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22:3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火车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阿尔孜古丽q艾山
2016年8月17—18日,根据沙区政府、沙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沙区幼儿园园长维稳工作实训暨培训活动,这次培训除了参观沙区辖区内两个"庭院式"管理的社区,还到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维稳实训,利用半天的时间就如何适应形势需要,加强和改进幼儿园维稳工作进行分组讨论。培训暨实训期间,我认真聆听,做好笔记,仔细学习,并同其他园长进行交流,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受益匪浅。
一、夯实基础,深入民心,打造团结和谐的"庭院式"社区环境
大浦沟社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弱势群体居多;平顶山社区规模大、人员密集,困难群众多。两个社区都存在流动人口多,居住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就业人员少,居民文化程度低,居民基本没有固定的工作,主要靠低保和临工维持基本的生活问题。通过两个社区主任的介绍和我们实地观摩,我们深深感受到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辖区稳定,在沙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亲临指导下,把去极端化思想和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的好事来做。
通过"加强领导,全面发动"、"加大措施,健全网络"、"加强宣传,家喻户晓"三项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社会治安积极因素,以群防群治队伍为骨干,以建立平安网络为手段,以提升整体水平为目的,全面创建团结和谐的"庭院式"社区。
社区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做到齐抓共管,将强化对广大群众的去极端化思想的教育,提高居民的去极端化意识作为抓手,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辖区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去极端化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首先采用了沿山砌墙封闭式管理的模式,社区借助沙区政府大力资金投入支持下,不断的改变内部基础设施,为社区居民建立了社区食堂、社区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点、社区蔬菜直销点等,方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其次社区干部帮助社区居民掌握生活技能,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引进阿依努丽工贸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为社区居民创建了手工编织、厨艺、缝纫等居民就业培训基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的扎花技术得到了参观人员的高度赞扬。称赞的背后是对沙区政府工作细致的由衷感动。看到那些大大小小漂亮的花束、一盘盘精美放的点心、小朋友在干净明亮的教室接受学前教育、汉语教师用流利的维吾尔语给社区内的居民授课等等,所见之处都是用心之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社区文化站倡导文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居民自身觉醒,增强自主自立的能力,就是维护稳定的最大成效。这成效的背后是一支勇于打硬仗的队伍,一颗颗饱含热情奉献于这片社区的心,才将一团乱麻一点点梳理成型,打磨成烁烁闪光的模板,给其他的社区以鼓舞和启迪。
二、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百姓的幸福安宁
每天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却有很多地方从未深入其中,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偶尔匆匆路经那里看到的多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疾驶的车辆,但究竟维稳安保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却不得而知。8月18日半天的火车站维稳实训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累并感怀着".所有参加实训的园长都感慨道:"在这里真正体会到责任的重大,是稳定社会环境的根基!严谨忙碌的工作态度,是创建和谐家园的责任担当!".比起幼儿园的安保工作,这里的维稳安保人员真是太辛苦,太不容易了。火车站广场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疆内的,疆外的,各民族的旅客来来往往,很多人摸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哪里能走,那里不能走,该往哪里走,作为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你就要不厌其烦的、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进出站和来往车辆多,你不但要做来往人员指路导游,还要做车辆通行的导航员。我们只体验了半天的时间,就感觉到精神压力大,责任心重,体力跟不上,试想,车站的工作人员他们常年累月在这嘈杂的环境工作,夏季顶着烈日酷暑,冬季冒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是多么的不易……
三、实训暨培训后的感悟
篇2
关键词:仿真实训 教学前奏 旅行社业务
在中职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只有将学生放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仿真实训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如何提高仿真实训教学效果也成为了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仿真实训教学前奏构成的探讨,旨在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定义
仿真实训就是将学生放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运用虚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近几年来,旅游职业教育界开始关注仿真实训教学,并对其实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如陈建平在2011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设计思考》中,进行了旅游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了设计的基本思路。首都师范大学的王琳琳在2009年的硕士论文《虚拟旅游教学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对建立虚拟的旅游教学实训系统从而实现交互漫游效果进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对仿真实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但这些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旅游专业教学软件的研究,对仿真实训教学的实施,特别是对仿真实训教学的前奏鲜有关注。笔者在此创新性地提出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概念。前奏是指在一个主要或更重要的事情之前介绍性的表演、行动、事件或其他事情,比喻事情的先声。仿真实训教学前奏即在教学正式实施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由于一些教师缺少在旅行社一线实操的工作经验,在仿真实训教学实施之前的准备工作中,难免会有所疏忽,因此研讨仿真实训教学前奏尤其必要。基于此,笔者对中职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课程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二、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构建
中职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课程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构建,一般由以下九个部分组成。
1.营造仿真职业环境
旅行社的职业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硬环境和软环境。旅行社工作的仿真硬环境,要求模拟旅行社办公室的设计、装潢、陈列等,包括旅行社LOGO、办公桌椅、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都一应俱全(现在多用传真、复印、打印一体机),并且摆放也符合工作的需要。软环境主要是指工作氛围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硬件的支撑。如旅行社的工作氛围可以通过一些上墙的资料来营造,上墙的资料包括公司章程、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图以及一些旅游服务的宣传画、旅游线路推荐海报等。
2.熟悉职业设备
在旅行社业务仿真实训过程中,必须运用一系列的设备,其中电脑、电话、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是实训中必须使用的设备。因此学生在仿真实训开始前,必须学会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对电脑、电话平时多有接触,所以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熟悉传真机、复印机和打印机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在计调仿真实训之前,学生必须熟悉传真机等硬件的使用方法,否则计调实训将成为纸上谈兵。
3.解读职业流程图
在实际操作中,门市、导游、外联、计调都有自己的业务流程要求,可以用流程图来进行展示。如计调的业务分为地接计调、组团计调、出入境计调,工作流程图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教师在选用工作流程图时,可模仿或借鉴旅行社的流程图,也可指导学生自己绘制流程图。教师应引导学生熟识流程图,并对流程图进行详细的解读。解读流程图有助于学生尽快了解和熟悉旅行社各业务的流程。
4.演习职业合同及表单
旅行社的工作涉及到几十种文本资料。学生若不预先了解相关协议、合同及表单的种类以及使用情况,在仿真实训中就会束手无策。教师应对旅行社业务相关的协议及表单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习其使用方法。
(1)与游客及合作单位协议时用的相关协议及合同。与游客及合作单位协议时用的相关协议及合同主要包括旅行社与客人或合作单位签订的一系列合同,以及合同中应该夹带的一些告知书。与客人签订的合同主要包括:单项委托旅游合同、国内游合同、出境游合同、旅行社授权委托书,以及国内游安全须知、老年旅游者补充协议、未成年人补充协议。与协作单位签订的协议包括:与旅游餐厅签订的协议,与旅游景点景区签订的优惠价格协议,与酒店、宾馆签订的用房协议等。对上述合同及协议,教师应将样本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的指导应具体到合同怎么签、应注意哪些事项,甚至需要关注的一些细节等。
(2)计调业务操作时使用的表单。旅行社计调业务操作所使用的表单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如果学生在计调仿真实训前没有操作演习,则计调实训无法展开。计调业务使用的表单主要包括地接业务联系单、询价单、团队报价单、团队接待计划确认书、团队用车确认单、业务联系更改单、业务联系确认单、组团派团单、组团社出团任务单参考、组团行程单、客人名单。教师应对各类表单予以介绍,并让学生对表单的使用进行演习。
(3)导游业务操作时所需的表单。很多职业学校在开展导游仿真实训时,在认识上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带学生到景点进行讲解,就是所谓的导游实训了。其实这不过是让学生对景点讲解员的工作进行了仿真实训而已。导游的仿真实训不仅是景点讲解,还包括对地接和全陪导游工作的一个全景模拟。要完成全景的导游业务实训,导游业务表单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相比计调而言,导游业务所涉及的表单较少,但同样要求教师向学生进行介绍。
导游业务操作时所需的表单,主要包括带团时所携带的表单和带团结束后所使用的表单。导游带团时必须携带旅游行程安排表、派团单、团队质量反馈表、导游带团日志等。导游带团结束后使用的表单主要包括导游带团补添清单、导游实际报销单、旅行社团款结算单、团队财务核算单等。学生在正式开始导游仿真实训前,了解相关表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
5.认识职业印章
一些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进入旅行社工作后,才有机会见识到与旅行社业务相关的印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旅游职业教育存在的欠缺。旅行社印章一般包括旅行社公章、旅行社业务专用章、计调专用章等。为了提高学生在仿真实训中业务操作的完整性,教师应预先准备好印章,让学生进行认知,并了解其使用方法。特别是在计调整个业务操作中,经常要使用到各类印章,所以学生在计调仿真实训前更应认识各类职业印章,并学会使用方法。
6.补充职业术语
旅行社业务都有专用的术语,涉及到交通、用房、用餐等各个方面。如交通方面经常出现“双飞”“双卧”“一飞一卧”“一卧一飞”等术语。“双飞”指的是往返交通都是飞机,“双卧”指的是往返交通都是火车,“一飞一卧”指的是飞机去、火车回来,而“一卧一飞”则刚好相反。在住宿安排时会出现“单房差”的专业术语,因旅游过程中的住宿一般是标间,即两个床位,如果出游人数为奇数时,有可能需要补足另外一个床位的费用。还有“导游房”和“司机房”的专业术语,所谓的“导游房”“司机房”一般都是由酒店提供的免费房,但是必须由计调和对方旅行社进行确认,才能保证上述两类房的供应。对旅行社专用职业术语,教师应用心地从书本中、网络上或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处收集,分类整理后,向学生进行介绍。
7.熟悉行业网站
新版教材上介绍了计调必须熟悉的常见的旅游网站,但如果教师就书本对这些网站进行介绍,学生留下的印象必定不够深刻。教师应用多媒体对相关网站的使用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在电脑房里对网站进行点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使用行业网站,完成实训内容。
8.使用旅游业务软件
现在,旅行社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使用软件系统对业务进行监控及管理,一些品牌旅行社更是研发了自己的业务软件。所以学生在仿真实训前,应对旅行社的业务员软件进行学习。学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软件,由老师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若教师缺乏旅行社业务一线操作经验,特别是计调实操经验,则可以请旅行社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9.评析职业案例
案例对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犹如旅行社业务的一部百宝书,学生可以从中吸取到不少的经验和教训。教材中虽然也有一些案例,但是案例数量过少,而且缺乏典型性。教师可以到企业收集一线实操中真实、典型的工作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点评和分析,强化学生对相关原理与方法的认知和理解。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课程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仿真实训教学前奏的构建,不仅能有效地保证对旅行社业务的仿真程度,提高仿真实训教学效果,而且可以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从而使旅游职业教学更好地对接旅行社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建平.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设计思考[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2]王琳琳.虚拟旅游教学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据库技术》; 因材施教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信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已经迈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社会对数据处理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库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等。而加德纳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风格等不尽相同,要求教师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也应该积极落实因材施教的思想,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基。
二、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具备较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记忆较多的SQL代码,这就需要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目前来看,很多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实行“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顾满足于将所有理论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缺乏系统的实训环节
毫无疑问,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具备强烈的实践性,需要依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他们的课堂理论知识。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了实训环节,通常是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就让学生在实训课上操作教材上对应的例题,这样的实训只是让学生机械性地模仿教材内容,缺乏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往往是一知半解。
3.考核机制过于僵化
高职院校在考核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内容的程度时,依旧采取期末考试分数制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有闭卷理论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两种,闭卷考试基本是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上机考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仅仅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就断定学生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精神。
三、基于因材施教的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明确课程目标
不管是哪一门课程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以及这门课程对其他课程产生的影响。如今,数据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开始讲授这门课程时,首先就应该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比如校园卡系统、大卖场收银系统、火车售票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等都会用到数据库技术。通过这样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实际作用,建立起对数据库技术的整体感知。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建设、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建设的实例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学好《数据库技术》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影响。只有明白了《数据库技术》课程的作用、地位,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2.实施项目化教学
我们已经知道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认知风格等具有些许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入手实施教学。而项目化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完整的项目,并结合学生的知识逻辑顺序和解释能力,将这个完整的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子项目让学生去分别完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项目,而不必囿于教师的灌输。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比较贴近的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这个项目,将这个整体项目分解为需求分析、数据库开发、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管理、数据查询和后期编程等若干个子项目,让学生跟着这些子项目去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教学效果会得到事半功倍地提升。
3.安排行之有效的实训任务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重要环节,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举措。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课堂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让他们边做边学,理解相关知识。在实训环节中,教师也可以采取项目化方式,比如让学生开发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项目,将这个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子项目,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采取合适的步调完成这些子项目,不要操之过急,关键是稳扎稳打,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发展实践动手能力。
4.改革评价机制
因材施教的思想还应该贯彻于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总结性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参与度、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完成项目的责任心、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都要进行综合评价。要加大平时分的比重,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学习行为,从细节入手,牢固掌握数据库技术。教师还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加强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四、结束语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落实因材施教的思想。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数据库技术》课程中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掌握数据库技术打下基础,这是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小平,张永恒.基于 CDIO 的 Access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榆林学院学报,2015(2).
[2]徐效美,巩艳华《.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01).
[4]王巧玲,沈慧娟.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5]杨晨.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及发展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8).
篇4
关键词:钳工实习 教学效果 重视 兴趣 分层教学 反馈与总结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工作,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之一。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钳工实习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钳工实习又脏又累、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对钳工实习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从事钳工实训教学的老师一直在探究的课题。笔者从事钳工实习教学工作多年,对如何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自己对于钳工实习教学的体会写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一、提高学生对钳工实习的重视程度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钳工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不少学生都坦言:“钳工是一门过时的技术,尤其现在数控技术飞速发展,加工精度不断提高,钳工这门技术正逐渐被淘汰,所以自己才会对钳工不感兴趣,不愿意学。”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带学生实习的第一节课上,就向学生讲解钳工实习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钳工实习的重视程度。
在向学生介绍钳工时,笔者着重强调钳工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材料知识、刀具知识、识图知识、夹具知识、测量知识和加工工艺知识等,学好钳工不仅能锻练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而且对各专业课程如识图、机加工等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此外,钳工实习还是专业教学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的切入点,加强钳工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将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学生只有认识到钳工实习的重要性,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动力,学习时才会认真、才会用心,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这几年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钳工实习面对的是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冷冰冰的铁块,实习起来又脏又累;而钳工操作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长时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如下。
1.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追求“成就感”是每个人的天性,做任何事,如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能够激发做事的热情和动力,钳工的学习也是如此。传统钳工实习教学中,对学生加工工件的设计往往只考虑教学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其实用价值,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往往会认为这只是玩玩而不是学技术,从而缺乏热情和动力。如果我们把这些工件改一改,让它具有实用价值,如让学生制作一把钉锤,做好后可以拿回家去,效果就大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制作钉锤时非常认真刻苦,做好钉锤后很多学生都会给它装上很漂亮的柄,有的学生甚至在上面打上自己的名字和制作日期,学生彼此之间还会比比谁做得最好。成就感跃然于学生脸上,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效果也可想而知。
2.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生产实习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大都比较枯燥,但离开理论的指导,操作将无法进行。因此,我们把上好相关理论课作为整个训练方法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完成这一重要环节呢?笔者的做法是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往往会把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枯燥、难懂的理论变得有趣而易于接受。如锉削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呢?我们可以把一些要求和诀窍编成顺口溜。
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
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
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
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
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
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
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
简短几句话,把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以及操作用力等几方面形象地概括出来了。这样的顺口溜既有趣又易记,极大地简化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过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竞技教学气氛
钳工实习车间一般比较沉闷、单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工作,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枯燥的感觉,多数学生不能够坚持,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偷懒、溜号、玩手机是普遍现象。要改变这一局面,笔者认为活跃课堂气氛是重点,做法就是引入竞技教学气氛。
好强是人的本性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在枯燥的训练中引入竞赛机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容易产生疲劳、枯燥的感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钳工单项技能实习训练考核中,用秒表对学生进行计时考核,看谁又快又好地完成操作任务。在这种比赛氛围中,学生谁也不甘示弱,在操作过程中争分夺秒,表现出非常积极的竞争意识,赢的同学自然是开心不已,输的同学则心有不甘,蓄积力量下次再战。在这种略带“火药味”的氛围中,学生忘记了实习的枯燥、疲劳,从而保证了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
学生素质有差别,体质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教师要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这样既调动和维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1.培养“能手”,让他们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所谓“能手”,是指那些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动态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好,比其他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每一个课题的操作。教师在训练中要努力培养“能手”,在实习中首先要保证他们能够“吃得饱”,同时还要給他们“加量”,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去主动获得知识、创造地运用知识,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逻辑性,通过他们给其他同学以信心和激励,让他们成为全班的“火车头”,带领其他同学共同前进。
2.关心“后进”
所谓“后进”,是指那些身体素质、操作技能水平低于一般学生,连基本标准也难达到者,主要表现为动态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差。在每次技能训练的开始阶段,“后进”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训练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因体能和素质差等因素,掌握技能动作要领慢,在失败和挫折中往往会产生急躁心理,训练积极性会明显下降。所以教师在训练中应关心、理解这些学生,布置的课题要使他们能“吃得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技能上有所提高,成为全班的“助推剂”。
3.推广“结对子”方法
一个班学生大概在50人左右,仅靠两三个老师指导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采取了学生之间互相“结对子”的方法,把每两个同学分为一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纠正,这样可以更快地发现、解决自己操作上的问题。因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但是却可以帮助别人纠正不规范的姿势和动作,如锯割时锯弓是否和工件垂直、姿势是否协调、锉削时两手的用力情况、锉刀是否端平以及锉削的速度等。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更增强了学生提高自身操作能力的信心。
四、注重反馈与总结
在带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认真进行总结,然后改进教学中的不足,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检验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才会愿意听课、才想听课,在学习中才会相信老师,才会听老师的。而只有学生相信老师、听老师的,老师才能够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听取学生意见的时候,老师应该真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这些意见和建议,虽然学生的意见有的较片面,有的较稚嫩,但多数都是中肯和有意义的。在这方面,笔者受益匪浅。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提高钳工实习教学效果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尝试是有成效的。因此,笔者相信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大胆尝试,善于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就能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吴宇标.钳工实训教学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12).
篇5
关键词:会计人才需求 实训基地 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然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这些会计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高职院校应如何顺应企业的需要培养适用性人才?就此问题我们对南宁市的部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及记账公司进行调查,目的及意义是为了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开创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先进性、全面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课题组对南宁市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及记账公司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其中:企业50份,收回42份,有效问卷40份;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共50份,收回40份,有效问卷40份。本次调查主要选择了南宁市高新区、火车站、琅东、七星路、民族大道等作为调查区域。
(一)对被调查的企业性质进行分析。被调查企业中商品流通及服务业企业占62.5%,制造业企业占17.5%,其他占20%。目前南宁市的企业性质以商品流通及服务业占首位,而高职院校所学的会计知识基本上以制造业会计为主。可以看出现在商品流通及服务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比较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途径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是可以多开设有关商品流通及服务业方面的课程,并结合学院开创的会计记账公司开展会计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账务处理,在实训中不断积累经验。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开设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
(二)对被调查的会计记账公司规模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中大型记账公司占25%,中型记账公司占25%,小型记账公司占50%。小型记账公司的业务范围也很全面,如各行业记账、清理各种乱账、各行业纳税申报、协助办理年检等,与大、中型记账公司业务范围基本相同。
(三)对企业需要的会计岗位人才情况进行分析。在企业所需要的岗位人才中(多选),财务会计占42.5%,成本会计占25%,预算会计占17.5%,出纳占42.5%,会计师占10%,会计助理占10%,稽核会计占10%,主管会计占17.5%,会计占27.5%。如图1所示。
(四)对会计记账公司长期招聘岗位情况进行分析。在对南宁市一部分的记账公司招聘岗位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长期招聘会计员占100%,财务主管其次,占50%,出纳和财务经理的招聘分别占25%。值得注意的是记账公司一般很需要会计员,这与记账公司本身的行业特点有关。因此,加强在校会计专业学生账务处理能力,适应记账公司需求,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
(五)对会计师事务所聘用会计人员情况进行分析。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南宁市会计师事务所招聘会计人员时有以下几个要求:首先,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够为公司业务处理独挡一面并且要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工作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适应复杂经济活动对会计的要求;第三,能够熟练运用一些财务软件和一些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的操作等;第四,在调查中有80%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学历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至少要本科以上。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企业较注重会计人才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当问到“贵单位招聘财会类人才时最注重哪些方面的能力?”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调查的结果看,企业比较注重会计人员账务处理能力以及财务管理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并不能满足企业招聘的要求,企业在招聘时更注重会计人员做账的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因此,学院应与不同行业建立起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企业需求的财会人员。
(二)企业更注重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当问到“贵企业觉的应届财会类大学生求职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时,在所给的四个方面中,经验不足排第一位,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排第二位,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不够、书面表达能力差。在工作经验的调查中,企业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35%,两年工作经验的占35%,一年工作经验的占30%,无工作经验的占10%;在对会计记账公司的调查中对于经验这一项得出的结果是一年工作经验的占50%,两年工作经验的占20%,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25%,无要求的占5%。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比较注重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企业与记账公司在招聘人员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有所不同,从表2中可以看出企业比较看重人员的工作经验,经验的积累对平时业务处理的好坏是成正比的,因为在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账务处理,更要具备综合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三)企业对会计人才基本素质有更具体的能力要求。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是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同时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中,事业心与责任心占80%,职业道德占55%,专业业务知识及核算能力占47.5%,团队合作能力占40%,组织管理能力占30%,计算机能力占25%,创新能力占17.5%。可见,实际工作单位非常看重会计人员的事业心与责任心、职业道德、专业业务知识及核算能力。其他的能力要求不是很高。
(四)对是否愿意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有不同的观点。当问到“贵企业是否愿意成为我院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时,选择愿意的企业占2.5%,不愿意的占30%,可以考虑的占67.5%,对记账公司的调查中,有70%以上可以考虑接受高职学生去实习,只有30%的会计记账公司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选择愿意的会计师事务所占3%,不愿意的占35%,可以考虑的占62%。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企业考虑到一些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和企业经营运转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二是一些企业考虑到在接受实习生时也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同时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调查中发现,南宁市仍有67.5%的企业是可以考虑接受学生实习的。
四、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际工作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是:具备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账务处理能力、实务操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等,因此,对于如何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本文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以致用,职业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会计操作能力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能力,包括手工做账、计算机操作、票据的填写等。应加强会计操作实习实训,必须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计算机会计软件操作。因此,应加大高职院校会计实验室建设,通过校内校外会计实训,弥补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不足。校外实训基地是完成真实职业环境中的职业规范的训练场所,只有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才能提高实践能力。
(二)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查显示,企业紧缺的是中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高层次会计人才首先需要较宽的知识面。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财会理论的传授,应拓宽课程设置,使学生懂管理、懂决策、懂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摸索和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内容。它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规范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是对现行会计法规制度的重要补充,是会计人员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自觉或不自觉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使其决策失误,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贪污腐化之风,败坏社会风气。在平时的课堂上,学校可以借助一些案例串讲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及《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让同学们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关知识。
(四)提高高职会计教师的执教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高职会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要满足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可以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双师”素质结构教师队伍,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直接将他们的会计工作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会计工作职业技能。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对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记账公司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有了一定了解,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道德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外,必须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职院校能够重视学生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把怎样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S
参考文献:
1.龚中良.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3.裴有为.对高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4.刘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究[C].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
篇6
[关键词]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70—02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讲解技能、应变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核心课程。
应用型人才是指将知识、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目前,导游业务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一、导游业务教学中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不清晰,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导游业务内容包括导游基础、导游工作实物和导游技能三大块。当前,高校导游业务实训教学仅仅偏重导游讲解,有的导游业务课程仅采用看教学风光片,然后根据风光片中的内容进行模拟导游讲解。由于风光片偏重于景点介绍并且书面语太重,故适用性较差。有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内容仅仅是讲一些导游知识及一些基本步骤,如欢迎词、欢送词等。导游讲解只是导游服务过程中的一部分,相反,导游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导游词的创作、线路设计能力等方面却不能得到很好地训练。因此,学生对如何做好导游没有整体认识,不能真正了解导游该怎么做,导致毕业后适应能力比较差。
(二)教材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的《导游业务》。尽管这是一本“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的教材,但是该教材内容涵盖范围小,只涵盖了导游业务中接待服务方面的内容,对业务促销方面较少涉及,同时也缺乏当前旅游行业业界信息,而且从目前高校导游业务课程课时的安排来看,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以笔者所在的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为例,理论教学占18周(含授课老师授课过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左右,景点实践教学仅1周左右,这些都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设置不太吻合。
(三)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单一
由于导游业务课程本身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目前以课堂口头讲述加板书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的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而目前的考试内容也仅强调理论知识考核,较少涉及实践技能等,单凭期末一次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也无法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各阶段的知识和技能要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师经验不丰富
在高校担任导游业务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没有较长时间的带团经历,自身没有丰富的带团经验,职称高、教龄长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但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行到旅游管理专业任教的,没有从事过导游服务工作。青年教师虽然学旅游管理专业,有的还拥有导游资格证书,但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任教,没有或只有短暂的带团经历,而每一个旅游团队在旅游过程中均会遇到不同问题,这就要求导游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带团技能来处理。目前,大部分高校《导游业务》任课老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分离,在授课过程中过多依赖课本理论,不能言传身教地传授给学生具体岗位技能。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游业务教学改革措施
(一)精选教材,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在征订教材时要在众多教材中选用优秀教材,并以所选教材的基础整合归纳出科学合理、知识体系完备的教案,并将掌握的各种旅游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由于《导游业务》是培养导游人才的核心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决定着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能否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所以,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满足旅游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兼顾学生整体课程安排和导游资格的考试,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都强的旅游从业人员。
(二)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在导游业务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有三种:
第一,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从《中国旅游报》、导游栖息地等专业报刊、网站中收集各类案例分析,在对所讲案例进行分析时,既可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方式,也可采用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的方式,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性点评,从而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更好地掌握和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模拟教学法。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设置情景假设,如模拟一个旅游团,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由学生进行带团、导游服务、问题处理、送团等导游服务技能的训练,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问题是否得当,并提出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训练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第三,景区观摩和现场导游讲解法。结合甘肃省导游资格证的现场考试内容和要求,在实训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去主要旅游景点踩点,熟悉景区环境,观摩优秀导游员是如何从事导游工作的,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练习导游讲解,有条件的话,还可利用数码摄像机全程拍摄学生讲解过程,回到学校后,再给学生播放出来,并加以指点、分析和总结。同时,景区观摩也不仅仅局限于景区,也可安排在车站、机场、火车站、宾馆等与教学相关的场所。
(三)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训效果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健康、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高校可以联系信誉好、业务量大的旅行社建立见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安排学生跟团见习,利用寒暑假期、黄金周,安排学生到旅行社进行实习,定期举办导游技能大赛,笔者所在的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每年举办导游技能大赛,组织旅游专业的学生参加,邀请部分旅行社经理、资深导游和专业教师做评委,实践证明,这种专业技能竞赛营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苦练专业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河西学院校园景观独特而美丽,是一个漂亮的旅游景点,我们指导学生搜集、挖掘、整理了校史和相关资料,形成了《河西学院校园景点导游词》,制定了不同旅游线路,并不断地修改完善,成为导游业务实训的必讲内容。学生们相互讲解,相互提意见,有效提高了讲解能力,增强了实践经验。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具用型导游人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些对目前大多高校旅游专业老师来讲都是普遍缺乏的,因此,高校应对教师的外出进修、培训、考察、实践锻炼、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给予政策支持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专业授课老师可以利用寒暑假、黄金周到旅行社调研、兼职,有导游资格证书的老师可以通过带团、跟团来增加阅历,丰富实践经验,掌握最新行业信息,获取并更新自己知识能力结构体系,从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五)改革考核内容和形式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的效果需要合理考核来验证。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同时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突出导游业务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笔者认为,导游业务的课程考核可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方式进行。
笔试重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问题的处理、分析和判断能力,要求难易适中,知识点覆盖面广,紧扣教学大纲,并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试卷接轨。
面试采用模拟现场导游的方式,考试过程中,学生现场抽签,按照签上要求完成规定的旅游讲解,灵活处理接待服务中的不同问题,尤其是突发事件问题的处理。相对于笔试,口试现场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实际上,它对考生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和实用,考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外,还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快速的临场反应能力,教师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可参考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场面试评定标准。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学生可自如应对导游资格考试,有的可直接上岗,受到用人单位肯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达到课程教学的预期目的。
篇7
【关键词】会计;税务会计;教学改革
一、新环境下税收的职能及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
税收作为国家命脉,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日益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的出现、企业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方式的变革,税制日益复杂化。税收征管水平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不断提高,税务违法成本在增加。税金支出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日常支出,税收负担也渐趋成为压倒大量中小企业的沉重枷锁。精心财务操作,规避税制风险,合理降低税负已经成为全民企业渐趋强烈的需求,会计人员的税收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兴衰和命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财务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随着“营改增”的逐步扩围,原营业税纳税人必须对供应商、采购商等进行重新选择,只有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合作,才能取得专用发票并抵扣进项税额,否则税负会比原营业税加重。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不仅是账务处理和财务核算,还应参与企业的购销活动中。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需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由财务部门开具,不像原营业税那样可以由经办人或收银员开具发票。财务部门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由于财会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会计人员不仅需要通晓财务、会计准则,更需精通现行税制,精确纳税会计核算,否则无法在财务部门立足。企业对精通财税与会计、能办理涉税事务、进行纳税筹划的综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整理的数据来看,税务专业和会计专业跻身近三年就业前十专业行列,特别是税务专业位居榜首。
表1 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
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
表中数据可见,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遥遥领先,虽然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不及税务专业,但从就业的总人数看,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量远大于税务等其它专业,会计专业仍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纳税岗位会计人员的重担,且社会需求量呈逐年扩大趋势。
二、《税务会计》课程在会计人才培养中重要性及现实的背离
由于企业的计税和报税信息必须用会计语言表达,只有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才能将税法知识落实到具体经济业务上,也只有具备相关的税收知识才能知晓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在哪个环节征税。《税务会计》课程作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必修课程的后续课程,表现为《税法》与《会计法》的处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它是以企业的有关税务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会计管理的一门重要的应用性课程。它产生基础在于税务与财务报告目标的不一致性,税务会计是以税法为基础,它着眼于为税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征纳税款所需信息,处理税务事项,其主要目标是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财务会计则是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信息为目的,其编制的主要依据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发展,税制的完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渐行渐远,财务会计、税法等课程代替不了税务会计。然而,据笔者查阅我国多所大学(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部分代表性院校《税务会计》等税务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税务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表
资料来源:各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查阅整理
天津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会计专业是开设《税务会计》课程较早的学校,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学的会计专业只开设《税法》而未开设《税务会计》课程,东北财经大学等院校将《税法》设为必修课,《税务会计》作为方向选修课。据查阅资料统计:目前高校中,本科院校设置会计专业的大约为42.9%,在本科会计专业中,开设《税务会计》必修课的院校约占16.7%,开设《税务会计》选修课的院校约占50%,有33.3%的院校会计专业未开设《税务会计》课程。
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培养“账房先生”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重点。然而,经济发展所需的会计人员不仅应有高效、精准的会计核算技能,还应帮助企业规避纳税风险,灵活运用税收法律,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陆续走出校园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素质与目前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帮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纳税筹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理财的高技能人不足5%。笔者对近五年会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某些技能相对不足,根据其严重性不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纳税申报知识、税务法规、银行结算业务。这三项技能分别有71%、48%、3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此方面相对比较陌生。另外,在问及工作中必须熟悉的相关知识法规时,其中税务法律规定和银行结算法规分别位居前二位。此外,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企业比较喜欢具备一定税法知识的会计人员,熟悉税务法规使得企业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进行合理避税,这种类型的税务会计人员(毕业生)是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税务会计》课程在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中的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是会计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税务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不在于培养目标定的多么远大,培养方案制定的多么复杂,专业课程开设门数之多、涉猎范围之广,关键在于实现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有高效的教学质量,课程之间衔接得当。纵观国内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有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方向选修课等复杂的体系。有的院校开设40多门必修课,30多门选修课。细看课时分配,税法54课时,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54课时,国际审计准则(英)36课时,国际比较会计36课时等等。稍动脑筋便知,复杂的现行税制体系仅给54课时,恐怕连名词也解释不完,更何况国际审计准则英文版36课时,读一遍的时间都不够,想要达到能审计、理财、筹划,有国际视野的培养目标纯属痴人说梦。开设门数越多,有限的时间越分散,学生学得越混乱,蜻蜓点水,华而不实。
会记账是会计人员的第一本职,由于企业的每一笔业务,无论是购进还是销售,几乎都涉及税在其中,需专业处理,因此,必须把《税法》和《税务会计》放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才能培养能够胜任基本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才能为以后的投资理财、税务筹划、审计等工作打牢基础。
提高《税务会计》教学质量,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管理意识,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社会企业调研来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从以下方面进行转变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 “会做、能干” 的学生才能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将教学过程适应工作流程,将学习的过程当作工作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理解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遵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才能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即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接。
就税务会计教学而言,必须基于企业会计人员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需求,对税务员岗位进行职责分析,培养能正确核算税额、会及时申报纳税、懂合理税收节俭的税务会计人员。首先以企业办税过程为依据,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内容,通过模拟仿真,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在教材组织上,必须拼弃以往按税种来设计章节,而选择按企业组织经营工作流程来安排章节,按岗位实际业务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
传统的《税务会计》教材,基本都是采用《税法》的课程体系,按税种布置章节。税务会计就是在税法的基础上简单加了几个账务处理,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对税法的重复。由于税法是从法律的角度为了将税种解释清楚按属性进行归类、布置章节,与企业生产经营组织流程毫无联系,税务会计亦采用此种章节布置模式,学生一方面感觉不到教学内容的新鲜感,最主要的仍然是学不会用,不知道某个企业交哪些税,那个阶段缴纳,如何缴纳,学的与实际差距较大。
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尝试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按企业组织经营流程设计为四个教学项目,即企业筹建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进出口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结算环节涉税会计处理,再将各教学项目中所涉税种分解为若干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又按税制要素分解为若干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均从情境导入、基础认知、税费计算及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和税收筹划等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该设计思路打破传统的按照税种构建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都渗透到企业具体经营环节的具体业务中,使学生既便于掌握每个税种的征税对象、纳税环节,又易于掌握每个税税额的去处(成本化还是费用化,价内还是价外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较好,深得专家认可。
因此,教学中只有以各税种具体办税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各税种办税业务的工作流程为依据,将税收法令、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的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个办税项目中,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要求融通对接,才能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税法内容的琐碎与繁杂,税制规定与会计准则的偏离,如果没有一个适宜教学方法,教师完全控制课堂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会感到沉闷而乏味,课堂因缺乏吸引力而使学生丧失兴趣,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认为税务会计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1、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业务通过不同策划或安排,计算税额差异的对比。由于税务会计任务并不是简单的按现行税制计算税额并进行会计核算,保证纳税人依法进行纳税;它还应参与企业的预算和决策等管理活动,帮助纳税人合理合法地减轻税收负担。因此,税务会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税收筹划的知识融入其中,通过对比教学,学生才能对税务筹划理解到位,才能体会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譬如商场搞促销,三种促销方式:百元商品打7折销售、买100元货物送30元礼物、买100货物返30元现金,表面看似乎三种促销没大差别,但按照税制进行核算,税后利润差异较大。
二是同一业务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两方面对比教学,易于掌握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由于税务会计既要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税收征管中的会计问题。它不是税收理论与会计制度的简单结合,而是要将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有机的融为一体,当会计准则与国家税收法规对某些业务的处理规定不一致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譬如:税法中的以物易物交易与会计制度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过对比可见,以物易物实质就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一种,对此税制的规定与会计准则并无多大差异,只是文字描述不同;再如税法中的销售折扣、折扣销售与会计中的商业折扣、现金折扣进行对比,便于学生将税收法律融合到会计制度中,真正将税收政策用会计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将各种业务从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讲解、分析理解、最后融合三步走,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知识繁杂,记忆繁琐的困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与融合能力,才能提高涉税会计处理工作的质量,做到学以致用。
2、现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
税收法律和会计准则中有诸多专业术语,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现实经济业务经过专业术语的描述变得高深莫测,学生难以准确把握。譬如:增值税的税率是按照货物实行差别税率,粮食、食用植物油13%,粮食内涵和外延究竟包括哪些,学生缺乏直观感受真的很难准确把握,如果把学生带进超市实行现场教学,很容易就能把粮食、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进行区分;把学生带进饭店,观察外卖窗口和室内服务的异同,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别核算与未分别核算的税制差异;把学生带进火车站、邮局、银行、电信等营业网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的划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掌握税收法律的最有效方式,走出校门,离开沉闷的课堂,学生新奇又有激情学习,使许多晦涩的语言变成了简单的常识。目前,许多院校处于安全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将所有的课程都集中于课堂,笔者认为这是教育低质量的主要成因。我们可以探讨更加安全的方式,比如将学生通过分批与轮流实现现场教学,也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自己进行。
(四)教学实践的提高
囿于会计工作常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其真实的业务,而且企业一次接受实习生数量有限,学校难以在校外与很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因此,通过校外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有限,认识实习和校内实训成为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认识实习在会计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要在大学教育之初开设,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专业教育之初,通过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感官认识,通过身临现场,对比不同企业的运作模式、业务范围、收入来源等,对比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内容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在各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适时加入一些校外认识实习,学生可以对书本上的业务描述有直观地认识,避免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业务生疏而靠想象理解,造成晦涩难懂、学不会用的结果。
缩短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零距离,关键在于校内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效果。就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言,表面上实习实训都做得非常好,许多院校都将会计实践教学定位为自己的专业特色,实行所谓的双轨递进等等招数,但实效甚微,学生走出校门一脸茫然、一无所知。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必须狠抓会计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质量着手,其关键在于实训教师的水平、实训素材的选择、实训环境的配备,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
首先,实训教师不仅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应有一定的职业经验,理论与实际毕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土地增值税,以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通过超率累进税率调节级差收入,理论上完美无比,但增值额的计算在实践中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容易,各省的地税局对增值额的估算不尽相同。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理论水平很高,但缺乏社会根基,不能胜任实践教学。既然学生走不出去,我们可以将教师请进来,寻求高校与事务所或记账公司合作,因为事务所或记账公司服务的行业多,业务范围广,可以说见多识广。聘请事务所或记账公司的业务经理或主管担任专业课实践教学,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更高质量地完成实践课的教学。
其次,实训素材必须贴近实际。熟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水平再高,如果实训资料都是脱离现实的无用之才,同样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多年承担实践课教学,一直苦于找不到一套合适的实训教材。不是实训教材数量少,而是质量低劣。比如,企业只要是增加固定资产项目,无论是何种固定资产,所给的素材基本都是企业以银行存款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多少,税款多少,运费多少,取得发票几张。而现实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取得方式有多种,融资租入的、债务重组的,以物易物的等等,凡是复杂一点的业务在实训教材中很少涉及。目前,高校的会计校内实训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式简单重复,实际效果极差。
再次,实训环境的配备力争与企业逼近。实训室不在于装修多么豪华,是否悬挂了银行、海关、税务局的牌子,桌子上是否摆了主管、出纳的位子,关键在于实训软件是否装备齐全。互联网时代,要求会计无纸化操作,如果会计实训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报税实训无法网络进行,那么,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意义不大。
(五)教学手段的利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用于我们教学,可以仿真不同的教学环境,克服会计实习难的障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来达到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运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资料,做到图文并茂,丰富课堂教学,加大课堂信息量,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资料库中进行学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成功达到教学目标。
网络技术的运用:依托学校网络课程教育平台,开发丰富的税务会计课程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习题库、考核模拟题、动画库、案例库、视频库等,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随时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真正做到开放式教学。
综上所述,提高《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实战型会计人才,课程定位必须准确,课程设计必须符合知识掌握的逻辑,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合高效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变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桂香,王玲. “零岗培” 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构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1):155―157
[2]宋丽娟.“模拟公司”教学法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9(10):82―83
[3]张艳莉. 《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教育.2011(8):182-183
[4]杨增凡. 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决策探索.2011(5):49
[5]刘海英. 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9―80
[6]张丽静. 国外税务会计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J].中国商界.2009(4):155
[7]左晓敏. 会计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33
篇8
关键词:动物园展示;需求分析
动物园英文单词“zoo”,最初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有生命的东西”,这恰好反映了最初的动物园只是将有生命的动物囚禁起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和玩弄。早期动物园的雏形源与古代人们对动物的圈养驯化与观赏,是古代皇族们的一种嗜好,并不对普通百姓开放。史料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出现了收取门票的动物展览――从印度运来的孔雀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看。这时候人们为了研究野生动物而饲养。到公元前4世纪,在希腊城邦人们开始收集动物,还对学生还开设了在城市动物园里的实习课程。直到18世纪,动物收藏还是上流社会的玩乐方式。随着工业时代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社会平等意识增强,贵族们走向衰落,动物收藏开始普及大众。19世纪初,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人们开始考虑建设园区,植物和动物被一起放到园区里进行展出,满足人们娱乐之需。“ZOOLOGY”的概念逐渐浮出水面,它的意思是:研究活体动物的学问,这是动物园从单纯娱乐性质的展出到兼顾科学研究的一次质的飞跃。时至今日,一个建构完整的动物园是集对动物的保护、研究、娱乐展示、教育于一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园参观的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在北美每年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超过1亿人次,比参加其他各种休闲运动的总和还多。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动物园(含水族馆等广义概念)年接待游客量已达8亿人次,足见动物园对现代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随着经济、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园的发展经历了从面对个人展出到对面公众展示,展出形式经历了笼养到场景式展馆再到后来的基于网络的虚拟展馆,这无疑顺应了当代人们生活、学习、娱乐的需要。
1 需求分析
动物园虚拟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新时代下动物园的市场发展和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在现目前,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各式App应时而生。为了动物园的发展跟上“互联网+”的步伐,根据以下调查,明确了本系统的开发目的和受众群体。
1.1 动物园方面的需求
(1)出于动物园市场的发展需要。三维虚拟动物园展示受到动物园方的青睐,主要体现在:丰富动物资源展示,加强园区推广宣传。以往,动物园主要是靠传统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宣传折页、电视广告、街边广告、报纸杂志等,这些途径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依靠网络得知动物园相关消息的所占的比例较少。一项深圳野生动物世界的调查数据显示:67.24%游客的游玩初衷是亲朋好友的推荐,另有20%是通过浏览官方网站与搜索引擎了解园区情况并发生兴趣的。还有些游客是事先做好功课、专门为看某种动物来的,但是由于受到气候或者地域的影响,有些北方的动物不适合在南方的动物园展示,或者事前已经灭亡的动物也没法展示,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在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让分享变得更加快捷。分享QQ说说、发发微信等行为已经不是年轻人的特权,微新闻、微广告、朋友圈的微动态让讯息碎片化、微型化、社区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为讯息的转发速度与传播效力异常高效。微信几乎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并肩前行,QQ则早在1999年2月就推出了PC版。微信拥有数以亿计的活跃用户,形成一个相当大的社交群体,能产生的广告效应不言而喻。对动物园管理方而言,选择开发虚拟动物园系统,入驻微信平台,通过官方进行微信公众号认证。即可通过网站、贴吧、微博、QQ、报纸、电视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大力推广自己专有的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使得虚拟动物园系统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动物园管理人员管理这个新的社交平台,定期更新动物园的一些动态,趣闻,有奖活动创造更好的黏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环境。动物园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助手推送一些广播消息。年轻的游客群体发微信或说说已经成为新的社交时尚,在你的动物园虚拟平台App中看到的某个精彩内容,如果想转发给好友,也非常便捷。只需要有游客分享,然后游客的好友就会看到并可能再次转发,动物园就获得了多次“朋友圈”的传播宣传。
面对这些问题,将园区搬进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们在闲暇之余,不需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成本,只要打开手机可参观公共设施。一座全景的高清晰度三维动物园将给观众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华丽多角度的虚拟环境再造,摆脱过去单调的以文字图片展示动物园环境与设施的局面。让游客如同身临其境从大门进入动物园的内部,结合景区游览图导览,可以让观众自由穿梭于动物园的各个角落,并且可以产生互动,增强“参观者”的切身感受。
三维虚拟动物园可以再现史前灭亡的动物,动物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APP广告,加强宣传力度,并且还能与园区人员互动,营造一种愉悦轻松游览氛围,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园区参观。
(2)便于动物园的管理,减少管理方与游客之间的直接冲突。各个动物园都会遇到部分游客不文明游览的现象,也会遇到部分游客对动物过度喂食或乱丢垃圾被动物误食的困扰,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少家庭在逛动物园的时候,总会自带或临时采购一些食物给动物投喂,难免会存在食物过期或细菌超标的情况,更有一些无良游客会在喂食过程中,将一些塑料袋、零食包装、水瓶、卫生纸等垃圾扔到动物的生活区,而这样的不良行为,却导致动物园很多动物生病,甚至死亡。而现在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的动物园平台,与动物进行类似游戏互动的喂食或交互行为,避免游客直接与动物近距离互动,对动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也降低了动物园管理人员纠正游客不良行为的工作量。
(3)便于动物园投资者与管理部门的审批。传统的动物园在建设之前,园区人员都要通过文字文档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投资者呈现建设的规划书,不能够很直观的在线项目实施的效果,这些有时候会造成“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最后构思和现实总有差距。而在景区的全景规划中,若引入虚拟现实,就可以通过其营造出所开发地域的真实三维画面,以便于对未来的景区的预见性审批,从而保证景区的美学观赏性和景区将来的顺利运营。
虚拟现实的引入,可以使项目审批周期大大缩短。投资者借助该技术可以预先对该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还可以对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以修改以确定最终能够顺利实行。此举不仅可以节省实地规划费用开支,也可以减少景区投资风险指数。
1.2 游客、用户方面的需求
(1)提升现代游客的游览体验。当游客到达目的地后,不使用易流失沿途景观的机动交通工具(缆车、汽车),采用步行方式探寻观览景物、对有形风俗文化进行细致的考察走访,这种旅游称之为传统式旅游。该方式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一,游览时间呆板;第二,容易造成园区拥堵;第三,如果指示牌缺失或不明确,易迷失方向;第四,不能互动体验;第五,不利于自助游览;第六,游览资讯分享滞后;第七,园区过大,游客中心、WC等便民设施不方便寻找。
根据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调查:参观园区的主要客源是老年人、幼童和学生群体。中年人则忙于工作,并没有很多时间去景区参观,而这部分人大多是网络使用者。基于此需要,移动终端的虚拟动物园展示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它将传统展馆与互联网和三维虚拟技术相结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根据实景对动物园进行三维虚拟展示,制成网页或者应用系统,到各相关网站,她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空余时间随时随地浏览,整个景区一览无余。该交互式访问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不出家门,就能领略到野生动物们的风姿,既节约了旅游成本,又能过足游玩世界各地动物园之瘾。
如果缺少了导游指引,游客如何才能让自己在景区不迷路呢?散客能不能享受与贵宾旅行团相同的导游服务呢?对游客来说,景区内的良好服务非常重要,直接关乎游玩的心情与消费度。
而在景区看来,让游客熟悉游玩线路、对景区内的历史文化有概略性的认知、能够充分了解并利用服务设施、享受到充裕温馨的景区服务,是吸引他们前来和其后向亲朋好友推荐的重要一环。对景区的品牌效应也将会有实质的提升。而相关的手机APP,在这方面的应用具有天生的优势:可移动、可便携、可支付,还有许多新的实用功能,比如地图服务、导游引导、新鲜资讯、社流等。大部分旅游爱好者都对移动终端表示青睐与难以舍弃,一是便携的优势,带着手机就走了,不用拿着印刷的书籍或者打印的攻略;二是可以反复使用,快捷明了、随身导游。其优越不言自明。
(2)为学校、研究机构提供教育和研究的环境。我国动物园目前发状况是动物学物种丰富,动物园数量不多,游客需求量很大,动物园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大中城市。资源不平衡,对科学研究极其不利,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旅游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导游的需求量增加,很多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导游专业,那必然要开设一门导游实训的课程。传统的导游实训方法就是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把老师和学生拉到实际景点中,老师面对实景传授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手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路途遥远,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第二,上课内容缺乏互动,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第三,一次性教学,不能自主学习和复习;第四,由于部分小城市的院校教学资源少、学生多的原因,学生往往选择被动学习;第五,教学过程中容易引起游客的围观,容易引起景区秩序的混乱,造成管理负担。
虚拟导游实训系统则是以导游为第一视角,这种实训平台,能够高度地模拟现实世界游客们的语言与动作,且有机搭配景点库中的场景,在计算机和投影的作用下,营造出逼真的交互式实训环境。
该系统内有自动教学与练习功能,教师在自动教学功能模式下可以完全在景点中进行教学,不必拘泥于书本;学生也可以不必真正去实地练习或是进行想象性的练习,而是在虚拟模式下模拟进行导游实践操作,于教于学都甚是便利。虚拟导游具有:角色扮演,固定线路练习模式,自由浏览练习模式,练习内容的录制和回放等功能。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虚拟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是:学生在虚拟教学模式下能记住七成的教学内容,而传统讲授模式只有约三成。
况且,虚拟教学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自学,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利用虚拟平台的特性在系统中设置实验方案,激发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摆脱一味听讲授的被动角色,增强主动学习的兴趣。
(3)满足同行技术借鉴。三维虚拟动物园展示主要运用到的技术是虚拟现实在动物园展示的应用。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实践,总结一套设计制作流程,供广大同行们或者爱好者学习借鉴。
(4)契合现代移动终端硬件特点,开发独具特色的功能。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飞速普及,硬件迅速更新换代,性能成倍增强,集成整合了高清摄像头、陀螺仪、GPS、红外线等先进设备,价格却逐步,给现在开发多功能、先进的虚拟动物园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该年6月,仅中国网民规模相较2013年底,增加了1442万人,已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家庭PC早已退居二线,除非工作才开启PC,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更加轻便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所以,开发移动终端的动物园虚拟系统也就非常有必要了。针对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配有摄像头的硬件条件,可以实现用户与动物园的虚拟场景中的动物互动拍照的功能。互动拍照,也称之为AR拍照,利用单反或摄像头进行画面捕捉,在利用软件进行人景分离,将AR背景或前景,贴合到虚拟图像上,形成了照片,拍照形式很多种、可以使用人体感应进行拍照也可以利用ipad进行倒计时。
结合手机GPS的定位与地图导航功能,可以实现让游客快速找寻游客中心、WC等便民设施,也可以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定制专属的游览路线。让游客无论是实地游览还是虚拟游览或是实地与虚拟游览相结合的方式,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2 动物园展示系统商业化用途
本系统是手机终端或平板电脑的应用,契合APP应用的特点,该系统的商业价值如下:
第一,动物园的一个展示、宣传、售票平台。第二,通过应用商店付费点击、付费下载带来的资金收益、回笼前期投入资金。第三,随着应用使用率增加,关注度升高,通过在平台上展示广告带来部分资金收益。第四,随着虚拟动物园版本逐步升级,功能越开越强大,开放部分收费功能。比如和虚拟动物园系统的动物及场景内合影或生成视频、开发能和虚拟动物园内动物互动的收费游戏等方式,带来收益
3 结语
篇9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历任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海南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就业局)副局长、海南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海南省社科联及海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达6项,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刊物20余篇。
抢抓机遇,谋划科学发展战略;改革创新,探索实践高职教育新模式;制度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一系列革旧维新的治校良策犹如一剂剂强心针,为起步晚、底子薄的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即完成了从一所普通高职校到省级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再到国家级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的“三级跳”,成为海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高度。
熟悉学校发展的人都知道,如此大快人心的手笔可谓是张志坚及其团队的呕心之作。自2008年出任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以来,面对重重困难的挑战,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率领团队深入基层摸家底、探民情、搞调研,最终凭借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学院彻底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创业歌。
负重而行
别看如今的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坐拥近万名师生的国家级骨干校,但是当2008年4月张志坚来校就任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光景――硬件方面,学校道路、教学楼、实训楼、专家楼、体育馆、教师公寓等都是“半拉子工程”,有的已经停工一年以上;软件方面,学院专业方向凌乱,专业设置不够规范,教学科研成果较少,教职工待遇较低,老师们意见较大……问题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
瓶颈该如何突破?未来建设该如何推进?作为党委书记,张志坚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此前,他曾在海南省委组织部人才处、省人力资源局等单位担任主要领导多年,对人才建设工作颇有经验和见识,深知“人才兴校”的重要意义。
因此,上任伊始,他就率领学院班子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一所高职院校如何完成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任务”探寻自身定位,为学院找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人们至今仍然记得张志坚当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们放心做事,其他的我们来做”。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极大地凝聚了学院领导班子积极推进“人才强校”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决心与胆识。
在张志坚的积极倡导下,全院范围内开展了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学院最终确立了“面向市场需求,突出经贸特色,培养合格人才”办学理念,确立了“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突出职教、强化技能,培育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指导思想。着眼于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问题,他又明确提出了“保持适度规模,坚持内涵发展,注重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
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学院提出了把经贸学院建成“经贸类、区域性、开放型、国际化”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把培养具备经贸类职业特色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突出位置,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职业人才的问题。
方向确定了,机遇随之而至。2010年上半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错过一次关键性机会,就会错过一个时代”,学院当即成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张志坚亲任组长,要求全体师生员工全力以赴,把骨干院校申报作为当前学院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去完成。
2010年7月,学院被正式确定为省级骨干高职院校,并以专家评分第一名的优势推荐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同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全国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成为首批40所启动建设的院校之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重大历史机遇的把握无疑是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发展的历史里程碑,是学院站在新的起点,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良好契机,创造了海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奇迹。
思路决定出路
高职教育如何发展?如何找到一条符合学院发展的路子?带着这些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和系统思考,张志坚和他的团队充分借鉴吸取兄弟院校的好思路、好做法,相继推出了构建实践“三双一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思政教育进网络”学生工作方法以及“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导师制。
对于“三双一突出”人才培养体系,他告诉记者,“‘三双’是指‘双主体、双课堂、双导师’,即‘发挥学校与企业两个办学主体的作用,将校内常规教学实训和企业经营实践作为主要课堂,以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与校外实习实训老师为导师’,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张志坚经常告诫他的团队,要用诚恳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宽阔的事业平台吸引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用情感温暖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
为顺利实施“三双一突出”人才培养体系,他率领团队在实践层面探索构建了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校企风险共担机制和筹建“政校企外”理事会等保障措施保障。在这一创新思路的引导下,旅游管理系先后在相继开设了“中天高尔夫人才班”“喜来登酒店人才班”,财务管理系与海南光明会计人才优配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光明会计班”,等等。
“未来3年,海南光明会计人才优配管理有限公司将投入45万元作为办学的辅助经费,并为该班每3~4名学生选配1名行业企业能手和优秀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张志坚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此后,境内外各类企业和教育机构团体纷纷来校考察洽谈,组建各类专业人才教学班,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直线上升。近3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4%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生就业对口率达87%,呈现出了“高就业率、高满意度、高对口率”的“三高”盛况。
2009年,张志坚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和专业学习,积极探索实践网络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总结摸索出适合高职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实际的“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模式,增强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他认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注重“四个结合”,既把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把虚拟空间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把制度设计与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把个性教育与整体提升紧密结合,始终坚持“建好思政网站,加强网络管理,引导网上舆论”的“建、管、导”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努力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个成绩的背后,饱含着张志坚和海南经贸人的心血付出,更是他的发展理念得以充分践行的最好证明。
制度创新是发展命脉
2013年6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由“政府主导、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合作办学理事会,实施“政校企外” 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此举一出,在高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对高职教育传统校企合作方式的再造和升级”。
不得不说,此举不仅使学院进一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理念、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真正形成了“人才共育、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机制。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机制创新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组建合作办学理事会之后,我们又建立健全了运行管理机制、利益驱动机制、风险消化机制‘三大机制’,抓住抓牢了上下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软硬结合‘四个结合’,充分发挥了自身办学地位能动性!”张志坚如是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事实上,自2009年起,张志坚就与领导班子一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身体力行,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我们力争做到‘三重一公开’,凡涉及师生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重大项目实施,都必须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尽最大限度地向广大师生员工公开校务。”张志坚如是说。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经过近3年建设,他率领团队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制度,对人才队伍建设、教师管理和培养等通过制度建设得以保障,使学院工作开展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化了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张志坚还在海南省高校中率先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投诉与反馈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及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制度,受到上级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曾被中央学习实践网、光明日报、海南日报等国家、省级新闻媒体深入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这一创举,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以及高校思政教育战线同行们的高度赞许,并作为经验推广。
为进一步完善师生投诉反馈与解决机制,将其成为广大师生员工利益诉求的有效途径,张志坚力主将各项决策公开化,让学院管理工作自觉接受全院师生监督、接受社会监督和网络媒体监督。在干部任用问题上,他确定了公开竞岗的方式选拔人才,真正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使学院的干部队伍作风和执行力得到了较大的改进。
平日里,针对学院管理干部执行力不强的痼疾,张志坚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制”“问责制”等制度,促使学院管理能力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逐渐迈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轨道。
事实证明,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管理水平,赢得了强大的发展平台支撑。学院由此实现了向政府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实现了通过借助行业协会的作用,搭建起国际交流的平台,为企业参与办学提供便利和现实利益,最终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采访中,张志坚向记者展示了自开展制度创新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与海口市旅游委员会、三亚市旅游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培养国际旅游岛国际化高端技能型人才;与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金光纸业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展开合作,成立“人才班”“订单班”共计35个,保障该类班百分之百顶岗实习、百分之百对口就业,真正实现了校方、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实力赢得魅力
2013年11月4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良好等级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捷报传来,全院师生莫不欢欣鼓舞,社会各界也一片赞誉之声。
而此时,张志坚和他的团队却在思考如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骨干校的建设,推进学院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他向记者描述介绍海经贸今后的发展愿景。他说,“2008―2010年,海经贸主要抓条件建设;2011―2013年,我们通过骨干校建设重点推进质量建设;从今年下半年起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向“后骨干”的建设问题”。
自教育部开展高职“示范校”“骨干校”项目以来,“后示范”和“后骨干”一直是高职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建设项目验收仅仅是对“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的任务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如何完善建设任务和消化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骨干”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正在考验着张志坚们的政治智慧和管理能力。
对此,张志坚和他的团队审时度势,果断出击,向着后示范时代迈出了“四步”战略。第一步即是出台《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的意见》,根据当年招生报到率、新生报到率下滑幅度、当年毕业生就业率三个标准确定黄色、橙色、红色三个等级。
篇10
【关键词】钢热处理;教学见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仅有自信心,而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也不行,这样学习起来也会提不起精神。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有兴趣时,他们才会精神百倍、积极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内容抽象、枯燥,教师照本宣科肯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实例情境、活动情境,将抽象、枯燥的课程专业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经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金属材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金属实物及其材料,并进行讲解,如:“家用防盗网是用不锈钢管制作的”“吊扇扇叶是铁片做的”“电动机线圈是铜线绕成的”“玻璃窗框是铝合金做的”,这样马上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到“淬火”这个单元时,我先让学生用钢锯锯两把材料相同的防盗锁,没有淬火的防盗锁很容易锯断,而经过淬火的防盗锁根本锯不动;再对容易锯断的那把防盗锁现场进行淬火处理,同样锯不动;然后教师进行讲解: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最后教师建议学生们对自己正在使用的自行车防盗锁进行检验,提问学生:“若容易锯断,该怎么办?”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淬火。”可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注重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
由于课程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金属内部结构的理解似是而非,想不明白。我在教学中利用自己曾在企业工作时的经验,向同学提出问题,而且问题就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容易看到或使用过的。例如:在讲到金属性能的时候,我拿一根电线,问同学是什么做的?大家都积极回答铜和铝,从而得出了它们的导电性能;一个小蒸锅,是不锈钢做的,知道它的导热性能,防腐蚀性能;飞机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制作,而不是钢铁做的呢?得出铝合金密度及它的抗氧化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他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因此,教师上课时应灵活的使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更深层次内容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举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
举例教学,办法虽简单,却能马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介绍金属材料时,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金属实物及其使用材料的例子,如“易拉罐是用铝做的”,“金项链是用金制作的”,“电线是铜芯的”,“车床的床身材料是铸铁”,“香烟盒的内包装纸是锡纸”,“防护网是用不锈钢做的”等等。由于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平时见过甚至是用着的,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因此,在讲金属的性能,如金属的耐高温性、导电性、导热性时,很多学生都能理解。
力学性能概念在讲解金属材料基础知识中用实例来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听后产生还想进一步学下去的渴求心理。如起重机上的钢丝绳受到悬吊物体拉力的作用而不掉下来,引出拉伸载荷;满载重物的火车给钢轨以很大的压力,引出压缩载荷等;从而引导出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又如在讲解硬度的概念时,试着用同一把小刀来削铅笔和刻画玻璃,前者小刀比铅笔硬,后者玻璃比小刀硬,说明硬和软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对普通的机床刀具来讲通常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就可以了,但对于某些工具来讲,却并非如此,这些工具还必须具有其他的性能,如医生用于打针的针头既不能太硬(太硬了往往会导致脆断而造成更大的痛苦),同时又不能太软(太软了往往使针头卷口致使病人痛苦),这就使得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使抽象概念直观化。从而让学生们积极联想,将所学概念渗透到创造性思维能力上去,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我深信“学而不记非学也”。不论教师的课上得如何精彩,如何生动、形象,如果课后撇开不理,不通过适当的强化练习,不经过知识的不断反馈,教学效果也是“过眼烟云”,学生学了不能融会贯通,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也是白搭了。这里所讲的强化记忆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类法”、“一线贯穿法”等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找出它们的共同性,而要记住各自的特点,还得通过做适量习题进行巩固。
例如,比较下列牌号中钢的硬度和塑性:08F、10、35、45。可通过各牌号中含碳量多少来比较,合碳量越多,硬度越高,塑性越差。利用“归类法”将各种不同牌号的金属材料进行归类。如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等,此时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钢的牌号命名原则、特点来进行分类。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未讲清牌号命名原则,不强调不同牌号金属材料的异同点,且学生没用心去领会和记忆,那只能死记硬背,难度就大了。而“一线贯穿法”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授课和学习中更是可发挥得淋漓尽致,教材中曾叙述过“钢中常存元素Si、Mn、P、S的影响”,接下讲到“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可以连在一起授课,温故而知新。
又如,教材中讲了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以此为前提,才有Fe~Fe3C状态图中钢冷却到特征线GS时奥氏体向铁素体组织的转变,才能得出钢能通过热处理来改善其力学性能,提高零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钢材的潜能等特点。这“一线”贯穿整个教材,使学生更易理解掌握,不再感到难记、枯燥无味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讲过碳素钢、合金钢、硬质合金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实习应用的刀具 、量具,哪些是碳素钢?哪些是合金钢?哪种类型的硬质合金?牌号各是什么?热处理如何?学生实习课时带着任务寻找不同刀具、量具,归纳总结。最后课堂上,我会评价总结,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突破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是理论的附属品的传统教育理念,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它以理论传授、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协作讨论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在机械零件制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生产实际使用中,应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金属零件的制造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