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8:3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基地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训基地总结

篇1

论文摘 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 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 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 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2]何新凤、曾柳娟、韦永森、黄平、王艳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篇2

【关键词】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机制是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面就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改革做一定的探究。

一、准确定位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要培养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学生,实训基地应该能够让学生系统化的学习工作过程,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应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能真实具体体现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基本环节,学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实战经验”。

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发展规划与建设管理

(一)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发展规划。校内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应按照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形态布局,功能定位,根据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建设目标,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训基地的发展与建设工作。

(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提升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所以中职学校创设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根据需要可以让学生单独或者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有较大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既像车间工厂,可以工作和生产,又像教室会议室,可以学习和讨论。所以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真实的职业环境。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如我校数控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就是模拟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从而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技术含量高,校内实训基地专业的设置需要紧跟行业和企业发展前沿,体现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本领。

三是开放性好,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和企业的生产任务,甚至可以引厂入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今年我校积极开展引厂入校试点,与广东瑞成公司达成协议,成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他们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引入校内,组织生产实习。

四是通用性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如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等机械类专业建立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基地,再如电子商务专业和平面设计专业建立计算机中心实训基地。

(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筹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学校自筹资金,还可以争取企业与各界的捐赠与支持,由企业投资或投入设备、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培训学校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学校提供场地,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达到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我校与鸿准精密磨具有限公司在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达成共识,先后对我校捐助了5台高速数控加工设备,4台机器人设备用于机类专业学生实训。这样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共建基地共享利益。

三、创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科学的运行与管理机制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保障,因此必须统一校内实习管理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实习实训指导方式配套的管理制度、实习实训标准、考核标准、评价标准,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培养“职业人”的训练基地。

(一)统一校内实习管理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行统一领导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校内实习管理机构由学校教学部和各专业系部组成,教学部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对各系部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统筹,合理安排。其具体职责是制定有关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审核学校各系实习教学的制定情况;检查各系实习教学执行情况;指导全校实习教学改革;负责实习教学质量考核,总结实习教学工作,组织实习教学经验交流等。系部则承担实践教学的任务实施,对各自的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具体职责是负责任务分配、材料采购、组织教学、过程检查、质量监控、成绩评定、职业氛围营造、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工作总结;在系部的统筹安排下,对实习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提供具体方案。这种统一管理模式避免了分散管理的弊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地和设备的使用率,从而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或重复建设。

(二)严格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与标准。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制度建设是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为了全面规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必须制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在管理条例中明确教师行为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制定各实训室管理制度、安全制度、设备管理、检修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实训室管理岗位职责、实训指导教师职责、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且要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新形势下的教、学、做为一体的实习实训标准、考核标准、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也与传统的实践教学不同,如实习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从学生、教师、企业和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四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构成实习实训教学效果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开展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的探究,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70-02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的目标就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描述:一是职业技能,这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指完成特定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二是职场应变能力,它是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职场要求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三是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人生价值观、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在一个行业的坚持力度。四是专业创新精神,其涵盖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进新生事物的能力、开拓新市场的能力。而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光靠理论教学无法完全实现这些功能,必须寻找一个平台来补充实现这些功能。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希望招到的是一报到就能上岗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其中动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显得很重要。如果学院的培养只能从书上到书上,缺乏实践经验,那就意谓着培养的是无实战经验的人,而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学校里,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人才,不仅仅要关注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角度来看,实战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对一个连锁企业来说,招一个劳工很简单,几乎对学历没有过多的要求,也比较容易招。但要招一名店长,那要费一番周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店长是要经过锻炼和培养,其成本比较高,而普通员工的培养成本却小得多。这就意味着店长的工资大大高于普通员工的工资。所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同时也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必要对现行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故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建立实战性实训基地很有必要。实战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让学生多动手,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经营管理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下面从培养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角度谈谈如何搞好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基地建设。

一、从培养职业技能出发设计连锁经营实训基地的基本模式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会连锁企业商品采购、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特许经营理论与实务等。而进入企业(超市),最基本的是要掌握POS操作系统的收银,商品的陈列等,那么什么样的实训室能够满足这些培训需求呢?通过实战性的实训基地――超市可以实现这些培训需求。实训超市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实训超市虽小,但五脏俱全,它涉及了商品采购、仓储与配送、信息管理、商品陈列与推销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得到最大的锻炼。

二、参照企业组织结构,设立实训基地的组织结构

实训基地其实就是一个企业,就要体现企业的真实形象。所以在超市设置组织结构,确定员工的任务、责任、权利关系,并确立员工的地位及归属关系,使组织能够有效地运用资源,从而实现教学培训目标。在实训基地,本着让学生学会经营,让学生独立经营的指导思想,全部让学生去做,实现让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锻炼。在实训基地,可实行店长负责制,组建学生经营团队6人,并选出一名代表作为店长,全权负责超市的运作。经营团队成员进行分工,下设采购、配送、质检、销售等,各司其责,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在实践中,同学们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并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在收获业绩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锻炼,从而在实践中使职业能力:连锁企业商品采购、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连锁门店营运管理等得到提升。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教学功能,实现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的教学目标

实训基地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基地,一方面要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

四、做好校企对接工作,请企业到实训基地指导,使实训基地的建设符合行业发展

学校培养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要培养出企业受欢迎的人才,这一环节比较重要,即必须要与企业密切合作。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学校学到的东西用不上,这不得不引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的反思。学而无用,这不是我们希望的教学结果。为了消除学而无用的不良影响,这就意味着教学必须要与实践联系起来。请企业到课堂教学来,有助于掌握企业、行业的最新动态,使学校、学生更早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促使实训基地更具有活力。据中国连锁企业协会的调查报告,连锁企业很看重学生的是职业态度。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吃不了苦。根据企业的需求,要考查学生的职业态度,必须让学生在工作中体现。在超市可采取排班制,让学生到实训超市锻炼,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工作的艰辛,从而考查学生的职业态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磨砺其意志。

五、做好监督工作,避免重大损失

实训基地由于是实战性的教学基地,一方面牵涉到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存在教学损耗,而且还会造成人为的损失。所以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好监督工作,避免重大损失。超市衔接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设置专人负责钱财,并有老师跟踪指导。每天做好交接班记录、货款实行日清,学生每班都要上交货款。

六、随时总结经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都有其特点,很难照搬使用,所以每个院校要不断总结经验,获取更多的创新,使基地建设得更完善。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能够时刻保持敏锐的商业嗅觉,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为企业争得先机,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在实训基地,通过学习、讲座、视频等方式让员工了解当前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定期组织适当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案例研究、行为示范等方法给员工提供更多有助于激发创新能力的实践机会。

为使学生保持长期持久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除了鼓励和引导,合理的制度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要把企业的激励机制引入到课堂中来,把学生的创新成果与奖金水平挂钩,对学生的合理化创新予以重奖,同时与学生的绩效考核紧密联系,优秀者将享受到奖励,为创新型的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在精神层面上,老师要与学生加强沟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经营中来,参与实训室建设的决策,从而关注实训基地的建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为实训基地的建设献计献策。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意识,孕育出思维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七、做好传帮带工作,让经营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也像部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每一年都要换,所以做好传帮带工作非常重要。实战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是设施设备的配置,另一方面是人才的保障。实训室离开了人,就无法运作。实训基地既然是实训的,所以就要以学生为主,一切让学生去做。一届学生离校了,就要让下一届学生跟上,这是保障实训基地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要做好传帮带工作,主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人才的选拔。传帮带工作要注重队伍人才的梯队建设。实训基地的学生经营团队,至少要有两届的学生。最好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人才的选拔,要考察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勇于进取、勇于奉献精神,还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胜任经营团队的工作。

二是时间的衔接。传帮带工作牵涉到人员的更换,为了保证经营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每一学年进行一次人才的对接,而且对接时间至少是一个星期以上。

三是业务的交接。传帮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业务能够正常开展。所以业务的交接显得很重要。列明交接清单,交接双方预以确认。

八、培养一批双师型队伍,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双师型队伍,可以有很多的重点,归纳起来应做好如下四点:

一是建章立制。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建立双师型教师的长效激励,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 。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让更多的老师到企业中锻炼。对到企业锻炼的老师,在时间上给予保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让老师在企业中领悟更多的知识和应用,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更贴近于现实。

三是引进企业人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工作。企业人士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贴近现实。

四是依靠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师资培训基地,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学到更多的经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补充新的内涵,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总而言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教学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实训基地,都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才能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一个有特色的实训基地,充分为教学服务,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瑞群.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的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3)

[2]蔡立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

[3]刑淑清.高职创新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18)

[4]郝志功,张玉明,赵洁琼.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

[5]吴潮.高职电工类综合实训室建设探索[J].广西教育,2012(9)

篇4

关键词 学分制 校内实训基地 信息化

0前言

学分制首先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主要内容是用学分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量化,达到一定数量的学分即可毕业。学分制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的能力。

职业院校从学校定位和培养模式的要求出发,为了适应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普遍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摇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强调自主实践的实训方式,应当成为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的基本依据。

由于我校目前正在清远校区进行书院制和学分制改革,在学分制改革环境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正在分阶段进行展开。本文从书院制和学分制改革出发,就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设施、教师和管理等主要要素做了简要论述,通过对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归纳学分制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一些关于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对我国其他区域和城市推动学分制改革及学分制下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对丰富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下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经验。(2)为我国有关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3)通过对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实训基地的分析及经验总结,为我国其他区域和城市的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1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校虽然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还存着一些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书院制和学分制改革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影响、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大多采取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加强对实训的改革,改变现存的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良状态。总的来看,尽管我国职业院校的数量大增,但对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还是滞后的,关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更是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己有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够全面,没有从实质上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没有从教育学的角度揭示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一般规律。

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我校开始建设清远校区,同时进行学分制和书院制的改革,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书院的划分与学分制改革中专业群的建设,都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着大量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书院制与学分制改革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影响

影响主要分为三方面内容:(1)书院制与学分制实施后哪些学院和专业应该归属于哪个书院。(2)书院特色与学院专业群特色的区别在哪里。(3)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以书院为基础还是以学院为基础,如何来进行判断和划分。如何处理好书院、学分制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关系,是本文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1.2学分制下学生人数的变化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影响

学分制改革要求学生以学分为主,可以灵活选择课程,不同的课程对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的要求又不同,这样一来难免会出现以下问题:(1)实训室的建设地点应该在哪里。(2)学生人数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到建设投入的资源浪费。(3)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何进行灵活的管理。这三个问题涉及到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本文将根据学分制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

2研究与探讨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清远校区投入数亿资金,在全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和书院制,对清远校区的实训基地建O进行反复论证,力求在学分制改革下建设出适应新形式教学的实训基地,从政策上和资金上都进行了保证。省教育厅更把我校的学分制改革列为重点项目,本文通过研究与探讨清远校区学分制改革下的各专业实训基地如何进行建设,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1学分制下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思考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学分制改革最终的目的是进行教学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为教学所服务,所以在建设项目时,首先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需求调研,建设论证。

书院的划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学院为基础,书院即学院。这样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利于发挥学院优势和快速突出书院特色,缺点是每个书院都进行配套建设的话,资源的建设必然会出现重复,必然会出现资金投入重复浪费的现象,而且随着学分制的实行,书院特色无法突出,更多的是以专业为主,相关专业组成专业群,不同的专业之间会进行竞争。

另一种方式是打乱学院,以专业为基础,互补的专业组成一个书院,管理上以书院为单位,学院仅负责专业教学,书院负责育人,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点是学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比例不好掌握,同时不同专业学生的人数无法掌控,书院专业的划分和学生人数有可能每年不同,管理难度增加,同时需要功能齐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做支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准备工作。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第一种方式只要资金充足,学院转书院速度会非常快,工作量较少,但不适用于学分制改革下的学生学分灵活学习和特性的培养。管理不好很容易就变成仍是学院为主,书院仅是另一层皮,书院特色变成学院特色,仍是专业为主,改革效果不大。

第二种方式利于资金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但是前期的信息化准备工作必须优先完善,否则全靠人力来进行管理不太可能,尤其是学分制改革下的灵活性与时效性要求较高,靠人力来完成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相关人才需要边摸索边改进。另一方面仅前期的观念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变更就会难住大量的职业技术学院。

2.2学分制下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从2014年7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经过两年半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清远校区建设有6大校内实训基地和1个公共实训基地,近120问各类实训室。在此建设的基础上笔者对学分制下的实训基地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来进行探讨。

2.2.1学分制改革下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专业群为核心

学分制改革下,原有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明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改变思路,以适应书院制与学分制的方式来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书院内学院专业的情况,在就近原则、共用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专业群的发展规模和方向,以专业群为核心,从公共实训基地开始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与公共实训基地分开建设管理,提高不同专业下公共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同时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书院内,一方面便于学生学习使用,另一方面便于不同学生人数下书院内专业的调整。

以我校明德书院为例,实训基地建设以核心专业为主,发展为专业群的实训基地,优先建设药学专业和中药专业所需要的实训室:例如药物制剂实训室、药物检验实训室、中药炮制实训室、中药鉴定实训室等20多间实训室,然后建设食品检测、食用菌研发室等10余间实训室。建设时根据书院专业组成和专业三年教学计划安排,对实训室的建设顺序进行安排,最大化节约资金。

2.2.2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化手段对实训室建设和使用进行管理

在_定以专业群为主导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下,实训室建设的地点、学生人数的影响、建成后的管理手段,都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靠人力是无法做好的。

每年各专业报到学生人数和分班是不同的,需要对专业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实训室的需求数量进行预测,通常情况下60人的班级使用1间实训室,每个实训室的可排课时数量含晚上为56节,即1间实训室理论上可以满足28个班上课使用,如果是4节课则可以满足14个班使用,如果4节课同时仅使用白天40节课则可以满足10个班使用。同一个班人数越少,使用课时越多,则该实训室可容纳班级越少,以此作为依据,根据每年的招生情况进行预估,即可计算出实际需要的实训室数量,一般情况下专业没有这么多班级,所以专业实训室使用率较低,每种实训室建设1问即可满足专业需要。而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训室则需要充分考虑到最大化使用概率的情况,所以根据公式需要冗余计算。而大数据下的信息化管理则可以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同时可以进行及时调整管理。

3总结

篇5

关键词: 校内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基本原则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在国家政策与项目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地域分布、地区差异、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还有不少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甚理想,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开展校内实训基地的研究,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决策者提高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及校内实训基地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把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指导。

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建立在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是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经验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思维抽象的结果。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指导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据或总则。有了科学原则的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就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以下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仿真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的,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培养。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场所。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按照工作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从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仿真性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保持先进性,否则学生接受的技能训练就无法达到真实的企业技术水平,在其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兼有教学与企业经营的双重性,是学生进入企业前的准备教育,所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营造准企业文化氛围,这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让学生尽可能了解所学专业对应岗位的基本要求。

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在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无法提供所有专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材料等,可是学生要成为某一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对某一领域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情况都有所了解,因此,建立虚拟的场景和图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或者其他形式的模拟技术来模拟生产过程、设备结构和运转情况,直观地把复杂的问题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尽快清晰地理解生产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原理。

2.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无论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要既向学生开放,又要面向社会开放,不能让其成为学校某个系所、专业的特定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服务的,要让学生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自主自发地学习,认真完成实训项目,实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在时间上,校内实训基地要实行全天候开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实训室要有专人管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锻炼需要,随时到实训室进行训练,保证学习的积极性不受影响。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便利条件。此外,要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比如,为社会培训技能人才、推广新技术和直接完成某些服务项目。校内实训基地具备多种功能,如果开放性不够,就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开放是共享的基础,是合作的前提,没有充分开放,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就无从谈起。

3.共享性

所谓共享,是指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使其优化组合,达到合理配置。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之所以要具有共享性,是由其基本功能决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监督和检查,提高设备投入的综合效益。使用者不同,发挥的功能就有可能不同,但是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等资源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要从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尽量按照产业群、专业群集中布局和建设,不一定要与校内所有专业都一一对应。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设备的分散重复购置,使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设施配备齐全,达到相当的规模,有效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对促进技术交叉和提高研发生产的综合能力。校内实训基地的共享性是目前基地建设中普遍重视的问题,要尽可能做到与其他专业、院校、企业实现资源共享。

4.生产性

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企业进行生产组织,教学与生产同步进行,实训的内容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中,按照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真实的产品,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考核,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更强的职业发展动力,有利于实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缓解师资紧缺问题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配备与企业生产相一致的实训设施,但由于企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要实现与企业同步发展,需要更多的投入,“消耗性”实训加剧了对投入的需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基地的运转以真实产品为载体,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有利于实现基地设备投入进入良性轨道的目标。通过生产性实训,可以逐步锻炼出一支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并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建立“双师”结构,使学校教师资源紧缺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1]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5.6.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128-02

2009年,由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牵头,联合21所学校和32家企事业单位组建了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并开始筹建共享型兰州理工实训基地。兰州理工中专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一校三区,在校生4000多人,是兰州市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兰州理工职教集团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横向联合、纵向贯通、区域发展、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发挥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有效发挥集团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功能,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创新职教集团的管理体制。

在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运作过程中,以兰州理工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为重点,积极争取政府投资和企业参与,作为牵头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建好、用好、管好共享型实训基地,如何发挥实训基地在教学、培训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职业教育要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在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过程中,要通过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岗位调研、教师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改革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共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中说:“职业教育只有学会了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有出路。”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还存在办学条件较差,投入不足,实训实习设备陈旧,教师队伍数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办学机制不灵活,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职业学校要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建设示范校;改革培养模式;特别是要通过组建职教集团,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以上问题。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是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的功能

职业教育集团一般是以一所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办学实力雄厚的职业教育重点学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在职教集团运作中,核心学校通常要发挥主导、示范、辐射作用,特别是集团内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一般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进行基础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学习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见习、实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加工和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真实工作中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掌握工作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专业操作技术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要具备教学实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双师型”教师培训功能,还要发挥校企资源优势,提供社会服务及各种岗位培训等功能。职业学校建设的共享型实训基地不但要为本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也要为集团内所有学校和企业共享,同时,要主动承担社会培训任务。

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学校统筹管理的运行模式 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以保证本校学生按教学要求进行实习实训为主,由学校管理,学校负责建设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安排、设备维护、实训耗材购置、学生实训安全管理等工作,实训基地的一切运行费用均由所属学校负责。共享型实训基地还要进行集团内其他学校师生和企业职工培训,增加了实训基地的管理难度。这种运作模式学校投入大,特别是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使学校负担很重。部分学校为了节省费用,减少实训安排,会造成实训设备的闲置。

企业(个人)承包的运行模式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后,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训设备、设施及场地的使用权承包给集团内的某个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学生实训的责任。虽然学校可以省去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的大笔费用,还可以从承包方获得一定数额的承包收益。但承包方为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很难保证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实习,或者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很难与工厂的实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实习实训流于形式,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影响教学效果。

以实习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实训基地应找到与企业合作的“相切点”,可以将企业引入学校,也可以将课堂搬到企业。由实训基地承担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职能,适时安排学生参加生产见习、实习,使学生能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机会,综合技能得到培养,学生即工人,车间即教室,学生实习能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既可以节省学校的实习耗材支出,又可以通过实习获得企业给予的生产加工费用。这种合作模式存在“联姻企业”项目不易寻找的问题,实习的组织管理压力较大,学生参与真正的生产实践,一旦指导不力或管理不到位,生产中出现了过量的废品,学校将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全方位开放、多功能并举的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是结合各种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而优化的一种综合性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职教特色,建立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开拓实训、培训、生产加工、咨询、技能鉴定等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科技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养、服务一条龙。但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运行模式,还有待于各职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对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对实训设施配置的思考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但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校存在学生实训不足、设施使用率不高和部分设施闲置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先进性、前瞻性,配置大多为全套的、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管理、学校配套设施、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新建的实训设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整合各种教学媒体,有效使用实训设施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少,常规教学课多;学校操作工位多,实训教学时用的少;教师示范操作多,学生实际动手少;学校实训设备先进,教材相对滞后,有效教学难开展;先进设备购进后,培训人员一走,学校教师不能独立操作,成为参观的摆设;有的设备运行成本高——价值高、难操作、耗材使用多,学校难以承担,使得设备使用率低;学校专业调整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等。如果严格按照设备投入和应用来分析,各学校均存在设备缺乏和闲置的矛盾。学校实训设备使用率是反映一个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集团化建设和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盘活学校现有实训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和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是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对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选择的思考 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集团内各方面资源,选择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盘活学校已有的实训设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功能。同时,充分调动集团内学校、行业、企业的参与,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充分挖掘集团内各学校、企业的设备、人才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的各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需要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借鉴中东部地区成功的合作经验,选择真正适合学校专业特点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今后我们在集团化建设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对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三化”、“四结合”,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职业学校建设实训基地的目的是通过工学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着力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灵活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师生深入工厂、车间学习实践,精心设计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施过程和方法步骤,师生在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校企联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是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职业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应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分步、分专业进行试点,重点实施,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避免盲目跟风。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哪个学校在这些方面先走一步,哪个学校就会抓住发展机遇,学校发展就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作用 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通过争取资金建成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后,造成实训资源闲置和浪费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缺乏能充分挖掘设备应用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双师型”教师,从而造成实训设施因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而闲置,同时,也存在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维护造成设备损坏严重等问题。实训设施只要资金到位就能很快建成,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教师培训,使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成为学校进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基地。我校的主要措施有:(1)校企联合培训教师。在学校新进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全程参与,全面了解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并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培训和指导,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学校充分利用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见习、顶岗实践。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选派相关专业课教师带队前往,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工作现场的工作流程和需求。教师在校企联合培训过程中精心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应用于专业课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通过“产学研”结合促专家型教师成长。学校各类实训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工作,为学校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学习提高的良好机会,学校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和教学工厂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实训设备和教学内容编写专业技能课实训手册等校本教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工作,总结专业课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撰写研究论文,形成专业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或职业模块的开发,在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并能通过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专利产品。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使实训基地建设应用成为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基地。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关系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中东部地区在集团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已经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是我们要长期思考、探索和实践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陶也青,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三方角色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2]方桐清.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四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3]张日恒.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的初探[J].文教资料,2006(10).

[4]祝士明,张翠荣.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

[5]徐利谋.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 实训基地 多功能化 具体功能 目标功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66-03

功能,通常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是事物或方法本身具有的某种作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功能是指其对于社会、学校、师生等具有的作用。实训基地功能一般都被认为是满足学校实践教学之需要。有人将实训基地的功能总结为三种: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科技项目的研发和生产经营,三大功能之间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有人认为,实训基地有强化技能训练、完成技能考核功能;有服务周边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功能;有教学科研创新,发掘科研开发功能;有拓宽实训领域,体现社会服务功能;有加强基地管理,打造品牌的功能。还有人对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更广的拓展,将其概括为生产性实训、技能考证、科技研发、社会培训和成果展示等。

综观现有研究成果,关于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功能的界定与分类远不止这些,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但多数研究存在关注视角狭窄、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研究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是一个具有极大挑战性的课题。

一、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的必要性

很多时候职业教育被视为就业教育的同义语。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行业乃至政府等多方主体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中,跨越就业与教育、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理论与实践,实现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现实上的多重对接,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职业院校专业开设的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教育教学内容的对接、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接、实际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等所有的对接均基于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需求。而实现这诸多的对接,必然要借助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功能越多,就越能实现这些对接。因此,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是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具有必要性。

(二)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的可行性

产教深度融合直接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为明显的区别,其基本内涵是校企互动、产教一体。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然要求充分开发和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产教深度融合的思想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使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具有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近年来,各地职业学校都在大力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功能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元化,已经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果,这使得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多功能化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二、多功能化视角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具体功能

从客观实际和需要角度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具体功能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类: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就业指导、教师(师资)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运用)。

(一)实践教学功能

按照各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专业技能目标、实训项目的任务,满足专业实训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是各类实训基地最基础的功能。当然,也常被误认为是唯一的功能。

实训基地通过提供客服、售后服务、跟班学徒等实习实践项目,让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并增强职业认同感。实践教学功能着眼于使学生获得技能训练和岗位体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运用。

(二)理论教学功能

对于实训基地的理论教学功能,极少有人提到。我们提出这点,并非是我们创新,而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摆正。各类实训基地,同样可以,且需要承担理论教学。总不能说,前几分钟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后几分钟师生再下基地实践吧?所以,在实训基地进行理论教学是一种事实,尤其在那些需要边讲解、边实践或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环节上无法分离的教学过程中,这更是一种无人可以反对的客观存在。只是很少有人直接将其总结并提出来。一般的教室通常仅用于理论教学,很少能承担实践教学,这是受一般教室的设备设施所限。但反过来认为,实训基地仅承担实训实践教学,那就有失偏颇。可以说,实训基地的理论教学功能与实践教学功能是相生相伴的,是实训基地当然的基本功能之一。机械割裂实训基地的理论教学功能和实践教学功能,实质是否认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就业指导功能

通过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操守教育,培B敬业爱岗的品质;通过具体项目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素质提升教育。通过实训基地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职业岗位,体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学习职业风险的防范、工伤的应急与处理知识,这些是让学生体验岗位和学会保护自己。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过程中,当学生对就业产生迷茫或失落的时候,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和员工,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依法保护自己,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引导,这些都是典型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实训基地具有就业指导功能。

(四)教师(师资)培养功能

实训基地的教师(师资)培养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前和职中培训方面。

强化新教师的职前培训,实际与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实习相似,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一般仅几个月,真正实践的时间有限,实习实践的范围狭小,实习介入的领域浅,甚至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并未接触真实的工作情境,实地实践经历与经验存在很大的欠缺。而新教师入职前培训强调的是纯专业领域内进行与将从事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目的是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前需要具备的实践实操经验与经历进行补缺。对于绝大多数新入职的教师而言,他们并不欠缺理论方面的知识,他们缺的是实务能力。这些将来走上教学岗位所需的实务能力在他们毕业之前并不具备。走上职教之路,首先就得在这方面进行补缺补差。新教师已经具备了教学所需的足够理论基础,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实务第一线强化操作技能,建立丰富的专业感性知识,进而充实理性知识。以汽车钣金教学为例,理论的内容够用实用即可,重要的是实训。具备工科知识背景的新教师,不一定都能实际承担钣金方面的工作。让他们在钣金业务领域实际锻炼,也从模仿开始,从学徒模式开始,切实掌握钣金技术。毕竟在职前,他们已经具有了完整的专业学习背景,实践对于他们来说通常不存在困难。但不存在困难,并不是说可以省略这一环节。由于实践实务培训本来不存在困难,甚至可以说,从理论走向实践就差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但必须捅破这层窗户纸,方得看清真实的实践实务领域。

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前培训可以放到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自然也可以在学校的各类实训基地进行,各类实训基地当然也包括了前面所谈的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外实训基地,也包括校内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中培训也是教师成长的必需环节。新技术的掌握、新设备的使用等都会涉及培训,实训基地都可以承担这些培训任务。

从教师成长视角考察,实训基地的教师(师资)培养功能是与科研开发功能关系最密切的功能。实训基地除承担新教师的职前或职中培训,强化实务技能外,还为教师进行科研开发提供平台。

(五)职业培训功能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职业培训功能主要体现国家对职业学校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等服务社会的要求。职业培训不仅针对社会公众,也针对有相关培训需求的在校学生。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施与设备,积极进行职业培训领域与类型的拓展,为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提供技术培训,满足社会人士(包括在校生)的日趋多元化的职业培训需求,在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六)技能鉴定功能

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别教育有一定的区别,职业性与多证性是其典型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很多行业与领域需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而职业资格(资质)很多时候又是通过职业资格证的方式表现。顺利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是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

职业技能的考核或鉴定,可以以实训基地为基础。职业学校通过积极与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合作,争取在实训基地设置技能鉴定中心的方式实现实训基地的技能鉴定功能。以北海市为例,本地的职业院校基本都设有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这些技能鉴定功能的发挥,给在校学生申请技能鉴定或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创造了条件,也为周边民众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方便。实训基地技能鉴定功能的具备,可以充分利用职业资格(资质)就近学、就近考的便捷模式,发挥实训基地职业培训功能。

(七)科研开发功能

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科研开发功能中的科研开发主体通常指教职员工,但职业学校学生也完全有可能成为科研开发的主体。实训基地对于教职员工科研开发的支持和保障自不待言,对于学生进行科研开发意义更为重大。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多从学校和教师层面界定“产”与“研”,从学生角度界定“学”,很少从学生主体角度研究“产”与“研”的。在现代学徒制逐步推行的今天,职校的学生深层次渗透进“产”与“研”的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实训基地科研开发功能的对应主体范围也在逐步扩大,这项功能自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八)生产经营功能(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运用功能)

训基地可以为企业或社会承担部分加工装配服务业务,这是实训基地生产经营功能的初阶模式。学校教师或其他科研工作者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是实训基地生产经营功能中的高阶功能。生产经营功能对应于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是高层次的专业实践,体现了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是一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生产性实训之独特的教育意义和功能是其他任何方法或途径无法取代的。开发和拓展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功能是今后职业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彰显办学实力的必由之路。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上述具体功能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各具体功能从不同角度都是为学生技能的习得提供保障。例如,发挥教师(师资)培养功能也是为学生技能的习(下转第86页)(上接第67页)得提供保障。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可以借助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得到提升,师资力量得以强化,究其实质,最终也是为学生技能的习得提供保障。

三、多功能化视角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目标功能

除了这些具体功能外,我们还需要明确实训基地的目标功能。实训基地的目标功能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从整体上看各具体功能是为实现实训基地的目标功能奠定基础。明确实训基地的具体功能和目标功能,有利于巩固职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的地位和特征,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整体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力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功能与效益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2]赵丽宏.如何充分发掘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功能[J].职业,2009(12)

[3]徐澍敏.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分析与实现途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4]尹英杰,李 辉.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5]檀 钊.职业教育践行产教深度融合理念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途径[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6(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2014二93)。

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李强(1975-),男,湖南宁乡人,硕士,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62-03

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必备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国外高职教育发展历史长,在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许多切合本国实际的成功经验,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深入研究国内外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模式,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相应的建设思路,对提高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模式

二战后发达国家由于战后经济重建的需要,职业教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区别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发展模式。就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而言,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各具特色,是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模式。

(一)“双元制”模式

这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的其中一元是指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另一元是指企业,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2∶8。而且理论教育也注重实用性,与实践联系紧密,服从实践需要。

企业的培训场所包括有工作岗位、实训工场和跨企业的训练工场。实训工场的任务是把那些在劳动岗位上无法传授或训练的技能及相应知识传授给学生,工件不形成产品,纯属消耗。此外职业学校也有教学车间,补充企业里无法完成的实训,为理论教学提供直观和演示手段。企业的实训教师一般都是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并在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专业人员。实训教师同时还必须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符合《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的要求,高水平的师资成为实训基地发挥效用的重要保证。

(二)TAFE模式

这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它注重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BET),推行统一的国家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分析有关职业能力,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建立相应课程标准,并由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承担技术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课程的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所获知识能力评定技术能力等级,并采取国际上先进的案例结合情景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学制上有全日制课程、部分制时间课程、工读交替制课程、函授与远程课程以及企业学习日课程。

TAFE学院建有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由于有政府的投资和企业的赞助,实训基地不仅设备数量充足、设施完善,而且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为实践教学创造了必要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室就是实验室,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教室里一般摆满了教学用具及一般性试验设备,边讲边练。学生的实训操作教学都在实习车间进行,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这种安排方便了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高了教育效率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TAFE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全部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专职教师至少有三年的实践经验,还需定期去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同时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和相关专业的培训,持有教师资格证书,通过4级职业证书。

二、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共同点

由以上两种典型模式的分析,结合其它发达国家的不同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国外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共同点可总结为: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展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满足工商业部门大量一线岗位的用人需求。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标准紧密相关,岗位能力标准则由行业专家、社会或国家结合岗位任务制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行业、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培养广泛开展,并有国家法律保障或鼓励制度。实训基地建设中,国家、社会、行业投资比例大,设施、技术先进,与企业水平和生产实际相近,有些直接建在企业,由企业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训教学。实训师资技术实践经验丰富,并经过教育教学培训和考核,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准入条件较高,管理考核严格。

与我国实训基地建设所面临的资金缺乏,筹措渠道单一;设备不足,配置不合理;功能不全,重复建设;师资实践能力、教学技能不足;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程度脱节等实际问题相比,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出了如下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1)政府在职业教育上具有完善的法规政策和资金投入保障。

(2)实训教学设施完备,校企合作紧密,社会和企业对实践教学承担了很多责任和义务,投入和贡献很大。

(3)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并多采用模块化教学,各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完成相应模块或单元的学习,可以具备相应岗位或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能力。

(4)实训教学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企业,对除专业技能外,同时对于其教学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准入和考核制度严格。

(5)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考核标准统一,执行严格。

(6)在考核标准上具有统一性,但在学习方式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三、发达国家实训基地建设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模式和观念正处于不断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情况与国外有较大差别。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注意如下几点策略和思路。

(1)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推动实训基地建设

政府主导作用一要体现在制度保障上,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引导职业教育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实训教学,促使社会、企业对于实训教学设施的关注和投入;二要体现在规划组织上,通过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规划,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实现区域统筹,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体现在资金扶持上,不光有政策扶持,还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市场引导则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以多种方式投资建设或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既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又允许根据市场规律实现合理的投资回报。既可满足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需要,又有利于学校或当地人才培养条件的改善,扩大社会培训的功能。实现投资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我国高职教育受传统学历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准,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没有以就业为导向,沿用过去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高职教育应明确就业导向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办出高职特色。

(3)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

按照社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既重视技能培养,又重视实训教学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既能就业,又能立足一线岗位,持续发展。

(4)推进校企合作,走校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德国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下实训基地及实践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在我国复制。我国现行制度和传统下,企业以自身生存发展为主要任务,承担的教育职能很小,不可能象德国一样出资建造并维护一个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保有一支专业的实训教学队伍供学生实训教学。政府和学校有限的教育投入也不可能象澳大利亚一样建成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行业办学特色突出,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建设校内与校外互补的实训基地,即一般专业通用性强和关键能力形成的的设备,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而专用性强,尤其是巨型设备,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这可作为目前条件下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5)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准入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相比国外的实训教学师资实力和准入条件,我国双师型称号的取得显得有些形式化。大学毕业生只要从事教师职业,都能比较容易地通过形式上的教育教学培训统考,获得教师资格证。双师标准的另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也较易获得,目前60%以上的双师教师是没有两年以上企业技术从业经验的。这种师资难以真正掌握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聘请具有实践技术经验的教师,推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打造真正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是提高实训教学水平的保证。

(6)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发模块化课程

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改革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式教学,根据岗位分析结果,把职业能力要素分解、转化,组合成教学单元与实训项目,构造模块化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实训课程的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7)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实训教学要建立与企业尽量相同的真实生产情境,实训教学引入企业产品生产。通过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创收减耗,提高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建设、运行、再建设的良性循环。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和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加工产品,加强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加强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强化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8)探索“双证制”培养的不同方式,贯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实训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使学生获得严格的技能训练,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公认的职业能力标准,提高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紧缺,而承担大规模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由于实训条件差、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学生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教育观念、教育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只有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加强交流协作,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2]陈伟文,陈廉清.加强数控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3]王建勋,黄立志,李俊芬.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篇9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管理

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实习实训的有力保障。新形势下,在中职类学校建设一批具有较高设备水平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将有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重学历、轻技能及“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1.1实践教学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不同于实验室、实习场地,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实训基地应该能够让学生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能体现具体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基本要素,并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真实具体;学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实战经验”。例如中职类学校中的钢筋翻样加工课程,应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训学习获得钢筋翻样、加工、安装等多项操作技能。

1.2技术服务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展专业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

2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运行环境

2.1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应满足以下要求:具有明确完整的学习工作任务,能显现直接具体的工作成果;具有独立的工作过程,并适合学习与其相关的职业技能;具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提供学生独立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完成工作任务后,师生共同总结评价工作过程。

2.2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模拟操作训练主要在实训室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在实习场地进行。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创设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根据需要可以让学生单独或者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有较大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既像车间工厂,可以工作和生产,又像教室会议室,可以学习和讨论。 转贴于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实的职业环境,即其需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高技术含量,校内实训基地专业的设置需要紧跟行业和企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本领,使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三是开放性好,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四是通用性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

3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在新形势下,需要建立健全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主要有:成立实训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学校各类实验室、实训室都归属教务科管理,由教务科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教务科会同各教研室制定教务科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这些均使实训基地从单~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了教学、生产、面向社会培训体系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规章制度.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由于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正常有序,设各维护低费用,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

篇10

为学生建立一个对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体现市场营销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理论教学是掌握职业技能的前提,而最有效的学习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在实践当中,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算是完整的职业教育。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1.立足于本地、向周边城市发展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为企业输送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技能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围绕地方的区域产业结构,针对性的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立足于本地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和便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在立足于本地的基础上还要向周边城市发展,适当的选择一些行业领先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接触一些新的经营理念和思想观念,拓宽学生的观念和视野。

2.实训基地多元化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市场营销在企业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专业所涉及的知识较广泛,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市场营销专业在任何企业都能够运用。因此校外实训基地要想满足学生的需求,就要创建较好的行业结构,避免集中在某一个行业领域里。

3.互惠互利原则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离不开企业人员的指导,这样就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很多负担。因此要想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也要为企业带来利益。例如可以利用学校的高学历的师资优势为企业提供一些人才、信息咨询、技术等服务,共同攻坚克难,为企业解决问题创造效益。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水平直接体现出这个专业的办学质量,学校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任务,但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乏力解决的问题,经归纳总结,认为较为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实训基地的稳定性问题

学校每年都要维护老基地,不断地寻找和开拓建设新基地,但是每年都有老基地放弃与学校合作,而新基地又在摸索过程中,导致学校浪费了大量的人、财、力和时间。原因涉及三方面: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当企业用人需求在饱和的情况下,企业就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从学校的角度考虑,学校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教学任务,时间和实训内容是固定的,不能随时根据企业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案。另外负责校外实训的教师还要完成校内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教学经费和实训指导教师导致与企业的日常沟通交流不够,多依靠于企业对实习生进行日常管理和实训指导,企业任务负担重,故使许多企业不愿意再和学校合作。

2.学生的管理问题

学校每年都是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导致实习的学生人数较多且时间较为集中,某一个企业无法接受全部学生,学校只能把集中型实训变为小规模分散型实训,来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但是分散型实训就会出现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情况等方面无法有效的管控。对于一些自我管控能力和自理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在实训中会不断的出现问题,给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带来困难。而实习成绩主要是依据企业出具的实习鉴定表上的意见进行考核,企业通常是以“老好人”的做法给出实习成绩,经常出现所有学生的实习鉴定意见和成绩一模一样,基本评价都很高,在实习鉴定表上无法真正体现出表现优秀的实习生。

三、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对策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面较广,但是专业性不强,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就要选择一些具有设备先进、经营理念领先、有用人需求并对校企合作有积极性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为建立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提供重要保障。

1.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

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学校要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发现企业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时给予积极的帮助,无论能否有效解决,也要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学校要报以虚心学习的态度,热情的与企业工作人员探讨问题,切实关心企业的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让企业感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真诚。

在校外实习前,学校必须在校内做好岗前培训,要针对性的与校外实习岗位的任务和?热葑龊孟嘤Φ睦砺刍?础、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培训。学校必须建立指导教师到实训基地定期工作制度,要求教师亲自到一线和学生共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实训质量。

2.成立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内技术权威、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并参与校内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来调整实训方案。把教师、学生走出去到企业参观学习变成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