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8:5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药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药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以及理化鉴定四大鉴定方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开设性状、显微鉴定实训教学,其中性状鉴别实训主要对常用的400多种中药材的性状进行鉴别,而对常见中药材的伪品、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等内容实训较少,在期末考试主要选取50种重点中药材的性状进行考核;而显微鉴定实训则选取不同器官的中药材粉末进行鉴定,每次课2学时,实训2味药材,占用了较多的课时。目前的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实训内容比较单一,即主要以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定实训两个项目为主开展相关的实训;②未开设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内容,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应有的提高,难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针对《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教学现状,有必要对药学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有针对性地根据工作岗位制定《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训项目与内容。
2中药鉴定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近年来,对我校药学系实习生所在实习单位进行了调查,实习单位包括制药企业、饮片公司、医院药剂科、连锁药店、药物研究所及药品检验所等多家药品生产、经营、新药研发及质检企业。调查结果表明,与《中药鉴定技术》密切相关的岗位工作任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以中药饮片企业、医院药房及药店为代表的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常用中药材、饮片的性状特征为主,在采购与销售过程中,通过对常用中药学论文进行性状鉴别来判断中药的真伪与质量优劣,因此,对中药材的正品与伪品鉴别、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有较高的要求,而对中药材的显微鉴定等技术的要求较低。②以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部、质量检测部,药物研究所以及药品检验所为代表的企业,其工作岗位以新药研发与药品检验为主,工作岗位要求能对中药材及中成药进行鉴别与质量评价,并能熟练地对中药材、饮片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含水量、水分、灰分、挥发油、重金属、农药残留、薄层鉴别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等,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调查中发现,我校的实习生到单位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才能适应与熟悉相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针对上述的岗位工作任务,在《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实训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地了解与适宜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教学的改革建议
3.1性状鉴别实训教学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实训为《中药鉴定技术》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训教学主要针对常用400多种中药材的性状进行实训。在性状鉴定实训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①精简中药材标本实训品种。性状鉴别主要对重点、常用且伪品较多、易混淆的中药材品种进行鉴别。而对实际应用较少的中药材品种,容易鉴别的中药材品种在实训过程中可采用删除或压缩实训课时;②增加中药材伪品鉴别品种。目前,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伪品数量较少,理论教学的伪品鉴别多采用《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中收载的品种,该图典收载的伪品种类多且均附有彩图。在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宜针对当前中药材市场上新出现的伪品进行收集与鉴别,帮助学生了解中药伪品的现状并增强鉴别水平;③补充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知识要点。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是中药材在生产、加工与销售中评价商品内在价值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根据《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的要求,选取贵重、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品种,并结合药材市场上现有的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进行实训教学。
3.2显微鉴定实训教学显微鉴定为中药鉴定的重要方法,但随着现代分析技术与鉴别手段的不断提高,显微鉴定的应用范围在改变,为了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应对显微鉴别实训项目进行改革[3]。显微鉴定项目应选取具有典型显微特征的中药材(如大黄、蒲黄等)、不同器官类型的中药材(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类中药材)进行实训,通过代表性的中药材显微鉴定,帮助学生熟悉显微鉴定的方法、掌握显微鉴定的基本技术,以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
3.3综合性项目实训教学在综合性项目的实训内容上,可选取1~2味代表性中药材(如人参、丹参等),依照《中国药典》的中药材项下的要求,分组开展性状、鉴别、检查(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以及含量测定等项目的实训。通过综合性实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与掌握《中国药典》的中药材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熟悉药典附录中的具体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尽管《中药鉴定技术》综合性实训项目的中药材品种较少,但通过综合实训,可以将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而不会出现知识衔接断档的现象。因此,开展综合性实训教学,有助于解决实训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4结论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其它学科联系密切的应用学科,实训教学环节是中药鉴定技术从理论教学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即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具体的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课题组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关于中药鉴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两种类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围绕不同工作任务要求掌握的技能,有针对性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革。通过实训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在实训教学阶段了解与熟悉不同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要求掌握的技能,进一步增强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并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职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随着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中药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中药种植、加工、炮制、质量控制、调剂、市场推广等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新型的中药人才。
一、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专门组织人员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制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着重建设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核心课程,使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第二,优化学科课程体系。为了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核心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相互协调的学科课程体系。第三,课程内容的修订。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化,实训、实习设计合理。
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入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高职院校还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聘请中药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技能训练指导。学校教师也要到行业企业一线工作和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及内容,组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一是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二是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使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购买仿真软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四、搭建实践与产业融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必须增加中药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优化实验教学的资源。除了要建立药用植物园、标本馆,中药制剂、中药炮制实训室等,还应与周边规模大、实力强的中药种植、中药生产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现实践与产业相融合。
五、构建科学的考核方式
目前,考试包括过程性考试和总结性考试。过程性考试包括平时成绩和项目完成情况。平时成绩占10%,包括个人课堂提问的主动性、讨论发言的积极性等;项目完成情况占20%,包括实验室表现、实践动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报告书写、小组合作能力等。这种考核方案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总结性考试占70%,主要以考查分析、理解综合能力的问答题和事例分析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思想,培养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中药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凤余,彭代银,金传山,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0(5):1-3.
[2]任汉阳,李根林,黄信真.21世纪高级中药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J].药学教育,2006,16(4)1-3.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face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practical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proje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drugs production enterprise preparations pre-production processing post and preparations forming processing post, designs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way of the two courses in experiment and real training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organic contact of scattered knowledge points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ed career capacity. The research adapts to the need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improv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衔接
Key words: tech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practical techniques of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experimental project cohesion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302-03
0 引言
我校属于医药类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且医药类的专业课程均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在医药学类职业院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性教学在促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医药类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医药学类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医药类相关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根据行业发展与行业岗位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如药学类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实践教学是药学类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类高职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实践教学是医药类职业类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时间上看,从校内学习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结束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从分散的知识学习、单项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到各课程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践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制剂实践教学现状矛盾浅析
2.1 制剂生产实际岗位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学校同一专业教学过程中与制剂生产相关性大的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成矛盾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岗位,药品生产具有延续性、过程性,质量的全程监控性,决定了制药等相关专业所开设的核心专业课之间虽独立开课有自己各自的课程体系,但必须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就以中药专业来说所开设的以下课程可以说都是为药物制剂生产奠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GMP实施技术等。这些课程共同服务于制药岗位,互为对方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生在校学习的前期阶段,涉及到某一岗位群不同岗位中的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分别是以课程的形式独立开课,各课程在教学上往往因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在教学中常常以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势开展各自的实训、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同一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在教学中相互的联系和渗透较少。鉴于各岗位的关联性,知识、技术的相互渗透性决定的在实践教学中要始终关注这种岗位之间的联系,在技能训练中,在可能的环节,去体现这种联系,共同为同一专业服务的各课程之间要在日常教学,实训中尽可能的找到可联系,渗透的关键点,使学生在校学习、实践期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体会、认识到他们所学的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到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2.2 学生制剂实验提取净化工艺过于简单与企业实际生产中前处理工艺相对复杂的矛盾 对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涉及到从原药材的提取、净化工艺,因考虑到实验教学时间问题,在有限的四节课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验、掌握相对完整的制剂制备工艺过程,多数情况把原药材前处理工艺设计的相对简单,多数是用水提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设计水提醇沉工艺;随着制剂品种的不断增多,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应用,以及药物要满足“三小、三效”的原则指导下,药品生产企业,对于中药制剂品种的生产,在前处理工艺上,遵循提取与净化处理尽可能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的原则,企业在制剂制备前处理工艺现状恰恰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教学中强调的,分析有效成分的性质,设计合理的提取、净化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相一致。因此,开展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研究非常必要。
3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必要性
3.1 促进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在中药专业及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开课顺序上均是分前后学期分别开课,在开课时间上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属前期课程,在后续课程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注重两门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课体现药品生产企业制剂生产的过程性,延续性;另一方面,促使、激励学生把这两门课的知识与技能知识很好的连贯起来,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不同岗位群各岗位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形成把在校期间所学的各课程相对零散的知识与技能,很好的连贯起来的意识,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扩展学生就业的弹性空间。在思想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2 为制剂综合性实验、实训的顺利有效开展打好了前期基础 以具体制剂生产岗位为指导,围绕制剂生产岗位任务,着重针对制剂提取、净化岗位等前处理岗位与制剂成型加工岗位之间的关系,找出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合适的结合点,为开展制剂综合性实验、实训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药制剂生产各岗位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中药制剂生产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制药岗位。
4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的开展步骤
4.1 整理含各类成分代表中药的典型制剂 为了使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更合理,首先对企业制剂生产岗位进行了调研,联系现市面上销售的制剂具体品种,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为出发点,以各大类化学成分分类为分类依据,从每一类成分中选择代表性中药,查阅、调研现药店销售及医院临床使用的制剂品种,选择典型的制剂品种,查阅制备工艺流程。设计两门课衔接的模块。如表1。
4.2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开展程序及效果 选择我校08高职中药专业1、2、3班,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设计联系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实验项目,该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实验前问题的设置,实验中跟踪讨论,实验后及时评估。
为了使学生在思想上把独立开设的两门课程之间形成联系,树立相关专业课之间有机联系的意识,在中药制剂技术理论课教学中,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上选择某些联系这两门课的内容,在理论教学中从典型制剂的举例到某制剂工艺流程中一些环节操作注意事项,注重两门课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要专业课有关联性的意识,为开展联系两门课的整合实验,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整合实验前,发放了实验、实训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表明学生对于实验、实训课有一定热情,在问题“若开展一项能联系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有关内容的实训(比如: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提取槐米中的芦丁,用制剂技术中制备滴丸剂),你对这种实训的评价是的”,选择“很有必要”的同学占了总数的74%,在实验开展中,选择我校08高职中药专业1、2、3班,每班人数均在40人以上,每班分8组,平均每组5-6人。在实验前,选择代表性中药成分如黄连中的小檗碱,以小檗碱为主药,让学生自行查阅已学过的药化课本,制剂课本相关内容,结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查阅,首先复习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含生物碱类的代表药物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复习盐酸小檗碱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根据药化中学习的盐酸小檗碱的性质,结合中药制剂技术中,已学过的剂型,选择合适的剂型,设计制备工艺流程。师生共同探讨。实验课实施中,选择学生设计经教师修改的一些可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展中,盐酸小檗碱由中药化学实验室提供,是学生在药化实验中提取的产品,在中药制剂技术实验教学中拿来当做中间体,继续加工成制剂成品,这样既有利于实验材料的再次利用,有一定节能减排的作用,节约了实验原料,又有利于学生把前、后期课程联系起来,使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此外在制剂实验开展中再设计一些联系两门课的有关问题,实验中跟踪讨论。
实验后及时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了解此具有整合性的实验教学项目的应用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反映用前期已开展过实验、实训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产品,来开发、加工成制剂成品,有利于对前期课程(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知识的回顾及对后期课程(中药制剂技术)进一步加深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促学生实现使前后期所学课程形成有机联系。此整合性实验受学生的欢迎。
5 问题分析
5.1 教师方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实训项目相互衔接的研究,及相关项目整合的研究文献报道的较少,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两门课程的相关教师要多交流、实验开展的时间、项目等方面沟通协调好。因实验模块设计到两门课程,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与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要不断学习,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
5.2 学生方面 根据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性的课程,大多数都在6、7学期开设,到第七学期,学生面临实习,心中有一定的就业压力,怎样兼顾好在校学习、实验、实训与很好的择实习、就业单位,要调整安排好,此外学生能很好的联系其他有关专业课相关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3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产品量的方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在实验室进行,属于小试规模,每一小组投料一般在200克左右,成分产品得率有限,故实验后整个产品量不是很多,不足以能满足2个班以上的制剂实验,针对一些得率低的产品,只能有选择性的选择某个班级开展。如何使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所得产品的量,满足中药制剂技术某些项目实验、实训教学,还需进一步交流、探讨。
5.4 教学效果评估方面 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学习的好坏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学习态度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知识面得宽窄;自学的能力;实践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独立见解。因此,不能单靠一张试卷,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教学效果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把学生的个人创造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等非试卷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作出全面的评价。本课题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因多方面原因的限制,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6 意义及进一步拓展研究
研究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验项目相互衔接,体现制剂生产的延续性、过程性、质量的全程监控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认识,本项研究有进一步拓展研究的价值,为制剂综合性实训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医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探微,卫生职业教育,2008,(21):92-93.
篇4
1.1丰富实际案例,模拟实训在中药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限资源,开展好模拟实训课。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讨论、研究具体问题,完成知识学习。教师可利用一些常见疾病,如头疼、咳嗽、感冒等设置好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患者及医生,扮演患者的学生要体现疾病的临床症状,扮演医生的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检、分析、小组讨论,并从药架上搭配好处方药物的整个过程,最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总结,使学生掌握所用中药的性能、功效、配伍等系列知识。
1.2将实践课堂延伸到野外学生在学校中见到的中药绝大部分是成品或半成品,对野生草药的了解并不多。若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是医疗设施相对落后的地方时,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便无用武之地,因此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所在地区山林的中草药资源,将实践课堂搬到野外,如此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野外采药的技能。
1.3开展中药兴趣小组活动中药学课程知识点丰富,如单靠教师的力量,学生学习的内容将十分有限。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中药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研究中药知识。由学校提供中草药栽培场地,学生自行栽培种植中药,弥补野外实践认识中草药品种不全的缺陷,使学生通过实践丰富中药知识。
2灵活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2.1改变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中药使用历史悠久,目前记载的能作药用的资源已超过12000种,本科目教材在经过高度概括、浓缩后,所涉及的药物也仅有400种左右。教师上课时若将精力平均分布在400多种中药材的讲授上,授课任务将十分繁重,学生听课也会感到烦闷、无趣乏味,学过便忘,毫无效果可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新梳理教学内容,突出每节课的重点,如此能大大提升教学效率,理清主线,学生理解记忆也会变得有章可循。笔者在教学中,先将第一章中的中药理论及每章节对药物的概述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后将同药效的中药归纳后集体讲授,从中选取一到两种代表药物重点讲授,其他药物略讲。如讲到活血行气药物时,选取川芎、归尾等详细讲解,其余药物先让学生尝试自行归纳,后由教师用图表的形式进行补充说明。
2.2强调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中药学内容记忆点较多,怎样快速高效地记忆知识点是老师、学生都头痛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将形态、功效等类似的中药归纳记忆,在“同”的基础上掌握其“不同”,可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1)药源相同药物归纳比较。中药知识博大精深,相同药源的药物因入药部分、采药时间不同,其性能都会有所不同。如桂枝和桂圆,桂枝为肉桂树的嫩枝,而桂圆则为肉桂树的果实。两者药性均干、平温,但桂枝多用于风寒表症的治疗,而桂圆多用于脾虚、血亏、病产后体虚的治疗。药源相同,采集时间不同的药物药性也有所不同,如青皮和陈皮,青皮为幼橘果皮,具有消滞积食之功效,陈皮为成熟橘果皮,具有健脾、化痰、理气之功效。(2)药名相近药物归纳比较。许多中药药名相似,容易混淆使用。如泽兰和佩兰,泽兰为唇形科植物,而佩兰为菊科植物,两种药物虽外形相似,但功能却有很大差别,泽兰有行水消肿、活血化瘀之功效,而佩兰却主要用于醒脾开胃。再如破故纸和故纸、石决明和草决明等。
3结语
篇5
[关键词] 基于工作过程;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R28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b)-0128-03
“工作过程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基本原理。采用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其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1]。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2]。中药专业针对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之一——中药调剂岗位,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工作,完成了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分析、岗位流程与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与校本教材建设、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等工作,利用模拟药房的实训设备,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套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的成果指导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就业岗位分析,目前中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有中药调剂岗,而中药调剂技术是培养中药调剂岗位工作能力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技术课[3]。中药调剂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又严谨的工作。如何培养更符合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结合中药调剂得工作性质,本研究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工作。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协助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4-5]。
本研究按照课程建设的需要重点做了做了三个分析、三个建设。见图1。三个分析即: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分析、岗位流程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三个建设即:教材建设、教学多媒体建设、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2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主要内容是围绕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理念,进行的三方面工作,即课程建设指导性文件的制定、“一个中心三个配套”校本教材建设、课程评价体系(整体评价体系、各工作过程的评价体)的制定。见图2。
2.1 教学指导性文件的形成
2.1.1 《中药调剂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2.1.1.1 内容 结合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能力为切入点对从事中药调剂人员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明确,对于后两个文件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1.1.2 形成过程 通过教师参加中药调剂一线岗位实践,以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主讲教师为主的3名专业教师到北京同仁堂、北京德寿堂药店亲自参加中药调剂岗位实践,累计时间共6个月。教师在岗位实践的过程中,注重职业岗位工作与教学规律与教学实际结合,完成了《中药调剂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该报告总结分析了从事中药调剂岗位工作所必须的岗位技能和知识要求,得到专业委员的充分论证与肯定。
2.1.2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标准》
以完成一张处方的中药调剂任务工作流程为框架,系统分析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并对知识与技能按照工作流程顺序进行整合,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的导向意义。同时在文件中对于课程的工作过程导向性的主体框架进行明确。
2.1.3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制订的依据,一方面是《中药调剂岗位能力分析报告》,紧密结合岗位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重点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目前社会上进行中药调剂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的指导性依据“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药饮片调剂部分的标准要求,将二者分析整合,更加贴近岗位的实际。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具体的实施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进行了明确,使得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有所依据。
2.2 “一个中心、三个配套”的教材建设
“一个中心”指主体教材,师生共用;“三个配套”指教学中辅助的实训教材、规范化的教学录像资料、系列处方资料。
“一个中心、三个配套”的校本教材是中药调剂技术全面课程建设的重点工程。整个的校本教材建设同样围绕着“工作过程导向”这一核心理念。“一个中心”即为《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主体教材,“三个配套”即为实训课程配套教材、中药调剂教学系列视频片、系列实训处方资料。
2.2.1 “一个中心”——《中药调剂技术》主体教材
主体教材的编写,综合考虑了工作过程知识、技能与教学实际的应用,突出工作过程对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设计教材的编写章节体例[6]。
教材按模块编写,共分为五个模块。模块一为中药调剂相关知识篇,包括中药调剂职业岗位工作简介、中药调剂岗位的职业道德,必须的专业知识等内容;模块二为中药调剂技术篇,本部分以中药调剂的工作过程为参照,分别对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五个工作程序所需的相关技术进行编写;模块三为中药房中成药调配技术;模块四为常见处方的调剂实例;模块五为中药调剂工作必须参考的法律法规。
教材的主要特点:①体现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内容与岗位结合更密切,更具有实用性。②体现岗位的德育要求,教材的第一章就提出了中药调剂岗位的职业要求,并指出了32字职业守则。根据教材涉及到的学知识,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德育渗透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③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凡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均用浅蓝色底色将文字进行突出显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有相应的复习题,便于学生课后进行重点复习。④在教材的风格上注意适应当前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教材所选用的插图绝大部分为彩色,立体感强,数量共计443张。使教材具有了教材和图谱的双重功效,突出了形态学教学的特点。⑤注意突出职业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使理论学习的重点更加突出,加快了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速度降低了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彰显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7]。⑥在书的科学性方面力求内容严谨,规范,随着当前解剖生理学不断的发展,对有些知识进行了更新,使教材内容体现出新理论、新进展、新观念。改变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8]。
2.2.2 “三个配套”的建设
实训课程配套教材:《中药调剂技术实训指导手册》是与主体教材相配套的实训配套教材,按照工作岗位必须的技能要求,笔者将教学内容,分解为10个技能项目,分别是职业形象训练、戥子的操作训练、铜缸子操作训练、翻斗装斗训练、审方训练、计价训练、单剂处方训练、多剂处方训练、打包训练、捆扎训练,10个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均有针对技能与知识的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考核提供了技术指导。
中药调剂系列教学视频片:中药调剂技术是一操作技能为主的一门综合课程,操作的规范化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为了便于教学,笔者制作了《中药调剂规范化操作教学视频片》,共包含四个子教学片。
①规范化视频:用于指导学生操作技术的规范化。制作时注重操作的规范要求,将动作分解为关键步骤,并加以讲解,突出规范要求。②医院调剂视频:展示医院中药房调剂的工作实际情况,直观地把中药房调剂搬到教室,教学中学生如同亲临中药房,深入到中药房的情境中,拓展了学习的视野。③传统技术视频:由中药泰斗金世元教授录制,目的在于介绍传统的操作,针对学生今后从事精品饮片调剂岗位工作。④药店调剂视频(含煎药):展示药店中药调剂的工作实际情况。中药店调剂工作与中药调剂员的技术要求比较接近,强调的是技术的标准与娴熟,因此,该录像在教学中既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标准操作的标准,又能体现操作人员技术的精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系列处方资料: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收集整理了真实的中药处方资料,并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进行分类,例如识别中医师的手写文字处方、识别别名并开药名、审核配伍禁忌、审核妊娠禁忌等。
3 课程的实施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参加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工考核,通过率连续达到100%。
每学年学校均组织技能大赛,考核人员除了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教师外,均从校外聘请由劳动部认定的中药调剂员高级考评员资格的老师,如邀请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翟老师、北京德寿堂药店经理赵老师、北京同仁堂药店多年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崔老师、北京曾获得全国调剂员大赛第二名的赵老师及等行业专家参与进行,一方面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公平的评价,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他们对学生比赛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近年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中药调剂职业技能大赛均获得优异成绩。2010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专业两名选手在 “全国医药职业技术学校2010年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药调剂员比赛”中均获一等奖。2012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专业6名学生,在北京市教委主办的“‘同仁堂杯’北京市职业院校2012年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取得包揽前6名的好成绩;参加行业学会组织的全国技能比赛,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专业学生获得中药调剂技术全国评比二、三等奖,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同仁堂杯’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专业两名选手分获一、二等奖。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药调剂岗位所必须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取得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侧面反映出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有良好效果。
4 小结
课程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功能定位,选择一个适合于职业实际、课程实际的核心理念,并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开展系统的课程建设工作。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课程建设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总目标进行。要从需要入手,向着实用、好用的目标来发展。校本教材以及配套教材的编写要以课程研究为指导,要着重考虑岗位的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需要注意教材中应体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法律观念服务意识的培养,体现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体现职业教育思想的应用。
课程建设的成果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正和改进。使建设成果成为教师教学的舵手,学生学习的助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课程建设的思路将进一步拓宽。
[参考文献]
[1] 沈莉,康传亮,祝丽娣,等.工作过程导向《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开发[J].中国医药导报,2009,34(7):104-105.
[2] 祁秀玲,陈俊荣,于永军,等.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8):108-110.
[3] 王伽伯,刘斐斐,夏新华,等.中药调剂规范化研究(Ⅰ):大黄不同调剂处理的化学同质性及条件优选[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2):1587-1590.
[4] 洪巧瑜,王克荣,樊,等.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的中药制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149-150.
[5] 李晓阳.医学专科教育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2):67-68.
[6] 马春,蒋爱品,附凤荣,等.传统中药调剂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10):802-804.
[7] 王司,杨冬云,叶树江,等.基于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管理,2011,13(1):130-132.
篇6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从大的方面讲,学好《中药鉴定技术》能够保证中药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从个人自身的角度说,尤其中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掌握好这项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关于学习《中药鉴定技术》的兴趣培养应该讲究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在明确目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2掌握技巧,科学记忆
2.1形象记忆法
充分利用学习者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发挥想象,把生疏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熟悉化[1]。一些老药工总结的中药鉴定的术语,都是多年经验的总结和浓缩,一般都很形象鲜活,要作为重点记忆,有时往往1个简明的术语就可以轻松地将1种药材的真伪鉴别出来,这需要对常用的术语充分地理解和认识。例如:中药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鉴定的术语称为“蚯蚓头”,有的在环纹上还具有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术语称为“扫帚头”,非常形象。如:天麻(冬麻)的“鹦哥嘴”;蕲蛇尾端1个长三角形侧扁的鳞片,习称“佛指甲”;中药党参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石狮子的头,习称“狮子盘头”;还比如山参的“雁脖芦”、“枣核”、“铁线纹”、“珍珠疙瘩”等都非常形象,记住了这些术语,这些中药的性状特点也就鲜活地呈现在脑海里。
2.2谐音记忆法
对于一些数据等需要硬性记忆的内容可以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如:据《中华本草》记载,全国中药资源(包括民族药和民间药)共12 807种,其中植物类药11 146种,动物药有1 581种,矿物药有80种,可以这样记忆这些数字,比如植物类药11 146种,可以记“妖要药死了”,意思是“妖(1)怪要(1)被药(1)死(4)了(6)”,动物类药1 581种,可以记为“要(1)我(5)发(8)哟(1)”,矿物类中药80种,可以配合“八”和“十”的手势(攥起一个拳头,然后伸出拇指和食指做“八”的手势,再双手十指展开做“十”的手势),这样配合肢体动作80也就记住了。这样记住了11 146、1 581、80这3个数,将三者相加就是总数12 807种。
2.3口诀记忆法
把中药的性状通过自编一些学生能理解的歌诀或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西红花的性状鉴别描述为“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 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高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忆,特用4句自编的“诗”给概括为“柱头入药三分枝,颜色暗红顶不齐。内侧裂隙黄花柱,体轻质软气微异”。
2.4逻辑记忆法
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中药鉴定技术知识理解,把一些概念、定义和描述,按照内在联系来记忆。比如性状鉴别所描述的气香,联系到显微鉴别中的油细胞或油管或树脂道。油细胞等物质或构造的存在是因,气香或异味是果。
2.5关键字提示记忆法
从1段话的每1句中提出1个能代表该句的关键字,再把这些关键字组合成1句顺口压韵或谐音有一定意思的句子来进行提醒记忆。例如:有的教材中引用《药品管理法》第48条对假药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把“规定”中的重点词挑出来,如“成分不符的”、“非药品”、“他种药品”,再进一步把重点字“不”、“非”、“他”提出来,调整顺序后连在一起记为“非他不(可)”,为了方便自己记忆故加上了个“可”字,“非”指的是“非药品”,“他”是指规定中“他种药品”的缩略,“不”是“成分不符”的缩略。这样再联系具体规定的内容,记忆起来就更加方便。
3手脑并用,绘制简图
简单说就是通过综合运用自己的身体器官,以加深对中药识别的记忆效果。具体的来说:一是理论学习时,根据教材中的描述以及看到的图片或图像,绘出每种中药的性状或构造简图,并在简图旁进行标注,比如标注上外观有没有突起、绒毛、残留的根或茎、纹理以及皮部或木部的颜色等[2]。二是在实训中,边观察具体的中药个子货和饮片,边进行绘图,同时对比书中的描述绘出的该种中药的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以便纠正不正确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有的初学者反映以“我画得不像”或“我画得不好看”为理由,就不画图了,其实绘图的目的是手脑并用,加深记忆,图像画得好看与否本身意义不大,关键是自己能看懂,加深自己对中药特点的形象记忆,为实践中识别中药服务。经过实践验证,通过手绘简图的方法进行记忆的效果非常好。
4课外阅读,开阔眼界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发展完善的技术。很多知识内容都是我国中医药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由于受当时历史的局限性,很多方法和经验还有待于后人用科学技术来验证[3]。目前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的验证了传统经验,有的了原有经验和结论,国家药品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提高。课本知识总是落后于现实的发展,因此不要满足于课堂和课本上的知识,要在课外多阅览一些有关的专业报刊杂志和书籍,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开阔眼界,启发思维,跟上时展的步伐[4]。
5参考文献
[1] 刘国权,赵光辉.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9.
[2] 王满恩,张继.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19.
篇7
关键词: 观察能力 院内条件 院外实训基地 实训能力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所以观察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础学科是一门以事实为基础的学科,而实践是观察和证实理论知识的方法,同样也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故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点,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材,使其能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技能操作,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不断地观察、研究、创造,为人类科学技能的发展作贡献。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课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探索。
1.充分利用院内条件
我院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中可根据各专业特点,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而分别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1实验观察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激发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兴趣。一般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能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出来再进行概括。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善于观察,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创造发明。
1.2实验操作
在仪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一些内容可采用教师边讲,学生边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按步骤进行操作,以观察实验的现象,记录实验的数据,分析实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最易接受,都能积极操作,认真记录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一批善于观察和分析的优秀学生。
1.3现代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多媒体教学、电视教学已成为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它可直接地展现各种教学内容中有形可观的部分,以取得语言达不到的良好的效果。在实验课前先观看电视教学片或多媒体教学软件,可让学生发散思维,明晰操作过程及连贯程序,弥补教师示教操作时学生未能看清的细节内容的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创建院外实训基地
在当前的职业技术教学中,只在学院内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是不够的,因为职教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材,所以必须走出去,到实践中去,将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应用于社会。
2.1建立固定而完善的院外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要求有固定而设备完善的院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院外的实训过程中,得到亲自参与各种技能操作的机会,如医卫系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到医院进行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才能从模型操作转换为实际人体操作,才有机会被各级医院录用,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在院外的实训中学生会得到更多更好的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强化学习兴趣,培养自我实现能力。同时实践的内容广泛,不拘泥于教材,使学生广开思路,学以致用,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发散思维,积极创新。
2.2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为了使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必须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如中医专业的学生应到乡村去,广泛向祖传中医和祖传民医请教。学习和观察他们对疾病的用药、治疗方法、民间特色疗法,以收集资料,用中医理论和唯物观对其进行指导和整理,将有效而临床副作用小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整编。学生参加这一过程对提高他们对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的认识和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会感到课堂外的医药知识也很丰富。也可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医药研究所、民族中医院,邀请知名的民族医药家讲民族医药的研究进展,民族医药和中医药的结合应用情况、发展方向。同时,还可到一些中药基地观察中药的形态特点,药用部分,请专业人员讲解栽培的技术,采收的方法及时间。更可到野外认识和采集民间常用的中草药,观察这些药物的生长环境、生长地带、药物形态结构、入药部分、采收的时间,炮炙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篇8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 信息化建设
中药鉴定技术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药及相关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中药调剂员”职业资格考核课程,又是执业药师(中药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课程。在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课时少而需要识别鉴定的药材多”、“课堂教学中很难呈现职业真实工作场景”和“贵重、稀缺药材标本难获得”三大难题。为解决以上难题,教学团队拍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中药材(饮片)图片,摄制了中药鉴定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环境和操作程序,创建了该课程的学习网站。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中药鉴定的职业环境,认识常用及贵重、稀缺药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上难题迎刃而解,不但降低了教学成本,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说明了课程信息化建设既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学的迫切要求及发展趋势。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逐步进行的,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总结该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搭建“中药博物馆”网站专栏
中药的鉴定首先要建立在对药材(饮片)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谈课程之前并未接触过中药。由于该课程需要掌握的药材数量较多但课程相对学时较少,学生对学习过的中药无法产生相应的实物识别映像,学习中存在印象不深的困难,导致学生对药材的识别技术难以加强和巩固,对药材容易混淆,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加深学生对药材的感性认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药材真实彩色图片分类制作成精美的PPT课件在授课中进行展示。一方面,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药材的整体、细微特征和鉴别要点,避免了单一教材黑白插图的单调性和枯燥性,在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药材图片讲解鉴定要点,解决了贵重、稀缺药材标本因价格昂贵、资源有限而难以获得的困难。
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药用植物园”中的药材资源,结合昆嵛山野外采药实训的机会拍摄了大量药用植物的视频和图片资料,通过多年的积累,多途径搜集资料,分类整理出药用植物、中药材(饮片)图片三千余幅,视频资料百余个。
基于此,在学院网站上开设了“中医药博物馆”栏目(网站地址见文末)。栏目共包括“中医药名家”、“药用植物图集”、“中药材图集”和“中药饮片图集”四个学习板块,除上述视频、图片资料外,还包括两万多字的相关文字材料。通过搭建此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共享教学资源;不仅充实了课余生活,更弥补了课时相对不足的缺陷。
二、构建项目化课程学习网站
项目化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实践性和职业性,这既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课程组结合自身条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尝试,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完成了课程整体方案和单元方案的设计。为了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职业性,校企双方加大了合作力度,教学团队人员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充分利用假期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录制了大量中药鉴定岗位工作相关的视频,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将课堂知识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使学生更清楚将来从事的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结合中药鉴定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教学素材,构建了该课程的学习网站(网站地址见文末)。网站共有“课程简介”、“教学方案”、“学习任务”、“教学资源”、“习题库”和“在线交流”六大学习板块,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项目设计方案、任务实施方案、参考教案、多媒体课件、中药图片集、习题集、在线答疑等内容。该学习网站是对课程改革的全面展示,同时也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一次全面整理。
在课程网站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完成了大量的文本编辑、PPT课件制作、图片编辑处理以及视频录制、编辑、剪辑工作,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三、集成省级精品课程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学习网站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为了更好地展示课程项目化设计的理念和具体实施情况,充实课下教学资源,课程组摄制了教改后的课程录像,并上传至学习网站。
中药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药用植物、中药材(饮片)图片为中药的来源鉴定和性状鉴定提供了直观地学习资源,相比之下中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学习内容更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为了直观地展示中药的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现象,课程组利用显微摄像技术拍摄了50余种中药的显微结构图片,以及典型药物的水试、火试现象视频及典型中药理化鉴别实际操作和鉴别结果的视频,一并上传至学习网站。另外,考虑到毕业生和社会上本行业从业人员进修或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在学习网站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拓展资源”和“职业资格”两个学习栏目,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学习网站,经过三年的使用,效果良好。
为了更全面地阐述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说明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为兄弟院校提供借鉴,课程组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完成了精品课程申报网站(网站地址见文末)的建设。申报网站全面阐述了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考核和课程评价等内容。经过专家评审,该课程最终被评为2013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行之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实际的教学难题,促使校企之间更深入地合作,提高了教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课程的全面建设。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源源不断、永无止境的过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Flas、三维动画等技术,更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蔡中齐.中药鉴定技术实训项目化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
篇9
[摘要] 探讨中药学教学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方案。第一方案为小组讨论、互评加自评方案;第二方案采用自学总结的形式;第三方案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案;第二、三方案由教师评价。评价方案主要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相互协同、团结友爱的精神,自学能力及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为《中药学》教学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提供借鉴,为其他学科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校;中药学;教学改革;形成性成绩;评价方案
[中图分类号] G80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117-03
Exploration on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JIA Yumei, GAO Xinlian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To discuss the results of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rogram. The first panel uses group discussion with peer assessment and self-assessment method; the second panel uses self-study and summary method; the third panel uses question asking and problems-solving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panel are evaluated by teachers. The purpose of this program is to make students think independently, enhance their problem-analysi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rain coordination and ability of self-learning and exploring the unknown knowledge.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ideas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ormative assessment results and other disciplines.
[Key words] University;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 Formative results; Evaluation program
近年来,全国高校均在进行教学改革,其中,考试方法的改革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我院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参考全国其他高校教学考试改革的思路,教务处对全学院课程考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考试由形成性成绩与期终卷面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的方案,其中形成性成绩为30%,期终卷面考试为70%。笔者结合《中药学》长期的教学经验,将《中药学》形成性成绩评价体会,探讨如下,以期对《中药学》及其他学科形成性成绩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
1 形成性成绩的评价
1.1 方案
《中药学》教学形成性成绩的评价,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笔者总结、归纳了以下3个可操作性评价方案。
第一次评价方案安排在第八章解表药结束后,由学生自己选择外感病案(提前1周告诉学生),以PBL的教学模式,由班委会将全班同学分若干小组进行讨论[1]。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中药解表药功效及应用的记忆、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次评价方案安排在第十五章理气药中间进行。首先由教师把理气药概述部分讲述一下,理气药主要入脾、肝、肺经,具有调理脾气、疏理肝气、理气宽胸的功效,根据老师的思路,把理气药分类,哪些偏理脾,哪些偏疏肝,哪些偏理胸,以自学的形式把药物写出来,当堂完成作业。此时学生对中药学的体例已经非常熟悉,也是整个《中药学》教学的中间阶段,该评价侧重于训练学生归纳药物功效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及判断能力(因这一章节药物较多,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正确的分出药物属于哪一类,又要做出选择)。
第三次评价方案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侧重于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在《中药学》课程结束时进行,由学生谈论自己对有毒中药毒性的认识。
1.2 要求
第一个方案以PBL教学模式进行,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10人左右),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讨论,可以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得出结论,形成性成绩由小组成员自评加互评。第二次方案以自学形式完成,当堂交出作业。形成性成绩由老师评出。第三次形成性成绩的评价,由于需要查找资料在课下完成,由老师评判分数[2]。按规定形成性成绩30分,又分为考勤4分,实训6分,平时作业20分。20分平时作业评价分值按3次分配,前2次评价满分按6分计算,第3次评价满分按8分计算,(6×2+8=20)。然后再加上考勤4分,实训6分,总共中药学教学形成性成绩考试30分。
2 形成性成绩的具体评价过程
2.1 评价过程
第一次评价过程先由教师对解表药进行串讲,小结归纳,列出治疗各种感冒症状的不同用药,治疗感冒头痛的药物有:羌活、防风、荆芥、白芷、细辛、、薄荷、蔓荆子等;可治感冒鼻塞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等;可治感冒咳嗽的药物有:麻黄、紫苏、细辛、生姜、桑叶、薄荷、牛蒡子、蝉蜕,前四味药为风寒咳嗽多用,后三味药为风热咳嗽多用;可治感冒咽痛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等;可治感冒身痛的药物有:羌活、防风、细辛、蔓荆子等。串讲结束后进行病例讲解,如:王某,女,20岁,因感冒前来就医。主诉:头痛,鼻塞1 d。现症状:恶寒、身痛、不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诊断:风寒感冒。治法:解表散寒止痛,宣通鼻窍。方药:麻黄9 g、桂枝6 g、白芷9 g、防风9 g、羌活9 g、细辛3 g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讲解的病例,按图索骥。
第二次评价过程在理气药中间进行。理气药概述讲解结束,再将重点药物陈皮、枳实、木香、香附、乌药。这些药物各有不同的理气范围,如陈皮偏调理上焦之气,也可调理脾胃之气,兼有燥湿化痰作用;枳实可调理三焦之气,在上理胸,在中调胃,在下通大肠,且作用猛烈;木香偏于调理中焦,香附偏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且作用平和;乌药善调理下元,且温性突出。根据这样的方法,要求学生将理气药的所有药物(理气药共24味药,附药5味)进行分类[6],并写出药物所兼有的功效、应用。另外,药物归类可以重复列出。
第三次评价过程是在整个《中药学》教学结束时进行。让学生谈论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回顾所学内容,该如何理解、应用毒性药,毒性药的特点,中药学中的毒性药。作业在课下进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中药毒性药物的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问题。并侧重于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综合写作能力。
2.2 具体方法
第一方案评价方法:①每个小组写出一个病例,必须是患者患病的真实情况,写出临床表现症状,诊断及治法,开出药方及用量。②用PBL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充分讨论,翻阅教材,学生自由发表见解。③每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并记录。④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出处方,由小组组长代表本小组在全班发言。评分标准:根据发言次数,发言的内容准确度,同学之间是否有交流,是否团结。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交叉互评。每位学生先自评,再对小组每位成员进行评分,然后小组成员的分数相加,再进行平均,最后就是这一位同学的最终得分。代表本小组在全班发言的同学可以再加0.5分,本方案评价标准,满分为6分。以某小组自评和他评为例说明具体操作方法。见表1。
表1 第一方案评价结果(分)
最后,小组成员丁某代表本小组同学在全班发言,该同学再加0.5分,丁某最终得5.9分。以上分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说明该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通过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可评定学生对中药应用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老师可参与其中某一组的活动,也可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次评价方法: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药物分类。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班级的情况而确定时间,不同层次的班级(本科班、专科班)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差别的。最后作业由教师评价。通过该练习,可以锻炼学生对中药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因为作业是独立完成,基本能真实地反应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情况。
第三次评价方法:重点是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中药学》学习是否有热情。对于一年级学生,不要求其对中药毒性有多高深认识,学生只要能认真对待作业,查找资料或其他途径获得知识,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次作业完全由老师掌握评分标准,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3 形成性成绩评价方案调查
从对学生形成性成绩的调查来看,学生是认同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方法的,而且对形成性成绩开放式的考试方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笔者对2009级中药学专业本科班、2009级针推专业专升本2班、2009级中医专业仲景班、200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全科医师5班共计290名学生分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形成性成绩评价的认可度高于传统考试成绩评价。见表2。
表2 形成性考试评价形式与传统考试评价形式调查问卷(%)
另外有很多学生认为,在教学考试改革实施之前的考试模式是一锤定音,较注重学生的临考状态,由于考试所涵盖的知识点有限,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模式,不仅增加了知识点的涵盖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原先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思考,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种评价模式又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很大帮助[3];学习后及时测评,还有助于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有助于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可及时改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并可提高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和讨论,增强了记忆,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结语
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是高校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4]。通过对学生形成性成绩的考核,可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反馈学习信息,改进课程考试方式方法,同时,又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选择。
通过对《中药学》形成性成绩3个方案的实施和反馈,该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一评价方案是解表药用于治疗感冒,也可以是清热药用于治疗热毒证评价方案。第二次评价方案可以是理气药分类,也可以在理气药结束后,开展一次PBL教学活动,进行病案分析讨论。第三次评价方案是毒性问题,也可是对中药任何一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方案。
总之,《中药学》形成性成绩的3次评价方案,从不同角度逐步深入,3个方案用来进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中药学》积极性的;并能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知识掌握情况,并对以前的考试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形式。该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方案,今后可在本学科教学中逐步完善,使分数的计算更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5],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实施,希望能对提高《中药学》教学考试改革有所帮助,为其他学科形成性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6]。
[参考文献]
[1]姜余梅,谷超.遗传学实验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55-56.
[2]朱大乔,周兰姝.非全程课程中对护生实施多元评价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8.
[3]薛峰.形成性测评在远程学习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08,(6):57-59
[4]徐层珍.形成性评估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39-40.
[5]孙爱峰.应用Jackknife估计确定形成性评价成绩的百分位值[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1(4):235-236.
[6]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49-269.
篇10
关键词: 中药制剂分析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 PBL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
中药制剂分析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是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保证人民群众使用安全、高品质、有效和质量稳定的药品有重要意义。此门课程是以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课程的知识为基础,注重其在现代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生理论基础、实训场地及实训条件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中药制剂分析学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传统式教学,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方式,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造成学习效率低、动手能力弱,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此,笔者在2013级和2014级中药制药专业的学生的中药制剂分析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模式,对中药制剂分析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1-2]主要是指首先学生掌握了相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之上,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策划安排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标准,应用典型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和分析,再通过学生的自我独立思考和团体协作继续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案例或问题的能力。因为中药制剂分析的综合性强,知识体系庞杂,知识点繁多、琐碎,涉及多学科及各学科知识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案例教学法[3-4],采用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并实践,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协作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讨论明目地黄丸的含量测定方法,该处方中含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等12味药材,根据功能主治,可选择熟地黄中地黄素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也可选择山茱萸中熊果酸作质量控制指标,可选择山药中薯蓣皂苷作为质量控制指标,还可选择多指标成分来控制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答与辩,师生共同讨论,逐一纠错并加以总结,这种开放式互动讨论式教学往往比教师单纯口授更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因此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具有针对性,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增强教学效果。
2.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5-6](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主动思考和协作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并掌握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中药制剂分析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差、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PBL教学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的理解[7]。比如,在讲授《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这一内容时,首先为学生列举在我国发生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8]:第一,有生产厂家将川木通误用成具有肾毒性作用的马兜铃酸的关木通,从而导致临床上发生肾损伤和肾衰竭的现象;其次,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7种中药注射剂引法的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产生了严重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过敏性休克患者中有死亡病例,由于这些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而被国家药监局叫停,而受到影响的药品生产企业达200家左右。最后,“复方芦荟胶囊”事件,据报道“复方芦荟胶囊”中重金属汞含量超过英国国家药品标准11.7万倍而被禁止出售。由此,将问题逐一引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在的药品是如何进行生产的?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规避问题的发生?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将班级同学分成五六人一组,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制订出完善的药品质量标准方案,再组织教师参与组内讨论,各小组同学和指导教师共同讨论本组的方案。讨论结束时,由指导教师对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点评,做到及时指出错误、提出正确的观点并加以总结。
3.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适当地融合文字、图像、动画及声音等相关素材,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多媒体课程的灵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优势体现到教学过程中[9-10]。
中药质量检验是中药学中的一项核心技能,对于实验操作的标准和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但由于中药分析实验内容较多而课时有限,本教研室积极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11-12],将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各种实验操作制作成微课上传至我校网络教学平台,便于学生线上或线下下载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对上课的内容加以预习,从而增加实验教学时间并加深实验规范操作的印象。
除此以外,还可以配合分析仪器实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在讲到第五章《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这一内容时,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检测,那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以Flas的形式给同学展示,模拟仪器由自检到样品检测的全过程,然后调节色谱条件,在工作站上显示高效液相色谱峰。同理,在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上涉及的其他仪器,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都可以用Flas进行仿真操作,在上课时一边讲解一边放映,使抽象、复杂、枯燥的内容变得简单、直观,这样更直接地了解了分析仪器的工作过程,加深了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使用和掌握仪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4.结语
中药制剂分析学是一门应用性及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通过采用传统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对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进行改革,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进一步掌握中药制剂质量研究的现代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分工和合作,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促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中药制剂分析学的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及和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考核结果相比较表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全面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通过传统教学与多种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可以推动教学改革,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强化。多种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法的改革,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该教学模式应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习平.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510-2511.
[2]陈虹.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73.
[3]舒胜.高职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职论丛,2011(03):52.
[4]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39.
[5]秦冬梅,陈韩英,王新兵,等.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15(32):57-59.
[6]贾永艳,祝侠丽,黄海英,等.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2,3(33):81-82.
[7]李学涛,程岚,吕佳,等.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4):106-107.
[8]张梅,宋芳芳,雷晓莉,等.PBL和传统教育相结合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1):19-20.
[9]查道成.多媒体技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利弊[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74-93.
[10]杨小虎.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