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09:5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理财实训总结

篇1

此次参加者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的主持人,以及我县没有2011省级立项课题的县直中小学、乡镇中学、乡镇文教室的业务校长或教研主任,由县局教研室刘清华主任带队,同行的还有县局教研室崔国栋副主任、葛卫芬老师,共计五十多人,教育局主管教研的领导陈局长为参会人员送行并强调了有关事项。我校对参会教师在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

二、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成绩喜人。

三、此次会议举办层次较高。

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培训研修班由于与会人员多,全省1000名参训人员在五天内分两批进行培训。第一批培训会上,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杨勇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我校有关教师参加的是第二批培训。会议由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宋思洁主持,邀请到的专家有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卓晴君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张爱华教授。

四、会议日程紧凑,培训内容务实高效。

卓晴君教授和张爱华教授针对三个开题报告进行现场案例式点评。两位专家的点评,不仅对三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指导、帮助,而且也为我们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卓晴君教授针对教育科研的方法与过程进行了专题讲座。对课题研究开题、中期论证、结题鉴定三个环节,详细介绍了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五、省规划办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有重要指示。

2、省规划办将对在2008年、2012年立项的课题进行检查。

3、2012年,省有关部门将对这次审批立项的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进行省级检查,予以督导评估。

4、河北省将进行省级“教育科研先导示范学校”评选,“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评选。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感到获益非浅。这次培训形式新颖,内容务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更加深入领会了教育科研的观念、过程与方法。这对于规范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质量有着莫大的意义。

我们决心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乘课改的东风,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监督下,在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严肃认真、扎实严谨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篇2

关键词:工学交替 校内实训 校外实习 师资建设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

(一)几种主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工学结合的操作形式是多样的,有“工学并行”、“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形式。

“工学并行”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

“项目导向”是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是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分析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应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工学交替”较之“工学并行”等其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特点,是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一实训一学习一实习交替进行的过程,全面推动了教学时间、空间、主体交替向纵深发展,更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1,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教学时间与工作时间相互交替使学生在一个学期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理论能充分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同时通过一学期工作实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可在下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呈螺旋式提升。

2,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延伸。工学交替将主要教学场所从教室、学校延伸到模拟或仿真实验室、顶岗实习基地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有利于不断丰富教学主体。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全体教师与全社会的参与下推行,教学主体将从教师、学生拓展到企业、社会、其他职业部门等主体。学生不但可以从中获得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

4,更容易获得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由于投资理财专业所需要结合的主要对口单位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习单位的人力成本,更容易得到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

二、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校内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整合理论课程体系,本着高职教育“必须、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明确课程内容与培养技能的关系,分解出各技能所具备的知识,从而根据技能设置课程模块。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有特色的投资理财专业的系列课程。

(二)校内实训设计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建设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采取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训交替的方式。校内实训采取利用校园内仿真的实训环境,在一学期或者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课程完成之后,紧接着进行校内实训。

1,学生在校内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仿真实验室内开展各类有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参加的投资与理财活动,如大学生模拟证券投资大赛、金融知识大讲堂、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2,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开设专门的技能课,如点钞、计算机输入、小键盘数字输入等,聘请校外银行技能冠军为校外指导老师,定期举行各项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成立金融投资协会等组织。定期开展邀请老师开办礼仪培训讲座或讲课;在投资理财实训室的公告栏上及时公告信息中心收集的重要信息、投资理财知识以及业务技术中心的分析成果;出版投资理财信息报等活动。

校内实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

(三)校外实习设计

校外实习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选择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口企业合作办学,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提升投资理财专业职业能力。笔者通过对多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调研得知,由于工学交替,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比较长,金融机构对工学交替的模式比对轮训式的工学并行模式更感兴趣。

三、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消耗是比较大的,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财专业这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真正用在学生实践训练中的费用更是少得可怜,这与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有太大的差距,很多实践训练只能流于形式。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困难所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学交替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正规编制的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高职院校从教,教师本身就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将极大制约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二)解决方案

1,学校加大校内实训的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大实训经费的投入,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投入。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应购置投资理财专业技能训练的设备、软件系统,在实训过程中,创建和模拟金融企业、证券、保险、期货等经营环境。规范课程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人理财规划;课程;实践教学

个人理财规划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的主干课程,主要针对金融专业或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理财服务理念和投资风险意识,掌握个人理财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理财理念,灵活运用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个人投资理财产品的理财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从事个人理财规划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完成银行产品理财、证券产品理财、保险产品理财、房地产投资理财项目的学习,学生能运用银行产品理财、证券产品理财、保险产品理财、房地产投资理财,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理财规划。

1.个人理财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实践教学

1.1 认识和感受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计算;知识目标能进行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贴现率的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复利现值和终值的计算;②演示:年金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③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各小组计算的资金时间价值。

1.2 个人主要理财产品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析、保险产品进行分析;知识目标层面要知道常见的理财产品,如:金融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外汇等;实物理财产品:创办经营实体、黄金、房产、邮币卡、艺术品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比较:风险;②比较:收益;③比较:流动性。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与流动性。

2.银行产品理财

2.1 认识银行理财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认识储蓄存款、银行卡、外汇产品、纸黄金等理财产品;知识目标层面了解银行产品种类:储蓄存款、银行卡、外汇产品、纸黄金。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储蓄存款的收益;②分析:纸黄金的收益。可展示的结果各小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2.2 银行产品投资效益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银行产品的收益进行计算、分析哪些银行产品值得投资;知识目标层面知道银行产品的收益如何计算、了解哪些银行产品值得投资。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②演示: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③演示:通知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④演示:定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⑤演示:教育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⑥演示:凭证式国库券利息计算;⑦演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2.3 银行产品理财的动机与信用管理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阐释储蓄动机,实施合理的投资行为;知识目标层面知道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避免信用问题带来的损失。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讨论:分组讨论银行产品理财的动机;②讨论:银行信用的利弊。可展示的结果是总结银行理财产品的动机与信用利弊。

3.证券产品理财

3.1 认识证券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认识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知识目标层面知道当前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认识:股票;②认识:证券;③认识:基金。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展示不同的证券产品。

3.2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知识目标层面知道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方法及变量体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宏观经济分析;②企业所处行业分析;③小组作业: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基本分析。

3.3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K线分析、趋势分析、均线分析;知识目标层面掌握K线分析、趋势分析、均线分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K线分析;②演示:趋势分析;③演示: 均线分析(利用证券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K线分析。

4.保险产品理财

4.1 认识保险理财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认识保险的重要性和产品的种类;知识目标层面把握风险与风险管理手段。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保险理财产品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进行发言。可展示的结果是各小组能总结保险理财产品的重要性。

4.2 商业保险投资品种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能掌握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的品种,商业保险用来进行哪些风险防范;知道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的品种以及商业保险用来进行哪些风险防范。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人寿保险;②分析财产保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人寿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差异。

4.3 投资型寿险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不同寿险产品比较分析;掌握、万能险、投连险、不同寿险产品比较分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分红险;②分析万能险;③分析投连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不同投资寿险的差异。

4.4 商业保险实务操作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购买保险的实际操作?知晓购买保险应注意的问题?出险后如何理赔?知道如何购买保险?购买保险应注意的问题?出险后如何理赔?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如何购买保险;②演示如何理赔。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保险的购买流程与理赔流程图。

5.房地产投资理财

5.1 房地产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对房地产投资收益进行计算和风险分析,对房地产投资进行有效控制;掌握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计算和风险,理解房地产投资的有效控制。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计算;②分析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房地产投资的收。

5.2 房地产投资策略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掌握如何对住宅投资、对商铺投资;掌握房地产投资的种类,特点和投资策略。掌握房地产投资的种类,特点和投资策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讨论房地产投资策略;②认识房地产投资的种类。可展示的结果是:能针对具体的房地产,提出投资策略。

5.3 房地产投资操作实务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掌握房地产投资操作流程,熟悉房屋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设计的事项;在知识层面掌握房地产投资操作过程中的流程,交易税费,筹资方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房地产投资操作流程;②演示房屋买卖合同;③演示房屋租赁合同;④小组作业:撰写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房屋买卖与租赁合同,小组作业汇报等。

参考文献:

[1]张旺军.投资理财——个人理财规划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7.

[2]张旺军.投资理财——个人理财规划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7.

篇4

调查对象认为金融岗位所需的专业实践技能主要是金融产品营销、金融客户服务、投资理财规划、报表分析报告拟写、金融投资理财产品介绍、金融咨询和Excel在金融统计分析方面的应用等,均占调查对象的50%以上(图2)。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中更加喜欢毕业生具备一些实际的操作技能,他们希望毕业生能够零距离顶岗操作,从而减少培训时间和成本。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专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的问题依然存在,77.6%的受调查者人认为在实际岗位中该方面的问题突出。调查对象反映的其他突出问题主要还有实践能力薄弱、知识面窄、对所从事专业的了解不足、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等,均占调查人数的50%以上(图3)。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理念有偏差,有些高职金融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淡化实训操作知识的讲解和实践;第二,由于学校资源的局限性,尤其是资金的局限性,基于实践操作的模拟实验室、技能仿真实训室等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建设;第三,高职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较差、自我管理意识不足,导致学而不精、学不成才、流于形式。

2高职金融人才的培养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大专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职业上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是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和提升学历,分别得到39.2%、22.4%、21.6%和15.2%调查对象的支持。由此可见,多数人认为对大专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应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主,对学历的重视度普遍较低。另外,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多数调查对象的支持。59.2%的人认为可以通过观察和总结利用创新思维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8.8%的人认为创新能力有助于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12%的人认为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改变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发挥想象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调查对象认为大专院校开设的课程应该紧贴市场,不断充实完善职业所需的最新知识和技能;应该以实际操作性知识占主要部分,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应该既能为将来就业提供帮助,又能为将来择业奠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还应加强职业实践教育。大专层次金融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教育的最佳方式,77.6%的调查者认为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企事业单位参与大专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66.4%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大专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3结论与启示

3.1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虽然目前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但是对学历的重视度远低于专业技能。虽然有64%的被调查者反映所在单位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本科及以上为主。但是仅有15.2%的人认为大专层次金融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通过提高学历来实现。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才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针对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和知识面窄等问题,大专层次金融人才应该加强金融产品营销、金融客户服务、投资理财规划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实会计学基础、金融技能和风险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养成主动积极、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充实专业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奋勇拼搏的精神。

3.2高职学生就业前景乐观,可适应的岗位主要集中

在中小型企业目前金融专业人才的使用,尤其是基础性工作重在从业经验而不是学历,因此高职人才通过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可以满足部分企业岗位的需求,降低人力成本。由于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大部分,因此需求量较大,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就业前景依然乐观。但是随着未来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该层次人才的金融岗位将逐渐缩减,如果所掌握的技能单一,将无法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可见,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乐观,但是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技能。

3.3实践教育、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适应工作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人才的培养靠得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应该将暑期实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暑假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岗位工作的锻炼,培养职业素养,同时争取更广泛的合作单位,积极开辟校企合作的通道,为更多的毕业生能参与实践工作创造机会。学校应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联合育人,安排学生去不同的金融企业参观实习实践,零距离接触社会。通过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实训基地,开发、讲授实践课程,提供专业服务,宣导职业规划和企业文化等,参与大专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为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途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大量的专业比赛活动,比如模拟炒股大赛、投资理财规划大赛等,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来加强同学们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针对人才需求的岗位,适时调整课程配置

篇5

【关键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同时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批能将扎实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应依据学校的定位和社会需要来制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份量很大,但学生在大量掌握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从容应付校内、校外各种考试的同时,往往并不真正具备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客观地分析评价企业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的能力。本文认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环节薄弱,基本流于形式

虽然目前高校均以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实际上并未能充分围绕实际需求建立课程体系,没有真正地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的角度去考虑。已建立的课程体系往往并不能有效与企事业所需岗位相衔接,这尤其表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之中。

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但基本流于形式。

校内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首先,大多数高校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还是不够重视、投入不足,虽然大多设有会计实验室,但很少设有专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其次,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明显不足。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没有专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只能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共用一个会计实验室,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使得原有的会计实验室更加难以满足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时间上更是捉襟见肘,安排的实训学时数都非常有限。比如本科财务管理的学生在三个学期重点学习基础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共160个学时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在中级财务管理课后有大体上两周20学时的实训。靠这么短的时间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可想而知。再者,就是短短的20学时的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学校所购买、使用的财务管理实训软件,也很不成熟。也就是在电脑上,虚拟两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将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进行模拟仿真,类似于做大练习,计算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和提升综合运用财务指标、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能力,更谈不上如何合理地去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地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财务管理专业一般都安排了低年级学生三周的校外生产实习计划,要求学生通过到企业的实习,熟悉财务管理的流程、体系设置,对企业财务管理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然而这种校外生产实习往往流于形式,成效并不大。因为很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机构设置并不独立,而是合二为一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的往往是会计核算的内容,而且是只让看,不让做。财务管理专业的生产实习变成了看凭证、看账簿、看报表,根本没有接触财务管理的相关实质内容;另外有些企业担心泄漏商业秘密,不愿接收外来实习的学生,即使接收也不愿过多透露公司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实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有学生出于自身原因,离开了老师的直接监督,并没有下企业实习,而是开一虚假实习证明应付了事。校外的一些实习基地,基本上是为了达标、应付检查而签署实习协议,很少启用甚至没有启用,流于形式。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并没有在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亲身经历。虽然具备较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课堂授课能把枯燥、高深的理论讲解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相当精彩。课下也考了很多职业资格证书,但并不具备实践经验的丰厚功底,实践技能仍然匮乏短缺,因此,其结果只能是――口吐莲花,纸上谈兵。其次,目前高校中专职实验教师数量短缺,也是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环节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队伍中不超过5%的实验教师配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虽然近年来财经类专业院校在学生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育形式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刻意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教学合作,很多教学团队的成员由高校内部不同专业的教师、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专家组成,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借鉴过来,指导、修正学校的理论教学。但实际上校外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往往都是挂名,很少或是基本没有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无法把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先进理念传授给学生,培养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也就无从谈起。

二、财务管理应用型教学模式探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如何把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将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转化成能力,让毕业学生能更好地和企业衔接,尽快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是财务管理教学中面临的迫切问题。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上起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

高等院校的实践环节不能过于依赖校外实习,而应更多地采用模拟实践的方法。因此,在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是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当务之急。

首先,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财务管理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跟进安排校内实训,并从实训时间、课时上予以保障。

其次,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从而为高技能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认识熟悉财务管理软件的各类功能和基本操作,通过财务管理实际案例的剖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模拟实训将在理论课中学过的各种数学模型利用Excel所提供的各种工具转换成计算机模型,并自动进行财务决策。实现财务管理决策的自动化和无纸化,为学生就业后很快适应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培训及考试

依据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和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财务管理岗位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将筹资管理、短期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财务预测管理、财务分析等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最终要走向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正规、有序的职业培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而且为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

一个企业案例的成功分析,远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吸引学生,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其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财务管理实际案例的深层剖析,不仅使学生能够贯彻财务管理的理财思维,而且还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手段,学会有关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各教学阶段的教学要求,根据财务管理案例反映理财实际活动的复杂程度,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合理确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安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从时间和内容上保持一致。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有许多优点,多数学生也比较喜欢案例教学,然而案例教学并不能取论教学,教师应该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穿插相关财务管理案例, 最好是精选现实企业财务管理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真正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四)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讲授教学,学生被动地听,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考虑让学生唱主角。教师选用合适的案例、带领学生提前做好讨论前的知识储备、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案例、并做好讨论后的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允许并提倡他们做出与设定答案不同的结论。

(五)有效落实校外实践活动

篇6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的现状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设置了金融与证券专业,该专业实行校企合力共同教书育人的机制,在教学上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遵循“理实一体,赛训结合,校企互动,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思路,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水平。本专业于2011年按照专业调研和市场调研情况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确立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以及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整了相关课程,形成了职业岗位、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见表1),并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课程体系设计融合,即全方位融合,在课程体系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要求和岗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进行全方位融合设计;第二,教材融合,本专业教材选择上以各类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为主;第三,考核融合,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按照相关考试要求设计考试题目、组织考试。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条件及项目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首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服务经理、投资理财顾问助理、金融产品营销员等职业人员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中不仅仅是突出证书的获得,更加注重人才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育。对此,该专业设置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多个项目予以教学实践。

(一)校内“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情况

在校内本专业设有商业银行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财务实训室、ERP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供学生们进行金融与证券基本技能训练,各实训室配备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公司信贷、个人理财、证券交易模拟软件等相关软件,并且本专业的教师均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校外“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情况

在校外,本专业与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广发证券公司、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安信证券公司、银河证券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每学年该专业学生到这些校企合作单位进行6个星期的顶岗实习,实训结束学生进行总结,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反馈学生实训情况,校企合作建议与意见,并且教务平台要严格、详细记录学生的校外实训情况与校内外教师指导、实训项目作业批改情况。

三、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从2010级、2011级、2012级该专业学生的取证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信息反馈情况看,本院该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校内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问题

尽管该校本专业的教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但多数教师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相关岗位的实务工作经验。对此,本专业要求教师每个聘期(4年)至少有2个月的挂职经历,但在具体操作上,一则由于没有明确挂职期间的相关待遇、时间保证、考核要求等,因此教师一般选择兼职完成任务;二则由于挂职时间太短,相关合作单位无法让挂职教师真正顶岗实习或上岗工作,因此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对此笔者建议,从学校层面给出专业教师挂职的相关待遇、时间保证、考核要求,同时应该将挂职时间至少延长为半年。

(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

一方面,与教师专业提升问题相似,尽管每学年都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6个星期,但6个星期分两个学期完成,即每学期3个星期,扣除周六、日,每学期仅仅校外实习3个星期,校企合作单位不愿意将实质性工作交给学生完成,因此学生常常只能观摩或者处理一些简单事务,甚至成为合作单位的免费劳动力。另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时虽然指定了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但多数校内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沟通与交流,因此难以真实掌握学生的现场实训情况。对此,笔者建议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至少延长到每学期6个星期,加大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促进学生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及时沟通与交流。

篇7

【关健词】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五项基本要求,这其中明确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见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其《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基本大同小异,仍旧以教师的填鸭式理论灌输为主,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乃至今后社会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脱离国情,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各类教育所使用的《财务管理》教材大都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导,完全忽略了我国的现实背景,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财环境与我国迥然有异,所以将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生搬硬套到我国的理财环境中,使得学生感觉学的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脱节,在实践工作中能够运用的知识很少,产生出知识无用论的普遍心理。当然,我们不反对所谓的"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更主张在尊重国情背景下的国际接轨,甚或在总结中外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我们独树一帜的财务管理理论,增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话语权。

(二)教学方法枯燥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是讲授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这种单向度信息传输模式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双向交流、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只是死知识的传声筒,学生只是死知识的接受桶,"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结果必然是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性财务管理人才的客观需求。

(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无法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是期末一考定成绩,侧重的是课本知识的考核,考试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灵活运用知识的题型较少,并且与会计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试题不太接轨。这样的考试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的积累学习,往往依靠考前突击过关,未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帮助不大。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材建设

《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顺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为此,把握新形势下的课程建设,选择合适的高质量教材,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适应培养目标的高质量的教材应该是内容新颖、结构合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并同国际财务管理惯例接轨。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融与沟通日趋增多,新兴的边缘学科、复合学科不断涌现。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下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单靠狭窄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将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二)突出体验实训,培养实操技能

在我国现实的会计实务教学中,实训手段较多,有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操作软件等可以完成会计实务的所有流程。而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不同,财务管理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实验设计的难度较大,而现实的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非常少,这给《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验带来了困难。情景实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设计模拟实训资料,设计恰当的财务事项和分析要点,模拟现场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将一个教学班模拟为一个上市公司或企业,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把学生分组,并设立相应的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财务处室、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后勤管理等组织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通过情景模拟完成或实际演练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目标利润管理、投资决策和证券估价、筹资决策、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应收账款管理、股利政策选择、成本管理、风险评估防范、企业价值的简单评估、企业兼并、解散清算等。通过上述模拟的操作和体验式学习,真正使学生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职能,以及如何进行财务决策,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并且把这个情境模拟实训结果与课程的考核相结合,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完善考核方式,凸显能力导向

作为学习质量和结果的依据,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完善考核方式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和关注的重心转移到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上。考核应分理论知识考核、案例分析考核、情景实训分组讨论评价等,并合理确定各自的分值比例。对学生既要有刚性约束,同时也允许他们发挥自身的综合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任何的理论研究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课堂的第一线将优秀的理论诉诸于实践,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才能实现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鲁静.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浅析[N].财会信报,2008年12月

[2] 贝洪俊.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篇8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总理指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专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进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围绕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培养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证券和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与咨询、财务分析、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了更好地落实总理提出的“三对接”与“双证书”制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管理类人才,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积极探索适合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体现高职本科教育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二、VBSE实训平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影响

1.VBSE实训平台简介

管理类学科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VBSE)是在仿真的、复杂的、动态的商业社会环境、部门机构环境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模拟、真实的角色人物和相应高仿真的办公设备及文档资料等来训练学生的专业业务处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分析工具及模拟技术,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为一体,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完成培养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战技能的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实际的财务管理业务,从公司的组建、运营以及经营成果的分配等过程均贯穿着财务思维和理财活动,这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为本专业学生“锻炼思维,实践智慧,提高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财务管理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1)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模型指的是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它是胜任力的结构形式。财务管理的专业素质要求从业者在掌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组织好企业的投资、筹资、资金运营与利润分配等各环节的财活动,处理好与股东、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债务人等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核心素质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财务管理的综合素质要求从业者具备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写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成为一个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经管类综合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来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方面。专业能力为掌握财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分析和解决财会与金融问题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综合能力为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能进行业务处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接受实践教学的系统训练,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VBSE实训平台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对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VBSE实训平台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VBSE平台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是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而构建的,以分小组建立公司而进行企业运营活动的经管类综合课程。由于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该平台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真实的经济业务,学生针对不同的企业(如制造业、供应商、物流商、外贸公司、银行等)进行融资、投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该平台的财务管理实践操作,提升了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素质与核心素质。另外,VBSE实训平台作为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弥补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与见习过程中,较少接触到财务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等缺点,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VBSE实训平台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

VBSE实训平台的引入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将企业搬进课堂”,将实际业务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如下:

(1)基于“准职业人”标准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所谓“准职业人”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对员工在岗位胜任能力方面的标准,它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层面。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的背景之下,用人单位对经管类专业毕业学生的“准职业人”标准更加严格,相对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职本科来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从云南省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准职业人”标准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青睐于道德素质高,知识覆盖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基于VBSE平台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紧扣“准职业人”标准进行实践教学。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企业现实的财务管理活动为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实施“教、学、做”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围绕企业的真实财务活动将本课程设计为财务管理基础和财务管理实务两大主线。获得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性认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2)采用“模拟公司制”进行实践教学

首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模拟公司,要求学生以“准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遵守上班秩序、衣着职业装上课、小组成员的个人绩效和公司财务绩效有密切关系、期末的考核依据小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考核等;其次,为了使模拟公司的业务和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每一次作业如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境、财务风险与收益、资本结构、企业筹资、企业投资、营运资金管理等都是公司的业务,;最后,每个小组的成员除了自己遵守“职业人”标准以外,还需要对本小组其他成员遵守“职业人”标准进行相互比分,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酌情增减分数。

2.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1)基于企业内部环境仿真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技能实践教学

在VBSE平台设置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公司,分别设置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研发总监、财务会计等岗位,在企业环境、人员配置、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与现实企业设置基本一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地依据公司的战略制定相关的财务战略,处理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财务活动。基于企业内部环境仿真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技能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八个模块,以企业运营流程为主线,对资金运营全过程进行注重对财务管理技能的培养。

具体财务管理技能的实践内容主要为:①财务战略制定:在企业组建公司后,要求依据企业战略制定财务战略,撰写财务战略报告,并在企业资金运营过程中执行该财务战略;②财务规划与预算:在企业运营之前,编制财务预算报表,每一期运营结束后进行,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并对超出预算过多部分进行分析与总结,撰写报告;③筹集经营资金:要求撰写筹资方案,依据筹资方案进行筹资,对所采取的筹资的优缺点进行评价;④投资项目管理:要求从财务管理方面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选择适当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方式;⑤应收账款管理: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并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执行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并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价;⑥成本费用控制与管理:要求生产成本、相关费用进行控制与管理,要求每一期结束后对成本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期的成本控制奠定基础;⑦业绩评价:运用合理的业绩评价方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价;⑧结算经营成果:制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分配方案,如制定股利政策等。

(2)基于企业外部商业社会全仿真情境下的财务思维训练的实践教学

在VBSE平台设置了企业外部商业社会的全仿真情境,如政府(工商局、税务局、财政局、管委会等)、银行以及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外贸商等同类竞争者,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关系,各企业在这样一个高仿真商业社会下进行博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这样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需要随机应变地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企业迅速进行财务决策,同时需要和不同的经济主体进行沟通,这样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VBSE平台提供的企业模拟运营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获得对财务活动、资金流运转的全面认识,体会财务管理内容的主要模块和相关流程,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在现实中可能碰到的各种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领悟真谛,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管理能力及团队精神。

3.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VBSE平台提供载体,使课堂组织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团队学、赛中学”的特点,课程开始时就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每组6人),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融合“教、学、做”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案例分析、实训操作、视频观摩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体验仿真理财情景,强调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四、基于VBSE实训平台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效果反馈

篇9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财务理论与理财方法上逐步同国际惯例接轨,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新型理财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管理》经过近百年来在实践和理论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以时间、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基本原理的学科。我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考试改革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财务管理内容较多,涉及领域广泛,学习有一定难度,课时又较少的现实问题,教师应引导好学生抓住“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这一条主线,掌握财务答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系。一方面,需要及时补充学科新内容,删减部分过时陈旧的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另一方面,需要增加网络信息技术下财务管理的新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做了如下改革:

1、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理解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是学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以,适当加强年金终值、年金现值、资金成本、资金结构和财务杠杆等财务基本原理的讲授力度,结合具体实例讲清楚基本原理,对以后章节中学习投资、融资管理方法和理解具体理财方式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演示电子表格中各财务函数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关于筹资管理。重点讲授资金需要量预测中销售的分比法、因素分析法,借入资金当中的商业信用资金成本计算、发行债券价格的确定、融资租赁的租金确定,并适当增加相应的技能内容。而对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资金需要量预测中的回归分析法,由于学生数学分析能力欠缺,加之理解有限,可作适当的删减。

3、、关于投资管理。投资中有项目投资和间接投资,重点讲授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概念及估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理解和运用,对间接投资中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的投资价值和收益率的计算,要树立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现代计算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应细致讲授现金、应收帐款、存货等持有功能及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和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等内容,由于流动资产在财务会计中有详细讲授,在安排授课计划时可删掉部分概念内容,对现金管理中的现金预算、应收帐款管理中的信用政策、信用评估方法、存货ABC控制法、逐步测试法等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学时做适当的删减。

5、关于收益管理。这一章应将重点放在对利润分配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股利政策的运用上,对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不做重点讲解,而本量利分析和利润分配的顺序等属于与管理会计及其他课程重复交叉的部分亦可删去不讲。

6、增加实训内容。实训以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筹资、投资、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用案例驱动学生对Excel软件的上机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对以上教学内容所做的调整,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而不是系统性、全面性,这样更能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更能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和岗位技能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改革:

1、充分多媒体工具教学。《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涉及的表格、数字、公式较多,通过运用课件,能形象地展示出各种表格,边讲边用键盘、鼠标输入各种数据,这样既能以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减少了教师板书工作量,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但是,在多媒体使用时有几点值得注意:(1)讲课进度不宜过快,要尽量保证学生与老师的思路同步,同时,也可以考虑将相关讲义事先拷给学生以有所准备;(2)应当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教师应力避一直坐在操作台前点鼠标,而应采用传统的站立方式与学生做更多的互动交流。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学生理解程度的信息,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增大启发式教学的比重。《财务管理》的教学以往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尤其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完全启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注入式与启发式并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对难点、疑点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逐一肯定正确的回答或否定错误的认识,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上来,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教学过程中举例要恰当。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而我们的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工作,又没有对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自然有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用生产实践来举例,而应尽量多举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运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分析、综合和演绎、归纳。如讲到财务风险、资金时间价值时可举“个人存款”之例,讲到财务杠杆正负效应时可举 “借鸡生蛋”之例,讲到现金流入量中的现金节约额时,可举 “某人买同样商品时比别人少花钱”之例等,这样通过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 《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抽象理论有一个形象、直观的理解。

4、适时进行章节内容的总结。每章节前可以创设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各章节讲授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进行系统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单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主讲教师每隔两周利用自习时间在班级进行答疑,专门回答同学们学习中未弄懂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对理财知识的感知认知能力。

三、考试改革情况

《财务管理》课程历年计算应用题的比重难度较大,及格率较低。而考试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达到由不会到会,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目的。鉴于此,我们把本学科分解成若干素质的考核,包括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案例的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将考试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如对案例的考查可事先确定一定范围,让学生有所准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闭卷则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口试是传统考试中最忽视的一项考查,我们加大了口试力度,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教具设计情景,让学生当场对话,加强财务专业术语的用能力,其他仍然以笔试为主;(3)课内外相结合。如理论基础和模拟实训就在校内进行,而财务管理的实践环节则主要采用实践调研、纂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来完成。

考试方法改革的结果反映,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有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逐渐的显示出来,这说明,考试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突破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运用的“一纸定乾坤”的传统考试模式,既注重结果也重视过程,既重视知识的掌握又重视素质的培养,使考核评价更为综合全面。

参考文献

篇10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最优的目的。

(一)参与式课堂教学方法的采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理念下的一种尝试。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在每节课和每章节教学内容的概括总结中,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笔者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

1.在教学引导中,可以把社会热点财经问题引入课堂,如在《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课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安排每周1~2次的5分钟的财经要闻演讲,让所有的同学树立参与意识。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通过媒体查阅最新财经信息和要闻,能够汲取最新知识,并在不经意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很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使“参与活动”演变为一项“创意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边听课、边思考、边参与。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鼓励他们针对老师所讲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提供平台让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进行讨论每章结束后,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章节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总结前搜集其他小组的疑问来进行探讨和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综合辅导时,鉴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划分成几个单元,并有计划地将活动纳入到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讲演等方式,使每个同学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就会非常丰富,凡是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作为参与的内容。尽管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是有难度的,但很多学生纷纷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讨论发言深度、广度都较为到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搜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创造能力,也锻炼了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会计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识的系统性自然形成。

(二)以学生为主体推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将各种会计实务案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成一种以学生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对《财务管理》、《审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并建立近两到三年的以会计实践为基础的会计案例库,案例库的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在进行会计案例分析时,教师只是对案例的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对会计案例进行独立分析,开展深入的讨论,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与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案例分析完成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案例总结,不能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和空洞无物。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就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财会专业素质,突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

1.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

首先,将会计单项技能训练融入到实习课程中去。如表2.1所示。其次,学生在会计实验室分岗模拟实训。按目前企业财务科室的设置,将会计实训学生进行分岗,并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更接近于财务的实际操作,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这种实践教学的创新,弥补了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以会计理论为主线、单科会计专业课程讲授为主的不足,从而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操作流程相结合。最后,分岗顶岗综合实训。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认识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分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财务技能,如表2.2所示。

2.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即将以上手工模拟的实习资料,再用电算化的形式模拟一遍,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在开展手工会计实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会计系统的功能、结构;熟悉会计处理方法和各种会计处理流程,了解各个核算子系统间的数据流通关系和实验系统的数据文件结构,并学会各种会计业务的处理。

3.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相结合。将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经过模拟实习,将各门功课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培养综合能力。

4.学校模拟实习和企业(即教学基地)实习相结合。通过在学校模拟实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意识都有所加强,然后,安排他们到学校的教学基地或联合企业进行代职实习,让学生认识到财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同时,还可以聘请会计界知名人士及专家出题,题目与其实际工作相关,可以选择少量有一定难度的财会业务案例,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准确无误地处理这些业务,以确保学生经得起实践工作的考验。当然,为了更好的达到学生实训的效果,高职院校本身也需要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

三、建立多样化的期末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允许学生以会计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会计专业就需鼓励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和《成本会计》等课程,都可采取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分开考的方式。基本理论部分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采用客观性试题;专业技能部分,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分别采取编制会计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计分析报告、审计案例分析、产品成本核算等形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