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03:4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店管理实训总结

篇1

论文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管理体制 措施 体会

论文摘 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 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 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 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2]何新凤、曾柳娟、韦永森、黄平、王艳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篇2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O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在不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我们构建了“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第一段“单项通用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酒店应知应会、社交礼仪和参观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单项通用能力:第二段“服务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和第4学期的前15周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须理论知识;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实训。按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实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第三段“经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经营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的后5周和第5学期的前5周,学习企业课程,在市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第四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按酒店岗位群的需要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我们深入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企业成建制实习生需求量少,岗位实习定制化要求高的特点。酒店一般很难同时接受大量实习学生.也很难在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同时,酒店业有着淡旺季的经营规律,忙时嫌人缺,闲时嫌人多,难以形成长期、固定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在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不断加大实习模式的创新力度,提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这段时间以校方为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学期到酒店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经过半年实习之后,再将学生进行回炉教育,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1.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新型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与酒店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主动出击联系实习单位,在选择考察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这样学生实习期间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也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再次,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教学方法要革新,要能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及高级技能型服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5+1+0.5形形式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有两学年在校系统学习,学生在这四个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大有文章可作。到底开设那些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对服务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设置课程,加大开设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口语、酒店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力度;强化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督导管理、主题宴会设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

3.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篇3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训教学;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一方面灌输酒店管理意识,另一方面锻炼酒店管理能力,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服务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将所学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能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院校重视学生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锻炼,将实践和实训环节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另外,据有关人士分析,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是高职生求职时最大的“软肋”。因此,从提高我国酒店业专业人才的素质出发,探讨酒店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践实训教学高职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安排实训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出价值性,就必须充分突出实践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的不断壮大,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据调查,用人单位最看重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是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以及是否善于学习。这充分说明了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专业实训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对服务有了认同,并具备了服务热忱;紧接着,学生开始认真学习各种工作技能,尤其是要掌握前厅接待服务、客房接待服务、餐厅接待服务的工作技巧,并逐步接触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受到酒店文化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也不断接受行业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所见与所学不断碰撞,由此不断获得提升自身素质,为今后的酒店服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内容

现在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还是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在教学中也是处在探索的过程中。据调查,用人单位在选择劳动力时,不单单考虑教育经历,更在意其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不能迅速适应酒店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的要求是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求职时最大的“软肋”。可见我们的教学和当今社会的需求还有一些脱节,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育,导致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偏向于知识积累型,缺乏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因此,建立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充实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在专业教学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具体来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酒店及酒店集团的认知,使学生熟悉酒店的不同类型和服务对象,明确部门结构和岗位设置及其职能分工,了解酒店的基本设施设备;二是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园生产性实习酒店,使其观摩并逐步参与到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各部门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操作,即进行校内教学专业实训;三是安排学生“下酒店”,即将学生送往美誉度较高的酒店(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较长时间(一般为半年至一年之间)的顶岗实习,承担酒店某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学会从专业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毕业后很快适应社会生活的目的。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途径———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校为例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于2008年。实训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酒店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专业成立之初,我们便确立了“胜任现代星级酒店、餐饮等企业的前厅、客房、餐饮和营销等岗位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采用传统的案例研究、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实训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从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如下:

(一)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是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开展专业教学工作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体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职业面向、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以及人才的培养路径。自2008年以来,结合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校建立了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修订和完善,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规范性与可实施性。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建设委员会设计了“2+1”式的课程体系,即安排学生在校园内度过2个学年,接受公共基础的教育和专业理论的积累,并进行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之后学生便去酒店完成一年的岗位技能培训,这段培训过程又分为两个部分,前六个月由学校统一安排,以便酒店技能的掌握和服务精神的培养,后六个月由学生自主选择,以便结合自己的兴趣并发挥自己的优势。目前,专业设置中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达到66.5%。课程可分为公共课程、职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模块,其中职业技能课由职业基础课程、职业专项课程、职业综合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设有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

(二)打造了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基地实习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能在校内实训时充分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仅能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进行创新。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接触酒店的服务工作,有更大的实践空间来锻炼能力,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得专业技术,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校从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两方面入手,建立并扩大学校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等的规模,从而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需求。同时,学校每年都投入资金以添置实训设施,从而打造模拟性、仿真化的校内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校内已有前厅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具有浙科酒店管理模拟软件,目前正在组织采购相应的教学软件,使模拟教学更加逼真。实训室配备了较为齐备适用的硬件设备,建立了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配备了实训室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目前,模拟实训室能满足校内学生训练之需要,能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酒店管理软件系统主要是学校利用现有计算机房条件,从外面购买酒店管理系统软件安装在机房,学生通过操作,基本能够熟练掌握酒店预定、各部门管理程序。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学校不仅注重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而且充分考虑到该专业的特性,开设托盘、摆台、斟酒、宴会服务、中西式铺床、商务礼仪、前台服务等若干技能操作课程。

(三)构建校外酒店实训基地,并积极摸索“订单式”培养模式

为了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其动手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推行了工学结合的“2+1”模式。因此,学校十分重视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直积极地寻求社会效益良好、发展势头旺盛,并以“互赢互利”为原则,不断发展具备为学生提供直接就业机会和发展潜力的因素的美誉度极高的星级酒店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不定期与其交流、访谈等,从而逐渐完善实习实训制度。自2008年起,我院陆续与上海、合肥、宁波、苏州等大中型城市的二十多家实力雄厚的知名酒店签定了实习就业协议,开辟了多处实习与实训基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层次。目前主要的实训基地有:安徽塞纳河畔酒店集团、合肥黄山大厦酒店、上海万豪酒店集团、上海艾美酒店、上海社会主义学校等多家实训就业基地。在与校外基地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方对参与学校教育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已经形成“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校企合作的特色班,与万豪集团、塞纳河畔、书香集团等企业深入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使得学生的素质达到用人单位对酒店服务管理人才的期望。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也可以领略到酒店的运营过程;既可以享受到本校教师的授课,还可以欣赏到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开展的讲座,并与之进行研讨等。这样,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了企业文化,学习了实践经验,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

(四)其它

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主要是来自于授课教师。学校若想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应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训能力,采用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来促进专业教师不断学习,以更新教育观念,探讨教学方法,从而在授课中精益求精,达到“授人以鱼”且“授人以渔”的目的。学校已储备了一批热爱教学事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娴熟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制度是有效实施教学管理的保障。学校十分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在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时制定了具体的实行方案,如在第四学期实施的酒店管理专业岗位技能实训体系,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餐饮服务实训,包括托盘、折花、摆台训练、斟酒、点菜、上菜、分菜等;第二个部分是客房技能的操作,如中西式铺床、走客房清扫、对客服务等;第三个部分是前厅接待与服务实训,包括客房预订、客房销售、散客接待、礼宾服务等。每次实训结束后对会对实训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广和改进。校外实习方面,已建立健全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对学生实习的过程和目的规定了具体的要求。总之,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酒店教育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企业急需人才的必由之路。各个学校一定要积极打造实训教学环境,使酒店管理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从真正意义上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使得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更广、就业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吴真真.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

[2]陈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论订单式培养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胡爱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

[4]范智军.酒店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研究[J].中圈科技值息,2006,(9).

[5]栾明晖.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工学结合”模式[J].现代企业文化,2009,(20).

[6]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尹洪弟.旅游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析[J].江苏教育,2010,(9).

篇4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酒店专业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作为培育酒店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教育、服务意识的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是否能够跟上时展步伐,满足酒店行业要求成为了我们大家所关注的话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不符合实际,无法适应当前酒店行业的人才发展需求。有的高职酒店管理院校将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面,忽略了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有的高职酒店管理院校侧重于理论教学,本科教学思想浓重,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具体性和连贯性,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和实践相脱轨,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很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

(二)职业道德素质低,服务意识差。由于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趋向于人的主观观念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被忽视。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工作时经常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能诚实守信,不善于与人沟通,对顾客的服务不周到,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当与客户发生争执时,不会合理的去化解问题。

(三)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等方面都仍旧延用本科学习的教学方案,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教学。经常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评估体系,导致学生在自身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就不够,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受到高职学校技术、资金、规则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学校内部没有一个专门的模拟酒店实验室,学生的实践操作得不到锻炼,能力自然也不会提高。对于学校外部,学校不能和正规的、一流的酒店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仅仅只停留在书本上,对知识如何具体应用缺乏认知度。

(四)外语运用能力差。随着酒店行业对外开放模式的出现,酒店的工作人员对外国人士接触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自如的和外国人进行交流,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中更侧重于酒店管理知识,缺乏对学生外语课程的设置,不能培养学生的外语口语应用能力。即便是设置了外语课程,校方领导也不够重视,把外语教学设置为考查课,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实训基地通常会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高职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对酒店模拟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要多与酒店行业中优秀的、知名的酒店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当前的市场发展走向及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切合要点,全力打造出一个仿真效果好、技术含量高、符合实际、能对外开放的模拟场地,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校外,高职院校可以与规模较大的正规酒店合作,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酒店管理文化,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返校学习中还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学习。

(二)完善课程的设置结构。课程设置的好与坏对任何一个专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要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核心,分析当前酒店的发展趋势,根据酒店中所设置的工作岗位来确立专业目标,根据酒店所设立的工作任务来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应用技能的培养来确定课程内容,根据酒店的工作流程来设立学习项目。科学、有效的将教学环境和企业工作情境结合在一起,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完整课程体系。其次,酒店的管理与服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酒店管理的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演示给学生,并且课堂内容以学生演练为主。

(三)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能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出一支既有超强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能胜任指导实践教学的双重型的教师队伍。如何来加强这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聘请酒店管理行业中的知名人士前来指导教学,根据当前酒店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一流的酒店企业寻找合作机会,在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同时也大力倡导老师到酒店企业去实习,丰富老师的实践经验,一个有阅历的老师,会在教学中能够自如地展开案例教学模式。

第二,组织老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班、高职教育研讨班等,使教师认识到高职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知识,改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篇5

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肩负着培养酒店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实习实训是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真本事、真技能,酒店企业不买账,学生就业可能会很难,会造成学生不满意,家长不乐意,社会不认同的结果,学校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做好校外实训的安排,将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学生到企业更好地服务奠定扎实基础。

一、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现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有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显著特点。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多采用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模式。校外实训的形式也有很多种类型,有的学校采用在酒店实习一段时间,返校学习一段时间的“工学结合”形式,也有最后一个学期在酒店实习的“毕业顶岗实习”形式。从实训效果、实习生管理、学生就业等角度观察,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实习实训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反而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错误认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校外顶岗实训流于形式“,放羊”现象严重

顶岗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它能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放羊”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缺少有效的实训管理,将学生交给酒店之后撒手不管,认为应该由酒店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甚至连带队老师也不派,或者是带队老师只是起到一个看管的作用,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二是酒店方面不把学生看作是顶岗实习的实习生,而看作是廉价员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留用,不能胜任就走人。以上两种情况导致学生很难坚持顶岗实训,多数学生会在短期内就离开酒店,即使能坚持到实习结束,学生也不愿意在酒店就业,而是选择跳槽去别的行业发展,这常常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陷入尴尬的局面。

(二)实训项目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外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临第一线,感受并实践在课堂里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在酒店实习的学生并没有达成这一目标。有些酒店由于用工流动性较大,部分岗位长期处于缺员的状况,无法实现轮岗制,实习生自始至终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大幅下降。

(三)实训流失率高,导致酒店接受实习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大多数学校一般都安排学生实习三到六个月,如果学生实习结束后不能留在酒店继续工作,那酒店所付出的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相对来说就比较高昂。另外,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相对较差,酒店的劳动纪律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对学生来说也不具有很强的约束性,这些给酒店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导致部分酒店不太愿意接受在校实习生。

二、酒店管理专业“集中实训”教学模式内容及效果

集中实训是指学生在完成在校两年的教学任务后,从第3年开始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由学校选派合适的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加实习,企业将为学生提供全真的职业环境及实习岗位,实习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管理监控,最终实现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0距离”的无缝衔接,从而达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员工的教学目的。

(一)“集中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在具体实施“集中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学生愿意,企业满意”的效果并不容易。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是“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进入第四学期后,学校统一联系酒店,将符合专业要求、实习条件适合的酒店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愿选择中意的酒店参加实习。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前,学校指定专任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实习管理、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全方位的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学校还另外指定专门联络人与酒店保持密切的日常联系,建立起学校、酒店、学生三方的沟通渠道,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全程、多角度的监控,从而杜绝“放羊”的现象。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按教学进度每月走访检查学生实习情况,通过与实践指导教师及酒店方的反馈交流共同对学生的实习、学习情况进行修正。酒店根据学校实现提供的教学实习计划及学生的具体表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实习,以便学生能从顶岗实习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得到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实习结束后,学校会同酒店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考评,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将计入毕业设计的成绩。

(二)“集中实训”实施效果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实施“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对实训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有91%的同学认为“集中实训”的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技能,增强了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创造了有力的条件。通过在酒店的轮岗实训,83%的同学对酒店行业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毕业后愿意留在酒店工作的学生比例也大大提高,由2007年以前的34%提高到67%。

三、基于“集中实训”教学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开拓

集中实训对酒店的规模及硬件设施、管理模式、用工制度、服务水准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要求,这也对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组织学生参加集中实训对于推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企业规模的要求

由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批量的进入酒店顶岗实习,不能提供相当数量岗位的酒店是不能满足“集中实训”的要求的,从客观上要求酒店要有一定规模,还能提供多岗位轮换的实习条件。因此,在考察酒店时就必须过滤掉一批规模较小、岗位单一的酒店,只能去选择那些规模较大、岗位多样的大型酒店。“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于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有着较好的规范作用。

(二)“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稳定合作的要求

“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要求酒店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学校必须集中精力建设一批符合专业要求,能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只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才会对学校的学生素质及教学要求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才能配合教学计划安排好“集中实训”。如果没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集中实训”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企业文化的要求

由于每批次进入酒店实习的学生人数较多,在实习生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酒店的企业文化是否先进,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员工关怀是否恰当,这些因素都是决定实习生能否安心实习,甚至对于最终学生的顺利就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与酒店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必须要对企业的文化内涵及管理规范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此类信息,从中挑选出符合学校顶岗实习实际的酒店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篇6

【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 工学并进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71-03

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实践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实践阶段、实践内容、实践项目、对应课程等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评价监督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它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专业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构建科学、系统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提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规范性、实用性、服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由于酒店行业特别强调规范化管理,各部门工作都具有操作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因此掌握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和流程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酒店行业是直接对客服务的,需要学生能把所学的操作技能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并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比如:餐饮服务实践教学,需要从引领宾客入座、斟茶、点菜、上菜、席间服务、结账服务到送客服务整个流程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再加上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不可能只是简单地运用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理客人投诉能力、酒店运营管理能力、酒店策划能力以及适应行业发展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综合性和创新性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之一。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但是在实践教学上没有把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进行强调,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计划不清晰的问题。比如,酒店岗位实践目标不够细化、实践教学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对应性不强、没有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过于强调服务技能而忽视管理技能的实践。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理论课学管理,实践课学操作”的现象,而且实践课上,教师基本上都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比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重视餐饮托盘、摆台、口布折花、斟酒、分汤等技能的训练,忽视作为一名餐饮部领班、主管应当具备的管理技能的训练,没有把管理技能作为学生实训和实习的主要内容,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脱节。这种实践教学的安排,一方面造成学生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会让高职的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与中职生没有区别,都是学习“服务员”的工作,从而挫伤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甚至动摇学生的工作方向。

(三)缺乏严谨的考核机制。当前,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考核随意的现象,对实践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缺乏量化的考核,考核机制不够严谨。比如对于每周安排的“工学交替”的学生,由于酒店是临时用工,每次要的学生数量较多,酒店管理人员无法对每位学生的实践情况了解到位,只能凭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比较随意,学校无法判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实际提高程度,考核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另外,对于在酒店顶岗实习的学生,也只能从企业的角度对学生遵守实习纪律、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技能水平、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个大致的了解,也缺乏一个量化的考核指标,考核机制还不够严谨、科学。

(四)实践指导不到位。一方面,从专业教师来看,由于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基本上要求是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含以上)学历、职称等条件,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酒店岗位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操作技能不强、对漏收账款和客人拒付账款等酒店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时易出现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企业指导教师来看,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学历低缺少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实习指导缺少灵活的方法,再加上由于酒店工作比较繁忙,企业指导教师无法及时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进行疏导和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所以也容易导致实践指导不到位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表1)。“工学并进”指的是针对学生岗位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等职业技能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工学有机结合,学与工齐头并进,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和实践环节。具体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培养面向酒店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内容应由学校与酒店企业共同就服务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及工作标准要求进行研讨、确定,紧紧围绕酒店岗位服务能力—酒店基层管理能力—酒店策划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逐级提升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涵盖酒店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并通过工学有机结合、共同实施完成,实现理实一体化、校内外实训一体化(见图1)。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条件体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指的是为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配备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外实训条件,软件指的是“双师型”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合队伍。

1.建立功能齐全、多元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现酒店岗位服务能力—酒店基层管理能力—酒店策划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逐级提升,在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方面,应建设能满足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等基本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及实训酒店,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基础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以往的基地选择中很多院校都是选择跟星级酒店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类型比较单一、可提供的实习岗位较少,导致学生只能在一些服务岗位实践,轮岗机会较少。因此,在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方面,应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客源充足的本地及国际/国内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高档餐饮企业等酒店相关企业,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和管理岗位的实践机会,确保学生在良好的职业氛围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学校通过配备功能齐全、多元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来保障“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中各实训项目的有效组织与实施,具体见表2。

2.打造高素质“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要确保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来组织实施。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有计划的、定期到国际/国内知名酒店集团从事服务与经营管理工作,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和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同时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还应至少熟练掌握一项酒店技术、拥有一本酒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理论过硬、技术过硬、指导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同时建立酒店及相关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优秀酒店企业的行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聘请酒店行业资深人士开设专题讲座、参与专业和课程改革与建设等工作,校企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建立校内实训、工学交替(4+1)、毕业顶岗实习三段式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加强学生实践信息的搜集和反馈,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校内实训以仿真模拟实训为主,考核评价的主体为专业教师和学生,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仿真训练的过程、完成质量和效果通过量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也可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训练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工学交替(4+1)以参加本地酒店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实践为主,考核评价的主体为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其中企业兼职教师按照酒店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学生出勤情况、工作态度、责任意识、业务能力、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采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价,专业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参加工学交替(4+1)的次数、态度(或者积极性)、实践总结、企业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毕业顶岗实习以参加国际/国内酒店及相关企业综合实践为主,考核评价的主体也是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以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为主。

(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学院、系部和专业教学团队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保证“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转。学院教务处负责从宏观上制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指导系部开展实践教学,并对系部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在期初、期中、期末三阶段进行专项检查;系部实训教学主任负责“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与酒店相关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建立广泛、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选择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制订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和办法等;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的运行和具体实施,与酒店相关企业共商“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等,并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实习反馈意见表等运行文件,保障“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昉.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马静卿.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基于培养学生职业情感觉角度[J].北方经贸,2011(5)

[3]马柯.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2011(8)

[4]张霞.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5]魏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2010(1)

[6]张少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篇7

关键词:三位一体 四段式 产学研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26-01在国内旅游高等教育中,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方面,众多高校争相开办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或以该专业为核心内容进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主动到酒店行业就业的比例却比较低,即便到酒店工作也很难进入其管理层,只能长期从事一线服务工作,而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本科生流失率又高得惊人。

这是一种严重的人才浪费现象。这种现象,给酒店管理的本科教育敲响了刺耳的警钟。究其根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多数旅游(酒店)高校仍沿用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的职业观点和实践能力不强,使得学生毕业后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文献综述

刘伏英(2005)认为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学生对酒店某一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轻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特别是轻视学生对酒店管理宏观上的认识,二是存在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倾向。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开拓能力,但却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的时间和锻炼,难以深入到酒店实际管理中去[1]。李立和沈雅雯(2011)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总结为三种:“订单式”、“双证式”与“中外合作式”[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让社会接受,为社会创造价值。但是,这一模式经常与大学学位教育的要求发生矛盾,“弱化了”对学生学术水准的要求。所谓“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使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3]。但实行“双证式”教学模式对学校内部的教学实训设施要求较高,同时学校教师也需要除学术水准外相应的时间经验或职业资质,在一些大学担任专职教师门槛较高的情况下,实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的困难。“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与国外具有专业教育优势的院校进行合作,通过学生国际交流(课程相互认证)、教师交流和分阶段的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弱点在于适用范围小,只适用于小部分愿意出国深造的学生。

二、职业情境化指导下的产学研

针对中国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现状,我们发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应该落在“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上 ,应该让学生在入校之后便有计划地完成企业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构建相关职业情景,使学生入校后完全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接受实践教学的训练,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以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连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制定“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并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进而与相关课程对接。在课程的安排上,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通识教育三者的合力效应,即制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四、“四段式”教学

“四段式”教学即为突出“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结合专业特点,按照“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顺序及“员工”(学生)在企业的成长规律及各阶段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设置和安排课程,并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体验学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实践学习阶段和总结提高阶段。体验式学习阶段即为在学生入学之初针对行业技能开展岗位体验与实训课程,让学生实际上岗,对客服务,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与行业认知;理论学习阶段主要针对岗位能力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教授学生作为管理者应掌握的专业理论。实践学习阶段是让学生到酒店中去进行上岗实习,到五星级酒店中去实践去学习,通过走进企业,学生很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当学生再次回到学校时就进入了总结提高阶段,教师针对总结学生在企业中实践所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意识的教学。

“三位一体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知识”,“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科学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被学校和企业双重忽视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我们希望可以从知识结构的角度,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从实践能力的角度看,使学生掌握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基层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实务运用能力和较好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强;并且从就业岗位定位的角度看,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高星级酒店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并具有从事中、高级管理岗位工作的潜质,或具有餐饮企业自主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伏英,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8):78-79.

篇8

论文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与推广

2011年2月,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09级学生圆满结束为期半年的集中教学顶岗实习。因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表现突出,经企业严格考核,有8位同学获“优秀实习生”称号,有7位同学获“优秀操作能手”称号,有6位同学获“微笑大使”称号。为表达对学院培育适需对路应用型人才的谢意,实习企业专门为学校发来感谢信,并派专人到校参加总结表彰会。感谢信中指出:“在为期6个月各大酒店轮岗实习期间,09级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是一支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服务骨干、是一支具备专业熟练操作技能和优秀职业礼仪的服务标兵,更是一支企业倡导亲和服务、个中涌现出的一批形象大使,他们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爱岗敬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他们收获颇多,有了一次真正踏入社会的难得锻炼机会”。这既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也是企业对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育人成果的充分肯定。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自招生以来,适应现代酒店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高,增强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用一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成果。

一、以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为保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实现目标的有效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及培养计划的可操作性,学院在编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组织系领导和专业教师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本地的宾馆酒店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用人的岗位需求,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教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形成较强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多年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行业态势及人才需求新变化,通过召开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形成目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层次、企业岗位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途径,培养适应现代宾馆酒店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的服务员、领班、部门经理等工作岗位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突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学模式上,采取“2+0.5+0.5”运行机制。即两年在校集中理论学习与专业课程实训,半年企业集中教学顶岗实训,半年企业毕业顶岗实训。两年在校的集中理论学习、专业课程实训与半年的企业集中教学实训是学院的刚性要求,必须保证;半年企业集中教学顶岗实训,以保证学生多岗轮换和企业用人的连续性为基础,实训时间可安排在第三学期,也可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实现工学交替,学用一体;半年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以校园招聘会为平台,采取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实践教学上,实现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课程实训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进行,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练、现场操作三个环节,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市区实习基地完成;集中半年时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训,实行定期轮岗,集中管理,校企统一考核;半年时间的毕业顶岗实训,实行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在校企合作企业和招聘用人单位进行,由校企统一进行毕业实习考核与鉴定。第三,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上,突出实践性。强调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比例达到4.5:5.5,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第四,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岗位性。针对宾馆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水酒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岗位与部门,开设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水酒吧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学、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针对涉外宾馆酒店对外语水平的要求,开设有酒店专业英语,突出学生口语与翻译能力训练;针对宾馆酒店对个人整体形象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开设有公共关系学、酒店礼仪、形体训练、酒店管理概论、服务心理学、饮食文化、酒店法规等课程。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要,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二、开展专业课程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核心应用能力

课程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集中教学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重要基础。通过课程实训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书本知识的不足得到补充;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对未来工作的选择有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有明确的依据。为此,我院采取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校内实训室演练、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操作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校内实训室演练在校内交替进行,教师通过基本理论讲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物品摆放与使用技巧展示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校内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房等,进行模拟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前厅、客房、餐饮等项目的服务与接待技能。学期结束前的集中训练是课程实训的关键环节,为此,学校与市内文峰宾馆、天上人间大酒店、国际大酒店、金满楼大酒店、王朝大酒店等签订实训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结束前集中3-4周时间在前厅、餐饮、客房、会务等岗位,由领班或部门经理具体指导,进行一线的现场服务与接待,以掌握前厅接待服务、客房接待服务、餐厅接待服务、会议接待等的工作规范与技巧,感受实际工作中“三厅”服务管理的标准,接受行业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由酒店企业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做出课程实训综合评价与成绩评定,结合任课教师理论与模拟实训考核,各按50%计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企业对学生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技能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三、开展工学交替教学顶岗实训,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年的理论学习与不间断的课程实训,远不能适应现代酒店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专业教学实习是十分必要的。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作为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中教学实习,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对企业来说,可以减缓招聘人员的压力,降低培训成本与资金运营成本,也为储备管理人员打下基础。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使他们提前成为“职业人”,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增加经济收入,增强职业竞争力,缩短为就业所耗费的时间。 为此,经校企双方平等协商,我们分别与上海复旦皇冠假日大酒店、上海佘山艾美大酒店、华山宾馆、福建荣誉酒店集团、苏州海悦花园大酒店、合肥海汇假日酒店、浙江海宁酒店集团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协议。多年来,我们相继组织多届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护送下分赴以上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教学实习。酒店安排专人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服装,免费食宿,定期轮岗,购买保险,津贴待遇定时发放。实习指导教师与酒店企业和实习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处理问题,积极协助酒店切实保证实习有序进行。实习期间,由酒店负责人根据学生不同岗位的工作表现,逐项填写《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鉴定书》,作为学校对教学实习学生考核的依据。院、系领导定期走访实习企业,与酒店领导交流,看望实习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他们适应岗位角色快,专业应用技能强,综合素质表现好,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学生也对酒店的规范管理、安全有序、专业技能得到应用与提高十分满意,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

四、开展分类指导毕业顶岗实训,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桥梁,是学生展示知识、能力、素质与顺利实现就业的平台。为此,我们以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为契机,与华山宾馆、福建晋江大酒店、合肥海汇假日酒店、浙江海宁酒店集团公司等单位,就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进一步沟通,因为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普遍看好,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人文关怀、事业发展普遍认可,多数学生有回到原教学实习企业的愿望等方面做基础,所以,校企双方愉快地达成多项协议:回到原教学实习企业的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免除试用期,签订就业协议,享受与本单位正式员工福利待遇,并给予一定的学历补贴,表现优秀的,直接提拔重用;协助学校继续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毕业考核与毕业鉴定工作;帮助学校积极推荐没有回到企业的同学到其他宾馆酒店进行毕业实习与就业;学校通过后续学生教学实习等方式,满足酒店因部分学生离开而对岗位人员的需求。这样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工学交替的供应链,既保证了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又实现了学生的稳定就业,既保证了学生的教学实习,又稳定了学校的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与市场的对接,培养与就业的对接。

五、专业特色和应用初步显现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已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2010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得到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其特色和应用情况主要体现为:

(一)制定了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2+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执行中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

(二)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实训格局。

(三)建立了一批满足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稳定巩固而又运行高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实现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学用一体”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达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利共赢,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

(五)实现了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无缝对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六)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实习酒店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技能大赛和大型活动赞助费等;安排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承担实训课程教学,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举行行业企业发展专题讲座等。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协助管理学生实习,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进行员工培训、市场拓展等。

(七)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企共同考核机制。学校制定实训方案,指派专业教师进驻酒店,按学院要求进行考核。酒店制定实习规程,专人管理,按企业员工要求,进行考核与评定,保障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部分学生因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突出及时走上管理岗位,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

篇9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在素质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主要依照以下的原则和思路,开展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内容的改革。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现代酒店管理中要求酒店从业者具有较高的酒店文化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因而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协同发展,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的改革思路,培养及时上岗的酒店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酒店是服务业的翘楚,涉及到客户的感受体会、个人隐私等问题,要求酒店从业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爱岗敬业、尊重消费者。所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本着“以德为主,以能力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发展”的改革原则,加强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同高职中其他课程改革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主要是从教学理论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四个方面内容实现。其中教学理论改革主要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发展;课程体系改革指得是合理分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关系,适当增加或是删减一些课时,保证课堂效率,避免学时浪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微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和课程质量;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是针对于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期末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忽视平时的表现,以教师为主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本文主要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内容展开实践过程,以此说明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其具体步骤主要如下所示:一是在学期前,根据课程目标,学校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使理论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发展。例如,相关的酒店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因而在教学计划时,学校尊重企业合理的要求,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加强如何增加临场应变能力的理论培养,在期中考核过程,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践考核,以客户的评价、酒店各部门的领班者对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每一个月展开一次实训课,作为前一段时间的总结。还通过构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高真实的工作场所、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对酒店工作的全面认识,从而培养应用型的酒店人才。

篇10

关键词:情境案例教学 中职酒店管理 前厅教学 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诸多中职院校针对教学方法也纷纷做出了改革实践,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其改革创新的体现,对前厅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前厅教学中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理论教学,另一种则是实训教学,许多教师都是在理论教学中游刃有余,在实训中却显得无从下手。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改善了这一问题,对前厅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增强了前厅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系

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案例,不仅能够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情境案例教学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可以将前厅专业知识有效串联在一起,便于学生记忆与学习,况且前厅教学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其他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颇高,因此在前厅实训教学中,需要将这些知识串联成一个链条,让学生在实训中合理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及技能。比如在VIP入店接待部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情境案例了解VIP入店接待的整个流程,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相关技能。

2、增强了前厅实训教学的可操作性

前厅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的重心,因为学习酒店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顾客,前厅教学可以说是酒店管理工作与酒店管理教学之间的衔接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前厅服务》这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就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进行生动化,加入一定的感彩,从而使整个教学更加立体,实现前厅教学的可行性与灵活性。

3、增强了前厅专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无论在哪种专业,哪种科目的学习中,课程教学都应具备一定趣味性,当然前厅专业专业教学也不例外,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必要途径。将情境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前厅专业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前厅专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前厅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该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

二、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1、合理把控运用时机

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前提是正确运用情境案例教学,在前厅教学中应根据前厅教学内容、学生反应及课堂教学实际开展状况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与把控情境案例教学在不同教学时段的应用。首先,若在前厅课堂教学之初运用情境案例教学,将前厅教学内容准确导入,从而为之后的教学开展制造悬念,这样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在前厅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前厅服务知识或者较难记忆的前厅服务流程,可以采用合理的情境案例加以佐证,将抽象的前厅服务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深刻具体。再者,在前厅教学接近尾声之时,也可以运用情境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些符合前厅教学的情境案例,将本本节课所讲知识点融入到情境案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回味反思此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前厅教学知识点的记忆。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中职院校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直接关系着整个前厅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保证情境案例教学在前厅教学中的功能发挥,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前厅教学中情境案例教学的运用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前厅教学内容、现有教学设备、教学人数及教学空间等因素,采用师生同台演示、教师幽默叙述及影像资料播放等教学形式全面开展前厅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前厅教学中要避免严重的个人学生秀现象,给予每个学生同等重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很好的融入到学习中,与其他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

在前厅教学中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仅依靠教师讲述是不可行的,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让整个前厅教学课堂变得生动鲜活。比如在前厅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前厅教学相关的情境视频,而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情境再现,这对提高学生在前厅服务中的综合能力。那么要提升前厅教学的高度,还可以邀请业内人士对前厅教学进行情境案例讲述,这样有利于情境案例教学在前厅教学中的合理化开展。

4、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要想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水平,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从而不断改革与完善教学方法及模式等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情境案例教学的运用状况及前厅教学效果进行清晰客观的评价,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前提教学课程开展的最优化。另外,建立该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应变能力及专业素养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价,能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总结

情境案例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前厅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情境案例教学模拟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场景,将教学知识与案例情境融合在一起,带给人视觉及心理上的双重感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