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18:3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产品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 项目教学电子工艺实训应用

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是高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电子产品工艺实训》课程的一个重要项目。结合《电子产品工艺》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电子实训环节采用了项目教学模式,即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参与项目教学,由指导老师安排一个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实训项目,教师边教边训,学生边学边做,并把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成这一实训项目,这样便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复合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宗旨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主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不再相互独立,而是以一个团队或一个整体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项目教学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它不仅让学生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能力,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实施环节

项目教学法实践环节大体分为5个阶段:

(1)教学分析和确定项目任务。

(2)制定计划。

(3)实施方案。

(4)检查评估。

(5)归档总结

对教学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能正常开展的前提。在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实训项目教学中,我们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专项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个完整的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项目,从而培养了学生各实训环节的专项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分析

2.教学过程

(1)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指导老师把组装SMT小型收音机的任务和要求向学生作详细说明,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训项目的内容是为了什么,实训项目工作的最后结果应达到怎样的要求,实训项目工作完成后必须达到什么标准。

(2)作出项目实训计划。每个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安排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任务、目的、终期结果、评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3)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计划进行点评,不断调整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

(4)按计划实施,指导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实施实训项目期间教师除了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外,还要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

(5)自我评价、回顾及总结。实训完成后,学生根据评定标准对自己的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对照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6)指导教师对全班的项目实训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3.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较好地掌握了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的专业技能。通过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SMT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较好地掌握了SMT印制板再流焊的工艺流程和手工进行补焊维修技巧,并能进行正确安装小型SMT电子产品。在协作学习和项目实训环节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统筹安排和协调计划的能力;在项目实施的整个环节中,学生增强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学生还增强了解决问题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加强了时间管理、过程控制、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了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学体会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主体主要体现在: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内容自行制定实训项目实施计划,按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对项目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对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项目和组织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指导、确定相应的项目考核和评价标准,在实训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对创造良好的团队协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实训项目进行过程的指导,对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并对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进展。

总之,项目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让项目教学法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成熟发展,发挥它在实训教学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令红.职业教育开展项目教学对师生的新要求[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2]张岚.高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8,(1).

[3]谢定明,黄明胜,陈爱群.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

[4]袁华.项目教学法与电子技术课程适切性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篇2

电子装配实习是机电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获得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实习,学生应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元器件手册的使用,能根据课程设计的性能要求正确选用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电子线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初步掌握电子产品制造的基本工艺,了解电子产品必备的技术文件,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等知识的认识,增强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己动手装配、调试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同时通过本次实习为省、市技能大赛选拔选手。

二、实习实训的内容

序号

学习内容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了解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筛选等工艺过程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选用及测试方法。熟练使用万用表、数字电桥、IC测试仪、体管特性图示仪

2

电子仪器的使用

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它们的使用

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

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了解印刷电路版的结构及作用,熟悉印刷电路版手工制作的过程

能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4

电子产品制作

了解电子产品安装和焊接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生产的

基本过程。

掌握元器件的焊接和安装方法,独立完成所设计电子产品的安装。写出安装产品的技术文件

5

常用电子线路的调整与测试

熟悉一般电子线路故障的检测、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使用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进行测试与调整

三、实习过程

首先对同学们讲解了实习安全操作规程,实习注意事项,确保实习过程的安全优质高效。讲解了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判别及功能,使他们对常用电子元器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理论知识和实物相联系,加深了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讲解了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为电子装配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电子焊接培训,焊接是将想要连接的两个金属加热到焊锡的溶解温度,对此注入适量焊锡,将焊锡渗透在两个金属的中间,使之连接在一起,金属与渗透在金属中间的焊锡,形成的合金层。

1)焊接的目的

①电器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电流能导通。

②机械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两者位置关系固定。

③密封:把两个金属焊接后,防止空气、水、油等渗漏。

2)焊接满足的条件:

①清洁:把铜箔和元件表面清洁,使两者干净并保持干净。

②加热:同时对铜箔和元件加热,使起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温度。

③焊接:(供给焊锡)在适当的温度时,注入适量焊锡。

3)外观好的焊接是什么样?

a) 焊锡呈弧形流动、粘附性好。(粘附性、焊锡量)

b) 焊锡表面要光滑、有光泽、发亮。(适当的温度)

c) 应推测线迹、元件形状。(焊锡量)

d) 应无裂痕、针孔等。(不纯物、设计)

e) 应无焊锡渣、焊锡珠、松香渣等污物。

通过焊接培训,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电子焊接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现代化生产中所使用的焊接技术。

其次,结合同学门知识能力结构和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了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三极管,制作家用调光台灯电路两个项目进行装配实习。

总结起来电子产品装配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电子产品功能,熟悉电路原理。

(二)发电子产品装配零件,检查和熟悉各种零件。

(三)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图。

(四)焊接各种零件及进行最后的组装。

(五)调试与检测

电工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是一个比较难且又需要耐心的任务,但是它的目的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对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与调试,了解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过程,初步学习调试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检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在实训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个电子产品装配成功率达到95%以上,仅有个别同学装配不成功,实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最后,在实验室电子实训台上搭建基本电子线路,进一步训练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在实训台单元板和面包板上搭建基本放大电路、流水灯电路、串联稳压电源电路、抢答器电路等,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识读电路图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有兴趣的同学讲解PRETEL DXP2004和multisim仿真软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为电子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四、问题和建议

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整个过程有条有理,实训效果相对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同学们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基础课学习不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欠缺、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个别同学不按照实训老师要求操作等。

篇3

关键词:工作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41-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是针对信号工所从事的信号设备测试检修、处理故障、施工作业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电子产品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学习领域课程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课程作用

《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学习领域的前修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应用数学》等,后修多个学习领域如:《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联锁设备检修与维护》、《区间信号设备检修与维护》等均涉及了《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知识点,因此它在课程体系中起着多个学习领域的专业支撑基础作用,它与其他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承前启后,上下衔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具有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具有对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具有对模拟/数字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设计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我们先对铁道信号专业学生的部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解构分析,根据工作所需求的能力目标构建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过程要素重构学习过程要素,学习过程内容要素根据《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解构分析表中工作过程主观要素确定,学习过程情境要素参数从《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解构分析表中工作过程客观要素获得。由真实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时,可能受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需根据学习的条件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取舍来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即创建学习情境。对于《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在学校的电子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训室能完成上表中的真实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创设的学习情境与上表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一致。

四、教学组织模式

采用一体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小组协作;学习情境以任务单引导,并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形式来组织,每个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环节来实施。图1给出了在学习共射放大电路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组织。

五、小结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改革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以来,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学生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在教学内容重构上,我们做到了与专业后续课程较好地衔接,基于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来重构,选择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课程建设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仲秋,朱国军,王文海.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2]王朝红.基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课程开发与研究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

[3]朱艳.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电子产品工艺》课程改革例[J].广西轻工业,2011,(2).

篇4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层分组;学练考

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一)教学现状。近几年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起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不断下降,操作技能培训课程比重不断上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这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有差距,在企业大多数学生从事主要是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课程的设置不很切合企业的实际,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电子技术应用的综合技能训练不足,单项技能训练的技能熟练程度不够;老师对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认识不到位,老师教学主要还是围绕教材,为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能落到实处;教学方式不适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完全融合,没有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二)改革起因。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但课程体系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根据我们对电子技术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企业需要(1)电子元器件装接工(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从事元器件的安装)(2)电子产品的质量检测(3)家用电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大型商场家电维修部)(4)电子产品的经销(5)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6)电器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结合学生实际,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和实训项目:以知识运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课程进行整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以理实一体为指导,以行动导向为线索,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在核心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与精品课程《电子产品整机组装与调试》上进行先行先试,以积累经验,以带动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三)改革目标。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使课程体系规划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不仅成为知识增长,能力提升,而且还要让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善于沟通能力,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这些都是职业岗位要求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应用使课堂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场。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果

实施“分层分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了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层分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使实训课顺利进行,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分层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水平进行分层,对各方面较好的学生作为分组的学科组长或辅导员,通过分层分组,各小组长或辅导员也协助老师进行教学与管理。现将分层分组后的实训课教学总结如下表:(光控灯电路的搭建)

总结:为了完成构建课程体系的目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至关重要,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训课程我们采用了“分层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实训项目来自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真实电子产品,任务通过分析完成项目的典型工作过程提炼出来,通过这样的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能适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训模式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子工艺;中职实训;SMT技术

一、引言

电子技能实训包含传统手工电子产品制作和利用计算机电子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子产品制作两大类。如今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电子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许多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技术更新,大中型电子企业已逐步用SMT表面贴装技术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艺来代替传统的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的传统手工插件工艺。电子产业正向高性能,高可靠,高集成,微型化的方向高速发展。SMT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是电子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实用技能,中职电子专业加入SMT实训课程已是大势所向。

二、注重理论基础学习

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地为市场输出合格的中初级技术型人才。SMT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和素材要结合SMT考证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用人企业对只是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理论只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度够用为准。如何有效的实施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关键。专业课教学一般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训课两部分。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开课比例一般在3比7到2比8之间。也就是说实训课要比理论课要多很多。在有限的理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了解SMT的用途与前景,掌握SMT技术的操作流程,操作工艺,检修程序等。为了让学生对SMT产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观看,实操演示等多种教学工具的并用,也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为实训课的理论知识做好铺垫。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SMT专业教学应更重视专业实训课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符合中职学校教学规律的,也符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实训课程教学中主要从职业素养、SMT知识、SMT技能三方面培养学生。为了加强实训技能训练,可适当提高实训课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延长学生训练的时间,在完成基础焊接技术训练后,可增加一些考核项目,使学生的基础技能更加熟练与完善。同时可以模拟企业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解决SMT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让学生参与具体产品的生产。在实训课堂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掌握SMT元器件的分类与认知,掌握SMT印刷板设计与制作技术,了解SMT的特点,学习SMT工艺流程,熟悉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通过全程实训课程,由学生完成从电路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造到元器件检测、焊接、安装、调试的产品设计制作全过程,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掌握先进的SMT表面贴装技术,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由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独立组织和实施工作的教学方法。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也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教师可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设计一独立项目课题,由学生进行实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参与以达到完成项目的目的。SMT工艺知识对学生的储备要求较高,如果使用普通的理论教学方式,很多知识会变得抽象难懂,学生学习将会变得困难。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顺理成章的成为项目实训的一部分,高度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SM T项目设计,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去对比、讨论、分析、总结和思考,从而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项目设计中的讨论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发展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SMT人才培训费用方面,让学校单方面培养,其费用是极高的。SMT在硬件设施方面,投资费用不菲,而使用率极低。学校培养的规模较小,学生到企业后的适应工作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学校能和企业一起合作培训SMT人才,将大大降低培训投资成本。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设备,让培训学生参与生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环节,保证实训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可以安排专业实训教师到合作企业下厂锻炼,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培训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既能承担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做到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有利于SMT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合作企业而言,既要承担学校的教学实践课程,学生顶岗实习等功能。校企合作能一定程度降低用工成本,保证其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稳定一部分技术较好的技术性人才,合作企业的人才输入依托合作院校。

学生在合作企业中,可以体会到真实企业文化,参与到真实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生产等多个环节。校企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与工作岗位的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高红.《电子工艺实训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二期

篇6

 

一、软件主要实现过程和所用技术

 

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软件的主要实现过程和所用技术有:利用CAD和3DMax软件建立实训所需的元器件、电路板、仪器仪表等实物仿真三维模型,建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库;利用unity3d软件导入仿真三维模型,使用unity3d的Javascript、C#等编程语言对三维模型完成交互仿真编码,实现人机交互;利用web模拟仿真包,使其在任何可以使用互联网的地方都能随时方便地使用该仿真实验,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三维仿真软件功能设计

 

1.三维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设计思路

 

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软件是以培养学生的元器件检测、产品安装、电路检测和调试及电路故障排除能力为教学目标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笔者学校成立了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软件开发小组,根据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认知规律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遵循“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思想,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以常用电子小产品安装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按照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的思路开发了理实一体化的《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项目教材。在项目教材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订软件系统开发方案和功能指标体系,并由专业教师对每个电子小产品进行实际的安装、检测和调试,验证、确定检测项目和能力指标,修改软件系统开发方案和功能指标体系,再由软件技术开发公司来负责技术实现。

 

2.实训项目设置

 

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开发与项目教材配套,以便于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软件设置了包括声光控节能灯的制作、产品质量检测仪的制作、全贴片八路抢答器的制作、电动机故障监测报警电路的制作、电子生日蜡烛的制作、数字电子钟的制作、叮咚门铃的制作、数字万用表的制作在内的8个项目。每个项目按教学目标和电子小产品安装工作过程及要求,分为若干个训练模块。

 

3.教学功能设计

 

根据电子小产品安装、调试工作过程和实训要求,实训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元器件识别、检测、电路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在每个项目实训操作界面中,包含了电路图、元件挑选、元件检测、安装练习、在路测量、功能展示、通电测量、故障检测这8个功能选项。

 

一是电路图。点击“电路图”按钮,可浏览所安装的电子小产品的电路图,便于学生在产品安装过程随时查阅。

 

二是元件挑选。在“元件挑选”功能模块中,学生根据电子小产品的电路图,在电子元器件库中选择需要安装的电子元器件规格、型号和数量。同时可点击“计时测验”来检测判断所选元器件的对错,通过“元件挑选”功能模块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电子元器件识别能力和选择能力。

 

三是元件检测。在“元件检测”功能模块中,学生通过使用逼真的3D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检测和判断元器件的好坏,从而培养学生仪器仪表使用能力和元器件检测能力。

 

四是安装练习。在“安装练习”功能模块中,学生可利用已选择的元器件在虚拟的印制电路板上进行安装练习,并通过“计时测验”来检测判断所选元器件选择和安装方法的对错,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的安装能力。

 

五是在路测量。在“在路测量”功能模块中,学生使用仿真仪器仪表对已安装完成的电路板上的变压器、集成块等电子元器件进行在线电阻测量,培养学生电路测试能力。

 

六是功能展示。在 “功能展示”功能模块中,学生对安装完成的电子产品按钮或开关进行不同的操作,可完整地展现该电子产品的功能,便于学生对已经完成的电子产品进行功能检测,判断自己安装的产品是否具有应有的功能和达到质量标准。

 

七是通电测量。在 “通电测量”功能模块中,学生使用仿真仪器仪表对电路的电流、集成电路各引脚的电压等物理量进行测量和调试,培养学生的检测和调试能力。

 

八是故障检测。在“故障检测”功能模块中,学生可对模拟的不同故障进行测试和检测,培养学生的检测和故障诊断能力。

 

在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每个功能模块中,具有操作步骤提示,相关的测量数据记录表格、实时测试考评及重新开始等功能。学生完成练习,点击“完成”或“提交答案”按钮可得知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正确与错误的情况,在找出错误的原因后,可以按“重新开始”按钮反复练习。在仿真情景下,学生可通过鼠标中键平移、滚轮缩放、右键旋转从任意角度观察电子产品,交互式完成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

 

三、三维虚拟教学软件特点

 

总结起来,三位虚拟教学软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体现工作过程循序渐进的特点

 

根据电子产品安装工作过程循序渐进的特点,每个实训项目可分为电子元器件挑选、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安装、电子产品测量、产品功能展示、产品通电测量、产品故障检测七大功能模块,虚拟仿真、练习和考评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亦可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按顺序进行练习或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训练、学习和测试。

 

2.学习过程中体现人机互动

 

教学仿真软件界面设计友好,形式新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操作步骤提示进行反复多次练习,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之后进行实时测试考评,检查自己掌握技能情况,时时体现人机互动。学生在人机交互的环境里,可以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灵活

 

三维虚拟仿真在线实训教学平台,使学生在课上、课下均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克服传统实践教学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反复实训对元器件的损耗和设备的损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节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利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在笔者学校2015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试用,软件以逼真的场景、丰富的内容、良好的交互性,得到了教师、学生的认可。它丰富了教学和实训手段,起到了促进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上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成本的效果。

篇7

关键词: 电子与信息技术企业 人才结构现状 专业发展趋势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

(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

(2)调研目前企业各个岗位与学生专业的匹配情况。

(3)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年龄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

(4)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界定情况。

2.调研方法

(1)老师到企业亲自与资源管理的同志接触,以座谈、数据统计、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

(2)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活动范围较广,既有我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二位的江苏著名企业,又有距离我们最近的西北的重要城市西安、宝鸡。

二、企业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从企业获得的实际数据

下图以西安某电子企业为例,企业实际员工1984人,有6个机关部门,3个制造部。管理岗位有35个,技术岗位有9个,工人岗位有34个。其中管理人员151人,工人1833人。学历层次分为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其中中专及以下员工821人。40岁以上员工136人,30到40岁之间118人,30岁以下1730人,样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学历层次、年龄层次分布图

对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职及以下员工821人,占到总工人人数的44.7%,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1.3%,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

根据对1984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根据人员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12.8%,中级占11%,初级占23.8%,无技术资格占52.4%。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及以下占40%、中级占43%、高级占11%、技师占5%、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基本呈金字塔形。专业技能等级对比图例见图2。

图2 专业技能等级对比图例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

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如检测技术、质量控制、营销和售后服务、从事简单音像工程的设计组建、施工,以及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太阳能光伏、微电子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比如今年夏季用工缺口达到总需求的30%以上。

三、调研总结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调查显示,我省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1∶19∶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0%以上。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

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致使学生的就业率高但对口率低。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也造成学生对学校对企业的误解,觉得在学校没有学到实用的技能,在企业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造成岗位流动性大,企业因而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

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弊端。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专业反思

1.电子与信息专业分析。

我们把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中级技能人才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极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和高层次的生产管理工作;二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级技能人才,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以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该专业培养目标可以满足15个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在与行业专家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该专业主要突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

2.业务规格12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根据企业调研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业务提出12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掌握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具有一般工程计算的基本能力;

(2)了解电子设备的整机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和技术特点,具有阅读电子设备整机电路图的能力;

(3)掌握单片机硬件电路及编程技术;

(4)掌握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工艺,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能力;

(5)具有计算机的操作、软硬件安装技术;

(6)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7)掌握无线电装接工的装接、焊接技术,具有按工艺文件完成复杂产品的全部装接、焊接能力;

(8)具有制作印制板电路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板图的能力;

(9)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和按调试文件调试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10)初步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

(11)具有电子整机维修技术,以及电子工程的现场安装、调试技术;

(12)获取电子工程技术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

3.电子与信息技术发展规划。

(1)专业课程设置规划。

主干课程规划:电路与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产品(收音机)组装实训、EDA技术与项目训练、PROTEL应用实训、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电子测量与仪器、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电子产品营销、实用电源技术、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电子产品检验与质量、数字视听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技术、电子产品生产性岗位综合实训。选修课程还可以有: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实训、单片机技术与项目训练、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多媒体技术,等等。

(2)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以下特点:①集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维修技术为一体;②面向IT产业的主要技能与技术的培训;③具有先进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3)产学结合,规划新课程标准。

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要按照“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原则进行开发,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特征。在新课程标准的规范下,学生胜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还可以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教师培养规划。

篇8

关键词: 工作过程课程;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42-02

0引言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即行动体系课程,又称为学习领域课程,属于工学结合课程,是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类型,是国内外高职教育界所公认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课程类型。所谓工作过程教学,就是参照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同时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为基础,真实产品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1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课程设计理念

《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课程设计时,合作企业(金山电子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本课程开发,以电子企业生产一线操作和技术岗位(包括电子产品装接工、调试工、检验员、维修工等)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以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主线,针对典型作业流程和作业项目,根据技能类型的层次,构建岗位技能链。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合作企业提供电子产品套件和典型案例作为载体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过程(学习情景),进行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课程。

2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2.1 课程开发流程企业调研确定就业岗位群职业分析,典型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开发项目专家论证课程实施反馈、修改完善。

2.2 《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学习情境设计《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学习情境设计时,尽可能选择完整的电子产品为学习载体,这个载体本身应能够尽可能多地包含课程目标要求的学习性和实践性工作任务,按照电子产品工作流程分解成若干单元工作任务,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逻辑关系排序,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将该单元电路板与前面所学过的单元电路板拼装在一起,当各个单元工作任务完成后,一个完整的整机项目(即综合性学习任务)也就制作完成,从第一堂课起,学生自始至终都投入到对这个载体(实例产品)的学习、安装、调试和不断改进的实践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随着产品成果的形成而形成。

合作企业(金山电子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本课程开发,提供行业标准、企业规范与大量工程案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管理规范,企业培训资料,设备操作手册、设备维护手册等技术工艺文件,构建组编教学资料。合作企业提品套件,直接作为教学项目载体。

本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电子工艺部分。①《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模拟电路部分的情境设计。模拟电子技术部分设计的情境以音频放大器为主分解了四个学习情境,如图1所示。②《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数字电路部分的学习情境设计。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设计的学习情境以频率计为主分解了四个情境,如图2所示。③《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电子工艺实习部分构建情境9,数字调谐收音机安装与调试。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3.1 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包括企业岗位认知实习、“理实一体化”情境教学、校内工艺实训和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模式。①企业岗位认知实习:依据课程学习需要到合作企业咸阳金山电子有限公司见习,感知各种电子产品生产系统环境、岗位工作内容和企业管理文化特点等。②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八个学习情境,重点培养学生在电子电路安装调试等方面的专业能力。③校内综合工艺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通过综合性学习情境,在校内电子工艺实训基地,学生分组轮岗,自主完成实际电子产品加工的全过程。

3.2 教学情境设计构建集实训设备、理论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于一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情境教学场所,共构建九个学习情境,即九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知识传授、小组工作、实训操作等教学、实训与实习功能,使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教师、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几大要素融为一体,实现职业环境中的教、学、做一体化。

3.3 学习情境实施以“任务驱动”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情境六步法实施流程如图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成工作任务,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资讯环节:首先由教师布置情境任务,下发任务书,在任务书中提出情境的各项技术指标,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推举组长,明确职责;同时教师描述工作场景,布置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下发任务单等学习资料,提供参考学习资料和引导文。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收集整理资料。

计划环节和决策环节:每组组长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学生交流对工作任务的认识及相关知识的分析;分解学习任务难点;制定学习计划和组员分工。各组成员按照计划完成各个学习任务后,组织学习交流讨论;确定解决方案;编写具体实施计划;编制检查单。教师负责组织、答疑。

实施环节:学生决策后,确定试验方案,并提交试验具体实施计划,经过老师审核后,分组进行实施。

检查环节和评价环节:学生组织讨论实施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总结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技能点;制作汇报文件。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对小组、对学生评价。学生整理资料。

4课程考核评价的设计

《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注重职业能力考核,根据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等综合评定。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考勤、课堂表现、单元考核成绩);②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完成作品);③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④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⑤综合能力评价(操作考试)。

5总结

采用工作过程教学,在传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同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设计出基于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设置、行为活动,引导学生在认知中去体验,去实践,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从“学会”到“会学”,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经过在我院三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试点,学生的电子技能普遍较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卢庆林.模拟电子技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3.

篇9

关键词:技能培养;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05-02

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关键问题。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纲要,把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而安排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我院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考核形式中的必修课。我校电气类学生能力培养可以分为课程学习及与课程相对应的实验专项能力:课程学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仪器仪表使用测试能力及典型电路的分析测试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综合实训的教学工作,保证每个班级每学期至少有一门综合实训课程,一般选择一个具有典型功能且有完整电路系统的分析、制作、调试,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选取综合实训项目将影响实训教学及学生能力培养。本文以电类专业学生一年级综合实训项目,介绍实训内涵、实训项目选择建设及体会。

一、综合实训的内涵

综合实训是将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所形成的单项、单元能力通过综合性项目课程进行融合,使学生了解这些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所形成的单项、单元能力在完成一个本职业技术领域电气控制方面典型工作任务时所起的作用;通过本综合性项目课程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二、实训项目选择

综合实训的教学要求是现场教学、连续集中训练、过程考核。鉴于综合实训教学的项目特点及要求,本综合实训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有如下原则性要求。

1.具有典型电子产品工作任务特征,并具有完整工作过程设计与教学要求。

2.能使学生通过本综合实训项目学习,得到本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能力的训练。

3.项目教学中所形成的各环节教学模式、作业文件与成绩评价明确规范。

4.项目教学中所形成的作业过程与作业文件符合企业产品设计、制造与生产遵循的国家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

5.为学生提供的指导和条件能确保学生完成项目所规定的全部工作。综合实训项目选择应具有以下原则:①项目应具有真实性、实用先进性。综合实训项目应具有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功能。如选定DT9205数字万用表的组装、调试项目,该数字万用表是具有一级精度测量仪表,学生平时做实验或毕业后工作上都可以使用。项目涉及电子绘图、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电路焊接、组装、调试、作业文件编写等训练。此外选定的交通灯、数字钟、声光报警电路等都是有实用且明确功能的项目,也能激发学生做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②项目内容应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关。我校规定学生毕业要考取相关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找工作。电气专业有电工中级工、电子信息专业有无线电调试工,通过电工实训及以后电气控制柜实训能掌握电工中级工。考核能力要求;通过电子产品装调实训,掌握学生元器件测试、手工焊接、调试等能力,为无线电调试工考核打下基础。③项目要尽可能与相应专业对应,要有多个项目供选择。如电子产品装调实训有4个实训项目,可以根据专业情况来选择如电气专业选数字万用表、声光报警电路组装调试;电子信息专业可以选择声光报警、交通灯、数字钟等应用电子技术更充分些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制作、分析上会更有帮助。④项目内容要适合1~3周的练习。现场教学要有足够任务,否则学生会觉得没事做,影响教学秩序。实训项目要按每天做的任务分解,经系部及教研室主任审核,方可组织实施。下表是实训阶段任务、目标要求、成果展示、教学方法及时间安排表。

三、项目建设

每个实训项目要具有建有项目实施的教学标准、项目实施的教师指导手册、项目实施的学生指导手册、项目实施的学生作业文件及电子实训指导手册、项目小组讨论记录、项目过程考核记录、项目结果的实物照片、项目技术总结、项目作业文件等原始材料。这样学生现场制作有指导资料及要求文件,课后有相关作业文件及记录,确保实训教学环节的完整及教学质量。此外每隔两年要进行实训项目的更新,确保新的电气工艺、器件、产品的应用,保证实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四、几点体会

1.实训项目学校要支持。学校每年进行实训项目申报评审,对实训项目的质量、更新、实施都有保证。对于获得批准的项目,学校给予相应奖励,可激发教师参与项目申报建设积极性。

2.实训项目老师要支持。一个新实训项目教学要教研室多位老师参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如项目指导手册资料、作业文件安排、每天的现场任务等都要经过多次实施总结调整才能完善,项目也才能持续实施下去。

3.实训项目要考虑耗材成本。实训是现场教学,涉及班级多,人数多,要用到大量元器件,在项目设计上要考虑元器件成本,对有些器件如集成块,不要直接焊在板子上而用集成块底座,这样集成块可以重复使用,降低器件成本。也可使学生建立节约及成本意识。

参考文献:

[1]黄继昌.常用电子元器件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技能训练

一、高职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宏观上可分为课程课堂实践教学、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几种教学模式。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种教学模式又分别进行了微观设计。下面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分别进行介绍。

1.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本专业高职教育教学设计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独立于理论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之间的相关度较强。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实践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2.根据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制订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技能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是各工科专业学生所应有的共同能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开设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绘图等课程,使学生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并具有查阅元器件手册的能力;通过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进行测量;通过线路板的焊接,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和技能。

3.按照职业岗位专业能力需要制订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对于本专业学生,除具备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外,还应有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电子产品单元电路设计能力、电子产品使用、维护与维修能力等专业技能。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

本专业从专业核心能力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采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借助于集教与学、学与练、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来组织和实践教学。首先,通过实训室的实验对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数据处理等基本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训中心(工业中心)的仿真教学感悟和模拟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获得对职业岗位的初步认识;最后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教学环节在操作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渐进性,符合学生接受知识、养成能力和相关素质的学习规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因此,要保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进行,必须有完善可靠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专业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突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计划中,首先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大纲,编写出适合实践教学的讲义或教材,然后再根据具体课程及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类管理。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与考核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与评估是实践教学管理中最敏感的环节,它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全过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放在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上,既要考出实际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过场。对本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的评估主要是检查实训项目单、卡和报告等实训项目教学文件的完善情况;对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的评估,则要求必须具有实习(训)教学大纲、实习(训)计划安排、实习(训)指导书、实习(训)日志、实习(训)报告、实习(训)单位评价、学生考勤和实习(训)成绩单以及实习(训)工作总结等。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进行改革,强调采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等方式,对考试内容的要求是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对考试形式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要求,而是随着考试内容的变化,可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课程设计、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例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点建设课程“电视技术”实践教学的考试改革中,主要是以综合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辅以问答口试。考核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元器件识别与质量鉴别,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中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鉴别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二是仪器仪表使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常规电子仪器仪表的功能及正确使用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0%;三是电视机常见故障的检修,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四是故障分析与检修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检修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30%。上述四项考核内容要求每位学生在2小时内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