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2:2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实训总结

篇1

 

一、引言

 

高职水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爱岗敬业,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工建筑物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施工质量监控及管理、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满足水利工程生产建设单位、水利基层管理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更好更快地满足社会对水利工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达到教育部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要求,就必须首先开展实践教学研究。从课堂管理出发,对实践教学要素、实施、教学评价和课堂效果进行研究和改革。

 

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注意力、理解力、德育水平等都不尽如人意,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授课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和3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从事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将影响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物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1.教师的因素。主要包括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教学方式、教师的仪表、教师的个性、合适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策略分析上,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的互动环节和教学进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1]。以水利工程专业土工测试实训课程为调研对象进行教师授课能力分析。课程内容:土壤含水率测定。这节课教师先将学生分成6组并选出小组长,然后简要回顾了土壤含水率测定的原理,将4个实验步骤和注意要点详细讲解并列举在黑板上。开始实验后老师列出进度表,学生每完成一个步骤后向老师示意,检查合格后老师在进度表中记录分数,学生再进行下一步实验,依次类推,学生完成试验后,组长根据实施情况为成员排序,老师根据该组的进度和完成质量给出成绩。实训过程组织井井有条,课堂气氛严肃活泼,通过这样的实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出来,小组内分工明确,称量、计算、记录井井有条,且6个小组之间自然形成了竞争和技能比拼的气氛,学生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实训的效果很好。

 

2.教材的因素。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实践教学法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情境,以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融 “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中,课程设计的优与劣直接关系教学实施的成与败,教材的内容组织应明确该课程的总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对各个能力训练项目分别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和考核方案设计[2]。

 

3.学生管理的因素。在录取工作以及实际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生源较之普通院校,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注意力、理解力都存在一定差别,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学习态度起点。笔者通过对水利工程专业3个平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观察发现,每个班级在实践过程中都有学生在玩手机或聊天,但是人数上却存在很大差别。同样的课程、同一个授课老师,但是班风、学风却不同,由此体现了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如果无效的班级管理长时间积累,学生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便会形成难以纠正的积习,最终造成严重不良的学习氛围。因此必须建立适应高职实训教学需要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思想和心理辅导的比重,从主观上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3]。

 

三、提高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措施

 

第一,调整高职水利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地方需求相结合,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甄别和筛选,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技术的联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过程为参考,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二,增强任课教师的职业教育技能。包括对学生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水利职业思想教育能力,使未来的水利工程一线人员能够对职业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并建立职业道德规范。也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能教育能力,必须定期选派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第一线进行锻炼,了解当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新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并扩展视野。同时聘用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带学生到现场进行教学,加强水利工程认识实习[4]。

 

第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很多学生入学时对水利工程专业了解不多,可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后来专业热情和自豪感不高,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悲观,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入学时的始业教育,中期的专业教育,毕业前的就业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精、能力强、素质高、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要通过对企业需求进行系统化的调查和认真的筛选,进而确定学生素质培养方案,以课表的方式安排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比如第一~六学期,每个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要参加哪些活动,以什么形式参加,应该得多少分,都应该落实得非常细致。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整合到一起。

 

第四,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班风、学风建设应该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入手,建设好班干部、团干部队伍,加强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评选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在同学中间带好头。加强制度建设,将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德育考核与评奖、推优、优秀寝室评选、班级评比等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学生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巨大潜力,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从学生主体上来讲,高职学生大体分布在18~22岁年龄段,是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最旺盛时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方面的欲望强烈,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渴望学会辨别是非,积累智慧,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构建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成长,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

 

第五,将学评教落到实处,重视反馈和整改。高等职业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课堂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平等伙伴。教学质量评价必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基本内容包括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授课艺术、因材施教、学习指导、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学生评教的数据应该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将学生的要求和教师的欠缺之处反馈给授课老师,以便整改和提高。目前老师只能得到一个评教的分数却摸不清前进的方向,学评教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利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以浙江省为例,2011年统计结果显示,水利系统职工中大专以上人员仅占57.3%,其中水利及相关专业人员占34.4%。同时,技能型人才总量缺乏,全省水利系统具有技师及以上资格人员仅有1081人,约占职工总数的8.7%;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水利人才尤其紧缺;水利人才开发培养和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尚不完善,不能适应水利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加快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步伐,适应新时期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实现水利与水利队伍建设的同步发展,需要加强水利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比例。从行业用人角度看,高职层次的学生将是今后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后备的生力军。因此,高职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应该不断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教师、教材、专业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水平,为新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篇2

关键词 水利工程制图 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导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45

伴随着我校近些年不断提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新思想: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使得“教”与“学”有效地结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理实结合、工学交替”的二元教学模式,依托项目任务的有利驱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的能力,进一步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如何将该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特色,促进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有效途径。

1 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1.1 课程特点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是水利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名工科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有:(1)空间感较强。水利工程制图课程主要研究内容为空间形体与平面图形之间对应投影关系,培养学生图示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会引入大量几何结构进行图解。因此在学习中要进行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断加强空间想象、空间分析和工程意识的培养。(2)实践性较强。在课程具体授课时会涉及大量具体水工建筑物结构,例如水闸、溢洪道、土石坝、渠道等。但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实际建筑物形式没有较深的概念,对于水利工程图纸的绘制和阅读不容易理解。①(3)应用性较广。水利工程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一系列课程学习,例如在水工建筑物、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等课程中,均需要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只有准确读图,才能正确设计。

1.2 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现状

目前我院的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开设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共计90学时。课程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工程图学和计算机绘图,其中工程图学主要包括画法几何、投影原理和方法、工程形体表达方法和水利工程专业图的识读和绘制,共计60学时。计算机绘图主要包括AUTOCAD软件基本操作及二维CAD绘图,学时为30学时。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周时间的计算机综合绘图实训。下面简要分析下目前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中面临的问题:

(1)课程内容及教学时间安排紧凑。根据目前的教学大纲安排,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均排在第一学期开展教学,由于学生一入校对本专业了解很少,无水工形体的基本概念,此时将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全部内容高密度的安排在同一学期,造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乏力,每周6学时的课程安排也会造成学生易疲劳,失去兴趣,导致听课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理论偏多,部分内容受本专业要求可进行弱化并调整。水利工程制图目前的教学内容安排仍偏重于理论部分,重点在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最终过渡到水利专业工程图的识读和绘制。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绘图能力,但是由于受学时限制对专业工程图的讲解较少,导致学生虽然能读懂三视图,但是在专业图纸的绘制和阅读上仍不知如何入手。由于三维CAD建模的发展趋势,理论内容例如相贯线、截交线的求解难度课适当弱化,相反应加强轴测投影的绘制和表达。

(3)计算机绘制专业工程图纸质量较差,缺乏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AUTOCAD软件的教学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在授课内容上仍主要围绕软件的基本操作及二维CAD工程图的绘制,由于缺乏水工专业图纸的综合运用,读图和分析过程,学生在绘制专业工程图时,图纸问题仍然较多。②同时,CAD三维建模目前随着CAD技术、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单位的需要,已逐步成为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中非常必要的一部分。但由于课时的分配等原因,关于三维建模的技术在授课中提及较少。

根据我校的“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及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突破,通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的工程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在掌握的前提下强化。③

2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及内容改革

2.1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改革

(1)课程内容的重构。结合目前水利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将水利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划分为:工程图学基础;水工专业图的表达和应用;计算机绘图和水工综合图绘制实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合理选择。根据内容的特点及需要掌握的程度调整其所占学时比例,删除部分偏难、与专业工程图应用联系偏少的教学内容,增加与专业水工图的识读相关的实用内容。同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顺序,突出重点。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将之前高密度的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调整为在两个学期进行。上半学期主要讲授工程图学基础、投影基本原理和水工专业图的表达方法及识读、绘制,第二学期主要安排计算机绘图内容和综合实训。把授课时间及内容合理分开,在实际教学中突出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三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分析能力。④ 如图1所示。

图1 调整后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2)改进教学模式,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关系。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辅助计算机绘图讲授理论内容。⑤但仅利用课件演示讲授工程图学,对于部分学生可能出现“思路跟不上”的情况,忽略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建立。因此在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黑板手绘解题同时适当结合CAD软件来绘制二维图,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授课程度,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理论内容,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对于利用CAD软件的兴趣。

(3)教材设计。教材的设计主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对于教材的再开发,通过对职业岗位需求来分析职业应具备能力。由于水利类专业学生对应的就业岗位如制图员、监理员、检测员、施工员等岗位都对水工图的识读能力具有较高要求。⑥因此在学习课程中,应引入典型或真实的工程实际案例,将教材内容上的理论知识点融入整个图纸的阅读和绘制中去,按照由浅及深的认知规律,将一个完整的识读、绘制过程拆分成多个学习任务,并按照一个项目完成的先后顺序开展整个教学。通过完整的一幅工程图纸的识读和绘制,将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绘制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较强的成就感和对专业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开展技能比赛,组织技能培训鉴定。为活跃学生课下活动,可依托学校或全国组织的图学信息技术大赛,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强同学们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视和学习。还可参加由劳动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绘图员等级考试及CAXA全国专业技能水平认证考试,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为学生将来的“持证”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2 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的改进

之前的课程考核主要通过期末考试(60%)加课堂考勤(20%)及课后作业(20%),由于本门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课程,仅通过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并不能合理反映学生的多种能力,故在教学中要注重过程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得到学生合理成绩,例如对于上半学期的工程图学及水利工程图的学习采用考勤(10%)、平时测验(10%)、手工绘图(30%)、课后作业(10%)、期末考试(40%)。下半学期的计算机绘图与水工图实训进行合并,在授课及联系中融入课程实训,最终完成工程图纸的绘制,主要考核方式为考勤(10%)、计算机绘图(40%)、课堂随堂测验(10%)、课程实训(40%),课程实训的成绩则按照课程实训的图纸要求给出相应的成绩等级。

3 总结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将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兴趣。通过相对大幅增加的实际动手环节的强化练习以及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式”教学,同学们将会更好地体会、领悟和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参加技能资格证培训,考证通过率也大幅提高,学生对于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学习,将使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取得进一步提高。

注释

① 张海文,吴晓苏,高秀清.基于理实一体化的高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104-106.

②⑤陈静.水利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12.7(上),52-53.

③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培养方案;专业素质

作者简介:乔娟(1979-),女,黑龙江绥化人,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土木水电学部,讲师;张立仁(1979-),男,陕西宜君人,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土木水电学部,讲师,工程师。(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54-02

2004年2月,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确认为高校独立学院,并于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大专生,至今已有八届,为水电行业输送了近700名专业技术人才。但随着水电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专业技术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及改革,以实现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水利、水电部门从事勘测、施工等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结合社会需求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本着注重综合素质、强化操作技能的主旨已历经了3次大的改革,现对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历次改革的原因、方案及实施效果进行一系列总结,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几个突显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过程

学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总的培养规格要求为通过学习英语、计算机、数学、力学、水电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受到工程勘测、施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后,应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具有中小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施工的基本技能;具有测绘、制图、运算、工程概预算的基本技能等。本专业培养方案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及课外学分模块组成,2005级至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对比情况见表1。

1.2.5+0.5培养模式

本专业最早的2005级及2006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相同,均为2.5+0.5培养模式,即标准学制3年,校内教学为2.5年,校外实习为0.5年,课程设置参考的为本校相应专业本科的教学安排,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大学语文;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水利工程制图、水利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地质、水力学、钢筋砼结构,其中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地质及水力学课程均配有8学时的实验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包括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水力学、工程概预算、施工机械;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测量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钢筋砼结构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实习及毕业实习,其中毕业实习共18学时,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完成。

2.2+1培养模式

由前两届在校生的教学及学习效果反馈及调查表明,因独立学院专科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差,2.5+0.5的专业培养模式又为直接参照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而确定的,没有与学生自身的素质科学地相关联,相对重理论而轻实践,不能理想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即不能够很好地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故2+1培养模式相应而生。

2+1培养模式即校内教学为2年,校外实习为1年,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与之前的培养方案相比改进之处为:

(1)在通识教育模块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由12个学分压缩为10个学分,删除了部分与高中教学雷同的内容;根据实际教学及学习效果删除了大学语文课程;模块中增设了4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2)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将工程地质课程与土力学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去除了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删除了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其中部分需交待给新生的教学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完成;新增了AUTOCAD电子绘图课程,使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与行业发展相适应。[1]

(3)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删除了施工水力学、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而将此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影射在施工技术、监理概论与实务两门课程中。

(4)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新增了各1.5个学分的AUTOCAD考证技能实训及工程测量考证技能实训,且考核成绩以参加国家相应的证书考试成绩为准,这样既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学生专业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这一改革从学生的综合考评、就业率、实习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成效明显;另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在第五学期新增了12个学时的施工实习,旨在强化工程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实习带动就业。[1,2]

3.2+0.5+0.5培养模式

本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科专业的2+1培养模式共执行了4年,即2007级至2010级四个年级,从四个年级的实际教学及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专业技能水平确实有所提高,但由实习单位及之前各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也可知,实际工程不仅要求大专生有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专业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及文件编写能力等[1-5],故自2011级开始本专业的培养模式改为2+0.5+0.5培养模式。

2+0.5+0.5培养模式即校内教学为2年,校内毕业设计为0.5年,校外实习为0.5年。与2+1培养模式相比,通识教育模块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均未变动,主要区别为:

(1)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取消了监理概论与实务课程,因该专业以往各届毕业学的就业岗位分布几乎无涉足监理行业的,故将此部分学分移至实践教学环节。

(2)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取消了专业关联性较小的金工实习,增设了坝工课程设计及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通过设计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及灵活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内容,强化初步设计能力。

另外,该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原第五学期的施工实习改为校内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行业相关各种规范、手册及参考资料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作思路及方法,综合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绘图技巧、文件编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经实践检验,2+0.5+0.5培养模式是目前适应我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最合理、最有效的一套培养模式,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有关以外,还与其在现实教学工作中能否被切实有效地执行相关。目前该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需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现今高校学生的舞弊手段越来越“高明”,渠道越来越多,在作业、课程设计报告、实习报告、考试中均存在普遍的抄袭现象,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学校的教务部门、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必须联合起来,严肃考风,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由该专业学生实习单位及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可知,因水电行业相对为艰苦行业,工作及生活环境一般比较简易、单调,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部分同学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其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及奉献精神,不能很好地遵守用人单位的纪律要求,责任感及使命感低下,因此在该专业学生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注意其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的培养。[1,4,5]

另外,为了使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行业相关的专题报告,并为学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当然这些也要求专业教师有较强的奉献精神。

应注意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实习、实训环节较多,故建立起一批专业对口、特点鲜明、合作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是针对某些课程的实践环节而设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但也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最好能使整个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关联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兼顾已建工程,同时也要兼顾在建工程,故除与水电开发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要与行业相关的设计、监理、施工类的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应签订合作协议,规范操作。[1]

要鼓励广大同学在校期间获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这里所指的专业资格证书除了本专业要求必须获取的AUTOCAD绘图员、测量员证书外,还包括监理员、施工员、造价员等。考取各类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可以使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学习,也可以让同学们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与理解,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指明方向,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个别资格证书的培训及考试费用较高,故也应提醒学生不要盲目跟风,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及特点选择。[1]

三、结语

独立学院本质是民办性质的,系三本院校,在招生层次上既有本科专业也有专科专业,在办学上如何能将专科专业办出特色,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抗衡,关系着独立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前景良好,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一定要与时俱进地修订培养方案,并注意落实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及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立仁,乔娟,姜袁.独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11):163-165.

[2],钱波,褚晓锐.基于就业导向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126-131.

[3]郑丹,许光祥.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设计指导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8):152-153.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群 双主体办学模式 办学思路 办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06-02

职业院校的基础条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就业需求等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校企合作成为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更是职业教育的工作难点。由于校企合作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模式尚未成熟、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为推动校企合作工作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将院校与企业短期的合作、单一形式的合作演变为长期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即建立校企合作群体,形成多校、多企、多方的多元合作机制,才能依托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分析校企合作群办学思路,总结校企合作群办学措施、特点及成效,提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校企合作群办学模式,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企合作群办学思路

学校和企业一对一地开展合作,无论是合作办学、合作教育、合作就业、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作的面和合作的资源往往都很有限,久而久之便会资源枯竭而产生疲劳感,影响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而校企合作群办学即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集中部分相关的院校、专业群体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形成一种集约式的合作办学模式,行、企、校多方构成的智囊团式的教育合作群体优势互补,打开了校企合作的广泛渠道,使校企双方成为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形成相互依存的生物链关系,在招生、就业、教学、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局面。

二、校企合作群办学措施

2010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成立华汽教育合作项目部,2011年成立中锐汽车学院,由校企双方安排人员担任中锐汽车学院理事会和行政领导职务,担负项目组织、沟通、运营、实施、管理等工作,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专业教学、师资培训、招生就业、开展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活动,将这些过程制度化并形成一系列管理文件,使校企合作项目各项工作规范、有效的开展。具体做法包括:

第一,通过多方洽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等同于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的40多家院校、300多家企业签订了教学和实践、就业的协议,为后续的工作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成立学院华汽合作项目部,后续发展成立了中锐汽车学院。

第二,成立中锐汽车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及相关运行机制,制定《合作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设备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双方合作的责任和义务,避免了后续合作过程中不必要的利益争端。

第三,由中锐教育集团投入400万元,按汽车4S店实际工作环境建设汽车实训中心,由企业派专人管理;后期陆续补充基础设备,充分利用企业在设备、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和行业的引领作用,实现知识、技能、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四,引进企业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共同开发和建设核心课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部分专业课由中锐教育集团安排企业经历丰富的教师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可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双方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共建以品牌汽车企业冠名的班级,订单班的运行和监控以企业为主、学校配合,共同管理,并各有分工。

第五,与中锐教育集团的合作院校、合作企业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理念。华汽教育项目在全国有 40多家合作院校,可以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如目前卓有成效的教材、远程视频课、教学做一体化整体建设方案等,促进合作院校的交流和发展。

第六,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两年的教学以基于工作过程、集中式的项目化教学为主,最后一年的教学以顶岗实习为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企业集中培训、师傅带徒弟、定期轮岗等方式,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以实际工作任务代替校内实操训练,以企业集中培训代替校内理论教学。

三、校企合作群办学的特点

(一)创新高职办学模式。合作的方式可以是校方出办学场所,也可以通过协作、参股、转让、托管、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由行、企、校多方合作成立汽车教育项目部,共同开发合作项目,切磋合作具体事宜;通常情况下,由学校负责项目学生的招生、学籍管理、日常管理和一般性教学,企业出设备并负责就业安置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分工明确、各司其责,避免合作纠纷。

(二)创新高职办学的体制。以学校为第一主体、企业为第二主体,实行双方法人代表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的双主体办学体制。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共管共教、互利共赢、共担风险,在招生、就业、产品开发、发展等获得显著效益,显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独特的“校企合作群”办学优势。

(三)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合作群体内的各企业、各职业院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谋求共赢,盘活并充分利用资源,使合作面不断扩展,合作的良好效应维系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方都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提高,建立高效、常态的校企合作群体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合作深度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成为共识。

四、校企合作群办学取得的效果

近几年,中锐教育集团以汽车职业教育为龙头,大力发展合作办学,已投资近两亿人民币与国内40多所高校共建汽车职业学院与实训基地,获得了包括德国奥迪、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汽丰田等300多家汽车主机厂、上千家汽车服务商的支持,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已与国内十大汽车经销商集团签订人才委培的战略协议。得益于中锐教育按照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跨地域培养人才,提供从企业课程、实训设备、教学支持、专业师资、实习就业等全方位的服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汽车企业、高职院校之间建立了良性互动的生态链条,各项工作得以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合作前未敢想象的成绩。

(一)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合作企业投入,按汽车4S店实际工作环境建设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满足了教学要求,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中锐教育集团共投入教学设备总值800多万元;派遣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达20人次,这不仅给该院的学生带来高水平的授课,而且也为该院教师提供了与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无疑将带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是非常值得西部较落后地区提高办学能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得益于双主体办学灵活的运行机制,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在校生规模从建设前的350人越升到现在的840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被确认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自治区级特色专业,汽车实训基地被评为广西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合作项目的学生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教学理念显著提升。引进企业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改变了我们重教学效果轻宣传效果、重传授知识轻训练技能和忽视动作规范的思想。学院充分发挥中锐集团在汽车职教行业的领先作用,利用其丰富的汽车生产厂家资源、先进的汽车职教理念和教学资源,加大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专业核心课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一体化教学。

(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依托中锐教育集团强大的汽车行业背景,及时准确地获得汽车后市场的岗位信息,使我们更加准确地制订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更加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紧跟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增加教学设备,大大提高了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和教学质量,教学思路逐渐清晰。

(五)教学改革稳步开展。华汽教育项目是一种行业化集约化的教育合作,是独特的校企合作群高职办学体制。一方面,中锐教育集团用行业优势和专业教学理念去影响全国40多家合作院校,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全国华汽教育项目合作院校的力量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集中力量开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等,促进了全国华汽教育项目合作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六)技术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中锐教育集团与国内的300多家汽车主机厂和经销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全国各地4S店、汽车生产厂家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员工培训等,带动了各汽车生产厂家和品牌4S店与所在区域中锐教育集团相关院校的合作,从而促进群体合作。

(七)华汽教育项目为合作院校加强国际交流提供了条件。依托中锐教育集团在世界各地的丰富资源,项目合作院校将方便地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相关院校合作化办学,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行业技能竞赛、深入了解企业状况的机会。

总之,将零敲碎打一对一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为一个合作的群体,加强行业、企业与学校间的全方位合作,是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合作群体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全国汽车厂商,集团内的厂家、院校深度融合,满足职业院校对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有效推进职业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建和.基于校企合作群的高职汽车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3(8)

[2]黎志键.基于校企合作群的高职办学体制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8)

[3]石兆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篇5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实践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Hydro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LIN Tingshuang, LIU Haiyan, CUI Yanhua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Yic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pushing forwar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our country the status quo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ren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through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lleges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factors: dominated by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ideas,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高职高专教育应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学院通过对水电行业社会背景的调研及行业分析,对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进行分析,构建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旨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进一步加大了工学结合的力度。

1 依据区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水利水电事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之一,而湖北省又是我国的水电大省,我省水电大开发目前正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发黄金期,现在建的长江三峡工程和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加上已建成的丹江口、葛洲坝、清江隔河岩、高坝洲等大型水电站和近四百座中、小型水电站,将使鄂西拥有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三千五百万千瓦。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重要堤防工程、鄂西小水电开发等一系列位于湖北省境内水利水电工程正式启动,尤其是金沙江(向家坝、西洛渡)、大渡河、乌江等西部水电项目的开发,使水电建设在国家、我省以及区域内得到高速发展,都亟需我们培养一大批的水电建设人才。

加强学校与水电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以水电行业的发展为引领,以主动服务国内外和地方水电工程建设的需求为宗旨,培养水电建设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确定为我院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体系

2.1 构建“工学结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由水电行业的专家、一线技术人员,水利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总结教学改革经验,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合理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按照水电站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安装、检修、水电站运行管理实际工作过程,遵循认知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2 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核心技能要求规划出核心课程,根据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显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核心课程分析,根据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要求定出核心课程知识和能力要素标准和进行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设计和反映能力要求,组织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编写相对应的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再请专家对此核心课程进行评价。

建设“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课程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仿真和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的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教材、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

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检修,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轮机、水轮机调节等,按照校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中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水电站辅助设备、可编程控制器等。在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为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

3 实施“大修顶岗,双元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大修顶岗”: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一次顶岗实习,根据实际水电站机组大修时间,灵活调整校内学习计划,安排学生到水电站进行顶岗实习,顶岗过程突出以生产为主导,学生跟班上岗。

我院实行“2+1”学制,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采用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安排到某施工单位,结合安装单位的生产任务开展实践教学。在实习过程中,把学生分配到生产班组,随安装人员一起顶岗上班。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由学校和安装单位共同承担。学生除了结合生产任务向工人师傅学习操作技能以外,还要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和完善专业理论课知识,以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顶岗实习期间,有的学生是从事水轮机检修工、水轮发电机检修工等工种的实习,有的学生是随安装管理人员学习安装组织管理技能。在适当时候,通过与安装单位沟通,还对学生进行轮岗,交换工作岗位,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实践技能锻炼。

“双元教学”:双元指学校和企业,是指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训,即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除在学校开展专业学习外,又到企业一线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双元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参与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的指导、评价和考核。校内教学和实训主要利用校内教师和实训条件;企业资源主要参与顶岗实习、实训环节的指导和评价。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既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安装单位完成部分生产任务,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和安装单位用人的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此外,通过顶岗实习,能使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4 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结合道路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建有与本课程实践教学配套的水电站仿真实验室、水轮机安装与检修实训室、水电站辅助设备实训室。

为了培养“成品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实现教学和生产的“零距离”,使毕业生快速适应“生产一线”环境,毕业后能直接顶岗, 学院与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合作,学院投资20多万元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了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工程现场、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我院还分别在葛洲坝水电厂、松滋西斋水电站、隔河岩水电站等水电工程所在地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的电厂认识实习和电厂生产实习与毕业的顶岗实习。并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做实习指导教师,给学生讲课,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参观,真正地体会现场的学习氛围与真实的工作场景。

5 完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能力评价

改革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应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测试学生最终成绩水平的基准。打破以书面考试评价方式、书面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水平为主的传统评价,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在工作现场的考核比重。课程质量的评价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用符合能力本位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以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大作业、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要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指向性和实效性。

注:本文为省级专项基金,湖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编号G2012B022)

参考文献

[1] 程云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大学教育,2009(3).

篇6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高职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40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Methods

LIU Shuli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course statu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proposed and practiced means of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reformed.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vocational course; reform

1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现状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是水利、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土力学两门课程,该课程课时短、涉及的理论知识多、面广、实践操作性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理论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较差,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很难结合。

2 学生学情分析

(1)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理论知识薄弱,甚至对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地理解掌握;(2)对阐述性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对实际案例和实际操作积极性很高,动手能力较强,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老师依赖性太强,疲于思考;(4)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在团队协作意识、沟通汇报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5)学生在为期近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评价多体现在“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欠佳,不够踏实、沉稳,解决问题方面能力欠佳”,因此应注重学生以上方面的素质养成教育。

3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对策研究与实践

3.1 明确基于能力本位化的教学目标

准确的课程培养目标是进行各项能力培养和测评的先决条件,它既能保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该目标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参加测评的人员有“法”可依。要根据水利行业实际特点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及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具体通过向企业一线专家、技术人员问卷调查、访谈等渠道调研岗位工作任务,以职业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能力,具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能力;能进行土体的渗透、变形及强度问题的分析,具备土工检测能力以及检测指标的分析运用能力,能解决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与土有关的一般工程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规范意识,同时,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落实在职业岗位中凸显重要性的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解决问题能力。同时秉承水利工程专业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文化,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①

3.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去选择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能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志。②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还应该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3.2.1 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对于工程地质部分中较抽象的内容(如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等,为了加强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地点设在地质模型试验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边讲边看边演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2 理论教学与工程项目载体相结合

适应“全程式”实践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对实际案例积极性较高的特点,与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编写《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技能考核实施方案》,依据岗位工作任务整合课程内容,将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分为2个总项目和 8个子项目,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工学结合,“学做练”一体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对于地质部分基本知识,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可将这一部分基本知识归结到“水利工程常见地质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项目中,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同时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3.2.3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较简单的基本知识点,采用让学生分组制作课件、分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使自学、讲、练相结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对重点知识事先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聆听汇报的过程中,对题目答案进行总结整理,再以抢答的形式汇报答案,对答对的小组可给予提高平时成绩或提高考试分数1~2分的奖励。实践证明,该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参与性,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组织汇报、沟通交流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3.2.4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从以往单纯注重土样指标测定转变为注重指标的分析、测定与应用能力,结合技能考核方案中设计项目,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完成该项目需要哪些检测指标,然后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内容,理实一体演示试验步骤,学练做合一完成指标检测,最后学生再根据所测指标完成技能考核中相应工程项目。

3.2.5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地质认识实习中,从以往单纯的岩石、构造识别、产状测量转变为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切实了解地质模块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依托的工程项目有钦寸水库、临安双溪口水库等地质勘查及施工。

3.2.6 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的教学形式为普通多媒体教室,每次课2个学时的组织方式。由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特点,有些工程项目需要让学生自主检测土工指标,然后根据各组所测指标完成项目,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开展项目化教学。故将以往每2学时一次课改为每4个学时一次课,并将教室安排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为项目化教学提供必要硬件条件。

3.2.7 创办课外兴趣小组

为了培养学生的土工综合运用能力,我院成立了“坝工土料试验工”兴趣小组,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该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互帮互带、探讨研究的优势平台。并可以利用该平台,通过公平竞争的形式组织成员参加院级及全国水利高职院校土工技能大赛,自此,我校学生在两届全国高职院校水利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一个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3.2.8 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

目前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土工技术与应用》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很多资源素材也已上传至网络平台。《土工技术与应用》资源库包括各种微视频教学、工程案例、现场施工录像、试验操作录像、施工动画、习题库等各类资源素材,学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查漏补缺等。

3.2.9 强调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

彻底改革以往“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案,创建“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过程性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紧张性,“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疲于思考甚至考试投机取巧的不良学风,突出能力目标。在锻炼职业技能的同时,融渗职业素养的养成,以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

4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笔者在工程地质与土力学长期的教学及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谈几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由于招生扩招、自主招生等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改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目的是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到课堂中来,让所有学生都完全参与进来是做不到的。(2)OTPAE即“目标―任务―计划―实施―评价”教学方法在理论虽然很合理,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起来其难度系数太大,几乎难以实施,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简化实施,比如学生的自评、互评环节,学生编写计划书环节占用大量的时间,可对该步骤进行简化实施:计划书编写简化为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实施,自评互评成绩则主要由教师根据课堂中每组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打分等。(3)过程考核配合答辩提问。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技能考核的过程中,配合答辩提问,可用“以一代整”的方法,即以其中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代表全组情况,即避免了部分同学不思考、不动手、滥竽充数的习惯,同时又增强了同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带、团队协作精神。(4)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又要注重其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促进其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5)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很短时间内,快速浏览总结信息,甚至可以让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大声读出来,使学生在这种快的节奏中把全身的细胞都调动起来,思维敏捷,改变以往上课时“你讲我听”的整体慵懒现象,同时也锻炼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注重培养方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强,课堂学习气氛高涨,学生的地质识别能力和土工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汇报交流、信息处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课题来源: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Y201329494,课题名称: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式培养在水利工程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主持人:刘述丽

注释

篇7

(一)惠农政策落实

2013年共发放粮食补贴(小麦)77.39万元;“一喷三防”肥30959包,农机燃油补贴15.48万元;农业政策性保险,2013年棉花入保面积90357.7亩,入保金额325287.7元,入保户数4212户;小麦入保面积5007.5亩,入保金额10015元,入保户数812户;农业机械补贴上半年共补贴170余台,补贴金额21.4万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为4438亩,556户,补贴小麦良种数量32785公斤。

(二)三网绿化工作

2013年镇实施了一系列的三网绿化工程,分别实施了滨孤路、高速连接线、海防路、路等路域补植绿化工程,共补植苗木株;实施了郭河和沾利河等水系绿化,共栽植苗木株;实施了郭河片1万亩农田林网绿化,绿化面积317亩,栽植树木6.1万株,动用土方58.7万方,总投资608.9万元。;种植经济林1500亩,栽植苗木96000株,实施了滨孤路提升工程,动用土方26.5万立方,外调土6.5万方;镜月湖动用土方78万立方,外调土3万方,栽植小苗木3万余株;灵芝湖动用土方152万方,外调土1.2万方。总计动用土方253.5万方,投资633.75万元,栽植苗木34万株,投资346万元。

(三)特色农业发展

镇认真落实富民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精心规划建设了镇独具特色绿色生态农业布局。

2013年,我镇共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9处,规划种植面积20000余亩,为基地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

1、梁王片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该项目集中规划为3个示范区.一是梁王2万亩示范区。北至老滨孤路,东至街道,南至一分干,西至义虎路,面积2万亩。二是2万亩示范区。西起一分干,北至六义干,东至水库二支,南至北大支渠,面积2万亩。三是老黄河故道2万亩示范区。以老黄河故道为核心,南起五一村,北至寿光村,面积2万亩。

该项目规划5年内完成苹果栽植,现已种植1.5万亩。年购进优质苹果苗木9.6万株,新植优质苹果1500亩。其中在郭河片种植了500亩、黄河故道片种植了500亩、梁王片种植了500亩。

2、镇仁韩片5000亩特色农产品示范园

(1)该项目区西至太平界,东至义英路,北大支渠,北至北水源支渠,总控制面积5000亩。

(2)项目区主要分为五个种植区块,其中围子红薯种植基地2500亩,水库周围杂果园180亩,投资1010万元;富硒黑花生种植基地1200亩,投资450万元;中药材基地1000亩,投资300万元;寿光村高温大棚蔬菜120亩,建设高温大棚60个,投资1400万元,产业区道路配套11公里,投资440万元,高低压线路5.6公里,投资80万元,管道水系8.6公里,投资90万元,总投资3770万元。截至目前,修筑产业路11公里,高低压线路5.6公里,管道水系8.6公里,种植优质红薯2500亩,正在采摘;富硒黑花生种植基地1200亩,正在销售;中药材1000亩,其中丹参200亩、黄芩300亩,无花果500亩,长势良好,部分无花果树已经结果。

3、镇博丰蔬菜种植基地

镇宝三片高温大棚蔬菜基地位于义虎路西侧,南到宝一进村路,北至东西沟,西至宝一村水库,规划面积1100亩。规划建设钢结构高温蔬菜大棚200个,每个2.2亩左右,截至目前,宝一村群众自建冬暖大棚17个,该合作社规划建设冬暖大棚43个,春暖棚39个,总投资2600万元,目前完成建设,订购了蔬菜苗正在种植。

4、镇梁家设施水果休闲采摘园

项目区东至沾利河,西至王集干,南至一份干,北至义五路,涉及镇梁家、大王、三合、七顷、大山等5个村,苹果种植面积10000亩,同时发展了500亩的富硒苹果,大田杂果300亩,大田葡萄200亩,温室葡萄大棚60个,总投资3500万元。项目区将早熟品种嘎啦、藤木、红霞等品种与烟富三、烟富六合理大棚种植,形成了3-4个月的采摘期,充分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截至目前,新建葡萄大棚10个,草莓大棚4个,种植大田草莓100亩,杂果30亩。

5、西黄河故道休闲采摘园

西黄河故道采摘园位于镇薄家村西南800米处,东临高速连接线和新盐路,交通便利,项目区南至三道沟地,北至薄家开发地,东至生态林,西至进水渠,总设计面积2000亩。项目区位于区西黄河故道南首,北至一分干,东至盐新路,南至博丰菜业,西至沾化界,总面积2500亩。项目区分为申丰菜业,草莓采摘,林下经济,珍果园,生态园和优质苹果园六个片区;建设高温钢结构大棚50个,钢结构草莓温室棚60个,钢结构水果温室大棚20个,珍果园200亩,林下食用菌及林下珍禽养殖300亩,大田采摘开心农场300亩,优质苹果园1100亩,建设生态餐厅一处,总投资4680万元。申丰农业开发公司系私营企业,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外聘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日常管理。前期建设由寿光市多农大棚建造有限公司规划建设,建成了吸纳本村群众技术培训的后土岗。截至目前,建设草莓大棚60个,并种植了草莓;种植了樱桃、树莓等珍果园200亩,冬暖大棚20个,已经全部种植西红柿,林下养殖笨鸡20000只。

6、七顷村大棚葡萄种植基地

镇七顷村大棚葡萄种植基地位于七顷村北300米处,占地100亩,集中建设钢结构葡萄大棚24个(每个大棚1.2亩),投资120万元。该基地采取公司制运营模式,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全部流转了土地,今年5月份栽植了苗木,现在正在实施秋季管理。

7、三合蔬菜种植基地

该基地建设余三合村以东,集中建设高标准冬暖大棚10个,总投资260万元。该基地系区西黄河故道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区高品质蔬菜生产的空白,周边地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种植有限,蔬菜消费主要靠外部输入。该基地的建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稳定了当地物价,对当地的主导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可吸纳100余人就业,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截至目前,已经建设高温大棚10个,种植了辣椒、西红柿等蔬菜。

8、大山反季节西瓜基地

大山村大棚西瓜基地位于大山村以南,规划面积300亩,建设高标准西瓜大棚25个,总投资240万元。

该项目引进荷兰管理模式,采用微滴灌、水肥一体、设施温控生物防治等技术,实行半自动化管理;该基地完全按照公司化规程管理,下设办公室、技术部、生产部和销售部四个科室,按照规划分期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建设西瓜棚20个,种植蔬菜、西瓜、南瓜等作物。

9、西黄河故道生态农庄项目

该项目北至滨孤路,南至同合村东西路,西至沾化界,东至排涝沟,规划耕地面积1600亩,总投资4000余万元。开发公司主要建设农业科技园艺开发、拓展训练、餐饮住宿、设施农业、景观打造和林果种植采摘等项目,目前,所涉及耕地已经完成流转,计划2013年11月份动工建设。

(四)、富民政策落实

1、政策带动。对苹果树新植,镇政府按照3元/株以上标准给予奖补;对新建冬暖式种植大棚,按10000元/亩给予奖补,对新建春暖式种植大棚,按5000元/亩给予奖补;对农业小景点打造,镇政府按实际投资的50%给予奖补;对特色农业贷款,镇政府在区农合行设立担保基金100万元,撬动低息贷款2000万元。

2、行政推动。镇政府成立特色农业服务办公室,并由科级干部带队组成14个小组,包靠推进“两带”及12园建设。

3、科技拉动。镇政府在寿光市高薪聘请技术员1名,对蔬菜大棚的建设、种植策划、技术管理等长年盯靠指导。另外,镇政府与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签订长年合作协议,每月至少有1名专家到镇指导。

4、搞好基础配套。镇政府计划投资600万元,架设输电线路10.5公里,建设产业区循环路10公里,建设小型泵站4座,铺设引水管线8公里。以上各项工程预计7月底前全部竣工。

5、搞好土地流转。截止目前,全镇新注册成立农业公司2家,新成立专业合作社10家,均是农村小能人合伙发起。其中申丰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博丰蔬菜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亩,盛丰农业公司流转土地200亩,西韩无花果合作社流转土地530亩,东韩中草药合作社流转土地510亩。

6、搞好绿色认证。镇政府从农产品生产源头入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擦亮绿色品牌。

7、搞好市场分析。一方面,搞好种植策划,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生产;另一方面,坚持做强做大“西黄河故道”品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镇特色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搞好农民技术培训。镇结合新型农民学校,开展了一些列的农民技术培训。分别建设了博丰菜业实训基地、梁家林果实训基地、艾河杂果实训基地、北大屋葡萄实训基地、小围子红薯实训基地、申丰农庄实训基地等6家培训基地和大牟村等15个农民技术培训教学点,第一期共开展了林果种植、棉花种植、粮食高产技术、大田辣椒种植和大棚蔬菜种植为内容的技术培训课100余次,受训人数5000余人次。

二、2013年工作计划

(一)西黄河故道生态农庄建设

西黄河故道生态农庄项目北至滨孤路,南至同合村东西路,支渠两侧,总设计面积1600亩,总投资4000万元。生态农庄以东是义虎路、高速连接线,交通便利,横跨支渠,水浇条件良好,再加上项目区位于黄河故道中心,土质肥沃,产出的林果及农产品品质上乘。生态农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和全区农业产业规划,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土地流转向集约化发展,树立“绿色、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的意识,走“公司+基地”的发展思路。2013年开发建设设施农业、林果采摘、水上娱乐、拓展训练、餐饮住宿等项目。

截至目前,该项目区涉及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完成,计划2013年施工建设。

(二)镇葡萄庄园项目建设

项目区位于镇村、村。项目区东至高速连接线,西至村,北至薄家宝分界沟,南至五一灌溉站,总面积1100亩,总投资2000万元,集中建设高标准的蔬菜大棚150个,葡萄大棚600亩200个,实施绿色大棚葡萄种植、采摘,景点打造等工程,集采摘、娱乐、休闲、亲子活动、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绿色果蔬采摘基地。

该项目正在流转土地,预计2013年春季施工。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欠佳。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规模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二是产品优势不优。宝三珍果、梁家苹果等基地虽具规模,但受技术创新等影响,产品开发慢,竞争力弱。

(二)生产要素支撑力不强。一是农民素质不高。全镇农业高级科技人才较少。加上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粮棉种植的传统,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镇级财政对发展特色农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扶持,但由于镇级财力有限,与农业的高需求、大投入相比远远不够。

(三)抗御风险能力较弱。一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八月份的持续强降雨,致使镇域内棉花大面积受灾,给我们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敲响了警钟。二是应对市场风险机制缺乏。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仍处于低层次阶段,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普遍存在,对千变万化市场应变能力匮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辖区内沟渠、田间管网等修缮工程,打通阻截沟,清理维修排灌渠,确保涝能排旱能浇。重点抓好大牟片1.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

(二)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高效、生态”绿色种植业,逐步走出“棉花农业”困局。依据全区西黄河故道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规划,整合规范农村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宝三片杂果、薄家草莓及生态园、大山西瓜、梁家苹果、北大屋葡萄、小围子地瓜、六顷五黑花生等特色采摘园。搞好“三网”绿化工程,大力发展木材生产、林下种养殖等特色产业,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搞活“农家乐”、“农家游”,努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常年见绿、水清天蓝”的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

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一些探索,白继中探索研究了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节水灌溉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内容[1,2],姜雪茹设计成郡工校汽车实训中信息化管理系统[3],丁彩华对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探究[4],缪晓燕探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对高职实训基地发展的影响[5],徐江等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例,介绍了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的构建[6],周劲桦等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讨[7],张进对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构建做了阐述[8],还有其他一些人员都对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就本校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来讲,因专业特殊性,目前还没有相关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想把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成信息化的实训基地还需要进行详细研究。

1实训基地建设规模

校内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主要有地质实训中心、土工实训中心、岩土设备维修加工中心、测量实训中心、钻探实训场(岩心钻探实训场、基础工程施工实训场、工程地质等)。2015年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紧跟前沿技术,贴近现场实际”的原则,用近一年时间,建成融“教学、生产、科研、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培训”五位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成“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平台”,成为国土资源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能为其他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对口支援,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实训基地存在问题

目前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具体情况如下:①环境建设方面。现在的实训室基本都只摆放实训设备,只有个具体的名称如岩土工程勘察实训室、泥浆实训室、土工实验室等,虽在实训期间正常使用,但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中有些课程:例如:钻探技术、土工试验等都是理实一体课程或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而现在实训基地的配备没有其他的信息化设备配套,还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程序;②管理方面。实训教学工作的安排、设施设备的配备、工量具及耗材的准备、设施设备的规范使用、合理调配、设备的维护等工作量很大,现在很多都是实行手工登记,难免会出现许多遗漏、混乱,会严重影响实训基地资料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建设;③绩效考核方面。目前的实习成绩主要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给出相应的评价,但由于实习学生的领悟能力及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成绩评定单方面给出,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且工勘有好多课程涉及到中级工及高级工考核,目前多是人工进行,时间和精力耗费很多;④拓展服务上。很多实训基地功能单一,目前只是为教学提供服务,在没有教学的时候实训室只能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即实训室在全方位功能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

3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实现的条件支持

3.1硬件

在各个实训基地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3.2软件

国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全国乃至江苏省内、南京市及学校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项目的推进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推手。我校自2014年开始实现了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校内监控系统覆盖学校各个系部,各个教室及实训场地,校内教务系统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绩效考核建设提供了基础。2016年8月,我校地质工程系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网站正式投入使用,网站在实训基地介绍及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运营管理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极高的软件支持。

3.3校企合作

2010年12月,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勘查局、江苏煤炭地质局、江苏省测绘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我校牵头组建的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现有理事单位81家,其中院校单位9家、企业单位66家、科研院所、协会单位6家。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的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校企双赢为目的,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目标。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职业教育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开展实质性的探索与融合,全面提高各成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地质专业的品牌,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技术人才,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我们实训室信息化拓展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9,10]。

4总结

随着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校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理实一体化基地,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教育的要求。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存在环境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学校在实训基地硬件、软件和校企合作方面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下面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已有的条件上,怎么通过分析现有问题,提出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指导信息化实践建设。

参考文献

[1]白继中.校内实训基地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151-153.

[2]白继中.校内节水灌溉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9(21):48-51.

[3]姜雪茹.成都工校汽车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

[4]吕广梅,丁彩华,许婷.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2):99-100.

篇9

关键词:实践技能;岗位技能;岗位对接;课程改革

1、引言

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打造圣翰教育品牌,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为例,以加强课程与岗位需求对接为研究内容,分析工程测量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前期调研所得到的岗位技能及实践技能要求,然后分析为满足这些要求所要进行的课程体系调整与改革,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2、选题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的支持。2016年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职业教育改革。面对改革的春风,我们必须要抓住有利时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让学生掌握真本领、学到新技能、找到好工作。

(2)、打造圣翰教育品牌的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百分之百就业”是圣翰教育品牌的基本要求。

(3)、建筑行业发展新前景。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住房城乡建设部早在2015年下半年就召开全国建筑业发展大会,并且以国务院的名义为建筑业颁发指导改革与发展的文件,这是继1984年国务院为建筑业专门发文件以来,时隔31年专门为建筑行业发文件,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对建筑业加大领导力度的决心。未来建筑业的形式是灿烂的。

(4)、测绘技能人才的紧需。2015年6月6日,总理签批,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明确了2015――2030年全国基础测绘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新形势下,国家对于测绘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需要一大批建筑行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测绘工作。因此掌握《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基本测绘技能以及岗位需求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3、调研数据及资料分析

3.1、企业调研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调研报告中施工单位对测量人员提出的岗位技能要求,我们总结了以下几项必须掌握的岗位技能:1、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全站仪、GPS等。2、能够熟练进行建筑物、构筑物的测量放线。3、掌握建筑物的抄平工作,准确测设标高。4、掌握场地平整及变形监测。5、整理、分析测量资料和数据并会计算。这几项技能是对测量人员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完全能够掌握。

3.2、同类院校调研

通过对同类院校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很多院校已经开展了关于加强课程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的研究。包括1、积极申报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工程测量》为例,通过教学改革,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的教学模式,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教学为载体,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西安理工大学的《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中也提出了基础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参加国家级省级测量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为例,连续三年取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的第一名。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动手实践能力强。

4、课程调整与改革

4.1、实践技能要求

针对调研结果,结合目前学院的实训仪器及设备,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提出以下几项实践技能:1、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基本仪器的使用;2、掌握用水准仪进行高程的测量与测设工作;3、掌握用水准仪进行水准路线的测量;4、掌握沉降观测的原理及方法;5、掌握场地测量的基本方法6、掌握角度、距离的测量与测设;7、掌握用全站仪进行点位测量及点位放样;8、掌握点位放样的具体方法;

4.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校设有1000平方米的校园实训基地,用于地基放线、土地平整、基础施工等实训。利用我院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学中边操作边进行讲授,增加学生直观认识,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安排仪器操作的课外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革考试方法,增加技能考试,督促学生加强操作技能。对于先进的测绘仪器,以课堂多媒体讲授、实习和参观测绘仪器公司等多种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行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多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进行单项实训时,教师给每个组安排一项具体的任务,配有实训指导书和工作任务书,根据任务的实施方案和要求,以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考评过程成绩。而在综合实训阶段,给每小组的工作任务没有具体的方案,而是让每组自己编写工作方案,独立完成,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以赛促学。我院构建了包括测量大赛在内的三大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组建测量协会、兴趣小组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比赛中让学生提升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建立测量综合实训体系。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测量综合实训。包括:导线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场地平整、施工放样。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对学生所学测量知识及技能进行综合性考评,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处理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现场教学。结合施工企业对于测量员的岗位要求,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学习,听取一线施工技术人员的讲解和教师的现场授课,学习一的技术方法和生产理念。

“学而会用”、“学而有用”、“学而实用”,是本次研究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实现课程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岗位需求的对接,让学生在校学到的就是工作岗位中用到的。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学生进入实训室即进入施工现场的最终目标。

5、岗位对接

通过课程内容结合岗位需求做出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课程目标及性质做出的调整,初步实现“所学即所用”这一目的。再通过三大实习“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查缺补漏,从而实现课堂所学及工作所用,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留涛,张福荣等.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地矿测绘,2012,03

篇1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论文通过阐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虚拟仿真机器人机械臂模型用到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如Maya、Max等)、原理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从而研究它的价值和市场经济效益,并探析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的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平台;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实训教学

一、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研究

虚拟仿真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让使用者借助于专用的视、听、触觉等具有感知功能的设备,进入仿真系统制造的虚拟空间,并且还能够与虚拟环境中的人和物体进行实时交互,从而感知和操作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最终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它的组成主要是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部分,其次综合利用三维图形、多媒体、仿真等技术构建起一个逼真的虚拟系统。从它的组成部分和应用程序来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对三维图形的利用还是十分频繁的,因此我们应当对其进行重点研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应用设计主要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通过虚拟现实标准语言建立虚拟环境中的实体模型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描述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快速、真实地显示三维虚拟工业机器人,并为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提供一个研究观察平台。本段主要通过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研究,来发现虚拟仿真技术的优点和研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Maya软件是美国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通过对Maya软件的运用,能够使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作三维动画的效率和品质,调节出仿真的角色动画,使其得出更加真实的效果。这是因为Maya软件不仅仅包括一般三维和视觉效果制作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建模、数字化布料模拟、毛发渲染、运动匹配技术相结合,使得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所创造出的画面更加真实有立体感。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各领域内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一些高科技等高端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地位与作用也逐渐提升。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开发、手机游戏设计及其所用到的一些主流引擎甚至高端引擎方面的价值更为突出。

Maya软件是虚拟仿真技术的一种,它应用的对象是专业的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技等。它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展现的比较灵活,易学易用,制作出动画的效率非常高,渲染出画面的真实效果比较强,它对画面中角色动作的捕捉尤为清晰,与画面角色的绑定的联系性也十分紧密,是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中一个比较不错的系统软件。MAX软件它最开始的应用是在电脑游戏中的动画制作,后来又进一步的开始参与影视片的特效制作,MAX软件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也就是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当中。它强大的立体三维功能被新媒体、影视动画、游戏动画等领域广泛运用。

三、虚拟仿真技术为机器智能实验课带来的好处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化的社会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让机器实验课、项目实训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越来越丰富化。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上级和下级、老师和学生的客户信息以及实训项目、实训指导、模拟操作、技能测评等等的信息存储在管理信息库中,与此同时,上级和下级或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可以通过客户机对下级或者学生之间的实训进行远程的指导与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在在现代职业技能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为机器智能实验课等实训课程带来更多的方便和益处。由于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高级的人机接口,具备交互性、想象性、沉浸性等特点,所以它主要的应用领域在政府、企业、学校等这些需要实训学习环境的地方。

四、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前进与不断完善的阶段当中,其发展趋势呈一个不断上升的大幅增长的趋势。从目前来看,虽然目前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虚拟仿真技术对于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虚拟仿真技术正在与教育、培训等领域不断地相适应和匹配。

其次,虽然目前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虚拟仿真技术对于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虽然目前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认识到了虚拟仿真技术对于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虚拟仿真技术对计算机及相关硬件的要求比较高,但是这些方面的发展不能够满足人们对虚拟仿真技术的需要,虚拟仿真软件数据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三维立体仿真软件的应用对显卡和显示器等也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虚拟仿真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计算机及相关硬件的发展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最后,教学类虚拟仿真软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对虚拟仿真技术的研发标准也不统一和对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发展改善的地方,也是未来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价值和市场经济效益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作为一个高端的科技系统,对政府、企业、学校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其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打开了市场,扩大了市场份额的同时为市场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自己发展得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发展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其深入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地方和人们体会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人们带来的价值。

总结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日渐完善,使得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丰富活跃起来,政府、企业、学校等地方对其的应用,也促进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发展。本论文通过阐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虚拟仿真机器人机械臂模型用到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如Maya、Max等)、原理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同时也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仲波 李瑞涛 《拟仿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训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