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1:2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实训总结

篇1

临床实习培训是一名实习生走上实习岗位的必经之路。在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对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医院的发展史到医院的现况、医院的办院宗旨、服务理念、硬件设施、规章及管理制度等都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运用、医患沟通技巧、执业医师法、医疗安全及防范、传染病及感控知识、院内感染、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管理办法及其使用原则与管理规范、病历书写规范、临床上经常用到的及必须知道的有关操作等相关知识,了解到了以后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记得周红老师给我们讲医患关系沟通技巧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讲的说话三境界:1该说话时会说-----水平;2不该说时不说------聪明;3知道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高明。虽然这几话很简单,但意蕴很深,不仅在临床上能够很好的处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更教会了我们在任何场合上懂得与人沟通技巧。李蔷老师在讲医德医风教育时,给我们讲了很多终身受益的知识。如在我认为不仅是医务人员礼仪的原则,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注意的礼仪原则:真诚尊重的原则;平等适重的原则;自信自律的原则;信用宽容的原则。精炼而易懂的原则,让我受益匪浅。还有听石科长的课时,让我很振奋,也让我在二院实习感到自豪。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我们是90后的一代,我们更应该有朝气,活力。人生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走得好与坏,要看自己勾勒出的蓝图,就像老鼠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有目标,有方向,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样才能是自己的人生走的更好。听完每一堂课,我的感触都很深。

从第四天开始石科长石老师给我们就安排了临床方面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操作,授课老师给我们先是很耐心认真的示教,然后指导同学们亲手操作,并在最后安排了考试。最让我们紧张的时刻莫过于考试,所以大家都很认真的学习,其实在这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考试只是老师测试我们的一个手段,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每一项操作。徒手心肺复苏示教时,我学习的很认真,因为我明确的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徒手心肺复苏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的技能操作。虽然我未来不能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但我也是医学院校即将毕业的一名医学生,不能给临床学习交上一份空白卷。

在这为期两周的临床实习培训中,从院领导、石科长等几位领导、李加老师及每位授课老师的每一堂耐心、细心的授课中,我们感受到医院从领导到各级科室老师对我们的重视和希望。 在这为期两周的培训中,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不仅了解到了医院的有关信息和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向我们传递了更多做人和学习的信息。让我明白了1 无德不成医,要先学做人后学行

医,善待生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共创和谐社会;2 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文化的根基。这些启迪和教育对我们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2

【摘要】:通过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开展细菌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护理职业素质所要求的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从事护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好习惯,具备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病原微生物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病原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临床医学中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实训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学实训课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课,可以更好的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对病原微生物具备感性的认识,在理解和巩固微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实训基本技能。增强无菌观念,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开展好病原微生物学实训教学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病原微生物学实训课主要以细菌学为主,其系统性不强,内容零散繁多,例如: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观察、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制备、细菌接种、消毒灭菌、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各试验之间相对独立,似乎都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对这样的实训不易感兴趣,不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训教学模式为:课前预习—课堂实训—提交实训报告—教师评阅。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实训原理、方法,以示教为主,然后,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往往是用已知的标准菌株来验证理论,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常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训时不动手、课后不认真总结,抄袭实训报告、有些学生在微生物实训课上,无菌观念不强,取菌液时滴在实训台上也不消毒,工作服随意放置,上完实训课不消毒洗手就直接到食堂吃饭,对实训室的生物安全重视不够等不良现象。

2基于护理职业岗位的病帮派微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护士职业岗位的要求,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院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组开展了基于护理职业岗位的细菌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从病原生物学实训中较为散乱的细菌学各论入手,把细菌学总论及各论的实训内容有机地合为一体,将以往总论教学中“细菌形态观察、革兰染色法、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接种与人工培养、细菌生化反应、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药物敏感试验、消毒灭菌”等实训与各论中“化脓性球菌及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实训项目重新整合为两个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改为“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调查与消毒灭菌”。更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的实训技能。

2.1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

教师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防治给出典型的临床病例,如皮肤的化脓性感染、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病例以小组为单位,从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分离培养开始对所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生化、及毒力方面的鉴定,测定所分离到的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要求学生自己准备,自己操作,自己总结,自己分析。实训全过程教师只作引导,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训围绕病例进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加强与临床的紧密联系,缩短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和从事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2.2环境中细菌的分布调查与消毒灭菌

老师带领学生做关于手、实验室地面、桌面和空气中细菌的调查,在采取各种消毒措施后进行对比,验证消毒灭菌的效果和影响因素。通过实训,使同学们认识到细菌无处不在,加强学生的无菌操作观念。

实训结束后,学生还要完成详尽的实验报告,包括实训设计方案、实训操作程序、实训材料及预期的实训结果、正式实训的实施步骤、实训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对实训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等。实训报告的撰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为将来科技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综合性实训项目中,始终注重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如显微镜油镜的正确使用、接种针的使用、细菌的培养法、各种无菌操作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

3结语

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把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护理职业素质所要求的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从事护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10):925-927.

[2]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9):64-65.

篇3

关键词 高职助产专业;综合实训;仿真模拟实训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61-02

1 我国助产专业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和民众对产科质量的重视以及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临床对助产士的数量及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世界需要助产士,现在比以往更甚”,这是国际妇产联盟(ICM)2010年国际助产士节的主题。目前,国际助产专业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新西兰、芬兰、英国、瑞典,助产士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我国本科助产教育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江浙闽等省份的几所高校;助产士的研究生教育尚属空白;在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中,助产专业多从属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没有对应的继续教育,助产士多实行护理学的继续教育;助产士没有独立的职称评定晋升序列,目前仍按护理人员标准晋升;我国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78所学校开设了专科助产专业,但各学校间教材选编尚不统一,且因课时有限,助产专业教育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培养过程没能特别突出助产专业特色,多数是和护理生一起培养,只不过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妇产科学及助产技术的教学比例。可见我国助产士教育与国际严重脱轨,难以满足现今临床对助产人员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全高级助产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2 助产专业临床前综合实训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助产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从事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及助产工作。助产技术作为其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规范的产前检查、产程观察、正常产接生、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能力,具有对异常产程、病理产科及产科急重症的识别及应急处理能力。这就决定了助产士应集助产、产科医生、护理三方面知识于一身,可见,助产士是一个对专业性、技术性和责任感要求极高的职业。而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现今,我国大多数高职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模拟练习的形式。实践教学主要强调操作流程的掌握、动作规范性和熟练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是不经思考、机械地模仿练习,因此应变能力得不到锻炼。且实践教学项目以单项操作为主,对于能融入专项知识技能、综合技能、工作情境过程、整体医疗理念和职业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的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尚不够成熟。

目前,助产专业单项实践操作内容设置大体包括骨盆外测量、孕妇腹部检查、绘制产程图、产前肛查及阴道检查、临产前及产后外阴清洁消毒、产包准备及使用、接生、新生儿脐带结扎、会阴切开缝合术、阴道助产技术(产钳、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新生儿窒息抢救等。单项实践操作基础、简单,具有片段工作性质,对于学生学习掌握助产基本操作技能有益,但尚不能满足对学生的临床思维、疾病意识、评判性思维及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思想指引下,近年部分院校尝试开展助产综合实训课程,即在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各主要专项操作的学习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综合性、系统化训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3 助产综合实训的形式及内容

仿真模拟实训法

1)教学病例的设计。首先收集临床病例,并做适当修改,根据教学需要增减内容,使其既符合临床实际,又能体现教学需要。常用病例类型包括正常分娩、异常分娩和产科急重症三类:正常分娩主要学习目标是熟练掌握产科基本工作流程及操作等,学习分娩室工作的配合,培养沟通交流及健康宣教等能力;异常分娩主要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别、处理异常分娩的能力;产科急重症设定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抢救等产科急重症病例,主要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在面对产科急重症时的判断能力、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案设计,包括病例摘要、情境设计、操作流程标准、标准病人设置、实验用物准备等。

3)综合实训的实施。学生在常规单项专业操作考核合格后进行综合实训。学生预先分组,在实训课前教师不预先提供任何病例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标准病人”身份出现,学生需依据“标准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标准病人”依据学生的反应及处理措施继续设置问题,引导场景发展,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4)实训总结与反馈。在模拟实训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回放录像,进行总结与反馈。评价方式主要通过演练小组自评、观摩同学他评、主控老师录像回放点评和反馈总结等步骤实施。

角色扮演法 教学病例、教学场景的设计及用物准备与仿真模拟实训类似,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巡回护士、助产士等角色,相互配合完成任务,课后进行训练,撰写实验报告。考核采取操作小组自评、观看组他评、教师最后总结评分。

过渡式综合实训法 部分院校在学生临床实习前利用5~7天时间,通过实习前动员、医院参观见习、常用妇产科单项技能操作强化考核、病例讨论、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等环节,消除学生临床实习前紧张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

4 助产综合实训中心建设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建成融教学、科研、培训、竞赛、技能鉴定和教学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室。目前多数院校妇产科实训中心设有产房、妇科检查室、产科检查室、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沐浴抚触室、儿童体测室等仿真实训室,拥有高级产床、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台、早产儿保温箱、新生儿蓝光箱、高级助产训练模型、高级孕妇检查模型、肛查及阴道检查模型、会阴侧切缝合模型、分娩模型、高级婴儿抢救模型等教学设施。但临床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日新月异,操作程序逐渐简化,而学校教学内容、设施更新换代速度相对滞后。目前,多数院校会通过安排教师定期外出学习培训、请临床工作人员参与教学、引进有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员加入教师队伍的方式增强师资力量,因此具有“双师”资格教师比例逐渐增加,以保持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方面与时俱进,与临床接轨。

5 讨论

国际妇产联盟中定义助产士为:在以“妇女为中心”服务中与妇女结成伙伴并对其负责,提供孕期、产期、产后护理的支持和建议,把分娩服务作为独立职责的人。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助产士的专业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对助产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是提高助产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然而在我国,助产士的作用被严重忽视。

目前,我国依旧沿用以医生为主导的产科服务模式,助产士在医疗和护理的夹缝中生存。助产士的独立工作范围逐渐缩小,几乎仅剩下处理正常分娩。助产士在临床工作中常处于被支配状态,且其自身也缺乏积极能动性,可见我国助产士在产科领域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现状的成因,主要是我国落后的产科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这也直接影响着助产教育的理念和方式。

一直以来,助产教育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是被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思考的机会不多。而且在校实践课程安排以单项练习为主,学生临床思维及团队合作意识较差。这也注定我国助产教育质量不高、岗位胜任力较差。加之近年来医疗环境差、医患关系紧张,临床工作中助产士为了减轻责任,发现患者稍有异常就请示医生处理,致使其自身业务能力得不到应有发展。因此,要改变我国助产教育尴尬的现状,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其次应注重助产士临床综合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真正成为“把分娩服务作为独立职责的人”。

参考文献

[1]闫育敏,刘晓英.我国助产教育的起源与发展[J].护理研究,2013,11(27):3559-3561.

[2]陈顺萍,林翔,等.高职助产专业实训指导团队的建设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59-61.

[3]郑琼,朱晓玲,等.本科助产专业仿真模拟实训课程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022-2023.

[4]盛夕曼,夏晓萍.高职助产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妇幼综合技能教学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

7(35):1041-1042.

[5]向罗B.助产专业模拟产房综合实训教学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4(32):77-78.

[6]郭娟.助产方向护生临床实习前开展妇产科护理学综合实训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3(31):108-109.

[7]赵巧红.浅谈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87-88.

篇4

方法:分为应用推拿科志愿患者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患者组)和应用SP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SP组)。应用SP组,采用先期招募、遴选、培训、考核、让中医学生与腰突症SP进行面对面交流、实训结束后,SP向中医学生提供对交流过程的反馈意见的流程;应用患者组采用中医学生互动模拟医患交流,创造与临床真实患者交流、进行对志愿患者的接诊、进行推拿治疗、给予解答日常咨询等具体临床实践等步骤。两组进行对比以及多站累加后换算分值统计。

结果:应用SP组与应用患者组医患交流能力评分在实训前后比较均为P

结论:两组多站累加后换算分值应用患者组较应用SP组高。

关键词:推拿实训医患交流标准化病人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6-02

现代社会,医疗领域的现实矛盾主要是医学模式在向生物-心理-社会转变,以及对社会医疗制度与医生自身素质的要求不断攀升,造成医患间责任与信任之争愈演愈烈。中医学历来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作为医生职业特性的一部分,必须从中医学生的培养抓起,这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良好的医患沟通既能促进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又能加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念,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本研究结合推拿科特色,应用推拿科常见病标准化病人(简称SP)与志愿病人培训医学生临床医患交流能力,提高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和策略。

1研究方法

分为应用推拿科志愿患者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患者组)和应用SP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SP组)。应用患者组15例;应用SP组12例。评估模式参考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结合推拿科专科特点,在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SP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中医学生推拿实训医患交流能力多站式评估方法,具体考核站点设置:接诊时的交流专科查体时的交流推拿治疗时的交流解答日常咨询时的交流。每个站点考核结束后,立即评估中医学生交流表现。累加各站评估结果,换算成分值,根据各站在临床实际中的重要性,分值加权后再累加。评估结果及换算后分值可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医学生推拿实训后的医患交流能力。

2研究结果

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均数比较: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时采用参数检验法(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Paired-Samples t test)检验,非正态分布和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法(Mann-Whitney tes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实训前应用SP组与应用患者组比较。

应用患者组与应用SP组实训前站点评估及多站累加后分值比较无差异。实训前后多站累加后分值比较,两组均显著升高。应用SP组在接诊、查体站点评估结果较好,应用患者组在推拿治疗、日常咨询站点评估较好,两组比较均有差异;两组累加后分值应用患者组较应用SP组高。

3讨论

参与受训的中医学生们进入多个SP站点,面对面交流;交流过程结束后SP给予受训者反馈意见。这样做减少了初入临床接触患者的恐惧感,锻炼了如何准确向患者传递信息,如何全面理解患者反馈的信息,形成中医学生1对1模拟推拿医生与腰突症患者间的交流。模拟后学生间讨论及实训教师纠偏,对整个模拟交流过程的总结和有益补充。中医学生开始初涉医患交流的训练,通过对志愿患者的接诊、推拿治疗、解答日常咨询等具体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与患者交流的能力。这一环节中学生接触到的是真实患者,没有固定模式,更接近复杂化的临床实际。

应用SP组中医学生在接诊、查体站的交流逻辑性强,尤其是与腰突症典型表现者交流时比较熟练;应用患者组中医学生在推拿治疗站与解答日常咨询站的交流时,获取的患者信息更加真实全面,面对各种推拿临床问题时应变能力更强。但多站点交流能力综合评估应用患者组优于应用SP组。

4结论

应用SP可根据需要设置针对性病例,降低评估偏倚,规避医学考试可能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训练中医学生的询问技巧和操作手法;顺利完成从医学生到执业医生的过渡。同时也存在不足,SP不能完全解决医学生临床实践的困境,只能模拟疾病的主观部分,难以模拟疾病的客观表现;针对能够模拟的疾病种类和症状有限,对医学生的训练可能陷入重复和固化,不能再现临床实践的复杂性。而且招募、遴选及培训SP成本比较高。

篇5

关键词:专科医学生 技能过站 考核

为了提高专科医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除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此外,专科医学生毕业工作一年后需要参加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后,才具备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资格。根据调查表明,目前专科医学生操作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并未显示出过多的优势,并且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合格率偏低,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加强实践技能环节的教学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及顺利通过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已成为各个高职医学院校教学的重点。以往的实训课练习、期末技能考核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色。

本研究按照执业助理医师实践考核标准设置标准化考核站,对2008级-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施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后再次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确定考核内容,制定评分标准。根据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参考国内其他院校的标准,明确临床技能过站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体格检查、穿刺术、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外科无菌操作和心肺复苏术。根据各项考核内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

2.建立标准化考核站。参考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实训中心的设置情况,结合考核内容和我校临床医学实训中心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规划了临床医学实训基地,设置了6个标准化考站:第一站测试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第二站测试体格检查(主要测试心肺听诊和肝脾触诊),第三站测试穿刺术(主要测试胸穿、腹穿和导尿术),第四站测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主要测试X线和心电图),第五站测试外科无菌操作,第六站测试心肺复苏术。要做好各考核站的物品准备和教学资料的准备。第一站设在一体化教室,配有示教、反示教多媒体教学系统,完善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典型病例50个,以电子稿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学生训练时随机抽取,便于反复练习。第二站共设置3个实训室,购买了高级心肺听诊和肝脾触诊模型,内置练习和考试软件。第三站放置穿刺模型,能够完成胸穿、腹穿和导尿术。第四站设置了X线阅片机和心电图机,配备了典型X线片和心电图。第五站设置洗手间、更衣室和手术室,配有各种手术器械和手术床、监护仪等,能够完成外科无菌操作。第六站安装了心肺复苏系统和模型,能够满足训练和考试的需求。

3.综合训练与考核。对我校2008级-2011级临床医学班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综合训练,将学生按照六个考核站分为6组,每个考核站配有一名教师进行陪伴训练。每个考核站训练一天,晚间实训室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强化训练。

考核内容第一站测试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15分;第二站测试体格检查,20分;第三站测试穿刺术,15分;第四站测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10分;第五站测试外科无菌操作,20分;第六站测试心肺复苏术,20分。每一站设2个考试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为主考官,考前2组主考官统一评分标准。将同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逐站考核,每名同学在每个考核站采用随机抽题方式考核一项内容,根据制定的统一评分标准逐站打分,将各站得分累计最后算出总成绩。

二、结果

成绩显示,同届学生经过技能过站综合训练后的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训练前(即期末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三、结论

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能够使学生系统、准确地把握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点,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该项研究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2020年)关于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要求,值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同时该方法还可推广到面向医院在职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四、讨论

实践技能是专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考评体系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技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为此,我校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学生特点,在原有考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开展了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并进行考核,使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大幅度提高,并为顶岗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本研究实施四年进行总结,发现为了更好地发挥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的效果,今后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实践能力对医学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临床操作技能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技能的提高。2.除实训课外,应尽可能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充足实践的机会。如心肺听诊,这部分内容较难,仅利用计划学时内的实训课进行练习不能很好地掌握,只有多听多练才能耳熟能详。3.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实训室应安装多媒体系统,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操作、心电图及X线图片建成图像库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弥补实训、实习教学中的参与度不足。如通过VCD展现医护人员现场抢救病人的场景,为学生创造出模拟的临床教学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做好临床见习前的准备。从近几年的临床见习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走马观花,不能达到有效的见习效果。分析其原因,为见习前没做好充足的医学知识及技能贮备。因此在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科室的临床见习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见习前引导。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会有效提高,才能真正发挥临床见习的作用。

篇6

关键词:针灸推拿技术;实训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6-02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践性教学是《针灸推拿技术》教学的重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针灸、推拿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的核心。而与理论课相比,实训教学需要更多人力、物力条件的支持,加强针灸推拿技术实训教学,是针灸推拿界同仁的一致呼声。兹就《针灸推拿技术》实训改革做一探讨,希与同道共酌。

一、编制教学目标,实施宏观控制

虽然在实训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上可以百花齐放,但为了保证各种做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对《针灸推拿技术》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以便进行宏观控制。教学目标的基本点是:①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训室工作习惯和素养;②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③培养学生独立、自觉进行实训初步操作能力;④巩固和深化相应理论课程的内容;⑤为走上临床打好坚实的理论、实践、心理基础。

二、编写实训教材,巩固教学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编写好的实训教材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明确每次实训课的要求以及所要达到的实训效果,必须要有成文的实训教材,以明确实训目标,在当前还没有统一的实训教材的情况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科发展和实训教学改革的需要,发挥群体优势,制订和编写校本实训教材是很有必要的。实训教材包括若干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从目的要求、标本教具、实训方式、实训内容和方法、思考题五个方面编写,简便、实用,便于学生模拟操作。

三、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为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课教学方法上,进行多方面探索。

1.改革实训课的带教方法。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上好每堂实训课,提高实训课效果,有效地指导学生尽快掌握实用技能,这是摆在每个实训指导教师面前的重点课题。教师要大胆地对实训课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①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实训课中边教技能边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劳动观、专业观和成才观的教育。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使学生树立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实训课上学生变得勤快了,肯学肯干了。另外,结合介绍在校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成为技术能手的生动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技能同样也是一条成才之路。许多同学由要我学,很快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技能的热情普遍提高。②实训课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强深刻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学懂的理论知识,在实训课理解并掌握,并且能学以致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紧紧围绕农村和社区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狠抓三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培训,注重能力培养。为了避免高职学生对单纯理论课程的抵触,我们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③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的主动性。实践性教学是《针灸推拿技术》教学的关键,注重手法的操作是教学的核心。要提高实训课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指导老师的带教水平与带教方法非常重要,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调动起学生动脑动手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为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训时,需做到示范规范,指点到位。笔者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讲解示教练习(辅导)”模式即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互相练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鹦鹉学舌式的学习方法缺乏兴趣,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总结模拟改错讲解示教练习(辅导)”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主动性,使实训课的学习变得丰富、多样,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近几年的实训课的尝试,收到理想的效果。

2.开放实训室,大力开展第二课堂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对针灸推拿技术的学习兴趣,熟练地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我校充分利用周六、日、课外活动,开放实训室,开展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实训教学,有专门的教师管理和辅导,深受学生欢迎。

3.加强考核和检查力度,及时验证实训效果。对专业课程的考核,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笔试、口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例如经络腧穴部分的考试,可以笔试经络的循行、腧穴的定位、作用,然后在人体上边说边画出经脉循行路线,说出腧穴的定位并指出具置。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考核方式的运用上,注重考查平时能力的培养;在评判学生成绩上,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制,增加平时提问和技能成绩等多种评分方法。实现在考核方式上由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变革,在考核内容上由理论知识考核向理论与技能并重考核上变革,在考核标准上由重标准答案到重综合评价上变革。同时根据不同课程特点,总结出了变“集中考核为主”为“平时考核为主”、变“课程结业考核”为“资格证书考核”、变“单纯的考核”为“多种形式的考核”、变“单向性评价”为“多向性评价”多种考核办法。特别是在考核中增加了自评和互评环节,对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等方面综合作出评价。

4.开展技能比武,扩大实训课的影响。为了扩大技能操作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活跃学习气氛,巩固实训课的效果,每学期进行一次针灸推拿技能操作比武活动,此项活动不但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技能水平,同时扩大了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走上临床的自信心。

5.与教学医院配合,多层次检查、指导。实习期间,教师要定时到实习医院了解学生的学习、实习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检查学生在病人身上实体操作的水平,同时,由带教教师参与操作技能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真正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和发挥出来。

四、改革管理体制,适应教学需要

随着实训教学改革的深化,如实训室的开放、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技能考核的普遍开展和临床指导、考核的进行等,原有实验室管理体制很不适应。实训室的建设要涉及教务科研处、设备后勤处、教研室、相关医院等各个部门。针对上述情况,必须改变实训室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系实训教学中心,“中心”直属系领导,由教务处主管领导、系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职实训教师、实训课带教教师、医院医务科主任、临床带教教师、后勤负责人员组成。专职实训教师主要负责实训室管理,包括实训准备、实训室安全、卫生,与后勤部门协调设备购置、仪器维修等。实训室主任侧重实训教学管理、安排教学计划、组织实训教材编写、更新实训内容和培养年轻教师等。“中心”各个成员相互协调,安排实训教学工作,开展实训教学研究,总结改革经验,有效地保证实训课改革方法的实施。

篇7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161-03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1]。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外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但由于手术室的特殊性,加上近年扩招,学校护生较多,医院无法满足护生的参观实习要求,护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学习受到影响。本研究利用临床实训中心的模拟手术室,探索运用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大专护理二年级自然班中,随机抽取9个单数班440名护生为实验组,平均年龄(19.50±0.71)岁;9个双数班425名护生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9.67±0.60)岁。两组护生年龄结构、一年级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授课主要教材、课时和教师安排相同。授课时间为二年级第3、4学期。手术室护理工作单元总课时12节,其中理论2节,操作10节。理论由本校同一教师授课,实验由8位职称、年资相当的教师分组带教,实验项目共5项,包括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外科器械的识别和传递、手术患者的准备(备皮、手术和皮肤消毒)、手术器械台的建立和手术铺单、手术室护理综合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方法如下(综合训练项目)。

1.2.1 课前准备 ①护生分组:16~18名护生为1组,8名护生参与角色扮演,其余护生作为评价者和学习者进行观摩,参与课堂讨论。②课前探索:本堂课为综合实训,此前护生已完成了本单元4次实训,已具备本次实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设计4个情境,课前2周分配角色任务,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认真做好实训准备;教师提供相关视频资料、手术室核查制度要求和实训室训练场地,开放实训室与医院手术间连接的视频,供护生观摩熟悉。③用物准备:实训室老师准备所需用物。如平车、扇形器械台、器械托盘、手术床、无影灯、麻醉台、立式血压计、手术包(布包、剖腹器械包、手术衣包)、无菌持物钳、无菌手套、物、一次性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兔子1只、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器械核查单等。

1.2.2 课堂教学(90min) 第一步:介绍(3min)。由带教老师介绍本次实训内容、参与者和目的。第二步:汇报(52 min)。以剖腹探查术为例,角色扮演者演示从术前访视到手术结束的全过程,包括患者安全核查3个情境(12 min)、术中配合1个情境(40 min)。要求:护生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态度严谨。扮演者规范操作,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第三步:讨论(30 min)。表演汇报后,师、生围绕课堂汇报情况及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讨论。第四步:总结与评价(5 min)。老师对本次综合训练完成情况进行评点,提出改进意见;护生汇报者总结自己的收获和讨论情况。实训后所有护生完成一份实训总结和课堂评价。

情境1:地点:模拟普外科病房。时间:术前1日下午。方法:角色扮演,由3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患者、家属。内容:巡回护士术前访视,进行术前评估和安全核查。包括患者身份(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必要检查结果、交叉配血结果、有无特殊感染、过敏史及手术史等。

情境2:地点:模拟普外科病房。时间:术前30~60 min。方法:角色扮演,由4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病房护士、患者、家属。内容:按手术通知单、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核查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血型等。清醒而有能力回答者自己说明身份,意识不清者或婴幼儿通过腕带识别,并由其合法亲属确定。无误后巡回护士、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分别在交接记录本上签名。

情境3:地点:模拟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后麻醉前。方法:角色扮演,由3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患者、麻醉医师。内容:巡回护士接患者入手术室、手术间时应核查。麻醉实施前麻醉师主持与巡回护士、手术医师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无误后三方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情境4:地点:模拟手术室。时间:手术进行中。方法:角色扮演,由5名护生分别扮演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助手,其中手术医师、助手另有教师扮演。内容:剖腹探查术的手术准备及配合。角色分工:①器械护士: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准备无菌器械台物品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协助消毒铺巾准确传递手术用物保存标本关闭体腔前后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器械、敷料手术结束后清洗、整理器械。②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进程做好台下的配合工作。协助术者进行无菌准备三方核查麻醉配合术前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安置手术手术开始前三方核查补充用物、监督无菌操作、病情观察等关闭体腔前后与器械护士核对器械、敷料协助包扎切口、固定引流物患者离手术室前主持三方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③手术助手:手术区消毒自身无菌准备铺单参与手术。④手术医师:手术开始前主持三方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主刀完成手术。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医学教育中的模拟医学教学,是从课堂到临床实际的桥梁,因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且有真实感又不受时间限制,是目前国际教育界正在推行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2-3]。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为探究某一问题而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4]。将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以下简称新教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3.1 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表2显示,新教法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得到多数同学认可;表1显示,实验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 < 0.01)。新教法中教师是导演和主持人,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设计4个情境,护生课前研讨情境角色、查阅资料、观摩手术室真实手术情节、观看手术操作视频,再反复演练,体验角色,最后在课堂中展示,这一过程强化了所学知识,扩大了知识视野,实现了由知识再现到知识创造的飞跃,能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自身表演和观摩师生表演、课堂讨论,老师-护生、护生-护生多维交流,由“传授-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变护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帮助护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并容易形成印象深刻,也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效果。

3.2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年医学发展很快,而医学教材常落后于临床,如完全以教材为中心,将不利于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整合的理念[5],而新教法充分实现了这一理念。本课堂综合实训以剖腹探查术为例,设计4个情境,清晰展示了一台手术完成(从术前访视到手术结束)的全过程,展示了手术团队应履行的工作职责。设计的操作程序与目前临床实际情境一致,既将教材中理论要点融入实践教学中,且增加临床规范的手术安全核查、人文关怀等重要内容。护生通过情境角色的体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变枯燥的理论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角色语言和行为,自觉内化所学知识;情境4中的手术操作应用兔子做剖腹探查术,展示手术全过程及术中医护配合,情境真实,层次清楚,表演者配合默契,护生有身临手术现场之感,通过情境角色的演示,加上老师适当的讲解,护生对课本中描述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及手术团队的角色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以后进入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手术安全核查是手术团队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结合目前临床实际情况,通过设计术前护士3次核查和手术团队“三方五次”安全核查情境[6-8],突出了手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充分展示了手术团队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让护生熟悉了核查的内容,更理解核查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3.3 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堂综合实训为护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表2显示,新教法在提升护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多数同学认可。新教法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认真做好实训准备,共同探讨、查阅资料、团队模拟演练,有利于提升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实践体验中,术前访视、核查过程等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而模拟手术的成功就和真实手术情境一样,需要手术团队共同努力,手术中团队成员的配合、协作和鼓励能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保障手术安全,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或出现安全问题,手术中还可能出现意外,需要手术团队配合共同处理,这有利于培养护生合作精神和临床实践能力[9-12]。

综上所述,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学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月琴.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79.

[2] 陈玉清,常亚杰.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2,(1):102-104.

[3] 付宏,李世芬,陈其芬,等.以情景教学法提高新生儿复苏教学效果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34-135.

[4] 秦永杰,赵坤,吴强,等.Seminar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03-204.

[5] 马秀梅,潘春艳.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思维与创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21-122.

[6] 赵书去,杨圣俊,李玉琢,等.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65-266.

[7] 任雪英.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 8(4):97-98.

[8] 柴锐,靳银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J].现代医院,2011,11(6):114-115.

[9] 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等.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11(7):117-118.

[10] 李焱,金霞.专科专控的评价方法在护理质量监管中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2,24(10):65-67.

[11] 王燕飞.现代手术室感染控制与设备管理[J].医药杂志,2011, 23(2):101-103.

篇8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模式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要能够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我国健康指标的早日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1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够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生源大致为高考三批的录取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考入的学生。其中,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学生学风不够浓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做事容易半途而废。

1.2理论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理论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满堂灌”为主。教师注重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影响实训课的效果。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相关专业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实习单位普遍反映,此类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1.3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目前的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师资力量还存在着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的现象。妇产科护理培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人才,需要配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不利于其人才的培养。

1.4实训资源不足

缺乏仿真模型及实训场地,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临床实践技能不够,导致学生难以胜任护理工作。因此,教学达不到与临床护理的对接。

1.5实训教学模式僵化

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一,只注重单一的操作模式,忽略了多样性、可变性的操作,使学生缺乏灵活运用能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创新精神,对于不同患者和病况则缺乏应变能力。比如:学生在操作中的步骤与教学要求有微小误差,教师总是机械地要求重新来过,而不知采取合理补救的方法;另外,实训内容仅限于一个个独立小项目的完成,缺乏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1.6学生欠缺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理念

实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护理理念。据调查,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他们只会讲几句教学中学会的刻板语言,导致与患者沟通出现问题,影响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可影响到医患关系。

2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1掌握学情量体裁衣

通过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布置作业、实训操作,问卷调查等,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及需求。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应该由浅入深,语言简洁易懂,使学生易于接受。实训操作的教学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比如,从熟悉各个仿真环境、器械、仪器等开始,从各个独立小项目到综合实训,逐步提升实训难度,最终到达与临床实践对接的程度。

2.2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2.2.1问题导向教学法

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身边的、自身的、家里的、朋友的健康问题,例如“你的朋友告诉你她怀孕了。你认为她一定在子宫内吗?如果不在子宫内,会有什么结果呢?你会怎样指导她呢?”。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会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案例导入也属于此类。给一案例,学生分析后,有许多疑问需要解答,让学生带问题听课,告知学生听课后回答这些问题,回答正确的加分,效果会好很多。

2.2.2项目教学法

突出完成一件工作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根据教学内容及临床护理的实用性设计项目如引导、演示、提醒等,使其能完整独立地完成为目的。例如,讲“妊娠期糖尿病”,讲到糖尿病筛查时,课堂中交给学生一个小项目:假如给你50g葡萄糖,你怎样完成对一个孕妇的糖筛查呢?给5min思考时间,期间可以相互讨论提问,教师巡回指导。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分组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全班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他们共同协助完成学习目标,互相促进。每组成员强弱搭配,可让更优秀学生影响带动弱势学生,敲醒那些总是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学生,做到每个学生均要参与的目的。该方法突出团队合作、讨论、意见归纳、总结、行动等环节。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正当竞争的态度、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如“635”教学法。(德国的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一个班级中,6个成员分为一组。每位成员给一张纸条,上面有教师设定的问题或题目,每位学生填写好姓名。小组成员被要求在5min内共同写出3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成员写好答案后传递给其他成员。收到写好答案的纸条后,如同意前面学生的意见则写上OK,如不同意则写上自己的意见。依次循环,由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由一个学生代表本组上台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演示学生并讲述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

2.2.4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达到知识的延展与更新

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不断更新和发展。利用Internet上的巨大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在网上搜索有用的信息。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筛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达到自我更新知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跟进时代步伐,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护理技能及理念。

2.2.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师,也是朋友,又是长者,对学生的行为应给予鼓励、表扬、关爱、包容,时常表扬后进生,对他们的进步予以鼓励,对他们错误的地方和善地批评,而不是暴跳如雷,大喊大叫,不能鄙视辱骂学生。学生爱这个教师,也会爱他所教授的课。很难想象学生喜欢不爱的老师所授的课。这是一个心理问题。据调查,学生的成绩与其热爱的老师成正比。所以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很重要。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针对师资和实训资源相对不足,首先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用物与临床同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实践,了解先进的护理理念及学术动态并及时融入护理教学中,保持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统一;积极引进新型护理教学实训器材,聘用师资方面应倾向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技能的教师。场地尽可能模拟真实、模型仿真,场地大小及器材应依据教学需要做出实时调整并与医院临床护理同步发展。

2.4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

因场地、人数、模型、材料的限制,将实训内容分成一个个小项目,比如40个学生分为若干组,每次只训练一个小项目,如:骨盆测量,四步触诊、听胎心,会阴清洁加消毒,绘制产程图等等。能用真人实训就不用器材,如女性骨盆的测量,器材无法达到真人的效果。但一定要有综合实训,将项目实训成果运用于实践中,才是目的。使各项目操作更加科学准确快捷,争取达到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综合实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跃自主的空间。按现实际岗位的要求,完成各个角色的行动任务,关键要具有可操作性并合理地安排行动环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如有失误的情况下,应提示引导他们怎样补过,而不是重新来过。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性可变性的操作模式,让学生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及创新精神,不能过分强调统一性。加强综合实训的锻炼,做到举一反三。在综合实训中,将平时各科实训的小项目结合起来,达到实际运用及整体护理的目的。比如“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实训课,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准备物品,按摩子宫的各种方法的使用,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肌注,抽取静脉血化验血常规、血交叉,取血、输血的方法,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及锐器的分别放置,体现人文关怀等,模拟临床真实场景。第一次实训,大多数学生操作出现差错。比如:自己不会准备物品(平时总是实训教师准备物品),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与锐器不能够严格分开放置,肌注前消毒次数不够,肌注时忘记回抽,氧气接管不配套,建立静脉通道时用小针头,静脉穿刺操作排气不充分,取血途中过分晃动,止血的方法不正确,不会使用心电监护仪,还有不看医嘱自行肌注多巴胺以及没有体现人文关怀等。经过教师现场指导和总结,学生认识到错误。第二次同样内容的实训,学生进步很快。两次同样的实训,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没有综合实训的锻炼,就达不到临床运用及整体护理的目标。

2.5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建树人文关怀理念使患者能理解并取得配合的目的才是成功的交流。所以与患者交流的语言应该生活化实用化,不能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如教学中告知学生,患者应该采用膀胱截石位,但与患者沟通时语言应浅显易懂并告知她这样做的理由,才可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比如,“某某女士,我要听听胎心是否正常。你平躺着,才能听到胎心。你觉得这个舒适吗?”“我来帮你平卧好吗?”等。要求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深切理解处于病痛中患者的各种不适,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并将关怀体现在具体细节中。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革新,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果,强化了实训教学的力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及人文关怀精神,加强了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与临床实际的对接。我们将不断为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培养整体护理的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2]毛卓琳,欧阳潘.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49-50.

篇9

关键词:民办、护理教育改革、“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护理院校作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的护理人才,亦促进了我国护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后起之秀的民办护理院校,在护理教育中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大量学者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角度出发[1-3],探讨改良民办护理院校教育模式的方法,但其由于教师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动力低、教学设备较落后等问题,目前仍无法摆脱“以教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方式,且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视度不高[4],亦缺少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护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低,易出现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专业认同感缺乏等问题,影响其未来临床工作的稳定性和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民办护理教育的基础上,以宏观、系统、整w的教育思路为指导,满足当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需求,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我国民办护理院校的教育模式,提高其教育质量,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民办院校及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1.民办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民办学院的护理教育始于南丁格尔时代,在近一百多年的护理教育中,民办护理院校一直探索和推进着教育模式的改革。但文献回顾发现,较于公立护理学校,国外民办院校存在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内容局限等问题[5-7]。部分学者指出,民办护理院校缺乏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护理教学的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8-9]。我国民办护理院校从上世80年代开始不断的发展壮大,其成就和社会地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民办院校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有学者尝试对护理教育的课程进行整合,以形成内容繁余度低、结构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10-11]。有学者对护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民办院校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3,12]。但总体来看,我国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改革仍存在以下不足的方面:(1)民办院校护理教师存在缺乏临床教学经验,护理操作技能较差等问题,但目前的教学改革较少提及;(2)改革多局限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缺乏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3)改革多基于民办院校自身,较少涉及临床教学基地;(4)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5)教育改革多从一个角度出发,很难全方位的改善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

2.“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模式。其以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手段,以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2:1 知识培养板块: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着重强调以护生为主体,提倡其自主学习,理论课程教学将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并通过课前预习考核、课上情景模拟、PBL教学、阶段考核等方式,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2 技能培养板块:护理实践技能培养应作为民办护理院校教学重点来抓,学校可建立专门负责实训带教工作的护理实训指导中心,定期安排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教师到省市高水平的临床医院进修学习,了解并学习临床医院的护理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通过实训指导中心按照省教育厅护理技能抽查标准并结合临床医院新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规范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老师的技能操作标准,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带教相结合的标准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同时强调以护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民办护理院校实训课时安排有限的现状,可建立“带教教师―班学―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充分利用护生课余时间,由带教教师集中统一培训考核操作能力强的班组长,再由班组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努力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保证护生足够的校内技能训练时间,并做好一对一的技能考核。

其次,民办护理院校应努力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建立建全临床合作教学基地,利用护生临床实习和见习,通过临床实景体验、操作情景模拟、课后临床实践等方式来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3 人文素养培养板块: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开设相关护理人文课程为基础,在老师言传身教的同时,可适当采取邀请优秀护士进行讲座、安排护生临床见习、分享感受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

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是促进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对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拟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教育模式改革,以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和质量,提升其综合素质,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合格的接班人。

3.“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意义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高素质型护理人才成为了当今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改革现有的民办院校护理教学模式,制定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需求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系统合理的、符合社会需要、适合护理专业发展以及满足护理从业者个人发展要求的护理教育模式,并为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日军,杨庆爱,王若维,等.民办本科院校护理学生临床见习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 2442-2443.

[2]张佩,王若维,杨庆爱,等.民办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115-116.

篇10

1.1教学目标1.1.1知识目标 ①了解脑卒中的基本概况、临床分类。②熟悉各类型脑血管疾病的鉴别和诊断。③掌握脑卒中的西医急救及中医辨证论治。1.1.2能力目标 ①能对脑血管疾病的类型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迅速采取恰当的救治措施。②能对脑血管疾病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分析和处理。③能熟练实施内科诊疗操作。④能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关于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1.1.3情感目标 ①实现由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培养整体医学观,为病人提供整体。②培养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美德,建立良好医患关系。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处理好医医关系。1.2 教学方法 采用PPT演示、PBL教学、情景模拟、师生点评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室集中完成理论部分的讲授和学习,其余内容均在临床模拟病房中进行。病房具有全套临床操作设备,首先教师示教,然后在学生操作时进行指导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索,全程采用急救模拟仿真系统进行练习。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例,教师事先设计好4个临床场景(见表1),学生模拟临床医生接诊病人、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实施抢救、转至住院部后的查房、突况的现场急救以及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场景。学生扮演临床医师,在急救模拟人身上进行体格检查、病情判断和分析、内科操作等实训过程。1.3具体实施1.3.1分组及准备 该班共有60人,事先以20人一组,分为3个大组,每组选一名组长为负责人,每大组再以5人为单位分成4个小组,分别设一名小组长。分组后以大组为单位,完成模拟训练。教师提前1周把案例资料交给大组长,大组长再对4个小组长分工,每小组负责实施一个场景。具体安排:急诊接诊和初步处理由第1小组负责实施;把患者由急诊转送至病房及临床查房由第2小组负责实施;患者住院期间突发状况时的急救由第3小组负责实施;患者出院前的医嘱和健康教育第4小组负责实施。实训前特别向学生强调,千万不要把模拟实训当作小品来演练,不必过分地追求场景和角色是否逼真,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不是演技,而是置身于案例,根据自己的角色要求,运用自己所学的临床知识,果断地拿出治疗处理方案。1.3.2 模拟实训 实训演练共安排2学时,各小组按照事先安排,逐个完成本小组所负责项目的模拟训练。当其中一小组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其他组的成员在现场仔细观察,思考其优点或者不足,以便实训后的点评和讨论。教师重点观察学生在面对急救仿真人时,是否能将理论知识恰当运用到实践中。1.3.3 回顾与讨论 本环节共1学时。实训演练结束后,通过录像回访进行实训回顾,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先进行大组内点评讨论,首先各小组互评模拟实训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老师为其答疑。然后,教师对全班同学在整个实训流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实训过程进行反思和整理,课后自行安排时间反复操作和改进,并完善一份模拟实训的心得体会。1.4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学生在模拟实训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占总分的60%;第二部分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评分,占总分的30%;第三部分是对课后的模拟实训心得体会进行评分,占总分的10%。

2结果

模拟实训后,经过录像回访、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主动在课后进行强化训练。经过反复的训练,第一次实训中同学们表现出搜集病例时的不知所措、医患沟通时的语无伦次、面对突发症状的木讷呆板、操作过程的顺序紊乱或遗漏等问题逐渐消失,对理论和技能的结合与运用能力明显提高。几乎所有学生的心得体会都反映“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身实践,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断、抢救治疗以及出院指导,比单纯的理论授课获得的知识更多,印象更深。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