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18:2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货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期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14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形、或明或暗的“资金池”在全球范围内涌动,投机炒作盛行,风险日盛,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风险扩散和转移速度越来越快。当前我国对风险管理工具流动性和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价格发现和避险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期货投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期货投资学是以多门理论和实务学科为基础的学科,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是金融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财会类专业的选修课程。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对金融学和投资学专业期货投资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2006年以前开设了期货投资理论课程,2006年后又在同一理论教学期开设了期货实训课程;2012年教学改革后先开设期货理论课程,后一学期开展期货实训。本文通过总结教学和实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实用性特征,提出期货投资实训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促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期货投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关联性差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期货投资实训和证券实训教学主要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挖掘,期货投资市场的基本面分析教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商品的金融属性,主要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数据、宏观货币政策等;另一方面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主要分析该商品供给和需求直接影响因素;第三方面的内容通常是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如交易者心理情绪的变化、交易者普遍的心理预期、羊群效应、从众心理以及人性等内容。期货投资技术分析主讲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预测,以图表为主要手段,辅以成交量和持仓分析,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同类型其他院校的实地调研发现,该门课程几乎都是以基本面和技术面为主进行教学,未能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互补和关联。
(二)实训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教学安排上,有些院校理论和实训都安排在同一学期,有些院校安排在不同学期。部分院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采用“3+2”培养方式,即3理论学分,2实训学分;大部分学院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采用“2+2”培养方式,即2理论学分,2实训学分;也有部分院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共2学分,即学期前16课时学理论,后16课时进行实训。受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各院校的实训内容均无法覆盖期货投资课程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内容。
(三)实训教学教材体系不规范
通过对同类型其他院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市场没有既具深度又具广度的期货投资实训教材,并且教材内容与国内实际偏离幅度较大,课程往往由主讲教师提供实训内容,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四)课程实训评价不科学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门课程评价一般包括出勤、收益、实训报告三部分。各院校虽三部分权重不一,但收益所占的权重都是最大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这几年实训以及学生就业数据发现,采用这种评价方法综合分数较高的与实际动手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数较低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与期货相关的岗位比率明显高于分数较高的。因此,如何建立起科学、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使之能较为合理地衡量实训教学绩效成为当务之急。
二、深化期货投资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采取沉浸式教学模式
现实中期货交易规则是“T+0”,既可以做多又可做空,国内市场大多数参与者都是进行快速交易,即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交一次,数万元资金一天最高可以做出以千万元计的成交量。近几年来,全球最活跃的前六大商品期货品种都在我国,这些品种在4―7个小时(部分期货品种已经开通夜盘)的开市时间里几乎每秒都在大量交易买卖。这些数以亿计的交易,除了手工下单外,还有速度较快的程序化交易。不论人工交易还是程序化交易,都要求更快的交易通道来提升速度,若想将交易地点到机房之间的网络延时从3微秒(毫秒)降低到1微秒,需要更高端的电脑等IT设备。但这些设备的价格以及每年的维护和人工成本都非常高,因此大部分院校缺乏IT设备,期货投资实训往往无法达到高度仿真。要解决IT设备问题,加大投资力度对大多数院校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在模拟交易无法高度仿真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学生体验。随着VR技术的突破,“沉浸式教学”已开始进入教育领域,VR全景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为学生带来场景式体验,提高实训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众多地方院校以学术型、研究型为价值导向,忽视应用型、复合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整体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趋势,从而加剧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对地方本科高校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日益突显,从国际上看,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匹配,而我国很多地方高校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双师型教师占比不到20%,且老龄化严重,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为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职称晋升、教学考核和奖励等方面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期货投资所涉及的内容比较V,量化投资的工具较多,校内课程实训教师往往只擅长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无法给予学生比较系统的实训教学,因此部分课程实训可聘请校外教师,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
(三)开展校企合作
企业发展需要高校为其输送合格人才,高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应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又有相关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例如福建省多所地方高校与厦门市奇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获网络)在期货课程实训上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通过奇获网络开发的金融教育APP,将期货专业理论知识、期货交易专业技能知识、期货套期保值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了期货实战学习门槛,运用移动技术,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提升技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完善的知识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位涛.证券投资学教研教改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侯英.投资学教改探索[J].教育时空,2010(3).
[3]维克托・斯波朗迪.专业投机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期货交易;教学改革
期货交易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回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功能在商品交易和金融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和金融服务部门最重要、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投资工具之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期货交易课程,它不仅成为投资理财专业的必修课,而且是国贸、营销、物流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甚至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开设,受到学生的欢迎。然而,在期货交易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其实践性却缺乏规范性的操作和实训模式,学生“学了期货交易之后仍不懂期货交易”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一、高职院校期货交易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本科院校的没有区分,在体系设计和内容的编排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缺陷
由于期货交易在国内产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市场上缺乏适宜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因此有些教师就选用本科院校的相关课程教材,造成了教材片面追求内容的“多而全”,先修课和后续课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如有的教材除了一般的期货交易内容之外,还包括了诸如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内容,俨然一部百科全书,重点不突出。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着重讲授该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大部分不能及时传达期货交易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的最新动态。
(二)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期货交易教学中教师虽然脱离了“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是仍然以教师单方面的理论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像演员一样在“台上表演”,学生像观众一样在“台下观看”。“台上演员”——教师常年“演”一个“剧目”,缺乏创新,缺乏激情,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台下观众”——学生像是个局外人,你“演”得热闹,他哈哈一笑,你“演”得平淡,他们睡觉、说话,各行其事。“谢幕”后,让他们细说“剧”中的人物、情节,往往不知所云,更何况要求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
(三)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情况较为严重
由于期货交易课程具有学科新、操作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可操作性的特点。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期货交易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在教学形式上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即使对于有限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上也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安排,部分教师自身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期货市场,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多是照本宣科,在结合学生的专业目标,职业要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较为缺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凸显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尝试对期货交易课程进行改革。
二、高职院校期货交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调整教学内容,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期货交易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职业性及技能性,不能简单地照搬研究型高校的教学模式。可根据期货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来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把全国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将期货从业人员职业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运用的技能训练。所以,在授课中可将全国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期货市场教程》、《期货法律法规汇编》等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更加突出高职的培养目标与特色,并且根据期货交易实践,随时将期货交易中最新的交易品种、最具时效性的信息、期货行业的最新动态等等,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及时把握住期货业脉搏,感受期货业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从事期货行业的兴趣。
(二)探求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擅长对知识技能的讲解和演示,而且善于对学生引导和疏通。教师在“后台导演”,学生亲自参加“演出”,展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信息、发展状态既是生动的、真实的,也是全面的、丰富的,不仅记忆深刻,而且理解深刻。例如,在讲解期货品种和合约时,可以向同学们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国期货市场上现在的交易品种有铜、大豆、小麦、燃料油等商品期货品种,交易的品种中有没有服装、水果等品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然后要求他们带着问题一起去学习期货品种和合约的基本知识,学习完这些知识后,又引导学生从我国期货市场现上市交易的品种特点出发讨论上市的期货品种需具备的条件,最后通过讨论总结问题的答案:符合商品期货品种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如储藏和保存较长时间不变质;品质易于划分,质量可以评价;商品的可供量较大,不易被少数人控制等。对于服装等工业制成品来说,由于不同的人对完全相同的产品可以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不符合“品质易于划分、质量可以评价”的要求;另外,水果等因为不易储藏,较易变质,不符合“储藏和保存较长时间不变质”的要求,因此均不适宜作为期货交易品种,这正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这些品种期货交易的原因。引导式教学法使学生具体明确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资料、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例如在学习期货交易风险时,有目的地选取国内外期货市场中较为典型的案件,如国内“327”国债风波案、国际市场的巴林银行倒闭案、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违规案等等,学生们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入手,分组讨论期货市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并阐述针对这些风险政府、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以及投资者可以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1、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凸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和其它类型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区别,实践型教学内容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但由于实践环节难安排、难组织、且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授课教师又由于缺乏与职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各高职院校的实践环节被弱化,课时被削减,这有悖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在期货交易课程,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一门实践性很强的、48课时的课程,实践课时只安排了时,实践课时与总课时的比例不到20%,这种现象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存在。不少示范性高职院校目前不断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如期货交易课程的实践课时与总课时的比例达到了50%-60%,甚至现已经开始弱化理论课时,强调“在干中学”。因此增加期货交易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数,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必然选择。
2、开展实训教学,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期货交易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对期货交易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转移。首先,将传统的单纯在教室进行理论授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方法,使教师由“上台表演”转化为“后台导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部分改为实训部分,对这部分内容的授课地点进行改革,即转移到期货交易实训室或期货公司,通过模拟化教学、仿真实战进行动态的实训教育模式。知识在真实情景中呈现,才会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调动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创设真实、生动、趣味性、开放性兼备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认识实习,让学生感受期货市场的跌宕起伏
期货市场涨跌起伏,变化万千,最佳的教学模式莫过于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带领学
生走出课堂,走进期货经纪公司,领略真正的期货市场,观看国内各期货交易所以及国际期货市场的大盘走势、各品种走势,感受行情的跌宕起伏,进行即时的行情观察和分析。并观看报价大屏,客户的自助委托,鼓励学生与期货公司客户进行交流。
同时通过参观期货经纪公司,观察了解我国期货市场上交易的期货品种,观察它们
的交易情况,了解它们的交易活跃程度。同时结合期货交易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的要点,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看盘、查资料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书面完成一份对期货市场某一品种市场走势的分析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组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来讲述小组对某一期货品种的技术面和基本面分析,得出中、长期价格趋势。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4、参加模拟交易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绩效
期货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口头解释是很难理解的,如:何为空头、多头、买空头和
卖空头?何为期货保值?什么是双向交易?为什么可以先卖后买?何为平仓?如此多的问题靠口头或文字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同时单靠传统教学法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期货经纪公司的期货模拟交易大赛,通过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上述问题就容易得多了。同时通过模拟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给学生以真实的参与感和投入感,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参加模拟交易大赛,学生全方位感受了期货交易的整个流程,借助这种贴近市场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自身的操作,学生们普遍理解了为什么多头和空头都可获利和亏损的原因,以及领略了期货市场的风险程度,锻炼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感觉和锻炼光靠老师课上的理论讲解是感触不到的。部分学生反映,通过参加模拟交易大赛,市场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对于期货交易账户的起伏跌宕,也学会了客观看待和分析,并且都比较期待真金白银的实盘操作。
[参考文献]
[1]郑丽青.转变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J].甘肃教育,2007,17
篇3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91-02
《基础会计》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基础地位,是学习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先导,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而言,在自身学术科研水平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突出其特色,必然是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一、《基础会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础会计》作为专业入门和基础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其理论的抽象性、方法的特殊性,操作技能的专业性,对于初次接触会计又缺乏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和接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中需要借助实践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悟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有助于后续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它是进行后续会计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中强调的“三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开展好基础会计实践教学,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为开展后续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电算化)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需要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通过数码字书写技能的训练、会计小循环仿真手工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实用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为将来顺利适应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专业基本功的重视和训练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更多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很少关注大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财经核算工作中,数字是计算的基础,计算的结果又要用数字来记录和反映,数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准确度。规范化的数码字是财经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当然也是财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应在校练习好的基本功之一。然而在这个电脑越来越盛行的现代社会里,书写的重要性程度越来越不被重视,尤其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远远不像高职高专学校那样重视对基础书写的训练,因此,会计工作的基本功训练在大环境和小制度的约束下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
(二)实践材料的仿真性明显不足
现在基础会计实验材料仿真性明显不足,有些教材只有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缺少原始凭证,有些教材既有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又有原始凭证,同时附有参考答案,实践中学生习惯借助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先写会计分录,再按照会计凭证填制的要求填写凭证,对理论处理没有把握时又习惯参照答案,导致实验的仿真性明显不足,学生仍然不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没有完全仿真的模拟实验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性指导不充分。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需要再次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
(三)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并能运用自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一个重要的瓶颈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种现实与现在应用型高校在校期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匹配,总结其中的原因,发现不是学生在校期间训练的不够,而是学生对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多数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没有问题,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但是,仅限于按照现成的答案照葫芦画瓢式地模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于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填制这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把握得远远不够,因此,技能训练也只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层面了,没有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加强基础书写训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需要学生在各种空白会计资料中书写相关的内容,最关键的是需要用数字来书写和记录经济业务,因此,数字书写的规范与否,对会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会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书写出规范漂亮的数码字是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正确有效地开展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前提。但是,会计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各种原始漂亮的数码字绝非易事,需要长期艰苦的练习,才能事半功倍。为此,笔者建议高校制作自己的数码字练习本,让学生充分掌握并练习单个数码字的书写,数码字金额的书写以及数码字书写在原始凭证填制中的应用。通过对基础书写的训练,为下一步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规范化和准确度。
(二)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
1.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含义和特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主要是立足于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采用完全仿真的原始凭证,手工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主要过程的一个会计业务处理的小循环工作。该实训具有三大特点:其一,仿真性。本实训由指导教师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指导学生根据设定的经济业务填写原始凭证,然后再根据原始凭证开始会计小循环训练。其二,小循环。小循环首先表示一个完成的循环,“小”字表示业务尽量精简,因为小循环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只是训练学生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个初步和完整的认识。其三,手工方式。手工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接受,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手工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奠定基础。
2.会计小循环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的所有程序和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登记账簿模拟实训;成本计算模拟实训;编制报表模拟实训;记账凭证装订模拟实训。
3.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实施方法
选择会计专业的一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时间段开始实训,实训全过程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准备实训所需材料,如各种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辅助材料。实训模拟一个企业日常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制定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依据仿真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登记完成以后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以后根据总账编制会计报表,根据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形成实验资料。
(三)消化和吸收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
为保障《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切实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对学生消化和吸收能力培养的重任落在了每一位指导教师的身上,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会分析原始凭证上包含的经济业务内容,通过经济业务的内容分析结合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另外,教师要认真验收实验成果,在结果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指导学生认真改正,通过改过加深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消化和吸收。当然,教学过程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用心学习及领悟和对实验结果的认真总结对自身消化和吸收能力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实验中加强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规范和要求,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总结和提炼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琳.浅议基础会计实践教学[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2] 梅婧.初探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5).
篇4
【摘 要】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教材、师资结构、教学评价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今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校外与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合理选择实践教学方法,并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材设置、改善师资结构、完善教学评价,以推动实践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关键词】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认识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具体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不足,核心课程不明确,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带来不利影响。例如,一些学校会计基础课程较多,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二)教材相对较滞后会计准则会增加或者修订,但教材编写没有跟上步伐,一些模拟实训教材比较陈旧,实训资料不全面,实训教学与变化的情况没有实现有效对接,难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对学生将来就业也带来不利影响。(三)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缺乏,一些老师教学观念落后,对实践教学不重视,制约教学效果的提升。(四)教学评价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将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评价中,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参与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不重视,对教学也带来负面影响。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一)校外基地实践教学模式例如,学校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利用寒假与暑假,让学生在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从事实践锻炼。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为今后开展相应的工作奠定基础。又如,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加强实践锻炼,利用校外实训的机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实习,并由实训基地的老师进行指导,进行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报税、审计、会计软件维护等实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这些岗位上锻炼一遍,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基本技能。最后,还可以模拟就业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在最后一学期开展该项工作,让学生进行就业实训,落实工作岗位,进行实际业务流程操作。在教学中,通过采用这三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促进综合技能的提高,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校内仿真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实施工作岗位实训,通过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对工作有更为真实的体验。学生在这种仿真模拟中,掌握工作技能,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得到切实锻炼,提升自己的业务处理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合理选择实践教学方法为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必须的。例如,运用项目教学法。从会计电算化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任课老师的指导,根据教学目标搜集资料,进行课堂讨论,由各小组成员相互分工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更好的运用项目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应具有实用价值,教学内容应该与实际技能相联系,学生是项目教学参与的主体,要有明确的成果展示,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又如,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时候,模拟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虚拟投资股票、期货等操作,并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在具体情境教学中既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实践技能。另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四)完善课程设置并改进教材设置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核心,按模块设计课程,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增强专业课的实用性。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可以少讲理论,增加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在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实务等课程教学中,应该设置足够的实践课时,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五)改善师资结构并完善教学评价重视优秀教师引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既懂理论,又具备实践技能,为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基础。另外还要改进教学评价,注重对实践环节的评价,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评价的合理性,以推动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三、结语总之,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结合起来,并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其它保障措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参考文献[1] 吴玉平.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J].商业经济,2010(8).[2] 杨剑钧.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 吴宗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 罗小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篇5
关键词 民办高校 金融学 实践教学 系统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从建校以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金融学实践教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1门实验课扩展到6门实验课,从校内实验扩展到校外实训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我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金融学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学实践教学内容已经成为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核心。
1 金融学实践教学取得的主要成绩
1.1 金融实验室软、硬件逐渐完善
金融学专业实验室自2007年建设以来,已经拥有了1个专业的证券交易实验室和2个经济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面积有120平方米,拥有电脑主机设备等210台,基本上能满足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软件上目前购进了智盛商业银行业务操作软件、智盛外汇模拟操作软件、智盛证券市场和期货模拟操作软件以及国际结算软件,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软件基本涵盖了金融学主要的相关范畴,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基于相应的软件系统,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验室课程基本上能够全部开出。而且针对每一个实验课程,相应的专业实验老师都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实验计划指导书,能按照实验安排合理地进行实验操作。截至2011年12月31日,金融学实验教学的实验开出率在90%。
1.2 金融学实践教学方式不断拓展
金融学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四种:(1)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即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融实践于课堂教学中,在理论教学中抽出一定课时组织案例分析或业务操作实践教学。(2)实验室模拟实习,即通过专门建设的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与操作。(3)校外实训,即安排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或者实习单位集中实习或者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分散实习。(4)校内外仿真模拟实训。这种是介于第2种模拟实习和第3种实践与实习之间的,即同学们参加由各种社会团体举行的金融模拟实训大赛,使得模拟实训的环境由实验室拓展到校外。
1.2.1 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
我校金融学建设初期主要是依靠课堂案例分析,金融学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决定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不断尝试建立实习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金融学专业建立了一些实习实践基地:如天平汽车保险有限公司、新华保险等,实现了零的突破。
1.2.2 金融实验室+模拟实训模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突破传统实验室和实训教学的限制,我校与不同单位组织各种炒股模拟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组织参赛,使实验室实践教学延伸到了校外,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扩展了学生视野。
虽然说我校金融学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回顾这几年发展历程金融学实践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
2 金融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
2.1.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民办高校金融学实践课程体系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模拟实训和学生自主实习两部分。由于实习基地的限制等原因,社会调研、集中实习和模拟参赛实训相对薄弱。对创新型学分等更没有明确认定,制约了实践教学立体化体系的建设。
2.1.2 实践教学项目不明确
实验室教学虽然有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但这些实验都是和软件相对应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完全独立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即使实验指导书中标明的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也缺乏完整的实验目的和流程。尤其突出的是对于校外实训,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和实验任务书可循。
2.1.3 实践教学课时量不足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学的实践教学课时都超过30%,有的甚至达到50%。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8%~20%不等。尽管很多民办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对实践课时进行了调整,但是比例仍然维持在25%左右。
2.2 实践教学师资数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人员保障,金融学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要求作为实践教师最好具有实践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
2.2.1 实践教学师资缺乏
民办高校出于办学成本考虑,很多教师是超负荷运转,承担了较多的理论教学,在教学量饱满的情况下,开展比较陌生的实践教学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实践教学面临课时数折现、工作量难测定、学生工作繁琐、教学工作量大、校外实践指导责任大等难题,客观上削弱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2.2.2 实践教学师资素质偏低
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欠缺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从校外聘请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又面临不熟悉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实验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实战训练;行业培训
一、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仍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外实习难以接触核心业务
目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在校内网络环境下进行项目实验,校外建立以证券公司营业部为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校外实习期间,证券公司营业部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是证券公司概况、职场相关知识、股票市场概况、开户转户流程、相关表单的填制以及营销方法的学习等,实习内容大多是证券的营销与宣传,挖掘潜在客户这一进入证券行业的最基本业务。在证券投资方面,主要通过参加营业部在每个交易日进行的前一天市场点评以及当天市场预测的晨会,以及对当天市场行情进行点评的夕会获得一些总体的认识,而给实习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指导和训练不多。因此,学生通常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的核心业务。
(二)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校内实践教学一般都包括证券品种与证券行情识读的认知实训、行情交易软件与模拟交易软件操作的操作实训、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业务实训等内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下,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证券投资的一般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证券投资收益。因此,目前为就业所进行的业务实训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缺少对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的深度运用以及紧密联系证券市场实务的综合实验。特别是在学生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核心业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证券投资水平,还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校内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来解决。
二、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一)校外实习部分环节前置到校内实践
证券公司每个交易日一般都有晨会和夕会,晨会进行前一交易日的市场点评与当天市场行情的预测,夕会则对当天的市场表现进行点评。通过班级学生以自愿原则集中在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为条件,提出让对方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每个交易日晨会与夕会要点、内部研究报告以及到校举办证券投资专题讲座作为客服内容,使学生以往到证券公司实习才能参与的活动前置到学校作为校内实践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证券公司晨会和夕会对财经资讯的分析以及对市场行情点评的学习,逐步学会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通过证券公司内部研究报告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并直接指导他们的实盘操作,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根据证券市场出现的热点和困惑,及时邀请证券公司安排投资顾问到学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指点迷津。另外,也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证券公司营业部举办的各种培训或股市沙龙,主动与其他较为成熟的投资者沟通与交流。这样,通过把在证券公司实习的部分环节前置到校内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逐步学会解读信息和研判行情,进而提高他们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在证券行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综合实验项目
由于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对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因此并未大胆地将证券投资行业以稳健获利为目的所要求的投资分析能力与实战操作能力渗透到其中,因而与现实证券投资行业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这其实是学以致用与创新的问题。目前,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是根据其理论内容设定的,因此其实践内容一般包括证券品种与行情识读、证券行情软件及模拟软件的操作、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等实验。而且以上实验通常只是单一理论知识的应用,而现实证券投资操作是各种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不断创新。从已有的证券投资实验教材与公开的精品课程网站看,各高校开设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实验较少,并且其实验的广度和深度也与真实的证券投资分析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为此,应开设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判的综合实验,通过讲授、案例研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盘演练及课后辅导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正确的投资策略、方法与技巧,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分析体系,通过模拟投资或实盘投资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此外,由于我国发展中的证券市场新规则、新品种、新现象、新理念不断涌现,因此只掌握一般的证券投资知识难以成为市场的赢家,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对教材内容要活学活用,并加以不断创新和改造。
(三)认真对待模拟投资
模拟投资在证券实践教学中已普遍使用,其目的是通过模拟操作,增强学生对证券市场的感性认识及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证券投资的兴趣与自我探究能力,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证券投资能力。其优点在于模拟投资不涉及切身利益,学生可在模拟中大胆尝试,在没有亏损的心理压力下,通过真实市况勇于投资买卖,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盈利模式,但其缺点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认为不是真实资金,买卖随意性大。因此,在进入证券市场交易前,应要求学生把模拟交易当作以自有资金交易一样认真对待,借着良好的模拟训练机会练习投资基本功,为下一步实盘交易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使他们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交易环境下能获得更多投资经验,了解更多市场投资风险,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操作技巧和分析能力。目前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已有国泰安、世华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也有一些证券公司全程技术支持举办的地方或校园证券投资模拟比赛,并对优胜选手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参加这些模拟比赛对他们将来从事证券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
(四)引导实盘交易
实战训练是指由学生在证券公司开立真实账户,存入真实资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由于实盘交易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时看准趋势也不敢下手,常常买时怕套、卖时怕涨而犹豫不决。结果不是追涨就是杀跌,发现操作错误或亏损则心情郁闷,不敢果断及时斩仓;或赢利时得意忘形,忘记了设置止赢价格而成为纸上富贵,心态与模拟操作大相径庭。模拟训练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盈亏对自身心理的深刻体验,对于培养学生成熟的投资心理和投资策略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入学生实盘训练,以弥补模拟训练的不足。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闲散资金进行实战训练的。由于实战训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不要求每个学生参与,以自愿原则参加,并且投入资金是学生自己的闲钱。同时,不提倡实战训练的学生每个交易日盯着大盘进行过于频繁的短线操作,以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实战训练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对证券市场的敏锐性,才能对学生的实盘交易及其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同时,如前所述,通过学生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所得到的每个交易日晨会与夕会要点、内部研究报告等客服内容,也为学生的实战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实盘交易所具有的风险性,出于对学生负责以及明晰学校、教师和学生3方的责任,进行实盘交易需告知家长,并向学生及家长说明投资风险自担,不能仅将教师和开户证券公司的观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也不应认为教师和开户证券公司的观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学生务必谨慎决策。
(五)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证券行业的实战培训
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一些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组织的为企业内部储备人才的免费培训班,以此提高学生的实战投资水平和就业能力。华信信托、大通证券、良运期货近年在全国联合招募优秀在校实习生进行暑期实习,同时也与一些高校如山东大学、东北财大合作,提供系统的金融实务知识培训和金融实践机会,其中一些优秀的学员被各旗下营业部及优秀企业录用为营销及研发专业型应用人才。还有一些证券培训班,由具有多年成功证券从业经验的实战家组成的培训团队,提供了迅速积累实务操作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对于已有一定实战投资经验、对证券投资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适当参加这类付费证券培训,从而达到迅速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
(六)投资经验交流
学生在模拟投资或实盘交易的整个过程中,每次上课都可以选取一到两个学生上讲台汇报自己的投资操作情况,让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投资体验。通常选取投资收益较好和较差的两类学生,分别就自己操作所选证券品种的宏观、中观、微观原因和买卖时点进行分析,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失败的操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教师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时,不但要与学生总结成功的投资经验,更要与学生探讨失败操作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操作是否符合正确的投资理念和买卖原则,是否注意了防范和控制风险等等。并督促学生课后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总结与点评进行回顾与反思,对自己下一步的投资策略做出修正。
作者:张丽玲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峻峰.特色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R].第四届全国经管实践教学大会,2012,(10).
[2]桂荷发《.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R].中国首届投资年会,2013,(6).
[3]王冰.通过实践教学推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浅析——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2).
[4]崔越.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
篇7
关 键 词: 金融学科;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5-0065-04
一、开展金融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 是突出学院办学特色, 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针对高等教育新形势、新变化,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潜力,河北金融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应用型,注重学生解决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金融学科是河北金融学院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成果最丰硕的学科,也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其中的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也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因此,探讨该校金融学科的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是突出学校金融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的需要,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2. 是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统一,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 逐步形成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进而促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加速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不断涌现,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投资、期货等金融行业企业对专业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的金融市场要求金融学专业大力发展实验教学,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化金融人才。
3. 是适应现代金融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现代金融学,是在传统货币、银行、金融市场和保险等理论基础上,以市场为中心融合发展的学科;是以国内外金融市场为中心,以各种金融活动、金融关系、金融体系、 金融运行及其相关经济关系的规律、特点、作用和实际运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金融理论与运用规律的概括。 现代金融学科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资本市场、公司财务、金融工程、金融经济学等领域。随着现代信息科学、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等一系列新课题成为金融学科研究的重点。随着金融行业以及金融学科的发展和演进,重视金融实践教学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现代金融教育的主流,就是要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精通金融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金融学科综合实验教学实践能够培养学生该方面的能力。
二、金融学科综合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总体来看,河北金融学院已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将实验教学纳入金融学科的整体教学体系,将实践环节纳入教学管理和考核的重要环节。目前该校建立了专业实验室23个,其中与金融学科相关的专业实验室8个,并配置了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立了实验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金融实验教学有序开展。但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既为该校金融学科的实验教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对比国内外知名财经院校金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其金融实验教学体现出以下不足之处:
1. 金融实验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整体来看,金融实验课程开设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该校开设的实验课程有《商业银行业务实训》、《股票模拟交易和行情分析》、《保险业务实训》、《期货综合实训》、《理财综合实训》和《数量化投资综合实训》等,对期权、外汇、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开设较少,远不能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 金融实验内容内涵有待提升, 实验项目数量有待增加。有些实验课程的内容往往流于业务的简单操作,缺乏理论指导下的业绩综合考核、评价和分析;有些实验局限于教会学生使用业务处理软件等浅层次内容,对金融机构整体的业绩评价、风险管理、数据模型分析等深层次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如《银行业务实训》课程,教师让学生熟练掌握了银行业务的基本处理程序,但如何处理特殊业务,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辅导与训练。同时,目前开发的实验项目数量较少, 不能全面涵盖金融学科知识。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理论指导之下的实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缺乏高质量的实验教材,教学大纲、指导书等教学文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的金融实验教材种类较少, 相关配套的实验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书更是少见。许多教师只能依据个人对金融专业的理解, 进行教学大纲的编排与实验教学内容的选编, 多数实验课程仍停留在自编讲义阶段。这样导致实验教学缺乏相对科学可行的依据,也没有规范的标准,教师的主观性成分较多,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预期效果, 也降低了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方面所发挥的应有作用, 也容易和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出现脱节。
4. 具有金融行业背景的专任实验教师有待进一步增加。目前,学校从现有的讲授该门理论课程的在职教师中, 挑选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系统运行的教师担任实验课程的主讲。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开展教学,但是这些教师大多缺乏金融从业经历,因此其实验教学与金融业实际应用的契合度不佳,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大多数实验教师在金融行业的从业经历不足, 对金融机构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学校需要增加具有金融行业背景的专任实验教师的数量,或进一步增加实验教师在相关金融机构挂职或实习的频率和时间。
5. 金融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学校在实验环境和硬件配置方面,已经建立了8个金融专业实验室,配置了金融业务软件以及新型电脑等软硬件设备。但是,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学校需要和金融机构及时联系, 依据金融业发展及时更新原有的软件系统,以适应分模块实验教学的需要,保证软件系统应用的实时性、先进性,提高实验效果。由于新软件购置的费用较高, 因此金融实验教学的后续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 金融学科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1.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创新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要推进金融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创新实验教学理念,树立“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协作学习”、“终身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大力提倡教师建设实验课程,增添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项目,并予以奖励和资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2. 以金融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构建分层次的、科学多样的实验课程体系。当前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在此环境下,金融学科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新业务、新产品、新交易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开设实验课程。 目前学院的金融类专业包含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实务操作性都很强, 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要求高, 因此可以根据这些专业的不同性质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见表1)。
3. 开展深层次实验教学,提升实验内容的内涵。金融学科的实验教学,应立足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提高这些能力必须通过熟练掌握专业的金融知识、理论和技能才能实现。金融知识、技能和理论在金融实验中表现为:经济数据、量化方法和专业理论。其中,经济数据涵盖了解决问题需要的有效信息,而量化方法则是处理、挖掘和分析这些信息的有效手段,最后,通过金融理论来分析运用经济信息并解决问题。金融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应契合这三个方面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因此,开展深层次实验教学,提升实验内容的内涵,其关键就是实现经济数据、量化方法和专业理论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为指导,实验课程的具体实验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4. 根据实验课程情况, 设计并丰富相应实验项目。金融学科应设置多类别的实验项目,项目种类应涵盖研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操作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需利用数据库和各种统计分析软件(SPSS,E-view,SAS等),对金融经济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数学模型,总结经济运行规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设计性试验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和内容, 最后达到实验要求, 实现预期的实验结果。 这应该借助于金融机构的专职人员的指导来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相对简单,主要是对金融业务进行流程操作,或验证相应的金融理论和经济模型。从总体上,学校应增加实验项目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从具体项目来看,一要甄选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不断提高实验质量; 二要开发覆盖面广的综合性实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三要大力增加研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例, 以满足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见表3)。
5. 从专业教学需要出发, 编写高质量的金融学科实验教材。 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教材是摆在学校面前一项非常紧急的任务, 是实现实验室与金融业务“零距离”的重要保证。金融学科实验教材编写要以模拟当前的金融业务为基本设计思路,专门针对教学和科研设计,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自主学习、研究现代金融业务的平台。实验教材编写要保证教材内容的实时性和全面性, 兼顾超前性和互动性。首先,教材内容要与当前金融业务发展现状紧密联系,以满足学校培养学生和培训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需要。其次,教材内容不仅包含保险、证券、基金、外汇、清算中心的业务内容,还要包含银证通、银保通、外汇买卖、资金清算、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内容。最后,教材要能满足学习的互动性特点。每一项业务操作步骤均应提供相应的帮助信息及与业务相关的图片资料。在业务界面中要能体现业务操作流程,相关业务操作要有衔接性,如在做票据交换业务时应具备相关业务查询注解的功能, 使使用者了解该交易和清算业务交易的联系。
6. 以现有师资为基础, 建设高质量的实验教学队伍。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是保证金融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可以从两方面加强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请进来”,即从金融机构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金融从业人员来担任专职实验教师, 他们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出一整套处理问题特别是特殊问题的办法, 因此能正确地把握业务处理的风险点, 能帮助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并教会学生正确的风险控制措施;二是“走出去”,即将学校的青年教师定期送到金融机构去实习, 保证青年教师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特别是及时学习金融业的新业务、新产品, 进一步保证学生从实验教师那里学习到最新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实现“实验教学与实际岗位零距离”,保证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应定期将实验教师派送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专业培训, 特别是接受最新的金融前沿理论的培训, 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前瞻性。完善专任实验室教师的考评、选拔、任用和奖励制度, 以保证实验教师管理体制的先进性和连续性。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武汉工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8602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统计,到2014年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截至2014年12月底,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500家,去年累计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几乎是2013年的3倍。其中中国的宜信已经是美国最大Lending Club规模的数倍。与此同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9万人,服务的企业超过200万家,带动的相关行业就业人数有6000万人。
互联网金融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现提现困难或倒闭的P2P平台达275家,与2013年76家问题平台相比大幅增加。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表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进入更加规范的发展时期。无疑,在政府支持和监管下,互联网必将会蓬勃健康发展。
2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分析
2.1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现状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急需专业人才。截至2013年10月,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同比增幅超过55%,这些职位包括了互联网金融经理、产品经理、产品研发等。2014年智联招聘旗下高端人力资源网站智联卓聘了《2014上半年金融人才报告》,该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金融行业整体对IT互联网人才热门需求排名前五的岗位分别为:软件工程师、互联网产品经理/主管、网络运营管理、SEO/SEM以及手机软件开发工程师。其中互联网产品经理/主管、网络运营管理等岗位需求火热。2015年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继续走高,根据前程无忧近日的《2015年第一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和金融行业用人需求最多,增加社会招聘的比例都超过了88%。而从无忧指数数据上看,2015年1月,互联网/电子商务及金融/投资/证券两大热门行业网上职位数共计55万余个,大约占全国总量的16%。
各大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企业都把竞争转向了人才争夺。这些企业包括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进军供应链金融的电商公司,以宜信宜人贷、众筹网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包括转型中的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
2.2互联网金融人才要求
根据各类资料显示,在各类互联网金融岗位中,产品经理是最紧缺的。据众达朴信咨询公司的统计,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稀缺度最高,稀缺度在80%以上。此外,也急需“大数据人才”。
互联网金融需要既懂互联网思维,又懂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集金融知识、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市场营销和法律知识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将会是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的人才。
一般说来互联网金融人才要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第一,要具备金融基本知识。了解股票、基金、信托、期货、金融衍生品,掌握金融企业的运作思路。第二,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能把金融和互联网融合到一起。第三,要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能熟练操作金融数据分析软件。第四,具备营销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网络营销技能,能胜任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岗位。
互联网金融是个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互联网金融创始人林立人先生,几年前就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呼吁大学要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供需状况,坚持培养市场需求人才,要求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及趋势有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武汉工商学院金融人才培养创新分析
3.1互联网金融实验班概况
互联网金融实验依托于金融学专业,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学院考核,每学年从金融专业新生中选拔学生,班级规模控制在40人―60人。
实验班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金融、电子商务、统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互联网金融渠道运营、理财业务顾问、移动产品经理、网贷产品运营及管理、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与营销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武汉工商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班人才培养创新
3.2.1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战略
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多样化,一个实验班不可能在大学四年培养互联网金融通才。因此,综合考虑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学院在制定互联网金融实验班人才培养战略时就明确,在通晓一般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精通互联网、数据挖掘的金融复合人才,能胜任互联网金融产品总监、金融产品大数据分析专员,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析专员等职位;另一类是掌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金融类人才,能胜任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经理等职位。
3.2.2课程体系创新
互联网金融实验班实行制定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以实用性为主导,强调课程的整合,优化实践设计,增加实践课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科学培养、和谐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激发学生潜能以及团队配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之外,更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特色,开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前沿性的专业课程。特色课程模块如表1。
表1特色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课程名称授课方式公共基础课团队建设校内实训+校外拓展创新思维校内实训+专家讲座学科基础课统计学理论与实践课堂讲授+项目实训电子商务概论课堂讲授+项目实训专业主干课互联网金融专题研讨+专家讲座金融网络营销课堂讲授+项目实训金融数据分析课堂讲授+项目实训专业方向课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课堂讲授第三方支付课堂讲授+项目实训金融市场调查与分析课堂讲授+项目实训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项目实训项目投融资分析课堂讲授+项目实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项目实训该部分课程一部分由学校教师承担,另一部分实践较强的课程将由校内教师和业界专家共同授课,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本行业的最新知识,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除了基础教学之外,每学期针对项目学生专门聘请业界专家、学者安排专业前沿讲座和学术讲座,引领学生迈进行业的前沿领域。
3.2.3培养模式特色
(1)校内培养创新。
校内培养阶段的创新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行班级导师制。互联网金融实验班成立班级导师,建立由教师为主的导师小组,导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管理,实现与学生保持更紧密的沟通和交流,高年级跟随导师结合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
二是,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实行就业、考研、创业、出国深造等分类管理。建立个人培养档案,制定专项培养计划,为每类学生指派1名导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
三是,建设自主实训、创业平台。成立若干工作室,充分利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结合课堂实训项目,创立产学合作联盟,成立专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实践机会。
(2)企业培养创新。
企业培养创新主要是联合企业共同培养互联网金融领域所需的人才,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联合培养模式。选择有良好合作基础与积极合作态度的企业。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按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中短期课程学习、专业实习或实践。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
3.2.4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金融实验班管理结构。互联网金融实验班设置单独的管理机构,管理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同时成立由班级导师、专业教师、金融学系主任、学院有关领导等组成的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学部日常运行的各类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协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实验班的建设规划、计划推进、项目成果验收负责,并对院务会汇报。
互联网金融实验班教学管理。为保证实验班教学的高质量,选定相对优秀的教师任教,制定互联网金融实验班教师管理规定。同时为保证学生质量,实行学生淘汰机制。
4结语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金融专业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助一臂之力。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行业,这就决定高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复制,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适合的模式,需要各大高校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柳凌燕,任静怡等.探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J].企业导报,2014,(11).
[2]丰翔,张艳英等.闽台校校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经济,2014,(16).
[3]莫易娴,刘仁和.论我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金融教育研究,2014,(3).
篇9
【关键词】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满足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职业院校在学校和专业、在课程设置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应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在职业教育中将满足社会性需求和职业性需求的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职业技能,力争将职业教育的效用最大化。具体到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细分方向证券投资,根据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将重点放在培养金融理财职业人才和证券经纪上。我们将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职业资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积极探索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培养适合当前资本市场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 高职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专业的定位及学生定位
要适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和学生的定位来探讨。
1.专业定位
一是培养一线生产者还是管理人才;二是策略层面的工作还是简单经验层面的工作;三是专业技能人才还是“通才”。
根据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特色,不应该比照本科院校的金融定位,把学生培养成通才,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决定高职学生未来应该是个“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一线人才,而不是通才。并且刚入职应该是简单的经验层面的工作,慢慢地有条件发展成能够处理策略层面的工作,最终成为基层网点的管理人才。
2.学生定位
对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如金融三大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具体到证券投资专业,如经纪人、操盘手、分析师。因此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的一个职业定位,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根据证券业人才的几个层次需求将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划分为以下三个:证券经纪人;操盘手;证券投资分析师。
1.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是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
作为证券行业的入门职位,证券经济人在行业中有很基础的作用,是从事金融市场其他岗位工作的起点,目前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因此,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的高门槛而言,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证券投资业及获得证券经纪人从业资格不能不说是一个从优的选择。学校除了讲授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外,有充分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并辅以适当的证券从业资格教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资格能力。
2.操盘手
操盘手泛指金融市场中,在证券、期货交易中专门为投资机构从事金融工具买卖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市场趋势分析充分,盘面把握较好,操作技术娴熟,心理稳定等特质,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捕捉金融交易的时机,熟练运用买入和抛出筹码的技巧,为证券商或委托人获取利益。
3.证券投资分析师
证券投资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与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相关的各种因素研究和分析工作,并向投资者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上述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
证券投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仿真实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其日后的证券投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 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分普通高等教育的第二标志即是课程内涵,因此,课程设置、开发及其内容选择就成为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
就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的证券投资课程而言,简单照搬普通高校金融本科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不可行的。无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证券投资必须是依托证券市场,选择能够使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分析和证券投资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开发适合该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课程。
具体而言,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与券商合作,通过互相渗透,教育专家与专业实践人才相互融合开发课程,使证券投资课程既具有教学的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市场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证券投资的职业需要。
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上还应强调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开发和建设在这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基本相似,甚至一致,只是通过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从简,实践、实训环节上增加课时量来与普通本科相区别而已。而笔者认为不光是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从基本理论课程这一块努力,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如从业资格、专业道德)金融实验学、金融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经纪人必备特性、以及维护经纪客户关系,遵守证券法律等教学内容或课程。
四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的三个角度,并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并初步建成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证券投资课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验
课堂实践的目标是为之后的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课堂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本科生那么重要,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阐述证券投资理论是要尽量避免数学推导,代之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切入点的元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讲解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时,把最近央行多次加息的动机以及它会如何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等现实题材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讲解这种形式的切入能激起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在案例教学中。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本身来解析和印证理论知识。
(2)课堂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提问的方式,也可是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应该先让讨论得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在主题范围之类,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2.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是模拟真实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以学校为主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模拟真实环境的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仿真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很快适应真实环境的工作状态和技能要求。达到企业用人的需要。
仿真实训作为整个实践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后续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选择和实训模式的选择上进行特定的研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摒弃课本上陈旧的已经跟不上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内容,重新设置了适应市场的一些内容,以填补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理论和实践空白。例如在学习CCI这个技术指标应用时,我们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分析工具CCI(84)来捕捉市场最强热点,弥补以往在对待强势股无法正确迅速入市的一个空白。在分析市盈率的时候,采用动态市盈率与资本回收时间和银行利率的对比来分析市盈率的真实含义。
在仿真实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将某个班级定位为教改实验班,把全班分为十个投资小组,每个小组4~5人,分别仿照现实社会设立一个分析师和一个操盘手,模拟外界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以业绩作为评价标准,每周对10个小组进行投资排名,分别设立投资奖和研究报告奖,激发学生的仿真实训热情。
3.社会实践
基于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力求学生在系统的完成在校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熟练且有效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金融领域适用之才,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校期间,通过与当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联系,协助其组织相关模拟炒股大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邀请组织单位专业人士,在模拟炒股活动中开办讲座和给予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与分析能力。
其次,建立与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友好互助关系,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思考能力。
最后,学校应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把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链的全过程,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与相关的行业及企业进行广泛地接触和洽谈,从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采用。
第一,程序式实现形式。先课堂实验,完成后再进行仿真实训,完成后再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第二,交叉混合实现形式。先进行课堂实验,在有了一定课堂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马上开展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根据社会实践结果、市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以及个人认为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尚有哪些欠缺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回校后加强相应的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的学习,将实践检验于理论,最后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达到再次指导实践的目的。
如此,三位一体互相渗透,互相提高,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课堂实验的不足,在社会实训中检验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社会实践所学的市场理论及实践提高仿真实训能力,将仿真实训更能接近现实职业活动,最终能够胜任职业需要,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孙云志、何玉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篇10
[关键词]高职;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35.190
“国际金融”是高职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生们往往缺乏信心和兴趣,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因此,当务之急是应该探索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既能把理论讲透彻,又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1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1.1 综合性强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开设,必须以“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贸易概论”等课程的完成为基础,同时,又是“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等后续课程学习的前提。这种承上启下的课程地位决定了该门课程的综合性突出。学好该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知识,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的核算等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学好高数,否则对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中的内容将很难理解。
1.2 实践性强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宏、微观层面更透彻地认识经济生活、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真正学以致用。如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变动的浮动和频率加大,如何强化外汇风险管理,实现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针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而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并没有缩小这一事实,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问题,都是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3 时代性强
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指导理念
2.1 紧密结合国际金融时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国际金融”主要阐述有关国际收支、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等问题。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进程中以微观部分为教学重点,突出新颖的特点,也就是在阐述基本理论中选择最新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加深理解。密切结合国际金融事件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牢固地掌握汇率的决定因素等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来授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2.2 紧贴市场动态,加强学生对市场资料收集能力和洞察能力的培养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重点究竟是什么?肯定要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吻合,即要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国际金融市场作为课程重点,金融市场涉及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学生在系统的学完基本知识之后,如何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具体市场行为是关键。为了让学生能较全面地洞察市场,就应该加强学生对金融市场洞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期初就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准确记录美元、欧元、日元汇率走势图以及上证指数、深圳指数、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的走势图。并通过平时日积月累的市场资料收集和观察,提高自己对国际金融事件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2.3 建立模拟市场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模拟教学就是通过对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目前,各大财经类网站都可以进行免费模拟交易,学生只需注册一个账户后,就能够运用真实的市场交易环境和行情,来模拟体验各种金融交易。如在讲授外汇交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像中国工商银行模拟外汇交易平台等来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这些外汇模拟交易平台提供的货币对于市场行情,与真实市场同步,还有各种各样的外汇新闻、汇评、专业讲座等。
3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
3.1 理论教学
(1)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授课前,除了根据教材进行授课准备之外,应根据当下经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和热点现象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模块,启发学生课后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金融市场动态,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讨论、辩论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帮助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
(3)案例式教学。“国际金融”课程中有大量复杂、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而言较无吸引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进行创新和突破,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前沿且有代表性的案例,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地辨别、理解和掌握。
3.2 实践教学
(1)实训室模拟教学。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借助金融教学软件模拟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通过模拟交易系统使学生能将掌握的金融操作和市场运作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模拟系统中进行模拟交易等,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交易流程,在模拟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教学。除了模拟实践教学,到社会单位中参加社会实践也是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任课教师可积极地联系一些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单位,如证券公司、银行、期货交易所等,带领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认识实践,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业务流程、操作过程、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及工作单位的实际业务操作模式等。
(3)用人单位专家讲授。“国际金融”课程对实践性的高要求同时需要配备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尽可能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可聘请银行、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通过讲座、实践环节指导等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同时自有教师也可以借此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