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7:3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器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什么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活水”,即使你现在有不少“水”,或者从别处买来许多“水”,也会因为自己之用和风吹日晒,而终有枯竭的一天。即使一时没有枯竭,也会越来越没有深度,没有生命活力。因此我要不断开发属于自己的“活水”,我要为之不断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新的一学期即将开始,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完善自己。
一、 读书:幼师生命成长的必需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扎实的话语基础令我钦佩,这些与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要读书,特别是一些经典书籍,还有学前教育的文章,写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从而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育教学工作
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那么我就会用心去做好它。现在的幼儿会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有时候教师还不一定能一一解决,所以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新学期我将继续抓好幼儿日常活动常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形成有序的生活,学习,游戏的氛围.
1、培养幼儿讲礼貌的习惯,与人交谈时说普通话。
2、开展有趣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多动脑,探索问题,发现积累有用经验,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3、多开展一些游艺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大胆表达、展示自己的空间。依据《纲要》的精神,本学期开展主题和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利用本园的场地优势,开展好体育活动和户外组织活动.抓晨间锻炼,充分调动幼儿按时来园的积极性,对个别经常迟到的幼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4、继续抓好户外活动,提高每日两小时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在充分保证每天户外活动的同时,提高活动质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体质.结合主题教育为幼儿创设与教育活动相适应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5、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较大的提高.
6、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结合安全教育开展相关活动,让幼儿受到教育.
三、幼儿卫生保健工作
1、在进餐、上厕所、做早操时,让幼儿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并能有秩序地进行,不打不闹;搞好班级卫生工作,做到“时时通风,日日消毒”,为幼儿创设一个卫生,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在穿、脱衣服、午睡时,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自理能力;
3、不带危险物品入园,与其他小朋友能友爱、和睦相处;
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 PLC 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10-01
一、案例呈现
教材《PLC技术基础》任务:电动机连续与点动单向运转继电器控制线路改造为PLC控制。
1.案例背景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PLC技术基础》为任务驱动式理实一体化教材,该教材将PLC编程的指令运用、编程方法、编程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都融汇在每一个实训任务中,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提高。
学生前期已经学过《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掌握了电气控制中的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符号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对电气控制的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也熟练掌握,并通过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2.基于工作任务的PLC实训教学
以PLC课程中的一个实训任务为例,说明应如何开展工作任务式的实训教学。
(1)改造要点:
1)明确控制元件(如按钮、开关等)。
2)明确执行元件(如线圈、指示灯、蜂鸣器等)及工作电压。
3)通过对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进行分析,明确设备的工作过程,列出控制要点,建立编程的思路。
(2)详细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3)改造后与PLC I/O端相接的控制元件与执行元件
1)接PLC输入端的控制元件。
常闭按钮SB1停止控制; 常开按钮SB2连续运行启动控制;
常开按钮SB3点动运行控制。
2)接PLC输出端的执行元件。
交流接触器线圈KM1电动机主电路运行触点控制。线圈额定工作电压:DC36V。
(4)控制要点
1)能实现连续和点动两种运行方式。
2)连续运行用常开按钮SB2控制,点动运行用常开按钮SB3控制;停止用常闭按钮SB1控制。
(5)电路安全要求
1)保证控制电路与主电路的电隔离。
2)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6)将电路改造为PLC控制的工作步骤
1)PLC的I/O分配与接线。
2)电路的安全设置
①PLC输出负载电源由变压器低压端供电,变压器一次侧加装断路器,作电源控制与变压器漏电、短路保护;变压器二次侧装熔断器,作输出负载短路保护。
②电动机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触点FR,可以接到PLC输入端,通过PLC程序来实现过载动作,一般称为“软保护”。也可以直接与线圈KM1串接,在发生过载时切断线圈电源,一般称为“硬保护”。
3)PLC程序的编写与传送
对继电器电路进行PLC改造时,不能简单地将继电器电路直接翻译成PLC梯形图。如果梯形图程序,完全是由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直接翻译的,在程序执行时不能实现点动控制。直接翻译的梯形图程序逻辑是正确的,问题出在PLC的工作方式上,所以还是需要根据控制要点建立编程思路。用辅助继电器常开M和一个点动触点X并联来分别实现自锁和点动功能,将两个功能分开实现,且点动时不用停止控制,显得更为合理。
4)程序的执行与调试
请用实训装置的指示灯HL1代替线圈KM1,接在PLC输出端Y0上,并接上DC 36V电源,按编写好的PLC梯形图程序,传送到PLC,并进行调试。
(7)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后由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间互评,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8)总结交流。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状况以及自己能力的表现发表心得,与其他同学进行总结交流。
二、案例分析
1.本课注重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逐层推进,自始至终,并未直接介绍PLC指令和梯形图,而是把功夫放在继电器符号与PLC梯形图符号的对应关系上,当学生掌握继电器控制电路所用到的元器件符号对应PLC梯形图符号时,并且理解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PLC梯形图程序设计自然迎刃而解。
2.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就不去干预。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迁移知识,为迁移而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我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互助和交流能力。
三、案例反思
所谓的“授之以渔”,教师工作的重心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工作任务式的实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今后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要求,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今后的就业充满信心,为学生在今后激烈竞争的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PLC系统;可靠性;保护;多电源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08-02
我校机电工程分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分院重点专业,电子电气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也是省级示范实训基地,而《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PLC技术为本专业的重中之重,为顺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实训中心引入了当下中小型企业使用非常广泛的台达DVP16ES2型号可编程控制器。
而机电类专业的实验室除了正常教学,还涉及技能考证,如维修电工中级与高级、技师与高级技师等级的劳动技能的考核与鉴定。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也引入了台达DVP16ES200T型号的可编程控制器。该类型PLC具有适用性强、通信方便、等优点。但在学校教学应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PLC输入/输出端子易磨损、易烧坏、负载输出的电源单一、带负载能力弱、维护与检修难、输出负载为接触器或交流继电器时,不能直接驱动。以上不足成为影响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容易损坏PLC,也是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足,我对台达可编程控制器DVP16ES200T型号提出建设方案、电路可行性做出分析,也结合目前自动化应用实际生产中比较科学的方法,以及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应对,以满足学校的硬件教学资源使用需求。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该类型PLC在本校教学应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不足:(1)由于使用频率高,PLC所使用的电路板接线端子易损坏,PLC端子易磨损;(2)电路故障时,输入/输出触点极易烧坏;(3)负载输出的电源单一及带负载能力弱;(4)PLC系统发生故障时,维护与检修难;(5)输出负载为接触器或交流继电器时,不能直接驱动。
设计方案围绕着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不足加以设计,解决不同供电电源负载供电、可编程控制器自身端口易损坏、带负载能力弱以及教学系统的维护等问题,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1.1 保护及扩展模块的选择
选用的是8路24V直流继电器模块,根据实际要求,设计出了PLC输出端口驱动24V直流继电器电路。 PLC输出信号送至光耦,再由光信号驱动三极管,再由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线圈。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由于PLC内部信号与继电器电气隔离,损坏也只是外加继电器模块,从而保护了PLC,光耦保护电路如图2所示。
1.2 开关电源的选择
DVP16ES2自带输出直流电源24V,但为了给可编程控制器提供更稳定、可靠的电源,以及减少PLC模块体积,所以选用了DELTA公司的S/N:D024048AZL14510378型号开关电源,输入为:100-240V~1.2A,50-60Hz。输出为:24V-2A。此开关电源体积小、重量轻,该型号的电源的输出电压是由激励信号的占空比来调节的,因此稳压性能好,并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2 现场终端的方案实施
将保护模块(8-24VDC)、空气开关(DZ47LE-32 C16)、开关电源(100-240V-1.2A 50-60Hz)、(DVP16ES32)等固定在基座上,原理图及布局图如图3所示。
2.1 模块系统的布局
该线路系统的设计,从元器件布置开始,所以合理布置器件非常重要。
2.2 线路接线要求
布线应符合系统设计所规定的电气原理图及布线图的要求。并进行硬线的连接,要求硬线排列整齐,横平竖直,尽量不跳线、美观。电线两端头接线,除了与插接件相连者外,必须采用接头压接。
2.3 模块号码管使用要求
每根电线两端必须有清晰牢固的线号,每个插头、插座,每个接线端子上或安装位置处必须有清晰牢固的代号标记。
2.4 技术性能
本教学系统工作电压可采用220V/380V,PLC控制电路工作AC电压220V,继电器模块DC电压24V。开关电源的主要参数为:AC输入100-240V~1.2A,50-60Hz。额定输出24V-2A。
工作环境:温度-10度~45度,相对湿度
外形尺寸:400mmX400mmX150mm。
2.5 选择工作电压等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压等级的选择主要根据现场元件及负载来选择。每一路24V继电器的输出端是独立的,故可单独加独立电压,实训过程中常见的工作电压有直流5V、12V、24V、48V几种,常见交流工作电压有110V、220V、380V三种。
3 应用
本系统可用于当前我校的机电类专业的实验室中,工具体为:电气控制课堂/实训、PLC课堂/实训、维修电工技能考证等场合。
为了提高PLC实训系统的可靠性,我们要对于该系统故障和常见部位在硬件上设置保护,以负载出现短故障为例,当负载短路时,由于光耦电气隔离作用,使短路故障不影响上一级,即可编程器件内部。
为了验证本模块可行性,采集了不同应用场合的效果反馈,采用不同电源及负载,都能很好的运行。已基本解决由于使用频率高,导致PLC本身接线端子易损坏的问题,如出现短路故障时,由先前的PLC内部继电器烧坏转成开关电源内部的熔断器断开或是外加24V直流继电器烧坏。负载输出的电源单一及带负载能力的问题已解决,能同时驱动多种不同电压的电源。验证过程主要应用场合有:电气控制课堂/实训、PLC课堂/实训、维修电工技能考证等场合。
4 结语
由于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当出现故障时,方便地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故障分析和解决思路。本系统符合我国现阶段电子电气、机电类专业的教学中,投入本校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使用一年后,证明其稳定可靠,达到预设目的,该系统还可进一步实现使用在企业产品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DVP-PLC编程技巧[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李长久.PLC原理及应用[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佟为明.低压电器继电器及控制系统[J].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法 模拟排故机床
一、项目教学法介绍
1.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处于领头羊的地位。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蔓延,引起一场职业教育的“革命”。它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能力的锻炼。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起着引导、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则占据了主体地位。
2.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一点说,就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强化“怎么干”“怎么才能干得更好”,淡化“是什么”和“为什么”。
3.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五个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名称:首先由教师布置项目,并且解释项目含义;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项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习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练习的是哪方面的技能;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学生制订计划: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制订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分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评估计划的可实施性,做适当提示,以便改进。
(3)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及时向教师汇报完成的进度;教师则观察、记录、答疑、指导。
(4)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项目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
(5)总结评价阶段:小组成员先自我评价,各组再实现互评,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二、项目教学法在学校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实施背景
学校在调研和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之后,研究决定在机电应用设计专业中率先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并且学校成立课题小组,校长亲自任课题组长,电工教研组负责具体落实,选定一个有40名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选择5名双师型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分三个阶段来实行。
2.时间安排
(1)2010.9―2012.9(第一阶段):项目课题的调研工作,确定项目名称和设计方案。
(2)2012.9―2013.9(第二阶段):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卧式镗床、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床六个维修电工模拟排故实训台项目的研发制作。
3.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先在浙江、江苏等地部分中职学校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进行调研,学习和借鉴他们的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成功经验,然后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名称和具体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
①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模拟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卧式镗床、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床维修电工排故实训台的制作。
②成立项目小组:由3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30名学生组成:分成6个项目小组,5名学生为一组、每2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分别完成6种模拟排故机床的制作。
③实施阶段:教师给出各机床电气原理图;各组组员进行具体分工:1名学生负责模拟机床外框设计,2名学生负责机床原理图、安装图的绘制、排版、打印,2名学生负责机床电路所需电器元件及材料的购买,5名学生都参与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④学生分组展开制作,教师做指导、记录。
⑤评价总结:6个小组先自评,再实行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分别做总结,填写评价表,给出成绩。
⑥评价总结:2个小组自评,再实行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分别做总结,填写评价表,给出成绩。
4.评价总结
我们制定了一张项目教学法评价表,作为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后评分的依据。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名称:X62万能铣床模拟排故实训台
小组成员:杨鑫、王晓平、赵海杰、于洋、李恺强
指导教师:胡建华
1.项目设计目标
(1)参考相关资料,对万能铣床模拟排故实训台进行外框架和安装图的设计。
(2)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电气原理图,然后进行安装接线。
(3)根据指导教师要求,设置线路故障。
(4)完成万能铣床的通电试车调试和故障模拟调试。
(5)填写项目评估表。
2.项目设计
(1)电源设计。采用三相四线制电源:电压380V±10%,频率50Hz±5%,实训台上装有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强电输出若有漏电现象,即报警并切断电源,确保实验进程的安全。控制面板上装有电流漏电保护器,控制面板若有漏电现象,漏电流超过一定值,即切断电源。
(2)外框架设计。外框采用尺寸分别为195cm×100cm×30cm的不锈钢材料和绝缘板,划分为三块区域:上端区域放置万能铣床实物照片和本电路的原理图;中间区域安装电路,将电器元件安装在4mm厚的绝缘板正面,接线和故障设置在绝缘板背面,从而保证故障的隐蔽性,设置了一块用于放置电工仪表、电工工具的搁板;底部搁板用于放置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底座采用4个定活两便的滚轮。
(3)电气安装图设计。安装图左侧放置万能铣床的实物照片,指示出铣床各结构的名称,右侧放置万能铣床的电气原理图,用红色数字标明走线顺序,并对原理图做了一些改进,添置交流接触器分断动作的信号指示灯。在安装区,我们先测量断路器、熔断器、控制变压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圆形工作台工作转换开关、行程开关、按钮等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再进行电脑排版,将动作指示灯设置在面板正中下侧,圆形工作台工作转换开关设置在面板正中位置,行程开关设置在面板左侧,按钮设置在面板的右下侧,电源和电动机的接线用接线端子引出,最后打印并贴在绝缘板正面。
3.项目实施
(1)万能铣床维修电工模拟排故实训台成品。
(2)检查。根据万能铣床电气原理图,分别检查电路的接线是否正确,接地通道是否具有连续性,检查热继电器的整定值和熔断器中熔体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用兆欧表检查电动机及线路的绝缘电阻是否良好。
(3)试车、调试。试车在指导教师监督下进行。接通电源后,我们先点动控制主轴电动机、进给电动机、冷却泵电动机的启动,检查各电动机的转向是否符合要求,再通电空转试车,观察KM1、KM2、KM3、KM4、KM5、KM6、KS、YA、FR1、FR2、FR3等电器元件的吸合和M1、M2、M3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试车成功后,再逐个把故障开关打在断开位置,通过观察各电器元件和电动机的状态来判断设置的故障是否达到指导老师提出的要求。
四、经验总结
学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环节的掌握、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精心策划、研究,收获了许多经验。
1.学生能力提高
在项目各环节中,以“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这样一个主旋律贯穿项目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项目设计环节,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这一系列过程起到培养学习方式转变的作用,即从原来的接受性学习变成自主研究性学习;项目小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分享与合作的乐趣。
2.订单式教学
开展项目教学法以来,我们发现这个班学生的专业课鉴定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2010年维修电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合格率只有70%左右,而2011年、2012年、2013年这三年的合格率却逐年上升,2013年已经达到95%。
学校的机电应用设计专业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实训场地被评为杭州市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拥有各种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便于组织学生开展机床维修实战演练,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相当于提前实习上岗,这样毕业生一进入用人单位后就能立刻上岗操作,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
本学期学校与杭州某电炉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招收了一个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级,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实现订单式教学。
3.存在的不足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其实还需要编写一系列配套的项目教学法教材,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争取把项目教学法实施得更加完善,为学校其他专业以后的实施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许长斌.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3).
篇5
教学时基本理论以必要够用为度,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工程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例如在讲到电流的热效应时,要引导学生先观察身边的各种电器,如白炽灯、电视机、电风扇,学生会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电器通电后会发热,那么,作为教师就会因势利导,总结出电流热效应的理论,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只要有电流流过导体,就会产生热量这一自然现象,之后又趁热打铁马上讲解,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对我们有利,我们就要利用它来为我们服务。例如,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做成了电饭锅,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接着举一反三,学生们个个都能举出一个应用实例,这时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活跃,顺着思路讲到,对我们不利的一面,如电动机在运行中发热不仅消耗电能,而且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严重时会发生事故。因此,在电器设备中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避免由电流的热效应所造成的危害,例如所有电器的外壳都要散热孔,学生们又开动脑筋,每个人都积极发言。所以,电工的创新教学,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死教”,学生不能囫囵吞枣地“死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应考虑到技工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和学习要求,坚持让电工学走进学生。
注重演示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快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在演示实验中,就可以不拘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由他们自己动手,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和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观点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比如教学生线头的连接时,先把准备好的线头叫学生连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完成后教师再检查,大多数的学生接线都不牢固,点评他们接线的缺点,演示正确的接法。这样教师和同学一起的实验让他们记忆深刻,能牢固掌握本节课所上的内容。在讲交流接触器的结构时,要教学生拆装时,可以先用坏的仪器给同学们拆装,很多同学都能拆,但装时就困难了,为什么呢,同学们都找不到原因。学生经过思考教师再说,学生再做这样的实验就不会犯错了。在做拆装实验时,学生都没有在意拆时仪器的位置,没有做记号,所以在装时位置不对,当然装不上了,通过这一节的实验还为以后电机的拆装做好了教学准备。
上好学生的实训课。电工是一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上好实训课是上好电工的关键,而且学生在实训中看到自己的成果,将会加大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上好实训课就看你怎样分组和小组长的选定。在学期初着手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至六人,可以是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的同质,也可以是异质。一般是异质,因为互补性强,更能体现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然后从每一小组中推选一名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都较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起指导、监督、联络的作用。在上课时合理地安排座位,以组长为中心,组员在四周,这样便于辅导。为互动提供条件,接着就实施了互动协作学习。教师在讲实训要求及内容时,小组长可以起到监督本组纪律,带动本组认真听讲,实训时才能完成实训任务。电工实训危险性极大,没有很好的监督,容易造成触电事故,小组长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管理本组同学,不要乱动。每一个小组的每位成员只要在团结,协作,监督当中认真做实验,实训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实训的成功率越大,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教师的教学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6
关键词:高职电气专业;企业文化;项目化综合实训;职业心理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进入工作单位后能够立即进入工作角色。通过调研得到:为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精神,提高高职电气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性,还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针对性的岗前综合训练。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也得到高度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我们现有的教学和实训条件做好岗前综合实训呢?
一、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从认知与知识结构上讲,高职学生一个普遍的特点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其在中学阶段的数理化基础直接影响到现在的学习,对于自己的认知不强。从学生情感的特点上讲,有轻微的抑郁症状、丰富而强烈的社会感情、微弱自卑、孤独、焦虑、困惑等,这些往往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思维的方式也偏重于感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和逻辑推导。从意志品质上看,高职学生相对缺乏毅力,自制力和自控力不强。学生往往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但是不会克制自己,让自己做该做的。
现代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学历更看重能力和职业素质,而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据调研,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反映社会就业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的强弱。面临这样的情况,这无疑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怎样做好学生在毕业前的综合素质的强化问题。
二、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功能分析
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不能够从课本中教出来的,必须经过实践不断锻炼成长才能培养出来,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的实训基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有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拓宽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面,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接触与学习高新技术,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等。
我校电气专业实训基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训练的场所,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为了加强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形成,我校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模拟训练和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操作,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并且引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如MPS实验室和三菱实训室等,使学生可以涉猎高新技术领域,接触和学习高新技术,适应社会及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展开技能操作、产品制作和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模拟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并使创造的欲望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已学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群体协作来完成训练项目,使学生不仅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并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高职电气专业岗前综合实训实践分析
1.岗前企业文化的培训
(1)培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经营管理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对高职学生具有特殊意义的、与企业及其文化密切相关的特殊的文化素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为这是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和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和紧密相关的。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理解个人在企业的角色以及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培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工作与学习的差异、企业制度与学校制度的差异,企业人际关系与校园人际关系的差异。这样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尽快地融入企业,对企业增加亲切感和使命感。
(2)培训企业文化的方法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重要特色,不同企业的文化各具特点,丰富多彩。在岗前培训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企业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岗位技术规程、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企业,建立正确的职业观,管理和规范个人在企业的行为。对于我们部分学生能进入企业岗前实训的,企业会对我们的学生集中进行培训,企业培训会采用如故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拓展训练等容易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培训活动,潜移默化的将企业文化传给了学生。对于在校生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品德课、专业教学、社会实践不断加以培养与训练。我们可以在校园内开辟一个专门的相关企业文化展览专栏,专门介绍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收集有一定企业文化基础的企业内部文化刊物,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内容。平时在实训场所张贴一些体现企业文化的标语和有代表性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通过这些方式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既体现了职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品质,同时又把岗位与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非常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和管理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来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观、发展观以及企业对人才岗位综合素质的要求,从而加深对岗前培训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将岗前培训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收到真正的实效。
2.岗前电气专业技术的项目化训练
实训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对电气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岗前项目化综合实训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并在自行设计的实训设备中得到实现,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的目的。
各高职院校将毕业生都送到企业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实训,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将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约束。那么,在校园里我们有效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做好毕业生岗前专业技术综合实训,显得尤为重要。据调研,部分高职院校已相当重视岗前的综合实训,并且具有岗前的实训环节,仿真岗位的专业培训,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种完整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及技巧。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得出:将4年所学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技术融合为一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实训条件,通过电气自动控制项目化综合规范的训练,从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工控组态与PLC控制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即:通过一个典型电气控制项目,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控制电路图,并进行安装,接线,调试,故障排除;再将原继电器控制电路图,改装成PLC控制为主的电路图,并进行安装,接线,编程下载调试实现同样的功能;模拟现场的工艺流程,用工控组态实现上位机对PLC的控制,实现自动工控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专业技术和实际动手实践能力。
(1)用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项目的电气自动控制。
通过项目实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电气电路,学生重新温故并掌握一般高低压电器设备的使用常识及维护;各种电器组件的安装及安装规范;电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及操作规程。了解掌握高低压电器、测量仪表等配线工艺及安装工艺;各种电器组件及电器设备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方法及技巧。
(2)用PLC技术实现项目的电气自动控制
通过项目训练,进行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练习,同时在熟练掌握现有实验基础上,学生利用上位机,使用三菱FX2N系列软件编程,进行自行设计实训的开发与调试。
(3)用上位机与PLC技术实现项目的电气自动控制
通过项目实训,使学生对组态软件的框架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能组态一些简单的工程项目,熟练应用组态软件中的各项功能;能根据工艺现场要求熟练制作动画流程。
总之,高职电气专业进行典型项目化综合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对电气专业技术的整体理解,而且对4年所学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术能起到一个巩固并提高的作用,做到融会贯通,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技术和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将现代先进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得以初步训练。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学习新技术能更快的理解并接受,能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由学生向社会工作人员的转化。
3.岗前职业心理素质训练
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积极心态、沟通技巧、面对压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几方面。通过职业心理素质培训主要是解除学员各种焦虑、疑惑、自大、自卑甚至恐惧的消极心理,树立起积极职业心态,坚定成功信念,从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心态问题;使学员掌握沟通的基本技巧,促进与上下级、部门、同事之间沟通的能力,创造信任与安全的工作氛围;使学员学会改善情绪、抒解压力的方法与技巧,并学会变压力为动力,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获得自己理想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团队成员,如何塑造优良的团队精神,如何在团队中学会沟通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以创新为核心目标对学员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培养,其中既包含思想观念、思维的方式与习惯的改变;使学员能充分应用沟通技巧,工程技艺及时灵活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新问题,做到既不违反原则,又不损伤人际关系,同时又妥善地完成任务。我们在班会课或职业素质指导课上,采用课堂案例分析的方法,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些课堂以外的东西,增强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顶岗实习 “DL”教学模式 PLC课程标准化、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LC Course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rnships
WANG Miao
(Changchun Automobile Industry Institute, Changchun, Jilin 130013)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stud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t the insistence of internships, how to complete the "PLC and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re-enacted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The course covers the principles of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 and WinCC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nd profibus fieldbus. Innovative proposed "DL (Doing by Learning)" is the "work-based learning" mode. Teaching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integrated automobile production training table mak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ization, modularity. Achieve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ial docking, docking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butt. Achieve the service for working run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Key words internship; "DL" teaching mode; PLC curriculum standardization, modularity
1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的分析
企业急需培养掌握PLC电气控制技术理论和知识和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为了使学生尽早接触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设备,更快地进步,高职高专学校始终坚持“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体制,以“不能满足企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的办学理念为核心指导思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内涵建设,实现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全方面培养。学校利用学校与企业多年合作的契机,现在安排学生学习理论和实习的比例为1:1。使他们每天工作的同时回到学校学习自动化专业课程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再到实际生产线上不断应用,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目前90%的学生在第三第四学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并且深入生产一线顶岗实习,要完成企业安排的正常八小时工作,还有的学生在外地实习。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就是在第三、第四学期上课,让学生实习好、学习好,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促成了课题组成员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使顶岗实习的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校企合作,研发PLC校内实训台
2.1 PLC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以往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在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政” 和“相互推诿” 的现象。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内容的讲解常常是“空” 而“虚”,给学生留大量作业,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背程序,应付考试。实训内容更多的是简单验证理论结果,如一台PLC可编程控制器带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或几个指示灯学生可以通过PC机进行编程,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或指示灯循环亮灭。所做的实训项目较少,学生印象不深。但现在学生下厂顶岗实习了,他接触到的是能生产出世界一流汽车的生产线,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实训室的设备都远远满足不了顶岗实习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2 研发PLC校内实训台
任课教师走访学生实习单位,如一汽大众公司,针对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教师根据在生产第一线设备的研究,如焊装车间、总装车间的汽车输送线。调研结果是汽车制造行业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在生产线上各个环节都采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同时用上位机WinCC监控和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进行通讯。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电气设备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进行了研究。结合在不同工厂、不同车间顶岗实习学生共同接触的自动化设备,就是汽车生产输送线。结合学生知识的循序渐进规律及全面性、课题组教师研制了来源于企业,又适合学校教学的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实训台――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工作台,本实训装置贴近工业现场要求,是典型的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从选材、工艺、流程、结构、控制等各方面都从实际工业现场出发,考虑工学结合要求,有机融合了机械、电气、气动知识,整个实训台就是学生工作、控制的生产设备。
通过该实训系统的工作任务训练,能较好地锻炼操作者程序编写设计能力、自动线设计开发能力、自动线连接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安全意识。突出强调技术的综合运用。实验室设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避免了过去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的教学局面。现在实验室是一周4天,8小时开放。满足了顶岗实习学生三班倒的工作、学习的需要。对在外地的同学以网络为载体,及时发送教学课件、实训台影像。教师制作、发送和批改和项目相对应的学习页,使外地学生也能同步学习。
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PLC课程的项目与任务的设计即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它是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即要符合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具有针对性,又要保持PLC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任课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项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单元内的实例都能有效地为该单元核心内容的教学服务,并且这些实例课题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又要包含工作现场,本课程预计设置10项目。
项目一,硬件系统安装及软件系统的使用。该项目来源于工厂的主控单元PLC,要求学生了解它的硬件结构,硬件组态、硬件调试。同时工厂大量使用STEP7软件,要求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该软件的位指令。
项目二,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继电器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定时器控制,使滚床输送线实现直线运输,旋转运输。
项目三,PLC软件程序控制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驱动行车运行。
项目四,指示灯控制系统。工厂中还有很多指示灯,它们可显示不同的工作状态,因此对它们的控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该项目来源于激光焊指示灯系统,有红黄绿三种指示灯,亮和灭各有不同的意义,闪烁的频率代表不同的工作状态。
项目五,PLC软件程序控制变频器、编码器使升降台变速运行。学生学会用PLC控制交流电机就掌握了工厂的大多数设备的控制原理。
前五个项目完成基本可以设计了一个完整PLC和电机的控制系统。以上项目为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
项目六,机械手的设计,运用气动控制技术由PLC控制电磁阀使机械手按要求进行快速移动夹紧、松开动作。
项目七,堆垛解垛控制系统,用PLC的结构化程序处理复杂的控制任务,使学生学会在主循环组织块中多次调用功能块和功能。
项目八,PROFIBUS现场总线的应用。
学会应用通信模块选择调试好的任意两个系统模块,实现两个CPU315-2DP之间主从通信。
项目九,自动线加工系统模块上位机程序编写、调试。
熟练应用WinCC组态软件图形编辑器;掌握画面切换、显示画面窗口、动态设计等方法和步骤。
项目十,WinCC组态软件与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
利用图形编辑器组态加工模块的画面,显示加工工位的计划值、实际值时间信息;完成加工模块的组态功能。能够进行上位机的控制及显示。
4 情景教学案例
现以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为例进行情景教学的案例进行说明:
4.1 转台站控制要求
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继电器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定时器控制,使滚床输送线实现直线运输,旋转运输。
4.2 教学方法比较
没有建造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台之前输送辊床转台控制系统项目我们只能通过PC机用应用位逻辑指令编写一台电动机正反转程序。因为没有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转台站工作情景根本无从谈起。只能用仿真软件验证程序编写的正确与否。学生学习过程变成背诵程序过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在课题组老师研制了与工作岗位控制系统一致的汽车自动生产输送线实训台,顶岗实习学生他们在工厂只是使用,但自己没有编过能直接控制减速交流电动机的程序,现在他们可以自己拆装转台站,这样对机械设备结构了解更深刻。可以对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按控制要求进行设计编程调试。同样是应用位逻辑指令可以编写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所以学习兴趣大增。
4.3 本项目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1) 掌握单相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继电器控制电动机原理。(2) 掌握S7-300PLC位逻辑指令。能够利用位逻辑指令构建转台站控制系统。(3) 具有转台站控制系统的构建、接线、编程、下载、调试的技能。(4) 学会操作汽车自动线设备的转台站。
4.4 转台站组成及功能
转台站由转速1300r/min、减速比1:50交流减速电机、电压DC24V、四路的继电器、额定电压DC10~30V、额定电流200mA、检测距离10mm的电感传感器1及检测距离4mm的电感传感器2、滚轮导轨、输送辊床、钣金结构件、机械零部件组成。主要部件功能如下:(1)交流减速电机1:用来通过同步带/轮传动机构驱动滚筒转动。(2)交流减速电机2:用来通过驱动滚轮在导轨运行,达到转台旋转的功能。(3)继电器:用来控制辊床交流减速电机、转台旋转交流减速电机的启动/停止、正转/反转,当PLC输出信号给继电器线圈时电机运行。(4)电感传感器1:用来检测输送滚床出入口滑撬的位置,实现传输定位,当检测到滑撬物料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5)电感传感器2:用来转台旋转到位检测,当检测到转台旋转到位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
4.5 软件设计(图1)
4.6 项目实施
4.7 评价过程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同学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总结成果,我们制作的自评、互评和师评表。每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填写自评表、互评表。其中包括知识考评、软件编程、实际操作、项目验收、联系实际工作的创新点五大方面的考核。
5 总结
通过针对满足顶岗实习需求的PLC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使PLC与电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贴近工厂实际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高职高专学生在坚持顶岗实习的情况下,理论联系实际,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好地掌握PLC技术、WinCC监控软件、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了PLC常用指令的分析应用能力、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接线、调试及故障排除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协作的能力。也充分满足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力的要求。在实践中使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强的优势突显。目前学业完成的学生已在一汽大众、大连发动机、大连变速器、一汽解放公司、一汽技术中心、米其林轮胎、一汽丰越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电气设计维修的技术骨干。教学内容科学优化,进而为实习的岗位更好地服务。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吉教高字【2012】45号
参考文献
[1] 胡健.西门子S7-300/400PLC工程应用(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9.
篇8
【关键词】电机拖动控制技术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12-03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增长,如何才能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电机拖动控制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掌握常用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机基本控制线路、直流电动机及电机应用基础知识、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目标又集中体现在专业实操能力的掌握程度上,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按照理实一体化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又称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这一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做,即边学边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全过程中,理论知识教授与实操技能训练交替进行,且两者之间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能自然衔接。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具有各教学环节相对比较集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优点。一方面,它有效地构筑起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而且通过实操训练能将理论知识及时得到有效的实践,以实践加深记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它强化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教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实施背景
(一)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按照过往的传统教法,《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这门课先是在班级的普通教室进行某一教学单元理论知识部分授课,待理论部分讲授完之后再组织学生到实训室做实验;之后再重复这一做法分别进行其他教学单元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教学。由于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教学工作是由不同的教师来承担,再者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就会打断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短板。
(二)抽象理论知识影响教学效果。在电机拖动这门课程的教学项目中,“常用低压电器”是其中一个主要知识点,诸多的电器元件如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等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非常陌生,而且很抽象。没有认识实践的支撑,学生对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图形符号、工作原理、检测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根本无法理解。如果学生没有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实践,那么学生对电动机的几种运行状态就完全没有概念,课本上所讲解的抽象的内容犹如纸上谈兵,学生的脑子里一头雾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目前教学存在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问题。一方面,现阶段中职学生大多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一提到理论知识就倍感头痛,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但另一方面,中职生从年龄上来说正处在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黄金阶段,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老师上课很多情况下是照本宣科,“填鸭式”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与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四)目前学习评价模式单一。以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只能通过作业、理论笔试等传统方式来进行评价,缺乏实践环节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形式单一,而且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宗旨和要求。
上述所列举的这些问题,往往使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理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在《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有较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电机拖动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逐步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比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以《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这一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具体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过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分析。根据《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这一教学单元的授课时长为 6 个学时。教学目标采用三维目标设定法,分别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按扭和交流接触器的功能、结构原理、图形符号、安装接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这一单元学习,能够掌握按钮和交流接触器这两种常见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按钮内部的接线和交流接触器的接线方法;巩固螺钉(螺丝)紧固工具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通过完成线路安装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组织和实施。课前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实训工位的匹配度,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情况视具体人数而定,一般每个小组 2 人为宜,最多不超过 4 人。
在本单元教学的第一阶段,任课教师将学生带到配备有机械加工设备(最好是普通卧式车床)的生产车间或实训场地进行认知见习,让学生仔细观察车床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及电气控制柜的内部电路,由现场专职技术人员教师操作车床使其正常运转,任课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讲解,并请学生思考按钮在车床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对典型生产机械设备中的按钮和接触器等电器所起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
本单元教学的第二阶段,由任课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电工实训室,并按预先的分组就坐,开始进入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实训台面上预先放置好的 LA19、LA4-3H 系列双联按钮和三联按钮、CJ20-10 型交流接触器实物的外观,然后再提出问题“按钮的结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此时,任课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对照实物分别介绍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复合按钮的结构原理和图形表示符号。
本单元教学的第三阶段,任课教师向每个小组发放复合按钮和交流接触器实物各一个,并指导学生分别对这两种电器元件进行拆卸和安装。要求学生在拆卸过程中认真观察其内部构造,回忆老师刚刚讲过的构造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按照顺序将所拆零件放好,再按照相反的顺序安装回去。期间学生要使用万用表来判断各触点的通断状况,来检测自己组装的按钮和接触器是否正确。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增强了感性认识,更加直观地了解电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后学生普遍反应采用这一方法知识掌握得更快,也更牢固。
经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此时趁热打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与钻研精神。在单元教学的第四阶段,任课教师再给出电动机直接起动电路的控制线路图,向学生展示在电工实训线路板上已经接好的电路,但在此电路上按钮的接线部分为空缺。此时,教师布置学生分组讨论按钮在此电路中的作用,并提出问题“应选择何种按钮,如何进行安装和连线”。在之后的分组讨论环节,学生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将已经连接好的完整电路通电试运行。当学生看到电动机在按钮的控制下成功运转时都感到无比的激动,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任课教师逐一检查每组学生电器元件的拆卸和安装是否正确,设计接线是否合理,对学生的实操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量化的评分表具体体现评价结果,做到及时练习,及时评价,及时总结。
三、实施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价。通过上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方面教师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学做一体、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并配以头脑风暴、小组探究等学习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不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而更像是一名善思考、会做事的“职业人”。
(二)教学实践反思。第一,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方面搜集资料,准备好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安装好所需示范电路,协调好其他实训场地以便带领学生见习参观等,而且上课时要能应对学生在自主思考时所提出的临时性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解答。第二,在新教法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仍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基础较差等方面的自身原因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因此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也需要任课教师加强引导。第三,新教法对实训场地的设施条件要求较高。此类教学活动基本是在实训室完成的,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W生的动手实操,还有教师关于电动机运行的示范操作,需要相应的实训设施设备与之配套,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实验室或普通教室显然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这就要求学校层面要同步甚至超前推进配套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教室)的建设工作,以免在硬件上拖了后腿。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法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职教新思路。而将这一教学方法应用在中等职业学校《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推广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2]程 周.电机拖动与电控技术(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王 建,赵金周.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12
[5]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 2004(2)
篇9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
前言:《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学习领域与电机控制、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气控制与PLC、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学习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掌握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等之后,为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课程掌握了机床电气控制之后,既可完全用于后续课程PLC以及相关课程项目设计之中,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机床电路维修工相关岗位的工作,还为学生通过维修电工鉴定的职业资格认证起到了支撑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学习领域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处于核心地位。
一、《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设计。教学模式不是以经验、解释或理论研究为主,而是以掌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的实践技能为目的,以工学结合为教学主导方向,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设计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学习情境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掌握能力。本课程共设三个专业教学项目,内含七个子任务: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应用(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应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安装(单向启动控制电气线路的安装、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控制电路典型控制环节的安装与调试);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CA6140车床电气控制、T68卧式镗床电气控制、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每个学习项目紧扣知识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突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适应职业岗位需要为准绳,遵循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实用性教学,培养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目前工业主要应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以电动机、机床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原理、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分析方法;培养解决生产实际电气控制一般问题的能力;为有关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职业道德观、安全生产意识得到加强。
1、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该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从事生产实践,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知识的学习和领会,以及教学实训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4)在技能训练中,注意培养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5)在生产组织、品质控制、工艺实施等方面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工作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4)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能力
(5)持之以恒、诚实守信、关注细节的基本素养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具备能够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的能力
(2)具备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完成低压电器元件安装的能力
(3)熟练掌握低压电器元件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具备识读电路图能力
(4)具备能够根据给定电气控制原理图进行电气接线的能力
(5)具备能熟练使用万用表进行低压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的能力
(6)具备能实施常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的能力
(7)通过强化训练,可以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床电器控制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应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项目、任务) 参考学时
学习情境1 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应用 16
学习情境2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安装 34
学习情境3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 22
合计 72
四、 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项目分析引导法―从项目入手,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从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始进行引导,学时容易理解,效果较好。
(2)任务驱动法―要实现具体的任务,学时应该怎样一步步地完成任务,促使学时思考问题,制定实施计划;
(3)“教、学、做”引导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实训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技能,并在实训中掌握理论知识。
(4)互相协作问答法―小组成员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难题进行讨论协商,最后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调试分析讨论法―对控制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为以后实训打下基础。
(6)评价反馈法―教师评价学生做的实训,及时把意见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从实训中能吸取经验教训。
(7)技能竞赛奖励法―通过大赛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8)自主学习法―通过网络和教学录像等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型的学习及研究,最好能把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集为一体,强调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
实验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在教师带领下逐步由会使用,转变为会分析,会自己排除故障。在实验中一旦发生问题或出现错误,能自己解决、纠正。
在教学过程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来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有机会动脑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评价、考核要求建议
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也要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考核,使对学生的评价公正、准确。建议采用任务考评与课程考评结合的办法,强调任务考评的重要性。任务考评占60%,课程考评占40%。
(1)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以形成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重表现出来的能力,在原有平时成绩(考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2)期末设置期末考试,对课程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重在考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议使用教材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连赛英,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05149-7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针对电气运行及控制的行业特点,学校与行业共同构建了真实职业训练环境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相关教学环境如下:
(1)电机拆装实训室
(2)维修电工实训室
(3)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4)电气安装实训室
篇10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因素
1.引言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高职院校该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作者认为讲授这门课程时,既要将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原理讲述清楚,又要重点讲解建筑工程中的电气控制,有的放矢;同时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培养出服务岗位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鉴于此,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此课程的不同部分内容的特点和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和实训相结合,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1]。
2.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
2.1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这部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2]、问题引导法。将相关元器件及涉及到的控制电路融入项目,即把项目划分为分解为多个任务,难点分散消化。授课过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训部分,理实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在项目完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例如项目“小车自动往返控制”,涉及到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等低压电气设备的介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通过电气控制现场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并结合校内机床设备运行现场的参观,加深印象的同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边动画演示元件结构和动作原理,一边现场拆卸,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使学生掌握起来轻松而有效。项目所涵盖的点动、长动、正反转三个基本电气控制环节和规律的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如在点动控制任务的基础上,提出连续控制的要求引出反转控制;再提出往返、升降等控制要求引出正反转控制任务,最后为了满足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要求引出带机械及电气互锁的正反转控制,并通过动画演示控制过程。
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电动机控制有十五个典型控制电路,单纯课堂讲授学生积极性不高,采用讨论法教学可以克服这一局限。学生分组,各组分配一个电路,要求组内讨论学习后,一位在黑板画电路图,一位讲解控制过程,教师点评补充。在分配任务时,对于程度稍差的组可以协商调换电路,降低难度,为该组成员建立自信提高积极性。后继布置“两台电机顺序启动、停止控制”和“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换的星-三角起动控制”两个项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设计其他控制电路后进行安装接线和调试。学生自主性强[3],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获得较足的学习动力,理论与实践实现两手抓。
2.3 可编程序控制器介绍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学习是个应用性很强的内容,设计思路灵活但又有规律可循,教学方法上仍以项目教学法、对比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PLC内部存储单元在设计中的意义理解起来抽象,但与熟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概念有相似,因此利用多媒体将二者比较,并配以PLC应用实例的图片和视频,大大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程度。例如点动、长动、正反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如何利用PLC实现控制的问题提出后,将所能涉及到的基本指令讲授完毕后,分别针对点动、长动、正反转控制任务中对比两个系统的异同,通过项目“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和项目“小车自动循环往返PLC控制”培养应用技能,项目 “两台电机顺序启动、停止PLC控制”和“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换的星-三角起动PLC控制”作为掌握经验设计法的巩固。状态设计法以选择典型、有趣的项目驱动教学,实现讲授-设计-调试-讲授循环教学过程,将新知识融入项目,让经验出于项目,以技能完成新项目。
2.4 典型建筑电气控制系统
典型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有“空调与制冷系统的电气控制”,“水泵和锅炉设备的电气控制”,“电梯的电气控制”,这部分教学内容系统性强,适合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和参观法,并利用多媒体系统展示无法参观到的环节、集中展示多幅控制电路图片辅助课堂讲授。
3 其他教学因素的体会
3.1教学内容调整与顺序安排
采用项目法的教学内容,需要将旧有的内容重新调整,与项目内容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对项目选择和教学内容有很高水平的把握,但是个人教学水平和时间的有限,教研组内甚至与相关教研组共同展开讨论确定项目及相关内容是比较合理的。
3.2知识条理性和关键词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知识点多,涉及元件多,控制方法多,这三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条理不清的感觉和厌烦情绪,因而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将知识提炼,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前后逻辑关系,并在每一个内容中总结出关键词为学生把握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有很大帮助。
3.3实训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训指导,发现实训中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分组要考虑学生自由组合的意愿,自由组合的气氛融洽,分工明确,团队协作程度高,但同时要注意个别组的调整,程度太低的组合容易在实训中受挫丧失信心;二是项目要求和任务要明确,每组保证一份最终设计方案,确保按图接线;三是下线的规律要反复引领和提示,以此培养清晰的思路和合理方法,在各组指导中仍以这一规律辅助检查线路、排除故障,可以提高效率;四是实训报告的内容要求完整性,重点总结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收获经验。
3.4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学生认同教师,才能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主动把教学内容变为自己的需要,从而加以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和学才和谐,教师才能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4]。情感教学是一种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课内平等融洽与学生交流,不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自身要做到礼貌和文明,以良好的师德为学生效仿榜样,积极评价和鼓励学生,对于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建立有力的自信心;课外以朋友的身份关心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经常参加学生活动。情感教育自然地融于课内外生活,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教和学则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的和谐关系。
4.结论
教学过程是复杂而丰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条理化,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教学中不断体会和总结各类教学因素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长期坚持做的工作,为教育目标的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荣,刘敏.浅谈高职高专《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214.
[2]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