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建设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5:0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基地建设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训基地建设总结

篇1

论文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管理体制 措施 体会

论文摘 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 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 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 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2]何新凤、曾柳娟、韦永森、黄平、王艳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篇2

关键词 学分制 校内实训基地 信息化

0前言

学分制首先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主要内容是用学分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量化,达到一定数量的学分即可毕业。学分制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的能力。

职业院校从学校定位和培养模式的要求出发,为了适应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普遍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摇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强调自主实践的实训方式,应当成为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的基本依据。

由于我校目前正在清远校区进行书院制和学分制改革,在学分制改革环境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正在分阶段进行展开。本文从书院制和学分制改革出发,就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设施、教师和管理等主要要素做了简要论述,通过对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归纳学分制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一些关于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对我国其他区域和城市推动学分制改革及学分制下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对丰富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下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经验。(2)为我国有关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3)通过对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实训基地的分析及经验总结,为我国其他区域和城市的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1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校虽然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还存着一些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书院制和学分制改革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影响、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大多采取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加强对实训的改革,改变现存的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良状态。总的来看,尽管我国职业院校的数量大增,但对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还是滞后的,关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更是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己有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够全面,没有从实质上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没有从教育学的角度揭示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一般规律。

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我校开始建设清远校区,同时进行学分制和书院制的改革,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书院的划分与学分制改革中专业群的建设,都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着大量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书院制与学分制改革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影响

影响主要分为三方面内容:(1)书院制与学分制实施后哪些学院和专业应该归属于哪个书院。(2)书院特色与学院专业群特色的区别在哪里。(3)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以书院为基础还是以学院为基础,如何来进行判断和划分。如何处理好书院、学分制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关系,是本文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1.2学分制下学生人数的变化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影响

学分制改革要求学生以学分为主,可以灵活选择课程,不同的课程对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的要求又不同,这样一来难免会出现以下问题:(1)实训室的建设地点应该在哪里。(2)学生人数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到建设投入的资源浪费。(3)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何进行灵活的管理。这三个问题涉及到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本文将根据学分制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

2研究与探讨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清远校区投入数亿资金,在全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和书院制,对清远校区的实训基地建O进行反复论证,力求在学分制改革下建设出适应新形式教学的实训基地,从政策上和资金上都进行了保证。省教育厅更把我校的学分制改革列为重点项目,本文通过研究与探讨清远校区学分制改革下的各专业实训基地如何进行建设,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1学分制下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思考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学分制改革最终的目的是进行教学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为教学所服务,所以在建设项目时,首先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需求调研,建设论证。

书院的划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学院为基础,书院即学院。这样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利于发挥学院优势和快速突出书院特色,缺点是每个书院都进行配套建设的话,资源的建设必然会出现重复,必然会出现资金投入重复浪费的现象,而且随着学分制的实行,书院特色无法突出,更多的是以专业为主,相关专业组成专业群,不同的专业之间会进行竞争。

另一种方式是打乱学院,以专业为基础,互补的专业组成一个书院,管理上以书院为单位,学院仅负责专业教学,书院负责育人,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点是学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比例不好掌握,同时不同专业学生的人数无法掌控,书院专业的划分和学生人数有可能每年不同,管理难度增加,同时需要功能齐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做支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准备工作。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第一种方式只要资金充足,学院转书院速度会非常快,工作量较少,但不适用于学分制改革下的学生学分灵活学习和特性的培养。管理不好很容易就变成仍是学院为主,书院仅是另一层皮,书院特色变成学院特色,仍是专业为主,改革效果不大。

第二种方式利于资金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但是前期的信息化准备工作必须优先完善,否则全靠人力来进行管理不太可能,尤其是学分制改革下的灵活性与时效性要求较高,靠人力来完成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相关人才需要边摸索边改进。另一方面仅前期的观念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变更就会难住大量的职业技术学院。

2.2学分制下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从2014年7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经过两年半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清远校区建设有6大校内实训基地和1个公共实训基地,近120问各类实训室。在此建设的基础上笔者对学分制下的实训基地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来进行探讨。

2.2.1学分制改革下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专业群为核心

学分制改革下,原有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明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改变思路,以适应书院制与学分制的方式来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书院内学院专业的情况,在就近原则、共用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专业群的发展规模和方向,以专业群为核心,从公共实训基地开始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与公共实训基地分开建设管理,提高不同专业下公共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同时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书院内,一方面便于学生学习使用,另一方面便于不同学生人数下书院内专业的调整。

以我校明德书院为例,实训基地建设以核心专业为主,发展为专业群的实训基地,优先建设药学专业和中药专业所需要的实训室:例如药物制剂实训室、药物检验实训室、中药炮制实训室、中药鉴定实训室等20多间实训室,然后建设食品检测、食用菌研发室等10余间实训室。建设时根据书院专业组成和专业三年教学计划安排,对实训室的建设顺序进行安排,最大化节约资金。

2.2.2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化手段对实训室建设和使用进行管理

在_定以专业群为主导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下,实训室建设的地点、学生人数的影响、建成后的管理手段,都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靠人力是无法做好的。

每年各专业报到学生人数和分班是不同的,需要对专业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实训室的需求数量进行预测,通常情况下60人的班级使用1间实训室,每个实训室的可排课时数量含晚上为56节,即1间实训室理论上可以满足28个班上课使用,如果是4节课则可以满足14个班使用,如果4节课同时仅使用白天40节课则可以满足10个班使用。同一个班人数越少,使用课时越多,则该实训室可容纳班级越少,以此作为依据,根据每年的招生情况进行预估,即可计算出实际需要的实训室数量,一般情况下专业没有这么多班级,所以专业实训室使用率较低,每种实训室建设1问即可满足专业需要。而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训室则需要充分考虑到最大化使用概率的情况,所以根据公式需要冗余计算。而大数据下的信息化管理则可以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同时可以进行及时调整管理。

3总结

篇3

1 高职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评价理论 实证主义理论认为:凡事物总有数量,以测量数据作为分析判断依据,做出基本评价;不可测量的部分先转化为可测量的部分,再进行评价。目标分类理论:依据评价目标,先将评价对象分类,使评价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便于根据评价结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与完善。知识构建理论认为:评价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一进程,进行时间横断面的随机抽检分析,不必等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备以后进行。社会需求理论:用来评价建设项目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科学发展理论:注重科学发展,相互衔接、融合配套和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以人为本理论认为:项目评价的重点在于人的作为而非实物装备,注重对过程中团队的构成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等因素。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1.2 评价原则 实训基地的评价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训基地软件硬件兼顾的原则,在注意硬件数量的同时,更看重质量和效益;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实训基地的评价要看是否满足校内校外的需求。

1.3 评价形式 评价主体决定着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财政部门通过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来判断投资目标是否实现,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的实现情况;学校通过过程性监督评价任务的执行及完成情况,来判断实训基地建设能否满足教学和社会培训;教师与学生评价实训基地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得到不同的评价结论。要得到客观公正且切合实际的评价结论,需选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成立评估专家团队,依据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

2 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评价过程

实训基地评价宜通过深入实训基地现场调查,听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实训基地过程文件资料、核查仪器设备数量、调查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座谈创新发展理念。做到全面掌握信息,写出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整改与提高。书面报告至评估结束后,评估专家比较分析评价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评价过程描述、评价意见汇总、总结归纳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指明努力方向。

4 实施效果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联合的《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下达2011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我校建成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达到预期目标。实现资源共享,建成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为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意义

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学教育主要不是培养专才, 而是要以科学教育素质为主, 以培养能力为主, 包括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1]。不同于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更强调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途径之一就是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在实习实训中,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实际工作的经验,更培养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通过实际的工作任务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比较快速的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是非常欢迎这样的学生的。

(三)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利于学生的培养,更能带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既包括理论水平,也包括实践能力。而提高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安排教师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锻炼,通过承担工作任务,既能使教师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又能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有利于未来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产学结合,有利于提高专业科研水平

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更是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开拓中的重要力量[2]。通过与实习实训基地在科研上的合作,一是使教师能够借助基地的项目优势,提高理论研究的深度,拓展实践研究的范围;二是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还可以借助教师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达到了互利互惠,共同提高的目标。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择的原则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技术实力

选择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其技术水平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才的培养要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学到先进的技术,更好的适应行业的发展,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实习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

选择的实习实训基地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及丰富的硬件设施。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资源紧张的情况,尤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需的硬件资源更是由于其发展的迅速性,很难在第一时间及时补充;并且学校的实验仪器能够开展的多是单一的训练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系统性训练的需求。因此,在选择实习实训基地时应该选择那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先进的设备、设施的企业,使学生能得到综合性的训练。

(三)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环境

选择的实习实训基地应该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3]。学生在实习实训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更是对未来工作情况的一个预体验。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要面对各种情况,在工作中学会做事、做人,因此,所选择的实习实训基地必须具有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四)实习实训基地的多样性

每个实习实训基地都应该具有不同的定位,应该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功能上互补。如可以分别选择业务范围为软件开发、硬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等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认知性实习

认知性实习是以参观为主的一种实习方式,是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是基地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这种实习对时间的要求不多,可以灵活安排,可以安排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某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其内容基本是到企业参观专业教学涉及到的技术流程、生产流程等,由技术人员讲解或进行必要的演示,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感性认识。

(二)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一般很难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可以安排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部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这种实训方式能够拓宽实践教学的领域,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

认知性实习及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比较有限,不足以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可以安排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即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基地从事生产性工作,真正的承担工作任务,这种方式能够从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顶岗实习时,应尽量使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岗位或者定期交换到不同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等个人综合能力。

(四)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素质教育

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除了能为学生提供实训设备、设施、环境等外部条件,开展认知性实习及专业技能训练外,还能够进行素质教育。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无时不刻都在体验着企业的文化氛围,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使实习实训基地切实发挥其作用,有序的开展各项实习实训活动,必须加强实习 实训基地的组织领导,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要建立专门的实习实训指导小组,小组由成员除了学校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外,还应该聘请实习实训基地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承担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管理。

(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适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要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规定,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明确基地建设目标、内容、进程,同时确定具体的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的开展。

(三)重点培养实践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实习实训的效果,因此,要建立起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要制定实践教学团队的培养计划,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更要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各种资源,参与到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去,做到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四)强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为保证实训工作有序开展并能取得切实的成效,实训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要根据实习实训基地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实习实训项目和内容。此外,在实训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学生整体项目开发的能力,可以采取在实训期间布置一个应用型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开发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协作精神。

(五)检查和总结,不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每年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实习实训单位的意见,不断总结、交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促进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五、总结

本文就如何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原则、思路及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很好的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促进学生融入到现实的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应用能力。加强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克明,卢昌荆,王红雨,田民格. 高校计算机专业技能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三明学院学报,2006, 23(02):217-220

篇5

【关键词】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苏教财〔2012〕177号)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优势,进行广泛调研和详实分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中央财政支持的自动化综合控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本文就该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实践融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六位一体”,具备教、练、培、鉴、研、赛等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高校资源共享,充满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积极发挥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践专业和学院第一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不仅沉淀了较好专业基础,多年来紧紧依托扬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扬州市和周边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及“三新一网一书”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与中石化下属多个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扬州嘉华电气有限公司、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等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启动前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对自动化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近年来,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建筑工程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有实践性教学任务开出率和教学效果也迫切需要得到提升。

(二)订单培养的要求,提升“订单式”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示范引领的实训基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组建了“中石化班”、“大众班”、“扬农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为确保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成为拔尖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三)师资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需要建设理念新的实训基地。随着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院校工作的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能力,对外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完善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理念新的实训基地。

因此建设一个理念新、针对性强、满足现代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职场化氛围浓厚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创新

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职场化、情境化、生产性”的理念,围绕“一个核心”,遵循“四个原则”,突出“五类技能”培养,打造“六位一体”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是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一个核心: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为核心,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供配电技术、PLC控制技术、DCS控制技术等实训设备建设重点,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二)四个原则:实施“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地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一致、全面建设,面向岗位、改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四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及成效。

(三)五类技能:突出关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通过三种典型控制技术形成的综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在工厂供配电、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流程监测、工件加工装配、系统运行维护操作技能,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

(四)六位一体:完善基地功能,按照“生产型、职场化”的理念建成集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设计

实训基地以综合控制为目标,包含了自动化的核心控制技术,主要有供配电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PLC)、集散控制技术(DCS),因此整个实训基地主要由供配电控制、生产线控制、生产工艺控制三个控制室和综合中心组成。其框架结构图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框图

(一)供配电控制室:对变配电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变电站的送电与停电操作、断路器就地及远方自动分合闸、倒闸操作等,可完成变配室值班电工技能培训,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监控系统及模拟屏可实时监控操作过程。

(二)生产线控制室:以典型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为技能点,完成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等的安装,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控制功能设计、调试与维护,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培训等,监控生产线全过程。

(三)生产工艺控制室:以典型的工艺流程为控制对象,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通过先进的DCS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组态,调试与运行维护,可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与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可实时监控生产工艺全过程。

(四)综合控制中心:将三个分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网络技术、通信手段等接入控制中心的总监控系统,通过供配电模拟屏、生产线监控屏、生产工艺流程监控屏实现对每个控制室工作的实时监控。

通过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对工业生产工艺(过程)即可实现单独的供配电设计与操作、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艺流程控制与运行调试,而且也可实现从电能配与变、过程控制、流程监控、工件(产品)装配、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等一体化功能,集中了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总结

(一)基地投运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不仅已成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学生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基地,更是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可承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群)300多人次的技能实训,且可承担本校其它电类、化工类专业近6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学生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主持建设多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成绩,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基地投运后,社会服务效果突出。由于系统装置的工业化、职场化氛围浓厚、生产线的真设备与真产品、过程控制的真系统与高仿真装置,完全符合化工、电气、电子等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已成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投运使用以来,DCS系统先后完成了DCS应用技术工程师培训、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泰兴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和申请专利多项等,提高了对外服务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基于师资队伍及先进设备,将为更多专业的学生、更广泛的制造业行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基地投运后,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本实训基地运行以来,学校电气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向校企无缝化对接的步伐更加深入迈进,进一步满足了上海大众、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江苏曙光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不仅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更是一个立足扬州,辐射全省的特色化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为全省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创了有效路径,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19-21

[2]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07):48-52

[3]魏林.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61-62

[4]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4):40-42

篇6

关键词 生产性实训 高职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ZHU Biao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interviews vocational colleg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from what is productive training, why build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training bas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ow to build four aspects.

Key words productive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interview

1 什么是生产性实训

教育部于2007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高俊文(2011)等在根据对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的跟踪调查,认定为生产性实训为:把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搬到校内实训室,做到课堂和实训地点一体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并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过程与实际工作操作过程完全一致。钟鸿春(2012)认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的本质是:生产环境与实训环境等同、生产目标与教学目标统一、技能操作与理论运用衔接、生产产品与教学产品一致、教学成本与教学效率双优等。

2 为什么要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通过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生产实训中熟悉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尽快地适应社会,并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求为主要目的(孔金、卜锡滨,2012)。高俊文(2011)等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当具有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等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朱程、李增芳,2012;刘威,2011)。刘艳红(2013)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分析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创新的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胡建波(2010)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依托,是“双师型”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载体。高俊文(2011)对100所全国示范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训教室合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生产和经营合一,获得经营收入;实现生产任务与教学内容合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陈增红(2011)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基础,是课程改革与企业需求挂钩的平台,是培养“双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3 我国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林小兰(2011)通过研究发现财经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学院在政策层面的支持不够;学院对于校内顶岗实习工作重视不够;两种薪酬制度共存,不利于企业化管理;管理团队主要为兼职人员且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环境、硬件设施与社会超市相差较大;实训指导达不到要求;多数教师没有超市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朱智(2011)指出高职经管类专业应该从“选择合适企业”“以专业群为单元”“拓展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宋洋(2012)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地点工作场所化、实训场所教学化的观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探索了校企的人力资源(老师,主管),物力资源(课程,岗位)和文化资源(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工学三维融合模式,校企共建生产性物流实习基地轮训实践(陈端海,2012)。高职院校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校、企、政三方联动,建立校企共建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制订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生产性实训计划;采用轮岗制,保证技能训练的全面性;建立教师工作站,打造生产性实训师资团队;引入企业评价标准,设计生产性实训考核方案(张梅,2012)。

裘腰军、茅瀛怀(2011)也开展了真实业务做实训,部门融合育人才的探索实践,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实训项目课程体系。林英法(2011)探索了基于记账公司平台的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江建敏(2012)针对会计类专业顶岗实训困难的问题,在总结多年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模式四维一体的校内实训体系来实现会计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并提出了博弈性的会计职业岗位仿真实训的设想。

张兴强(2010)研究了生产性实训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刘永强(2010)认为生产性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融入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构建多平台技能训练平台。陆云帆(2011)等对高职教育中生产性实训和课程群的分析,指出生产性实训与课程群之间的联动关系能提高生产性实训的效果,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开发好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至关重要。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是提高学生与社会接轨能力的需要,是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发展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必须符合高职教育和企业生产规律。顾爱春(2013,2012)基于对高职学生成本会计的学情分析,研究了成本会计课程生产性实训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并体验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尽早建立成本意识。以品种法为例,研究了学做一体的成本会计生产性实训教学设计。张耘(2012)等将实训过程分为:筹备、技术培训、实训实施、实训收尾四个阶段。黄盛兰(2012)认为亟需规范的生产性实训课程管理,通过“训练”目标的达成、管理平台的搭建、恰当的组织模式、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如何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生产实训性教学模式,形成了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生产、育人机制,改善了办学条件,推进了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了学院社会服务功能。

马强(2010)以浙江省高职院校园区建设经验为实证案例,分析了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基于大学科技园的形式建设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想,讨论了园区在集成高职院校“科研、生产、实训、顶岗、就业、创业”需求的作用,着重在校企合作、多元化投资、企业孵化与培育及自主创业的机制方面,分析了园区模式的可行性。朱智(2011)将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概况为五种:引企入校型、校企合资型、学校独立型、校企合作型和政府、行业部门资助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模式可以归结为学校自建型、企业建设型和校企共建型三种模式,在100所全国示范院校中,采取学校自建模式的比例最高,校企共建模式的比例次之,企业建设模式的比例最低(高俊文、邹心遥,2011;王加林,2011)。包玉花、宋建伟(2012)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成功探索实践以订单培养型、校内企业型为主的企业主导模式;来料加工型、技术服务型为特征的学校主导模式;股份合作型、企业资助型等为代表的学校企业双主导模式等三种生产性实训模式。他们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引入合适的行业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宋洋(2012)总结归纳了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种模式:企业主导模式(订单培养型、企业赞助型)、学校主导模式(筑巢引凤型、来料加工型、技术推广型、创业孵化型)及共建合作模式(主要为平等合作、形成互补及任务驱动三种类型)。王新甲(2012)依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时主要应坚持开放建设、特色发展、精细化管理三大策略。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校企共建原则、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高俊文、邹心遥,2011)。路荣平(2011)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包玉花、宋建伟(2012)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产学研结合、职业性等原则。姜维芳、田彩云(2012)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与筹资方式多样化原则、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定位原则、实训设备及工艺的真实性与先进性原则、运作方式的工学结合原则、校企合作的效益性原则等。

5 简要评述

从理论上讲,高职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国际化战略的选择,需要国内高职院校更具国际视野。对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的经验进行具体学习和借鉴,可以使国内高职院校在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少走弯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内由于高职院校示范和骨干建设,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课程(或实训项目)开发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改和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ZJG1202903、YB2013-10)

参考文献

[1] 马强,付艳茹.国际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分析与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0(6):103.

[2] 张尧学.端正思想,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7(Z1):61-62.

[3] 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S].2007.

[4] 路荣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5):73-75.

[5] 高俊文,邹心遥.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跟踪研究[J].高教论坛,2011(4):45-47.

[6] 包玉花,宋建伟.高职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12(5):26.

[7] 姜维芳,田彩云.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浅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0-11.

[8] 钟鸿春.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探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33-35.

篇7

关键词: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Abstract: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is a key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he total under the topic of corpus. Since January 2011 the total task start later, in June 2011 to May 2012 to form the course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study, forms through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raining course; Practice b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面对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某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师资结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投入等),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会制约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篇8

关键词 铁道车辆制动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意见》充分肯定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尤其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及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般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校外基地相对客观和稳定,其实现成效也有赖于校企合作运作模式及开发建设的程度;校内实训基地则不同,具有更多的主观性,其基本原则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力求实训基地的科学性、合理性。

下面,笔者以铁道车辆专业制动校内实训基地为例,探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流程和方案:

制动机是铁道车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尤其是在铁路高速和重载的发展趋势下更为重要。为培养铁道车辆专业学生关于制动机维修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除了需要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车辆段、厂)外,高职院校还应规划和建设的校内制动实训基地,以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专业实训的特点,首要任务是确定实训基地建设的方针:制动实训基地应以树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教W内容及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地建设。

1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

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的,对整个专业的建设、发展及教学过程起宏观指导作用。课程标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结合课程所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而制定,是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组织的依据。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分析车辆制动检修岗位的技能需求和素质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研确定岗位技能所需的技能模块及要求。

2现场调研及总结

结合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局管内的货车车辆段、客车车辆段及车辆工厂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综合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明确铁道车辆制动机检修、试验岗位知识、技能、素质及要求;二是关于车辆制动系统实训设备设施的调研,掌握车辆制动系统现场检修工装设备、工具、材料等。通过调研,系统把握了车辆制动发展方向、车辆行业的最新技术和最新设备。在掌握车辆制动系统“综合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拟定车辆专业制动系统的“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将整个教学划分为若干教学(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又细化为若干个教学(实训)任务,每个教学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实施过程及考核方案。“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即成为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布局的决定依据。

3确定制动实训项目和技能要求

根据已确定的“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按照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进行划分,明确不同的项目内容及相互关联,现确定校内实训基地项目及要求如下:

项目1:车辆制动系统零部件的识别:正确识别现役客车、货车制动系统零部件名称及掌握其功能;

项目2:车辆制动系统附件的拆装及检修:熟练拆装制动系统主要附件,正确使用检修工具和掌握检修工艺;

项目3:制动阀分解、组装:正确、熟练分解及组装客车、货车制动阀,熟悉阀内部零部件;

项目4:制动阀的检修:熟练掌握客货车制动阀及零部件检修工艺,正确使用检修工具;

项目5:制动阀单阀试验:正确操作试验台,掌握客货车制动阀试验过程及要求;

项目6:单车试验:正确操作单车试验设备,掌握试验过程及要求;

项目7:列车试验:正确操作列车试验设备,掌握试验过程及要求;

项目8:制动系统故障判断与排除:正确判断制动系统试验及运用故障,分析故障原因,熟练排除系统故障。

4确定制动实训基地工装设备及建设布局

根据已经确定的校内实训项目及技能要求,结合现场调研及校园条件,确定实训设备如下:货车制动机模拟台1台(自行设计)、客车制动机模拟台1台(自行设计)、货车转向架1台、客车转向架1台、单车试验器、列车试验器、风源及工具;制动附件检修台2台、制动阀分解组装工作台16台及拆装工具;货车制动阀试验台1台、客车制动阀试验台1台、三阀一缸试验台1台、相关台帐及管理电脑等。实训基地布局如图

总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同时注意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整体性和互补性。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更好地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简介:付成仁(1971-),男,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铁道工程系,讲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技工学校;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44-01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技工学校实训基地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主要场所。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改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条件,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文章探索分析技工学校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旨在探究实训基地建设“扎实根本,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

一、大力加强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齐斯霍姆教授说,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技能型人才亦如此。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由于实训课对学生是全面的综合性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劳动习惯、劳动态度、技术水平、技能技巧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于实习指导教师的师德和技术素质。实习指导教师既要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又要懂得教育理论和技工教育的基本规律,既要懂得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技巧,既要能说会讲,又要乐做会做。为全面提高实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建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师进修、业务考核、审定教学、职务晋升及奖金发放等一系列制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督促和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其二,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学校应着力营造“双师型”教师工程氛围,有计划地安排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到对口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其三,加强教师教学实践。学校要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在实习教学岗位上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技术能力和拓展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大力改善实训基地教学条件

加强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教学条件是坚实基础。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必须依靠能满足教学要求的设备仪器及工量具,在相对完善的实习场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学生。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对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投入较少,学校能投入到实训的资金就更少,导致实训设备更新缓慢,这对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无疑是一种阻碍。为此,保障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首当其冲的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拓宽筹措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渠道,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专项资金、争取合作企业支持、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路子中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在人财物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应坚持对实习教学实行倾斜政策。学校要集中力量改善实习基地条件,做到长期有计划,近期有设想,依据基础实习、综合实习、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设施的建设和添置先进的教学实习设备和教学仪器,使实训条件基本能保证学生产学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三、大力完善实训教学规范管理

加强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实训教学规范化管理是根本保障。首先,W校应建立正常的生产实习教学秩序。校内实训基地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环境等必须与技能的形成过程相适应,要根据技能的序列化形成来编排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把重心放在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操作的练习上。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学习法、指导操作训练法、实习日记法和参观实习法等,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管理制度,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要制定完善的校内实训教学管理制度,监控教学计划、大纲和实际操作等实训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使工作有章可循,建立生产实习课堂教学制度,形成完整的实训教学及其活动档案,改进实训教学的模式及方法。

四、结束语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和保证,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深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才能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构建

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本文在总结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校企合作加强车工实训基地办学模式的构建。

一、通过校企合作,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渠道

目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多已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资金、实训项目以及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仍相对滞后。而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设备、培训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首先,在建设资金上,高职院校作为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办学宗旨的高等院校,在学校自身的发展上,要借助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加强宣传,发挥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地方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使地方企业能直接或间接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从而拓宽建设资金渠道,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其次,在实训设备上,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实训设备陈旧、技术滞后,学生参与的实训项目与培训的技术能力都不能与时俱进,以致形成“旧技术指导新实践”的恶性状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自行承担基地建设项目,而企业内实训基地主要指企业建立的用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基地。这类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面向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通过企业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优势和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合作共建,加强资源整合,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在培训人员上,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根据岗位职业要求,配合院校制定实训计划,并从企业职员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实现实训基地管理理念、运作机制、实习实训方式的创新,提高实训质量。

二、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训基地的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在实训基地办学模式上应突出类型特色,加强企业和学校的联系,创新共建多种模式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训练,从而就业能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做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通过对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思考和总结,笔者提出如下四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一是基地托管式。基地托管式是将学院具备的生产加工能力的实训中心交由企业托管,在实训中心,企业既能够生产产品,也能够对学院学生进行培训。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这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二是筑巢引凤式。筑巢引凤式是指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学院自建实训场地,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和学生的实训。

三是借船出海式。借船出海式即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既提供实训场地,也提供实训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学生实训。学生参与其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实施,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发挥实训基地与企业对接帮助学生就业的功能,尝试“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新型模式,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速就业。

四是智力互助式。智力互助式即学院邀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同时学院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

实训基地是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服务能力是体现实训基地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企业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同时,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服务求发展,借助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品研发、订单培养、技术推广以及员工培训等多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研立项,联合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工程项目的研发和科技产品的开发,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阵地,增加社会及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