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21: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助教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积极准备
我们从一开始就积极做好准备,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难度,充分理解项目培训意图,加大了培训项目的宣传,认真做好培训学员安排与选择。为了有效地推进培训项目的管理与执行,充分保持和项目组领导的联系,保证了有困难就克服,有问题就解决,有机会就宣传,真正体现出让行政领导与培训工作密切配合,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二 组织严密
培训中,充分利用市区培训领导机构的管理功能和市区项目执行机构的技术指导功能,辅导教师、班级管理员和学员导师做好培训的协调、辅导、组织和联系工作。为了方便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学校设立了学员导师或学员联系人,有效加大学员交流与沟通,并把所有培训相关的事项传达到位、沟通到位,为完成整个培训、达到充分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培训期间,我们采用了天天统计培训数据,随时反馈培训信息,设立辅导教师和班级管理员的日报制度,确保了培训工作了如指掌。
三 保障有力
为了培训有好的开始,我区选定条件最好、学员最方便的梅州中学开班。选定开班点后,派专业人员到点检查设备及网络运行情况,保证了开班好、效果佳。为了培训老师平时上线,有不少地处边远、没电脑的老师自己购买电脑,接线上网。有的学校领导亲自出面,帮找电脑,添设备,全力支持教师完成培训作业。我们都执着一颗“只要能为培训教师做点实事、好事,能给大家老师带来点好的东西” 的心,先讲奉献,不计报酬,把辛苦当成人生中一种幸福,全力保障和服务培训
四、领导有方。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团结协作,做到职责分工,困难分担,共同前行。每天,准时做好学习情况统计分析,用数据引导培训,借分析开展工作。建立辅导教师和班级管理员的“日报制”,发挥各自特长,集思广益,创新性地解决培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大减轻研修网的工作压力。为了解决山区班主任电脑操作问题,开班前,辅导教师和班级管理员就进行了集体备课和网络体验,编写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上机操作手册》,规范和统一全市的网络操作办法。我们建立了班级qq群,辅导教师、班级管理员与学员交换了日常沟通电话,保障了培训信息交流通畅与随时解决问题途径,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这些,最终让我们都成了培训的统一体,从陌生变成学友,从学友变成了朋友,心与心沟通,情与情相投。
篇2
要正确认识职业能力与教学创新的关系。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指引着教学改革方向;教学改革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等等。教学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新课标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本会计教学如果能时时、处处体现三维目标,那么教师的教学观念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二、根据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相对封闭的校园,基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对企业实际工作了解得很少,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立即适应,所以根据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将教学内容按照企业成本核算流程中的不同会计岗位进行划分,使学生掌握每个岗位的核算内容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将学生置于企业实际的会计岗位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首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次,将每个学生轮流置于一个个成本核算岗位上,让他们明白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核算方法。经过一个流程的实习,学生就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操作能力也会提高不少。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企业一段时期内的成本核算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成本核算,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检验。
三、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成功或失败案例
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可行方案。这样不仅使学生从被动地位转到主动地位,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还达到教师教学目的,一举两得。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此外,可以尝试建立学习小组,将成本会计的学习活动转移到课堂以外,教师提供一些方向性指导,通过查阅案例和小组讨论实现学习目标。
四、课堂教学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和处理媒介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的新兴技术,它能营造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境交融、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多种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基本的、核心的理论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往往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尽管做了许多尝试,如岗位实习、校外实习等,但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然是一个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改变了这一现状。教师运用计算机可以模拟账、证、表等各种会计资料,也可以模拟一些数据的来源去向、计算流程、账务处理等;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直观,犹如“身临其境”,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账户的设置与结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与核算就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实际操作能力自然可提高。
五、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花气力、下工夫
在实践教学中,有条件的话,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到类似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合作、产品的工艺流程、产品中原料和辅料的构成,等等,使学生对产品的制造过程形成感性认识,为成本核算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模拟实训中,要制订科学、系统的实训计划,按照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进行。实训中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实训后要求学生展示实训成果并总结实训心得体会。指导教师要对每名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写出评语,评定成绩,评选出优秀实训作业,为以后教学提供样本。
六、总结
篇3
关键词: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筑工程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the meaning of teach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foreground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simul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建筑教学重要性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要求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合理的工程知识结构外;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建筑类毕业生,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就能编制预算和进行工程技术指导及工程质量监督。因此原有以理论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把学生培养成为单位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2、现阶段传统教学存在弊端
而传统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两点进行开展的。1、开展实训项目,如:墙面抹灰、钢筋绑扎等比较简单的实训操作。这种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可以起到一定的实训教学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流程实训则是无法完成的。并且,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有限,建筑材料无法循环使用,导致实训成本过高,大大影响实训的可操作性。2、带领学生去工地参观。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是最为直接的实训教学,也是最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训教学,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比如天气原因有可能导致工地停工,学生无法进行参观学习。另外建筑工地危险因素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也会给建筑实训带来一定的问题。
因此,有没有一种方法即能让学生学习到现场才能学到的东西,直观的学习工地上的知识,又能不受天气等环境条件的约束,可以在室内就可以进行多种角度和全过程的实训模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虚拟仿真技术。
3、三维仿真的优点
什么是虚拟仿真呢?虚拟(Virtual Reality),仿真(simulation),就是依托计算机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进行现实情况的再现。90年代初,美国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开发有虚拟战场模拟、单兵训练的模拟、诸兵种联合训练模拟以及训练指挥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随着网络、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在虚拟建筑施工的应用中,钢结构施工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多。
分析国内外的现状总结得出: 虚拟建筑施工的开发工具有 Open GL、CAD、3ds max、3dsviz、Ansys、UG、Virtools、X3D 等。Virtools主界面见图1,应用于辅助教学的虚拟房屋建筑的系统,目前有学者和专家已经提出,并有部分一线的教师开始着手研究,改革传统建筑教学先进理念、理论和设计相关的论文也在报刊杂志中有刊登,但针对《建筑结构》的虚拟辅助教学系统具体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萌芽状态,笔者也在积极地探索中。
本文所使用的三维仿真主要是利用 CAD、Photoshop 和 3Ds max 在 Virtools 开发平台上开发一款适合于土木工程专业、工民建专业和建筑施工人员岗位培训的辅助教学系统。通过观摩建筑虚拟形成过程的动画展示,自主进行房屋建筑搭建的实践操作,达到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目的。观察形成过程,模拟施工工序的步骤,充分培养学习者把二维图纸三维实物化的能力,使学习者不仅能形象生动观摩房屋建筑形成的过程,而且通过自主构建房屋主体结构的练习使得施工技术的概念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巩固,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全面认识房屋构造结构,把书本上的知识统筹、梳理清楚,具体应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索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创造性的理解施工组织与设计,从而更好地掌握《建筑结构》课程的知识内容。
4、三维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虚拟教学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计算机虚拟一个可控制的、无破坏性、安全性强、并允许多次重复操作的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造就桌面式房屋建筑虚拟环境。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缺乏实践和观摩条件的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通过屏幕就能够“身临其境”观摩建筑过程,并且通过计算机的虚拟,掌握施工设计的技术,对《建筑结构》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因此,房屋建筑过程和结构的可视化模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⑴克服了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实习、见习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系统辅助见习,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等相关的教学活动。
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学生不但可以直观明了的观看整个建筑形成的过程,而且还能通过系统掌握二维图纸三维化识别的能力以及建筑设计能力。
⑶解决了学生由于缺乏现场感观而学习效率底的教学难点,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安全、材料消耗、没有见习场地等方面的制约。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和节省施工所用材料、机械设备、交通等方面的经费。按照教学需求或施工图纸进行反复演示或操作,让学生观看内部构造结构,正好弥补了现实施工中不可“复制、再生、切割”的这一缺陷。
⑷教学系统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建筑结构》的教学模式,促使理论教学更有效率、向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突破传统的房屋建筑教学颈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教学 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37-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现代教育方式中,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手段结合已经屡见不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方便。在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同样存在很大的优势,但是在使用方法与教学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就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1 将多媒体应用于会计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
由于多媒体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因素综合利用起来,为会计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所以,其具有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1.1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变得直观化
在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显得非常的抽象化,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将其描述清楚。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清楚、直观的将课程内容表达完整,更容易做到知识点的突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银行的转账与结算方式的时候,由于结账方式的繁多与复杂,不通过亲身的实践学生很难真正接受。如果这时老师就利用多媒体,将结算的方式一一列举出来,并通过图片、视频片段、文字动画等相关手段对各种方式的运用进行渗透讲解,那么,将会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想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从课程本身上就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吸引作用,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将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不再枯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动静、虚实不断转化,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信息容量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口述再加上板书的辅助,这样一来教学节奏显得比较缓慢,而且由于时间有限,许多内容不能得到很好的延伸,教学显得仓促而不透彻。而将多媒体辅助于教学之中,课前老师就可以将一些概念知识、理论内容做成课件,随交随用,节省了手书时间,提高了对知识点的讲述和教学的延伸,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也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势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
2.1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说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完美的,而创传统学方式就该被淘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优点,其中不仅有老师精心的示范、精彩的解题分析、细致的问题设计,还有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而来的教学手段。因此,想要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就应该将传统经典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相互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利用传统的经典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的讲解,利用课件节省教学时间为学生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成本会计这堂课中,因为需要计算的内容比较多,所教学任务量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将计算的内容与解题的步骤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上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精巧的解题思路直接为学生进行讲解与分析,充分地发挥出两种方法所具有的自然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2合理掌控多媒体使用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的合理掌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点,如果不能合理的掌握使用频率,将会造成负面影响,使教学显得机械化。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知识点的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节奏,在学生浏览之后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理解知识和问题。展示的过程要与课程进度互相符合,讲到哪里展示到哪里,做到视听结合,突出教学重点,掌握课堂节奏。在最后总结时,要边总结,边回放,控制学生临下课的毛躁心态,这样一来对知识的巩固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3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会计实训互相结合
篇5
【关键词】 通信基站 故障 实训 教学
技工院校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在人才培养和实施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技工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宗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素质、工作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通信基站安装与维护》是通信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通信基站的安装与维护,通过项目化教学,结合现场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站的安装及故障处理的基本方法。课程在设计理念、课程架构形式上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构建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一、课程内容
1.1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现象入手,通过现象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再通过必须的检测手段,最后确定故障点。教学的设计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由经验到策略的设计理念,在教学能力上,更关注学生故障诊断、分析能力的培养。完成项目的学习后需参加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移动通信机务员的考证。
1.2课程内容
本课程设计内容如下表1所示。
1.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通信基站故障处理的基本方法,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提升学生故障处理的实践、分析、总结能力,为将来从业打下基础。
课程难点: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学生有时难以掌握。因此,课程通过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教学方法
2.1采用自编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该课程没有合适的推荐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体化教学要求,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总结教学经验、企业培训与实践的基础上,移动通信教研组组织相关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我校移动通信专业实训设备,非常有针对性的自编了《移动通信基站安装与维护》校本教材,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2.2小组PK法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对各小组进行任务布置,发放学生任务单、任务处理单、任务汇报单。每组的任务相同,但完成任务的方案和过程可以是不同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小组整体成绩进行考核,小组个人的表现影响小组整体的成绩,学生都做为不同的小组代表,同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争。同时引导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拓展任务。通过对该课程前沿问题、行业动态的介绍,扩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学生的实训考核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
2.3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项目、教学任务,模拟企业的岗位职能,组内不同组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岗位任务,让学生产生真实感,提高学习欲望。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假设自己就是实施任务的工程师,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4实物演练教学法
利用实训室内的基站设备进行实践演练,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接受课堂内容,针对GSM、WCDMA、LTE系统基站控制器的配置、基站系统常见故障处理等进行动手操作,现场生动展现维修与分析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做中学,完全做到讲练结合。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大步提升。
2.5技能竞赛奖励法
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技能大赛。通过相关项目竞赛,检验参赛选手的计划组织能力、基站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行业要求,认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提高对移动通信相关课程学习的兴趣。
2.6“助教”式讲解教学法
一是同伴互教,即由更有能力的同学充当导师的角色;二是同伴协作,即同学之间平等地进行交流,开展协作。这个活动主要用在知识点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假如一个知识难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后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听懂,通常情况下是老师再继续讲一遍甚至两遍,让更多的同学听懂。助教式讲解就是让听懂的学生换组复杂把别组的同学教懂,如果完成,则均可获得加分奖励。
三、课程实施
3.1课程实施流程
该课程的学习情境实施按照基站故障处理工作过程并充分利用实训室现有设备,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并根据实训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让学生分组模拟处理通信基站从故障发生到故障处理完毕的相关流程:通知相关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电话询问网管故障详情报站进站处理处理完毕后台确认故障告警是否消除报站出站。过模拟现场,使学生亲身体验在基站维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2教学设备配备
分组教学,每组6人左右,每组设备配备基站主设备一台;检测仪器若干;维修工具若干;联网教学电脑1台。
3.3课程实施实例――基站系统综合故障的处理
该课程项目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学生任务单如下表所示。
四、教学效果
该课程在我校通信专业开设以来,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几年来我校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毕业生调查反馈中,该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是对“去实践中学习,到实践中应用”教学理念的体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的人才,具有向各个专业推广的意义。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契机,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魏红,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8-01
篇6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实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此次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有华,等.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训教学 CA6140车床电气故障分析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的重要的一章内容,知识点主要是普通车床、平面磨床、摇臂钻床、万能铣床、卧式镗床等常见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以及各类机床常见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类机床的电气工作过程,我校引入了亚龙YL-ZKT智能实训考核系统,学生可以在这种教学设备上进行各种电气故障的排除、训练和演示,以达到熟悉各种故障现象和熟练排除各种电气故障的训练目的。
我校亚龙YL-ZKT智能实训考核系统共有36台各种类型的机床智能实训考核台、多媒体计算机及智能实训考核系统软件组成。其中,YL-ZC型CA6140车床电路智能考核台共有6台,该机床智能实训台是由多种电气元器件组成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并配有89C52型单片机、LED、键盘等组成的智能答题器,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找到故障点,在电气原理图上找到故障点两端的编号后,只需在答题器上输入这两个编号,再按“确认”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教学中,各类机床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及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采取讲解法、演示法、设疑法,在实训环节中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授导型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中“CA6140车床电
气故障分析”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理论教学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理论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讲解工作原理。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利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首先,通过课件播放CA6140车床的电气原理图,教师对照原理图详细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原理图如下。
在讲解和分析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中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电路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电路,第二部分是控制电路,第三部分是照明电路。先要分析主电路的组成,主电路由主轴电动机M1、冷却泵电动机M2、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M3组成,这三台电动机分别由三个接触器KM1、KM2、KM3的主触头来控制;然后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按钮SB2是主轴电动机M1的启动按钮,SB1是M1的停止按钮,开关QS2是冷却泵电机的控制开关。另外,控制主轴电动机M1的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串联在冷却泵电机的控制电路中,目的是实现顺序控制,即主轴电动机启动后,冷却泵电机才能启动,SB3是刀架快速移动电机的控制按钮,是个点动按钮;最后对照明电路中四盏指示灯点亮及熄灭过程做简单分析。
2.讲授故障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检测方法。首先,了解故障现象,其次根据故障现象,从原理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最后,根据故障分析,找出可能产生故障的电气部位,并加以排除。电气线路故障检修的常用方法有测量电压法和测量电阻法,重点给学生讲解测量电阻法,强调一定要断电测量,而测量电压法因为要通电测量,较危险,不要求学生掌握。
3.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将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路工作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对两个典型故障的分析和讲解,有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故障现象1:合上电源总开关QS1,通电指示灯HL不亮。
可能的故障原因:
(1)变压器一次侧无电压,即32~86~87~33之间的电路中有断路点。
故障现象2:合上QS1,HL亮,按下SB2,HL1亮,但主轴电动机不转,并发出嗡嗡声。可能的故障原因:主电路中电动机缺相,即三相电源中有一相断路。
排除故障:断开QS1,用万用表欧姆档分别测量42~45、47~50、52~55两点之间的电路,找出断路的故障点。
4.设置疑问,学生解答。教师分析完两个典型故障后,总结CA6140车床电气故障检测的方法及思路,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由学生来解答,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实训教学
理论教学结束后,进入实训教学,在YL-ZC型CA6140车床电路智能考核台上进行模拟故障检测。在实训教学中的主要做法是:
1.学生分组。由于我校只有6台可供实训的CA6140车床考核台,故把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一般在40人左右)分成两批实训,每批又分成6小组,每小组3人左右,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合理搭配,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各项管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后成立各学习小组,各组成员在故障检测实训中,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对疑难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各小组学生竞赛,对每台智能考核台设置相同数量的故障点,看哪一组能最快最准地找出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对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以此激励各小组学生积极思考,通力合作,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经过1~2周时间的实训后,学生排除故障的水平高低很快就能见分晓,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安排另外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难度较大的磨床或铣床上进行排故训练,而磨床和铣床的工作原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分析讲解过,要让学生在完成CA6140车床排故实训的基础上自己看原理图学习,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理解磨床和铣床的电气工作原理,通过自主学习,尝试排除磨床或铣床的电气故障,老师只做点拨性的指导。而那些排故水平较低的学生仍然安排在原车床上继续实训,直到能把问题解决为止。这也是分层教学的一种体现。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多样的授导型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也是可行的。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在车床故障检测的考核中,通过率均达100%,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电算化 培养模式
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在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和速度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带来会计业界理论与实务的大变革。然而专业人才的匮乏,始终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当务之急。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几个特点。
1、规模庞大,专业设置重复率极高
上世纪90年代,财政部在《关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全国会计类院校纷纷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几乎所有的会计类专业必开电算会计课程。专业设置的重复率之高几乎可与基础学科媲美。客观地说,这些做法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广大会计类人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电算化知识普及。
2、特色平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从表象来看,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颇为繁荣。但随着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的检验,当初一味追求的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办学模式日渐显露弊端。由于大多数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课程设置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几乎没有区分,通常是在常规会计课程基础上加上电算会计课程或者电算实训即万事大吉。当用人单位满怀期待专业人才能深入实践解决电算系统维护或熟练运用财务软件时,我们培养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优势而不知所措。于是一部分学校减少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招生规模更有甚者迫于就业压力取消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这进一步暴露出当初办学的盲从性和随意性。
3、过程简化,教学内容和手段落后
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但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很多学校设置的会计电算化课时偏少,任课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总体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与计算机关系密切的过程或章节往往被省略或简化。此外教学手段也需要完善,由于电算化教学对于教学设备和软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学校受制于此,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本生动和形象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无法与电脑加投影仪等先进手段所带来的效果相提并论,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新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加入WTO以后,人才市场和商品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本文针对上文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创新思路,构建“以专业特色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过程控制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1、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科学进行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应根据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构建以培养学生进行会计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以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实际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电算化信息系统分析与维护能力为特色的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最终造就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具有计算机和会计双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2、能力培养至上,控制贯穿始终
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抓住能力培养这一根本,将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始终。
(1)建立“三层”能力培养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层次。通过三层次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到系统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掌握凭证、账薄、报表编制原理。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进行Word、Excel、Internet等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掌握企业要素核算、产品成本计算及核算、资金管理与项目决策、税收实务处理方法、企业内部及外部审计方法等。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常用财务软件操作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进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综合应用实训,模拟财务科的会计工作岗位训练。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熟练使用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
(2)做好事先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改进工作。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事先规划环节中,首先应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需要状况,为日后科学培养人才提供依据。其次要明确制定上文所述的培养目标,使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紧密围绕目标进行。最为重要的是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和专业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①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一是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课程子系统,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二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课程子系统,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编程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财务软件应用等。三是基础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课程子系统,包括:普通话、应用文写作、名著选读、社会调查、外语听说训练、文献检索等。②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一是会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财务会计实训教学、成本会计实训教学、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会计手工综合实训教学、会计电算综合实训教学和计算机系统装配和维护教学来完成。二是会计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认识实习、暑假考察、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3)立足事中控制。①搞好配套教材建设、审查教材的内容。一本优质适用的教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顺畅,使教学效果倍增。应选购具有前瞻性的、编排精心合理的教材。对于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应根据课程体系设置编写针对性强的电算化教材和实训资料,但可用性要强。
②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现阶段一般存在有“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内容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以及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笔者认为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一是会计电算化原理部分。本部分内容是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基石,专业性较强而且相对枯燥乏味,应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教学方式为主。教师要从教学设计的总体角度出发来研究、制作、使用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形象地进行演示,同时还可配以同步声音、动画、软件具体界面等,这样课程内容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此外以“黑板+粉笔”方式为辅,启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经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和层次。二是财务软件应用部分。本部分内容是电算化原理部分的应用,通常在机房里进行。应采用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及网络(Network)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和讲解重要的界面,然后通过网络系统向学生传递备份的练习账套,让学生结合教师演示的步骤和要点自行练习操作。教师还可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既可总结性地讲解也可个别辅导。三是会计电算综合实训部分。本部分内容以学生为主导,全程动手操作,教师不必参与太深。但是对于学生操作结果的评价是否科学公平则是关键。应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利用一些网络教学软件收看学生完成的账套,在线评阅打分,既减轻工作量,又公正合理。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去学习、更新相关知识,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吸引力,促进教学概念与形式的更新,引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结构的变化,促进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与水平。
③改革考试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多以概念性理论题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相关考试改革。一是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可继续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以免放松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求;财务软件应用课程则应采用期末上机测试的办法,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电算综合实训建议着重过程考核,综合考察学生的组织纪律、团队意识、职业态度及综合技能。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考核范围。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一个毕业证和多个职业技能证书。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外,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含初级会计电算化),鼓励学生获取《用友软件应用能手证书》、《全国ERP信息化工程师证书》。拿到相关证书者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三是改革毕业考核方案。毕业考核将原来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调查报告。设计或调查内容完全与会计岗位核算与管理相联系,直接与上岗就业接轨。
④加强事后总结改进。我们应按现实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方案,根据会计电算化及财务软件发展情况适时改进教学内容,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该专业建设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更是不断迈进的过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奋进。
【参考文献】
[1] 谢明: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 赵馨燕、何美武:论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3] 黄正瑞、黄微平: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篇9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重组;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岗位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1-4891-02
高职类计算机专业的现状不容乐观,《201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提到,计算机相关专业被列为高职失业率第一、本科失业率第二专业。”的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只要是中高等学校就有计算机专业,而且计算机教学都偏基础偏理论,毕业的学生虽多,但专业不精动手能力不强,从而出现供大于求。而实际上,计算机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十分希缺。使得高校和市场形成了供求矛盾,这也迫使计算机专业必须进行大刀破斧的改革甚至重组。现在我针对高职类计算机专业改革及发展进行相关的探析。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而教师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所以只有教师地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才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我用上海市工业技术学院王立刚院长的话“在教师上投入资金越多,效益越大”。计算机专业是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它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软硬件的发展,而更偏重于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我们教师当初在学校获取的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知识,在他传授给高职学生时,已经存在极大的不适应。这时就需要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
1.1 教师培训的基本思路
根据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专业教师适应职教课程改革的要求。
1.2 教师培训的基本原则
“借助外脑”,帮助教师树立先进职教理念,学习与借鉴现代职教模式与教学方法。“立足校本”,帮助教师获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提高专业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
1.3 教师培训的基本做法
采取委托培训、派出学习、校内培训、产教结合、技能鉴定与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制定实施办法,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2 重组专业课程
专业的设置是市场为依托。合理的专业设置必须对市场进行过全面调查,包括对往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IT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等。经调查总结出目前市场一方面需要的是以操作应用和维修为主的通用性计算机专业人才,如网站开发设计人员,硬件维护人员、企业网络建设和维护人员;另一方面大量需要计算机应用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包括熟练应用OFFICE的信息化工作人员、企业专业管理软件应用的人员、多媒体技术运用及创作人员。针对以上市场需求分析,设置了相关的6个专业(网络专业、硬件维护和维修专业、信息化管理专业、动漫与特效处理专业、软件应用专业以及传媒专业),每个专业都有3~4个相关岗位网(如网站开发与设计岗位、网络维护和建设岗位、硬盘维修、主板电路分析及维修、.打印机常见故障及维修、复印机常见故障及维修、美工设计基础、平面设计软件、卡通漫画基础、office软件综合应用、企业信息化软件、多媒体技术应用、企业网页设计与管理等)。由岗位网决定开设的专业的课程组,打破传统的课程大纲。从而构建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标准。
3 引进校企合作,仿效企业实训
现在计算机专业招生较好的学校,如上海海洋职院、武汉职院、深圳职院等。以深圳院为例,学院秉持“校企合作,持续双赢”的原则,先后与思科、Oracle、H3C、微软、ARM、Intel 、Symantec等跨国企业,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企业捐赠的设备和教学资源约占专业实训设备总值的20-30%,并提供学生认证折扣优惠,专业教师均已拥有多个国际IT技能证书,实现校内校外实训环境的深度融合。而且他们自身也非常注重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和支持。而且还有很多学校甚至自己开办工厂,院长为法人代表,实验实训设备跟企业、社会直接接轨,他们不但对本校学生进行培训,也对外面的学员进行培训。有效利用了学校的多方面资源,促进学校、专业、学生的多方发展。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实操性强,做好实习实训是关键,没有配套的专业实训室的支持,专业教学只能纸上谈兵。
除此之外,积极探索 “一条主线五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了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探索中我们将软件应用专业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着力打造“一条主线五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以培养学生四种能力为主线(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五个模块”是指培养过程的“课程实验—期末实训—毕业实训—顶岗实习—创新性实践活动”五块。五个模块是根据软件技术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四种能力,体现工学结合。这五个模块和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主线来展开。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直接走进工作岗位。
4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和教材
发展新的计算机专业思路,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目前,已与金亿五金压铸厂共同建设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的《信息开发技术》课程,与广州唯康通讯有限公司建设完成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 “教学做”一体化情景化教学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信息开发技术教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训教程》、《网站规划与设计实训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程》、《角色动画教程》等教材。
5 小结
计算机专业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付诸行动,让我们这个本为新兴的专业,开出长久之花,为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就好业,我们一定要认真的落实专业改革,让计算机专业打破高校与市场供需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高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用需求;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段丹萍(1984-),女,四川遂宁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电教信息中心,工程师;唐润华(1976-),男,湖南茶陵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电教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广东 广州 5105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信息技术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2JXN03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YZ010)支持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63-02
一、对高职院校仿真实训系统使用需求调研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和实践来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练就一身就业的本领。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资金来源匮乏,出现对实训基地和设备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技术含量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训场地不足,设备简陋、落后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职类院校虽然都花费了大量资金购置大批量先进、高档的实验实训器材,但其购置速度还是跟不上其扩招的速度,以致于很多实验是几人合用一台器材或是一个班的学生分批次完成;许多实验设备学校根本无法实际购进,造成了学生在校实验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另外,许多高职类院校虽然都建有校外实训基地,但实际上学生到了校外实训基地后,也只能参观,企业根本不可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针对专业和实验特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将会在很好地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实训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另外,一定程度上还能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虚拟仿真实训可理解为: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各种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根据真实环境中的实际操作情况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设计、操作、验证、运行等各种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式。本研究通过调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使用需求,为高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训教学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调查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认识、使用情况;调查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需求程度;调查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要求;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出初步的实施方案。
二、调研分析
1.调研模式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教师群体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认识和使用率,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对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需要程度,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要求等。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0份,有效问卷为156份,问卷回收率为90%。
2.调研分析
(1)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认识、使用率调查。从表1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有所了解,且大部分都是通过学术会议、同事或朋友推荐、书籍、杂志、网络等方式了解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有少数教师曾经使用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有超过90%的教师听说过GMP实训模拟系统,部分教师听说过东方仿真实训系统。可见,目前学院教师对虚拟仿真系统的了解大都停留在了解阶段,只有30%左右的教师使用过。
(2)对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需要程度进行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在实训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的困难有:学生人数太多,设备无法满足每个学生操作的需要;学生操作秩序混乱;设备太昂贵,学校没有条件购置等。大部分教师认为需要在教学中用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来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以医药卫生类、食品类专业领域的使用需求最大,且超过50%的教师所在系部有计划购买或者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费用太昂贵;技术难度大,无法实现;没有适合本专业需要的虚拟实训教学系统等。由此可见,开发适合某专业领域,尤其是医药卫生类和食品类专业需求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十分必要。
(3)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要求调查。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认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该为教学提供的帮助包括:可操作的仿真实训过程;对学生仿真实训过程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对实训设备的模拟展示;对学生仿真实训过程的实时记录。对于如何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有九成教师希望在学生实际实训操作前进行仿真练习,八成教师希望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演示,五成教师希望能够用于学生实训操作的考核,三成教师希望能够直接替代实际的实训操作。在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上,大部分教师希望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能够具备互动、演示、考核、实训管理等功能,少数教师希望有漫游功能;九成教师希望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界面设计由二维(2D)和三维(3D)相结合,对系统的稳定性、运行速度要求较高。
三、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实施方案
1.根据专业和实验特点有针对性的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过程为设备讲解—实验讲解—动手实验—反复训练—测评。每一个过程均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而现实的条件和手段往往不能满足其需要。但是并非所有专业和实验都需要用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一是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购置;二是实验操作过程简单易懂、安全性高;三是实验设备更新换代太快,使用仿真实训系统容易滞后于现实发展。因此,应根据专业和实验特点有针对性的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从而解决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实验设备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操作原理较难理解、操作过程复杂、实验操作过程耗时过长、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可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条件等需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来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另外,高职类院校的虚拟实验建设还应实现校际共享,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设计功能完善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1)漫游功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漫游功能可帮助学生认识现场环境,基于三维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使学生对现场环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对现场设施、设备、现场安全生产等形成初步认识。
(2)演示功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演示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形象地了解实训操作过程及原理,同时使学生高度重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操作与安全生产及误操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3)互动功能。虚拟仿真涉及到对虚拟环境与虚拟对象的直接操纵,因而一般要求具有三维操作界面。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互动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可利用鼠标、键盘对屏幕画面仿真实物实施自主操作,实现对实训操作前的计算机仿真导训教学,帮助解决目前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4)考核功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考核功能可帮助验证学生学习能力、专业核心技能,考核学生对核心技能操作是否科学、合理、灵活,操作过程是否符合安全操作与安全生产等。
(5)管理功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管理功能主要是对知识内容的管理、学生信息和学生操作过程的管理、考核结果的管理等。包括知识点、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更新、删除、查询等,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记录、保存和及时反馈等,对系统本身的维护、升级等。
3.选择适合专业需要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手段
由于虚拟仿真系统的硬件设备相对比较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普及。因此,在选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技术实现手段时,不仅要考虑虚拟仿真技术为用户带来的强烈的沉浸感、交互感和真实的体验等,还要降低虚拟仿真技术带来的设备和技术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如基于3D技术的仿真实训系统可为用户营造一个人为的虚拟环境,通过计算机图形建构三维数字模型并编辑到计算机中从而产生逼真的虚拟情景,使学生产生一种沉侵于虚拟环境中的感受。但是基于3D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运行对硬件配置要求高、运行速度慢、技术开发难度大,导致建设成本高,难以普及。而基于2D技术的仿真实训系统,虽然开发难度和建设成本降低,运行速度较快,但难以带给用户真实的感受,较难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可见,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时,可将2D和3D技术相结合,既能产生逼真的虚拟情景,又能降低成本,提高运行速度。
4.探索有效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用模式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教师讲解设备结构、实验操作原理、实训过程、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真实的模拟演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的操作环境和互动平台。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引入课堂和实训教学,可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虚拟实训系统的特点及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有效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用模式。
(1)“情境—互动式”教学模式。“情境—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具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利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通过讨论、合作、协商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实现学生、教师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多维互动,其教学过程可分解为:创设情境—探究互动—知识建构—迁移发展。
(2)“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协作精神和反馈能力。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学生分组开展虚拟实验—形成初步实验报告—修正实验报告—实验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评价等几个阶段。
(3)“虚实结合”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过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混合学习,基本形式是师生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如基于Web的虚拟课堂、协作学习、流媒体等)有机结合。其教学过程可分解为:提出教学任务—讲解、演示设备和操作原理—学生开展虚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交流总结—综合学生问题—评价总结—修改。
四、结语
学生在进入真实的实训环境前,通过虚拟的实训操作,掌握相关的实验知识,熟悉相关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可有效避免学生对实验设备的误操作,降低实验设备的损坏率,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解决实验设备短缺等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自由、开放的特性,可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实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为学生独立实践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虚拟实训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实验,一定要注意虚实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捷.基于多Agent的虚拟交互引擎模型(VIEM)在虚拟设计与实训环境中的应用[D].上海:复旦大学,2005.
[2]庄义修,段启,项朝阳,等.中药制药实训仿真系统软件开发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5):84-86.
[3]顾锦江.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9(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