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14:4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万用表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工实习 教学 教师 学生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是中级电工专业学生首次接触的实训技能训练教材,他们将通过学习教材上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教材的实训技能,从而跨进电工专业大门。而作为实训教师,要从每一个教学环节考虑,便于学生顺利跨进电工专业大门,体验学习技术的快乐。
根据多年的电工实习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电工实习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课前回顾、导入新课、讲解指导、示范指导、巡回指导、归纳总结、布置作业。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有良好的开端,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组织教学是每堂课的开始,搞好教学工作就要把工作做到前面。首先,组织学生整队列,增强纪律,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然后检查学生的工作服、工具,为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练习做好准备。最后带学生进入实训车间讲解安全文明操作规程,增强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明的操作习惯。例如笔者上电工实习课时,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到教室外面集合,2个人一排,排列整齐,班长负责整队、清点人数、检查工具的携带情况,督促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笔者出面协调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就通知本班班主任,请求其出面解决。当没有任何问题时,就可以将学生带入实习车间了。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课前回顾的重点是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本堂课所授知识有所铺垫,同时通过回顾上堂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能对上堂课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新授内容。这样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万用表的使用时,首先问低压验电器功能与作用,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低压验电器能否对电量进行定量测量,能否测量多种电量,得出低压验电器的特点:功能少,用途单一,不能对电量进行定量测量,从而自然地引出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多量程的便携式测量仪表。这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万用表有关知识上面来了。
三、详细讲解,标准示范
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讲解指导既要把知识点讲解详细,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教学是双向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内容掌握好,老师在授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启发学生,并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一步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所授课题上来,使学生逐步对所学内容深入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万用表使用授课中,首先讲授万用表的工作原理,为便于学生分析认知,把万用表工作原理图按功能进行拆分,并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找出答案。找出了答案学生也就明白了工作原理,也才能真正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标准的示范是理论知识的有力验证。示范指导要标准、规范,而且从实际应用出发。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老师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例如,在示范万用表使用方法时,选取实际应用题材,测量电气设备的电源电压、检查照明线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万用表的用途,感到学有所用,并且边示范边和学生一起讨论测量中要注意的问题和使用的方法、技巧。这样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四、巡回指导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巡回指导便于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指导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设备仪表,随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强调注意安全文明操作规程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巡回指导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技能的关键。
归纳总结是把巡回指导中发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五、合理布置作业,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课后作业的布置,既要能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要在现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深化,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篇2
关键词:说课;教学;模拟式万用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9-02
鉴于“说课”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后的显著效果,近几年这种教研教改手段也进入了技校,并成为技校教学水平评价的指标之一。“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通过“说课”,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的思路,提高备课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目前,“说课”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优化教学环节,实现教师的自我完善,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笔者从事电子电工专业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多年,下面就《基本操作技能》中的“模拟式万用表测量电压”的实训课,谈谈其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从课程性质看
《基本操作技能》是电子电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必修课,是后续课程学习及将来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子电工专门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并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从本次的教学内容看
万用表的使用是《基本操作技能》[1]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本书主要是介绍电子电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及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万用表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项,但万用表在后续课程教学中应用广泛、使用频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学好它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万用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一些其他仪表对电路故障作出判断,能熟练使用万用表是一个合格的维修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是电压的测量方法,难点是选择合适的档位、量程,准确读取示数。根据《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1学时。
教学对策:根据本课题内容的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将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练习、考核点评、总结巩固等几个步骤完成本课时的教学。
二、说学生
《基本操作技能》的教授对象是11电(1)班,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手、好奇心强,在中学物理课中已学过相关的电学知识,但对仪表的使用接触较少。
教学对策:根据这种情况确定多演示、多练习的教学方法。在讲解示范、强调注意事项后,准备一些具体的电路,让学生在检测中巩固所学,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期望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收获。训练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使用万用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用结合能力和认真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情况和本课程特点,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教学,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交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是学习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一)说教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以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讲授法具有信息量大、灵活性大、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优点[2]。对模拟式万用表测量电压的讲述将以讲授法贯穿始终。
2、问答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这种方法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思结合”,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又找到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因而一直为进步的教育家们所肯定与弘扬,并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讲述模拟式万用表测量电压的操作方法时提出“如何选取合适的档位和量程?”,“如何准确读取示数?”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既掌握了操作方法的要点,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3、多媒体教学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是当前重要的教学手段。模拟式万用表测量电压操作是一系列程序化操作,对模拟式万用表测量电压操作方法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演示能把操作程序动态地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以其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官直接感知这一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这一方法更适合大班教学,使每一位学生均可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得清清楚楚。
4、演示法。模拟式万用表测量电压的学习实践性强,应用教具示范演示非常重要,这一方法形象和直观,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既可以在理论课上应用,与多媒体教学演示法相结合,又可以在实操课上应用。如实操课上,在讲解操作方法时,用模拟式万用表实际测量电压演示。
5、实操法。模拟式万用表测量电压讲授完成及老师演示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练习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
篇3
一、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规范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穿戴的防护用品,是最普遍、最直接的防护手段,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宣讲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教育大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标准。作为维修电工,一定要穿好绝缘鞋,穿好保护服,并做到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二、工具器材摆放要规范
职业技能训练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训练,不仅在规范操作和设计工艺上,还包括实训工具、设备的摆放,材料、器件和加工余数的放置都要规范。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工具器材摆放规范。工具摆放要做到摆放整齐、取用方便。
三、工具使用要规范
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按规范使用测电笔,使用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一是在使用之前,首先检查试电笔里有无安全电阻,氖泡能否正常发光,再直观检查试电笔是否有损坏。
二是在使用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要用手触及测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在明亮的光线下应特别注意确定测电笔的氖泡是否发光,如造成误判,将涉及人身安全。
同样,其他的电工工具使用也一样要记住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带电操作时,一定要检查工具的绝缘是否良好。
四、元器件安装要规范
学生在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时,往往比较粗心大意,一些元器件的安装比较随意,带来了安全隐患。指导教师一定要再三强调元器件的安装规范,特别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问题,一定要把隐患消除,如熔断器破损,要让学生更换新的,不能心存侥幸。
五、接线工艺要规范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装接进行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是:
第一,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紧贴敷设面。
第二,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第三,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转向。
第四,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第五,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按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的顺序进行,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第六,在每根导线的两端套上编码套管。
第七,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要求接触良好,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第八,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第九,一个元器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电拖装板过程是训练学生接线工艺的过程,要求学生要按照规范进行接线。指导教师要按照标准要求学生规范接线工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六、通电试车前检查要规范
学生在装接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好通电试车前的自查,学会规范自查。
一是按电路图或接线图从电源端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子处线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同时注意接点接触应良好,以避免带负载运转时产生闪弧现象。
二是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检查时,应选用倍率适当的电阻挡,并进行校零,以防发生短路事故。以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为例,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可将万用表搭接在L1、L2两端,合上QF,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按下启动按钮SB时,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电路短路,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控制电路开路,应认真检查控制电路;借助工具使接触器KM的动合触点闭合,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自锁回路开路,应认真检查自锁回路,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回路或主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
七、通电试车步骤要规范
篇4
关键词:实训教学 安全管理 三相电动机安全运行 触电与漏电的预防
指导老师在维修电工实训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引导、启发和辅助学习的同时,要适时地开展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学校机械光电专业群采用“1+1+1”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年在主校区学习基础理论,第二年在实训中心的车间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车间按工厂与教室结合模式设置,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维修电工是机电和光电专业群的基本专业技能课程,学生以探索性技能训练为主,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基层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实训课采用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2~3个小组,每组安排1~2位指导老师带教,这样可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可更好地保证教学的安全。
笔者学校的维修电工技能(中级)实训考核装置为拼盘结构,电器零部件已经连接到端子排。实训时,学生只要在端子排上进行电气连接,便可得到各种所需的功能线路。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电器部件因反复连接而损坏,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然而线路连接走线又多又长,电路连接点增加近1倍,与电路原理图对比,整个布线更复杂。该实训装置工作位置比较高,电气线路采用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源,有着复杂的连接线、的金属电气连接部位和较高转速的电动机,如何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渗透,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习态度与教学安全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操作规范与否的重要因素。若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高、学习态度积极,在实训中就能严守操作规范,触电可能性低;而被动训练的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较弱,常发生误操作,触电可能性较高。
在专业技能培训中,二年级学生中存在两个极端:要参加技能等级鉴定的同学,技能训练积极性很高,主动钻研技能;不参加技能鉴定的同学,学习缺乏动力,消极应付技能实训,甚至逃避技能实训。对于这种现象,笔者学校统一老师认识,要求课程是所有学生必学的知识,根据教无定法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要求制定分级技能训练目标,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速度要求和进度要求,严格开展技能实训。同时,采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开展同学结对子互助学习,掌握快的同学帮忙辅导掌握慢的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在实训课中都有事做,杜绝在课堂上出现散漫现象,营造一种向上的集体学习气氛,让学习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这样做符合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思想,实践证明,快乐互助学习可以大大降低实训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在实训中开展安全教育的策略
1.在各个阶段安排安全教育
一是培训前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在每一期的维修电工实训开始时,均组织学生学习维修电工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强调安全用电知识。二是课前课后集中进行安全教育。每天课前集合和课后集中,点评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强调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用电知识,进行安全教育。三是实训中进行安全教育。在实训中,指导老师不仅要辅导技能学习,还要不断提醒、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更要“眼观四方,耳听八方”,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出现。面对突发的安全个例,也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好机会。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对危险的永久记忆,对于其他学生更是教育引导的好机会。
2.实训教学安全管理经验介绍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的安全,引导学生进行安全检查、判断和防护,在实训教学过程,笔者总结了一些防范用电安全事故的经验。
(1)指导学生掌握安全用电方法。
①万用表检查。实训电路安装连接后,要求学生用万用表检查电路连接可靠性,判断电路连接正确与否,是否有短路现象等。万用表是故障排除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异物管理。连接好电路,经万用表检查之后,接通电源前,要先检查电路板和电动机等部件周围是否有异物,不用的导线、旋具等要清理干净,防止通电时发生伤害事故。
(2)训练中注意顺序问题。
①安装顺序。维修电工实训主要是控制电动机启动、运行(变速与正反转)、停止与刹车等动作。实训室条件下,实训控制对象是小功率三相电动机,动力电路与控制电路导线线径没有区别,从效果来看,先安装哪种线路都可以。实训中,学生选择先易后难,接线顺序一般是先动力线路后控制电路。但实际施工的电动机功率则视需要而定,动力导线线径按每千瓦2A配线,大功率电动机导线线径比控制电路大,为了便于接线,安装顺序是先控制电路后动力线路。为了模仿实际施工,要求学生按先控制线路后动力线路的顺序来安装,也方便线路检查。
②通电断电安全顺序。电源通断操作时,必须有专人监护,仔细检查后方能准备通电试车。实训台采用三级电源,一是总开关,二是电源启动,三是断路器。通电试车时严格执行通电步骤一、二、三,断电步骤三、二、一,渗透负荷分级管理概念。在接通断路器时,学生绝对不能正面站在电路板前面,手臂不要在电路正上方去接通或断开断路器,防止发生短路事故时电弧灼伤人体。指导老师必须站在总电源开关侧,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切断电源。学生按步骤接通电源后,人必须站在电路板侧面方能启动电路通电试车,防止电弧灼伤人体。指导老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站在电路板正前面的行为,注意观察通电试车情况,果断处理存在的异常现象。
③教师现场就实训内容进行指导。学生安装好实训项目,经万用表检测无误后,连接电动机,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通电验证。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讲解、个别引导,分析电路的通断顺序,观察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做详细分析,模拟故障的发生与处理,解决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掌握三相电动机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
实训室中采用120W电动机,线圈直流电阻为1.2kΩ,启动电流小。三相电相序确定后,三相电动机转向固定。实训项目安装正确,通电后电动机运转稳定、声音优美、切换控制准确。在实训室条件下,电动机是空载运行,电阻减速启动效果不明显。
①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的安全防范。每次通电运行时,指导老师要注意电动机的运行情况,三相电动机有缺相的故障表现为有振动和异常响声等,一旦发现这些现象就要快速切断电源,防止电动机烧毁。电动机缺相运行时,启动处于某个特定位置的电动机,它不会转动,可听到电动机发出嗡嗡声;轻推电动机转子,转子就沿推动方向转动;测量缺相运行电动机的三相间电压,可以发现正常两相间电压是380V,断相与正常相电压约为320V,断相与另两相间测量电压的高低与转向有关,缺相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不固定,振动大,有嗡嗡声。
Y连接小功率电动机发生缺相时,短时缺相运行,电动机不会损坏。控制缺相运行时间,引导学生观察缺相现象,分析缺相运行的危害性,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缺相故障。
②三相电动机运行的中性点不连接的安全防范。三相电动机运行的连接方法有Y、、Y—、—双Y等连接方式。在实训中发现,Y或双Y连接的电动机,首端接入三相电源,尾端不连接也可以正常运行。这是因为尾端连在一起是星形中性点,三相平衡条件下,中性点没有电流通过,尾端没有连接不影响电动机运转。为了防止运行中发生意外触电,要把尾端绝缘包扎固定。
(4)讲授防触电与漏电措施。
①漏电保护器保护下的触电防护。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总电源采用4P漏电保护断路器,漏电动作电流是10mA,主要的作用是当发生对地触电时,能快速切断电源,降低触电危险性。但若相零触电、两相触电、甚至三相触电时,漏电保护器却拒绝动作,原因是漏电检测装置无法判断是正常工作电流还是触电电流。
实训中,教师在通电试车时候,规范学生操作动作顺序、操作位置,防止发生接触触电。实训过程中,有目标、勤于练习、训练进度快的学生,往往安全意识高,能严守操作规范,触电可能性低;而那些被动训练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常发生误操作,触电的可能性较高。近几年来,笔者在实训中遇到过两种典型行为:一是一位女生张开双手,手指直接按向通电的电路板;二是一位男生直接伸手想取下带电的鳄鱼夹。这两位学生都是被动训练者,幸好笔者坚持站在电源侧,在未发生触电事件之前就及时切断电源。在实训教学中,指导老师要细心关注学生的行为,防止被动学习学生发生触电危险。
②防止带电容设备的触电。T68卧式镗床、W62铣床等排除故障练习电路模拟板,采用电容限流的指示灯,工作电压380V。排故电路板断电后,发现按下按钮时指示灯会闪亮,MF47型万用表测量指示灯两端电压超过250V,停止按钮、启动按钮交互按近20次,指示灯还能闪光,这表明线路中电容与电磁铁间存在能量交换和阻尼衰减。设备断电后,要防止发生因电容残余电荷触电。
四、小结
篇5
关键词:维修电工 分块法 通俗化
中图分类号:TM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在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方法上不断探索,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几个项目上总结教学方法,由此可得知总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围绕分块式讲述、分块式联系,将一整体分解成若干块,再有序的统一起来,让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分散的,但分散的合起来又是统一的整体,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总体而言,复杂的就是简单的叠加。下面,主要从高级维修电工几个项目分别探讨:
1、项目一学习:电路改装与调试
本项目涉及PLC改装电路及变频器改装电路,但从PLC这块来讲,首先,在理论学习上,将PLC理论学习通俗化,将其比喻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眼睛、耳朵、味觉等都是用来接收外界信息,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入部分,那么手、脚、行为行动等用来执行大脑发出的命令,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出部分,那么每个人的思想(大脑所想的想法),就是PLC中的我们所要编写的程序。这样,我们通过某个事列,某个人的行为,简单的来比喻PLC,这样,就不难理解PLC工作原理的过程。其次,在PLC实操方面来讲,在明白了PLC的工作原理,从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将PLC的设计展开为三个方面来学习分析,我们可以看成三块:硬件、软件和调试。在进行PLC设计时,我们可以先从硬件角度考虑,第一,硬件中PLC的选择,用什么输出方式的PLC;开关按钮的选择,是带复位的,还是不带复位的;这些硬件的选择,对后续PLC软件的编写会有影响的,从而由这些选择或已给定的硬件,绘制I/O接线图,同时画出I/O分配表。在硬件上,确保没有错误的发生;第二,根据改装电路的控制要求,将被改装电路控制要求分析透彻,将其转化为程序,并将其正确的写出来,然后将程序写入PLC中,第三,再做最后一块--调试,看看在编写程序的执行下,硬件是否按照控制要求正确执行,有时候硬件设计是对的,程序也是对的,但是二者没有衔接起来,也会出现错误。在学习此块内容上,重点做好每一块内容,并保证基本无误,此项目的学习就是对它进行肢解,化繁为简。
2、项目二学习:设备排故
设备排故,通俗点讲,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就是名“医生”,“哪儿痛,医哪”,在排故前,想正确将故障排除,必须对设备的原理图吃透,能正确分析图纸的工作原理,针对X62W、T68机床电路图,在分析图纸中,我们将图纸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块,想X62W电气原理图主电路中,有三台电动机,我们再将主电路分成三小块,每台电动机看成一块,由此控制每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也将其分成三块来分析,分析完后,在找出这三部分电路之间的联系,由此再把他们合成一个整体电路。
在排故过程中,电路中将出现2到3个故障点,首先,通过通电试车,观察现象,确定了故障现象就可以参照电器原理图确定故障在哪部分,是在公共电路上,还是在某一条支路上,是在主电路,还是在辅助电路,把范围缩到最小。判断发生的范围,如某电动机缺相、某控制电路某一接触器不能正常工作或不吸合,在借助于万用表进行测量,由此判断故障点的所在,从而排除故障,化繁为简,各个击破,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习会层次分明,调理清晰,学生更容易上手。
3、项目三学习: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
掌握必备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理论基础,对于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理解和熟练分析该电路的原理,就拿脉宽调制电路来说,首先必须认识“它”,掌握给电路的原理,该电路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源部分、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给定电路、PWM脉宽发生器、驱动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典型的小电路,在理论学习中也是重点学习部分,那么,我们在分析电路原理时,会将这五部分逐一分析,除了分析其原理,还应熟练借助于示波器测试几个电路产生的波形,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分析完毕,再将几部分电路合为一整体看待,那么,原理分析的透彻,对该电路检修便容易多了。在此项目考核内容上,涉及故障点的排除,排除故障方法与机床排故类似,首先观察其电路的工作现象,其次,根据电路发生的现象,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并缩小范围,再次,借助于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查出故障所在,从而判断故障点。
在此项目中,无疑将复杂电路进行拆分,分析其原理,测试其波形,最后将几部分合为一体,此方法简单,有效。
4、项目四学习:电力电子线路装调与维修
此项目可分为两块: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简单说,就是用弱电控制强电,对于此项目要具备相应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同时会用示波器测试主电路的直流电压波形和触发电路的触发脉冲波形。
在此项目接线操作上,也将该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分为2部分,即:主电路和触发电路。逐一接线,先接主电路,再接控制电路,完成后,严格进行检查,此项目输出直流电压较高,因此,每完成一步,要保证正确,并借助于万用表核查,让学生有深入浅,由模糊到清晰,为了达到锻炼目的,教师先演示,然后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并测试直流电压脉动波形,包括α=0°、α=30°、α=60°、α=90°的波形,除了会测试波形,还要明白波形是如何产生的,在控制电路部分,要求掌握触发电路工作的原理以及触发脉冲的形式,最后,再搞清楚主电路和触发电路是什么关系。先分后合,先分指的是拆开分析;后合,指的后续组合成一整体。
总之,在分块式训练过程中,每一块的训练,除了在理论上讲解清楚,要在实践中寻得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授之以渔,除了通俗化教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辅以媒体教学,行为导向等教学方法等,同时教会学生借助于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的使用,总结学习方法、交流经验,像机床排故和电子排故,总体方法类似,所以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达到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环节,将实训环节结合企业的现场情况,让学生的知识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任伟.《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2).
[2]赵欣,陈文贵.高级维修电工一般能力倾向探析 [J],教育与职业,2007(20).
篇6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加上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教学,没有很好的联系实践,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对学生实作技能的培养。本文从备课、教学两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指导作用。
【关键词】
实践 拓展 模块 主体 创新
1.备课中的实践理念
1.1 教学内容的拓展。很多教师围绕着教材备课,对教材的结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把握得很好。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知识结构前引后伸,而且生动形象。其目的就是把该节教材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听懂就行了。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言,是有一定的质量的。但对于电工电子的教学,这样备课是不够的,容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产生堆积现象,支离破碎,连贯不起来,导致出现一种“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学习现象。分析原因就是备课出了问题,知识点不连贯,没有用实践这条主线把这些知识穿起来。备课还没有脱离照本宣科,久而久之,会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怎样备课才合适呢?我觉得立足于教材,汲取教材的精华部分,拓展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作为补充,并做一些实作上的准备,进行实训课教学。譬如说:电阻、电感、电容(还有二极管、三极管)这三个材料的介绍。电阻是耗能原件,电感、电容是储能原件;电阻消耗能量并具有分压限流的作用,电感、电容具有储存磁场能和电场能的作用。这些特性应用上非常广泛,应做重点讲解并要学生牢记。除此之外还应备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准备一些好的、坏的电阻、电容、电感;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准备万用表,对其进行参数测量和好坏判别;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指导并做好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这三个材料全面认识。再补充相关知识实验内容,例如:简单学生电源(或者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电位与电压的测定、变压器同名端的判定等)的装配与测量,这些实验都与这些材料的特性有关,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很有帮助。选取其中一两个,必须认真的组织、准备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做好分组、观察、指导、总结的工作。很明显,虽然是三个材料的讲解,在备课思路上却跨度了很多的知识准备,时间上更是会跨越很多课时。在完成了这些知识讲解后,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这三个材料是永远不会忘记了。
1.2 教学内容模块化。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找准一章或是连续几章的核心知识,看看这些核心知识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就要用一根主线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备课。这样做有利于把看似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讲解,借助一个核心实验把这些知识通过实作手段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实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也多,包括了他们所学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其中要认真回答、指导好他们在实作中提出的问题和实作中的不足,并注意维持课堂纪律,让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下去。实作期间,师生关系融洽,可以相互交谈,相互讨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可以愉快的获得知识,而且学生学到的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全面的知识应用。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万用表的使用、基本元器件的介绍、烙铁钎焊,电路图的识别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章节,甚至是不同教材中。通过分析,可以把他们做成一个模块进行教学。例如:选用桥式整流π型滤波二极管稳压电路(或者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或是其他实验也行)的焊装与测量这个实验,可以把这些知识穿连起来:理论上讲清楚各元器件相关知识,利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特性、测量电路中关键点电流、电压,利用电烙铁焊接知识把相关元器件按工艺要求装焊在电路板上。实作上参照电路图清点元器件数量,用万用表对元器件参数进行测量,进行好坏、正负、管脚判别;按电路图设计好安装实物图,确定元器件大置;安装元器件并按工艺要求进行焊装;用万用表按要求进行电压、电流测量;按要求进行参数调试;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这个教学过程,耗时8―10个课时,通过课堂讲解、分组实作指导、典型问题讨论、成果展示、小结。最终学生能够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但理论知识学好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再比如:交流电与市电的相关知识讲解,学生缺乏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敢参与实践,动手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做这样一个小模块:市电应用接线练习。做一间房子模型(三合板、木条空架结构,有门有窗,宽高1.5―2米即可)做接线实验用。实验内容有:闸刀开关及电表的敷设、单开关控制一个灯、双联开关控制一个灯,装一个固定插座和一个活动插座。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火线、零线、地线之间的概念和关系问题;火线的判定及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上;保护零线、地线的的敷设;万用表测电压及判断火线的方法;电笔及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在理论备课上必须涵盖以上知识点并讲清楚电工安全知识及操作规程,防止学生忽视安全问题,导致实作中出现安全问题及养成不良操作习惯。这样讲解并实作练习后,学生基本上具备一个农村电工的基本能力了。
1.3 以学生为中心。备课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材是因学生而改变的,是因学生而创新的。电工类教材是一些实作指导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其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测量、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器维修等基本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备学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1)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备课;主要是针对厌学,上课打哈欠、犯困这部分学生,他们情感脆弱、缺乏信任、亲密感,遇到表扬和批评时无动于衷,偶尔会情绪激动,顶撞老师。这部分同学自卑心理严重,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参与意识低,不愿动手和回答问题,总是逃避和回避老师。针对以上心理特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对策,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改进,找一些简单的、充满乐趣的、生活中常见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物理问题,编制成一些实作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基础活动课,以实作课带动理论讲述随机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兴致高昂,积极参与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备课。不能一视同仁,而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好、中、差三个层次进行备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内容的深浅度。力求备课到每一个学生。例如:电拖接线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准备了单开关控制电机电路、点动控制电路、自锁控制电机电路、接触器连锁控制电机正反转电路等。实作课中同时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的进行接线,用万用表在非带电状态下进行通断检查,在教师指导下通电测试电压或电位。几节课下来,学生明显拉开了差距,好的学生可以接到最后一个电路图,中间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很快接到后面,只有基础不好的这部分学生还在前面的电路图上徘徊。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重点讲解、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整体的发展。
2.教学过程的实践理念
2.1 以分组实验为主导,尽量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在以电工课为主的基础教学中,如电流表扩容、伏特表改装,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定,棱次定律,旋转磁场,电磁继电器,单相、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等知识点。除演示教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做到理论和实践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好、组织好、指导好整个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并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运用知识的快乐。
2.2 结合教材,创新教材。把教学放到生活当中,放到社会当中,与现实紧密接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媒体,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视听设备,组织专业光盘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尽量组织学生参加在学校开展的音乐晚会、演讲比赛活动及运动会期间所用到的功放调音设备的连接和使用,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可以很好的联系理论,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2.3 教学过程就是实践过程,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二者合二为一。理论讲述脱离实际,学生间接获取知识,比较被动,时间长了容易忘记所学知识,再去开实作课就没有多大作用。而实作课开设的内容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必须参与才能获得知识。学生获取知识比较直接、主动,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所学知识,而且实作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实作中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验证性的、有创新性的、有总结性的,学生有相互讨论的,有举手发问的,教师注意观察,及时引导、解答,并把这些问题梳理过后,当堂讲解,及时消化。一个模块教学过后,学生不但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得到巩固。
小结:电工教学中的实践理念,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一环紧扣一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绍敏.《电工基础》
[2] 徐治乐,王军伟《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3] 张友汉.《电子技术》
篇7
【关键词】原动力;模拟生产;企业任务
随着大中专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院校必须要发挥自己的特色,在实训教学上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使中职毕业生能够在企业进得去,并且站稳脚。学生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技术人员,必需以此作为学生的原动力,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与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1 模拟生产的教学环境
在实训教学中,从教案的准备,实训器材的准备,实训方案的定制,要最大限度提供模拟生产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提高实际生产技能的机会。例如,在《工厂电控》的教学中,进行三相电机控制线路故障排除实训时,教师先将电路原理图给学生讲明白,学生逐步分析电路图,提出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筛选出实际生产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单独处理问题,并记录处理的思维过程,教师再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迅速掌握该知识。
2 用先进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录制工厂的生产录像,或者用电脑动画模拟生产,把生产与学生的课程相结合。学会了这些知识,在生产中就能用得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学习电动机正反转时,把一台车床正反转的工用用摄像机录下来,给学生播放,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设计电路,动手安装,实现电动机正反转。学生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去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了许多。
3 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应用为主导。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大实训的课时数,让我们在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开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电工》教学中,可以把电工实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把学生对电工元器件的认识和熟悉作为重点,熟悉元器件的结构与作用,并对有故障的元器件进行维修与保养。其次,对线路的原理图,接线图要熟悉,为下一步的接线作到心中有数。还有,提高工艺要求,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接线,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水平。
4 小组合作是生产正常的必然要求
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后,迅速生为企业的生产主力,现代企业对员工间的相,合作要求非常高。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专门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的实训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进行万用表的使用教学中,把学生按三到五人进行分组,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电阻或电容(如50个或100个),让他们内部分工测量并汇总。这样,既训练了万用表的使用,又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5 把企业的生产任务作为教学课题
中职的教学必须要和企业的生产联系起来。通过教师对企业的了解与参与,把一部分企业的生产任务放到教学中,作为教学课题,使学生对该内容的知识点有了更贴近实际生产的认知。例如,一个学校合作企业有一批转轴的生产任务。生产中要涉及到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使用,学生在学习这些这些课程是分开学习的,这时需要多门课程的联合使用。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而且教学组织难度较大,但它是中职才教育必然的发展方向。
6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考试或实验成绩作为学生的评分标准,已不再适合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逐步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实践操作、态度以及学习过程小组合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形成“综合成绩”。“综合成绩”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综上所述,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作为学校要求学生的参照,是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向,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对企业的认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电类专业 应用误区 教学策略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32-03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着力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信息化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近年来,尽管大部分职业学校在信息化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软硬件配套建设近乎齐备,学校建立了课程资源网站,电类专业相继拥有独立的机房,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基本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需要,但在具体电类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当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简单运用电脑进行教学,未能将丰富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究原因,教师认识上主要存在几个误区。
(一)误区一:信息化教学就是多媒体运用。在职业学校中,教师普遍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将传统形式的教案以简略形式制作成PPT,在其中增加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或微课进行的教学形式。如教师在“万用表的结构及使用”教学中,将万用表有关图片、视频放入教学PPT,同时链接预先录制的万用表结构及万用表使用的讲解视频,在电脑上播放,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路径学习,认为这就是信息化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认为课堂上用电脑播放如发电厂如何进行发电的视频或将录好的授课视频在教室播放就是信息化教学,等等。出现该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对信息化的形式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本质缺乏应有的认知。对于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多媒体形式与学习内容的呈现,它更是教学资源信息化与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相加,而是要打破教师为主体的框架,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就业为本位,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将学科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地嵌入其中,推动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因此,简单将多媒体课件用电脑展示或简单地使用一些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不是真正的信息化教学。
(二)误区二:信息化教学只适用于理论课堂教学。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深入人心,每年国家级、区级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如火如荼进行,但信息化教学还未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仍有不少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只适用于理论课堂进行,不适用于课前与课后教学环节,更不会考虑过实训教学信息化。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一方面,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信息化设计的完整性,而忽略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内容的设计,更有甚者,对教学评价也往往忽略。如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中,从课堂引入、实验演示、学生分组学习与讨论、任务单设计与完成、课堂内容的拓展、微课录制与链接等,应用信息化进行设计,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根本,但对学生学习的延续性不明确,缺乏对学生学习有针对性的评价,无法让学生在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成就感,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实训教学信息化不必要或设计过程较复杂,认为只要到实训室按项目要求完成实训项目就行,强调的是动手操作、按部就班完成。实际上,信息化教学不仅适用于课堂理论教学,而且在实训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方式,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回馈性和辅,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用信息技术去“教”,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学生“学”。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训教学中,用信息化设计教学,在课前将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考虑“如何快速并准确测量电阻”、“测量电阻可以有哪些方法”等,实训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测量电阻过程做得较好和不足的如一些误动作或不规范操作等记录汇总,并拍摄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录像,在实训结束前用多媒体播放、点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实训情况,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学习,纠正错误;同时补充一些拓展内容发到学生QQ上,让学生通过实训和网上查阅进行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涵盖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必需的五个环节,才能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三)误区三:信息化教学只针对独立单元。近几年,全国或广西全区开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针对的是1-2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尽管这样的大赛对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各校也因此而积极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但由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是针对一个独立项目或单元进行设计的,会给教师们一个错觉,认为各项目或单元的信息化教学是独立的,该部分的教学设计需要哪些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案例、题库等,只要把这些教学资源按要求汇总成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包,即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殊不知,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强调的是对整个课程的教学信息化总体规划与架构,是课程资源的整体构思。如在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三相交流电路”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整个课程如正弦交流电路、放大电路等相关内容及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前后的一致性、延续性,在规划好课程整体框架、理清课程资源之间的关联度与衔接性时,再进行具体单元或项目的设计。如果只考虑设计部分的内容,不考虑课程所对应专业的教学资源,将使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制作流程不规范,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这样的参赛作品质量自然不高。
(四)误区四:信息化教学是教学优劣评比的标准。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很多学校相继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现场备课等比赛,要求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在比赛中,不管课程或内容如何,几乎都用PPT代替板书,用预先录制的讲课即所谓微课取代教师的授课,甚至所有的挂图、插图、模型和作业流程,都用电脑展示,教师要做的是现场表演整个过程,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几乎没有,电脑的作用是辅助教师的表演,而不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简单的学生操作实验也搬上电脑进行演示,再让学生操作。在电类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教师在公开课中,为了展示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录制的万用表测电阻箱电阻视频在课堂播放,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讲者认为不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难以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部分评委也认为信息化教学是评价教学优劣的标准。这种导向的出现,引起了不良的后果:每年的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创新、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在完成教学设计方案环节后,让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制作课件,自己去上台表演。虽然这样的设计完美,但由于这样的合作仅是为公开课或比赛服务,因此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难以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常态化,更难以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在信息化教学推广中,注重的应是对教师整体工作的评价,以利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电类专业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电类专业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大部分核心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抽象,层次结构相对复杂,课程间或课程内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强。对于三年制中职生而言,两年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因而在有限时间内,专业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加之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欠佳,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根据电类专业的课程特点,信息化有效运用于专业课程教学无疑是教学手段之首选。为了让电类专业教师走出误区,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专业课程,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运用,同时进行教学资源收集、整合,进而集体备课、听评示范课等,力争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设备使用和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
(一)信息化教学的产生式教学策略。产生式教学策略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内容、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如在“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收音机组装”教学中,教师只给定时间、提供可参考的资源,组装设计与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设计目标,从网上、专业资源库等寻找组装收音机的教学资源,从收音机的结构原理、布线设计到元件选取、组装步骤、整件调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装出具有个人特色与风格的收音机;然后让学生代表介绍组装过程,包括组装过程的设计、资源获得、元件选取标准、心得体会等,接着让学生自评与互评。最后,教师播放学生组装收音机过程的部分录像,结合学生代表发言进行点评,并进行内容的拓展。整个过程由学生主导,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树立自信心。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可借鉴性策略。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向,也是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教学手段,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实际上,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难,只要做好下面三步,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第一步,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前,明确课程的目标,把握好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其他课程的关联点及课程系统性,了解专业数字化资源库已有的教学资源及网上查找资源的方法和路径;第二步,搭建好教学流程框架,编制好具有可操作性的脚本,标明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使用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及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相关参数要求等;第三步,选定课程某一关联内容,专业组组织相关课程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经过教学、讨论、修改、完善后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供教师借鉴。如在“电动电热器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洗衣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既可以供本课程如电风扇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内容作为参考,也可以供“电视机原理与检修”、“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等课程借鉴。只要在记录中注明资料来源、寻找路径与方法、操作环节及设计意图等。这样的设计意义重大,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节省教师备课时间,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子项目教学法
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学生对学习理论就持抵触、厌烦的心理,希望能到职校来多动动手、多学学与实际有关的东西,能在社会上有自己立足的空间,改变自己的命运。教学中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让学生的厌学情绪更严重而辍学。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技能的训练上,对理论知识不作过高要求,多从项目实训教学技能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考虑学生的发展着手,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下面就项目教学法在电子课中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电子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弱化传统的学科课本理论知识,而把每一个技能的掌握以细分为若干个小的教学项目来完成的方法。首先,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在教学中,项目是指以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产品或者任务为目的的,由它确定项目任务、知识点的要求、技能的训练的程度等一小个小项目、一小个小项目的完成。最终构成大的项目。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什么样的区别呢?统筹如下:
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尝试了项目教学法,感觉效果非常好。对刚入学的新生,我首先让他们认识各种测量仪表。
首先,介绍万用表在电子专业中的地位。
其次,讲解万用表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一表在手”便可维修各种家用电器。
最后,认识完各种测量仪表后,学生肯定很想用一用万用表去测量一些电子元件,于是我就和他们共同研究设立学习项目——“认识各种电子元件并用万用表进行检测”,学生自己在测量各种元件时肯定是乱测一通,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明白无从入手是因为缺少了理论基础知识。从动手操作中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的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通过询问老师来解决问题。
二、如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以项目名为:如何能点亮一只LED灯为例。
要点亮一只LED灯,先从生活中来看,要让一个灯亮或灭,第一:要有电学的元件。第二: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第三:要有开关来控制。而单片机中是用计算机来控制灯的亮或灭。即要计算机控制就必须要写必要的程序的软件才行。讨论出第一个问题:怎样写灯亮或者灭的程序呢?通过这学生也慢慢的学会分析问题。
如果有硬件,那我们的灯能实现亮或灭,如没有硬件,我们怎么办呢?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也可以对硬件通过虚拟来实现灯的亮或灭。从而降低项目的成本,而且具有可重复性的操作来训练技能。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灯亮或熄灭,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的学生,就能够主动的去研究,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项目教学法按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活动的开始、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结束,每一阶段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定、实践的。
1.活动开始——确立项目、拟定计划
能否选择合适的工作任务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确立项目要考虑:(1)项目活动与新知识的结合点。(2)怎样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3)项目能否激发学生兴趣。(4)怎样促进学生之间沟通与合作。(5)项目内容是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2、活动的展开——实施计划
活动展开,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
按照逻辑电路图所需器材,要求在提供的材料中选择自己所需的元器件,按照自己的设计连接电路,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提供元器件时,刻意把好多元器件混在一起,让他们选择,迫使他们认识各种元器件。有的同学一下就找到了所需的元件,有的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就相互帮助,相互介绍,拿到各自需要的元器件。
3、活动的结束——检查、评估
项目活动总结会,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不同内容,有目的地展示开展活动的全部成果,表达学会了什么,感受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
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三、在电子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具有许多的优势,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从教学内容来看,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如基础的理论课不适合。
(2)从知识的系统性来看,项目教学法对知识的系统性的掌握不能一步到位了解全面,要慢慢的一点点的补充进去来完成。可能是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来补充或更长时间。
(3)从教学环节来看,教学知识的重复性较多。体现在:教材里靠后的项目中往往会用到学生早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任何一种方法有利必定也会有不利的地方。只要我们能好好的去充分发挥项目教学的长处,尽量避开它的短处,能多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合作等的能力,那这种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扬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4).
篇10
一、强化专业基础课学习和实训
在讲授《电工技术与技能》、《电子技术与技能》时,我针对学生的基础实际,补充初中电学的相关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技能实训时,选取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日光灯、万用表、智能稳压充电器、收音机等项目,使学生掌握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判别,理解放大、整流、滤波、稳压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装配和焊接工艺,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基本电路的检修方法,为彩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视彩电原理学习和技能培训
彩电原理抽象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实物投影技术、虚拟实验室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分析透彻课本上的各种机型电路组成与信号流程,让彩电原理变得深入浅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优化了教学过程,拓宽了知识面,激活了创新思维。
为深化原理学习,提高技能水平,我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
1、进行关键点测试和故障模拟,为检修铺路。
为进一步熟悉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专用元器件的检测及维修方法,我们利用现有实训设备,每学完一章理论就进行相应电路的测试与故障模拟。这样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彩电原理及故障现象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熟练使用维修工具的能力,做好维修数据的积累,为检修实训奠定基础。
2、检修实训,提高排除彩电故障点的精确率。
在电视机的排故障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即先让学生熟悉电视机中某一模块的工作原理,再进行故障排除的分析与指导,然后进行排故障练习,最后根据检修过程写出实习报告。
(1)筹备有序,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
农村职业学校教育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现有的实习条件很难保证每人一台实训彩电。为此,实训前我都要统筹安排:即给每台彩电编号,设不同故障点,小组合作人人动手,采用排故障练习与写实习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即在规定的时间里每找到一个故障点,必须马上写出实习报告,经实习教师检查验收并打分后,再安排下一个故障机的检修。另外为保证故障机的利用率,检修过程中要求只查不排,凡是思路不清的不允许上机实习。
有竞争就有动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上机实习积极踊跃。
(2)检修指导,确保实训的高效性。
电视机维修是通过分析、判断、检测等方法确认电视机故障产生的原因。我设置故障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先单元后整机、从明显到隐蔽的原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检测,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力求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理出检修思路,找出故障原因,做好检修记录。每当学生修好一台故障机后,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成就感,我与学生共享这胜利果实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检修过程,找出检修规律性,撰写有价值的检修报告和小论文。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理清了检修思路,强化了检修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维修技能。
(3)及时总结,巩固实训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批改实训报告,做到因材施教,重视课堂小结:对正确、有创造性的检修思路,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错误和不完善的检修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思维的障碍和所学知识的缺陷,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通过实习报告的反馈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加深学生彼此了解。同时我还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这种集中与个别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维修技术的兴趣。
(4)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和查找资料。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电视机的性能和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品牌多,机型多,更新换代日趋频繁,利用相关的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检修已成趋势。为此,我常常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排除疑难故障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培训比赛,强化教师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不断地跟踪新技术、新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学习,勤维修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比赛。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我将平时维修更换下来的组件贴上标签并归类,标明故障现象和检修过程,然后结合所学内容,把我的维修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四、课外辅导,锻炼学生独立维修能力