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报关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08:5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报关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训报关总结

篇1

报关员,作为海关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是进出口行为的具体施行者,也是海关行政管理的间接相对人。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报关员实习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报关员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一我们的上机模拟实训结束了!经过了一周的模拟操作,让我认识到了报关工作的复杂性、变化性、灵活性、困难性,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报关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业务数值和心理素质。其实在还没实训之前,心里总是很忐忑不安,怕自己不能顺利完成这次实训任务。但在结束之时,却发现自己居然还有点意犹未尽!

报关实训课程的设置,对于我们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要从事报关外贸这行业,我们要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培养的能力有很多。在这次为期一周的实训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报关的流程,报关单位和报关员注册,学会了通关各种手续的办理,材料文件准备及报关单证的填制。把平时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感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过程。感觉有点像把握好支撑点一样,有点累,但慢慢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操作起来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通过这一周的报关上机模拟操作,让我了解到做报关其实是很复杂的,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一定要仔细。我们在这次上机模拟操作中,主要分六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都设计不同的实训任务,每个任务下都有不同方式的报关单填制。每堂课我们填制不同条件下的报关单,查询很多商品海关编码。报关单的填制需要我们的认真仔细分析,从提供给我们的单证中去提取有效信息;海关编码的查询首先要准确的确定商品所属商品大类,然后再从大类下的小类查询,还需要注意大类中的特殊规定,从而正确快捷的找到正确的编码。

起初,我们做一些报关单时都觉得很生疏,不知该如何填写。比如说,不同贸易条件下一个小小的运费保费栏的填写,需不需要填?怎么计算得来?来回改个半天吧,答案还未必是正确。又比如说,在查询商品编码时对各种商品的所属的类别搞不清,百度查询时耗时太长,后来才发现原来在模拟资料库中就有很详细的内容,唉,课前没好好浏览阅读,太不应该了!总是丢三落四,该填的栏上没填,不该填的又都填上,反反复复出现了很多的小问题,真是碰了很多壁啊!但正是经过了这些不断的练习摸索,使得我在后来的操作练习中处理起来比之前要熟练地多了!

通过本次的模拟实训,我还发现自己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并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会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之前,每次填单总是填不完整,而且会出现很多的小错误,经过这次的训练,我已经可以比较正确的填制一些常见的报关单,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报关实训系统。模拟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练的平台,使我们及早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以便以后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去。通过这次的模拟操作,我们可以熟练掌握实物的基本流程,为今后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英语基础的薄弱、基本知识的不熟练等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让我们懂得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现实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当然在这期间,还要谢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张老师,正是因为她对我们大家热情耐心的指导,才使得我们更好地掌握该操作系统。

总体来说,这次实训不仅仅是锻炼了我在报关操作方面的一些技能,同时,它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报关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完成。实训是检验我们平时学习的一种方法,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我们在学习中的缺点,更好的认识自己。作为国际贸易的学生,在以后从事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我们要坚持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相互帮助和合作。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作为一个快要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在今后的工作或是生活中,实训都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资本它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和乐趣。我总结了在报关实训中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更加关注国际的经贸环境,加强实例分析能力并加强训练,增加感性认识,努力提高业务责任和操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想我会珍惜在学校的每一次的学习,而这样的实训学习更是值得我去珍惜。相信有了这一次实训经历,无论是今后的学习还是日后的工作,甚至是未来的生活,我都会更加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此次实训将是我今后人生的一个良好开端,它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今后的学习做了引导,点明了方向,我相信学习的过程是不能浅尝辄止的,我会继续努力,用知识来不断的充实自己,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报关员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二为了使学生确的准握国家对外掌贸易各种的律法法、规及管制制;海度关报关对活动及报活关相关人的管理动度制,准能无确误填的各类报制单证,关练进熟通关作业及行管保相活动的关期、后续前管工理,从作而高学生的知提水平和识实际作能操,力够综合运能报用关识知去开工展作,为事从国际易、报贸、报检关等工和作一步科学研进究奠定础。作为基际经国贸与易业的专生,报关学务是实门一重要的课程。报实务关操作实与训是以更可缺不少的一部分。

随着训课程的开实,展我们也入深其中由刚,开始理论到的在的现践,发现了实多许得学习的东值西对,我走上们社会很帮助。在这段时有间里,主我学要习了写填报单关,这能出不任现何错,误因为知道要任不准何的确料都资可会能致导品不能商出境进在,填写报关时单,很多地都需要去注意方,的例如经营单位收货人,案备,号票号,发项各都必完须整、确准、晰填写清。写填关报时,我们单也遇到多困很,不懂的地方难老,师对我针们的问题,合结国贸易际实务,我海国工关作来详给我们细分析,让我好更地用应学过知的,也识提高自己的技了水平。能次这训不实仅利于有我巩固所们学到的国际易贸务实专知识,业让更们把专我知业识技能和变成转工能力和作际经实验。

在实训中当过通报关实务与操作对学习,我从中也发现自的身上己很的多不足回。整个顾实的过训程,其实真的得觉自的收己获多,颇对报关于这行个有了更加业深入的解了,脱了本来对它超们是“只买卖”及“出进口的简单印”。象总我了结在关实训中报经的验和教,帮训我在以后助学的习过中程不充断实己自更加关注国际,经的环境,加贸实强分例能力并加析训强练增,感性加识,努认力高业提责务任操作和力能,真做到学以致用。正我我会想惜珍学校的每在一的次习,学这而的实样学习训是更值我去得珍。惜相信了这有一次训经实,历论是今无的学习还后日后的工是作,甚至是未来的生,活我都更加会清自楚想要做己什,该么做什么该如,何,怎做样能才做好我。信学习的相程是过能不浅尝止的,辄会我续继努,用知力来识不的断实自己充为,后走以社会打向坚下的基实础!

报关员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三本学期我们专业报关员实训,在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个学期的实训学习已经接近尾声,现将我的实习实训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他们的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另外我们需要判断的是:报验应该先于报关办理;设关地进出境并办理海关手续是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的基本规则;通关不同于报关,它还包括海关的监督管理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概念,而后者是单向概念。在我国,货物的进出境须经过海关审单,查验,征税,放行四人作业环节。与之相左适应,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人应当按程序输相对应的进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等手续,货物才能进出境。但是这些程序还不能满足海关对所有进出口货物的实际监管要求。比如,不是进入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的加工贸易货物进口,海关要求事先备案,因此不能在“申报”和“审单”这一阶段中完成上述工作,必须有一个前期办理手续了阶段;如果上述原材料进口加工成成品后出口,也不能在放行和“装运货物”离境时完成所有的工作,必须有一个后期销核等手续的工作阶段。因此,从海关对进出境货物进行监管的全过程来看,报关程序按时间先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阶段,进出境阶段,后续阶段。

报关的分类:第一,根据报关对象分为: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是申报的主要内容,报关主要是交验有关单证及申报运载情况;进出境货物;进出境物品: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第二,根据报关目的分为:进境报关、出境报关。第三,根据报关性质分为:自理报关:收发货人注册登记后,为自己的货物报关;报关:获得注册登记许可并注册登记的报关企业接受收发货人委托,代替货主报关。其中有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直接:报关企业以收发货人名义报关,法律责任由收发货人承担,报关行都是这种情况。第二,间接:报关企业以自己名义报关,承担和收发货人一样的责任,仅经营快件业务的国际货代用此种模式。

报关的基本内容也是有多种分类:第一,进出境运输工具报关的基本内容:运输工具申报的基本内容;运输工具舱单申报。第二,进出境货物报关。第三,进出境物品报关。自用合理数量是基本原则。第一,自用:行李物品,可自用、可馈赠亲友用,但不以出售、出租为目的;邮递物品,不超过海关征免税限制;合理数量:根据旅行、居留时间等所规定的正常数量或者准予免税的数量。货物、行李物品、船舶等在进出国境时由所有人或人向海关办理的申报等手续。包括向海关申报、交验单据证件,并接受海关的监管和检查等。

关于报关流程,进出口商向海关报关时,需提交以下单证:

(1)、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一般进口货物应填写一式二份;需要由海关核销的货物,如加工贸易货物和保税货物等,应填写专用报关单一式三份;货物出口后需国内退税的,应另填一份退税专用报关单。(2)、货物发票。要求份数比报关单少一份,对货物出口委托国外销售,结算方式是待货物销售后按实销金额向出口单位结汇的,出口报关时可准予免交。(3)、陆运单、空运单和海运进口的提货单及海运出口的装货单。海关在审单和验货后,在正本货运单上签章放行退还报关贡,凭此提货或装运货物。(4)、货物装箱单。其份数同发票。但是散装货物或单一品种且包装内容一致的件装货物可免交。 (5)、出口收汇核销单。一切出口货物报关时,应交验外汇管理部门加盖"监督收汇"章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并将核销编号填在每张出口报关单的右上角处。 (6)、海关认为必要时,还应交验贸易合同、货物产地证书等。(7)、其它有关单证。包括: 1、经海关批准准予减税、免税的货物,应交海关签章的减免税证明,北京地区的外资企业需另交验海关核发的进口设备清单; 2、已向海关备案的加工贸易合同进出口的货物,应交验海关核发的"登记手册"。

在实习实训当中通过对报关员的学习,我从中也发现自己身上很多的不足。以前课内外里学的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和实际的操作有很大的差别的,就报关单的填制就可以知道的。

篇2

【关键词】海关报关;教学方法;改革

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随着外贸发展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进出口报关对外贸业务也日趋重要。报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关系海关的通关效率,另一方面也关系企业成本高低及物流周期长短。对于从事进出口相关业务的人员来说,掌握必要的进出口报关知识是必须的。

海关总署目前公告,自2014年起取消报关员资格考试。海关报关实务课程应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在以通过全国报关员统一考试为基本出发点,而是要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报关人才。

1 目前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法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众多,教学时间长,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少,学生忙于接受知识而没有消化知识。对知识点也只是死记硬背,并未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上投入不足,但是海关报关实务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报关单的填制,不同货物通关的程序、进出口税费的计算等,因此《报关报关实务》的实践操作部分是在完成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和提升。这些都需要相关的软件来完成实践教学,只有通过软件训练才能在仿真的情况下,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企业、虚拟项目等方真教学环境下,进行报关各个环节的实际训练。在小组训练,不同同学之间的角色扮演,都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效果。

1.3 缺少实训基地

学校应该对联系一些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多个实习基地,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求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实习基地群,每个实训基地能安排若干个学生进行实习或实训,实训基地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业务联系,而且实训基地始终保持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校企结合”。

2 高职院校海关报关实务的教学改革

由于今后学生不用再参加全国报关员统一考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注重专业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思路。《海关报关实务》的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2.1 分析岗位技能,以真实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景

针对报关业务相关岗位进行调研,找出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工作态度,根据技能的组合层次,结合真实工作任务开发形成学习情景。

根据学习情景组织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每个学习情景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与真实任务一致,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以及要学习什么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多元化学习、个性化发展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创造学习环境。

2.2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立体教学资源

1)教材与学习指南配套使用:本课程采用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教学内容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同时辅以项目实训指导,提供了多种学生拓展学习和实践的资源;

2)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互为补充:编写了课程试题库、习题库等,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评价提供资源;

3)网络资源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3 以工作任务为单元,实现过程考核

对传统的学生能力评估系统进行改革,采用形成过程评价、终结性鉴定、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具体实施评价方法是,将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中,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老师再依据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况给与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完成情况给予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协调配合能力给予综合素质评价。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法。通过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行为,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目标任务。首先明确课程内容、给出学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向学生布置课程某单元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其次教师引导并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且进一步细化任务要求及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维持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使学生在经过讨论分析后,对整体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2)案例分析法。用大量的报关业务操作案例诠释报关工作的实际过程,将抽象的理论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例,整个学习过程是贯穿于案例分析之中,教师围绕案例提出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3)情景模拟法。通过对报关业务某些工作场景的模拟,使学生能对报关工作的现场感有比较形象的认识,加深其对报关业务的了解,提高对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报关操作问题,从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设计模拟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身临其境,从中学习和运用报关操作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目标。

3 结论

当前海关报关实务这门课程已经到了必要要改革的时刻了,课程的改革和教学的改革意义深远,也为今后的课程教学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企业的用人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手段单一,实践技能课程安排过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物流人才,经过调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技能教育的好做法,与广州益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设计出一套3D动画物流实训系统,让学生通过全真环境下现实物流企业的实际动手操作,切实感受物流企业的具体岗位,使实训真正达到实战的效果,从而积累真实工作的经验。

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模式主要分为:以VCD、课件等为主的素材资源库,以传统教学软件为主的虚拟实训,以硬件实操为主的仿真实训。3D动画实训系统是在充分吸收了上述各种实训模式的精华、并结合国外先进的实训模式而设计的国内最先进的实训手段。整个系统提供几乎包括现实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真实写字楼、真实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铁路货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其核心是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各个子系统的实训流程是在总结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龙头企业的业务模式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同时,配套设计详细的实训指导书、企业原始单表、报表、企业实际运作VCD、组织结构图等众多材料,以确保学生深入理解现实企业的真实流程。

物流3D动画体验实训系统由下列5个子系统组成:

1.运输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零担运输装载量的整合与优化,并实现在途实时调度、动态运输计划等运输优化工具,通过在途路线和装载量的优化,实时进行运输计划的调整。主要包括业务受理、托单处理、运输资源管理、调度分配、GPS车辆定位系统、统计考核等功能模块。

2.仓储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装运整合、配送等仓储延伸作业,可进行多仓共管、虚拟库存管理等供应链职能。系统内建有结算功能,协助物流业者为客户提供从仓储、装卸、集装箱场站、配送到结算的集成作业环节。包括进货管理、出货管理、配送指令控制、配送分拨调度、库存管理等功能模块。

3.第三方物流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可下达运输指令、仓库作业指令、配送指令,可查询运价、库存报告,可进行订单统计,还可跟踪货物状态等。另外,还能对陆、海、空、多式联运委托进行任务分发和业务操作。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车辆调度、仓储管理等功能模块。

4.堆场与集装箱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设计成以进口、出口、报关业务为一体,体现现代国际货运业务管理流程的综合系统,包括报价管理、进出口业务操作、报关管理、单证跟踪等功能模块。

5.货代与报关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集装箱的租赁、、检验、箱体报关、冷藏箱PTI和技术保障、跟踪服务等功能模块。

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6502

1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进出口经营资格取消审批制,大大降低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我国新设立的外贸进出口企业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必须补充高素质的涉外经贸人才。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地处广州市,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放在第一位是学院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对广东地区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和职业岗位要求地深入细致分析,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将专业定位为“为广东开放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外经贸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外贸企业、外运、商检、银行等单位或涉外经济部门的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等四类岗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专家及行业企业人士的参与和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充分地论证和优化,初步形成了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双证指的是学历教育的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语指汉语+英语)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2“双证融合、双语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应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按照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原则,我们改革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体现职业特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专业课程模块化、进阶式

(1)模块化。

课程的设置,针对专业定位中的四种主要岗位,将这些岗位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核心职业能力分解为:英语运用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合同履行能力。

为保证职业能力的落实,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如英语运用能力由听、说、读、写四大模块构成;外贸专业技能由寻找客户模块(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语函电)、业务洽商模块(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履行合同和订单模块(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报关实务等),业务售后模块(国际商法、客户关系管理)。每一模块都由几门课程支撑,课程进行多元整合,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突出应用知识和综合技能,打破原有的课程之间的限制,根据需要自编教材或讲义。

(2)进阶式。

进阶式的课程设置瞄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在循环中渐进中得到强化和提升。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基本分为四个阶段:技术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如合同履行能力先从专业基础课国际贸易实务入手,然后通过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培养履行合同的核心能力、再通过进出口流程综合实训来强化履行合同的综合能力,最后通过国际贸易案例实务来进行思维和技能上的拓展。

2.2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双证融合

双证融合即将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证的需要,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为职业资格考证打下基础,帮助其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这也是推行“双证制度”的有力保障。

2.3“双语并重”,听说读写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2.3.1听说读写全方位

通过调研,企业对高职外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甚满意,尤其是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听说能力更为欠缺。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强调英语能力的提升,尤其注重听说读写的平衡,开设了《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英语综合技能》等分别从听、说、读、写以及综合上技能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同时,考虑到英语学习的连贯性特点,大部分英语课程都采取多个学期连续开课的方式。如《商务英语听说》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贯穿整个高职在校学期期间,使学生通过连续学习和反复训练提高能力。

2.3.2开设双语课程

就国际商务专业而言,双语教学主要是用英语系统地讲授一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英语在此仅仅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语法与词汇不是教学的重点,本质上属专业课程而非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相比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其英语要求更高、专业知识要求更精、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和全面。

通过调研,我们选取了《外贸单证实务》和《国际商务谈判》作为双语教学尝试,并分别采用中文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和英文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显现。

2.3.3突出实践教学

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基本要求,改革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校外顶岗实习的课时数。根据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岗位工作过程,将实训课程体系分成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和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等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1)第一层次是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如《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等课程都设置了《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报关实训》等专项实训。

(2)第二层次为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在完成单项技能实训内容的前提下,围绕某一针对性岗位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如基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商务单证》等课程的《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实训》。

(3)第三层次为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是专业综合实训课。如外贸进出口全流程的《世格外贸SIMTRADE实习平台软件实训》。

(4)第四层次为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即校外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学校签约的实习基地(或者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体系实施实践

3.1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用工作导向型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多用于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案例,得出小组最佳结论,小组间辩论,教师总结,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辩论中钻研、体会国际经济知识、国际贸易法规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或若干个综合案例贯穿始终,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环境,使他们的职业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2)任务驱动,模拟训练。

创设虚拟环境或仿真环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学生模拟工作,教师模拟管理和业绩考核,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如《报关实务》教学中,学生扮演通关过程中的报关员、海关关员、业务主管等角色,完整办理一单业务,并解决在通关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

(3)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除了利用各种音频、视频资源丰富教学之外,还在网上建立外贸论坛进行教学尝试,大大丰富了“第二课堂”,增强了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

(4)课证融合,课赛结合。

对于考证支撑课程,任课教师时刻关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动态,将最新考试内容融入授课中,保证教学内容与考证的紧密结合。另外,通过商务谈判大赛、外贸单证大赛和营销大赛等,将课程与比赛相结合,以赛促学。学生连续四年在全国外贸技能大赛中取得二、三等奖。

3.2考核方法改革

(1)对学生三年的综合能力评估实行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实践环节的学生个人总结)和企业外评(主要是实践技能)三结合的方法。

(2)考试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考知识,又考技能和素质,强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为本教育理念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促进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3)采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方法(闭卷、开卷、开闭卷、口试、专题研究、答辩等单独考或结合考);可采用部分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路、见解,有利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敏.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2]杜素音.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电子商务,2011,(3).

篇5

关键词:国际货运;仿真实训软件开发;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90

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根本目标,学科的教学如果以教师讲学为主,而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的话,无异于纸上谈兵,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与教学软件结合开展实训教学已成为了必然。

特别是国际货运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科本身来源于岗位需求,学到的技能又可以直接应用于岗位。教学方式应着力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基于仿真软件的实训教学就成为了必要。

1 国际货代教学现状

现在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物流专业开设了国际货代的课程,甚至有学校开设了国际货代专业,然而现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1.1 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实践

当前各高校的国际货代课程教学大都延续了传统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对于一般理论性强的课程没有问题,然而国际货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单证的填制,还要清楚参与国际货代有哪些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的业务关系是怎样的。评价一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货代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学生能否完成相应货代的业务操作,这依赖于大量的单证制单练习和角色模拟练习。但在这种课堂上以教师的经验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否在现有资源下转变传授者的角色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往往教师会舍弃这些繁琐的步骤,直接让学生填制单证,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操作性强,但是帮你并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

1.2 重单证,轻流程

现有的所谓实训教学,大都侧重于单证的训练,例如让学生根据题目含义填写报关单,这只是单纯的把纸质单证变为电子化,学生手写输入变成打字输入,其本质并没有变化。最终学生掌握了每一份单据,但并不表示掌握了单证与单证之间的关系及单证的流转程序。对于国际货代而言,制单的确是岗位能力指标之一,但另一方面便是货代的业务流程,即该业务由谁从哪个部门去哪个部门办理,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无法实现。对于现今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定位而言,要求学生立足于岗位,即学完课程到达岗位上就能开展业务,这无疑是不够的。

1.3 软件功能单一,无法高效教学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传统教学中,如果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整个业务过程,这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无法对课堂中多个小组同时进行监督和指导,其次模拟的过程无法量化即不能评分,再次由于模拟的过程不可再现不利于学生课后的总结和回顾,最后模拟过程中填制的单据未能进行及时批阅不利于模拟活动顺利进行。

2 软件仿真实训的意义

2.1 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现在的高校当中师资力量的年轻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教师群体的年轻化给教学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弊端。高校对老师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养,许多老师本身也是刚从学校毕业就踏上讲台,从未接触过社会,更没有在相关岗位上实践过。对于国际货运这样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教师缺乏实操能力,只能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上一章现今货代教学现状中提到的诸多不足。

2.2 弥补教学环境的单调

传统课堂教学过于侧重理论讲述,对于货代这门实践型学科,最终要落实到流程的认知,单据的缮制,即实践活动中,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即使有实践教学,许多也流于形式,用打印出来的单证练习制单,无异于做作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帮助。实训软件可以模拟多种教学环境,例如模拟企业环境,让学生担任业务员的角色练习报价以了解货代报价构成;模拟集装箱堆场的场景,让学生担任装箱员的角色练习集装箱装箱;模拟海关场景,让学生担任海关的工作人员练习报关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使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有更直观的认识。

2.3 弥补实训教学的不足

职业学校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根本,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力求让学生掌握一门生存技能,而这,需要经验的积累。然而,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设计落伍,不能与行业新的发展有机结合;限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也无法让每一个学生做到顶岗实习,不能不说是货代教学中的遗憾。国际货代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学校和企业较好的合作,请到有实际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学习观摩、实习,就不能说是在学习物流。模拟仿真实训软件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软件模拟的各种环境下完成相关操作的实践,感受企业环境,提升操作技能。

3 仿真实训软件开发需求分析

国际货代实操教学软件,是为了使学生能通过计算机在一个仿真平台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企业和模拟项目,进行货代各个环节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能很快掌握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货代基本技巧;同时,老师要通过在国际货代平台预设情景数据,实训任务,能对国际货代虚拟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掌握国际货代业务知识。

3.1 角色扮演

国际货代教学困难的原因之一是货代业务参与角色众多,除了买、卖双方和双方各自的货代公司,还有海关、检验检疫局、保险、银行、船公司、汽车公司等等,角色多也给学生理清思路带来难度。如果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业务当中,更容易理解每个角色的任务。如出口商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各类单据;海关的主要工作是审核单据、收缴税费、货物查验、最终盖章通关;而货代的工作则是最烦琐的,需要贯穿始终,需完成接单―订舱―货物装箱进场―报检报关―提单签发等主要环节的操作。

3.2 模块训练

整个货代业务从询价到最终货物安全运到目的地经历很多个操作步骤,未必在一次教学当中能够完成,势必要分成若干次课,因而在实训软件中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模块,便于分模块地实训。比如可以将海运出口业务分为:业务接洽、订舱、装箱、保险、报关、报检、出运七个模块。可以软件模拟仿真工作场景,在各场景中完成相应的操作模块。

场景一:在货代公司完成业务接洽。

学生分别扮演货代和托运人角色,完成业务咨询,价格咨询等工作内容,达成协议并转交单证。

场景二:在订舱平成订舱。

学生先根据需要查询可用船舶,再向船公司预定仓位,并完成订舱单的填制。

场景三:在集装箱货运站完成装箱。

学生先根据货物体积、重量、性质选择合适的集装箱进行装箱,并完成集装箱相关单据的填制。

场景四:在保险公司完成投保。

学生先根据货物性质和客户需要计算保险费用,并完成保单制作。

场景五:在海关完成报关。

学生先利用报关平台进行网上申报,再到海关现场进行报关,并缴纳税费,协助海关查验,最终获得盖章通过。

场景六:在检验检疫局公司完成检验。

学生先根据要求完成检验并填制报检单。

场景七:在码头完成货物装船。

学生将封好的集装箱交给船长并获得海运提单。

3.3 流程训练

掌握不同运输方式下货代业务的操作流程也是货代课程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对完整的操作流程有宏观的认识,对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到哪里与什么人进行交接有明确的了解。实训系统需要对流程有专门的训练,比如对海运和空运进出口流程进行正确排序。以连线或者排序这些游戏的形式对货代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专项训练。

3.4 评分系统

实训过程当中教师无法实时监督到每一位学生的操作,这使得评分出现问题,因而依靠软件进行评分成为了必须。未必每一步操作都是唯一的,这使得评分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不清楚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步操作,使得某一个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也无法及时进行指导,而必须从头开始了解这个学生的每一步操作再行指导,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软件的设计要更智能化,在关键环节能进行指引,在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自动进行提醒,这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3.5 持续更新

国际货运行业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使得软件的设计必须有更新的功能,紧随时代政策的发展。教师也可以自己编写实训教学的案例,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至此,经过以上一、二、三步,可以说将知识点从点到块,再到线连起来,再经过有效地评分,和持续更新的信息,国际货代的教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国际货代软件的设计需以教学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依据,根据企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知识、技能、素质需要,整合实训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训任务。采用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和真实单证模板再现货代实操现场场景,通过教学库、资料库、练考场、单证实训、综合实训等模块,使学生能更直观、迅速的掌握国际货业务的一般流程和操作内容,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实训过程,教师通过软件系统演示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模拟完成国际货代整个流程,简化学生认识货代业务的程序和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融“教”、“学”、“练”、“考”、“评”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更好的掌握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黄莉明.《国际货代实务》软件仿真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外资,2013,(301):243-244.

篇6

(一)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一门侧重操作性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中有大量的实践性内容。授课教师不仅要熟知各国的贸易政策、惯例、法规,还需要对进出口业务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但“从校到校”的模式决定了多数教师本身没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对真实的外贸流程和业务缺乏实践经验。针对教师这一先天不足的现状,高校也在积极鼓励教师赴外贸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但因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教师的积极性并不高,或是因外贸企业对业务的保密,使教师获得的经验非常有限。这种实践经验不足势必造成教师在教学上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课程的实践性难以体现。

(二)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院校为该课程专门安排了相应学时进行实践教学,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时总量偏少不足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二是实践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不少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仍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对实务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和实际操作程度较低。这种单向传递教学模式因教学过程枯燥单调,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还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实践教学效果也大受影响。

二、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主要从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方面进行。校外实训方式主要是在企业内建立实训基地,但外贸企业对此缺乏积极性以及企业的实习岗位数量与实习学生人数的矛盾,导致校企合作未能深入进行,对于实践教学的影响也很有限。校内实训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组建模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外贸业务环境。但软件存在本身设计的缺陷、系统更新不及时、对于外贸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操作细节无法体现等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模拟训练仍无法完全胜任企业实际岗位的业务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明确了发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职业技能竞赛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为考核内容,以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为考核标准,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以来,技能大赛展示了高职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增强了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实操能力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技能竞赛不仅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而且也推动了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

三、发挥职业技能竞赛作用,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水平

(一)借鉴竞赛的考核形式,促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比较单一,多以案例分析为主,学生参与的程度不高,技能水平提高的效果不显著。相比与此,国际贸易相关职业技能竞赛采用了情景模拟、项目任务导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这些方式既可以作为对学生技能要求的考核方式,也可以作为实践技能的教学手段,被实践教学所利用。首先,营造专业化的实训环境。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涉及的各项技能,借鉴相关技能竞赛的场地布置,设计出商务谈判、备货报检、报关、国际结算等实训环境。每个实训环境根据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设计,如在报关技能实训环境中,分别设立海关申报大厅、海关监管区、企业办公区等仿真度较高的实训场景,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中掌握操作技能。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高度吻合的专业化实训环境,对于学生技能训练的职业化氛围营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次,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实践教学手段。以技能训练场地作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根据外贸岗位技能的要求结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将技能训练模块化。模块化技能的训练以外贸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实训软件为平台。为保证技能训练的效果,每个技能模块下制定相应的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对应具体的任务并提出具体的能力标准。根据职业技能竞赛的考核内容,在实训项目下,设定若干个岗位工作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操作,在各项任务完成后最终完成实训项目。《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教学中可以划分贸易前的准备、进出口合同的商订、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等几个实训大模块,其中进出口合同的商订模块内,针对国际货款收付技能,可设置付款方式谈判实训项目。为保证技能实训能达到预期目标,还可为这一项目布置两项工作任务:支付方式谈判和支付币种谈判。为完成相应任务,学生扮演进口商或出口商的业务经理,面对面或在网络上,模拟与客户就支付方式进行谈判,最后将谈判的结果形成支付方式条款写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这种以工作任务来设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在商品进出易的过程中,准确地掌握不同岗位的具体操作技能,对外贸业务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直接的实践经验,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与“用”统一。

(二)借鉴竞赛考核内容,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鉴于高职教育的教学重心从重理论知识传授向重技能培养上转移,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而言,实践教学必须吸收当前外贸岗位的技能要求和技能标准来优化教学内容。职业技能竞赛吸收了所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代表了行业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反映了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内容参考。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竞赛的考核内容以外贸行业真实工作内容为背景,反映了当前外贸企业主要岗位的技能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将技能竞赛融入常规教学中,对接技能竞赛考核的内容和技能,整合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技能竞赛中对出口商品经营方案书写与公司网站制作能力的考核,我们在实训项目中增设进出口方案设计与营销实训项目,以增强对学生该方面能力的训练。我们对竞赛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将竞赛中涉及的进出口成本核算、规范申报、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核算等方面的技能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范围,在报关实训项目下分设报关流程、进出口货物登记手册填写、报关过程中的计算三项具体的任务。对于本课程的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的综合实训项目,竞赛内容也能发挥补充、优化的作用。这种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的实训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外贸岗位的实际需要,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更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以技能竞赛为桥梁,促进实践教学的校企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要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就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与外贸企业的岗位需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鉴于很多外贸企业规模较小、担心商业机密泄漏、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目前学校与企业主要在赴企业参观、聘请行企专家来校讲座等浅层次方面的合作,深层次的合作开展困难重重,导致实践教学比较薄弱。技能竞赛以行业和企业的技能要求来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应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加强与外贸企业的密切合作。邀请外贸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和外贸协会专家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一方面有助于参赛选手得到来自一线的实践操作指导,另一方面便于专业指导教师与其交流学习,在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将调研到外贸岗位的一手资料和项目作为实训项目直接用于实践教学,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指导参赛的同时,邀请行企专家共同设计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内容、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把行业的新技能、新流程、新动态纳入日常实践教学内容,将技能竞赛带来的参赛学生实操水平提高的受益惠及到全体学生,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岗位就业竞争力的增强。

篇7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旋律。本文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希望可以通过本校的工学结合情况,为高职院校予以借鉴,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高技能外经贸人才。

关键词:国际贸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国际贸易及相关的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在外经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外销、报关、报检、单证、跟单、货代等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适应对外贸易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校企合作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校企合作对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和外贸企业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1.对于国贸专业,有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推动国贸专设

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企业参与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提出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学校根据外贸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标准,按照企业的要求设计培养规格,设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可以更好的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2.对于外贸企业,有助于提升企业声誉及人才储备

对外贸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通过对教育的支持,可以起到宣传效应,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

3.对于学生,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国贸专业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与本科国贸专业重理论轻应用相比,高职国贸专业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实际接触外贸工厂,制单、跟单等一线工作,实现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学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学生可以对外贸专业有直观的认识,熟悉业务流程,掌握报关、报检等岗位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加强对外贸职业岗位的理解。同时企业以员工授课、就业指导培训、实地参观、设立奖学金等多种方式,将企业的优秀文化引入学校中来,培养学生从事外贸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这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推进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

1.建立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良好制度环境高职国贸专业。

合作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高职院校要从与单个企业合作到与企业群合作,建立稳定的外贸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是外贸公司,从事涉外业务的生产企业,国际货运物流单位等都是合作的对象,将来毕业生也能进入更宽泛的外贸职业领域。

2.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与人才提供方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教育模式。当的引导和充分的了解,最后能保质保量地获得所需人才,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3.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工学结合模式。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和进行职业技能锻造的重要阵地,实习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 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了解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应包括:1、商贸实习,就是指学生走出去,到商贸流通领域进行学习性的社会实践,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商贸活动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通用职业能力;2、行业见习,通过参观外贸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和组织,使学生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了解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3、单项业务实训,就是为加强学生某一具体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模拟训练,目的是加强学生具体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制单实训、报关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等;4、专业讲座,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为学生讲授实际工作中新的趋势和变化以及经常遇到的操作性问题,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5、综合业务实训,是对国际货物贸易整个流程的模拟训练,一笔生意从洽谈到结汇、退税逐个环节地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6、毕业实习,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一次实战练兵,做好就业前的准备,提高综合素质。

4.外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国际贸易涉及到国内供货商、出口商、进口商、银行、海关、商检局,物流公司、保险公司、外汇管理局等多个角色,每种角色本身的运作又需要多个不同的部门协作。许多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校内实训室是外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共同开发了外贸系列专业软件,学生根据软件的设置分别承担外贸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完成综合模拟业务。我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拥有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室一间,配有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习软件一套(世格软件),报关,物流集装箱运输等相关课程配套实践系统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性较高的业务模拟实训平台。通过实训室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单项业务实训,如货物运输、报关报检,单证训练等;同时还提高同学的综合业务实训能力(国际货物贸易整个流程的模拟训练)。

5.外贸企业参与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等。高职国贸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基本要求。这样能够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使课堂教育随时反馈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突出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我校以信邦集团和华信贸易公司的进出口业务为主线,通过分解工作任务的实操性教学,使学生掌握外贸进出口工作的基本业务操作技能,能够完成从寻找国内外目标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报价、交易磋商、合同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托运订舱、投保、报验、通关、制单结汇,到业务善后处理的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操作。课程按业务流程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下面又设计若干个实操分任务,通过模拟操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贸知识运用能力和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三、总结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只有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出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多元的实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梅.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类型选择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 。

篇8

[关键词]北部湾地区;国际物流;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5.11.020

1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属学科大类:国际物流

从本质上来说,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本身属于国际物流专业的一个分支。按照国际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和功能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进行分类,它的主要岗位集中于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国际船务、单证员、外销员、跟单员、外贸经理等。这在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已达成共识。

2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决定把广西北部湾地区作为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来进行建设和发展。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到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总量需求超过6万人,到2015年超9万人。未来几年北部湾物流业人才增长迅速,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领域,只有大力发展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林浆纸与木材加工、钢铁等九大重点产业提供服务。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依附于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从国家的外贸行业发展趋势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井喷式快速增长,从2003年不足9000亿美元,到2007年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排名稳居世界第三。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4.16万亿美元,增长7.6%,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也是首个货物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至于北部湾地区方面,2015年1月30日,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30日在北京了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东盟自贸区季度报告》,2014年中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贸易额达4803.94亿美元,增长8.3%,中国―东盟贸易增速较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平均增速高出4.9%,双方贸易的增长惠及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增长。以上一切表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后劲十足、潜力无限。

3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依据及模式探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坚持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这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学改革及专业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模式必须以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作为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按照北部湾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来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和促进专业的高水平发展的双赢。

结合专业的发展规律及区内外示范高职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岗位技能来搭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北部湾国际物流岗位群对应的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国际船务、单证员、外销员、跟单员、外贸经理等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以此作为基础来整合和开发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职业岗位与支撑核心课程(群)一一对应,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

(2)开发建设实用型教材。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国际物流业务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参照特定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按照专业群相关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的要求,重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按照国际物流业务系列职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3)推行“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改革。推行“课证融合”,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使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双证”,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深化“课赛融通”,可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建立起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科竞赛等专业竞赛与对应专业课程相关联的融通机制。学生学习相应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参加专业竞赛可以反映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来替代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课程成绩。“课赛融通”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其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此外,通过竞赛,教师也可以了解到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作为检验本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的合作。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建立企业冠名班,实现“订单式”培养。这也为教师定期下企业建立相应培训基地,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需要编写教材或者开发科研课题,主动融入市场,为相关企业和单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向市场求办学效益,形成企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

(5)整合部门内部其他专业的教学资源组建精品课程。比如与电子商务专业共建精品课程《物流管理基础》,与市场营销专业共建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以达成专业之间的强强组合,提高专业的办学质量。

(6)对北部湾地方经济发展、专业的发展脉络都要有很清晰的认识,建立丰富的教学教改及专业发展调研资料,包括:①国内示范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改革发展动态与主要课题研究成果信息库;②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③其他调研报告资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学院考察团赴北部湾城市调研报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总报告》、《江浙地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经验总结》;毕业生信息库,包含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薪酬待遇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等。

篇9

【关键词】外贸单证制作,课程改革,必要性,模式

《外贸单证制作》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出口贸易中,单据制作的正确与否是出口结汇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其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必须通过实训操作软件,通过和企业及银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改革。

一、《外贸单证制作》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外贸单证制作》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在学生修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专业课程,授课内容涵盖了国际贸易所涉及的所有单证,包括租船运输、报关报检、保险、结汇单证、结算单据等。本课程将外贸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直接引入课堂教学,突出讲解外贸单证的应用环境及缮制技巧,通过实习、实训、项目设计等训练手段,培养学生缮制各种外贸单证的实际动手能力。

2、《外贸单证制作》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目前,《外贸单证制作》中的单证教学大多是课堂教学,虽然也安排过在实训室讲授,但整体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用于传授知识,单证制作的讲授时间占了很少的比重,更不用谈实践操作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重中文讲授,轻双语教学。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所涉及的大部分单证是全英文制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比较高,掌握熟练制单的技巧必须以良好的商务英语能力为基础。但一些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利用教材附带的中文译文进行教学,学生在制作单证时同样也是参考中文译文,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全英文的单据感到吃力,对于很多基本的信用证条款和单据栏目都不熟悉,增加了实际工作的难度。

(3)重证书,轻能力。由于国内单证员考试及培训的兴起,很多学生上课是为了通过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将教学计划和安排完全针对考试大纲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把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按照应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忽视学生单证制作能力的培养,结果出现了一部分持证学生开始从事制单的实际工作时,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的现象,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

二、《外贸单证制作》课程改革方案

《外贸单证制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内模拟实践、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1、课内仿真模拟实践。印制相应的单据,练习手工填制。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单据是单证员手工填写的,如出口收汇核销单、进口付汇核销单等。由于政策等原因,此类单据不可能在市场上自由购得,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情景进行学习,在外贸单证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印制相应的单据,开展手工填制练习。印制的单据无论从纸张的质地上还是图标的色彩上都应该尽量接近真实单据。

2、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软件Simtrade。提高实训室利用效率,充分利用Simtrade中的外贸单证教学系统软件,从外贸合同的起草、信用证的审核到各种外贸单证制作,让学生通过大量模拟练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进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单位实习,由教师和外贸专业人员联合指导,根据贸易业务,虚拟出类似的交易案例,进行实践操作,然后由企业人员、教师联合进行现场指导和评议。这种方式真实、直观,效果尤为明显。学生通过在企业实地参观单证操作,并在企业人员现场讲解单证制作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制单水平就会有显著提高。

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安排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分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的教学关系。

(1)综合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主动探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方式。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电子讲稿、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使讲授更直观更生动。

(3)采用上机操作教学,应用外贸实务模拟平台软件系统来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针对不同情景制作各种复杂的外贸业务单证,包括提单、装箱单、发票、保险单、汇票、报关单等。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各种单证,可使学生对外贸单证工作有更清晰的直观认识和实践经验。

5、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利于实现“一书多证”制培养模式,与岗位证书制接轨,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将行业准入标准同高职高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就业的准确定位,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如教材是针对“单证员资格认证”、“外销员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的考试选用的,实现毕业即就业即上岗。

6、改革考核方式,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我们应当改变原先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指标。包括像闭卷或开卷考核、场景模拟考核、上机模拟操作考核、专题调研和校外实习等,重点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保证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进行检验的客观公正性。

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测试取向。闭卷考试侧重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开卷考试侧重理解、运用、总结知识等综合能力的考评;操作考核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职业能力、岗位素质要求和考核评价体系引人到实践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做到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校考试与企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再认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期。

[2]程建平:《让技能比文凭更“吃香”》,《中国建材》2011年第10期。

篇10

一、实训课程开发研究

姬中英等(2009)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要建立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实现“理论+实践+实验”课程的三者相融合、相统一。程继(2010) 针对《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特点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开发及改革实施。刘畅(2010)提出物流实训教学的"课前准备--认知--观摩--演练--总结"五步教学法。 胡元庆等(2012) 、夏建辉等(2013)开发了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王慧盟(201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了实训课程体系。 王晓歌(2014)认为实训项目的构建包括“单一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企业的真实实训项目”三个方面,并从基地建设、实训教材开发、评价机制、网络课程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二、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钟静等(2012)将行动导向理念运用到实训教学模式中来,提出包括“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实训教学模式。朱吉闯(2013)尝试性的提出“工作流”实训教学模式,定义了学生、教师、专家及教学管理者等角色并分配实训任务,并要去整个实训过程要进行监控。段力宇(2013)提出物流人才培养的定位要建立在分析物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而课程的设置也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调整而调整,而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物流实训课程也应随之同步优化,并从开展专业讲座、专业竞赛、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训教学探索等。 朱溪亭(2014)提出“课内实训与集中实训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硬件操作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匹配”的校内实训的原则,并提出要根据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实训过程的“6S”管理、融入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提升的方法。

三、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陈新华等(2007)、杨六一(2013)认为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创新可以从“目标管理、互利互惠、规范管理、体制创新、教师与教材”等几个方面展开。许红(2007)从认知实训、教学过程实训、毕业实训等三个阶段介绍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做法。 李忠国(2008)认为物流实训基地应具有“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功能。白士强等(2010)提出要引入物流行业企业的业务工作标准来建立多元化的实训教学基地。赵凯(2010)提出了“校内实训、校外建立校企联合实训、校校合作”三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曾益坤等(2010)提出了包括“物流文化与沙盘推演、仓储配送、生产物流、物流信息、快递、连锁经营、物流业务”等在内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李晓娜(2012)提出了 “订单培养,联合建设”、“校校共建共享型”、 “公共实训基地”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何玲辉(2013)认为可以通过“寻求政府帮助、建立新型双赢互动基地创新机制、深化办学模式”等手段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朱文涛(2014)提出了"定岗双元"模式下"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功能和实施构想,为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四、模块化物流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