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4:5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没有理论,就没有发言权”,只要亲身阅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觉得。今年本人的暑假和去年有所不同。其实学校请求我们积极参与社会理论,无非是想让我们提早接触社会,理解社会,这样才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分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于是我才决议今年要真正的去接触社会,品味社会的悲欢离合。
经过几天的奔走,在亲友的引见下到了**国际建筑公司工作。**国际建筑公司在钦州港建八栋商业住宅楼。
我的工作主要是担任资料的进出注销。为了做好工作,老板给我举荐了工地的项目经理。我让项目经理给我做了简单的上岗培训,经理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施工方面和平安方面的经历。随着经历的积聚,我的工作才能进步不少,这些进步能够说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协助。每当一车资料运进来注销好,每当一天的工作完毕,我的自自信心也就无形中增强了。
记得打工的第一天,我都不怎样启齿说话,和工地上的工人也没什么话说,很是放不开。暑假打工第一天的工作就在我的激情和疑问中完毕。有的时分做得不好,老板还要批判你。夏天天气很热,工地条件,伙食也不是很好,我有几次都想不干了,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认认真真做事。原来坚持下去,生活能够愈加充实,原来“自给自足”是应战与乐趣并存的。我敢保证从此我能够生活得比以前任何时分都好,都充实!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工地的管理中指摘下级是不可防止的。指摘也要用恰当的方式,既要与工人打成一片,也要坚持本人的威严。固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珍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他人批判你或是你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只要这样才干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固然被批判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白表示你是真心在承受他们的批判。由于这样才干在失败中汲取经验,为以后的胜利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本身的价值。人常常是很执着的,可是假如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看待朋友,切不可锱铢必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晓得给予比取得更令人开心。不管做是事情,都必需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胜利要有自信心,要学会和四周的人沟通思想、关怀他人、支持他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或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晓得几打工的人有过这种觉得,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想的。
篇2
关键词:工程实际;岗位任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通过自己的现场施工工作经历和对建筑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所培养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定位。在对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施工及施工管理相应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对施工员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取舍,凝练出行动领域和相应的学习领域。构建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面向工程实际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施工员岗位任务
作为土建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要求,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具有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具有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具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预算知识;具有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具有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或构造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AutoCAD软件及有关专业软件。
二、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施工员岗位任务分析,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结构
本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法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方向课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钢结构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实务、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平法识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项目管理、建筑电工基础、市政工程概论。
实践课程包括:集中实训,建筑制图实训(平、立、剖面图)、建筑测量实训、建筑CAD实训、地基基础实训(土工试验)、工程计量与计价综合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综合实训、工种操作实训;专业实践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2.课程设置
篇3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永恒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房屋建筑学实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房建实训房建教学教学方法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篇4
关键词:课程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6-02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功能型、适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如何在校内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性能的教育,这其中的教育包含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师资力量,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任何从事学校教育的老师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并结合施工现场的经验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1 教材设计理念改革
首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通过课程改革体现出来。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材大多过于陈旧,施工技术课程中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规范没有被编者吸收,比如钢筋混凝土施工章节中钢筋部分的讲解,很多教材还在沿用03G101图集,而新版的11G101图集已经明确规定将03G101图集废除,部分年轻教师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一直沿用原先的图集。根据建筑市场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新方法的更新情况,本校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教师假期到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的回馈,及时将最新的图集、规范标准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形式修订成一套学校内部使用资料发放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到新的市场动态,增强了毕业后到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习实训为三条主线,结合多种方法教学方法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其次,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根据施工技术课程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其完整结合,将工学结合环节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后,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立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建筑识图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对施工技术课程教材设计改革显的尤其重要。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要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创新出人才”的改革思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动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阶段,坚持把握一条主线,即: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对应课程,同时组对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映信息链。建筑施工生产一线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从施工员做起,主要工作内容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对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成本负有重要责任。应具备多项综合能力,即建筑识图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级检测能力、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工程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建筑施工技术与其它课程相比更侧重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同时,基础理论教学也不能放松。根据课程情况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工程实例,利用项目化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课程理论教学。根据课程能力考查点的要求,按任务驱动确定课程教学单位设计(见表1)。针对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室内教学抽象性的特点,课程教学应以“教学能力点和教学模块”对接为蓝图设计,加强案例教学,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场地进行,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由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和归纳总结。例如,讲解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时,可分别讲解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检验批内容,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具体施工工艺的操作过程,将书本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完美统一。
4 强化项目训练
项目运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成果,也是每个参与学生最乐意看到的结果,其本质是对学生和老师努力最大的肯定。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选择任务目标相似,对应的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相似,规模同主体任务相当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相互配合操作实施。当目标项目结束后,教师对目标项目进行评比和打分,随后制订强化训练任务,迫使每个参与项目的学生根据刚才团队合作的经验进行独立完成,此时,老师充当旁观监督员的角色,在学生强化训练的过程是考评学生知识和能力应用水平的最佳时间,是收集学习成果评估和个人能力掌握的可靠证据,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5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针对该课程改革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实践掌握能力,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如表2)。通过任务制定、执行、理论考试等几个过程,考核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学生学懂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的完美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更加真实与市场实际接轨,增强了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史康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四段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3-75.
篇5
关键词 建筑施工测量课程;全真模拟;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07-02
建筑施工测量是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状况,进行本课程开发。本文首先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然后基于建筑施工现场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并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其次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全真模拟、任务驱动”;最后进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1 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通过对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山河建设集团等主流建筑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是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处于管理层的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专业教学团队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对其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从事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项目组织、测量放线、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等方面实际业务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调查和岗位能力的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建筑市场与招投标、施工图识读与绘制、建筑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使用、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2)拓展课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编制与实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编制与归档、建筑工程设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3 课程目标
从课程体系可看出,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3.1 知识目标
1)了解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坐标系统;
2)熟悉施工控制网的施测过程,竣工测量与竣工图编绘的方法,变形监测的内容及施测方法;
3)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场地平整测量的方法、施工测量的方法。
3.2 能力目标
1)具有操作测量仪器的能力;
2)具有建筑物施工控制测量的能力;
3)具有定位放线的能力;
4)具有竣工测量的能力;
5)具有变形监测的能力;
6)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3.3 素质目标
由于测量工作大多在野外进行,而且对测量的成果要求非常精确,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与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4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4.1 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为了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围绕施工员、测量员等职业岗位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基于测量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和建筑施工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4.2 课程设计的思路
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首先分析归纳建筑工程测量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完成施工测量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确定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其次,采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最后建立和企业接轨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5 教学内容的选取
5.1 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施工员、测量员岗位需求,结合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素质状况,并参照住建部最新颁布的《中级测量放线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导入最新《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等相关技术标准。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本课程共设计6个学习情境,14个测量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5.2 教学内容序化
根据施工过程的测量工作任务序化教学内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内容设计以仪器的操作为基础,以完成一个点到多个点的测量为主线,从而完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测量过程。整个任务的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其运用已掌握的测量技能,解决不同条件下的实际测量问题,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能力的提升,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
5.3 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制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并编写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等资料;选取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先进、适用的规划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建立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
6 教学设计
6.1 教学模式
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采用了“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以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测量工作任务展开,教师给学生提供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及施工控制点等资料,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施工测量工作任务。
每一个情境的学习,学生都要完成测量的内业准备工作、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外业熟悉测量仪器操作、完成施测过程、内业计算与资料整理及外业检核等工作,从而获得与工作任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循序渐进地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6.2 方法手段
课程组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形成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障碍排除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全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6.3 保障条件
1)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师均为省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专兼教师比例合理,学历结构合理。课程组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一方面实施“导师制”,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实施“影子工程”,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提高技能水平。这样促进团队教师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2)校内外实训条件。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拥有校内测量实训基地,国家建筑技术(全真模拟)实训基地,为本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场所。学院的普通测量仪器室和包括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设备在内的精密测量仪器室,能满足测量教学和技能培训需要。
本课程组利用学校与34家建筑施工企业、咨询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董事会平台,建立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打下基础。
3)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立测量协会,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互相学习,拓展知识面,提升测量技能。另外,学校举办“南方杯”测量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技能大比武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7 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通过不断改革和实践,本课程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篇6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初学建筑制图课程时因空间想象能力差感到学习困难,在识读建筑工程时因缺少感观认识和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知识难以识读建筑施工图;在大学二年级时,建筑识图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惧怕在专业课中识读工程图,也影响了相关专业课的学习,然后所学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没有接触实际的工程图纸,在一些顶岗实训中,有些学生看到一叠叠的图纸根本无从下手,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识图训练。对于一些制图标准由于也没有接触实际的工程图纸也掌握不了。
2建筑识图基础理论的培养建筑施工图识读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根据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去解读房屋建筑图纸所表达的建筑物的形状、大小、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等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初学建筑制图课程时因空间想象能力差感到学习困难,在识读建筑工程时因缺少感观认识和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知识难以识读建筑施工图;在大学二年级时,建筑识图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惧怕在专业课中识读工程图,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了现场教学法,模型教学法,工程案例教学法。
2.1模型教学法
(1)观看模型,掌握建筑工程投影原因
在学习《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中,教学中让学生看基本形体如棱柱、棱锥或者基本模型,增加他们对三视图之间投影关系的感性认识,验证投影原理。同时课后布置根据投影图转换绘制作业,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及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2)模型制作与施工图识图相结合
对于结构施工图,由于现场教学不好组织,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很难看到钢筋的配筋情况,因此,从图纸到实际有很大的难度,也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同学们对结构钢筋图看不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小型结构模型的制作,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让同学们明白一些钢筋的具体布置,与结构图识图理解过程不谋而合。此方法作为提高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繁琐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引导过程。
2.2现场教学
在学生识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提一些看似简单却又不怎么好解释的问题,如:“这是什么呀”,“什么是散水、女儿墙”等,其实这些在课堂中都已经讲解过,但是由于一些构造抽象,讲解过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有些即使了解,但也弄不清楚,其实很多问题在课堂上解释半天,只要带学生到现场一看就什么都知道了,于是,带学生进入现场进行实际现场教学试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一些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而言,由于安全问题,不愿接受学生到施工现场学生,因此,目前进行现场教学对象主要是已投入施工的工程,比如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对于现场教学要进行很好的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如下几点。
(1)教师应事先确定教学的实际工程,弄清该工程的构造特点,以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2)将学生分组,每小组5-7个人。
(3)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以至于使学生不至于走马观花。甚至无所事事,比如要求学生带好小图版、笔记本、卷尺等用具,对实际工程构件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制在图板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建筑工程构造做饭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加深了相关构件含义的理解。还能将建筑工程制图方面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方面的能力。
2.基于工程实践案例教学
在学习完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构造以及建筑结构课程后,为了学习能够系统的接触工程中的图纸,安排了一周建筑识图实训课程。实训时间的安排:我们的建筑识图实训周安排在三年级开学初,恰好在学生学习完基本专业知识之后,走入岗位之前,为以后顶岗实训和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实训周的任务:让学生读懂一套来自实际工程的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精选施工图纸很重要,图纸的内容不易过难,由于学校是新建的学校,考虑到学生可以与实际相结合,选用的图纸基本是学校工程的图纸。实训的组织方式与内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4-7人,一套实际工程图纸,分组进行讨论,一起进行解决问题。实训最后进行考核。考核先进行笔试,然后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口头答辩。
3.结论
篇7
1.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单纯的缩减高职院校教材内容的传统模式已经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标准,这种教材并不具备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特点,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了解程度并不深,因此,针对性不强的教材内容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质量不高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的现象,再加上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了该专业的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多媒体教学的环节依然很薄弱,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达到培养并锻炼学生专业技能要求的目的。
4.实习效果不理想
在施工现场中,很多同学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归根结底主要在于,高职院校并没有在实习过程中做到全程监督,而施工企业也没有及时的把相关信息反馈给高职院校,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无法掌握明确的方向,而影响了建筑施工专业技能的锻炼效果。
5.教与学没有做到完美结合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没有达到完美结合,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施工技术的学习上仅仅只是一味的模仿,并没有开阔自己的想像思维。根据以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加实践教学在课堂中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该专业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完善并改革实践教育体系,探索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建立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模式大多以理论基础知识为根本,这与当前建筑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该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工作应用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打破以往的教学体系,将工作过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构建完整的学科内容及学科过程。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来说,在教学改革中,要按照工作的实际任务开发所需要学习的专业领域,并划分实践情境与学习板块,从而推进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内容有九个章节,主要有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等等,在教学改革中,可以按照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将这九个工程整合并分类,在每个学习领域中以应用为目的划分成不同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划分要根据工作性质从简单到复杂逐渐递进。另外,教师要逐渐减少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应的增加工作强度与工作难度,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项完整的工作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划分成相应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实际上也就是工作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既给学生传授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学生的能力训练。这种层层细分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明确的目标,还能增强教师的教学针对性,从而使该专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方法都是以黑板教学为主,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建筑工程的施工要点及相关的工艺流程,理论教学结束一个阶段后,教师才会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周期性比较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只会看到施工中的某一阶段,并不能完整的了解施工中的每一环节,也不能在施工现场亲自操作。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施工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在认知阶段,无法达到社会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该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得到进一步改进。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既新颖又活泼,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音像资料和多媒体图画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说,教师可以把复杂、抽象的施工技术流程制作成相应的多媒体动画,便于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整个施工技术流程后,可以播放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技术环节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的对所学的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既激发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零距离的现场教学。
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制约因素,比如季节性、安全性等等,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难可以让学生由始至终的参与到同一个工程中。但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重点强调学生要具有在企业中实际训练的经验。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有经济能力的前提下建立相关的建筑工程实训场地,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负责讲解并总结,针对重点、难点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在观看操作与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施工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前填写相关的理论知识,待亲自操作完成后,要对操作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高职院校可以在企业或者相关行业中聘请专业资深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3)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方法。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高职院校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以职业技能的提高为根本,广泛运用不同模式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单元进行设计。比如,在带构造柱砖墙的砌筑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引导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来完成此项教学任务。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所需要做的工作,由此来决定在此项工作中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器材及相关的操作方法等等,然后教师再具体讲解施工的流程,最后检查砌筑的质量并进行总结。以上所介绍的就是引导式教学方法,完成这项任务后,教师可以在具体实训过程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施工图纸的分析,编写出相关材料及工具的计划,进而完成相关的施工任务,最后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总体来说,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篇8
1. 面向专业岗位群和能力培养,采用CBE模式和“双元制”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模块化课程,组织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CBE能力本位模块课程,把不同专业从事的不同岗位群进行职业分解。根据从事工作的岗位职责直接确定各项职业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项能力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直接到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强调专业基础宽泛性,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注重与技能紧密相关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职业群及课程设计,推动职业群所需的基础性与共通性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公共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某一个或几个特定职业岗位,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较短时间有效地学习一种职业或多种职业的能力。
2.借助“学工交替”,实现教学实习与校外实训的接轨
通过校企联合,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着突出本专业、本领域新的知识点、新技术和能力,来完善课程设置,编制最适合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要面向岗位群,确定各项能力指标和技术要求。在教学上打破传统模式,培养适销对路的有用人才,通过实习指导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
3.注重实习的效果,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
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引入“双证制”,即在获取文化素质证书(含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的前提下,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土建施工员、土建预算员、材料员、质检员等专业管理上岗证和钢筋工、砖瓦工、抹灰工等建筑技能上岗证。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及综合训练
1.岗位群划分及实践模块分类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的宽泛性,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分析其所需能力,建立模块化课程。
⑴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块。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与质量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构造节点处理、建筑物的抄平及放线、施工规范及技术、施工进度及网络控制以及质量事故分析和项目控制。并且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答辩、专业上岗资格证考试、学校与企业联合鉴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对人才需要标准相衔接。这样培养的学生不至于眼高手低,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实而精的效果。
⑵建筑工程预决算模块。本模块包括的课程主要有: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定额应用等。重点围绕工程计量规则和定额应用、工程项目招投标书的编写及项目评析和投资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造价实践技能。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建筑企业或者模拟建筑工程进行招投标和工程预决算工作,聘请企业专家学者进行指导评议,这样在培养目标上更加具体化、实用化。
⑶建筑设计模块。学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建筑设计模块教学,因为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所以建筑设计应该作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选修模块。主要开设课程应包括建筑制图与AUTO ACD、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美学、初步设计、建筑设计等,教师可以提供限制条件引导学生进行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结构设计。
⑷专业基本技能和素质能力模块。任何一种专业其基本能力和素质能力都是首要的,没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其业务水平再高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员工。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应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特点灵活安排课程,千万不要一统到底,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实践实习体系分为四大块,即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校外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彻底改变原有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
认识实习,包括建筑施工图识图、参观施工现场等,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标准,建筑施工图的运用以及建筑施工的过程和质量控制,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助于学好专业课,同时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点有所了解。
教学实习,按照实践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通过图纸抄绘、建筑构造节点设计、建筑测量现场实习、施工技术现场操作以及工程预决算模拟实习,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在考核上尽可能与企业接轨,聘请企业专业学者,尤其是高级技师参与到考核中来,条件允许可以成立企业参与的考评委员会,以企业用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或者选用国家技能试题库的形式加以考核。
校外实习,是与已签订实习协议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专业技能。要注意实习单位要有相对稳定的指导老师,学校要进行实习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掌握情况。带队教师要善于总结,找出与企业标准的差距,以便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可行。
毕业实习,是学生综合提高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其发展方向安排毕业实习的岗位,要学生带着任务出去,带着成果返校。并且要有专人负责、指导,为学生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三、总结
篇9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6-02
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建筑行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加强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就是结合市场调研,分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执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1.行业调研。组织行业专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兼职教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并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企业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几个关联紧密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得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有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资料员、安全员等,主要任职要求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检测与控制,工程预决算,建筑材料的检测与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
2.确定学习领域。运用基本教学理论原理,对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配置,明确与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确定需要设置的相关学习领域。按照“以行动为导向”的原则,对学习领域进行具体设计。即按照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遵照以不改变工作流程、学习难度逐步递增、学习者独立自主能力逐步增强的原则分解学习领域,构建相应的学习项目和学习情境。
3.完善教学设计。每个学习领域按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实施教学,每个项目按照工艺顺序进行学习情境的划分,每个学习情境均为独立的教学单元。根据不同学习情境的特点,编制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并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标准。课程教学的实施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开发实践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培养目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其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构件的计算、构造要求及施工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中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相关工作过程的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和管理能力,具备从事一般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检、监理的能力。从而为今后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和管理人才。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设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划分,课程内容按照“岗位分析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模式对学科体系课程进行解构。将原有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构,构建以行动导向的符合施工程序的新课程体系。该课程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典型构件划分了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制作施工、柱的制作施工、楼梯的制作施工、基础的制作施工及高层建筑施工等五个项目进行教学组织,凸显了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增加了课程的应用性、针对性、实用性。使学习领域的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并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设计,工作过程的采集、选取、序化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并结合开展相应的实训教学项目。具体情况详见表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实施。(1)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土建施工员的实际工作过程,并将实际工作过程移入实训车间即教学性生产过程。此环节的教学活动融教、学、练、做为一体,教学环境就是生产环境,教学活动就是真实的生产过程。指导教师首先按照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班4~8组,每组5~12人,根据项目知识点安排教学内容,由三名教师进行指导,主讲教师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及安排,辅导教师进行任务安排及具体指导,技术工人进行现场操作指导。由主讲教师组织项目教学团队进行教学资料的设计与准备,学生每人印发一本教学任务指导书,内容包括教学项目要求、相关理论知识、计算例题、进度计划表、相关验收表格、成果评价标准及考核方式等。教学项目所需的原材料、工具设备、场地等均按实际生产情况由指导教师提前准备,由学生按照制定的施工计划领取。(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项目教学团队结合教学项目内容对教学单元任务进行安排,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与讨论,编制实施计划,在实训场地分组进行操作,并对成果进行自检和互检,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各组进行综合评价。在整个学习领域的进程中,加强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3)教学手段。本课程在常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加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拓展知识面。使教学环节更能够贴近实际工程,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建立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网站,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进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针对教学项目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针对实训项目制作动画演示和实训教学视频等资源,并建立了习题库、在线自测系统、图片视频库等网上互助教学系统,形成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本课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进程合理安排实训项目,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组织,建立能够完全模拟真实施工现场的校内实训基地,将教室和施工现场两种不同的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理论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职业素养。每个教学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教学评价,由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共同完成,并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评价步骤是先由小组填写检验表格、给出各小组得分,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是教师评价。实训成果质量、实训进度、实训表现、团队协作及实训资料整理等方面的情况均计入相应的成绩,每个项目给出相应的权重,最终成绩的评定采用五级记分制。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从2008级开始试点实行,现已在四届共计10个班实施。课程教学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学生在教师和技术工人的指导下在实训教学场地进行实训操作。实行教、学、练、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更加形象的认识,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光华.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战线,2010(5):80-81.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为了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主动适应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建筑类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在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教学环节上应突出实践性,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实践实训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达到巩固、强化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作用,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实践教学以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建筑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回访跟踪,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是从事工程项目现场的施工和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建筑施工管理岗位的技能及方法,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通过调查发现,过去有些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以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从教师到学生都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习惯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对充满挑战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排斥,再加上学校的奖惩制度跟不上,教师就更没有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实训态度态度也不够认真,为了实训而实训的同学较多,例如编制施工方案的实训中,很多学生就东挪西凑应付了事。在钢筋工等工种实训时,我们还发现有些学生打闹着玩的现象,也不注意安全,严重干扰了正常实训教学秩序,更难保实训教学质量。(2)实训环节太少。以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只是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训周,来进行课程的专项训练,例如编制施工方案,进行工种实训等。编制施工方案的实训是在教室进行,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然后上交书面成果,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编制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起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工种实训的时间太短,也只能是让学生了解施工工艺过程,并不能全面掌握岗位技能,不能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3)实训条件差。过去由于学生多,但实训所需仪器设备和场所有限,这就势必造成一些学生会出现袖手旁观的现象。动手实际操作时间短,实训技能自然得不到全面锻炼,实验效果不理想。比如测量放线的仪器设备几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不能人人动手,自然提高不了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1)合理安排实训环节。首先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安排工学结合的课程实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穿插安排实训环节,让学生及时的通过实训来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再安排课程的专项实训,也就是以往的实训周;最后在0.5阶段要进行综合实训。这样,通过课程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单项能力,通过专项实训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环节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提升。(2)强调学生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训过程中,一改老师前面讲,学生后面照着做的“照葫芦画瓢”的实训方法。在实训课之前,由任课教师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走访建筑工地,勘察现场或从图书馆及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决策、制定方案,最后进行实施和教师评价。学生变为实训的真正主体,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减少了学生的依赖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动脑分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增强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提高对实训重要性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实训的兴趣,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很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实训课的重要性。另外,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校教师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形成适合高职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式教学、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以角色扮演法为例,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企业项目经理和员工,学生按企业项目部岗位分组,定岗位,如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操作人员等,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纳入考核。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自己的角色,通过轮流换岗,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得以培养。(4)创造良好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我校在校企合作董事会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合作共建了全国一流的建筑工程技术全真模拟实训基地,该基地室内面积7000多平方米,室外面积12000多平方米,具有生产性、全真(仿真)性、实用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全真模拟基地。该基地具有较为完整的建筑施工现场氛围,集模拟项目部、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防水、装饰施工、楼宇智能安装等实训于一体,体现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适用于基于工作过程,并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下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教学模式的建立,既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与实际工程相同的真实施工过程的环境和职业氛围,又为学生在顶岗实训期间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学院与32家建筑行业、施工企业、咨询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形成了26个稳定优化校外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8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从专业建设出发,进一步有针对性拓展了校外实训空间,为学生实习、实训、顶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环境。(5)加强实训考核。实训教学过程中建立了立体化评价体系,不光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对老师进行评价。采用教师互评、自评、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综合评价的,强调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态度、表现、成果纳入评价指标,从全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我们看到无论是从学生的实训态度、实训成果,还是从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比以前有所提高,同时实训改革还提高了任课教师业务水平及实践能 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为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因此实践教学责任重大,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才能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