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18:1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料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配料实训总结

篇1

民营医疗机构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为了提升全市民营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机构安定有序的发展,我局于5月12日针对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召开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本次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措施,为了让医务人员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术,首先由我局陈玉梅同志做培训讲解,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急诊急救:物品准备、评估与判断、放置、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有效指征判断、安置患者,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讲得细致入微,各单位医务人员也听得十分认真,接下来为大家播放心肺复苏操作视频课件,期间,由我们的专业人员在下面为大家答疑解惑,然后让大家现场用假人做实验,大家表现出极其认真的学习态度,会后为大家分发了培训试卷,成绩均达到合格。

这次培训不仅让医务人员加强了医疗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听课仔细,操作认真,不少同志还在下课后自觉留下来继续练习,表现了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

5月14日

篇2

关键词:施工工艺实训理论与实践 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各班级在下学期进行的室外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的设置、课时安排、场地要求、指导教师的配备等都是按照课程的专业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下面是我对该课程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一、施工工艺实训的目的。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怎么用功,掌握的也只能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操作,也只能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来学习,很难达到本专业的教学效果。怎么办?施工工艺实训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整个实操过程中学生也特别愿意动手。所以,通过施工工艺实训,不但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及安全意识。

二、施工工艺实训的内容及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共开设了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四项实训内容,所有实训内容均在学校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完成。

1、脚手架工程。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构造要求和质量标准,并结合教材理论部分内容制定了该模块的实训目的、要求及实训的具体内容等。要求学生搭设一规定尺寸的“一步两跨”脚手架。在实训场地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并介绍本实训模块的内容、目的,然后解释实训具体内容、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等。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先熟悉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接着学生按照课前的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全程由教师跟踪指导。

2、砌筑工程。砌筑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单片墙的组砌,块材为烧结普通砖和砌块,为了便于课后拆除,砂浆采用石灰砂浆。砌筑质量要求严格按照《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的标准来执行。首先由指导教师说明实训内容、要求、目的等,然后解释并演示具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再由学生进行动手砌筑,最后进行质量评定。该模块主要是从材料选择和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皮数杆的制作和设置、组砌方式的选用、砌筑质量和验收方法的把握、操作的规范性等各方面进行训练。

3、模板工程。模板实训采用的是定型组合钢模板,要求学生首先按照给定的构件形状尺寸和规定规格型号和数量的模板进行模板配板图的设计,并绘制其展开图,然后按照设计图纸领取材料、拼接组装。该实训内容关键是熟悉模板的规格、配板原则、拼装要点等,并能熟练的画出模板配板图。另外,还锻炼学生的动手安装能力。

4、钢筋工程。该实训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钢筋下料计算及配料单的填写、钢筋下料加工、钢筋绑扎。实训中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图纸,让学生按照图纸及标注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完成上述实训内容。这项实训主要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由于钢筋工程实训涉及到加工机械,所以在学生动手前由指导教师先讲解机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操作,以保证安全。

三、施工工艺实训的教学反思。

实训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组织等都存在

差异。第一,实训教学必须考虑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得和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统一、衔接,这样既可以使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不同。实训教学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有些工种必须是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实训中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实训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按照动手能力的强弱均衡搭配。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解释说明,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教学要求有所不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基本上都是现场一线工作,如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所以他们必须熟悉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质量验收标准等,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还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知识。

四、安全教育。

篇3

任务导向教学法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个(些)任务,撑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模式,本质是通过"任务"的诱导,加强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有利于学生撑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的专业能力。中餐热菜制作课程,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在撑握一般热菜的制作流程的前提下,学会合理选择原料,并进行初步加工,通过刀工切配,再经过初步熟处理,最后经过临灶烹制调味,制作成菜肴。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教学模式,除了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以上技术外,最大的好处在于学生完成每个具体的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模仿制作菜学习肴阶段后,能形成个人的吸收新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具竞争优势。

任务导向教学设计。

在中餐热菜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按以下步骤设计课程:1.导入任务,通过教师的"启发"——即任务的分解、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提示;2.学生的主动去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需要的技能和知识;3.学生通过个人操作及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4.学生相互评价及教师的点评与总结。在内容设计上要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目的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形成学习的动力;同时要新旧结合,在巩固原有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学到新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这样就可以维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下是在教学中任务导向教学法模式的应用的一个实例:

任务设计:以六人小组形式, 综合运用平日的专业学习知识并结合新的学习任务,按岗位分工完成以下(6人份量)便餐菜谱菜肴制作(本地餐饮市场常见的菜肴)

水鱼炖鸡汤

白切西洋鸭

蒜茸蒸扇贝

香煎鱿鱼筒

蚝油炒牛肉

花生焖猪脚

上汤大白菜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运用平日所学的烹饪技法,按菜品的制作要求完成菜品的制作。

2. 小组成员按厨房的岗位分工要求,分工协作,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3. 在完成菜品制作任务过程中,能够解决遇到的难题

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任务分解:按照热菜的一般制作流程,即"原料的选择(包括采购) 原材料初步加工

初步成熟 临灶烹制调味成菜"的流程,把教学任务分解成四大任务。

(1)"原料的选择(包括采购)"教学任务:

重点是让学生根据菜谱的特点,开出原料的采购单并进行采购。要开出准确的采购单,学生必须知道菜谱中每道菜的配菜构成和比例、原料品质要求、采购回来的原料的出料率、原料的市场供应情况等等。菜谱中有些菜肴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就要求他们去查找制作资料或向餐饮行业的师傅讨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地去学习、了解,才能完成任务。然后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会总结出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教给他们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的东西,而是自己从无到有并给自己烙下的深刻印象的知识。采购单中还必须考虑除主、辅料外要用到的配料、调味料,因为这些用料平时可能都是实训管理人员准备好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提示学生和检查学生团队开出的采购单是否完整合理、提供原料市场参考价格等作用。采购单开好后,六人小组就要分工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对市场上同样的原料进行性价比较,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原料,也是一个较大的教学目标收获。

(2)"原材料初步加工"任务:

原材料采购回来后,要马上进行初加步加工。要完成这个价段的任务,学生就要知道这些菜肴的配菜要求、刀工处理的要求、菜品要求等,这些要求他们在原料采购前就应当掌握,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六人小组中谁负责水鱼、鱿鱼的清洗和宰杀、猪脚的整理、扇贝的清洗、西洋鸭(光)清洗斩脚、其他原料的清洗等工作;谁负责对原料进行刀工处理、腌味及配菜;谁负责准备料头(姜片、蒜茸、葱白花等);谁负责餐具工具和调味品的准备等。如何进行分工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带着这个任务,就要学生提前去餐饮企业厨房了解一般的岗位分工和人员的配置、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等内容。每个酒店的厨房安排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学生也要根据上述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这个阶段主要涉及水台、砧板、打荷这几个工作岗位的内容,这几个岗位也是学生走出社会初期最有可能要进入的岗位。教师在这个阶段中,要做好每个小组的分工情况和完成情况的记录,不用太多介入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作出总结,并在日后的教学中,设计好能够强化这个阶段任务的内容,使学生在进入餐饮工作岗位前就熟悉这些岗位的工作,并能很快达到工作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篇4

一、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中职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广西的区域特点,紧紧链接有关生产实践部门,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改革创新内容体系,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在难度和广度上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改革课程内容结构,突出模块化设置,减少动物营养基础理论知识,增加饲料选择、加工及品质评价等技能。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用真实的工作任务组织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与学有机融合,并从教学手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教学实施方案、教材内容、课程资源、师资水平、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相关改革,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明确,积极性提高,职业技能和理论素养得到强化和提升。

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中职生的职业定位,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维度:其一,知识目标。掌握动物营养基础理论知识、饲料分类方法;掌握常用饲料营养价值、使用技术和配合设计方法。其二,技能目标。能够进行常见饲料原料识别、品质检验和加工调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检验各类配方的合理性、设计各类比较简单的饲料配方;能够进行简单的配合饲料生产和识别畜禽常见营养代谢障碍症。其三,素质目标。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和从事畜牧业的坚定信念,能遵守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能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效率高;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分析、总结能力,创新意识较强,工作质量高。

三、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及提供各种营养常见饲料原料的应用方法;课程的难点是选择各种原料,根据畜禽营养需要制作全价日粮配方。现根据该课程培养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课程重、难点,确定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可分为三大模块、13个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及要求、学时安排详见表1。

表1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内容、要求、学时表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学时

模块1:动物营养及饲料基础知识 动物营养基础知识 掌握动物营养基本组成,能够为动物提供必需营养成分。 知道动物需要哪些营养。 4(理实一体化)

 饲料分类法 掌握常用饲料原料准确分类,能够准确进行饲料分类。 能够将饲料准确分类。 

模块2:动物营养与饲料原料应用 水的营养及应用 掌握水的营养作用及合理供应方法。 能够合理为畜禽供应水。 2 (理论)

 蛋白质的营养及蛋白质饲料的应用 掌握蛋白质营养作用及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方法;掌握提供蛋白质营养成分常见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及应用;能够运用简易方法进行原料品质检验和掺假鉴别;掌握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方法。 能够识别常见蛋白质饲料原料及质量鉴别;能够准确选择适宜蛋白质原料制作配方;能够正确使用尿素饲喂反刍动物。 14(理实一体化)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及提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应用 掌握碳水化合物营养作用及提供碳水化合物营养成分常见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及应用,能够运用简易方法进行原料品质检验和掺假鉴别。掌握常用粗饲料、青贮饲料加工方法(主要是氨化、青贮饲料调制)。 能够识别常见能量饲料原料及质量鉴别;能够准确选择适宜能量饲料原料制作配方;能够熟练加工粗饲料及青贮饲料及品质鉴别;能够准确选择适宜能量原料制作配方。 13(理实一体化)

 脂肪的营养及油脂的应用 掌握碳水化合物营养作用及饲料脂肪对畜禽体脂肪品质的影响;掌握油脂的应用方法。 能够通过调节饲料原料控制畜禽肉脂的品质;能够正确为畜禽饲料添加油脂。 2(理论)

 矿物质的营养及矿物质饲料的应用 掌握矿物质营养作用及提供矿物质营养成分常见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及应用。 能够识别常见矿物质缺乏症及预防方法;能够准确选择适宜矿物质饲料原料制作配方。 3(理论)

 维生素的营养及维生素添加剂的应用 掌握维生素营养作用及维生素添加剂的应用知识。 能够识别常见维生素缺乏症及预防方法;能够准确为畜禽添加适宜的维生素。 2(理论)

 添加剂的应用 掌握营养性添加剂的应用;掌握绿色添加剂的作用及应用;掌握提高饲料品质及畜产品品质饲料添加剂种类及应用。 能够正确选择添加剂,生产无公害畜产品。 4(理论)

 常用饲料原料识别及品质鉴别 掌握识别饲料原料及质量鉴别的常见方法。 能够准确识别饲料原料并判断质量。 4(实训+技能考试)

模块3:饲料配方的设计 配合饲料的分类 掌握配合饲料的分类方法。 能够正确分类配合饲料。 1(理论)

 动物营养需要量及饲养标准的应用 掌握查阅饲养标准及饲料营养价值表的方法。 学会准确查阅饲养标准及饲料营养价值表。 2(理实一体化)

 饲料配方设计 掌握手工计算方法(方形法、试差法)和配方软件法;掌握饲料配制基本工艺流程。 能够使用手工方法(方形法、试差法)和配方软件为单胃动物配制全价饲料配方;能够利用日粮配方按照正确加工流程配制饲粮。 15(理实一体化)

四、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教学实施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可采取以下方式实施教学活动。

(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切实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充分 利用图片、视频、标本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直观性。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具体说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主要应用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系统讲解本课程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要点,使学生全面学习本课程内容。

2.提问法。对于本课程中有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知识的内容,可采用以提问题为基础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分析、验证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结合生产实际,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总结讨论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任务驱动法。紧密联系饲料生产实际生产岗位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融入生产情境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适岗能力。

5.现场教学法。以饲料加工厂为载体,贴近生产现场,教师带领学生到相关饲料企业以及相关的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使教与学有效联动。

(二)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上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多媒体,将拥有丰富案例、图片、视频的电子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直观到理性,层层深入,逐步展开。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课堂搬到真实的生产企业中,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本课程的考核由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理论考核应强化过程考核,综合课堂提问、实验实训、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此外,还应加强技能考核,将技能抽考纳入课程技能考核成绩。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紧密结合起来。

(四)合理设计、编写教学实施方案。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编写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实施方案的编写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职教理念,以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围绕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

(五)创新教材内容。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并和产业、行业、职业岗位对接,充分体现职业性;教材内容应确保体系的完整性,凸显职业性,不仅应充分体现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内容,还应体现实践的可操作性,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开发、模块设置;教材内容应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充分体现必须、够用、实用原则,保证教材的先进性;教材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突出重点,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一是开发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二是搭建网络化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进行虚拟实训,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答疑和辅导,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三是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四是教学内容多元化。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提升师资水平。任课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动物解剖、有机化学、各种畜禽养殖等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等),以利于课程的改革和教学。

(八)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有理实一体的综(下转第104页)(上接第38页)合实训室和相应的饲料生产企业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综上,在中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根据中职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需求,结合广西的区域特点,紧紧链接有关生产实践部门,通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编写教学实施方案,开发对接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的课程资源,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师资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国艳.动物营养与饲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动物营养与饲料[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彭健,陈喜斌.饲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篇5

关键词:一地多点;四段融合;工学交替;合作育人

一、选择合适的“一地多点”工学交替合作育人培养模式,创新企业

1.企业产品具有代表性。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具有代表性,生胶品种多达8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且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青岛赛轮有限公司,拥有国家轮胎信息化技术、配方工艺、轮胎结构、轮胎检测等专业研究所。是我国轮胎示范生产基地,其中有12条自动炼胶生产线、年产子午线轮胎1000万条,压延、挤出、成型设备都是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性设备,能充分展示我国橡胶企业的形象。

2.企业可以提供较为适宜的岗位和必要的生活条件。无锡二橡胶每学期可以为我们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提供35~40个工作岗位,并且学生可以与工人同工同酬、同考核、同培训、同管理、同吃同住,同时企业为学生购买工伤保险等,为学生接触社会打下基础,企业为学生可以配备班主任和企业专业教师,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食宿。青岛赛轮有限公司可以为我们提供40~50个工作岗位,学生同样可以与工人享受相同的管理、相同的报酬、相同的考核、培训,吃住可以免费,企业为学生购买保险,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比例高,而且每年向国内输出外技术,对于学生的锻炼与培养有很大帮助,且师资资源丰富。

3.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除工学交替以外,企业可以为教师企业锻炼提供技术岗位、安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我系专业教师的企业锻炼、教师可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企业教师参与编写项目化教材、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可以将企业案例直接写入教材,同时部分研究课题带到学校成为学生的毕业课题、企业老师也指导学生的毕业课题,企业同时为教师的横向课题提供资金和原材料保障,校企双方合作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

4.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同专业企业相对集中。我们厂中校合作之初就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肯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多次来校商谈合作具体细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大力协助,专门安排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合作管理和专业课程的授课,使工学结合做到实处,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一地区生产不同产品、管理机制不同、企业文化有别,可以让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需要,提高职业素养。

二、建立良好的合作育人机制

1.校企合作建立运行与保障机制。校企双方协商成立了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企业总经理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长、系主任、教务处长等,使得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2.校企共同制订了“一地多点、四段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段融合”工学交替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从二年级起半年时间安排到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与企业工人同吃同住(上半年一个班级、下半年一个班级交替进行),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训练和操作,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方法,熟悉行业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技术管理、生产调度,学生同时可以轮流直接参与企业的现场管理,掌握企业生产工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安排在企业进行,师资中心企业和其他五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学以能力为目标,以企业产品作为引导,实施任务训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能工巧匠、技师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校企合一、产教一体、工学结合。在企业学生与企业员工“共同考核、共同从事产品生产、同岗同酬、共同培训”,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与不同类型职工接触的机会,为适应企业奠定基础。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有很大提高。其核心就是学生不但可以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能力培养,同时能够学习企业从班组长、工段长、生产调度到车间主任的全程管理,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学生于不同层次的工人、管理人员打交道,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

3.人才培养的创新点。遵守人才培养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实行工学交替、工学结合,让学生在职业岗位教育的环境中、在真实的工程环境里接受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各种职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能力和创新的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其次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最好途径,职业意识是对职业的了解、认同与承诺,以及主动学习职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和伦理对自己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己在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对自身和职业都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其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利于对各种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是专门的职业技能以外的一种隐性的、可迁移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系统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计划监控能力、创新能力等,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很快提高。最后,工学交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场智慧。职场智慧是指学生和工作相关的情绪智力,主要包括:在职场中对他人情绪和观点的感知和理解,对自我情绪的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个人职业成就起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将学生与企业各个层面的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质量控制密切结合的模式,学生第一个月先跟班学习各种操作技能、培养基本管理意识,第二个月作为班长助理,协助班长分配工作任务,同时自己参与基本工作,思考管理的合理性,第二个月基本熟悉班组长的管理规范、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安排和基层工人配置情况,第三个月开始学习工段长的生产调度、工作任务安排、产品质量考核、计件考核、工人工作情况分析,本工段材料消耗、运行情况等,第四个月全面熟悉工段长的各项工作,能够自觉做工段长的助手、起到辅助作用,同学可以轮流对工段长的工作提出看法,并与工段长进行必要的交流,取得现场管理经验;第五个月开始注意收集车间主任工作的内容,并逐渐熟悉车间主任管理内容和生产调度情况,学生轮流学习生产调度的各项工作,第六个月作为车间主任助理负责车间的生产与运行情况,部分学生轮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要条件是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产品应具有代表性,同时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要好,为此企业还要做好牺牲部分利益的准备;再则,企业要牺牲部分利益,提供教学场所、实训岗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为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同时选派任课教师、校内班主任,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产品生产融为一体,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校中厂”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是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和江苏省实训基地的优势,建立校中厂――徐州聚力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便利,目前学生可以直接以工业用橡胶制品、塑料注射挤出制品、塑料中空制品、塑料包装膜以及密封件和橡胶小杂件等作为项目,进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老师、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同时部分同学还承担班组长、工段长、生产调度、质量检验员、车间主任助理等工作,不但学习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还使学生懂得企业管理规范,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职业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这种模式是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以实践教学为载体,整合学生的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发挥三种技能的综合作用。实践告诉我们,知识不仅是教会的,更多的是学生学会用会的,能力不是讲出的,更多的是学生练出来的。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支撑学生职业能力的知识主要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车间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互动,工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将明确知识的学习和默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语言教学的方式与意会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从而恢复知识赖以存在的现实背景和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与具体场景相联系的,可以灵活运用的、生动的知识,使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体验相结合,真正成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组成部分。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从二年级起就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真刀真枪”的职业训练,得到了真实的体验,从而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经验和职业素质,能很快胜任工作岗位。同时学生在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亲自动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运用水平,可以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付诸实施。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可以亲手制造合格产品,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有成就感。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运行

依托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厂中校)和徐州聚力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校中厂),改革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训导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搬进企业与工人同吃住,置身于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训练和操作。融“教、学、做”于一体,以企业橡胶、塑料产品作为典型案例,将课程融入产品生产及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合一、产教一体、工学结合。

1.实行教室与工厂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工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学生从原材料的选用、产品生产工艺、所用设备的选型、模具结构、工艺条件制订、生产调度、原材料、半成品消耗定额、生产过程消耗、产品质量控制全程学习,并可以亲自去做,学生把学习与学徒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把传授知识与传授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能工巧匠、技师、车间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等一起共同来完成,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企业管理流程。

2.学生的实习、实训与真实产品生产相结合。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进行各种实习与实训,让学生参与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产品制造以及营销的全过程,真正实现生产一线与教学的零距离。

3.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企业产品作典型案例展开,老师发放任务单,学生进行材料选择与论证、方案选择、工艺方案的制订、设备选型等学生收集材料,并集中汇报,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听取汇报后,加以总结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4.实行“1+0.5+1+0.5”工学交替四段融合的合作育人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二年级半年在企业学习职业技能和项目化课程,回来一年进行综合专业课程和职前综合训练,最后半年再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就置身于生产实际当中,在工程实践中逐渐让他们知道今后要干什么,现在要学会什么。要学会哪些职业技能,要学哪些知识,要练就哪些本领。学生既有学习的目标,又有学习的积极性。每学一步都有成就感,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得到应用,能直接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有企业工学交替经历的学生能够很快融入企业,不仅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企业好评,为双向选择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因此本专业协议就业率名列省内前茅,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5.工学交替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能力。要求学生学习企业基层管理的各种经验,部分学生轮流做班长助理、工段长助理、生产调度助理和车间主任助理,增强学生就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校企双方还同时让学生从进企业的第一天开始,就严格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的管理文化。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念,掌握企业的管理方法。如“6S”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学生的工作岗位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流程将学生分别分到炼胶车间的配料、炼胶工段、混炼胶检验工段,皮辊皮圈车间的挤出、成型、硫化、切割、打磨、检验工段,胶辊车间压延、成型、硫化、打磨、检验工段,汽车橡胶制品车间的挤出、成型、硫化、修剪、检验工段等,销售中心的包装、营销岗位等20多个工段,学生分布在车间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学生的交流互动,每两周进行一次交流,第一个月主要进行操作技能学习,第二月部分同学担任班长助理,第三个月部分同学担任工段长助理或生产调度助理,第四个月担任车间主任助理,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第五个月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有利于学生管理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以便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进入创业阶段。

四、校企共同制订质量考核细则,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考核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在企业通过产品为载体进行学习,评价标准比在学校学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过程考核,企业评价考核等组成,除此之外还有工学交替所有材料的上交考核。每次考核的成绩:现场考核30%、业务报告30%、现场交流(答辩)30%。现场考核由厂方相应岗位人员和校内指导老师组成现场考核小组进行考核;业务报告是学生对工学交替期间从事实践工作的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报告,是衡量学生工学交替业务水平的重要内容。考核合格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颁发结业证书,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荣誉证书和一定的奖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要有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企业的热情参与,同时校企双方互聘互认,才能实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艳,荆静,高丙云.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EB/OL].省略/2009-09-12

[2]邓志辉,赵居礼,王津.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4)

[3]鲁昕.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职教科学发展[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省略/,2010-05-23

[4]王骏,徐礼伯.基于深度融合的校企资源双向流动途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8).

篇6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其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成和发展。技能人才是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中职学校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偏重学科知识的教学,理论无法与实践融合。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做合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成为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现为不少学校运用。

这里所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中职烹饪专业教师依据培养目标、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师生双方合作互动,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一、中职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我校烹饪专业的实践运用究竟有什么优势呢?

(一)使烹饪专业的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得以更好地结合

通常情况下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是先教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时间相隔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这样一来,学生实习时不少理论知识已差不多忘记。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有的学校是理论知识教学在课堂进行,而实习在操作室进行。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也有实行改革的学校是先实践后学习理论。从直观性教学原则出发,先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论。实践和理论是在两个时空中进行。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同一时空中同步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与动手操作都在实习室进行。实习室的左面是学习室,安装有多媒体设备、大屏幕电视机、电脑、课桌椅、黑板等。教师一面进行理论教学,一面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的操作示范;然后就是学生分组探究、动手实践。实习室即课堂。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更好的结合。

(二)有利学生手脑并用,配合默契,提高学习效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它不单是教学场所的转换,更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它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更是学生手脑并用,有机结合的过程。学生须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思考如何在实习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具体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实现“知、行、能”的有机统一;达到“学会―能做―做好―做精”这种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有利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明确,体系清晰,项目分明,理论知识的学习紧紧围绕实践技能展开,由很强的针对性。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按理实一体的项目进行。每一个项目由师生按照学期总目标、单元分目标、章节小目标共同讨论确立学习项目。每一个学习项目按理实一体的教学要求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示范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师引领下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品尝、共同评价、共同完善、共同提高。如此一来,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的参与者。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挖掘,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学习欲望得以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那么,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把握哪些环节呢?

二、中职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把握的环节

在烹饪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把握好项目的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的评价等环节。

(一)理实一体化项目的开发

以《中餐烹调技术》的教学为例。在本学科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应熟悉大纲、教材、学生,明确培养目标,熟练掌握《中餐烹调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根据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将一学期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分成一个个学习项目。一个项目一般按一课时到两课时来设计。每一个项目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中有做,做中有学。那么,如何开发理实一体化学习项目呢?

如“玉米鱼排”的制作这一项目的开发,应让学生明确,该项目应准备哪些原材料、哪些设备,要用到哪些专业知识等。在这一项目中还应让学生了解“玉米鱼排”所用的主料是净鱼肉,辅料是玉米片;所用调味品,可以是各种酱品辅助调味蘸食,还可根据食用者的口味有选择地调配。该项目所用的烹调方法主要是炸。该项目在工具和盛器上可根据制作者的设想挑选。这一项目所涉及的课程知识有哪些?如“原料知识”、“烹调技术”、 “营养与卫生”等都应让学生明确并有所准备。

又如“红烧狮子头”的制作这一项目的开发,“清蒸鲈鱼”的制作这一项目的开发等等。

总之,理实一体化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应从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哪些内容可使用理实一体化学习项目进行教学,哪些内容不适合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等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可死板硬套。

(二)理实一体化项目的实施

仍以“玉米鱼排”的制作这一项目为例说明。这一项目的实施需提前一天布置,让学生有学习、查资、思考和合作讨论的时间。实施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人员一般以4至6人为宜,选一名组长。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各组做好分工。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一项目的实施可将学生分为采购组、器材准备组、原料加工烹饪组、烹饪美工组、销售组等。

1.负责采购组的学生事先要通过上网查资、市场调查等了解任务中所需要的鱼肉品种、鱼肉和玉米片的比例关系及气质量、价格。哪个菜场比较好。采购中应明辨质量,看清数量,注意钱物两清等。这一步骤学生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有:“成本核算”、“市场预测”、“数学知识”、“语言运用”等。

2.负责器材准备组的学生须对炉灶设备进行检查、整理与清理;准备好煤气、刀具、餐具、铲、勺、油、盐、酱、醋及有关配料等。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准备。在这一步骤中学生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有:“原料的品质鉴定”、 “烹饪设备检测与维修”等。

3.原料加工烹饪组主要负责对原料的清洗、切块成型、烹调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鱼肉片形的大小、厚薄是否均匀、上浆是否到位;玉米片的质量如何;滚粘原料是否均匀;玉米片可否用其他原料代替。如果主料换成鸡肉、鸭肉、猪肉等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原料加工技术”、“成本核算”、“营养与卫生”等。

烹调时,将组配成型的菜肴原料进入烹调间进行烹调。学生应懂得识别油温,正确控制油温,掌握“火候”。最后做成像样的“玉米鱼排”。需用到“烹调技术”中“火候”的相关知识及烹调技术。进行围边点缀的学生应对“鱼排”的造型进行构思,充分运用“厨房美工”知识与技能对菜肴进行修饰,使成品更加完美。

4.销售组负责成品销售。主要是销售到学校食堂,由食堂卖给学生。要用到销售的有关知识。

(三)理实一体化项目的评价

对理实一体化项目实施的结果应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反思、总结与完善。评价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程度,理实一体化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作品的成功与失败等。评价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互评、教师点评、消费者评价。对菜肴质量评价不能仅限于口感,还应从色彩、香味、营养价值、卫生安全等方面作全面评价。最终教师公布评价结果,学生以组为单位写好项目实践的总结报告,交实训处归档。

总之,中职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应从专业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上下功夫;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做好分组与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客观公正做好评价与总结反思,以利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

参考文献:

[1] 陶劲松.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 [J].新课程学习下,2012.(09)

篇7

【关键词】PLC原理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如果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按教科书编写顺序教学存在的问题

PLC教材一般是按照:工作原理、基本指令、应用指令、实例介绍、实训操作等分成几个章节。教学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教学。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得将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典型电路和基本编程。由于基本指令和典型电路的学习要占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学生学习后会产生遗忘混淆的现象。到基本编程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好。

二、尝试教学方法一――在读图中学习原理和指令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曾经尝试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开始就讲解典型的电路。将PLC的工作方式(循环扫描,串行输出)、原理和电路中涉及的指令蕴涵在每一个电路中进行讲授。由于每个电路涉及的指令不多,学生容易掌握,由于能看到PLC的具体应用,容易产生兴趣。又由于将枯燥的工作原理融入到具体电路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轻松地了解了PLC的工作过程。为此,我总结了40多个典型的控制电路,所涉及的指令多数为常用的基本指令和应用指令。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大大增强了,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大大缩短了课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便可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三、尝试教学方法二――课题式教学“七步法”

1.基本顺控程序的传授

首先。讲解由“起-保-停”典型控制电路所组成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在程序中介绍PLC的“循环扫描,串行输出”的工作方式,着重介绍最简单的基本指令。掌握程序的结构(开启条件,自锁条件,关断条件,通过辅助继电器的间接输出),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最终达到熟记的程度。通过一个非常典型的顺控程序,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教学中,我只使用了2课时。学生感到简单易学,有兴趣。

2.设计简单的顺控工程

随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我给出了很多具有顺序功能控制的课题。比如,“天塔之光,艺术彩灯,液体混合,自动配料/四节传送带,水塔水位控制。星一角启动,十字路通灯,步进电动机,轧钢机,洗盐控制”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强化练习。学生虽然具有很少的顺序控制的知识。但已经能够编写很贴近实际的控制工程了,不仅使学生PLC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独立设计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这一点让我非常地欣慰。学生长知识。教师也轻松,只是给出控制要求,必要时给出一点建议,学生动脑的时间增多了。尤其是在设计“天塔之光”时,学生编制了很多的花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设计复杂的顺控工程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较复杂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比如,带有选择性分支,并列性分支,跳转,循环功能的程序,我选择了以下的课题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例如,“大小球的分拣(选择性分支),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选择性分支,循环功能)。交通灯(并列性分支),化工产品的合成(并列性分支)”等。学生已经具备了编写复杂顺序功能控制程序的能力,其调试程序的能力大大加强。这一期间,学生经常能提出很多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在讨论中完善了自己的程序。

4.多程序组合,实现程序的连接

顺序功能控制程序常常工作在多种工作方式下,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在“天塔之光”程序的基础上,实施单步工作方式的实现,单周期工作方式的实现。连续运行工作方式的实现,手动工作方式的实现。同时为了将这些工作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我适时的讲解了几个常用的程序流控制指令。运用程序流指令将多种工作方式编制成为独立的子程序,然后在主程序中设置子程序的入口地址,便轻松实现了这一控制功能。

5.自动过度到状态转移图的学习

由“起-保-停”典型控制电路所组成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占用的PLC内存空间比较大,执行速度慢,编写周期长。容易出错。但编程逻辑严谨,容易理解掌握。由于每种PLC都有自己的步进指令,比如,三菱PLC的STL步进接点指令是专门用来设计顺序功能控制程序的。并且采用状态转移图(SFC图)设计程序后可以直接转化为梯形图逻辑,编写工作十分简化,逻辑严谨,效率很高。在前面指导学生设计程序时,都是先画控制功能图,然后再根据功能图编写程序,这样做学生不易出错,头脑思路清晰,同时也是为将来学习状态转移图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

6.水到渠成设计大型课题

综合前面的学习内容。我给出了一个大型的课题设计一一“具有多种控制方式的机械手”。机械手的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原点归零的程序设计;(2)转盘启动和报警的程序设计;(3)启动机械手的程序设计;(4)物料分拣的程序设计;(5)手动程序的设计;(6)单周期方式运行的程序设计;(7)单步方式运行的程序设计;(8)连续方式运行的程序设计。

7.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