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13:1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测量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building surveying is a strong practical, integr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ourse training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explore better building surveying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building surveying;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mpetition certificate;pract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71-02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而建筑测量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突出对技能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实训环节,做好实训与理论的良好融合。
1 目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不足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在这两年招生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专业教师就严重不足。从09年的两个专业各一个班到11年两个专业共8个班的过程中,建筑测量课程的教学一直由两名教师承担,同时还肩负着其他课程。此外,学校目前还没有配备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同时承担理论以及实践的教学。这样就给实践教学的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
1.2 实训建设滞后
由于建设资金的缺乏以及前几年招生数较少,测量仪器设备没能及时跟上。往往要十名同学一组,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没有充分的动手时间。有的学生主动性不够,更不会主动去联系。此外,小组多了以后教师在练习指导时不能照顾全体,不能及时地解答或指出相应的问题。
1.3 实训课时不足
目前,建筑测量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5课时,在这个课时里要完成理论教学以及课堂实训。此外,再加一周的集中实训。而目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全站仪、GPS等仪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果仅仅讲解水准仪、经纬仪、钢尺量距等内容会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脱离实际。因此,必须加入这些内容,而加入后课时又显不足。
2 设计实训教学项目
2.1 实训特点
实训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为了达到该目的就需要对原有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改革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即:“教室上课+课后实践”的模式。该模式就是将理论部分在教室里集中讲解,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个简单的了解,讲完以后对需要动手的操作技能练习,再将学生集中到实训场地练习;由于期间隔了一段时间,学生有没有课后主动复习、课前先预习的习惯,学生到实训场地一无所知。这样教师又要重新讲解测量仪器的结构和示范仪器的操作,而且这一次在实训场地上课,很多学生都没办法精神再集中,因为不管是仪器结构讲解,还是教师操作示范的话,只有站在前面几排的同学听的清楚,后面的同学由于环境的嘈杂根本听不到教师讲解过程和内容;而且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分布较散,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能够辅导到位[2]。
2.2 基于工作过程来选取教学内容
在实训时间有限,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实训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训中删除一些脱离工作过程的内容,如地形图的测绘。从而确定实训的项目。通过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训教学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训与生产实践之间的“时差”,使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衔接,实现实训项目与工作任务的对接,以达到人才 “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3]。实训内容设计见表1。
3 合理设计考核制度
3.1 引入实训比赛制度
为更好地满足实训教学要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构建相对科学的实训评价体系,改革以往的评价方式是必要的。以往的测量实训成绩是由小组成绩及个人的实训报告成绩组成。而实训报告在课后存在大量抄袭现象,即体现不出学生的心得,教师也无法从中获得学生的想法。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习中形成你超我赶的学习氛围,我们根据时间和教学需要,引入比赛制度,将水准测量以及全站仪使用列为考核内容。每位学生在实训结束时考核水准测量以及全站仪。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个项目的测量以及内业计算的结果加上平时出勤、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将考核分为4部分进行,评价标准以五等测量员考核要求为依据。各评判指标权重见表2。
3.2 推行考证制度
将考取测量员证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在“双证书”制度下,除了学校规定的英语等级证书外,学生必须要拿到一张专业技能证书。因此,我们把测量证作为双证书中的一张证。考证由江苏省测绘局的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鼓励成绩优秀学生报考四级测量工证,其他同学报考五级测量工证。这样给学生带来的学习的动力及积极性,给教学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3.3 建立实训室开放制度
积极利用学校的鼓励政策成立测量兴趣小组,在学生二年级上半学期选择对测量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并且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利用课后及休息日在学校内进行测量练习。练习的时间固定为每周两次,在这两次中都有教师布置任务,其他时间学生有练习需要填写相关申请表同意后到实训室领取仪器设备。这样可以增加大量的练习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技能。同时,这些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实行小组考核的成员连坐制迫使优生必须辅导差生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辅导教师组织小组开展讨论技小组和个人分别写出实训总结[4]。
3.4 合理编写实训教材
依据江苏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测量工证的项目、对施工单位进行调研以及学校实际编写实训教材。
4 小结
建筑测量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要不断努力探索、创新以及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沈杰.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建设思考[J].今日财富,2011(11).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实训室
作者简介:张彬(1974-),男,辽宁锦县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辽宁盘锦1240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06-02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应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两部分。课内实践教学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仪器的构造,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步骤,了解测量工作的程序。综合实训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所学的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训练,以巩固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内容。[1]综合实训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深入,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方式。[2]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重中之重。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曾说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甚至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重要。”[3]这句话对高职学生同样适用。因此,“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合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自建筑类专业开办以来专业教师就严重不足。经过几年的发展,学生人数在逐步增加,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很有限。每名教师都至少身兼两门课程。笔者在讲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同时,还担负着“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学校又没有安排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因此,笔者必须同时承担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工作。有时还需合班上课,这就给实践教学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
2.学生数量多,仪器设备少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学生逐年增加,但是测量仪器数量有限,这就出现了两种问题:一是合班上课时,往往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操作一台仪器,学生亲手操作仪器的时间很少,甚至有的学生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根本不能接触到仪器。二是学生人数多,分组也就多,一名教师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指导也就不充分,不能及时、全面地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
3.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由于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即两年的校内实习(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所有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都在两年内完成,这期间,学生还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资格证书等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的课程数较多,各门课程的课时较紧。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课时为72学时,在这72学时里,既要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也要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与操作练习。尤其是现在新仪器、新技术越来越多,测量课程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如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GPS认识与使用等都必须加入到教学中来,使得测量课时显得更加不足,实践课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因为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和测量仪器数量的不足,致使教学中不能安排平行课,这也限制了实践课时的增加。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实训室的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仪器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分组率达到最小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参与,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
自2009年笔者担任建筑教研室主任以来,针对测量仪器设备较少的情况,几次向院方申请,并详细地阐述论证了购置新仪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取得了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先后购进了J2型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垂准仪等设备。虽然还不足以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但也增强了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增加了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2012年9月,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将正式搬入辽滨新校区。在新校区实训室建设期间,笔者积极参与了210平方米的测量实训室的规划设计。在原有的仪器基础上将增加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垂准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的数量。届时,可使建筑实训教学开出率达到95以上,实训分组率最小化,力争达到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参与,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建筑测量实训室的建成将极大地增强开展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仪器和利用仪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尽量多创造实地教学或亲自动手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对于测量教学是很重要的。比如,讲解经纬仪的构造和操作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能人手一台仪器,就比看书或挂图形象得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照练习,相信每名学生都能迅速地掌握该部分内容。又比如,讲解施工放线时,完全可以在操场或空地上给出施工图纸,让学生进行模拟放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
200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建筑专业学生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比例。上不上实践课、上多少实践课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2008年笔者开始讲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时,根据当时具备的实践教学条件对课程教学计划作了适当修改,明确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必须开设的实践教学内容,如水准仪的认识和操作练习、经纬仪的认识和操作练习等。但是由于实验仪器数量较少以及没有专门的测量实训场所的限制,只安排了不到10课时的实践课,并没有安排综合实训。随着专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几次调整,将实践课时比例逐渐增加到24课时。删除了部分陈旧、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理论内容,将这部分课时安排给实践教学内容。确定了课内实践教学的基本项目:水准仪认识与操作、经纬仪认识与操作、全站仪认识与操作;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距离丈量、高差测量、角度测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施工放线部分,如抄平、轴线投测等实践操作内容,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2012年9月,搬入辽滨新校区后,有了专门的测量实训室,将继续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把综合实训正式纳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比如,安排学生做一个实地的建筑物定位与放线,在地面标定出建筑物轴线,设置定位桩。
3.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测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建筑工程测量”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又缺乏工程经验,有些内容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因此,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实物演示教学。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是测量实践教学中一个较好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实物的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熟悉仪器的构造,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但是由于仪器数量有限,教学时间也有限,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操作,只能有少数学生参与。因此并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虽然,随着仪器设备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操作的时间和机会也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在实物演示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例视频课件把抽象的课本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建筑工程测量过程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加明确、清晰地了解仪器操作的要求与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自主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了解教学的计划、目标、方法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管理。[4]笔者在一次学习中了解到自主式学习在测量教学中的应用后,也大胆地尝试使用了这种方法,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台仪器,指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对照仪器参考课本的理论,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专长,使他们取长补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它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需要学院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以上只是笔者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探索与实践,今后将继续加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技术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陆玉芬,李运成,开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88-89.
[2]于银霞.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
2010,9(26):86-94.
篇3
关键词: 测量课程 改革 收获 思考
我校测量课程自2005年秋学期开始进行课改,实施来三年来有很多收获和思考。
1 成功之处
1.1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模式和师生的角色安排。不再是一周4课时,学期末集中1或2周的实习,不再是上完相关的理论课后安排1次相关小实验;而是集中3周的实训。学生的学习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听众和配角,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充分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也不再只是主讲者,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评价者;不再只是站在孤独的讲台上,而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分享者。
1.2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测量课改不仅摆脱了理论教学课与操作实验课相分离的教学形式,而且将教学的每个理论要点贯穿于学生的各个实训任务中,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习,使测量课真正成为一门操作技能训练课。测量课只有加强实践技能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才能使学生把测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以致用。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操作仪器,实际操作完成各项实验实训项目,才有可能获得测量放线的知识。
1.3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测量课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针对每个实训项目先自我评价自己掌握情况,每组组长再评价每个组员该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师对各组间的实验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将学生的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测量课的考核采用笔试和操作考核相结合,并且以工代考。学生以取得测量工技能证书为学习目标,考核的内容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有明确的指导性,这种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起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课程内容设置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自2005年制定测量课程标准后测量课程内容有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课程内容设置为项目任务,将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放线方法融合到各项任务项目中,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测量放线。第二次调整是本学期开始增加了测量控制和综合训练,删减了光学经纬仪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从方案设计到定位放线、组内先自检验线后再由组间互检验线并填写相应的验线报告,使学生了解测量定线施工全过程,更贴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建筑测量员。这种变革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社会人才。
1.5测量课改提升了教师的素质。首先,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教改教师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测量实训实践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提升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师参与课改实践,编写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内容,制定授课计划,编写实用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报告,制作课件,对教师的业务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最后,铸就了一个团结合作勤奋的团队。遇到问题,教研组成员互相商讨,遇到困难,齐心协力解决。测量课改三年来,我们一边积极探索着,一边反思调整着,大家都无私奉献着,很少计较个人得失,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2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研究课题
课改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测量课改实施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管理问题。因为测量课改后分项目教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学生分组实训操作来实施。课改后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开放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学生很兴奋,很自由,一组4―5人围着一台仪器,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在当前课改形式下,组织好教学,管理好课堂,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正视的问题,也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以下对策谨供参考:
2.1明确课堂规范。第一次课就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课堂上禁止的。
2.2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着课堂活动,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创设好每一次课的教学环境并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安排非常重要。
2.3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每组设立组长、副组长,安排好各组每位学生的任务分工,例如学习仪器的使用,每组中每一位学生采用轮流操作互换,1位观测,1位记录,1位计时,1位检查,没有学生闲着,课堂纪律自然井然有序。
2.4抓好课堂“头与尾”。课堂的开头和结尾,即组织任务教学和反馈总结的课堂前后10分钟,对课堂管理非常关键。每个实训项目结束一定要做到回教室集中总结,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使我们的测量课做到形“散”神不散。
2.5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教师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动态地管理好课堂。
3.结语
实施课改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变了,学习变得积极了主动了;教师也变了,上课心情愉快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一、建筑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
当前,建筑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可用“缺失”一词来形容。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语文课程大多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建筑类专业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也很少得到关于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能力的培训或指导。根据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因认识不深或偏见造成的对语文教育的忽视
“语文”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语文都是学生的主要课程。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何二元在对比中小学语文与大学语文的生存条件时曾谈到,“中小学语文课时多,跨度大。按吕叔湘先生的统计,是‘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如今12年学制,加上无止无休的补课,有人统计,语文课教学可能已达5000课时。教学时间很多。”[1]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包括一些院校主管教学的领导都想当然的以为,中国的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结束后已经具备了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在大学阶段没有必要再继续语文课程的学习。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并且远远不够,高职院校尤其如此。然而,事实上,这种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二)因课时紧张造成的对语文教育的放弃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是与就业、与工作紧密相连的。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均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制的学生有两年时间在校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并辅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环节,第三年直接在企业参加实习并结合实习内容或生产实际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学校也更重视专业课的开展,保证专业课有充足的课时。相比之下,无法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并且在短期内无法产生明显效益的语文课程只好让位于专业课了。
建筑业是一个以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等等。因此,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建筑技术和管理人才”。[2]培养学生高级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建筑类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建筑类高职院校安排的专业课课程有:施工技术、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工程经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设备、建筑CAD等等,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和英语听力,大学英语与英语听力,开课时间为两学期,其它基础课程为一学期。显然,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放弃了语文教育的开展。
二、建筑类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语文教育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呈现为“缺失”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实际上,开展语文教育对于建筑教育、建筑行业及学生本身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
建筑业的产品如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物,从深层次上讲,它们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一些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比如北京的天安门、故宫,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世贸大厦等等。中国的建筑能否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的建筑业能否在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中站稳脚跟,这不仅与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与他们的文化素质也密不可分。而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均与从业人员的语文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
具体而言,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对技术的传承、进步和革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工程建设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本项工程建设成就和突破、失误和不足及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他们如果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就可以在工程建设中通过交流总结,活跃思维不断深化理论认识,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进步。同时,较高的人文素养也可以使他们从更高的层次或更文明的角度来处理和解决建筑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因此,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职业能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广大从事土木工程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
建筑类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建筑工地担任建筑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岗位。根据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现场从事第一线管理、技术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不仅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效益等有很大影响,并且对我国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语言能力并不能够使用人单位满意。
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李祥贵老师负责的《高职院校语文应用能力测试机制研究》课题组对2009年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只有16.5%的企业认为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好或较好”,76.1%的企业认为“普遍欠佳”,7.4%的企业认为“普遍不好或很糟糕”。在书面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多到少依次为:(1)不够简洁;(2)主题不够明确;(3)意思表达不够清晰;(4)欠条理,出现病句、错别字。对于口头表达能力,26.1%的企业“普遍好或较好”,72.7%的企业认为“普遍欠佳”,1.2%的企业认为“普遍不好或很糟糕”。[3]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很不满意。
这种情况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中同样存在。因此,从就业的角度来讲,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毕业生。
(三)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每一位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或工作之初都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做一个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建设领域大多从事现场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工作,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在取得注册造价师、建造师、监理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更高层次的技术管理工作。如果他们在语言能力、总结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没有一定的功底,那么,以后的人生职业规划和发展中也很难有大的突破。职业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对策:开展“建筑语文+实用写作”的语文教育
既然语文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要而且必需,那么在当前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开展语文教育呢?笔者尝试采用“建筑语文+实用写作”这样一种语文教学模式,试图通过将语文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的方式,达到既兼顾专业又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语文职业能力的目的。
具体而言,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思想上应服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属性要求,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良好语文职业能力的土木专业毕业生而服务。在课时安排上也应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以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宜,课时不必过多,50-60个课时即可。在教材选择上,选用自编教材——《高职建筑语文》。该教材也严格遵循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具体由“建筑语文”和“实用写作”两个部分组成。
“建筑语文”部分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所选篇目的学习或阅读,使学生了解建筑文化,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喜爱,增强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职业责任感、进取心和自信心。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按照学生对事物由浅入深的认知原则,分为“著名建筑”、“建筑与大师”、“建筑与文化”、“建筑与革新”“建筑与古代文学”等五个主题单元。在“著名建筑”单元里,主要介绍赵州桥、万里长城、故宫、都江堰、苏州古典园林等中国建筑,使学生对中国的一些伟大建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建筑与大师”单元进一步介绍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茅以升、詹天佑的动人事迹,讲述他们与建筑之间的故事。建筑本身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不同的建筑思想和建筑理念,建筑业的发展同样可以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在“建筑与文化”单元里,主要选取以北京、上海等地的民居及建筑为内容的文章,比如《胡同文化》、《上海的民居最风情》及上海外滩建筑群等。在“建筑与革新”单元里,主要介绍一些现代城市象征,比如上海东方明珠塔、陆家嘴金融中心、世博建筑群等等,体验建筑给上海这个城市注入的新鲜血液与活力。最后一个单元“建筑与古代文学”,选取《滕王阁序》、《登鹳雀楼》、《岳阳楼记》、《黄鹤楼》等诗词,让学生体验建筑诗情画意的另外一面,和作者一起感受亭台楼阁带给心灵的独特情思。
“实用写作”部分主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紧密联系具体的土木工程岗位实践,为培养学生一定的土木工程职业能力服务。当前的应用文写作在内容编写上有面面俱到、大而全的局限,因此,笔者主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岗位选择教学内容。具体包括招投标书、合同、总结报告、招聘启事、论文写作五个方面。在每一部分分为情景案例、知识介绍和实训三个环节。比如引入一些由于不会写应用文或不知道规范要求而引起的工程纠纷案例、合同,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重视,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另外可与建筑现场相结合,让学生根据现场建筑施工特点,写出各项技能操作要领,或者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古建筑、现代建筑,写说明文或观后感或用媒体展示。在参观实训中进行写作练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语文职业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筑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及专业发展需要,适时地开展语文教育。
注释:
[1]何二元,黄蔚.母语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5
[2]王廷杰.关于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商情.2012,(4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