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4:4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控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控实训总结

篇1

1,“坚持”习惯的养成:初来之时,有很多同学对训练估计不足,对居住环境预计不足,所以第一天训练中就有很多同学中途离场休息。有生理原因,更有心理原因。但是孩子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能勇敢的面对,选择了“坚持”。在日记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都提到了“别人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看到有人去休息了,我也想去,可是我要坚持下去”班里还有同学背晒伤了,脚磨破了,腿摔坏了,中暑了,但他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而这份“坚持”背后,是同学在毅力、耐力上的提升。这正是军训给同学们上的必修课。

2,心理层面的成熟:对于小学刚毕业的学生们来说,心理承受能力不像高中生和大学生那样强,他们毕竟还小。但此次的军训过程中我看到了小孩子们的潜力与可塑性。在第一天训练后,总结时我提到了让他们为父母争光,好多孩子眼圈红了,有个小男生还流下眼泪,说是想家。第三天我再问他们想不想家时,已经没有几个人想了,他们说已经适应了这里的作息,饮食,训练等。返回前一天又问他们时,他们居然说还想再训几天,有点舍不得教官。所以此次军训对他们来说又一重要收获就是像断奶一样,离开了父母,学会了自立。

3,自控能力的提高:小孩子都是比较随性的,对他们来说,注意力能集中二十分钟都很不容易。所以此次训练初期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总有人乱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但过了几天之后,精神面貌大有改观:整齐的步伐,漂亮的站姿----几分钟一动不动。自我控制能力大大提高,更有组织性、纪律性了。另外在生活中的小细节上也能反应学生们对自己的控制约束能力-----不让他们买小食品,饮料。虽然有个别同学忍受不住,买了一些,但大多数孩子还是能约束自己的。

4,集体意识的增强:此次实践的又一重点是迅速形成班集体。由五十多个孩子构成的班集体组织起来并不容易。通过查看档案资料,观察学生,我在两天之内把所有学生的名字都记了下来。随时都能叫出孩子的姓名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我还在每天总结时,抽出时间让孩子们彼此认识。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个大家庭,是一个整体。特别是在汇操比赛时看他们紧张的小脸,严肃的态度,庄重的神情,听他们嗓子喊哑的口号,感觉出每一个都在努力地做到最好,为集体出一份力,这让我特别感动。

5,思想意识的转变: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我们学生们学习了中学生守则,二十中学道德行为规范和“五五双轻”。孩子们觉得这些要求和小学时的大不一样,原来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求是这样的。他们感觉新鲜的同时,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中学生了,应该怎么样是要按要求做的。在闭营仪式上当全体同学用洪亮的声音背诵行为规范时,说明他们已经走入了中学生的行列。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懂得了“珍惜” “感恩”“友谊”这些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对学生们来说都是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如何把这些精神财富延伸到接下去的学习生活中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又一难关。我现在所想到有以下几点:

1,把“坚持”当作一种习惯延续下去,因为“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中”。创造机会让同学们体验因为坚持而成功的喜悦。

2,树立集体意识,让同学们当成班级的主人,真正理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含义。

3,给予学生们关爱,让他们给予我信任,做孩子们的精神引领者。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只有走进他们内心才能与之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建设班集体。

4,与家长多沟通,尽量减少溺爱、娇惯等现象。这次军训暴露出,受溺爱的孩子训练会更苦。

5,通过活动培养班级核心成员。孩子们可塑性极强,要给每一个孩子发挥的空间,能过活动,展现个人能力,再组建班级核心。这样,集体才会走得更长远。

6,加强守则规范等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真正转变为中学生。

篇2

关键词:数控实训;项目教学法;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52-03

项目教学法就是将一个完整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自己制定项目方案、实施项目计划,进行质量检测,最后完成项目展示和评价。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老师解惑起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完成整个项目,将各科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融合了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学、金属切削等多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的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一、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

1 选课题、制定项目任务书。项目课题的选定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个桥梁,选择课题时,需将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两门课程整合在一起,设计出符合实际生产的选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 分小组、制定项目方案。教师布置项目工作任务,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小组讨论制定工艺方案。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教师解惑完成项目工艺制定方案,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创新、分析、比较的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实施项目计划。学生根据自己在各个小组里的分工,开始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加工。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能切身体验到从制订工艺到具体实施,最后形成产品的喜悦。在这个环节中真实的体现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

4 项目展示与评价。这个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升华。学生完成作品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各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先由各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供他人借鉴,阐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弥补,以点评小组成员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教师评价时,不能只注重结果,而要注重过程,每个小组的水平参差不齐,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价时要指出问题的所在与解决的方法,比较各组的方案,总结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施方案,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二、典型案例分析一轴类零件的加工

以数控车实训中常用和典型的轴类零件的加工为例,如图1。阐述项目教学在数控车实训这门课程中的应用。

1 项目任务分析。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查阅资料或提出问题,教师解惑,学生填写零件图工艺信息卡片,如表1。

2 分小组、制定项目方案。教师布置项目工作任务,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小组讨论制定工艺方案。教学流程如下:

(1)确定加工顺序:小组讨论,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学生填写加工顺序卡片,如表2。(2)选择刀具、切削用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学生填写刀具卡片,如表3。

(3)确定工件零点,绘制走刀路线图,编制程序清单,如表4。

3 实施项目计划。为了检测自己所编程序是否正确和安全性出发,各组先用仿真系统进行模拟加工,确认程序以后按照各组组员分工,在车床上团结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4 项目检测。①学生对加工完的零件进行检测:②教师与学生共同填写零件质量检测结果报告单;③各小组检查、点评;④教师填写考核结果报告单。

5 项目展示与评价。①根据做出的实际工件,学生填写加工质量分析报告;②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份个人工作过程总结;③各小组完成项目自评、互评表,如表5。

项目教学法摒弃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推动,依托具体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将有关专业课程的内涵逐次展开,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的环境,并以“成就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数控实训的教学中,将讲授区、讨论区、加工区集于一体,促使师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用全新的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篇3

一、《数控铣削实训与考级》项目教材的开发

数控铣工是数控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配套教材《数控铣削实训与考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训练为主体的原则进行编写,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课程内容参照数控铣工国家职业标准,成系列按课题展开,考评标准具体明确,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它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该课程将每个项目分解成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铣床操作和零件加工等若干个任务,有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本课程第一模块为数控铣工中级技能训练,第二模块为数控铣工高级技能训练。第一模块15个项目,第二模块20个项目。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符合中高级数控铣工国家标准的项目进行训练。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及实训,学生能掌握如下的知识和技能:编制较复杂零件数控铣工工艺;掌握数控铣工的编程知识与操作规程,会编制数控铣工的一般程序;学会选用刀、夹具,学会测量并进行误差补偿;熟练掌握CAD/CAM软件的应用技术,根据零件图样进行三维建模和运用CAD/CAM软件自动编程及后置处理;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较强的产量和质量意识,树立学生间、师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第一模块15个项目和第二模块20个项目的训练,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取得数控铣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数控铣削实训与考级》内容结构举例

第一模块:数控铣工中级技能训练项目14:综合加工训练二

任务1:工艺分析及处理。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分析、工件装夹、切削用量选择

任务2:程序编制。手工或自动编程

任务3:机床操作。对刀设定工作坐标系、程序模拟与调试、工件加工、在线测量

任务4:质量检测和评分。按数控铣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检测

三、项目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项目课程如何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项目教学的一般步骤:选择确定项目名称与内容要求―设计项目任务书―组织项目学习小组,各项目小组接受任务并在教师辅导教学后组织讨论分工―学习、搜集、整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制订制作方案―教师点评并组织修改完善方案―组织实施方案(项目制作)―项目总结并展示相应成果―师生评价交流、提高相关能力与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要发挥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和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由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的。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小组分工形式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程重点在数控编程和零件加工上,数控编程方面建议结合仿真模拟软件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进行教学,零件加工方面宜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本课程的难点在工艺分析上,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加以克服。

2.如何评价?

实施项目教学能有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和“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习”的现代职教理念。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力求能充分反映学生不同智能类型和水平。采用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交实践报告、作品评价、自评、第三者评价、小组组长评价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作出综合评定。

经过第一模块的实训后,参加中级技能鉴定考核,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经过第二模块的实训后,参加高级技能鉴定考核,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师资、设备如何配置?

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5名学生配置,每班配置2位专业教师,一主一辅。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8至10台。AutoCAD网络版45个节点一套;CAXA制造工程师等网络版45个节点一套。数控铣工模拟软件网络版45个节点一套。CAD/CAM机房一个,计算机50台(建网)。

四、项目课程教学中的体会

1.教师在项目教学设计时应做到五个“突破”。

突破45分钟授课制,推出项目教学专用实验实训周;突破单一学科、单一教时教学设计的传统,推出跨学科综合项目或单元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制作项目;突破学习场所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需要在实训室等不同场地进行自主性学习、研讨和制作;突破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加强交流研讨、资料检索收集、社会调研、现场参观学习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指导;突破任务的单一性,选用项目可由n个工作任务组成,在任务驱动下,合作完成某一项目的制作。

篇4

关键词:数控机床;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37-02

课程改革背景

近年来,数控加工已成为制造加工业的主要力量。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本行业进行大力扶持。我国数控机床年消费超过60亿美元,台数超过10万台。进口和消费机床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数控机床生产和操作所占市场份额的迅速提升,使得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目前,国内数控人才缺口率高达65%,缺口量达200万人,尤其缺乏数控机床操作等高技能人才。因此,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零件的程序编制、工艺处理等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基础厚,实践技能强”的高技能人才。面对一边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一边是工厂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却招聘不到的市场现状,如何才能满足企业对毕业生“不仅能用,而且好用”的期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课程组成员通过对相关数控企业进行调研得知,数控技术人才的主要就业岗位有加工工艺员、数控编程员以及数控操作工等。这些岗位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有过硬的实操能力。因此,为培养学生“厚基础,强技能”的综合水平,将数控编程理论课程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践课程合二为一,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一门培养数控机床操作、维护、程序编制、产品检验、车间管理等职业岗位群基础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实施地点为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课程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课程的实施过程即产品的生产流程。

(二)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校内实验实训设施虽较完善,但综合性生产实训场地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要求,并且运行模式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校企一体、为行业企业服务的需要。因此,须建设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教学形式,即按照一个完整的生产链要求,整合校内现有实训条件,引进企业优势资源,按实际生产中的不同功能规划生产车间,建成设施完善,工位充足,集生产、教学、培训、科研、技术服务与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并营造出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及管理模式,形成“专业+企业+师生员工”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育高端技能型人才。

这种模式的建立,使学生可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为载体,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从事煤矿机械零件工艺编制、加工、产品检验、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和职业岗位,使学生在完成生产任务、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素质。还可以解决企业加工设备、操作技术工人有限的问题,降低产品订单的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在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为学校创造效益,最终实现校企双赢。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组成及功能如图1所示。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据高职突出职业性的特点,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强于思辨能力。高职教师的特点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而高职的就业特点是“双证”毕业,直接上岗。

教学内容按照“真设备、真标准、真项目、真生产”的四真原则设计。真设备即教学条件为真实并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真标准即课程教学标准依照真实的职业标准;真项目即教学项目采用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真生产即教学过程按照真实产品的生产流程(教学设计如下页图2所示)。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采用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师、双真、双证”,融“教学做”于一体

“双师”执教,即教师队伍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组成;“双真”运行,即在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企业的真实生产实例,融“教学做”为一体;获得“双证”,即通过实施“双师”执教,“双真”运行,在做中教、做中学,学生最后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

(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实现校企共赢

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生产订单。实训内容采用真实的生产订单,实现来料加工、效益型实训。(2)生产人员。实训指导教师为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实训学生为企业的“准员工”。(3)生产设备。实训加工设备采用与企业同步的生产设备,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以及加工中心。(4)生产流程。实训流程按照企业产品真实的生产流程进行组织。

(三)单元教学采用“五步法”

单元教学采用“五步法”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1)下达任务。学生以生产小组为单位召开班前会,传达学习及操作任务、要求、劳动分工及安全注意事项,劳动监管与检查、考评等。(2)任务讨论。项目组成员一起讨论任务单,分析所需知识与技能以及任务分配。(3)任务指导。在各组进行任务分析与实施过程中,专兼职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讲解及答疑。(4)任务实施。各生产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零件的装夹、刀具的选用、零件的加工等相关工作任务。(5)总结任务。召开班后会,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总结当日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四)实施“三按四检”考核方案

总体考核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考核思路摒弃了传统考试内容重理论、轻能力,形式单一化、缺乏创新的平面考核,改为产品设计、现场演示、产品加工、取证、答辩等形式多样的立体考核;摒弃了考试时间静止不变、考试环境静止不变、考试过程静止不动的静态考核,不仅使学生手动、大脑动,还要身体动(进行实操)、嘴动(进行答辩)、环境动(从教室到实训车间)、时间动(从学期末变为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整体实现动态考核。

具体考核方案 本课程的考核方案参照企业“三按四检”的质量检测标准,考核标准依据企业按图纸、按工艺、按技术的“三按”要求,考核形式遵循企业自检、首检、巡检、终检的“四检”形式(具体如图3所示)。

实施效果

以“四真”原则为基本依据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改革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对原有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构建了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施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将原有专业课程技能融入生产过程中,教师边教边学,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让每一名学生对工作过程及岗位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在教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取证率高达96%以上。

同时,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围绕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技术等应用,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课程实施,为中平能化集团、平高集团等煤矿设备生产企业加工零部件,缓解了企业订单交付时间紧、加工设备及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真正起到了“取之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江波,章继涛.数控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2010(1).

[2]顾京.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10(5).

[3]葛卫国.数控课程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3).

[4]丁刚.《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项目教学法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0(9).

[5]甄久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篇5

《数控技术》是全日制普通工科高校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编程和加工,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数控技术是利用数字信息对机床设备空间运动坐标实现控制,其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为一体,使得数控技术课程在教学中较为抽象、复杂,从实用和操作的角度看,其教学实施也必然对课程实验(实践)环节提出较高要求,使该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1]。在目前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的背景下,数控类技术人才大量需求,包括数控机床制造,数控加工等行业。目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有两个层次,一个高职类院校,主要培养实用型的数控加工人才;一个为普通高校数控技术方向,培养更高层次数控技术人才。受教学培养计划限制,我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内实验 6 个学时,课时偏少,实验设备偏少,导致学生实践教学效果不好,对数控技术理解不透彻,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数控技术实践工程动手能力,更好学习理解数控技术这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和存在问题,近年来在机电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改革中,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采用分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采用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开放选修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

在我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数控技术课程为《数控技术》(32 学时)以及课内实验等实践性环节,它们在该专业系列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培养学生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遵循 “注重基础知识,以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造能、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指导思想[3,4],在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中体现了分层次、循序渐进的特点,涉及到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开放选修实验等多个阶段。

2.1 课内实验项目设置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直观认知为主,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设置了《数控机床认知实验》《数控车床编程实验》和《数控插补实验》等三个课内是项目,共 6 个学时。《数控机床认知实验》利用本校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已有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以教师结合实物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数控车床编程实验》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加工的基本知识。《数控插补实验》以专门开发的插补实验软件演示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插补原理。课内实验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进度,分组进行,实验类型有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实践训练。

2.2 综合实训项目设置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巩固和拓展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数控技术实训内容按模块化划分,强调循序渐进,相关训练针对性强,应用性强,设置《数控加工仿真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数控安装调试实训》三个实训项目,共计 3 周。在《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设置中,考虑到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增,而实验设备-数控机床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其机床本体和控制系统品类繁多,价格高昂,一般数控车或铣床单价约十万到二三十万,加工中心则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如果数控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完全依赖数控机床,则需大量数控机床,投入巨大、消耗多、成本贵、实验风险高,学校将无力组织实践教学[2]。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实验者可在此计算机系统平台上实现演示、分析数控加工从零件设计图到加工程序调试直至动态切削演示的全过程,包括毛坯定义、夹具刀具定义与选用,零件基准测量和设置,数控程序输入、编辑和调试等,甚至具有工件的三维测量功能;能够仿真 Fanuc 、Siemens 、PA 8000、三菱、大森数控、华中数控和广州数控等主流系统,提供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各种机床面板;面向数控加工技术初学者,具有强大的数控知识呈现功能,具有用于辅助教学的各种模块设置。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仿真基本上可解决学生熟悉机床控制面板及数控系统操作等问题,具有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方便辅助授课等特点。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了《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为此采购了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实训,可使每一个学生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进行数控编程、操作和加工全过程的模拟训练。《数控加工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实训内容包括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两种数控机床的编程加工。安排在学生完成《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之后,此时,学生在进行《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时已经把要加工的零件程序编程完成,并在在加工仿真系统中仿真运行,检验了程序的正确性。这样,在实际的机床上完成典型零件的编程加工操作时,可以节约大量占用机床时间,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数控安装调试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实训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连接、调试(包括参数保护、回参考点、丝杠螺距误差补偿、伺服驱动单元调试、PLC 编程)和故障诊断(包括机床故障模拟与诊断、主轴变频单元的故障诊断)等实训内容。通过该项目实训,使学生能掌握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方面和数控故障诊断方面的能力。为了开展这个实训内容,已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采购了南京日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数控实训设备,来完成这些实训内容。在本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设置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软件仿真实训和实际机床操作实训结合的方式,用有限的资金,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得到充分的动手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单独使用软件仿真加工,锻炼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通过数控加工实训和安装调试实训的分组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开放选修实验项目设置

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在数控机床设计开发方面的创新能力。目前,开发式数控系统的出现,为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因此,在这本环节设计了《开放式数控系统开发》的开发选修实验,利用固高公司开发的基于运动控制卡的二维开放式数控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定制自己的数控系统。本环节时数 32 学时,运行模式为开发选修实验,针对部分对数控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3.总结

篇6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201700)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弊病,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笔者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数控铣床加工”课程展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和实践,旨在以真实的产品为教学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数控铣床加工;实施过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99-03

在上海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数控专业从2006年开始,打破学科边界,整合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学习领域型课程的设计和开发。2010年,数控专业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和实践。

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在“数控铣床加工”课堂教学中,尝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典型的、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所以,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合理整合,融为一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职业角色”的情境,符合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导人情境,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总结任务。整个过程,遵循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也就是遵循数控技术人员从工艺分析、程序编制、零件加工、到零件检测的工作过程。现以笔者2012年参加上海市中职校第六届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为例展开论述。

导人情境,明确任务 “数控铣床机床实训项目3:学校数控实训中心接到学校某校企合作公司型号为EDS-210A的壳体下端盖的数控铣削加工的订单。(接单的半成品尺寸为64x50xl0)具体零件图如图1所示,请同学们制定工艺,完成零件的单件加工和批量生产。”这样,在此阶段明确任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工作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心。

分析任务在分析任务阶段,教师结合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铣工中级工(四级)的要求、学校所在区域的数控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结合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刀具半径补偿在数控铣床轮廓加工中的作用。(2)技能目标:能熟练利用刀具半径补偿控制零件内、外轮廓尺寸精度;能利用百分表测量加工深度:能修改程序控制深度方向尺寸精度。(3)情感目标:培养质量意识,体会数控加工中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结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提供“如何修改刀补来控制尺寸精度”的flash动画和“利用百分表测量深度”的视频等学习资源,保证学生能顺利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实施任务阶段,学生分组制定工艺,编制并校验程序,进入零件单件加工阶段。教师巡回指导,对操作中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必要时现场演示,并注意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炼有效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操作规范和安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评价任务在评价任务阶段,将企业用于质量检验的《QCI程表》(如表1所示)引入教学中,学生担任质检员,组内互相检测。教师巡视、抽检,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作过程自评表》(如表2所示)反思自己的工作过程是否做到了规范操作和安全操作,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结任务各学生小组对零件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分享在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并对生产加工的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做适当拓展,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选用真实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按照产品的加工过程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战状态下,对学生展开知识和技能训练在“数控铣床加工”这门课程中,笔者结合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铣工中级工(四级)的要求、区域数控企业的用工需求调研结果,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共选用了7个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形成了涵盖数控铣床中级工(四级)水平的,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的产品加工案例集。例如,铝制上套(WN-TXG-A-06)的数控铣削加工、铸铁真空泵中壁的数控铣削加工、EDS-210A壳体下端盖的数控铣削加工等。为了解决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不影响产品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有些零件的尺寸精度进行了项目设计,以便能让学生在实战状态下,更好地掌握技能、理解知识。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编写校本讲义、准备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数控教研组的教师尝试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梳理校企合作的资料和经验,选择合适的产品形成加工案例,按照产品加工流程重构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讲义《数控铣床加工案例集》和配套教学资源库(操作视频、PPT、电子教案、学生实训手册等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改变传统评价方法,积极引入企业质量评价方式,结果性、过程性评价并重将企业用于质量控制的《QC工程表》作为检验学生操作结果的评价方式,让制造类企业注重质量的企业文化深入学生心中。用《工作过程自评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和工作纪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训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室的配合使用,相得益彰上课的场所选在学校数控实训中心数控铣床加工区域,旁边配有交互式智能电子平板的一体化教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提供了条件。

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教学中取得很令人满意的成效。

搭建了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校企合作趋势良好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从产品案例的选择、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到引入企业质量评价方式的过程,始终存在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入合作。企业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也对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寄予较高的希望,使校企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两年来,数控铣床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一直超过市平均通过率20个百分点左右。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有较大提升,实习期间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双师型”水平不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既能实际操作,又能理论讲授,对教师的要求提高很多,这也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同时,与企业行业专家、一线工程师交流研讨的过程也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水平。

篇7

【关键词】实践能力 学生 职业技能培养 实训基地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

一、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现代化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一是要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这几年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增长速度很快,差不多每年是100万,去年招生数已达820万人。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控制住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下一阶段要扩大规模的就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所决定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和整个教育协调发展要求的。

二是要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引导职业院校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关键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广大青年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的来源和就业去向,决定了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是他们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必须下大力气,集中力量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这个问题。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表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对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高度重视,把实践摆在了整个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因此,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决不能沿袭学院式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不能与职业岗位脱节。只有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所在。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是使学生由课堂和书本知识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基础。实习环节完成后,学生还要进入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到企业中去实习,到单位中去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职业教育必须有实习机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应该有一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机会。这一块今天就不说了,这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还要召开会议,重点强调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生只有经过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这两个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才有可能完成从一名普通学生到一名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院校学生,再到具备某一专项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和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相比,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在哪里?我认为,主要差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个环节。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弱点,即传统上我们就不太重视实践,不太重视动手能力训练。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条件跟不上,说老实话,搞个教室上上课这个条件还好搞,真要实践起来条件还是很难的,现在所谓质量得到基本保证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还存在很大问题。下一阶段,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都要把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的实习和实训,校外实习当然是决定性的,然而校内实训也极为重要、极为关键。

实践证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通过努力,各地已经建设了一批具有良好实训条件的职业院校,在社会上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品牌,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然而,总体而言,实训条件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整个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例,据对全国100个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训条件调查,数控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数量少、质量差,往往只能进行演示性实验,多数只能进行消耗性实训。由于实训设备缺乏,实训重点只能放在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而且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动手机会很少,“在黑板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编工艺”的现象十分常见。绝大多数学校为了降低成本,在仅有的简单实训中也常常以切蜡、切木头代替加工真实的金属零件,真刀真枪切削钢体的是极少数,这样是很难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在开始阶段切蜡是可以的,但是要真正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要切削真实的金属零件,而且一定要切削钢件,否则的话到现场就会害怕,效果就不好,实训效果非常有限。事实上,不仅数控专业如此,其他专业也存在类似情况。校内实训必须改革,到底是以消耗性实训为主,还是以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为主?当然应该是后者。消耗性实训培养不出有过硬本领的人,过硬的本领只有在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中才能培养出来。另外,消耗性实训成本太高,学校难以支撑。所以,要大力提倡生产性实训。职业院校的实训车间要通过大力开展来料加工服务,承接一部分实际生产任务,使学生得到真刀真枪实训的机会,使实训成本得以降低,使生产性实训成为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大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财政部和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工作始终是高度重视的。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支持建立了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对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年前,我们达成共识,决定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这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举措。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财政部克服困难,保证了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今天,我们两部又专门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对近两年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对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进行部署,意义非常重要。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十一五”期间,要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二是通过这些实训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国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

实训教学;三是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靠地方和学校,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将对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给予奖励。我们认为,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找准突破口,实训基地建设就是这个突破口,如果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建设起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并充分利用起来,就会对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这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仅要重视投入,更要重视改革和机制创新。要用新的更加有效的机制来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重视并发挥行业企业的优势作用,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实训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千方百计地把实训基地的设备用起来。学生可以按照企业的工作方式,实行日夜倒班制。搞一个设备不容易,本校用,周围的学校用,外地来的用都可以。可以以实训基地建设搞得好的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县级职教中心实行集团化办学,学生第一年在县里上课,第二年到龙头学校参加实训,第三年到企业去实习。总之,要把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生生产实习和对外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要重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软件建设,抓紧抓好结合实训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抓紧抓好“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实力靠发展,发展靠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增强职业教育实力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重点要抓好“四项计划”。

第一,抓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这次会议就是对实施这一计划进行动员和部署。

第二,抓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今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空间主要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同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努力使其成为县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第三,抓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概括为“职业教育千百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0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是要大力提升这些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第四,抓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着眼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努力解决专业课教师短缺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显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四个计划”的基础,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我们一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机遇,努力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抓实抓好。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关键是要真抓实干

2004年以来,财政部和教育部在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及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等专业领域进行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共支持了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9个省市50所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去年,两部组织专家对一些基地在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社会经济效益、资金落实、地方政府的实际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检查调研。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多数实训基地已在教学、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受惠学生接近9万人,培训社会人员近3万人次。

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和教育部决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真抓实干,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把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作为近一个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认真发动,切实做好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制订和论证工作;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制约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实践;双控开关;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黎运宇(1974-),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讲师,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硕士研究生;杨秀增(1974-),男,侗族,湖南怀化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广西 崇左 532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2年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GYB201224)、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1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26-02

“电工技能”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化工工程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和通信技术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按照高职高专教学大纲技能实训的要求,和国家电工中级技术标准的训练要求,内容比较多,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气元件接触较少,学生难以理解原理、接线方式,抽象的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采用现场教学,直接在实训室上课,应用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在现场看实物和电路图以及现场操作,既能掌握原理又能训练安装技能,掌握排除电路故障的方法,有助于达到中级考工排除故障的能力要求,学习效果比较好。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知识传授与任务实践紧密结合,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1]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了模块化和综合化的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实践教学主线,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中的探究式教与学的模式。该教学方法体现了实践和学生自主协作两方面,实践该方法分5个阶段进行:第一,项目任务的明确,即告知项目的目标、任务、原理;第二,共同制订项目方案或计划,即工作步骤和程序;第三,项目过程的实施和实践;第四,检查、验收成果、评估效果;第五,提升探究阶段。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中的实践

通过参加“电工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常用的电工电气图,能够按照电工考级要求排除电路故障。主要涉及到电路控制板(箱)安装、照明电路的安装、日光灯电路的测试、电路定律的验证、电子线路板的焊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内容。笔者以双控开关多地控制一个灯为例。

1.项目任务的明确是前提

先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重点,明确学习任务是顺利开展具体工作的先决条件。首先由教师提出如何来实现楼上楼下共同控制一个楼梯灯的任务(即双控开关多地控制一个灯),再让学生分组,各组提出解决方案,收集方案,然后点评,最后讲述选中的2个双控开关两地控制一个灯的具体做法。步骤:简述器件材料;画出电路图;原理分析。

(1)材料:双控开关两个,2.5mm22米,灯头一个,灯泡一个,电源插头一个。

(2)图(略)。

(3)原理:插座插上220V的电源电压,1)当开关LA、LB中的1掷刀分别同时置于2位置时,则电路导通,灯L发光;2)当开关LA、LB中的1掷刀分别同时置于3位置时,则电路导通,灯L发光:3)若开关LA中的1掷刀置于2位置,LB中的1掷刀置于3位置时,电路不导通,灯L熄灭;4)若开关LA中的1掷刀置于3位置,LB中的1掷刀置于2位置时,电路不导通,灯L熄灭,即可实现A地开关,B地开关,A地开B地关,B地开A地关的4种工作状态。学生需要讲清楚双控开关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拆卸安装方法注意要点,提示所用的知识点,可能出现的故障;能独自读懂原理图,完成接线和排除故障的方法。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项目计划的制订是保障

计划是在明确目的前提下,对任务具体实施过程的规划,实施步骤的先后顺序,避免盲目性,是提高效率和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教师通常制订好原理图、器材清单、任务单、评估明细表、实训报告表格等,实训室具备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上网查阅资源的条件。此过程中他们依据自由组合的小组,实验用木板8块,每组安排2人,自己着手实施步骤计划的制订,确定出先后顺序和合理安排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分工等,然后领取好器件和工具。同时教师应必备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好项目实施步骤、先后顺序、解答某步的具体实施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模仿、使用工具的能力,另外要对项目中有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预设并准备应对预案。

3.分步骤按计划实施是关键

实施过程按计划实行可以使小组成员思路清晰,分工明确,进行起来有条不紊,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有利于提前完成任务。各成员按计划展开工作,基本顺序如下:用CAD画出接线图——修改——检查器件的好坏——拆开双控开关——卡口灯头——剪断导线——并剥掉合适长度的绝缘层——安排好器件在木板上的位置——按照接线图的先后顺序进行接线(应正确处理接线端和导线的颜色)——并用螺钉固定安装在木板上——按照灯具的安装工艺要求进行。教师应巡视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比如灯的发光原理,双控开关的操作原理,四种工作状态的描述,工具的使用方法,绝缘层的剥削长度,插头、开关、灯头的安装工艺,导线的牢固连接、美观布置等方面。学生可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材料,解答疑惑,讨论交流,完成操作过程,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经过教师的检查许可后,将插头插上单相插座验证。对于顺利可控制并能发光的同学给予口头鼓励,对于不能发光的同学着力查找故障点,分析原因。

教师强调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并示范学生查找故障和如何排除故障,对已经接受理解的同学设置不同的故障进行考验式的练习提高。掌握电路故障的检查检测方法,观察故障现象,明确故障范围,通过测电笔、万用表等仪表找出故障点。当实训中出现难解决的方面,要求同学间先讨论、查阅图书、网络资源,最后才能请教师解决。故此能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思想意识,规范化行为,提高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4.检查评估是完善

评估是对项目实施的过程优劣及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估可以发现问题,起到导向、诊断、激励作用。方法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展示作品四步走的方式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一方面学生记录项目实施的实际时间,对照计划时间,作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互评评出完成效果最好最快的组别予以表扬,并给予平时分奖励3分,学生表现很积极,此环节带有竞争性和趣味性;对于完成情况差的也实行展示,找出差距。另外教师给学生设置个别故障,检查学生能否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和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能排除故障的学生给予奖励平时分3分,不能排除的故障,由教师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演示,并点评学生在该项目实施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工艺安全要求认识的缺陷,指出与中级考工排故的能力的差距,表扬先进总结,同时让学生填写实训报告(没完成的同学课后完成),观看所有组别的作品,让做得最好的学生介绍经验体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体现出荣誉感和形成追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5.提升探究是拓展

提升探究是针对基础较好、有求知欲望的优秀学生而设立的,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对完成快、效果好、求知欲望强的同学布置新的任务,三地点控制一个灯的实现,分配他们四个双控开关,让他们自己研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及接线图,并完成接线,并检测试验通电。一般有3组的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给予他们平时成绩加3分的鼓励表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也起到了鞭策促进效果,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结论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课程中的实践,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能顺利完成实训项目、理解原理和熟悉掌握电路结构,对电工工具的综合使用、电工安全规范、检查检测电路故障方法、接触实际的器件等方面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项目化实训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合作性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项目化教学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观念和行动上的转变。[2]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上图书馆借阅资料、上网收集资料的,养成了分析并记忆电路的良好习惯。学生动手实践,能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及动手职业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项目化教学使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由原来的“保姆式”,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式”,[2]老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也就是所提倡的“双师型”。[3]第二,务实的关键在于项目,项目的选取和设立要有实践性、典型性、启发性、目的性、难易性。第三,有效的关键在于环境、学生的求学欲望、协作精神、组织状况、场地条件等。

在实践中要提高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完成一个项目后必须总结优缺点,找出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好的教学法在“电工技能”中的应用并增强、延伸和完善,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职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维,姚常青,杨亮.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与应用[J].电子世界,2013,(7).

[2]颜建美.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3).

篇9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经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取小组奖励。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这种思想来源于杜威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 projects)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即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2009级机电一体化五年制高级班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该班共有学生46名,全部为男生,年龄在17~19岁。

2.方法

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第三单元的课题五“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进行本教学实验。经过教材内容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学时重新分配:教师讲授部分所占学时适当删减,增补实训实践学时。通过设置典型故障,由学生分组合作展现本组学习成果,以合作学习法教学,并及时以现场测验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①分组。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都由6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并指定综合能力最强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等。②布置任务。教师在授课前要求各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充分收集铣床资料,了解铣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观察操作的铣床,记录操作规程。可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学校机加工中心、学校数控协会等资源获取以上信息。二是根据工作任务,绘制铣床各主令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图和铣床配电盘电器元件的布置图,观察操作手柄处于不同位置时,行程开关的工作状态及运动部件的工作情况。

(2)实施。①课前检查。正式上课前,检查各组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分。②组间共享与学习目标呈现。将各组收集的材料展示、筛选、点评,对材料收集不全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引导全体同学进一步熟悉机床的结构及运动控制。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铣床内部结构及铣床操作的视频,深入学习机床的机械传动机构、液压控制回路,分析机械、电气、液压联合控制部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呈现本课题的学习目标:检修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③集中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解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维修的一般要求及一般方法,并在实训柜上人为设置故障点,由教师示范检修,边分析边检查,直至故障排除。④合作学习。由组长在本组实训柜上设置故障点。故障点公开,由易到难,故障点个数不断增加。在各组长组织下,全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如何从故障现象着手进行分析,如何采用正确的检查步骤和检修方法进行检修。⑤学习效果检验。由教师在各组实训柜上一次设置2~3个故障点,要求采用正确的检查排除方法,在规定时间内查出并排除故障。⑥学习成果汇报及评价。组长代表本组向教师及其他组同学展示检修记录,汇报本组故障排除过程及方法。各组员谈收获,讲体会,说心得,台下的同学可提出建议,提出优秀建议的同学所在组可获加分奖励。汇报完毕后,由老师及其他组组长组成的“评委团”对该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打分。表现优秀的小组,组员平时成绩给予加分。⑦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做总结,归纳机床电气设备检修的一般要求和常用方法。

二、效果调查

教学评议以问卷调查方式在课后进行。给实验班学生每人发放一份教学评议表,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发放46份,回收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下表。

三、总结与分析

1.教学效果

篇10

一、数控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

笔者认为,制订教学计划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本专业的教学目的(技工学校培养的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学生的素质(接受能力)、师资力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教学硬件(实训室、仿真室、设备条件)等。针对我校数控专业原有的教学计划,修订的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建议将车工工艺学与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相关知识采取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在实习期间进行讲解。第二,建议将数控机床概述与数控加工技术两门理论课改为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习期间进行讲解。

二、数控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教学研究

(1)创建品牌专业、打造精品课程,名校、名师、名专业三者紧密相连。笔者认为首先应打造出精品课程,根据目前技工教育的特点及数控教研组的师资状况将《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具体工作包括:制订教学大纲,编写适合学校一体化教学的教材、电子教案、CAI课件、习题集(理论题、实操题及其答案)、考试题库、教学录像等,这也可为以后申报国家级重点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模式的探讨。根据目前学生素质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并实现逐步提高的目标。

(3)加强校企合作,全方位推进教学、生产与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的实施。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在于校企合作。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学校,不仅是一个办学实体,还应该是一个技术载体和经济实体。产品生产,是检验教师“双师素质”的一个舞台。学校大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关键是找准产品这个结合点,做到教师、技术员、学生三者结合,逐步形成教学、生产与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有效促进产、学结合。

2.教学改革

(1)鼓励学生讲课。每班可选一两名优秀学生,讲一两次课,让学生体会老师讲课的表达方式,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领会老师的意图。学生讲完课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并强调本次课程的学习要点,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将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建议以课题形式展开理论与实习教学,即精选实习课题。课题的设计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工艺性;既能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任务,又能从本校的实训条件出发――节约实习材料、刀具数量等。

(3)采取分层次进行教学,狠抓两头,以好帮差。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课题训练,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尽量完成所有课题。在训练过程中做好优良差的搭配。

(4)采用“以考代练”教学模式,只要进行实习就是考试,随堂出成绩,建立成绩表,以便更加直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学校应该建立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激励机制,为教学研讨、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个良好平台。

2.复合型教师的培养

如车工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具体内容包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知识。这就对该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来培养这种复合型的专业基础课教师。

3.采取“循环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发现问题,教师通过精讲工艺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再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然后又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

统一。

4.工艺讨论

针对本专业实习教学人数多、设备相对较少的现状,在实施实训教学的同时针对典型的零件在教室进行工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