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23:1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校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的基本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创建于1957年,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学校坚持“素质为先、技能为本、医技为主、全面发展”的培养宗旨,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学校聚焦国际先进标杆,引入国际行业标准,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芬兰、澳大利亚、挪威、荷兰、新西兰等国的院校开展护理教育教学合作项目,形成了国际化合作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凸现办学特色与品牌效应,成为上海一流、国内知名的卫生相关类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学校。
学校目前专职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占84%,拥有教学经验和临床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达40%。学校目前拥有数十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常驻外籍教师。建立了一批权威的专业发展指导专家和一支高素质的实习、实训带教队伍,分布在医疗设施齐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其他三级甲等医院及相关行业内
(一) 专业设置:护理专业;护理(中英合作)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药剂专业。
(二) 校训:秉学厚德 擎术济生
(三) 教学环境
学校设校本部、嘉定校区、临床一分部(瑞金医院内)、临床二分部(市九院医院内)、临床三分部(新华医院内)等校区,设有浦东新区、金山、宝山等分校。校本部位于周浦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占地面积29.46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名学生。建造了计算机教室、数码互动形态学实训室、多媒体语音室、报告厅、图书馆、运动场地以及5万余平方米的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现代化生活和学习环境。新校区采用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无纸化办公的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形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控制体系。拥有国家财政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的4个中等职业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上海现代护理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医学检验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口腔医学技术公共实训中心;
上海市现代药学公共实训中心。
(四) 升学就业
学校各专业教学基地广泛分布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各附属医院及其他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区中心医院及市区各牙防所和齿科制作所等,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各级医院和医药企事业单位等。
2010年,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校和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衔接载体,开展护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实行自主招生,包括中外合作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年限为6年,毕业后颁发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双毕业证。
(五)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与国外医学教育界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和教材,教育合作项目达37个,初步显现国际标准融入教学过程的办学特色,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长期聘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外籍教师执教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拥有国际化的智囊团——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成员是来自美国、英国、芬兰、挪威、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学护理系主任和专家。作为本市职业教育单位代表,与鹿特丹ROC 教育集团签订了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
已与9个国家的19个院校实行学制互通、学分互认。通过选拔资助优秀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及教学实习单位学习进修,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外交流学习能力,并获得护理专业国外临床经验和相应学分。此外,学校每年接受多批次国外留学生来临床教学基地参加见习和实习、撰写实习报告和论文,获得学分。
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教改的基本情况
1.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师、事业、行业共同发展,教学和临床向结合,教学工作进医院,外聘医护工作者进学校。实现学校老师和医院老师1:1。
2.模块化课程设置
主要有:人文素质模块、基础模块、 临床模块、护理基础模块、核心课程模块和实验实训模块。
加强人文突出素质;加强专业基础突出课程综合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动手能力;体现“够用、实用原则”。
3.对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观点;对课程如何设置提出了“贴近临床,贴近学生”。
4.实践教学模式
实行了操作流程“规范化”,自己学校老师编写了一本关于操作流程的书本;“实训、见习、实习”一体化,有大量的医院支持保证了教学改革的实行。
5.如何做到“工学结合、定岗实习”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6.对怎样以能力为本质量观、推动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做了探索;对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也做了工作。
三、亮点
(一)教学实验一体化
很多理论课在实验室上,上完了理论课,学生马上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习理论更加具体化,效果较好。
(二)学生知识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对中专层次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少,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老师反映比如问学生量血压的具体步骤,同学可以根据操作来回忆具体过程。如果只上理论课,同学一点印象也没有。
(三)三位一体化培养,即:“顶岗实习、院校结合、订单培养”
院校结合:学校内部的结合
与医院的结合:聘请师资
合作教学(把教学任务下达到医院。如果学校的标准和医院的标准不一致,采取:制定专业操作考核规程,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或者教师去临床一个月进行培训)
订单培养:在实习之前,针对各个医院、科室的标准来培训,强化训练2周,自己老师来做(自己老师先去医院学习,学习后回来培训学生)。
以上是在陈标校长和张荣军老师的带领下,以及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领导和数名老师的介绍下,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所了解和学习到的。通过数十天的学习,我对我校示范校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合适的定位,
四. 我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 在教学方面:
1.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教学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挺好,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2. 订单培养,对实习学生帮助应该会很大。能够缩短学生适应医院环境的时间,使学生一下到实习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3. 人文素质方面训练, 参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实训基地的时候,正好遇上几名同学在一楼值班,我们进去后,同学很有礼貌的问候了我们,总体感觉同学们的形象气质很好,还有就是他们的实训室都是由同学轮流管理, 这样也发动了同学们的自主自觉性.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二) 对毕业学生的考核方式:
我认为如果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需要对学生实行三个阶段的考核:
1. 课程实施后理论和技能考试
2. 实习前验收考核
3. 毕业前技能考核
经过以上层层把关验收,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走上社会也能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三) 应职业化人才要求,深度开展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
以典型医技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三不缺。让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早期认识专业,早期规划职为发展。让学生在校学业,临床见习,顶岗实习。
(四) 教学和临床结合, 双师型队伍建设:
这个方面我们学校今年已经实行了,就是医学教师有机会必须进医院,熟悉岗位,培养好的学生前提就是先培养好的老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实还可以请行业兼职教师,就是医院里有经验的医护工作者进入学校教学或带教。实现医
院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五) 结合我校和我地区实际:
我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于2000年8月,是由原日喀则地区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合并而成。十年来,我日喀则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多种形式办学,不拘一格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为西藏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教育方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农牧区,面向现代化。
随着西藏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西藏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们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式和要求,真正培养出适用型,素质型,创新型护理人才,实验实训教学是基础,良好的实验室实训室条件是前提。
鉴于以上原因,结合我校实际我对我校示范校建设有以下两点见解:
1. 全力建设实验和实训室:
我认为我校本身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执教人员,在这次示范校建设中进一步建设我们的护理实验和实训室显的尤为重要。我希望通过两年的努力,大幅度提升我校护理专业整体水平,形成以护理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医学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形成以创新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鲜明特色的护理专业示范点. 在这里我希望学校能发动各专科任教老师根据需要申报所需设备以避免我们项目组老师在采购设备方面出现遗漏。
2. 全力打造精品课程:
邀请专家组成校内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每年度的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并对课程建设提出宝贵建议。组织专家与负责教师就推进新一轮的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研讨与总结。针对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各专业系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分工,重点建设薄弱之处;
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和验收,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打造优质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和推广应用,为申报国家和市级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临床工作能力;专业,护理
湖南省教育厅自2011年始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技能抽查,主要目的是检验护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推进专业教学改革[1-2]。通过评审,本院被湖南省教育厅指定为护理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开发牵头学校,2011年,通过专业调研,制定《湖南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既引领了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评价,也反映了用人单位最实际、最贴切的要求[3-4]。基于专业技能抽查,为了提高护生的综合素养,本院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护理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抽查要求构建工作工程引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情境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分解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4]。通过对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了解专业面向,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过程、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设计系列工学项目模块与单元模块,设计工学单元模块项目任务、融合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根据《标准》的开发思路和考核内容,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法、教学资源等8个方面重新修订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母婴护理等5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2重构实训教学项目和比例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标准模块包括基本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两大模块共18个操作项目。基本护理操作包括生命体征测量、药物过敏试验、肌内注射、口腔护理、导尿术、卧有患者床更换床单、静脉采血技术(真空管采血法)、无菌技术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专科护理操作包括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新生儿抚触技术、穿脱隔离衣与手的消毒、电动吸引器吸痰、快速血糖测定、氧气筒给氧、四步触诊、四肢绷带包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作者“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将18个实训项目融入到各课程实训教学中,并作为主要的实训教学项目,临床护理课程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至50%。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学生每次在实训室进行练习时需签到,每个实训项目的练习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时才能参加实训考核。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示教—学生练习—总结一贯式”的方法,学生练习时就是“依葫芦画瓢”,而临床上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护理工作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且技能抽查考核灵活。为了加强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将《标准》中的108个试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学步骤分为学生预习准备—观看教学片—教师示教—情境练习—情境展示—师生评价总结—拓展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提供案例和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归纳、总结,不但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4重视实训室的建设
实现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技能抽查融入专业护理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地点就是实训室或实训基地。本院完善了设备齐全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将护理实训室均建成内、外、儿、妇、急、手术室等临床科室仿真病房,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和仿真模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能将临床案例情境模拟化,学生能在角色模拟时,真正融入护士角色,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争取政府支持,建成了集“教学、科研、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采取“课程发包”、“院中办班”等方式与基地进行医教结合。
5组织专业技能活动
本院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节,其中技能比赛作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开始把护理专业技能抽查项目作为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并给予奖励,获得奖项的学生在年终评优、奖学金评审、实习就业安排时都给予优先,提高了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护理实训室业余开放时模拟病床的利用率达100%。
6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标准》和题库的内容体现了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反映了护理技术的进步和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也对护理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护理专业教师主要由新进教师、原有卫校的老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教师们各有长短,新进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欠缺,原有老教师与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脱节,企业兼职教师不熟悉职业教育模式,于是本院按照“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培养、人才引进、校本培养四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管理3个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护士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本院牵头,联合兄弟院校、护理专家、行业标准对接,共同开发《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核心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有利于培养出真正受欢迎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尹耕钦,于坤安.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42-45.
[2]袁卓玲.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融人课堂教学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34(8):119-120.
[3]贺映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抽查对接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66):174.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
中职卫生学校为培养具有基本医学专业知识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务工作人员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相关专业中举重若轻的辅助诊疗一个专业。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为初中阶段的不能上高中的毕业生,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难以满足中等职业医学检验教学的要求。其次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前2年要完成专业课教学与医学基础及人文素质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不同的实习环节,专业学习时间偏短。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学好医学检验呢?我和同事们经过探索,找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其实顾名思义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边讲解理论,一边着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追求”的原则[1],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材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进展,教学效果显著,现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一、理论和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过程及结果
1.教学对象
以我校医学检验专业2013级检验(1)班48人,2013级检验(2)班45人,2014级检验(1)班42人,2014级检验(2)班36人一共171人作为研究对象。这4个班学生在各个方面均无太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2.研究方式
在2015年與2016年两个学年的临床检验课程中分别对四个班分别进行传统模式教学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
2.1实验组
2013级检验(1)班,2014级检验(1)班,实行理论和实训的一体化教学。
2.2对照组
2013级检验(2)班,2014级检验(2)班实行传统的模式教学。
3.教学实施
3.1对照组
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先上完理论课,再择时上实训课。
3.2实验组
3.2.1取消先上完理论再补实践的过程,理论课和实训课在同一个课时同时进行。
3.2.2每课时为90分钟,理论为40分钟的课程,实践操作为50分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作用与实践。
4.教学效果及结论:
每学年结束,对学生进行考核,内容为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
4.1考核标准及结果
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4.1.1实验组2013级检验(1)班,学生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合格率均为100%,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优秀率达到40%,2014级检验(1)班,学生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合格率均为100%,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优秀率达到45%。
4.1.2对照组2013级检验(2)班,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合格率均为68%,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优秀率达到20%,2014级检验(2)班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合格率均为70%,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优秀率达到23%。
4.2研究结论
2013级检验(1)班理论和实践技能综合考试成绩无论合格率和优秀率都高于对照组2013级检验(2)班,实验组2014级检验(1)班理论和实践技能综合考试成绩合格率和优秀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014级检验(2)班。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二、讨论
1.理论与实训互不脱节
理论课与实训课衔接如果不好,便容易出现脱节。这里的脱节,主要是由于理论课时间和实训课时间安排上有差距,由于场地,准备,协调,沟通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两者的时间安排上间隔过长。同学们之前学的理论知识已有遗忘,在实践训练中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重重难题,教师们又得重新讲解所学理论知识,造成时间的浪费,学生也没刚开始接触时的新鲜感。而我们推行的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边讲解理论,一边着手操作。这些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完美结合;能使学生高效率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让理论和实训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学习
一体化教学中理论和实训的结合,无论是清晰教学体系,还是教学形式的表现程度都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围绕着实践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非常有利。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又给了学生实践训练的机会,这样就有利于我们教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熟悉掌握情况,及时给予那些没有很好掌握理论知识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那些操作能力不强的,可以让他们多动手操作,通过将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生涩难懂的医学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加强,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原来只是被动的听老师讲授变为主动动手操作。学习是一个良性循环,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信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3.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就业竞爭力
一体化教学通过将理论与实训的结合,更进一步的是开展学校与医院合作。我们一上完理实一体化的课,便尽快安排学生到医院检验科,我校人才孵化基地等单位进行临床见习,让传统理论授课、实训与临床见习同时进行。学生体验到真正临床检验科氛围,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应用,经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医学检验专业行业发展需求。让学生了解到是实际工作中,哪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及实用性,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各个就业单位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因材施教,扬长补短
理论知识同实训操作一起学习,它将原来抽象的、枯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化,更易于理解。中职的学生在性格有较大差异,讲究个性化。兴趣爱好、智商发展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很强,成绩优异,但实训操作能力较弱;实践训练效果不好,有的实践操作中动手能力很强,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又不强……面对这样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两级分化。而采用一体化教学后,我们的一体化老师了解每个学生在每个学习进程中的长处和短处,一对一针对性进行加强辅导,因材施教[2],学生的整体综合职业素质会不断得到提升。
四、总结
中职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心理特点,思维模式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上课兴趣不高,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实施理实一体化后,让传统理论授课、实训与临床见习同时进行,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实训操作各步骤熟练的程度,注意事项等知识点的熟悉程度,让理论与实训完美地结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相互渗透,同时可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本专业的热爱,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国内外的职业院校大都采用这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一体化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医学检验专业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两者密不可分的专业,所以对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和实训操作并重,缺一不可。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而且满足现代化检验人才需求,还能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可以说这种模式也是医学检验新时期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吴剑威.加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形态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1):484.
[2]龙丹伶,朱荣富,莫丽平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课程校院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84-85.
[3]杨雅麟,江凌静,陈群等.浅谈实践教学在中职医学检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420-420.
篇4
【关键词】Photoshop;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44-02
一、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对Photoshop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课程中,一般表现为“压缩”型,刻意突出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以专业知识和逻辑为主导,以理论知识为中心,以标准化教学为主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育部门统一下发的教材和知识,以教师个人讲稿为标准,理论和实践相分离。所谓的师生互动仅仅是教师的点名提问,以这样的传统标准和模式进行授课,往往表现为教师准备充分、各环节流畅,但课堂效果却不佳,学生们很难将抽象的概念与看到的具体实例相对应,即使一人一台电脑也无法理解深入的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按照教学大纲考试的学生。
教学大纲及选用的教材往往偏重于教学理论上的系统性、完整性,占用大量的课时。这些年的教学大纲中,图像处理Photoshop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为2∶1,过于偏重于理论,其结果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选用的教材也是系统性较强的教材,其内容过多容易造成重点不明确,就中职学生来说,把握起来无从下手,学习的积极性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二)从兴趣入手,采取差异化、个性化辅导以彻底解决以上弊端
个性化教学的基础首先建立在切实按照课程能力标准实施教学。授课教师需要领会各模块教学内容的应知应会目标并且把握各模块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讲授基本操作与实例制作相结合、师生互动、作品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题创意思维。
在精讲理论的基础上,重在操作,重点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Photoshop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但操作技巧的掌握较难。因此,必须通过在教学中穿插大量的实例制作分析和大量的上机实例制作实训,上机实训时开通因特网,上机操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上网收集Photoshop图像处理的优秀素材,以丰富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来提高学生对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在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收集案例,融入教材,创造课题,分组执行“任务驱动法”
(一)“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实际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课堂的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法”分为五个环节:即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交流、总结环节
任务设计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应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案例作为任务,市场上有很多类似《Photoshop实例》的书,里面有很多实际操作的例子值得借鉴。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从中发现任务,譬如:任务一:摩托罗拉手机的标志街上随处可见,可以模仿设计出它的广告招牌,这样的任务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任务二:参照某张影碟的封面,运用Photoshop设计出该封面,要求尺寸大小相同,作品打印后与该封面相同。总之,生活中的任务很多,任务确定得好坏对学习过程具有重大的影响,确定好具体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环节。
然后围绕具体任务进行任务分析,由大家提出一些解决任务的相关问题,然后老师根据这些问题总结后提出更为明确的科目,让学生应用新、旧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老师在此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学生最终解决疑问。
完成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以后,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围绕任务展开讨论,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展示和评价。一是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二是引导学生之间互评,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完善能力。
最后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总结,再提出新的任务。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平面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多样。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平面图像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在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效果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作品,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
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日新月异,因此,我们的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外,重点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目前我校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一,收集最新的创意类比赛作品,因为目前国内广告行业发展迅猛,经常举办地区乃至全国规模的创意类大赛,设计内容涵盖食品、服装、烟酒、房地产、旅游等热门行业,此类获奖作品代表了当前最高水平。其中蕴含着获奖者的奇妙思维和最新理念。以这些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大视野,另一方面组织大家讨论甚至是修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二,在校内结合每年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校庆、民族节日等,举办专场的创意设计大赛,并结合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通过以上阐述的种种方法,现在达到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完成后,我们更多的工作应当放在开拓思路,开拓眼界上面。
四、建立可持续提升的考核模式
(一)以《考证实训指导》为基础,使每位学生达到就业必需的职业水平
《考证实训指导》的题型相对丰富,内容详尽。一般图书市场上的Photoshop辅导书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内容偏重于基础概念的讲解;第二种内容则偏重于实例的操作步骤讲解。总言之,针对不同级别学生的学习阶段,选用不同的辅导书。而Photoshop考证的实训是从最基础训练开始,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既非常重视基本功,又与实例环环相扣,与Adobe的专业Photoshop认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中职学校Photoshop专业的考核标准首先应确定为考证率。
(二)采取参与度高、可操作性强多层次校内综合评价
对Photoshop课程的评价方式其中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三种形式。其中教师评价是最主要的,在我校,电脑美术专业的老师会把班级学生的作品全部保存起来,每堂课后教师及时对全体学生的作品作出中肯的评价,并且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个性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方式不是评论学生作品的优劣,而主要是要帮助学生指出作品问题所在,并能起到激励学生不断改进的功效。
五、中职类学校Photoshop课程的科学安排
把Photoshop教学任务总体划分为两大类: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其中必修内容为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选修内容则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用Photoshop进行手绘、广告创意设计等实用功能。选修内容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设置,由学生自主选择。这些选修内容的设置,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朝多方向发展。
例如我校在电脑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每周6课时,2节作为理论讲解课,4节是上机实践操作课程。为了监督学生有效的学习,布置的作业第一次完全按照教材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以加强对本节课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这些操作技巧。这项作业是必须要上交的,并作为日常成绩登记。因为这是这门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和教学要求,以达到学生对于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基本都能够会使用。当然这是对所有学生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对于部分学兴趣的同学我要求他们结合教师收集到的实例再自己创作一幅作品,并将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与其他同学或是老师共同分享。这便是第二次作业:创意制作。
总之,在Photoshop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如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解放思想,脱离旧的思维模式,才能迈出新的步伐。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篇5
针对目前中职护理解剖学的特点,从可行性、课程方案、教法学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认为一体化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护理;一体化教学;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近年来由于中职卫校招生数量增加,尸源匮乏、标本更新受限,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很难提升解剖学教学质量。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我校尝试在三年制中专护理解剖教学中进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以更好地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现报告如下:
1解剖学教学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中职卫校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先文化基础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模式,在教学实施程序上采取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教学的模式。由于教师示教与学生学习存在时间间隔,实验课堂学习效率低,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课后练习无人指导,经常出现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的情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感性认知入手,加大直观教学与技能训练,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界限,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解剖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一体化教学具有生动形象、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可弥补传统教学条件的不足,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使枯燥无味的解剖学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课外时间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
2优化教学内容,认真组织教学
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是由教师团队共同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进度的教学模式,因此一体化教学要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又要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挂图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资源。人体解剖学实践性、操作性强,在一体化教学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确定课程方案,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基本组织中的切片观察、运动系统的骨骼、消化系统的肝脏、胃,呼吸系统的肺脏、心外形和心腔结构、肾脏,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等教学内容适合进行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以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为开端,接着在光镜下辨认四大组织的微细结构,然后运用挂图、模型、人体分体标本描述各系统及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并在自身活体上对骨性标志、肌性标志、肌注部位、常用压迫止血及穿刺的动脉进行触摸,结合开放式教学系统合理设置教学情景,还课堂时空给学生,让其边做边学,以做代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授课具体过程为:
2.1制定教学方案
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重新编排符合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讨论并编写教学案例,课程设置的关键在于理论实验二者要相互切入,相互融合。
2.2分组教学及过程
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6~8名学生,全部授课均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教师利用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和解剖标本、模型教学,学生则利用开放式教学系统和标本模型分组讨论学习。现以脉管系统-心的位置与形态为例介绍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步骤:①任务布置: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选出组长,各成员分工明确,教师提前3天在QQ群及博客学习任务书,提出问题:心脏四个腔的入口和出口及瓣膜结构有何不同?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书。②查找资料:学生利用教科书及开放式解剖学教学辅助系统讨论学习心的位置及左右心房、心室的形态及结构的图片、动画等内容。③小组操作:各小组对猪心进行解剖,结合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辨认相关形态结构:心尖、心底、心耳、心房、心室、二尖瓣、三尖瓣等,在学生操观察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④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⑤延伸作业: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心脏,学生则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并借助于开放式解剖学辅助教学系统把课程的时空界限延伸开去,激发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互动型。
2.3考评
每次课预留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布置课后预习内容。
3体现教学特色,多种教法学法相结合
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学生须在自身体表准确触摸定位相关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可触及搏动的血管、麦氏点等位置,并与护理临床应用相联系,如髂前上棘:其与尾骨尖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臀大肌注射部位;其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志)为臀中、小肌注射部位;其与耻骨结节连线(即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可触及股动脉搏动等,通过自身触摸及临床联系,牢牢吸引学生,使之感到学习解剖学不只是记名词、位置或结构,而是学有用、学为用。以做代学。尝试探究性试验,还课堂时空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直接动手解剖动物脏器,边做边学,通过耳的倾听,手的触摸,脑的思考,眼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系统,使感性认识突飞猛进,理论知识拓展升华,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3]。在对心传导系统、血液流向、大脑皮质区的功能定位和解剖学脏器形态位置的活体观察进行学习时,直接让学生在动物身上进行探究,在实践中获取真知,使其既可以对知识理解全面,同时又增添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基于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的一体化教学可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既可形象展示某些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更以形象生动、模拟仿真等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解决了理论课堂与实验教学之间的脱节,学生课后随时可以多次重复操作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4~5]。
4教学效果评价
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座谈后发现,实验组学生对基于开放式解剖学辅助系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满了兴趣和新鲜感,而且学习积极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进行一体化教学一方面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引导与监控,不断地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整合解剖学与相关学科知识,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由于中职护生的医学基础较薄弱,参与意识差,存在畏难情绪,短时间内仍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如何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值得我们不断研究与反思。
参考文献
1李金莲,张富兴,李辉,等.素质教育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26~128.
2蒋进展.初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59~560.
3张蓓,林乃祥,程翔.改进解剖学理论教学方法,促进高职护生自主知识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50~53.
4刘光久,张绍祥,谭立文,等.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2):210.
篇6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在四川多民族的地域优势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多学科的背景优势条件下,创建了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多层次”的藏医药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民族医药学院结合研究生社会需求调研,紧紧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工作,努力探索藏医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创新途径,开拓了多种教育渠道和教育资源,在为教学创新改革提供条件保障的同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开展藏医药研究生培养的高校有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和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由于藏医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且各高校的情况各自不同,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目前都在探索最适合各自院校的培养模式。藏医学研究生教育至今为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导师素质参差不齐,数量较少;生源比例单一,学缘结构较差;科研、临床教学能力不足;±音养方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在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发现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方面现代院校教育的大课堂,使得学生包括研究生很难有机会和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加之在藏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藏医药课程的特殊性,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晶珠本草选/概论》,之前未储备该理论知识的研究生,即本科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就很难把握藏医学立体、复杂、抽象的意象思维。因此,藏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大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
另一方面,现代院校教育存在与名医经验传承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些名医所在分散,学校、医院、药厂、私人诊所和寺庙都有他们的身影,这导致许多宝贵的学术经验难以传承和发扬。藏医药的研究生人才相对匮乏,而民族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又迫在眉睫。所以,如能缩短高水平藏医人才的成长途径,对加快藏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类治疗高原病及其他疾病的意义不言而喻。
2.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新途径的探索
2.1广泛调研确立藏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为了确立符合行业发展和时代社会需求的藏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先后对甘孜州、阿i贝州州藏医院和白玉县、松潘县、木里藏族自治县、若尔盖县等部分县(中)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药研究院、藏医学院;西藏山南地区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藏医学院;甘肃甘南地区藏医院、藏医药研究院;山南地区藏药厂、西藏自治区藏药厂、青海金诃藏药,、金珠藏药等单位(除云南外的五省藏区的藏医医疗、科研、藏药企业);四川德格县德格印经院、德格县八邦寺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藏医人才的社会需求和藏医行业发展需求调研,并拜望、聆听了著名藏医专家阿嘎?旦科老师的意见,制定出培养藏医基础(思维-诊疗-传承-藏文化)扎实,能够到藏医医疗、科研、藏药企业、保健行业以及藏区基层行政管理岗位就业的并且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藏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目标。
2.2采用专兼并用引聘结合的方式构建师资队伍,突破师资短缺瓶颈近4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在民族医药界,“网罗”了一批知名藏医师、科研人员和学者作为特聘研究员,在特殊办学条件下积极寻求多渠道援助,已采用“以专职教师为授课主体,辅以聘用兼职教师讲座、授课、担任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地域和品牌优势,本着“双赢”原则,聘任了藏医专业兼职或客座教授10余名,迄今巳请到了教学效果良好、在相应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阿坝卫校伟科主任医师、康巴藏语卫视编辑益西多吉、巴塘康宁寺住持堪布阿珠格西、阿坝州藏医院华尔江主治医师、西藏藏医学院藏医系主任次仁教授、青海省藏医院院长昂青才旦教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魏立新教授等为学生授课或讲座,让研究生通过与名师零距离接触学习的方式提升藏医学研究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和软环境建设
3.1发挥地域优势借鉴学校多重点学科发展经验完善软环境建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一方面积极利用甘孜、阿坝两州自然、人文和医疗资源,组织学生在藏医院临床观摩学习,并根据除藏医院外,民间、寺庙也有众多,藏医大师行医的事实,对跟师观摩对象不作限制,但在制度建设中,为学生制定了详细而严格的学习记录表格,观摩学习记录考核审查合格后方可计入学分,确保学习取得良好效果;一方面利用学校品牌优势,多次主办大型学术会议,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全国各大学术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拓展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发展;另外,还与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青海省藏医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联合培养平台,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软环境提供了有利保障。
3.2围绕培养目标构建实效性较强的藏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并征询了大量专家意见,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将藏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板块(如图1):即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群、专业知识课程群、实践实训课程群、综合创新知识课程群,其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群均分为藏医和相关医学两部分。课程的开设注重藏医思维、传承能力的培养,为藏医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多种形式的实践实训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措施。,
研究生课程采用“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如必修课有〈漏珠本草选/概论》《藏药学选/概论>〉等,选修课有《藏文化基础》《藏传佛教基础》等;而综合创新知识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则主要体现在跟师学习过程中。由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发现,在跟师学习中同时考虑到“家传”和“寺庙因素,应将二者融合在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中,增加人文精神因素在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影响,以培养出智、法、能、德兼备的具有文化、理论、临床等藏医学相关知识的的现代复合型藏医学人才。
3.3注重教学效果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成都
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为了加强对培养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学院于2014年专门成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学位委员会,作为教学和培养质量监督的领导机构,制定了〈诚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研究生教学监督和学位培养工作暂行办法》,使学院教学培养质量监督工作进入了制度化管理轨道。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委员会定期抽査研究生教学质量及课题进行程度,由研究生向委员会汇报课题进展,并对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或纠正,最终由委员会专家给出综合意见反馈给学院,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考核之一。
3.4以信息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搭建科研信息平台提髙研
究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由于藏医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在现代教育院校教育下培养出来的藏医学研究生存在知识面不宽,专业领域过窄,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加上专业相关的信息量不足,信息利用滞后,造成许多科研仅停留在低层次研究水平上,创新、超越甚少。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通过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搭建科研信息平台,在培养过程中实现人力、数据、计算、网络通信、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全面共享,±音养出具有更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整合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信息能力的研究生,推动藏医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创新。
4.讨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经过多年探索曰,正在进行藏医学本科人才教育的改革尝试(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融合师承、家传和寺庙等社会教育资源的特色藏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首次提出“院校-师承-家传-寺庙”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师承教育、家传教育和寺庙教育的特色藏医思维和藏族文化,变单纯的知识灌注为藏医思维提升及藏族文化储备的训练,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手来完善藏医学本科的院校教育。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考虑将“家传”和“寺庙”因素加人藏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为培养合格的藏医学研究生提供软环境支持。
藏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尚属起步时期,在某些方面虽然可以借鉴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经验,但藏医学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佛学思想和天文历算等的教育培养,同样需要重视;在藏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培养方面,必须要增加硬件条件的建设,如临床培养基地、科研实验基地等,但这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适合各高校的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还需不断探索。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的藏医学教学经验虽然不够深厚,但作为藏医药高等教育的承担者之一,通过教育改革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和时代需要的藏医药人才,从始至终都是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心和重点。在未来的工作中,学院将继续利用学校的多重点学科背景、藏医药师资力量和区域优势,发挥藏医药教学科研特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在稳步推动教学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推动藏医药研究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篇7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政府作用 宿迁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宿迁市建市较晚,目前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的进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从宿迁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基础弱、起点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的扩招,普高已经成为家长和学生的集中目标,因而使职业教育处于市场需求旺盛而自身发展困难的尴尬境地之中,职业教育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当前宿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的时刻,政府无论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从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来看,在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都负有重要的职责。
一、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建市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基础薄弱,缓慢发展阶段(1996—2001年)
1996年建市时,宿迁没有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省合格职教中心,各项指标都是全省倒数第一,宿迁职业教育的规模对全省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群众不认可,学生不选择,事业规模小得可怜,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只有1049亩,建筑面积只有9.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只有136万元;文化课教师只有272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7%,专业课教师只有253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1%;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有33%,职教年招生只有4264人,职普比例仅为1:2.2,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只有9526人。到2001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宿迁的职业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变化很小。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仅增加242亩;建筑面积仅增加6.1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仅增加1082万元;文化课教师仅增加101人,专业课教师仅增加129人;职教年招生仅增加537人;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仅增加3593人;职普比例仅增加到1:1.9。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达37%。职业教育在等、靠、要中维持,发展十分缓慢。
(二)改革创新、探索发展阶段(2002—2007年)
1.办学体制改革创新
从2002年开始,宿迁从特殊的市情出发,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作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发展民办职业学校,努力构建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多元共办职业教育的格局。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五年连跨五大步。中等职业学校从14所增加到35所,其中公办11所,部门办学5所,正式设立的民办职业学校10所,批准筹建的民办职业学校有10所。另加市联合职业技术学校的20个分校,参加职业教育招生的办学机构增加到56个。
2.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迅速改善
到2007年,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习设备总值、年招生、在校生比2002年分别扩大3.5、5、8、7和8倍。全市建成1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实训基地;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多人次,建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8个。建成一批骨干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成5个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5所省级合格职业教育中心;建成10个省级示范专业。
3.职业学校年招生人数迅速增长
市内职业学校招生从大职教年招生从8021人增加到53498人,2003—2007年职业教育招生连跨五大步,每年增长7000人以上;职普比例由3.4:6.6提高到年的5.4:4.6,平均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内职业学校在校生从16373人增加到10.6万人。职业教育撑起普及高中教育大半边天。
4.创造性地实施“两后双百”工程
从2003年开始,宿迁率先开展对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两后生”48787人,输出43339人。城乡劳动力技术培训成效显著。年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年培训失地农民6000多人,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以上,年培训待岗、转岗职工7000人以上。
(三)资源整合,优化布局阶段(2008—2010年)
为保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规范发展、优质发展。宿迁市认真落实省教育厅[2008]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设立宿迁市联合职业学校带动分校发展,限期整改、限期达标、年检淘汰等方式,利用三年时间,先后关闭小规模职业学校37所。目前,全市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18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7所。加上泽达学院中专部、外事学校、农民培训学院,全市共有21个中职学历教育办学机构。
(四)内涵提升,优质发展阶段(2011年—)
工作的重点从外延拓展转向内涵提升,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从规模效益转向品牌效应,即从“办大、办多”转向“办强、办优”。
二、宿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核心是寻找“出口”,以“出口”带“入口”。寻找“出口”的过程也就是探索定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过程。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因此,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职能。
目前,宿迁市政府充分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促进本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市政府多次召开职教工作会议,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2006年3月15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宿迁市政府出台了《宿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宿迁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同年,宿迁市教育局制定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十一五”培训规划》,重申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2009年宿迁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2007年,为不断提高全市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宿迁市教育局印发《宿迁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为全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8年,为切实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并指出围绕这一目标,政府应强化自身职能,创新工作举措。如要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落实职教奖励补助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等。明确规定设奖鼓励民办职校发展,分别设立民办职业院校发展规模奖和民办职业院校创建奖。根据规定,对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人、3000人、4000人以上的职业院校,每年同级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这一政策促进了民办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实现一个大的飞跃。
同年,出于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培养和选拔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本地人力资源优势的考虑,市政府办公室又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此后,为加强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宿迁市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并制定《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2010年出台了《宿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职业教育发展上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目标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制度等保障措施。
2011年9月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宿发[2011]15号),对职业教育的保障和投入作出了具体规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技能大赛要给予奖励,对创建省高水平示范基地、品牌特色专业等要给予1∶1配套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支付。
以上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整合职教资源,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这是推动职业教育自身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2006年,为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教服务经济发展和创业的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全省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星级职业学校创建的有关文件精神,宿迁市教育局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制定了《宿迁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现有的职业学校及学历教育办学机构进行资源重组,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撤并一些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质量不高的职业学校。同时宿迁市委、市政府号召“要像大办普通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要像大办工业园区那样大办职教园区”,坚持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作为对县区的考核指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校生己从1996年的9526人发展到2010年的12.7万人。
(三)强化政府统筹,推进多元办学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宿迁,民力投入更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民力投入的关键是在政府统筹下,致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十五”期间,宿迁市委、市政府针对宿迁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的实际状况,从特殊的市情出发,在集中做大、做强、做优县区职业教育中心的同时,积极推行“一保三放开”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职业学校。
由于政府推动、领导重视、社会力量参与,近几年,宿迁市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公办与公办、民办与民办、公办与民办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壮大了职教事业规模。截止2009年,全市民办教育投入累计达到26.9亿元,共举办民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3所,占该市职业教育总量的一半以上。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的不断增加,大大优化了该市教育结构体系,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
(四)重视师资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在宿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质量的改善、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基本调整到位。全市相继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各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教育发展责任进一步明确,教师工资纳入了县级财政统一预算,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时统一发放,教师工资待遇得到保障并逐年提高,职业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全部做到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配管理,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和完善。
其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渐提高。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发挥职称评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教领军人物评选等杠杆作用,促进教师学习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级骨干教师以及市级专业教师培训、教师教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制定人才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宿迁市政府在面向市场,立足地方经济原则的指导下,联合发改、人社、教育和企业等部门、单位,客观估算人才需求数量,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实现经济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规划同步、经济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教育调整同步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宿迁市政府对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在人才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对人才的总量目标和人才分类目标及产业分布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宿迁市教育局则在《宿迁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中详细分析了宿迁未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并对该市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及全市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结构、专业结构都做出了合理可靠的分析。
(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本土经济
宿迁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发展。首先是健全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行为。该市教育局和市开发区密切合作,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法律有规定、执行有规范、政府有责任、企业有需求、学校有要求、学生有追求的浓厚的校企合作氛围。宿迁市教育局通过举行校企合作“手拉手”活动,把本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学校校长请到一起,让合作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话,探讨合作方式,交流合作内容。举办职业教育服务重点企业活动周,让学校与企业走得更近、贴得更紧,更好的服务地方企业,让企业走进学校深入学生、引导学生在本地顶岗实习和就业,让企业和职业学校双向介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促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在校企合作方式方面,该市教育局积极加强引导,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和总结改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做法;改革创新教育评价模式,改变过去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用人单位说了算的状态。积极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联手,深入展开校企合作。
(七)构建资助体系,实现和谐发展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四多”家庭贫困的多、初中成绩低的多、单亲家庭的多、难管理的多。由于职校的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经济上相对困难的农村和单亲家庭,对于昂贵的职业教育费用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为了使这一部分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该市在实行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的基础上扩大受助覆盖面,实施包括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特殊专业免除学费制度、工学结合制度、社会资助制度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建立起以励志奖学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形成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这不仅使困难学生能够享有平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且也为职业学校吸引了一部分生源。
三、宿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截止“十一五”末,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建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年来,全市10所公办职校异地新建,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宿迁中专、沭阳中专、泗阳中专、泗洪中专、宿豫中专、宿迁经贸高职校、宿城区中专、宿迁卫校8所学校先后创建成省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市劳动技校创建成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7所民办职校,有3所创成省三星级(泗阳霞飞中专,泗洪宿迁工业、宿城信息中专),有4所正在创建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全市四星级、三星级职业学校数位居全省第六。
(二)职教招生和事业规模跃居全省前列。2006—2010年,全市累计完成大职教招生315970人,从2007年开始年招生超过5万人,一直位居全省第二;市内职业学校累计招生207632人,从2008年开始年招生超过4万人,录入国家中职学生信息系统人数连续位居全省第一;市内职校在籍生总数从83008人增加到127077人,占全省中职在籍生总数的11%,位居全省第一。
(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快速提升。全市创建成省级示范专业30个、省级课改实验学校5所、课改实验点11个、实训基地11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一轮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全省立项150个,宿迁16个,全省第二。
(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与2005年相比,全市职校占地面积从3460亩增到4472亩;校舍建筑面积从76.08万平方米增到1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从7850万元增到2.47亿元。
(五)职业教育教科研队伍明显增强。目前,全市职校专任教师总数2824人,文化课教师学历达标率92%,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率75%,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41.2%。市直职业学校、县区职教中心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超过50%;职校教师培训人数逐年增加,有132人出国培训、235人参加国家级培训、1400多人参加省“四新”培训。课题研究上有1个国家级立项课题结题,并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有35个省级立项课题,10个结题;有41个市级立项课题,正在开题研究。
(六)职业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就业层次逐年提升,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成绩有较大突破,2008年,取得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省第二届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以上19个,居全省第五;在2010省技能大赛中,有3个项目实现了一等奖突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组织工作有序进行,对口单招成绩逐年提高,全市有9556个中职毕业生报名参加技能考核,8667人通过技能考核,合格率为90.7%。8274人参加全省文化课统一考试,共向普通高校输送本科生868人、专科生5112人。
(七)短期培训工作扎实推进。职业学校积极面向城镇转岗、待岗工人、城乡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就业52300多人;积极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退役军人3796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01.
[2]吴巧荣.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政府职能——基于S市的调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0).
[3]陈晓芬.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4]朱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5]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
- 下一篇:实训制图总结
精品范文
3卫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