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5:0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预算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考核方法;研究;实践

一、绪论

通过查阅大量网络资料并实地调查走访:目前各大院校所开设的工程预算类课程,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之前传统的考核方法,仍采用“一卷考核”模式,每学期末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一般2小时)完成试卷的解答,在考试内容上,基础性、记忆性的客观题目比较多,学生容易记、容易答、老师容易改卷评分的题目比较多,而涉及实际工程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题目很少,这就造成学生学过了、考过了,但真正到了企业中却什么都不会,往往得出“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没用”的结论。随着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明确,企业在要人用人方面也有更加明确清晰的要求。企业所要的专业人才最好是无需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大学期间,做研究与探索课程考试方式方法改革,正是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呼应。

二、工程预算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过程考核”代替课程结束的“一卷考核”,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课程学习的紧张状态中。老师围绕现行规范、图集与工程实际图纸(所谓“三个一”)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完成考核。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掌握知识的能力给予过程成绩,在学期末将过程成绩汇总加权即为本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学习过程中,老师会针对图纸中的问题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考核方法可以采用开卷考核、实做指定内容等方式。工程预算类专业课程过程考核在确定考核内容时需要遵循以下“四个结合”原则。1.实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图纸、图集、规范相结合工程预算类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甚至是多方位专业知识(工程图纸、规范、图集、定额、当地的现行计价计费文件等)。要想学会工程预算的技能,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多方位的知识积累甚至包括工程实践经验。这些专业技能(除了工程实践经验)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训练、不断积累、不断提高。2.实现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工程预算类专业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或计算某一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或计算某一桥梁工程的竣工结算,或计算某一园林绿化项目的索赔费用。无论想做好哪项工作,都需要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一卷考核”只能考核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法可以实现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3.实现过程考核与最终成绩相结合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或压力。“一卷考核”放松对学生平时的考核,“1周见效”在思源学院一直普遍存在,学生在平时上课时不认真甚至不学习,而只需要在考前拼命学习1周时间,考试就可以轻松过关。而等考过了,知识如过眼云烟,很快忘光。如果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最终成绩挂钩,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压力,会有紧迫感。而且只有这样,这门课程的成绩才会是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评价。4.实现考核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教学方法有:问题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法教学、翻转课堂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块,可以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目前学院开设的预算类课程

1.理论课程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钢结构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道桥工程预算》、《市政工程预算》、《园林绿化工程预算》等。2.软件课程《造价软件应用》、《造价软件实训》、《BIM软件应用1》、《BIM软件应用2》、《BIM软件应用3》等。3.实训课程《钢结构计量与计价实训》、《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道桥工程预算实训》、《市政工程预算实训》等。

篇2

关键词:中职预算教学;综合实践能力

我国目前建筑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普教模式的影响,即教学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但近年在教学改革中出现了另一种主张,即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实操训练来强化这种职业技能。对于这两种教育的思维与方向,应结合具体的专业进行分析,笔者不敢妄加论断。笔者从事多年的建筑、装饰等工程预算学科的课程教学,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争议。以下是笔者对当前中职预算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及笔者在教学思维与方法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预算课程的特点

预算课程的综合性这是因为预算课程是建立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包括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上述课程的能力,即学生要看懂建筑施工图,对建筑结构构造要有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对施工的过程、工艺及建筑材料能大致了解,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及其费用。

预算课程的实操性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会独立编制单位工程预算。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仅凭理论上学会预算方法是不行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了解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及计价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中职预算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课程教学不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目前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他们在学习预算之前已经学过建筑类相关基础课程,但学习这些课程时是孤立地学习,真正做预算时不善于将建筑构造、结构、施工及建筑材料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对建筑物的整体感觉与认识。有的学生甚至连施工图都看不懂,所以在学习预算时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中职预算课教学中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目前中职预算课教学中有一种误解,认为预算课就是教预算方法,因此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具备学习预算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因而按自己的思路去组织教学。结果发现一遍遍地重复工程量计算方法或预算方法,而学生仍然无法理解和接受,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信心,教师也失去耐心,最终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预算课程教学理论化,学习时过于抽象预算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虽然教师很清楚该学科的性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由于案例准备不够或者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而使教学理论化。如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细,条款很多,教师最容易、最省事的方法是将规则解释一遍,缺乏直观地演示具体的实例,给学生实训准备的预算实例又太过简单,缺乏代表性。结果学生学完预算后只是背了大量的条款规则,理论上的预算知识很丰富,实际做预算时无从下手。

将预算课程的教学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课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相反,另一种预算教学倾向是将预算课程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训,而不注重教学中的归纳和总结。预算课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应用各种建筑相关知识的综合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会进行具体的计算,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以及触类旁通的能力。简单地说,如果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单纯地通过实训让学生去理解预算方法而不注重对方法的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可能确实会做一份或几份简单的单位工程预算。但学生就业后所接触的工程会很复杂,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预算课程教学的思维和方法探讨

预算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感觉”学习预算课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的能力,这并不是要求教师简单地复习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而是要求教师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从建筑、结构、施工、建材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认识建筑物。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进行建筑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就很容易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知。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去参观工地。例如在讲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前,带学生去正在开挖基坑的工地参观。这样学生对坑槽开挖为何要放坡、如何留工作面、坑槽应挖的深度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在讲解挖坑槽体积的计算时,不用教师费劲地讲解其工程量计算方法。学生就会根据所学基础的尺寸和标高计算应挖坑槽的长宽高,自己完成计算。

注重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算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方法和原理很简单,但实际计算过程中遇到的情况较复杂。如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计算步骤怎样,遇到不同材质、不同构件、不同工程特征及一些特殊情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学生在没有实际做过具体预算之前是不清楚的,而教师在知识讲授时也不宜面面俱到,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讲一遍,最好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预算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和练为主导,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提示及归纳总结上。如笔者在讲解墙体工程量的计算时,先将墙体工程量计算的基本方法讲解给学生:墙体工程量按体积计算,应扣除柱、梁、板等砼构件所占体积及门窗洞口所占体积。在学生练习时遇到了具体的问题:柱、梁、板的体积和门、窗体积怎样扣除?这时教师便引导学生看教室墙体构造,框架结构柱、梁、板在整个墙体高或长度方向是通长的,而门、窗洞口在墙的高度和长度方向都不是通长的,就像一个大的四方板上挖了一个小洞。这时学生很直观地看出:计算墙体净高时可由层高减去梁板高度得出,而墙的净长可由墙体轴线长度减去柱位即可。墙体按净长、净高及墙厚计算出体积后,最后再扣除门、窗洞口所占体积。这样学生便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比教师直接讲解具体的计算步骤效果要好得多,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学生在完成一个部分的实训后,对预算的具体过程熟悉了,对预算方法也能更直观地理解了。那么,如何让学生对预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不同情况时灵活应变呢?笔者的方法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如学生在学完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计算规则中没有讲到的情况:如天井要不要计算面积?外飘窗台要不要计算面积?等等。教师如果只是直接回答学生问题,学生工作后就很难处理其他情况。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计算建筑面积的三个条件:一是上有顶盖;二是四周有围护;三是层高大于2.2m。这样学生工作后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用这三个条件来自己解决计算建筑面积的问题了。在学生学完课程并有一定实操经验之后进行归纳总结,能进一步理清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灵活处理各种不同的情况,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融会贯通的能力。

篇3

作者:李艳萍 张义勇 梅涛 韩士利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目前,专业课老师参加社会实践少,老师只能在课堂上讲解一些计价规则、概念等基本理论知识,也就是缺少双师型素质教师,学生课堂上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样的专业课枯燥无味,大多是采用灌输式、板书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记笔记,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了,却不知道从哪入手。校内外实训基地少,与计价单位和园林企业联系少,校企合作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1]使学生的学习脱离实际,主要是缺乏已建成的工程和其对应的工程预算书样板的案例分析,使得学生难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致使学习成效一般。

理顺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程序,不同的行业组织在项目的建设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及相应的作用,教学内容以建设单位完成项目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完成项目的实施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园林项目的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具体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工程预决算等任务为中心,以真实的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设定培养目标,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企业具体项目的提炼与选择,在真实性基础上构建了学习性的环境,实现“企业真实”与“课堂学习”的整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根据园林行业岗位的需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园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过程为中心,以不同的工作项目和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以生产实践工作任务为途径,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的内容紧紧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以操作流程为主线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构建“做中学、学中做、做中问、问中做”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学理念。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内容包括园林工程预算定额内容,园林工程量计算方法,施工图预算审查与竣工结算,园林工程施工合同,园林建设工程的招标与投标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包括五大项目(表略)到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先确定学习完课程后完成的综合项目,围绕着综合项目实施,将每一项目通过若干个任务来实现;确定的五大项目分别是:园林工程招标,园林工程投标,园林工程开标、评标、定标,园林工程合同,园林工程竣工决算。每一部分都是按照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如招标标底的编制,首先根据园林工程综合施工图纸,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任务,再讲解相关知识,如标底概述、预算定额、预算程序、预算费用的组成、预算书的组成、预算的编制程序等,根据相关知识进行任务实施,再制定出完成任务的考核评分标准,最后总结相关知识。

结合项目实例,精讲多练依据该课程的特点及园林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针对学生分配到工作岗位进入角色慢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迅速地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融合在一起。例如学完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后,搜集各种各样施工图纸,不仅会计算各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而且教会学生套定额、会取费等,和实际工作完全一样。理论中穿插实践过程,实践过程中补充理论知识,能促进理论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直观,力求深入浅出。例如砖石砌筑工程和门窗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时,以最直观的本班教室为例,学生见到实际的建筑物,就很快掌握这两个分部工程的计算方法。钢筋砼工程,用一块单向板或一块双向板的配筋图讲解板的配筋及砼的计算方法。自编一根柱和一根梁的立面和断面即可计算钢筋砼梁柱的工程量。基础垫层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所以讲解时,先带学生到工地看看各种类型的基础形式,然后用图形表达出来,读懂图,列项时就不会漏项。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团结协作、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讲案例,实例的讲解都是围绕项目进行。有些项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扮成不同的角色,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园林工程招投标项目中,有的学生做招标单位人,有的做投标单位人,有的做招标文件,有的做投标文件,最后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性,多鼓励少挖苦,时时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启发和提问能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钢筋砼花架构造图,学生没有接触过,读起图来比较困难,做不了预算。学生和教师用钢筋做一个真正的钢筋骨架模型,拿到课堂上,观赏学习,这样能让学生对枯燥的图形感兴趣,而且很快就能读懂施工图,做预算列分项工程时就不会重复或遗漏。

提高教师实战经验由于课程实践性很强,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高,教师既要懂得设计、施工、预算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组织教学。实习中反复做综合实训,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工程实例。通过模拟实训,再加上手工计算,扩展了学生对课程学习领域的认识和兴趣。除此之外,还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接触到当前行业上使用的各种造价资料、计价软件,让学生了解一些工程实况,都拉近了学生与实际的距离,缩短了毕业后适应预算工作的时间。教师更应跟上行业需要,不断学习,多参加企业实践,将最新的规范、技术成果,过硬的实战经验传递给学生。结合实战参与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规划教材编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重视教学成效反馈结合园林市场调研,先后深入到北京碧海怡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与单位领导、技术人员、往届学生、顶岗实习学生等进行走访、座谈调研,学生能掌握预算基本的理论和一般的工程项目预算、施工。而对于稍复杂、大型的工程做起来就无从下手,对此,在第五学期末安排三周的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从第五学期初开始查找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从方案设计构思,到查找资料准备;到计算机绘图、出图;设计出图纸后,再根据图纸编制工程预算、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再挑选优秀的设计图纸分组现场测量放线。这样的模拟园林企业实境综合实训,将学生在校所学理论和技能联系到一起,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实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接轨。近两年,学生普遍反映综合实训效果好,建议增加学时。今后更应一如既往的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逐步修订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不断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篇4

教学中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不够。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求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训指导。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通过任务目标的设计,合理地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这就要求有一支更加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懂理论更要懂得操作。对于“公路工程造价”课程而言,要培养能完全掌握工程量计算方法,独立编制概预算的专业人才,要求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更加全面,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广的知识面。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完美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思路。例如,概预算部分,以某高速公路两阶段设计图纸及原始数据表为例,为了培养学生识图算量的能力、手工编制和利用软件编制的能力,我们可以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这样,就可以把传统教学很难讲清楚的算量、定额的选择、概预算表格的填写融入到教学当中,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二、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的一体化

在传统的“公路工程造价”教材中,有关概预算的理论知识占的比重大,学生往往实训时忘了理论知识,不能把二者很好地融合起来。现在的教材是以实训为目标,落脚点在实训,以任务来驱动理论知识的教学,分单元进行模块化的实际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就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例如,我们可以将工程计量划分为路基路面工程计量、桥涵工程计量、隧道工程计量三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里都可以确定相应的目标任务,以案例引出理论知识,比如以某一条路线工程的计量为例,引出相应的知识模块理论知识,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实际技能的训练,提出设计好的训练目标。如果要求学生写出实训报告,报告里,应在总结部分提及实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措施。

三、理论传授和实训指导教学的一体化

“公路工程造价”作为路桥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生学得如何,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很快受到用人单位的检验和评价。理实一体化的教育理念要取得显著的成效,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够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理实一体化的核心是围绕着实践技能项目任务来展开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用心备课,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紧扣实践项目进行,突出重点,由浅入深,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的实训项目很多是以表格文件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地演示,准备好相关实训项目的课件。学生要能动手做,就要训练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造价软件和手工编制造价文件。

四、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室的一体化

传统的职业教育实训场地明显不足,理论课教室和实训室各自独立设置,且相距较远,教师和学生疲于各教学点的转换,造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不同程度的脱节。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室可分为教学区和实训区两个功能区,按标准班级50人为例,建筑面积需300平米。教学区配备多媒体投影、视频点播、仿真实训教室等,教室里可以配备相关目标任务的实训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以及展示概预算的工作过程。实训区可以设置若干个工作台,工作台上配备教材、《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施工与计量》以及施工图。学生以真实的概预算工作为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概预算工作。这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学生自觉地调整自身角色,更快地融入到实训的工作过程,完成实训的任务。

五、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的一体化

“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实训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重要的理论知识采用闭卷笔试,而对于实践能力考试,可以采取开卷、口试和实训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最好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校企合作,通过评定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

六、结语

篇5

关键词:中职技术教育;建筑施工实训;教学改革

2011年随着我校实训大楼的建成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更好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4(中专)到5(大专)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2(中专)到3(大专)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下工地顶岗实习。

一、建筑施工实训课的现状

1.建筑施工实训课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实训课是学生于第三个学期测量放线中级工考核,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下工地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改革

1.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暴露出的不足之处,我们教研组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测量》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三.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下工地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如《建筑制图》课程中通过实训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图规范、表达方法及绘图技巧;《建筑材料》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施工现场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房屋建筑学》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施工图的设计、《建筑结构》通过参观、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及计算;《建筑施工技术》通过视频教学、实训场边教边学、现场观摩使学生掌握施工质量规范、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步骤,根据模拟工程概况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各种材料的工程用量,并能将工程量汇总编制成计算书(手工或软件计算);《工程测量》能熟练计算和掌握现场定点的精度。

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际就是加强课程技能训练,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点内容、特色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形成“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工学交替为途径,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秀梅.《建筑施工综合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6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交换空间;虚拟现实课堂

《室内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和发展。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资源的局限,《室内设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强调室内空间营造、设计要素搭配等方面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训练,甚至由于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薄弱,导致设计呈现纸上谈兵,不合理因素很多。

高职类《室内设计》不能照搬本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或是将其压缩化,应以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着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企业的需求应成为高职类《室内设计》课程改革探索的方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推进《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学习对象的需求,我们通过连续几学期的教学改革,尝试以“交换空间”为理念的互动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一套虚拟现实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安排

在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室内设计》通常在第五学期开设,这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与建筑设计能力,并对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设计软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室内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建筑构件的装修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色彩、室内照明和室内绿化6部分。

在教学安排中,《室内设计》课程先理论后实践,理论部分为常规课程教学安排,每周3-4节课,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室内设计基本原理,室内界面组织处理及材料、施工、工艺、照明、色彩、织物、家具、绿化等内容。实践部分为单元课程教学安排,每周12节课,既能集中强化训练,又能调动学生课后积极参与,加强过程控制,完成系列成果图纸。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最新的材料、施工工艺及国内外流行设计风格,并能够运用施工图和效果图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准确表达出来。在本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工程案例,熟悉室内设计流程、施工工艺、装饰材料以及室内装饰工程的市场运作模式。

二、虚拟现实课堂教学模式分解

学生理论学习完成后,任课教师与装饰公司合作,进入虚拟现实课堂的训练。虚拟现实课堂是将室内设计师完成一个真实住宅项目的设计过程搬入课堂,模拟从沟通、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选材、配合施工、配饰等完整过程。本虚拟现实课堂教学模式分解为7个环节来完成:

(一)室内设计空间建立(虚拟购房)

学生首先扮演住宅业主利用周末到市内“选购”一套住房,提交所选房屋的户型图、毛坯房照片(各房间、多角度)、所选小区位置与风格等特点描述、所选户型的面积及朝向等情况描述,“业主”还需将该空间居住的人员结构、功能需求、文化背景、个人喜好等特点进行描述并形成文字作为设计人员进行空间设计的依据。

(二)“交换空间”团队组建

设计团队的组建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过程。通过学生自由两两组合成“交换空间”设计团队,相互设计对方“选购”住房的室内空间。教师则通过课堂组织,让学生通过发言、答辩等形式挑选设计师,最终完成团队组建。对学生提供的户型图、设计要求等资料进行评比,根据学生投票、教师点评等形式评出“最具挑战团队”、“值得期待团队”、“高难度团队”等团队类别。教师将学生分组及各组特点汇总成团队档案,成立室内设计师训练营,并且模拟设计公司,请“业主”与“设计师”签订设计协议。

(三)平面方案设计、工程预算

设计师根据业主的家庭结构特点和需求,对原始户型平面重新设计,在这一环节,设计师对原始户型的优化要考虑如下因素:(1)满足业主家庭结构和使用功能的需要;(2)结合原始户型的结构特点;(3)满足设计风格的需要;(4)考虑业主装修经济投入情况。

平面方案设计完成后,设计师根据装饰公司提供的清单式预算表做工程预算,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前首先应进行企业调研。由于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单位是中小型设计公司、装修公司,做工程预算是学生顶岗后的分内工作,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合理统计工程量,了解市场价格行情。

本环节结束后设计师需将原始平面图、墙体改建图、平面布置图、工程预算书、设计说明等设计成果交付给“业主”,与“业主”进行交流反馈,经“业主”认可签字确认后交任课教师备案,方可进入下一设计环节。

(四)效果图、施工图设计

平面方案敲定后,“设计师”运用相关绘图软件,结合手绘,建构全房模型,渲染关键部位的效果图,完成全套施工图。本环节要求“设计师”与“业主”充分沟通,进行反复修改与优化,并在此期间邀请装饰公司设计师、项目经理、工人进行现场指导、答疑。组织各设计团队之间进行交流汇报,取长补短,扩展教学信息量。

(五)主材、家具选购

设计师根据施工图计算出主材(瓷砖、墙漆、壁纸、木地板等)用量,根据设计风格,利用课余时间到建材市场选购主材,完成《主材清单》的填写。选购家具、饰品,填写《软装一览表》,要求提交所选购主材与软装的图片或小样,注明性能、特点、价格。

(六)成果答辩及成绩评定(考试)

“设计师”结合业主要求,将设计过程及成果全方位解析进行答辩,答辩专家组成员由任课教师、教研室教师、邀请的装饰公司设计师组成。“设计师”现场回答“业主”、专家、教师的提问,评分细则由任课教师设计好,分别进行打分,成绩比例为:任课教师30%、专家30%、业主及其他团队成员40%。这一评分模式既加强了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设计成绩的公开透明度,避免了设计成绩由任课老师一人定的主观性。

(七)成果展出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将作品布版,在校内举办一次作品展,评出一、二、三等奖、最佳空间设计奖等,上报学校教务部门,给予一定奖励,颁发荣誉证书。

三、虚拟现实课堂总结

虚拟现实课堂是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受电视栏目的启发,设计而成的一套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打破了常规,教学组织安排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从常规课程教学到单元课程安排,从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到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室,从课堂到市场,从单一的任课教师到教研室团队乃至校外兼职教师,充分调动了学校与社会资源,让学生不再墨守成规,而这恰是学设计的学生所需要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套方法的优势在于:

(一)教学过程目标化(更清晰)

通过“交换空间”活动来组织虚拟现实课堂,学生从第一堂课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习主动性更强。

(二)理论教学实践化(更紧密)

理论教学不是独立的,必须紧密与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训环节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方法立体化(更多元)

通过交换空间,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同学、教师、设计师、项目经理、工人等互动环节是本课堂的一大特色。

(四)成绩评定综合化(更科学)

成绩由教师、公司设计师、业主综合评定,这是一个多维的评价体系。

虚拟现实课堂是本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上的大胆尝试,是任课老师与全体教研室老师的智慧结晶,尽管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而言教学工作量增加很多,但是学生反馈很好,成效显著,学生作品在全国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学思路得到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指委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高职院校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向导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孙卉林,杨波.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才智,2008,(2).

篇7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日益严酷的就业市场前景,试图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已初步进行的一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提出设立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培养,以进行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人才岗位需求调查显示,网络工程师已经成为当前最紧缺的人才之一,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被誉为新黄金职业,薪水起点高,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而节节攀升。

但同时,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却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欢迎,普遍需要在企业工作1~2年后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企业招聘员工时纷纷将“必须具备实践经验”作为基本条件,从而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计算机人才,我系决定开展计算机网络设计实训教学,目前已开始进行的实训对象为计算机系04级学生。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个批次100名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实训工作。

本次实训以城市学院北郊新校区计算机网络工程为实训模拟项目,以校园网的网络设计和实际应用为中心,以规范化招投标流程和正规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为模拟场景指导,项目经理由有实际经验的任课教师担当,学生每5人分为一个项目小组,并推举一名项目组长,按各自的兴趣选取不同的项目方向,使用角色模拟的方式开展整个实训项目。本次实训的目的是:

(1) 理论和实践结合,理论教学穿插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和遵循规范化的工程设计流程,掌握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学习和理解规范化设计的意义,树立网络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化思想。

(3) 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亲身体验企业网络工程师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责任感。

(4) 让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积累真实的项目经验,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规范、技术、流程、团队协作、沟通等,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工程师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5) 通过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概念,理解工程设计的意义,学习网络设计的一般方法。

(6) 通过实践项目的工作,掌握实际客户需求调查、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信息流量和信息点分布详细设计、设备选型、综合布线、项目预算与工程报价方法。

(7) 熟悉网络工程从招投标文件准备、标书格式书写、技术解决方案设计、项目工程实施方案、投标演示报告、标书评估等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熟悉根据规范化模版要求编写和提交文档;

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招投标策略及流程,设计团队管理,掌握基本的工程软件设计工具;了解常用的信息查询工具与资料收集方法。

在实训中严格按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学生作为模拟企业的员工,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1) 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和实习时间,接受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按时提交阶段工作成果,必要时由项目组长组织加班。不能按时完成的要提交解释报告。

(2) 小组每阶段提交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组长直接对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成员每阶段提交个人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执行情况,成员对所在项目组组长负责。

(3) 学员有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项目组长向指导教师请示,由指导教师处理和解答。

(4) 认真记录理论教学内容,并记录每天所经历的问题及处理过程。每天完成个人总结。

(5) 学员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纪律,不得随意外出和缺勤。要接受指导教师、辅导老师、实习管理老师、网管老师的管理。

2实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1) 实习方式

学员被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推举一名项目组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网络设计工作流程,综合运用课程教学中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设计方法等知识,分阶段完成设计任务。

根据文档模板撰写网络设计文档,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全套招标文件、全套投标文件(包括概要设计、草图、设备清单、信息点统计表、技术方案详细设计与技术方案图纸、设备报价清单、投标技术方案、投标评审会演示PPT文档等文档),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2) 实习内容

本次实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形成文档阶段、评估和总结阶段。

l 准备阶段(需要1天):为学员讲授网络设计的基本知识,介绍实训项目的基本情况,学员分组,开始熟悉项目。

l 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撰写设计计划,明确人员任务划分情况,准备工程数据等。

l 总体设计阶段(需要3天):学员灵活运用课程中所学习的各种网络设计方法,为不同的设计目标进行总体设计。

l 详细设计阶段(需要5天):分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l 形成文档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整理设计文档,形成技术方案和正式招投标文件。

l 评估和总结阶段(需要2天):学员总结和讨论,指导老师参与,举行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进行实训总结,使得学员切实获得网络设计工作的经验。

(3) 实训任务

见下表。

3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措施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使用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实训文本资料数据库主要包括:

(1) 实训计划

(2) 招投标概念

(3) 招标文件范本

(4) 投标文件范本(工程实例方案)

(5) 技术方案数据库

(6) 设备产品数据库

(7) 工程预算范本

(8)PPT演示文档数据库

(9) 日报-周报范本

在技术应用上采取的技术结构是:

(1) 使用Web数据库、中间件和网站设计工具等构造三层架构的网络应用系统。

(2) 使用先进的搜索引擎和信息获取技术取得大量实训与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3) 使用人工智能海量信息分析及提取技术进行个性化搜索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4) 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提供人工智能实训与毕业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

4教学效果及学生培养的相关收获

已参加实训的二个班级100多名同学共组成18个团队小组,分别模拟了18个公司,参与了城市学院校园局域网方案、校园无线局域网、校园网通信平台、行政楼网络集成、图书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数字校园智能监控网络、内网安全解决方案、学院数据中心、大学视讯系统等项目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所有团队均按预定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项目报告,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几方面受益:

(1) 学生可以在学院内完成高水平的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

(2) 学生可了解和亲手实践国际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产品知识。

(3) 学生可在建成的辅助教学系统平台上完成全部系统设计,为考取国际认可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就业。

5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的意义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电信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建设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对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2) 可在学生进行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时提供人工智能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以便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同时通过课程实训完成贴近实际应用的工程化网络系统设计,取得实践经验,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篇8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一、公路工程管理课程特点

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具备路基路面工程技术、桥梁施工技术、道路建筑材料、公路施工机械等多门专业课程知识。课程内容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教师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熟悉路桥设计施工技术、有工程管理经验,才能较好的胜任课程教学。

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分析

公路工程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工程概预算文件编制方法,具备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由于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成就突飞猛进,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在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参与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技术能力面临诸多挑战,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加快,同时对院校培养人才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学校任课教师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已必须及时学习更新和提高,传统的工程管理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章节顺序,如绪论、公路工程定额、生产过程组织原理、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公路工程概预算、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教学,技术实践性内容不突出。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路工程管理课程内容按章节顺序进行讲授,重视生产过程原理的讲解,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较少,脱离工程实际,没有可操作的工程案例。如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教材内容主要描述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原则、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内容、资源供应计划及施工平面布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要求,按教材内容讲授并没有不妥之处,但从技术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看,结合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从事施工现场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技术能力要求是:懂得施工技术、会工程管理、动手能力要强。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课程实践性,可操作性内容极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知识轻实践,学不至用,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一个现状是,学生班级规模在扩大,采用合班教学也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实践环节的督促指导显得力不从心。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011年,在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结合学院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单元紧配合”和“专业+项目+基地”,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笔者尝试对公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按项目引领情境教学对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高职高专教育注重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理论与实践内容各占50%;课程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本位思想,工学结合、加强实践实训内容。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编写新的课程标准。笔者所在学院组织教学团队重新编写的公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性质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是:“会路桥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图表编制,会选择路桥施工方法,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方法;具有公路工程概预算文件编制能力“。

2.课程内容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某专业(技能)方向之间共同的工作任务或少量需集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为依据设置的,按共同的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其呈现形态要与工作任务相关,有别于过去的专业基础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按照工作任务相关性进行设置,并以工作内容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工作任务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设计。它不同于以学科边界进行设置,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

3.认识任务引领型课程特征。(1)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结果驱动。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励学生成就动机。通过典型示范,让学生完成典型任务,来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量综合职业能力。(3)突出表现能力。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职业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4)内容实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5)做学一体。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4.《公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情境设计。第一单元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以完成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任务为主线,共设置五个学习情境。即,工作任务一:工程施工方案制定;工作任务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工作任务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源需要量计划编制;工作任务四:施工平面图布置;工作任务五: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制定。第二单元公路工程概预算。以完成一条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文件编制为工作任务。共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即,工作任务一:公路工程定额应用;工作任务二:直接工程费计算;工作任务三: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工作任务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工作任务五:概预算文件的编制。单列实训为:造价软件应用。

5.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以选取一个已经建成的一条公路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首先提供给学生人手一份。规定学生的工作任务是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完成两项工作。一是该项目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二是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文件编制。教师在教学时依据学生将要完成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实训等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6.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主要按教学情境模块制作PPT。利用多媒体课件,工程案例讲解知识内容,结合专项工作任务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和施工图预算文件夹编制。先确定教学活动与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所划分的工作任务的对应关系。根据课程特点,将施工方案制订、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机械选择合并到施工方案情境教学中;将施工进度计划横线图、斜线图、网络计划技术合并到施工进度计划情境;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供应计划合到一起,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等单列。如此,将一个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全过程按模块进行重新组合、编排内容,教学活动始终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形成前后呼应。

7.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补充调整。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预算编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教学内容涉及实操性知识较多,教师须手把手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才能掌握所需的工作技术和技能,才能取得实效。在教学讲义编写时,教师应及时掌握公路建设及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厂、新设备应用情况,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另一方面,在工程概预算单元,我国现行定额计价模式及内容,2008年以来,国家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对工程计价内容及和计价方法进行了多次政策性修改。2016年建筑业全面实行“营改增”,对教师的课程教学内容都有重大影响。所以公路工程课程内容会涉及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章程规定,课程教师应予以关注,将新调整的法规规定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以工程案例教学进行展示其计价内容、计价方法的变化。以保证学生接受到的是行业最新技术知识。

8.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实训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手段的应用。由于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概预算编制,涉及到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许多专业课程知识,并涵盖公路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分解、工程机械设备应用,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应用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内容增多增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传递的教学信息量较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将相关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制作及知识重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如:微课视频,幕课用于课内课外进行辅助教学,课堂内教师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引导,利用电脑PPT课件、工程软件包、工程项目案例编制实训对学生进行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工程预算编制过程的引领。可加深学生对公路桥梁建设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知识应用技术的掌握。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环节监控检查督促,才能取得好教学质量。

9.加强工程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项目案例为蓝本,以公路施工项目为引领,让学生跟着教师边学边做课程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目标。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一个施工图预算文件编制的工作任务。教师应加强对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监控、督察和指导工作,对每个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分。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活动中学到并掌握公路工程管理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

篇9

[关键词] 工程造价; 案例模拟; 实训实验; 校企合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64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111- 02

1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类毕业生具有相当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工程造价岗位要求具有工程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控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国外工程管理、咨询等新理念的涌入,对我国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新课题,高职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要紧随环境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办学模式与课程结构,大力培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现阶段,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期较长,很多东西必须在实践中从头学起,这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存在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差,必然造成学生就业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坚定地进行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接轨。

2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使毕业生缩短适应期,走向社会就能初步胜任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日常教学与实践的接轨;建立实训实验室;校企联合培养。

2.1 日常教学与实践的接轨

日常教学与实践接轨,即指案例模拟。高职高专的工程造价专业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全面,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学习工程造价本专业的科目,还要学习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庞大的知识体系与高职高专较短的教学时间形成了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接受到更多的有用知识。为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我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模拟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包括: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自行准备阶段是指学生拿到案例材料后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整合思考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成因及解决方法的意见;在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尽量将不同背景的学生分在相同的组别进行小组独立讨论;在小组集中讨论阶段,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老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较为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小组进行重点讨论;最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包括规律和经验,或者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这方面可以借鉴法律专业常组织的“模拟法庭”模式,针对不同案例进行分析、学习。单方面的,对各类型的学科,不论是建筑、法律和管理均有许多成功案例可以利用,帮助学生对本科目进行深入的了解;综合来说,工程上实际的案例综合了建筑、法律法规和管理各方面的内容,是工程造价高年级教学过程中能最直接有效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的方式。

2.2 建立实训实验室

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为达到不同的实践教学目的,可以建设不同的实训场所,如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验室的建设。为了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建筑工程预算电算化进程,可以建设相关实验室对学生进行相关软件操作培训。也可以建设系统的技能模拟培训环境,例如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施工实验室、CAD实验室,除能够满足包括工程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用骨料、普通混凝土、建筑砂浆、钢筋等)实验和建筑工程测量实验在内的各项实训教学要求外,还可以对建筑工程各工种的上岗能力进行技能鉴定。

2.3 校企联合培养

高校毕业生的最终去向是社会的各个岗位,培养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有赖于在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到对口企业实习,使学生融入真实环境是最直接的方式。

一般来说校企合作有以下模式: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学校引进企业模式是将企业引进学校,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的实施方式大致采取工读轮换制或者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校企互动模式是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订,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问题。“订单”式合作是指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即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的方式,对高校理论知识的传授有重大帮助,例如通过与用人单位和定岗实习基地座谈,我们了解到社会普遍反映,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为此,我们有必要将建筑识图课程减少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着重训练学生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加强平面标注的知识,使其能识读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于建筑结构部分则着重加强学生对构造的认识和掌握,比如钢筋的搭接长度、弯钩长度等,为学生能看懂图纸、会算工程量打下基础。

我们不应只开展毕业阶段的实习,应提倡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安排他们到企业去全面了解企业在一个“项目”中的生产管理运作过程,使其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一个“项目”的“全程”参与是“间隔”的,而在学校的学习是“连续”的,采取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能快速高效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另外,在毕业实习期间,学生是全程参与“项目”,此时,理论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达到1 ∶ 1,保证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结 语

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市场迫切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教育改革也已被提上议程,加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市场要求的关键,也是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得学生、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共赢。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壮大后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 涂雪芝. 工程造价案例教学研究[J]. 山西科技,2008(5).

[2] 赵秀云,张淑霞.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篇10

1.施工员岗位主要工作:现场施工管理及资源管理;现场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现场技术指导、施工过程控制;现场的施工准备,测量标志保护,进场材料检查;填写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记录及施工日志。2.技术员岗位主要工作: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督促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持竣工技术文件的编制。3.测量员岗位主要工作: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施工测量方案;测设建筑物的控制桩、水准点;实地校核红线桩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测定;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检查;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4.资料员岗位主要工作:工程项目资料收集与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与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程计划、统计的管理;竣工资料报送;工程档案移交。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知识文化素质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和文学。学习数学、英语、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房屋结构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的编制知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3)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力、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编制工程技术档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控制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全的心志,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为了迎合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三者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东北地区冬季不宜施工的特点,采用“1.5+3个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第1~3学期(1.5),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在学校进行德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0.5),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上半学期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实训,下半学期和暑假到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的生产实习。第5学期(0.5),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6周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生产实习,其余时间返回学校,总结实习中的问题,补强学生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6学期(0.5),职业个性能力培养阶段:1-6周进行按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分为施工方案、测量方案、工程内业;其余时间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个性能力,并实现预就业。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广泛深入的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建筑工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及建造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措施

为了深入全面的进行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建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2)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大计,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校企合作交流进行指导、咨询、协调和帮助。(2)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落实具体合作事项。2)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在产学研过程中工作量的计算和有关利益分配的办法,保证产学研工作顺利开展。3)校企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训设备管理条例,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安全公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4)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证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均满足要求。

2.强化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