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9:0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和程序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上机编写程序来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为其前导课程,是对其前导课程知识的巩固、实践与提升,是ACM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通过此次实训为程序设计比赛和ACM大赛输送人才,使更多的学生在全国的各种编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编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事业单位输送程序设计人才。

本人根据C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以本校2010级软件班学生为试点进行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1实训内容单一

实训教学内容应该首先根据C语言的特点对知识进行整合,然后引入针对性较强的典型综合实例,从程序整体向各个核心知识点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训项目,内容应覆盖学生所学的知识,突出实用性,内容最好为学生所熟悉领域或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如果学生层次不一,可以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不同的实训内容。

1.2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分析程序设计过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单一实训手段要达到这一目标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运用多种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编程有个很好的理解过程。

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以前的实训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课堂是由老师主载,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

(1)基于ACM模式的教学方法。ACM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具体的问题讲授概念与理论,辅以课堂讨论,做习题等多项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深入有关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加深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利用网站进行程序设计。以往的教学是按照基础知识、循环结构语句、结构体语句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解。基于ACM的教学方式是按照习题所属知识类别进行理论讲解,离散数学、初等数论、数值计算、人工智能、动态规划算法、图算法等知识点进行讲解与练习。ACM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基础学科很好地运用于程序设计当中,有利于知识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做练习时举一些趣味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基于ACM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如下:

①知识分类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

②ACM所选的题目趣味化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题目所含知识面广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④分组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

⑤学生讲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2)讨论式教学法。由于每一道程序题可以有不同的编写方法,答案不唯一,所以很适合使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以三人为一个团体进行分组,在组内讨论编程方法,上机编写程序并进行验证,由组内推举成员向大家进行讲解和演示,有不同编程方法的组可以继续演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并选出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最小的程序,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法。在实训课堂上,学生需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依照实训任务完成实训。题目由易到难,知识点由单分支到多种分支情况的应用,这样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及编程由易到难的编写过程。

1.3考试一锤定音

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编程能力,所以不能以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检验过程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引入过程性考核思路,总成绩分部累加。采用平时计分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每节课的发言演示情况来给出平时等级,一学期进行累计,按累计成绩进行排名,前三分之一学生可以免去最后的考核,以平时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这样也可以激励大家踊跃发言,剩下的学生参加最终考核,最后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后一次考核的成绩各占一部分比例来组成。通过实践检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后,考核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用过程性考核思想后,在学习过程中时刻检验学生的学习接受掌握情况,加大了课程全程质量监控力度,课程考核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后真正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核结果公平、有效,这也是现在倡导的全过程考试。

2.总结

通过对C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并对2010级软件班学生进行试点后,使学生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C语言的数据结构、程序结构、语句以及控制结构的使用方法,能用程序设计技术解决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掌握在实际开发环境下进行编辑、编译、连接、调试和运行的方法;综合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嵩.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6,(35).

[2]王美娜.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4).

[3]曾鸿.基于项目的软件工程综合实训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4]王丽娟.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分析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篇2

【关键词】项目设计,程序设计,能力培养

1、前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都是很重要的。但高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学科体系教学,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入手,一步步理解掌握,再到应用的方式教学,学生学着没兴趣,理解困难,学完了不会应用,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学完程序设计课程基本不会做开发设计。由于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相关课程较多,学生一旦失去兴趣,放弃学习,几乎等于放弃了大部分专业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计算机专业是至关重要的。

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2.1选择好要设计的项目。项目设计教学要选择好所用的项目,项目过简单涵盖的知识面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项目过难学生难以理解,增加教学难度。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进行教学,是项目设计教学的关键,项目设计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案例应该是连续的,前后关联的,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要循序渐进,实训是程序设计课程的关键环节,实训的项目要和课堂教学的接近但又不要完全相同,要留给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否则实训课就变成了打字课。课程设计是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综合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设计的题目要和教学与实训的内容接近和相似,但要在平时上机实训的内容上有一定的扩展,要尽量涵盖所学的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课程设计任务太少使得设计过程中学生闲暇多,涉及到的知识点少,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设计任务分量过大,学生难以完成,导致设计过程草草收兵,应付了事,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设计应该选择一个较完整的项目,让学生从分析任务开始,到看到一个能运行的较完整的成果,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项目设计的关键,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项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2做好各门课之间的协调。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是由多门课程来完成的,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信息系统开发等课程,在教学中各门课程要相互关联配合,前期课程要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做铺垫,后续课程要结合前期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前后有连续,知识点反复使用,加深了理解,也知道这些知识的用途,学习的目的性也更强。因此制定好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关键,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要互相协调和补充。

3、做好教与导的关系

3.1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程序设计能力表现在项目开发上,开发能力的培养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高职的重点在应用,因此教学中重点是教会学生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查找别人的成功例子,开发项目中有大量的相似工作是自己和前人已经做过,教会学生看懂这些案例,把这些案例变成自己的程序,能快速地实现自己的项目,过去我们单独地讲解每个命令、控件的用法,学生用起来很困难,分离的代码学生也不会在项目开发中使用。用项目案例讲解,代码是上下文连贯的,学生就容易理解,再重点介绍针对不同的应用怎样修改哪些内容,这样学生也会在别的项目中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做好上机实训辅导

上机实训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有时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上机实训却不会做,或者只会照着书本输代码,不知道代码的用途,这样就没有达到目的,因此上机指导也是教学环节的重点,不能只训不导,老师要在实训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这对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老师不熟练,不能及时帮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学生被问题难住就会失去信心。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指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3做好课程设计的指导是关键

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的,课程设计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应用,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非常关键。课程设计中老师要认真做好准备,认真写好设计任务书,任务书应包括:(1)设计目的、任务;(2)设计依据;(3)设计相关资料;(4)设计步骤与要求;(5)成果内容;(6)设计进度安排;(7)纪律要求;(8)成绩考核标准。如有必要,还应编入相应的设计例题,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参考,但也不能把老师做好的项目程序给学生,把课程设计变成打字和调试,这对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课程设计中老师要随时检查辅导,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任务,也要及时帮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对优秀的学生可以根据情况追加一些内容,这样能让好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学能力和自信心,也能带动中等学生的积极行。在课程设计中知道老师要对一些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做详细介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规范的设计步骤,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设计过程中要倡导同学间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对一些学生做的好的通用类可以介绍给其他同学用,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项目课程设计用小组的形式比较好,这样能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承担一些较难和关键的任务,能力较差的学生承担一些简单的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同学的鼓励和督促下能力差的学生也不会轻易放弃。

4、总结。综上所述,用项目设计来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选择项目案例,好的案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及时跟进、认真指导是关键。项目设计开发是个团队合作的工作,培养同学之间团队合作精神袁互相帮助和鼓励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遥

篇3

论文摘要: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体制,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成人教育计算机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算法分析应用能力。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成人教育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1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范畴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上机实验、综合练习、课程设计、软件开发实训等几个方面。上机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根据理论教学的具体进度,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这些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练习一般在经历了一定的学习阶段之后,任课教师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日常生活、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设置一些难度较小的综合性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综合练习主要侧重某一方面具体知识的应用。课程设计是在本门课程学习完毕后,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实际应用,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综合性强的课题,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课题任务。课程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开发实训则是通过实际软件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教学都采取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其过程为:上机实验综合练习课程设计软件开发实训。

2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1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基本开发能力、程序代码编写能力和程序调试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算法应用分析能力和数据综合处理能力。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设计的具体过程,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语言特征,具备程序设计师的基础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侧重编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2实践教学是提高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应通过编程实践体现,通过具体的程序设计案例和实际编程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

综合编程能力的强弱是检验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3成人教育业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成人教育业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体现在下述方面:①实践设施不足,教学条件不完善;②对教学认识不足,实践教学不受重视;③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单一。 转贴于

4积极探索,构建合理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4.1实践教学要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要结合专业特点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注重对学生编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对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改变单一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2以社会就业需求为主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上机实验、课程章节综合练习、大作业、课程设计、软件项目实训、校外软件基地实习、软件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校内软件课题研发等。其中实训、实习和研发都是采用“真题真做”。通过上述这些实践过程,学生的程序设计综合应用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4.3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一般要求定教学的具体内容。大多数情形下,采用实例教学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实例的演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例式实践教学设计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课时要求、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实践总结、成绩评定等几部分内容。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量体现知识性、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欲,使学生对实践内容感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创新,完成实践内容。二是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适应,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保证实践题目难度和工作量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实践方式可以灵活多变。

4.4改变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真正目的在于应用,是为了能正确编写出应用程序。因此,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要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并重,各占1/2,并要求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分离,只有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均合格后,整个课程成绩考核才算合格。实践教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也要考查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再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期末实践测验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综合成绩。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平时认真学习。

篇4

关键词:C语言;课程体系;融合教学;融合实践;卓越工程师计划;ACM/ICPC

C语言程序设计既是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逻辑性和实践性强,使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如下。

1) 学生不清楚本专业的特点。多数高校将本课程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由于对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了解不够,导致新生对各专业特点混淆不清,有的学生去报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结果有的还不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致使一些学生学习消沉。我们通过和学生谈心,得知不只是大一有这种现象,大二的学生甚至也存在这种心理[1]。

2) 学生学习本课程目的不明确,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问,既然C#和Java是现在的主流编程语言,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学习C语言?所以我们在第一堂课介绍计算机语言发展时,将C语言和其他语言作比较,强调C语言是当前程序员共同的语言,它使程序员互相沟通,比流行语言都更接近机器。C语言更适合解决某些小型程序的编程,在编写底层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内嵌应用程序时,往往是更好的选择。有了C的基础,在需要时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也是很容易过渡的。当然,第一堂课上,我们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所以会用1个学时去展示历年实训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完整的系统,除了包涵基础知识,还有高级技术。我们向学生灌输学习这门课程的境界:Beginner―Advanced―Professional。

3) 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定位、理解和把握不够。老师只有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得了学生不等于教得好学生,学生的评教正说明了此问题。

通过实践,我们对计算机专业本课程教师的要求是:“复合型”的教师――既要精通这门课程,还要有3年以上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并且非常熟悉计算机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教师的成功在于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2]”。

因此,我们对本课程的定位是,以程序设计为中心,掌握语法,了解算法,重在算法的实现――编程。算法是灵魂,语法是基础,编程是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

算法尽管重要,但本课程不是算法设计课程,不可能过多地介绍算法,更不是在研究算法。我们要在学生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介绍相关的典型算法,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去思考如何构造算法,编写程序的过程本身就是设计算法的过程。

为此,我们对本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并将本课程与计算机其他学科进行了融合教学与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课程体系的改革

1) 修改教学环节。

我们把原计划一学期的教学时间调整为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第二学期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的进阶教学,在学年末进行该门课的实训,接着的暑假进行校外实习。根据不同专业,我们还开了小学期,在小学期里有连续12周的实验环节。

2) 修订培养计划和大纲,改革考核方式。

我们把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本学院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相结合,组织教师外出考察、研讨,然后重新修订了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训大纲、实纲。相应地,考核方式也作了调整:基础教学由笔试转向机试,试题难度高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等级考试,每次考试的题库都将重新命题和审阅。进阶教学由考试转向完成3 000行以上大作业形式的考查,实训由过去的全班一个模拟题目转向提供多个实际验收签定过的项目,进行C版本的再次开发,实习由过去的只是到实习基地参观调整为直接进企业拜师跟班学习。

3) 丰富配套的教学资源。

我校组织编写了《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及进阶教程》,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已于2010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还配套编印了上机实验的实践教程(将在今年教材的第二版时一并出版),以及实训时的实训教材和实习的实习教程,并建设了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供师生讨论和交流。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与教案,供教学参考。

我们专门搭建了学校ACM/ICPC在线测评平台,并组建了容纳120人的竞赛专用机房,成立了ACM/ICPC竞赛班。2008年起,河南省计算机学会主办一年一次的河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我们每年都组队参加,在过去的三届竞赛上,共获得4枚金奖、2枚银奖、1枚铜奖。2009年参加亚洲区赛现场赛获得优秀奖。2010年参加第35届亚洲区赛,通过预赛,获得天津赛区、杭州赛区和成都赛区的决赛资格,并在成都赛区获得1枚铜牌,排名第59名,是河南省该项赛事最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学校内部,我们从2009年开始每年组织两次全校程序设计竞赛,至今已经主办了四次校级竞赛。

4) 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提出了C语言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融合教学与实践的教学理念。

5)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使用任务驱动、课堂讨论、3W1H教学法、现场编程教学法、课堂陷阱教学法、任务分解教学法、任务贯穿教学法、分散集中教学法、两段教学法、实训优秀作品展示激励法、融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在课外使用网上在线讨论与答疑、竞赛辅导拨高法、课题组观摩讨论法。我们打破大学考试试卷不评讲的一贯做法,在第二学期的进阶课程第一堂课评讲上学期期末试卷[3]。

(1)3W1H教学法。即:What――解决什么问题,Why――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引入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Where――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解决,How――如何运用学到的方法、技术来解决问题。

(2) 现场编程教学法。在讲授有代码编写的理论课时,当一个理论知识介绍完后,教师出一个难易程度适当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随堂写代码,并抽学生到黑板上写,或者抽几份学生作业当场点评。

(3) 课堂陷阱教学法。在期中检查座谈会上,有的老教师说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程序的错误,而课堂上即使是老师手下的一个笔误,学生也能发现并喊错了。我们正是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容许自己范错,不许老师失误”的习惯,对于学生书写代码时容易出错,或者上机碰到的共性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演示时设下陷阱,故意把代码写错,有的学生当时就能发现,而有的学生在编译时才发现有错,我们用自己的错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

(4) 课题组观摩讨论法。我们组织本课题组教师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观摩讨论,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推广好的教学方法。

(5) 实训优秀作品展示激励法。我们在第一学期基础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展示往届的优秀实训作品,让学生觉得既好奇又深奥,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兴趣。临到毕业,大部分学生还能对这堂课记忆犹新。

2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融合教学

通过近5年的实践与总结,我们认为如果把C语言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融合教学,必将促进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同时凝聚专业特色,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自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1) 与数据结构融合。

在讲到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与构造类型时,围绕数据结构的一条主线――四种结构两种存储,联系数据结构中的数据类型,在抽象数据类型ADT中只定义了基本操作,复杂的操作是通过基本操作实现的。在抽象数据类型中定义的操作与C语言中的各种类型的运算,比如取余运算符“%”,在C语言中仅限整数。在讲到查找与排序时,对照数据结构中的查找与排序,介绍一些经典和效率高的算法。在讲到递归函数调用时,用数据结构中的递归调用时栈的进栈出栈变化过程讲解。在讲到scanf函数和其他读取字符函数时,将内存与键盘输入缓冲区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据的输入格式。

2) 与操作系统融合。

在讲到变量的数据类型及变量的存储类型时,结合操作系统的内存结构,讲解内存区域分为6个不同的部分来存储不同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内存组织的有序性。特殊地,寄存器变量不占内存,而字符串常量存放在符号常量区,通过讲解内存结构,学生就明白静态变量为什么第一次使用时会初始化,以后再使用时用的是上一次的值。在讲解数组的连续存储、链表的动态存储时,结合内存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甚至可补充内存中堆与栈使用的知识[4]。

3) 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融合。

入学时,教师介绍计算机发展,一般都会讲到冯•诺依曼原理,那么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呢?还得从计算机组成原理来讲,从电脑城装配电脑介绍起,首先运用BIOS程序,然后再启动操作系统,最后再运行用户的应用程序。而BIOS程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是用语言开发出来的软件,之前都曾经有过C语言版本,BIOS现在还是C语言编写的,而操作系统的一些内核也还有C语言的许多代码。因为大一第一学期的计算机科学导论与本课程是同步开设,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还是有限的。同样地,在讲到C语言的三种进制数、位运算、指针时,与计算机的字长、补码运算、指令加以对照,就容易理解些。

4) 与面向对象语言融合。

掌握好一门语言,可以自学其他语言。做到这点不容易,因为大学专业课的特点是学一门结一门,没有哪所大学或哪个专业开设了所有语言,所以在语言课之间融合对照学习,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讲到结构体时,与面向对象中的类对照,将结构体变量与对象对照,就比较好理解数据类型和类不占内存,对象与变量占内存了。讲到函数时,与方法对照,讲到函数参数时,补充面向对象中引用的使用,对将来学习面向对象语言和数据结构非常有益。

5) 与数据库原理融合。

程序所需数据从哪儿来?运行结果保存到哪儿去?在讲到文件操作时,将C语言中用到的文件与数据库中数据文件作比较,再联系结构体成员与数据库中的字段、记录,使学生对程序的理解更完整一些。

6) 与编译原理融合。

在演示程序开发过程、多文件的操作、编译预处理时,均可以联系编译原理中编译器的词法/语法分析,教师可以演示单步编译,鼓励学生思考编译的过程。

7) 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离散数学、数值分析、运筹学等融合。

如果能将学习C语言与离散数学中的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结合,再解决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几何、数值分析和运筹学中的数学问题,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8) 与网络融合。

使用C语言可以开发C/S结构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程序,在实训和实习时可以分层次进行一些高级的练习,比如C/S结构的网络编程。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实现抓图和打印等,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9) 与软件工程融合。

结合专业特点,讲解软件开发不仅仅是写代码,还是一个模型的开发过程,对于学生将来毕业做好毕业设计与写好毕业论文有指导意义。特别是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专业更是需要了解。

其实,我们在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时,几乎可以和所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联系起来,比如选修课算法分析与设计,还可以和ACM/ICPC结合,通过ACM/ICPC竞赛的题目寻找合适的教学切入点,有时也可以引入离散数学中的逻辑推理知识,或者构造一种教学情境,让大家感兴趣,能被吸引住,使学生一步步跟着往前走,比如抽几名学生排队讲排序算法。

也可以和非计算机专业课程联系起来,比如计算机英语。同样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一些新的技术,比如物联网、CPS计划等,学生会更感兴趣。如何融合比较教学,既能深入浅出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不拖延学时,需要把握好这个度。

3与计算机其他课程的融合实践环节

除了做到融合教学外,在实践环节上如何融合也至关重要。

1) 搭建ACM/ICPC校内在线测评平台。

我们采取竞赛辅导拔高法,成立竞赛班,采取“讲-帮-带”的方式,建立了郑州轻工业学院在线测评平台,如图1所示。丰富了题库,组织校内选拔赛,教师带队参加竞赛。

自2009年开始,我们每年举办两次全校性质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12月举办新生程序设计竞赛(个人赛)、5月举办一次全校程序设计竞赛(组队赛)。均有IT公司赞助,并有开幕式和颁奖仪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编程热情。

参加ACM/ICPC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团队合作和协同能力[5]。

2) 与考研结合。

我们从大一第一学期就让学生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工作或考研。如果工作就必须学好知识,重视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3) 与操作系统、C++融合实训。

在后续的操作系统和C++的实训时,安排我们C语言程序设计课题组的教师参与实训,使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更加长期有效。

4) 把等级考试当做门槛。

我们把全国和河南省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目穿插到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每个知识点。

5) 介绍学生参加教师的项目。

我们在授课的同时,也有心培养一些勤于思考用心的学生,介绍他们参与到教师的应急系统、嵌入式、GIS、网络等实际项目开发中,引导学生自学C++和Java、JSP等工具,让他们从实践中得到锻炼,积累经验。

6) 跨学科实训并总结。

在第二学期期末的实训环节,我们让学生分组去做一些稍微大一点的题目。比如C语言语法分析模拟器、BIOS模拟器、科学型计算器、TC模拟器、Windows小游戏、信息系统等。在实训结束后,我们安排优秀实训作品展示总结会,也是对一学年课程学习的总结。有很多外专业的学生自愿来参加。通过展示交流,学生看到了别人的成绩,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4结语

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C语言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融合教学与实践。经过4年的教学与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C语言程序设计,以及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64.

[2] 朱立华,俞琼. C语言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3):150-153.

[3] 徐小青,李晓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3):46-48.

[4] 王祥瑞. C语言中的内存泄漏分析[J]. 长春大学学报,2009(6):27-29.

[5] 武建华. 基于ACM模式的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13):114-116.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and Other Subjects of Computer

YAN Hongyan1, JIN Baohua1, ZHANG Xiaojuan2, XU Hongxia3

(1.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Zhengzhou Tourism College, Zhengzhou 450009, China; 3. Art Design Department,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yuan 454650, China)

篇5

一、理论教学

我们将C语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分成三大部分,在教学中将“数组”前的知识归为第一部分,将“函数、指针”知识归为第二部分,将“结构体、文件”知识归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数据类型,基本运筹方法,基本语句和基本的程序结构,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中的变量要重点讲解变量的存储方式,变量的存储空间及存储范围,表达式部分应重点讲解运算符的优先级程序控制,结构重点放在同一结构的嵌套与不同结构的相互嵌套。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指针、函数,重点应放在函数的参数、函数的调用、函数的递归调用、指针函数、函数指针、指向数组的指针。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模块化思想及通过指针实现多种结构类型的引用、内存的动态分配。第三部分主要讲解结构体,基本的文件操作、程序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第三部分重点应放在结构体和文件指针上,要详细讲解通过文件指针对文件进行访问,使学生掌握复杂结构类型的数据组织与处理、数据与文件的关系及文件数据的处理[1]。

二、案例分析

由于课时减少,我们精简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通过实例讲解、上机练习、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最基本的结构语句,提高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通过程序改错,程序补充来训练学生的程序理解和分析能力。

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2],教学内容采用是以算法分析、程序设计为主, 语言知识为辅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是引入案例的主题式教学;教学内容以算法设计作为贯穿各主题的主线;案例分析是教学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程序设计能力,我们注重算法分析,突出算法设计,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在讲过语法规则之后,给出一些只含有课本上已学过的简单语句的简单实例,仅仅是说明其语法及功能,程序本身没有多大的实用性及吸引性,而在案例教学中,为了程序实现更有趣,教师往往会联系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并且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2. 案例设计

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我们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C语言知识点紧密联系的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

我们设计的案例满足了如下要求:一是难度适当;二是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是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算法――程序这一系列的过渡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维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算法分析和设计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以算法设计为主,语言知识为辅。从分析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给出设计的算法,同时还应将算法用流程图表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程序的功能和结构,这样就容易将其换成程序代码。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和沟通,形成良性互动。作为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同一个案例,老师允许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思维。

3. 教学案例实例

百元纸币兑换:一张一百元的纸币换成等值的10元、5元、2元和1元一张的小钞票。每次换成50张每种至少一张,共有多少种换法?

案例分析:首先每种一张,余下100-18=82元。已经换了4张,还要46张,就是46张10元或者5元或者2元或者1元组成82元。依次设10元、5元、2元、1元的张数为x、y、z、m则:

10x+5y+2z+m=82;

x+y+z+m=46;

以上x,y,z,m的取值要求是不小于0。

因为有四种纸币,要对每一种纸币数进行遍历,就要用四重循环嵌套,算法如下:

intx,y,z,m,k=0;//k为兑换方法数量

for(x=0;x

for(y=0;y

for(z=0;x

for(m=0;m

if(10x+5y+2z+m==82&&x+y+z+

m==46)then

k=k+1

三、 项目实训

在C语言理论课结束后,我们安排三周时间让学生集中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采用项目实训的方式,项目的工作量要适度,要有一定的难度,以该项目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动力,尽可能涉及更多的C语言知识点,全面贯穿整个课程内容,以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 项目标准

教师要明确项目拓展所涉及的C语言知识点和项目的基本目标。项目应能贯穿整个课程的各个环节:格式化的输入输出;各种程序控制结构;各种变量、表达式的使用;函数的调用,尤其是递归调用;指针使用;指针函数与函数指针;文件的建立、打开、读、写、保存等操作,要求实现项目要求的功能。项目难度适中,使学生不必进行复杂的项目背景分析就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功能扩展。同时项目的实施能够突出以算法为中心来进行程序设计。

2.项目分组与评分

项目实训要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具备初步的软件设计思想。我们要求教师首先制定项目任务书,明确实训的目的及内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进行项目制作,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教师可拟定多个项目,并将学生分成对应的项目小组。分组采用由老师指定与自由组合等形式,指定主要是由指导教师来分配项目小组,主要是结合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以及上机实践的情况来确定,这些项目组的组长一般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自由组合一般由学生自行结合,指导老师把关。一个组一般3人为宜,项目选题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拟定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项目,一般指导教师拟定的选题比学生的组数多,可按照1比1.2比例进行,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拟定题目,但必须由指导教师审核,为了保证每个组的项目实训效果,要求每个组的选题不能相同。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指导教师打分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指导教师根据每个项目小组的项目结果,给各个小组进行评分,然后每个小组答辩,答辩要求学生先制作好PPT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要简明表述项目实施所用的知识点,项目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最后演示所完成的程序。报告完成以后,其他小组提问并进行评议,指导老师完成对项目点评。

3.项目实例

项目名称:用C语言制作班级通讯录。

要求实现如下功能:记录插入、记录查询、记录删除、记录按学号进行排序、记录打印。

项目涵盖的内容:文件操作、函数或过程调用、搜索算法设计、排序算法设计、数组操作、结构类型使用、自定义数据类型、打印机操作等内容。

时间要求:三个星期内完成。

上交资料:项目设计书(含设计心得)、源代码、汇报PPT。

四、结束语

虽然目前C语言教学计划上减少了课时量,但是我们通过对教材进行分阶段划分,使学生在阶段性的目标下学习,同时在备课环节中组织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案例;教师在理论课上,通过教学案例,对相关理论进行仔细讲解与分析。在理论结束后,安排三周时间集中进行项目实训,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训三位一体C语言教学模式”的周密实施,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程序设计大赛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胡 枫.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278―279.

[3]黄锦祝.高职语言项目实训的设计与实施[J].电脑学习,2010 (5):

80―84.

[4]邱建林,王 波,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1(4).

篇6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案例式;教学方法

引言

Java作为新一代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具有跨平台、安全、高可靠、多线程等特点,在计箅机网络及通信应用软件开发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高校已将“Java程序设计”列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明确它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开发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这门课的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广东科技学院从2012年起面向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本人具有多年担任高校计算机专业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讲教师,针对Java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安排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1 课程教学目标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全面地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教材的内容为主线,采用案例作为教学引导线,在教学中将晦涩难懂的概念、原理融合到案例中,从实际的例子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论高度,适当讲解理论知识相应的知识点。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

2.1 教学安排

“Java程序设计”课程授课对象是计算机系专业的学生,它的前续课程有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学的第三学期。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语言,它的基本语法同C语言。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我们将“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置为:理论课时数48个学时,实验课时数为16个学时,并有2周的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这样设置是更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加调实际的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

根据多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讲授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Java语言基础;二是面向对象特性;三是Java的常用类及构件,包括异常类、swing构件、线程类、输入输出流类、JDBC连接数据库类、网络类等。同时还增加一些对Java新特性的学习,包括增强的for循环、自动装包/拆包、可变参数和泛型编程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选择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实训课教学三个部分。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理论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实验课教学,采用项目导向法进行实训课教学,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Java 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程序实例讲解基本的知识点和语法,针对特定问题,选取的案例都尽可能小而精,这样可对每一个单一知识点进行教学。同时理解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运行方法。讲解完实例后一般布置3 个操作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模仿”,即完成一道和例子极其相似的程序,让学生在模仿中巩固和加深对新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巡视单独答疑,帮助学生澄清教师讲解时没有理解的内容,最后教师就共性问题予以强调。第二个练习是“修改”,即对第一个例子加工,将教师在讲解时已提及而例题中未涉及到的问题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关键性问题给出指导思想。第三个练习是“提高”,即将具有一定算法难度但语法适用于当前阶段的问题抛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在此阶段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小型案例讲解独立知识点,以案例模仿的形式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培养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迁移性的应用能力。学习过程贯穿于案例分析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学会抓住或发现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设计能力,强化了案例教学的效果。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尤其重要。实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和完善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编辑调试程序,进一步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从知道“怎么去做”到学会“怎么做”,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有过项目实践经验的人都认为,通过做项目能更巩固熟练所学习的知识,并从中学习到更多更广泛的实际的知识。我们在“Java程序设计”课讲授完毕后安排了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训课,借助在生活上、工作上以及企业中的实际项目抽取简化,提出相应一定的小项目或子模块题目,然后交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完成这个Java 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课堂上没有接触或学过的知识,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阶段,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教学生如何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而是告诉学生到哪里能查找到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料。

我们将“项目导向法”的实训具体实施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选题、分组阶段”,先由老师布置若干个项目题目,综合实训课程的项目设计注重实用性、真实性。将企业中的实际项目抽取简化,分解成若干模块交给学生以小型项目的形式来做。学生自主或由老师分配进行分组,模拟某企业中项目研发团队进行,一般4-8个人一组,由组里选举知识面比较全的同学作为组长。第二阶段为“研发阶段”,组长作为 “项目经理”,给组内其他成员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该项目开发的全部流程,指导老师定期检查组员完成项目的进度情况,由组长定期进行汇报。在完成这个小型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课堂上没有学习到的知识,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阶段为“验收阶段”,对综合实训的总结采取分小组答辩的方式,即每个课题小组把此次项目的设计思想、所用到的知识点、实现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案、完成效果、尚存在的问题等以PPT 的形式向全体同学、老师做讲解、演示。这样的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了准备;也使得其他组的成员拓展了知识面,汲取到别人的长处,增强学习交流,从而打造了一个“积极”、“热烈”、“和谐”的学习氛围。

4 结束语

Java 教学一定要围绕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展开,注重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培养,本文提出了“Java程序设计”教学实施的诸多方面,并在作者施教的班级进行了多次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动手能力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对本门课程的认可程度大幅度提高。当然,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改的深入,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探索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计算思维;项目教学;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16)04-0099-02

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最早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运用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解决设计系统和人类理解的行为,以及包括所有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随后,黄崇福、董荣胜等学者也相继对计算思维进行阐述,国内学者也对“计算思维”展开专题探讨,并就计算思维的产生及在各学科专业中的渗透进行了研究。把计算思维的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教学进行了衔接,现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

一、计算思维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功用研究

(一)利用计算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的运算特点

从多种专业基础课中来提炼共性思维,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拓宽思维变式。高职教育要将动手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从计算思维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计算机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将问题拆解并分类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往往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利用常规的方法是难以有效解决的。此时,可将问题拆解成不同的小问题,再将各个小问题逐个解决,从而实现对整个问题的解决。在思维过程中,将问题进行转化和变换,从近似问题或单一问题中回溯整个问题的解决。可见,计算思维,与数学及物理知识相比更具有抽象性,在计算思维方法的学习及应用中,可结合人的思维由机器来遵照人的思维来独立完成问题的解决。

二、计算思维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渗透计算思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课程知识的讲解与学生平时上机实践来说,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从增加作业量上突出实践项目,从基础知识结构的延伸上拓宽教学体系。如利用简单的C语言来改进课程教学模块,深化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和掌握。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基础知识与网络知识的衔接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利用创新实践模块来强化计算思维的渗透,让学生从知识获取中养成创新实践的习惯;注重教学实验,特别是硬件实验的课程比重,让学生从中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适当渗透程序设计课程,利用程序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化计算思维的教学,发挥经典案例在具体实践中的作用,从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对问题的创新性思维。

(二)计算思维在教学模式中的构建

从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及问题的认知中,突出兴趣激发,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计算机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载体。在具体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目标驱动、任务驱动和考核驱动等方式,从实际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上构建可行的考评体系,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此来制订教学计划。以“C程序设计”为例,对于编程语言,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明确教学规划,再从教学任务上进行细化和分工,凸显课程教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2]。当研究程序设计中的循环控制问题时,依据教学实例,如在求解∑20n=1n!的值时,可以将数学问题进行简化,利用计算思维来分解,将之转换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也就是说,对于∑20n=1n!可以简化为1+2!+3!…+20!。当问题简化之后,对于本题的求解转变为各项值的求和。当然,对于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简化与优化,还需要从具体教学任务的分析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思维实际,合理有效地渗透计算思维,帮助学生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从项目教学法中渗透计算思维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一定时间内组织和安排的学习行为,并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项目教学法在设置上要从教师、学生以及相互之间的情境构建中,将项目任务与知识点建立关联,需要学生从中来分工协作完成。可见,对于项目教学法中的计算思维,重在从学生自主性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以VFP程序设计为例,我们在教学目标上划分为示范项目、实训项目和练习项目三类。示范项目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练习项目是在实验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在项目进行法流程构建上,从项目分工到各项工作的落实,都需要从具体开发中来解决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小组完成任务。最后是项目评价,通过组间互评,从各自问题及解决方法上进行探讨,从而赢得对问题的深入认知,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总结性评价是对本次项目教学法的过程性总结,教师要从各组的表现入手,就其问题及态度、运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记录并总结,再从各组及成员的表现上进行评价,以提升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效。

三、计算思维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成效及意义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计算机教学,从不同学科中渗透计算思维,帮助学生从求解问题中寻找思路,积极探索并敢于尝试。如在C语言学习中,从程序设计的组织架构上,确立计算思维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从课程设计上,强化知识点与知识体系间的联系,让学生从C语言的教学和实践中,无形中内化创新思维[3]。如为了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中不同变量的认识,引入猴子吃桃的故事。从最初摘的桃子中,每天吃掉一半,并再吃一个;依此来计算等到第十天的时候,发现仅剩一个桃子了。以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接着从C语言程序设计的变量设置上,P1和P2为第一天桃子数量、第二天桃子数量,由此来引领学生探讨程序结构,很明显,本题是利用循环结构来解决,而对于循环的条件的查找,则需要从满足count>0时就可以执行,而对于故事中第d天与第d+1的桃子数量关系,得到t1=(t2+1)*2。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在循环计算中的关系,对于每次得到的P1值,赋给P2,并根据故事题意,对时间的变化要进行count--。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本故事的程序设计是对计算思维递归方法的运用。在这个递推过程中,复杂的问题被假设后可以得到简单的求解方法,并在递归到第十天后就是1了。整个程序设计过程打破了传统程序设计的枯燥与单一,在故事渗透中把计算方法和教学方法进行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思维方法来解决程序设计难题。

[参考文献]

[1]刘向永,周以真,王荣良,李冬梅.计算思维改变信息技术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5-12.

[2]武仁杰,郭喜凤,郭晓玲,刘志兰.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4-26.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加工单元 控制系统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52-02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得以不断推进。本文以“自动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中加工单元控制系统实训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掌握加工单元控制系统的基本安装、控制程序的编写。

2.知识目标:加工单元部件的认识和安装方法;采用一个按钮控制启动/停止的程序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相关程序设计引发学生学习PLC综合控制技术,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4.职业素质目标:获取知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例主要讲授加工单元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控制,重点是掌握加工单元的安装与控制程序的编写;难点是安装过程中的安装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特别是一些关键点,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就可能存在很多隐患。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分解动作,反复观看视频安装过程以及各部件的功能,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安装过程编程思想。

三、教学对象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相关前续课程知识,并掌握了PLC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编程方法。但学生在学习PLC综合应用过程中,一时难以迅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要领,为此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示范录像,通俗易懂地讲解加工单元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编程等学习内容。

四、教学策略与教法设计

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安装与控制系统编程,在实施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熟悉关键控制程序的编写。本课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双教一体化”教学方式,即教师理论讲授和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多媒体网络课件,生动地教授安装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实训,并对一个或两个小组的程序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共同分析,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设计目标。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2.教学设计与分析。见表2。

六、学生实训

1.实训方式:(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实训,完成一个按钮实现启动/停止的功能;至少用三种方法实现。(2)学生个体进行站点的建立和管理。

2.实训内容:通过讨论各小组分别编写程序。

3.实训检查评价:选出1组同学的练习进行展示;教师再进行总结评价、讲解,总结归纳在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总结

本课例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充分关注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有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信息技术贯穿始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拓展了课程教学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宗晓倩,汤慧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5(28)

[2]李科.高职《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识读”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3]王青燕.信息化环境下任务驱动型《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设计[J].齐鑫物流教育,2014(12)

[4]周红春,王亚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

[5]龚志刚.中职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8)

[6]盛靖琪,陈永平.自动线安装与调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2014JGZ159)

篇9

关键词:CDIO;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09-4;G712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根据我院“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情况展开探讨,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

1 教学模式改革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相长,并用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学生,让学生早日适应企业需求。具体改革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实践落到实处,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和丰富教学资源等。

1.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实训教师指导,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提倡教师交叉授课,熟悉整个教学体系,以“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为主线,将前序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领域核心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实现“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纵向贯通,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2 教学实践落到实处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将教学实践落到实处。我校针对这种情况,大力提倡教师深入企业顶岗时间,为期一个月到半年不等,教师自己寻找企业合作或者到校企合作企业,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还为学生寻求校外合作实习的企业,让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和实践,体验在线考试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等实际开发过程。同时我校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软件实训基地,依托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教学实践与实习实训。学生还可自行申请实训室成立工作室,承接校内外项目或比赛项目。

1.3 分组课程设计

在“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环节设置了课程设计,与前期的单元教学形成了阶梯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分阶段地不断提高。在课程设计环节,给出不同类型的课题供大家选择,一般性的选题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性的选题酒店管理系统,综合性的选题购物网站系统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行分组并选择不同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各组选题的需求,分解出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充分利用各种开发工具,设计系统模型,进行各个模块的设计和编程,书写调理清晰的需求分析文档和详细设计文档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1.4 教学资源丰富

在教学资源的方面,我校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和网络化课程建设,自编教材《应用程序开发》已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校级《“Web应用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在建设中,教学录像等后期都会全程录制,最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课题教学体系。

2 教学设计改革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强调“为了项目工作而学习”和“通过项目工作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我们从教学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单元,理清教学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2.1 明确教学目标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环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

2.2 细化教学单元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将所有教学单元划分成是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在线考试评分、网上投票、分页显示数据、分页管理数据、邮件地址验证、主题与模版应用、文件上传与下载管理、电子邮件收发、留言板设计、典型应用等。让学生逐步学习,勤于动手,勤于思考,每一个情境都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协作,构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3 理清教学思路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思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引入实用的任务,以任务的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随着任务的不断拓展来推动整个课程的进展。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以实际工作中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为出发点,采用“五步”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任务描述、计划、实施、检测、评价五大步骤,分别对应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五个工作环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程序开发的步骤和流程,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进行项目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法教学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提问,学生边做、边学、边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3 教学评价改革

基于CDIO的“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评价,包括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建构系统和开发系统的能力,不同能力评价采用不同方法。专业知识可通过笔试和口试,学习态度通过日常的考勤和作业提交情况评定,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课程设计中的团队作业表现,建构系统和系统开发的能力通过程序开发、运行和演示情况来评价。学生在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企业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全方位的评价,才能更加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采取有效措施。

教学评价除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评价、评价方式等,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很重要的方面。授课过程中简短的评价能促使学生有表现欲望,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活动,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校还与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对就业信息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对教学进行了评价。

4 总结

从“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着手,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对“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娜,王剑等.基于CDIO的“软件项目开发入门”综合技能实践课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

[2]余恒芳.《C#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之完善[J].福建电脑,2011.

作者简介:余恒芳,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

篇10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的基础上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在组建该专业时我们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规范[1-3],结合我院原有的办学资源,制定并多次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特别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并参考了兄弟院校的一些做法[4-6],制定出了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许多的经验和体会,下面做一简要介绍。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思路

根据《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我院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信息技术”型人才,需要考虑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特别是要侧重实践和工程化。但同时网络工程专业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通讯相关的交叉、边缘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技能,使得毕业生就业可以从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等几个层面进行,从而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即学科基础课程应涵盖硕士生入学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本专业培养计划由通识课、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课(包括必修课、方向选修课及专业任选课)等组成,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应做到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应结合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认真研究并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改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加大与生产、科研、社会实际结合的力度;改革实习、社会实践环节的设置,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和相关社团活动。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学科平台角度来看,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如图1所示)。

(1) 学科实践技能。包括:

学科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科实践技能,涉及到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一级学科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学生所必备的实践技能,本部分同本学科的其他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以下简称3个专业)的学生掌握的内容基本相同,设置中同时考虑实验和课程设计,某些课程还同时设有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涉及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等。

(2) 专业实践技能。包括:专业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体系上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网络程序设计等几块。

从课程形式形式上来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系列(如图2所示)。

(1) 实验系列(以下课程均包含实验内容):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网站规划与实现、电子商务、J2EE企业级开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Intranet组建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

(2) 课程设计系列:计算机程序设计(C)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C++面向对象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3) 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包括校园网维护实习、网络施工实习等)、毕业实习。

(4) 实训:专业方向综合实训、网络应用实训。

(5) 认证培训:包括CCNA、CCNP、网络安全认证等(可选)。

(6) 毕业设计: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也为今后工作作好准备。

在课程与学时数上,以学科基础建立学科基础平台课,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设立专业课,并辅以选修课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根据“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梯度模式,设置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外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同时全程一直设有开放实验。其中,必修与选修学时占总学时的19%,加上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中的实践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1%。

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核心或主流技术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必修课;属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内容,采用选修课;属于能力外延扩展或深度提高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外的开放实验。

3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3.1实验室建设

我院原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机房,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新建了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训室正在组建中。

3.1.1网络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有4组网络工程实验的设备,每组由4台路由器4台交换机和8个计算机组成,每组4人,总共每次可容纳32名学生。实验室还配置了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可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实验配置,实现在多个网络实验设备之间的平滑切换。教师可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对每个试验组进行方便、快捷的监控和管理,无须手工线缆插拔,以保证设备端口的使用寿命。

网络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有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程序设计、Intranet组建与管理等课程及课程设计、网络工程实训、网络应用实训、开放实验室、毕业设计等。

3.1.2综合布线实训室

综合布线实训室主要承担网络布线、网络测试、工程实习实训等课程的学习。综合网络布线是网络工程教学的一部分,是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够真正掌握的教学环节。“网络工程实训”、“网络施工实习”等环节就在本实验室完成。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工具使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训锻炼”培养学生按规范进行预算、设计、施工、测试、竣工等工程设计的习惯。学生只有养成了按标准进行工程实施的习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实践基地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和学校网络中心合作,以校园网和网络中心为实习基地,开展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工作。同时我校正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其网络建设工程也是相当繁重的,我院正在与校方协商,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当中。我们还与青岛本地较大的网络公司建立了良好联系,定期介绍学生到他们那里实习。

3.3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主要与青岛软件产业园建立了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在那里主要进行网络应用、网络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实训。目前已完成了多批次的实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资格认证

目前,国内计算机方面的资格认证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革,大大增加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资格认证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可获得某一方面的资格证书,为将来走上社会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

3.5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工程实践经验较少,或者工程能力较弱,那么学生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大培训力度。为了锻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派教师到水平较高的高校参加某些课程的培训,派教师参加企业的专向培训,还鼓励教师参加在全国召开的与网络工程有关的各种会议或培训。目前部分教师获得了CCNA、国家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资格认证。

(2) 科研融入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让学生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前沿。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组建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和“无线自组网技术”等科研小组,便于集中精力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教学。

(3) 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即“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积极参加纵向、横向项目的申请和开发研制。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真题真做,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青岛市软件产业园进行定期实训,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考取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3.6开放实验室措施

课堂上的学时毕竟有限,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实践环节全部照顾到,同时,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完不成相关的实践环节。为兼顾好、差两类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网络实验室”和“网络布线实验室”以开放实验室的形式向计算机学院的所有学生免费全天开放。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我们就提供实验环境。

4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特点

本实践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本专业的办学理念为注重理论、强调实践,突出能力,面向社会 ,采用“理论+实验+实战(实训)+综合设计”等多级强化教学模式。

(2) 充分利用校内,最大化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实验室的潜能,选取尽可能多的课程在实验室教学。和学校网络中心合作,以校园网和网络中心为实习基地,开展校园网络(主要是学生宿舍)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开发工作。与青岛软件产业园等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实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应用密切结合。

(3) 最大化利用课堂外时间与资源。由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特性,要取得很好的成效难度更大。应用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仅仅靠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课堂外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编程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环节设置,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任务要求和必要的条件,例如开放专业实验室、建立科技活动室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条件。

(4) 分阶段渐进式教学。实践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技能实践,第二阶段为专业技能实践,第三阶段为校内外工程化训练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体现了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应用、步步推进的原则。最后所有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完成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理论+实践)的总体检测和评估。

(5) 层次化、模块化教学。从学科基础、专业平台、专业方向、专业选修等层次、模块组织实践体系的教学。每门课程的实验部分都包括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同时对于有重要实践要求的课程采用实验与课设兼顾的方式。为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个综合课程设计,它涉及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程序设计等。对于每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包括网络应用、网络工程、无线网络等),我们都设计了一个5周的综合设计。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毕业生在今后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开发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从事信息网络安全工程的设计和维护等。

5总结

目前我们已在实践体系的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果,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具体体现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建设了相关的实验室和基地,提出并实施了有关的执行和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1)继续组建新的实验室,如信息安全、协议分析等实验室;(2)选取部分实验教学比重较大的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即将实验室作为课堂,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3)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施晓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大学教育,2008(12):35-37.

[5] 肖锋,唐俊勇,容晓峰.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2):180-182.

[6] 吴怡,蔡坚勇,洪亲. 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及改革方案[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87-92.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LI Dao-quan, XUE Wei-hua, JIANG Mei, ZHANG Jun-hu

(College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