而后面两类岗位在模具行业也是很普遍的,但学生在校时只在课内实验中有所接触,缺乏所需的操作技能,有必要增设相应的校内实训项目。(2)实训内容与要求的扩展。原有的实训安排可以说属于基础实训,任务内容较简单,达不到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要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必须在完成基础实训后,再进行专项培训。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能力情况,在学校具备培训条件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工种项目参加相应的培训与考核。由于国家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已经逐步完善,各工种的考核标准比较明确,专项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只需将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引入即可。(3)实训条件的改善。由于实训项目的增多及实训内容的扩展,相应地在实训条件方面也需要有一些必要的投入,包括教学计划的准备、师资力量的加强、实训设施的添置、消耗品的配备等,并需通过申报审核,获得相关部门授权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格。以学科系统式的实训为基础,辅以职业技能鉴定的专项培训,即学生首先完成全部的基础实训,然后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选择参加某一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种适应于职业技能考核的专项培训,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对基础实训的补充和提高,以此形成了一种较为实用的高职实训模式,目前在国内各高职院校得到广泛采用。所不同的是,各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如专业培养方向、实训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及资金投入能力等,所开设的职业鉴定工种、项目数与等级等有所差异。
实训模式改进探索
近几年,国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示范性院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实训怎样安排和实施才能更好地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我们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包括对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学习,特别是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它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采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方面,都取得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国内高职教育研究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引导推行。就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方面而言,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国内并不能简单套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说,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是实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前提,而这一点,至少目前国内模具专业是无法真正做到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而且内地模具企业大多未能形成规模,毕业生就业一般比较分散,校企间少有能形成“订单式”合作的。偶有订单,也难以维持稳定,今年订一批,明年也许就没有了。对于这种情况,教学计划也就只能临时性地调整一下,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另外,专业课程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只能选择几门课程作尝试性的教改,要做到全面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至少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所以,结合现阶段的国情,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也并不是很实用,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但不能照搬,对于国内高职教育来说,还得找适合自己的路。在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针对某个特定岗位去做计划,只能采取加强专业基础训练、全面培养综合素质的策略,使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拓宽就业方向,这才是适应国内现状的教学方针。
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教育能否成功的硬指标。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经过两年左右时间,与毕业初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大约30%的毕业生已涉足其他行业,而在模具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中,仍在一线制造类岗位工作的已不足20%且集中在模具钳工、数控加工等高技能岗位,大多数毕业生已转向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服务、营销业务等方面。这些新的岗位对工作者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全面了解模具生产过程,需要对模具结构及其生产质量进行总体把握。由此可见,相对于单项操作技能而言,综合素质培养对高职毕业生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从工艺规程制定,到主要零件加工,再到模具装配调试,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一次模具制造的全方位训练。此项实训相对其他实训项目而言,实施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包括:(1)对教师素质要求高。主持实训教学的教师需要准备全套模具设计图,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总体计划,安排采购标准件、外购件及毛坯材料,掌握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能够对模具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灵活处理。总之,能主持综合实训的教师应该是集设计师、工艺师、生产调度员、采购员、操作技师、质量员等多项岗位技能于一身的行业专家。(2)前期准备工作量大。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调整,保证实训所需课时;另一方面,牵涉很多具体的东西需要准备,包括模具设计图样、实训实施方案、标准件、外购件、毛坯材料、工量刃具等。这些准备工作需要专业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3)涉及工种多。一般而言,制作一套模具涉及的工种是比较多的,通常包括车、铣、刨、磨、钳、数控加工、电加工、热处理,还有检验试模等,诸多工种的协作牵涉实训设施、指导教师等问题,安排落实比较麻烦。(4)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教学总课时有限,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只能安排三周左右时间,与其他单项实训相比,课时基本相当。但是,综合实训比其他实训多得多,包含工艺规程制定、主要零件加工、以及模具装配调试等,在三周内完成全部实训任务非常困难。(5)制造难度大。通过此前的各项实训后,学生仍只是初步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其操作技能还不足以加工实际零件。即使零件较简单,也很难保证加工质量。最终装配精度能否保证,对学生而言是一道难题。(6)教学成本高。有限的实训费用与模具制造成本相比,完全无法满足生产所需,如果再加上教师工作量的计酬,此项实训所需教学成本费用很高,使得一般学校望而却步。
虽然实施难度很大,但是仔细权衡,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其必要性应该是毫无疑问的。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是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是毕业生走上生产岗位前的实战演练。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能够对模具生产过程有真实的接触和了解,对模具生产质量的总体把握有较为直接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总结和融通,操作技能得到针对性的加强,即使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种种质量问题,甚至导致最终模具装配失败,同样也能从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当然,考虑到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模具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来运作,必须适当简化、有所取舍。
具体实施过程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案:(1)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副模具的制作。这样可以使总的工作量及实训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模具图由专业教师设计,精选典型结构模具,并适当降低精度要求,控制合适的加工难度。(3)选取部分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实训,其余采用标准件、外购件,或采取外加工的形式来准备,以减少工作量,确保实训能如期完成。(4)对应三周的实训,每个待加工零件只进行三道主要工序的加工制作,大致是普通切削加工(车、铣、刨)、精加工(磨削、数控加工、电加工)、钳工(钻孔、铰孔、攻丝、修研、装配),其余工序精简,包括热处理工序。当然,正确的工艺路线需要跟学生交代清楚。(5)配专业教师一人全程主持,另外分周次、分工种安排实训教师协助。(6)实训结束时,指导教师对实训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应就参与实训的过程写出实训总结报告。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过程的宝贵经历。(7)经过统筹规划后,可以将一部分零件加工内容安排在前面的基础实训及技能鉴定专项培训中完成,使各项专业实训都更接近实际生产,同时也能从整体上减少实训教学成本。
对于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实训效果很好。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类实物模具,虽然达不到生产实用的质量要求,但总体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作为学生作品陈列展示,还能用于教学,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更重要的,这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提高了素质。
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我院的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模式渐趋稳定。从专业基础实训到专项技能培训,再到最后阶段的综合实训,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专业基础实训是初学者入门必修,专项技能培训是毕业生涉足行业的桥梁,而综合实训则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素养的点睛之笔,对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毕业生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实训模式才是比较完整的,适应现阶段的国情,而且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在实施过程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组织形式能否实现校企合作,工艺方案如何更贴近实际生产等。另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但开设这项综合实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尝试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标准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玉蓉,徐益,赵平.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0(5):134-136.
[4]牛金峰,陈玉平,杨学智,丁泉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63-65.
[5]胡晓岳,林剑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0(4):16-18.
[6]何亮,徐百平,陈金伟.高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22-24.
[7]刘鸫根,陈侃贞.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51-54.
[8]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5-9.
篇5
关键词:6S管理;高职院校;实训车间;应用
一、6S管理简介
1.6S管理的概念
6S管理是现在很多企业运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它是由日本的5S管理扩展而来,经美国发展,在我国成熟的新型管理方法。
6S指的是:整理(SEIRI),是为了腾出空间,打造清爽的工作环境,消除工作场所中的不必要物品,留下有必要的物品。整顿(SEITON),为了整齐的环境,更为了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把必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并加以标识。清扫(SEISO),为了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将工作环境中的所有地方,包括看不见的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洁(SEIKETSU),为了明朗现场,工作环境美观,将整理、整顿、清扫进一步进行到底,形成制度。素养(SHITSUKE),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每位员工都要养成按规则做事、积极主动的好习惯。安全(SECURITY),为了工作安全,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要清除隐患,要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2.6S管理要达到的效果
整洁美观的环境,可以更好地吸引客户,增强企业的信心,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清除不必要的物品可以减少空间的浪费。有序的物品摆放顺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提高质量,可以减少安全事故。整理、清扫、维护等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降低成本。具体到高职院校实训车间,就是为了提高设备有效使用期,减少资源的浪费,使师生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提高学习与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井然有序,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提高学校形象。
二、6S管理在高职院校实训车间的应用
1.高职院校实训车间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车间存在以下问题:工具车上的零件乱七八糟;没有用的物品丢得哪里都是,找一件东西,翻箱倒柜也找不到;学生与老师的心情特别烦躁;设备上、地上长期不清理,灰尘、污垢厚重。学生每天被这些小事缠绕,降低了学习效率。
2.6S管理在高职院校实训车间实施的具体步骤
(1)启动和准备。学校召开一次正式的关于6S管理的会议,介绍6S精神,然后对全体老师与学生进行6S培训,最后,选择一两个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管理,当学生看到效果后会接受和认可6S,收到效果以后再在全部区域进行,可以减少一些抵触情绪。
(2)进行现场对比分析。把代表性区域改善后与改善前的现场进行对比分析,用图片的形式张贴出来,总结取得的效果,进行鼓励,找出需要改善的项目,修订管理计划。
(3)进行归类整理。对所有的物品进行清理归类,分为可以用的、不能用的。把不用的扔掉,划分区域,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实训区域,有自己区域的工具。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必须分组,排队进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职责。
(4)清洁。分工清洁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扫,对设备进行清理,清理污水、油渍等。检查安全隐患。学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清理掉一些与实训无关的物品,保持实训车间的严肃|生,彻底清扫车间,结合整顿,人人分工,防止一些学生偷懒。
(5)规范和教育。把前面的工作进行标准化,整个步骤进行下去,要对学生进行强行规范要求。提高学生素养,通过激励让学生养成自身的习惯,只有内在主动地行动才能更长久,自身意识的提高才可以真的维持下去,否则只是应付了事。
(6)深化。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考核的情况与成绩挂钩,起到激励的效果,学生遇到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才会放在心上,否则会漠不关心。在评奖会上进行交流,分享经验,进行效果对比,让大家看到进步与效果。
篇6
高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因此,构建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市场调研”实训教学模式,首先要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由学习特点考虑实训教学的设计。
(一)学习动机多样化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其二,考虑到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挣钱以使自己和家人能生活得好一些。[3]许多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限于对知识的渴望,因此,他们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相对欠缺。面对高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科学地设计课程模块,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习较情绪化
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喜欢学习感兴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对未知的东西、知识等探究欲望比较强,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趣味性要求较高;二是他们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熟悉市场情况。[4]而高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最终要进入企业,所以要通过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训项目,使他们在实训过程中了解企业、了解市场。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
(三)知识迁移能力较弱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素质和能力。高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普遍较弱,仅凭老师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高职学生大多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也是学生进企业后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的原因。所以,实训教学的设计应通过贴近调查员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到企业一线市场调查知识,这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大为有利。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意识不够,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如果单独完成一系列市场调查实训项目,会有一些难度。因此需要成立项目小组,以团队的方式完成实训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扬长辟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职“市场调研”实训项目设计
(一)高职“市场调研”实训的教学目的
高职“市场调研”的实训项目设计要满足高职教育改革中“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理念在课程上和教学上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企业迫切需要既具备基本市场调研理论、实际动手能力又强的市场调查人才,因此,高职“市场调研”进行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组织学生亲自参与调研,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能够分析市场、收集市场信息,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具备组织和实施市场调研活动的职业能力,培养销售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高职“市场调研”实训的设计思路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高职“市场调研”实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在实训时,要让学生根据实训项目自主选择调研主题、设计实训方案、编写调查问卷等一系列任务,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设计者的角色。2.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人才培养必须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实训项目设计时要紧紧围绕“市场调研”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成项目团队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相关知识和主要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3.非现场教学和实地调查实训方式的有效配合一般来讲,非现场教学是“市场调研”实训的主要方式,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计算机软件模拟练习等,但仅用非现场教学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需要,所以实训项目必须要设计实地调查项目。大部分高职院校受实训场地、经费等因素影响,实地调查项目的开展受到限制。综合考虑需求与限制,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实训中比较可行的实地调查方式有访问法、观察法,只要课题设计合理,就可以既满足课程实训教学要求,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保证“市场调研”实训的开展。
(三)高职“市场调研”的实训项目
市场调研实训的教学内容较多,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实训项目。[5]根据“市场调查员”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市场调研企业实际工作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可以设计七个实训项目,包括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实施市场调查、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评价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调查软件练习。这些实训项目的实训时间应该紧密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在各项目的课时安排上,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采用非现场教学、调查软件练习和实地调查按3∶1∶1的课时比例来安排教学,具体情况安排如表1所示。其中,调研方案设计包含抽样方案设计、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资料包含市场预测部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训时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每个项目从开始选题、撰写方案、实施、总结汇报都是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完成的各个阶段都要以小组形式在班级内进行汇报、交流,教师给予指导。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在教师给出的实训项目及其主要实训任务,主动选择贴近自己生活并感兴趣的一些项目,如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查、学院食堂满意度调查、大学生专升本情况调查等。学生根据项目内容确定了调查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知识得出调查结论,最后将成果写成书面调查报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自主选择调查项目不仅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现实环境,还使得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动脑来策划最佳方案,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对市场调研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课程结束时回收的课程调查问卷来看,该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调研”课程实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高职“市场调研”实训的考核方式
实训课程的考核相比理论课程具有一定难度,要在结合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全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1.实行分层次管理,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首先将实训任务设计成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对于学生不同的项目团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最后结合完成任务的层次进行考核。这样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优秀学生的知识需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开展调研。比如,同样是拦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校内拦截项目(基本任务),还可以选择完成扩展任务,如街头拦问、其他高校校内拦问等。2.综合评价,采用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实训教学的考核应采用多角度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这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考核的参与者。市场调研课程考核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评价占最终成绩的70%—80%,学生评价占最终成绩的20%—30%,成绩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教师评价时以过程为主,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学生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加深对市场调查实施的要点、调查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总结,同时学习其他同学的经验,学会反思,这还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为保证学生互评效果,实施时要采取匿名的方式。其二,课程考核内容方面。应根据各个阶段实训项目完成的情况考核,从书面报告、调查软件操作、口头汇报(综合表达能力)、平时表现等几个方面综合测评学生的实训成绩。各项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其中书面报告所占比重最大,包括市场调研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三份作业,是市场调研员应掌握的核心技能。
三、高职“市场调研”实训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配合理论课安排实训时间
实训时间安排一般要与“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理论课联系起来,在理论课开课一段时间后开始实训的第一个项目,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例,“市场调查与开发”理论课程课时为17周,在理论课程学习到第10周时,就开始安排学生上实训课,布置实训任务,利用学生的课后业余时间完成一些实训项目,如调查方案设计、撰写调查报告等。此外,“市场调研”进行分散实训的效果比较好一些。
(二)考核时学生互评要匿名
在实训的考核方式上,学生互评如果实施不好,效果会受到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可能会对评价内容把握不到位、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是学生可能会互相打高分,降低了互评的效果。因此,在学生评价时统一评价标准、采用现场匿名互评非常重要。
(三)争取与企业合作开发实地调查项目
篇7
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训室授课,教师既要完成规定的实训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学生、课堂和设备的管理任务,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又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进行处理。所以,实训室授课经常容易存在一些问题。
1.实训室氛围松散,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
由于实训室摆放了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会阻挡学生的视线或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一种松散的氛围。每个实训台前有多名学生在操作,加上各种仪表和工具箱,有限的空间显得拥挤和凌乱,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2.如果实训课的容量和难度安排不适,也容易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
如果实训任务比较简单,学生完成实验以后会无所事事。反之,如果实训任务安排过于繁重,会出现多组学生争先恐后咨询教师的局面。教师就可能一直忙于一组一组地辅导学生,从而无暇顾及课堂管理,使课堂陷入混乱的局面。实训中难免有一些学生会偷懒或者滥竽充数,倘若教师监督不充分,这些学生就得不到充分训练。
3.实训室授课如何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通常学生在实训室只想动手实操,不喜欢听教师讲解。可是如果不能清楚领会实训原理就动手实验,就会出现学生虽然照猫画虎完成实验,但是对实验原理不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实训之前对实训任务进行交代和分析,实训之中进行指导和把控,实训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讲”都是十分必要的。
改进实训教学效果的探索
1.实训教学的设计
高职课程设计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训教学环节设计,其中实训教学体系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息息相关,尤其要紧紧围绕职业素养规范和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应力求把实训任务设计得难易恰当、容量适中、丰满厚重、重点突出,从而为保证教学效果打好基础。以“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课程的设计为例。
第一,实训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复杂,设备种类多。首先,根据高职教育思想和课程特点,把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设计为总学时的50%。其次,课程设计尤其实训教学设计,遵循了“基于岗位能力和工作过程”的设计原则。基于真实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先把实践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当的学习情境,然后把学习情境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实训任务,以实训任务为教学单元进行详细设计和实施。该课程的主要学习情境设计(如表1)。
表1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编号 学习情境 实训内容简介
1 系统认知和体验 参观实训室,体验视频监控操作。
2 简单监控系统的构建 从前端设备到终端系统,从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到网络系统,进行详细的学习和实训,属于课程主体内容。
3 模拟监控系统的构建
4 数字化监控系统的构建
5 系统设计和分析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视频系统设计。
第二,学习情境的分解
首先对学习情境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涉及的设备和工具、要求掌握的技能和计划达到的目标,根据合适的课容量,把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个实训任务,一般包括多个单项训练和一个综合训练。然后进行每个实训任务的设计,需要确定题目及内容,目标及重点,所需设备和工具等。学习情境的分解和实训任务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步骤,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各项任务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通过学习情境的分解和实训任务设计,实现了工作过程到学习过程的映射。学习情境的实训任务分解为:
任务1:视频线的制作和测试
任务2: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
任务3:云台和镜头的控制
任务4:参观校园安防系统,分析摄像机安装和使用
任务1和任务2属于单项任务,分别针对摄像机及其信号线进行学习和训练。任务3是一个综合实训,使用摄像机、云台、云镜控制器等多个设备构建一个简单的监控系统,对于学生初步掌握监控系统的知识框架,具有重要的作用。任务4是研讨任务,属于理实结合的综合实训,通过参观和分析校园内多台摄像机的真实工作场景,使得学生对摄像机的安装方法、监控角度和监控范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真实。
第三,突破实训室的局限
任何一个实训室,都不可能完备到囊括了本学科、本课程的所有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训室都会变“旧”,出现落后于时代的局面。一方面,可以对实训室进行整改建设;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促进教学,摆脱实训条件的客观限制,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受实训条件的影响。例如:由于学院视频监控实训室建设较早,缺乏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对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缺乏实验环境。笔者得知学院新部署了一套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借用监控中心进行授课,对新型的设备进行了参观讲解和功能演示,使得学生见识了最新的系统,弥补了实训室的不足。
2.实训教学的实施
第一,加强实训室管理,保障实训顺利进行
学校关于实训室的管理规范多侧重于卫生、纪律等通识方面的条款,授课教师应摸索出每个实训室的使用特点,把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和注意事项列举、总结出来,充实到机房管理规范中,以确保学生和设备的安全。例如:电工电子实验中经常会发生接线错误导致短路跳闸的现象,笔者总结了实验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并进行强调,并规定学生必须请教师检查电路、确保正确以后才可以加电,有效地控制了短路、跳闸、烧毁保险的现象。另外,对实训室大量的设备、工具和耗材进行管理也是一个十分繁重的工作。为了管理方便,笔者给所有的工具箱和实训台编号、贴签,分配到固定的学生分组。每组的设备和工具箱,下课前由学生设备员进行整理以后和教师进行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检修或报修。公用的材料进行定点存放,每次实验前按组分发,发现存量不足要提前采购和补充。良好的实训室管理为保证实训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采用“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实训课堂里讲解和训练环节的分配,笔者曾经尝试过先讲解、后实训、最后总结和评价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松散,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将讲解和实训一体化,逐组进行辅导,效果虽不错,但是很耽误时间,而且在教师进行辅导的时候,其他小组十分容易陷入应付其事、混乱无序的状态。
受高职教育理念的启发,笔者探索和采用了“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授课效果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如下:教师先进行任务交代,对实训任务的目标、环境、步骤和要求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训,教师四处巡查辅导,巡查中教师会密切观察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纪律维护、实训指导和过程性评价。实训中学生遇到问题随时向教师求助,教师会详细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予以适当启发和鼓励,发现不当的操作要及时制止和纠正。这样,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边评,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化“有心”到“无痕”,变“被动”到“主动”,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加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现在实训室建设很完善,但是如“视频监控”“智能楼宇”这类课程的实训室,均采用了大型、中型实训台,一个实训室只能容纳4套~10套实训设备,学生必须分组操作进行实训。学生分组是开学初就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确定的,每个小组分配固定的实训台和工具箱。小组的人员和设备分配一旦确定,保持一个学期不变,组内学生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共享小组成绩。学生小组是一个有组织的团队,每组要推举一名组织能力强、负责任的学生当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管理;另外,每组安排一名设备员,负责管理设备和工具。如果时间充裕,鼓励学生之间互换角色进行实训,从而保证每个人得到充分训练。
在实训教学中,每组都会涌现出一些思维敏捷、操作熟练的高手。这些学生作为小组的技术骨干,负责演示和辅导任务,给予加分奖励。有时候会给他们布置一些额外的、高级的实训任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既充分发挥优秀者的模范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讲解能力和实训能力,便于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腾出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全局把控和重点、难点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训任务进行不断充实完善
对于每个实训任务单元,在历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视频线制作和测试”实验,这个任务最早只有“制作BNC接头视频线并进行检测”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制作完一根以后容易感觉枯燥,于是进行了以下的改良和扩展:首先制作一根两头都是BNC接头的基本视频线,训练基本技能;然后制作一端BNC、另一端莲花插头的视频线,夯实基本功,拓展知识。测试方面,最早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为了更贴近工程实践,实训室又购置了专用的工程宝进行视频监测。
第五,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旧设备促进教学
实训设备只能用于观察和使用,不允许拆卸和破坏,设备的内部构造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图片演示进行展现,学生对设备内部结构充满了好奇。因此,笔者积攒了一些旧设备,指导学生拆卸并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学习完毕再组装回原样。课堂上笔者也使用拆开的旧设备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拆卸、安装这些旧设备,可以把设备里里外外连线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清楚楚,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学生对于设备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篇8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环境建设。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RFID的实践教学是掌握RFID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保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且不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较多地涉及电子学科的内容,专业跨度较大,而目前本三批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硬件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学习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首先明确RFID应用系统的本质是一个嵌入式系统,是软件与硬件的综合体,是软件、硬件协同设计的工程,应该在一个整体的框架内协调工作,同时认识到计算机硬件研究与开发也是本专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软件开发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次,应根据物联网专业的特点适当删减部分偏电子的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射频识别技术本身类型很多,实验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RFID技术,而实验课时偏少,导致学生无法抓住重点,不能深入学习。针对这一问题,课程教学应选择当前应用最普遍的高频ISO14443协议下的RFID技术为对象,力求通过对该类RFID系统的学习设计,使学生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从而对RFID技术有一个总体、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可结合学习方法论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和掌握其他类的RFID技术。
2物联网专业实践硬件平台
目前,市场上的RFID实验设备都比较封闭,大多仅能完成验证性实验。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专业实验平台,在设计硬件时遵循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以保证系统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实验平台设计为三大部分:主控MCU、射频控制模块、天线及匹配电路。主控MCU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采用苏州大学飞思卡尔嵌入式中心开发的SD-FSL-KL25-EVB开发板,MCU采用MKL25Z128VLK4芯片,其工作频率为48MHz,性能达到0.93DMIPS/MHz。该板是KL25MCU的最小系统,所有I/O引脚引出,可外扩多种外设并提供丰富的再扩展接口,为接入超高频及低频RFID电路提供便利。射频控制模块主要提供对射频读写芯片的控制操作,天线及匹配电路为RFID卡提供电源并在读写模块与RFID卡之间传送信息。采用模块化设计为系统保留了较多的操作空间,学生通过查看原理图可以快速掌握各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对射频控制模块及天线电路进行电路焊接并方便地完成读写器的制作与调试。
3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1)实践平台创新。为提供系统可扩展的创新实验环境,减少重复的开发劳动,我们针对实验平台设计了在线编程功能,可将用户的应用程序在线写入MCU的Flash存储区的用户程序空间,支持用户的二次开发。Flash存储空间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平台在首次使用时,将读写模块软件烧写并驻留在MCU的Flash存储区中。驻留的读写模块软件占用部分存储空间,剩余的存储空间可供用户的应用程序使用。读写模块软件由3部分组成:MCU监控程序、读写卡操作API接口以及与标签通信的底层通信函数。监控程序可以实现用户应用程序的在线写入,每次系统复位后首先运行驻留的监控程序,判断用户存储空间是否有用户程序,若有则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否则等待。按照与标签的通信流程,将底层通信操作使用函数的形式封装起来,就形成了读写模块的底层通信函数(或称低级函数)。在此基础上,将对标签的操作按统一的接口形式封装起来,构成高级函数,作为API接口提供给用户,形成应用系统与标签之间数据交换的接口。应用系统只需要向读写模块发送操作命令,由读写模块完成对标签的读、写等操作。非接触通信的所有具体操作细节则由底层通信函数完成。平台支持学生模块化地完成各类实验,最终实现并部署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
2)实践活动创新。创新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的基础。学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与物联网RFID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发,锻炼其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可自主选择实践活动或参加教师的工程项目、科研课题,指导教师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通过实践,学生能够逐步实现从应用模拟到创新设计的转变。
4物联网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学校应主动与物联网、RFID相关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应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协商制订相应的实习计划与方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项目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掌握最新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深入体会企业文化,获得相应的工程和开发经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苏州是经济发达地区,相关企业众多,目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且这些基地已投入使用。为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关系,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合作方案。首先,校外实训工作在学院直属的对外合作办公室领导下统一进行,既有利于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又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其次,关心企业需求,将企业需求融入学生培养过程。实训一般由企业提供项目课题,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开发,所得成果为企业与学生共有;同时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通过讲座、就业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培养其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再次,加强实训期的教学管理。校外实训一般都在最后1~2个学期进行,对学生教学管理较为松散,为此,学院推行全员导师制,由一名教师指导几个学生共同参与实训,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教师在对学生实习活动进行管理的同时,还需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前沿技术的应用情况,了解企业实际需求,通过反馈总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
5结语
篇9
关键词:高职 中级维修电工 技能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是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职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训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深造有着积极的意义。《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是我院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通过4周的集中实训,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强化维修电工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达到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规定的维修电工中级技能标准。针对2012年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中级维修电工鉴定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改革,结合我院实际实训条件,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对相关的考核项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革。
1 实训考核项目改革
自2012年起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中级维修电工的考核鉴定内容实行了较大的改革,经改革后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试题包括四大类,分别为: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电子控制线路安装、测试、调整;PLC与变频器;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其中,内容改革较大的是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项目(在旧标准2个子项目基础上新增了2个子项目)、PLC与变频器项目(全新增加的项目)以及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项目(由原来的3种机床设备改为2种),而电子控制线路安装、测试、调整项目内容未作改动。经改革后新的技能鉴定项目、选考方式、鉴定比重、以及考试时间如表1所示。
根据技能鉴定新的考核要求,结合我院实训条件情况,机电教研室对实训项目进行了改革,最终确定了我院的中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项目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项目采用X62W铣床、T-68床两种设备。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的考虑:一是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X62W铣床、T-68床为原中级工排故考核项目)。二是X62W铣床、T-68床相对于新的考核内容M7130、C6150、Z3040、行车等设备电气控制线路较复杂,学生掌握了复杂的机床设备的故障排除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其他较简单的设备排故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
2 合理调整教学次序,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
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项目很多,合计共有12个子项目(由表2可见),而每个子项目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技能考核时抽签决定具体的考核项目。目前,因我院现有的PLC实训室改造尚未完成,暂时不能满足PLC与变频器项目的培训与考核要求,因此目前该项目在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苏州万里培训中心进行,因在两地训练,若按原有的实训安排(逐个项目进行),4周已远远不能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而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已不可能再增加课时,为此,经机电教研室的老师讨论,最终决定根据具体项目及学院现有实训条件对教学次序进行调整:第一周(5 d),全班集中进行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第二周
(5 d),全班集中进行机床故障排除训练。第三周(4 d),一半学生在校本部进行电子项训练,另一半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PLC与变频器的训练,第四周
(4 d),电子项与PLC项学生进行交换训练,最后预留1~2 d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将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实践证明,此项调整缓解了实训资源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实训课时紧、内容多等问题,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3 采用灵活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训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通常在指导过程中,笔者采取“三结合”的原则。其一,讲练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诸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前序课程中已学习讲解过,但很多同学仍不会使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系统训练实训中用到的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其二,集体指导与个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即在集中训练的同时,要注意一些项目的分散练习。如在进行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项目训练时,必须采用集中练习,并且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有些项目需分散进行,如学生在进行排故练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需要进行个人指导,对于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再进行集中讲解,如此将集体指导与个人指导相结合使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训练与考核相结合原则。在指导的过程中,采取阶段性练习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可综合提高实训效果。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安排阶段考核,营造考试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且学生平时练习时,心态比较放松,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往往认识不够。通过阶段考核,教师给予点评指正,学生往往记忆更为深刻。
4 因材施教、创新学习评价体系
课程成绩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改进成绩的评定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训效果。经过探索尝试,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有2种考核方式:①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②采用“阶段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所谓“以证代考”是指有的学生之前已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进行实训,已取得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该课程的培训与考核,即可获得该课程的成绩,取得相应的学分。
如此,该部分学生可充分利用时间参加其他工种的培训与考核,掌握更多的技能。而对于未参加过培训且未取得证书的学生以及曾参加过培训但未取得证书的学生,则实行“阶段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学生的课程成绩 =阶段考核成绩×40%+专项考成绩×60%。其中阶段考核为每个项目实训过程中组织的考核,主要采用学生当场操作现场打分的方法。同时创造性地提出由实训技能较好的优秀学生与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成绩评定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苏州市的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考核鉴定标准)进行评分,最终取小组平均分。若学生本人觉得成绩偏低,可以继续加强练习,申请再次参加考核(为了便于操作,申请不超过两次),而专项考核则为最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选派的考官进行的考核(即学生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上的成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感觉,能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平时不太认真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紧迫感,课堂充满活力,井然有序。另一方面学生感觉评分方法公平合理,学生“劳有所获”,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间的激励竞争意识得以强化。
5 积极总结交流经验,强化教学相长的作用
实训结束后,实训的总结交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要采用口头交流与书面报告两种方式,口头交流采用先小组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要求。而书面报告则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总结自己实训中的体会、收获、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措施等。教师可通过此次交流和书面报告,了解学生对实训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分类总结,得到反馈信息,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
6 实训成效
经过近几年对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院中级维修电工考核的一次性通过率均达到了95%以上,远远超过了苏州地区其他兄弟院校的通过率,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得到了监考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技能实训与考核,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
人才。
参考文献
[1] 解后循,宋卫东,赵世婧,等.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2] 李广兵,吴兴锦.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罗庚兴,宁玉珊.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4] 黄革勋.中职维修电工技能“三阶段训练法”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5] 唐文荣.提高维修电工实习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技教育,2008(5).
篇10
1 概述
高等院校基础实验中心建设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的重要指标,关系到高校的科研、教学、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传统的基础实验中心建设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基础实验中心的建设也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立优质、特色的实验实训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个人独立的资源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如何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共享的问题,成为目前高等学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都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推进云平台优质资源建设,大力开展教育云计算建设。”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思路,就是加强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构建试验实验实训中心资源库就成为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共享的一个有效手段。
2 研究现状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目前各个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开展的一个工作,主要的问题:首先,资源库建设的封闭性,缺少平台之间相互沟通,数据共享才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仅仅局限在高校内部,甚至是某个部门,无法实现教学资源有效的沟通,就使得教学资源库建设显得很空洞;其次,标准化的缺失,部分高校实验实训中心也提出构建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可惜各个高校自身资源库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资源的透明化共享,资源无法流畅的在各个高校之间分享;再有,资源建设的动力不足,缺少足够的推动力,使得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很难开展,资源建设仅仅是口头描述,无法真真落实到行动中,资源库的建设也仅仅是空架子,没有实际的内容和资源,谈何资源的共享;最后,实验实训中心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较之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更差,部分高校资源库建设的重心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忽略了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综合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实验实训重心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多种问题。
3 建设内容
高校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该建立在实验实训资源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目的,突出精品资源的地位,提供海量数据资源的服务和分布式的数据处理服务,以此构建一个共享型搞,资源丰富、标准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简而言之,就是建立符合高校实验实训中心信息资源共享要求规范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供基于Internet的开放性、共享性资源服务,为广大高校师生在实验实训方面提供更好的资源服务。
4设计思路
构建一个实验实训中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合多种优质教学资源,需要一个稳定性、开放性的基础平台,考虑到目前云计算平台在经济和性能上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构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实验实训中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开放性,整合教师、学生、管理三者之间的联系。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总体框架如下图:
基于以上总体思路,设计并实现资源库相关应用。让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各类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在资源库里交流学习、创造和共享有个性的学习资源。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扩展教学资源库内容。
4.1 功能分析
结合目前安徽三联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总结了一个较为通用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功能,具体如图2所示。
1)教师中心:是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库的统一入口,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上传、共享、作业、学生管理等操作。
2)学生中心:是学生使用教学资源库的统一入口,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浏览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完成作业,分享心得等操作。
3)网站门户:提供Internet访问的通过一入口,不同权限可以浏览和访问不同的教学资源或新闻。
4)资格认证:实验实训中心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提供资格认证,教学资源库也提供资格认证的相关资源,包括报名、课程、考试等等。
5)试验实训:实验实训中心最核心的业务是提供实验实训资源,主要是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试验实训室的订阅等。
6)交流中心: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7)资源中心:主要负责教学资源库中所有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分类、资源上传、资源分享等操作。
8)校企合作:主要负责管理和维护实验实训中心相关校企合作的资源。
4.2 核心构架
综合以上提出的功能,整体系统将采用分层的构架体系。整体构架结构如图3所示:
整体构架分为三层:
1)云服务层:主要提供云计算服务,是整个教学资源建设的硬件基础,所有的应用服务将构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
2)基础服务层:提供整个系统需要的基础服务,包括核心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等。
3)核心业务层:提供之前提到的教学资源库的具体功能业务,本层也是利用低两层提供的服务,实现核心的业务。
4.3 核心技术
通过整体框架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主流开发技术,提出将整个项目构建在JAVA语言基础之上,云平台考虑目前的市场情况,最终选择阿里云。具体的技术框架如图4所示:
基础平台直接构建在阿里云基础上,整体技术方案采用Java企业级开发中常用的开源框架SSH,即Struts、Spring和Hibernate。Struts框架主要用于处理页面请求,Spring主要负责业务逻辑和流程处理,Hibernate主要负责数据的访问。应该说整个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比较成熟的一套开源框架。
4.4开发平台
针对技术框架的要求,整个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将基于JAVA语言,所以开发平台也是采用了JAVA语言的主流开发框架,如表1所示。
4.5系统整合
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不仅仅是局限在资源建设上,还需要与高校其他的信息系统向融合,包括教学、管理等相关系统,同时要积极对接高校数字校园平台。
1)与高校其他系统对接
实验实训中心共享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要与教务等系统对接,并能够与教务中的其他信息学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这里需要在设计之初提供开放性的接口,建议提供WebService接口,方面实现数据的实时通信。
2)单点登录集成方案
单点登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数据整合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比较好的用户体验,师生只需一次登录,便可以方便地使用多个系统中的资源。
3)与高校数字校园平台对接
目前高校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如何解决资源库中资源与数字校园平台的对接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