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6:1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连锁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连锁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 连锁经营 专业能力 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在高位运行,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态势也迅猛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连锁行业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同比增长58%,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增长17%。一般而言,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为满足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因此,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与关键,本文就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探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

依据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岗位(群)为:大型商场的中高级营业员;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一线操作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管理人员、业务员及分店信息管理员。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合格的高职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可以理解为社会性能力,即常说的关键能力或通用技能。这部分能力要求对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包括(1)注意力;(2)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判断能力;(5)抽象能力;(6)准确性。二是社会能力,包括(1)责任心;(2)独立能力;(3)执行能力;(4)团体能力;(5)交流能力;(6)合作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包括(1)求知欲望;(2)自学能力;(3)收集信息能力;(4)系统思考能力;(5)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就是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特定职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技术包括POS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连锁经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具有的起点高,科技含量大及实践性强的特征给连锁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我国高职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传统本科很相近,课程设置结构也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三段组成。从课程名称来看,也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和通用性;从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看,基本占到30%左右,这与高职所应具有的培养模式显然有较大的出入。

(二)教学环节中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院培养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多数也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突出高职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现阶段存在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停留在一张试卷就终结的考核方式。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今电子商务时代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要求。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和笔者的实践经验,职业技术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努力尝试以下方法:

(一)建立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连锁企业管理众多岗位使用的信息技术,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和传真机,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连锁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扮演进货、存货、销售、配送方案及销售分析等各种技巧,体会连锁经营管理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公司出于竞争的考虑,对关系商业秘密或经营核心部分的岗位不愿意外人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学生超市的建设对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必不可少。学生超市实践教学的特色在于是真正的实践,而非实验室,为保证能力培养质量,应完全按照正常公司的运作来要求学生。超市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来做,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根据学生超市的部门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其工作能力能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考查有极大的局限性,事实上,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卷面分数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专业能力强。既然抱残守缺,不如选择能反映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课程考核放在岗位中进行。如采用岗前考核、岗中总结和岗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核:通过学生超市和校外企业,在学生正式上岗、实行顶岗作业前,以学为主,在现场各岗位上跟班学习,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定期考核,以确定能否上岗;每周要求学生进行工作总结,作为学生岗中实训及学习过程的考核。每一组别的同学根据各部门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课题,在部门学习结束后共同完成该课题,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对课题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

积极与当地连锁企业合作,创建工学结合模式,即半工半读的形式,即上午学生进行顶岗,企业支付学生劳动报酬,下午由连锁企业总部在每星期组织一至两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每个门店也将在下午组织一至两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并对本周工作进行讲评,增强学生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通过这种做、学统一的方式,把课堂办到企业经营服务第一线,把实践当做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实践中发展专业能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保障

(一)教师较强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较高的职业理论水平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真正懂得高职理论的教师,才能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加强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与高职理论的学习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连锁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同时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学生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有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的平台,即必须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商务仿真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在校外与雅家乐集团、时代超市、盐阜人民商场的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梁平.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篇2

历经多年探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有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一系列主客观“瓶颈”。

(一)社会认识误区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接受专业咨询前,大多数人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连锁零售企业内从事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基于此种理念,学生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生本能的抵制,进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招生方面不如我院其它热门专业。另外,目前尚无专业机构制定权威的连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也没建立严格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再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连锁零售企业一味追求劳动力低成本,大量聘用未受严格专业教育的低素质劳动者。企业短期逐利的行为,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受限为更好地适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加大了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需要的教学、实训设施非学校财力所能承受。在教学过程中,连锁专业能够利用连锁经营管理软件模拟连锁企业运作流程、能够利用学校超市了解门店基本运作方式。但是,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石”和“灵魂”———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校内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无法给学生展示。同样,对于保证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物流配送,校内教学和实训也面临类似问题。

(三)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偏低,英语水平差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2002年达到15%,2002到上升到21%,2012年达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上升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的背后是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2012年四川省高职高专录取控制分数线,总分为750分,省教育考试院划定文理科分数线分别为220分和210分(之前曾划定为190分和180分)。进入我院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高考入学英语分数大多在50分左右。目前成都地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外企对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资零售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较为专业,员工晋升需经严格考核。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员工晋升需要通过企业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和逻辑能力测试。由于“历史欠账”,我院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资零售企业后很难通过员工晋升测试。连锁零售企业岗位设置中基层岗位,即“看得见”的岗位主要有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福利待遇差。无法通过晋升考试的员工往往被安排到“看得见”的岗位,这就给学生和学生家长一种印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做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的。

(四)办学实践经验匮乏1998年,上海商学院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随后全国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该专业。2004年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始招生,招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派别:一是咨询派,主要是社会流通经济研究机构,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二是实践派,主要是各大连锁零售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培训内部员工;三是学院派,主要是各高校连锁经营管理、贸易经济、流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及研究机构。受制于工作环境,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践经验方面与实践派和咨询派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虽然我院加强咨询机构和连锁零售企业的合作,但咨询派、实践派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理论总结、综合能力较弱,因此很难胜任课堂教学的需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短板”在于专业教学缺乏连锁经营管理实践经验,这也给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专业建设思路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存在的主客观“瓶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办出独具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教育消除认识误区连锁经营商业运作模式是舶来品,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加之国内高校近几年才陆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故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该专业不够了解是意料中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消除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偏见,让他们看到专业优势,也要看到专业劣势。在就业层面,让所有求职者心动的国家企事业单位有较高的“垄断性”门槛,在这种情况下进外资企业是不错的就业选择。目前,成都市各大外资连锁零售企业能够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要意识到,部分连锁专业毕业生在连锁零售企业始终从事“看得见”的岗位,是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所致,而非专业本身的问题。

(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随着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不断增加,企业急需大量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这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零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我院已与沃尔玛、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三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正式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接触到校内实训室无法提供的连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的核心和灵魂。另外,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依托成都市正在打造的西部物流园区机会,积极寻找2-3家大型物流企业并与之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物流配送是保障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连锁专业学生到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实训能够学到更专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为将来到连锁零售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英语教学以适应外资企业要求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微观层面而言,个人在学历教育、出国留学、接待国外客人、职称晋升、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等方面都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适应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需要,是融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成都市范围内,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过硬的英语水平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国人学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基于这种状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向学生灌输英语能力在外资零售企业中的重要性。英语能力事关个人在外资零售企业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功利导向才能激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确保学校理论教育与连锁零售行业发展同步,学校应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鼓励专职教师深入连锁专业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和企业服务性项目研发。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理论水平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实践性教材。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校企合作不甚了解,因而对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与企业合作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落后的高职教育理念,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严格把关,新进教师至少应具备一年以上行业实践经验。对于已进专业课教师,学校应做硬性要求,至少到企业挂职锻炼1年以上,并不定期与企业交流以了解连锁零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不断深化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习型师资队伍。

(五)打造艺术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近年来,我院非艺术专业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在以艺术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好非艺术专业,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新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拥有艺术才能是学生在激烈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亮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共同的特点,但这种导向模式容易陷入“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误区。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利用我院雄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将艺术教育融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是我院连锁专业的特色,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塑造我院连锁专业学生独有的艺术技能。针对连锁零售企业运作的特点,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了《手绘POP》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制作零售企业卖场POP海报的能力;《音乐鉴赏》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如何选择播放零售企业卖场背景音乐,给顾客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形体训练》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仪表、仪态,提升学生在零售企业卖场服务能力。总体来看,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物流配送;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技能教育。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物流配送》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际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对《物流配送》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作为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方式,连锁总部必须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员工的职责、员工的服务标准、店面的陈列、广告宣传、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商品学、物流配送等学科,其中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存在着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首先《物流配送》曾经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专科到博士生的升学体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办学等级方案,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专科办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全面发展,只有极少数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在该课程的内容选取上太过度依赖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课程,而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点课程自动形成管理体系,而连锁经营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门店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核心与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体系,但绝大多数连锁经营专业的老师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来组织课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师将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的课程内容混为一谈,内容几乎是雷同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划等号。高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倾向于宽泛的课程内容,内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的想法。

2.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布置作业等这么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高职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个车辆运输货物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观看过物流配送的整个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跟不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而老师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不让学生实训观察,即便学生非常努力,也无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内容。因此这种教学层次顺序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在上课时选择逃课、玩手机等厌学行为。

3.老师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统一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教学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理论教学授课方式,粗疏的教学状态,还有很多学校老师盲目跟从这种授课方式,后来发现很多环节都不能协调,导致最终别的教学方式被搁浅,比如学生在实训时,受到学校实训条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关系限制,只能接触到初步的知识层次,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针对《物流配送》这门课程,高职老师就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化教学方式。

4.教学资源比较短缺

《物流配送》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校想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后的简单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的。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专业课除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符合教学资源的要求外,别的课程除了老师的讲解,学生想要继续扩展学习是难的,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所以要达到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变《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

1.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

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组织起来,让物流配送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符合专业的标准与培养目标,怎样防止同一节课老师们的上课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让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岗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在职场上的发展。改进《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技能要点,再根据院校、企业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必修课是非常主要的,重点突出了企业的运行机制,所以,学生应该将与工作紧密联合的技能要点学习的扎实稳固,抓住主次。老师在教学资源准备上,应该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得以学习。

2.教学层次顺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师在教学层次顺序的安排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将课本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实际,方便学生理解接受。老师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将一堂课设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让课堂保持独立连贯性,然后对教学层次顺序做一个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学习目标,再将课程进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关的物流配送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实训课相配合,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式使学习渐入佳境,同时老师可根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点或简单的说明,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老师还要结合教材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在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同企业合作拍摄教学视频,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做成合辑,完美的将工作过程还原,结合专业特色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在看视频时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识要点,无需老师在进行讲解。上理论课,老师需将课堂上的内容做好总结,再将下次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老师的下次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上实训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

3.教学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复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进行实训追踪、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方案是: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施的讨论、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补充教学资源

学生怎么才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行业需求,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以物流配送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满足行业需求。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物流配送》课程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物流配送》课程需与物流管理管业的课程区分开,改进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充实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岗位,满足行业需求。

作者:邓攀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中教学管理的探索[J].教育科学,2008.02.

篇4

案例教学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1《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的特点决定适合运用案例教学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程。它根据连锁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内容形成课程基本架构,因而涉及到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连锁经营业态到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各个专业领域,但重点突出的是连锁企业与一般企业管理的不同之处,即其特点所在,如门店选址、网点规划与布局、总部与门店关系等。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就必须要在提炼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独特之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可大量使用案例教学。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案例主要应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连锁零售、餐饮、服务企业为主,案例来源比较丰富,资料比较全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可将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用案例解释有关理论,借助理论分析案例,并对当前国内迅速发展的连锁经营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之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的特色还不够突出。从已有使用《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或大纲、教材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教学内容与连锁企业的特点结合得并不十分紧密,有关连锁经营的运作特色、模式、各类方法究竟与其他企业有何不同之处,体现得并不十分充分,甚至与有些课程内容交叉。这说明对连锁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本质分析还不透彻这也是当前我国在连锁经营领域研究的薄弱之处。其次,针对《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继续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安排适量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模拟连锁企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参观、调研等等,以此增强学生对连锁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再次,精选案例,深化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的特色继续发扬下去,并使之成为该课程的一大亮点。在众多的连锁企业案例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进行案例教学,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经验教训,特别应针对本区域连锁企业的实例进行研究。在每个理论教学知识点中穿插实际案例和认知调研进行讲解,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提高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在《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中的意义

利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往很多课程中都用到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是很多案例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是听着起劲,听完后并没有领悟到精髓所在,没有自己的主动性,因此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来说选择合适的案例尤为重要,选择的案例必须具备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同时利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密切关注目前连锁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对连锁各行业的了解,不断收集连锁行业的发展新动向,找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总结归纳,把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融合,这样才能使案例紧跟时代脉搏。把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到各个小组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解决这个案例的问题中来,把那些积极善于思考和发言的同学和不爱发言的同学相互组合在一起,让那些善于思考和发言的同学带动不爱发言的同学共同思考问题,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适时的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张弛有度,能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感觉到乏味。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便利店案例有10多个:快客、伍圆、光明便利店、易捷、罗森、良友、7-11、FamilyMart、今日便利、牛奶棚、喜事多等等。

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能够很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案例的选择,一是所选案例贴近生活,篇幅不过长,通过案例的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以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论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二是应尽可能选一些著名案例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尤其是一些专题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连锁便利店经营”单元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了7-11在全球的发展历程案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连锁模式初创期的艰辛和规模化之后能快速扩张的原因。

案例资料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时采集丰富的实践素材编制而成的教学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教学适用性强,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及案例讨论,培养学了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每一部分模块教学中,教师都会精选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知名连锁企业的实践案例,以该教学案例总结实践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在关于连锁便利店单元的介绍中,对两大巨头“7-11”和“全家”的运营模式进行对比,学生通过案例,深入分析其运营模式,从而更好的理解了便利店的业态特征。

3连锁便利店单元认知调研实训的安排

调研前在课堂上利用案例对相关连锁经营基础理论知识的进行学习,尤其是对业态划分的标准、零售商的活动组合要素、连锁经营的总部与门店的分工等知识,这些都是案例调研的重点。

调研要由老师出面事前联系相关连锁便利店,并协商好参观路线及互动交流等相关事项。所选择多个不同经营模式的便利店,这样才能比较出不同店之间的差异性,否则很容易由于参观业态单一给学生造成对不同便利店的片面理解与误导。本课程中联系学校附近6家不同的龙头连锁便利店企业(包括快客、易捷、罗森、良友、7-11、全家等),在连锁店相关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对门店、总部进行调研和访谈,统一调研完成后学生还可以在课后自己去门店观察总结。

调研之后由老师组织讨论,请每组同学发表调研收获与心得,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讨论结束之后,请每组同学就参观情况写出调研实训总结,要包括门店的差异化与各家企业的竞争定位、本地连锁便利店的发展情况、未来趋势等内容。

4连锁便利店单元学习之后对课程知识的更新

通过案例分析和认知调研总结,学生既掌握了书本上有关便利店经营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便利店经营的最新趋势方面的知识和实践。以下是课后总结出的便利店发展的四大趋势:

(1)便利店变身美食屋。“洋士多”里一定会有品牌特色的食品,尤其是饮品,价格相宜,而且在顾客群中颇有口碑。例如,喜市多、全家便利店都有咖啡类饮品的自有品牌,精选一些中西式、清真类的速食盒饭,7-Eleven便利店有自己的冰沙以及鱼蛋、关东煮等轻食,OK便利店有“好知味”中央配给的食品自有品牌,提供柠檬茶、玉米汁、豆浆等多种饮料以及面包蛋糕类食品。一众“洋士多”都表示,从今年开始,“第三代店”在将会是他们以后扩展市场的主推店型。“洋士多”们所谓的“第三代店”,是指做熟食和饮品方面大做文章、扩大店内购物空间与休闲区的新一代店型,便利店内设置餐饮区及用餐区。目前的一个趋势是便利店向兼具餐厅功能的业态转变。这种业态模式的转变,可以让便利店实现销售额扩大,利润率也开始进入上升期。

(2)便利店以后将“一店多能”。90后消费者对便利店的依赖,除了满足基本需要的食物,现在还有它们便利的商务功能。其中,包括了羊城通售卡与消费、银联消费、电影卡、网游点卡、即开彩票、鲜花代订、票务代售、EMS快递、电话套卡和充值服务、拉卡拉等。

(3)便利店在升级硬件功能的同时,也开始注意树立“可爱”的品牌形象,以动漫元素包装自己。去年6月,罗森在上海推出中国第一家动漫主题的便利店――“奥特曼店”,11月开设“名侦探柯南店”,今年7月又开设了“火影忍者店”;全家便利店卸下“海贼王”装扮,摇身一变成了“哆啦A梦”主题店,门店上全是哆啦A梦主要人物的贴纸,货架上陈列着“哆啦A梦”毛绒挂饰、立体贴纸、魔法钥匙圈等商品。据罗森方面透露,“奥特曼店”和“名侦探柯南店”的日均销售额是普通便利店的1.5倍。

(4)便利店成为茶餐厅或咖啡厅。7-Eleven便利店在台湾,7-Eleven有自己的咖啡品牌,几乎成为咖啡店的代名词。喜市多便利店提供座位区,高档的装修宛如咖啡店,依商圈需求来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让顾客享受便利。OK便利店增设茶餐厅的卡座,部分门店提供免费Wi-Fi,并且增加更多的会员服务。全家便利店作为首先在国内推出休闲座椅的便利店,正在进一步提升休闲座位区,拓宽购物空间,目前的展店计划里,只会开附带有座位区的三代店型,新开门店店铺面积会比较大。参考文献:

[1]郭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教学改革探索.企业研究,2010(08).

[2]周颖.关于提高《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175-176.

篇5

关键词连锁经营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成效,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将课程教学模式选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

1 高职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

1.1 项目式教学模式

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完成某个项目任务,并从中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地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采用的就是在“教学工厂”理念指导下,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任务,成立相应的项目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工作边学习共同完成某个企业工作项目,并在该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的教学模式。

1.2 专题作业式教学模式

这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若干专题作业,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信息搜集、讨论交流和角色模拟等形式来完成专题作业,并从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先学习原理后进行应用转为先实践运用后学习原理,并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1.3 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

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指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大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讨论,演示交流和总结评价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如新加坡的共和理工学院实行的是一学期五门课,每门课每周上一天,每天围绕着一个大问题展开学习,通过分解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阅读相关材料、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开展演示交流和进行评价总结等环节,以达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2 三种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

2.1 三种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共同点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三种模式均针对高职学生理性认识较弱,感性认识较强的特点,实施先做后学再练的教学程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抛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三种教学模式都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协调者,提倡少教多学,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起开展学习、讨论或操作,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或发言人,把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这不仅发挥了学生个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2 三种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不同点

(1)适用的范围不同。项目式教学模式能直接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一致性较强,比较适用于工科教学;专题作业式教学模式既可以使用真实的专题作业,又可以使用模拟的专题作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每个专题的学习时间较长,适用于教学时间跨度较大的课程教学;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实行了“一天一问”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在每个章(节)设置一个大问题,然后通过问题分解、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点评等途径不断深化,比较适合于文科类专业知识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2)操作的难度不同: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较多的企业真实项目为基础,要求项目有大有小,有难有易,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必须通过长期积累才能形成数量庞大的项目库,因此,在操作上有较大的难度;专题作业式课程教学模式因知识量较大,技能要求也较高,适用于时间跨度较大的课程教学;问题启发式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一天一问题”,当天学习当天评估当天结束,比较容易操作。

3 高职连锁经营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

高职连锁经营课程是我校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从设立连锁企业直至做好顾客服务的连锁经营活动全过程,掌握连锁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相关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该课程既有较多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又有一定的实训技能操作。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来加以选择。其基本要点如下:

3.1 以“少教多学”教学理念作为选择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实施满堂灌,有言道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忆笔记,学的是死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高职连锁经营课程教学模式选择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任课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或协调者,减少课堂讲授内容,增加讨论、操作等方式,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3.2 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为选择的基础

连锁经营课程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程,连锁经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动,因此,连锁经营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选择一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也可以将几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开展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3.3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选择目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是极快的,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很可能在二、三年后就落后了,必须重新学习。相关资料表明,一个学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五年后将有40%以上被新知识和新技能所替代,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而任何一个人不可能终身在校内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离开学校后也能根据工作的需要自主学习新知识及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变迁,因此,连锁经营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选择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目的。

3.4 连锁经营课程教学模式的综合选择

根据上述选择要点,笔者认为在连锁经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如对于设立连锁企业、市场扩张和连锁促销等内容,需要有一定知识量和较高的技能要求,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可选择专题式课程教学模式,给出三个专题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专题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对于连锁经营信息管理、门店营运管理、连锁物流和顾客服务等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单元为项目,每个项目中设置若干工作任务,以完成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训来掌握相关技能;对于连锁经营战略和连锁总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知识性较强,比较抽象,难以通过实训操作来学习,为此,在教学中可考虑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等来学习相关知识。

总之,连锁经营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在根据高职教育的规规律和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以“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行多种课程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以进一步提升连锁经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从事连锁经营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爱军.李玲《统计学》课程教学问题与模式的探讨[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4).

篇6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 技能实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52—02

“物流管理应用技能实训”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模拟企业的整体物流业务运作过程,实际操作仓储与配送、供应链、流通加工和连锁经营活动,并且通过3D虚拟技术模拟企业物流的业务流程。本实训立足于全面系统地反映整个物流供应管理环节的总体内容,结合本专业开设的各门理论课和专业课知识,针对现代社会对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实际技术能力的操作演练,增强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一 课程改革理念

第一,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能胜任工作岗位,能主动适应变化,具有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时,要考虑到本实训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综合性实训课程,需要体现现代物流综合集成管理的理念。现代物流的本质是对原来分散管理的运输、仓储、采购、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的目的,课程教学必须让学生能胜任物流全过程的各类工作岗位,能够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在工作中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其学习的成就感;在课程教学中,按照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发展情景及实训任务、项目中,突破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第三,以考核“能否胜任工作任务、能否掌握实际技能”为重点。教学成果的检验就是看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模拟企业、一课多师、学生助教、轮岗实训、教学做合一。

1.模拟企业

根据实际情况,由学生组成团队并组建模拟企业,企业设总经理,根据实训项目要求企业下设仓储部、生产供应部、配送加工部、连锁销售部、3D模拟岗位部等,参与教学的每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方式进行实训。

2.一课多师

本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八名教师成立课程组,课程组负责人担任模拟企业的总经理,其他教师根据实训任务担任各部门的经理、副经理。具体实训时,多名教师在学校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内的不同的实训场地同时开始不同项目的实训教学。

3.学生助教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每个实训项目事先培训两名优秀学生作为实训中教学助手协助团队教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部门内主管角色。

4.轮岗实训

在模拟企业实战进行演练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社会职位上轮换,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位指导教师要始终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及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总结,切切实实地认识到参加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三 考核方式改革

物流管理应用技能实训作为实习实训类课程,采取实训工作过程考查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熟悉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内容、流程和相互关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方法、手段与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操能力,在工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与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1.实施办法

考核分为两部分:学生实训表现(60%)和实训报告书成绩(40%)。其中,前者主要由学生在课堂的综合表现及完成操作的质量总体打分,后者则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报告书完成质量给出成绩。

2.成绩评定

第一,各项目成绩评定。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由各项目教师根据考核实施办法具体执行,确定学生具体项目的成绩。

第二,总成绩评定。考虑到本实训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总成绩评定时采取“短板原则”,即取各项目成绩中最低成绩即为最终总成绩。考虑到一些极端或特殊的情况加以灵活处理,如在下列情况时对成绩加以调整:四项优秀、一项中或及格,则成绩确定为良;三项优秀、最低成绩为及格,则成绩确定为中。

四 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本课程的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仓储部岗位技能实训、生产部岗位技能实训、配送部岗位技能实训、连锁经营部岗位技能实训及物流企业、3D模拟岗位实训五个部分。下面以仓储部岗位技能实训为例具体说明课程组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1.仓储部岗位技能实训的项目安排

篇7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管理学院

1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过去是没有交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而通过调查,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①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②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③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帮助父母疗养等。④为老人搭建桥梁,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老人通过手环下单,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⑤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货到付款。

2.4项目实现

篇8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该课程秉承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思路上,首先根据岗位标准的调研,明确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标准,根据岗位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课程目标序化整合教学内容,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及学生特点采取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实施教学,最后参考岗位考核标准,采取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内容选取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依据门店销售服务人员工作中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该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基本体现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我们主要把握了如下原则:我们主要依据了如下四个原则:(1)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2)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选取;(3)结合岗位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知识选取教学内容;(4)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体现了课程与企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对接。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教学内容安排。提炼基于门店销售服务岗位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的职业资格要求整合、序化《门店销售服务技术》课程内容,编排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使课程内容体系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具体内容有:学习情境1:角色定位;学习情境2:基本技能训练;学习情境3:专项技能训练。

随着学生对门店销售岗位的认知与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课程最后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作为本门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训,学生通过参与连锁门店的实际工作,在真实的工作场景当中,将所学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实习过后,首先,每一名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与企业鉴定成绩。作为课程期末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其次,每名学生还要提交一份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销售成功的书面情境案例,让除本人之外的其他同学以抽签的形式,对不同的情景进行深入分析,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门店销售过程中对不同情景的应对能力。

2.教学内容组织。(1)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步骤所需要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规律的要求,融入知识、学生技能训练等活动进行组织与安排。采取六步教学法,以体现岗位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即资讯—计划—实施—评估—检查—反馈。

(2)课堂模拟演练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做用一体”。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采取课堂模拟演练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进一步体现教中做,做中用,用中学,学中熟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当学生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学校模拟实训式教学情境转换为企业项目实训情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教学场所由学校改为企业实际工作场所,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课内、外教学,合理安排课程实训、实习。采取的教学方法有:项目导向、实地调查法,情境模拟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采取的教学手段有:PPT课件,网络,视频等现代教学媒体

(4)课程的考核方式实行多元考核体系,融学生,教师,企业专家于一体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为知识考核(40%),技能考核(60%)。

四、特色与创新

1.课程内容实用化,集学校与企业培训与一体。经过校企双方反复的的论证与修改,我们最终确定了符合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企业门店销售服务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系,一方面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另一方面为企业销售服务岗位入职培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个别论证企业表示,将把我们校本讲义作为该企业的培训讲义。这为我们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

2.尝试“弹性学时”,校外实习、校内实训相结合。(1)校外实习。结合商业企业门店销售服务岗位的人才需求特点,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节假日,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销售服务技能在销售实践中得到了很好运用,锻炼了学生的销售服务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的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赢。课程组教师以及企业负责人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进一步体现了“教学作用一体化,教研产销一条龙”的教改总目标。

(2)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充分利用学院的一体化教室,以及学院实习超市、学生的创业屋,组织学生实训实习,体验真实职场氛围。使课程单项训练内容更加职场化,具体化,形象化。

3.重视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是课程的培养目标,而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专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打造,需要校企的深度合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结合连锁零售企业门店销售服务岗位的用人标准,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校企合作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选取并序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制定课程的考核标准等。

(2)校企合作编写课程讲义。自《门店销售服务技术》课程开设以来,课程组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及企业门店销售服务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断的与企业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参考了企业的大量销售服务的相关案例,编写了企业岗位能用,学生喜欢的校本讲义。

篇9

2006年,笔者所在学校与圣迪奥公司合作,在南京率先创办三年制中专“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圣迪奥公司定向培养专卖店店长。2011年,该专业升格为高职专业,为企业培养“区域经理”等中高级人才。多年的校企合作,让学校也取得了一些创建成果和管理经验,为利于交流,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校企合作背景介绍

南京圣迪奥时装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2006年已成为南京地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服装加工和销售企业。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职业店长,而传统企业模式制约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学校深入市场调研,主动与企业接洽联系,为企业提供规模化人才培养途径。2006年,圣迪奥公司与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南京率先开设三年制中专“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圣迪奥公司定向培养专卖店职业店长。经过9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尝试,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成为深受考生和家长欢迎的知名品牌专业。

校企合作共建经验

零学费入学,零距离就业,搭建人才成长梯队 服装销售行业是一个富有朝气和挑战的行业。但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下,学生对服装销售行业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圣迪奥公司与学校联合办学,有效地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为吸引高素质学生入学,公司为每个学生提供三年学费资助,并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2006年以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受企业资助学生学费累计达110万元。“零学费入学”,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困难,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承诺“零距离就业”,基本消除了学生的就业压力;设立企业奖学金,让学生刚进校就获得员工待遇;设立从员工到店长再到区域经理的晋升通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为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障。

校企“双主体”管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严格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建构适应“双零”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企业文化。圣迪奥公司投入人力、物力全面参与学校对该专业的教育与管理。“圣迪奥班”的学生,经校企共同面试,参加中考统一录取。“圣迪奥班”的班主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部管理人员共同担任,形成德育团队:学校负责开展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等主流价值观教育,侧重于社会文化的共性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师,侧重于宣讲公司的管理文化。校企双方还利用校园艺术节、技能节和企业年会、新产品会等大型活动,通过精心打造班级“企业文化墙”、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商学结合,课程共建,实行“5+1”教学模式 学校推行“商学结合”的教学见习制度,实现“两个接轨”,即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与用人单位接轨。校企双方定期研究专业建设,谋划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举措;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开发了一批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特色教材,提升校企合作共建成效。

学生高品质就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就学生培养而言,2006年以来,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圣迪奥班”中专层次人才,共计147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100%。从企业发展来看,正是通过规模化人才培养,大批职业店长和高级员工的加入,为企业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实现专业提升,示范效应显著

专业规模质量不断提升 该专业因我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招生影响力不断扩大,专业录取投档分数线也逐年提高,近两年均超过南京市高职480分的投档线,还有外地考生慕名报考,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和突出的社会影响力。

专业规格层次得到提升 2011年,学校应对企业的战略性扩张需求,成功开办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2012年6月,该专业成功申报为江苏省中职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示范效应显著 真正做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找到了校、企、生三赢的发展路径。

篇10

一、实训课程开发研究

姬中英等(2009)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要建立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实现“理论+实践+实验”课程的三者相融合、相统一。程继(2010) 针对《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特点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开发及改革实施。刘畅(2010)提出物流实训教学的"课前准备--认知--观摩--演练--总结"五步教学法。 胡元庆等(2012) 、夏建辉等(2013)开发了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王慧盟(201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了实训课程体系。 王晓歌(2014)认为实训项目的构建包括“单一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企业的真实实训项目”三个方面,并从基地建设、实训教材开发、评价机制、网络课程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二、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钟静等(2012)将行动导向理念运用到实训教学模式中来,提出包括“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实训教学模式。朱吉闯(2013)尝试性的提出“工作流”实训教学模式,定义了学生、教师、专家及教学管理者等角色并分配实训任务,并要去整个实训过程要进行监控。段力宇(2013)提出物流人才培养的定位要建立在分析物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而课程的设置也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调整而调整,而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物流实训课程也应随之同步优化,并从开展专业讲座、专业竞赛、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训教学探索等。 朱溪亭(2014)提出“课内实训与集中实训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硬件操作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匹配”的校内实训的原则,并提出要根据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实训过程的“6S”管理、融入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提升的方法。

三、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陈新华等(2007)、杨六一(2013)认为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创新可以从“目标管理、互利互惠、规范管理、体制创新、教师与教材”等几个方面展开。许红(2007)从认知实训、教学过程实训、毕业实训等三个阶段介绍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做法。 李忠国(2008)认为物流实训基地应具有“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功能。白士强等(2010)提出要引入物流行业企业的业务工作标准来建立多元化的实训教学基地。赵凯(2010)提出了“校内实训、校外建立校企联合实训、校校合作”三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曾益坤等(2010)提出了包括“物流文化与沙盘推演、仓储配送、生产物流、物流信息、快递、连锁经营、物流业务”等在内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李晓娜(2012)提出了 “订单培养,联合建设”、“校校共建共享型”、 “公共实训基地”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何玲辉(2013)认为可以通过“寻求政府帮助、建立新型双赢互动基地创新机制、深化办学模式”等手段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朱文涛(2014)提出了"定岗双元"模式下"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功能和实施构想,为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四、模块化物流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