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安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05:2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安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融合现代科技,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较多问题。现阶段中药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仍以讲授法为主,主要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照教材逐一解释、讲解知识点。此方法虽然能够传授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具有便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成本低和可批量实施的优点,但没有把学生获取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作为教学中心问题给予关注,因而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这种课堂教室外传出的往往只有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而感受不到学生的存在与否。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坐得筋疲力尽,每每听到“重点”“掌握”等与考试有关的字眼,学生才会纷纷抬头,用手机、相机拍下PPT。
针对这些问题,应在教学模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首先,借助但绝不是依赖多媒体,在投影屏幕之外要多留出一些黑板空间。如在介绍一味新中药的鉴别特征时,以往教师就会在PPT上放上大量的图片,针对特征在图片中进行寻找。而如果换个相反的方式,先让学生回顾其他相似药材的鉴别点,在黑板上列出。再请他们在新药材的图片中进行寻找、比较和讨论,找到他们所认为的鉴别特征,最后回到书本上进行验证。这种方式可实现对认知的无限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掌握了方法,也避免了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输。
其次,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请学生总结上堂课的知识点,这样做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外的复习,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例如,中药白术,有的同学认为它像鸡腿,有的同学认为像云朵。在这里,教师不一定要给出一个的确定答案,只要是合理的,能够较准确描述其特征,便于学生记忆的,都应给予肯定。又如,炒王不留行,书本上的说法是清炒法炒至大部分爆出白花为止,爆炒率为80%以上等等,但如果学生想到爆米花也是一种进步。同时,自我总结和回顾的方式也可避免期末阶段出现让教师划重点的要求。中药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涉及的中医理论、临床应用、鉴别特征、炮制方法等等都是学生走出校门后需要学以致用的。划重点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加大对重点的依赖而不注重平时的积累,打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失去学习的意义。
再次,由于现阶段科技手段发达,学校教室区无线网络均已覆盖,而学校也无不允许将手机带入教室的明文规定,学生上课时往往QQ、短信不断,影响自己和他人。教师与其严厉制止,不如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用手机上网查找课程相关信息。如某些方剂的组成、某些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学生在以前的课程中学过但遗忘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请学生上网查找,看谁查找得快,查找得准确。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专业知识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活化实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的重要性。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造成实践的重要性被慢慢淡化。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进行教学,导致有的班级先上了理论部分再做实验而有的班级先做了实验再上理论部分,从而又引发了“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的争论。
其实无论是先上理论课还是先上实验课都各有利弊,由于基本上所有的中药或仪器装置等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未曾有过感性认识。因此,可考虑将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融合起来。如可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的理论课堂放在实验室或标本馆,学生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对照实物进行记忆,想切切片的就切切片,想尝尝味道就尝尝味道。如《中药化学》,教师可将索氏提取器带到理论课堂,对着实物讲解其各部分组成,以及提取、虹吸等原理,这远比对着图片大谈特谈这是圆底烧瓶、那是虹吸管清楚得多。让学生掌握好知识、应用好知识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三、重视并强化实训与实习
中药学专业的实践除与了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课外,实训、实习也是极为重要、不容忽视的环节。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中,都有对实训和实习的明确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实习时间往往有几个月,占到了大半个学期,而真正在外认真实习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付任务敲了熟悉单位的公章,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学生只有经历过实习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一旦进入岗位就不单单是把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拿出来”那么简单了。就拿最简单的抓药举例,首先拿到一个药方,需要看懂方上的每位药,确定是否每位药柜台都有;再对其进行划价;然后出药、分配、校对、包药等,如方中出现先煎、后下的药物,则要另附纸进行分装。其中涉及到的药价(随季节等因素变化)、包药的方法及技巧(包括普通包、虎头包等)都不是在学校里、书本上可以学到的。
有鉴于此,学校应对中药学的实训与实习进行合理的安排,一是延长在大三阶段的校外实践时间,而适当缩短大四阶段的实践时间。原因是因为为完成试验型的毕业论文,很多医药院校已将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放在大四上学期前完成,下学期的实习基本是学生找工作求职,难以有心思认真开展实习;二是规范实习制度,对学生的实训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如对中药材认知能力的考核、药房调剂能力的考核等。通过让学生切身体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热爱自己的专业,从事自己的专业。
随着人类的“回归自然”,中医药在世界各地日益普及。中药学既要保持原有的传统特色,又要实现现代医学对中药质量稳定、可控的新要求,如何把握好时代的契机,是中医药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语音问题 地域性小组 皖方言 因材施教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基调,语言与语调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效果,因此,良好的语音基础会使人们的人际交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具有地广人多的特点,而方言种类繁多是我国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带来了语音僵化现象,特别是当今社会英语的广泛使用,促使积极改善学生语音问题成为语言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皖方言区学生存在的语音问题及分析
安徽省横跨江淮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导致其方言系统分布较为广泛和复杂,主要可分为皖西赣语、皖南宣州吴语、皖南客籍话、皖南徽语、皖中江淮官话和皖北中原客话。这些地方方言所带来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语言习惯导致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语音僵化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的脚步。以下以学习英语为例,总结出皖方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的常见语音问题。
(一)元音
1.英语的/ei/常误读成/e/
汉语中的复韵母uei、uen中的ei、en皖中江淮官话的方言中常常被舍弃,发音为短而平的n音,这种发音习惯带来的问题就是英语的/ei/常被误读成/e/,双元音直接当做单音节发声,没有前后音长的变化和力度轻重的改变,例如,age和egg的首字母发音混淆。
2.英语的/?/常误读成/?n/
英语的/A/常误读成/?n/在安徽六安地区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方言中的鼻韵母an的错误发音方式造成学生在读英文元音/?/时,会习惯性地加上鼻音/n/。在英文发音中,读/?/时应当舌尖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相对于发/e/音稍低,双唇向两边平伸,口应张大,上下齿间距离大约为可容纳叠食指和中指。
(二)辅音
1.清浊音和辅浊音不分
在皖方言区中的潜怀方言区的潜山、绩溪、岳西、望江、祁门、宿松和欲县、休宁等地方,送气声母和不送气声母区分不清,例如将拼音z音发成c音,“现在”读成“苋菜”;拼音d音发成t音,“稻子”读成“套子”等等。
2.鼻音声母/n/和边音声母/l/不分
安徽皖方言区中鼻音声母/n/和边音声母/l/不分是其具有地方语言特色的代表性特点之一,在某些地区,这两个声母都存在但是并没有严格区分,可以随意交换念,在有些区域,有鼻音声母/n/而无边音声母/l/,还有些地方,有无鼻音声母/n/而有边音声母/l/。
3./r/的发音不准
皖方言区中除去中原官话区(寿县、风台、颍上、蚌埠市、金寨、霍邱等地除外),唯有江淮官话区的绝大部分县市存在/r/的发音,而其他地方则无/r/声母的发音。
4./tr/和/dr/读音的异化
在安徽有些地域的方言里zh、ch、sh的发音通常是由z、c、s和j、q、x的发音来代替了,这些舌尖后音声母在方言发音习惯里常常省去了舌尖上翘的过程,由发音较为干脆的其他读音来取而代之。
二、构建“地域性小组”模式的意义及执行过程
在皖方言区学生中,新生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语音错误,其带来的干扰和负迁移成了新生接受和掌握新语音的最大绊脚石,难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从正面或侧面严重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挥。构建“地域性小组”模式不仅是能够优化小组活动,而且也是改革语音教学的一种有效实用的策略,将成为改善皖方言区学生语言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形成新的语言习惯。
(一)构建“地域性小组”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生涯中,与“个体学习”相呼应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语言学习。通常可以认为语言学习是环境和人脑思维相交互和结合的结果,1983年Long曾指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才能习得,也就是人际间的协作活动。
皖方言区学生普遍存在语音问题,因此可根据地域划分小组,共同合作,建立起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老师针对学生地域差异实现分层教学的构思,并创造学生自主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语音学习氛围,促使个体的思维和智慧能被整个小组成员分享,也能最大化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降低因地域差异带来的心理差异和负担,激励学生共同进步,同时有助于教师在帮助皖方言区学生学习语音时更具针对性。
(二) “地域性小组”模式的执行过程
相对于一般的小组模式,“地域性小组”模式执行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和语音教学领域的实用性。其基本执行过程可归纳总结如下:
(1)对安徽地区学生生源信息做出初步统计,针对皖方言中各地区的方言差异将学生进行系统分类,分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地域性”小组。
(2)针对目前各区域各方言之间的语音现状做出统计和分析,梳理出常见易错语音问题。
(3)对所有参与进来的学生进行语音测试,观察并分析测试结果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然后对结论所反映出来的语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追溯其产生的原因。
(4)教师针对上一步所反映出的各方言区的语音现状得出的最终结论,开展工作,设计多套教学方案,对不同的“地域性小组”采用与其对应的教案,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最后达到改善皖方言区学生的语音问题的目的。
三、“地域性小组”模式在改善皖方言区学生语音问题中的应用及前景
据统计,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外语语音水平普遍偏低,在我国以应试为主导思想的教育背景下,对大多数的外语教师武断地强调外语中读、写能力,对听、说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语音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众多地区方言复杂,对外语语音负迁移影响极为突出,绝大部分学生的发音不标准,“因材施教,实用性为主”成了时下语音教学的发展趋势,“地域性小组”的建立,提高了实训在皖方言区学生学习语音中的作用。
由于安徽地区横纵跨度大,又有皖西赣语、皖南宣州吴语、皖南客籍话、皖南徽语、皖中江淮官话和皖北中原客话等根深蒂固的方言系统,因此在构建“地域性小组”模式时,应当避免盲目分组,不经调研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在这一体系中占有主导作用,应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例如,针对英语的/ei/常误读成/e/的同学,可分为一组,针对该方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课堂中循循善诱,对易错点重点强调和反复讲解,同时多提供学习语音练习和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口,以此来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
21世纪以来,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受重视程度都在节节攀升,学习英语产生的语音问题也日益突出,而方言引起的语音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高等院校的重视。而在寻求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中,构建“地域性小组”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的首肯,这一模式的优越性,使得构建“地域性小组”模式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
近年来,由于方言等原因导致的语音僵化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皖方言区这种音素的缺失带来的各种问题尤为明显,如何寻找到有效途径来缓解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根据地域音素的特点并结合语音实训的“地域性小组”模式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总而言之,通过“地域性小组”模式,将皖方言区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分类划组,打破了传统的学习小组组合方式,更加契合语音教学的特点,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可有效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做到“对症下药”,实现“因材施教”,同时提高学生对语音学习的积极性,解决皖方言区由于音素的缺失而带来的语音僵化问题。通过对“地域性小组”前景的分析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改善安徽省方言区学生听力及口语等语音问题皆可在构建此学习模式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吴蓉.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 喻萍芳.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与教学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王电建.中外英语教师在师范类英语课中的小组合作教学与教师发展[D].兰州交通大学,2008.
篇3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往届毕业生和基层医师的现状分析
1.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专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本科课程压缩版。“三段式”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倾向[1]。各学科课程相对孤立、封闭,缺乏衔接与融通,内容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分离[2];(2)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教学重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课程安排不能早期接触临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差[2];(3)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课程,而医生面对患者的时候,需要的是从基础到临床的综合知识结构和以器官系统为主体的综合临床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将所学的原有各学科知识在头脑中重新整合[3]。此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不能实现集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服务[4];(4)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反映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农村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5]。
1.2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我校委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调查临床医学专业2008~2013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3届毕业生,结果显示:学习效率低、学习理解能力较薄弱,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为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最认可案例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学习方式;最希望获得关于专业技能的基本知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人际交往等基本工作能力。说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轻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6],而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7]。
1.3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本校于2010~2012年,对国内7个地区86个基层医疗机构1245名医生开展专业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医生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急救;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居民建档、妇幼保健、老人保健、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8]。88.67%的医生曾因缺乏诊断、治疗技术转诊过病人,50.00%农村医生连最基本的诊断技术尚未能正确掌握,如测血压、看眼底等,无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分别达84.18%、75.66%[9]。这说明有必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提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教学改革应结合国家医师资格考纲。
2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2.1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
本校在借鉴国内外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医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并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了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职业素质课程(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体育、职业指导、形式与政策);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药理学总论);器官系统课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手术基本技能、诊疗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全科医师应诊技术、实用康复技术、实用中医技术、妇幼保健技术等);职业发展能力课程(遗传与优生、传染病、性病与皮肤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卫生法规、人际沟通、医学生人文修养、文献检索)。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专业教育、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贯穿于3年教学中。
2.2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编写
组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师及附属医院行业专家,以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为原则,整合、重建教学内容,制定器官系统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编写器官系统疾病教材8本,即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生殖、血液、神经精神、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并由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呼吸、消化、血液、神经、泌尿等专业的教授审定。分别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自编教材克服了传统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面过于宽泛,内容过于庞杂的弊病,以够用、实用为出发点,并增加病例分析、临床问题导入、知识链接等内容,体现教材特色。
3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强化组织保障能力
学校成立了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教改工作的全面实施,在政策、管理、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下设专家工作组:负责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师资队伍建设,器官系统教材的审定;每2周进行教学总结,及时对各系统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和调整。教学管理协调组:负责协调基础医学教研室和临床医学教研室的关系,下达教学任务,编排课表、教学进度表,以及组织教学检查、考试等,确保教改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
3.2组建院校合作、专兼结合、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组
器官系统课程模式对教师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我们老师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过来的,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讲好本学科知识,很少注意研究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现在要以器官系统的课程来授课,教师本身就有很多的不适应。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由10~14名成员组成,医院的行业专家5~7名,涉及专业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检验科等。学校专任教师5~7名,涉及学科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主讲教师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从事临床和教学多年的高年资教师担任。3.3实施器官系统教学方式教学安排上,把某一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诊断、治疗及其疾病预防在一个学期讲完。例如,在消化系统讲“胃”这一器官时,先介绍胃的形态结构,接着是它的生理、病理,然后就是胃的常见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使学生对胃从正常到异常再到用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10],减少重复,避免遗忘,印象深刻[11]。
3.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导入、临床问题导入,作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的切入点。教学场地多样化,在“课堂里设病区,病区中开课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生进校后以实验、实训、见习3个环节反复交替,每周集中安排半天时间在医院见习,进行床旁教学,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感受医生的工作及责任、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这既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医德品质和医生素质的培养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2]。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临床思维能力[13]。
3.5调整考核内容
器官系统8门课程参照医师资格医学综合考试大纲,考核基础医学综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综合知识,题型采用A型和B型题,按照各学科在总论和各论中所占的学时数分配比例命题组卷,如消化系统,成绩按百分制考量,解剖学占8%、生理学占10%、病理学占12%、药理学占16%,疾病占54%;操作技能课程,基础知识50%,操作占50%。新的考核内容突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医学整体观和临床思维[14]。
3.6调整实习科室轮转
为实现实习科室与器官系统课程延续,达到有效的对接,第3年临床实习安排在三甲医院,实习时间共36周,必修科室32周:消化8周(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8周(呼吸内科、胸外科)、循环4周(心血管内科)、泌尿生殖8周(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4周;选修科室4周:急诊、血液、内分泌、神内、脑外、骨科。
3.7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阶段性教学反馈信息表明,教师逐步适应了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2012级器官系统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专业热爱程度进行比较,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及课程兴趣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从观念到实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教学难度较大[15]。但改革的方案本身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只要针对问题,根据其产生原因,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分飞,陈海波,石刚刚,等.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03-104.
[2]王俊林,冯修猛,张春芳,等.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73-676.
[3]马建辉,冯友梅.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课程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2011,31(4):193-195.
[4]舒放,郭伟.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145-148.
[5]杨美玲,哈学军,梁金香,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7-8.
[6]乔文达.论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创新[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4)23-26.
[7]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8]何坪,姚安贵,邓宇,等.重庆市社区医生在职培训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21-424.
[9]张冬青,何坪,邓宇.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3):3048-3054.
[10]曾静,卿平,左川,等.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13,13(5):548-552.
[11]高音,姚丽杰,张舂晶.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
[12]卢王英,刘晓静,季晓辉,等.医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6-27.
[13]耿景海,文民刚,周增桓,等.医学教育改革热点及发展趋势[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4):86-89.
[14]李红玉,卢祖洵.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